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13 20:15:4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安全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安全论文

篇1

论文摘要:随着建筑智能化的发展,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涉及专业及领域更多,技术更新更快,也将更加复杂,要想把此项工作做好管好,电气工程师需要不断地积累经验和学习,与时俱进。

一、电气工程的重要地位

电气工程(本文所指的电气工程泛指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强电及弱电工程)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建筑比作计算机,结构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建筑装饰相当于计算机的外观,通风相当于计算机的散热通风,那么电气工程就相当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同时提供所有硬件运行所需的能源。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

二、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工程的质量是几代人的事,工程建设不同于科学实验,不能有失败,不能拿工程做“实验”。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影响该建筑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提高。

好的工程质量是由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完成的,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比例。要对技工进行持证上岗,但也不能偏信证件,因为现在假证存在较多,主要还要看实际操作水平。

根据业主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求严格坚持执行和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实施旁站监理。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记录好施工日志。

1.主体施工阶段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严把电气管材、线盒的质量关,将不合格材料拒之于工程之外。如镀锌钢管的壁厚,厚管不小于2.5mm,薄管不小于1.5mm,镀锌层应完好,PVC管应采用中型以上,一般采用重型管,必须是阻燃型。每次进材料都应填报审表,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工程。为不影响结构、保证保护层厚度,预埋电线管不能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在同一处交叉不能超过三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牢固、紧密,要防止堵塞,绑扎必须牢固。住宅部分的墙体上一般均有开关和插座,墙体定位必须准确。强弱电的线盒间距符合要求。

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对建筑的安全非常重要,是否漏焊,焊接长度及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每处都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结构转换层,由于柱子主筋调整,防雷引下线容易错焊、漏焊,所以电气工程师要提醒施工人员引起重视,这也是监理检查内容的重点,必须认真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2.安装及调试阶段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要求先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全面展开,防止做了大量工作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返工困难,而且影响进度。

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防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防雷作为关键,搞好工序衔接,防止遗漏;设备外壳接地应完善。

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严禁凭“经验”、凭感觉冒然送电。

设备运行调试要按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进行。并应先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重点检查吊顶内的线路,导线穿管敷设必须符合要求。

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双电源末端切换的调试,尽管实施时比较简单,但往往因为太简单、不重视或各工种之间协调不好而出现问题。(如:有的工程出现过,柴油发电机带不了负荷,只因开关的整定值未按设计要求设定;双电源末端切换箱在发电机供电时无法自动切换,只因二次回路转换开关未打到自动位置;发电机供电回路未核对相序,因相序反了而导致电机反转。)

消防泵的控制,因涉及降压起动、现场手动、消防控制室手动、自动起动、备用互投等控制,且往往涉及几家安装调试(供货)单位,很容易发生技术上、协调配合上的问题,加上个别设计存在一些小缺陷,影响调试和验收,电气工程师必须提前熟悉设计图纸及厂家提供的二次线路图、控制原理图,及早发现或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作出处理。这部分调试很关键,有时很小的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消防工程的验收。

总之,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面需注意的细节问题很多,要抓住关键点,重点检查和控制。

三、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新进场员工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要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应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

要求施工班组每天上班前要根据当天的工作安排进行安全交底。安全工具及设施要落实到位。电气设备要符合有关临时用电的管理规定。

临时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临时用电系统一般应采用TN-S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总供电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它的优点是正常情况下PE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应该特别指出,PE线不许断线。在距离较远的供电干线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2)设置漏电保护器,应坚持三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

3)特殊场所应根据有关要求使用相应安全电压等级供电。安全电压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位不造成损害的电压。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同时还规定: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4)电气设备的制造、安装及防护、安装位置、配电分级、导线选择及布线、接线等均要符合临时用电规范要求。电气设备应由专人操作及负责维护保养检查。并留有记录。

篇2

在安全生产中.电气安全是一项重要的工作。触电伤害作为现场工作人员的四大伤害之一,其在18种工伤分类中占据第四位,是指电流通过人体而产生的化学效应、机械效应、热效应及生理效应而导致的伤害。尤其在潮湿地区或进入夏季,气候炎热潮湿.触电伤害容易发生。为防止触电伤害事故,必须加强用电安垒管理。施工现场的电气系统本身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体系,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就应从“人一机一环境”综合考虑,并注意电气的系统性、完整性。

1电气伤害事故预防措施

1.1完善制度,健垒用电手续

为确保生产和基建任务顺利进行,防止电气伤害事故,落实电气安全管理制度,必须认真执行电气安全技术规程,严格执行电业系统规定的“两票三制”,并定期检查执行情况,纠正存在的问题。由于生产基建、设备检修、新设备试车等多项工作.设备停送电频繁。如这些环节协调失误.就可能发生事故。为避免因停送电不协调导致事故的发生,应该拟定“设备检修停送电联系规定”。凡供电由电气作业人员直接控制的传动机械设备停电时,必须由工程项目负责人填写“联系单”,持单并由设备操作工签字同意,再由值班电工签字方能进行停电操作,停电后,经验电、装设按地线、悬挂标志牌,将联系单交工程项目负责人保存,即可开始设备检修等工作。工程项目完毕,再经有关人员签字,经检查确认安全,方可送电。

1.2加强教育、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在电气现场工作中,为了减少电气伤害事故,确保电气安全,必须确保电气作业人员的安垒。

首先,电气作业人员必须经医生检查身体.并证实确无妨碍电气工作的疾病,经过专业培训,具备必要的用电安全知识并且考核合格,持有上级部门颁发的电工作业操作证,才能担任电气作业和电气作业监护人工作,其次,电气作业人员必须严格执行《电力生产安全工作规定》,按章操作。在易爆场所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的运行,必须按照《爆炸性环境防爆电气设备选用标准》执行;同时,电气作业人员作业时,必须穿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必须熟悉触电急救方法。当电气工作人员在工作,尤其是在危险区域进行工作时,监护人员应随时提醒.注意安全,禁止大声怪叫,以免引起错觉而引起事故。当气候条件恶劣时,应停止户外电气作业,不得已而紧急抢修的应采取可靠的安全措施。在雷雨天气需巡视室外高压设备时,巡视人员应穿绝缘靴,并不得靠近壁雷装置。

1.3确保设备安垒要防止发生电气伤害事故,电气设备本身的安全是前提条件。如果电气设备本身不安全,也就谈不上电气安全。因此,任何一家企业,要想杜绝电气伤害事故发生,首先要做到使用的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要想做到电气设备安全可靠,必须做到以下要求:

电气设备必须经过安全认证,具有国家指定机构的安全认证标志;

要有备用电源,尤其是停电能造成重大危险后果的场所,必须按规定配备自动切换的双路供电电源或备用发电机组、保安电源,

做好防触电工作,防止人体直接、间接和跨步电压触电(电击、电伤),可采取以下措施:接零、接地保护系统,漏电保护,绝缘保护,电气隔离,安全电压,屏护和安垒距离,连锁保护,

做好电气设备的防火防爆工作:消除电气引燃源。为防止电气设备、线路因过载、短路等故障,产生引燃温度、引起电气火灾,除按常规设置过载、过电流、短路等电气保护装置外,可装设能发出声、光报警信号或自动切断电源的漏电保护器。根据燃、爆介质的类、级、组和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类、级、范围,配置相应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防爆等级电气设备(包括线路导线、接地装置),防爆电气设备的配置、维护应符合整体防爆要求。还应采取必要的隔离、连锁保护装置、防静电等措旋;要有安全距离,一般电气设备与爆炸危险场所间的安垒距离,采用消防规范规定的防火间距,注意通风,电气设备通风系统的进气不应含有爆炸危险物质或其他有害物质,废气不应排人爆炸危险环境,通风系统必须用非燃材料制成,电气建筑物、电气灭火、消防电源、消防报警和控制等对策,一般由消防行政部门按消防规范要求提出;

要有防静电措施。为预防静电妨碍生产,影响产品质量、引起静电电击和火灾爆炸,从消除、减弱静电的产生和积累着手,采取的主要对策有:工艺控制,即从工艺流程、材料选择、设备结构和操作管理等方面采取措施,减少、避免静电荷的产生和积累,要防泄漏,生产设备和管道应采用静电导体,存在静电引起爆炸和静电影响生产的场所,其生产装置(设备和装置外壳、管道、支架、构件、部件等)都必须接地,采用静电消除器进行中和,减少静电非导体的静电,采取屏蔽措施,有可靠接地的屏蔽装置。

1.4科学处理事故、减小危害

对已造成触电事故的人员进行正确实施科学救护,是降低事故伤害程度的关键。一旦发生电气伤害事故,必须沉着应对,采取正确的方法进行施救。

1.4.1及时、正确地脱离电源

对于低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以下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拔出插销,断开电源,如果触电地点附近没有电源开关或电源插销,可用有绝缘柄的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绝缘物插到触电者身下,以隔断电流-当电线搭落在触电者身上或被压在身下时,可用干燥的衣服、手套、绳索、木板,木棒等绝缘物作为工具,拉开触电者或拉开电线,使触电者脱离电源,如果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又没有紧缠在身上,可以用一只手抓住他的衣服,拉离电源。但因触电者的身体是带电的,其鞋的绝缘也可能遭到破坏。救护人不得接触触电者的皮肤,也不能抓他的鞋。

对于高压触电事故,可采用下列方法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立即通知有关部门断电,带上绝缘手套,穿上绝缘靴,用相应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按顺序拉开开关.抛掷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迫使保护装置动作,断开电源。注意抛掷金属线之前,先将金属线的一端可靠接地,然后抛掷另一端,注意抛掷的一端不可触及触电者和其他人。

篇3

摘要:建筑电气施工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本文从电气安全的重要性、电气施工常见忧患和安全管理措施三个方面,探讨了在电气工程施工中搞好安全生产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管理控制

0引言

在电气工程操作中,一个操作顺序的颠倒或漏掉一个其中的操作项目,都可能会导致人员伤亡、设备损毁、大面积停电等严重的事故,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甚至是严重的社会影响。因此在电气施工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有规范的安全条例,并对电力系统的每一位工作人员特别是生产一线人员提出严格的遵章守纪的要求。因此电气安全问题成为关系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头等大事,探讨电气安全问题意义重大。

1加强电气安全的重要意义

建筑施工中的电气操作是高危险、事故多发行业,因此,必须做好施工时的安全保障措施。有统计资料显示,电力施工中的各种事故,绝大多数不是由于施工者的技能水平低造成的,而是由于其没有安全意识所造成的,这表明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是保障电力生产安全的关键。因此可见,对电气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现在,无论是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还是建筑企业的内部管理,都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严重阻碍了建筑电气安全工作的发展,`必须加以改善。各企业必须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在员工中树立安全意识,着力制定并完善企业的事故防范机制及长效管理机制。以人为本,监管部门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监督,加大行政执法力度,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的存在,确保生产的安全性,全面加强对建筑施工安全生产的监督和管理工作。每年因为电击伤人甚至致人死亡和损毁电气设备所带来的经济损失数额巨大,因此电气安全问题成为关系到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的头等大事,加强电气安全管理。并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正确使用,确保用电过程中人身及设备安全。

2电气施工常见的不安全忧患

2.1对于穿线工程中,导管细,导线繁多造成管内空间余量小,散热面不够。再加上施工人员技术素质低,不能按图施工。这样的危害是加快了导线绝缘层的老化速度,降低了工程的使用寿命。

2.2没有将腐蚀剂擦拭干净,开关处理没有切断相线,甚至将相线接到灯头螺口线柱上。插座安装将相线和零线位置互换,相线在上零线在下的规程接线问题等是在接线工作中常见的安全问题。

2.3不少施工人员容易产生麻痹心理,在导管敷设施工中,对金属材质导管的管口不做处理,在管口处遗留很多毛刺,这些金属毛刺是很大的安全隐患:在穿线施工中这些毛刺容易将导线的绝缘层划开,后果不堪设想,一旦出现了问题,轻者造成短路停电而且难以维修,重者可能引起火灾。

2.4在避雷系统安装施工过程中。引下线的做法各不相同,有的用镀锌圆钢,有的利用构造柱的四根主筋沿墙体或柱内敷设。施工中如果漏焊也会留下很大的安全隐患,其造成的后果是:漏接或者漏焊一处圆钢,很可能就会使引下线失去应有的作用,避雷系统就不能发挥正常作用。

