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24 08:22: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艺术设计考察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艺术设计考察报告

篇1

题目:艺术设计专业考察课程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艺术考察课程能为学生创作、学习搜集许多宝贵的原始素材,它的重要性使其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如今高校艺术考察课程的开展存在着管理不规范、学生被动学习、课程质量难以保证的诸多问题。本文将对面临的问题和教学设置提出大胆设想。

【关键词】艺术设计 考察 教学改革

艺术考察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教育部在2005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明确将艺术考察课程作为社会实践部分列为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考察实践,为前期学习的多门专业课程找到现实的依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使得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搜集、提炼和归纳素材的能力,为学生创作作品提供思想源泉和有力保障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艺术考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目前许多院校的艺术考察课程管理并不规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认可程度低。很多学生和家长将艺术考察课程和旅游画上等号,认为学校组织学生花钱旅游很没有必要。笔者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网上调研了解,认为艺术考察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管理不规范,教师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学校的态度将潜在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不出安全问题即可。考察内容不清晰,考察重点和目标不够明确,且在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有效进行知识讲解。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被动学习,许多学生也就真正把该课程当成旅游。

其次,考察点意向难以协调。随着扩招的步伐,各大高校纷纷增加招生省份,扩大招生。学生来自天南海北,许多学生也会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正所谓众口难调,考察点不管定在何处,总难免会有和一些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的所去之处存在重复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学生总会对课程安排产生抵触情绪,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参加课程学习。

再次,费用花销无法适应不同学生要求。考察就要外出,外出就要花钱。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硬性开销必不可少。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省内考察花销较小,通常在1000元左右,但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通常不愿意在省内考察。而出省考察的花销总要在3000元左右。这对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是一笔很大的花销,所以很容易因为这个问题上打退堂鼓。

最后,队伍庞大,活动受限。组织过活动的人都知道,人数越多,意见越难统一,组织起来就越困难。特别是在考察过程中,每个人兴趣点不一样,路线和节奏也不尽相同,队伍分得散,时间的把握上就很难一致,到了集合的时间,总难免要等人。时间浪费了,有的同学想多去些地方就会收到影响。

二、艺术设计专业考察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课堂管理

整合专业需求,区分各专业特点,遵循考察课程的教学规律,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全院构建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考察课程教学体系。

加强监管,减少任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外出考察前,结合考察点,带队教师要写出教案和讲义,教学目的要明确,目标考察准备充分,忌走马观花、游山玩水而淡化主题研究。使学生们充分认清借鉴各类艺术资源是各门类设计艺术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素材和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

课程中在结合典型作业练习的同时,避免单纯的就事论事的实用主义教学现象。必须努力探究各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抓住本质和主流,培养学生善于从繁杂多样的现象中梳理提炼精华的能力,把教学与建立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的研究相结合,强调对调查报告与理论性成果的考核。

(二)尊重学生兴趣,活化教学机制

教学机制必须适应形势需要和受众人群的需求,原先的教学机制僵化,没有选择性,不能对应学生需求,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为此,笔者对教学机制改革作出一系列大胆设想。

1.下达课程要求后,让学生针对不同兴趣和需求,自行分组,分别制定考察计划,对当地文化艺术背景做出有效预判,有针对性地提出考察路线和考察内容。制定计划过程中,授课教师给予指导并负责审核。超过10人的队伍可申请指导教师随队指导。

2.学生持经授课教师审核的考察计划书向学校提出考察申请,学校根据考察计划书的可行性和专业性组织专人进行审批,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指派随队指导教师。未提出申请或申请未通过审批的同学需服从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外出考察安排。同时,分数的评定和补贴的划拨应体现政策导向性,向自主申请的学生进行适当政策倾斜,鼓励学生自主申请、主动学习。

3.教师带队出发前,需准备好教案和讲义,并送教务处备案方可出发。对授课教师、随队指导教师和审批、评定小组成员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分别配备不同的工作量和差旅补贴。

4.所有作业形式以考察报告体现,必须要对当地的艺术环境、文化特色进行深入分析。自主申请的考察小组,除了考察报告以外,还需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演示进行现场讲解、答辩。学校答辩评定小组根据学生的考察报告和现场答辩环节联合评定给出答辩成绩。该成绩结合授课教师打分得出最终成绩。

篇2

艺术设计 研究生 文化史课程

一、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文化史课程教学的目标与意义

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层次的学生在本科阶段较为系统地学习了设计基础理论和设计专业技能课程,研究生学习阶段的重点是开阔艺术视野、增强文化底蕴、深化设计思想。学生只有全面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化修养,设计和学术研究潜力才能厚积薄发,成为有可持续发展力的设计工作者和研究者。

