体检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8 15:37: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体检考察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体检考察报告

篇1

[关键词]少年司法制度建设调研;基本情况;主要问题;改革建议

[中图分类号]D917 3

[文献表示码]A

为进一步推进“为了明天工程”,完善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建设,加强公、检、法、司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矫正未成年罪犯的配套工作,2006年12月11日至12月23日,由中央综治委预防办牵头,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组成少年司法制度建设专题调研组,赴上海、江苏、河南、陕西等四省市对当地的少年司法保护工作进行考察,并就少年司法制度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配套工作体系的现状、问题与建议听取了有关部门的意见。

这次调研采用召开座谈会和实地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对在我国少年司法工作成绩较为突出、地域具有代表性的上海、江苏、河南、陕西四省市进行考察。调研组分别听取了各省市预防办、公、检、法、司、团委等部门以及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部分理事的有关工作汇报和建议,并实地考察了上海市未成年犯管教所、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闵行区莘庄镇社工站、江苏省南京市检察院、河南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河南省高新技术开发区检察院、西安市碑林区人民法院、陕西省未成年犯管教所,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听取了来自少年司法工作第一线工作者的宝贵经验和困惑困难,获得了许多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下一阶段修改和完善关于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建立互相配套工作体系的通知,促进少年司法工作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四地少年司法制度建设的基本情况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认为,我国少年司法制度经过多年发展,四地公、检、法、司机构结合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形成了一些各具特色的创新举措,并不断予以规范化、制度化,不断发展成熟。

(一)创新举措注重人性化、轻缓化

改革创新是少年司法的生命之源,各地都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形成了一些特色创新做法,注重对未成年人的人性化保护和轻缓处理。如上海长宁区法院在全国法院系统率先推出社会服务令和考察官制度,让未成年人在劳动考察基地以劳动洗涮罪错;上海闸北区法院尝试对未成年人案件快速审理的绿色通道,有效减少诉讼周期;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法院在全国首先探索暂缓判决,扩大适用非监禁刑;上海闵行区检察院联合有关部门共同建立了未成年人社会观护体系,对取保候审未成年人尤其是外来未成年人有效考察监管;上海、南京检察机关尝试轻微刑事案件和解,减少刑法干预。江苏省公检法司积极协调,联合发文规范社区矫正和社会调查工作。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检察院推动建立预防和控制青少年犯罪的“诚爱基地”,有效地整合社会资源,实现了预防矫正的专业化和社会化。河南省检察机关以检察建议书、帮教责任书和跟踪考察表等“二表一书”形式切实落实对失足未成年人的教育、感化、挽救措施,对未成年人案件试行提前介入侦查机制,有效减少羁押措施。陕西省西安市碑林区法院加强分案审理未成年案件力度,通过协调,将未成年人案件从公安阶段即分案处理,较好地维护了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河南省、陕西省未成年人管教所将未成年人九年义务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有力地保障了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二)机构建设走向专业化、综合化

少年司法机构建设各地发展程度不一,部分地区检察院、法院、未成年人管教所、社区矫正等机构经过一定时期的发展,机构建设走向成熟,建立了固定机构和专业队伍。如上海检察机关在全部19个区县均成立了独立建制的未检科,实行捕诉防一体的办案模式。上海法院在1999年即指定四家少队伍年法庭集中管辖全市未成年人刑事案件,2006年又在两家基层法院和一家中院开展少年综合审判庭的试点。江苏省法院在全国最早开展少年综合审判庭的试点,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全省已成立了18个综合少年审判庭。河南省法院系统已独立建制的少年法庭的法院占到全省法院数的41%,居全国前列,并建立19个综合审判庭,在四城市积极开展指定管辖试点。上海、陕西等地未成年人管教所在开展半工半读教育和法律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心理矫治,为未成年人顺利回归社会创造条件。上海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在全市建立了青少年事务社工、矫正社工、戒毒社工三支队伍,并配备到基层社区,实行分类管理和针对性教育,为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提供学业帮助和就业指导。

(三)少年司法工作不断规范化、制度化

少年司法制度的发展,既要不断向前发展,也要不断地总结经验、建章立制。如上海高院于2005年12月制定《关于实施“圆桌审判”的若干规定》,统一规定了圆桌审判的法庭设置、适用案件范围、庭审注意事项等。上海长宁法院少年庭积极总结多年开展法庭教育的经验,于2006年制定《关于审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开展法庭教育的若干意见》,对法庭教育的准备工作、参与主体及各自职责、教育程序、针对性教育方法等作了详细规定。江苏省公、检、法、司2006年联合制定《刑事案件未成年被告人审前调查实施办法》,统一由社区矫正组织负责调查,有效解决了审前社会调查的客观化、专业化问题。河南省郑州市高新区公、检、法联合出台了《公、检、法互涉问题的规定》,统一了执法标准,加大了不捕不诉和判处非监禁刑的比率。陕西省司法局制定《关于规范兼职法制副校长职责和选聘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法制副校长的工作职责和管理办法,切实提高了学校法制教育的质量。

(四)社会综合治理着力实效化、系统化

各地公、检、法、司均积极参与社会综合治理工作,但如何切实有效地提高综合治理的实际效果,并形成合力,成为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2005年2月,上海市综治委等八家单位联合签署《关于对违法犯罪情节较轻的未成年人实行考察教育制度的意见》,要求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进行处前、诉前、判前考察,有效实现司法分流。江苏徐州市贾汪区公、检、法、司狠抓安置帮教的实际效果,与教育局联合下发《关于落实被判处非监禁刑的未成年罪犯复学、升学问题的意见》,切实有效地解决了未成年罪犯回归社会后的就学问题,减少了其重新犯罪的可能性。上海市闵行区社区矫正组织结合本区外来未成年人犯罪占未成年人犯罪总数的80%以上的实际情况,设立了6名专职社工,并得到公安机关和流动人口协管员队伍的有力协助,负责对外来人员的服务管理与犯罪预防。该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支持,还建立了司法工作促进会,

吸收8家企业作为成员单位,为罪错未成年人提供就业培训机会。江苏省南京市团委充分利用当地高校众多的优势,在十所高校法律系开展“法律人在行动”活动,法律专业大学生纷纷进入校园开展丰富多彩的法制教育等活动。陕西省律师协会组织西安市120家律师事务所开展覆盖西安市全部中小学的“知心律师进校园活动”,采用一对一模式,律师与班级挂钩联系,解答学生问题,开展模拟诉讼等活动。