3加强电气安全生产的措施

3.1在员工中进行安全宣传,提高员工的自我防护意识,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建筑业安全卫生公约》、《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等安全法规,遵守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标准、规范,对员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在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对易发生事故的单位进行安全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安全管理单位有关责任人和各安全监督管理机构执法人员要加强对安全生产的监督检查工作,强化安全意识,提高安全管理人员素质。在企业中,认真学习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及时将新的安全技术落实到员工的工作中,增强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防护能力。加强安全意识,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条例。根据建设系统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特点,有目的的对某些事故多发施工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督,落实电气施工现场的安全防范措施,把施工安全责任制进行层层分解到基层,一层抓一层,层层落实。建立完备的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备案制度、监督反馈制度,施工图审查制度,并且接受社会对建筑生产中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的举报,通过一系列完备的安全生产措施,确保生产安全进行。对已办理安全监督的建设项目,根据《电业安全工作规程》,要采取定期(每季度、半年检、年检)以及不定期的安全生产检查,监督施工企业的施工安全管理保证体系,严格杜绝一切安全漏洞,监督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履行情况,落实安全生产的岗位职责,切实做好各法规的落实工作。

3.2加强电气安全用具的管理工作严格按《电业安全工作规程》的有关规定,对电器设备进行严格的测试和检查,强化电气安全性能四个方面测试:①商业、工业住宅用电装置的安全和可靠性试验。②电器、装置、机械在确保正确的绝缘、接地和漏电方面的试验。③维修电动机、发电机、配线和变压器等设备的安全测试。④应用于电子/电气产品的最终产品测试来确保产品的接地和绝缘性能。具体为:耐电压测试、泄漏电流测试、接地导通电阻测试、绝缘电阻测试。每次试验完毕,使用单位应对试验单位出示的测试结果进行核实并保管,严禁移作它用,更不能用其它工具代替安全用具。对于高空作业的员工,要检查安全用具的安全性,严禁有不合格的安全用具出现在施工现场。使用高压验电器时,施工人员要检查绝缘手套的质量并站在验电器边缘的绝缘处。正确使用绝缘用具,无特殊防护装置,不得在下雨天或下雪天在室外使用。安全用具使用完毕,应保持用具的清洁,放回原处,避免安全用具的污损。安全用具的存放,要设有专用的橱柜或吊架,放置时要按编号存放不可混乱。保持存放地点的干燥、通风,保持清洁,防止安全用具脏污和损毁。

3.3强化电气技术措施及要点,在使用电压高于36V的手电钻时,要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并检查其是否有损坏;在施工中拆除的电线要及时进行处理,用绝缘带包扎带电的线头;高空作业前要检查安全带的牢固程度,检查扶梯有无防滑措施;登高作业时,不能随意往下扔东西,要使用工具袋进行传递。在地面的人员要戴好安全帽,并离开施工区2米以上;遇到雷雨或大风天气,要停止一切高空作业;低压架空带电作业时要配备专人监护,并佩戴好绝缘用具;在带电的低压开关柜上工作时,要采取避免短路和接地等措施。电器发生火灾要及时断电,在未断电前,应用四氯化碳、二氧化碳或干砂灭火,严禁用水或普通灭火器。安装的刀闸必须使用相应标准的保险丝,严禁使用其他金属丝替代,避免超负荷后不能自行切断电路,以至于毁坏电器,甚至造成人员伤亡;金属外壳的电器应使用三脚电源插头,有些电器会因故障出现漏电现象,如果用的是两脚电源插座,人体接触后就有可能被电击,后果将不堪设想;电器要按照国家规定进行接地有专业人员按转和修理电器设备能否正常运行。电器严禁带电移动,把带金属外壳的电气设备移到新的地点后,要首先安好接地线,并对设备进行严格的安全检查,确认设备无问题后,再开始正常的使用;如果在露天潮湿场所或在金属构架上操作时,使用手持式电动工具,手持电动工具的负荷线必须采用耐气候型的橡皮护套铜芯软电缆,并不得有接头。检查手持型电动工具有无损坏,在使用前要进行空载的检测,检测没问题后才可以使用。

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篇4

1.1管理方式

管理方式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在当前电网建设的快速发展下,常出现电力工程多地点同时施工、多地点同时检修的情况,造成各级安监人员无法保证对每一个工作现场进行安全监督。因此,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供电企业当前的安全监督方式和手段。

1.2内部环境

不利于供电企业进行安全监督工作的内部环境主要表现为供电企业内部职工队伍的素质较低。由于供电企业的部分职工对安全工作缺乏深入认识,尤其是在安全生产周期较长或安全生产形势较为稳定的情况下,部分职工容易产生麻痹思想,或持有经验主义,这都给安全监督工作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1.3安全管理

由于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具有单一性,导致供电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容易被理解为常态检查。此外,由于对安全监督工作的切入点研究不具备较为成熟的操作经验,容易使供电企业的专项监督工作形成过于随机且对安全监督考核无法良好把握的状态,进而导致供电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变质为以事后检查为主的承受型管理。

2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内容

2.1生产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

在电力生产现场中,电力安全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及时、准确地将电力生产工作现场和管理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查找出来,并给予正确的指导和修正,从而保证电力生产现场的安全生产。生产现场的生产人员和安全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是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重要基础。此外,在进行安全监督时应该注意抓重点,做到有的放矢,对现场做好有针对性的指导,并把握好安全监督和管理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管理效果。

2.2制订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电力企业的安全监督工作要有章可循、有据可依。因此,作为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执行部门,电力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当前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结合工作中的实际经验,从安全监督工作应遵循的规律和原则出发,制订更为科学、合理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以促进供电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向规范化和标准化发展。

2.3制订长期安全监督管理规划

供电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不应只满足于当前的电力生产工作,还应在企业当前发展状况的基础上放眼未来,制订具有长远性的管理规划,从而使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具有量化的奋斗目标。但上述规划要以良好的企业安全监督管理为基础。因此,要按照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员工安全意识的培养工作,从而为企业长远的安全监督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3处理好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的关系

在处理好安全监督与安全管理的关系方面,应注意以下2点:①供电企业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应正确处理监督与安全管理职责的关系,生产现场的管理人员、安全管理人员和安全监督人员在工作过程中既要分工,又要合作,做到分工不分家,既要相互监督,又要相互支持,并把握好安全生产、安全管理与安全监督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建立有效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②安全监督作为一门从安全管理中分离出的技术学科,其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会遇到较多的问题。因此,供电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应在不断的开展过程中学习和总结,从安全监督的程序、实施原则、组织形式、人员配备和使用技术等方面入手,对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方式和运行机制进行深入探讨,对其实施程序进行细化和补充,并按照先前制定的措施控制安全生产过程。

