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务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1 08:12: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医务考察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医务考察报告

篇1

根据1998年签署的中英农业科技合作谅解备忘录,应英国农渔食品部邀请,7月11至23日,全国农技中心副主任栗铁申率团赴英国就植物检疫工作和马铃薯病虫害进行了考察。在英期间,代表团访问了英国农渔食品部国际关系与出口促销局、植物检疫局;走访了农业部中央科学实验室、洛桑实验站、苏格兰农业科学院、苏格兰作物研究所、国际园艺研究所、CABI等科研单位;参观了GREENVALEAP、GENTECH等马铃薯种薯生产企业及PIRIE等马铃薯储存设备公司;考察了各类植物检疫隔离研究技术设施和田间种子生产现场,并进行了广泛的座谈交流,为今后进一步开展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考察,我们基本了解了英国植物检疫机构的设置与运转情况及相关的法律法规,初步掌握了英国马铃薯检疫性有害生物发生分布与控制情况及有关科学研究工作,熟悉了英国马铃薯种薯的研究生产供销过程,获取了大量有关信息和业务技术资料,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圆满完成了出国考察任务。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英国农业生产概况

英国作为老牌的工业化国家,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的比重很小,英国农业劳动力占劳动力总数的2.2%,农业生产总值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全国农用地总面积为1850万公顷,约占总土地面积的77%。农用地中四分之三用于放牧,仅有四分之一用于作物生产。英国的农作物主要有小麦、大麦、土豆、甜菜等,蔬菜水果及园艺作物也占有一定的比重。农作物中土豆是英国人的主食,人均每年消耗100公斤,在英国的农业生产中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英国农业生产现代化程度和科技含量较高,但由于土地面积小,复种指数低,作物产品自给率仅为75%,每年需进口不少土豆、水果等农产品。

二、英国的植物检疫机构设置与运行管理机制

英国农渔食品部在约克设有植物检疫局、植物和种子种苗检验检疫局及中央科学实验室等三个机构,共同承担植物检疫工作。植物检疫局是农渔食品部直属局,下设两个分局,除代表英国政府处理国际检疫事务,参与欧盟有关植物检疫的立法工作,负责制订本国植物检疫法规政策外,还负责指导植物与种子种苗检疫检验局和中央科学实验室开展有关工作。植物与种子种苗检疫检验局在英格兰和威尔士境内各地设有40个分支机构,垂直领导约90名专职检验员,负责两地区进出口检验、检疫证核发、检疫对象铲除控制并承担种苗分级检测和健康植物种苗繁殖工作。中央科学实验室则是植物检疫的技术支持单位,主要开展特定有害生物及商品的风险分析,承担可疑有害生物样品的鉴定,并为检疫检验和检疫性病虫害暴发控制提供建议。三个部门有机联系,相互配合,共同建立一道防止检疫性有害生物定殖传播蔓延的屏障。植物检疫局制订的检疫法规适用于苏格兰和北爱尔兰,但两地具体的植物检疫检验工作不归农渔食品部所属检疫机构负责,而是分别由苏格兰农村事务部和北爱尔兰农业和农村发展部按照相似的模式组织实施。

依法检疫是英国植物检疫工作的显著特征,"立法"是植物检疫局最主要的工作内容。为保护农业生产安全,欧盟就植物检疫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作为欧盟成员国,英国以本国立法的形式体现欧盟法规要求并付诸实施。纵观英国的检疫法规,具有以下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一是内容完备。植物检疫法规包括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既有对植物检疫工作提出总体要求的植物检疫法,又有针对特定检疫操作或特定检疫对象治理如马铃薯种薯检验、包囊线虫控制等制定的专门法令,使重要的检疫检验操作和要求都有法可依;二是制修及时。植物检疫局针对疫情变化和有害生物控制技术的进展及时制修订相关法规,使法律规定始终符合实际情况;三是标准高要求严。欧盟法律是各成员国必须遵循的最低要求,各成员国有权制定严于欧盟的法规。为更好地保护本国农业生产安全,英国对健康种苗繁育过程中很多病虫害的允许标准、对某地块发现一些重大检疫对象后禁种年限的规定都严于欧盟;四是强制性突出。法律明确赋予植物检疫机构根据需要采取紧急措施的权利,并且对违反检疫法规的人员制定了严格的惩罚办法,确保"有法必依"。由于法规内容全面,可操作性强,减小了检疫工作随意性,增强了检疫执法权威性,提高了有害生物风险控制水平。

英国植物检疫检验工作尤其强调产地检验,各项实地检验工作包括进口植物、植物产品检验及出口农产品检验,均由农业植物检疫检验机构组织实施,海关不另设专门的检疫机构。这种由农业部门统一归口管理检疫检验工作的模式,不仅避免了多头管理容易造成的交叉与空白,更重要的是提高了检验的水平。首先在出口检疫上,由于农业植物检验员遍布全国各地,确知国内疫情的发生分布情况,并可生育期全程检验,使检验结果远比出境时商品检疫检验准确;其次在进口植物及植物产品的检验上,一些有害生物尤其是病害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才会表现出症状,只有全生育期检验方可真正把关,有问题也能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从而最大可能地拒危险性有害生物于国门之外。由于农业植物检验员责任重大,因此选聘非常严格,须有检疫相关的教育背景,须有一定的实践经验,须经过两年的正规培训,须考试合格获得资质后方可持证上岗。

