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产项目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05 03:06:5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地产项目考察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地产项目考察报告

篇1

关键词:项目采购 采购管理 招标流程

中图分类号:F253.2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确定招标计划及招标立项

招标计划是保证后续招标工作有序开展的前提,招标立项是具体到某一项招标工作活动的前期准备,各部及时向招标管理部上报和更新《全项目周期的招标计划》,并每月对近三个月的详细计划进行核定和调整。

招标管理部组织招标委员会对全项目招标计划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并核定相关工作计划。

计划的变更申请及更新要求以工作联系单形式确认。

2、招标文件的编制与审核

实际招标文件的编制应以标准范本为基础进行,由招标管理部审核定稿,必要时征求法务部门的意见。编制完成后要求提供实际文本和范本间的差异对照,作为招标申请的参考文件之一。

招标文件由技术标书、商务标书和资信标书三部分组成。招标文件应包括但不局限于以下内容:

2.1技术标书内容:

2.1.1公司简介:介绍公司企业性质、资质等级、开发的主要项目等,主要是让投标方更进一步了解我公司的情况;

2.1.2招标的项目概况:介绍项目所在地、规模,同时让投标方了解发标项目与公司的关系;

2.1.3招标的范围和内容:图纸范围要求、招标范围在图中的界定、相关的具体工作内容;

2.1.4技术规范及技术要求;

2.1.5招标用图纸;

2.1.6材料、设备要求:材料设备清单、材料设备品牌范围名单、材料设备封样、检验及验收要求;

2.1.7质量等级审核及验收标准;

2.1.8特殊部位的检验及验收(如有);

2.1.9工期要求;

2.1.10投标人须知;

2.1.11投标文件格式;

2.2商务标书内容

2.2.1投标报价书:是要求投标方按照对投标总价、付款时间、方式及金额、工期、担保函、结算原则等的回复要求,为固定格式,要求投标方单独密封;报价要求说明:总体报价要求及说明;

2.2.2承包方式:标明本项目招标采用承包方式;

2.2.3结算原则:承包范围内的结算原则、设计变更结算原则、招标范围外结算原则(设计变更及现场签证);

2.2.4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单价说明;

2.2.5工程量清单;

2.2.6计价方式:工程量清单招标或总价包干、单价包干、包干总价加固定单价、其他方式等;

2.2.7付款方式;

2.2.8履约保证金担保方式;

2.2.9合同签订时限等。

2.3资信标书内容(要求供应商提供)

2.3.1法人证明书及法人委托书原件。

2.3.2营业执照及资质证书。

2.3.3主要工程业绩(同类型)。

2.3.4拟派项目负责人的资质及业绩。

2.3.5重大质量、安全事故说明。

2.3.6诉讼说明。

2.3.7其他资料。

2.4资料密封要求。

2.4.1评标、定标办法。

2.4.2招标时间安排:包括发标、答疑、回标截止时间。

2.4.3投标注意事项:主要对废标和其他情况的说明。

2.4.4投标附件:图纸(含设计变更、审图意见);报价格式和清单;投标报价书;拟签合同文本及主要合同条款。

2.4.5投标保证金要求、标书及购买要求。

3、入围单位的确定

招标管理部依据招标计划、项目要求及入围条件,填写《入围单位考察申请表》并经招标委员会主任批准后组织入围考察。

考察人员在考察中务必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客观地评价被考察单位,填写《入围考察记录表》,并形成详细的书面考察报告

考察人员在考察结束后2天内向招标委员会提交考察报告,并汇报考察结果;招标委员会应于汇报结束后2天内确定入围单位,并签字确认。

4、招标文件的下发

招标管理部将确定的入围单位信息连同已审核通过的招标文件和《供应商资格审核表》提交审批。

招标申请审批通过后即可发放标书。招标管理部在确认审批意见完全纳入相关招标文件后,以工作联系单的形式要求项目所属单位向入围供应商发放招标文件。发放完成后向招标管理部备案。

招标文件的发放,必须给予投标人足够的时间以保证投标文件的编制质量,原则上主体工程清单招标的发标时间不少于25天,监理工程、桩基工程、材料设备等不少于15天,其它类别招标不少于7天。

购买标书费用:主体工程为1000元,其他工程为200—1000元,购买标书费用不退;

图纸押金:主体工程为2000元,其他工程为200-1000元。

投标保证金:主体工程为20—50万元;其他工程不低于目标控制值的3%且最低不少于1万元。

5、招标答疑

招标答疑主要是针对投标单位对招标文件中不清楚的问题进行澄清,以保证招标效果。

为保证招标答疑质量,招标项目所属公司的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和相关外部咨询或委托单位必须参加招标答疑。

各业务部门需做好招标答疑记录,答疑记录须使用统一模板,并出具正式招标答疑文件,以书面形式发给各投标单位。此文件将作为合同文件的一部分。

6、开标

开标三日前,招标委员会主任根据招标项目的特点和要求以及各专家组成员的工作情况选定招标委员会成员。参加招标的委员人数不能少于5人。

招标组织者通过邮件告知招标委员会成员开标时间、地点及内容,并检查开标前的准备工作,包括开标资料、会议室、桌牌等。

在正式开标前财务管理部须检查投标保证金是否足额到账,对未缴投标保证金的投标单位取消投标资格。

开标前应确认该招标有充足合格的投标方参与投标,否则不能开标。开标前要求投标单位的委托人和招标委员分别填写签到表。

开标程序中包含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6.1介绍投标单位及参加投标人员,宣布现场纪律。

6.2核实投标委托人身份及授权委托书的真实性。

6.3宣读双方合作宣言,要求记录投诉信息。

6.4当场检查投标保证金是否足额到账和投标文件密封情况。

6.5当场开封,检查投标文件的完整性和合规性。

6.6宣布清标、询标等的时间安排和应到场的人员等要求。

篇2

关键词:开发;招投标;存在形式;程序;问题;措施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recruit, bidding existence is more outstanding, not only can let the enterprises to carry out fair competition, but also can be a very good constraint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enterprise consciousness, thus making real estate development project bidding by the looks is important.

Key words: development; The bidding; Form; Program; The problem; measures

中图分类号:F293.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房地产开发公司工程招投标中存在许多问题,关于成本的控制,合同管理的风险,履约的风险,资金的压力,在建资金的支付风险,承包商的信誉风险,低价中标可能带来的隐患,施工图纸不齐全的缺陷,违章开工的风险,指定分包商与总承包商的制约关系的管理等问题。

一、房地产开发工程招、投标的基本形式

房地产开发工程招投标的模式基本上都采用招标的形式,合理低价中标。基本上包括以下几种确定中标单位的方式:

1.公开招标,是指三家及以上投标单位进行招标;

2.询价招标,对一些比较特殊的采购(包括金额比较小的零星采购.比较紧急的售楼工程.政府垄断/技术垄断环境下的采购等),对2家或以投标单位进行询价,经过简单比选后确定供应商;

3.直接委托招标,对一些比较特殊的采购(包括金额比较小的零星采购.比较紧急的售楼工程.垄断环境下的采购或沿用前期供应商等),直接与某一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或确认为认价单位的采购模式;

4.战略招标,是指为发挥房产集团规模化优势,将若干普遍适用于多数开发类项目的大宗材料设备进行集团同意战略招标的模式。

二、房地产开发工程采用招投标模式的内容一般包括:

1.前期工程:包括前期设计.咨询.勘察测绘.监理等工程,一般采用邀请招标,或者询价方式确定中标单位;

2.建筑安装工程:包括基础工程.总承包施工工程.精装修工程.外立面工程.门窗工程.给排水工程.采暖工程.通风空调工程.电梯及装修工程.强电.弱电.消防.燃气.夜景照明工程等;

3.基础设施工程:配电、道路工程、园林景观及绿化工程、雨污水工程.给水工程、电信工程.数字电视工程;

配套设施工程:配套学校.幼儿园.居委会等工程;

物业前期服务类工程:物业服务单位招标等;

房地产开发工程招投标的程序。

三、招标程序包括:

1.招标计划阶段:根据项目经营计划与总进度计划的要求编制采购计划,

2.招标准备阶段:

(1)进行考察,确定入围单位,对入围单位的要求,应根据工程建筑面积或目标成本金额的要求来定。一般在已有的合作过的供应商里选择,或者通过考察来增加新的供应商。对于供应商信息库现有的合格及优秀供应商,可不进行考察,直接入围;其他的供应商应进行考察。考察可通过书面文件审核.实地考察或二者结合的方式进行,负责写成考察报告。

(2)确定合同形式.编制招标文件。

为了控制招标定价的风险,在合同形式的选择上要求:

a.施工图纸完备且深度足够的情况下,必须做到总价包干;

b.当施工图纸不完备或深度不够时,可以采用模拟清单或费率方式招标,并应尽量对措施费项目进行包干;

c.当采用费率招标时,应尽量明确人工费.材料费.机械费.总包服务费等的计价方式;

d.当采用模拟清单或费率招标时,在工程施工图确定后120日历天内,应根据施工图和合同约定的计价原则完成组价工作;

招标文件通常包含投标须知.技术要求.商务要求.投标格式.工程量清单.招标图纸等相关资料。必须准备齐全,前后呼应,以减少漏洞。

(3)审批入围单位,审批招标文件

在完成入围单位的选择和招标文件的编制后,在房产公司项目内部,必须对这些资料进行详细的审核。

3.招标实施阶段;

包括发放招标文件.踏勘及答疑.回标.开标.评标(技术标评标.商务标评标).定标.合同签订

4.合同签订阶段

包括发放中标通知书和合同签订两个阶段,一般还会要求中标单位提交履约保证书或者保函。

四、招投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房地产开发工程招投标在整个房地产开发过程中是一个很重要的一环,同时也是房产开发过程中比较复杂.难度较大和风险可控要求较大的一环,中间过程繁琐而且复杂,选好单位的风险把控很重要。主要存在的问题有:

1.招标的时间紧

要想顺利完成招标,找到合适的中标单位,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时间和实施时间,时间越充足,可把控的可避免的风险会越少,而实际操作中,房产开发的程序是一环紧扣一环,往往设计图还没出齐全,工程就得开工,留给工程招标的时间是很紧张的,

2.成本制约要求很高

开展招投标工作的原则目的就是降成本,招标的结果最能体现成绩的也就是招标金额,经常定标的原则就是最低价中标,合理低价中标。给负责招标的管理部门压力较大,实施难度较大,成本降低了,质量也得跟上去,优质低价永远是最高的要求,但是实施起来却往往是低价低质。

3.往往不具备整套完善的施工图

招标时间紧,设计图纸不够完善,就需要提前确定总包单位,为了抢工期,抢预售的节点时间,往往会用不完善的施工图甚至是扩初设计图.甚至是方案设计体就开始计算工程量,进行模拟工程量招标工作,这里面隐含的成本控制的风险极大,既要覆盖全面,不要出现大部分的漏项以回避报价的风险,又要回避施工图纸不齐给后期实施带来的签证变更的风险。

