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导论课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7 04:00: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专业导论课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专业导论课论文

篇1

关键词:金融学;毕业论文;综合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02-0228-02

一、民族院校金融学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选题大而空泛,与实践严重脱节

好的毕业论文选题,是论文成功的一半。不少学生缺乏正确的选题方法,选题随意,选题范围重理论轻实践,或好高骛远、求大轻小。例如,金融专业的同学前几年喜欢选诸如“加入WTO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我国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研究”等,去年甚至有同学选“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还有些同学选题犹豫不决、随意换题,不少老师都抱怨学生选题不和导师商量,当导师不同意时甚至随意从网上直接下载论文,结果不但影响了选题的质量,又不利于导师指导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创新与分析问题能力不足

金融学专业的本科毕业论文也应遵循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思路,即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展开。实践中,不少学生只为交差过关了事,不仅相关文献阅读十分有限,如有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网上转载的各类文章甚至博客文章等,笔者甚至发现有个别同学的参考文献竟然是学院自己办的内部杂志上的文章,既不权威又不准确,有的参考文献几乎都是几年前出版的教材等,对于文献调查等基本收集资料的方法不会运用。同时,论文写作过程中又缺少相关的调查和实证分析,要达到深入分析,甚至要有所创新自然就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三) 论文结构不合理、语言表述欠规范,极个别少数民族学生汉语表达能力有限

按照我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的相关要求,笔者所在高校也制定了毕业论文管理的相关规定,但不少学生却达不到这些要求。例如,笔者所在学校在论文评阅环节要求:(1)内容:立论正确,方案设计、论证、计算正确;内容完整充实,论文结构合理;结论正确;工作量足、难度适当。(2)水平:有独特的见解与创新,或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对所学专业知识有较好地运用;取得阶段性成果,具有一定的学术或应用价值。(3)格式:全文格式、中英文摘要、参考文献完整且符合要求;语句通顺、条理清楚、逻辑严密;数据、图表完整,图纸规范。而不少学生在论文写作中,或者出现头重脚轻,即前面的概念、发展历程、问题现状等罗列较多,而后面的原因分析和相应的对策部分十分简略;或者是另一极端,前面的分析介绍简短,而后面列出的建议对策动辄十几条,甚至有的问题分析和后面的建议几乎没有直接关系,论文质量堪忧。笔者还遇到过极个别的少数民族学生,汉语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比较有限,完成规范的毕业论文有相当的难度。

二、影响民族院校金融学毕业论文质量的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民族院校金融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不理想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论文写作中投入精力十分有限

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增大,又遇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从四年级上学期开始直到毕业,除了考研的同学外,大部分学生的主要精力都放在找一个理想的工作上面。而一般毕业论文撰写正好是这段时间。而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都知道,毕业论文成绩对找工作并没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大部分学生对论文并不重视,投入的时间十分有限,甚至个别学生在答辩前两三周才与指导老师联系,论文写作的质量自然无法保证与提高。笔者每年指导的学生中,总有个别同学忙于实习或各地找工作,要等到最后才与老师联系,考虑到就业的压力等老师往往无法严格要求学生。笔者所在学院的老师还发现,对毕业论文投入较多精力的学生,往往是那些工作落实得较早的学生,自然毕业论文也写得比较规范;那些工作一直没有落实或落实较晚的学生,很难把主要精力和时间花在毕业设论文撰写上,论文选题和质量自然存在不少问题。这在二本院校中应该不是个别现象,尤其是民族类高校。

(二)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指导投入不够

影响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指导教师投入精力的多少。毕业论文指导一般从学生选题、拟订论文提纲、收集资料到规范写作、反复修改等过程中都要给予必要的、有针对性的指导。而现在高校教师本身也存在攻读学位、繁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等压力,再加上论文指导的报酬通常都不太高,因而面临指导动辄10来个学生的毕业论文,实际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指导论文的时间、精力必然相当有限。如笔者所在的学院,老师平均指导的学生通常在10个左右,甚至有些学院的个别教研室老师指导学生有时多达15个以上,教师的指导任务相当繁重。尽管毕业论文早就布置下去,但学生往往集中在最后时间才联系导师,这时在正常的教学、生活之外,导师的指导工作量突然增加。所以,包括笔者在内的不少老师也是希望论文只要过得去就行,论文质量的提高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

(三)学校对毕业论文答辩等管理流于形式

与国外高校的“宽进严出”不同,国内高校多年来普遍实行“严进宽出”原则,只要学习成绩、学分修够了,很少有高校在学生临近毕业之际在毕业论文环节严格要求学生,学生对论文自然采取东拼西凑的态度,毕业论文答辩也就只能流于形式。尤其是现在学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反过来使学校在论文质量把关和就业率压力之间偏重就业率的提高,自然就会更加放松论文答辩及其管理环节。因为高校每年都面临一次就业率的排名,甚至第二年招生指标、招生计划等的变化都与就业率直接相关,论文质量的提高也就被忽略了。如笔者所在的高校,毕业论文成绩=评阅成绩(60%)+答辩成绩(40%),且答辩成绩不能低于60分,但在答辩中,即便对极个别答辩学生想给低分,考虑到就业形势以及民族类学生的口语表达和文化基础等综合因素,最后往往也是手下留情。

三、完善民族院校本科毕业论文管理的一些建议

在面临持续的严峻就业形势下,民族类高校毕业生质量的提高需要各方的努力。

(一)学校要加强论文质量的全过程管理

民族类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培养模式和办学条件,努力探索切实有效的毕业论文质量管理途径,确保毕业论文的质量提高。如保证一定的经费投入,适当提高导师指导毕业论文的报酬,努力提高教师积极指导论文的积极性;又如,近年各省(市)教育厅(局)对毕业论文工作进行不定期检查、抽查和评优等,在职称评聘、教学工作量计算等方面向毕业论文工作有所倾斜;再如,进一步落实毕业设论文写作与实践的联系, 加强民族高校与民族地区生产部门、企业之间开展协调工作,为学生论文选题、写作等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另外,民族类高校有些汉语水平确实较差的学生,可否采取其民族语言写作和答辩,至少不要和其他高校一样搞一刀切,真正发挥论文写作环节对学生的能力考察和提升功能。

(二)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应早作准备

针对目前就业与论文写作的冲突,毕业论文的指导与写作也应宜早不宜迟。如果前面几年的学习中没有思想准备和材料积累,仅在几个月乃至最后一学期或一年的时间里,要完成从选题、研究到写作的全过程,确实很难指导或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如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就应先学习一些指导论文写作的有关论著,提高文字修养;还要选读一些本专业的优秀论文,从中学习写作经验和了解学术动态;掌握做简单的文献综述的方法和基本格式等;对本学科领域中自己感兴趣的某些专题或方面,有意识地积累资料,为论文写作进行各方面的准备,还可适当缓解导师集中指导的繁重任务。

(三)学生要正确认识论文写作与就业之间的冲突

客观地看,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学生没有就业压力,可专心致志做毕业论文;而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学生应聘时若已具备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则工作会落实得较早、较容易。而毕业论文的写作,正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个有效途径和基本要求。所以,学生应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否则对其就业、毕业论文完成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夏鲁惠. 高等学校毕业设计( 论文) 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 2004,(1):46-48.

篇2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教学计划的最后环节,也是实现本科科培养目标要求的重要培养阶段.在这一重要过程中,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的培养效果进行全面检验,也是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

一、毕业论文的时间安排

选题与资料收集1周

资料整理与编写论文提纲 1周

论文撰写 8周,2012年2月初开学交成稿(打印论文一式两份,打印一律使用A4纸打印. 论文字数: 5000字以上;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用1.5倍行距;参考文献用五号字体。)

二、毕业论文的组成和内容

毕业论文应该包括论文题目,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几个部分.

