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矿自动化论文范文
时间:2023-04-10 18:54: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矿自动化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期刊建设;学术论坛;科技论文;学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34-7927-02
2003年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成立[1],这标志着我国文化体制改革进入破冰期;2013年十八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文化体制改革,经过10年的发展,我国的文化体制改革已从破冰期进入深水区,文化体制改革的力度在逐步加大,政府职能发生了很大转变,由办文化转变为管文化,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技期刊的改革也在进行,但由于科技期刊具有专业性强、规模小、编制上隶属于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等特点,科技期刊的改革不如公共文化体制改进进展迅速,但改革已然开始,作为科技期刊的一名编辑,我们要拿出改革的勇气去开展工作,让科技期刊的运营更加适应市场经济的特点,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在没有隶属单位庇护的前提下,能更好地生存。
如何在市场经济中更好生存,不被淘汰,转制改革后的科技期刊有很多工作要做。科技期刊跟公共文化期刊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其学术性,把学术性发展好,是科技期刊建设的关键所在。学术论坛是大学生尤其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途径[2],而研究生是科技期刊作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是未来科技期刊作者的主力军,因此,如能将学术论坛与科技期刊联系起来,将对科技期刊的建设产生重要影响。
1 科技期刊的特点
《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对科技期刊的定义为:具有固定刊名、刊期、年卷或年月顺序编号,印刷成册、以报道科学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连续出版物[3]。
1.1 科技期刊的固有特点
1) 技术性和专业性。科技期刊是为某一学科或某一专业服务的技术性、专业性刊物,这种特征与科研人员的专业性阅读需求相适应,比较容易吸引相关专业的读者和作者。
2) 开放性。大部分科技期刊的投稿和阅读对所有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均开放,而非只对某一个单位内部或部分科研人员开放。例如,《工矿自动化》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中国煤炭科工集团常州自动化研究院主办的国内唯一一份集中报道我国煤矿电气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及新动向的专业性技术期刊,属于开放性的科技期刊,超过80%的稿件来源于各科研院所、科技创新企业和全国高校。
3) 读者群具有专业性和稳定性。科技期刊的读者多为相关专业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相关企业的研发人员和相关专业的高校教授、研究生,这些读者具有浓厚的专业背景,一旦对期刊认可,将会表现出兴趣的持久性和阅读的稳定性。
1.2 科技期刊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点
1) 兼顾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一种竞争型的经济[4]。竞争就会存在优胜劣汰,就需要优先考虑经济效益,没有效益就无法生存。但科技期刊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一个重要阵地,是展现我国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舞台,担负的社会责任也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科技期刊的建设既要注重经济效益,也要注重社会效益。
2) 提高质量是期刊优先发展方向。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期刊必须逐渐提高期刊质量才能保证生存。科技期刊必须具有足够的专业性、更高层次的技术性和广泛的读者群,才能在市场经济中良好经营。
3) 经营模式发生重大改变。传统的科技期刊多是挂靠在事业单位或科研院所,随着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的改制,科技期刊编辑部的管理和经营也发生了重大改变,编辑部拥有了更多的自主经营权。在经营模式上,编辑部已不能单单依靠挂靠单位的支助,更多需要自主创收,而创收的前提是期刊要有鲜明的特点和广泛的认可度。
4) 编辑自动化。办公自动化已广泛地应用于各行各业,Office工具及各种企业通讯管理系统已被办公室员工所熟知。科技期刊的编辑自动化还不仅限于办公自动化,更多的网络投稿系统、专家审稿系统、编辑办公系统在科技期刊中被应用。以《工矿自动化》 网络编辑系统为例,网络采编系统自动登记稿件信息, 无需编辑再人工登记稿件、填写作者信息、分配稿件编号等,减轻了编辑的工作量。初审稿件可通过网络直接传给专家或主编进行进一步处理,终审结果也可直接通知作者,且稿件的审稿情况可自动记录,一目了然, 便于日后查询。责任编辑可对录用稿件进行在线编辑加工,且该过程中可与作者进行互动交流。另外,系统还与知网版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了功能整合,提供不端文献在线检测功能,点击相关按钮可直接查看稿件的不端文献检测情况。采用该系统后,只要能够上网,编辑即可随时随地办公,突破了办公时间和场所的限制[5]。
2 学术论坛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
当前在高校有多种多样的研究生学术论坛,这些论坛在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方面起着重要作用,被师生广泛接受。学术论坛为在校学生提供了一个碰撞思想火花、启迪科研灵感、开拓研究视野、探讨技术问题的交流平台,也为科研专家和研究机构展现技术实力、推广学术思想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学术论坛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促进知识交流。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每个人的知识水平都是有限的,只有通过学习和交流,才能使知识不断扩展。知识的扩展不仅仅是量的增加,更注重对知识的理解深度。加强交流是加深对知识理解的有效途径。当两种不同的观点相互碰撞并产生新的思考时,对相关知识的理解的才能更深一步。
2) 启迪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研究型人才必须具备的品质,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学生培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创新需要思考、试验与实践,同样需要学术讨论与争论,学术论坛就是学术讨论的一个重要平台。学术论坛中,所有参与者都可以畅谈自己的观点,相互交流、辩论,碰撞思想火花,启迪创新思维。
由此可见,学术论坛在学生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如果科技期刊能定期组织相关专业的学术论坛,不仅会受到高校师生的积极响应,同时可以大大提高科技期刊在相关专业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中的知名度。
3 科技期刊举办学术论坛的举措
3.1 选定参加人员和地点
1) 科技期刊的报道内容和服务范围决定了学术论坛的参加人员应是期刊所报道相关专业的高校师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和高科技企业的研发人员,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虽然专业相近,但站的角度不一样,对同一技术成果的观点则不尽相同,组织这些人员在一起讨论交流,对他们各自的技术发展都有益处,必然得到参加者的积极响应。以《工矿自动化》期刊为例,该刊集中报道我国煤矿电气化、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等领域国内外新技术、新成果、新工艺及新动向,就可以组织相关专业的高校、研究院所和企业参加学术论坛,高校主要有煤矿类专业院校、信息工程类相关院校、自动化类相关院校,研究院所主要有中科院的相关研究所、煤科院的相关研究所和相关专业的地方研究所,企业主要是指在煤矿信息化、自动化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市场认可度较高的高新技术企业。
2) 学术论坛地址的选择同样重要,好的地点可以更好烘托学术氛围、增加参加者兴趣、提高学术论坛效果。本着重点针对在校学生的原则,学术论坛地点优先选择高校,既有利于师生参加,也可以借助高校的各个平台宣传科技期刊,如高校图书馆、学校社团等。为了更好地提高科技期刊的知名度,学术论坛的地点也可以选在科技期刊编辑部所在地,这更有利于论坛的组织,同时可以邀请参加者参观编辑部的工作环境,让参加者更好地了解期刊的发展历史,让编辑与作者更好地交流科技论文的写作心得,促进编辑与作者、读者的关系和谐发展,提高科技期刊的市场认可度。
3.2 学术论坛内容的选择
学术论坛内容的选择需要注意以下两个要点。
1) 主题切合本期刊报道的范围。
学术论坛的主题必须切合本期刊报道的范围,这是一个基本点,否则,对本期刊的建设没有作用。主题可大可小,大的主题可以是一个行业或者一项技术的总体发展趋势,可以请相关专家进行讲解,小的主题可以是一个小的技术突破,可以请相关技术尖端人才进行讲解。科技期刊举办学术论坛最根本的目的是促进期刊的建设,让更多的相关专业的专家、人才、学生了解本期刊,扩大期刊的知名度,举办学术论坛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根本目的展开。
2) 选定本期刊发表过的高水平论文。
高水平论文是最能代表一个科技期刊整体水平的,如果一个科技期刊没有几篇可以代表本行业最高水平的论文,那科技期刊是没有含金量的。邀请高水平论文的作者作为学术论坛的特邀嘉宾,既可以提高学术论坛的质量,也可以扩大科技期刊的影响力。高水平论文在讨论的过程中会逐渐得到参加者的认可,同时也是对期刊质量的认可,随着论坛的持续开展,要让参加者逐步养成阅读期刊、向期刊投稿、引用期刊论文的习惯。学术论坛对于科技期刊建设的作用是需要时间积累的,不可能一蹴而就,坚持的时间越长,效果会越好。
4 结束语
在当前文化体制深入改革的环境下,该文深入分析了科技期刊的固有特点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特殊性,借鉴学术论坛在学生培养中的作用,阐述了通过举办学术论坛促进科技期刊建设的具体举措。学术论坛是高校和学术界经常举行的活动,涉及面广,影响深刻,将其引入科技期刊建设,必将极大推动科技期刊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霍步刚,傅才武.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的理论分期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策略问题[J].中国软科学,2007(8):23-34.
[2] 李昌新,李雪芹,卢玲,刘国瑜. 学术论坛: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J].高等农业教育,2012(2):75-77.
[3] 张欣,刘亚萍,王吉晶,李娟,史谦.高校专业性科技期刊的特点及其品牌创建[J].学报编辑论丛,2007:12-15.