开发.设计.招标穿行甚至是边设计边施工边办理相关施工前期申请手续的三边工程,给招标工作带来诸多的不确定性,严重的影响招标工作的质量,为以后的实施带来很多隐患。

4.如何解决存在的问题---相应的对策分析

(1)给招标工作尽量充足的时间,招标过程是比较复杂和繁琐的,只有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实施起来才会有的放矢,保重点,尽量避免风险;

(2)对于招标入围单位进行充分的考察与调研,尤其是项目经理.施工队伍要严格考察,不能流于形式;

(3)施工设计图纸尽量完备,招标前招标采购部门要和设计充分的沟通;

(4)尽量采用公开招标的模式,只有公开招标,才能做到最大程度的公开公平和公正;

(5)对于施工图纸完善的工程,尽量采取固定总价的合同方式;

(6)前期工作衔接好,配套的审批手续抓紧落实,一环扣一环,尽量减少内耗;

(7)房产公司内部的管理要严格,对于评标过程要有制度可遵循,内部控制要严格,做到公正的评标。

参考文献:

篇3

关键词:办公楼;用电指标;经济运行;天安云谷

中图分类号:TU2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考察报告数据分析和应用

经过对深圳龙岗天安数码城一期、二期和福田数码时代、京基100的现场考察,对变压器的实际运行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先简单介绍一下工程概况和变压器运行情况:

深圳龙岗天安数码城一期:建筑面积6.65万平方米,办公层使用率饱和,变压器安装容量5*1250KVA,安装指标94VA/m2,目前只使用3台;报停2台后目前运行的3台变压器负荷率在43.4%~66%之间,5台变压器平均负荷率32.8%;

深圳福田天安数码时代大厦:地下车库两层约2万平方米,裙房4层,大部分是餐饮和酒店,塔楼为办公区,总建筑面积11.1万平方米,办公层使用率饱和,变压器安装容量6*1250KVA+1*1000KVA,安装指标76.6VA/m2。后来2008年由于商业招商要求增设一台1250KVA,目前安装指标87.8VA/m2,全部使用;6台变压器负荷率在42.2%~68.4%之间,两台变压器负荷率在12%左右,平均负荷率41.8%;

在考察时,由于深圳龙岗天安数码城二期和京基100两项目刚开业不久,变压器运行数据不具分析价值。

现场考查数据统计表:

注:考察时间均为7月上午上班时10:00至10:30。

考察数据分析和应用:

考察期间实际用电指标远远低于变压器安装用电指标;

考察期间并非裙房餐饮用电高峰,据天安物业管理公司多年统计,其管理的办公楼实际用电指标最大值约55W/M2;

发现变压器报停和某几台变压器运行负荷率超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深圳供电局基本电费有两种收取方式,按变压器安装容量收费(24元/KVA*月)和按最大运行负荷收费(44元/KW*月),但物业管理公司报给供电局的最大运行负荷不能小于变压器总装机容量的40%,为了降低运行成本,物业管理公司会想方设法报停变压器。

因此,当我们做配电设计时,需要从实际出发,紧密结合物业的运行成本,认真考虑变压器的总装机容量。

2、办公楼用电指标统计

在深圳市华森建筑设计与工程顾问有限公司、艾奕康建筑设计(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筑博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以及深圳市华阳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四家大型建筑设计院的大力帮助下,本人有幸统计了35个办公建筑用电指标,根据建筑高度和有无商业进行分类,具体详见下面三个表格。

表一、裙房为商业的高层办公建筑用电指标:

表二、超高层、局部或有酒店、裙房为商业的办公建筑用电指标:

表三、裙房无商业的高层办公建筑用电指标:

以上用电指标仅供大家参考。根据上面三个表格统计,我们发现,超高层办公建筑用电指标多在90~100VA/M2之间,裙房为商业的办公建筑用电指标多在80~90VA/M2之间。但是,经过我们现场考察和多家物业管理公司的反映,这些工程的变压器总装机容量普遍偏大,物业运行不够经济。

3、深圳天安云谷一期工程用电指标

3.1工程概况

深圳天安云谷位于龙岗区华为科技城,紧邻华为坂田基地,总建筑面积约300万平方米,为华为科技城首个“特区一体化率先示范项目”。为完善华为新城片区配套及城市功能,项目发展以云计算、互联网、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同时发展在坂田乃至深圳有强大产业链基础的IC设计、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等信息产业,并发展依托信息技术的智能电网产业,还将尝试在园区内进行研究应用,同时还将发展与上述产业相关联的配套服务和现代服务业。项目发展运营也注重加强与之相关的金融业、商业、咨询、培训机构、公共服务平台、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中介、酒店服务及相关社会配套的引进。天安公司改造和提升产业的同时,也将注重社区民生和原居民的生活发展,并计划将岗头社区塑造成为深圳市社区经济转型的示范项目。最终打造集合产业研发、配套商业、配套居住及便利服务于一体、面向全球竞争的新兴产业综合体和国家级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天安云谷一期工程为深圳天安云谷启动区,分为两块地,总建筑面积约53.7万平方米,共7栋高层办公建筑,裙房为商业。

3.2深圳天安云谷一期工程用电指标的确定过程

3.2.1现场考察天安旗下其它工程,总结经验和教训;

3.2.2广泛统计其它办公建筑的用电指标;

3.2.3结合裙房商业业态,了解大密度用电区域如餐饮等面积占比。

3.2.4总装机容量概算如下表:

按地下室15VA/M2、商业100VA/M2、餐饮250VA/M2、办公80VA/M2计算:

3.2.5为了方便用电报装,领导决定天安云谷一期工程两块地总装机容量应小于40000KVA,对应用电指标应小于74.5VA/M2,如果项目正式营业后有意外新增大量负荷,原变压器无法满足其要求,则增加变压器。

4、结语

篇4

一、四项主要工作

在坚持招商引资第一要务,完成协议引进项目5个,协议引资总额5.9亿;竣工投产项目1个,引资额5000万元的同时,全力推进城乡规划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1、规划龙头作用得以增强。

20*年以来,城乡规划编制和管理工作快速推进,规划引导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一是计划引导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职能充分发挥。20*年底,我局即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结合城市发展需求,超前启动了《20*年度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编制工作。《计划》将规划愿景细化为具体项目,实现了城乡规划战略意图的贯彻,避免了项目实施的盲目和无序。二是规划引导城乡科学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围绕高质量实现规划全覆盖的工作目标,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下发了《20*年中心城市规划编制及研究计划》,同时,我局又下发了《20*年县城及村镇规划工作要点》,对全市规划编制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目前,中心城市21项规划编制任务中,部分规划编制因总体规划修编暂缓,其余18个项目均已编制完成或正在调整完善;各县规划编制工作也在快速推进。全市城乡规划全覆盖的目标基本实现。三是政策引导城市产业发展职能充分发挥。年初即起草并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关于明确市区高层建筑重点发展区域的通知》,以此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档次和品位。围绕进一步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于10月初起草了《关于促进中心城市房地产业和商业发展的政策规定》。《政策规定》实施以来,市区商品房销售量迅速提升;大润发超市、国泰广场、XX一百三家大型商贸设施开业。四是挂钩引导新农村建设职能充分发挥。大力开展乡镇和村庄规划调研,编制并印发了《XX市农村集中居住点规划实施分类指导目录》,提出了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点的意见。同时,全力抓好全市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规划指导和服务工作,开展了对15个康居示范试点村的规划方案、建筑设计方案把关审查工作,提升了示范点建设质量和建筑品位。目前,全市已完成252个集中居住点建设规划编制任务。在规划的指导下,全市康居示范村和农村集中居住点建设快速推进。

2、改革创新工作取得突破。

20*年初,提出“致力创新突破”的总体目标,不断加大改革创新工作力度,推动城乡规划水平的持续提升。为此,我们印发了《XX市规划局20*年创新工作实施方案》,对年度改革创新工作提出了总体目标和具体要求。在《方案》的指导下,各项改革创新工作深入开展。围绕精心精细服务,不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制定下发了《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等四项制度,使规划行政许可工作方面更便民、更利民、更符合发展需求;围绕规范规划编制工作,推动规划设计招投标及规划市场管理创新,出台了《XX市规划编制项目招投标暂行管理办法》、《XX市城市规划设计市场暂行管理办法》;围绕提高规划管理水平,启动了“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完成总体框架编制,2.4平方公里的三维虚拟城市演示系统、元数据管理系统等三大基础平台建设,8555平方公里航测影

像图、400平方公里航测影像图和市区113平方公里1:500地形图数据采集录入工作正加速推进,地下管线数据普查工作即将开展。围绕提升测绘院发展水平,拟定了改革创新工作方案,从企业内部管理、质量管理、标准体系等方面明确了改革目标,测绘院年内即将实现资质升级。围绕促进规划院科学发展,帮助企业多方开拓市场,强化内部规范性管理系统建设,确保了规划院企业经济效益和自身建设的齐头并进。预计20*年度该院合同总收入将达到1200万元,比改革前的2006年增加3倍。

3、重点工程建设顺利推进。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20*年我承担了多项重点工程牵头推进任务,经过精心组织,严格督查,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XX1897及东大街项目:完成项目三套规划方案及项目实施方案编制工作,积极联系,多方出击,项目合作开发单位基本确定,项目将择机启动。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制定了市区百栋高层推进工程实施方案,确立了年内已建、在建高层建筑80栋的工作目标,并通过政策引导、督促检查、现场观摩等形式,大力推进工程进度。目前,市区已建、在建高层建筑已达到105栋,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安居工程:精心组织各片区和相关主管部门,加速推进市区蓝领公寓、拆迁安置房、廉租房等安居工程建设。目前,市区经济适用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17.3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15万平方米)的115.3%;蓝领公寓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23.02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21.6万平方米)的106.6%;拆迁安置房开工建设并完成主体工程39.6万平方米,占目标任务(37万平方米)的110.8%。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雪枫公园:积极配合公园管理单位,高标准推进公园维护和后续管理工作,积极服务好公园配套用地开发项目建设,科学严谨地组织好公园决算审计工作,确保公园建设画上圆满的句号。同时,还积极协助市水务局完成大运河水利博物馆选址,并积极做好规划方案编制工作;优质高效地完成了XX商检、海关大楼、古黄河滨水核心区、明城墙遗址保护等市政府实事项目规划服务工作,促进了项目的快速推进。

4、和谐团队创建效果显著。

在全力推进各项业务工作的同时,狠抓规划干部队伍建设,和谐团队的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一是强化服务创新,行风建设深入推进。围绕政(行)风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工作目标,不断强化工作措施,重点围绕创新服务理念,出台了《XX市规划局免费规划报建服务实施办法》、《市规划局特别快车绿色通道服务制度》等四项规范规划行政服务工作的新机制、新制度,着力提升服务水平,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在上半年全市民主评议政(行)风活动中,我局在15个行政执法单位中排名第五,局市政规划处在热点岗位评议中排名第二。我局驻行政服务中心窗口多次获得“流动红旗窗口”和“十佳窗口”表彰。二是强化和谐发展,争先创优扎实开展。围绕打造和谐社会、和谐规划的工作目标,以扶贫、双拥、等工作为着力点,以竞争考核为抓手,全力推进争先创优工作。扶贫工作中,以确立发展规划、培育致富产业、实施实事帮扶和帮扶困难户为工作重点,大力实施实施四大帮扶工程(规划帮扶、科技帮扶、实事帮扶、贫困户帮扶),已完成扶贫工作投入12万余元,较好地实现了扶贫工作目标;双拥工作中,进一步强化与驻宿广大官兵的联系沟通,帮助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工作中,以解决群众的困难为出发点,坚持做到“有登记、有交办、有责任人、有处理、有结果、有监督”等“六个有”,充分发挥规划的协调和引导职能,帮助群众化解矛盾,处理问题,并通过