针对上述人才培养要求,北京林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培养方案将“中西文化史”课程列为设计艺术学学科中的主干学位课程,自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开设7年。选修本课程的学生主体为艺术设计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包括环境艺术设计、装饰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动画艺术设计、园林景观艺术设计等不同专业领域的学生。本课程以历史发展为基础,以中外传统文化艺术为载体,以时间和空间为脉络线索,介绍中国传统文化和其他世界文明发源地的国家、民族所创造的优秀文化艺术成果,着重分析社会、文化、思想、宗教的因素在艺术作品上的反映和对艺术创作的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比较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和现代文明的关系。教学目标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中外文明发展历史、中外思想文化、宗教文化、文学艺术、社会生活等方面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教学的意义在于提高研究生的人文艺术修养和设计创作水平,在学习中真正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成为既立足本民族文化又面向世界的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专门人才。

二、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文化史课程教学的内容与侧重点

中西文化史课程是高等院校文史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文史专业学生一般有中外历史、思想史、社会生活史等选修课程作为本课程学习的基础,还具有一定的考古学、历史地理学、人类学、民族学、古代文献等方面知识作为支撑。因此这些专业中,中西文化史课程内容涵盖面广,章节分列细致,课时量大,教材有相当深度。而面对艺术设计专业则要结合专业特点、要求,学生的知识结构与层面、接受程度等因素,在教学内容讲授、教学侧重、教材选用与编写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本科一般系统学习过中外美术史、工艺美术史、设计史课程,有些学生还具备一些中外建筑史、园林史、装饰艺术史等艺术史论知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开设的中西文化史课程要与学生此前的知识结构既相联系又有区别,不能重复已熟知的内容,要在原有基础上加深理论分析与阐述,并进行内容上的拓展,补充学生在本科阶段所欠缺的知识。由于课时较之文史专业要少很多(以北京林业大学为例,开设此课只有32课时),在内容设置上不能面面俱到,而是要突出重点,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笔者结合上述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将教学大纲确定为中国文化史部分以历史年代为线,介绍从史前至明清历代文化。以讲授思想史为核心,重点分析历代思想文化对艺术发展的影响。西方文化史部分其一是讲授西方文明的源泉――古希腊文化的特点与成就及对后世西方文化的影响;其二是通过中西文化比较介绍中西文化差异的根源,重点比较中西艺术精神与艺术风格的不同。内容设置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全面性,避免了泛泛的知识罗列,从思想文化的高度去认识历史,最终回到分析艺术风格成因和艺术文化内涵的落脚点上。

三、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文化史课程教学形式与考查形式的探索

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层次的教育中存在部分学生轻视艺术史和艺术理论学习,大多欠缺文、史、哲知识的问题。授课、考查方式的单一化很难调动起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没有直观感受和主动学习的欲望。考查评价方法上以课程论文或考试试卷作为考查形式,易使学生为轻松取得学分而敷衍,写作课程论文过程中抄袭现象严重,或死记硬背教科书和笔记上的考试题目重点进行答题,无法体现学生独立分析和深入研究与理解的能力。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在中西文化史课程教学方式和考查方式上进行了探索和改革。其一是课内指导教学与课外自主研究教学相结合。在第一节课上提供给学生课外研习的文献目录,要求学生跟随课程进度研读文献与参考书,教师在课上进行纲要式的讲解与重点问题的分析。考查方式中增加写书评和文献综述的环节。这样解决了课时少和内容多之间的矛盾,也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其二是联系历史分析现实,将历史上的重要文化思想或文化现象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由学生思考并确定要陈述的话题并准备好相关资料和演示课件,在课堂上进行陈述、演示和提问,大家就此话题发表各自的观点并展开热议。改变教师“一言堂”的形式,学生在这样的讨论课上找到了研究的切入点,为今后写作专业研究论文积累了具有新意并言之有物的选题,同时锻炼了分析、表达、辩论能力。学生的演示课件作为考查成绩的一部分。其三是充分运用现代的教学手段,课件制作有文字、图片、视频、音乐、动画、整体界面设计,引入大量艺术作品、考古文物图像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陌生和抽象的知识。其四是走出课堂进行直观体验式教学,通过参观博物馆、名胜古迹等实践活动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深化对课堂知识的理解。要求学生将参观考察报告、感想、资料收集作为一份课程作业来完成。