篇2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
摘要:为了响应《中国制造2025》纲领的号召,及时了解并适应市场和区域经济的发展,合理调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扬州地区电气类相关企业进行了人才需求情况调研。通过调研,找准了高等职业院校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定位,总结了企业对于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建议,为后续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定提供了可靠的依据和保障。
关键词:中国制造2025高职教育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结合了多个学科和技术,专业口径较宽,适用范围广泛,就业方向灵活。为了明确企业对于电气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需求情况,找准定位,确定目标,真正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因地制宜与时俱进地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有针对性的对江苏扬州及周边地区企业进行调研,了解企业对本专业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
1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背景
《中国制造2025》为我国制定了走向制造强国的行动纲领,而人才培养是实现建设制造强国的根本前提,《中国制造2025》中明确提出了“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要求要加快培育制造业发展急需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这就给高等职业教育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与此同时,《中国制造2025》也提出要坚持市场的主导地位,因此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制定也应当坚持以企业、市场、社会乃至国家的需求为标杆。只有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岗位、企业和社会的需求为准绳,进一步推动改革,深化落实,全方位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调整,才能培养出企业需要、社会认可、国家满意的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2专业人才培养的区域与行业背景
随着扬州市经济和社会的飞速发展,目前已建成了半导体照明、绿色新能源、智能电网、数控金属板材加工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共5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总投资80亿元产能为30万辆的上海大众汽车第三大生产基地落户扬州仪征,潍柴集团亚星客车有限公司、扬州江淮汽车公司、大洋造船等大型国企民企也纷纷抢滩扬州沿江区域。与此同时,扩大至整个江浙地区,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计算机、电子通信和交通设备制造业等均为该两省的支柱产业。《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电力装备,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等共十大领域,其中大部分领域均涉及到了各种电气类装备制造。由此可知,扬州地区乃至整个江浙地区的支柱产业与《中国制造2025》提出的重点发展领域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未来几十年内,在扬州乃至整个江浙地区,企业、市场和社会对电气类人才需求量将与日俱增且有增无减。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可就业于各类工矿企业,如制造、石油、化工、电力、纺织、制药、食品、轻工等行业,从事电气自动化系统及设备的操作监控、安装调试、运行维护、技术升级改造、故障抢修等工作,或从事工厂供配电设备管理、维护、操作等工作,或在技术服务型公司,从事技术合作项目的安装、调试和后期技术服务工作,也可在中央控制室、自动化产品营销等部门工作。
由此可见,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具有广阔的就业空间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3企业对专业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建议
我们对江苏扬农化工集团、江苏牧羊集团、扬州新大通科技有限公司、江苏纵横苏天网络发展公司、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等扬州及周边城市的30家企业进行走访调研,调研结果表明,企业对具有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背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巨大,但同时,企业还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几点意见和建议。
3.1人才培养模式有待调整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与行业的实际保持紧密联系,以及时满足市场、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培养模式必须形成有机的、统一的整体,让学生抱着浓厚的兴趣,实现学中做、做中学,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让学生可以将所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转化为熟练的实践动手技能。人才培养过程中,还应当大力开展各类校企合作项目,推进联合办学,进一步与企业维持一种持久深入且具有系统性的共赢合作,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课堂上所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主动发现,仔细分析,准确解决未来实际工作岗位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做到实现知识技能的融会贯通,将内化的知识应用于实践,造福企业乃至社会。
3.2专业课程设置有待改进电气自动化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的概念和体系已经基本形成。自动控制技术、电子信息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等多门学科高度融合和交叉,企业对具备以上综合知识技能的复合型的人才需求很大。课程设置要进一步拓宽,要有一定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设备制造与加工、机械与电力传动及的基础知识,并且尽可能多的介绍各类控制对象和控制方法。与此同时,还应当让学生了解最前沿的电气自动化新技术,以此达到培养学习兴趣,激发创新意识的目的。
3.3非智力因素培养有待加强企业所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掌握必备的专业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外,还应当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修养和敬业精神,拥有服务社会的意识、协作共赢的团队意识和经济安全环保的可持续发展的意识,具备较强创新能力和自学能力,并能够及时快速的适应新环境、接收新知识、掌握新技术,并具有良好的文字表达、沟通协作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除了传授科学知识和锻炼专业技能,还不能忽略非智力因素的教育。
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策略和实践措施
4.1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人才培养机制应当以企业需求为准绳,以实用为根本,以就业为目标。该专业定期组织教师和专家深入相关企业,进行岗位需求与知识、能力等其他素质方面要求的相关调研,根据企业的具体岗位需求和相关基本素质要求,有针对性地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动态地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从而保证以此为依据培养出的学生符合行业要求和企业需求。
该专业创新性的提出并实践了“1+1+1专业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该人才培养模式充分发挥专任教师的导学、导能和导业的作用,积极与企业进行沟通交流与合作,为每一位同学配备一个专业背景的班级导师和企业导师,企业导师定期进课堂、办讲座,既传授了基本的科学理论知识,又锻炼了企业实际需要的动手实践的操作能力,从而为其毕业后的顺利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和依据。借此人才培养模式,将专业教师的传授和企业导师的指点充分融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能够及时有效的根据企业的动态需求实时进行调整和改革,充分发挥行业需求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引领作用。
4.2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本专业以企业岗位素质要求为标准,以培养专业技能为主要目的,以实际工程项目为中心,以具体教学情境为载体,进一步完善和改进课程体系,加强专业知识与实践技能的相互渗透和彼此融合。因此本专业在课程设置上,重点选择具有较强实践性和实用性的课程。
4.3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为了满足国家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工学结合的要求,有针对性的进行实践教育教学改革,优化教学方法,加大再造力度,该专业教师基于多年的实践教学经验,结合来自相关合作企业的反馈和建议,与企业工程师合作,从高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特点出发,以企业实际生产过程案例为载体,以具体实践项目为依托,针对主干课程编写了相应的项目化教材。截至目前为止,该专业教师已主编与参编了《生产过程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运行维护》、《先进组态控制技术及应用》、《传感器检测与应用》、《PLC应用技术图解项目化教程》等共18部适用于高职高专教学的项目化教材。科学知识的学习与实践操作能力的提高紧密融合贯穿于每个具有实际背景的典型案例之中,逐步突破重点难点,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实际动手操作巩固对理论知识的认识理解并锻炼其实践操作的能力。有利于毕业生更快的适应具体岗位的实际工作,锻炼培养了其利用学校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去发现、分析并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的能力。
4.4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以创新为驱动,要提高国家制造业的创新能力,这就为该专业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指明了方向,即要大力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本专业成立若干导师工作室,根据学生的兴趣以及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合理搭配并分组,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创新积极性,让学生在专任教师的引导和带领下,基于理论知识基础和熟练的实践动手能力,自主设计研发,制作专业创新作品,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申请创新发明专利。通过组建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和创新创业中心,鼓励学生基于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勇于创新,自主创业,借此加强学生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敏感度和开发新市场的敏锐度,为其未来的发展开辟科技创新和自主创业的新领域。
5结论
在《中国制造2025》的社会背景下,根据企业与社会的要求,相应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和完善已成为势不可挡的趋势。总结企业对专业人才的培养建议后,应当采取相应的改革措施,应当以行业为标杆,改进人才培养模式,以实践为宗旨,调整课程体系建设,以项目为导向,大力推进理实一体,以素质为终极,加强非智力因素培养。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只有始终坚持以《中国制造2025》为纲领,以满足企业需求为目标,动态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进人才培养改革,积极采取应对的实践措施,才能培养出基本知识功底扎实,实践动手技能高超,同时具有卓越的科技创新思维和突出的职业能力素质,广受企业的好评并深受社会的认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参考文献
[1]陶涛,花良浩,高宁.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分析[J].科教导刊,2015(12).
[2]李俊秀,马应魁,王瑾.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11).
[3]周奎,成建生,高文忠.“双主体”视角下电气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17).
[4]陈亚娜.高职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6).
篇3
关键词 应用技术型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创新实践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5.10.032
Exploration on Application Technology Undergraduate Engineering
Students'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JIA Jianping, ZUO Xiaoqiong, LEI Juan, CHEN Yinping, WU Hongxia
(College of Mechanical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Wuhan Donghu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212)
Abstract The applied talents are cultivated in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colleges,and its training objectives are the social needs.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is one of the most ancient disciplines in the field of engineering, and it is the typical representative of the application technology personnel training.The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training mode of students in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and the effective methods and ways of cultivating students' ability in the course of the teaching of specialized courses are very practical to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training mode of the students in oth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engineering students.This paper describes a series of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specialty in Wuhan Donghu University, which is the needs of innovative training mode.