采取回访、下访、约访等有效形式,深层次推进问题处理,得到了群众的充分肯定。三是强化竞争考核,队伍建设逐步完善。在干部队伍建设中,全面引入竞争考核机制,以此激发干部职工的创业热情和创优激情。完成了局机关中层干部轮岗工作,促进了业务工作交流,激发了干部职工提升自我、完善自我的热情;完成了部分分局局长助理公推公选工作,进一步完善了干部队伍梯队建设,使一部分年轻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得到充分调动;实施了部分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公开招聘,引入了一批专业型年青人才,使得干部队伍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促进了各项业务工作和服务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理论学习和廉政建设

1、理论学习

坚持将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有机结合,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委重大战略部署和方针政策,确保做到自身素质和水平的与时俱进。坚持做到“自学与制度化学习紧密结合”、“学习与交流紧密结合”,在认真抓好规划专业理论和管理知识自学的基础上,积极参加市委中心组学习活动,全面领会和掌握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制定了市规划局制度化学习机制,组织开展了党组中心组学习、办公会学法、菜单式学习等多种长期性、制度性、刚性的学习活动;在学习活动中,还坚持学以致用,加强调查研究,先后完成了《新加坡城市规划与建设的考察报告》、《桂林“两江四湖”考察报告》、《增强中心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点问题研究》等多篇论文,并先后两次在市委党校组织的干部培训班上就自身学习成果及工作体会作了讲座。

2、廉政建设

始终坚持“两手抓”,积极履行“一岗双责”,作为第一责任人,全面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在制度建设方面,先后组织制定了《XX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实施办法》、《XX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XX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检查考核办法》、《XX市规划局党风廉政建设责任追究暂行办法》,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进行了全面调整完善,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制落实机制和具体措施;在教育学习方面,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了“解放思想能形成,推动落实好快干”大讨论活动、到洪泽湖农场接受警示教育活动和市规划系统反腐倡廉专项警示教育活动,经常组织各种案例教育,做到警钟常鸣,确保全局干部队伍不出问题;在推进廉政文化建设方面,以廉政文化进机关、进行业活动为重点,深入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出台了《关于在全局领导干部中开展“读廉文、思廉政”廉文荐读活动的意见》,编制印发了11期廉文,供干部职工学习;在加强干部廉政建设方面,组织中层以上干部开展了公开述职述廉活动,并先后组织召开了两次党组中心组民主生活会,分析研究干部廉洁自律管理工作;在落实纪检监察机构派驻统一管理方面,自觉接受监督并着力加强干部选拔任用、资金运行、国有资产运营、党务与政务公开、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等六个重点环节和部位的监督管理,取得了显著成效,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增强。在此基础上,本人也认真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报告制度和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有关规定,坚持做到胸襟坦荡,对组织、对领导从不隐瞒个人任何问题。

篇5

关键词:精装修;项目管理;过程管理

中图分类号:C93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从项目管理角度来看,精装修项目是房地产项目的最终产品,是一个以最终使用客户需求为导向,将装修质量和客户需求始终贯穿于整个项目管理过程中,从而形成完整的产品管理过程。在精装修项目管理过程中,相关单位应以实施项目为主线,分为策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以及竣工交付等阶段,严格把控各个阶段的重点和难点,完善相关管理制度,提高精装修项目过程管理水平,从而为业主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更加突出空间利用和居住人性化,促进我国建筑精装修项目建设和发展。

二、项目管理和过程管理及管理关键的概念

项目管理是在项目经理和组织的努力下,采用相关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对项目进行计划、协调、控制等,其目的是形成科学合理的特定目标管理方法体系。精装修项目管理作为工程项目管理重要组成部分,管理人员运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理论,对精装修项目施工进行全过程的管理,从而不断优化生产因素在项目中的配置,为业主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按管理者不同,可以将精装房项目管理人员分为设计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物业公司以及业主单位等。过程管理是运用合理的技术、方法以及设备等对项目管理过程进行策划和控制,确保过程管理的效果和效率。过程管理包括四个部分,即过程策划、过程实施、过程监测以及过程改进等,这也是通常说的PDCA循环四阶段。对项目管理起着决定性的因素被称为精装修项目过程管理的关键,根据企业经营目标,分析业务过程中组合和联结的方式,不断优化设计业务的过程,制定出资源配置和组织设计方案,充分利用先进的计算机相关技术,快速、准确地解决过程管理问题,从而提高管理水平和质量。

三、精装修项目管理的特点

(1)项目策划定位必须准确

在精装修项目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到个性化与共性的统一,还需要考虑整个产品所面对的消费者需求。所以精装修项目策划定位必须准确,策划设计单位在前期项目策划阶段,应制定出详细的市场考察报告,完善相关的设计方案,实现设计和项目、工程以及销售的高度统一。

(2)集合了更多的利益相关方

与毛坯房相比,精装修房屋涉及到的参建单位较多,比如软硬装设计单位、地板地砖材料供应单位、装修安装单位等,每个单位都有各自的参与项目利益,都有自身行业独立的运作流程。近年来,我国精装修项目越来越多,所带来的工程管理协调难度日益增大,如何有效的管理流程,避免不必要的内部损耗,就必须加强项目过程管理。

(3)实施控制难度大

精装房是一种集合性较强的建筑商品,涉及到的参建单位多、产业面积广、项目控制难度大。在当今房地产市场模式下,所有的参建单位基本上都是阶段性参与,只有房地产企业才真正肩负起了项目全过程管理重任。当然政府部门也严格要求,在工程施工建设中,建设单位负领导责任。因此在施工中,建设单位项目管理和控制必须综合考虑各单位的衔接、设计与工程质量的检验和控制等,这就使得精装修项目实际控制难度非常大。

四、精装修项目管理过程分析

建筑精装修项目管理过程是以项目实施为导向,一共包括六个阶段,即策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以及竣工交付等,管理范围和特点与毛坯房有很大的差别,其管理过程如图1所示。

图1精装修项目管理过程流程图

(1)策划阶段

与毛坯房相比,精装修房多出了精装部分,减少了业主二次设计以及个性发挥的空间,业主在选择时,往往会综合考虑项项目所处地段、项目质量、装修设计风格、精装施工等,对项目产品的要求明显高于毛坯房。在策划阶段,房地产公司应重点解决产品设计施工标准、产品定价以及产品销售对象等问题,策划成功与否,直接关系着项目目标实施的效果,一旦后期发生大量的工程变更,施工质量、进度以及成本控制难度大,给公司带来较大的经济压力。

(2)在设计阶段,不仅要考虑到装修设计和建筑设计,还应该控制项目施工成本、质量以及使用功能等,比如在使用功能上,明确户内基本功能,餐厅、家电位置、交通组织等。同时在施工质量和成本控制方面,应尽可能选择工厂成品,选用适宜批量化生产和采购的材料等。

(3)招标阶段

招标阶段作为项目管理重要的环节,招标的成果是项目建设执行阶段管理控制的基础。在招标过程中,精装修项目必须选择信誉素质良好的合作方,在有限的项目建设期内,形成完善的内部管理体系是十分重要的。因此招标质量需要科学合理的招标工作流程和制度来保障,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国家统一的制度和流程并不适合于不同的企业和项目,导致制度和流程难以落实和控制。

(4)采购阶段

由于精装修材料、器具种类繁多、价值高、市场变化明显,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应选择信誉好的供应商,并达成长期的合作关系,确保所采购物资的性价比。同时对材料进场、保存进行严格的管理,完善相关的材料进场制度和存储制度,对采购进场的材料进行统一的发放和保管,从根本上保证工程施工质量和安全。

(5)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是一个时间最长、投资量最大的环节,施工阶段管理的重要性主要来源于工程的不确定性,并且施工管理阶段出现偏差是必然的。因此为降低施工阶段出现偏差的频率,就必须从管理学的角度出发,优化组织设计,制定工程计划和目标,注重信息资料的采集工作,做好分项工程试验检验工作,减少工程变更,从而确保施工活动顺利进行。

(6)竣工阶段

竣工交付是整个项目检查的重要部分,是考核建设成果、检验项目、设计施工、管理水平的重要环节。精装修项目是建筑的最终成品,在竣工交付时,应重点注意检查建筑产品的完善性,并做好建筑资料、产品使用手册的整理和移交工作,为后期精装修项目施工管理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五、总结

近年来,我国建筑行业飞速发展,在土地价值快速增长的背景下,精装修房屋数量急剧上升,给我国建筑项目施工及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精装修项目管理过程中,各参建单位应把握施工中的重点和难点,运用科学合理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从精装修项目策划、设计、招标、采购、施工以及竣工交付等环节,全面推进住房制度改革,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为业主营造一个安全、舒适、健康的生活工作环境。

参考文献:

[1]李颂华. 精装修工程项目管理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

篇6

关键词:物业税计税依据评估

一、物业税与不动产评估

世界上对不动产征收财产税的国家中,大多数国家采用以土地和房产的市场价值作为计税依据的方式,少数国家和地区采用的是非市场价值,如俄罗斯采用的是账面价值,美国加州采用的是不动产的获得成本。我国现行房产税是以房产的账面原值按一定比例给予扣除后作为计税依据,城镇土地使用税按纳税人占有的土地面积课税,这使得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成为最缺乏弹性的税种。物业税合理、准确的计税依据应是土地使用权和房产的市场价值,市场价值是通过评估得出的,但“评估值”不止市场价值一种价值类型。

以评估得出的土地使用权和房产的市场价值作为物业税的计税依据,使得物业税和评估紧密联系起来。

物业税并非第一个利用不动产评估的税种,在我国现行的土地增值税中,就有对需要进行评估的情况的规定:“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按照房地产评估价格计算征收:(一)隐瞒、虚报房地产成交价格的;(二)提供扣除项目金额不实的;(三)转让房地产的价格低于房地产评估价格,又无正当理由的。”①现行房产税也有用到评估的情况:在确定房产原值时,“对房产原值明显不合理的,应重新予以评估”。②但值得注意的是,上述土地增值税和房产税中的评估是在个别需要的基础上进行的,所涉及的范围有限,而且房产税中的评估是在恢复原值目的下的评估。

物业税税基评估是大规模的、覆盖所有应税不动产的评估,开征物业税使税基评估首次在税收行政中具有了关键的意义。

二、物业税立法中的评估问题

(一)不动产的市场价值

物业税的计税依据是一定时点的土地使用权和房产的市场价值,除这一点外,税法还应进一步对市场价值作出明确的界定,其意义是一方面便于纳税人正确理解和接受;另一方面便于评估人员在评估工作中统一认识,以确保评估值以及纳税依据的准确性,保证不同征税对象纳税依据的可比性。