三、英国植物检疫工作的技术支持

英国很多农业科研机构不同程度地参与植物检疫检验和检疫技术的开发,为植物检疫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各研究机构在工作领域和方向上各有侧重,但总的来说主要涉及以下方面: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RA),英国设有一个全国性的PRA工作小组,一些科研单位的著名专家是其成员。该小组负责指导PRA工作,具体的PRA研究则主要由中央科学实验室完成。作为欧盟成员国之一,英国政府无权最终决定本国能否进口某种植物或植物产品,这一决定权在于欧盟。中央科学实验室作出的PRA报告在发欧盟其他成员国征求意见后,是欧盟作决定时最重要的依据。

引种检验。由于检疫性有害生物随种苗传入的风险最大,英国一直慎于国外引种,少量引进后的监管也非常严格,一些农业科研单位承担引进种苗的检疫检验和隔离繁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以马铃薯引种为例,任何品种原则上只能以组培苗的形式进入英国,数量不可多于5株。薯苗引进后,必须在苏格兰农业科学院内严格隔离的实验室内进行检疫检验,确认没有有害生物时才以新繁育的微繁苗释放。

检验员培训。植物检疫检验是专业性、技术性很强的执法工作,为保证检疫执法的正确性、权威性,植物检验员必须有过硬的业务素质,因此专职检验员的培训尤其重要,植物和种子种苗检验局每年60%的经费都用于培训。具体的培训工作由科研单位,主要是中央科学实验室和苏格兰农业科学院来完成。这些单位除有装备精良的培训实验室外,还有作物品种齐全、病虫害种类众多的实验基地供学员实习。培训工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侧重室内和田间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

还有一些科研单位致力于检疫诊断技术的开发。目前,包括荧光抗体、PCR等在内的先进技术已被用于对疑难病害的诊断,为准确的检疫检验创造了条件。中央科学实验室、国际花卉研究所等还相继开发出多种病毒病田间快速诊断试剂盒,使用这些试剂盒仅用几分钟时间就可在田间准确诊断作物所罹病害,大大方便了检验员的工作。

为防止研究过程中有害生物外逸扩散,开展植物检疫研究的科研部门均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安全可靠的检疫设施。苏格兰作物研究所新建的1000平方米隔离检疫温室耗资达200万美元,国际园艺研究所新建用于转基因植物实验的400平方米温室耗资更达300万美元。这些温室中控光、控温、控湿功能一应俱全,可以终年开展不同作物研究。温室的设计、建造和管理尤其强调隔离,不少温室还配有负压装置,以保万无一失。

四、英国马铃薯种薯生产和检验

英国商品薯年播种面积约18万公顷,需种薯40余万吨。为提高商品薯的产量和品质,农民很注意选用优良的专用种薯,因此形成了GREENVALE、GENTECH等一批专业化种薯生产商。这些专业化的生产商一般规模比较大,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可以集中一些栽培、植保专业技术人员,并采用组培、脱毒等较为先进的技术,生产品质好,卫生条件好的种薯。英国种薯面积约为17000公顷,年产种薯50万吨左右,其中70%在苏格兰。各地制种用种最初均来源于设在苏格兰农科院的种质资源库完全无病虫的微繁苗,经原原种(prebasic)、原种[basic,从高到低又分为VTSC(经病毒检测的茎杆剪切微繁苗)、superelite、elite、AA]阶段最后繁育成商品种薯出售,传统的育种过程需要8~9年,现在由于先进技术的使用,有些企业已经将这一过程缩短到3~5年。

由于气候条件独特,英国农作物病虫害相对较轻,但马铃薯生产依然受到很多有害生物危害。其中造成损失最大的是粉痂病(Spongosporasubterranea)和黑颈病(Erwiniacarotovorasp.atroseptica),同时一些检疫性有害生物也构成很大威胁,我们对其中重大检疫对象作了重点考察:(1)马铃薯癌肿病(Synchytriumendobioticum)曾于1917~1986年间在苏格兰多次暴发,造成重大损失。为控制癌肿病,1912英国立法禁止在发病田内生产种薯,1973年又全面禁止在发病田内种植马铃薯作物。经多年严格治理,1986年以后在田间仅有几次局部的发生,但目前在庭院观赏用马铃薯上常有零星发生的报道。(2)孢囊线虫包括马铃薯金线虫(Globoderarostochinesis)和马铃薯白线虫(Globoderapallida),是英国马铃薯生产面临的难题之一。1992年以来,金线虫曾先后暴发9次,现在苏格兰农业科学院每年从苏格兰各地抽检7000多个土样,金线虫检出率达5%,白线虫检出率为0.1%。为阻止孢囊线虫扩散蔓延,有关检疫法规规定,检出金线虫和白线虫的地块分别在6年和12年内禁止种植马铃薯,检疫部门也指导农民通过轮种、生防、栽种抗性品种等措施进行积极的治理。(3)由于蚜虫等病毒传媒比较少,马铃薯上病毒病发生较轻,但包括烟草脆裂病毒(TRV)和马铃薯帚顶病毒(PMTV)在内的很多病毒病在英国都有发生,是植物检疫检验的重要对象。(4)马铃薯褐腐病(Pseudomonassolanacearum)在马铃薯上没有定殖,但在很多茄科作物上有发生,由于一些河流受到污染而带菌,该病给马铃薯生产带来很大的检疫压力。(5)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decemlineataSay)是一种重要的世界级检疫对象,曾于70年代传入英国,有人认为在英国有发生,但此次接触的各界英方人士均称至今未在英国定殖。