Key words application technology; electr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innovation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measures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才需求多样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如何构建具有实践创新能力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众多本科院校教学改革的研究重点。区别于研究型大学,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将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相结合,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技术密集型产业的高级应用人才。①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是工学领域历史最为久远的学科专业之一,培养电气工程相关领域工作的宽口径“复合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因而,针对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学生实践创新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其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对其他应用技术型工程类学生培养模式的构建极具实际参考价值。
本文以武汉东湖学院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转型为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后专业改革为例,探讨如何构建应用技术型本科工程类学生实践创新培养模式。
1 专业基础介绍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隶属于武汉东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本专业于 2005年开始招生,专业内涵丰富,涉及领域广泛,在新材料、新技术广泛应用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背景之下,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与发展机遇。为实现面向电力行业、工矿企业培养适合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基层综合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设置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与电力电子控制技术两个专业方向,既满足湖北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发展定位的人才需求,又符合武汉东湖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内部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及机电一体化等各个专业相互支撑、相互配合、相互促进的学科融合、互动和提高办学效益的宗旨。在学校学科规划中已有计算机、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专业与电气工程专业相互配合和支撑。
2 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
现有人才培养方案更侧重于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环节相对偏低,而本专业的定位为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更应侧重于实践环节的培养,因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改革,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例。在教学内容上,优先选择符合我校学生特点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适应行业企业、职业岗位能力发展的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深度融合。培养方案涵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课内教学和课外实践,设置集中实践教学环节,课程教学学时数合理分配,整体优化课程结构体系,适应应用技术型专业培养的要求。
根据专业特点在结构上注重层次性,知识与能力上注重系统性和完备性。为加强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专业技能的应用、技术能力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把课程实验、课程设计、认知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有机结合起来,让专业讲座、微课程等活动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形成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的实践教学体系。
3 课程大纲和教材建设改革方案
依据新的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适合本专业学生的教学大纲。现有教学大纲在电路、电机学、电气工程基础等专业课程设置的实验项目,多以知识点为核心,主要用于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极少涉及各门专业课程之间整体的联系,极大影响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而改革后的教学大纲,增加了专业方向综合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比例,加强各课程之间的联系,以适应人才培养的教学需求。
在教材选用上,优先选用适合应用技术型本科教学要求的优秀出版教材,鼓励教师编写符合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教材(包括配套教学指导书和教学参考书),特别是注重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指导教材。
4 实践教学的改革
良好的硬件设施和条件是形成工学专业教育应用技术型特色人才培养的物质基础。②目前本专业已建有17个校内实验室、1个校内实训中心、11个校外实训基地,基本满足专业实践环节的教学任务。
在加强现有实践教学硬件体系的同时,大力发展“软件”建设,适应应用技术型院校转型的要求。首先,依据专业培养目标修订和完善实践教学大纲,开展配套实践教材的编写工作。其次,优化实践教学内容,合理设置基础性实验和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项目比例及教学目标。第三,开展多种实验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
创新与专利课程的开设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积极性的提高,在学生专利申请方面发挥了突出的指导性作用。
5 学生考核评价方式的改革
改革“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创新”的考核模式,注重学生创新思维,制定多样化考核机制。③(1)专业理论课程:可以综合考虑学生平时考勤、作业、课堂表现等因素,采用传统试卷考核,也可创新其他方式进行考核。(2)实践类课程:可以采用实践操作、设计作品、综合答辩以及实际操作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等多种方式。(3)考查课:可以采用试卷、结课报告、答辩、实验报告等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等考核方式。(4)选修课:可以采用试卷、结课报告、答辩、作品等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5)实习和毕业设计:可以采用实习报告、毕业论文、毕业设计、答辩等与日常表现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也可根据本专业特点进行其他方式的改革试点。
6 教师队伍建设方案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建高素质的“复合型”教师队伍。④在开展专职教师“双师型”建设的同时,从企业聘请技术专家开展微课程建设,构成校企结合专兼互补的教师团队,使“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100%。
实施“名师工程”建设,大力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和教科研活动,制定并落实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挂职”培养,加强校企联系,把握专业发展方向,适应人才培养需求。
7 鼓励学生参加科研竞赛活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1)在本专业学生中建立电气兴趣小组,将专业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创新实践意识。(2)组织学生开展省级及校级创新创业活动,为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展示的平台和经费支持。(3)组织学生开展学科竞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利用学科竞赛的示范性和导向性效应引导更多的学生参与创新实践活动。(4)组织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拓展学生的专业知识面,接触前沿的专业知识,促进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和动手能力的提高。(5)开展创新与专利课程及讲座等活动,指导学生开展专利申请活动,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6)启动实验示范中心建设项目,组织开展开放性实验活动中心,为各专业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交流空间。
以上为本专业在应用技术型大学转型后的专业改革探索,在实施过程中根据专业发展现状不断做出调整,以适应实践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注释
① 蒲明.应用型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研究[J].成人教育,2012(5):42-43.
