赴国外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4-12 06:14:1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赴国外考察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赴国外考察报告

篇1

福建泉州外国语中学考察组

2005年9月29日至10月3日,在许兴丹校长、黄曼丽副校长的带领下,我校一行6人前往全国外国语名校——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学习考察,在学习考察期间,受到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热情接待,肖明华校长、李俊副校长为我们作了专题介绍,教务处主任龚智发、副主任宋建才等全程陪同,通过实地考察、对流、实堂听课、师生座谈、资料查阅等活动,我们对成都实外的办学体制、外部环境、办学思想、队伍建设、教学管理、教育科研、课程改革、德育工作、后勤保障、教育成果等方面作了全面的了解,我们一行体会至深、受益非浅,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发展策略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现将有关情况和收获报告如下:

一、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的基本情况

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创办于1963年,原为成都市48中,1993年更名为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2002年改制为国有民办的股份外语特色学校;位于成都市一环路北一段134号,占地近60亩。该校现有64个教学班,328位教职工,在校初高中生3000多人。

学校的办学思想是:“教育的本质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全面发展、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提出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努力把该校办成“高质量、有特色、能示范、国际化的全国着名外语特色学校”;学校教学的主要特色是“以外语为特长,体现人文精神;以母语为基础,增强主体信心;以数学为重点,突出理科思维”;学校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业成绩优秀,综合素质全面,既具外语特长,又具理科思维的创新型、国际型的优秀中学生”;学校积极倡导“校以育人为本,师以敬业为乐,生以成才为志”的良好风气。

成都实外师资队伍力量雄厚,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实施“名师工程”,几年来,引进和吸收了86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仅数学一科就有3名省级重点中学的副校长前来担任普通教师,现有特级教师5人,高级教师40多人,省市优秀教师14人。学校已经建立起一支由教育专家、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敬业奉献、能力较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学校全面实行全员分级聘任制和岗位责任制,实现了管理工作规范化,建立起奖惩激励机制。在用人机制上,明确了“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对教师进行三个层面的考核:第一量标,教师既是教育工作者,又是教书育人的服务者,教师必须得到学生的拥护,由学生对任课教师进行评价,评价不好撤换下来;第二量标,由教研组进行随堂听课,检查教学常规,从业务角度进行过程管理,确保质量;第三量标,用学生毕业的综合成绩来衡量老师的教学工作业绩。学校还十分注重对教师的业务培训,学习先进的课堂教学观,发展自身素质,严谨教风,力争实现好的课堂学习效果。正是有了这样优秀的教师队伍,实验外国语学校才年年捷报频传,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人民日报》2003年5月19日还以“新机制铸就优秀教师队伍”为题全面报道了学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华西都市报》2003年7月2日以“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五年三个省‘状元’”为题报道了学校连续取得高考优异成绩的“秘密”。

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着,高考始终保持100%的本科上线率,90%以上的重点率,六年内四届高考文科“状元”(1999年的余静阑以649分,2000年刘洋洋以635分、2003年刘梦羽以659分、2004年江伟丽分别取得四川省文科第一名)。初中中考也连年名列成都市前茅。

学校重视教育科研工作,构建“三主体三层次”教科研体系,即全体教师教改实验层面的实践操作、教研组教改专题研究层面的问题解决操作、教科研中心科研骨干的指导管理和课题总结操作,实现了三主体多向互动,三层次协调共进的良性运作,促进教科研工作向深层次发展,取得了较佳的效果。其国家级课题《外国语学校外语教学改革与办学特色研究》即将结题,成果之一—初高中《实验英语辅助教材》已编写完成并出版,深受欢迎;其省级课题《中学生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也取得阶段性成果。教科研工作的有效开展为学校的科学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

学校致力于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先后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日本宫崎产业经营大学、德国兰德胡尔曼中学、美国艾克塞西亚学校等建立了姊妹学校关系,并定期派教师、学生进行交流互访。

二、值得学习和借鉴的成功经验和做法

(一)政府高度重视,为外国语学校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

成都市人民政府对外国语学校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支持和鼓励,他们认为:建设和培植优质的外国语学校是提高市民素质、城市品位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扩大对外开放、增强城市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需求的重要保证。因此,他们从政策、土地、资金、人才等方面扶持国语学校,为外国语学校的发展创设良好的条件 ,如出台《外国语学校引进优秀教师的意见》、《民办学校教师管理规定》等,鼓励外国语学校从全国各地引进优秀教师,将民办学校确定为事业单位,让民办学校的教师享受与公办学校教师同等的社会保障地位。

(二)教育主管部门给予外国语学校特殊的待遇

由于外国语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培养目标与普通中学存在差异性,教育主管部门必须从招生、考试、业务管理上给予特殊的待遇,以确保外国语学校的生源素质,促进外国语学校健康发展,成都市教育局采取了以下做法:

1、允许外国语学校单独组织考试、提前招生,选拔适合学习外语的学生。在初中招生时,准许外国语学校对学生进行素质测试和语言学习模拟测试,比其它学校提前招生;在中考时单独命题,提高英语学科的考试容量和难度,作为提前批,单独进行划线录取。

2、实行保送制度,允许本校优秀学生直升高中。为使学生的英语能力得到连续、系统的培养,使外国语学校的特色得以持续巩固和发展,在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允许外国语学校保送一定比例的学生,直接进入高中部学习。

3、组织开展对外合作交流活动,与国外大学、中学建立姐妹学校,组织师生进行交流互访。

(三)董事会确保校长能够充分的行使职权,真正落实校长的办学思想

1、在选拔优秀校长、达成学校发展规划后,充分信任校长,赋予校长自主管理权,让校长自主组阁、自主选聘教职工、自主实施品牌建设策略,董事会对校长工作每年进行一次考核。

2、实行弹性经费承包管理制度。董事会以某一学年度的经费支出为基础,核算生均费用、师均工资,然后按(新学年学生数*生均经费+教职工数*师均工资)*年递增百分比的公式预算经费包干额,由校长包干使用,学校按月开支计划向董事会申拔经费,董事会每年对学校的支付进行一次结算和审计。

(四)学校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建立开放创新的办学模式、实施发展潜能的教育策略

1、以教师和学生的发展为核心,给教师和学生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实现教师和学生最大和最好的发展可能。

2、突出外语特色,增开外语早晚课,加强学生外语实践锻炼;进行教材改革,使用多种教材,以适应不同年级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教学改革,采用小班教学组织形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引导学生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实际语言训练。

3、通过培养和引进的方式实施“名师工程”,引进和吸收中青年骨干教师和优秀大学生。运用学校的品牌、领导班子的人格魅力、优厚的待遇引进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短、平、快”地建设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敬业奉献、能力较强、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外语学科教师着重吸收优秀的大学本科毕业生,并进行校本培养,使之成为高素质、强能力、有特色、能示范的适应外国语学校需要的外语教师。

三、促进外国语学校发展的几点建议

1、市政府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关于“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具有同等法律地位”的规定,出台相应的规章,确定民办学校的事业单位性质,让民办学校教师享有与公办教师同等的社会保障地位,打破公、民办学校教师流动的壁垒,促进教师合理、有序流动,形成公、民办学校平等竞争格局。

2、市教育局要充分考虑外国语学校的特殊性,确立将泉州外国语中学办成全省乃至全国名校的策略,在招生、招师、业务指导和管理上给予必要的政策倾斜。

a、允许我校单独组织测试、面向全市提前招收适合外语学习的小学毕业生。

b、中考时对外国语学校实行单独命题,提高英语学科的考试容量和难度,作为提前批,根据志愿,单独进行划线录取。

篇2

科学发展观与又好又快发展(下)

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及未来政策的取向

提升沿边开放与构建周边国际产业合作带

“不确定”的后奥运经济的确定性

刺激内需,保经济增长,刺激内需的关键是投资

论自主研发对我国汽车工业安全的意义及其措施

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分析和对策

创新型国家建设与自主创新战略探索——“创新型国家与高技术产业发展”论坛综述

我国商业银行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研究

我国货币政策的效率研究

民间金融:是取缔还是招安?

加快税收调控,推广环保型汽车

中国农民工市民化的社会成本研究

中国农村信贷交易的物权困境与抵押设计

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产生原因解析

跨国公司在华并购的敌意行为分析

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下的国有投资公司策略选择

首都资源:收益、成本与比较优势

住房市场失衡:市场失灵还是政府失责

卷首语

全球金融危机与中国的对策(下)

国外社会政策新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民建中央社会福利与社会保障访问团赴卡塔尔、奥地利、荷兰的考察报告

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的产业因素与需求因素

常怀感恩 心存敬畏——访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总经理 韩铁林

金融危机下的我国资源型产业结构调整问题

关于江苏节能减排工作的调研

我国股票市场资源配置效率的实证分析

关于社保基金资本运作问题分析

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小企业面临的融资困境与出路

影响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的实证研究

EVA在高新技术企业经营者薪酬中的应用研究

返乡农民工就业培训长效机制的构建——以金融危机十七省返乡农民工实证调查为视角

农产品供给不足条件下的农村劳动力就业

刺激增长的重点和有效性:国际经验和教训

我国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制度的创新与不足

金融危机冲击下的民营企业:挑战严峻、信心增强——2009·中国民营企业家问卷跟踪调查报告

卷首语

当前中国的宏观经济形势

防“过热”更需防“过剩”

企业利润与企业社会责任

中国银行业需在开放与安全之间寻求战略平衡

企业社会责任与社会进步密切相关——东软集团董事长兼总裁刘积仁访谈录

世界经济:竞合格局的变化

世界经济增长率的测度以及中国贡献的分析

现阶段房价调控措施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谈我国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几个问题——兼论政府调控房价的着力点

“耗散结构”理论思想对企业经营管理的启示

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现状与对策分析

基于治理结构的企业员工关系研究

信息时代的企业内部市场网络组织变迁——以海尔的组织结构变化为例

资源获取动机下的企业兼并理论综述

网络经济视角下的垄断与中国反垄断改革

生态现代化战略需以黄河流域为重点

北京市国有企业技术创新问题及对策

经济快速增长下的自主创新——2006·中国企业创新专项调查报告

卷首语

加强社保理论和战略研究 建立中国特色社保体系

篇3

关键词:黄炎培;职业教育;跨越;考察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5-0179-02

后,黄炎培将全部精神转移到教育事业上,一方面,定居上海,潜心研读西方的各种教育著作,了解西方的教育发展状况,另一方面,开始结合中国的实际状况进行实地考察和调查。他认为“吾辈业教育,教育此国民,譬之治病,外国考察,读方书也;国内考察,寻病源也。方书诚不可不读,而病所由来,其现象不一,执古方治今病,执彼方治此病,病曷能已。”①“教育者,将俾其人克自适于所处之社会,以遂其生存者也。故离社会无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之教育,必察所处为何种之社会。”②黄炎培从中国社会面临的实际教育问题入手,历时3年,通过国内外大量的教育考察,在认真分析、比较与反思的基础上,最终选择了职业教育,实现了从实用主义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跨越。

对国内的考察:南下北上

1914年2月,黄炎培以《申报》旅行记者的身份开始了他为期3年的国内外调查研究与实地考察。他历时95天,考察了南方皖、赣、浙三省,对三省的教育状况、社会情况、民生疾苦乃至山川名胜都作了详尽的记录。对于这些,他都以“旅行记者报一”的名义写稿发表在《申报》上,对于途径之地教育情况的调查与考察,则撰文按期在商务印书馆的《教育杂志》上发表。随后,又将两者编辑成书,名为《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2月出版。在南方三省考察结束后不久,当年9月,他又历时36天,北上对北方京、津、鲁三地进行实地考察,将所撰文稿笔记编辑成书,名为《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第二集),由上海商务印书馆1915年7月出版。③经过对国内的考察,黄炎培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得到第一手教育资料,了解到当时的教育现状。