马铃薯是英国最重要的农作物,为保护马铃薯生产的安全,马铃薯种薯的检验和认证分级是英国检疫部门一项至为重要的工作。检疫法要求种薯生产商在播种以前必须到当地的检疫机构登记,规定没有经检疫部门检验并发给证书的种薯不得上市流通。生产过程中专业的植物检验员至少要去田间进行两次现场检验,发现可疑病虫即请中央科学实验室和苏格兰农科院等科研单位帮助鉴定,一旦确认为重大检疫对象,立即进行封锁控制。非检疫性病虫害会影响种薯品质,其中有些昆虫还是一些重大检疫性病害的中间寄主和传播媒介,因此植物检验员有权针对常规病虫害提出治理建议,生产商必须遵照执行。检疫部门对检验要求作出了明确的规定,种薯级别越高,检验要求越严,如从抽样数而言,prebasic和vtsc级种薯必须100%检测,superelite和elite级种薯每4公顷须抽检2000株,AA级种薯每4公顷须抽检10000株。由于检疫检验工作到位,保证种薯具有良好的卫生条件,为健康商品薯生产奠定了良好基础。

值得一提的是,英国马铃薯储存技术也比较先进。由于种薯和大量商品薯需要储存,英国非常重视马铃薯储存技术的开发,对不同品种、不同用途马铃薯不同的储存生理研究得非常透彻,一些企业据此开发出科学的计算机控制软件。我们实地考察了的GREENVALE公司的薯库,库房本身并无奇特之处,但选用的PIRIE储存机械自动化程度很高,可通过遍布库房的传感器测定各点的温度、湿度,并由计算机终端进行调节,从而将温、湿度等始终控制在适宜的水平,保证马铃薯在经过长达8~9个月的储存后损失不超过3%,品质也不发生变化。

五、建议

根据我国内的实际情况,结合赴英考察的一些收获,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我部应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

机构和人员是各项工作的基本前提,英国植物检疫工作之所以比较成功,与农渔食品部有一个综合统管全国的专门检疫机构,有一支精干的队伍是分不开的。美、澳、加等多国农业部也都设有(动)植物检疫局。农业部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综合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是保护农业生产安全的客观需要。我国是农业大国,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与发展,植物与植物产品调运空前活跃,国内植物检疫工作任务繁重;原国家动植物检疫局划归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后,检疫立法、疫情、检疫协议协定签署等职能留在农业部,农业植物检疫部门责任重大,若农业部没有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则难负其责,难胜其任。眼下我国加入WTO在即,入世后植物检疫工作应是保护国内农产品市场的壁垒,开拓国外农产品市场的利器,为适应形势需要,充分发挥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应有的作用,我们建议部里充实植物检疫力量,设立专门的植物检疫机构。

(二)加强植物检疫检验技术开发和手段建设

英国科研部门为检疫检验工作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是检疫工作比较成功的又一个重要原因。近年来我国农业检疫部门也日益重视与科研部门的合作,较过去更多地依靠科研部门的技术优势,但在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待提高。由于缺乏专门的技术开发经费,检疫部门对科研工作缺少有效的调控手段,造成在检疫研究总体力度不够的同时,又存在着局部与实际需要脱节的问题。同时,我国农业植物检疫系统自身的检验手段还比较落后,不少检疫机构尤其是一些基层而又直接从事检验工作的单位基本上还是靠经验、靠肉眼检测,致使有害生物尤其是一些病害检验的检出率和准确性受到很大影响,给农业生产安全带来隐患。针对上述情况,建议我部今后加强对检疫技术开发和检验手段建设的支持力度,软硬件双管齐下,切实提高我国植物检疫检验水平。

(三)发展我国马铃薯种薯生产

我国是马铃薯生产大国,面积达400万公顷,但平均产量每公顷仅13.6吨,不及英国的1/3。造成马铃薯产量偏低的原因很多,最重要的是种薯质量不行。我国农民普遍从自产薯中留种,马铃薯经多年种植后品质退化,而病害尤其是病毒病却非常严重,作种用对产量影响很大,因此我国迫切需要大力发展专用种薯生产,尽快改变农民自留种的习惯。伴随我国社会化供种进程,对种薯生产的检疫检验将日益重要,英国在这一方面有比较成熟的技术,也愿意帮助我国培训一些检验员,建议我部在这一领域加强与英方的合作。

篇2

关键词:武德镇抬鼓;非物质文化遗产;功能

武德镇位于河南省焦作市温县东北部,北依沁河,东连武陟县,南到黄河。温县盛产怀山药、怀地黄、怀牛膝、怀,是远近闻名的怀药之乡,同时也是陈式太极拳的发源地。武德镇抬鼓又名吉庆鼓、吉祥鼓,据说创编于清乾隆初年,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相传,当时的天地会要敬天祭地,反清复明,召集人马时就敲鼓,声势浩大,振奋人心。鼓点子敲起来的时候,镇上13个村子都可以听到,甚至一直往南20里地的赵堡街(属赵堡镇)都可以听到。天地会瓦解后,抬鼓却在武德镇一带流传下来。每逢春节、正月十五,家家户户的大老爷们儿都参与抬鼓表演,光着膀子游村,还要与相邻的村子“对敲”,比的是哪个村的人多,哪个村的鼓敲得最响亮、最好听。北方的冬天很冷,但因为心里高兴,光着膀子敲都不觉得冷,人们的脸上和身上都是汗,却没有人叫累,越敲越起劲,越敲心里就越高兴。抬鼓表演中融入了一些武术套路,丰富了内容,形式更多样化。

清末民初,连连战乱,社会动荡,抬鼓陷于瘫痪,像一个被遗弃的老人,渐渐地被人们冷落了。尽管鼓谱完整地保留下来,其中蕴含的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的哲理却无人知晓。民国初年只有正月初一、初五、十五、十九(添仓)的时候才敲,此时的抬鼓既有敬天祭地的寓意,又有民间娱乐的功能。解放后,武德镇重新购置表演器具,开创了抬鼓的新局面。再后来的一段时间,人们忙于生产、生计,敲鼓的寓意就转变为“打鼓镇穷气”。结束后,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地方文化部门都要组织文艺汇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好转,抬鼓的意义更多倾向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它成为当地民众参加节庆、庙会等文化活动时的一项独特的民间表演活动,带来喜庆、祥和、热闹的氛围。近年来,抬鼓多次参加省、市一级举办的节日庆典、文化展演活动,比如2006年参加河南省“春满中原文化庙会节目展演”,2007参加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2007年3月武德镇抬鼓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抬鼓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场