② 卢承领.应用型本科高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建设探索[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7):154-155.
篇4
论文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铁煤集团公司机电设备租赁业务开展情况和发展过程,阐明了铁煤集团设备租赁运行模式的特色及其优越性,强调了设备维修质量在整个租赁循环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当前影响租赁业务的主要因素,为今后租赁业务的开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铁煤集团自1986年开始推行设备租赁管理,当时开展的租赁业务仅限于综采、综掘设备。随着矿井生产的发展,对设备的需求不断加大,设备租赁业务范围逐步扩大到采掘移动设备、8t以上载重汽车、工程机械、单体液压支柱、“一通三防”设备、10t以上运输矿车等。到目前,公司拥有各类租赁设备9313台(套),设备原值26. 2亿元。多年来,铁煤集团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不断完善设备租赁管理体制,加大设备检修的投人,在充分发挥设备的最佳效能方面,做了积极有效的改革和探索,设备的更新与管理步人良性发展的轨道,采煤机械化程度一直保持在98%以上,为铁煤集团生产的发展发挥了装备保障作用。
1依靠技术装备进步,加大投入,推进铁煤集团装备水平的稳步提高
铁煤集团设备租赁管理是从1986年开始,当时成立设备租赁站,隶属铁法矿务局机电处。设备原值不足1.8亿元,设备仅200()台左右,主要设备有:ZY35系列液压支架,采煤机为MLS3一170系列有链牵引采煤机,最大装机功率320KW。工作面运输机主要以SGZ一764/320型为主,最大输送长度150m。整个设备装备水平还比较低。
1994年成立租赁公司,业务相对独立。设备原值达到7. 5亿元,设备总数近4001)台。企业的设备投人逐步加大,逐步形成了液压支架以226400-24/47型中厚煤层支架为主,最大工作阻力为6400kN。采煤机全部为无链牵引的MG300W系列、MG2 x 400W系列采煤机,最大采高4. 5m。工作面运输机发展到SGZ一764/630W, SGZ一880/800W型,最大运输长度200m,实现了放顶煤和中厚煤层一次采全高开采,装备档次居国内先进水平。
2002年以后,租赁公司设备原值达到11亿元,设备总数达到660()台。设备逐步向自动化、智能化、大功率、高电压等级装备发展。由微电子技术、变频调速技术装备的电牵引采煤机逐步取代传统的液压采煤机。由德国引进的全自动化刨煤机设备已在薄煤层生产中发挥了作用,并实现工作面内无人操作。到目前为止,集团公司已从德国引进了四套自动化刨煤机,是全国引进和使用刨煤机数量最多,使用效果最好的。由电脑芯片为控制核心的新型综采工作面通讯控制装置和智能化的控制开关也在全集团公司使用。3300V电压等级的运输机、采煤机正在逐步推广应用。设备装备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结合实际,逐步探索形成企业特有的设备租赁管理运行模式
租赁公司开展的设备租赁业务包括:综机设备、工矿设备、运输及工程机械三大类,近90个品种。租赁公司对租赁设备的选型、计划、购置、租赁、检修(改造)、验收、结算、监督使用、封存、转让、报废和回收实行全过程管理。使用单位(矿井)根据现场条件提出租用计划,租赁公司统一安排设备,双方签订租赁合同,按日收取租金。为了有效地配合设备租赁管理,全集团公司机电设备的配件,也由租赁公司实行统一采购管理。
2.1设备的采购
设备的采购工作要根据下列因素确定:(1)集团公司的煤炭生产对设备需求;(2)国内外设备发展的趋势;(3)集团公司制定的设备更新规划;(4)现有设备状况。每年十月份租赁公司就要做出下年设备采购计划,计划批准下达后,租赁公司根据设备缓急程度,分批次进行招标采购。设备采购之前很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设备的选型设计。铁法矿区的煤炭覆存情况比较复杂,可采煤层的厚度从0. 8m到12m不等,煤层顶底板比压差异较大,这就决定了所选设备既要分别适应不同的地质条件,又要兼顾设备的通用性。
2. 2租赁费标准的确定
设备租赁费用由折旧费、检修费和管理费三部分构成,并考虑设备出租率、设备新旧程度和租期长短等因素。
月租赁费Fm =〔原值Ve x(折旧率Rd+检修费率Rr+管理费率Rm)〕/(出租率81x12)
Fm—月租赁费(Fee of lease for monthly ) ,是设备收费的标准,确定后由集团公司以文件形式下发执行。
Ve—设备原值(Value of equipment),以设备采购人账时财务数据为准。
Rd—折旧率(Rate of depreciation ),按国家或企业相关规定执行。
Rr-一一检修费率(Rate of repair一cost ),以管理部门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
Rm一管理费率(Rate of manage一。ost),以管理部门统计数据为依据计算。
Rl-出租率(Rate of lease ),以管理部门统计数据为准。
租赁费实行:“优质”加价的原则,新设备第一、第二年租用的,租赁费分别上浮20% ,10%。鼓励使用单位长期租用设备,降低设备检修费用。租用期在三个月以内的,租赁费上浮30%;租用期一年以上的,租赁费下浮15%。
2.3设备检修与改造
设备使用结束后,由租赁公司根据设备的损坏、磨损状态委托检修单位进行检修。检修费用按实际发生额度进行结算,按修理费的10%预留质保金,质保期为三个月。对功能落后、不适合井下使用要求的设备,进行必要的技术改造,但改造工作一定要在充分论证、保证互换性的基础上进行,并且要先进行样机试验,成功后再进行批量改造,保证设备改造工作符合现场实际。
2.4设备报废
设备达到使用年限或设备磨损超限,修复费用较高,性能达不到使用要求,由租赁公司统计上报集团公司有关部门进行鉴定核查后,进行报废处理,由租赁公司办理销帐相关手续。设备残体移交物资回收部门处理。
3实行租赁管理,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多年设备租赁管理实践,得出设备实行集中租赁管理的主要优势就在于:一是,减少备用设备的数量,可有效降低设备投人。如果不实行设备租赁,由每个矿井根据自身情况配备设备,以现在个别矿井在井下同时出现过三个工作面同时生产,地面至少要有两套设备检修、周转,才能满足本矿生产的需要来考虑:平均每个矿井需占用设备4套,集团公司共32套综采设备。而现行的设备租赁管理,现有25套设备即可满足集团公司生产的需要,节省了7套。平均每套设备需资金8000万元,可为集团公司节约5. 6亿元的投资。二是,充分发挥设备租赁费的经济杠杆作用,有效地促使各生产矿井努力减少设备占用量,提高生产效率,缩短设备占用时间。三是,设备实行集中管理、集中检修、统一调配、全盘考虑,最大限度发挥现有设备效能。实行集中管理,扩大了设备选择的范围,租赁公司可以根据采场条件和工作面参数,从现有的多种设备配置方案中进行优化选择,实现效益最优;否则矿井本身不可能将所有类型的设备都准备齐全。同时,设备统一安排检修,可以合理利用集团内部的检修能力和资源,保证设备检修质量。四是,设备使用权与所有权分离,减轻各生产矿井的负担。
4做好租赁设备的修理工作是开展设备租赁管理的关键
设备修理的目的是恢复设备原有技术性能,使设备能够重复使用,以实现下一周期租赁循环。近几年铁煤集团特别重视设备的修理工作,每年都投人大量的资金用于设备的检修,仅2003一2008六年间,就投人检修资金96554万元,检修设备36406台(套),其中综机设备22185台//73084万元,工矿设备13963台//20561万元,车辆及工程机械258台/2909万元。设备检修情况详见附表。
为实现设备的循环使用,租赁公司仔细鉴定设备修前状态,科学合理地控制检修资金的投人,严格按照检修标准检修、验收,再根据检修的投人和检修质量进行结算,有力的保证了设备租赁管理的良性循环。
4.1设备修前状态的确定
当综采设备推进至止采线后,设备使用单位就要做设备拆除的准备工作。设备管理部门要安排专业人员深人井下现场,对生产设备的磨损程度、出煤量、使用时间等信息进行搜集,同时要对设备升井时间做出安排。
4. 2设备检修单位的确定
设备检修的首要任务是要确定检修单位,铁煤集团根据检修单位的设备、人员素质、检修能力,将检修单位划分为两个等级进行管理。一级检修单位即集团检修中心,承担重要设备的检修;二级检修单位为各设备使用单位及地面辅助单位,承担一般设备的检修。确定检修单位的原则是:采煤机、掘进机、630KW以上的运输机头尾驱动部、大采高支架、1140V以上的电动机必须到一级检修单位检修;转载机、破碎机、乳化液泵站、普通电气设备、通讯控制装置、综合保护装置可由二级单位检修,一般是谁使用谁检修,便于使用单位提高设备检修质量。对于集团内部无能力检修的进口设备或特种设备,由集团公司各业务部门逐级把关后外委修理。
4. 3设备检修方案及检修投入的初步确定
设备升井后,由租赁公司业务人员会同检修单位、使用单位共同确定检修方案。此方案要考虑使用工期要求、使用单位的现场条件、工作面原煤储量(使用周期)等因素,再考虑设备的修前状态,通过必要的现场实际测绘,合理地确定设备检修的最佳方案,并制定检修进度时间表。结合检修方案和设备的修前状态,业务人员对设备的检修投人形成粗略概算,检修单位据此办理设备检修的开工手续。
4. 4设备检修过程管理
检修单位依据设备检修的开工手续和工期要求,对设备进行检修。检修的流程为:清洗、分解、预检、修复或更换、组装、试运转、防腐处理、出厂验收。不同类型的设备其检修的流程也不尽相同,应视具体情况确定。业务人员要经常深人检修现场,对设备检修的过程跟踪管理。跟踪管理的目的有三:一是保证设备检修的内在质量;二是掌握设备检修时的投人,便于在费用结算时做到准确合理;三是及时协调处理方案之外的特殊部位的检修。
对设备的出厂验收是设备检修的重要一环,验收工作由租赁公司主管业务人员、使用单位、检修单位相关人员三方共同完成,采取通电试运转的方式进行现场检查验收,发现问题由检修单位限期整改,整改后再进行复验,目的是保证设备的检修质量,为设备顺利租赁使用提供保证。三方共同验收合格后,共同签字形成验收报告单,作为费用结算的依据。
4. 5检修费用结算
设备检修费是构成设备租赁费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科学用好这部分资金,为使用单位提供安全可靠的设备,是维持设备循环租赁的重要保证。租赁公司在检修资金的使用上非常严格,由分管业务人员按标准定额进行审批,逐级把关。检修单位更换的旧件要建帐,统一按数回收,保证投人的真实性。为保证检修质量,在结算检修费的同时,预留检修费总额10%的质量保证金,在设备投人使用三个月以后,确无质量问题,质保金如数退还。多年来,预留质保金在解决设备检修质量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检修单位提高质量。
5积极探索新形势下设备租赁管理的新形式
根据多年来在设备租赁管理中的实践,得出影响租赁经营效益的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设备采购成本。设备采购成本的大小将影响到设备取得固定资产后的原值的大小,进而影响设备折旧费,进而影响租赁费标准。
(2)设备租赁费标准。租赁费的标准是影响设备产权单位与租用(使用)单位之间利益关系的关键。因此,在制定租赁费标准时要做到科学合理。
(3)设备检修费的投入。设备租赁经营能否持续开展,循环下去,关键是看检修费的投人和效果。
(4)设备使用的强度。每台设备都有其科学使用、保养技术要求,如果超强度使用,必然造成设备超常磨损,甚至损坏。不仅缩短设备的服务寿命,也增加下一循环的检修成本。