黄炎培对于皖、赣、浙三省的考察主要集中于教育,将教育考察视角一方面放在学校方面,另一方面放在社会方面,他认为离开社会便无所谓教育,“欲定所施为何种之教育,必察所处何种之社会”。因此,“凡夫一切现象苟足以表示某一社会之特性习惯能力者,皆所在宜考”。④他在随后发表的《考察皖赣浙教育状况之报告》(原载《教育研究》1914年第14期)中,对学校经费、教师素质、公私立学校、教育行政、师范教育与道德风纪等方面都作了翔实的记载与总结。如在教学方法上,三省学校或私塾“能用问答启发式者,甚属寥寥,盖用注入法。其黑板上大率抄录教科书,进而注释某字作某解,又进而注释其典出某处,或列一表,然其表亦只照录课本,不易一字,而能用图画等物为直观教授者,未之闻也”。而“教会所设学校,佳者颇多。其校长及教务主任,均明白教育原理。校长美人,教育主任华人,皆毕业于美国师范者。……其他均由浅入深”。⑤面对国外教会学校与国内公私立学校(尤其是师范学校)各方面的差距,黄炎培感言:“教会设学校,外人代中国办教育,吾辈思之,诚宜感愧”。⑥考察期间,黄炎培还应邀义务地进行教育讲演,介绍当今教育状况。在总结南方三省教育情形和社会状况时,黄炎培提出:“各种社会无一不困于生计,但求得过且过为佳,断无三年九年之蓄”。“各地中等学校,其教材类有过多之病,于脑力上既患用之过度,于智识上尤患食而不化”。“在教室外游戏活泼之儿童,忽上修身课,集之教室中,授以枯燥无味之训言,此真格不相入”。⑦此时,黄炎培已经开始认识到,仅在普通教育中抽象地强调“实用”并不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⑧

黄炎培北上鲁、津、京三地进行考察时,基于总结南方三省考察经验,更加注重教育状况和教育意见的记录。在山东考察时,黄炎培感受至深的是由英国人怀恩光通过募捐兴建的广智院,在《山东广智院》(原载《教育研究》1914年第19期)论文中,他感慨道:“……余所尤叹服者,各种土地面积、人数、物产、商务,及其他关于文化事物,一切比较图表,皆以中国为本位,而与他国较,使人油然生爱国之心”。“譬如学校讲授黄河,据此黄河模型,一方口讲,一方指画,八千余里之长流一览而尽,既易了解,又助记忆,不亦善乎?有志革新教育者,盍于此举加意矣”。⑨在考察京、津二地教育情况后,他对北京的通俗教育、巡行讲演与天津南开中学的露天学校教育等活动非常赞赏。好友远生对黄炎培推理京津教育发达缘故时说:“……京师之民有惯习焉,业务余暇,必听讲书词、小说,久乃成癖,若日用饮食之不可离。今导以宣讲,变其义、仍其形,民之听之,若犹是书词小说也,故势至顺而易效,南方无是”。黄炎培日后感言:“远生之言验矣,巡行宣讲也,露天学校也,其所为法,一纸可以尽之,非有深奥之理论,与繁难之手续,足以致人疑沮者。所难得者人耳,亟记之以告一般教育界。”⑩同时,黄炎培更加悲叹:“各种学校毕业生,除升学外几无他路,此为方今教育亟待研究之点,若中学校为尤甚”。{11}

两次国内考察使黄炎培对当时中国教育的症结问题有了较为深刻而清醒的客观认识,这个症结问题就是:长期的闭关锁国,居高自傲已经使当时中国的教育发展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同时中国封建教育思想制度残余仍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各级教育,学校教育中尚文轻实、教育与实际相脱离、办学思路狭隘、教学方法陈旧刻板等务虚现象非常严重,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考察中,他还不遗余力地宣传、强调教育上的实用主义,号召学求实际。虽然在此期间他没有明言通过在中国发展职业教育改变中国教育的窘状,但是在考察过程中他所提出的社会生计问题、学校毕业生(特别是中学毕业生)的出路问题,反映出他已经开始致力于寻求一种更好的教育形式。{12}他认为“语以抽象的实用教育,不若语以具体的职业教育之惊心动目”(《实用主义产出之第三年》)。仅从普通教育入手进行改革,很难尽快达到教育效果,必须另辟蹊径。以1914年的两次国内教育考察为转折点,黄炎培开始从宣传实用主义逐渐转变为致力于提倡职业教育;从提倡普通教育(主要指小学教育)的改革转变为更多地关注如何沟通促进教育与职业的关系。

对国外的考察:大洋两岸

在即将完成国内教育考察之际,1915年4月,中国农商部组织了游美实业团进行考察,黄炎培受聘担任编辑报告,随团赴美考察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但他的真实意图在于考察美国的教育:“调查美国教育状况。至调查之目的,不外两种:一为职业教育之状况,一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联络问题。夫在美国调查此种教育,实最为适宜”。{13}他以“余之考察教育,所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盖考察者我也,非他也。我之所以考察,亦为我也,非为他也。以故足迹所至,苟有咫闻尺见,其所发第一念即‘于我之比较如何’,其第二念即‘我之对此当如何’”{14}的态度,停留约三个月,游遍美国,访问了美国25个城市中的52所各级各类学校,与美国教育界、实业界人士广泛接触。黄炎培将他的这次美国之旅的考察报告以及日后有关美国教育的讲稿整理成《黄炎培教育考察日记》(第三集),于1917年4月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

通过考察美国学校,研究分析美国教育制度和体制,走访社会各方面,广泛接触各界人士,黄炎培深感中美职业教育的差距,深知中国教育改革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他了解到美国社会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和职业教育对美国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通过中美教育之间的比较分析,从教育思想的根本层次上,总结了中国教育的弊症问题之源。他在《东西两大陆教育不同之根本谈》(原载《教育杂志》1916年第8卷第1号)中感言:“两大陆国力之强弱,生事之厚薄,民生之开塞,有不可同日而语者”。他将两国发展悬殊问题的原因归于教育的差距,指出:“虽然,此现象也,果谁为之,而孰令致之耶?将必曰教育矣。夫彼之教育,曰以利人群也,福国家也。我之教育,亦岂有异趣者,而何以所获若是其悬绝?此其因果相仍,至微极复”。{15}对此,他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其一曰,彼之教育,大都取自然,而吾取强制也;其二曰,彼之教育,大都取各别,而吾取划一也;其三曰,彼之教育,最重改造,而吾惟重模仿也;其四曰,彼之教育,最重公众,而我惟重一己也”。{16}黄炎培已经深刻认识到中国教育的落后之处在于:中国封建伦理的宗法性和政治化已经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阻碍了教育的发展,如重男轻女、男尊女卑、男女授受不亲等落后思想带有鲜明的等级性与歧视性色彩,对教育的影响已潜移默化并根深蒂固,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桎梏。美国“以新发明博文明之声誉”,而中国“以善模仿为不二法门”。美国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生产劳动技术,学生动手能力强,思维活跃且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反观中国,学校学生眼高手低,鄙视生产劳动,教学内容刻板单一,与实际生活生产严重脱节,毕业后无一技之长谋生活、谋发展。面对此窘况,黄炎培不禁感叹:“他国之教育,其进行也有方针,其设施也有计划,全国上下,万众一的,而吾国如何?求生存之政府与国民,宁终无动于中耶!”{17}“讲教育若干年仍是毫无效果,外国上下一心提倡职业教育,而我国何如,可胜叹哉!”{18}黄炎培指出:“……盖西人之教育,向采自由主义、进步主义,以独出心裁为可贵,故不知不识间,人人心花怒放。我国教育向重师承,重模仿,譬诸写字,必学颜柳,后遂无高出于颜柳者。其间优劣姑且不论,第问今后吾人尚宜固守东方民族之思想;抑宜参合西方民族之思想,以求活泼进步;此极应研究之问题也。”他将美国教育的优势归纳为两点:“一曰应用。即要用者教之,不要用者尽不可教。二曰各别。即能各各发表其特色,而不求统一”(江苏省教育会常会中的报告内容)。黄炎培基于对美国各方面的考察、总结与思考,结合当时中国教育状况,认为中国教育改造可以从三个方面借鉴美国教育:“一曰实用教育。彼国无论何种教育,皆注重实用。二曰体育。……三曰校外教育亟宜注意。彼国之社会教育,与我国稍有不同之处,即我国往往特设机关,彼则以学校为中心,此点亦宜研究”。{19}对美国的考察使黄炎培对职业教育有了更加全面而深刻的新认识、新思考、新发现,也使他更加坚信在中国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回国之后,他告诫教育家要“越去书本教育之阶级,而进入实用教育之阶级也。至于政府既须与学校社会通力合作,更须多派有经验之教育家,往外国考查,籍作他山之助,然后教育可期尽善尽美也”。(《调查美国教育报告》)1915年黄炎培随团在美国考察期间,在参加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时看到了菲律宾(时为美国殖民地)的教育出品和各式各样的图表,他推断菲律宾一定非常重视职业教育。此外,他认为日本与我国一衣带水,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社会习俗相近,最重要的是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几十年间由一个封建国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肯定有适应世界潮流与趋势的改革措施,是值得考察和借鉴的。经教育部批准,1917年1月,黄炎培等一行6人赴日本、菲律宾进行第二次国外考察,此次考察,他直接把目光投向了两国的职业教育,“同行诸子考察之目的,多重在师范教育,而余重在职业教育”。(《东南洋之新教育》,商务印书馆1918年版)在日本期间,考察团先后赴东京、横滨、长崎等地参观了各种类型的学校,并向日本教育界、工业界等人士就职业教育问题进行了请教、沟通与交流,职业教育“外感于世界潮流之推动,内迫于社会现况之要求”的客观现实,使黄炎培更加坚定了走职业教育道路的信念。在菲律宾期间,考察团对农业、工业、商业、师范学校教育进行了深入了解,黄炎培了解到菲律宾的教育宗旨意在普及和统一,而职业教育也是根据此宗旨制定具体的方法和措施,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与家庭联络,一方面职业教育要与商业联络,这两点又与社会教育交融,所以大部分属于社会教育的内容,兼具社会教育的属性。至此,菲律宾“不十年而改观,……市无游民,道无行乞,国多藏富之源,民有乐生之感,皆出自职业教育之赐”(黄炎培等:《考察日本菲律宾教育团纪实》,商务印书馆1917年版)。

实现跨越:高举职业教育旗帜

通过两次国内教育考察与两次国外教育考察,黄炎培对兴办职业教育的信念更加坚定。一方面,通过分析比较,不时地在各种教育期刊上发表自己对职业教育的新认识与新理解;另一方面,通过游历全国各地,不断地传播、讲解、介绍国外职业教育的新情况与新进展。在务实理念的指引下,黄炎培顺势而行,在这片曾经有着光辉灿烂历史文明的古国大地上,第一次高高地举起“发展具有中国自身特点的职业教育”的鲜明旗帜,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开始从“器物―制度―文化”三个层面建构职业教育思想统一体系之树,并使之不断发展壮大。黄炎培在从事职业教育改革的过程中,始终将考察调查放在突出位置,这为他的职业教育思想提供了强大的生命力,注入了新鲜血液,开创了中国教育考察研究的先河,实现了他从实用主义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跨越,为当代和后世的教育者树立了榜样。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考察研究,就没有黄炎培的职业教育思想。{20}

注释:

①②④⑦黄炎培:《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一集),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第1,3,3,205-206页

③尚丁:《黄炎培》,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44-46页

⑤⑥⑨⑩{13}{14}{15}{16}{17}{18}{19}中华职业教育社:《黄炎培教育文集》(第一卷),中国文史出版社1994年版,第132-134,136,147,155-157,266,184,184-185,186,167,273,170页

⑧田正平,周志毅:《黄炎培教育思想研究》,辽宁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46页

{11}黄炎培:《黄炎培考察教育日记》(第二集),商务印书馆1915年版,第158页

{12}谢长法:《黄炎培的教育考察与职业教育在中国的萌生》,《教育与职业》,2009年第十一期

{20}朱宗震,陈伟忠:《黄炎培研究文集》,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78-185页

篇4

应韩国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和全国农业技术者协会邀请,2003年10月29日至11月5日,战树毅厅长带领省农业厅代表团一行6人,对韩国进行了考察访问。同时,这次考察访问也是按照双方协议,对2002年6月韩国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柳仁燮院长率团来我省访问后的一次回访。我厅和韩方对这次考察访问都非常重视,作了充分准备和周密安排。在韩期间,双方多次进行了洽谈交流,达成了一些新的合作意向。代表团所到之处,受到了热情友好接待。现将考察访问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10月29日下午代表团到达全罗南道后,考察访问了光州农协园艺花卉批发市场、新世界农产品超市;拜访了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双方就下一步农业技术交流合作进行了商谈,并出席了该院举办的“全罗南道农业博览会”,参观了茶叶试验场等科研、试验基地,制茶厂及大韩茶园。

11月2日代表团到达汉城后,受到了韩国“全国农业技术者协会”热烈欢迎,与姜春成会长、林甲默部长及企业家代表进行了会谈,并就下一步的合作及关心的问题进行了交流;考察了可乐洞南大门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在全国农业技术者协会农业技术振兴馆,举办了“山东省农水畜产业投资说明会”;参观了在大田举办的“农机种子展览会”,与新东物产滴灌设施制造商代表进行了交谈;考察访问了韩一饲料株式会社和农机制造厂——明星株式会社。

二、主要收获?