2011年2月17日(正月十五),我从家里赶到举行汇演的现场。整条街禁止车辆通行,每一个村都在排队等待入场。人很多,表演的进度快,表演完已近中午。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观看武德镇抬鼓(后来才知道,其实是表演者的应付,并没有真正的表演完全部套路)。

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看演出,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场面以及带给我的震撼,鼓声急缓有致,迭起,强悍有力,扣人心弦。在那次的演出上,我有幸见到了抬鼓传承人黄占利老人。当我向队伍中的一位老人了解有关抬鼓的具体内容时,那人把我带到了黄占利那里说:“你问他,他最有发言权。”老先生已经83岁高龄了,但是依然神采奕奕,倒像是60岁。据他讲,古时侯抬鼓表演的队伍十分庞大,少则五十多人,多则上百人,场面宏伟壮观。每次表演,必有12面鼓一起上阵,象征着每年的12个月顺顺当当,风调雨顺。再加上大镲、马锣、小云锣,还有一种俗称“叫勾”的乐器搭配敲打,气势显得更加威武雄壮,大气磅礴。艺术风格古朴典雅,深邃凝重,整个鼓曲听起来自由欢快。

队伍中位于第一排的是四个领点(节奏)的,手执小云锣。第二排有三个人:两个持马锣的站两边,手举黄、红两面三角旗的指挥站在中间,三角旗上是龙凤图案。而后是12面印有“武德镇村委会”6个字的大鼓纵向排开,每面大鼓配两人敲打,在大鼓上有红布条攀在人的肩上,抬鼓也就因此而得名。每个敲鼓人的边上配一个打镲的,打镲的旁边是手举龙凤锦旗的小孩子,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0岁以内,这也是队伍的最。在队伍的末尾是两个打镲的。旗帜的颜色很多样,有红、黄、橙、绿、蓝、黑、白七种颜色。12面鼓,24个敲鼓人,24个打镲人,24人举旗,4人敲马锣,4人领点,外加一个指挥,场上共计81人。

据老人讲,表演当天马锣没有上场,因为没有人会敲。在以前的表演形式中一鼓配三镲,“叫勾”领鼓、领节奏,马锣在鼓声之前,“叫勾”之后。执马锣的共计6人,纵向队伍的两边各3人。古时候是一鼓配4副马锣。马锣的声音应该护得住鼓的声音,镲和“叫勾”声音的配搭与鼓的声音很和谐,带来的视听感觉要比现在恢宏气派很多。旗帜的颜色和质地也不像现在这样随便。以前的旗帜是绸缎做的,上面的龙凤是丝线绣的,质地厚实,看起来极为气派。2006年,抬鼓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黄占利强烈建议下,村里备了四十面旗,但旗帜的质地不能跟以前的旗帜相比。现在的旗帜图的是新鲜,古时候的旗帜图的是气派。古时候旗帜的颜色有大红、粉红、土黄、柠檬黄、橙色、深蓝、浅蓝、深绿、浅绿、黑、白十色。鼓帮上过去写的是“武德镇天地会”, 1977年改为“武德镇革委会”,1997年改名为“武德镇村委会”,2006年重张了几面新鼓,此时的鼓帮上不在是墨迹,改为电脑印刷体“武德镇村委会 ”。

解放前不允许妇女参与表演。解放后,妇女的地位逐渐提高,队伍中就有了妇女的身影。妇女打镲,男子敲鼓。以前的镲有7市斤重,由于妇女参与,乐器做了调整,将7市斤重的镲改为3市斤重。参与表演的乐器各具特色,服装的颜色和样式不尽相同。队伍两列孩子们的服装为白色,类似于太极服,只是腰间多了一条金黄色的腰带,没有头饰;妇女的衣服是大红色的,头饰是百鸟朝凤,凤头也是红色的;抬鼓、打镲以及指挥者的着装是黄色,一块黄头巾包头;领点的除了黄色的服装和头巾外还有一件披风,披风上有龙的图案。我问老人这些服饰、头饰经历了哪些变化。老人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笑笑说,现在的服饰没什么特色,都是民族服饰店里买的,很劣质。用老人的话讲,就是“全部现代化”。古时候都是农民参与,没有服装。现在各个鼓队同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服装,完全被现代化了。

现在的鼓槌不同于传统的鼓槌。传统的鼓槌粗而短,现在的鼓槌质地是桑木,细而长,小拇指一般粗,一米左右长。鼓槌外面用花花绿绿的布条缠起来。在以前,一人一鼓叫跨鼓,鼓面直径60公分,鼓槌质地是榆木,短小,着鼓点很随意,但声音很稳很厚重。后来变为二人一鼓,鼓面直径90公分,所以叫抬鼓。如果鼓槌太短,就着不了鼓;如果太粗,人费力气,所以改进成了细长的。鼓锤的另外一点改进就是鼓锤是有一定的弧度的,一方面着鼓点小声音响亮,另一方面有弧度的鼓锤在着鼓的瞬间和手之间有一定的缓冲,不至于震手。鼓锤的外面除了缠花花绿绿的布条外,还缠有被染了各种颜色的鸡毛,一亮鼓锤,鸡毛满天飞,此时的鼓锤更像是鸡毛掸子。当鼓敲起来的时候,齐刷刷的,毛茸茸的,甚是好看。现在不愿意费事,偷工减料,没了鸡毛,改榆木为桑木。