(5)设备寿命周期费用(LCC一Life Cycle Cost )。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是指设备的采购费用与设备报废前的所需维护费用的总和。具有同种功能的设备,由于厂家不同、设计形式不同,其采购成本不同,更主要的是其后续维修维护成本不同,造成设备的寿命周期费用出现较大差异,影响吨煤生产成本。
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设备租赁管理工作今后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尝试。
5.1创新和完善租赁管理体制
从体制、方法上不断改革和完善设备租赁管理各环节的操作规范,不断适应市场发展的要求。重点做好设备选型和配套工作,既要考虑设备先进性,又要兼顾设备投人资金和目前的实际使用需求状况,使设备的技术先进性、生产能力、现场需求、租赁费价格几方面符合市场化要求。在设备采购过程中,重大设备要在科学测算的基础上,以设备寿命周期费用为依据,优先采购寿命周期费用低、免维护(或部分免维护)的设备。
5. 2完善检测检验机制,确保投入使用设备安全
可靠,达到设计要求
积极完善设备制造全过程跟踪检验办法,加大设备检测设施的投人,依靠科学的检验手段确保设备质量。集团公司在新购设备的监造跟踪上投人了一定的人力,但由于目前各机型的业务管理人员较少,不可能做到设备检修全过程跟踪管理,下一步要探索配备一定数量的维修监理人员,常住检修单位,全过程跟踪管理,以保证检修过程科学投人和检修设备的内在质量。目前此项工作已在液压支架的检修中进行了尝试,取得较好的效果,准备在其它设备的检修中推广。
5. 3面向社会租赁
根据目前生产形势,尤其是各矿按一矿一面进行设计生产,在生产淡季,可以探索将富余设备或利用率低的设备面向社会进行租赁,实现设备资源的高效使用和资源配置的社会化。
篇5
关键词:转运站;除尘;改进
中图分类号:TF066.3+8 文献标识码:A
皮带输送机的转载点是原料场最主要的产尘环节。由于转载点存在一定的落差,物料在转载时会造成相当大的扬尘,污染周边环境。
1 转载点粉尘析出机理分析
1.1 转载点物料的运动状况及风流分析
1.1.1 皮带牵引流及其尘化作用
皮带两侧的气流在皮带运动的作用下会随着料流运动形成牵引风流,吸附在料块表面上的粉尘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与料流产生相对运动,从料流上剥离飞扬。
1.1.2 料的运动
物料的坠落过程是一种不连续、不规则的运动。在物料颗粒的迎面冲击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溜管两侧气流发生旋涡运动,中间气流发生同物料运动方向一致的直线运动,于是料流的侧面和后面空气压力降低,使周围空气被曳引至料层表面和料流当中,并随物料进入密闭罩中。如图一,区域A所示,压力为负。
1.1.3 剪切压缩气流及其尘化作用
物料从上层皮带落到下层皮带时,疏松的料流受到下层皮带的挤压作用,会把物料间隙中的空气猛烈挤压出来,形成四周向上的剪切气流,当这些气流向外高速运动时,带动细小粉尘一起逸出。这是造成图一中区域B为微正压的原因。这也是除尘工程中的焦点环节。
2 常用除尘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2.1 常用除尘方法
常见的控制转载点粉尘产生的方法有:
2.1.1 尘缘密闭
这种方法就是将转载点封闭起来,最大限度地防止颗粒的外逸,以达到控制粉尘的目的,此种方法大多数情况下只能作为其他除尘方式的一种辅助手段。
2.1.2 减少落料高差,减小皮带运行速度
这种控尘措施,不仅可以减轻物料对皮带的冲击,从而减少扬尘量,还可以延长皮带的使用寿命,但此种方式受客观因素的制约。
2.1.3 除尘器除尘
其原理是消除封闭区域内的正压,使粉尘控制在封闭区间内。
2.2 一种典型的转运站除尘方式及存在的问题
如图1:使用单机脉冲除尘器。运行时,气流通过连通管进入除尘器内部,清洁气体经风机、消音器排入大气。积灰由连通管返回到皮带上。
经数值模拟研究可知,区域A为微负压,区域B为微正压,区域C、D为负压。实际生产实践中,区域B往往有灰尘从导料槽两侧冒出。主要原因为此处瞬间压力大,而导料槽偏小,没有充足的缓冲空间。此种除尘方式的缺陷为:清灰时有二次扬尘;除尘效果一般。优点为:省掉了积灰的处理环节,减少了工人的劳动量。
3 优化方案及其特点
如图2:优化方案仍使用单机脉冲除尘器,用钢支架支撑于位皮带机上方,除尘器下方增设灰斗,灰斗下方为双层翻板阀,阀门下方与导料槽直接连接。运行过程中,积灰落入灰斗中,利用重力作用打开双层翻板阀,落到皮带上,随料一起外运。
本方案将斜溜管适当扩大,且将落料点附近的导料槽加高 (导料槽I区)。此种设计方案能为区域B内的冲击气流提供足够的缓冲空间,有效的减少灰尘的外溢。气流经区域B,区域C,最终经除尘管道接至除尘器。
本方案在导料槽内设置双层挡帘。第一道挡帘起阻隔导料槽I区和II区的作用,减缓II区的气流速度,最大程度的避免了二次扬尘。
此种除尘方式,除尘器布置灵活,动力消耗少,二次扬尘少,除尘效果好。
结语
本文提出的除尘改进措施对于各类选料厂都有借鉴意义。
要取得理想的转载除尘效果,应综合多种因素采取多种手段并优化实施。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溜管及导料槽的密封工作必须到位,减少粉尘外溢或野风侵入。二是除尘设备选取要经济合理。对于产尘量大的场所,应首先选取高效除尘器,并做好管路及吸尘罩的优化设计。总之,要解决转载环节粉尘超标的难题,必须综合运用各种技术手段才能产生明显的除尘效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马云东,郭昭华,赵二夫.选煤厂粉尘产出机理及综合治理方案研究[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2002.
[2]王富强,张国栋.喷嘴选型改进对湿式除尘系统除尘效果提高的影响[J].煤矿机械,2010(9):144-155.
篇6
[关键词]构件;天然气计量;MCGS;数据管理
中图分类号:N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2-0010-01
前言
1 浅海公司孔板式天然气体积流量计量的计算机集散系统的意义
由于天然气流量计量是非常复杂的,所以使用流量计有诸多不足之处。首先,流量计的读数需专人手工抄表,就浅海公司来说,测试点偏远,并且比较分散,这样耗费了较多的人力物力。从抄表获取数据到贸易结算并整理成数据报表又需耗费一定的时间。其次,不管采用哪种流量计,往往需要采用补偿措施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
1.1 机械补偿流量计的特点
机械补偿流量计,双波纹管差压计是较早使用的位移平衡式机械仪表。由于它结构简单,易于操作,勿需电源气源,成本低,维修简单,具有较成熟的生产工艺和使用经验,但该表存在以下不足之处:纯机械仪表,精度低,使用一段时间后,因摩擦和磨损将导致不灵敏度和线性误差增大。在计算方面,由于采用对卡片记录参数人工求积,参数查表计算的方法,系统计算误差精度难以提高,且工作量大,速度慢。
1.2 智能仪表在天然气计量方面的特点
电动单元组合仪表的变送器和运算单元建立自动补偿系数,不但实现了自动连续补偿,检测精度也有所提高。但是在计算方面对标准中各参数的修正问题(如天然气组成成分及其摩尔分量不断变化),从而带来公式引用误差。而且这类补偿装置使用的仪表数量大,补偿装置一次性投资大,而且一套补偿装置只能进行一个流路的流量补偿。这些缺点使它的应用受到限制。
1.3 孔板式天然气流量计算的特点
上面所述的机械补偿和智能仪表补偿都有其难以克服的不足,因此要想提高系统计量精度和自动化程度,必须使用更符合流量计量理论的科学方法来完善传统的计量系统。计算机和网络的推广和普及,极大地推动了补偿技术的发展。根据节流式流量测量理论可知:瞬时流量是流体工况(差压、绝对静压、温度)的函数。由于工况参数一般都是变动的,因此累积流量用工况平均参数计算和用瞬时参数计算累加,其结果是不一样的。以瞬时参数计算并累计流量才符合要求。运用计算机计算流量的最大优点是全部采用实时参变量(差压、绝对静压、温度等),因此就不存在对差压、绝对静压、温度等参数的补偿问题,同时与温度、压力、差压有关的参量(如孔板内径、动力粘度和压缩因子等)也随各相关量变化而变化,从而使补偿装置的成本急剧下降。在实际应用中,当要对天然气流量计算式中某些需经常改变的量(如天然气组成成分及其摩尔分量)进行修改时,可以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而且还可对含水的天然气进行含水补偿(即扣除水蒸气的体积流量)。因而从理论上讲,运用计算机的实时流量计算系统可构成目前和将来最理想和最完善的节流式流量计量系统。
2 项目技术方案
在辽河油田浅海公司天然气计量改计算机项目中,系统达到了“高可靠、高精度、低成本、低功耗”等性能指标。
本系统采取层次分散型网络结构,由主机、从属数据机及各种传感器组成。现场工作站配置主副工控机互为备份、UPS电源、打印机等设备,通过光缆或微波等信道与油田局域网连接。从机安装在现场,用以接受传感器信号并发送到主机。
2.1 设备的总体功能
2.1.1 完成现场机上功能的实现,及WWW网络的数据通讯构架。编制专用的报表系统,提高处理速度及系统运行的可靠性。
2.1.2 完成对天然气管线的压力、差压的检测,对天然气组分、孔板尺寸及计量直管段及天然气温度监控及报警。
2.1.3 根据甲方的需要增加配方组态部分,使工艺参数的组态设置更加方便灵活。
2.1.4 使用专用的数据报表查看部分,提高运行响应速度,增加更多的统计功能。
2.1.5 实时曲线、历史曲线、数据报表的操作方式,使计算机基础较差的普通工作人员和公务繁忙的领导同志也能轻松自如地操作本系统,为计算机系统在生产和管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1.6 达到的技术及质量指标
系统达到优良等级,具有先进性、可靠性、实用性。系统现场设计开发制作安装,系统工作在工业工矿环境下,工作温度0~95℃;工作电源220±2.5V/50Hz;湿度0~95%。系统采用压力、差压及标准流量计量方法,瞬时流量校核、温度补偿自动监测的原理,系统精度达到0.2% 。并可随时查询和打印;可在局域网内大范围联网使用,GPS校时,历史数据分析功能,参数设置功能等,具备全部系统功能。
测量站点对应:6条管线、16台压力变送器、6台差压变送器、6支pt100温度热偶。
2.2 管线安装及现场结构图见下图
2.3 现场方案
在现场,每个检测计量现场在管线上安装仪表,走线穿管进入工控机控制柜,配合无线通讯设备,使所有设备均可进入控制柜便于维护。数据可通过现场已有网络传到调度室服务器。
根据天然气计量孔板交接的原理,我们按技术指标选择温度、压力、差压传感器,并设计了传感器电路,最终实现了传感器的单回路供电、数据采集以及与计算机之间的数据通讯。应用美国NI公司的图形化编程语言LabView和VC、VB以及mcgs组态软件语言在WindowsNT环境下实现整个软件系统。现场工作站实现了天然气流量及实时参数的采集,瞬时压力、差压的采集及相关运算,热值流量的采集,瞬时流量计算和显示,流量累积和显示,动画显示,数据存储和查询,实时上传数据,报警,历史曲线查询,各种报表的自动生成和打印功能。生成各种报表和曲线,便于生产和管理。
2.4 硬件系统
采用双机型采集模块外挂数据热备系统,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操作台式和柜式外观。进行数据采集工作,形成互补。
2.5 件系统主要由以下两部分组成
2.5.1 调度操作站监测管理软件
1 画面及流程显示;2 运行状态显示;3 控制与调节;4 报警管理与显示;5 报表管理与打印;6 操作记录;7 操作权限保护;8 文件转储;
2.5.2现场控制站软件
1 信号采集软件;2 数据转换软件;3 绘图算法软件;4 485、232口通信软件;
5 现场数据库软件;6 控制组态软件;7 图形与报表组态软件;
结论
在浅海公司的天然气计量计算机集成系统中,由于采用了以上所述的先进而完善的天然气流量数学模型和独特的算法,保证了天然气计量的高精度和实时性,经过几个月的投入使用,证明是可靠的。
参考文献
[1] 苏荣跃,天然气流量计量方法,工业计量,1997年第5期.