这次访问虽然时间较短,由于我们准备充分,韩方安排周密,考察内容比较丰富,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结果。?

(一) 通过考察访问,对韩国农业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通过几天的深入细致考察,广泛接触了各方人士,对韩国农业的生产、科研、加工流通等方面有了初步了解,农业生产水平较高。韩国与我省地理位置相近,气候相似,是一个多山国家,耕地资源相对紧缺,现有农民约420万,占总人口的9%,人均耕地1.2公顷,主要农作物为水稻、果品、蔬菜、茶叶等。韩国农业具有显着的特点:(1)农业机械化、专门化程度高;(2)建成高收入观光农业圈,以栽培规模花卉、蔬菜等大棚和玻璃温室为中心,综合经营果园、农产品等;(3)农产品流通畅通;(4)重视农民培训和农业技术教育。特别在农业设施装备水平上,比我们高出许多。设施栽培方面,普遍采用了标准骨架、专用薄膜覆盖栽培,微滴灌溉,机械施肥、喷药等。?

农业科研推广体制较为完备。韩国非常重视农业科研推广工作,将农业科研推广人员列为国家公务员系列,工作经费由国家负担。访问的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主要进行农业新技术、新品种的试验、研究、推广和对农户的技术培训、指导等,内设试验研究局、技术普及局2个局,7个课,5个试验场,共有工作人员178人(属国家公务员)。该院在花卉、茶叶、蔬菜、果树等新品种、新技术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并在技术普及和对农民的教育培训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该院一年一度举办的“全罗南道农业博览会”,是全面展示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的一次盛会,也是全罗南道农业名优特新产品的展览展销会。应柳仁燮院长的盛情要求,作为出访礼品的山东裕华集团“雁来红”冬枣,在博览会的显着位置进行了展示。作为政府为农产品加工企业和农民服务的形式,博览会为来自全道各地参展的企业和农户免费提供展位,费用有政府解决。

农产品加工流通体系较为健全。韩国的加工流通业比较先进。考察的宝城茶叶加工厂,除生产茶叶外,还加工生产茶饮料、茶系列生活用品等,产出效益大幅度提高。例如该厂生产的茶饮料,每公斤原料价格6000—8000韩元,可加工成1000罐茶饮料,每罐茶饮料出厂价200韩元,市场价600韩元,加工效益非常可观。参观的可乐洞农产品批发市场,是世界上交易量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日交易量8000吨,日成交额90亿韩元。该批发市场交易方式先进,农户生产出产品后经过初步加工包装运到市场的不同交易区域,市场则通过竞价拍卖的方式分售给中介商进行销售。通过这种先进的交易方式,既把农民生产的产品销售出去,实现了优质优价,也为农民进入市场提供了有效载体。?

与此同时,通过与韩方人员座谈交流,了解到韩方有关人士在我国加入WTO后,普遍担心我省农产品会大量进入,对韩国农业形成冲击,希望我省农产品尽量在国内寻找市场,不要过多地向韩国出口。加之客观上韩国人口少,地域狭小,市场需求有限。因此,今后我省出口韩国的农产品不会有大幅度提高,而且纠纷可能还会不断出现,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我省下一步与韩国农业经济合作,重点应该是加大技术、资金的引进合作,鼓励韩国企业来我省投资办企业。

(二)广泛接触交流,全面宣传山东农业?

战树毅厅长先后在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和韩国农业技术者协会多次与韩方人士进行座谈交流,赠送了《中国农业年鉴》、《山东省农业对外合作项目》汇编及重点推出了20个招商项目。在全罗南道期间,先后会见了全国农村振兴厅厅长、全罗南道知事,与全罗南道农业技术院柳仁燮院长、试验研究局金相喆局长进行了多次会谈交流;在汉城,韩国农业技术者协会官员及部分农业团体代表20多人听取了战树毅厅长作的题为“山东农业及对外经济合作”专题报告。战树毅厅长全面宣传了山东农牧水产业发展现状及在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科教兴农、标准化生产、市场开拓等五个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详细介绍山东省与韩、日、台经济贸易合作情况,阐述了国家在农业对外经济贸易合作方面的有关政策,分析了我国加入WTO后,对中韩双方农产品贸易的趋向和利弊,回答了与会代表提出的问题,并就下一步在农业技术交流、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合作提出了意见建议。微山县农业局刘泽湘局长、山东裕华集团杨志国副总经理分别介绍了有关情况。投资说明会得到了韩方人士的一致好评。

(三)相互交流,为今后的双方合作奠定了基础?

双方经过多次会谈交流,在板栗、花卉、冬枣、茶叶等领域技术合作与交流达成初步意向;与韩国全国农业技术者协会在农业技术、信息等方面进一步合作,促进双方农业的共同发展,互派技术人员等方面达成了意向。

11月4日,代表团拜访考察了许多在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及农业机械、设施、投入品及在我省投资的生产企业,并与有关企业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韩一饲料株式会社,是韩国规模比较大的饲料加工企业,在天津市设有合资企业,与微山县农业局就利用微山湖芦苇原料加工饲料达成初步意向,韩方确定派驻天津的代表近日赴微山县考察;日信化学工业株式会社,是韩国最大的塑料薄膜生产企业,占全韩薄膜生产量的30%,年销售收入1000亿韩元,15%的产品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已在我省阳谷县投资建厂,战树毅厅长与该企业郑喆寿社长就帮助该企业在山东进一步发展多次交流;明星株式会社,是韩国农业机械制造企业,李寅铉代表理事会向代表团介绍了企业的生产及与在我国投资的情况。他经常来我省考察,对山东的农机市场非常熟悉,希望与山东进行合作。?

三、几点启示?

启示一:必须大力推进农业国际化进程。加入WTO后,我省农业既面临机遇,也面临挑战。从考察韩国的农产品市场看,韩国的蔬菜、果品、畜产品市场价格普遍较高,有的产品是我国国内市场价格的3-5倍,高的甚至达到10多倍。

农产品批发市场部分农产品价格?

单位:人民币元/公斤?

品种大米土豆圆葱西红柿白菜苹果西瓜

价格32.9103.53-655-89

这对我省的农业发展将是很好的机遇。对其他国家和地区而言,我省的蔬菜、果品、畜产品等也具有较大的价格优势。因此,我省必须大力推进农业经济国际化,继续加大国际市场开拓力度,认真研究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特点,及时调整出口产品结构,探索建立农产品出口加工园区。采取针对性更强的营销策略,在巩固日本、韩国、东南亚、港澳台等周边国家和地区市场的同时,积极开拓欧美、独联体、中东、非洲、南美等市场,力争农产品出口有大幅度提高。

篇5

关键词:集体林权改革;林农;收益权

中图分类号:D922.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15-0079-02

一、我国林权改革中林农收益权的现状

我国集体林权改革中,国家明确规定应保障林农收益权的实现,各省在具体的实施中也有例可循。但实际的情况是,林农的收益权并没有因此搭上改革便车而得到有效的实现。国家在林业财政上的投入远不能达到扶持的目的,征收的育林费不能真正落实到林农手中,往往成为“育人”基金。森林资源有偿流转缺乏全面、统一的规范,管理措施落后,林农林权流转受限。林农的小额贷款实际操作难,融资能力弱。合法的采伐被非法化压缩了,实际中林业主管部门对森林采伐量的限制远超于法律规定的采伐限额;同时林农的经营权被侵害,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下达的木材生产计划决定一切,这实际是剥夺了法定的生产经营单位和以集体林区为代表的广大林农的经营权。

本文认为,林农收益权难以受益集体林改的根本原因在于产权的完整性与安全性。产权是否完整是西方经济学者界定产权及其分类的标准之一,依据产权的定义不能同时兼具使用权的排他、收入上的专有及转让的自由,即为产权残缺。安全性是产权基本属性之一,产权的安全性是权利主体在享有明确的产权之后能够在自己的经营之下获得稳定的经营预期回报,从而降低产权在运行与流转过程中因其不稳定而导致的损失,产权的安全属性影响着产权的收益分配功能。

将产权理论映射进我国集体林权改革中不难得出,导致我国林农收益权现状的主要原因有三点。第一,目前集体林权的不稳定和边界不明确,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不集中,不能给林农定心丸,导致林农缺乏营林、造林积极性。第二,林业市场化进程缓慢,营林、造林者缺乏对自有林业资产的支配权和收入的处置权。第三,国家对林业、林农的激励机制不健全,仅设立专门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用于提供生态效益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的森林资源、林木的营造、抚育、保护和管理,该项制度在具体实施中存在补偿形式单一、补偿标准低的问题,林农的利益严重受损而得不到保障。

二、外国保护林农收益权的制度经验

国外在坚持森林资源的经济利益与生态功能和谐发展的同时,还兼顾着林农的利益,在此方面的具体措施归纳如下:

(一)以法律的形式保护林农收益权的实现

芬兰的《森林法》、《可持续林业补贴法》和有关林业服务、林业协会的组织法构成了林业立法体系。《可持续林业补贴法》中规定政府每年按财政计划向私人林主发放林业补贴。

瑞典《森林法》规定森林所有者须制定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森林经营计划并进行严格审批,避免林农因不能把握市场变化而遭受损失。

美联邦政府在森林资源问题上严格实施森林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以法律的形式加以规定,强调森林经营要遵循自然规律,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的质量。各州政府也以法律形式规定对私有林主实施各种优惠和扶持政策。

(二)政府在经济上的大力扶持和政策上的优惠

芬兰政府注重发展可持续林业,政府根据私有林主申请并审查相关材料发放更新造林的补助和林业运转信贷,芬兰还为本国的私人林场提供了配套的社会化服务,便于林农对林场的科学化经营和管理。

瑞典政府支付私有林主从事的林地改造、阔叶林造林、更新造林、间伐、自然保护、自然遗产保护等活动的相关费用。为完善私有林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国家给予56%的补助以用于私有林区的道路建设。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坚决维护私有林林农的所有权和收益权,通过制定各种税收优惠政策来鼓励林农对森林的投资和经营,联邦政府除了对林农实施扶持政策外不能干涉林场主对私有林的经营事项。为进一步保障私有林林场主的收益权,联邦政府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在城市建设和工业建设过程中给林农造成的损失按照市场价进行核算,政府一次性补偿给林农损失总价值的50%。

(三)专业化的林业组织保障林农利益的实现

芬兰全国有158个森林经营协会,向28万个私有林主提供从林木培育到木材销售的信息、经营计划等各种服务,协会完成全国80%的营林工作量、制订80%的木材销售计划、销售40%的木材。

瑞典的私有林主协会是得到政府认可的民间组织,负责对私有林的管理及提供相关服务。瑞典森林工业协会是林业企业的主要组织。其主要任务是,在广泛了解森林工业需求的同时,维护和代表协会成员的利益,包括增进和维护其成员公司在国外的利益。

美国私有林的经营以市场调节为主,通过各种协会来实现与政府和市场的衔接,协会在信息沟通、协调关系、贸易谈判、行业自律和生态保护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政府只提供咨询、指导和制定政策,不直接进行干预。

三、我国保障林农收益权实现的应有措施

林权改革对林农而言最大的实效是能够从自己的劳动行为中获利。林权改革中首当其冲的是森林资源产权的界定,明晰产权即是给了林农定心丸。

(一)大力普及森林可持续利用理念,提高营林、造林的科技含量

挖掘出森林资源潜在而富有的生态价值并与市场结合是我国林农实现创收的新途径,林农只有在充分意识到森林的生态效益之后才会在营林、造林活动中增加技术投入,摆脱先前单纯依靠量的收益的传统模式。可持续发展在森林资源管理和保护中的运用重点即在突出森林的生态效益,普及并灌输森林的可持续利用理念是实现林农在收益上创收的前提,用这样一种科学而注重效益的思想去指导林农营林、造林的经济行为从而达到实现林农收益权的目的。

在我国缺少非政府组织的群众基础的现实下,森林资源可持续利用理念的传播应具体到各乡镇的林业工作站,林业主管部门定期或轮期向这些乡镇林业工作站输送林业技术人员,走访各村集体,集中为林农提供营林、造林技术服务,解决林农在实践中遇到的障碍,提高林农营林、造林的科学技术含量以保障林木生长质量与森林生态的协调一致。

(二)修改《森林法》,放活林农的经营权和处置权

我国的森林采伐制度体系虽比较完整,在控制森林消耗上发挥着一定作用,但未体现对生态林、商品林等林业分类管理经营的思想。限额采伐制度在实践中的行政成本过高难以真正落到实处导致超限额采伐现象普遍存在,其运行结果不尽如人意。限额采伐制度中对森林生长量的确定原本应由实际营林、造林者根据森林客观生长量确定。应保障林农收益权即让林农手中实实在在握有限额采伐指标,严惩各级林业部门和乡镇村集体组织为实现创收对采伐指标的截留行径,以此杜绝限额采伐在实施中的权力寻租现象,达到林农收益目标而非标榜林农实为林业部门和村集体小部分人收益。