1、论文题目:应该减短,明确,要有概括性,让人看后能大致了解文章的确切内容。字数要适当,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目录: 是完成论文卷抄或打印以后,才在前面另外加纸编写,各部分的页次按照最终定稿编出,不同层次的标题可以在左边依次缩入一格加以区别.

3、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主要内容,方法和观点,以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和结论,反映整个论文的

精华,应写得扼要,精炼,准确。摘要之后要列出能反映论文内容范围的3-5个关键词.

4、论文正文(本论):是作者对自己的研究工作详细的表述.占全文的主要篇幅.论文撰写不是空中楼阁,要建立在前人有关研究的起点上,充分消化有关研究成果。内容要充实,观点要明确,论据要真实,论证要合理。结构要完整,语言要流畅,标点符号正确。(引论、本论、结论)

? 引论(或引言):包括课题研究背景、课题研究目的、课题研究方法。

? 结论: 对论文进行全面总结并概要介绍有关研究结论的一段结语,可以进一步强调自己的研究内容和创新成果,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应该注意结语的撰写,不应简单了事.

5、参考文献: 它反映毕业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及材料的可靠程度.编写参考文献时应注意把规定的项目写全.不同资料来源的项目顺序和间隔标点,注释代码分别是:(附后)

[参考文献] 五号宋体加粗;附论文最后。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设计(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近五年的文献)。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5篇。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著作:[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 期刊:[序号]作者.文章题目[J].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文章名[C].文集名 .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出版时间。

三、撰写毕业论文的注意事项

1、明确论文题目。

论文题目明确以后,学生应认真审题,深入认识题目的含义,目的,意义,并开始着手查阅资料,进行课题调研.课题调研的目的是要了解前人在本课题方向的已有论述和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从中复习,深化有关的学科知识,丰富和扩大知识面,并了解解决同类问题或类似问题的工作方法和研究思路,已有的认识是否存在问题,如何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等。

2、拟定提纲与内容

拟定提纲要要从全局着眼,尽可能放开思路,权衡好各个部分,详细列出论述的层层论点,并注意前后论点的逻辑关系,能初步构成文章的轮廓.写作时要遵循提纲“框”住自己的头脑,按照预定的方向和层次展开讨论,尽可能把自己事先所想到的内容写进去;也要边写边积极思索,不断开拓自己的思路,围绕论文标题展开系统论述.写作时在大的方

面应该注意论文层次结构的逻辑和数据,材料的组织使用,在小的方面应该注意用语的严谨,行文的格式,数据的整理,图表的运用等等.

3、论文内容的修改: 一是观点的订正,看一看全文的基本观点以及说明它的若干从属论点是否偏颇,片面或表述得不准确.二是观点的深化,看一看自己的观点是否与别人雷同,有深意或新意.三是修改材料。就是通过材料的增,删,改,换,使文章支持和说明观点的材料充分精练,准确而鲜明生动。四是修改语言。文句力求精练简明,深入浅出,通俗易懂.避免采用不合语法的口头语言,也要避免采用新闻报道式或文学式文体。

附一: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

1、论文采用随文脚注,每页的注号均应从①起,顺序编号,不能全篇文章连续编号。

2、参考文献附于正文之后,所列文献应与文内相对应,参考文献按在文中首次引用的次序,排列序号 [1][2][3]……。

3、文献代码为:专著[M]、期刊文章[J]、报纸

[N]、论文集[C]、学位论文[D]。论著注明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和出版时间;论文注明作者、篇名、杂志名和卷期等。

附二:图表序号与页码

1、页码:从正文起排,页面底端居中。

篇3

[关键词]信息与计算科学;案例;建模;计算;开发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08-0017-03

一、前言

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专业导论课往往在第一学年开设,是学生了解专业、建立专业概念和专业认同的重要课程,对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引领和指导作用。[1] [2] [3]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信息科学、计算科学、运筹与控制、计算机及应用等学科交叉而形成的专业,往往设置为理科专业。多种学科知识的交叉渗透,加上因专业名称的望文生义,使学生容易产生简单的认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是数学与计算机结合的专业”。这样笼统的认识可能会导致学生认为该专业“要么学数学,要么学计算机”,至于“怎么结合”搞不清,不重视专业的其他重要方面,甚至连信息与计算科学的专业特点和核心竞争力也模糊不清。

关于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论述已有很多,然而关于该专业大导论课程的研究还不多见。针对上述存在的种种问题,本文认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设置专业导论课程是极为必要的,而且在课程体系中应作为独立的重要一环。因为作为信息与计算科学(信计)专业的导论课程,需要回答的问题多且必要:信计专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什么是信计专业?信计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如何实现?信息处理、应用开发中有哪些数学知识?信息挖掘、信息安全与算法设计的联系如何?建模能力如何铸就?计算分析能力怎样打造?就业岗位对信计的现实要求有哪些?等等。

信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需要对信计专业的发展历史,专业的研究应用进展和前沿有深入、广泛的了解,通过精选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形成体系,以达到解决学生关切问题、培养学生专业思想、建立学生专业认同、激发学生专业学习兴趣的教学目标。教学过程中典型的教学案例对学习兴趣的提高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专业学习中能够激发学生对专业的兴趣,促进学生对专业的理解,特别是有利于学生加深对专业的宏观认识以及对专业的一些具体方向的感性认识。本文将结合教学典型案例深入剖析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信息与计算科学的直观印象

信息与计算科学作为交叉学科,和其他一些专业的易混淆性,使得我们必须首先回答什么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更为紧要的是在大一阶段应该如何从直观的角度来阐述它。我们知道,随着现代信息计算科学技术的发展,上班考勤甚至上课考勤都有系列的产品可供选择,常见的考勤机为指纹考勤机器――这是一个很典型的利用信息与计算科学知识和方法进行应用开发的产品。在教学中,类似的案例可以体现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各学科之间的交叉渗透,为学生提供直观的专业认识印象,具体阐述如下。

1.利用该例阐述科技应用开发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的使用流程和涉及的课程知识。指纹考勤机首先要采集被识别人的指纹信息,并以此作为样本;预处理后把样本信息存储为向量或数据,通过建立样本的特征提取模型,进行特征提取;之后输入建立的识别模型,对待识别的指纹进行计算识别;接下来是针对硬件的编程实现和测试,最后再植入匹配的设备或者网络传入后台系统,完成系统测试,投入使用。由于建立特征提取模型和识别模型的方法很多,快速计算的方法选择有所不同,这涉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中许多数学基础知识和数学建模方法等。总的来说,考勤机的工作流程可以归纳为5步:(1)信息采集和预处理;(2)特征提取和识别模型;(3)识别、计算分析;(4)编程实现;(5)植入硬件。分别讲述其中各个环节可涉及的专业课程:信息采集和预处理可涉及高等代数、概率统计等课程;特征提取和识别模型可涉及高等代数、数学分析、概率统计、运筹优化、数学建模等课程;识别、计算分析涉及高等代数、数学分析、运筹优化、数值分析等课程;编程实现可涉及程序设计语言、算法设计、软件开发测试,等等。这样结合专业课程知识与应用实例的详细讲解,易于让学生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的应用流程,使学生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知识有直观的认识。

2.利用该例阐述科技应用开发中,信息与计算科学中各个学科的交叉渗透。如前所述,由于一个产品的开发可能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可采取的模型方法也是多种多样,这些知识之间的应用就会有交叉。例如,特征提取、识别模型的建立有可能用到信息处理的数学基础,这时又需要考虑该模型是否能设计出快速的计算方法来满足实际计算速度的要求;识别模型的实现最后需要计算机编程来完成,这又涉及合适的模型、快速的算法和良好的程序设计之间的协调融合。当然,完整的产品设计还需要考虑到采集设备的精度、程序植入等其他学科的知识。这样讲解,学生就会对信息与计算科学知识的交叉有较为宏观的认识。