结语

艺术设计专业研究生文化史课程教学的探索与研究这一课题的提出和开展,是为了改变目前高等艺术教育中重视现实功利,轻视学术理论学习研究的不良趋势,通过改革使学生认识到了解历史、了解文化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并且在教师、学生的共同努力下,将每个学生的思想、独立个性和思考研究能力全面地发挥和展现。通过教学探索,树立严谨的学术风气,使学术热情不断高涨,这是我们所期待的,也是我们不断追求的目标。

(注:本研究受北京林业大学“211工程”三期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建设计划子项目资助)

篇3

1.1现代环境艺术的学习与应用

感悟现代城市环境设计,了解行业的方向、特点及发展趋势,认识环境设计的现实意义是环境设计专业考察实践课程的又一重要内容。由于现代环境艺术较为集中体现在发达城市和省会中心城市。因此,该专业学生通常会在大三的第一个学期针对大中型城市的环境设计现状进行考察,例如从怀化出发,向东组织怀化-杭州-苏州-上海的路线,向北组织怀化-北京-天津的线路,向西组织怀化-成都-重庆-西安的线路,向南组织怀化-广州-深圳-香港地区。考察内容涵盖城市建筑,如公共空间、居住空间、主题空间、会展空间、流行商业空间,城市景观、园林景观,城市雕塑及公共艺术,公共设施,导视系统等典型现代环境设计实例。通过观察、测量、绘制、采集设计元素等学习过程,加深学生对于实体设计的印象和理解。

1.2艺术形式认知与设计素质提升

现代社会是一个物质、经济高度发展的社会,更是一个多元整合的强信息时代。就环境设计专业而言,不但要从本专业中获取信息,还要从其他各门类艺术中吸收营养,如从现代美术、时尚艺术、流行色、新潮设计等艺术形式里吸收信息。在大中发达城市有各种艺术类展览,组织学生参观这些设计作品的展览,可从中感受当代设计潮流、分析当今设计趋势、学习经典设计案例。例如中国设计大展、北京国际设计双年展、广州国际设计周等,这些展览专业性强,可供学习的资料全面,对毕业设计的创意能起到激发灵感的作用。再如中国美术馆、故宫博物院、苏州博物馆、上海美术馆、北京的798艺术区和上海的1933创意生活中心等等,既能从中感受缤纷多彩的现代艺术魅力,又能认识传统和现代的设计文化,提高综合鉴赏能力。

2专业考察教学指导

专业考察过程是轻松愉快的,考察课程的实际教学难度也是较高的。带队教师应根据课程要求和不同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教学指导。

2.1发现式考察指导

一方面根据考察目标,教师预先设定一些题目供学生参考,例如“公共空间园林小品表现形式调查”、“有特点地面铺装调查”“、金属装饰材料运用调查”等等,然后指导学生进行专项收集和设计分析;另一方面,在考察过程中启发学生主动发现和挖掘新的设计要素和表现形式,通过现场观测、空间体验,完成资料收集。例如在考察中,同学们发现湘西侗族建筑“三宝”壁饰艺术很有特色,柱头挂满金匾、对联,重檐下的彩绘,有龙、凤、鱼、鸟、葫芦、花草等图案,或正梁顶上塑有双龙抢宝、丹凤朝阳等浮雕。经过采访、拍摄、测量、写生,加深了对少数民族建筑的理解。

2.2研究式考察指导

在考察过程中,不是只停留在以写生或摄影记录对象的纯视觉认知形式上,而是引导学生对设计理念、设计组成、设计表现方法作深层次的探究,采用解读性、记录与分析并重的教学形式。例如:苏州博物馆,可采用一点多面的方法对建筑形式、空间组合,景观构成,材料,表皮,色彩,文化内涵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指导;还可以采用多点一面的方法,结合拙政园的案例,找到两者统一性的一面;最后通过发散式思维,做出新的设计演变、设计改造等。通过对典型案例的解构、重组及重新认识,可以加深学生对建筑实体的理解,提高在后续设计课程中的审美意识及创造能力。

2.3取经式考察指导

即以参观谈访、学科交流的形式探讨学习,获取设计经验。在考察的行程中可以组织学生到专业的设计与美术院校参观访问,与师生进行座谈、交流,学习不同院校的教学设计思路,为设计创作取得有益经验,当然还可以到校友工作的设计企业进行互动、交流。因此在专业考察出发之前,要联系好走访的院校、设计企业,安排邀请好本专业教师进行学术讲座、与学生座谈,参观设计作品、企业工作室,与相关设计人员探讨切磋。教师可以在交流中了解不同的教学形式与方法,学生可以为设计创作取得新的信息和宝贵经验。