(二)税基评估的责任划分和评估主体

物业税作为地方税,其税基评估的责任由哪级政府履行应在税法中明确。各国不动产税基评估责任的归属情况不同,在美国,评估由地方政府或县级政府负责;在欧洲有些国家,虽然财产税(包括不动产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的,但评估的责任一般在中央政府,这些国家有英国、德国、法国和丹麦,而荷兰是由市级政府进行评估的。确定由哪级政府承担税基评估责任应当考虑的问题是:一个评估机构服务于多大的范围能够符合税收效率原则。税基评估责任划分的目标应是能保证房地产的评估值符合其市场价值,以保证税款的准确征收和减少纳税人要求复议带来的行政成本。由较低级次的政府负责较小范围的物业税税基评估,可能在评估的准确性上有优势,但分散评估同时也会带来评估成本的增加,因此必须权衡考虑收益和成本问题。

物业税的税基评估由谁来进行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国际上的经验主要是,有的国家设立专门机构从事不动产税基的评估,如在澳大利亚,各州设立总评估师办公室,其职责之一就是为纳税提供税基价值,总评估师是由州议会任命,对州长负责③;英国设立中央、大区和区三个层次的评估办公室,其中中央和大区级的评估办公室主要进行管理协调工作,区级的评估办公室具体承担其辖区内的税基评估工作④。有的国家财产税税基评估的责任在较低级次的地方政府,此时地方政府出于节省成本、提高税务行政效率考虑,倾向于委托社会评估机构评估税基。虽然成本是选择评估主体的重要考虑因素之一,但无论是设立专门的税基评估机构,还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评估,最主要的问题是必须明确评估机构的责任。责任界定的缺乏往往会带来比即时的显性成本更大的后期成本或效率损失。

(三)物业税税基评估周期

物业税是以不动产的市场价值为征税依据的,因此评估应定期进行。如果两次评估之间的间隔太长,将会引起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货膨胀和其他市场因素变化使财产价值上涨,仍以原评估值为计税依据会侵蚀税收;另一个是由于不同财产市场价值上涨的幅度不同,仍以原评估值为计税依据会导致纳税人之间的相对不公平。将应税财产值指数化,从而和通货膨胀或估计的市价上涨联系起来可以部分地解决第一个问题,但真正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是进行财产的重新评估。从实行财产税的国家来看,法国最近一次的财产税税基评估发生在1970年,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每年对应税财产值作指数化调整;美国的一些地方每年或每两年进行一次财产税税基的重新评估;在丹麦,1982~1998年之间每个不评估的年份实行指数调整,从1998年开始每年都进行全面的重新评估。⑤决定评估间隔时间的因素大概有两个:一是财产市场价值变化的频繁程度和变化的幅度、不同财产市场价值起伏的均衡程度,这是与市场有关的变量;二是进行重新评估的成本。由于市场情况的难预料性,成本因素往往成为决定评估间隔时间的关键。当前计算机技术在评估中的应用,使得开展大规模的财产税税基评估的成本大大降低,这有利于合理增加评估密度,提高财产税税基评估的准确性和保证财产税征收的公平性。

我国在物业税立法时,应在税法中明确规定税基评估的周期。若法律上缺少对评估周期的明文规定,则将在实际操作中出现随意性,既可能发生税务部门为完成税收收入而随意进行评估,从而使物业税的税基评估失去公信的情况;也可能发生税务部门畏于重新评估的工作量而长期怠于评估,致使侵蚀税收收入和损害公平的问题。

(四)申诉安排

物业税的纳税人可能对税基评估的结果存在异议,税法应作出安排以保证纳税人对评估结果申诉的权利。首先,保证纳税人的知情权,税务机关对物业税税基进行评估后,应及时向纳税人通报其房地产评估情况,以便纳税人决定是否申诉;其次,设计简单高效的申诉程序,指定专门的机构或人员处理纳税人申诉。

三、物业税税基评估方法和技术

(一)基本评估方法

税基评估可以采用三种基本的评估方法,即市场比较法、收入法和重置成本法。市场比较法需要在房地产市场中寻找与待估房地产类似的实际交易,分析待估房地产与实际交易的房地产的差异,针对这些差异对实际交易价格进行调整从而得出待估房地产的价值。由于评估市场价值惟一直接的证据是实际交易价格,因而市场比较法从理论上讲优于其它两种方法,但市场比较法对房地产市场的发育程度(足够多的卖方、足够多的买方、足够多的交易等)和信息的可获得性、完备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当由于缺乏足够的交易信息而无法使用市场比较法时,可使用收入法,将实际或预期的从待估房地产取得的收入(租金或其他形式)资本化为其在评估基准日的价值。成本法往往是在上述两种方法都受到限制而无法使用时采取的,它由重新取得土地使用权或重新建造房产所需的成本减除实体性贬值、功能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等得出应税房地产的评估价值。

(二)税基评估技术——批量评估

同其他目的的评估不同,为得出物业税的税基,要求同时对大量的房地产进行评估,工作量大且密集;另外其他评估行为中往往对特定房地产进行个别评估,个别评估的成本对于税收行政来说是难以接受的。为保证物业税的行政效率,需要将其征管成本中的评估成本有效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控制评估成本的目的是通过运用批量评估(massassessment)来实现的。

在对不动产征收财产税的国家中,税基的批量评估已被广泛应用。批量评估的过程包括三个步骤:(1)对辖区内所有不动产进行基本描述,内容包括不动产位置、土地面积和允许用途、建筑物的面积、年代、材料、质量等,大量不动产的基本信息经过整理,储存在特定的数据库中,这样的数据库一般被称为财政房地产簿(fiscalcadastre);(2)收集市场信息,包括房地产的市场交易价格、市场租金水平和建造成本信息等;(3)估价,首先要进行市场分析。市场分析的目的是要确定位置、土地面积、建筑物面积和质量,以及其他种种因素对不动产市场价值的影响,分析的结果是将上述各因素和市场价值的关系通过估价模型的方式表现出来。估价模型可能是数学模型,也可能是列示各种类型的土地和房产的单位面积价值的图表。一旦估价模型建立,就可以将待估不动产基本信息逐个输入,得出评估值。值得注意的是,对上述批量评估得出的评估值,评估人员需要进行适当检查以确定其是否符合市场价值,对具有明显特性(特殊位置、特殊用途等)的不动产更需要仔细的复查。

很明显,批量评估并非是笼统地分块评估,它承认各项不动产的个性,并通过估价模型将不动产个性对其市场价值的影响切实地表现出来。

当今各国的税基批量评估是同计算机技术紧密结合的,二者的结合产生了计算机辅助批量评估技术(CAMA,computer-aidedmassassessment)。应用这一技术,需要将相关市场交易信息储存在计算机的数据库中,由计算机利用回归技术进行市场分析,构造估价模型,在待估不动产的基本信息输入后,计算机就可以输出其评估值了。CAMA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税基评估效率,降低了评估成本,同时也增加了税基评估的透明度,减少了人为因素的干扰。

四、当前亟待开展的工作

对应税不动产进行大规模的评估是我们在以前的税务工作中未曾试过的。充分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技术,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是物业税顺利征收的关键。如上所述,物业税税基评估中需要大量的、详尽的不动产基本信息和较长时期内的市场信息,这些信息的收集、整理和储存工作必须提前于物业税开征的时间进行。因此当前各地亟待着手建立完善不动产基本信息和市场信息数据库。另外完备的不动产产权登记虽然并不是税基评估的必要条件,却是物业税征收的关键,因此也是相关部门面临的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赴澳培训团考察报告《澳大利亚的资产评估业》,《中国资产评估》2000年6月。

(2)张燕“税基评估的探讨”,《资产评估准则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年版。

篇7

一、强化发展意识,推动经济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坚持将加快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凝聚全市力量,强力推进各项重点工作,加速追赶跨越、振兴崛起步伐。一是千方百计抓招商上项目。我多次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到*等重点招商区域,通过组织推介会、敲门招商等方式,积极招引企业考察投资。组织开展了百日招商会战与项目签约仪式等大型招商活动,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9亿元,增长37%。全市在建千万元以上项目达到120个,其中亿元以上项目30个。加大对企业、项目包扶力度,促进战略型大项目加速建设。二是千方百计建平台聚产业。坚持把有限财力投入到新城建设中去。投资9000万元完成核心区整地,投资7000余万元建设大道和河治理等配套工程。组织完成了新城垃圾处理场与供热站项目规划设计,推动净水厂完成一期水源地建设。在抓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注重打造优势特色园区,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在大力发展传统产业的同时,注重先试先行发展新兴产业,建设新兴产业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千方百计抓财源促增收。主体财源不断扩大。坚持把壮大骨干企业群体作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加大了对企业实时监测与帮扶力度,组织各部门努力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难题。继续推进扩权强镇战略,引导乡镇发展房地产业和特色农业,使乡镇级全口径财政收入突破2亿元,全市12个乡镇中有已有9个乡镇收入超千万元。推动金融强市战略深入实施,解决了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匮乏的难题。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密切了与国内外友好城市往来。进一步扩大了外贸企业群体,实现了外贸易稳定增长,进出口总额实现3.5亿美元,增长61.4%。四是千方百计抓特色建新村。坚持走特色产业之路。

二、树立民本理念,竭力保障和改善民生

牢记执政为民的宗旨,始终把群众最关注、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摆在首位,在认真落实党和国家惠民政策的同时,我与政府班子成员共同努力,下大力气改善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的住房、医疗、卫生、教育等条件。一是积极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推进市政重点工程,投资千万元完成和4条主次干道改造,组织机关干部职工在全市开展了树木认建认养和庭院绿化活动,城区新增庭院绿化面积9000平方米,新栽树木34670株。垃圾处理场、污水处理厂正式投入使用,使城市宜居功能进一步完善。提出实施人口集聚的大城战略,鼓励棚户区居民向楼上转移,加快了棚户区改造进程,开工面积达15万平方米,等一批新的棚户区改造项目正在动拆迁。关注城乡弱势群体居住条件,惠民家园廉租房建设全面完成,600户贫困家庭陆续入住。二是努力办好利民实事。深入实施民生改善办实事工程,把有限财力向民生倾斜。继续调增机关事业单位津补贴标准,在市率先达到省调线标准,让广大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地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推进城乡医保扩面,城镇基本医疗保险覆盖率达到90%,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8.4%。将城镇“三无”人员和70岁以上重病重残老人补差额分别提高到463元和239元。投入177万元实现了民政对象医疗保险全覆盖。全面兑现了高龄老人津贴。组织全市各部门对300户特困户开展“一帮一”扶贫解困送温暖活动。免费为50户农村贫困残疾对象改造危房,为各类残疾人减免康复费用80余万元。开发各类公益性岗位660个。加大了对教育的投入力度,高标准通过省政府教育“督政评估”检查;中心幼儿园通过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评定;引资百万元完善了职教中心实训基地。努力打造全省县级一流医院。三是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始终坚持安全发展理念不动摇,进一步完善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多次组织开展全市安全大检查和隐患排查治理,并带头深入到矿井检查,确保将各领域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使全市安全生产形势不断好转。坚持依法处理问题,经常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工作,对排查出的问题进行交办、督办,有效解决了一批突出问题,切实维护了群众利益。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人民的满意率、群众的安全感普遍上升。