《森林法》的修订应跳出在森林采伐与林木流通问题上原有的“自上而下”的政令管理模式,融入市场调节机制提高森林资源流转速度和经济效率,进而充实林农的经营权和处置权;在采伐限额的修改中采取规制与激励措施相结合的手段,注重规制力度的技术性避免因扩大规制范围而增加林农负担,行之有效的激励措施不仅合理利用行政开支更进一步推动林农为实现收益而加大营林、造林的积极性;为准确获得森林生长量信息以县为单位建立科学化系统化的森林评估体系并将生长量评估结果定期向公众公布,放活林农经营权和处置权的同时发挥社会监督的力量规避对森林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三)加大政府对林业、林农的扶持

在我国,国家政策对林业的重视远不及农业,在确保林农收益权问题上我国应加大政府对林业、林农的扶持力度。1)资金投入方面,为建设林业基础设施、再造林和护林申请财政拨款的村集体组织应制定款项用途计划书并交于林业部门审议,审议通过后主管部门应下达审议文件以规定财政拨款的具体数额、款项的用途及款项落实问责制。2)优化补偿政策,让林农从补贴中直接受益,对林农的营林、造林给以财政补贴。适合再造林的森林,国家相应给予再造林补偿款以维持森林的更新、林木生长和水土保持。不适于再造林的森林,国家按照采伐林木的多少给予林农营林补偿费,作为对林农经济价值损失的补偿。在国家对林业的补偿政策中还需建立营林、造林奖励制度,该奖励应以林农营林、造林过程中对森林生态效益的保护及利用程度为标准,森林生态效益的评估才是奖励的依据,奖金的多少与森林资源评估机构的评估结果成正比以此鼓励林农重视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及营林、造林积极性。

(四)建立和扶持林业专业化、社会化民间组织

林业民间组织在我国林业发展中起步晚成效慢,在初建过程中借鉴国外私有林主协会的发展历程和模式,应以专业化和区域化为主要特征。初级阶段致力于引导林农联合组建林木种苗、护林联防、森林病虫害防治、林产品加工营销等专业协会,要提供行业规范、信息服务、竞争展览、营销决策等服务。林业协会的发展、壮大与集体林权改革背景休戚相关,本着切实以林农利益为出发点的思想为林农提供准确的市场信息,让造林、营林与市场接轨真正落实林农的收益。

参考文献:

[1]陈根长.中国林业物权制度研究[J].林业经济,2002,(10).

[2]叶祥松.西方经济学的产权理论[J].亚太当代,2001,(7).

[3]张美华.对我国林业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考[J].绿色经济,2003,(20).

[4]汪劲.中国环境法原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5]杨继平.对美国林业几个问题的研究与思考[J].中国林业,2003,(11).

篇6

关键词 特殊教育 体育参与 社会支持 青少年

中图分类号:G806 文献标识码:A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ocial Support System for the Disabled Youth in USA,UK and Australia

Abstract This paper ha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about the social support system for disabled youth about USA, UK and Australia. The discussions involve the accurate attitudes based on the values' historical development, the government's management and protection of policies and laws, the construction of barrier-free facilities in the communities, the fre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various unofficial organizations. Hope these are helpful to the disabled youth in China.

Key words special education; sports involvement; social support; the youth

目前,各国的残障人体育事业已被纳入到国家整个体育事业和残障人士事业之中,并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体育发展状况和社会文明发达程度的标志之一。本文将聚焦残障人士中的青少年群体,通过对美、英、澳三国残障青少年体育参与社会支持系统的比较与分析来探求其可资借鉴的经验与教训,以期为我国的残障青少年体育发展贡献微薄之力。

1 观念发展后的正确意识与客观态度

残障人士随着人类的产生而产生,人类对其认识和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愚昧阶段,主要是指欧洲的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统治阶级对残障人士采取了根本不允许其生存的极其凶残、野蛮和愚昧的阶段;嘲笑阶段,主要是指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占统治地位时期;第三阶段是起始阶段,主要是指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这一时期对提高残障人士的社会地位起了积极作用,一战后康复医学的诞生又进一步推动了残障人士体育的发展。第四阶段是发展阶段,主要是指20世纪60年代以来这一时期。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残障人士教育开始得到法律保护,世界各地陆续建立了各类残障人士组织。

历史上的斯巴达体育给体育史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其代价即是残障青少年以生命为代价的付出。斯巴达妇女生下的孩子都要抱到长老那儿去进行体格检验。如果长老认为婴儿不健康或有残疾,过于软弱,那么做父母的就应该把孩子抛弃到山谷里去。斯巴达母亲抚养婴儿没有那么多的禁忌,就是擦洗初生的婴儿,她们也不用水,而喜欢用烈性酒代替水,如果先天有病的婴儿经酒一洗就死去那也不值得怜惜。在长大到20岁正式参军以前,斯巴达青少年所经受的都是这样随时会因残障儿被淘汰掉生命的体格训练。

在经历了近两千年的发展之后,西方社会已经基本祛除了其希腊源头当中的印记。其对人道主义、人性关怀及残障人士权利维护都非常重视,不仅成立专门的组织,还出台专门的保护法律、实施特别的惠残政策,帮助残障人士与健全人同样享受社会的文明进步。在西方人的观念中,在人性面前残障人士被认为是社会中和任何别人一样平等的一员。在这些国家当中,普通人对残障人士的照顾,并非是完全出于同情,而更是对他们的尊重,这种社会意识与态度的转变使得残障青少年有了一个正常安全的生活环境。

2 政府的积极管理与政策法律的鼓励保护

美国1919年诞生了世界第一个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的组织,美国残障人士立法始于上世纪30年代对肢体残疾儿童健康的关注。70年代,相继颁行了《职业康复法案》(1973年)和《残疾儿童教育法案》(1974年),规定残障人士和正常人一样可以获得同等的工作机会,残障人士儿童也能够进入公共学校学习。1990年《美国残障人士法案》则是同一时期残障人士人权保障运动的结晶,该法案确定了残障人士在就业、服务以及环境无障碍、信息无障碍和交通无障碍等方面的平等权利,成为美国保障残障人士权益最重要的法律文件,在推动残障人士事业发展、促进残障人士事务管理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澳大利亚对残障人士服务实行两级政府制度。一是联邦政府。负责制定服务残障人士的规定,提供残障人士就业资金支持和社会保障。二是州政府。在澳大利亚的每个州,对残障人士的照顾是不同的,各州都有自己单独制定的优惠政策,标准和内容不尽相同。

英国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慈善事业及非官方组织、社区等都通过不同渠道对英国的残障儿童及家庭提供关怀、服务与帮助,使其在很多方面能够得到特殊照顾和优先待遇。在保健、康复、教育、社会服务等方面都可以免费获得,而且还有其他的物质和经济资助,例如有夜间请人护理津贴、父母由于护理残疾儿童不能正常工作也可获得津贴。

综上所述, 美、英、澳等国政府的积极管理与政策法律的鼓励保护都充分的反映了反歧视、平等参与和融合、自主和独立等西方观念中的精神支撑。各国政府在法律制定过程中把残障人士自主选择和独立生活,确定为重要的原则,政府和社会给予合理的支持、协助和相关的服务,以提高残障人士独立自主生活为目标,残障人士的技能和天分应该被视作社会的资源和财富,有获得充分展示的机会。残障人士首先是一个国家的国民,“残疾”标示的不是能力上的差别,而是某种特殊的需求。

3 社区主体作用下的无障碍设施建设

美国从当初的为残障人士提供福利转变为今天的创造机会,在日常生活及社会经济等方方面面为残障人士创造与健全人同等的机会,不能因其残疾的身体而有任何生活的障碍存在。1961年,美国出台《美国公共建筑通道及使用国家标准》,这部法律的出台表明社会开始接纳残障人士,1968年《建筑无障碍法》的通过以残障人士为主体进行立法,为确保残障人士进入主流社会提供了最基本的立法保障。1990年的《美国残障人士法案》使残障人士在就业、公共服务设施等方面获得了更大的便利,被誉为美国残障人士真正进入“无障碍时代”的标志。

澳大利亚的情况也与之类似,有比较完善的无障碍设施系统,而且设施简洁,操作方便。例如,路口用水泥坡化,方便轮椅和盲人使用;人行横道的指示灯装有帮助盲人过街的音响;商业中心、饭店等公共场所配有独立的轮椅式电梯;停车场有专门的残障人士专用车位;洗手间有残障人士专用位置;所有残障人士使用设施标志醒目等。

英国对残障儿童所强调和重视的是使其心理、身体、全面康复从而助其走入正常社会。它注重的是社区。以伦敦为例,其百余个社区都有幼儿发育中心,每个残障儿童都可以在家中得到语言、理疗、保健等方面的相关训练、指导。幼儿发育中心的康复工作者大部分工作时间并不在中心,而是走入各残障儿童的家庭进行工作。残障儿童一般以半年为周期到幼儿发育中心去接受诊断、评价、康复计划和方案的制定。英国也有集中式的康复服务,例如日间护理中心等,其设施先进,服务态度也非常好,有官方、非官方和私人等多种出资渠道。

每一个国家都有弱势群体存在,残障人士则是弱中之弱,他们的生存状态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最实际的反映。到一个国家,先别看建筑有多么高大,场馆有多么奢华,就看看残障人士是不是随处可见,再看看他们脸上的表情,是安详还是焦虑,是快乐还是阴郁,基本就能对这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判断出个大概了。美、英、澳等国尽量创造出一个对残障人士生活无障碍的社会环境,使其能和任何其他人一样正常的生活,其背后的理念及现实的举措值得我们关注。

4 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与多样化的非官方组织

美国残障人士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得益于自上世纪30年代建立的社会保障体系。联邦政府制定总的社会保障政策,各州和县政府也会相应出台针对低收入残障人士的救助措施。为了提高残障人士的职业能力,促进残障人士就业,根据《职业康复法案》和《美国残障人士法案》的要求,各地政府都要直接举办残障人士职业康复培训机构。政府不能强令雇主接受不适任的残障人士,但是有权对就业歧视行为作出反应。美国政府还将残疾儿童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给予特殊关注。

在英国,残疾儿童及其家庭还可以得到慈善事业和非官方组织的特殊帮助。例如,各种不同的基金可为他们提供洗衣机、冰箱等各种生活用品,还可以得到免费的辅助器具或低价购买,也有很多热线电话提供咨询服务。总之,英国对于残疾儿童的康复服务形成了包括残疾儿童及其家庭成员在内,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服务,以社区为基地,医疗、教育、社会服务相互配合,协调一致的局面。

澳大利亚作为发达国家,其社会保障一直按英国等福利国家的模式建立,政府对公民实行从摇篮到坟墓的全程保障。澳大利亚对残障人士事业,无论联邦政府还是州政府都给予很多的支持。作为高福利国家,澳大利亚的社会保障网络颇为健全,不仅全民免费医疗,残障人士更有高额的失业救济金,在全职职工人均周工资928.5澳元的背景下,每周158澳元的失业救济金基本可以让失业的残障人士衣食无忧。澳大利亚各类残障人士服务的机构呈现系列化、小型化、社会化,托养服务中心进入社区,走进家庭,残障人士普遍受到社会的尊重和重视。

更多的残障人士融入了社会,这种趋势背后的关键原则是正常化。这就意味着,应该消除对青少年残障人士的歧视以及参与正常生活的各种障碍;设置健全的社会保障机制;为青少年残障人士提供的教育在方式和目的上都应该尽可能与为非残疾学生提供的教育一样。虽然不论是美、英、澳等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其他的不发达国家,在整体的社会环境中都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如财政支持不够、执行力度交差等,但有一个相对宽容的社会环境与多样化的非官方组织,定能在很大程度上改善残障青少年的生活质量。

5 结语

“没有限制”是1994年残障人士奥运会上的口号,残障人士运动员用他们的优异成绩证明的确“没有限制”。“没有限制”不仅是针对具有高水平运动成绩的残障人士运动员,而且是针对每一个残障人士,尤其是残障青少年的发展不应搞有任何限制。当前,多数国际、国家的体育组织完全赞同残障人士体育政策的理论和目标,这将有助于残障人士与健全人的体育组织及联合会之间的、政府与非政府体育组织之间的、公众与志愿者团体之间的、传统与非传统体育组织之间的合作。这些合作将导致残障人士康复手段方法的增加,且有助于提高残障人士的福利,有助于提高对残障人士体育政策目标的认识。

参考文献

[1] 厉才茂.美国的残障人士立法和残障人士社会服务[J].挚友,2006(6).