[2] 程贺,流量计量及补偿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1995年5月第一版.
[3] 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的行业标准SY/T4143-1996《天然气流量的标准孔板计量方法》.
[4] 四川石油管理局天然气研究院编制的《天然气压缩因子的计算》国家标准送审稿.
篇7
[关键词]无线技术;智能家居;远程控制;手机app;概述;过程
中图分类号:TP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47-0252-01
前言
智能家居系统让您轻松享受生活。当你出门在外,您可以通过手机app来远程遥控您的家居各智能系统,例如在回家的路上提前打开家中的空调和热水器;到家开门时,借助门磁或红外传感器,系统会自动打开过道灯,同时打开电子门锁,安防撤防,开启家中的照明灯具和窗帘迎接您的归来;在公司上班时,家里的情况还可以显示在手机上,随时查看……这样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或许是每个生活在快生活节奏的人梦寐以求的。基于无线技术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可以通过我们随身携带的手机来进行远程控制,只需要开发安装一款app,那么这样的生活就在眼前。在这样的现实状况面前,本文选择从关于智能家居远程控制概述以及利用手机app实现智能家居远程控制过程两个方面展开论文,就如何开发、利用以及实现这一控制系统和过程进行一番探究,为智能家居的研究和发展提供可行性的建议或意见。
一、关于智能家居远程控制概述
智能家居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综合布线技术、医疗电子技术依照人体工程学原理,融合个性需求,将我们的家居生活的一切起居活动通过网络化综合智能控制和管理,实现家庭生活更加安全,节能,智能,便利和舒适,提升家居安全性、便利性、舒适性、艺术性,并实现环保节能的居住环境。智能家居具有实用性便利性、可靠性、标准性以及方便性等特性。智能家居远程控制,顾名思义,就是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利用移动终端实现家居生活的远距离集中控制。本文论述中的是一款通过手机app来远程控制家中门卫系统、灯光系统、空调、热水器等设备的开启和关闭;从而实现出门在外时候对住房的实时控制和检测。
二、利用手机app实现智能家居远程控制过程
如何利用手机app来实现智能家居远程控制过程。本文的论述中该手机系统利用各类家居传感器来实现相应的功能。控制系统主要由:手机app远程控制终端、控制单元、数据采集系统、执行器、检测控制以及接口和电源部分组成。
通过利用手机app来实现远程控制的基本原理是:首先手机app上面的系统控制器由通过接收远端――住房内发送来的信号,通过转换器进行信号转换、解码之后,再将这些处理后的信号传输给控制中心的单元集中一一处理。控制中心根据传输过来的信号进行处理后,根据具体的指令发出相应的处理信号,通过控制电路、执行器做出相应的反应。从信号的接收、指令发出以及信号的处理,这样下来一个控制过程就完成了。由图可知,系统主要由振铃检测电路、模拟摘挂机电路、DTMF音频解码电路、语音提示电路、中央处理单元、控制电路、电源电路等组成。
智能家居远程控制可以实现许多功能,真正意义上的实现智能家居,其功能如下图分布:
从该功能分布系统图中,我们可以看出:智能家居的控a制终端为手机app,通过在手机app上进行指令的编辑、发送给控制系统,从而驱动智能家居中的各个控制系统,根据需求调动控制系统,实现各个功能。系统的原理图大概如上所述,而在手机app上程序的设计和开发上,软件架构主要选用了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初步方案选定为u\C-OS II 或者Free RTOS,然后在上面编写相应的程序,通过操作系统,使得整体的硬件资源集成在一起,实现统一的调度,另外在该系统中选用GUI图形界面,使得显示可以更加的人性化,并且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增加触摸屏等功能。其指令操作软件的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手机app上复位初始化之后,然后不断向控制模块发出指令进行扫描查询,当查询到相应的信号后,手机app上的控制器变化对信号进行处理,然后根据信号的处理结果,发出是否启动软件。若启动软件之后,则app会根据手机上发出的控制命令,选择相应的电器、控制电路和系统,进入系统控制菜单,打开相应的电器和系统,之后等待回应即可。整个利用手机app来实现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的系统原理、控制以及实现过程大概就是这样。
结语
基于无线网络技术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无疑是未来家居生活发展的趋势,也是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与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之下的必然产物。如何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无线网络技术,让我们的智能家居远程控制系统日臻完美,让我们真正享受到智能家居的现代家居生活给我们带来的便利是我们每个行业内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虽然当下的智能家居的远程控制系统开发和建设初见规模,但是存在的问题和漏洞还是不容小视,这也就需要我们不断的付出努力,进行更为深层次的分析和探究。
参考文献
[1] 瑞朗智能家居整体方案[J].IB智能建筑与城市信息.2005(11).
[2] 朱顺兵,张九根.智能家居系统的关键技术与设计[J].建筑电气.2003(05).