二、四地少年司法制度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此次调研,我们发现当前各地少年司法配套体系还存在以下几个共同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在犯罪形势上,在经济比较发达,流动人口较多的地区,未成年人尤其是外来未成年人犯罪的情况较为集中,增长幅度较大。近年来,外来未成年人犯罪增长明显,在经济发达地区的上海、苏州等地,已占未成年犯罪人总数的70%-80%以上。对外来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存在身份年龄确认难、社会调查难、刑罚平等适用难、遣返难、预防重新犯罪难等问题。尤其是新疆籍未成年人在成年人操纵下实施盗窃、抢夺、贩毒等犯罪无法得到有效的打击,成为上海、苏州、南京、郑州等地群众反映热烈的社会治安热点难点问题。部分地区新疆未成年人犯罪出现公然化、暴力化、多样化、组织化、流窜化趋势,犯罪活动呈迅速蔓延趋势,并存在取证难、打击难、处理难、遣返难现象。

(二)在机构设置上,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司法一条龙配套有所削弱,各地司法机构的机构建设亦存在相当差距。四地公安机关均没有专门机构或专人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从而在未成年人刑事司法保护上出现了断层。而检察机关除上海外仅个别县市设立独立编制的未检部门,绝大多数是成立未成年人案件办案组或由专人办理,在管理体系上有的属公诉部门,有的属侦查监督部门,尚需进一步理顺。法院系统少年法庭的建设相对情况较好,但各地亦差异较大,存在专人负责、少年案件合议庭、少年审判庭(包括综合庭)、指定管辖四种形式。上海以四个独立建制的少年法庭指定管辖全部少年刑事案件,江苏、河南法院结合各地实际四种形式全部存在,而陕西全省70个少年法庭全部是少年案件合议庭,其余法院则是由专人办理。一些地区由于法院机构改革的问题,少年法庭机构和办案力量有所削弱,目前全国共有2420个少年法庭,比1994年减少1000个左右。

(三)在开拓创新上,各地一些实践效果良好的探索创新工作被没有很好地推广和实施,并且因为没有法律依据停滞不前甚至被叫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挽救效果,打击了地方对少年司法工作的积极性。如检察机关的暂缓、法院系统的暂缓判决、社会服务令、监管令、未成年人管教机构的试工、试读制度在四地都普遍受到了未成年人、家长、社会的欢迎,目前却已基本被叫停,特色工作陷入停滞状态。

(四)在强制措施上,由于对打击不力指责的担心和取保候审条件的限制,各地对涉案未成年人尤其是外来未成年人取保候审的适用比率相对较低。而对采取羁押措施的涉案未成年人,由于各地看守所的羁押条件所限,涉案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管分押”没有得到较好实行,绝大部分地区还存在未成年人与成年人混合关押现象,从而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使“单面手”变成“多面手”,影响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矫治。

(五)在法律援助上,各地法律援助机构的发展程度不一,经济发达的地区法律援助情况相对较好,而欠发达地区由于承担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法律援助的律师数量较少,法律援助机构不健全,法律援助的落实存在一定困难。另外由于指定辩护的义务性,一些律师的积极性不高,即使担任指定辩护律师,也不尽职尽责,应付了事,存在庭前不认真阅卷、庭上不认真辩护和不进行法庭教育现象,无法真正起到保护未成年人权益的作用。

(六)在处理方式上,现行单一刑罚处理模式应当转变。一方面,对于由于年龄等因素,没有构成犯罪却屡教不改的未成年人,司法机关陷入“抓了放、放了抓”的怪圈,很难有效矫治;另一方面,对于一些达到刑事责任年龄的初犯、偶犯未成年人,由于刑法中缺乏对构成犯罪未成年人的非刑罚处理方式,只能采用严厉的刑罚手段(在没有前科消除制度的情况下更为明显),导致已经取得的精心教育、有效转化的矫治效果大大削弱,社会效果也不佳。

(七)在社区矫治上,当前轻刑化、非监禁化潮流下,在全国扩大适用社区矫治的同时,大部分地区社区矫正组织还不健全、不完善。据江苏省司法部门反映,当前一般的基层司法所负责社区矫正的人员只有2至3人,普遍面临人员少任务重的冲突。而且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权限和矫正方法由于没有法律层面上规定,导致缺乏权威性,出现个别对象不服管和个别社工工作方法少的问题。由于人员、经费、制度的相对缺乏,在一些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开展社区矫正的效果不佳,有流于形式的现象。

(八)在安置帮教上,公、检、法、司等部门对未成年人的安置帮教工作各自为战,费时费力却收效欠佳,司法教育挽救工作与社会安置帮教工作衔接上还存在脱节现象。在办案过程中,司法机关和社区矫正部门为解决未成年人的复学、就业、生活问题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精力与学校、单位、社区做协调工作,却往往收效甚微。而且前科无法消除或限制的问题导致未成年人复学、就业困难重重,严重影响其回归社会重新做人的信心。一些未成年人经过矫治回归社会后,由于得不到及时的安置帮教,又重新走上犯罪道路。极端的例子是某未成年人管教所反映一外来未成年人在刑满释放当天就因无钱生活实施抢劫犯罪。

三、四地少年司法部门对少年司法制度建设的具体建议

为了少年司法的明天,各地司法部门针对我国少年司法制度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许多有建设性的建议:

(一)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司法部门应当加强配套组织机构建设,建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办理,完善司法一条龙。如公安机关应当设立专门机构或专门的青少年事务警官,检察院应当建立未检科或未检组实现专人办理,法院在完善少年法庭的基础上可推动少年法院的成立,法律援助部门应当建立一支专业化的未成年人辩护律师队伍。当然具体模式可以因地制宜。

(二)在有条件的地区,应当建立独立的未成年人看守所,彻底实现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的“分管分押”。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应当坚持未成年人与成年人分不同的监室分管分押分教,防止交叉感染。

(三)应当继续允许各地区探索被实践证明有效的改革创新措施如监管令、社会服务令、暂缓、暂缓判决、试工试读等,在法律框架内自上而下有序进行,并及时形成经验,制定规则,从而推动相应立法的发展。

(四)应当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组织建设,落实人员、场所、经费,完善相关监督管理制度,加强与社会志愿者和其他社会矫正力量的配合协作,加强与法院、检察院、公安部门、监狱、劳动、民政、社会保障等部门的联系与协调,取得街镇、村居、居民等的密切合作,形成合力开展矫正工作。对于在羁押场所服刑未成年人应当保障其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纳入国民教育体系,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力争掌握一技之长。

(五)社会调查工作应当推动社会化、专业化,建议由司法行政机关基层司法所等社区矫正组织承担,而不应当由检察院、法院或律师调查,以确保其客观性和全面性。社会调查工作应当建立全国性协作机制,从而确保对外来未成年人的社会调查落到实处。

