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9 04:06: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学考察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学考察报告

篇1

一、主要成绩

小学课堂教学有效性行动研究在实践过程中,已凸显较大优势,从观念到行为,下述六种意识得到强化或突破。

(一)教师角色有一定的转换意识。观察分析所听的近300节课堂教学,80%以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新课程所要求的角色意识,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材复制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积极探索适应学生学习、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讽刺、挖苦的少了,激励评价的多了:照搬教材顺序进行教学的少了,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适度整合的多了;“填鸭式”“满堂灌”的少了,引发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多了。教师能够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能够根据学生差异,进行个性化指导,重视书本知识向生活的回归。以学生为主体已成为广大教师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以教材为平台和依据,充分挖掘各种课程资源,已成为教师的一种自觉的行为。

(二)三维目标意识有一定的重视。讲课教师基本能够把握课程文本体现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等三维目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都在努力体现学科特点。就语文课而言,大多数课做到凭借语言文字理解内容,体会感情,有些还注重体会重点语句的作用和表达效果,在此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进行人文熏陶。更可喜的是,教学开始显露语文学科的本色。字词教学得到加强,一些课做到根据语文特点,纠正读音、分析字形和理解字义。关键句、段的理解受到重视,不仅重视理解意思,而且重视体会情感,领悟表达的特点或作用。读书得到很大程度的加强。很多课堂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说写训练引起重视。大部分阅读课都设计了随文练笔,且有的用得恰当而有新意。

(三)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得到加强。多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和转变教与学的方式,努力尝试着让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积极了,并且不时地迸出精彩的发言,展现出可爱的动作,流露出欣喜的眼神。课堂上大部分学生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和真实感受。

(四)教学问题意识得到一定体现。65%以上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了问题意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积极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在问题对话中生成新的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问题意识体现为三类:一是课堂内学生生成问题;二是教师课前生成问题;三是课前学生生成问题,课堂解决问题,课内再生成问题,再解决问题。有少数教师在问题教学方面敢于尝试,在教学中进行创新,取得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五)创设情境意识得到广泛关注。部分老师采取了多元化的教学情境设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为学生的有效学习提供了广阔平台。一是语言创设情境,讲故事、猜谜语。二是活动创设情境,做游戏、课本剧、情景剧,通过形象、逼真、生动的表演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进一步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感知;三是媒体创设情境,教师教学过程中使用录音机\录音磁带播放音乐或课文朗读,展示图片等,创设了与课程文本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基本符合适度、适合、适用、适时的“四适”原则。

(六)科学评价意识得到有效改善。80%以上的教师已经走出了“为评价而评价”的误区,由过乱、过滥、过露的教学评价转变为真实、规范、科学的教学评价。引进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有激励性评价、暗示性评价、及时性评价等,在评价手段上,有星级评价、小红花评价等。学生在教学评价中,得到真实的学习体验和成功的快乐。评价话语表现出以下三个特点:具有个性意识的差异性评价话语开始增强;具有多元意识的开放性评价话语经常使用;具有科学意识的规范性评价话语较多应用。

二、问题及成因

通过本次调研,真正感受到新课程实施以来小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巨大变化,课堂教学正在逐步从传统课堂教学范式走向新课程课堂教学范式,初步呈现出丰富多彩、异彩纷呈的课堂教学新景象。但是,我们也发现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还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若得不到有效地解决,将严重阻碍着课堂教学改革,课堂的实效将难以落实。

(一)主要问题

1、不能准确把握教材。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同时也是课程的开发者与设计者,教师有了很大的自,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但教师对教材的钻研不够,吃不透教材,不领会教材如何体现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怎样处理教材才能把知识点落到实处,不能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调整和补充,仍然是处于教死书、死教书,有的数学教师甚至不会把书上的情境变成教学问题,教学费时低效。

2、重教材轻学生。老师们备课的重心仍然是备教材,备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没有实现备课重心由“备教材”向“备学生”的转移。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似乎想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然而,在学习时间分配、话语权占有、传授权威性等方面仍占绝对主导和控制地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舍不得把学习时间还给学生。担心一旦把时间交给学生后,学生便不好好学习,完不成教学任务.

3、“学”仍然服从于“教”。调查结果表明,课堂教学仍然以教师的讲为主。教师不能从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中解放出来,不能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学;仍然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不教不学,导致学生亦步亦趋,严重阻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教师的课堂教学严格执行预设的教案,以完成教案设计为终极目标,缺乏应有的教学智慧和灵活性。对教学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或视而不见,或回应能力弱,不善于利用。

4、“三维”目标问题突出。三维目标不能有机整合,只图课堂气氛活跃,忽视“双基”的培养及训练。或只重视获得“双基”,不重视获取方法。大多数教师脱离具体内容和特定的情境,孤立地、机械地、生硬地进行贴标签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只能冲淡教学内容,使学生感到烦而无用。

5、曲解“双向交流”。以问代讲,一问到底,语言单调繁琐,不准确,问话模糊使学生捉摸不透;不断地重复学生的答语,使人感到烦燥,中心不突出;不断打断学生的问答,使学生感到很压抑;为鼓励、赏识学生一味地给予廉价的表扬,不仅不能对学生产生积极价值导向,反而可能养成学生随意应付的学习态度。

6、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合作学习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发展学生的思维与语言表达能力。但从这次听课调研中发现,几乎所有课堂都有小组讨论、合作学习,教师一宣布,前排同学就回过头去,教室都是嗡嗡声,每个人都在讲话,谁都听不清在讲什么。纯属是为让听课人看而进行表演。

7、盲目的探究教学。探究学习就是要将学习过程变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适合探究。从这次调研中发现,大多数教师课堂上都要设计探究学习的环节,即使是概念性的知识,陈述性的知识也要让学生去探究,其结果使学生产生不了探究的欲望,大多数学生动不起来,只能当收音机,坐久了还有的开小差,影响了课堂纪律。

8、忽略现代媒体的作用.现代媒体的作用是为激发兴趣,突破难点,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随着教学条件的改善,特别是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建设,理论上为师生了解现代教育信息和教育方法提供了便捷,但真正用于教育教学少之又少,甚至连录音机等简单教学设备都不想用或不会用,谈何教学手段更新与教育质量提高!

9、关注优生,忽视大多数。教师不面向全体学生,名义上是多让学生活动,实际上是几个优等生控制课堂,读说演练,都是那么几个人,一两个学生当主角,其它学生当配角,或者是观众,只是看与听,呆坐不动,到后来他们连手也不举了,因为举也白举,老师早有安排。

10、课题研究成为个别教师的行为。一些学校的课题研究,只有一些领导干部和个别教师参与,将教学和研究割裂开来,为研究而研究。

(二)形成原因

教师之所以在教学实践中存在以上问题,这一方面说明教育改革的复杂性,一些陈旧观念和习惯倾向仍然有相当大的影响,从观念的转变到行为的落实,需要一个过程。另一方面也说明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与目前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能力的现状之间的矛盾还客观存在。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具体来讲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管理不到位

学校领导还没有真正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当作头等大事来抓,虽然都制定了一些管理制度,策划了系列性的教学教研活动,但还停留在事务性管理层面,没有深入到教学具体问题的层面,“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停于表面,流于形式。部分教师课时太多,无时间备课,缺乏用心和效度。有的备课也是应付,图数量不图质量,也无人认真阅读整理,变成自己的教学智慧,故而常教无新。薄弱学科由于无专职教师,基本上只教不研,个别学科只有一人,无人交流,只能自我修炼。再加上评价不科学、不全面,只重视考试科目,不重视非考试科目,导致“考什么教什么”,师生打疲劳战,以时间换取分数。非考试科目则教不教无所谓,任课教师缺乏竞争力,教学无热情。

2、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较低

从调研来看,教师年龄老化,教师平均年龄为43—46岁。70%的老年教师是民师转正,虽然通过函授学习获得了中师文凭,但是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知识薄弱,现代教学能力普遍偏低。45%的中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较强,但敬业精神差,职业倦怠情绪较浓,得过且过,或学科素养欠缺,常规意识不强。大部分教师不能准确把握准新课程理念,不明白教材编者意图,学法指导能力差,无法有效进行课堂教学。

3、教师培训,学而不用

近年来,尽管市局已对绝大部分教师进行了培训,但学得不实或学而不用.课堂上,尽管一些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活动以体现对“主体”的尊重,都很重视课堂气氛的营造,以显示思维的活跃,但听完之后总感到缺少一种让人回味的东西,教师提出的问题质量不高,学生的讨论虽然热烈,教师却给不出高出学生一筹的见解,致使学生在原有的认知层次上徘徊。

4、传统教学的惯性

教学改革必须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与教学策略的革新。任何一种观念的确立,都是对旧观念的一种变革,而变革的往往又是那些大家已经驾轻就熟的东西,实施新课程,就是要改变教师在过去的学科教学中形成的严谨体系,改变教师每天都在进行着的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这几乎是要改变他们已经习惯了的生活方式,其难度不言而喻。

篇2

为了学习借鉴外地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立健全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方面的主要做法和成功经验,进一步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县上的总体安排,从7月23日开始,由四大机关领导带队,分10个组分别赴河北、广州等11省25市进行了考察学习。目前,考察活动已全面结束。刚才,大家分别结合各自考察实际,畅所欲言,讲出了这次考察学习的体会、认识及今后打算、建议,谈得都很好,真正体现出了这次出外考察学习活动的意义和成果。特别是杨主任和邵主席都讲了非常好的意见和建议。会上,樊书记还要做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领会,抓好落实。下面,我结合刚才大家谈到的,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关于这次考察学习活动的总体感受

这次考察学习活动是继长三角、珠三角、陕宁蒙晋豫、“千名干部访客商”活动之后,县委、县政府组织的又一次大规模赴外考察学习活动,这既是解放思想、转换观念、推动我县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扎实推进学习实践活动试点工作,进一步完善经济社会发展体制机制的现实需要。总体来讲,这次考察学习活动主题突出,选点准确,内容丰富,组织紧凑,达到了解放思想、启迪思路、宣传华亭的预期目的。主要表现在:一是整个活动安排的比较紧凑。与前几次考察学习活动相比,这次活动相对时间短,任务重,路程长,规模大,走的地方比较多,但各组的筹备工作都做得比较扎实,活动安排衔接有序,按时完成了考察任务,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学到了不少的先进经验和成功做法。每到一个参观点,大家都能够仔细看、认真听、深入思考,不管是县级领导,还是部门负责人,都能与当地党政领导和企业老板进行深入交谈,相互交换意见和看法,从而加深了了解,学到了不少先进经验,为今后科学发展取到了真经,积累了经验。三是更好地宣传推介了华亭。这次学习考察活动涉及县级领导、科级干部和工作人员80多人,足迹遍布全国11省25市,与前几次相比,涉及范围更广,社会影响更大。在考察学习过程中,考察组每到一处,都通过开展交流座谈、实地参观等形式,积极宣传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强势推介我县招商引资的巨大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上提高了华亭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四是锻炼了干部队伍。通过开展这次考察学习活动,使干部职工亲身体会到了发达地区强劲的发展态势,看到了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存在的差距,使干部队伍从更深层次解放了思想,转变了观念,改进了作风,增强了素质,进一步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二、关于这次考察学习活动的主要收获

这次考察学习,大家普遍感到收获大,感触深。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看到了差距。这次考察学习的11省25市当中,有东南沿海的发达地区,也有和我们相似的西部欠发达地区,但所到之处,无不呈现出一片发展加速,效益提升,后劲增强的大好形势,让大家耳目一新,深受感触。和他们相比,我们还有许多差距和不足,主要是差在起点上,差在思想观念上,差在体制机制创新上,差在发展环境上,差在狠抓落实上。二是启迪了思路。考察学习走过的市、县(区)、镇,大到发展思路、工作举措,小到企业文化、接待服务,都体现了高起点、高水平和大手笔,他们都敢于把自己放到全国、甚至全球去定位,体现出强烈的市场观念和竞争意识,给大家留下了深刻映象。三是坚定了信心。通过学习考察,大家普遍认为,虽然一些发达地区强劲的发展态势和发展速度我们无法比拟,但他们先进的思想理念和务实的工作作风很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只要我们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变压力为动力,认真学习借鉴,扎扎实实把我们既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就一定能够迎头赶上,就一定能够把我们的各项工作做的更好。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次出外考察学习对我们的启示很多。概括起来讲,主要有四点:

1、解放思想是前提。通过考察学习,我们感到所走过的这些地方,无论是党政领导,还是一般工作人员,他们都把发展作为检验一切工作成败的“试金石”,不断地闯、大胆地干,敢于冲破各种条条框框的束缚,实现了经济的全面腾飞和社会的文明进步。刚才有领导谈到,山西省的昔阳县曾因大寨而闻名全国,但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期,因为思想保守、观念陈旧,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徘徊不前,各项指标排在晋中市末位。但近几年来,他们勇于跳出昔日的光环笼罩,敢于打破制度的条条框框,以苦干实干的拼搏精神和不争论、不言败的开放心态,艰苦打拼,奋起直追,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再次迈上了新的台阶。还有其他领导也都谈到了类似的话题,他们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进取精神,勇于探索、不怕失败的创业精神,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地方。

2、体制机制是保障。这次考察学习所遍及的市、县当中,无论是东南沿的发达地区,还是经济基础薄弱的西部欠发达县份,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非常重视体制机制的建立健全,都有一整套完善的制度体系在支撑和引领着经济社会发展。唐山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制定出台了《科学发展指标体系》,将评价指标分为科学发展指数和人民幸福指数,用具体指标来衡量经济发展质量和社会和谐程度,极大地激发了全市各级干部加快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东省按照市区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将考核评价对象划分为都市发展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生态发展区四种类型,通过不同的指标和相同指标的不同权重,评价不同区域的科学发展水平。还有各位领导刚才谈到的,河南省西峡县在旅游商贸规划编制,长沙市在监督问责机制建立,无锡市在社会事业规划制定,新疆和田县在现代农业发展远期规划上都走在全国同类地区的前列,都为破解当地发展难题,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提供了保障。