3.启发学生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中的相关问题进行思考。

(1)指纹样本信息采集是很微妙的事,如果当采集一个样本的次数太多,超出了很多人的承受范围,比如一个手指的指纹采集超过了三次,这样产品的便利性、应用性和竞争力就值得怀疑了。因为通常情况下,我们很自然的认为事不过三为好。那么,如何以最少的采集次数达到要求的识别效果?这就是值得考虑的问题。

(2)如何提高产品的识别效果(正确识别率),提升产品质量,这除了与团队的专业知识相关以外,还与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很大关系。例如能不能利用已有的专业知识积累从现有的国内文献中获取最新的技术信息,能不能利用国外的技术文献,等等。这些都是由典型案例所延伸出的值得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有利于开拓思路,使学生对将来的工作和研究研发空间充满期待。

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核心竞争力

信息与计算科学是由多个学科专业合并和综合而来的,其重视基础能力,培养能解决实际中信息与科学工程计算应用问题的宽口径专业人才。考虑到专业的名称与计算机、信息工程等专业有相似之处,专业导论课程需要阐明该专业与其他专业,特别是一些计算机科学专业、信息工程专业和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之间的区别。因此,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课程的核心是什么?专业人才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这两个问题是无法回避的。针对这些问题,除了上述案例,图像(信息)的压缩处理也是一个很直观的例子。利用图像压缩,可以给学生展示压缩编码技术、压缩的算法、软件开发等,这涉及信息编码、密码学、算法设计能力、应用开发能力等。结合这些案例,我们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并不是单纯的涉及数学基础课程、建模能力、算法设计或者计算机科学其中的某一方面,它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数学基础与建模能力、计算分析与算法设计、程序语言与应用开发”这三者的有机融合。单单讲某个方面还不足以称之为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因为专业人才的定位是解决信息与科学工程计算的应用问题,这些实际问题本身与这三方面多有紧密的联系,单强调某一方面或重视某一模块容易和上述一些类似名称的专业混淆。因而,与这三方面相关的数学基础课程有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微分方程、概率统计等;与这三方面相关的一些专业课程需要凝聚成为专业的核心课程,如数值分析、离散数学、程序语言、数学建模等。

四、信息处理、应用开发中的数学知识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大一新生对就读该专业充满了憧憬。他们能发现数学基础的老三样(数分、高代、解几)但看不到信息和计算的影子,看不出专业的特征和特色,这就需要专业导论课程加以引导。选取信息处理和应用开发中的相关案例来阐述数学基础知识在解决这些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可以使学生对数学基础知识与实际科学工程问题有直观的印象,这对学生下决心打好基础,投入前期课程学习有着重要的作用。如选择图像处理中的修补算法、游戏开发中愤怒的小鸟的技术含量为讲述案例,则这些应用案例就可结合数学基础知识来阐述。

1.图像处理中的修补算法。图形图像的基本处理分析方法,如傅里叶分析可选择进行更为全面的介绍,介绍其在工程领域、数字信号处理、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这样来看,大一开始学习的分析类课程作为专业的基础课程确实是名符其实。图像图像处理的修补涉及优化模型和优化算法、算法的复杂性等,而这些基本的模型形式――在一定约束要求的前提下,求目标函数的极小值,容易使学生对开始学的分析课程的导数与极值、矩阵等基本知识联系起来。

2.愤怒的小鸟的技术含量。应用开发形式多种多样,游戏开发是一种有趣生动的开发过程,许多游戏开发又与数学基础知识有紧密联系。因此,选取其中的典型案例进行介绍,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在应用开发中作用的理解。如该例涉及的物体碰撞检测和连续碰撞检测与向量及运算、旋转矩阵、线性变换等数学基础知识,可以由此进一步介绍物体的移动、壁障和寻路等游戏开发中常见的智能化算法,这些都将和许多基础知识紧密结合。

五、信息挖掘与算法设计

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应具有处理实际中信息与科学工程计算问题的能力。当前大数据处理涉及的信息挖掘的相关内容,与信计专业有天然的联系,特别是挖掘目标的设置、隐含信息的挖掘模型的建立和使用、模型的求解、算法性能分析等,与信息与计算科学中的计算能力、建模能力、程序设计等核心能力模块要求相连。这方面的热点案例很多,如可选阿里巴巴大数据竞赛、2012年和2015年深圳杯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夏令营B题进行展示,其中阿里巴巴大数据竞赛可联系到机器学习算法等。讲述这些典型的热点应用案例,对学生了解专业课程和专业的内涵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综上,通过梳理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导论教学中一些需要澄清的问题,根据教学实践,从典型案例的视角对这些问题设置的必要性和解决方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剖析了这对于促进学生对专业内涵的总体把握、了解专业应用领域、品味专业学习价值的有益作用。

[ 参 考 文 献 ]

[1] 杨晓东,崔亚新,刘贵富.试论高等学校专业导论课的开设[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7):147-149.

[2] 王晓晖.大学专业导论课开设的目标探析[J].高教论坛,2013(12):69-71.

[3] 王利众,朱丽平.工科专业导论课教学研究――以“通信技术导论与导学”为例[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9):29-30.

[4] 许峰,方贤文,许志才.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教学体系的实践与探索[J].高等理科教育,2007(4):70-73.

[5] 龚日朝.“以特色取胜”建设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新型思路与实践[J].大学数学,2004(3):12-15.

[6] 苏丽卿,黄民海.对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的认识与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6):107-109.

[7] 李学勇,王鑫,谭义红.应用型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长沙大学学报,2009(5):109-111.

[8] 汪富泉.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J].大学教育,2013(18):62-63.

[9] 郑金洲.案例教学:教师专业发展的新途径[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7):36-41.

篇4

关键词:开放教育; 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措施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0022-01

电大开放教育毕业论文写作是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锻炼学生独立工作能力的有效手段,也是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根据开放教育本科英语(教育方向)教学计划的规定,学员在基本修完本专业规定的必修课和选修课后,进入以撰写毕业论文为主的集中实践环节。但目前来看,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质量参差不齐,影响了论文整体质量。针对其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有必要进行认真思考与分析,更好地解决它们,使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1开放教育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

1.2学生写作目的不明确,写作态度不端正。

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知识水平和实践能力的主要手段,是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训练。它既是教学过程的需要,更是培养目标的需要。可是,这种重要性和必要性并没有得到学生的充分理解和重视。相反,有的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马虎应付,存在侥幸心理,企图蒙混过关;有的学生则存在惧怕心理。因为除了完成一般毕业论文所要完成的各个环节以外,英语专业的学生还需用全英文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但很多人认为自己是成人业余学生,没有能力用英语来写论文,因而缺乏相应的自信。

1.2 论文观点不明确,叙述多,论证少,类似经验总结。

由于外语专业毕业论文既要检查学员的语言水平,又要考察论文内容,因此对学员论文的新颖性要求不高,但一定要求观点明确。有的学员在Introduction 部分写了不少的字,但不知道他提出了一个什么问题。例如题目为"On Teaching English Reading in the High School"的论文,作者在开头部分讲了"In a word, English reading is very important in the middle school. I will discuss it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according to my teaching experience."看了这些内容,大家认为他下面要写的是经验和心得体会,至于主要观点是什么,读者依然不明白。这种不能明确论点的论文,是没有价值的,也是不符合规范的。

针对以上论文写作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做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

2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

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教育方向)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除了具备学术性(scholarly)、创新性(original)、规范性(formal)这几个毕业论文的基本特征外,还具备了英语教育方向的独特性:即职业性(professional)和过程性。