篇2

为引导学生能够更好地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积极研究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完成社会实践活动必修学分,特拟定了这份参考题总目,供学生进行构思,调研,写作参考.有些题目较大,可灵活掌握,分解细化.总的要求是: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理论深入实际,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新问题,总结概括新经验,以小见大,从实践上升为理论,加深对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的理解,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培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一,哲学类

1.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的开创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唯物史观的发展

3.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

4.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

5.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重要作用的典型调查

6.坚持群众观点,贯彻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宗旨的典型调查

7.社会转型期人们思想观念嬗变的调查与分析

8.在发展市场经济中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典型调查

9.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的典型调查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研究

11.网络社会中人们交往关系的变化与伦理道德的新课题研究

12.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发展先进文化问题研究

13.封建迷信在一些地方泛滥的表现及其原因的调查与分析

14.加强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经验和做法的调查研究

15.当代大学生人生追求的调查分析

16.当代青年个性化发展的调查与哲学思考

二,经济类

1.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调查研究2.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调查研究

3.农业劳动力转移对策研究4.人民币汇率问题研究

5.国有资产管理机构设置研究6.东北等老工业基地振兴问题研究

7.我国与周边地区经济一体化问题研究8.垄断行业改革问题研究

9.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10.债券市场发展与规范化研究

11.农民收入问题调查12.农民税赋负担问题调查

13.民间投资问题调查14.贫困大学生问题调查

15.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研究16.商业保险问题研究

17.地下钱庄问题研究18.公共事业民营化的案例研究

l9.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调查研究20.人才市场,技术市场发展调查

21.各类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调查22.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典型调查

23.积极利用外资优化外商投资结构调查24.金融风险防范与我国金融业改革研究

25.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典型调查26.农业产业化研究

27.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调查研究28.名牌战略案例分析

29.城镇化的调查和分析30.生态环境产业发展调查分析

3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理论与实践研究32.新型工业化道路研究

三,法律类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的问题2.宪法监督与宪法解释研究

3.法律赔偿执行难问题研究4.知识产权法研究

5.信息安全法研究6.电子商务法研究

7.政务公开制度研究8.新婚姻法实施后问题研究

9.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法律问题研究10.文化法制研究

ll.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完善研究l2.公司法有关问题研究

l3.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l4.法律援助的实践

15.公益诉讼研究l6.中国环境保护问题的法律对策

l7.新世纪新时期推进我国行政法治的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

l8.党的领导,人民民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实现机制研究

l9."三农"问题的有关法律研究20.中国反垄断法的理论与实践

四,社会学类

1.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典型调查2.社会安全感现状和原因调查分析

3.目前职业的社会声望研究4.生活方式的改变与生活满意度的调查分析

5.单位制度和社会归属感研究6.社会诚信度现状及其影响调查

7.社会公平感与纳税行为的关系研究8.新社会阶层的调查研究

9.就业方式,就业观念变化调查研究10.家庭保姆问题调查

l1.社区服务问题研究l2.家庭暴力问题研究

l3.老年人家庭赡养问题调查l4.妇女地位及妇女问题调查研究

15.当代社会变迁中消费文化兴起问题调查研究

l6.社会生活中中介组织的现状,成因及发展趋势

17.城市与农村生育观的差异,变化趋势及原因分析

l8.农地征用中侵犯农民利益情况调查

l9.农民对土地的意识变迁及其成因调查

20.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政策和社会救助工作研究

21.城市中农民工现状调查22.公民的环境生态意识及其测量研究

23.大众传播中表达的价值观对受众的影响调查24.时尚的社会心理学研究

25.网络发展及其对青少年影响研究26.当代中国农村家庭结构与功能变迁调查

五,教育类

1.学校乱收费问题调查研究2.税费改革对农村义务教育的影响

3.第八轮课改的跟踪调查研究4.中小学学生道德现状调查

5.加强中小学国防教育问题研究

6.现代科技发展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及对策

7.推进素质教育的调查研究8.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9.调整教育结构,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调查研究10.我国远程教育发展调查与研究

11.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意义和途径方式调查研究

l2.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和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3.加强和改进高校德育工作调查l4.加入WTO,留和教育的改革开放研究

15.从学生角度看高校教师队伍建设l6.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与改革调查研究

l7.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l8.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大中小学教育

l9.民办教育发展典型调查20.少数民族教育发展调查

六,管理类

1.电子商务在某一行业的应用调查分析2.科技企业的战略定位与组织设计

3.大型零售企业物流系统发展调查4.中国银行组织再造实践研究

5.我国私营企业二次创业问题调查6.中国家族企业问题调查研究

7.信息化对企业价值增值作用的调查与分析8.企业,组织,政府信息化建设的调查

9.中国企业家队伍成长与发展的调查与分析10.中国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制度研究

11.企业在创新中发展的典型调查12.非法传销活动的调查与分析

13.非营利组织的作用及其法制化,规范化调查研究

14.影响中国基层政府行政管理的因素调查分析

15.反腐倡廉的典型调查和案例分析16.中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调查与分析

17.政府绩效评估研究18.公共部门中人力资源管理调查与分析

19.城市化进程中的政府作用和行政改革研究20.村民自治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21.加入WTO后商会(企业家协会)现状调查与分析

22.电子政务建设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23.医疗管理体制改革研究24.服务型政府建设个案研究

篇3

近5年来承担中国南极考察队医疗保健任务的是南昌大学的各个附属医院。医疗保健计划的设计者和负责人是我国著名的生物钟专家、南昌大学预防医学研究员余万霰。近日,他向记者解密了中国南极考察28年无一人在南极牺牲的“奥秘”。

让慢性病无法急性发作

南极大陆从无土著居民,被科学家称为地球气候五极(极寒、极旱、极风、极夜和极昼),远离人类聚居区,防控慢性病在南极急性发作是世界难题。余万霰告诉记者,中国南极医疗保健有一个口号:要让人类的慢性病在南极“无法急性发作”。

每次出发前,队员会接受一次全面体检,随队医生系统研究每一位队员的体检资料,同时进行健康访谈(询问生活习性、家族史等),分析可能存在慢病急发因素,针对性地设计科学而严谨的导向性预防诊疗监控流程。医生按流程进行药物预防治疗、定期检查等。例如,如果一位队员出现高血压症状,保健医生会根据在国内建立的特殊健康档案研究他在南极的生活规律,根据昼夜生物节律进行药物控制,更重要的是进行睡眠饮食观察与干预,酒是不会让他多喝的,若睡眠不好还会帮助他有效调整。

余万霰告诉记者,按照现代预防医学理论,一个人如果潜在某些慢性病,对他进行严谨而科学的流程式防治与监控,急性发作的几率是非常低的,而这项技术的关键是“流程”设计。在南昌大学医生执行南极医疗保健任务的5年中,没有一名考察队员在南极发作心脏病、中风等严重疾病,可以说,中国南极考察队员生活在具有高新技术含量的“健康安全保险箱”里。