[2] [匈牙利]吉央义·斯扎波·弗尔迪亚.残障人士体育及其政策[A].第六届世界群众体育活动讨论大会报告集[C].北京:国家体委群众体育司,1996:25-31.

[3] 安佳,林秀华.关于我国残障人士体育现状与发展方向的初探[A].残障人士体育理论研究——第二届全国残障人士体育科学大会论文集[C].2007.

[4] 关于美国、墨西哥、古巴残障人士体育赛事筹备工作考察报告[EB/OL]. [2012-5-15].http://.cn/www/zwxx/2011/02/25/13691.htm.

[5] 郭汝琢副主任率团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进行残障人士、未成年人保障工作考察[EB/OL].[2012-6-5]. http:///system/2010/01/22/00606 4412.shtml.

[6] 郝传萍,卢雁.北京市随班就读学生课外体育活动现状研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7).

[7] 考察澳大利亚残障人士工作[EB/OL].[2012-5-15]. http://.cn/ywgz/yhjw/22809.htm.

[8] 李晓捷.英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的机构特点及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4,8(24).

[9] 李晓捷.英国残疾儿童康复服务现状[J].国外医学,1994.14(3).

[10] 李荀.残障人士体育研究述评[J].南方论刊,2006.12:62.

[11] 任海.国外大众体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12] 王东敏.“十二五”期间残障人士体育研究动态:中国残障人士体育研究现 状和未来的思考[J].运动,2011(10).

[13] 吴丽芳,等.中学特殊体育课程标准研制依据及特点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 学报,2010(3).

[14] 吴筱雅.美国智障人士就业经验介绍[J].社科纵横,2010(2).

[15] 杨晴川.美国残障人士事业带起“无障碍经济”[N].新华每日电讯,2006-05-22.

[16] 张波,苏玲.四川省高校残疾、体弱学生的体育活动现状与对策研究[J].安 徽体育科技,2011(10).

[17] 张龙.中日残障人士体育组织管理体系比较[J].体育学刊,2009.16(4):34-36.

[18] Australian Federation of Disability Organisations[EB/OL].[2012-05-16]. http:// .au/.

[19] Disabled people[EB/OL]. [2012-05-16].http://direct.gov.uk/en/disa ble dpeople/index.htm.

[20] Disabled Sports USA Chapter Handbook[EB/OL].[2012-05-16]. http:// /PDF-files/ChapterForms/ChapterHandbook.pdf.

[21] Opening Doors: Getting People with a Disability Involved in Sport and Rec reation[R].Canberra: Paragon Printers, 2000.

[22] Riding for the Disabled Association of Australian Limited [EB/OL]. [2012-05-16]. http://.au/.

篇7

一、学习考察概况

根据区委中心组全年学习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组的学习以“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加快大发展”为主题,结合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届三次全委会精神和区第九次党代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以区委书记XXX为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2xxxx,于7月13日至19日到温州、杭州、苏州、上海等地进行了考察学习。在重庆驻上海办事处的积极联络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活动达到了预期效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后期开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核心的战略抉择下,华东地区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势地区,“黄金地带”迅速凸现出具有现代经济意义的“黄金效益”。2002年,华东地区以占全国xxxx的土地和5.xxxx的人口,创造出占全国17.xxxx的GDP。现在,华东四市的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城市建设和开发的投资力度以千亿元计;构筑了城市及辐射周边的高速交通网络;打造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参观了康奈集团、大虎打火机厂、乔顿服饰集团,对促进温州经济发展的“温州模式”和温州民营经济的发展有了进一步了解;参观了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的高教园区和娃哈哈集团,学习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经营模式和理念;与苏州工业园和昆山市领导座谈交流,向他们请教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问题;参观了上海浦东新区,听取了浦东新区领导关于浦东新区在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政府职能调整方面所取得的经验;参观了上海通用汽车公司和德隆公司,学习了资本运作、战略投资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实地考察了新天地旧城改造项目。

学习考察中,我们既学习了华东四市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高标准的园区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民营经济和加强城市规划与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当地政府积极营造发展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进一步开阔了我们的视野,转变了我们的观念,丰富了我们的知识,也使我们看到了我区在观念上的差距,在发展思路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切实感受到发展的压力,同时在考察比较中也坚定了加快发展的信心。

二、华东四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特点

㈠强化发展观念,一心一意谋发展。各地都紧紧抓住解放思想这个“牛鼻子”,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强化“项目是生命线,投资者是上帝,引资是功臣”,破除陈腐思想的束缚,树立以发展凝聚人心,以发展论英雄的观念,始终坚持以发展说话,发展以数字说话,数字以事实说话。温州树立和宏扬“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历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出千方百计”发展商品经济;“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担风险、自强不息、自求发展”搞市场经济。各地都坚持围绕发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发展,四大班子之间、各级各部门、广大干部群众都围绕发展这个中心,转变观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坚持“亲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会形成了“一心一意抓发展、万众一心求发展、千军万马快发展”的良好局面。

㈡依托自身优势,不断优化发展方略。杭州市在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以“两港三区”为重点的“天堂硅谷”成为杭州建设绿色生态工业城市的主攻方向,取得明显成效。苏州在“依托古城,开发新区”的思路下,借助紧邻上海的区位优势,在与上海的错位竞争中把自己变成上海大企业产品加工的“大车间”。温州以民营经济为主导,发展“走出去”经济、区域块状经济、轻工业为主的特色经济。昆山由一个6xxxx人口的农业县,80年代大力开展横向经济联合,发展乡镇工业,实现“农转工”;90年挥基础设施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实现“内转外”,形成以开放型经济为主导,三大产业协调发展,三个文明同步推进的良好局面。浦东新区以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和现代工业基地为目标,以“三港”(深水港、航空港、信息港)、“三网”(轨道交通网、市区道路网、越江交通网)、“三能”(电力、燃气、集中供热)基础建设为核心,注重城市规划与城市建设,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

㈢坚持外向带动战略,增强发展动力。华东地区经济发展呈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与其坚定不移实施外向带动战略,积极扩大招商引资,牢牢把握对外开放不同阶段的重要机遇,不断巩固发展外向型经济有密切关系。以招商引资为龙头,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扩大开放,华东四市在招商引资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政策招商,制定优惠政策,对有实力商家,适当牺牲一定的眼前、局部利益;二是网络招商,在网上信息,宣传自己,捕捉信息,寻觅商机;三是会展招商,派人参加各类会展,收集信息,结识朋友;四是以外引外招商,提高管理服务水平,亲商、安商、富商、扶商,让外来商家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以此吸引外商的合作伙伴、朋友来当地兴业;五是产业招商,集中优势资源,把某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六是中介招商,凡对招商引资作出过实质性贡献的中介人,不论身份,形成“大招商大报酬,小招商小报酬,不招商零报酬”激励机制;七是运用行政手段推动招商,主要是加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压力,大力推行末位淘汰制、绩效工资制,将招商引资成绩直接与经济利益挂钩,直接与干部的升迁挂钩。截止2002年底,来自8xxxx国家和地区的外资企业在浦东设立了839xxxx项目,投资总额超过420亿美元。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有17xxxx家在浦东投资了32xxxx项目,投资总额达112亿美元,具有投资金额大、技术层次高、产业链延伸广的特点。1xxxx公里的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世界500强的跨国公司有1xxxx在开发区投资项目2xxxx,还引进内资75.3亿元人民币,经济总量年均增幅3xxxx以上。

㈣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增强经济总体素质。杭州以加工工业为主,逐步形成了以娃哈哈、养生堂等企业为龙头的食品加工行业;以汽轮动力、万向等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制造行业;以东方通信、UT斯达康等企业为龙头的电子通讯行业;数量众多、以非公有制为主体的纺织服装行业这四大支柱产业,并全力打造IT产业和新药产业等新兴支柱产业,成为全国软件产业四大基地之一。温州打响“温州制造”品牌,建立1xxxx国字号轻工业基地,创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基地、集散基地、创新基地。浦东立足区域优势,以金融贸易区、出口加工区、保税区、高科技园区为基础,建设功能完备的产业园区。

㈤注重载体建设,拓展发展空间。在二十年的市场磨砺与整合中,规模化的园区建设为华东经济拓展发展空间,接轨国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把园区作为对外开放的窗口、对内辐射的基地、经济发展的龙头,园区建设强化了发展主体经济的拉动效应,使园区内形成了大规模的产业集群和完整的产业链。苏州工业园九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20xxxx亿元,其中1xxxx公里建成区达到“九通一平”(道路、供电、供水、燃气、供热、排水、排污、邮电、有线电视和土地填高平整)的国际标准,并在项目审批、财政税收、海关物流等方面获得相应管理权限和优惠政策,创造了“不特有特,比特更特”的良好条件。浦东新区在建好大载体的同时注重功能特色园区互补联动的发展格局,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形成聚合国际现代化金融贸易功能,拥有中外金融机构14xxxx;张江高科技园区形成以现代生物与医药、微电子为主的高科技产业;金桥出口加工区形成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群,拥有中外加工企业52xxxx;外高桥保税区实现区港合一,形成自由贸易、保税仓储、出口加工等功能,有效促进了资本、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的集聚和优化配置,使得浦东新区成为上海先进生产力的代表和象征。

㈥优化发展环境,构筑社会经济发展的软硬平台。在倾力投入建设硬环境的同时规范政务行为,提高服务水平,优化和改善发展软环境。“你办项目,我办手续”,立项、征地、登记等都由政府代办,全程服务,创造“四个环境”:一是创造上下同心,开明开放的舆论环境。二是创造主动热情、廉洁高效的服务环境。确立服务是第一投资环境的理念,着力建立长效服务体系,推行服务全程制,从各个环节降低客商投资成本。确保政策不在自己手中截留,差错不在自己身上产生,企业不在自己这里受冷遇。三是创造公正严明,安全稳定的法治环境。四是创造优惠宽松、公平竞争的政策环境。

创新管理体制,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模式,科学地构筑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区别于一般行政区的管理机制,强化服务功能,寓管理于服务中,使政府的管理行为具有法制性、规范性、国际性。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2.9xxxx公里的“浙江杭州出口加工区”,实施“境内关外”的一系优质政策,由海关实行时间式管理,运行按电子报关,口岸直达方式进行,外向型经济特点明显,开发区已成为杭州市对外开放的创业基地、人才基地,以及享受国家特定政策,实现科技创新和管理体制创新的重要基地。

㈦构建人才高地,以人才开发形成知识经济聚集点。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千秋大业在用人。经济的竞争,主要是人才的竞争。华东地区经济的飞速崛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一批适应新形势发展要求、高水平、高层次、高素质的干部队伍。他们大力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全民学习,终身教育的良好氛围,还通过多种措施,引进、培养了一大批思维创新、锐意进取、层次较高的复合型人才,为发展蓄积了后劲,满足了向更高层次迈进的智力需求。苏州坚持“政策引人、事业留人、环境育人”方针,推进人力资源市场化运作,引进了国内外一流名校、名师,建立健全中等职业教育和智力支撑。杭州建设了占地10.1xxxx公里的高教园区,规划容纳15所高等院校及1xxxx在校学生,为发展提供宽裕的人才资源和技术创新成果。浦东新区2002年投入26亿元发展社会事业,拥有上海科技馆、浦东图书馆、少年宫等,投资2亿元迁建华师大附中,目前浦东的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卫生事业完全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吸引1/2—2/3的留学人员自愿回到浦东工作,5000xxxx外籍人士入住浦东,人才的大量聚集,提高了整个社会效率。

三、加快九龙坡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建议

如何应对新挑战,加快大发展,确保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是摆在我们面前一个重大而紧迫的课题。通过考察学习,我们认为应加快推进观念、战略、结构、科技、载体、环境六大创新,充分发挥自身比较优势,积极融入市场竞争体系,推动区域经济超常规、跨跃式发展。

㈠实施观念创新,进—步解放思想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是变革的前奏。我们感到,与江苏、浙江、上海等先进地区比,我们最大的差距就在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和发展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引导干部群众自觉强化“四种观念”:一要强化辩证思维抓机遇的观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在辩证把握大局的基础上,结合区情,冷静分析找寻面临的新机遇,在扩展区域经济发展空间,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方面,在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快结构调整方面,在利用强大外力克服计划经济体制惰性,彻底深化改革方面,在吸引资本和先进的技术、管理、人才方面,以“拼、抢、赶、超”的精神状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二要强化竞争才能进步的观念。不主动同高手“过招”,就难以超越自我。唯有竞争才有生机活力,才有发展进步。我们要正视可能带来的压力和挑战,采取积极措施超前谋划、参与竞争,在竞争中不断前进。三要强化不发展就是后退的观念。切实克服“步子不大年年走,贡献不大年年有”,“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好”的陈规陋习,敢于想大事,谋大业,确立新的发展目标,拿出超常规的发展举措,迈出跨跃式发展的步伐和步频,实现以快补晚。四要强化适应变革的开放观念。积极清理废止过时的政策、法规,在经济全球化和世贸规则法律框架下,从游戏规则、组织形式、产品定位、科技素质方面迅速接轨,主动把经济联系的触角更多地伸向国内外各个角落,实施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开放,为加快自身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㈡突出战略创新,不断完善发展思路