篇8
【关键词】大数据时代;煤炭企业;物资管理;应用
1引言
煤炭作为现代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也对社会的变革起到推动作用。虽然现阶段煤炭企业已经加大对煤炭物资管理方面的重视,但是还远远没有达到现代社会的管理标准。结合当前阶段我国煤炭行业的发展状况来看,国内的大型煤炭公司一直采用“粗放分散”式的企业管理模式。而面对现今环境下煤炭市场的多变形势,企业不仅要解决兼并重组的问题,而且要重新改革现有的管理模式。针对这些问题,企业需要以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为企业管理创新的突破口。将大数据思维与现代企业管理方法进行有机结合,是煤炭企业需要重点关注以及亟待解决的问题。
2大数据应用于煤炭企业物资管理的意义
结合现代煤炭企业的发展来看,很大一部分煤炭企业正面临以下的问题:行业差距明显、企业地域分散明显、企业内部管理层级过多、产品线众多等。为使企业更好地发展,企业管理人员应该积极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尽快解决影响企业发展的因素,从而保证企业的长远发展。此时,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便是一个非常科学有效的办法,借助于大数据独有的特点,企业可以构建一个科学合理的物资分析模型。该模型可以采用以下三个评测维度,即:物资价值、通用性、流通性。大数据可以将这三个评估标准结合到统一分析模型中,做到物资分析的“三位一体”,在实际分析过程中,分析人员可以对物资数据进行清洗加工,通过专业化的数据分析模式,企业可以将物资进行细致地分类,并且可以结合物资的实际优劣情况对其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物资的分类与管理中,企业可以使用具体的标注为物资进行分类,比如:“B-”至“A++”,或是设定其对应的由低到高优先使用级别。如此一来,企业在面对物资需求以及物资调控等指令时,可以高效快速地回应,这不仅为企业的物资合理分配提供了合理的解决方案,同时,也大大缩减了人力成本,大数据技术的使用为企业管理模式的创新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改革机遇[2]。
3物资管理面临的挑战
3.1物资管理行业差异大
结合当前企业发展报告来看,我国煤炭行业已经结束为期十年的黄金发展期,所以,各大煤炭企业正在寻找其他能源方向的突破口。原本以煤炭能源为主要发展的煤炭企业正在逐步转变自己的产业方向,比如,煤矿建设、装备制造业、煤炭发电、物流运输等。企业将这些与企业发展相关的产业逐步进行合作并购,以期将公司打造成一个覆盖全产业链的综合型能源公司。但是,面对各能源管理方面的差异,煤炭企业如何实现这个目标还需要进行继续的探索[3]。
3.2物资管理地域分散
随着煤炭企业逐步向综合型能源企业靠近,企业所整合的资源类别以及兼并的资源公司也随之增多,伴随着资源种类的不断丰富、企业员工的不断增多,企业所需要管理的地理范围也在逐渐扩大。根据我国矿业的分布情况来看,矿产资源丰富的企业分散在我国的各个地区,由此就会带来物资运输方面的问题。由于各个矿区之间的距离各不相同,所以企业管理者在调配物资时会受到地理条件的制约[4]。
3.3物资管理层级多
煤炭企业的原有管理模式一直偏向于“粗放分散”,同时也就造成员工管理方面的不足。员工已经习惯于原有的管理模式,面对全新的改革管理措施将很难适应,甚至出现“水土不服”,这种情况也是企业管理者进行统一集中式管理所顾虑的因素之一[5]。
4大数据应用于物资管理的具体措施
4.1利用大数据构建合理化物资管理模型
通过分析研究物资管理系统中一定时间段内的物资小类的单价、使用单位数量、采购量、消耗量和库存现有量等数据,建立以物资价值、通用性、流通性“三位一体”的数据分析维度,对物资管理进行系统分析。对此以下将详细介绍个分析维度的具体内容:①以单价十万元为衡量标准。某段时间内该种物资的购买单价如果在十万元之内,那么操作人员就可以把这种物资归类为B类;如果某段时间内该种物资的购买单价等于十万元或是高于十万元,那么操作人员就可以把这种物资归类为A类。②以通用性为衡量维度,通用性维度以物资小类使用单位(二级企业)数量2家为界限,进行流通性指标标识,对系统中一定时间段内同一物资小类使用单位数量>2家的进行“+”号标识(结合价值维度,物资类别可进一步分为A+和B+两种);对系统中一定时间段内同一物资小类使用单位数量≤2家的进行“-”号标识,上述“+”和“-”分别代表物资通用性的强弱。③以流通度为判断维度,企业库存供给率=单一企业库存物资小类现有量一单一企业物资小类一定时间段内采购量/单一企业物资小类一定时间段内消耗量。此时,企业可以提供的库存最大供给率就是该类物资提供商所拥有的最大供给率。如果该类物资的最大供给率大于零,同时最小供给率小于零,那么就可以视该物资具有高流通性;如果该类物资的最大供给率小于零,同时最小供给率大于零,那么就可以视该物资具有低流通性[6]。
4.2应用大数据进行物资管理的具体路径
利用大数据可以有效完成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分析工作。以下是大数据技术的具体分析路径:①剔除无关因素的干扰,将一段时间内的物资数据进行整合分析,将无关的干扰因素剔除;②重点要素分级处理,根据数据资源的不同优先级,对数据进行优先处理的划分,形成系统化的数据处理体系;③分析补充修正,由于物资的数据资源可能会出现一定的漏洞,所以分析人员一定要时刻关注数据的变化,及时发现数据处理系统存在的问题,提高物资管理系统的准确性。
5结语
综上所述,大型煤炭企业需要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进行企业管理结构方面的改革,大数据技术的使用可以为企业带来科学、准确的物资评判结果,企业可以借助这些分析结果进行企业发展方向以及战略资源的调配,为企业的发展节省大量成本支出。可以说,大数据应用于煤炭企业的物资管理可以为企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何向欣.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煤炭企业物资管理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8(11):66-67.
【2】谭章禄,马营营,袁慧.煤炭大数据平台建设的关键技术及管理协同架构[J].工矿自动化,2018,44(06):16-20.
篇9
论文摘要:山东科技大学作为一所地方工科高校,多年以来,一直坚持行业特色办学,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煤炭行业专门人才的培养;通过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形成了特色优势专业;通过推进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提高教学质量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探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行业特色型大学依托行业而建,肩负着培养行业发展所需人才、引领行业科技进步、解决行业发展重大技术难题等重任。促进高水平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发展,不仅是大学和行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需要,而且对于统筹和优化我国高等教育结构,均衡学科和地域的合理布局,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中国,要实现高等教育强国目标,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实现由重数量到重质量的转变。多年来,山东科技大学(下文中的学校皆指山东科技大学)坚持行业特色办学,注重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走出了一条特色之路。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突出人才培养的特色性和多样性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高校深化教学改革的关键。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本科教育应是个性化的、多模式的;对学生的培养和教育不应整齐划一,而应根据学生的不同潜质和社会对人才的不同需求进行培养。基于这一认识,立足学校实际,学校构建了“精英型”、“应用型”、“复合型”三种培养模式并存的人才培养机制。
1.选拔优秀学生创建励志班,实施精英教育培养模式
学校从当年录取的理科新生中,按高考成绩与学生自愿的原则选拔40名左右的学生组建矿业工程励志班,单独制定培养方案,实行导师制管理,从数理基础、学科基础、专业素养和科研能力四个层面进行培养。学生人学后即确定指导教师,使学生从人学开始就有专人指导。前三个学期强化数学、力学、英语和计算机基础教学,第四、五学期强化学科基础教学,同时强化实践教学。在凝练学科大类平台课程的前提下,为每一平台课程配置课程设计或独立开设实验,促进知识向能力的转化;后一年半进人专业学习,以导师科研项目为牵引,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科研方法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2.以服务于煤炭企业特定人才需求为目标,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8个煤矿主体专业实施了“定单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实行单独招生、定向就业,按“3+1”模式培养。学校根据煤炭企业的需求制定招生计划,考生填报高考志愿前与煤炭企业和学校签订协议,免费上学,按协议就业。前三年在校学习,第四年到签订协议的单位进行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和科研训练,由学校和煤炭企业共同培养。
3.以重点学科为依托,实施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为发挥重点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师资优势、科研优势和实验条件优势,学校在具有博士学位授权点、本科一批招生的传统优势专业,实施了“工科专业十英语或法学专业”的复合人才培养模式,如在采矿、安全、地质、测绘工程等本科专业实施了“采矿(安全、地质、测绘)工程十英语(或法学)”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该培养模式将两个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实践性教学环节进行整合,形成复合型培养方案,在对学生进行工程素质培养的同时进行英语或法学素质的培养,以满足社会对既懂工程又会英语、熟知法律的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学生毕业时颁发两个专业合一的毕业证书和两个学位证书。
二、加强学科专业建设,形成特色优势专业
学科建设是龙头,要牵动龙头来提升整体;专业建设是基础,要夯实基础来创出特色。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改造传统专业,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加强品牌专业、特色专业建设,形成了以工为主、工理结合、文理渗透、多学科相互协调的本科专业结构与布局。
1.合理调整专业结构与布局
学校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大专业调整力度。停招了生源少、社会需求量小的农业机械化和教育技术学专业,减少了部分社会需求量不大的专业的招生人数,适当增加了传统优势专业和社会需求量大、生源好的专业的招生人数。将水利水电工程专业由资源与环境学院调整到土木工程学院,将分散在多个学院的广告设计、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和音乐学专业集中起来组建了艺术与设计学院。在进行学科专业与院系调整的同时,新增了少量新兴学科、应用学科的专业,使专业结构和布局进一步趋于合理。
2.依托重点学科,建设优势专业
发挥重点学科人才和科研优势,以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博士点为依托,制订了《品牌、特色专业建设规划》,根据规划,每年对拟建设的品牌、特色专业进行重点投人,在人才引进、教师队伍培养、实验室建设、信息技术建设等方面给予优惠政策支持,选聘专业建设负责人,定期进行考核。经过多年的建设,形成了一批以采矿工程、安全工程、测绘工程、自动化、土木工程等品牌、特色专业为代表的优势专业,并通过品牌、特色专业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优势专业建设。
3.合理设置新办专业,加大新上专业的建设力度
学校制定了《山东科技大学本科专业设置暂行规定》,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发展规划,遵循专业建设的基本原则,合理设置新专业,严格新上专业的申请、论证和审批程序。新上专业必须制定四年建设规划,实行专业建设负责人制度。学校每年给予新上专业100万元的经费支持,连续四年,对新上专业从师资培养、实验室建设、教材建设等方面给予支持。
三、推进课程建设,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课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技术手段、教育思想和教学管理制度等多层面。学校通过课程建设,不断深化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改革,及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构建了以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相结合、有利于学科交叉与融合的课程体系,提倡启发式教学,注重因材施教,实现了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
学校课程建设工作起步较早,先后经历了“一类课程—系列课程—试点课程—精品课程”等多个阶段。