4安全监督工作的前提条件

4.1软件和硬件建设

在软件和硬件建设方面,应注意以下2点:①应加大供电企业在硬件上的投入,并结合实际工作情况,适当加大安全监督的力度和安全生产的资金投入,并通过提高电力生产设备的科技含量和设备完好率,从而为电力安全监管管理工作提供硬件保障。②健全供电企业内部的组织制度。通过排查安全隐患和管理漏洞,完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此外,还应提高员工的专业生产技术水平,从而在软件上满足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的环境需求。

4.2安全生产意识

安全生产意识是行动的先导,因此,应注意以下2点:①使企业员工在思想上树立安全生产意识,对安全生产工作予以足够重视,从而使安全生产工作的各项政策方针和法律法规落到实处。②在企业内部进行《安全生产法》的宣讲和学习,并通过适时开展安全生产竞赛,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工作氛围,从而达到员工自觉遵守安全生产规章的目的。

5电力企业安全监督管理的原则

5.1安全第一

供电企业安全监督管理工作应时刻遵循“安全第一”的原则,并切实落实该原则,在任何时间、地点和场合中始终将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此外,当企业的经济效益与安全产生冲突时,应无条件地服从于企业安全生产。

5.2预防为主

“预防为主”的原则主要是指供电企业在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工作时,应做到超前防范,并建立集预测、预警和预防为一体的立体式故障隐患预防体系,从而改善供电企业的安全生产状况,对安全事故的发生起到良好的预防作用。

5.3以人为本

篇5

关键词:文化安全 全球化 产生 特点

文化安全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全球化使得各个国家的发展融合为一体,彼此之间的相互依赖程度逐步加深。全球化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时,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化领域的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和广泛,不同意识形态、价值观念、政治制度等相互影响甚至带来了激烈的冲突。在各种文化相互激荡的背景下,现代国际关系理论中的文化安全问题不可避免地产生。

(一)全球化发展使文化安全问题上升到国家层面

全球化不仅将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在一起,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同时对世界文化秩序的变动和文化格局的重塑也产生了较大影响。由于历史和现实的种种原因,世界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所处的层次和地位是不同的,文化发展的水平也不平衡。西方发达国家是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动者和主导力量,在这一进程中获利最多。发达国家不仅要谋取经济利益,还在不遗余力维护其世界霸权地位。当他们发现通过文化渗透与扩张似乎可以比军事等其他手段更易于实现其野心的时候,便将经济的优势和文化的强势结合起来,极力向其他国家推广自己的意识形态、政治文化、价值观念。他们企图使自己的文化观念成为压倒一切的意识形态,进而推广西方的制度模式。随着冷战的结束,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后,在全球化大趋势下,西方发达国家在经济扩张的同时,不断侵蚀和同化弱势文化。由此,全球化催生了文化安全问题,并引起越来越多国家对文化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二)时展使国家安全增添了文化安全这一新内容

传统的国家安全理论主要是指政治安全、军事安全和经济安全。时展促进了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与合作的范围、深度与广度的扩展,扩大了国家安全理论的内涵和外延,随之带来了文化安全的问题。尤其在当今时代,西方文化借世界文化交流空前开放之机,以强势经济作为后盾,在国际交往中开展新一轮的“文化殖民主义”渗透。尤其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发展中国家在防范西方信息与技术霸权方面弱势明显。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市场调研显示:在跨国流通的每100小时的音像制品中,就有74小时的制品是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美国影视产量只占全球的5%,市场份额却占全球的92.4%;而在国际互联网方面,美国凭借其先进的信息技术,把握着在全球范围内输出网络文化的主动权。美国人把互联网称为“空中的民主墙”,成为其文化输出的强大载体。在顺应时代潮流、融入全球化、扩大开放的同时,必然也会带来包括文化产业、意识形态、互联网安全在内的新的安全压力,这是时展向国家安全提出的新问题。

(三)文化自身发展对文化安全提出了新需求

从文化自身发展的历史进程看,民族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等一切文化形式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这种发展变化是受各种因素制约的,既要根植于前人留下的文化遗产,又不能脱离本民族的社会经济基础,还会受到其他国家和民族文化的影响。这就不得不引起我们高度重视外来文化对本民族文化的影响和冲击问题。从全球化的进程来看,经济全球化是主线,但随着各国之间交流的扩大与逐渐频繁,不可避免地会促进世界各国对各自传统文化的更新改造。文化的影响是相互的,事实上,在外来文化影响着我国文化的同时,我国的文化也同样影响着外来文化。在长期交流过程中,各国文化彼此之间应该是相互借鉴、相互取长补短,如此才能各自吸收所需的养料,在交流和竞争中实现各自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单纯地阻挡或抵制他国文化不仅不符合文化自身的历史发展规律,也不符合当今社会的实际发展现状。但是,文化全球化并不是文化的“一体化”,而是文化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文化的流动方向也绝非只是单向的,而应是双向互动的。不能以文化全球化为借口消灭文化的个性和民族性,相反地,只有在文化全球化的时代进程中强化文化的个性和民族性,才能保护本国文化的稳定、发展和创新。因此,文化安全问题便成为文化自身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四)文化安全已成为维护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界上所有文化都是文化全球化过程的行为主体。只有各国文化的丰富多彩,才能构成当今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世界各国有权发展自身的特色文化,维护本民族文化的独立性,他国无权随意指责和干涉。虽然不同文化都是参与文化全球化过程的行为主体,但是不能以此为借口,以强势文化来削弱弱势文化甚至对他国进行文化侵略。当前,西方国家向其他国家推行文化霸权主义,严重损害了其他国家的文化。这引起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对文化问题的担忧和重视。文化也是一个与文化霸权相对应的概念。当今社会,国家的范围在不断扩大。发展中国家越来越意识到单从反对传统的经济霸权这一个体层面难以有效地维护本国的利益与权益,同时越来越意识到文化的重要性,逐步明确提出了文化的概念。在1992年的《人类发展报告》中,联合国开发计划署首次把文化安全列为人类社会应该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力。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文化领域中各种安全问题的不断产生,维护文化安全、保护文化已成为国家斗争的新的核心问题。

(五)文化安全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保障

当今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除了为人所熟知的经济竞争、军事竞争外,更多地表现为以文化为主的“软实力”的竞争。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家将文化软实力作为战略性的资源加以利用,使之成为实现特定政治目的的重要途径和手段。在我国,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生存、发展的基因,它为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党的十七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文化是一种能够凝聚和整合整个民族或国家所有资源的最根本的力量。维护和捍卫文化安全,是为了获得更多、更可靠的综合安全保障,进而提高国家综合国力,实现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文化安全的内涵及特点