战略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灵魂和核心。必须正确审视区情,讲究战略战术,科学制定规划,理清思路,推动发展。在区域战略制订上,一要做到胸有全局。敏锐观察、正确把握国内国际形势,研究了解制约经济发展关键因素,以战略的眼光、开阔的眼界,站在明天看九龙,跳出九龙看九龙。洞悉竞争对手变化,长远规划竞争方略,前瞻性科学把握未来。二要正视自身劣势。定位区情是制定战略规划的关键,必须正确把握劣势,取长补短,随机应变。三要注重发挥优势。要善于立足自身优势,充分学习借鉴东部先进地区多年的发展经验,趋利避害,扬长避短。积极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抓住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机遇、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做大做强,加快发展,实现经济总量的低成本扩张。四要优化发展方略。按照“动态调整,长短结合,粗细有度”的原则,结合不断发展的实践,拟定完善发展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区第九次党代会确立新世纪前20年发展的目标,按照实施高新技术、城市化、都市农业“三大战略”,打牢结构、环境、人才“三大基础”,建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的新型工业发展区、以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商务发展区、以休闲观光旅游为方向的都市农业发展区这“三大经济发展区”的总体思路,从战略的层面上科学合理地指导推动发展,同时要伴随着新的实践,搞好信息研究,针对重庆市的宏观战略部署,不断细化、充实和完善这一战略构想,走出一条具有九龙坡区特色的发展之路。

㈢强化结构创新,提升内在运行素质

充分利用入世带来的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重组的历史机遇,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经济结构,提升经济运行素质。一是抓好产业结构调整。按照做大做强第二产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调整优化第一产业的总体思路,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重点,进一步做大做强汽车、摩托车、铝业、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努力形成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优势传统产业为支撑,劳动密集型产业为重要补充的工业经济发展新格局。二是调整所有制结构,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重点,按照“全面、彻底、规范、配套”的要求,努力在民营化改造、开放式重组、企业破产、转换职工身份上取得突破,切实提高企业竞争活力。三是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按照“建立基地,培植龙头,拓展领域,创新体制”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发展服务型都市农业,加快建设重庆都市后花园,大力发展都市旅游、工业旅游和以都市农业为载体的乡村旅游,使旅游业成为我区经济新的重要增长点。

㈣深化科技创新,增强经济综合竞争能力

实施技术创新,是挖掘区域经济潜力,增强整体发展后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大力实施高新技术战略,具体要狠下“四个功夫”:一是在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上下功夫。要重点抓好国内外处于领先水平的高效节能技术和新设备、新工艺、新管理方式的推广和应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加强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与改造传统农业的结合,不断提高农产品的科技含量和商品率,推动农副产品的加工、转化和增值。二是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上下功夫。充分发挥九龙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的幅射带动作用,坚持把发展高新技术作为提升产业素质和经济质量的关键,尽快走出先手棋,抢占制高点。着力推进重点新技术项目与区域经济相融合,吸引国内外资本、技术和管理经验,内研外引开发高市场容量、高附加值产品。三是在推广先进适用技术上下功夫。大力普及生物灾害防治、规模养殖、新型栽培等先进适用技术,扶持和帮助民营企业提高自我科技创新能力,促其上规模、增效益。四是在健全科技服务上下功夫。加快“数字九龙坡”和“软件大厦”建设,提高信息服务水平;建立健全科技专业协会等中介服务体系,帮助引导骨干企业与科研院所合作;健全利益机制,敢于让科技人员先富起来,鼓励各级专业技术人员深入企业、农村,领办或创办科技企业、示范基地、农业科技园,调动全区上下“科技兴区’的积极性。

㈤推动载体创新,拓展产业发展空间

以推进城镇化和园区建设为载体,加大城乡建设力度,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拓展产业发展空间。一是以全市推进城镇化建设为契机,加大城乡建设力度。不断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坚持管理、规划与建设同步推进,把城市作为最大的国有资本来经营,积极推进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加快现有城市基础设施出让、转让经营权运作步伐,采取多种形式吸引社会资本、私人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乡建设,努力实现城镇建设投入的良性发展。西部九镇要把握加快城镇化步伐的现实机遇。要以产业的集聚、园区的整合,促进城镇人口、空间布局调整;着眼于富民安民,引导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实现推进城镇化和实施富民工程的有机统一。二是抓好以园区为重点的载体建设。以产业为纽带,从优化资源配置出发,大力推进园区整合,形成“数镇一区”、“数镇一带”的新格局,重点推进以高新技术为支撑的东部九龙园区、华岩工业区和以西彭为中心的西部工业园区建设,按照规划布局、功能分区,滚动策划、包装一批重大项目,引大引强。坚持亲缘招商、信息招商,捕捉投资动向,加大各级领导干部招商引资的责任,奖优罚劣,激励干部群众想招商、招到商。

㈥加快环境创新,增强聚集效应

投资与经济发展环境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已成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因素。实践表明,资金、技术、项目总是趋向统一、开放、有序的地域流动。因而,要实现九龙跨跃式发展最根本的是要靠优良的投资环境。一要优化服务环境。理顺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在政企关系上,下决心砍掉旧体制形成的不应有的既得权益,放权于市场、企业和中介组织,坚持要宏观不要微观,要规划不要计划,要服务不要事务,要政策不要决策,形成政策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格局。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减少审批环节,按照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建立结构合理、管理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行政审批管理制度。切实转变作风,积极推行首接责任制、文明办公制、服务承诺制、引导办理制和限时办结制,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二要优化硬件环境。用新思路、新机制多渠道筹集资金,积极实施以交通、物流、信息三大网络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三要优化执法环境。进一步结合部门执法责任制,深化政务公开,规范执法和管理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破坏投资环境等违法行为。积极探索和建立保护体系,切实维护投资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四要优化人文环境。以改革的精神、创新的思路,按照“三个代表”要求,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加快“学习型城区”和“人才高地”建设,要把吸收、引进和留住优秀人才工作提高到战略高度来认识,大力培训,引进各类专业人才。加大干部的交流力度,创新领导工作方式和方法,做到守规不守旧、放开不放任、求优不求全,重引不重压,推动经济与社会文化的互动和协调发展。

(区委中心学习组赴华东地区学习考察团)

珠江三角洲学习考察报告

一、学习考察的概况

为加快发展步伐,将区域经济做大、做强,区委中心组以区长秦敏为团长,副书记、人大主任廖涛为副团长的学习考察团一行3xxxx,于7月6日至12日,赴深圳、中山、珠海、东莞、广州等地考察学习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现代物流、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工业园区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在重庆驻深圳办事处的精心安排下,在当地党委、政府的热情接待下,学习考察取得了圆满成功。

珠江三角洲是我国的鱼米之乡,是对外开放的门户。改革开放以来,该地人民用智慧和汗水开启了这个地区崭新的一页,使珠江三角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焦点。当今,这个地区各项改革不断深入,初步建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形成了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链和产业群;城市面貌日新月异,昔日的边陲小镇、乡村农舍已发展为初具规模的花园式现代化国际城市带。在短短的6天时间里,考察团先后考察了深圳招商物流集团、参观了深圳沃尔玛公司、中山古镇灯具市场、东莞松山湖科技园区、云辅工业园区,与深圳市、中山市、珠海市、东莞市、白云区政府座谈,听取各地产业结构、产权结构、区域经济结构和政府职能调整,以及加强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招商引资、现代物流发展等方面的经验介绍。

在学习考察期间,既学习了珠江三角洲在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建立工业园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发展特色经济和加强城市建设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又学习了政府改善投资环境、提高服务意识和工作效率的新举措。通过实地考察与交流讨论相结合的方式,真切感受到了珠江三角洲发展速度快、发展起点高、发展路子新。通过学习考察,增长了见识,开阔了视野,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做好工作的责任感,振兴九龙坡的使命感。在总结会上,区长秦敏要求全体同志将学到的经验与工作实际结合起来,认真思考,找准差距,抓好落实,开创各项工作的新局面。

二、学习考察的主要体会和收获

(一)更新观念,开拓创新是加快发展的前提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新问题层出不穷,墨守成规、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珠江三角洲能快速发展,除了地域优势、政策优势外,关键是当地的干部群众思想上不断有新的解放,实践上不断有新的创造。深圳作为我国第一个经济特区,在第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提出了二次创业的口号,以高新技术产业带动传统产业发展,并提出建设国际大都市的战略。中山是一座文明富庶的名城,但中山人民居安思危,查找了与广州、深圳、珠海的差距,到长江三角洲学习后提出发展特色经济的战略,现在已有“中国五金制造业基地”、中国灯饰之都、全国最大的红木家俱生产基地等一大批以镇为单位的特色经济。珠海本是一座现代化的海滨城市,不断引进一大批名校进驻珠海,以浓郁的学府氛围吸引了一大批国际、国内知名高科技企业落户珠海。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珠江三角洲的干部群众在前一轮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开始了新的探索与创造。

(二)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是加快发展的重要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历了从传统农业到商品农业,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转变。现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已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技术、生物工程技术等新技术新产业发达的地区,同时又是电子家电、通讯设备、纺织服装、机电、建材、医药保健,食品饮料等行业最集中的地区。一个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以产业为基础、创造多种经济模式才能推动经济快速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给我们的启示。它的经济模式虽多,但主要注重发展以下几种:

1、注重发展特色经济。

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深圳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电子、信息、新材料、生物工程技术发展迅速,每年都举办“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现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值已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4xxxx。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深圳动手早、出手快、下手“狠”。深圳市还利用明显的地理区位优势,发展现代物流业,现在已拥有蛇口、盐田港、招商物流集团等完善的物流基础和平台。仅集装箱一项物流业务就给深圳带来直接经济效益约450亿元。中山古镇坚持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道路,以灯饰产业为主,现在拥有灯饰企业180xxxx家,民用灯具国内市场率达到5xxxx,形成了近100xxxx灯饰商铺,约7公里的灯饰一条街,成功举办了“99及2002年中国(古镇)灯饰博览会”,成为闻名遐迩的“中国灯饰之都”。

2、注重发展园区经济。

园区经济是经济科技中心,是对外经济技术合作的新载体,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龙头。珠江三角洲非常重视园区经济的发展。在我们参观的每个城市都有规模大、档次高、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深圳有规模宏大的现代物流园区、全国建立最早的高新科技园区;中山有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国包装印刷基地和国家健康产业基地等大批工业园区;珠海建有大学园区,聚集国内1xxxx所著名院校,还建有1xxxx个工业园区,园区工业产值每年以4xxxx的速度递增;广州白云区有xxxx工业园区和xxxx科技研发走廓,2002年园区工业产值接近全区工业总产值的四分之一。东莞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是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它占地7xxxx公里,先期拆迁政府拿出了近60亿,规划设计政府又投入1亿多元,投入之巨,力度之大,无与论比。整个园区以圈层式分布。中心圈层为生态核心层区,中间圈层为产业服务、科研、教育区,外圈层为生产活动区。园区光湖面面积就达xxxx公里,它将以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和研发机构为主,大力发展科技密集型企业。

3、注重发展龙头经济。

充分发挥国际跨国集团和国内知名企业的优势,以筑巢引凤的诚意,带来百鸟和鸣的效应,促进经济发展,这是珠江三角洲的又一个典型经济模式。珠海市曾以零地价,转让1亿元基础设施,每年财政给250xxxx元补贴的优惠政策,吸引中山大学到珠海大学城安家落户,由此引来了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央音乐学院等十余所高校到珠海办学,从而使珠海借名校打造高科技成果孵化中心取得成功。中山市的南头镇通过引进国内知名品牌企业TCL、长虹、台湾最大的空调零配件生产企业瞬亿电器、台湾世联集团等大型的企业集团,使南头镇形成以家电为龙头,以空调和彩电为拳头产品的产业格局。东莞通过引进台湾四大电子厂之一的台达电子厂,使一个接一个的IT厂商进驻东莞,成为世界最大的IT制造业基地。