具体来看,本科英语的毕业论文设计分为问题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项目评估和项目报告几个阶段。学员的研究必须针对其课堂中确确实实反映出的问题;方案的设计必须符合要求;实施阶段必须严格监控,保证有一个月的实施时间;指导教师对学生的研究要如实评估;项目报告,也就是最后的论文必须符合论文的写作规范,要体现指导过程。

3改进和加强开放教育英语本科阶段论文写作实践环节的措施

根据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毕业论文的特点及学员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措施。

3.1进一步提高本校指导教师、外聘教师及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重要性的认识。

3.2以英语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书为依据,开设毕业论文指导课。

开放教育英语本科阶段针对论文写作环节有一本专门的指导书《论文项目设计》(顾曰国主编,外研社出版),但是以往由于各种原因,我校都没有开设这门课,采用的是让学生自学的方式。笔者建议应该由专门的老师系统的讲授这门课,让学员了解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论文的特点及特殊要求,从而避免把普通高校英语本科毕业论文的要求与电大开放教育英语本科专业的毕业论文混为一谈;同时,通过讲授这门课,让学生熟悉英语论文写作流程,明确英语论文写作规范,少走弯路。

3.2加强学生写作基本功的训练。

提高写作水平必须从基础抓起。学生在平时的自主学习中要加强基础语法与句型的训练,加强词的词性、用法、搭配等的学习。辅导教师则可以通过加强对《高级英语写作》这门课的面授辅导,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同时加强对《跨文化交际》、《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等涉及语言文化课程的面授辅导,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英语的思维方式和写作习惯。教师在导学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适当的案例(《跨文化交际》这门课中就有很多)把母语和英语进行比较,找出两种语言的差异,提高学生英语表达的准确性。

结语。

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极其艰辛的实施过程,改进和加强开放教育学员毕业论文写作的措施也有待于进一步探索。综上所述,只要指导教师能帮助学生端正论文写作态度,明确写作的目的,建立积极的撰写心态,同时合理地指导学生选题,安排论文撰写时间,那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师生共同的努力下,开放教育本科英语阶段的论文写作的质量一定能得到大的提高,电大开放教育培养"实用性、应用性"人才的办学宗旨,也一定能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 ^程分析 土木专业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Abstract This paper adopts the advanced process of "Engineering" analysis method, "stagnation" analysis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the graduation thesis, and explore the "stagnation" Association; and then proposed based o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of civil engineering undergraduate thesis guidance mode. It is proved by practice that the method is effective in improving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quality and innovative ability of undergraduate students, and it is full of innovative value and significance.

Keywords process analysis; civil engineering specialty; graduation thesis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①中指出:“毕业设计(论文)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教学环节。毕业设计(论文)在培养大学生探求真理、强化社会意识、进行科学研究基本训练、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与素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重要体现,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重要实践环节。”

近年来,针对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阶段“时间短,任务重;不安定因素相对集中”的特点和难点,国内各高校对于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加大了改革和创新的力度。②③④

本文作者从事土木专业教学、研究生和本科生学位论文指导多年,积累了大量成功的方法和经验。为适应我国高等教育的内在要求和大连理工大学提出的“精英教育”目标,贯彻“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工作方法”,提出了基于“过程培养”的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具有较好的实践效果和创新意义。

1 “过程培养”模式的特色

高等教育要着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终极目的是培育创造型新人才。为此,结合当前的教育背景和形式,改革传统的毕业论文指导模式和手段势在必行。

本教学模式的特色即在于把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重点放在“过程培养”上,目标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科研能力”。结合毕业论文教学环节的特点,以最有效的方法,完成本科生由理论知识型行向实践能力型人才的转化,完成“理论与实践的” 完美结合。

首先,只有在正确的方法论的指导下,才能制定科学可行的实施方案,进而才可能产生可靠的实施成果。本文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学”分析方法,⑤⑥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并探索各“驻点”的关联性。

其次,教学模式的改革实质就是“教”与“学”有机结合为一体,这一点,在毕业论文环节显得尤为突出。如何充分引发学生的热情和兴趣、调动其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全神贯注的投入到课题中。以教师的诱导、启发为方向,最终达到对人才培养由知识型向能力型的转化,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根本目标。

第三,教学成果的总结及效果的评价对教学质量及效果的确认至关重要。申请者首先总结了历年本科生毕业论文知道的经验和教训,从中提炼的理念和方法;同时,“他山之石,可以为玉”,本课题亦广泛了解了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高校的相关专业在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环节教学模式,充分研究各校特色,吸收先进的教学理念,吸取优质的教学素材,借鉴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技术手段,用以补充完善本课题的实施方案,提升自我整体水平。进而探索本教学环节与精英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将我校“精英教育”基本纲略的实施落在实处。

2 本科生毕业论文教学环节全过程驻点分析

针对在毕业论文环节提高学生科学研究能力的问题,结合作者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与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阶段的特点,采用先进的“过程工程学”分析方法,对本科毕业论文的全过程进行“驻点”分析(如图1所示),将本科生毕业论文全过程确定为五个驻点,即选题与查阅文献、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答辩。

驻点1:选题与查阅文献。

该驻点是毕业论文的第一个环节,“过程训练”的开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本“模式”所强调的全过程的学生参与,首先就是选题需要学生的参与,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兴趣。指导教师由于还有较重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不能全程地陪同学生的实验研究,学生应是实验工作的主体,教师仅起辅助的导向作用。学生对所做课题感兴趣,他们通常能做到积极地去查文献、用心地去设计实验方案、认真地去做实验,实验出现问题,他们也会想方设法去加以解决,这样学生往往能高质量地完成研究工作。反之,学生在心理上就有抵触情绪、在工作态度处于消极状态,被动完成任务,论文水平尚得不到保证,谈何科研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本课题实施中,指导教师应提供多个题目,采取自愿选题的原则,尽量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课题,指导教师与学生充分沟通,亦可对课题的工作方向做适当的修正,共同确定任务书的内容,使论文质量能在现有条件下达到较高的水准。

驻点2: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

学会运用文献制定研究方案和进度计划,是科研能力的重要方面,是独立从事科研活动的基本素质之一。

学生通过第一阶段的文献分析,充分了解所研究问题领域的发展现状和研究水平,通过对比分析,寻求、借鉴拟研究问题的解决方法;在此过程中,学生大量参考文献及相关标准规程,以确定正确合理的试验方法,制定严密科学、切实可行的研究方案和合理的进度计划。

由于这一环节的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论文工作的深度和质量,因此,指导教师要给予相对较多的关注和指导,帮助学生在研究方案细节的制定上力求科学、准确、可行;方案实施中以学生为主体,鼓励他们勤动脑、多动手,积极解决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学术及非学术问题。

驻点3: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

本阶段着重培养学生客观、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训练规范、缜密的思维习惯;学会尊重客观规律,戒除急于求成和主观臆断的大忌。熟悉专业常规操作、培养实验技能,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这个环节中,指导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数据处理和分析方法,更应在一定的高度上,采用适当的形式(如组会讨论), 启发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科学系统的讨论和思考,不断提升他们凝练科学问题、进行对比分析、举一反三的科研能力。

驻点4: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

相对于前三个阶段,本阶段重在对研究成果的深化分析,着重培养学生综合的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释试验现象,提升论文工作的理论水平,避免“实验报告”式毕业论文的出现。

指导教师应鼓励、启发学生做更多、更深入的理论分析,而不是图省事地取而代之,沦为“重使用轻培养”、“重结果轻过程”的反面典型。

驻点5:答辩。

这是全过程分析的最后一个驻点。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都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一个环节。采用规范的论文评阅和答辩形式,对于提升论文质量,完成最后的升华至关重要。本课题组成员均具有多年的相关工作经验,学生论文经由课题组指导老师之外的两名其他老师实质性的评阅,给出具体评阅意见,并由学生经修改后再进行答辩。答辩采用PPT讲述方式,全面考察学生在论文过程中的工作质量。