篇3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推进与我省周边国家医疗卫生合作,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 2017年2月20至27日,市卫生计生委张必明副主任、市第一人民医院赵永恒副院长、泌尿外科孙洵主任、血液净化中心伍云松主任及市卫生计生委健康服务业办公室负责人王国华一行5人到老挝卫生部、老挝马洪素医院,缅甸医疗协会及缅甸卫生体育部医疗卫生研究所进行了考察学习。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老挝、缅甸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一)老挝

1.总体情况:国土面积23.68万平方公里,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最高平均气温31.7℃,最低平均气温22.6℃,为热带病多发地区,肝炎、肠道疾病也较普遍。由于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条件较差,普遍缺医少药,条件较好的人大多到临近的泰国、中国就医。人口680万,居民平均寿命约为65.2岁(2010年),孕产妇死亡率470/10万(2010年)、新生儿死亡率21‰(2010年)、婴儿死亡率42‰、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4‰;每万人拥有医师、口腔医师、护士及助产士分别为3人、1人和810人(2012年)。

有医院165所,其中公立医院150所,分别是卫生部属医院8所(老挝马洪素医院医院、老挝友谊医院、老挝赛塔医院、老挝儿童医院、老挝妇幼保健院、老挝眼科医院、老挝皮肤病医院、老挝康复医院)、省属医院17所、县级医院135所和民办医院15所;有乡镇卫生院(村卫生所)1020所;床位共8000张。

2. 老挝玛洪索医院基本情况:医院建立于1903年,为老挝最大的公立综合性医院,床位450张,医务人员840+200多人,共设13个科室,特色科室有肝胆科、肛肠科、心内科、呼吸科、热带病科、急诊科等;能自主完成腹腔、胸腔手术,传统手术占手术总量的2/3左右,腔镜手术仅占手术总量的1/3左右;2016年急诊量为10000多人次,热带病患者每年门诊量10万余次,出院患者20000多,平均住院日5天,;人医院现有设备较陈旧,院区分散,与韩国、越南、中国、美国、法国、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开展了医务人员培训领域的项目合作,希望通过合作提升医院的医疗服务整体水平。

3.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进展情况: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是2014年7月13日《昆明市卫生局与老挝卫生部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的合作项目,也是中老双方合作的首个医院建设项目。目前缅方已初步完成该项目完成规划设计,将落地于玛洪索医院综合楼内,预计2020年建成并投入使用。

(二)缅甸:

地处热带,气候炎热潮湿,为热带病多发地区,由于经济落后,医疗卫生条件条件较差,肝炎、肠道疾病较普遍。医院分公立医院与私立医院,公立医院就医价格较便宜,但药物缺乏;私立医院条件较好,就诊费用及药物费用较高;缅甸实行低水平的公费医疗制度即到公立医院看病实施全免费,没有实行医疗保险制度。因为公立医院缺医少药,有钱人均到私立医院看病。

至2015年底,国土面积676578平方公里,人口53897000万,人均收入1308美元,人均期望寿命68岁,孕产妇死亡率178/10万、新生儿死亡率26.4‰、婴儿死亡率39.5‰、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目前,全缅甸共有公立医院1068所,农村医院1696所,村级卫生所8700所,其中,农村医院仅能覆盖全缅甸12%的农村地区,而仅有13%的农村地区设有村级卫生所,全国医疗卫生设施的覆盖率令人堪忧。

至2012年底,每万人拥有医师、口腔医师、护士及助产士分别为6.1人、1人和8人,每万人拥有医院床位数6张,人均卫生费用14美元。

二、我市医疗卫生基本情况

有各类医疗机构4400个,卫生技术人员6.4万人,其中,医院28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347个、乡镇卫生院110个、村卫生室1283个。有病床5.5万张,每千常住人口有病床8.27张、卫生技术人员9.67人、执业医师3.61人、护士4.21人。2016年,总诊疗量4670万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4.47%;出院人数157万人次,比2015年同期增长5.59%。

市属医院有11个在全省处于先进地位优势专科即:儿童医院的儿科,延安医院的心脏外科、眼科,市一院的器官移植、呼吸科,市中医院的肛肠科,市二院的老年病科,市三院的传染科,市四院的脊柱外科,市妇幼保健院的产科,省精神病院的精神科,还有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博士后工作站。

三、工作建议

为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并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与我省周边国家医疗卫生合作,促进我市大健康产业发展,结合我市医疗卫生实际,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加强沟通,推进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建设

中老合作肝肾病专科医院项目,是2014年7月13日《昆明市卫生局与老挝卫生部合作谅解备忘录》确定的合作项目,也是中老双方合作的首个医院建设项目。此项目有利于增进中老睦邻友好,推动云南省提前布局、参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发挥云南省面向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桥头堡”辐射功能,更好地服务驻老挝中资机构,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医疗服务保障。项目实施后,对扩大昆明市医疗卫生机构在东南亚地区的影响力,增进老挝医疗机构与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技术交流与合作具有积极影响,将帮助老挝医疗机构快速提升肝病治疗水平,造福老挝民众。因此,双方在前期对接工作的基础上,应建立定期协商机制,共同推动这一项目实施,并争取按期按质完成项目建设和投入使用。