3、发展环境是基础。考察所到之处都非常重视发展环境建设,坚持硬件与软件两手抓,不惜投入巨资改善城市面貌、完善基础设施;以算大账、舍小利、做大赢家为基本出发点,制订出台了一系列比别人优惠的政策,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兑现承诺,用实际行动打造“重商”、“崇商”的发展环境。唐山市累计投资500多亿元,用于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打造城市特色文化,城市化率达到49.5%,被命名为国家园林城市,同时,大力开展“效率年”活动,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规范权力运行,打造效率唐山,吸引了日本、新加坡的一些世界500强企业相继落户。佛山市南海区成立了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协调委员会,统筹协调和解决外资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同[时,还提出了建设“五星级”南海的战略目标,通过大力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将南海建成了集聚要素,承载发展的“洼地”。其他城市在创优发展环境方面的成功做法,也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4、人才队伍是保证。我们走过的地方有一个显著的共同特点就是,他们都建设和培养了一支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高素质的人才干部队伍,为推动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注入了不竭动力。佛山市南海区把学习掌握科学发展观作为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经过多年实践锻炼和检验,培养、造就了一批熟悉市场、了解经济,敢为人先、敢干大事的党政干部队伍、企业家队伍和科技人才队伍,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鄂尔多斯坚持在全国范围内挖掘人才,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发挥特长和健康成长的工作条件和人文环境,用事业、待遇、感情留住人才;在年轻干部的使用上看主流、用长处、重潜力,不论资排辈,不求全责备,真正做到任人唯贤,唯才是举,形成了全国人才流向聚集的高地,推动了鄂尔多斯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三、关于对今后工作的几点要求

外出学习考察,关键是要把别人成功的经验和做法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转化为完善体制机制的思路对策,转变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进一步解放思想观念,创新思维方式,改进工作作风,努力为争创全国科学发展示范县贡献新的力量。

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发达地区的区位优势我们无法比拟,但他们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新观念、好办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通过这次考察学习,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外地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创优环境方面的先进经验,始终在兴产业、建园区、抓招商、创环境等工作实践中争创一流;始终在关注民生、破解难题、推动发展上力求突破;始终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产业开发等重点工作上务求实效。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大胆地想、大胆地干,切实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强化开放开发意识,把解放思想付诸于实际行动,用在解决问题、推动工作上,就一定能推动华亭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大发展。

二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出外考察给人最深刻的影响就是外地的城市功能完备,发展环境宽松,办事效率高,政策优惠。要结合这次考察取得的经验,继续修订完善《华亭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完善制订一些实实在在的、能够吸引更多客商前来投资开发的东西。要扎实推进县城扩建“4321”工程,扩张城市规模,完善服务功能,提升城市品位,不断完善华亭的硬环境。要废止一切阻碍发展的地方性政策规定,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打破部门利益壁垒,构建一体化的服务模式,全面提升华亭环境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确保外地客商和企业能够引得来、留得住、能发展。

三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要认真借鉴河北、广东、山西、内蒙等地的先进经验,各牵头领导和责任单位要认真研究,加快编制《华亭县科学发展规划》和能源工业、循环经济、社会保障、现代农业发展、生态建设、旅游商贸、社会事业七个子规划。要按照前几天县委常委会讨论的意见,尽快修订和完善监督问责机制、领导班子和干部实绩考核评价机制、产业导向机制、项目建设决策监督机制、财税保障机制、环保约束机制和资源配置机制,邀请有关专家咨询论证之后,争取在试点结束前实施,以此来推动华亭科学发展进程。

篇3

为体现新课程标准的这一理念,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结合我校的具体情况,我们实施了“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专题研究。

一、课题的产生背景

1993年1月18日,第27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确定每年的3月22日为“世界水日”,为地球水资源的日益短缺和不断加重的水污染敲响警钟。在我国水资源总量虽然不少,但人均占有量还不足世界人均的四分之一;在世界排名88位。北方缺水区总面积58万多平方公里,还有8000万农村人口饮水困难。在全国517座城市中,有300多城市缺水,90%以上城市的水环境正在日益恶化,并且城市河流正在遭受严重的污染。水日的确定,旨在使全世界都来关心并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一天,各国根据自己的国情,就水资源的开发与保护开展各项活动,以提高公众的水意识。

宝鸡市位于西部的秦岭北麓,渭河上游,是生态薄弱的地区之一,人口100余万。

我校地处川陕公路旁,清姜河流域的东岸。清姜河属渭河一级支流,整个流域在宝鸡市范围内,流域总面积234.4km2,河流长度为43km,属于清水区。据环保局的同志介绍,清姜河是宝鸡市主要水源地,九公里水厂向宝鸡市日供水量为4.5万m3,解决了宝鸡市十多万人的用水问题,占全市自来水供水量的14%。同时宝鸡桥梁厂、宝鸡灯泡厂、益门粮库、宝鸡发电厂等企业在清姜河日取水量约3.3万m3,加之沿途乡镇人畜用水,其最大日取水量可达12.8万吨左右。

这样一条被宝鸡人民视为母亲河的清姜河,其周边环境保护的怎样?河水是否被污染了呢?污染的情况如何?为此。我校环境保护小队的同学召开了一次讨论会,会上有的同学说清姜河水被污染。尤其是中下游污染严重,这是他亲眼所见。于是同学们提出:行动起来,用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母亲河,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为世界水日的到来做好宣传准备工作。

通过讨论,我们确定了这次活动的子课题――清姜河段污染情况的考察。计划从以下两方面进行:

1 清姜河段水污染情况考察。

2 治理清姜河段水污染的应对措施。

为了使这次活动能落到实处,我们对学生提出了几点建议及要求:

(1)首先收集有关河水污染问题方面的资料。可查阅有关书籍,也可向家长求援,获取帮助,有条件的同学可以上网查询、收集资料。

(2)聘请环保方面的专家,请他们介绍有关清姜河的情况以及有关环境保护的知识。

(3)将小队分为几个小组,分头收集资料。最后进行汇总。

(4)制订考察计划,以利于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实地考察。

(5)实地考察所需准备的物品,交通工具如何解决,制定考察路线图,在考察中如何采取水样、如何做好原始纪录。

二、课题实施

(一)准备阶段

1 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讲座、提高学生的认识。

首先,利用星期五第三节课后的时间,由学校出面请来了渭滨区环境保护局的专家为我们小队进行了历时一个多小时的环保知识讲座。为了扩大影响,我们还将五、六年级大部学生叫来一起听了报告。报告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环境保护的意义、清姜河流域的情况介绍、宝鸡市取水源情况介绍、目前清姜河流域污染的主要原因及应采取的措施。

为了扩大宣传环保知识的力度,我们通过板报栏,将环境保护的有关知识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制作了校园环境保护网站,进行宣传。同时指导学生制作了有关环境保护知识的电子科技小报,并在学生中开展保护知识系列活动,建立了以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自然科学展示厅。

通过这些活动,扩大了影响,使我校形成了人人知环保,人人讲环保,人人争做环保小卫士的良好风气,为我们下一步顺利开展环保考察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激发他们开展科学探究活动的兴趣。

由于受旧的教学观念的影响,学校、学生、家长乃至社会的部分人一直认为,只要学好语文、数学这些“主科”就行了。其他科不用太费心。这样就给我们开展活动造成了一定的阻力。为此,我们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转变学校、学生、家长的观念。抓住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这一特点,积极鼓励学生主动参与科学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兴趣。经过努力。我校的环境保护考察小队正式成立了。小队成员都是爱好科学活动,喜欢探究,对科学充满兴趣的未来的“小科学家”。

3 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培养他们的团结合作精神。

为了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我们引导学生自愿分成了5个小组,并要求每组选出一名组织能力强的同学为组长。小组成员分头行动,进行信息的收集、考察活动中材料的准备等工作,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4 指导学生制订活动计划,使他们体验科学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方法。

各小组利用业余时间分头制订出了实地考察计划,有的小组的计划写得较详细。可操作性强,但个别小组的计划不够详细、不够实际,要考察的内容也没有写明白、写全面。这样的计划没法实施。让他们看看别的小组的计划,相互借鉴。不久他们就制订出了详细的计划。

5 寻求各方支援,作好物资准备。

由于清姜河流域较长,全靠徒步行走不能完成任务,需要代步的交通工具。学校在_资金条件严重困难的情况下,仍然为我们小队派了一辆小面包车,但仍没法解决全体队员的问题,这时有些同学就想到了向家长求援,经过与部分家长联系,他们都很支持我们的活动,又为我们义务出了四辆面包车和一辆轿车,这样就解决了外出考察的交通工具问题。

解决了交通问题后,我们就着手准备考察的物品、记录、考察工具等。各小组按照计划准备好了采集水样的瓶子,用于测量排污口的卷尺、木棒,记录第一手资料的记录本,照相机、录像机。同时制订出了考察路线图。计划去时坐车,尽量走到离清姜河源头近的地方,从那里开始分上、中、下游三段进行考察取水样,做好记录,并进行拍照、录像。留下第一手资料。

(二)实施阶段

1 信息的收集。

分好小组后。各小组都制订了考察计划,并按照计划开始第一阶段的实施,即信息收集阶段。同学们有的从书上查到了一些有关的资料,有的同学寻求家长的支援,请家长帮忙收集到了一些资料,尤其是第三小组的

同学还从家长处收集到了过去家长在清姜河拍的照片,从照片上能看出那时清姜河的本来面貌。还有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从网上查到了有关河水污染的一些资料,这些都有助于我们这次活动的顺利开展,

2 信息的整理、交流。

星期六小队活动时。队员们带来了一大堆资料,如《环境保护报》《小学生学习报》、《少年科技报》等,大部分的信息是从网上下载的,如:中国科普网、学生科技网等。大家分头将这些资料进行了归纳、分类,整理,然后又进行了小组间的交流,通过交流,使大家收集的资料能够资源共享,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三、课题报告

经过历时一个多月的考察,分析、讨论,并通过走访环保专家,上网查询有关资料,我们指导学生写出了本课题的结题报告。

清姜河段污染情况考察报告

随着科学技术事业的突飞猛进,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环境保护的问题就上升为重中之重的首要问题,

为此我们对清姜河段水域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报告如下:

1 清姜河水质情况分析。

我们从嘉陵江源头出发。将这一段流域分为上、中、下三段,在这些地段我们分别采集了十多瓶水质样本带回学校,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论:中、上游地段的水质清澈、无异味、水中无杂质,可以看见一些鱼在水中游玩。说明这一段水域基本无污染。中下游地段的水质轻度浑浊,偶见漂浮的杂质,有腥异味,没有见到一尾鱼。说明这一地段韵水质有轻度污染。下游的水质混浊,水中有杂质。有腥臭等异味,根本找不到一尾鱼在水中生活。说明这一地段的水质污染严重。

为此我们得出结论:清姜河中下游地段的水已经被污染

2 污染源情况分析。

(1)在清姜河沿岸居住的农村居民,将生活垃圾直接堆放在沿岸,造成河道堵塞,河水严重荇染。其中沿岸的大小垃圾堆约33座,最大的一个垃圾堆约7500m3。这些是造成清姜河下游严重污染的重要原因。

(2)位于清姜河沿岸公路旁的一些餐馆、洗车点、居民区、加油站等的污水。清姜河沿岸共有餐馆约148个、洗车点20个左右、居民区大约有25个、加油站11个。这些地方的废水大部分都直接排放到清姜河中,是造成清姜河水污染的又一因素。

(3)小型工厂、养猪场等排放的废水污染。清姜河沿岸共有小型工厂约9个,养猪场2个。这些地方的废水大部分都直接排放到河水中,造成河水的污染,其中就有一个宽1.3米、水深10厘米左右、流速较快的污水排放点直接将浑浊、散发着异味的污水排放到河水中,另一个紧挨岸边的养猪场将混有猪粪便的污水直接排放到河水里。

(4)人为的盲目污染。在清姜河沿岸居住的人们,他们的环保意识不高,根本没有意识到环保对他们自己乃至人类的重要性。在考察中,我们就亲眼看到一些妇女在河道中洗衣服,任凭泛着洗衣粉泡沫的废水流入河水,而在她们的下游就是我们宝鸡市自来水厂的取水处。正是部分人的环保意识淡薄,无知,才导致清姜河水受到污染。

3 污染造成的危害。

(1)宝鸡市的城市主要取水点就位于清姜河的中游地段,河水严重污染,会使宝鸡市自来水质量受到严重影响。饮用这样的水,会影响到宝鸡市人民的身体健康。

(2)大量的生活垃圾、废物倒入河道中会使清姜河河道变窄、堵塞。降低了河道的排水能力,遇到雨水到来的季节,就会造成河水泛滥,淹没两岸民居的危害。

(3)记得小时候,清姜河水清澈见底,一到盛夏,河边总有一堆堆纳凉的人们,水中总能见到游泳嬉戏的大人孩子以及一尾尾的鱼,岸边也能找到一些螃蟹、小虾。如今中下游地段的鱼虾已不见踪影,人们只能远离这里。污染已严重破坏这里的生态环境。

(4)考察沿岸,见到沿岸农民都用河水灌溉菜地,这样,污染的河水会进入蔬菜体内,人们长期食用含有有害物质的蔬菜,会得许多疾病。

4 我们的建议。

通过这次清姜河水质污染情况的考察,同学们觉得目前的清姜河环境情况令人担忧,都表示要强烈呼吁,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加快治理清姜河沿岸环境工作的速度,大家纷纷提出了治理河水污染的建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大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力度,定期召开环保知识讲座,尤其是针对沿岸农村居民,提高他们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让他们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对他们自身乃至我们全人类生存的重要性。