3 实施效果

2012-2015年,作者针对选题与查阅文献、研究方案制定与实施、试验数据采集及分析、论文撰写及成果深化答辩五个驻点的具体内容,将“过程培养”模式的理念和方法实施运用到大连理工大学土木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指导的具体工作中――所指导的土木专业本科毕业生陈祝?012年)、李祝?013年)、白祝?014年)等同学,在论文过程及毕业答辩中表现突出,毕业论文成绩均为“优”。特别是陈祝?012年)同学,不仅获得2012年大连理工大学优秀本科生毕业论文,并于论文期间在学术期刊上发表了与其论文工作相关的学术论文,科研能力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实践表明,该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确实是行之有效的。因此,作者认为,应继续深入探索研究、并在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基于“过程培养”的创新型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模式。

4 结语

本文提出的“基于‘过程培养’的创新型土木R当究粕毕业论文指导模式”的实践效果已经初步验证,该方法对于全面提高本科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确实是行之有效。相信经过不断实践改进和完善,其效果将更加显著。这种模式能够最大限度的解决好两个关键问题:(1)在有限时间内,借助先进的“过程工程学”理论指导,高效率、高质量完成土木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的实践教学任务;(2)切实解决毕业论文过程中容易出现的个别学生懈怠敷衍、教师仓促放水的局面。从而将我国“精英教育”基本纲略的实施落在实处,进而提高本科生毕业论文指导工作的教学质量,培养理论扎实、富于创新的研究型人才,为社会打造合格的土木专业精英人才。

注释

①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通知(教育部).教高厅[2004]14号,2004.4.

② 罗怡,李春天,许惠斌.材料类专业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改革探讨.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2):219-220,228.

③ 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若干规定(同教[2012]28号).

④ 大连理工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管理办法(2016年).

篇6

关键词: 《英语语言学导论》 研究型教学 范式 步骤

1.引言

高校英语专业必须开设的课程划分成三大板块:英语专业技能课、英语专业知识课和相关专业知识课(《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2000)。《英语语言学导论》、《英国文学》、《美国文学》等课程属英语专业知识课,是必修课程,一般在高年级开设。近年来,有关英语专业技能类和复合类课程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然而对英语专业知识性课程的了解相对较少;与此同时,英语专业专业知识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不容乐观,以《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为例,按照大纲要求,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人类语言研究的丰富成果,提高其对语言的社会、人文、经济、科技,以及个人修养等方面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语言意识,发展理性思维”。从该课程的教学情况来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并未达到《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的要求。根据潘之欣(2007)对全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26所高校在读英语专业硕士研究生的调查统计,学生很喜欢这门课程者为0%,比较喜欢者为13.3%,感觉一般者为66.7%,不太喜欢者为13.3%,不喜欢者为6.7%。调查对象反映,任课教师往往沿袭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填鸭式知识灌输模式,即教师讲课,学生记笔记,导致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缺乏内部动力。

《英语语言学导论》(以下简称《导论)》课程教学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引起了一些一线教师和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对该课程教学的研究可以分为3类:一种属内省反思性质的研究,研究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若干教学建议,如改革教材内容,改革上课方式等(熊学亮,2007;吴格奇,2005);一种属调查问卷式的研究,研究者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于教学的反馈情况,从而提出课堂教学改革的建议。来自授课教师和听课学生的调查数据能给研究者提供最真实的教与学的情况,让研究者看到教师眼里的一门课程究竟是什么样子,学生眼里的这门课程又是什么样子(蓝纯,2008;江晓红,2009;张铭涧、李忠善,2009);最后一种属以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改革研究,如姜晖(2010)以社会建构主义和认知心理学理论对语言学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可以使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构建者,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对语言学习的兴趣。

在《导论》课程教学效果不甚理想和培养具有较强的分析能力、思辨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英语专业人才的要求(黄源深,2010)的背景下,我们认为将研究型教学引入《导论》课堂能打破过分侧重传授知识的教学方式,把教学由教师的灌输变为共同思考、相互交流、协同合作、思维碰撞的课堂。本文在简要介绍研究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探讨将这一教学模式引入《导论》课堂的具体做法。

2.研究型教学模式简介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在美国布鲁纳的和瑞士皮亚杰的“认知发展学说”基础上综合构建而来的教学模式(范惠林,赵思宏,2002)。其基本内涵是:①教师把研究的理念、方法和研究成果引入课堂;②教师以研究的形式组织教学活动,改变传统教学法中按照知识的逻辑组织课堂与教学内容的秩序;③让学生积极参与研究之中,在研究中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批判精神;④在研究过程中建立民主、和谐、文明的师生关系(李福华,2004)。朱桂琴(2003)认为,与被动的灌输型教学相比,研究型教学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和生活化的特性。推广研究型教学有助于更新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有助于实现教育教学目标,有助于改善师生关系。

3.《导论》课堂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基本范式

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我们将《导论》课堂中实施研究型教学的基本范式分为大部分:①《导论》课研究型教学目标;②《导论》课研究型教学实施步骤;③《导论》课研究型教学评价。

3.1《导论》课研究型教学目标

我们将《导论》课研究型教学目标分为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

我们将能力目标置于首位的原因是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只有少部分从事教师工作和继续深造,因此强记《导论》课中抽象的术语和知识点对学生的日后发展并无太大帮助。在当今英语专业学生“思辨缺席”的情况下,语言学涉及的许多理论和基本操作方式,对人类生活和工作的其他方面都有借鉴的作用或功能,语言学对拓宽学生的跨学科视野及提高学生的总体思辨能力非常有用(熊学亮,2007)。因此,我们将研究型教学引入《导论》课堂的首要目标是提升学生的总体思辨能力。

《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规定,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改变过去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加强基础训练的同时,采用启发式、讨论式、发现式和研究式的教学方法。

3.2研究型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步骤

3.2.1引导―准备

我们把研究型课堂教学理解为两个部分:课堂教学环节和研究型实践环节,两个环节作为有机整体存在,不可分割。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活动开展之前,教师根据班级人数采用自由组合形式,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团队。分组时教师应要求团队成员间分工明确,强调团队协作精神。引导阶段的目的在于,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其与学生已有认知产生矛盾,从而激发学生研究性学习的浓厚愿望和兴趣,并发挥自身的智慧才能,强化其投入研究型学习的主动性(朱桂琴,2003)。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创设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如“语言是如何产生的?”“语言有何功能?”此类问题往往能够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各种可能性。当学生给出不同的回答后,教师可以引导他们进行归纳总结,最后扼要介绍若干当前说法,突出两者间的重合之处,从而增强学生进行研究型学习的信心或者给出不完整的,没有语境说明的对话,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想象出不同的情景,解读对话语意(陈新仁,2007)。

3.2.2指导―实施

此阶段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核心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作为教学主体,自主参与教学活动、思考教学进程、探索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步骤。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可以采用任务教学、英语辩论会、案例教学等形式(王体,2011);在任务教学中,教师设计新单元的教学任务,并分发给各团队,由团队成员通过协作方式完成这些任务;教师也可结合单元内容或社会热点设计辩论题目,让全班同学进行辩论;将社会生活中的典型事例在教学中呈现给学生,设计相关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研究型实践活动则包括如下步骤:(1)信息查询:教师指导学生从不同渠道收集研究资料,比如图书馆,学术数据库或互联网搜索引擎;或者布置信息查询作业,比如寻找文献作者的背景信息,就同一主题寻找不同文献(陈新仁,2007)。通过以上工作,学生既可以初步掌握研究资料的收集方法,又可以弥补语言学导论课时不足,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2)资料整理: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收集资料,并综合判断其价值,将判断得出的结论在小组中进行讨论。