三、加强自身建设,时刻发挥勤政廉政的表率作用

篇8

[关键词]美国;金融危机;经济;经济结构

一、引言

世界正处在一场全球性的金融动荡之中,危机源自美国华尔街的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并逐步演变成一场大规模的信贷危机。自2007年4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金融市场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华尔街的巨头陷入了困境,从2007年7月至2008年3月,华尔街各大投资银行资产损失共达1750亿美元。曾经的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已遭破产;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分别被联邦储备委员会和财政部收归国有;全球最大的保险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IG)也被美国政府接管;华尔街的五大独立投资银行几乎全军覆没:雷曼兄弟公司被迫申请破产保护,贝尔斯登被摩根大通收购,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吞并,而高盛和摩根士丹利已改制为银行控股公司。由于金融市场的全球化,使得华尔街的危机开始蔓延。伴随全球股市大幅下挫,金融市场上的不安情绪也打击了对实体经济的信心。美国、欧洲、日本等发达国家面临着衰退的风险,而新兴经济体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打击。索罗斯将这次危机称为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金融危机。而这场金融危机若不能有效应对,也有可能导致大规模的经济危机,全球经济面临着大幅下滑的风险。

为了应对危机,美国政府推出了7 000亿美元的不良资产纾困计划(TARP),欧洲也相应出台援助计划,全球联手降息。而近期,我国也推出了4万亿财政支出计划,用以提振经济。然而,这些纾困计划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危机现今处在什么阶段,是否已完全显现在我们面前,将发展到何种程度,种种谜团尚未揭开。全球经济的未来走向依然充满未知与不确定性。在这种情况下,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的根源、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及中国经济的影响,以及我国应对危机的政策。

二、金融危机的根源

回顾整个危机由爆发到发展至今的局面,可以看到,这一由次级抵押债券而引发的危机,并非一次偶然的事故,而是有着深层次的根源,而这一根源就在于美国扭曲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平衡的经济结构。

为了揭示这一原因,先来了解次级抵押债券及其涉及到的一系列证券化产品的风险结构问题。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为了向较高风险的借贷者(主要是相对贫穷的少数人群,如西班牙裔及非洲裔)提供住房所有权机会而设计的一种金融产品。与优级贷款相比,次级贷款的借款人平均信用评分较低,而“贷款价值比”和“债务收入比”较高。次级贷款以浮动利率贷款(ARM)为主,大多数是“2/28”或“3/27”这类的复式结构。这类复式结构的抵押贷款通常是在30年期内分期偿还,在前2(或3)年中采用固定利率,而之后则采用在Libor基础上加上一定的溢价调整利率。由于这种浮动的结构,借款人对于利率和房屋价格的波动十分敏感。因此,次级抵押贷款具有相对更高的信用风险。次级贷款发放机构大多数不能吸收公共存款,而是以信贷资产证券化作为主要的融资方式。通常情况下,次级贷款金融机构将借款者的个人住房抵押债权转给(或卖给)特殊目的机构(sPV),这些住房抵押品汇聚成资产池,SPV就将这些资产打包,以债券的形式出售,即所谓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RMBS)。与传统的证券化不同,次级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subprime RMBS)一般具有XS/OC结构,这种结构具有对房价十分敏感的特征。为了获得更高的资产收益,金融机构在RMBS的基础上,进行了新一轮的证券化。证券化链条的这一环节即所谓的“担保债务凭证”(cDO)。CDO是以中间段的RMBS和其他债券,如其他资产支持证券(ABS)和各种公司债作为资产池发行的证券化产品。而CDO的中间段又可以不断注入另一个CDO资产组合中去,形成所谓CDO平方、CDO立方等衍生品。这样,通过一系列的证券化产品及其衍生品,使得次级抵押贷款的风险在整个金融部门分摊开。证券化中的MBS、ABS、CBO等产品,最终都是以次级抵押贷款作为基础资产,因此,次级贷款的运行状况直接或间接地决定这些产品的市场运行。但是由于过度衍生导致证券化产品的复杂性,而形成信息极度不对称的市场,购买者看不到违约的风险,即使坏账发生,在二级市场中的传导也很缓慢,因此过多的金融产品被购买,使得次级贷市场更加膨胀。

尽管次级贷在风险结构上存在着天生的缺陷,但令其演变成一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原因是美联储长期的低利率政策。2001年以来,为了弥补IT泡沫破灭对美国经济造成的损失,格林斯潘领导的美联储采取了扩张性的货币政策,经过13次降息,到2003年6月25日,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下调到1%,创45年来最低水平。美联储的低利率政策,直接导致市场中流动性过多,多余的流动性注入房市,从而使房地产价格被拉升,作为次级贷抵押品的住房不断升值。这样,信用评级很低的借款人,也可以凭借不断升值的房地产,获取新的贷款,来偿还旧债,并且可以用富余的贷款来支付超额的消费开支。在低利率、高房价的情况下,次级贷的信用级别不断被调高。保险公司、商业银行、养老金等机构也将多余的流动性投资于住房抵押贷款。在这种情况下,住房抵押贷款市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而次级贷市场也迅速扩张。2003-2005年,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市场发展最为迅速的阶段,美国次级贷款余额从2003年的4000亿美元增长到2005年的14000亿美元,占房屋抵押贷款的比重也从2003年的5.4%左右上升到2005年的接近14%。但是房价不可能永远持续地增长,必然会回落。2003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为防止通货膨胀反弹,从2004年6月到2006年6月,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美联储不断升息导致住房贷款市场利息率的上升和房价的下跌。这样,在房市上涨阶段进入的借款者,多数并不具备偿债能力,而在利率升高、房价下降时,抵押品也随之贬值,从而信用级别也不断调低,违约率提高,信贷的链条开始出现断裂,从而引起危机爆发。

然而究其本质,金融危机的根源在于美国扭曲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不平衡的经济结构。一方面,美国经济增长依赖于其过度的消费。美国GDP中占比最大的是消费支出,约占GDP的70%,而生产部门所占比重不大。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消费逐渐成为推动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特别是2000年以后,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一直在八成左右。2002年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甚至达到120%。至2008年底,消费贡献率较80年代初期提高了近20%。在以消费驱动增长的经济中,政府必然会鼓励消费,扩大信贷的规模。根据美联储的统计数据,美国的全民负债总额相对于GDP的比例已从1997年的255.3%,上升至2007年的352.6%;这其中,房地产和金融产品的比例分别从1997年的66.1%和63.8%上升至99.9%和113.8%。这期间,就导致了次级贷市场膨胀,产生了泡沫。然而过度的消费,使得储蓄不足,最终导致贸易逆差过大,经常账户赤字增加。而不断增加的经常账户赤字最终又会导致美国汇率的下降,从而使进口商品价格升高,产生通货膨胀压力。为了平稳物价,货币当局必然会提高联邦利率,进而导致金融市场泡沫破裂。另一方面,美国经济结构不平衡,虚拟经济过大,而实体经济则相对较小。根据国际清算银行保守估计,2006年底美国境内的股票、债券、外汇、大宗商品期货和金融衍生品市值约为400万亿美元,为美国13万亿GDP的30倍左右。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最终导致经济泡沫化,金融部门过度杠杆化。而实体经济的发展相对不平衡,难以支撑虚拟经济的发展。这样,资本价格不断被拉高,最终导致泡沫破灭、信贷链条断裂。而银行等信贷部门,为了应对危机,则开始去杠杆化过程,原先支持金融市场的大量复杂的组合、杠杆放大的投资工具被解散。衍生品市场萎缩、相关行业受创,市场流动性因此大幅缩减,并导致经济遭遇衰退。

三、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首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美国的金融业受到了严重的影响。金融危机给抵押贷款发行机构、次级贷债券市场及其他金融衍生品市场均造成了直接的损失。华尔街的金融机构面临着严俊的风险考验,承受着直接的财务损失和间接的市场损失,多家金融机构受金融危机所累而濒临破产。其次,受金融系统动荡的影响,股票指数急剧下跌;同时,由于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担忧、对当前危机的恐慌以及对未来市场的悲观情绪,也使得股指加剧了下跌。从2007年11月到2008年10月一年的时间内,道琼斯指数由13 370余点下滑到了9 330余点,跌幅达4 000余点;纳斯达克指数由2 660余点跌至1 720余点;标准普尔500指数也由1 480余点跌至960余点。第三,由于信贷收缩导致对房地产需求下降;但是大批无法偿还贷款的借款人却只能被迫出售房屋,这又导致供给增加。大量的房屋卖不出去,使得原本不景气的房地产市场增加了价格进一步下跌的压力。而金融危机对于美国消费市场的负面影响也十分显著。主要通过以下渠道:借款人的债务状况恶化,而直接影响其消费能力,特别是部分中等收入群体,消费弹性较高,而受到的影响较大;抵押品权益赎回金额占消费比重开始下降,这部分通过再融资创造的消费被挤出;资产价格下跌,使得财富缩水,从而影响支出;对于可能失业的担忧也会促使消费者削减开支。第四,由于对消费及虚拟经济依赖较大,美国实体经济也遭受了负面影响,开始下滑。数据显示,2008年第三季度美国GDP负增长0.1%,消费者支出大幅削减,导致美国经济折合成年率收缩0.3%。而美国劳工统计局的一项劳工失业率统计月报显示,2008年10月份,全美失业率达到6.5%,新增失业人口24万,总失业人口达到1010万。

金融危机对全球其他国家的经济也产生了负面的影响:一方面,金融部门直接承担损失。由于美国在全球金融体系中的地位,其他国家的银行等金融部门购买了美国的公司债或金融衍生产品,而这些产品可能直接或间接与次级贷款相关,而导致坏账。银行为避免风险,收紧信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升高,货币市场动荡加剧。金融部门的恐慌,造成信贷危机,从而影响投资与消费,进而影响各国的经济。另一方面,美国消费的下滑直接影响全球的消费需求。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近年来,美国消费占全球GDP的比重持续上升。2007年,美国消费占全球GDP的18.2%。美国消费缩减直接影响其他国家的出口贸易,特别是很多以出口导向型增长为主的新兴国家,受到的影响更为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全球经济都面临着强烈的下滑风险。欧洲经济前景黯淡,2008年第三季度欧元区15国GDP萎缩0.2%,而第二季度也同样负增长0.2%。特别是以金融业为主的英国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实体经济陷入萎缩,第三季度GDP负增长O.5%。英国工业联合会(cBI)的一项调查显示,英国工业订单已跌至5年来最低水平,商业信心指数跌至上世纪80年代初工业大调整以来的最低点。新兴市场国家纷纷告急,冰岛面临国家破产,匈牙利和乌克兰也因股市暴跌和通货膨胀,只能求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使本国经济免遭崩溃。而亚洲也未能幸免,日本经济陷入泥沼,第三季度GDP较前一季度下降0.1%,折合成年率下降0.4%。第二季度修正后较前一季度下降0.9%,折合成年率下降3.7%。韩国经济危机四伏,韩元币值2008年下跌了三分之一,并促使信用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将韩国7家银行列入“负面观察名单”。