(2)清理沿岸的生活垃圾,尽快建立垃圾处理厂。建立、健全垃圾处理相关制度,严格控制垃圾的去向。

(3)严格清姜河沿岸餐馆、洗车点、小型工厂、养猪场等废水排放的管理,督促环保工作人员不定期地进行抽查,发现有违反规定的应立即严肃处理,严重的要令其停业整顿或关闭。

(4)沿岸树立明显的宣传环保知识的标志,提醒人们注意保护环境,不要将垃圾倾倒到河床中,也不要在河中洗衣、洗车、洗牲畜,使河水免遭污染、生态免遭破坏。

(5)借鉴渭河两岸治理环境的方法,逐步将清姜河两岸建成花园式的娱乐、休闲场所,这样即美化了环境又造福了一方百姓。

我们坚信,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政府部门的重视及不断努力,清姜河一定能重现河水清澈见底、鱼虾成群嬉戏、人们悠闲漫步河边的景象。那时,我们就可以站在河岸激动地说:清姜河――宝鸡人民的母亲河,你是多么的美丽、迷人。

四、成果与体会

本课题实施虽历时一个多月,但师生都受益匪浅。通过活动不仅使学生养成了观察的好习惯,而且锻炼了他们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同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探究的能力。在活动中,学生深深体会到污染对环境造成的种种危害,直至危及到我们人类的安全。

考察活动结束后,不少学生写出了小论文、文章、考察报告。并积极向各方投稿,以期引起人们的重视,一些论文、考察报告在区教育局、区环保局的征文中获奖,小队的一名学生被区环保局命名为“环保小卫士”。我们的活动也得到了家长的认可和重视,他们也积极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

篇4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两位科学家――格兰特夫妇的科学考察报告《与鸟为伴》出版后,轰动了世界出版界。这两位著名的生物学家被誉为“达尔文之后的达尔文”,他们前往达尔文“进化论”学说的发祥地加拉帕戈斯群岛考察岛上的达尔文鸟,历时20余年。他们惊奇地发现,这里的达尔文鸟在这段并不漫长的时间里却发生了惊人的变化,展现给他们一个个鲜活的演化片段。他们详细记录了一种被称为达尔文鸟的莺鸟的生活环境以及环境对莺鸟的影响,记述了莺鸟时而细微、时而剧烈的变化,生动地诠释了达尔文的生物进化理论。《与鸟为伴》的热销,同时也让更多的人了解了这个神秘、遥远的群岛,到加拉帕戈斯群岛去探险旅行,已经成为来自世界各地的背包客的新愿望。不过,这也是一个“奢侈”的愿望,因为加拉帕戈斯群岛并不在主要交通线上,而且上岛的费用也不低。加拉帕戈斯群岛,又名科隆群岛,1978年就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加拉帕戈斯群岛系组火山群岛,由7个大岛和100多个小岛组成,总面积7500平方公里。1836年的一天,据说是个早晨,达尔文第次乘船来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当天,他在日记里写道:“晓风徐徐,天低云暗。”这样的笔墨,在格兰特夫妇的笔下,一直写了20多年。在这里,格兰特夫妇不仅寻到了达尔文当年的考察足迹,而且,他们还用消耗大半生时间的执着观察证明:自然选择既不罕见,更不缓慢,它就在我们身边,每时每刻都在发生。

记得达尔文曾经在他的《猎犬号巡航日记》中说过:“‘太平洋’以‘太平’命名是个错误――它并不总是像今天早上这样平静。”达尔文的话也从笔者的经历中得到了证实――由于太平洋上风浪太急,原本在厄瓜多尔的瓜亚基尔港等待乘船的笔者等来的却是停船的消息,不得已,退掉船票改机票。

要去加拉帕戈斯群岛,过安检的时候连食品也要留下。一直到飞机降落在岛上我才发现,加拉帕戈斯群岛上一座小小的军用机场里居然挤下了那么多与我志同道合的人。

离开机场前每人须交100美元现金,交钱后你的护照上就会被盖上个有大象龟图案的印戳,这就是你进入加拉帕戈斯群岛的门票了。身边几位欧洲游人调侃道,这是他们生中所付过的最昂贵的公园门票了。“门票”这么贵大家都有点儿意外,但一想这可是加拉帕戈斯群岛啊,再贵似乎也是有道理的。

公元1535年,巴拿马主教佛里・汤玛斯在前往秘鲁途中偶然发现了这片群岛。由于对岛上的大象龟印象深刻,就为其命名加拉帕戈斯群岛。“加拉帕戈斯”在西班牙语中即是“海龟”的意思。

上了岛,就坐游船。奇怪,在南美大陆的时候,太平洋上还是风疾浪高,到了加拉帕戈斯群岛,这里的太平洋海面却是波澜不惊,或许是因为这里离南美洲大陆有1000多公里的缘故?也或许这才是太平洋的真脾气?

我们乘坐的游船准时启航,加拉帕戈斯群岛中的第二大岛圣塔克鲁斯岛上的阿约拉港渐渐远去,环绕加拉帕戈斯群岛的8天海上之旅就此开始。

阿约拉港浓厚的商业气息和满街的“探险者”让我完全没有“人在天涯”的感觉。真的和它说再见的时候,却不免又有几分依恋。圣塔克鲁斯岛上的达尔文研究站巨龟保育中心里生活着多种巨型陆龟。在这个以巨龟命名的群岛中,如今只有在高山地区才能看到为数不多的野生大陆龟。为了亲密接触大海龟,我只好先去拜访了这个保育中心。

加拉帕戈斯群岛,保存着世界上最独特的野生动植物生存环境,因此这里有许多其他地方难得一见的独特物种。厄瓜多尔政府为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要求游人必须在专业向导的带领下在特定的时间内方可登陆一些小岛,除矿泉水外禁止任何食物被带上岛。因为禁止游客在岛上住宿,所以也就生发了夜宿游船白天上岛的游览方式。

酷似恐龙的大蜥蜴也是加拉帕戈斯著名的野生爬行动物。在8天的旅行中,我们天天与它们见面问好,初时的畏惧心理渐渐演化成了喜爱与思念。这8天的时间里,我们学会了区分海陆两类大蜥蜴,通过观察它们的肤色更深刻地感悟了进化论的现实意义。拍摄红鹤、鹈鹕、军舰鸟、面具鸟,我是过足了创作精品的发烧瘾。

篇5

一、整合课程内容,在科技实践活动中获得新知

科技实践活动是通过学生自主参与、体验、认识、探究与发现等多种学习和活动方式,形成对自然、社会、自我的整体认识,因而在知识方面更加注重经验性、综合性和方法性知识。而将科学课程与科技实践活动进行有机整合,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认识自然、社会和科学,从而更清楚地理解科学内容,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学生的综合能力。

如:科教版三年级下册围绕“认识学校里的植物”这个主题,可以推荐学生去读一些有关植物的读物,了解学校里的一些花草树木。例如:观察小草是怎么成长的,来设计小草成长记录卡,然后报告研究的成果。或者成立“科学植树小队”,开展“一队植一棵树”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植树能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通过植树活动让学生学习植树的方法,并设计研究的问题和活动方案,通过丰富多彩的植树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要性及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等,开展制作叶贴画等系列体验活动。并开展争做“环保小卫士”活动,开展给树木除草、浇水,以及设计广告语、制作环保宣传小报等活动。体现了科学、技术、社会的融合,形成了科学课与科技实践活动的完美整合。

二、挖掘乡土资源,在科技实践活动中锻炼能力

《浙江省小学科学教学建议》指出:要重视课外活动,提倡组织和指导学生的课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科学考察、动手制作、饲养栽培、搜集和处理信息、撰写考察报告和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注重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促进全面发展。在科学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挖掘乡土资源,乡土资源的内容很多,我们可以选择几项学生感兴趣的、适合的、有意义的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丰富课余生活,搭建实践活动的平台,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1.开辟种植基地,搭建科技实践平台

科学课程要让学生接触到生动活泼的生命世界,去田野、树林、山川湖泊,看花草树木、虫鱼鸟兽,感受生命的丰富多彩、引人入胜。他们会发现每一片树叶都不同,每一朵花儿都绚丽,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的情感和探索生命世界的意趣。

在教学“植物”单元时,在科学老师引领下,各班同学纷纷认领小树,与树为友,组织学生课余时间,定期观察植物。让学生在种植中体验科学学习的乐趣,在劳动中感受种植的快乐。学生们通过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变化及其他常识,平时还经常不定期地为植物松土、捉虫、剪枝等。在种植、管理、观察中掌握各种花木的生长特点及管理技术,并懂得养花、种树能美化环境、美化家园。通过参加种植基地的各项实践活动,教师应鼓励学生运用所学技术在自家小院种植花卉、果树,从小积累劳动经验。开辟种植基地,为学生搭建了实践活动的平台,使学生深深感受到只有像朋友似地精心养护花草,花草才会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给你,从而激发起学生精心养护花草的欲望,同时也增进了学生对“劳动最光荣”观念的理解。

2.开展“小科学家”社团活动,搭建探究舞台

课堂是个小空间,生活才是大舞台。我们在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之外,应该带领学生把科学实践活动引向广阔的大自然,在生活的大舞台上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积极探究、体验生活、学用结合、服务生活。

我校为了全面推动科技活动的开展,弘扬科学精神,激发科学兴趣,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和创新精神,活跃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开展了“小科学家”社团活动,科技小论文小组、小发明小组、科技实践小队等。利用每周四中午休息时间,学生积极参加各项社团活动,开展了各项实践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很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社团活动的开展搭建了学生喜欢的科技探究舞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到科学无处不在,在平常的学习、生活中处处有科学,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实践能力和综合能力。

三、结合少先队活动,在实践活动中形成意识

少先队活动以课外、校外为主,科技综合实践活动超越书本,超越封闭的课堂,面向自然、面向社会、面向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经验同样具有开放性。

1.主题比赛,全员参与

每年一次的科技节系列活动,如,科技实践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等,每年一个主题。要求学校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比赛,全员参与。我们学校每学期举行的“科学小能人”比赛也是全员参与的一次大型的主题活动,这些科技实践活动,学生在“调查”“考察”“实验”“探究”“设计”“操作”“制作”“服务”等一系列活动中发现和解决问题,积累和丰富经验,自主获取知识,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展。

2.上街宣传,体验快乐

我校的科技教育在积极依托乡土资源开展活动的同时,又做到了利用学校的文化优势,组织学生走向社区,开展以“节能减排”为主题的社会宣传活动。在活动中,学生用学到的节能减排知识,与社区居民沟通、交流,得到了广大社区居民的一致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同时,也培养了全体学生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体验到处处有科学的魅力。

3.展示成果,品尝成功

为了展示同学们的时间活动成果,将开展形式多样的阶段性和总结性成果展示,引发学生科技实践活动成就感,让学生品尝成功的喜悦,分享大家的活动成果。让学生根据活动中收集的资料和活动心得写成小论文,结合信息技术课,进行电子小报创作比赛,在学校橱窗进行展示,让同学们分享研究的成功和喜悦。

总之,科技实践活动应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课外活动,重视课内外的相互渗透和有机整合,投入更多的精力,引领学生进入无限宽广的科学探究世界中来。在实践活动中,我们给学生一种自由,让他去选择;给学生一份权力,让他去评价;给学生一些机会,让他去表现;给学生一些疑难,让他去探索;给学生一个目标,让他去追求;给学生一片空间,让他去创造,相信科技实践活动的优越性和独特性会越来越体现出它的价值,必将成为学生学习的最佳“第二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万兴,韦进.中小学科学教育的方法与评价[M].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4-05.

[2]陈绍奎,傅喜明.小学生研究性学习指南.石油大学出版社,2002-12.