3.2.3展示―评价

在最后一个阶段中,学生通过交流分享前一阶段的研究成果,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不仅要评价研究成果与态度,过程和方法,还要引导反思(朱桂琴,2003)。课堂教学成果可以通过论文写作的方式展示:教师可以给每个团队设计论题或者让学生参与论题设计。论题可以是单元主题或者学生感兴趣的英语话题。学生完成论文后在小组内交流,互改互评,并分享写作体会和心得(王体,2011)。研究型实践展示的形式可以结合教材,布置若干研究课题。课题内容应结合教材中相关理论具体分析生活语言。各研究团队以课件的形式展示课题研究成果,并在展示结束后上交一份研究报告(朱春发2010)。

3.3课程评价

研究型教学的课程评价体系应遵循多样性、全面性和人文性的原则,既要包括对学生语言专业知识掌握程度的考核,又要将学生课堂参与和表现及自我学习能力纳入考核范围(姜晖,孙永君,2010)。课程评价分为平时考核与期末考试,前者为主,后者为辅。教师还可以通过不定期布置课外作业如文献查询,材料归纳等方式,考核学生自我学习能力。

4.结语

《导论》作为英语专业知识课程,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深入了解语言本质,而且能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开展研究型课堂教学,可以使《导论》教学形式多样化,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的积极性,树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强化其学习的主动性(陈新仁,2007)。此外,研究型教学能明显地促进教师自身发展。

参考文献:

[1]陈新仁.本科生“英语语言学导论”教学法探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7(12):39-42.

[2]范惠林,赵思宏.研究型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中的应用[J].现代教育科学,2002(11):46-48.

[3]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4]黄源深.英语专业课程必须彻底改革――再谈“思辨缺席”[J].外语界,2010(1):39-42.

[5]姜晖,孙永君.高校英语专业语言学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探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23-124.

[6]江晓红.“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基于广东某高校的调查报告[J].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0(03):80-83.

[7]蓝纯.本科生“语言学导论”课程的评估与反思(英文)[J].中国英语教学,2007(06):83-92.

[8]李福华.高等学校研究型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4(6).

[9]吴格奇.“语言学导论”课程教学行动研究与教师知识体系的反思[J].国外外语教学,2005(02):32-37.

[10]王体.大学英语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思考[J][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11(2):70-71.

[11]熊学亮.本科生语言学教学的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07(05):18-19.

[12]朱春发.英语语言学导论课程的研究型教学[J].浙江传媒学院学报,2010(17):119-122.

篇7

长期以来,我国药学高等教育课程体系遵循着从基础到专业的教学体系,学生要到大学三年级才开始接触到药学的概念,这对培养学生的药学素养、职业意识和使命感非常不利。随着教学改革的推进,我国药学教育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也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其中早期导人药学教育,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即是药学教学改革的一个体现。很多学校为本科学生开设了早期导人药学教育的课程,旨在使学生一进人大学就能够受到药学的启蒙教育,了解药学的发展,明确药学工作者的职责和使命,把握学习的方向。

《药学导论》是一门面向药学本科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以药学本身为研究对象,从整体的角度对药学的起源与发展、药学的各个分支学科以及对药学发展有重要意义的交叉学科进行深人浅出的介绍和引导,使学生对药学的基本知识有所了解。本课程的开设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拓宽科研思路,为今后的研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该课程内容涵盖面广,涉及《生药学》、《药物化学》、《天然药物化学》、《药理学》、《药剂学》、《药物分析学》、《生物制药》、《中药学》、《药学统计学》、《药事管理学》等十多门药学主干课程,但该课程因为其课程性质,在各高校中往往只被列人考査课,因此,教学计划中课时数过少,学生重视程度不高,对教师的综合知识水平要求高,以及教学方法的传统枯燥等诸多因素都会影响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本文旨在从以上几个方面浅谈提高《药学导论》教学效果的方法。

1.注意业务素质提高,精心设计认真备课

《药学导论》涵盖药学专业的主干课程,对授课教师的要求较高,需要授课教师是药学专业出身,此外,还需要其对药学专业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有及时的了解,因此,对教师队伍的培养过程中不仅要培养其纵向业务水平,而且要培养教师将各专业课程横向联系的能力,例如讲到第二章《生药学》中的生药大黄时,授课教师就应该能够将其与第三章《天然药物化学》、第五章《药理学》、第九章《中药学》的知识点串联起来,将大黄的鉴定方法、化学成分、提取分离方法、现代药理学研究以及其性味、归经、功效、采制等串联起来进行讲解,如此,既能节省授课时间,灵活教学,又能使该知识点一目了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效率,培养学生主动接受知识的能力。

2.改革传统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因为《药学导论》的课时数少,内容多,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是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输灌式”的教学方法,老师往往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以及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信息,因此,应该加强灵活教学的方式方法,多媒体技术自教学中应用以来,以其形象、直观、生动、多层次的视觉刺激,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通过计算机实现的多种媒体组合,综合了文本、图形、图像、视频、动画等信息,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讲解第十一章《药事管理学》时,可以配以一些关于销售假药劣药的企业被曝光的影音录像,让学生能够感觉到药学事业是具有很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的事业,容不得半分的弄虚作假,同时,可以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印象。此外,pbl(problem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也是值得在该课程中推广应用,此教学模式是由教师课前设计问题,课中在讲授基本知识的基础上提出若干问题,组织学生讨论,调动学生的主观思维机能的一种授课方法,是倡导让学生通过自学“研究”讨论和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综合思考能力的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目前,在药学本科教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例如,在《药剂学》一章中,在讲授常见药物剂型内容时,可以联系实践给学生提出牛黄解毒片的制备方法,根据以往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自行设计制备工艺。

3.举行专业学术讲座,加强联合教学效果

专业学术讲座是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最快捷有效的方式之一,邀请从事科学研究的学者或者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及企业的专家参与教学系统的专家论坛,在课余时间举行讲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药学的积极性,在课堂上就能够走人社会,了解药学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生与社会和市场紧密结合的能力,避免学死书、死读书的学习氛围,同时,该方式可以增强专家学者与学生的互动性,提高学习趣味性,讲座结束后要求学生以论文的形式提交作业,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今后的择业就业也有良好的指导作用,从而更好的加强了联合教学的效果。

4.科研与教学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科研项目

药学是理论加实践性的学科,学习过程中,需要学生投人大量的时间记住理论的科学知识,同时,还要求学生接受各种实验方法和技术。理论知识与实验课的积累是为今后药学技术服务及药学科学研究搭建平台,在各大高校,科研与教学相结合一直是如今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学生系统学习了《药学导论》课程之后,他们的脑海里基本形成了药学科研过程的框架,在老师的带领下,可以借助教师科研工作的实验平台,鼓励学生参加各项科研项目,既能够将书本的知识形象化,又能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眼界,激发其学习兴趣与灵感,为后续的专业课的深人学习作好充分的准备。

篇8

关键词:独立学院;特色教学;化学教学

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学校办学机制创新与模式改革的产物,更是高校优质教育资源与社会办学力量结合的产物。近年来,随着独立学院的快速发展和特色办学的不断创立,独立学院正逐渐成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与此同时,学生培养的质量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及学生的特点,开展特色课堂教学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以化学导论的课堂教学为例探讨独立学院特色教学。

化学导论是化学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是专业学习和未来的专业工作的基础学科。随着高等教育专业设置变化和课程体系的整合,以及化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化学课程教学改革的问题也日益显现。尤其作为三本独立学院来讲,它的教育是一种具有全新概念与目标的教育方式。

一、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

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是当代大学生中比较特殊是一部分群体,他们除了具备当代高校大学生所具有的共同点外,还具有很鲜明的特性。

1.入学成绩普遍较差,专业基础薄弱,缺乏自我约束能力和主动性学习能力。

2.多数为独生子女,家庭条件好,从小娇生惯养,为人常表现出自私的性格,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差,对困难和挫折的承受能力极弱。