(二)探索建立合作机制

一是加强与周边国家卫生领域高层互访,签署卫生合作协议。逐步形成“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集政府间政策合作、医疗机构间技术交流和健康产业深度融合为一体的立体式合作体系。二是开展传染病防控。逐步建立与周边国家的常见和突发急性传染病信息沟通机制,强化传染病跨境联防联控机制。建立重大传染病疫情通报制度和卫生应急处置协调机制,提高传染病防控快速响应能力。加强传染病防治技术交流合作。三是开展能力建设与人才培养。加强与周边国家卫生领域专业人才培养合作,建立高层次医疗卫生人才培养基地,并开展多种形式、长短期结合的进修和培训项目,以帮助相关国家提高医疗技术、服务水平及公共卫生管理和疾病防控能力。四是开展卫生应急和紧急医疗援助。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在卫生应急领域的交流合作,提高合作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开展联合卫生应急演练。建立短期医疗援助和应急医疗救助处置协调机制,根据有关国家的实际需求,派遣短期医疗和卫生防疫队伍,提供紧急医疗援助,并提供力所能及的防护和救治物资。

(三)实施中医药“走出去”战略

巩固并拓展与周边国家在传统医药领域的合作,积极推动中医药“走出去”。根据周边传统医药及民族医药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及产业等领域合作。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模式,积极扶植和鼓励我市中医药企业“走出去”,拓展国外中药市场。

篇4

重特大交通事故作为突发性公共危机,伤员的院前急救越来越受到传媒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卫生医疗急救机构一方面要在事故发生后迅速做出反应,科学调度;另一方面,在伤员受伤现场及转送途中实施有效的救护措施,为下一步的院内抢救争取时间,最大限度地降低伤残率,减少死亡。现就我市一起特别重大交通事故中416名伤员的院前急救情况做一总结,借以探讨在特大型交通事故应急医疗救援过程中的应急处置和院前急救。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次车祸伤共416例,其中男222例,女194例。年龄3~84岁,平均38.6岁。成年男性居多。

1.2 外伤类别 腹部脏器损伤13例,占3.1%;颅脑损伤91例,占21.9%;四肢伤48例,占11.5%;胸部损伤50例,占12%;腰部损伤22例,占5.3%;脊柱损伤19例,占4.7%,软组织损伤107例,占25.7%;复合伤66例,占15.9%;其中受伤2处者38例,3、4处者21例,5处以上者7例;合并颅脑损伤23例,内脏破裂16例,多发性骨折27例(包括腰椎压缩性骨折6例,颈椎损伤3例,T12压缩性骨折3例,双侧多发性肋骨骨折14例,骨盆骨折1例)。经过迅速有效的院前急救处理和妥善的固定后送入院内进一步诊治。

1.3 治疗及结果 所有416例病例均得到及时有效的院前救治,搬运途中无一例发生意外。

2 院前急救的指挥调度

2.1 急救设施 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对全市34家急救站的急救车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120急救通讯网络保持灵敏可靠,性能良好;急救车内的急救器材、设备、药品随时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2.2 事故发生后卫生医疗急救机构反应 当明确为特重大交通事故群体伤,一方面加强信息采集,另一方面立即向政府主管部门汇报,以便启动相应的危机紧急救援预案响应,协调相关部门为伤员的及时救治提供方便。

2.3 现场急救情况 到达现场后,应首先进行现场宏观检查,排除危险因素,帮助伤员脱离危险环境,并通过通讯设施向指挥中心调度室、急诊科或院领导报告伤员人数和伤情,听取指导或组织增援,使各相关科室做好接收伤员的准备。

2.4 分级救助 因伤员较多,市医疗急救指挥中心在最短的时间内派出34家急救站共130车次,经检伤分送于各大综合型医院。其中199例送往三级医院,317例送往二级综合医院。

3 讨论

3.1 评估病人伤情及检伤分类 医护人员到达现场,由指挥中心组织业务能力强的创伤外科专家组成检伤小组,根据有无意识障碍及受伤部位和生命体征迅速做出伤情判断。检伤分类后,给伤员放置伤情识别卡,置于伤员的左胸部或其他明显部位,以便于后续抢救中分清救治顺序。红、黄、蓝卡分别表示重度、中度、轻度。心跳呼吸停止者经心肺复苏未成功后放置黑卡。遵循“先复苏后固定、先止血后包扎、先重伤后轻伤、先救治后运送”的原则[1,2]。

3.2 检伤时对失去意识,呼吸、心跳停止者应将其置于复苏进行现场心肺复苏 意识不清但有呼吸、心跳者,应将其置于恢复即侧卧位,以防止分泌物、呕吐物吸入气管而窒息。意识、呼吸与心跳存在者,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应摆好正确,同时准备急救药品、器材。要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有呼吸道梗阻者要及时解除,需要气管插管者要及时插管。要迅速建立输液通道,便于静脉给药和及时为休克患者补充血容量,同时应采用简单有效的方法为病人止血,这样才能为病人的下一步抢救争取时间。

3.3 妥善处理伤口和伤肢固定 控制明显的外出血是减少现场死亡的最重要的措施。加压止血是最有效的紧急止血法,对于一般开放性伤口应压住出血伤口近心端的主要血管,然后在伤口处用无菌纱布加压包扎,并将伤肢抬高,以控制出血[3]。对四肢大血管破裂出血应用止血带,使用时应注意:(1)使用止血带前应将伤肢抬高,尽量使静脉血回流。(2)按病人年龄、伤肢部位选择适宜型号止血带。(3)上止血带部位要准确,应扎在伤口近心端,前臂和小腿不宜使用,因两骨之间有动脉走行,止血效果差;上臂扎止血带时不可扎在下1/3处,以防损伤桡神经。(4)压力适宜,以达到远端动脉搏动消失。(5)记录上带时间,防止因绷扎过久导致肢体缺血坏死和神经损伤。做到每小时放松1次,每次5~10 min。松解止血带时应压住出血伤口以防大出血导致休克,并密切注意肢体的温度及颜色变化,疼痛剧烈者可给予止痛处理。骨折病人极易在搬运途中发生二次损伤,转运前应用夹板妥善固定伤肢,开放性骨折病人不可将骨折端送回伤口内,以免加重损伤及污染伤口深部。夹板用完可就地取材,用树枝固定患肢、受伤的下肢与健侧肢,上肢可绑在胸前。胸部外伤有血气胸时可用无菌敷料如“凡士林”纱布封闭伤口,变开放性为闭合性,以待回院进一步处理。张力性气胸急救时先用粗针头穿刺胸腔减压,再做闭式引流。出现反常呼吸时,用敷料加压包扎纠正。脊柱损伤的病人应用硬板床搬运,颈椎损伤者可使用颈托,头部制动,以避免加重损伤。