篇6

【关键词】利用 、资源、培养、科学素质。

国务院根据国家社会发展的需要,提出要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即在科学技术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精神方面的素质。学生的科学素质应涉及到如下四个方面:(l)科学知识与技能;(2)科学探究(过程、方法与能力);(3)科学态度、情感与价值观;(4)科学、技术与社会。学校的科学教育要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和全面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质为核心,以培育学生科学的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为主导,以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索实践能力为重点,以适应学习化社会所需要的基础科学知识以及科学技能的学习为基础,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发展的关系为背景。

凉山属于偏远落后地区,由于经济和社会发展还较为落后,教育无论在设备和设施,还是其他可实际利用的资源是有限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怎样培养学生的科学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现教育为社会发展服务的目标。我认为利用现有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是实现这个目标的关键。

1 自然资源

我们大凉山地势特点为西北高东南低,北宽南窄。山地占总面积71.7%,山原占20%,丘陵、平坝、宽谷和盆地占7%左右。境内有属大雪山脉南支的锦屏山、牦牛山、鲁南山、小相岭、黄茅埂等山,多数山峰海拔超过4000米。高山深谷的相对高差达5633米。主要河流有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安宁河、水洛河、理塘河等,山峰高耸,河谷深切,高差悬殊,不仅构成了特殊的地貌景观,也形成了我国罕见的亚热带干热河谷稀树草原景观。地貌形态在垂直方向呈层状分布,既有多级剥夷面、多级阶地,也存在层状喀斯特溶洞(如雷波马湖溶洞、西昌仙人洞等),以及屡见不鲜的低海拔土壤被抬升到高海拔地区的奇观(如在木里海拔3000~3800米地带的典型的云杉、冷杉树林里随处可见古红壤)。这种多元性地貌的优势,气候复杂,自然生态环境类型多样,决定了自然生态环境的多样性。在1998年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前,凉山是我省森林资源和商品木材生产的三大重点林区之一,林业用地占全州国土总面积的55.7%,森林覆盖率为28.6%。现在螺髻山以及大风顶、冶勒等自然保护区和木里西部等地,林区植被尚保持原生状态,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亦未遭破坏。栖息其间的陆生野生动物,有脊椎动物5纲40目100科661种及亚种,占全省的51.2%,具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79种。这里也是国宝大熊猫栖息活动的最南分布区。凉山的植物植被的水平、垂直分布也差异明显,但类型齐全,可以说从干热河谷稀树草原植被、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针叶林、硬叶阔叶林,到亚高山与高山灌丛草甸与草甸、旱生灌丛、沼泽草甸、寒漠植被和流石滩植被等,各种类型的植被,应有尽有,号称中国植物王国。由于第四纪冰川尚未完全覆盖过整个区域,所以这里也成为了古代孓遗植物的避难所和走廊。现存各类植物数千种,其中野生经济植物就达2878种。拥有国家一、二级保护植物20种。尤以杜鹃最丰富并最有特色。凉山州作为一个生物起源古老、物种多样、珍稀生物种类众多、分化强烈的基因库,这些都为开展多种类型的科学研究活动奠定了物质基础。那么怎样有效的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开展科技实践活动呢?是我多年来一直探讨的问题,并在这个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成绩,现就我的一些做法提供给大家参考和探讨。

一. 我在教育教学和科技活动中,紧紧依托这些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生物考察、生物与环境研究等活动。如开展 “认识身边的动物”,“认识家乡的珍惜植物”等主题活动。在三年级以上的各个年级开展主题班队科技活动,如:“邛海冬候鸟考察活动”,、“安宁河鱼类资源考察”等。组织学生观察当地常见的动物,记录下它们的身体特征、生活环境、生长特征,写出观察报告。活动除了集体活动,还动员学生及其家长利用假期外出旅游等机会,认识和了解家乡特殊的的动、植物资源。补充集体活动的不足。增强学生个体活动能力,锻炼学生自觉参与意识,在各个活动中使学生不仅认识了家乡的生态环境,还培养了学生科学研究的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运用科学解决问题的能力。“邛海冬候鸟考察活动”这个活动,我从98年起,每年在冬季都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地拍摄、实地记录。在此期间,有的学生毕业了,升入了初中,但是人员变动没有影响整个活动的持续性,我特别注意让高年级学生在考察中带动低年级学生,有意识的让高年级学生教会低年级学生如何观察和记录。使学生不仅认识了许多冬候鸟,也从多年来邛海记录的冬候鸟种类和数量的变化中认识到环境变化对生物的重要性。由于活动坚持了十多年,我们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学生从实际活动中认识和体会到:科学活动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付出艰苦的努力,而且需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写出相关科学论文十余篇。如:《邛海鸟类考察报告》,《邛海水资源调查报告》、 《螺髻山大蹼铃蟾生活环境调查》、《邛海白鹭栖息树木的种类》、《邛海植物资源》等科学小论文。在今年的暑假里,同学们还在科学考察活动中拍摄了两部“DV”作品:《夏令营的新发现――蝉花》;《彝家山寨的珍稀生物――大蹼铃蟾》。这些小论文和“DV”作品,充分展现了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科学实践的能力。

2 利用人文资源培养学生科学思考能力

凉山彝族千百年来在这片富饶而迷人土地上,繁衍生息,传承和保留着中国彝族最古朴、最浓郁、最独特的文化传统,创造了凉山独特的民族文化。故而凉山彝族作为中国彝族中有鲜明地域文化特征的彝族重要支系而倍受国内外的瞩目。其中彝族的毕摩文化最具代表,一个彝族从出生到最后回归自然都和毕摩相伴,毕摩是彝族人民传承祖先文化的代言人,在彝族文化中最精髓部分就是著名的“毕摩文化”,它涉及包容了彝族传统文化诸多方面的一种综合性文化。由于历史、自然等原因,至上世纪五十年代,凉山地区还完整地保留着延续了2000多年的奴隶制社会形态。毕摩是古代彝族社会结构兹、莫、毕、格、卓中的一个等级。在古代彝族君主制时期,毕摩不仅是专门掌管文书、主持宗教仪式者,而且是教师、军师、医师和法官。同时,他们又是创造文字,撰写、收藏彝文经典,通晓彝族历史、天文、地理的知识分子。彝族毕摩产生于远古的原始社会,有2000年以上的悠久历史。凉山彝人深信不疑万事万物都有特定对应的鬼怪神灵。它们与人为伍,随时随地与人发生着联系,这种文化意识也影响了彝族青少年。直至今天绝大多数彝族无论什么事情都要请毕摩做法,祈求平安幸福,万事如意。甚至生病不上医院而请毕摩通过与神灵对话来求得除病不需吃药。怎样让彝族学生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又破除迷信,弘扬科学呢?我在对我校民族学生的科学课教学中主要开展几方面的工作:

1 是组织学生参观“凉山奴隶社会博物馆”,考察摩梭族、彝族聚居区等让学生认识祖先们在“天文”、“医学”等方面的科学成就,使学生了解民族的发展也是建立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基础上的。指导学生正确认识毕摩,毕摩不仅是“去鬼怪”的神人,更是教师、军师、医师和法官;是创造文字,通晓彝族历史、天文、地理的知识分子。

2 是通过对彝族毕摩在作法时绝技表演的科学分析,使学生明白这些绝技也是有科学道理的。彝族毕摩在作法时,口念经文,舞扇摇铃,表演绝技时更是出神入化,油锅捞物、舔烧红铧口、沸水烫身、吃火炭、含油喷火等惊险无比,令人目不暇接,被称之为中华彝族魔术奇观。这些奇观和苗族的“上刀山”、傣族的“下火海”一样有科学理论为依托,才有表演人的安全。如在实验室里让彝族学生做了“油锅捞物”实验,通过学生的实验使他们知道了不同物体的比重、沸点是不同的,看似沸腾的油锅里,其实温度只要有60摄氏度。通过学生的大量实验和研究使这些彝族孩子认识到彝族毕摩的精髓不仅是魔术奇观,更是创造和传承的文化的载体。

篇7

关键词: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综合价值;分析

中图分类号 S759.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3-59-02

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是201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刚晋升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面积9 442.3hm2,其中核心区3 016.5hm2,缓冲区1 050.6hm2,实验区5 375.2hm2,位于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西北部11km。自然保护区内的杉木原生种群与种质资源、典型的中亚热带沟谷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被称为茫荡山的三大生态特色。然而,由于保护区地处城区边缘,随着旅游资源的开发人为活动日益频繁,自然保护受到威胁。因此,搞清保护动植物资源、水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情况,分析保护区的自然生态质量和保护价值,对保护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保护区资源现状

1.1 植物资源

1.1.1 植物种类 本区共有维管束植物185科713属1 575种(含77变种,6亚种,2栽培变种,1变型),蕨类植物35科59属118种(含3变种),裸子植物9科15属17种(含1变种,1栽培变种),被子植物141科639属1 440种(含73变种,6亚种,1栽培变种,1变型)。有南方红豆杉、四川苏铁、银杏、伯乐树等4种国家I级保护野生植物;有金毛狗、黑桫椤、刺桫椤、樟树、闽楠、花榈木、红豆树、香果树、喜树等17种国家II级保护植物。

1.1.2 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上属于泛北极区,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介于华东和华南之间,其植物区系发展历史悠久。按《中国植被》的划分方法,植物类型分9个植被型52个群系191个群丛,包含了我国中亚热带地区大部分的植被类型,具有中亚热带地区植被类型的典型性、多样性和系统性。

1.2 动物资源

1.2.1 动物种类 保护区内有野生脊椎动物37目104科453种,其中哺乳动物8目20科58种、鸟类18目47科207种、爬行类3目12科70种、两栖类2目8科31种、鱼类6目17科87种;无脊椎动物仅昆虫(含蛛形纲蜱螨亚纲)就有32目267科2 039种。列入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50种、引入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261种。

1.2.2 动物区系 保护区366种陆生脊椎动物的区系,具有我国东洋界和古北界两大界的成分。其中东洋界陆生脊椎动物236种,占总数的64.48%;古北界57种,占总数的15.57%;广布种73种,占总数的19.95%。显然,陆生脊椎动物以东洋界种类为绝对优势。

1.3 水资源 茫荡山保护区水资源丰富,水系发达,溪流众多,呈树枝状分布,多为短小的山沟小溪。主要有溪源小溪、三千八百坎小溪、石笋坑小溪、石佛小溪、玉地小溪、茂地里村小溪、依朝前山小溪、大坑小溪等8条。以溪源小溪流量最大,流程最长,各小溪汇入闽江支流的建溪和富屯溪。

1.4 旅游资源 茫荡山以峡谷众多出名,有溪源峡谷、衍仙山峡谷(石佛山)、白水丛峡谷、依朝峡谷等,这些峡谷走向不同,景色各异,幽深迷人。茫荡山风景区是水之故乡,瀑布的荟萃地。中岩、北斗瀑布群为森林瀑布,佛山瀑布群则以“潭奇、瀑秀”独具魅力。此外,还独具魅力的高山草甸。保护区内有杨八妹点将台、练兵场、金交椅、石鼓等100多个景点。赣古道三千八百坎,位于茫荡山脚下,是我国现存最好的古道之一,现为5 500余级。

2 自然生态质量评价

2.1 自然性 保护区内植被以原生性森林和自然恢复良好的天然次生林为主,森林覆盖率高达91.1%,特别在低海拔地带广泛分布着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具有多种代表性的天然生态系统和自然景观。并且保存了较好的原生性南岭栲林、黄枝润楠林和厚壳桂林群落,这些原生性森林、自然恢复良好的天然次生林和原生性的珍稀植物群落具有极高的科研价值,对进一步研究我国植物区系的起源、发展和植被的演替均具有重要意义。

2.2 多样性 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气候适宜、雨水较多、湿度较大、雾日较长,加上地形较为复杂,高低悬殊大,气候、土壤呈现一定的垂直变化,形成了区内多种多样的独特生态小环境,为各种不同生物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条件。保护区总面积9 442.3hm2,保存有8 923.3hm2的植被,这里的植被资源丰富,可分为9个植被型52个群系191个群丛,包含了我国中亚热带地区大部分的植被类型。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充分体现出生物多样性,成为我国中亚热带地区的一个重要的生物资源基因库。特别是大量的原生性杉木种群构成了杉木种质资源库,成为中国最重要的杉木种源基地之一,为重要用材树种的可持续开发和利用提供了保障。

2.3 稀有性 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独特的地质、地貌与气候孕育了众多的物种,是著名的模式标本产地之一。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以来动植物学者先后在这里采集到模式标本有70种,分布于茫荡山区的中国特有属有:银杏科的银杏、杉科的杉木属、山茶科的石笔木属、金缕梅科的半枫荷属、钟萼木科的钟萼木属、茜草科的香果树属、木兰科的拟单性木兰属和观光木属、竹亚科的酸竹属等19属。胸径达59.6cm的钟萼木和胸径达103cm的喜树,均为全国罕见。

2.4 典型性 保护区地处南亚热带向中亚热带的过渡带,其652属种子植物中,热带分布区类型共有358属,占54.9%,充分体现出中亚热带区系成分的典型性。在局部地段还保存了一定面积的原生性森林和天然次生林,特别是杉木原生种群与种质资源、中亚热带沟谷森林生态系统层次结构复杂,种类组成丰富。中国特有属如杉木属、金钱松属、石笔木属、半枫荷属、酸竹属等占有一定的比例,这在同一纬度中低海拨地区是罕见的,具有重要的生物地理学意义

2.5 脆弱性 茫荡山森林生态系统是建立在相当脆弱的生境上的。保护区地质地貌复杂多样,由于经历多次地质构造运动,成土母质有变质岩、片麻岩、花岗岩、砂砾岩、泥质岩、闪长岩等。地形以中山高丘为主,多为切削深度大的V型沟谷,部分为低山丘陵和悬崖绝壁,山顶则是广阔平缓的山地剥蚀面,森林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后不容易恢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茫荡山自然生态系统自身的脆弱性。

2.6 学术性 福建茫荡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物种多样性,是著名的模式标本产地,长期以来受到了有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许多著名专家学者的关注。

3 保护区的保护价值评价

3.1 生态价值

3.1.1 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保护区森林茂密,地表覆盖良好。植被能拦截降水,降低水对地表冲蚀,减少地表径流,减少水土流失。据测算,1hm2森林年可蓄水2 000m3,保护区的森林年可减少土壤流失67万t。

3.1.2 净化空气,调节气候 茂密的森林1hm2可释放氧气2.25t,吸收二氧化碳2.805t,吸尘9.75t。据此测算,保护区的森林年可释放氧气2万t,吸收二氧化碳2.5万t,吸尘8.7万t,由此保护区内气温比南平城区低5~7℃。

3.2 社会价值

3.2.1 综合社会价值 保护区良好的森林生态系统为周边20多万人提供直接饮用水,为2家纯净水企业和南平剑津啤酒厂提供优质用水,为南平乳业发展、牧草种植提供了无污染的优质用水。随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建立,以及保护管理水平的提高,将会促进南平市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优化投资环境,有利于发挥当地资源和环境优势。

3.2.2 宣传教育基地 茫荡山保护区是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长期以来作为福建农林大学、福建林业职业学院以及南平市中小学的教学基地,建区以来共接待实习和夏令营师生1.7万多人次,为人们了解自然、增强保护环境意识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3.2.3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保护区优美的自然环境,清新的空气,众多的珍稀物种,吸引了八方来客至此观光、旅游、学术交流、科考、疗养、探索。开展生态旅游和多种经营为保护区社区及周边群众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为保护区内群众和延平区改变生产方式,提高第三产业比重,从而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3.2.4 为可持续发展服务 国家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可通过争取国家项目,与国内外高校和科研单位合作,引进人才,对区内具有经济社会价值的物种进行驯养和改良,用现代技术开发保护区内有观赏、药用、食用、工原料用的动植物,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同时培养和引进一批优秀人才,为当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3.3 经济价值 保护区工程建设最直接的经济效益主要来自生态旅游业和多种经营业,规划期内,年均旅游收入近200万元,扣除成本后,近期每年可获利润15万元,远期每年可获利润50万元;多种经营项目的实施,在规划期内可实现年产值500万元,年缴税60万元,年创利润90万元。随着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的投入,还将带来巨大的间接经济和生态效益等,主要体现在野生动植物种类和种群数量的增加,森林功能的增强所产生的综合效益的优势将逐步显现。

3.4 科学考察及环保价值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保存有大片处于原始状态,类型多样的沟谷森林生态系统,是国内外生物学家、生态学家关注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区域,对于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演变等具有重要意义。19世纪以来,中外动植物学家先后在此采集标本并发表33种植物、36种昆虫和1种鱼类新种。茫荡山保护区所处的延平区是我国杉木最主要的中心产区之一,保护区内分布有处于良好更新状态的原生杉木种群32hm2,群落外貌整齐,为研究杉木遗传多样性和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很好的基础。

4 加快保护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茫荡山自然保护区内有重要的杉木原生种群与种质资源、典型的中亚热带沟谷森林生态系统、丰富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资源,其自然本底原始、生态系统典型、生物种类丰富、成份古老、珍稀濒危物种丰富,具有国家保护价值;同时又是福建建设生态省战略布局的重要区域,是福建南平重要的生态屏障,是闽江上游的重要汇水区和重要的水源涵养林。保护区的建设是新时期林业六大重点工程之一,加强保护区建设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福建茫荡山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M].福建林业调查规划院,2002.