3专业考察课程作业

环境设计专业的考察课程作业形式易多样化。除了提交一份图文并茂的考察报告外,还应结合专业要求,加入一定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表达。在这方面,怀化学院艺术设计系做了一些实践探索,课程作业由“观测”、“表达”、“设计实践”三个步骤完成。

3.1“观测”

即观察测量对于考察对象,首先对其外观形态、色彩、材质、周边环境等方面进行观察,形成感性认识。然后使用随身携带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验证,掌握观察对象的准确尺度,获取第一手资料。如笔者指导的2012级环境设计专业考察课程,教师带领学生前往贵州镇远古城采风考察。在感受了古城的整体风貌后,辅导学生对当地典型的山地建筑进行重点观察和测量。例如,将中原四合院形式搬到山上改造成的山屋、吊脚楼、回廊等多种形式的山庄式院落。学生经过观测实践,不仅锻炼了自身在真实环境中的尺度感,还巩固了测量学知识,为后续工作奠定了基础。

3.2“表达”

即运用绘画技法、制图知识表现及还原观测对象的过程,如在镇远的考察中,学生完成“观测”任务后,便开始了写生及绘图工作。依据观测对象的实际形态、尺度、色彩绘制透视图,以采集的测量数据为基础绘制平面、立面、剖面图样,在二维图纸上较为完整的表达观测对象。同时借助摄影、文字记录进行了资料补充。这一阶段主要训练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细致的观察力。

3.3“设计实践”

即在完整理解考察对象的基础上,对其设计实质、传统设计元素、文化背景及设计局限性等方面作深入思考,并进行新的设计应用。例如,笔者带领学生结束考察后,分项对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分析,指导学生展开实验性设计。有的学生对原有建筑环境做出了设计改造;有的学生则将某些传统设计元素进行了演变并应用于新的环境中;还有的学生对镇远民居特色作了较深入的研究,并制作出大量设计图样进行说明。通过设计实践环节,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及创造能力,达到了专业考察课程的教学要求和高度。

4结语

篇4

关键词:手工竹纸;工艺特点;设计应用;审美价值1广东民间手工造纸的工艺特点

(1)中国手工造纸的现存状况介绍。据文献、史料记载,在公元前200多年中国就出现了植物纤维纸,后来东汉宦官蔡伦总结西汉以来的造纸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发明了捣浆造纸法,利用树皮、麻碎布、麻头、鱼网等原料精制出优质纸张。时隔1900多年,蔡伦的古法造纸术在我国多个省市还得到完好保存。根据各地的考察报告,江西省铅山县、贵州省贞丰县及丹寨县、云南省临沧市及香格里拉县、湖北省南漳县薛坪镇、陕西省西安市长安区沣惠乡北张村、浙江温州的泽雅西一带、四川省夹江县、广东四会、浙江省富阳市均有古法造纸记载,并已经部分确认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浙江省富阳市、安徽省泾县更是造纸名城。这些地方用古老手工艺生产出来的纸张,不管是质地还是颜色都有突出的特点,富有美的表征意义,在艺术效果上较现代工业造纸有较大的不同。

(2)广东民间手工造纸的工艺流程。关于民间手工造纸的工艺,国内很多文献都已有详细介绍,它们虽因地区不同而有细节上的差异,但大多数都保留着原始形式,与古代的造纸方法并无多大变化[1]。概括起来主要包括砍料、洗料、泡料、打料、打浆、抄纸、凉纸、分纸、捆纸等几个环节。经过对广东四会、阳江及潮汕地区多个地方手工造纸作坊的考察研究与分析对照,现总结出广东手工造纸的一般工序,大致有以下几方面:

1)砍料:手工竹纸的原料多用黄竹或泥竹。它们对气候、土壤要求不严,主要分布在宅旁、村旁、路旁、水旁及山窝、山脚[2],除野生外也有地区开始人工种植。这些竹子生长快、产量高、纤维长,采用适宜的处理方法便可以替代木浆造出质量好、附加值高的纸种[3]。砍料的工艺比较简单,先把黄竹或泥竹砍下裁成约1米长的小段,有些比较粗的竹子还要对半劈开,然后分扎成每捆7公斤左右的小捆。2)干料:把捆扎好的黄竹或泥竹堆放在室外通风处,放置约1~2个月,让其自然晾干。这个工序也比较简单,只要把竹子堆放整齐,防止散落和掺杂其他材料即可。3)沤料:该工序必不可少,先在地上挖出约2米深的大坑,放上石灰(大概每200捆竹子要400千克石灰),然后加水,把晾干后的黄竹或泥竹放在石灰池中浸泡约5个月左右的时间。长时间的石灰浸泡可使竹子变软并腐烂,将粘连在竹纤维之间的果胶和木素等杂质除掉,使纤维散开。4)洗料:把泡好的黄竹或泥竹放入水塘用清水再浸泡5~6天,之后再经过冲洗把竹中夹杂的石灰渣及其他杂质洗净干净,之后再次晾干。5)打料:此工序在手工造纸中是任务最繁重的一道,要用外力把竹料舂成粉末状的竹纤维。因为用人力过于劳累,人们一般会在河流旁边用水车带动水碓打料,这种方法应用极广且有悠久的历史,元代水碓已遍布各地产纸区的江河溪流[4]。6)打浆:把打好的竹料放进一个“U”型打浆糟中,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然后用人工或电动打浆机进行充分搅拌,让竹纤维完全散开,交织结合。7)抄纸:在手工造纸术中这是最讲技巧的一个工序,纸抄得薄不薄、匀不匀都倚仗抄纸师傅的手艺。抄纸时用竹帘放入纸槽中,上下左右抖动,让纸浆中的竹纤维均匀地铺在竹帘上,就形成了薄薄的一层湿纸,然后提起竹帘把湿纸反扣在叠纸台上[5]。8)压纸:用石块等重物压在抄好的整叠湿纸上,把纸张中残留的水分缓慢地压出。这工序的耗时较长,需1~2天才能把纸中的水比较完全地压掉。9)凉纸:把初步压干的纸搭在通风的木棚子里,让它自然风干,这道工序也需要几天的时间才可达到充分干燥的程度。10)分纸:把已经干燥的纸张分开,或按固定数量清点、捆扎整齐、运输出售,或再进入下一步工序。该工序要特别注意小心谨慎,否则很容易把纸撕破。11)裁纸:用裁纸刀把分好的纸按相应的使用规格裁开,产生的废纸料可以通过打浆机打碎后再重新回到抄纸槽,继续回收使用。

2广东民间手工竹纸的审美形态

(1)形式独特的肌理。肌理是指材料表面的纹理变化,是物象表层的肌肤纹理[6]。肌理同色彩、线条一样是视觉艺术的一种重要语言,具有塑造形态和表达情感的功能。广东民间手工竹纸的肌理是竹纤维随机分布而形成的各种复杂形态,是一种介于人造与天然之间的半自然肌理。因为手工纸的纸浆中纤维较粗,其形态较为突出,易于显现,在光线的照射下可以看到它们随机分布,形成了形态各异、纵横交错、高低不平、粗滑不一的表面肌理。粗看,这些肌理隐藏在纸张中,若隐若现,富有朦胧美;细看,纤维形态有如万千线条灵活游动,轻灵隽永。广东民间手工竹纸的肌理使人不仅感受到自然形态之美,也能看到纸张背后蕴藏的深层意境,带来丰富的视觉联想,能把手工造纸的精神审美视觉化呈现。

图1广东民间手工竹纸的肌理形态(2)内涵深刻的色彩。广东民间手工竹纸的颜色是竹纤维的天然黄色,这种黄色在可见光谱中波长在540~590nm之间。正处于人类视觉的最佳灵敏度上。黄色在彩色系中明度最高,具有强大的视觉冲击力。在色彩含义上,这种天然的颜色能给人以醒目、柔和、华贵、温暖、亲切、明亮、威严等诸多感觉。全国很多地方一直把这种手工竹纸作为祭祀时的火纸使用,也许跟它的颜色有关,因为它和阳光的黄色一致,代表着富贵与威严,也是谷物、果实等食品的颜色,能表达对祖先的供奉与怀念之情。此外,这种黄色还与国家、宗教、帝王等有着密切关系,古代帝王多以黄色作宫殿、服饰、家具的色彩,能产生非常威严、华贵的效果。

(3)灵活多变的应用。基于广东民间手工竹纸的肌理和颜色特点,我们可以将这种手工纸用在艺术设计的各个方面,如书法、绘画、装饰、书籍、包装等等。这些应用将会给这些领域带来更丰富的视觉美,同时还能秉承传统文化,表现质朴、环保、健康的内涵。

在书法方面,这种手工纸写起来润而不滑,沉而不涩,泼墨处豪放淋漓,浓墨处鲜艳发亮,淡墨处神韵延伸,比白色宣纸有更丰富而厚重的背景,能表现出更深厚的文化意味,有更多的内涵性和意蕴性。在绘画方面,因为这种手工纸本身具有古朴的颜色和丰富的肌理,在绘画中不仅有绚丽的色彩与质朴的格调,还有那种难以名状、神奇美妙的朦胧意境。在书籍设计方面,广东民间手工纸古朴性和传统性强,整体色彩凝练,适合用于较为庄重的文化类书籍,它跟其他纸张的配合,可丰富设计形式和视觉效果。在包装方面,因为这种手工纸不含任何化学药剂,是一种既美观又卫生的包装用纸。