学校自1987年至1996年,三年一轮的课程建设工作共进行了三轮,建设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画法几何及机械制图》等23门量大面广的一类课程,占当时必修课总门数的38. 7%。由于效果明显,原山东省教育委员会和原煤炭部教育司分别在山东省和煤炭系统高校中推广我校课程建设的经验与做法。1997年后,学校进行了更大规模的系列课程建设工作,建设了数学类、电工电子类、力学类、化学类等一批覆盖面广、影响大的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2000年,启动了“新世纪教改工程”,进行了省校两级试点课程建设,建设了《大学英语》等3门省级试点课程和一批校级试点课程。2003年,根据教育部《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实施办法》,制定了《山东科技大学精品课程建设实施意见》,大力开展精品课程建设工作,着力建设了一批具有较强示范作用的精品课程。目前,学校有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山东省级精品课程17门。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教师提商教学质量的重要作用
1.实施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导航计划,不断提升青年教师教学水平
自2003年开始学校实施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导航计划,要求当年新进教师必须参加为期一年的教育教学导航。导航计划包括集中培训、老教师全程指导、观摩教学、互相听课以及讲课比赛等内容。导航计划实施七年来,由600多名青年教师参加了培训,对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素养和教学水平起到了积极作用。
2.改革教学名师评选与考核制度,发挥好教学名师的导向作用
学校从2001年开始实施“教学名师工程”,引导广大教师把主要精力投人到教学工作中来。对当选的名师,岗位津贴浮动半个级差,同时对教学名师在开展教学研究、培养青年教师等方面提出了要求。学校每两年组织一次校级教学名师的评选工作,每年组织一次校级教学名师的考核工作,在校级教学名师评选考核的基础上推荐评选省级教学名师。目前,学校有39名校级教学教名师、6名省级教学名师,他们在教学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3.建设教学团队,培养可持续发展的教学队伍
重点遴选和建设了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团队,形成了团队合作机制。积极开展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促进教学研究工作的开展、教学资源的共享。推进老、中、青相结合,发扬传、帮、带作用。目前,己建设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山东省教学团队。
4.完善教师培养办法,加强中青年教师培养
支持和鼓励中青年骨干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进行访学,支持和鼓励青年教师到工矿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教师在访学和实践锻炼期间享受同级别教师的待遇,所需费用从师资培养费中列支。对新聘任的青年教师,第一年必须担任辅导教师,并安排其从事一至两年的兼职辅导员或班主任工作,没有这一经历的教师不能晋升高一级专业技术职称,以提高他们教书育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五、探索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新路子,切实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
1.构建“全过程、三层次、七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
全过程是指从人学军训,到毕业设计实践教育四年不断线。三层次包括基础实践层次、综合实践层次、创新实践层次。七模块包括军训、实验教学、实习教学、工程训练、毕业设计与课程设计、科研训练与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模块。
2.建设校院两级实验中心,改革实验管理体制和实验教学内容
改变传统以课程为中心设置实验室的做法,将全校分属课程管理的135个实验室,整合为13个校级实验中心,21个院级实验中心,实现了校院两级管理,资源开放与共享的管理体制。通过增加综合型、设计型、创新型实验,增加计算机仿真实验、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仿真实习等,强化训练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目前,学校有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单位,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3.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内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搭建平台
学校建成了全国惟一的校内实习矿井以及为数不多的全国先进大学科技园、测绘实习场、工程训练中心、电子工艺实习车间等校内实习基地。其中,校内实习矿井具有生产矿井的所有功能,学生不出校门即可完成煤矿主体专业的大部分实习;省级大学科技园已经成为学生的实习园、创业的试验园、教师的科研园和高新技术的示范园。
4.成立大学生科技训练中心,设立创新基金,实施大学生科技创新计划
学校制定了《学生科技创新管理办法》、《创新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等制度,设立科技创新实践必修学分,将科技创新实践活动纳人本科培养方案,优秀学生免试保送研究生。选拔优秀学生参加教师科研工作,通过加大资助力度,扩大资助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实践;每年评选学生科技拔尖人才、学生科技创新优秀指导教师,设立了科技创新奖、给予物质奖励。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挑战杯大赛、创业竞赛、机器人大赛等多项比赛中都取得了优秀的成绩,有力地促进了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0
关键词:理论教学 实践教学 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10(b)-0163-01
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有着不同于普通教育的特点和规律。然而职教的理论研究却很落后,我国近几年才重视职教理论的研究和实际操作模式的探索。高职的教学重点不是理论知识,而是基本操作技能,现在的实际情况是本末倒置,实验验证理论,教学以理论为中心。开创具有高职特色的新型教育模式,对于加速高职发展将起到推动作用。
1 目前煤炭高职电类基础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高职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工程技术应用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为重点。众所周知,电类专业要比机械行业等一些其它行业,专业知识要更新的快得多,如果不能不断的学习,很难跟上电类专业知识发展的脚步,而且在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实验项目已经很陈旧,还延续十几年前不变的老题目。实验器材也已经很落后,不能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而逐渐更新。这就将会直接导致煤炭高职院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水平虽然高,但是动手能力偏弱的特点,不能很好的适应现在的就业环境。
2 改革的方法与措施
为了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就应该在加强理论教学的同时,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改革,使得实践环节能更好的服务于理论教学。为此提出以下方案:在搞好理论教学的基础上,组建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改革小组,带领学习及动手能力强的学生成立小型实验室,目的是开展与理论教学内容相关的实践教学活动,对新的实验项目和仪器加以探索和学习,逐步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使得现有的落后的实验室的实验项目和仪器能进行同步更新,从而带动教学内容的不断更新,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永远不落伍,跟现代的工程应用接轨。
为了构建一支与项目课程模式相适应的高职教学团队,高职院校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大培养和引进“双师”素质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力度,优化高职院校师资结构,尽快形成雁阵师资梯队。具体方法:第一,鼓励教师参与企业的科研开发,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在实战中提高教师的科研实战水平,培养专业带头人。第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积极从行业企业引进兼职专业教师,建立一支较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并使他们直接参与学校教学、实训实习、专业建设、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这样便可优势互补,尽可能造就专业骨干。第三,有计划、有步骤地让教师到工矿企业部门带岗轮训,强化训练专业教师职业岗位的实践技能。第四,鼓励中青年教师,尤其是新到岗的教师,积极参加职业资格或专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考核,弥补新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3 教学改革计划与步骤
实行“项目驱动法”和“学习情境教学法”,对一些基础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甚至专业课的内容进行整合和调整,使课程的结构和内容深度交叉和联系,各门课不再独立。通过一些简单的设计和训练,并结合工业应用和岗位实际建立一些设计项目,可以将《电气传动》、《电力电子技术》、《单片机》等课程进行整合,满足教学改革的需要。其中《单片机》是控制领域的核心技术,也是电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为了使得学生能很好的适应毕业后从事产品设计,需要培养学生们对核心芯片的编程能力和系统的开发能力。结合电类专业基础课程的内容,焊接、组装、调试具有实用价值的插件和产品,在此基础上进行设计、编程,以图有所突破和创新,并逐步引导学生参加教师承担的科研项目与对外科技服务等活动,做到产学研结合。具体的设计计划与项目如下。
3.1 进行与教学紧密相关的基本电子电路的制作
首先锻炼学生基本元器件和集成电路的使用,这能很好的强化模电和数电课程的理论知识,使学生进一步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能锻炼学生们的思维和动手能力;其次培养学生进行小功率电源电路的制作,电源是与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紧密结合的,制作电源可以对《电力电子技术》这门课程进行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再次对学生能力进一步提高,进行小功率电机驱动电路和控制电路的设计,电机调速电路的搭建。电气传动和运动控制是动力的源泉,是电气自动化行业的重要领域。通过设计训练可以对《交直流调速》、《变频器》和《电气控制与PLC》实现综合实训和课程内容的整合,使之更加接近工业应用和煤炭高职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有能力的学生,可以培养其进行无线电和红外线电路制作,使其跟上电气技术变革的步伐,锻炼学生不断的接触新技术能力,从而补充现有专业知识的不足。
3.2 进行与理论教学相关的设计项目,以达到对理论教学更深层次的利用的目的
具体要经过三个阶段:初级阶段设计项目可以选择微控制器的开发与应用,对现成开发板进行微控制器的编程,以及现成单元的简单组装和一些基本电气技术的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培养电器维修层次的学生;中级阶段可以进行自主开发,基于微控制器与现场设备的串行通信、点对点以及多机通信系统,通过这些具体项目的引导可以实现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和训练;高级阶段可以进行各种电子竞赛题目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有利于开拓视野,把握电气行业新技术的发展方向,促进电类专业内涵的深化和专业领域的拓展。
4 具体的改革成果
成熟的项目可以逐步转化为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综合实验、实训题目、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题目等。总结实践教学改革的成果,撰写论文,编写具有煤炭特色的实训教材。组织学生尝试参加各类学科竞赛和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教师与学生代表座谈会议,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及时反馈教学信息,改正教学方法。
最主要的是可以培养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实践能力强的年轻骨干教师队伍,不断的接触新的行业知识和技术,不断的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改革和更新,通过以上的成果阶段的转化,使得理论教学能更好的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实践教学反哺理论教学,使理论教学更加完善。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研究和实践,对煤炭高职教学改革研究具有深刻指导意义。使广大教师提高了对实践教学地位的认识,明确了摆脱传统教学模式,创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学生对高职教育实践教学有了一个准确的定位,将会使学习兴趣大增,学习积极性高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