篇8

目前,市场上大多数从事亲子教育的机构以开发儿童潜能的特色课程为主打服务。与普通学校的培养体系相比,机构的亲子教育课程更加强调父母在教育中的参与度,重视对孩子进行个性化的培养,但依然拘泥于课堂授课的形式,很难真正实现亲子间的互动。

正是瞄准了这一市场空白,亲子猫团队以徒步旅行为载体,将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的专业理论和天文、环境、体育及科学考察的学科知识融入到亲子户外活动之中,开创了亲子教育市场的一种新形态。

在“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大众认知下,亲子猫无疑是一个异类――他们带着孩子与父母“穿”沙漠、“住”雨林、“逛”草原。在传统观念中,这些服务完全由旅游公司提供,亲子猫为何又打着亲子教育的“幌子”呢?笔者带着疑问采访了亲子猫国际教育的创始人兼CEO魏巴德。

最好的教育是陪伴

亲子猫的创立源于一个父亲对自己儿子教育的思索。

魏巴德曾是中科院旗下一份科普报刊的主编,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4岁的儿子性格变得过于“乖巧内向”,没有男孩应有的勇敢与活力,于是他开始反思自己作为一名父亲的责任。

他开始投入更多的精力带着儿子在假期四处旅行,希望可以通过爸爸的陪伴和鼓励来纠正儿子胆小怕事的性格。几次从国内到国外的相伴出行,让魏巴德享受到亲子间的天伦之乐,儿子也逐渐变得乐观开朗起来。

儿子的转变让魏巴德开始反思,他明白父母的陪伴对孩子的成长意义重大,而自己过去常常由于工作上的忙碌忽视了这一问题。

“我更了解我的儿子,与其让他在各种补习班中度过童年,或许我可以给他更好的教育。”他明白自己擅长和孩子打交道,也曾成功组织过几次亲友带着孩子们一起出行的活动。魏巴德开始意识到,对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们来说,身体力行的教育能够迅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其所带来的效果也更加显著。“亲子出行”正是这样一份既能让孩子感到快乐、自己又能从中获得满足的事情。此时,辞职创业的想法开始在魏巴德心中萌芽。

在消费升级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居民消费中关于娱乐休闲的支出不断提升。在媒体行业摸爬滚打十余年的魏巴德敏锐地觉察到了这一动向,他意识到消费市场正在进行着一场颠覆性的变化。

“孩子是家庭消费的核心,”魏巴德在采访中谈到自己对亲子市场的初期判断,“亲子市场的消费存在巨大的潜力。”基于对亲子教育的一腔热血和对亲子市场的理性判断,魏巴德正式计划将“亲子出行”当作一份事业去打拼。虽然自己的决定遭到了家人的一致反对,他还是毅然辞去了自己在中科院的工作,于2015年2月4日注册创办了亲子猫(北京)国际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试水B2C平台模式受挫

在创业之初,魏巴德只是想要为父母解决“周末带孩子去哪儿玩”的问题。一开始公司只是在小范围内通过微信平台组织以“胡同游”、“郊外行”为主题的活动。

但随着公司业务的开展,魏巴德发现市场上四处充斥着致力于开展亲子游活动的小公司。此时他有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将公司打造成一个类似淘宝、天猫的亲子产品交易平台,通过让这些同类型的亲子游小公司入驻,为消费者在选择亲子产品时提供便利。魏巴德还借鉴天猫(T-MALL)的命名创意,将自己的公司取名为亲子猫(即亲子MALL),意为线上亲子产品交易市场。他开始着手撰写商业策划书,并在朋友的引荐下拜访了一些投资人,希望可以通过融资来协助自己搭建亲子猫的互联网平台。

“我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见了十个投资人,每个人都告诉我这个项目必死无疑。”提及当时四处碰壁的情形,魏巴德至今还能回忆起那种濒临崩溃的感觉。在和投资人进行沟通的过程中,他意识到自己对互联网市场的了解太过浅薄。构建互联网平台需要依赖大量的消费者和商家入驻,通过形成足够大的用户规模来拉低成本。为了尽可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和商家进驻平台,同行业的互联网公司纷纷对用户进行高额补贴,这一策略造成了目前国内互联网行业的“烧钱”之风。在互联网市场中,教育和旅游行业均已出现规模较大的领军者,亲子猫平台的入驻几乎没有反转市场的可能。没有创业经历的魏巴德并不懂得市场调研的方法和重要性,这个“拍脑袋”的决策差点让自己的心血毁于一旦。

至此,搭建互联网平台的计划只能搁置,最初准备要一起创业的两个合伙人也选择了退出。在吸取了搭建互联网平台失败的教训后,魏巴德重新寻回了自己创业时的初衷,决定继续开展线下的亲子出行活动。当时,公司主要在周末组织家庭出行,每次参与人数在五六十左右,地点一般会选择在有特色景点的郊区。虽然利润比较低,但脚踏实地地运营线下活动是更加符合实际的做法。

专注徒步教育

不久之后,新的问题又开始浮现出来。随着旅游业市场的垂直细分,旅行机构开始更多地把目光聚焦在亲子项目上。与此同时,有关亲子游的创业项目也遍地开花,选择通过亲子猫出行的家长们往往分不清亲子猫c其他亲子游机构的区别,魏巴德开始思考亲子猫的定位问题。

在开展亲子出行的创业过程中,魏巴德对旅游市场的运作模式及现状进行了调查。他发现在不同地区、不同规模的旅行社之间,为了实现顺利成团,需要付出高昂的费用来打通关系,一线城市的大型旅行社在团体项目费用中的抽成甚至高达80%。现有的旅游市场极为混乱,不正当的运营模式注定不会长久,而不遵循潜在规则又会导致旅行社的操作空间变小,只能获取微薄的利润。除了交易市场的乱象之外,大多数旅行社为了帮产品打开销路,会采取特价优惠的定价方式。这种定价策略所覆盖的消费者群体主要为中低收入者,虽然基数大,但目标消费者内部存在着低素质、贪便宜、沟通不畅等问题。这无疑增加了旅行社的隐性成本,使得传统旅游产品的价格失去上升空间。如此一来旅行社产品的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又不能建立起良好的消费者口碑,形成了吃力不讨好的局面。

显然,提供传统而简单的亲子出游产品并不是魏巴德创业的初衷。为了对产品进行精准的定位,魏巴德进行了大约十个月的摸索,期间一次沙漠徒步的经历让他打开了思路。他决定在融入自然体验式教育的基础上,聚焦以徒步教育为主题的亲子出行产品。

2015年10月,公司在成立8个月后获得了中国最大教育基金会――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基金会领投的天使轮投资数百万元,更加坚定了魏巴德专注于徒步教育的创业信念。

“要把我们同旅行社的亲子游区分开很简单,亲子猫产品的核心是教育。”在确定了机构的教育行业定位和专业优势之后,魏巴德自然而然地将目标消费者聚焦于高学历、高收入、高职位的“三高”人群。这些人往往能够接受教育产品较高的溢价,也更容易对亲子猫所秉持的徒步教育理念形成认同。在跨界融合教育、旅行、体育和互联网的基础上,亲子猫已成功举办了亲子徒步雨林、沙漠、雪山和草地等活动。作为中国徒步教育首倡者和践行者,亲子猫的创始人魏巴德在2016年5月获得了“中国MBA领军人物”称号。

用户思维决定产品成败

以洞窟探险、定向越野、露营考察等形式展开的户外教育在欧美等国十分盛行,并且得以融入到学校的课程体系之中,这种简单而直接的学习方式,强调孩子们透过感官参与来获得具体的经验,在体验的过程中了解不同学科、人物角色及环境的关系。在认知发展的同时,也通过体能和心灵的历练来激发孩子们的内在潜能。如何通过一次独特的出行经历,使父母和孩子同时收获情感、态度和价值的发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除了在活动形式上做到刺激、紧张又有趣之外,魏巴德和他的团队在徒步产品的教育内容上进行了更深入的思考。

在开始每一次徒步活动之前,孩子和家长都会得到一份对活动行程和任务进行详细说明的研学手册。研学手册由来自中国科学院等高校、拥有教育心理、植物天文等专业背景的专家团队联合开发。同时为了增加徒步的趣味性,研学手册中还会兼顾到形式各异的学习任务和娱乐活动。例如沙漠徒步中的“沙漠植物科考”,任务要求孩子们对沙漠中的植物进行细致的观察、记录、描画,并由植物学老师通过对孩子考察报告的检验来评价任务的完成度。这种引导式的教育往往贯穿于每一个徒步活动的始终。亲子猫在设计沙漠徒步活动的过程中,除了教会孩子们辨别方向、沙漠取水等基本的生存技能,还会尽可能地涉及到自然知识的科普。比如引导孩子们对沙漠中的动植物进行考察、进行户外科学实验。为了配合夜行沙漠中观察银河的活动环节,亲子猫团队还会将天文望远镜等专业设备运往营地,用来配合老师为孩子们讲解天文知识。

在产品设计上,亲子猫跨界整合了不同学科专业的资源,力求在每一个细节上做到精益求精。魏巴德在阐述自己的产品设计理念的时候告诉笔者:“亲子猫是要让消费者有好的体验,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获得知识。”坚持“用户思维”的设计理念将亲子猫与大部分的亲子游公司区别开来。旅游行业的乱象导致商家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下意识地在每一个环节尽可能地去榨取消费者利润。魏巴德则在多年媒体从业的经历中领悟到,“站在消费者的角度去设计产品”是立足市场不败的法则。这一理念也渗透在亲子猫产品设计的每一个环节。

以亲子猫的沙漠徒步活动为例,作为一名父亲,魏巴德明白作为消费者的家长们最关心的就是徒步活动中的安全问题。于是在策划徒步沙漠活动时,魏巴德与大家分享了自己设计徒步线路的心路历程:“我在沙漠中走了五条不同的线路,最后选择了回头能够看到高压线的那条。其实在沙漠景观中看到高压线是一件很煞风景的事情,但是对于爸爸妈妈来讲那就意味着安全。”这篇名为《亲子徒步沙漠背后你该知道的那些事儿》的文章于2015年9月4日在亲子猫的微信公众号上。魏巴德提到,这篇有关在沙漠中如何确保安全的文章一经,许多对徒步沙漠活动处于观望状态的家长立即决定报名参加。

同时,魏巴德坚持亲自体验国际、国内首发路线,在自己和儿子亲身经历后,才放心让其他家长带着孩子去。亲子猫也是通过这种方式来倒逼团队成长,提升用户体验。

这种对于消费者体验的关注渗透在亲子猫产品设计的细节之中。除了在活动过程中时刻关注消费者动向,在每一次活动结束之后,亲子猫都会对参与者进行线上线下反馈调查。魏巴德所坚持的“用户思维”极为注重消费者的需求和体验。只有把目光真正聚焦于目标消费者,产品设计才能更具吸引力和生命力,这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主流思维模式。

践行自然体验式教育

在徒步东非大草原的分享会上,魏巴德设计了一个有趣的问题:当马赛马拉大草原上的动物们知道,在北京动物园的同类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他们会不会羡慕呢?这个没有标准答案的开放式问题引起了孩子们激烈的讨论。孩子们偶遇猩猩,同样引发了家长和老师们有关性教育的精彩分享。魏巴德领略到了自然场景下教育的魅力,同时也深深认识到这种启发式的教育才是孩子们需要的。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为师的教育形式,注重通过在自然里进行体验式学习使孩子们融入自然。在引导孩子对自然信息进行采集整理的同时,形成社会生活中可以利用的逻辑思维。如何在考察自然的过程中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是魏巴德所关注的问题。在沙漠中认识一棵新的植物时,亲子猫会要求孩子们通过查询植物字典来进行自我学习,并增进检索的能力。除了了解植物名称,老师还会引导孩子围绕着植物所属的纲目科属种类、植物的生存环境、生存条件等方面展开思考。

与此同时,魏巴德重视让孩子们树立敬畏自然的意识。团队在徒步活动中会借助一些充满仪式感的活动让孩子们明白人类并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从而达到让他们对动植物心存尊重的目的。“如果孩子们在沙漠中学会了对小生灵心存敬畏,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魏巴德认为这些细节上的教育一定会对孩子们的成长带来重要影响。