四、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

第一,金融危机对我国最为直接的影响在于我国持有的大量美国债券承受的损失。美国财政部公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显示,截至2008年9月末,中国持有的美国国债达到5 850亿美元,取代日本成为美国国债的最大持有国。而中国持有的美国机构债也高达3 700亿美元。中国1.8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中的70%左右是美元资产。一方面,部分债券受金融危机影响,存在违约的风险,会对中国造成直接的损失。另一方面,对于占我国持有债券比重较大的风险较低的美国国债,尽管在短期内可能会由于全球信贷危机,吸引大批投资者,而使其收益率走高,但是从长期来看,受美国资产价格暴跌、消费缩减、经济前景看淡的影响,美元及美国国债都面临着贬值的风险。

第二,我国资本市场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发生剧烈震荡。由于金融危机带来的对市场的负面预期,对未来经济增长信心下滑,在我国股市由高点向下调整的过程中,更加加剧了下跌的幅度,并可能通过资本市场的“羊群效应”进一步放大。另外,尽管我国在资本账户上有所控制,但由于全球股市动荡,也会对我国股市产生消极的传导作用,加剧了动荡。上证指数从2007年11月份最高的6124.04点下跌到2009年3月份的不到2400点。股市下跌可能对实体经济产生不利的影响。一方面,股市价格下跌使得投资者的资金流动性变差,因此消费者会缩减耐用品支出;而股票贬值也会使得投资者的预期财富下降,会通过财富效应,对消费产生消极影响,而消费下降对产出有直接的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根据托宾的q理论,股票价格下跌时,托宾q值,即企业的市场价值与资本的重置价值之比会减小,企业倾向于减少投资,从而对实体经济产生消极影响。

第三,房地产市场也受到金融危机影响。但这种影响是间接的,主要通过资金层面和心理预期层面发生影响。在美国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之前,中国的房地产业就已经开始了向下调整。而危机爆发之后,一方面,由于境外投资机构流动性紧缩,为了周转资金,可能会从中国的房地产中撤资,造成资金层面断流;另一方面,由于对市场不景气的预期,使得房地产商对于项目投资更加谨慎,而消费者受未来预期不确定性的影响,也会推迟购买,房地产市场进入观望状态。由于近年来房地产增长一直是GDP的主要增长点之一,房地产投资占总投资的1/4左右,如果房地产市场快速下滑,势必在短期内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显著的不利影响。而房地产相关的行业,如建筑行业、钢铁行业等也将受到直接的冲击。

第四,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最为强烈的影响在于对出口的不利影响。出口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在中国经济中占据的地位十分重要。美国是中国最大的出口流向国家,美国经济放缓、信贷收缩而导致的消费下降,将直接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商品总量。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2008年10月份我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19.2%,增速低于9月份的21.5%和2007年全年的25.7%;而最新的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1月份和2月份,我国的出口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17.5%和25.7%,形势非常严峻。若剔除价格上涨等因素,我国出口增速下滑会更严重。出口下滑一方面会直接影响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例如,2008年第四季度GDP同比增长仅6.8%;另一方面,出口导向型企业投资减缓,也会通过产业链条,最终作用于整个宏观经济。

第五,金融危机对我国产生的最为明显的影响体现在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变化。据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统计,2009年我国将有1 000万大学毕业生面临就业挑战,其中包括610万应届毕业生和400万往届毕业生。另据2009年2月2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非正式估算,目前,失业和返乡农民工达2 000万人之多。这不仅会对农民收入的增长产生负面影响,而且还会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因此,当下解决高校毕业生和农民工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我国促进就业的重中之重。

五、我国的相应对策

金融危机爆发,我国面临的最主要的压力在于出口。这也暴露出我国过于依赖出口,而内需不足,在经济结构上存在的缺陷。面对危机,我国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一方面避免经济过快下滑;另一方面,也应适时调整经济结构,扩大内需,增加国内消费。

财政政策需在政策调整中起重要作用。政府应增加资本性支出,特别是对基础设施的投人,从而直接提升国内需求,刺激经济。同时,政府投资建设,增加了就业的机会,也将缓解由于房地产市场低迷而造成的的失业压力。另外,应增加社会保障、医疗及教育开支,使居民减少预防性储蓄,从而增加消费;税收政策方面也可适度放宽,提高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从而刺激消费;进一步改革增值税,降低企业税负,促进投资;调高出口退税率,缓解出口型企业的压力,以免出口过快下降。

货币政策应保证相对稳健、适度宽松。由于受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严重下滑的风险和对潜在通货紧缩的忧虑,以及全球低利率政策的影响,因此利率可能进一步调低,信贷政策也有可能进一步松动。但是,应该看到,当前通胀压力虽然有所缓解,但是这主要是受短期内由美国金融危机引起的信心因素影响,及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升值而使进口产品价格下降而引起的,未来通胀压力仍有可能浮现。在通胀压力与通缩压力同时存在的情况下,应保持货币政策的相对稳健。

[参考文献]

[1]罗熹,美国金融危机的演变及对我国的警示[J],求是杂志,2008,(18):56-58.

[2]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部赴美考察团,2008,美国金融危机考察报告[EB/OL].http://ie.eass.en/yi/w/index.[2008-09—24].

[3]余永定.2008,美国金融危机:背景、原因与发展[EB/OL].http://iwep.org.cn/info/content.asp?infold=3482-[2008-10-08],

[4]G.B.Gorton.The Subprime Panic[J].NBERWorking Paper,2008,N0.14398,

[5]R·G.Rajan.Has Financial Development Made the World Riskier?[J].NBER Working Paper,2008。N0.11728,

[6]张斌,次贷危机下的中国经济[J],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Policy Brief,N0.08071.2008-10-23,

篇9

1、浙江民营企业的总体现状

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浙江,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民营经济大省。全省民营企业已突破20万户,注册资本超过1600亿元,其中注册资本百万元以上的达2.46万家,年销售额超亿元的民营企业数居全国首位。2004年,浙江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增加值达2935亿元,加上其他混合经济成分占全省GDP的比重为51.4%;2005年,全省平均每天新增私营企业138家。浙江省工商业领域的非国有经济的比重已经从1978年的38.7%上升到目前的95%以上。在浙江省工商业联合会的全部5万多名会员中,非公有制经济的会员占总数的约56%。(数据来源:浙江民营企业考察报告――对千家浙江民营企业的问卷调查[R],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12)

2、浙江民营企业的总体发展水平

(1)浙江民营企业的竞争力强。浙江省的民营企业在全国民营企业中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同时也有着很强的竞争力,竞争力可以有以下数据具体说明(2005年数据):183家民应企业入选中国民企500强,居全国第一;民营企业品牌竞争力50强,浙江省拥有23席;43家企业入选全国500强,居全国第四;61家企业入选全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居全国第一。

浙江省有两家民营企业进入前10强,分别是第6位的光厦控股创业有限公司和第9位的UT斯达康通讯有限公司。浙江省民营企业在全国500强中的数量一直处于第一位,占全国的比重从1999年的24%上升到今年的36.6%。

(2)民营企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总量急速增长。我国上规模民营企业数量位居前三名的省市是浙江省(33%)、江苏省(21%)、山东省(9%),浙江名列第一。2004年,浙江省共有个体工商户168.39万户,从业人员312.81万人,资金数额498.3亿元,户均资金数额为2.96万元/户;民营企业达33.32万户,注册资本3906.41亿元,户均注册资金117.24万元,实现工业总产值9909.77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的88%以上,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7826.07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55.61亿元。

(3)民营经济所处的行业以制造业为主,形成产业集群,表现为区域块状经济结构。浙江民营企业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79.2%)和第三产业(20%)。在第二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制造业(66.4%)、采掘业(7.5%)和建筑业(5.3%);在第三产业中主要集中在商业餐饮(4.2%)、社会服务业(2.6%)、交通运输业(1.9%)和房地产业(1.1%)。各地政府根据自身优势培养龙头企业带动地方经济,相对形成产业集群,表现为区域块状经济。民营企业通过家族制+产业集群达到强势企业目标,实现了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4)民营企业家素质不断提高。一是民营企业主素质有了明显地提高:在早期,浙江民营企业主体是乡镇企业,经营者绝大部分是刚刚从田地里上岸的农民,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如今民营企业主中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占调查总数的84%,其中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经理人占37%,在科技企业工作的经理人更是具有较好的文化背景。

(5)民营企业国际化迅速提升,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角。浙江省2004年出口总值达到581.6亿美元,进口达270.7亿美元,其中民营企业出口额达149.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8.2%,出口增速超过全省平均增幅48.4%,出口增速连续8年占各类企业首位,有7557家私营企业当年的出货值超过100万元,共计1465.4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91%、48.78%。民营企业出口规模首次超过国有企业,成为浙江外贸出口的领头羊。

二、浙江民营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浙江民营企业治理结构存在明显的家族化

民营企业家族制治理特点突出。从民营企业的普遍性看,大多数处于成长期的民营企业,是家族式治理结构,主要由家族内的亲信占据着财务、经营、销售、供应等部门要害职位。通过对265家企业调查统计,54%被调查企业的管理人员与业主有亲属关系,44.5%的企业经营决策、32.4%工资决策由业主本人决定,有6.4%的经营决策和7.9%的工资决策由家人决定。家族化经营带有一定的封闭性,家族观念根深蒂固,使得引入优秀人才比较困难,不利于企业的管理和发展。

2、部分浙江民营企业的品牌意识弱,削弱浙江民营企业竞争力

近年来,浙江省成为被控倾销的“重灾区”,研发投入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层次很低,品牌意识相当薄弱。不少企业却因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沦为“打工企业”。目前,浙江省平均13家企业才拥有1件注册商标,3200多家企业才拥有1件著名商标。浙江省民企品牌发展滞后于产业的发展,不少企业商标意识不强,不注重自主知识产权的积累,热衷于仿造而不专注于制造,热心于贴牌而不专注于创牌。

3、人才匮乏是制约浙江民营企业的一大瓶颈

民营企业认为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就是人才匮乏。浙江的很多中小民营企业大都是土专家,长期仅依靠自我摸索和实践,同时由于高校资源有限,企业许多依靠“星期天工程师”,况且很多专家薪酬较高,许多中小企业都不舍得花钱,以致人才缺乏。

4、融资难是民营经济发展的严重障碍

融资难是制约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老问题。据目前银行信贷资产统计显示,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不到30%;证券市场上,民营公司也仅占上市公司总数的1.6%,被调查的企业已上市的也只有1.39%。在浙江民营企业资金来源中的50%依靠银行贷款。贷款的方式以抵押、担保为主,信用贷款非常少。(数据来源:中国民间金融调查报告[R],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4)。)