3广东民间手工纸的应用限制

(1)白度低,会偏色。广东民间手工竹纸的天然黄色有好的一面,也有不足之处,那就是白度低。白度低的纸张会吸收部分色光,会造成偏色,在设计应用中无法准确地表现图文的色彩特性。当进行色彩表现时,纸面上所显现的色彩是墨水颜色和纸张颜色的混合效果。基于这一情况,我们在使用时要根据具体图文颜色和预期效果来选择墨水表现方式,采取适当的措施纠正色偏,充分利用纸张颜色的正面效果,消除负面影响。

(2)纸质松,难独用。广东民间手工竹纸的纤维较长,纯净度、浆化度都比较低,在成纸后没有再进行后期加工,因此纸张质地疏松,韧性不够,容易被撕裂,不适合在外表面上单独使用,需和其他机械性能较好的工业纸相配合。另外,因为纸张质地疏松,其吸墨性与渗色性较强,这在表现水墨效果时是非常好的特性,但当需要线条细腻,墨迹清晰时就要对纸张进行后期加工或与其他纸材制成复合纸,才能达到要求。

(3)易受潮,慎保护。广东民间手工纸一旦用于艺术设计,就形成了珍贵的艺术作品,就涉及到作品的保藏问题。艺术作品的收藏是一门极具科学性的技术,具有很多的窍门和方法,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将艺术作品毁于一旦。而岭南的潮湿气候和蚊蝇虫蚁的为害不利于纸绢作品的保存[7]。广东民间手工纸是粗糙的竹纤维纸,质地疏松,更容易受潮和生虫,需要进行精心的保护。除了要保持一定的湿度、温度、阳光条件,借助干燥剂、防虫剂、防霉剂等一般的保护方式外,还要特别注意减少触碰,避免拉扯,有条件的要外加坚硬的外壳,并尽量减少移动,避免机械损伤。

对手工纸艺术作品的保护是一个新的话题,因为以前人们很少把手工纸用于现代设计,所以目前也没有更多的实践经验。今后我们将在应用中进一步总结,使古纸在设计中的应用能更加可行而耐久。参考文献:

[1] 蒋玄.中国绘画材料史[J].上海书画出版社,1986:1.

[2] 肖端,谢光星.利用“四旁”空地发展黄竹生产[J].江西林业科技,2006(4):17.

[3] 刘士亮.竹浆中浓打浆的生产及应注意问题[J].中国造纸,2004,23(11):6465.

[4] 王菊华.中国古代造纸工程技术史[M].山西.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264.

[5] 黄盛茂,马英励.腾冲手工抄纸工艺调查报告[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03):84.

篇5

[关键词]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系统化运行机制

[作者简介]金向阳(1969- ),男,浙江绍兴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理论。(浙江杭州31001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1年全国高职院校国家骨干校项目“电子商务专业行业引领性企业师范生建设”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10991A173911004)

[中图分类号]G40-05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14)14-0110-02

一、服务公民职业需求的全方位社会化职业教育系统

1.以培训包为核心的系统化职业教育标准体系。澳大利亚具有完备的国家培训框架体系(NTF The National Training Framework),该体系由澳大利亚资格证书框架(AQF Australia Qualification Framework)、培训包(TP Training Package& mutual recognized endorsed courses),以及澳大利亚质量培训框架(AQTF Australia Quality Training Framework)三部分组成。其核心是行业企业参与制定的培训包,培训包已成为联系职业教育和行业企业的纽带,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企业的紧密联系与合作体现在培养标准及由这种培养标准所确定的内容上,它是一种系统化的、培养标准层面的合作。这使得职业教育不但能够始终围绕行业企业的需求,又保持了职业教育的相对独立性。与我国分散的、没有落实到培养标准上的合作有着本质的区别,避免了单个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高成本。