4 重视转运途中的急救措施及护理

4.1 初步急救措施 病人经现场有效的初步急救后,必须尽快按先重后轻的顺序将其安全地运回急诊科进一步救治。重度伤员尽可能用监护型救护车,做好途中监护[4]。严密观察密切注意病人的血压、脉搏、呼吸、肢体温度、面色和伤口出血等情况,充分利用车上设施行心电监护,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4.2 根据不同的伤情采取合适的 一般创伤病人取仰卧位,颅脑伤者应取侧卧位或头偏向一侧,以防舌后坠或分泌物阻塞呼吸道,胸部伤者取半卧位或伤侧卧位以减轻呼吸困难,休克者取中凹位(头和下肢各抬高标准20°)。对脊柱损伤和骨盆骨折的病人给予平卧硬板上。

4.3 院前医护人员接诊病人 医护人员一旦接诊病人,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同时通知辅助科室做好检查准备。伤员送达医院后,出诊医护人员与相关科室立即进行伤员交接,出诊医务人员要简要介绍伤员的基本情况和院前急救处置情况,包括院前处置使用药物的剂量、浓度、时间、用法等。交接双方应履行交接签字手续。通过通讯设施向急诊科和医疗急救指挥中心调度室报告车上伤员的情况和回院的估计时间,为院内急救提供可靠信息[5]。在运送途中,做好各种记录,保证用药及时、准确。

4.4 入院后的跟踪 院内要做好伤员的资料采集,如姓名、性别、年龄、来自何处、人数的统计工作,及时向指挥中心汇报,便于中心汇总了解各急救站的伤员资料随时上报有关部门。重大交通事故伤抢救时病人多,工作量大,病情重且变化快,这也对医护人员和救护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急救人员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过硬的技术操作技能,还必须具备娴熟多能的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120急救组织、设备、药品要随时处于戒备状态,充分利用急救网络化的优势,接到呼救电话后,调度员迅速派发出车单,急救站值班人员能在1 min内出车,以最快的速度赶往事故现场。急救中医护人员既要明确分工又要密切配合,正确行使院前急救的职能,保证院前急救的效果,完善院前急救医疗服务体系,是最初和最重要环节,及时有效准确合理的现场急救和伤情处理不仅可为抢救赢得时间,还可以有效控制死亡和致残率[6]。同时,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参与协调,以便在必要时启动二级响应,目的是使伤员得到最佳的救治。

参考文献

1 景炳文.急症急救学.上海:上海科学普及出版社,1995,100-110.

2 王一镗.现代临床急诊医学.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312-320.

3 董书玉,金秀华,张卫红,等.大批车祸伤员的急救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7,32(4):199-200.

4 李奇林,蔡学全,黄震.现代危重病急症救治进展.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1,162.

篇5

1、医疗机构及人员的基本情况:我市共有卫生机构345个,其中医院95家(三级医院2个、县级医院12个、中医医院12个、专科医院7个、妇幼院11个、其他医院51个),乡镇卫生院216家,其他卫生机构34家。

我市现有在职卫生技术人员8291人,执业医师3884人、执业助理医师1299人、注册护士3108人。

2、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情况:我市自20__年底医学教育科成立以来,使继续医学教育工作步入全面化、正规化、系统化的轨道,认真落实《陕西省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实施细则》,加强学分管理,逐步使学分达标工作成为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晋升、聘任、职业再注册的必备条件。03年参加ICME管理系统的单位30家,其中包括6个直属单位、10个县、2个区、12个厂矿医院,单位参加率达100﹪。参加人数6654人,参加率80﹪。

3、学历教育:为了加快后备学科带头人和中青年优秀人才的培养,改善我市医学高层次人才的学历结构,02年~04年共培养第四军医大学研究生10人,市直和各县(市、区)医疗卫生单位积极进行“两专一本”教育,三年来共有845人取得了新的学历证书。

4、在职教育:为了提高我市医技人才的知识水平,一是我们采取“走出去”的学习模式,积极鼓励大家到上级医院进修;二是“请进来”,通过多种途径邀请中省专家进行学术讲座;三是自己组织各学科带头人深入基层讲课;四是当年参加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组织的各类学术活动,取得相应的学分;五是当年发表的学术论文,按刊物的级别获得学分;六是科研项目、科技奖励项目和专利成果取得当年相应学分;七是当年出版的医学著作,按字数授予学分;八是出国考察报告、国内专题调研报告,按字数授予当年学分;九是当年发表的医学译文,按字数授予学分;十是当年发表文摘、个案报道、科普文章按篇数取得相应学分;十一是由单位组织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技术操作示教、手术示范、开展新业务、合作研/:请记住我站域名/究项目等,可取得学分;十二是临床病例讨论会、多科室组织的案例讨论会、大查房等获得相应学分;十三是自学,自学与本学科有关的专业知识,应先定出自学计划,经本科室领导同意后执行,写出综述可按字数授予学分;十四是参加卫生部指定的“好医生”远程教育网络获得国家级Ⅰ类学分。20__年我市各级医疗卫生单位邀请专家讲座190余次,撰写各类医学文章680余篇,参加远程网络教育人员达6000余人,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实行IC卡进行学分管理,学分达标率为85以上。