笔者认为,对于文化安全概念的理解,首先要从文化安全的“措施”和“手段”方面入手进行考察,此时呈现的是动态行为;其次还应考察静态的“结果”和“状态”。应该说,最重要的是通过某种手段而达到的一种安全状态,因为“状态”才是目的和落脚点,是安全与否的衡量标准。简言之,文化安全是指文化的安全状态。即一个国家保持文化不受侵犯的能力及在此基础上采取各种手段,最终所形成的本国文化的安全状态。为了更准确地理解这一概念,必须明确文化安全的特点。

(一)相对独立性

一方面,从国家力量的构成来划分,经济、军事等都属于硬力量,而文化、政治等则属于软力量;另一方面,从安全的角度而言,文化安全是相对于经济、军事等硬安全来讲的国家软安全。这就是文化安全的独立性所在。这种独立性是指文化安全的涵盖局限于文化领域,专指文化方面的侵蚀与反侵蚀。而且这种独立性决定了各国都有自己的文化安全利益,其主流意识形态和价值体系不容他国侵犯。当然,这种独立性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因为,首先,文化安全不是孤立的,由于文化与经济、政治、军事等的内在联系,文化安全往往与经济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等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安全体系;其次,文化的交流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文化安全对其它安全起规范、引导等作用。再次,每个国家的文化安全也不可能截然地自成一体,绝对地孤立和封闭。一国为了保护本国的文化安全而视所有外来文化为敌对文化的做法是错误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对异族、异质文化不能全盘否定或排斥,而应坚持科学的精神、批判的态度,合理地吸收,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有这样,各民族文化才能在相互的交流与碰撞中相互促进、相互发展,并且在促进各自发展的过程中一定程度上衍生出新的文化内容,推动文化的创新与提高。因此,确保文化安全的主要方式应该是合作而不是对抗。

(二)相对稳定性

一方面,文化一旦形成,将保持一定的持久和稳定状态, 不会受外来文化的影响而轻易改变;另一方面,文化与民族特性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这种民族特性和民族文化本身也体现出一种稳定性,有意或无意地对外来文化产生拒斥。这就是文化安全的稳定性。相比于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其他国家安全形态,文化安全是最牢固、最稳定的一种安全形态。但是,这种稳定性也是相对的。文化并不是静态不变的,文化安全的实现也不会因其稳定性特点的存在而自然获得。相反,只有在民族文化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一国的文化安全才能得以确保。因此,必须制定科学的文化发展战略,大力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提升全民族文化素养,增强民族文化凝聚力,促进民族文化的良性发展。在此基础上,才能维护国家的文化,进而确保国家的文化安全。

(三)隐蔽性

首先,传统的国家安全是指国家领土的保卫和防御侵犯,它守护的是物理的空间,是有形的国土,有着明确的疆域界限;而文化安全守护的却是文化的空间,是无形的思想领域,即一个无形、无法划界和不易感知的精神空间。也就是说,文化安全是一种无形的防御体系。其次,从国家安全系统的组成部分看,军事安全、经济安全等属于有形安全,而文化安全则属于无形安全。再次,文化深藏于人们的思想、心灵深处,看不见、模不着。文化安全的内核如意识形态、政治观念、价值标准等是相对牢固的,而一旦被突破则会发生急剧变化。最后,传统的国家安全面对的威胁源是清晰的,侵略者一目了然,安全防范易于锁定目标,也有利于迅速采取反击手段;而文化安全所面临的对象是隐蔽的,防范不易锁定目标,防御难度比军事防御更大。只有明确文化安全具有的以上隐蔽性特点,才能更好地制定和实施保护策略,维护好国家的文化安全。

(四)长期性

文化安全的长期性特点主要由以下原因决定:首先,文化具有发展性, 文化发展的长期性,决定着文化安全的长期性。其次,不同意识形态斗争的长期性,不同国家制度并存、对抗的长期性也决定着文化安全的长期性。再次,文化安全作为一种动态存在,它是一个长期的、时刻需要进行维护的体系。文化安全的长期性特点,决定了维护文化安全的战略和措施不是一劳永逸的,也不可能一蹴而就,要求我们必须做好长远的战略规划和持久的心理准备。

(五)民族性和阶级性

文化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精神文明的总和。文化“是民族的,必须带有民族的特性”。文化安全同样具有民族性,因为文化安全首先保护的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的安全,如果一个国家失去了民族文化和民族特性,那么它就离消失不远了。如中国文化、美国文化、俄罗斯文化、法国文化等都是一种民族文化。文化安全也具有阶级性,因为一个国家的文化是在这个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级、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如封建主义文化、资本主义文化、社会主义文化等。因此,文化安全战略的制定和实施必须是从本阶级的利益出发,保护本阶级的利益。

参考文献:

篇6

信息安全是指计算机网络系统中的硬件、软件和其他数据等不受非法用法的破坏,主要指未经授权的访问者无法使用访问数据和修改数据,而只给授权的用户提供数据服务和可信信息服务,并保证服务的完整性、可信性和机密性。电力信息安全是指供电系统中提供给用户或公司内部员工的数据是安全的、可信的。供电公司管理系统是个繁杂的系统,涉及用电客户和公司内部员工及第三方托管服务公司,系统的信息安全一直是公司发展的瓶颈。正确评估供电公司信息安全系统的合理性和安全性,针对安全风险进行分析,最后制订供电公司信息安全的策略非常重要,也是至关重要的。

2供电企业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

尽管供电公司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建设电网信息安全系统,但供电企业内部网络仍不健全,存在许多安全隐患。另外,供电公司信息化水平不高,信息安全保障措施薄弱也制约了其信息安全系统的建设。要构建一个健全的供电公司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就要首先分析供电公司信息安全的影响因素,对症下药,进一步提出供电企业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

2.1不可抗拒因素

所谓“不可抗拒因素”,就是由于火灾、水灾、供电、雷电、地震等自然灾害影响,供电公司的供电线路、计算机网络信号、计算机数据等受到破坏,并威胁到供电公司的信息安全。

2.2计算机网络设备因素

供电公司计算机系统中使用大量的网络设备,包括集线器、网络服务器和路由器等,其正常运行关系着供电公司内部网络的正常运行,而计算机网络设备的安全直接关系着供电公司的正常运行。