且看发展,静待挑战

回首过去两年的创业历程,亲子猫项目能够从初期的不被看好,到找准公司定位和经营理念后渐渐走上正轨,在魏巴德看来,除了自己付出的心血和努力之外,还有一部分运气的加成。毅然辞职裸创时那份无处安放的热血已慢慢转化为魏巴德内心对于徒步教育的坚守。

在未来的发展中,亲子猫将加大徒步活动中系列课程的开发力度,使产品更加符合儿童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扎实其立身之本。根据用户日益增长的需求,还会开发更多国取⒐际路线。同时,在互联网运营层面的投入也将加大。鉴于亲子猫前期专注于产品体验优化与教育内容的有效融合,宣传推广方面更多地依赖口口相传。为了加强线上运营,接下来亲子猫会更多结合时下流行的互联网方式触达目标用户,致力于让3-15岁的孩子们拥有安全、有趣、有益、有爱的童年。

成立不足两年却开创了国内徒步教育先河的亲子猫仍面临着许多潜在挑战。一方面,亲子猫所倡导的教育理念尚不能在大范围内得到社会的认可,素质教育在短时间内也难以产生立竿见影的训练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用户群体扩展缓慢。另一方面,亲子行业早已不是一片蓝海。前有早早抢占市场先机,坐拥巨额客户流量和低成本产品的互联网平台企业,后有层出不穷的同类型创业公司,魏巴德带领的亲子猫团队将如何应对这些未知的变数,又是否能够在大浪淘沙中迅速成长为行业的标杆?让我们拭目以待。

钱婧: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组织与管理心理学研究中心主任

篇9

系统,达到对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相关地理空间数据进行管理、显示、统计分析的目的,

便于保护区以后日常保护管理工作的进行和开展。

关键词:敦煌;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信息化管理;图层;漫游

中图分类号:K879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Develop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ofDunhuangYangGuanNationalNature

ReservewithArcGISsoftwaredevelopmentplatformandC#programminglanguage,toreach

thepurposeofmanaging,displayingandstatisticalanalyzingthedataofDunhuangYang

GuanNationalNatureReserve,sothatitisconvenienttothedailyprotectionand

managementoftheNatureReserve.

Keyword:NatureReserve;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theinformationization

management;layer

一、引言

社会生产力和经济的不断发展必然带来资源的消耗和环境的污染。选择一定面积的、具有代

表性的区域,作为研究对象来评价人类活动对大自然带来的影响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这些“具有代表性的区域”发挥着“实验室”的功能,人们通过该“实验室”发现更多环境中存

在的问题,从而采取一定的措施保护受到威胁的物种,达到维持生态平衡的目的。建立自然保护

区就是让“实验室”置身于大自然,减少人为的影响,尽最大可能维持生态原貌的过程。

由计算机技术与空间数据相结合而产生的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这一高新技术,是指在计

算机软硬件支持下,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采集、输入、存储、操作、分析和建模,以提供对资源、

环境及各种区域性研究、规划、管理及决策所需信息的人机系统[1]。其主要特点是能够很好的管

理和处理分析地理空间数据,把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紧密连接起来,与现实中的地理位置建立一

一对应的关系,具有很强的空间性,这也是区别于其他信息系统最主要的特点。GIS是现展最

为迅速的计算机应用领域,涉及了各种各样的学科门类,应用领域相当广阔,特别是在自然资源

和环境管理等方面显示了很强的能力和极好的效果,目前已经发展成为经济规划、管理以及环境

评价保护的一种现代化手段[2]。

随着保护区事业的发展,自然保护区必将进入一个管理现代化、决策科学化、科研实用化、

保护发展协调化的四化新阶段[3]。自然保护区的人工管理,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

力,而且存在管护范围有限、管理精度跟不上、规划考虑不周等一系列问题。把GIS技术应用到自

然保护区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不仅能适应自然保护区的四化新阶段,更能解决人工管理过程中遇

到的一系列问题以及人工管理效率与效益之间的矛盾。

二、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概况

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原为成立于1994年7月的敦煌南湖湿地及候鸟省级自然保护

区,现总面积达8.8178万公顷。保护区位于甘肃省最西端的敦煌市南湖乡境内,是我国河西走廊

最西端有人群聚居的一块绿洲,属于湿地与荒漠复合生态系统类型,拥有荒漠殊成因的内陆

河流生态系统,具有极高的保护价值和科研价值。保护区中心距离敦煌市区70km,其东侧边界距

离敦煌市区仅46km,区内良好的植被对阻挡风沙东侵、促进水源涵养、调节区域小气候发挥着极

为重要的作用,不仅为下游地区尤其是敦煌市的人民生活、生产和生态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还

对甘肃河西走廊乃至我国西部的生态安全,莫高窟、月牙泉、阳关遗址等著名文化古迹和自然景

观的保护,以及甘、青、新三省区交界处生物多样性保护都有着重大的意义,是敦煌的天然生态

屏障[4]。

三、系统开发的技术支持

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选择WindowXP操作系统,ESRI公司的ArcGIS产品

线的9.3版本为开发平台,SQLServer2000为数据库,SDX+为数据引擎,采用C#语言进行开发。

(一)开发平台

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选择ArcGIS作为开发平台。ArcGIS是ESRI公司推

出的一个可伸缩的的代表GIS最高技术水平的GIS平台,主要包括桌面GIS、嵌入式GIS、服务器

GIS、移动GIS。该系统主要利用的是嵌入式GIS中的面向GIS的应用,即为软件开发者提供一个

可编程的GIS工具包,利用这个工具包,软件开发人员可以构建一个类似于ArcInfo的软件,为

用户提供一些常规的GIS功能,而ArcGISEngine是实现该功能的基础。

(二)开发语言

C#是由C和C++衍生出来、运行于.NETFramework之上的一种面向对象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

具有安全性、稳定性、简单性等特点。C#综合了VB简单的可视化操作和C++的高运行效率,以其

强大的操作能力,优雅的语法风格、创新的语言特性和便捷的面向组件编程的支持成为.NET开发

的首选语言[5]。

四、系统功能

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从保护、管理、宣教、科研四个功能出发,主要分

为自然保护区简介、数据管理与操作、专题地图、巡护路线记录、面积量算、三维呈现和漫游六

大模块。

(一)自然保护区简介模块

(1)功能区划分

功能区划分下属菜单中,有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三个选项,通过选择,在对应的图层中

可以高亮闪烁显示其所选择区域的边界,呈现出保护区具体的功能区划分方法。除此之外,标明

保护区三个管护站的具体地理位置,方便用户了解保护区具体布局。

(2)四至位置显示

四至位置显示可以调用《甘肃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置图》,显示出敦煌阳关国家级自

然保护区在甘肃省敦煌市的具置、东西南北四周所相邻的区域名称和性质,如保护区西隔甘

肃敦煌西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3)保护对象简介

保护对象简介主要有动物、植物、湿地三大类。用户通过选择要了解的对象,在视图窗口呈

现给用户相应的介绍,如珍稀濒危野生动物的种类、数量等。

(4)成立保护区的必要性

成立保护区的必要性模块主要通过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的原因、成立后对环境的

影响来体现出成立的必要性。通过自然保护区简介模块,使用户对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

位置、保护对象、存在意义等方面进行了解,不仅起到宣传教育的作用,更有助于对软件的数据

进行操作处理,为保护区作出进一步的规划管理起到辅助作用。

(二)数据管理与操作模块

(1)数据的输入输出

数据的输入输出功能,主要实现新数据图层的导入、数据格式的转换、数据图层的导出,方

便与其他软件建立关系,联合处理分析保护区相关数据,为保护区进一步的规划管理提供依据。

(2)数据格式转换

数据格式主要有矢量和栅格两种。矢量和栅格有其各自的优缺点,用户为了满足不同的需求,

通过数据格式转换功能的选择,可以实现矢量数据和栅格数据的切换。在视图窗口右上方,设置

数据格式转换的快捷按钮,通过该按钮的选择切换,在视图窗口中显示保护区相应图层,类似于

百度地图上的影像和矢量数据切换功能。

(3)图层数据的放大、缩小、漫游及鹰眼功能

图层数据的放大和缩小功能,主要有两种方式实现。一种是通过选择该选项,输入要放大和

缩小的比例尺进行放大和缩小。另外一种是利用放大、缩小的工具,通过在视图窗口单击鼠标,

按照一定的比例尺进行放大缩小。

图层数据的漫游功能,可以使软件使用者在视图窗口中,通过移动鼠标找到需要浏览的地图

的具置。

鹰眼功能,就是在一个缩略地图上,通过拖动一个矩形框,用户可以方便快捷的选择要浏览

的具体区域,在视图中放大显示。鹰眼功能不仅可以选择,而且可以通过改变矩形框大小,来决

定视图窗口中的显示内容的具体情况。矩形框越小,内容越详尽、清晰。

(4)数据查询

空间数据查询是空间分析的基础,主要包括图形查属性、属性查图形,空间和属性联合查询

三类:①空间查属性主要包括空间位置查询(选择与选中的要素有东西南北方位关系的几何对象)、

拓扑查询(选择与选中要素有邻接、连接、包含等关系的几何对象)、输入图形查询(鼠标输入图

形,查询出图形中所包含的几何对象)、缓冲区查询(建立缓冲区,查询出缓冲区中的几何对象)、

点线面选择查询(鼠标单击选择需要查询的点线面要素)、SQL逻辑表达式查询(查询出满足逻辑

表达式的几何对象)六个选项,通过鼠标选择,找到最适合用户使用的查询方法,查询出被选中

的几何对象的属性信息。②属性查图形,在属性表中按住shift键进行选择,选中记录所在的几

何对象在视图窗口中呈高亮显示。另外也可以通过SQL逻辑表达式,选择属性满足逻辑表达式条

件的几何对象,其空间信息在视图窗口中显示出来。③空间和属性联合查询,利用SQL逻辑表达

式选择空间条件和属性条件同时满足条件的几何对象,在视图窗口中高亮显示,并获取属性信息。

(三)专题地图模块

专题地图是着重表示一种或数种自然要素或社会经济现象的地图。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地理信息系统的专题地图模块,主要有专题地图制作、专题地图浏览、专题地图统计分析三大

选项。

(1)专题地图编制、输入与输出

专题地图编制菜单调用了ArcGIS软件的专题地图制图工具,能制作出保护区的相关专题要素

的地图,如植被分布图、地形图、珍稀动植物分布图、地貌图等,使现实中的几何对象在计算机

屏幕上实现可视化成为可能。目前,敦煌阳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利用ArcMap制作好的专题

地图主要有地势图和植被图两种。利用专题地图的输入功能,可以把地势图和植被图导入到该系

统中,避免重复工作。编制好的专题地图可以输出,打印喷绘为纸质地图或者制作成敦煌阳关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专题地图图册,充分发挥纸质地图使用方便、便于携带,不需要外设的优点。

(2)专题地图浏览显示

制作好的专题地图,通过专题地图浏览显示功能,可以很好的呈现在用户面前。用户可以根

据自己的需求,输入专题地图的名称,在视图窗口中进行切换浏览。

(3)专题地图统计分析

制作出的专题地图,不仅可以供用户浏览,还可以进行统计分析。如对制作出的专题图进行

叠加比较能够得出专题要素的动态发展变化规律、对制作好的珍稀濒危野生动物分布图进行空间

分析可以得到搭建补食台的最佳地点、对保护区地形进行分析可以得到建造望塔的最佳地点、

对地势图和动物分布图进行叠加分析,可以得到不同海拔的动物分布。

(四)巡护路线记录模块

自然保护区巡护,目前主要依赖于巡护人员手持GPS进行。由于保护区面积比较大,且每天

巡护时间有限,必然存在巡护不周全和巡护人员安全等一系列问题。巡护路线记录模块,不仅能

周期性记录巡护路线,在节省人力和财力的基础上,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巡护人员按时完成巡护

工作,而且可以实时跟踪巡护人员,在电子地图上时刻显示巡护人员所在位置,降低不安全因素,

在发生危险时,确保能快速赶到事故现场[6]。

(五)面积量算模块

利用面积量算模块方便用户量算保护区面积、核心区缓冲区以及实验区面积、湿地面积。通

过不同年份湿地面积的量算得出的结论,来评价和衡量采取保护措施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六)三维呈现与漫游模块

三维呈现可以使用户通过电脑,看到保护区中的景象,感受到地形的起伏变化,不用亲临现

场就可以感受到身临其境的感觉。三维场景的呈现帮助用户了解保护区内的详细地形,进一步辅

助局机关做出长远规划和管理。通过滑动鼠标的简单操作,漫游模块可以很快实现的从一个地点

到另一个地点,如在三维场景中观看渥洼池管护站的过程中,可以很快的滑动鼠标漫游到西土沟

管护站或二墩管护站继续浏览,因为是三维场景,就使用户花费更少的时间和精力,达到和现实

生活中一样的效果。

五、结语

本文将GIS专业工具转为普通用户桌面系统应用[7]。通过自然保护区简介、数据管理与操作、

专题地图、巡护路线记录、面积量算、三维呈现和漫游六大模块,对保护区的基础数据资料进行

信息化管理、分析,实现了人工管理所不能实现的一些工作,为保护区日后开展的规划管理工作

提出可行性建议。

该系统具有易安装、效率高、方便携带等优点的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以后的发展中,需要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完善:(1)完善数据处理分析功能:该系统数据处理分析功能比较单一,有

待进一步完善。(2)系统面向的用户有限,对保护区宣传力度不够大。有待与Internet技术相结

合。(3)需要与保护区的监控相连接,方便快捷的完成保护区的保护监测工作。(4)完善保护区

数据库。由于保护区资料有限,数据库资料比较欠缺,这就为之后的规划管理工作带来很大的局

限性。

参考文献

[1]刘南,刘仁义.地理信息系统[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欧晓昆,彭明春等.西双版纳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建立与保护区的管理[J].应用生态学报,1997,(8):95

―98

[3]常禹,徐吉炎等.梅花山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研制[J].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98,(1):31-33

[4]石喜亨.C#在成长[J].科技咨询,2010,(8):11-12

[5]孙坤.西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甘肃敦煌阳关自然保护区科学考察报告[R].2007,7-8.