余万霰还透露,中国科学家将在地球最南端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区卫生服务特别体系,慢性病“无法”发作的流程式监控预防诊疗将会在中国南极考察站成为一项全科医疗的高新技术,当然,这种技术最终会回到人类聚居区。

培训计划暗藏“玄机”

南极医生是从有丰富临床经验的中青年医生中选的,要求是普通的外科医生。他们首先要到位于黑龙江亚布力的中国南极考察训练基地进行抗寒训练和心理测试,如果达标后将进入一个“临床各科轮训计划”。这个经过数年精心研究的“轮训计划”可造就出“特殊本领”的医生。“轮训计划”的设计者余万霰向记者“解密”。

“轮训计划”涵盖消化内科、心血管内科、肾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骨科、普外、脑外、泌外、胸外、牙科、心理和预防。计划要求接受轮训的南极医生掌握两个要点,一是该科最常见病的诊疗原则,二是该科急症的处置原则,各科轮训完后对各科最基本的技术进行“互溶式”考核。接受轮训的医生将丰富的专科经验转变成更加精湛的全科临床医疗处置能力,面对复杂的综合性临床医疗问题,能够临危不惧,从容应对,将生命垂危的伤员从死亡线上抢救过来。

2010年1月,中山站一位工程师发生机械意外挤压事故,造成肠、肝、腹壁肌肉、腹筋膜断裂,腹腔大量出血,几个系统出现衰竭,生命垂危。如果在国内,这种程度的重伤一定是各科医生会诊抢救。时任中山站保健医生的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朱庆耀,孤身一人在岗,头脑冷静,进行紧急处置。伤员在南极初步手术后,紧急送往几千公里以外的澳大利亚澳霍巴特进行第二次手术,生命被成功挽救。这是中国南极考察历史上最危险的伤员,也是一次国际医疗协同大援救的成功事例。

中国医生赛过西方牧师

在中国南极长城站临近的俄罗斯站,曾有两名考察队员因酗酒突发心脏病,由于医疗条件有限而长眠在南极大陆,不少国家有类似的南极长眠者。

南极考察越冬队员易心理忧郁、恐惧,并因酗酒等不良生活行为而导致心脏病、中风等急病突发。为此,西方国家除了提高南极医疗保健水平外,另一招是在南极考察站建教堂,派牧师到南极陪考察队员一起生活。

余万霰向记者透露,中国有比西方国家更厉害的一招。中国南极考察队的保健医生来南极之前都经过心理卫生培训,如果是党员就担任考察站党支部委员,成了站里依靠的“大哥”。

一位近50岁的队员进入南极越冬期后,面对整日的昏暗和狂风呼啸,感到特别恐惧,总觉得自己得了重病,家人离他很远而特别孤独。观察到这样的情况,保健医生住进了他的房间,朝夕相陪,这位队员的孤独感很快消退,真情交流让他觉得亲人就在身边,恐惧感也无形离去,精心的医疗检查外加医学知识循导,使他消除了疾病的猜疑。

南极保健医生通过仁慈之心使离祖国最远的勇士感到“兄弟般”的关爱,有效控制队员心理忧郁、恐惧而导致的心理问题和不良生活行为。队员们诙谐地说,我们的医生赛过了西方的牧师。

“老南极”艺高胆大

2008年12月,在执行中国第25次南极考察任务中,中山站一辆雪地车在结冰的海上行驶,突然海冰裂开,雪地车迅速沉入海底。驾驶员是一位“老南极”,就在雪地车下沉的瞬间,他打开天窗,跳了出来,避免了一次人员伤亡事故。

2012年1月在中山站,一架直升飞机起飞后突然发动机停转,风速又特别大,驾驶员冷静地将直升机降落,同样避免了人员伤亡。

在中国南极考察28年历史上,这样的例子不少。

篇4

2005年8月14日至25日,由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医疗保险分会组织、深圳海王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医疗保险考察团,对波兰、瑞典两国的医疗保险制度进行了考察。考察团由医疗保险分会、江苏、福建、上海、重庆和北京等省市劳动保障厅及医疗保险经办机构的有关同志共8人组成。考察期间,访问了波兰医疗卫生基金会,波兰卫生部和瑞典社会保障署。现将我们所了解的波兰、瑞典医疗保险制度及其实施情况报告如下:

一、波兰医疗保险制度基本情况

基本概况 20世纪30年代,波兰议会就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后几经修改并不断完善,目前,实行的是波兰议会1998年1月通过的社会保险法。新的社会保险制度分为四类:(1)养老保险;(2)疾病保险;(3)事故保险(包括工伤事故和职业病);(4)意外保险(工伤后丧失劳动能力),该制度覆盖了所有职业和社会群体。社会保险基金统一由国家社会保险公司征收,按照规定,社保公司将基金通过银行分别划给养老保险基金会、医疗卫生基金会、事故保险基金会和意外保险基金会。在社会保险基金框架下,还分别设有意外保险、疾病保险和事故保险储备基金。国家为社会保险赔付提供担保。建立各种保险储备基金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今后社会保险基金有更大的支付能力,最终达到经费完全自理的目的。

2003年1月,波兰议会通过了《成立国家医疗卫生基金及普遍医疗保险法》,并于同年4月经总统批准正式生效。根据新法规,波兰将建立新的、全国性的医疗保险体制,改国家预算方式为建立基金制,其核心是集中管理全国医疗保险基金,使全体参保人员能得到平等的医疗待遇。成立国家医疗卫生基金会并实行普遍医疗保险制度是构成新体制的两个重要元素。

新的医疗保险体系的基本原则有:(1)人人免费平等的获得各种医疗保险待遇;(2)自由选择各类医生;(3)在医疗保险服务范围内,所有人享有相同的待遇;(4)从个人收入中强制征收一定费用用于医疗保险费;(5)对没有收入的人员,政府通过预算的方式负担医疗保险费用。

国家医疗卫生基金会 该基金会是一个具有法人资格的国家机构,具体负责全国医疗保险业务,保证医疗保险基金的运作。国家设立管理委员会,负责基金会工作,管理委员会由13人组成,任期5年,其主席由国家总理任命,基金会总裁由管理委员会任命。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制定并监督实施国家医疗保险规划,确定并监督实施工作章程,审议基金会的工作计划和经费使用报告。基金会属于非赢利性机构,不从事经营活动,不开办医院和药店,不以任何形式拥有医疗单位的财产所有权。它的主要任务:一是明确谁是投保人,谁购买了医疗保险;二是与医疗单位签定合作协议。基金会每个季度向国务院提交工作报告,每年向国会提交报告。