3.大部分学生综合素质较强,兴趣爱好广泛,多才多艺,思维活跃,动手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

二、独立学院化学专业学生学习的特点

与高中相比,大学的课程难度和数量都增大了,需要掌握和理解的知识越来越多,尤其是化学专业的学生,要求学生学习具有自主性、专业性,这恰恰是独立学院学生的弱点,他们往往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缺乏自主性学习能力和自我约束能力,出现“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的现象,或者是人在教室,却神游课堂。特别是大班课堂,更是前排座位遭冷遇,后排座位得青睐,手机上网、玩游戏、吃东西等更是屡见不鲜,导致课堂秩序混乱,教学效率不高。相反在课堂上,老师讲些题外话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会滔滔不绝的和老师、同学们进行交流和互动。

三、特色教学的提出。基于上述独立学院学生的特点及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文提出独立学院化学导论课程特色教学目标,基本思路是:整合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考核制度,加强教学实践,拓展知识应用。主要从课堂教学中、动手能力培养与实践经验的积累上进行改革创新,力求培养出具有学院特色的人才。

四、特色教学的实施

1.考勤,首先达到量再求质的突破。点名考勤对于独立学院这些自觉性积极性不是很高的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第一节课就向学生明确日常考勤作为期末考核的一部分,打消部分学生逃课的念头,独立学院学生逃课的常用理由:“这门课程不重要也和我的专业关系不大,不上也罢”;“对这门课程毫无兴趣,老师讲课也枯燥乏味,不如自己看书”;“反正是老师不点名,考试肯定及格”。刚开始可能有一部学生是因为点名来上课的,但是慢慢的养成了不逃课的习惯,也慢慢喜欢上这门课程,并且把考勤作为期末考试考核的一部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2.上好绪论课。大一新生第一节化学课是非常最重要的,化学导论课也是学好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等专业课的基础。通过化学导论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化学发展的历史和规律;了解化学作为二十一世纪的中心学科,其自身及相关学科(如材料、环境、生命、医学、信息等)的发展对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了解化学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了解化学学科的前沿发展领域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掌握学习化学的方法;初步掌握自己查阅、索取相关学习资料的方法。

3.开展专题讲座。针对学生感兴趣方向及最前沿领域如绿色化学、能源材料等主题开展专题讲座活动,通过一些前沿科研实例让学生在课堂上了解纳米材料、新能源材料的应用及其合成方法,掌握化学最前沿及最热门的研究课题,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4.指导学生查阅、搜取资料及撰写科学小论文

文献资料是我们了解国内外科研动向并掌握最新研究进展和最新科研成果的有效途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外最新的理论、实验手段和研究方法,同时也可以从以往和目前的有关研究成果中受到启发,为自己的研究提供有用的研究思路和方法,避免重做前人已经提出的正确观点,而且为更科学地论证自己的观点提供有说服力的、丰富的事实和数据资料,使研究结论建立在可靠的材料基础上。

通过实例示范、视频教程等方式让学生掌握文献检索方法,培养学生文献检索能力,并且通过文献资料查阅、整理,提出自己的观点撰写综述性小论文。

篇9

[关键词]西悉尼大学;课程设置;翻译专业硕士

一、引言

澳大利亚是一个具有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约有120多个国家、140多个民族到此定居。澳大利亚人口构成的多元化使其国内翻译需求旺盛,从而促进澳大利亚形成了极具特色的翻译教育产业。

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Western Sydney University,简称 WSU)的翻译与口译课程是全澳洲唯一一个被NATTI(National Accreditation Authority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Inc.,澳大利亚国家翻译人员认证) 认证超过20年的学位课程,在全世界范围纫蚕碛泻芨叩纳望。所有授课老师皆为资深从业人员或者研究领头人,注重理论结合实践,将国际翻译界一流学者和专家的经验转化为学生的实际技能。笔者在西悉尼大学翻译专业进行了为期1年的访学,并与该专业的教师、负责人及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探讨。在本文中,笔者主要以该校翻译专业硕士为切入点,从开设课程、授课形式及学业评估3个方面解读其课程设置情况。

二、开设课程

翻译专业硕士不分口译和笔译方向,全日制学生学制两年,共四个学期,可以在任意学期入学。四个学期共开设课程16门。第一年开设的课程有:口译导论(Introduction to Interpreting)、笔译导论( Introduction to Translation)、笔译技术(Translation Technologies)、社会服务笔译(community and social services translation)、口译技巧(Interpreting skills)、医学口译(Medical Interpreting)、视听翻译(Audiovisual translation)、专门笔译(specialized translation)。第二年开设的课程包括:法律口译(legal Interpreting)、商务口译(Business Interpreting)、文学笔译(literary translation)、语言及语言学研究方法(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Research Methods)、会议口译(Conference Interpreting)、口译及笔译专业实习(Interpreting and Translation Professional Practicum)、认证学习(Accreditation Studies)、语言及语言学专门项目(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Special Project)。

所开设的课程中既针对澳大利亚专职翻译所就职的领域,又对学生必须要参加的NATTI认证考试内容进行强化学习,涉及了基本的翻译理论和技巧,并就翻译及语言学研究开设专门课程。课程内容充分考虑学生口译和笔译能力的同步发展,兼顾翻译理论及实践。

三、 授课形式

西悉尼大学翻译专业硕士课程的授课形式独具特色。所有课程分为讲座课(lecture)和指导课(Tutotial)分别进行。讲座课教师由专职教师担任,指导课教师则聘请专职翻译担任。讲座课以讲解翻译理论、研究方法、翻译技巧和相关专业知识为主。指导课则以实践为中心,进行大量的翻译实践及并开展具体的研究过程。每周讲座课和指导课各一次,讲座课1小时,指导课2小时,共14周教学。

翻译专业硕士学生的母语包括四种语言,分别是中文普通话、日语、阿拉伯语、西班牙语,所学内容也是英语和母语之间的互译。教师在授课时,讲座课采用英语授课,所有学生一起上课。而指导课则分成两类,第一类是语言及语言学研究方法、口译及笔译专业实践、语言及语言学专门项目、视听翻译和文学笔译,也是全体同学一起上课,教师采用英语授课;第二类是其余课程,按学生母语分别上课,教师母语与学生一致,授课采用双语教学。可以看出,第一类大部分是翻译研究类课程,第二类都是翻译实践类课程。

讲座课以教师讲授为主,信息量大,基本不安排与学生互动环节,但鼓励学生随时提问。指导课教学内容经常是本周讲座课程的实践性延续。第一类指导课由教师设定主题指导学生开展研究项目、交流心得;或者学生制作幻灯片分享研究内容、结合翻译理论提出讨论问题。在第二类指导课上,笔译课程在语音教室,口译课程在同声传译教室,围绕每周讲座主题展开,变换各种形式进行翻译训练。

四、学业评估

学科课程的总成绩通常包括:作业成绩、平时小测验成绩及期末成绩,教师会不定期统计出勤情况,仅作最终成绩的参考。各个学科的作业测验和期末考试会在讲座课和指导课分别布置和进行,最后按相应比例合成最终学科成绩。讲座课的作业通常是小论文形式,结合翻译理论和翻译实践写翻译总结,或者翻译类论文或书籍的读后感,平时小测验及期末考试的内容也以考察翻译理论及技巧和专业知识为主,题型是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考试形式是网络考试,限制时间和时长,每题只能一次性给出答案,不可修改。指导课的作业通常是翻译实践或翻译研究报告,第一类指导课的期末成绩通常基于学期论文的完成情况,第二类指导课的期末考试是翻译。笔译是段落或篇章翻译,口译通常是视译、模拟交传或同传。某些指导课教师还会在课上引入学生演讲环节并分配一定分数。在演讲中学生自选跟被学科相关素材,结合翻译理论,进行分析,并提出问题跟同学讨论。各个学科各项成绩的构成比例由任课教师向本校考核办公室申请,得到批准即可实行,学生如果不满,也可向该部门申诉。各学科期末总成绩为百分制,达到50%即为及格。