4、注重发展外向型经济。

珠江三角洲的经济以外向型为主,大部分的资金、原材料和产品销售都离不开国际市场。外资出口一直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出口市场逐步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远销五大洲10xxxx个国家和地区。利用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档次越来越高,一大批国际知名大企业、跨国公司纷纷前来投资合作。在深圳,近4xxxx全球500强企业在内的大型跨国公司和企业集团纷纷来深,投资兴办高新技术企业。东莞在80年代初,主要承接来自港澳台的服装,鞋帽和玩具等加工业务,现在已成为外商投资中国最密集的地区之一,成为国际性加工制造业基地。2002年低,外商投资企业1380xxxx家,利用外资18.16亿美元,出口总额183.83亿美元。IBM的副总裁说过一句形象的话:如果东莞到深圳的高速公路塞车15分钟,全世界的电脑价格都会产生波动。目前东莞生产的电脑磁头、扫描仪、鼠标、键盘等电脑配件占全球产量的7xxxx以上。2002年世界500强东莞占3xxxx,100强占1xxxx,跨国公司12xxxx,境外上市公司达80xxxx。中山通过优化调整外经贸结构,已形成以轻纺和机电产品为主体,以电子信息类高新技术产品为新增长点的多元化出口商品格局,贸易伙伴遍及世界13xxxx个国家和地区。

5、注重品牌经济。

珠江三角洲人有句口头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因为有了“要做到最好”的目标,今日的珠江三角洲才出现了品牌经济的效应。全国甚至世界的人们都是从认识“品牌产品”开始,再去认识了珠江三角洲。如家电产品,就拥有多个全国驰名商标,格力、美的、科龙、容声等等。还有中山的乐百氏饮料、耶鲁固力门琐、剀达精细化工、华帝燃气具等大批国内知名工业品牌。在品牌经济的发展中,地方政府除为品牌发展提供资金、技术和人才等有形服务外,还注重提供无形服务,如中山市重视营造品牌成长的氛围,每年评选十大品牌,并给国优、省优品牌重奖。

(三)改造城市环境,完善配套设施是加快发展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地区重视城市建设,逐步形成了海陆空交通顺畅,通讯联系便捷,水电供应充裕,生活设施完善的基础设施体系,城市面貌日新月异。中山市成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城市,珠海成为一座美丽的现代化花园式海滨城市。东莞大打城市牌,成立保安公司和城市结合执法局加强对城市的管理,同时大张旗鼓地开展城市绿化美化工作,努力向现代化的制造业名城迈进。广州努力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进行环境综合整治,全力推进强拆违章建筑工作,使广州的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成为最适宜创业、居住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珠江三角洲地区“三不”政策非常值得我们借鉴。即城市规划不惜工本,城市建设不遗余力,城市管理不择“手段”,通过全力建设和打造城市,不断完善城市功能配套,充分发挥了城市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功能。

(四)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政府工作效率是加快发展的保障。

政府职能部门服务的质量,政府工作人员的态度和工作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经济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各地政府非常重视为企业服务。深圳市政府提出“服务多一些,管理少一点”,专门为大型企业开辟办理手续的“绿色通道”。中山市政府强化亲商意识,改进机关作风,致力建设“服务型”、“开放型”、“效率型”政府,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实行“网上申报”和“网上审批”制度。东莞注重提高办事透明度,公开办事程序和政策;坚持每月用两天时间带领职能部门负责人到企业现场办公;给30xxxx大型企业发放办件绿卡,快速便捷办理各种手续;还建立了特大型企业领导联系制度。政府周到、细致的服务,很好地促进了珠江三角洲经济的发展。

三、下一步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一)增强发展的紧迫感,强化加快发展的意识

近年来,九龙坡区经济有了较快的发展,社会事业有了较大的进步,但是,与发达地区、发展快的地区横向比,我们的发展速度不是快了,而是慢了;与发达地区的距离不是缩小了,而是拉大了。因此,必须跳出九龙坡看九龙坡,对照先进找差距,防止和克服不思进取、小富即安的倾向,始终保持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危机感;强化机遇意识,防止和克服被动等待、消极无为的现象。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应结合在全区各级机关干部中兴起的学习“三个代表”新,联系九龙坡区实际,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这一主题,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总揽全局,积极实施“三大战略”,打牢“三大基础”,建设“三大经济发展区”,力求实现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发扬敢闯、敢试、敢冒的精神,把广大干部的思想统一到谋发展、抓落实上。二是增强忧患意识,引导各街镇、各部门对照发达地区从思想解放的程度、抢抓机遇的力度和经济发展的速度上以及观念上、思维方式上找出差距,并不断改进。三是机关干部要做推进九龙坡快速发展的表率,破除居功自傲的思想,树立谦虚谨慎精神;破除贪图安乐思想,树立艰苦奋斗精神;破除安于现状思想,树立开拓进取精神。

(二)把产业经济作为发展支撑

珠江三角洲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实践经验表明,城市的发展必须以产业的发展为依托,其规模的扩张必须以经济的繁荣为前提。因此,我们必须紧扣发展这个主题,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区位、交通、人文等方面的优势,选准和培育主导产业,形成九龙坡发展的经济支撑体系。为此,区委、区政府应把培育特色产业、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壮大产业规模作为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的突破口来抓。一是狠抓园区建设,加快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园区是经济发展的活力所在、后劲所在、希望所在。要把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各类生产要素流动融合和产业聚集升级的重要载体。要以园区为载体,强攻招商引资,引导同类或相关联的企业和产品向园区集聚,迅速形成特色园区。要加快园区项目的建设进度,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区内各项项目早开工,早建设,早竣工投产,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二是狠抓重点骨干企业,充分发挥支撑作用。重点骨干企业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力军,顶梁柱。抓住了重点骨干企业,就等于抓住了全区工业经济的“牛鼻子”。因此要密切关注,重点指导,重点服务,促进骨干企业持续快速增长,充分发挥其支撑作用。三是狠抓扶优扶强,着力提高工业企业的竞争力。加大对优势企业的扶持力度。按照社会平均贡献率和地方财政贡献率的要求,在全区确定若干优势企业进行重点扶持,签订责任书,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争取用3—5年时间,把优势企业培育成区域经济的龙头和支柱企业。实施名牌战略,对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国家质量免检产品的企业实行重奖政策。四是狠抓技术创新,利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提升改造传统产业。我区目前技术水平较低的传统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因此,要通过高新技术提升传统产业,逐步实现传统产业从局部到整体、从一些关键环节到生产主要流程的改造;切实加强高新技术与传统产业的渗透融合,使老企业通过产品、工艺更新,改造成为高新技术企业;鼓励高新技术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技术入股的股份制方式来改造传统企业,盘活存量资产,从而提高产业信息化程度。同时要集中力量解决一批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共性、关键性技术,突破产业结构瓶颈,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强大动力。五是狠抓特色产业的培育,增强发展的新优势。对一个区域来说,关键是要从建立比较优势出发,培育特色产业,面向全市、全国乃至全球范围内定向集聚生产要素。只有形成具有相对优势的业务领域、产品行业群,才能体现出区域经济的实力和竞争力,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支撑力量。有必要从21世纪战略定位角度,全面深入研究九龙坡的专业化特色产业集聚区,包括空间布局、组合关系、成长机制以及政府功能。选准有特色和比较优势的产业,重点培育并形成机械制造、现代物流、汽摩配件、铝制品等全市性、全国性特色基地,加快工业化发展步伐。中梁山以西地区要以白市驿花卉苗木园区和西彭工业园区为龙头,注重培育一镇一品特色经济的形成,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后花园和新兴工业基地。

(三)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努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

以招商引资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和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学习借鉴珠江三角洲等地的成功经验,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创新招商引资改进招商引资方式和手段。一是,依托现有的产业链,以商引商,吸引大企业和国际性企业和现有企业的上下游产业;二是,结合大规模、高标准的工业园区建设,吸引世界500强和国内外知名企业以及科技含量高、投资密度大的项目。

以民营经济为重点,加快区域经济的发展。利用“民资、民力、民智”,实现自身经济跨越式的发展。进一步破除限制民营经济发展的观念和体制上的障碍,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参与农业、新兴服务业和基础设施、教育、卫生等公共事业的投资和经营。进一步落实国民待遇。积极帮助民营企业拓宽融资渠道,进一步加大对民营经济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扶持民营企业实现管理组织和管理方式现代化,引导民营企业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努力把民营经济培育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国外及国内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国内外大企业来九龙坡投资办企业,注重引进的质量和效益,积极拓展国家允许外资进入合作的新领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进一步优化出口商品结构,扩大企业外资经营自,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国外办厂经商,促进外资外经更大发展。

(四)加快物流园区的建设

现代物流是国民经济中的一个新兴的服务领域,并以其高效能、低成本、专业化、信息化等多方面的优点正引起各级政府部门和企业界的关注。我区建设物流园区在地理位置、土地资源、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和工业基础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一是区委、区府要着手制定我区物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将发展现代物流产业作为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推出,力争用5-10年的时间将我区建设成为西部的物流重镇和长江上游的现代物流中心;二是成立九龙坡区物流建设领导小组,来推动此项工作,建立既有激励又有约束的管理体制;三是选择好发展物流的区域,采取一区多点的形式,确立核心区域和其它交易中心;四是抓好物流园区建设的配套工作,如做好企业退二进三工作,建设商务大厦、物展中心和广场等一批重点工程。

篇8

关键词: 企业;知识产权;自主保护;主体作用

建设创新型国家已是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社会发展的主题,只有全面提高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的能力,才能真正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企业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如何加强企业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最终将这些创新转化成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效的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成了维持企业竞争形势的迫切需要”[1]。

一、我国企业自主保护知识产权的现状

近年来,在国家日益重视知识产权战略和知识产权保护的良好环境下,大部分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保护手段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然而,从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整体情况看,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尤其是自主保护的现状并不乐观。当前我国企业自主保护知识产权面临的问题主要包括:

(一)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意识淡薄

第一,我国许多企业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只重视厂房、机器、设备等有形资产的使用和管理,对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的保护意识存在严重的先天不足,相互之间的“拿来主义”、剽窃之风盛行。再加上许多企业对知识产权的认识仍停留在专利等传统工业产权的层次上,而对品牌、企业形象、外观设计、软件等新型知识产权特征认识不足,因而无法实现对它们的有效管理和保护。20多年来,尽管我国已颁布了一系列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但一些企业的领导者、科技工作者、经营管理者却对知识产权知之不多,更谈不上运用法律武器来自觉保护自己的创新成果。

第二,我国很多企业由于缺乏开展知识产权工作的紧迫感,对市场竞争的压力与动力认识不清,对知识产权制度的作用和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这直接导致了企业自主知识产权数量不多。据统计,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企业仅占大约万分之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60%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商标。[2]因此,虽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这已经成为当前影响我国企业国际市场竞争力的一个核心问题。而且,尽管我国一些企业在知识产权自主创新方面有了明显提高,但普遍暴露出不善于利用相关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自主保护知识产权意识不强等问题。甚至有些企业错误地认为保护知识产权和打击侵权只是政府职能部门的事情,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的构筑中严重忽视了企业自身主体作用的发挥。

(二)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缺失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管理人员缺失是我国大多数企业普遍存在的问题。发达国家企业多设有专门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配备有知识产权专家、律师、资产评估师、市场分析员等专职管理人员,甚至有的还为企业领导层配备专业人员协助企业领导管理知识产权事务。而且,国外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一般直接隶属于公司总部,与生产、营销、技术、财务部门共同组成企业高层管理机构,如IBM公司、三菱公司、富士公司、东芝公司等。[3]国内少数著名企业如海尔、华为也设立了专门的知识产权部,在企业的科研、生产和经营活动中,由知识产权部门负责企业的专利申请、开发、转让、诉讼、保护和商标等专项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效。[4]但到目前为止我国大部分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都缺乏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才。我国大部分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工作一般由总工程师负责或研发部门负责,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一并管理。然而,企业知识产权涉及到科技、工程、经济、市场和法律的诸多理论与实践,单由科技开发部门承担肯定是行不通的。[5]科技管理人员往往由于对有关法律、技术贸易的理解不全面、不彻底、甚至不正确,因而达不到有效保护知识产权的目的。另一方面,即使配备了专、兼职管理机构或专、兼职人员的企业,在知识产权管理上也多流于形式,实际效果不佳。这严重滞后了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有序开展。