5、传染病培训情况:按照《陕西省卫生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在职卫生技术人员重点传染性疾病防治知识全员培训工作的通知》(陕卫科发〔20__〕353号)要求,市卫生局及时召开会议,研究安排培训工作,先后培训师资200余人,共有12441余人受到培训,使我市在职卫生技术人员掌握了爱滋病、结核病、人禽流感和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知识和技能。

二、领导重视,提高认识,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卫生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人才是关键,教育是基础,我局领导十分重视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充分认识到继续医学教育在医疗工作、医学科研、卫生人力开发等方面的基础性、前瞻性和战略性的地位与作用,把它作为医学科技工作与医疗卫生工作的切合点和切入点,作为医学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途径和卫生事业发展的推动力,进一步提高继续医学教育在实施“科 教兴国”和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中的地位与重要作用的认识,增强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我局成立医学教育科和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主任由卫生局长担任,副主任由主管副局长担任,成员有医教科长、防保科长、人秘科长、医政科长、执法办主任。由医学教育科负责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不定期举办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和座谈会,把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作为提高竞争实力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同时让广大卫生技术人员认识到,参加继续医学教育是党和政府对卫生技术人员的关怀和要求,也是维护人民利益,对人民健康负责的体现,继续医学教育是终身职业性的教育,是职业生涯的加油站。

三、制定并完善继续医学教育有关文件和管理办法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快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制定《渭南市继续医学教育“十五”计划》、《渭南市卫生局转发陕西省卫生厅关于开展网络远程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试点的通知》、《关于印发渭南市卫生系统继续医学教育的意见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学分管理问题的通知》等相关文件,明确规定继续医学教育的组织管理,内容形式,考核评估,建立激励与约束机制等。

继续医学教育要坚持内容的先进性、针对性和实用兴、要给卫生技术人员提供掌握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条件,“十五”规划提出在“十五”期间要达到三个具体指标,一是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工作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活动项目的学科专业覆盖率达到100%;三是全市各医疗卫生单位继续医学教育对象获取规定学分的达标率85%。为确保三个指标在“十五”期间顺利完成,在加强领导、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创造条件等方面均作出相应规定。

《渭南市卫生局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中学分管理问题的通知》中明确了Ⅰ类和Ⅱ学分的内涵,对不同的继续医学教育学分授予制定严格标准.规定凡从事医疗卫生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均要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医疗卫生技术人员继续医学教育考核作为聘任、晋升技术职称和职业注册、再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四、几点体会

我局医学教育科成立两年来,全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

一是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使全市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形成网络化、多元化、系统化。通过大力宣传教育,使全体专业技术人员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行动上能够自觉接受继续教育培训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学习,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

二是每年至少举办一次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使大家相互交流,互相学习,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20__年11月,在渭南市金穗大厦举办全市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人员培训班,重点是启动全市的医学教育工作,使医学教育工作步入正规化、系统化、全面化的轨道。

20__年5月在韩城市召开陕西省继续医学教育网络管理经验座谈会。

20__年4月带领全市继续医学教育管理干部赴云南省学习培训,进一步提高了继续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

三是远程网络医学教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20__年度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远程网络医学教育省级试点工作,经过扎实细致的工作,在全市二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安装网络管理系统,使继续教育工作进一步深入开展。20__年5月,在韩城市召开了陕西省继续医学教育远程网络管理经验座谈会,受到生卫生厅的表彰。

四是广大专业技术人员通过参加继续医学教育,在医院和本单位建设中逐渐显现出喜人成绩,单位整体建设不断加强,人员业务水平不断有新突破,特别是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给单位带来经济效益上的逐年增长。同时通过学习,广大医务工作者更加爱岗敬业,呈现出你追我赶开展技术竞赛的良好态势,单位的凝聚力进一步增强。

五、继续教育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尚处于起步和发展阶段,还存在一些急需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发展不平衡。一些县、市和单位迄今尚未把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纳入总体工作规划,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继续教育工作相对滞后;有的工作停留在表面,被动应付,远远不能适应和满足卫生技术人员学习的需要。二是相关配套制度建设有待进一步完善落实。有的县、市和单位没有把继续教育与卫生技术人员年度考核、职称评聘挂钩的要求落实到位,也未纳入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失去了政策支持和制度保证。三是教育手段和教学形式还不够灵活多样。四是管理的规范化水平和教育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五、今后的工作思路

1、认清形势,提高认识。广大卫生技术人员必须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曾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继续医学教育作为实施“科教行医”战略的重要措施,作为单位事业发展的基础工程,切实加大措施,狠抓落实,加快发展,使之更好的为卫生改革与发展服务。

2、加强领导,积极协调,健全制度,进一步完善继续医学教育管理体系。继续医学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卫生部门内涉及科教、人事、医政等部门。希望卫生厅科教处上级部门能协调好和其他相关部门关系,把学分制度作为医师考试、职称考试和护士注册的必备条件之一。

3、规范化管理,严格考核,提高继续医学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狠抓落实是继续医学教育规范管理的重点和关键。首先要做好继续医学教育活动的规范化管理。二是要做好学分登记和考核的规范化管理。三是继续用好管好继续医学教育管理软件

4、突出重点,结合实际,切实加强乡村医生的继续教育工作。农村卫生改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农村卫生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村、卫生工作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大对农村卫生技术人员的继续医学教育培训,为农村基层培养“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医疗卫生人才,充分利用各种医学教育资源,创造条件,组织针对性强,实施性好的培训班,为农村卫生发展培养急需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