三、浙江民营企业发展的对策及分析

1、政府层面――加大政府的积极扶持有效转变政府职能

浙江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与浙江的政府机关的大力扶持是分不开的,浙江政府总结的“三宽”经验还是值得关注和学习的。即“三宽”:环境宽松、政策宽待、空间宽容。要解决好民营企业的实际问题,政府必须要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服务水平,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政府要完善地方法规,营造促进私营企业发展的法律环境;政府要制定完善的鼓励私营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如为民营企业提供各种优惠政策,增强对应企业的银行贷款,充分发挥城市合作银行和城乡合作信用社的作用,建立民营企业风险基金和贷款担保基金。

2、企业层面――要加强自身素质,切实练好内功

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选择适宜的管理方式。建立健全现代产权制度是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基础,而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有与之适应的管理方式,因此,私企应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的产业、不同的规模、不同的外部环境选择适宜的企业制度和管理方式,既不要为了赶时髦而人为地把本来不错的模式硬性地加以改变,也不要因循守旧而抱住原有的管理模式不放。

3、行业协会层面――增加企业的凝聚力

加入世贸组织后仅仅3年,我国外贸额就猛增一倍多,占全球贸易总额的比重激增至6.4%。在国际贸易摩擦的舞台上,企业永远是主体。从近年来国外对我国提起反倾销的大量案子看,无一不是由国外行业协会组织企业发起的,蜡烛案、手动叉车案,以及套头衫案、鞋子案等。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现有的行业协会带有较为浓重的行政色彩,对政府的依附性较大,这种体制不利于行业协会作用的发挥。因此改造、重塑行业协会形象,壮大行业协会力量已刻不容缓。

篇10

关键词:汇率/汇率波动/经济发展

适当的汇率安排、合理的汇率水平和利率等其他宏观经济政策的相互协调,能保持经济均衡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不当的汇率安排会与利率等政策产生巨大冲突,带来经济结构的扭曲和失衡,成为引起经济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①。受经济发展状况、国际资本流动和非理性预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货币汇率持续剧烈波动影响到世界金融和经济的稳定。

一、日元汇率波动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1985年9月22日广场协议(PlazaAccord)后日元兑美元急速大幅度升值。日元汇率从1985年9月的1美元兑换243日元水平升值到1995年4月19日的1美元兑79.75日元最高峰,10年时间日元兑美元汇率升值超过3倍。其后受美国强势美元政策的影响,日元兑美元汇率开始有所回落,到1998年8月11日日元汇率跌至1美元兑147.64日元(为以往8年来的最低点)。

日本政府担心日元大幅升值会对经济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维持较低的利率,以扩大内需刺激经济增长。日本银行1991年7月1日把再贴现率由6%下调到5.5%,到1999年3月日本银行将无担保银行同业隔夜拆借利率降至0.03%,开始实施零利率政策②。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造成市场资金过剩,过剩资金流入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市场,造成房地产、股票价格大幅上涨,经济泡沫由此产生。

在1985年到1989年期间,随着日元持续大幅度升值,日本房地产价格和股票价格也是持续大幅度地上涨。股票价格日经225指数从1985年12月13113点一路持续上涨到1989年12月29日38915.87点的历史最高水平。在此期间东京的住宅用地价格上涨2.5倍,商业用地价格上涨3.4倍③。

为给过热的经济降温,日本银行1989年5月开始实施紧缩的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改变挑破了经济泡沫,股票、房地产等资产市场的价格迅速下跌。股票价格1990年初开始持续下跌,日经225指数1990年1月到1990年10月跌幅达60%以上,2003年4月份跌到7603.76点最低点。股市暴落引发土地价格的跌落,东京的土地价格水平1995年降低到最高价的1/3以下。2005年住宅用地价格与1991年相比下跌46%,基本回到了经济泡沫前1985年的水平,商业用地价格下跌70%,为1974年以来的最低④。资产市场价格长期的大幅度下跌,给整个日本经济造成了巨大的冲击。

二、卢布汇率波动对俄罗斯经济的影响

1991年俄罗斯独立以来,经济始终面临动荡与衰退的局面。1992年以来,俄罗斯的名义工资平均每年以2~3倍的速度上升,但实际工资却不断下降。1992~1996年,消费品价格指数上涨了1630倍以上⑤,1998年俄罗斯消费价格指数上涨6168倍,居民实际货币收入下降55%⑥。俄罗斯政府为治理通货膨胀,实现经济稳定,长期推行紧缩的货币政策,俄罗斯经济长期处于衰退之中。经过持续了多年的经济衰退,俄罗斯经济1997年首次出现增长,国内生产总值增长0.4%。但由于经济长期衰退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经济矛盾不断突出,1998年俄罗斯金融局势开始动荡⑦。

1998年5月27日俄罗斯金融市场发生剧烈动荡,股市、汇市大幅下跌,金融市场一片混乱:“俄罗斯交易系统”综合指数全天下跌近13%;国家短期债券年利率从60%升到80%;人们纷纷抢购美元,外汇兑换点不得不限量或停止兑换美元,卢布对美元的比价跌至6.2∶1,超越俄罗斯央行限定的6.188∶1的“外汇走廊”汇率目标区。为了稳定金融市场,避免金融市场进一步动荡和卢布贬值,俄罗斯央行宣布从5月27日起将再贴现率和银行拆借利率提高至150%。1998年8月17日,俄罗斯政府和央行发表关于汇率政策、延期支付外债、暂停债券交易、进行国债重组为核心内容的联合声明,放宽卢布汇率浮动区间为6~9.5卢布兑1美元的范围,卢布实际贬值幅度高达50%。俄罗斯政府宣布延缓偿还外债,在未来九十天内停止偿付部分外债,并采取资本管制。9月4日卢布急剧贬值,卢布兑美元的汇率跌至17∶1(非官方的银行间交易价为22∶1),股市大幅下跌,物价急剧上涨,银行纷纷倒闭,俄罗斯整个金融体系和经济陷于瘫痪,俄罗斯最终引发金融危机。这场危机使多年动荡与滑坡的俄罗斯经济濒临崩溃,社会动荡不安。到2002年年底卢布兑美元跌至31.85∶1的低点。卢布贬值对银行系统造成了重大的打击。国际评估机构标准普尔公司说:“俄罗斯宣布扩大卢布与美元的浮动幅度导致卢布迅速贬值,这将对银行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因为大部分银行都欠着可观的外汇债务”。

俄罗斯汇率政策几经改革,汇率波动幅度巨大,经济金融动荡不定。卢布急剧贬值是对俄罗斯经济基本状况的反应,金融危机只是外在因素,俄罗斯经济日益激化的内在矛盾是经济金融危机爆发的内在因素,金融危机挤掉了经济金融发展的泡沫成分,这对俄罗斯经济金融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⑧。

汇率制度的改革为俄罗斯外贸体制的自由化和外汇市场的发展创造了前提和条件⑨。到2001年俄罗斯国内生产总值比1998年增长了19.9%,俄经济已基本恢复到199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的水平。考虑到俄罗斯宏观经济状况稳定、黄金储备量大(截至2006年6月23日达到2472亿美元),俄罗斯从2006年7月1日起取消了外汇领域的所有限制,保障卢布自由兑换。

三、欧元汇率安排对欧元区经济的影响

为应对汇率频繁波动,维护欧洲货币的稳定,欧盟实行欧洲货币一体化,1999年1月1日正式启动欧洲统一货币欧元。经过3年的过渡期,欧元2002年1月1日正式进入流通领域。欧洲中央银行负责制定欧元区的货币政策,首要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控制通货膨胀。

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有利于欧元稳定,但自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欧元兑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同样波动不断。欧元1999年正式启动后持续走低,欧元兑美元汇率从1999年初期的1欧元兑1.1812美元到2000年的1欧元兑0.8252美元,下跌了超过30%。经过盘整期后,到2006年欧元兑美元汇率较2000年低谷时上涨超过50%。1999年以来欧元兑美元汇率的最大波动幅度超过65%,过去12个月中欧元兑美元的波动幅度超过11%(欧元兑美元汇率最低为2005年11月15日的1.1667,最高为2006年7月5日的1.2958)。

2001年欧元区陷入经济停滞,总体经济低迷,直到2004年才出现出口带动型的复苏。但带动经济增长的出口的作用受到欧元汇率不断走高的影响,包括消费和投资在内的内需不振,欧元区经济增长步伐缓慢,经济复苏艰难。欧元区无论是政界还是企业界,都要求欧洲央行下调利率放松银根以促进经济发展,由于欧元区经济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欧洲央行担心降低利率在刺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会带来通货膨胀加剧的危险。因此欧洲央行从2001年5月11日把欧元区主导利率(MainrefinancingoperationsMinimumbidrate,欧元区的名义利率)从4.75%下调到4.50%开始,不断减息到2003年6月6日的2.00%的历史低点(为多数欧元区国家二战以来的最低水平)后,欧洲央行连续29个月维持主导利率不变,直到2005年12月6日调整利率加息到2.25%,这是欧洲央行2000年10月6日将主导利率从4.50%加息到4.75%后的首次加息,为了应对通货膨胀风险,其后欧洲央行加快收紧货币政策的步伐三次上调利率,至2006年8月9日加息到3.00%。欧洲央行认为这样的利率水平能让欧元区经济持续稳定增长而不致引发通货膨胀。

欧洲央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带来欧元区经济的复苏。欧元区2004年GDP增长2%,2005年GDP增长1.3%,欧元区摆脱过度依赖出口的局面,投资强劲回升带动欧元区的内需,并与出口一起推动欧元区的经济继续复苏增长:2006年5月份失业率降至5年来最低;6月份经济敏感指数升至5年来新高;6月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创下6年来最高。欧盟委员会预测欧元区2006年经济增长率将升至2.1%。

四、人民币汇率改革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领域不断扩大,经过加入WTO的过渡期,中国经济金融正走向全面开放,经济日益融入世界经济中。对外贸易的增长使我国外贸依存度逐年增加,2005年我国外贸依存度达到70%,全年对美国、日本和欧盟的出口占我国出口总额的51%。我国2001-2004年国际收支经常项目顺差合计1674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合计2305亿美元。2005年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持续扩大,经常项目顺差1608亿美元,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630亿美元,贸易顺差达到创纪录的1018.8亿美元,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2006年贸易顺差继续高速增长,1-6月实现贸易顺差高达614.4亿美元。贸易顺差持续增加导致外汇储备积累,到2006年6月末国家外汇储备余额为9411亿美元。

对外贸易在拉动我国GDP增长、扩大就业及促进技术进步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外向型经济特征使得对外贸易与我国宏观经济运行、财政货币政策等联系紧密。巨额贸易顺差暴露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不均衡,反映了国内需求不足,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对我国财政货币政策有效性带来严峻挑战,对外贸易失衡带给宏观经济运行不稳定因素,影响到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际收支状况是国内经济运行在对外经济上的反映,顺差规模不断扩大,反映国内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不平衡正在加剧。

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制度正式引入参考一篮子货币的外汇机制,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6年6月21日当天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盘价突破8∶1的关口,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询价交易收盘于1美元兑人民币7.9970元,达到汇率制度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的新高点。