[6]杨振,王西峰等.GPS在自然保护区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陕西林业科技,2013,(1):39-42

[7]张玉龙,尚士友,关瑞华等.基于3S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地理信息系统设计.资源开发与市

场.2009,25(8):679-768

作者简介:

篇10

在西藏文明发展的第二阶段,即雅隆-吐蕃文明兴起和古老的象雄-本教文明衰落的过程中,“雅鲁藏布大峡谷”和“水气通道”这一两位一体的地理因素是不容忽视的。而在以往出版的有关象雄-本教文明和雅隆-吐蕃文明的论著中,在论述象雄文明的衰亡和雅隆文明的兴盛的原因时,对地理因素都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

一、西藏文明的渊源--象雄-本教文明

象雄文明的载体--象雄的地理环境。透过所谓“象雄之谜”,我们可以勾勒出象雄文明的大致轮廓。一般认为,象雄文明的地理范围掩有几乎整个青藏高原和西亚、南亚的一部分地区,而以今西藏阿里地区为中心。阿里地区位于西藏自治区西部,北连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接西藏那曲和日喀则地区,南与尼泊尔、印度接壤,西邻克什米尔地区,属西藏高原西部高海拔地区,有“世界屋脊的屋脊”之称。地区所在地狮泉河镇,海拔约4400米。总面积36万平方公里,约占西藏总面积的1/3,总人口约5.8万人,平均0.16人/公里,藏族占总人口的95%以上。阿里地区现辖日土、噶尔、扎达、普兰、革吉、改则、措勤7县。

与人类社会发展演变的进程相比,地理环境的变迁是非常缓慢的。当代阿里的地理环境折射出古代象雄的地理环境的某些特点。阿里地处祖国西南边陲,境内平行展布着喜马拉雅、冈底斯、喀喇昆仑三条北西-南东走向的巨大山脉,形成西藏高原由西北向东南渐次递降的最高一级“台阶”。全区平均海拔高度在4500米以上。冈底斯山脉成为南北两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北部包括日土、噶尔、革吉、改则、措勤等县,主要地貌是一系列巨大的山系、高原面和宽谷湖盆的组合体,是藏北高原的一部分,属高原寒带干旱-半干旱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在摄氏10度以下,年降水(雪)量75-180毫米,植被极为稀少,为藏西北荒漠及藏北高原草原区。北部由于气候干旱,降水稀少,为纯牧业区,基本无农业分布。南部包括札达、普兰两县,地貌类型属喜马拉雅北坡与冈底斯山系之间的小型河谷平原和盆地,多数河谷和盆地海拔在4000米以下,河流切割较深,地形复杂。南部属高原亚寒带季风半湿润、半干旱气候,最暖月平均气温在摄氏10度以上,年降水量400-500毫米,植被较稀疏。能种植小麦、青稞、豌豆等喜凉作物,部分地区能种植温带果木蔬菜并有小片森林分布,为半农半牧区,也是阿里的主要农业分布区。

阿里是西藏高原河流较多的地区,而且是我国和亚洲一些著名河流的发源地。南部河流主要有狮泉河、噶尔藏布、象泉河、孔雀河等,属外流水系;北部河流为内流水系。境内有湖泊100多个,多属构造湖,60%为盐湖。(1)

藏汉文古籍对象雄的地理环境都有记载。藏文史籍对象雄的地理环境的记载。藏文史籍《五部遗教》将象雄分为上、下两部分:上象雄,包括:1、窝角,2、芒玛,3、聂玛,4、杂摩,在吐蕃与突厥边界上;下象雄,包括:1、古格,2、角拉,3、吉藏,4、亚藏,在吐蕃与苏毗边界上。象雄东部以玛旁雍措湖与藏地为界。(2)据藏文史籍《玛法木错湖历史》记载,古代象雄曾分为十八部,与象雄王室同时,在象雄众多的部落还出现过十八个有名的国王。在最后一个象雄王李米加(Ligmirkya)被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吞并之前,象雄一直是一个独立的王国,传说其都城是“穹隆银城”。据《王统世系明鉴》记载,上部阿里三围,形如池沼,为野兽之洲;下部朵康六岗,形如田畴,为禽鸟之洲;中部卫藏四茹,形如沟渠,为猛兽之洲。

汉文史籍对象雄的记载。《册府元龟》载:“大羊同国,东接吐蕃,西接小羊同,北直于阗,东西千于里,胜兵八九万。”(3)《通典》记载:“其人辫发毡裘,畜牧为业,地多风雪,冰厚丈余。所出物产颇同番(吐蕃)。俗无文字,但刻木结绳而已。刑法严峻。其酋豪死,抉去其脑,实以珠玉;剖其五脏,易以黄金,假造金鼻银齿,以人为殉,卜以吉辰,藏诸岩穴,他人莫知其所。多杀牛字(母)牛羊马以充祭祀,葬毕服除。”象雄国王姓姜葛,由四大臣分掌国事。(4)《释迦方志》:“国北大雪山有苏伐剌拿瞿口旦罗国,言金氏也。出上黄金。东西地长,即东女国,非印度摄,又即名大羊同国,东接土蕃,西接三波河,北接于阗。”(5)

意大利著名藏学家图齐根据自己的研究认为:“在吐蕃帝国建立之前,象雄是一个大国(或宁可称为部落联盟),但当吐蕃帝国开始向外扩张时,他便注定地屈服了。象雄与印度喜马拉雅接界,很可能控制了拉达克,向西伸延到巴尔提斯坦及和阗,并且把势力扩展到羌塘高原。总之,包括了西藏的西部、北部和东部。当他受到吐蕃新兴力量的统治时,他们的南部笼统地被印度称为苏伐尔呼米、萨日热甲,而主要是称为秦那(Cina)。”并说:“西藏西部和西南部的上象雄、下象雄,即是其本部,而在西藏以北和东北部,是一个新征服的地区。”(6)

象雄王国在它最强盛的时期,其实力不仅几乎控制了整个西藏以及青海的大部、四川的一部分,而且还控制着克什米尔、旁遮普、巴尔提斯坦等地的部分地区。象雄国(或部落联盟)十八王时期所控制的范围,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青海省东部、四川省西部,南接尼泊尔和印度。古代的象雄是“蕃”地的政治和宗教中心。一般认为,象雄分为内、中、外三部:内象雄包括现在的阿里、拉达克等地;中象雄在卫藏一带;外象雄在多康等地。

总之,从上述藏汉文史籍记载可以看出,象雄地理环境的特点为:位于青藏高原西部,处于西亚、南亚和中原的交汇地带;地域辽阔,以狮泉河、象泉河和孔雀河三大河谷地带为聚落的中心,聚落平均海拔为3000-4000米;气候寒冷、干旱,属高原寒带干旱-半干旱气候,以畜牧业为主。

象雄文明的内涵。据考古研究成果,阿里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至少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在阿里高原的日土、革吉等县境内发现了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的打制石器,标志着远古人类早在距今1-2万年以前已经在阿里生活和劳动。(7)这表明,以阿里地区为中心的象雄具有悠久的历史,是西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象雄文明具有丰富的内涵。据本教经籍《强玛》载,吐蕃赞普聂墀在位时,从象雄传入了十二“因派箴言”:1、神圣的箴言,保护的学问;2、恰的箴言,兴旺的学问;3、献祭,驱除魔鬼的学问;4、视觉世界的辛,召唤死者灵魂的学问;5、迁居的需要,洁净的学问;6、态度的箴言,消除的学问;7、医疗诊断,造福的学问;8、占星术的计算方法,命运的学问;9、九种仪式,咒文的学问;10、获得了高飞学问的鹿;12、九滴的占卜,预见的学问;12、神奇的箴言,云游的学问。(8)上述记载难免带有宗教色彩,但是从中可以看出象雄文明内涵丰富,并且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根据目前的研究成果,象雄文明主要由本教、象雄语言、象雄医学和历算等方面构成。

象雄是藏族的原始宗教本教的发源地。本教起源于公元1世纪,它是在藏族原始信仰的基础上,吸收萨满教和西亚原始宗教的一些成分形成的。8世纪以后,本教受到佛教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经典和神祗的系统宗教。本教的发展分为3个时期:笃本;伽本;觉本。笃本和伽本被称为黑本,是原始本教;觉本被称为白本,是系统化了的本教为本教的主流。本教主要崇拜天、地、水、火、雪山、湖泊等自然景观。重贵右巫是本教的重要特征。本教的经典有五宝库:基础宝库;高上宝库;纯洁宝库;总宝库;行宝库。本教《大藏经》则是本教经典的集大成者。其代表经典为《十万龙经》,分为黑、白、花三部分。因此,雍仲本教的传播过程,也就是象雄文明的传播过程。据本教史书记载,象雄本教传入吐蕃,是在聂墀赞普时期,止贡赞普曾消灭本教,布德贡甲又复兴本教。

象雄医学是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敦煌出土的《藏医针灸法残卷》的最后一段写道:“以上械治文书连王库中也没有,是集一切疗法之大成,加之吸收了象雄深奥的疗法写成。”(9)据本教文献记载,辛饶米沃的八个儿子中,栖布赤西被认为是医学的始祖。藏医学的产生受到象雄医学的影响。在藏医药中,“橄榄”和“苦参”等药名至今仍然保留着象雄的语汇。并且,藏医针灸的灸法和主治内容,同汉地中医的针灸有所不同,而其中的许多原理和操作手段同象雄的医学却有着直接的关系。(10)

象雄的占、卦、禳等理论,在米旁朗杰嘉措的《象雄吉头》(Zhangzhungjuthig,见《米旁全集》德格版)中有较为详细的论述。

象雄艺术较为发达,自成一体。岩画,在日土、革吉、改则都有发现,岩画点的海拔高度达4300-4800米,均位于现今的荒漠地带。岩画的技法传统,可分为3种形式:雕刻绘制在崖面、崖荫;雕刻在天然石块较平整光洁的一面;用红色矿物质颜料绘涂于崖面、崖荫。(11)

象雄文明的特点,可以概括为三点:1、象雄文明是西藏文明的渊源,构成西藏古代文明发展的第一阶段;2、本教文明是象雄文明的核心,象雄文明的特色是本教文明;3、象雄文明本质上是牧业文明。

象雄文明形成的原因。地处高峻的喜马拉雅山和喀喇昆仑山之间、地理环境干旱、封闭的象雄,为什么会成为西藏文明的渊源?

第一、独特的地理位置。象雄处于中亚、南亚、中原的交叉地带,成为这三大地理区域联系的枢纽,受到这三大区域的强烈影响;第二、西亚、南亚和中原文明的交汇点。象雄处于西亚文明、南亚文明和中原文明交流的中心区域,在象雄文明的发展历程中,吸收和借鉴了这三大文明当中的一些成分,尤其是丝绸之路畅通时,象雄成为联系这三大文明的纽带之一,三大文明是象雄文明的源头活水,成为象雄文明兴衰存亡的重要因素;第三、民族迁徙的走廊。在古代,象雄成为中亚和南亚等地区民族迁徙的必经之地,“西戎”或“西羌”受中原王朝开疆拓土活动的影响也向西迁徙,到达象雄,民族迁徙和民族融合,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和技术,为象雄文明的兴盛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总之,象雄文明的形成取决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它是在具备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的前提下,经过藏族先民的实践和创造,在民族迁徙的进程中,在吸收和借鉴西亚、南亚和中原三大文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象雄文明对雅隆文明的影响。象雄文明与雅隆文明具有极为密切的关系,它对后起的雅隆-吐蕃文明产生了重要影响,辉煌灿烂的吐蕃文明即是在象雄文明与雅隆文明融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象雄同雅隆很早就有往来,早在聂赤赞普登上王位之前,雍仲本教就已经为雅隆部落所接受。据说,辅佐聂赤赞普登位的十二贤人就是象雄来的雍仲本教传教徒。崛起于山南琼结的雅隆部落在其势力扩展到后藏时,已与象雄接壤。由于雅隆文化晚于象雄文化,其发展水平显然低于象雄文化,因而在青藏高原的中部和就形成以本教文化为核心的象雄文明由西向东辐射的态势,象雄语汇、医学、历算等相继传入卫藏,据本教经典《强玛》记载,聂墀赞普在位时,传入了十二“因派箴言”。(12)而对雅隆文明影响最大的,即是象雄文明的核心--本教,在公元7世纪佛教从印度传入西藏之前,本教在近600年中一直是藏民族的精神支柱,主宰着藏民族的心灵。在聂墀赞普和止贡赞普时期,本教文化两次从象雄传入雅隆,对吐蕃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构成吐蕃文明核心的藏传佛教,即是在与本教融合的基础上形成的。

象雄的灭亡和象雄文明的衰落。据《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纪年》记载,公元719年,吐蕃灭大、小羊同,将其并入吐蕃版图。汉文史籍对此也有记载:“至贞观末,为吐蕃所灭,分其部众。”(13)吐蕃王朝崩溃之后,象雄之名亦随之消失,西藏西部代之而起的,是“阿里三围”和古格王国。9世纪,吐蕃王室后裔贝科赞之子吉德尼玛衮在王朝崩溃后逃往阿里,受到布让土王扎西赞的拥戴,以其女卓萨廓琼相嫁,并推举他为王。吉德尼玛衮有3子,晚年将他们分封3处,“长子贝吉衮占据芒域,次子扎西衮占据布让,幼子德尊衮占据象雄。”(14)占据芒域的一支后为拉达克王国,位于现克什米尔南部;布让一支后为古格王国吞并,位于现普兰县境;象雄一支即古格王国。随着象雄的灭亡,在西藏西部高原上活跃了近千年的象雄文明也走向衰落,并融入雅隆文明,西藏文明从此进入了雅隆-吐蕃文明时代。