2.3数据库安全因素

供电公司计算机系统监控用户峰值,管理用电客户信息及其他用户缴费等情况,计算机数据库的系统安全决定了供电企业的调度效率,也决定了供电公司公共信息的安全。供电公司应该使用专用网络设备,确保企业内部网络与外部互联网的隔离。

2.4管理因素

供电公司员工的业务素质和职业修养参差不齐,直接影响到供电公司的网络安全。供电公司应该建立过错追究制度,提高员工的信息化素质,有效防止和杜绝管理因素造成的信息安全问题。

3供电企业加强信息安全管理的对策

3.1提升员工信息安全防患意识

开展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并非仅仅是系统使用或者管理部门的事,而是企业所有职工的事,因此,要增强全体员工的信息安全和防患意识。通过采取培训和考核等有力措施,进一步提升全体员工对企业信息安全的认识,让信息安全成为企业日常工作业务的一个组成部分,从而提升企业整体信息安全水平。

3.2采用知识型管理

传统的安全管理大部分采取的是一种硬性的管理手段。在当今知识经济的时代,安全管理应当以知识管理为主,从而使得安全管理措施与手段也越来越知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促使信息安全管理工作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3.3设置系统用户权限

为了预防非法用户侵入系统,应按照用户不同的级别限制用户的权限,并投入资金开展安全技术督查和安全审计等相关活动。信息安全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事,它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才能达到较高的水平,需建立并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从平时的基础工作着手,及时发现问题,汇报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

3.4防范计算机病毒攻击

加速信息安全管控措施的建设,在电力信息化工作中,办公自动化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而核心工作业务就是电子邮件的发送与接收,这也正是计算机病毒一个非常重要的传播渠道。因此,必须大力促进个人终端标准化工作的建设,实现病毒软件的自动更新、自动升级,不得随意下载并安装盗版软件;加强对木马病毒等的安全防范措施,对用户访问实施严格的控制。

3.5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

严格规范信息安全事故通报程序,对于隐瞒信息事件的现象,必须严肃查处。对于国家和企业信息安全运行动态,要及时通报,分析事件,及时信息安全通告。对于己经制定的相关预案和安全措施,必须落到实处。另外,还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安全技术督查队伍的建设,提高信息安全考核与执行的力度。

3.6建立信息安全保密机制

加强信息安全保密措施的落实,禁止将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及其他公共信息网络,完善外部人员访问的相关授权、审批程序。定期组织开展信息系统安全保密的各项检查工作,切实做好文档的登记、存档和解密等环节的工作。

4结束语

篇7

电力信息的管理工作人员在日常的工作过程中经常会因为自身疏忽而造成电力信息统计错误发生。所以,电力信息的管理工作人员的认真细心能够有效地保证工作质量得到提高。但是,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调度人员因为自身素质较差,以及工作自身枯燥、单调的性质,这就导致相关的工作人员缺乏一定的工作兴趣,进而难以保证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能够将全部的精力全都投入,这就会造成相关数据信息统计错误的情况发生。同时,还有一些电力信息的管理工作人员以为对于工作规章制度不够熟悉,在并不完全明白的情况下进行操作,经常会出现错误操作的情况出现。

2新时期电力信息安全运行对策分析

(1)大力开展员工培训

在实际的电力信息安全运行工作中,电力信息安全运行工作中安全管理的主要对象是工作人员的管理,所以,想要使电力信息安全运行工作中的安全风险得到降低,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要不断加强对电力信息工作人员管理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不断加强员工的工作意识,这样就能够使电力信息运行工作人员在日常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地树立起正确的意识观念,进而保证对员工专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以及对相应信息问题及时解决的能力,这是对员工进行培训的主要目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电力信息的安全运行。

(2)加大技术改革投入

新时期应加大对电力信息安全运行技术的投入,首先需要做的就是对互联网络结构以及通信协议进行设立,以保证网络资源能够做到及时地共享与交换。其次,还需要做的是对通信网络以及计算机进行科学的安排及实施,在保证信息能够进行安全运输的同时,还需要对信息传输的相关通道路径进行一定的简化,对简化后的信息传输路径进行网络集成方案的设计,就能够保证电力信息自身信息准确性、规范性以及时效性的提高。最后,要尽可能地实现人机交换界面,进而保证能够最大限度地对每一条数据信息进行使用,都能够对电力企业的日常生产运行活动进行核算和控制,为各级管理人员提供第一手辅助决策信息。

(3)以完善的制度规避风险

篇8

关键词: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问题;措施分析

引言

电气试验中的高压电气试验是电气试验中的重要部分,不可或缺,然而高压电气试验也是电气试验中最危险的试验。在进行高压电器试验时,如果不能很好的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就有可能导致电气设备或试验仪器损坏,甚至引发人身伤亡。特别是在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的煤矿企业中,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性更显的尤为重要,笔者结合多年煤矿企业电气试验工作经验及一些典型案例对此进行详细探讨。

一、高压电气设备试验概述

高压电气设备试验属于电气设备的绝缘预防性试验,绝缘预防性试验一般分为“破坏性”和“非破坏性”试验两种。破坏性试验指的是试验过程中使用高于设备额定电压数倍的高压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行严格的测试来发现电气设备中的集中性缺陷,并进行有效的消除,但是这种试验本身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具有一定的损害,是不可逆的,所以应该科学合理的使用。非破坏性试验主要是指电气设备在相对较低电压作用下,对电气设备的绝缘性能进行试验。这样能够对电气设备进行绝缘维护管理,提高电气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所以高压电气试验是电气试验中检测设备绝缘性能的重要手段,也是不可避免或代替的,高压电气试验中出现的电压已远远高于人身体所能承受安全电压。

二、影响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的环节分析

对影响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的各个环节进行分析,才能有针对性的制定预防和管理措施。影响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的环节概括如下:“人,机,环”

(一)“人” 顾名思义指的进行高压电气试验的人员。

人员做为高压电气试验安全问题的第一要素,是极其重要的。高压电气试验的所有环节都要通过人员去实施,人员的素质不符合标准或人员在试验过程中的不当行为都是极其危险的,轻则设备损坏,重则伤及人身。所以对高压试验人员的要求如下:1、必须具备相关的电力试验知识2、必须经专业部门的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3、实验过程中,人员必须情绪稳定,精力集中4、实验过程中必须做到人人有监督。案例:试验人员在对避雷器进行高压直流试验时,因一名操作人员试验过程中精力不集中,在试验结束降压过程中,未按管理人员指挥,急于用放电棒去放电,结果导致试验仪器损坏。