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是中国经济金融开放和自由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面对内外经济的不平衡、竞争力薄弱和经济金融体系抵御风险的能力缺乏等问题,汇率制度改革为中国经济金融可持续发展创造了基础。汇率制度改革不是单纯的币值改变,汇率制度改革如果没有适当的宏观经济结构以及健全的制度政策作为保障,会面临着爆发金融经济危机的高风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化,使得对人民币的管制放松,央行对人民币汇价掌控松动,央行干预外汇市场汇率的能力减弱,人民币汇率波动幅度的扩大。我们该如何应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压力,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多国由于汇率波动引发货币危机造成金融、经济危机的教训,说明中国经济金融必须经受住汇率大幅剧烈波动的挑战。

五、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宏观政策取向

人民币汇率改革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金融持续稳定发展,我们要从日本、俄罗斯和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和汇率制度安排、变革中吸取经验和教训,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适时地协调政策。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波动是不可避免的,稳定持续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支持、汇率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配合,能减少汇率波动和长期失衡,避免经济出现过度波动。

(一)防止资产价格膨胀出现经济泡沫

中国应控制经济快速增长导致的资产价格膨胀问题,不仅要关注人民币汇率波动以及通货膨胀或通货膨胀影响经济发展,还应关注资产价格变化的影响。中国现在的经济状况和日本出现经济泡沫的当时情形十分相似,最为明显的是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过热。80年代末日元升值过程中,日本国内货币供应量过度增加,刺激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大幅上升,造成严重的经济泡沫。

当前中国经济高涨的势头不减,投资规模越来越大,货币发行量控制不住。随着人民币的升值以及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热钱流入国内,大部分热钱流向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市场价格迅速上升。近几年我国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尤其是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房地产价格上涨幅度为甚。中国房地产价格自1998年以来,持续7年以百分比两位数的速度增长。从2005年开始到现在的一年中,中国证券市场股票指数的累计涨幅超过70%。

面对经济运行中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外贸顺差过大等突出问题,人民银行采取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等从资金的供给方进行调节。为进一步增强宏观调控的效果,同时利用利率杠杆适当抑制投资和信贷需求的扩张,中国人民银行自2006年8月19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金融机构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2.25%上调0.27个百分点到2.52%,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由现行的5.85%上调0.27个百分点到6.12%。

虽然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款利率等紧缩的货币政策可在短期内收紧流动性,但并不是防止流动性过剩的根本解决方法。汇率的低估令外贸顺差过大和强烈的升值预期下资本的大量流入,才是货币增速过快的根本原因。货币供给的增长导致对未来通货膨胀的预期上升,不动产(如房地产)和金融资产(如股票)等资产泡沫膨胀,资产价格的上涨替代消费品价格的上涨,形成中国目前低通胀、高增长的局面,但是长期的流动性过剩必然导致通货膨胀的来临(滕泰,2006)。

对于经济泡沫,政府应当运用财政货币政策等宏观调控手段,采取果断措施抑制资产泡沫,防止资产泡沫失去控制,用牺牲长期发展为代价来追求名义上的经济高增长最终将带来无法挽回的过错⑩。日本把追求经济增长作为发展经济的目标,直至1990年一直是西方国家中经济增长率最高的。80年代末经济泡沫的破灭最终引发日本经济衰退,日本为泡沫经济所付出的是非常惨痛的代价。

(二)货币政策应注意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

货币政策应该营造有利于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的金融环境。从长期看,决定汇率的是一国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实力,汇率的波动实际是其经济基本面的反映,是与其宏观经济相均衡的,无需政府的干预。政府如果只关注短期市场波动而过分干预,可能造成经济波动被放大,使经济出现更大的波动。

为避免日元升值对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日本政府实行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维持超低的利率,以扩大内需,引发了对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市场的投机。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产生经济泡沫后,开始实施紧缩货币政策,经济泡沫破灭,日本经济在90年代陷入通货紧缩之中(11)。为了刺激经济,摆脱通货紧缩,日本银行实施“超宽松货币政策”。直到2005财政年度里日本经济才有所复苏。

日元升值时,日本政府采取扩张的货币政策刺激经济增长,产生了经济泡沫,而后又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使得泡沫破裂,引发日本经济衰退。其实引发日本经济衰退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政府的货币政策不合理,实际上,日元升值时日本仍然是贸易顺差,升值并未使得贸易状况恶化,降低利率的宽松的货币政策不但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反而为经济的衰退带来了隐患。

马丁·费尔德斯坦(M.Feldstein,2000)指出:在汇率政策中,“无为而治”是政府所选择的政策之一,而干预不是影响汇率的主要工具(12)。中央银行对短期内的汇率波动在很大程度上要采取忽视的态度(但这并不包括诸如类似在东亚发生的金融灾难的情形)。大量的实证证据支持这一建议,汇率波动对国家之间的贸易流动和国际直接投资模式并没有负面影响(Bacchetta&VanWincoop,1998)(13)。

当然,中央银行若提倡并实行恰当的长期政策,如保持一个低通货膨胀的经济环境,汇率波动给经济带来的扰动会更小(14)。自欧元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欧元兑主要国际货币汇率同样波动不断,但其经济却没有受到很大的冲击。欧洲中央银行执行单一货币政策,首要的目标是保持物价稳定,控制通货膨胀。低的通货膨胀环境使得经济主体能更好的进行消费和投资决策,有助于经济的长期增长。

(三)政府应有明确的汇率政策导向

长期汇率走势是经济基本面的反映。一般来说,政府干预应主要针对短期市场波动而造成的汇率水平的暂时失衡,如果汇率失衡的原因在于宏观经济长期性的变化,那么政府的干预将难以收到预期的效果,或者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即使干预获得了暂时的效果,也难以持久,因为与实际经济的背离难以抵御公众和市场预期的冲击(15)。然而,政府可以发挥政府的政策导向作用,政府明确的政策态度同样可以影响到汇率的走势。

1、强势美元政策

在1993年随着美国进入经济繁荣时期,美国财政部开始极力倡导美元的强势。1995年时任美国财政部长RobertRubin提出“强势美元”政策。在1995年4月25日举行的G7财长会议上,RobertRubin重申强势美元符合美国利益。随后美国日本在德国和G7其它成员国联手干预外汇市场拉抬美元。这标志着“强势美元”政策最终得以确定,“强势美元”政策成为美国公开的美元政策。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推出强势美元政策以来,美元兑日元汇率持续多年攀升,欧元启动后兑美元汇率也曾长期走下坡路。虽然强势美元政策对美国的出口带来不利影响,但提升了美国经济调整与发展所需外资投资人信心,外来资本大量流入美国,化解了美国经济结构问题,对推动美国经济的长期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尽管公开支持强势美元政策,但美国政府也认为美元汇率应该由公开的竞争性市场来决定,在贸易赤字和财政赤字的双重压力下,对于美元汇价近年的不断下滑并没有采取实质的干预措施。

2、强势欧元政策

欧洲央行行长Trichet一向主张“强势欧元”,主张低通货膨胀是欧洲经济增长的关键,不认为依赖出口的欧盟经济会因强势欧元而有严重损害。2003年9月欧元兑美元汇率还在1.08的水平附近,到2004年12月28日欧元创下自1999年启动以来兑美元的最高点1欧元兑1.3633美元。虽然为“强势欧元”部分牺牲欧洲经济成长的利益,但欧洲央行以及欧元的最大成功之处在于欧元的可信度不断上升。

3、弱势日元政策

为应对外汇市场出现的日元汇率大幅波动,日本政府90年代大规模的干预外汇市场,避免日元对美元的持续大幅度升值影响日本经济复苏,日本政府一直在不断动用巨额资金直接干预外汇市场。日本政府干预外汇市场还是未能扭转日元汇率的总体上升趋势,只是减缓了日元汇率的走势,熨平了汇率波动的幅度但没有出现长期效应,日本银行的干预只是对汇率产生短期影响,日本银行在外汇市场上干预资金不断增多,但干预汇市的效果越来越差,还给日本经济发展带来风险。

美、欧、日对汇率采取的态度与各自政治经济的发展目标有关。美国从“强势美元”政策中获得利益,日本想通过日元贬值让经济复苏,欧洲央行的目标是控制通货膨胀。中国应该选择什么样的汇率政策呢?中国政府也应该明确汇率政策的态度,增强人民币的可信度和信心。

(四)汇率指数的安排

国际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还伴随着频繁的国际资本流动,汇率的偏离、波动不可避免。不过虽然日元、卢布和欧元兑美元汇率都波动剧烈,但美元指数的波动明显要平稳很多(表1)。美元指数描述美元在外汇市场上较宽的货币运动的特征,考虑了贸易格局和汇率的改变的结构,反映了如1995年日元兑美元汇率的升值,但实际上美元对其他欧元区国家的货币波动基本上是平稳的。

表1Dollarindexes1985年至2006年8月波动幅度BroadMajorCurrenciesOITP

时间Dollarindexesindexesindexesindexes

1985年~2006年8月NominalIndexes121%87%/

1999年~2006年8月NominalIndexes22%42%16%

1985年~2006年8月RealIndexes49%65%29%

1999年~2006年8月RealIndexes19%37%12%

(来源:TheFederalStatisticalReleases)

美元指数有多种用途,给予不同货币以不同权重的美元指数更加关注美国商品在美国和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其中Majorcurrencyindex(主要货币指数)中选择的货币是主要的国际货币,包括欧元区国家、澳大利亚、加拿大、日本、瑞典、瑞士和英国七个国家的货币,主要货币指数度量金融市场对美元的压力,这一指数排除了相对美国来说通货膨胀较高的国家,是美元的外汇价值长期趋势的很好的度量。而OITPindex(其他美国重要贸易伙伴货币指数)是分析短期美元汇率变动最有用的工具,而价格调整的OITP是长期趋势的很好总结。

对中国来说,类似美元指数这样的指标还是不完善的。中国可以通过设置不同类型的人民币汇率指数反映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趋势,用来分析人民币外汇价值变动对中国对外贸易及经济的影响。

注释:

①穆怀朋.利率和汇率政策协调与维护国家经济安全[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1.

②冯昭奎.日本经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③王伟旭.警惕美国的第二次阴谋[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3.

④刘晓峰.日本的危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

⑤唐朱昌.俄罗斯经济转轨透视[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⑥许新.转型经济的产权改革[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3.

⑦王金存.俄罗斯经济转轨模式反刍[J].东欧中亚研究,1999(1):45-51.

⑧范敬春.98金融危机后俄罗斯银行业的变化[J].理论学刊,2002(06):71-74.

⑨徐向梅.俄罗斯汇率制度的演进和外汇市场的发展[J].国际经济评论,2004(04):48-52.

⑩PaulHirst.质疑全球化国际经济与治理的可能性[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

(11)王洛林.日本金融考察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12)Bacchetta,P.,E.VanWincoop.DoesExchangeRateStabilityIncreaseTradeandCapitalFlows[R].NBERWorkingPaper6704.1998.

(13)马丁·费尔德斯坦.20世纪80年代美国经济政策[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