西悉尼大学翻译专业硕士学生毕业的条件是通过全部课程考试。拿到硕士学位的条件是获得至少一项NATTI资格证书。没有学位论文要求,因此翻译专业硕士只有课程教师及学科负责人,并不配备硕士导师。

五、总结

澳大利亚翻译市场的巨大潜力,催生了澳大利亚完整、规范的翻译教学体系。西悉尼大学翻译专业硕士的课程设置颇具创造性,讲座课与指导课分开进行,专职教师与专业翻译合作授课,理论学习与翻译实践融会贯通,学位教育与证书教育相辅相成。这种课程设置既满足了澳大利亚国家翻译人员认证署的实践要求,而且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让学生学会思考,并且在翻译实践同时又不缺乏对理论的的研究和对本质的学习。

本文系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翻译专业硕士培养模式之中澳比较研究”( JGXM_HLJ_201503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苗菊、王少爽. 翻译行业的职业趋向对翻译硕士专业(MTI)教育的启示[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10(3).

[2] . 中国澳大利亚教育研究30年终述[J]. 大众文艺, 2011(8).

篇10

关键词:写作能力;写作课程;课外活动;毕业论文

笔者作为师范类院校艺术系教师,每年都要指导艺术生的毕业论文,一提到写论文,学生就会下意识地到百度搜索,找素材、抄定义、写概念,大多不会总结自己几年大学学习生活中所写的知识和观点,学生所写论文大多话不扣题、内容空洞、格式错乱、东拼西凑、逻辑混乱,甚至选题都不对,教师在指导工作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而学生在短时间内也很难写出优秀的毕业论文,许多指导论文的教师纷纷感慨艺术生写作水平非常差。由此可见,师范类艺术生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研究出一条可行的教学模式,刻不容缓。

笔者由此现象出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认为要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在基础上着手培养,注重点滴积累,循序渐进,以下总结了几点培养的对策,旨在抛砖引玉,更好地和广大教师朋友们探讨。

一、提高对写作能力的重视程度

师范类艺术生在入学时文化课成绩差、分数线比较低,而且艺术生普遍比较重视艺术专业课,认为写论文没必要,艺术类学生的实力体现在绘画作品的表现上,这导致他们对文化课学习的观念比较淡薄,更别提写作能力的提高了。作为教师要经常向学生强调良好的写作能力可以提升个人的表达能力,更好地和他人进行交流,写作能力强的人往往更懂得发现问题和思考问题,个人观点也不会因为缺乏表达途径而被困于脑中,师范生在往后课堂教学中,教学水平体现在表达能力中,如何把知识传递给学生,在教案的写作中也能体现出来。要提高师范生的教学水平,写作能力的培养必须要得到重视。同时,师范类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会面临教学水平的培养、辅导学生写作、职称论文的发表等相关的工作,写作能力是学生最基本的素质,写作能力的培养将伴随其一生,可见其重要性。

态度决定一切,师范类艺术生要重视写作能力的锻炼,认真学习,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研究。

二、开设写作课程

笔者了解到,一些学生面临写作困境,出现东拼西凑、逻辑混乱等写作问题,确实是由于写作水平有限。这类学生平时不经常看书,也认为没有必要写论文和文章,所以面临写作时无从下手,写作领悟能力有限,自学难以完成写作要求。在大学阶段,只有大学语文课程稍与写作相关。所以,笔者认为,开设写作课程,是提高师范生写作水平的一条有效的教学途径。

在系统的写作课程学习中使学生掌握必备的写作理论知识。同时将写作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学生必然会更加重视,学习的积极性会比一般的课程会更加提高。写作课程可以让学生系统、全面地涉及写作的相关知识,规范学生写作的格式,以更好地为以后的毕业论准备,

在课程的学习中,学生能更多地接触文章实际,阅读更多优秀文章和论文,在教师的专业指导下能分辨文章好坏,提高阅读水平,阅读是写作的前提,阅读对于培养良好写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读得越多,对语言的潜力就会有更好的理解,更能体会到语言的博大精深,通过阅读积累一定的写作知识,真正面临写作的时候不会觉得肚里没货,在课程中不仅学习到专业的写作知识,又为课后自学打下基础。

三、开展相关的课外活动

师范生的活动应该是丰富多彩而又紧密联系专业发展的,在师范生的课外活动中,相关的教师可以设置一些对此有帮助的活动,为写作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如举办主题征文比赛,新课程教案写作比赛、创新论坛比赛,开展读书活动月、学生会新闻简报等相关活动,有一些活动可以每年举行,有一些可以每个学期开展一次,争取每年每学期都有相关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和交流,形成一个学习的风气,从而形成一个良好的读书环境,同时也提升了校园的文化氛围。

所以,开展相关的写作活动也是一个有效的途径,此类活动应贯穿大一到大四的学习阶段,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开辟多种途径创造机会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只有经常练习,才能更好地打开学生写作的思路,才能更好地提高写作水平。

高校应规定学年论文的写作,为毕业论文的写作做准备。否则在临近毕业的时候,许多学生还不知道毕业论文该如何写,如笔者经常碰到一些大四的毕业生,在写毕业论文时不会写摘要、关键词、用第三人称等基本问题,错误百出。因此,在学年论文的培养上,不能等同于平时的文化课论文,要根据学生的专业方向和每学期学习的课程,按照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要求其完成学年论文的写作。笔者认为,加强学年论文的写作才能顺理成章地过渡到毕业论文的写作,规范学生写论文的格式,学年论文是一个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一个途径,也是提高写作能力最好的途径。

四、加强毕业论文指导工作

毕业论文综合地反映了学生是否具有大学本科毕业的水平,毕业论文写作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学生四年来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考核依据,是对学生掌握和运用所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从事科学研究能力的综合考核,也是写作能力的一个最重要的体现。要从高校管理层、教师、学生都要引起足够的重视,这就需要有更好的写作水平作为基础。

从教师的角度看,学生从选题、草稿、格式等许多问题非常琐碎,一般都需要反复修改才能符合要求,这就需要花费教师非常多的心思,由于毕业生大多分布比较散,难以集中点评,导致教师在指导论文的时候难以和学生交流和指导,帮助其修改论文,如果再碰上一些敷衍的学生,工作起来会更加被动。

基于两者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应该分配给教师合适的指导工作量,不能过多,如安排10个毕业生左右比较合适。同时,论文的指导工作也不能仅仅是简单分配到教师手上了事,笔者建议在相关部门成立在学院里成立论文督察小组,高标准、严要求,检查论文的进展,在格式上进行规范、内容上再给予抄袭的排查,确保论文的原创性。

笔者认为提高师范生写作水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高校的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共同建设。同时为学生提供多个平台、途径,注重平时的点滴积累。以学生为本,在培养方式上也要讲究循序渐进,软硬兼施,在鼓励多读多写,积极开展相关活动,调动学习的积极性的同时,也有相关的硬性任务,如学年论文、毕业论文,该严格的时候不能降低要求,必须要有措施应对,给予一定的压力以迫使学生更加深入地思考和学习写作的相关知识。

总之,提高师范生的写作水平势在必行,只要能引起足够重视,采取一定的培养措施,就可以达到良好的效果。笔者在面临当前师范类艺术生写作水平较低、而社会对未来的师范生要求越来越高的形式下,提出培养的几点探索,以其提醒广大教师同仁一起探索、一起努力为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参考文献:

[1]徐建融.美术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尹少淳.美术及其教育[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