(二)“机” 机指的是进行高压电气试验设备

高压电气试验最终要通过设备来完成,电气试验设备的完好可靠是保证高压电气试验顺利及安全实施的首要条件。所以对高压电气试验设备的要求如下:1、必须使用安全合格的试验设备2、必须使用经过相关部门定期检验合格的设备3、必须选用适合实验项目的试验设备。案例:试验人员在对一较长电缆进行直流高压试验时,因实验仪器的仪表出现问题,一直显示为零电压,使试验人员误认为未能对电缆施加高压,在关机停电查看时,未对电缆进行放电,致使试验人员受轻伤。

(三)“环” 环指的是进行高压电气试验的现场环境

进行高压电气试验的现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特别是对我们煤矿企业的供电部门来说,有的是高温,有的是多尘,有的是瓦斯聚集,有的是人员混杂等等。所以现场环境对我们高压电气试验的影响不容突视,试验人员必须充分考虑高压电气试验所处现场环境,并制定相关预防措施,充分保障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进行。案例:试验人员在对一电缆进行高压实验时,因试验现场环境人员较杂,在电缆尾端只安排人员看守,未做隔离措施,结果多人经过被试电缆时,因担心安全问题,试验被迫中断。

三、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管理的措施分析

影响高压电气实验的因素方方面面,能充分考虑到各方面的安全因素是远远不够的,只有结合各方因素做好安全管理及现场管控,才是“临门一脚”,才能保证高压电气试验安全顺利的完成。

(一)、做好高压电气试验的准备工作

在高压电气试验的实际操作之前,必须按照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环节做好准备工作。要组织相关的技术人员对高压电气试验的相关区域进行初步检查,重点对作业区、线路和设备进行初检,设定高压电气试验停电范围,为建立科学的高压电气试验设计方案打下基础。此外,要计划高压电气试验使用的机械设备,准备高压电气试验的工具和仪表,做到对高压电气试验充分的前期准备,要检验高压电气试验所需的机械设备确保试验的效率,要检验高压电气试验所需的工具仪表确保试验的准确性,从外部条件方面打下精确、安全高压电气试验的基础。同时要针对高压电气试验的特殊性和技术性展开相关的学习和培训,重点对核心技术、安全问题、质量要点进行强调,避免高压电气试验过程中技术与安全隐患的积累,有效提升高压电气试验的安全性。

(二)、以安全技术为依托,保障电气试验过程安全性

在电气试验之前,需要对设备接地状况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接地良好。在完成电气试验后则需要对高压设备进行充分放电,切实确保操作人员安全。定期检查电气试验接地导线,避免接地导线严重老化或断裂等引起接地不良,引起安全事故。确保电气试验依据操作规程进行,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如佩戴安全帽及绝缘手套等。通过完善安全技术,充分保障试验过程安全性。

(三)、分析危险点并做好控制工作

在电气试验安全管理理念中,要求以预防为主。进行危险点分析并积极采取控制措施,是保障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的重要举措。在正式电气试验开始之前,要求工作人员对试验项目可能存在的危险点进行分析并作分类处理,依据危险点进行过程控制卡设定,依据过程控制卡采取危险点防范措施,提高安全意识,切实确保安全防范工作规范化与常态化。

(四)、强化安全组织措施

在高压电气设备试验过程中,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范进行操作,做好工作监护、工作许可以及工作票等安全组织措施。在进行试验之前,必须要结合班组长下达的工作票,并从实际的情况出发,贯彻落实相关的安全组织措施。同时要对职责分工进行明确划分,落实安全措施,确保试验组织的安全性和严密性。对监护人员进行专门设定,确保其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以及丰富的经验,并且要求监护人员不得直接参与到具体的试验工作中,能够全方位监护试验现场环境,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如试验中断,须严格按照相关的要求,加强试验现场的保护,对调压器进行断电和归零等处理,并在工作票上做好相应的记录工作,以便后续工作的顺利进行。

结束语

现阶段,工矿企业电力系统高压电气试验安全环节一定还存在着一些不足,这部分不足在高压电气试验过程中是可能是不易察觉的,然而有可能正是这部分不足导致高压电气试验出现这样那样的安全及技术问题,所以电力系统的相关技术人员、试验人员应当强化技术及安全管理工作,不断发现高压电气试验中的安全漏洞并及时完善安全管控措施,切实使高压电气试验成为保障电力设备安全供电的绿色屏障!

参考文献

[1] 王书娟.浅谈高压电气设备的电气试验及安全管理[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33):347.

[2] 李海涛.高压电气设备的电气试验与安全管理[J].科技创业家,2014(5):85.