培训包的制定固然和政府的推动有密切的关系,但政府并不是起决定作用,真正强大的是民间组织、行业协会以及公民。培训包体制形成的真正动因是澳大利亚民众对于职业培训的诉求以及企业对于合格员工的需求,而作为澳大利亚民选政府必须对此做出积极的回应,整个TAFE职业教育体系就成为服务型政府为国民提供优质职业教育服务的有力保障。澳大利亚公民不但医疗免费、义务教育免费,而且国民接受职业教育也只要支付1/5的学费,其他的4/5由政府承担。这充分体现政府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原则。我们刚到伊拉瓦拉TAFE学院当天晚上看到电视新闻一家企业裁员1000名员工,第二天政府就召集TAFE学院负责人开会,政府拨数百万澳元让TAFE学院培训这些被辞退的员工,以帮助他们迅速找到工作,政府的服务反应速度可见一斑。我们考察的伊拉瓦拉TAFE学院14个校园几乎均匀分布在整个卧龙岗地区,这些校区都是政府根据当地居民对于职业教育的需求设立的。即使某些校区招生人数偏少,政府也要根据当地选民的意见看是否能关闭该校区。

2.简单、实用、有效的系统化TAFE学院质量管理体系(质量培训构架、质量管理构架)。为保证培训包培养标准不折不扣地落实,澳大利亚通过两个质量体系予以保证。一是质量培训框架AQTF( AQTF Australia Quality Training Framework),由ANTA(Australia Nation at Training Authority)委员会下设的NTQC(Nation at Training Quality Committee)组织开发,于2001年6月颁布,7月1日起执行。AQTF是保证国家统一的高质量职业和培训教育系统的基本标准,如认证培训机构RTO的标准;授权认证机构的标准和对培训机构的审核;审核员以及审核管理的基本方法和要求;职业教育与培训课程开发的指导方针等。该质量体系的重点是保证职业教育的师资质量,从事职业教育的师资必须具备职业教育培训四级证书,以使教师具备符合要求的职业培训能力及职业技能评估能力。与我国目前招聘职业院校教师要求教授、副教授职称,以及硕士、博士学历不同,澳大利亚担任技术与继续教育学院的教师没有职称的要求,学历也只要求具备比所教专业高一级的学历,但一般需要符合三个基本条件:取得培训行业四级证书,取得所教授专业的大专以上文凭,取得教育专业本科文凭。教师队伍由专职和兼职两部分组成,而且兼职教师比例占70%。澳大利亚TAFE学院没有科研项目,教师没有职称、学历、科研、论文压力。可以看出澳大利亚对于职业教育教师的任职资格更注重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没有学术的等级制束缚,更符合职业教育的实质,有利于聘请真正的高技能实用人才充实教师队伍,教师能够将主要精力放在职业培训的质量上。我们看到TAFE学院聘用的教师往往要求其在行业中是较为顶尖的技术人才,如我们考察的多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其外聘教师就参与过大片《指环王》的制作。

二是质量框架(AQF Australia Qualifications Framework),其职能是保证教学实施的质量。澳大利亚质量体系分为外部监控和内部监控,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这两个体系是完全联通的。外部监控主要由政府设立的职业教育监管机构进行评价,TAFE学院内部设有质量监控部门,每年要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调查1000余名学生及1700家企业对于培养质量的反馈,调查得出的数据必须毫无遗漏地上报给政府质量监管部门。同时,调查结果也全部公布在TAFE学院的网站上供全校参与讨论。内部质量监控部门采用风险管理的方法,及时发现阻碍学院达成培养目标的障碍。质量监管部门要在每个月向学院汇报学生教职员工的意见建议,并提出改进措施。教职工所提意见都显示在学校网上的意见建议档案系统中,只有在这些问题得到解决的情况下,意见建议档案系统才会关闭。学校的层面没有像我国针对教职员工个人的考核标准。根据澳大利亚法律,学校不能够随意开除教师,根据规定只要教师不出现大问题,他们的工资水平参照公务员的水平,每三年长一次工资。教师的工作时间有明确的规定,一周35小时,20小时上课,10小时备课,5小时辅导学生,工作任务单一明确,教师可以一心一意地将精力放在学生培养的质量上。如果某个教师出现问题,也是大家一起帮助其改进。对教师的监督主要来自于学生对于教师的反馈。如果学生普遍反映某个教师上课有问题,那么给这个教师6个月到一年的改进期,如没有改进才考虑辞退。尽管所考察的TAFE学院已有120余年的历史,据了解从学校层面竟没有教师被听过课。可以看出如此严格的质量保证体系,监管的并不是某个具体教师,而是整个学校的质量管理系统,所以关注系统才是保证质量的根本。