(三)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制度不健全

由于我国企业多数没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人员,因此也未形成科学的、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制度,特别是有关知识产权的权属问题和对发明者的激励机制等都无明确的规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制度不健全通常会导致以下两个方面的结果:一是使企业一些新的发明创造成果不能及时申请专利。这样既使得企业的发明创造成果无法快速应用和推广,损失了应有的经济效益,同时又给其他企业时间上的可乘之机,最终甚至丧失该项知识产权。例如,中草药本是我国的强项,现在却有900多个由我国研发并完善的中草药项目被外国公司申请了专利,在每年上百亿元的中草药专利许可贸易中,我国不仅拿不到专利费,还不能向拥有这些专利的外企所在国家出口这类专利产品。[6]二是对自己所特有的商标没有及时申请注册,遭到他人抢注而引起纠纷,以及对已有的注册商标保护不力等现象。如浙江省一家在国际市场上颇有知名度的企业,在开拓新的国际市场时,由于未能及早注册商标,反被一些外商抢先在他们准备进行营销的国家进行了商标注册,使该企业蒙受了不应有的损失。总之,这一制度缺失往往导致企业即使有自主创新,由于其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制度不健全,因而知识产权的利用率、商品化率、产业化程度处于一个较低水平。

(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无法适应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需要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企业自主保护知识产权的效果。由于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严重不足,所以我国绝大多数企业的相关人员基本上没有接受过系统的知识产权教育或培训。据本课题组对有关企业知识产权工作人员的调研显示,近81%的人员是通过新闻媒介了解知识产权的,约有3%的人参加过各种学习,包括学校学习、各种有关的培训等,并且基本上都是专利法、商标法方面的培训,另外约有1%的人是通过有关具体事务的处理了解知识产权知识的,例如在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的过程中,在专利、商标诉讼中等。由于上述教育培训没有跟上的原因,导致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法律知识水平还停留在刚刚启蒙的状态。尤其是对专利、商标以外的保护手段缺乏认识。甚至绝大部分人对知识产权的基本概念例如定义、内涵、体系等没有一个基本的认识。甚至有人居然不知道商业秘密、地理标记也是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内容。因此,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尚不能适应知识产权核心竞争的需要。

综上,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存在的这些现状严重地阻碍着企业可持续发展,制约着企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使得企业难以取得竞争主动权和优势,难以在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立足。因此,企业要充分认识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性,加强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势在必行。

二、德国企业自主保护知识产权的主要经验

近几十年来,德国经济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德国企业有效运用知识产权制度,不断提升和保持其强大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进入二十一世纪,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德国政府更加致力于推进知识产权工作,实施了以企业为主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战略,打造了德国奔驰、宝马、西门子、拜耳、巴斯夫等一大批世界顶级的跨国公司。

(一)德国企业既是创新的主体也是保护的主体

在德国知识产权战略实施过程中,德国企业尤其是大企业成为推进知识产权工作的重要主体。一方面,德国企业在整个国家知识产权开发中占据了相当高的比例。据介绍,2005年德国企业在德国专利局申请专利60 222件,获得授权的专利20 418件,其中13%的申请来自西门子公司、奔驰公司、罗博特博世公司、Infineon技术公司等四家德国大企业。同期,德国企业申请的欧洲专利和国际专利,有2/3集中在德国10家大公司,德国中小型企业则申请较少,科研院所和大学的申请比例也只占到了6%。[7]另一方面,在对企业的知识产权进行保护上,德国企业也发挥了绝对的主体作用。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重点是围绕企业经营发展的总体战略,在知识产权的管理职能、评价体系、产学研合作、成果应用和产业化、员工培训和奖励等方面均形成了比较完善、富有成效的制度规范,对自己的知识产权进行全面的自主管理和保护,德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程度因此较高。

(二)德国企业自主保护知识产权的几点经验

第一,德国企业围绕自身发展战略制定了明确的知识产权战略和管理保护方针。德国企业并不把知识产权战略作为独立或孤立的战略去研究,而是将其作为企业整体战略的一部分加以综合系统的考虑,并根据企业所在的行业特点,确定其知识产权战略的重点。德国企业还普遍制定了明确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方针。如拜耳公司制定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方针是:一是要积极加强知识产权的管理,以增加价值;二是知识产权管理要构建全球化的结构;三是知识产权管理的内容和方向要以全球商业战略为导向;四是企业知识产权要作为战略上重要的无形资产来保护;五是各部门间的沟通与合作是有效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的基础。

第二,德国企业有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部门负责落实其知识产权管理保护职责,并形成了高效的内部沟通渠道。德国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基本职责主要有:专利情报管理,创新发明的挖掘,申请专利,订立专利实施许可合同,管理专利权、商标权等其他知识产权的综合管理,知识产权纠纷处理,发明奖励,知识产权教育培训,对知识产权的评价管理,对外沟通交流,对涉密文件的管理,知识产权风险管理等等。德国企业大多由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保护部门来落实上述职责。不过,具体由什么部门来管理保护知识产权则存在差异。第一种是由企业法律部来管理知识产权。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德国拜耳公司。第二种是由公司研发部门负责管理知识产权。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先正达公司。第三种是由公司法律部和研发部共同来管理知识产权。这一模式的典型代表是德国汉高公司。

在明确管理保护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德国企业还普遍形成了高效的内部沟通渠道,使得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形成一个整体:一是企业总部设有知识产权文献数据库,实现内部数据沟通和信息共享。二是知识产权管理、研发、生产、销售和法律部门之间经常沟通交流,各部门均十分重视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执行。三是企业子公司知识产权管理部门定期向总部进行业务报告或专题报告。

第三,德国企业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人才队伍的培养。据相关资料显示,每一名员工进入企业时,都必须接受知识产权方面的培训,包括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文件管理及保密规定,知识产权发明、申请、应用、维权程序和途径等。员工经过教育培训,逐步形成自觉遵守法律制度和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强烈意识。不少德国企业还注意培养专业化的知识产权人才队伍,对技术、法律人员定期进行跨学科轮训,或派员去专利事务所、律师事务所、高校学习,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参加专利律师资格考试,以此培养企业自己的具有理工科背景、技术与法律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人才。

第四,德国企业具有科学合理的知识产权申请与评价体系。德国企业对研究成果进行价值评估,以最合理的成本,选择最有效的知识产权保护策略。第一,一项研究成果在申请专利之前,企业要先进行价值评估。根据价值大小,选择是否公开、是自用还是许可别人使用、是申请专利还是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保护。第二,在获得专利授权后,企业则要适时评估每项专利的价值,如有价值就每年按时缴费维持,没有价值就定期放弃。第三,凡具有巨大价值或者涉及企业核心利益、技术公开后其他竞争者很容易掌握、而本企业又难以维权的,德国企业往往将其作为商业秘密加以严格保护;如果对一项发明创造企业难以有效保密的,他们则及时申请专利。

三、企业发挥保护知识产权主体作用的主要途径

企业作为是我国社会最前沿、最基层的生产部门,它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自主创新是企业竞争力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绝对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排头兵。然而,结合我们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现状,我们有理由呼吁,要更好地保护企业的知识产权,进一步激励企业的自主创新,我们必须充分地重视和发挥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中的主体作用。正如前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与自主创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的:“我们要充分发挥企业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的主体作用,要不断提高保护知识产权的自觉性,……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同时也是知识产权应用和保护的主体。”[8]

发挥我国企业的主体作用来保护知识产权具有天然的优势和不可替代的作用,企业知识产权的外部保护或者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事后救济总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行政执法调处一般存在手段不强、措施不硬,受管辖权限制,跨地域执法难度大,而司法途径解决存在结案时间长、司法成本高,时效性难以保证等问题,致使企业的知识产权难以得到及时有效的保护。由于知识产权固有的特点,行政与司法保护往往难以弥补受害人所遭受的经济损失。也即可能会出现赢了官司赔了钱的局面,会严重地挫伤企业自主创新的积极性。因此,笔者建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应在继续强化国家主导作用的基础上,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发挥企业自身的主体作用。

(一)强化企业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意识

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意识缺失是当前我国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不力的根本原因。长期以来,企业对知识产权的作用都没有引起足够重视,因而对技术创新成果的产权化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普遍偏低。在相当多的企业中,由于受传统科研体制影响,对研究开发的新技术热衷于通过鉴定、评审等程序获得奖励或鉴定证书,然后将技术成果束之高阁或向社会公开,而对技术成果申请专利表现得十分冷淡。同时,企业防范知识产权侵权的意识也不够强或存在侥幸心理,在产品研发和市场化过程中忽视知识产权保护,陷入被人侵权和侵犯他人权利的危险境地。因此,我国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要强化两种意识:一是彻底改变知识产权保护仅仅是行政机关、司法机关的事情的错误观念。尽管说,相关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确实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应该首先立足于企业的自主保护上,牢牢树立企业就是自身知识产权保护的主体。二是要强化企业领导和员工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来培养。这就要求我们企业在牢固树立自主创新是现代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观念基础上,整个企业上下将知识产权的管理、保护工作贯穿于自主创新和一切工作当中,有利于全方位的知识产权保护格局的形成。

(二)加强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人才队伍建设

要发挥企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主体作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是关键。因为,企业自主保护其知识产权最终是要通过人来实现的。结合我国企业的现状,借鉴德国的经验,笔者认为,我国企业应尽快加强知识产权自我保护的人才队伍建设。企业知识产权保护人才队伍建设主要包括这么两大方面:一是建立专门的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保护机构来专司企业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工作。这样可以避免很多项目资料如合同资料、设计图纸、客户资料、市场信息等因掌握在个人手中而导致的不利于管理、不利于保护、不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局面。至于是由企业的法律部还是研发部来承担此责,则可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来决定。二是通过引进或培训熟悉知识产权工作和知识产权法律知识的人才来强化保护队伍。这里可以考虑借鉴德国的做法,即对企业的技术、法律人员定期进行跨学科轮训,或派员去律师事务所、高校学习,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员工参加国家司法资格考试,以此培养企业自己的具有理工科背景、技术与法律相结合的复合型知识产权人才。

(三)完善企业知识产权保护规章制度强化管理

完善企业内部知识产权保护规章制度强化管理是发挥企业自主保护知识产权主体作用的制度性保障。知识产权保护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涉及到企业工作的各个环节,因此,我国企业必须建立健全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规章制度,使知识产权管理保护工作有章可循。主要包括:(1)建立严格的企业知识产权档案管理制度。企业知识产权档案详尽明晰是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前提。任何一家企业,只有对自己的家底十分清楚,管理严格,才有可能在知识产权保护中掌握主动。(2)建立企业专利查新、确权、运营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这一制度既能使企业避免重复研发,从而拥有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 同时又不至于侵犯他人的现有权利。(3)建立科学的知识产权分类保护体系。企业要根据保护客体的不同情况和保护措施成本的高低,选择不同方式或途径保护自己的智力成果。(4)制定系列其他专门的知识产权管理和保护的制度。如对职务技术成果的管理制度,在技术人员,申报成果,进行技术转让,与有关单位的合作等活动中,均有可能公开企业的技术成果及其他信息,造成企业技术成果新颖性的破坏或者商业秘密(包括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的消失等;又如建立一定的员工约束制度,防止本企业人员由于兼职、调动、离职、私下转让等途径造成的企业知识产权的流失。当然,从调查结果看,已经有相当多的企业认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甚至部分企业已经与员工签订专门的保密合同。(5)制定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的激励机制。通过该项制度的实施,使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出色的员工能分享知识产权保护的利益,获得奖励,从而充分调动员工保护本企业知识产权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的主人翁责任感。

(四)重视行业协会与企业联合保护,形成合力应对知识产权侵权与纠纷

在企业间交往日益濒繁复杂的今天,单个的企业在整个市场和整个社会上日益显得渺小。企业在自主创新过程中互相依赖和联合协作的趋势日益突出,再加上知识产权侵权自身的特点,导致其具有的跨地区权甚至是跨国界侵权的存在,使得企业有时候依靠单个力量来维权显得有些无可奈何,而且维权成本很高甚至得不偿失。所以这也是导致某些企业不愿积极维权的一个原因。因此,可适当借鉴国外企业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的做法,建立和健全行业知识产权保护协会,加强行业自律。相关社会组织、行业协会、企业联合会等要发挥组织、协调、自律、维权的作用,来解决依靠单个企业力量无法应对的纠纷,以维护行业的整体利益[9],这也是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参考文献

[1] 吴汉东.中国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的方向、重点与制度的构建[R].2008年4月21日吴汉东在2008中国保护知识产权国际论坛上的主旨演讲,sipo.gov.cn.

[2] 吴汉东,胡开忠.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知识产权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3] 博远,项沐.国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比较研究[J].中国石化,2004(6).

[4] 王立诚,许必元,李海燕,严小生.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5(4).

[5] 朱珮.企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及其对策初探[J].柴油机设计与制造,2006(4).

[6] 王立诚,许必元,李海燕,严小生.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战略研究[J].企业经济,2005(4).

[7] 国务院国资委政策法规局.企业知识产权战略管理和法律保护赴德培训考察报告[R].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