基金会总部设在首都华沙,在全国16个省设立了省级机构(分会),全国工作人员约4000人,其中中央一级机构250人。基金会从全国医疗保险费中提取1%的管理费,用于全国各级机构。中央机构不直接参与筛选合作伙伴(医疗单位),全部由16个省级机构负责。国家基金会有权任免分会会长。

医疗保险范围 保险对象是所有波兰公民以及合法居住在波兰的外国人,不包括驻波兰的外交人员和国际组织工作人员。具体为:(1)具有波兰国籍的公民;(2)定居在波兰的欧盟(EU)或欧洲经济区(EEA)公民;(3)停留在波兰的非欧盟或欧洲经济区公民,但他们有居住签证;(4)合法居住在欧盟或欧洲经济区成员国内的非欧盟或非欧洲经济区居民,而且已经加入了医疗保险。

在岗就业人员按收入的8.5%缴纳医疗保险费,以后每年增加0.5%,直到2007年达到9%,以后不再增加。个人缴纳的医疗保险费已包括了用人单位应缴部分(7.5%),故用人单位不需再缴纳医疗保险费。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每月代为扣缴。各项社会保险费均缴到国家社会保险公司,再由该公司通过银行转到国家医疗卫生基金会。1999年,国家规定对退休人员也进行改革,在改革之前,退休人员的医疗保险是由国家预算保障的。改革后,绝大部分人员由医疗卫生基金支付,另一部分继续由国家预算保障。农业人员不缴医疗保险费,而是由国家补贴,他们的医疗保险由农业医疗保险公司专门管理。

波兰总人口3800万人,按规定参保人员应为3738万人。能够享受医疗保险待遇的人,一部分是投保人,另一部分是没有投保的人。其中有一部分人主要是收入很低,没有能力参保。根据规定,他们向所在的乡政府申请,乡政府可以视同投保并批准他们享受医疗保险,一般情况下,批准享受时间一次为30天。这样做,主要是基层政府较了解情况,可以把关。对于长期需要依赖酒精、药物生活的人,国家同样为其提供医疗保险,他们认为这样要比提供社会救济便宜些。

个人购药,按病种报销药品费用,但报销比例不同,如糖尿病,个人支付16%,基金支付84%;感冒发烧,个人和基金各支付50%。

医疗保险的范围包括各种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服务,例如预防疾病和创伤的发生、疾病的早期检测、疾病诊断治疗和护理,阻止残疾和其生活限制等。以下医疗服务不在医疗保险范围之内:与治疗无关的健康体检(如驾驶证体检等)、无医生处方的疗养院疗养、非基本性的牙科治疗、非义务性的预防接种、患者自费的非常规性治疗、由国家财政支付的医疗服务和在国外进行的治疗等等。

2004年8月,波兰公布了国家医疗保险项目资助细则法规,其附件中详细列举了患者完全自费的诊治项目。

医疗单位 医疗单位分为公立医院、私立医院、私人诊所和私人妇产医院。这些医疗单位都要在省级法院注册,并接受卫生等部门的监督。医疗单位提供的服务可以分为五类:一是家庭医生,既为初级就诊,一名医生约有2500名患者。二是卫生所,通常情况下,卫生所医生要接到家庭医生的转诊单,才能为患者看病。个别病种即不需要转诊单,医生可以直接看病,如牙科、妇科、眼科、心理疾病等。三是专科和综合医院,主要服务于慢性病、需住院的患者。四是康复治疗中心。五是急救中心。

国家医疗卫生基金会要与医疗单位、医生签定合作协议,协议主要包括:服务人数(人次)、服务项目、疾病病种和基金支付数额等,并根据协议向医院、医生拨款,超出部分,基金会当年内不再拨款。医院和医生每月向基金会报告一次经费执行情况。部分私立医院不愿与国家医疗卫生基金会签订协议,他们认为基金会拨款太少。因此,参保人只能到签订协议的医院看病,才能报销,急诊除外。

参保人可以自行选择医疗单位、医生。一般情况下,患者都有固定的医疗单位和固定的医生,患者就诊都是找同样的医生,直到该医生说可以转院治疗。原则上,参保人只能到与基金会签定协议的医院就诊。如果转院,患者的医疗费用由原医院负责向就诊医院支付,基金会不再支付费用。入院接受治疗的患者(这些病人可接受直接治疗、护理、诊断或康复训练),有权获得免费的疾病治疗(患者只支付30%-50%的购药费)。医生开出的处方药品必须比同类药物便宜。而对于非协议医疗单位医生开出的处方,药品费用要有患者全部承担。

在发生急诊、疾病导致其不能活动或需要进一步持续治疗情况下,参保人员有权往返免费使用卫生医疗专属的运输工具(包括飞机),从而能在最近的医疗单位接受诊治。除此以外,在其他疾病情况下,卫生医疗专属运输工具的使用是要收取部分或全部费用的。卫生部颁布了使用卫生运输工具的标准和规则。

卫生部长有权利决定国内患者是否需要到国外进行诊断和治疗。患者在国外所花费的医疗费用通过提前公开预算的方式对其进行支付。

全国医疗费用构成 2005年全国医疗费用占GDP的6.1%,近几年此比例逐年下降。2004年全国医疗费用,国家医疗卫生基金占87.3%;国家预算占7.1%,这部分资金由卫生部管理,主要用于高危职业、癌症治疗和部分器官移植等,国家预算在逐年减少;各级政府投入占2.2%,主要用于辖区内的医疗单位的投资;其他占5.4%。另外,内务部、国防部也掌握部分国家预算,用于军队、消防、特种职业等。

2004年,国家医疗卫生基金会支出基金约320亿元兹罗提(约合10亿美元),不包括私人自费购药或到私立医院就诊费用。

二、瑞典医疗保险制度基本情况

瑞典的社会保障制度本着为每一个公民提供经济安全网的指导思想,实行普遍性和统一性的原则,全体公民都有获得基本社会保障的权利,基本内容有养老、医疗、失业、伤残、生育保险等。全国平均寿命男性为77.1岁,女性为81.9岁。瑞典中年以上的人口数量在实质性的增加,尤其是8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瑞典人口中有18%的人年龄超过65岁,被认为是世界上最老龄化人口的国家。

医疗保险 1955年实行医疗保险制度,1982年通过卫生立法,规定该国公民在生病(生育)时有资格领取由地区社会保险局支付的“医疗费用补助”。16岁以下的未成年人随其父母参加医疗保险。1984年,允许实施私人健康保险制度。