3.灵活但严格的系统化教学计划实施及考核。TAFE学院的教师根据培训包来具体制定实施教学计划,培训包包括课程(一般5门必修课,7门选修课),达到证书要求的表现标准(performance criteria),所需要的技能以及知识(skill and knowledge),达到证书培养要求的证据指导(evidence guide)等内容。根据培训包,上课教师在主任教师的指导下,集体协商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及考核评价标准。考核的形式相当灵活,包括书面、实际操作、作品、第三方的证据、具体工作岗位上的证据等。考核一般在任课教师认为学生基本达到了相应技能水平的情况下进行。虽然考核从照顾学生的角度形式非常灵活,但质量标准却很严格,据考察了解,软件编程的三级证书通过率往往只有20%左右。教师在具体实施培训包的过程中,虽然有很大的灵活性,但最终也要保证培养质量完全符合培训包的要求。每年学院的质量监管部门要对教师的课程考核标准进行评估,抽查的比例是1/3,抽查日期被称作学院的评估日,教师都要认真对待。

二、TAFE学院成功经验的启示与借鉴

1.高度的社会合作与意识融通基础上的系统化职业教育合作。职业教育是与社会高度融合的教育,因此职业教育的目标并不能够依靠职业院校本身完成,而是需要企业行业与学校协作,体现在更高层面的职业培养标准上。只有职业教育的培养标准真正符合企业行业的需要,职业教育的目标才能实现。澳大利亚的职业教育恰恰完成了职业标准上的行业与学校的系统化整合,培训包成为连接职业院校与企业行业的桥梁,在这方面政府、行业、教育界体现了高度的合作性。同时,培训包体系的建立有赖于行业协会的自治性特点,正是行业协会的自治性,使行业能够实现自我管理,将行业对于员工职业标准的诉求体现为共同意志,并且最终上升到国家层面,同样,公民对于职业的诉求也通过服务型政府体现为国家意志。这些最终成为国家强有力的职业教育政策及法律,落实在现实中。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方方面面可以看出社会广泛合作的系统化运作。无论是学校内外的质量监控体系,职业院校与大学合作实训资源的互补性利用,还是教师的教学计划的制订,都可以看到建立在平等融合基础上的系统化运作。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先进性,不是单纯重视实践能力、重视实用技能的先进性,更是系统合作的先进性。在社会平等协作氛围中,实现资源的节约、社会的融合、职业的平等。

2.人性与法治高度统一的系统化职业素养培育。澳大利亚TAFE学院实质上是服务型政府为国民提供优质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机构,在整个教育实施过程中都体现服务的理念。一般实施小班化教学,15个人为一个班级,很多教室铺有地毯,上课时间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进行,晚上白天都可以。教学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考核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灵活设置,不能到学校进行考核的,也可以采用网上或提供第三方证据的方式进行。学生与教师之间直呼其名,不但在学校如此,在澳大利亚的公司老板与职员之间也是直呼其名,这也体现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尊重。TAFE学院虽然对学生不进行专门道德教育,但处处体现出对权利的尊重,在入学之前,学校明确告知学生有什么样的权利。如果教师上课不好,如何主张自己的权利,甚至在学生考试的试卷上也可以看到这种权利的告知与确认。一般每个证书的学习都有关于职业安全的教育,如在商科类教学中,就有办公室椅子如何摆放不妨碍到他人等处处为人考虑的细节。在教学中也看到了对法律学习的重视,在财会专业四级证书的12门课中有2门法律课:财会法和商法。这使人体会到当被教育者的权利得到充分尊重与确认的时候,被教育者对于他人的权利也会给予尊重与确认,这也恰恰解释了澳大利亚学校虽然没有道德教育,但又处处感受到人与人之间文明礼遇的原因。

3.以诚信为基础的系统化质量评价体系。就整个TAFE学院的管理体系来说,相对我国要简单得多,很多部门只有1~2个人。就质量保证体系来说,也简单得多,但质量评价体系却非常有效,甚至是高效,关键是有诚信作为保障。在大多数情况下,职业院校的培养质量问题并不是一个太复杂的问题,只要抱着诚信的态度,就不难看出问题的根源。但这些问题往往又不是某一个人的问题,而是系统的问题。只有对整个教育教学系统进行改进,整个学院的教育质量才可能得到提高。所以质量评价科学地讲并不是评价某一个教师,而是评价整个学校的质量保证系统,没有诚信作为保障,这种评价不可能完成。

伊拉瓦拉TAFE学院公开透明的质量改进方式是TAFE学院质量保证的根本。内部质量风险管理的方法、改善管理的咨询体系,没有诚信求真的精神作为保障、没有自省以及勇于面对的勇气,是难以做到的。

[参考文献]

[1]王淑文.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的特点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6(26).

[2]罗星海.TAFE特色对我国高职教育和培训的启示――澳大利亚职业教育考察报告[J].交通职业教育,2006(6).

[3]杨婷匀.澳大利亚职业教育研究:经验及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