二、雅隆-吐蕃文明兴盛与象雄-本教文明衰落的原因

雅隆-吐蕃文明兴盛与象雄-本教文明的衰落,是青藏高原地理环境的影响和人文环境发展演变的必然结果。

象雄文明衰落的原因。1、象雄王国是氏族制时代的部落联盟,并未形成政治上的真正的统一;2、象雄王国以游牧经济为基础,难以抵御重大的自然灾害,不能持久地凝聚和维护部落联盟,没有能力建立统一的王权国家;3、中亚政治和文化的影响,公元前331年,亚历山大东征胜利,琐罗亚斯特教受到沉重打击而衰落,本教的源头波斯文化对象雄的影响减弱,4、丝绸之路的萧条,使象雄丧失了文明交汇点的优势,象雄文明的源头活水几乎枯竭。5、本教的衰落,动摇了象雄王国统治的精神支柱,削弱了象雄王国的实力,为强大的苏毗、吐蕃征服和吞并造成了良机。

雅隆文明的载体--雅隆的地理环境。雅隆文明的兴起,得益于该地区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雅隆地区主要包括现在的山南地区,山南是指冈底斯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以南,总面积为8万多平方公里。山南的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雅鲁藏布江自曲水至加查一线支流密布,相间的连绵山地和宽阔河谷构成山南的北部;以南是湖盆地形,相对平缓,喜马拉雅山雄踞于山南的南部。

山南主要是指雅隆河谷地,雅隆河发源于乃东县南部的雅拉香波神山,总长80多公里,流域面积920平方公里,流经乃东和琼结县境。雅隆合与雅鲁藏布江的交汇处,即是藏族的发祥地泽当。由于地处青藏高原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倾斜的过度地带,山南为典型的高原河谷平原地区。处于冈底斯山和喜马拉雅山等山脉之间,位于雅鲁藏布江中游,横贯其中部,江面开阔,支流众多,河谷广布,河谷两侧山地的高处是牧场,山腰是森林,谷底和河口是肥沃的农田,这里日照充足,降水充沛,加上印度洋暖湿气流的润泽,为该地区农、林、牧、渔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最适宜于青稞、荞麦、小麦等高原农作物的生长,自古有“西藏粮仓”的美誉。该地区的立体自然环境,造成立体的经济形态,有利于雅隆地区经济的发展。

雅隆河谷所在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拉萨河中、下游地区,地势平坦,气候湿润,灌溉方便。《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称该地为“天之中央,大地之核心,世界之心脏,雪山围绕一切河流之源头。”

雅隆文明兴起和象雄文明衰落的原因。随着雅隆部落的逐渐壮大,到了止贡赞普时期,即以灭象雄本教势力为借口,从拉本和古辛等本教经师手中夺回了权力。止贡赞普说:“在雅隆这块土地上,我的王权同雍仲本教不共戴天。”(15)这说明,象雄的壮大,已对雅隆部落构成了直接威胁。

由象雄文明发展到雅隆文明,是这两大文明所处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影响的结果,其中,喜马拉雅山和雅鲁藏布江这两大地理因素,即雅鲁藏布大峡谷的影响不容忽视。雅隆王朝战胜象雄王国,主要有3个因素:人文环境;人的因素;地理环境。

(一)人文环境--农牧结合的文明战胜牧业文明。雅隆文明的摇篮泽当,是传说中的猕猴食不种之谷变人的地方,反映出当时的采集农业生活。而传说中迎请聂赤赞普的十二位本教徒,是“有贤德的牧民”。(16)这表明,雅隆文明的特点是半农半牧,农牧结合;而象雄文明则主要是牧业文明。藏族社会经济发展的历程证明,在青藏高原,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是最佳的经济方式,单纯的牧业生产方式,不仅其社会经济基础十分脆弱,而且难以造就基础深厚、影响深远的文明。

雅隆部落的生产方式经历了一个由单纯的牧业发展到农牧业结合的过程。吐蕃最初称“蕃卡六牦牛部”,聂赤赞普从忧虑牦牛之患到约束牧养牦牛,说明雅隆部落先是野畜牦牛,后驯化为家养,开始由牧业向半农半牧转化。在吐蕃第九、十代赞普时,据说“吐蕃七贤臣”中的茹拉杰及其子拉布果噶为大臣时,为雅隆部落驯养了牛养,并知道了夏天储草供牲畜冬天食用的道理,还发明了采集草籽和耕作农业,懂得开垦土地辟为农田,引水灌溉,制作犁和牛轭。并且能够烧木为炭,冶炼矿石,提取金、银、铜、铁等金属,以及在河上架桥等。(17)这表明,在雅隆河谷,农业已取得了主导地位。

在达日年赛赞普时期,雅隆部落的农牧业生产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商业贸易日趋频繁。出现了度量衡。为城镇的兴起奠定了基础。由于雅隆河谷经济的大发展,雅隆部落的实力大大增强,从而为其走出河谷、向外扩张创造了条件。随后,雅隆部落将“诸小邦中的三分之二均置于其统治之下,本巴王、阿柴王(即吐谷浑王)、昌格王、森巴王(即苏毗王)、象雄王等均被征服,娘、贝、嫩等氏族亦被纳为属民。”(18)

上述表明,雅隆河谷的发展历程,是农牧业生产不断进步的历程,也是雅隆部落不断向外扩张的历程。雅隆文明兴盛与象雄文明的衰落,实际上是农牧结合的生产方式战胜牧业生产方式。从宗教原因来说,象雄王国以本教为统治的精神支柱,而吐蕃王国则以西藏化的佛教(即融入了本教成分的佛教)为其统治的精神支柱,吐蕃王国由以本教立国,转而放弃本教,接受佛教,这表明本教与佛教斗争和融合的结果,是佛教最终战胜本教。雅隆-吐蕃文明的兴起和象雄-本教文明的衰落,标志着西藏古代文明重心的南移,从此,卫藏就成为西藏文明的中心。

(二)人的因素--松赞干布的雄才大略。如果没有外力的影响,单靠雅隆部落自身的力量,要冲破以本教文明为基础的象雄王国的统治格局是非常困难的。雅隆部落的首领松赞干布先与象雄王朝的公主李图曼联姻,正说明他开始掌政时默认这种现实。这时,来自北方、东北方、西方、西北方的压力,使古老的象雄王国这个庞大的部落联盟穷于应付。松赞干布看准了这个机会,决定实现他的统一意图,安定后方,打破本教的统治局面,动摇象雄王国的精神支柱,于是娶尼泊尔的尺尊公主为妃,建立大昭寺以兴佛教,摆脱象雄王国的羁绊。然而,雅隆王朝西部和北部,还存在着阿拉伯人和伊斯兰教以及突厥人的威胁。因此,松赞干布又与唐朝联姻,与文成公主结婚,利用唐王朝的力量来壮大雅隆王朝的实力,以取代象雄王国的统治。同时,以佛教代替本教,并将本教诸神请进佛教寺庙,使之成为佛教的护法神。这就巩固了吐蕃王国的精神支柱。(19)松赞干布创制藏文,引进佛教,发展经济,与唐朝交好,征服小邦,结束分裂割据局面,不仅建立了杰出的文治武功,而且通过与象雄、尼泊尔、唐朝等地区和国家联姻的方式,娶了5位公主,吸收和借鉴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和技术,为吐蕃的强盛注入了活力,使其整体实力大大地超过了象雄。这样,雅隆-吐蕃文明的兴盛与象雄-本教文明的衰落也就成为历史的必然。

(三)自然因素--雅鲁藏布大峡谷水气通道的影响。据地理学和大气物理学的考察和研究成果证明,由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碰撞而形成的雅鲁藏布大峡谷,具有“高壮深润幽,长险低奇秀”的特点。大峡谷的形成,为印度洋暖湿气流的北上打开了一条通道。雅鲁藏布江水气通道,是印度洋暖湿气流溯布拉马普特拉河-雅鲁藏布江而上,北抵青藏高原腹地的必经之路。经此通道向青藏高原输送的水气量,居高原外围各处向高原输送的水气量之冠。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气通道”对地理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表现在:1、大峡谷水气通道的存在,造就了我国大陆上的降水之最;2、水气通道提早了大峡谷地区雨季的到来;3、水气通道哺育了季风型温性冰川;4、水气通道的存在减小了大峡谷高山区南北坡自然带的差异;5、水气通道促进了南北生物的交流;6、水气通道庇护了一些古老生物物种。

水气通道对西藏的影响。由印度洋来的暖湿气流,经西南季风吹向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沿雅鲁藏布江下游河谷向北输送,经过大峡谷拐弯顶端后,大部分水气再沿易贡藏布溯江而上,直抵念青唐古拉山南麓。水气通道的影响最北可越过念青唐拉山到达那曲地区的嘉黎附近,当地年降水量近700毫米,高于同纬度青藏高原上各地年降水量的近1倍。水气通道使印度洋暖湿气流不断向东北输送大量水气,当副热带西风槽前的西南气流控制青藏高原东南部及其南侧地区时,不仅给该地区带来大量降水,而且还会在高原东侧地区产生大面积暴雨。暖湿气流通过大峡谷输送到高原内地,滋润着藏东南,带来藏东南特殊的气候环境。

喜马拉雅山系通常可分为东、中、西三段:东喜马拉雅山脉是整个山系最湿润的部分,具有独特而完整的湿润类型的垂直带谱;中喜马拉雅山脉湿润程度不如东部,而且南北翼差异十分明显;西喜马拉雅山脉气候干燥。西藏高原地势的特点是西北高、东南低,由于高原冬半年受高空西风带制约,夏半年受湿润气流的影响,形成东南湿润、西北干旱的明显差异。加上西北毗连着极端干旱的亚洲中部荒漠,可降水汽甚微,这种地域分异就更为突出。阿里以山地荒漠和荒漠草原为主,向西与克什米尔的山地亚热带森林草原及灌丛草原相连。温度、水分条件地域组合呈现从东南暖热湿润向西北寒冷干旱递变的趋势,表现出山地森林--高山草甸--山地/高山草原--山地/高山荒漠的带状更迭,具有明显的水平地带分异特点。(20)

上述研究成果表明,沿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北上的水气通道,其影响最北可达那曲地区的嘉黎,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所受暖湿气流的影响最为突出,而山南雅隆河谷受益最大,造成了适宜于农牧业的气候;地处西藏西部的象雄,几乎没有受到来自印度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因而气候寒冷、干旱,不利于农业的发展。这种地理条件的差异,导致了象雄文明基础脆弱,雅隆文明基础牢固,从这个意义上说,雅隆-吐蕃文明的兴盛与象雄-本教文明的衰落,是由地理环境的差异造成的。

总之,雅隆-吐蕃文明的兴盛与象雄-本教文明的衰落,是由人文环境、人的因素和自然环境三者的合力造成的。从西藏古代文明的这两大系统兴衰因素的比较可以看出:象雄文明的兴起,外因的作用大于内因,象雄内部的地理、人文、人这三个因素都不优越;雅隆文明的兴起,则是内因的作用大于外因,雅隆内部的地理、人文和人这三个因素都优于象雄。其中,地理因素,尤其是雅鲁藏布大峡谷和“水气通道”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前有关这一问题的研究只注意到了人文环境和人的因素,而忽略的地理环境这一重要因素,更没有认识到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水气通道对西藏古代文明的影响。在生产力不发达、人类征服自然能力弱小的古代西藏,地理环境对西藏社会和西藏文明发展的制约作用尤为明显。因此,阐明地理环境的作用,揭示雅鲁藏布大峡谷对西藏古代文明的影响,对解开“象雄文明衰落之谜”、认识吐蕃文明兴盛和吐蕃帝国崛起于西藏中部(卫藏)的原因是大有裨益的。

注释:

(1)郑度等:《中国的青藏高原》,第200页,科学出版社,1985年;索朗旺堆主编:《阿里地区文物志》,第4页,西藏人民出版社。

(2)图齐:《西藏画卷》[Tibetan Painted Scrolls],第737页,1949年;《五部遗教》第32叶,德格木刻版。

(3)《册府元龟》卷958《外臣部》。

(4)《通典·边防六·大羊同》。

(5)(唐)道宣:《释迦方志》遗迹篇第四。

(6)图齐:《尼泊尔两次科学考察报告》,罗马,1956年版。

(7)索朗旺堆主编:《阿里地区文物志》,第4页,西藏人民出版社,1993年。

(8)噶尔梅著,王尧等译:《本教史》,载《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一,第290页,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

(9)王尧、陈践译注:《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第215页,民族出版社,1980年。

(10)常霞青:《麝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第61-62页,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

(11)《阿里地区文物志》,第9页。

(12)噶尔梅著,王尧等译:《本教史》,载《国外藏学研究译文集》(一),第290页,西藏人民出版社,1985年。

(13)《唐会要》卷99“大羊同国”。

(14)萨迦·索南坚赞著,陈庆英、仁庆扎西译:《王统世系明鉴》,辽宁人民出版社,1985年。

(15)扎西坚赞:《本教史·嘉言库》藏文木刻版,第125页。

(16)释迦仁钦著,汤池安译:《雅隆尊者教法史》,第28页,西藏人民出版社,1989年。

(17)达仓宗巴·班觉桑布:《汉藏史集》;巴卧祖拉陈瓦:《贤者喜宴》。

(18)黄颢译:《贤者喜宴》,载《西藏民族学院学报》1980年第4期。

(19)《麝香之路上的西藏宗教文化》,第218-2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