医疗保险基金模式采取现收现付制,一般用人单位要按职工工资收入的33%缴纳社会保险税,职工需负担4.95%的社会保险税(其中医疗保险税2.95%、失业保险1%和年金税1%)。自谋职业者根据收入情况,要缴纳17—30%的社会保险税。但高福利、高消费导致专门的社会保险税已不能满足社会保险基金的支出,国家还必须从税收中拨款给予补充。2004年,全国用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的总资金相当于GDP的36.5%。社会保险基金由三部分组成:用人单位缴纳的社会保险税、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税和国家部分税收。

医疗保险对象为全体公民、在国外工作不足一年的瑞典人和在瑞典工作的外国人。投保人按规定缴纳社会保险税后,本人及其家属就可以享受医疗保险待遇,主要待遇有:(1)医疗保健费用。包括医生治疗费、住院费、药费、往返医院的路费等。(2)疾病津贴。投保人生病期间的收入损失,此津贴补偿一般无时间限制,但生病3个月以上者,需要进行身体健康检查,以确定是否能够继续干原工作,如果不能,需要接受培训并改行。(3)牙科治疗补贴。20岁以下患者,国家承担全部费用,20岁以上国家承担部分费用。(4)药品费用。患者(或家人)可以持处方到药店购买到优惠药品,购买非处方药需要全部自费。在规定时间内,患者购买药品费用达到一定数额后,将有资格在这之后的一段时期内免费领取药品。(5)产妇津贴。产妇除享受常规的医疗保险待遇外,还可以领取一定数额的产妇津贴。

医院和基础医疗服务机构(健康服务中心)门诊挂号费标准由各省、市政府根据本地情况自行确定。为限制个人负担,政府规定了最高收费限制,病人累计支付门诊挂号费最高限为900克朗,超出部分从第一次门诊算起的一年时间内,免收以后的挂号费。另外,所有的医疗单位对儿童和20岁以下者一律免费就诊。同时,规定患者支付处方药不得高于900克朗,超过部分享受药品补贴,这就意味着患者在一个年度内就医总支出费用不会超过1800克朗。

瑞典的医疗卫生服务体制为三级管理:一是中央政府,包括国会、政府有关部门(卫生和社会事务部、劳动部等),它的一个重要作用是通过法律和法令规定卫生医疗服务的基本原则,负责监督与指导。二是省级管理委员会,国家规定医疗保险具体业务由省级机构负责管理与实施,省级政府拥有医院。三是市级管理委员会,承担审核待遇、基金支付、信息反馈和各项服务等工作。它们在瑞典医疗服务体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选举产生的这些政治机构有权利通过征税和收取费用来支持它们的日常管理和服务大众。

卫生服务 医疗保健体系的最主要评价标准是衡量其能够为服务的人群提供面对任何健康问题的处理方法的水平。瑞典卫生服务体系分为:

1、基础医疗保健服务机构(健康服务中心)。它的目标是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并向不需住院治疗的公民提供医疗服务。这个部门拥有一系列广泛的健康专家——包括各类专业医师、护士、助产士和理疗医师等。他们在健康服务中心组成团队进行工作。公民有权选择自己的私人家庭医生,一般都是一个全科医生。此外,还有社区护理诊所和妇幼诊所的私人医生、理疗医生提供医疗服务。基础医疗服务还包括向企业和学校提供健康检查和咨询服务。

健康服务中心的另一项工作是通过技术辅助手段向病人提供护理住房或在病人家中提供医疗和护理服务,方便了老年人和残疾人接受全天候24小时的护理服务。

2、县级和地方级医院。全国大约有65家,它们为患者提供需要住院治疗的医疗服务,包括为需要入院治疗的病人提供专科领域的住院或门诊医疗诊治服务。另外,县地级医疗机构也提供精神病方面的护理治疗,而且正以门诊病人护理的形式逐渐增多。

3、较大的地区区域级医疗服务系统。该系统包含9个地区级医院,相比县级医院,地区级医院有更广泛的的专家队伍和诊疗系统,除一般的专科医疗服务项目,还提供包括精神病治疗,以及神经外科、胸外科、整形手术和专业实验室等专业领域的服务。

由于强调院外治疗的理念,住院治疗在人们的观念中已经发生了许多改变。现在,日间手术方式和家庭医疗诊治的引入,越来越多的患者在院外接受诊疗,越来越多的疾病治疗和手术不再需要病人必须住院才能完成。

目前65岁以下瑞典人口中每320个居民有一个医生。

瑞典卫生和社会事务部负责全国各地区医疗服务、社会保险和社会问题的发展。该部门就新的立法问题为政府起草参考条例,为议会起草提案,并起草其他政府有关管理的规定。国家卫生和福利署则是政府在医疗服务、健康保护和社会服务领域的中心顾问和监督机构。该机构的主要任务是跟踪和评估各地区提供的服务是否符合中央政府有关规定。

近几年来,省、市政府在医疗保健领域里引入的一个主要改革就是病人有选择医院和医生的自由。病人可以选择他们就医的健康服务中心(或家庭医生),选择他们希望就医的医院。如果病人希望到本辖区以外的医院就治,医院可以出具转诊证明。

初级基础护理服务必须在病人与他们联系的当天提供服务,而医疗咨询则需要在8天内提供服务。

医疗服务经费 2004年瑞典医疗服务经费达到1780亿克朗(包括药品补贴和牙科治疗),这个费用已经占到当年国家GNP的8.5%。由省、市政府提供或支付的医疗服务费用占到这个总费用的80%左右。

各省、区的医疗经费占各地运作费用的89%,各省、市政府有权利对其辖区的居民按照收入水平的一定比例征收个人所得税,征收比率平均在10%。另外费用中的19%来自中央政府拨款,患者个人也需支付4%的费用。由于加入欧盟,瑞典税收基数在逐渐降低,各地政府收入和医疗服务基金也相应的在减少。

三、几点体会

通过对两国医疗保险制度的考察,给我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在坚持社会保障水平应与国家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基础上,扩大医疗保险覆盖范围应是发展趋势。波兰、瑞典虽然政治结构、经济体制和社会环境等有所不同,但两国政府都提出了人人健康和公民一律平等享受国家公共卫生医疗服务的目标,并认为向公民提供医疗服务和筹措资金支持是政府的责任,社会保障(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要覆盖全体公民。尽管我国人口众多、经济落后,医疗保险制度难以在短时间内覆盖全体公民,从长远看,我们在制度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全体公民都应享受医疗保险服务,做好不同人群、不同办法逐步统一的准备,努力实现人人平等享受医疗保险服务。

2、推进社会保险社会化管理服务体系建设,需要不断提高医疗保险管理水平。考察期间,我们有一个突出的感受,两国虽然管理手段上有所不同,但面对全体公民,服务细致、周到、详尽,能够掌握每一个人的基本情况,随时随地可以查询,包括服务于他们的家庭医生。优质服务需要有相适应的管理理念、管理标准、管理手段和管理技术。在这方面,我们是有不小差距的,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需要不断改进与完善。

篇5

论文摘要:主要介绍了上海市电力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以后新组建的久隆电力集团,为适应市场竞争和企业发展需要,针对公司人力资源结构状况,推进建立以人才“蓄水池”工程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的内容、方法和过程。通过一年多的实践,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有效改善了人力资源结构,缓解了关键岗位人才短缺的局面,为电力集体企业员工的培养和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借鉴。

论文关键词: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储备系统;人才培训

2010年以来,上海市电力公司率先在国家电网系统试点推行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以来,新组建的上海久隆电力(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隆电力)整合了原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4大集体企业,成立了新的久隆电力,其业务范围也由过去的以电力工程总承包为核心,转变成为以电力工程总承包和电力综合服务为重点的发展模式。随着经营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如何做好人才储备,适应企业快速成长需要,已经受到公司上下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作为久隆电力对人才储备和培养的重要手段,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在一年多的实践中,为企业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为企业输送了各类人才累计超过320名,有效保障了企业转型过程中的人才需求,也为企业发展的人才储备作出了巨大贡献。下面,我们一起分享一下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实施的经验,以期为类似的电力集体企业解决人才结构性缺员问题提供借鉴。

一、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状况分析及问题梳理

新组建的久隆电力整合了原上海市区供电公司所属的各类控股多种经营企业,从业人员中全口径员工人数达1630人,多种经营从业人员中全支集(即主业支援集体,编制属主业)人数为1126人,集体编制人数504人。尽管人员数量众多,但由集体企业性质所决定,一部分人员为主业安置型人员,导致久隆电力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关键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久隆电力可持续发展的巨大障碍。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人力资源结构亟需优化

从年龄结构上看,工程类分(子)公司员工平均年龄超过47岁,年龄结构明显老化,青年员工只占20%,而科技类分(子)公司又呈现年轻化趋势,中年员工只占14%,缺乏具有一定经验的员工,对公司的发展也十分不利。

从学历上看,员工总体上学历层次偏低,大专及大专以上仅占36%,具有硕士及以上的高学历员工更少,从整体上影响久隆电力未来的竞争力和成长性。

从工程类分(子)公司职称结构看,员工职称等级比较低,中高级职称仅占职工总人数的5.57%和0.98%。工程类分(子)公司与市场上的标杆企业差距非常明显。

2.关键岗位人才储备不足

久隆电力及其所属电缆工程公司具有一级总承包资质,其“名义上”已经具备一级项目经理40人,但是专职的项目经理中4/5并不具备一级资质项目经理证书,造成证书与岗位分离。公司非常缺少既具有证书又胜任项目经理岗位的人才。另外,公司建造师、安全工程师等专业人员数量也有一定不足。久隆电力人力资源实际现状与电力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资质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缺乏人才成长竞争机制

受体制影响,久隆电力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人才引进与培育机制,无法引进企业需要的关键人才;晋升机会不太多,对核心人才的吸引力不强;KPI考核设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考核结果不能完全发挥作用,偏于形式化;没有一套科学的人员测评系统,人才也不能合理流动。

造成上述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就在于缺乏有效的人才储备与评价机制,以致于人才不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脱节。基于这种考虑和认识,久隆电力借助劳动组织综合改革之机启动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的人才储备系统工程。

二、发挥人才“蓄水池”效用,构建人才储备系统平台

1.人才“蓄水池”的概念

人才“蓄水池”工程是久隆电力启动的在企业内部培训、培养、储备优秀管理人员的一项长期人才培养计划。一方面是面向企业内外遴选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从一线岗位开始实习,通过在项目部、基层单位和本部职能部门岗位培养,使其熟悉公司业务模式与运作,从而将其逐步培养成为公司业务或管理骨干力量;另一方面,建立社会专家人才队伍,企业建立定期与不定期的沟通跟踪机制,让这些专家人才参与到企业管理和发展中,形成潜在的专家人才库。它是通过这两方面“储备”,使人才数量和结构能够满足久隆电力发展要求的一项系统工程。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要以获取人才信息为核心,借助内外部人才市场,在内外部人才信息与内部人才需求之间建立有效的“缓存”。其好处是:一方面,延长了企业对于人才的考察期,可以提高人才甄选的准确性;另一方面,由于企业储备了足够的人才信息,可以提高公司人才招聘的及时性。

2.人才储备系统的输入与输出

久隆电力人才储备系统是以人才蓄水池为核心,以人才(人才信息)的输入、输出为要件,借助信息化管理系统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信息存储、更新、甄选等功能。

(1)系统输入。系统输入端明确了输入对象、输入标准及信息获取通道等问题。在获取大量基础人才信息后,人力资源管理人员作进一步的评价,然后才能进入战略性人才储备系统的人才蓄水池。人才储备的实施步骤是:

1)人才需求预测。根据久隆电力“十二五”发展规划要求,公司人才需求可以划分为两类,即围绕企业愿景组建的电力科技研发人员、电力工程施工的技术人员,工程管理、项目投资管理等战略性人才,以及依据公司发展战略和产业拓展急需的经营管理、项目管理、综合服务以及采购、法务、工程预算等相关人才。

2)人才信息收集。人才信息的收集是人才储备系统建设的基础,采取内外部两种方式相结合搜寻相关人才信息。研究表明,各个公司60%至90%的领导岗位都是由通过内部晋升的人员担任的。这些人才的专业经历和受过的专业培训是晋升的台阶。因此,久隆电力非常注重内部人才的挖掘,并尝试采用人才派遣的方式挖掘外部人才,由人力资源部专业人员负责填制《人才储备信息表》。

3)人才入池评价。公司人力资源部组织内外部人力资源管理专家对前期收集的人才信息进行综合评价。在综合评价的基础上,研究确定哪些人才可以进入公司的人才蓄水池。评价的基础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员前期填制的《人才储备信息表》。人才信息入池评价只是初步评价。久隆电力在人才招聘过程中还需要通过面试、笔试、心理测试、情景模拟等手段,最终做出较为科学全面的测评。

久隆电力人才入池评价除了重点关注爱岗敬业、遵纪守法、身体健康等共性标准外,还重点关注岗位任职标准和个人成长性、适用性及职业性等的个性标准。对于同一职位,原则上都要有3-4份人才资料的储备。人才的匹配度根据初步评价由高到低进行排序。经过专家评价认定通过的人才信息,即可进入久隆人才蓄水池,人力资源部负责录入相关人才储备管理信息系统。 转贴于

4)入池人才管理。对于进入人才蓄水池的外部人才,久隆电力通过组织相关研讨会、交流会、项目短期合作等方式进行联络,以体现公司对他们的关怀,增强企业以人为本的用人形象。对于内部人才,久隆电力则以培训成长为主。一方面,公司根据不同层次的员工及其具体的工作性质,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另一方面则引入人才职业生涯规划,挖掘各类人才的智慧和潜能。

5)人才考核评价。根据企业每年制定的培养计划,久隆电力人力资源部组织定期进行考核。对于确实取得实际效果并在工作中有良好表现的入池人才,人力资源部进行备案并记录进入人才储备信息管理系统,还对整个培养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6)系统信息更新。对已进入人才蓄水池的人员涉及主要职务变更、工作调动、职务调整、重大奖励、调离本企业或离职(含退休、死亡等)以及新增的符合条件的新入池人选等重要变动信息随时更新录入信息管理系统,保证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2)系统输出。系统的输出是对人才蓄水池人才信息的综合运用,即根据公司人才需求,对人才蓄水池的人才做进一步的面试、测评,以招聘其进入久隆电力相关岗位。

1)输出方向。人才信息输出主要有两个方向:一是通过招聘程序进入久隆电力对应岗位,二是由于信息的可获得性以及人才个人意愿等原因,将该人才信息清除出人才蓄水池。

2)输出程序。从人才储备系统输出人才,原则上依然需要通过公司《员工管理办法》规定的招聘流程,即要通过面试、体检、品德鉴定等步骤,然后签订劳动合同。

人才输出后,人才信息依然保留在久隆人才储备系统,并对该人才日后的工作情况继续跟踪评价,并记录在人才储备信息系统存档。

三、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的应用与实践

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分准备、实施、阶段性评估三个阶段开展实施。

1.准备阶段

2010年1月起,根据上海市电力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企业发展规划,久隆电力结合人力资源子规划的制定过程,全面分析、审视人力资源现状,对公司劳动组织综合改革涉及管辖范围内的全部64家公司(含原4家集团公司本部)的电业编制人员进行了全面的人员结构统计、分析,针对公司实体化运作和工程总承包要求,对工程类公司人力资源配置情况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形成了《人力资源现状分析报告》,发现了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并落实到具体措施,为人员结构调整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还建立和完善未来人才需求岗位的《岗位描述》、《岗位任职资格标准》、《招聘管理流程》、《录用管理流程》、《合同(协议)续签流程》、《离职管理流程》、《工资结算流程》等配套制度和措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领导层和人力资源专家根据近期发展规划和岗位设置原则,经过充分讨论和协商,确定部门、机构的定岗定编(其中公司本部定编105个,15家基层单位专职及以上岗位定编455个)。

根据电力工程总承包一级资质和企业发展要求,久隆电力将近期人才目标分为四类,由电力科技技术、工程项目管理、电力工程专业技能、综合服务等人才组成,初步预测目标需求人数分别为:电力工程项目管理人才50人左右;电力工程专业高技能人才150人左右;电力科技专业技术人才100人左右;综合服务专业人才50人左右。这些人才缺口按计划逐步实施,每年需引进或培育70人左右。

公司还研究确定了人才储备系统管理办法,做好相关组织、人员保障工作。至2010年6月,久隆电力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2.实施阶段

久隆电力实施人才“蓄水池”储备系统以来,2010年上半年,久隆电力在企业原有的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根据企业对“蓄水池”储备人才统计分析功能的需求,对管理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传输、加工、储存、更新和维护进行完善和升级,全面实现了系统输入与输出设定的全部功能。

在此基础上,久隆电力全面开展内外部人才信息搜寻和培育工作。公司建立的人才“蓄水池”着重从以下5个方面做好工作。

(1)敞开视角,建立人才“蓄水池”。公司各级领导和人力资源专家在人才选拔和梯队建设上承担更大的责任,用心研究目标人选的性格特点、工作作风及心理状态,做到因地制宜、对症下药,挖掘培养后备人才。久隆电力结合年度人才招聘工作,每年都有选择、有目标地招聘“蓄水池”人才。对入池人才管理,公司借助系统管理平台,根据民主推荐得票率、个别访谈记录、年龄、学历职称条件等,形成入池人才考察报告,经报党委会讨论同意后,初步建立公司入池人才人事信息档案,为后备干部考评提供依据。

(2)循序渐进,全力培养梯队人才。久隆电力根据入库人员的核心优势安排合适的岗位和工作,并根据核心能力与职位要求之间的差距有针对性地制定中长期培训计划,一年来共开展各类培训项目共50余项,参加培训人员达5000余人次,有9人获得一、二级建造师、经济师、监理工程师等证书,组织92人参加高压电工进网作业许可证复证等培训,150余人参加财务人员继续教育、造价员、合同员等复证及培训,280余人次参加安全生产三类人员继续教育、安全干部、消防安全等培训课程,并对取得企业急需的各类资格证书的员工进行了奖励,对引导员工主动参与学习培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鞭打快牛”,让储备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久隆电力给予梯队人才能力发挥的空间和绩效目标的压力。为了加速其成长,公司实行“鞭打快牛”,将纳入“蓄水池”储备系统管理的人才全部安排在生产和服务一线,给他们压担子,使其接受一个又一个高目标的压力,督促其全身心应对挑战,在学习中提高,激发潜能,提升素质,良性竞争,让人才在压力中成长。一年来,在久隆工程分公司、电缆工程公司工程一线的储备人才有1人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2人获得上海市文明服务标兵,5人被评为闸北区青年岗位能手。

(4)竞争考察,大胆使用梯队人才。久隆电力在选人用人上,坚持有德有才者,大胆任用;有德小才者,量才录用;无德有才者,坚决不用。领导干部首先破除论资排辈的观念,把确实是基础好、作风正、有朝气、能力强、有潜力、能服众的优秀人才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看准就用,这不仅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年轻人才的特长和才能,还能防止埋没优秀人才,使其职业生涯更加明确。经过努力,一年来,久隆电力共提任中层干部46名,调整中层干部岗位10余名,有效改善了干部队伍结构,保证了公司改革的平稳过渡。

(5)关心爱护,鼓励储备人才健康成长。久隆电力各级领导干部非常重视“蓄水池”中的人才管理,经常通过座谈会、一线慰问、集中培训、讲座等形式,在思想上关注,在工作上帮助,在生活上关心,做青年人才的知心朋友,让其时刻感觉被重视,令其保持旺盛的工作劲头,对单位的培养感怀在心,自觉做到司其职、尽其责、使其智、成其事。公司还进一步严格监督机制,加强对年轻干部的教育管理,增强其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自觉性,并在思想上筑牢拒腐防变的防线,促使其在前进的道路上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