篇9

俄罗斯核电安全监管体系与美国和我国的异同

俄罗斯核电安全监管体系与美国及我国有许多相同之处,同时也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下面主要从核安全法律法规层次、核安全监管组织机构以及核安全监管人力资源等方面对三国核电安全监管状况进行简要分析比较。2.1俄罗斯核电监管体系与美国和我国的比较为了对俄罗斯与美国及我国核电监管进行比较,有必要简要介绍一下美国核电监管状况。目前,美国的核安全法规和标准体系已经比较系统和完善,在核能利用领域美国有原子能法、联邦管理法规10CFR系列、核管理导则RG系列,并拥有ANSI、ANS、ASME、ASTM、IEEE等制定的工业技术标准。美国核管制委员会(NRC)是美国的国家核安全监管机构,设有主席1人,委员4人,这5人均由美国总统任命,国会批准。NRC由总部及地区办公室组成,还设有2个咨询委员会(核安全咨询委员会和核废物咨询委员会),目前NRC拥有约4000名员工。NRC集行政管理、技术审评、现场监督职能为一体,相应职能的行使由下设的各office执行,在美国NRC的技术后援单位被称作/Contractor0,与安全相关的研究项目通常由具有相关资质和设备的大学或国家实验室(即/Contractor0)进行,这类/Contractor0由NRC的RES部门(NRC负责研究工作的专门机构)进行管理。在许可证管理方面美国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执行联邦法规10CFRPart50所规定的/二步法0核电厂许可证管理程序。自1989年颁布了新联邦法规10CFRPart52,规定了进一步降低新建核电厂的投资风险和技术风险的/一步法0核电厂许可证管理程序,并已经在新设计的核电厂如AP1000中使用[9]。俄罗斯核电监管体系与美国和我国监管体系主要比较见表2。从表2中可看出,俄罗斯核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分为3个层次,而美国的核电法规体系分为5个层次,与俄罗斯相比其核电法规体系划分更加细致,我国在核安全法规体系建设上借鉴了美国的良好经验,目前也为5个层次。与俄罗斯及美国核安全监管法规体系相比,我国5原子能法6或5核安全法6目前暂时空缺。在核安全监管组织机构上俄罗斯采取的是核能与辐射安全局总部、地区管理局加核能与辐射安全科技中心三者各司其职的模式。在组织机构上,俄罗斯核安全监管机构设置与我国的基本一致,而美国NRC则集行政管理、技术审评、现场监督职能为一体,相应职能的行使由下设的各office执行。在监管机构负责人的任命上,俄罗斯与美国均为总统任命,两国监管机构均独立于其他行政部门,而我国目前核安全监管机构目前隶属于环境保护部,暂时还未能独立于其他行政部门。在许可证管理方面,我国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根据HAF001P01的规定对核设施的许可证管理一直之行/类似于两步法0的许可证管理程序,这一点与俄罗斯核电厂许可证管理有类似之处。另外,在核能行业技术标准上美国、俄罗斯均有着较为完善的自主知识产权的系列标准,而我国目前是多国标准混用。2.2俄罗斯、美国及我国核电监管力量分析比较将俄罗斯、美国与我国核电监管人员及经费进行统计,统计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俄罗斯在平均每堆监管人员上要多于我国,在每堆经费预算上与我国相差不大(1346万卢布约合人民币267万,此处数据为俄罗斯核监管当局2010年预算)。美国在核电监管投入上面领先于中、俄两国。

我国现行体系对俄罗斯堆监管的问题

篇10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管理;常见问题

中图分类号:C29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电力企业是国民经济的命脉,牵一发而动全身,并且电力行业是高危行业,动辄就会酿成重大事故,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的巨大损失。因此,在电力企业中谈论安全生产,怎么强调都不为过。结合自己多年在安全生产第一线的实践管理经验,谈谈如何搞好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

一、加强电力生产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安全是企业保证生产和创造效益的基本保障,如果没有安全保障就无法确保企业的稳定发展,利益创造也就无从谈起。对于电力企业来说,每一个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都必须要深刻的认识到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安全管理是关系到每一位员工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其并不单纯是领导者的责任,作为企业的员工,每个人都有安全生产的责任和义务,并且要积极的配合和执行企业相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只有保证积极的开展各项安全管理活动,才能确保安全生产的持续进行。在很多单位中的基层员工都认为,安全管理是领导者的责任,作为工人只要负责做好自己的工作,这是一种狭隘的意识,在社会和经济快速进步的今天,安全生产已经成为了全体人员的共同责任,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不会对他人造成危害,这是最基本的安全保障。

二、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常见问题

1、安全责任意识不强

首先,安全意识不够,责任不强。对于大对数人而言,只要不发生重大的事故,就是在注重安全生产,其实不然,虽没有发生重大的安全事故,但却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发生事故后果将不可预计。企业员工常常是抱有“侥幸”的心理,不按规章制度进行操作,为日后安全生产埋下隐患。其次,就是在检查过程中,很多人就投机取巧。机械检修人员常常凭借经验断定机械的好与坏,专业上的东西都是一知半解,不能很好的使用安全工器具,由于一时疏忽而酿成的重大事故,不仅给企业带来经济损失,也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2、基层管理工作不到位、执行力不强

目前大多数的供电企业都把重心放在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上,对安全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缺陷不够重视。当出现问题时,只是针对问题进行简单的处理,治标不治本,管理者都不能按照规定严格的执行,更何况是企业内部的其他人员;也有一些是,领导重视安全生产工作,但是一层层一个个部门执行起来,到最后都走了样,很少有人能按照领导的要求去注重安全生产实践工作。这就导致了大量安全隐患因素的存在。

通常来讲,由于上下监管责任不到位,各项指标不合格,对发生的一些重大事故及机械检修等状况不能有效的进行分析处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针对所发生的事情不能及时的掌握发生问题的根本原因所在,不能够了解第一手材料和情况不能及时有效的做出应对。

第二,工作人员对现场的实际情况不能合理的做出判断和分析,调查不够彻底。

第三,在发生问题时,习惯性的相互推诿,不能很好的认真负责对待加以解决,部门之间相互推卸责任,不能有效的协作。

第四,当发生问题时,怕得罪人,习惯性的走人情,走形式,敷衍了事,不能彻底解决问题。使得一些人存在侥幸,屡犯不改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了安全管理的有效执行。

3、反违章工作不严、不力

这里所讲的反违规违章是指行为性违章,管理性违章,装置性违章三种。三者同属于习惯性违规违章,即在安全生产过程中经常性的出现某一固定的但却习以为常的违规违章行为。主要变现在以下的一些方面:第一,领导干部害怕以严治理影响职工队伍的稳定性,影响干部群众之间的和谐关系。第二,严格管理,影响“收入”,一些领导者,大事情怕得罪人不想管,小事情碍于情面不愿管,导致检查监督不到位,力度不够,长此以往姑息纵容了违规违章现象的发生,使得此类事情得不到遏制。

三、加强供电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对策

1、强化安全意识的培养、落实职工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

在电力企业中,无论是领导者,还是基层的作业人员,都必须要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并且将其作为员工日常工作的行为准则,深入到电力生产的各个环节中,加强员工的安全生产技能培训,将“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思想深入到每个员工的思想意识中,引导全体员工充分和积极的参与到安全生产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同时,要通过定期的学习与培训活动,对员工进行规范的安全生产教育,在生产技能和思想意识的两个方面同时进行强化,使员工都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的同时,强调自身与整个生产过程的密切关系,从而有效的促进安全生产的持续进行。

国家相关法律制度不断完善的同时,电力企业自身在安全管理工作方面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措施,并且保证其获得有效的执行,将安全生产的责任目标进行细化,落实到每个具体的员工,同时制定与电力企业发展相适应的岗位安全责任制度和考核制度,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奖惩,做到赏罚分明,这不仅能刺激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有利于使不同岗位的员工之间形成科学的协调和沟通机制,做到信息的及时共享,能够有效的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提高安全生产的效率。

2、健全电力设施保护相关法律法规

我国虽然针对电力生产的安全管理制定了相应的法律规范,但是与当前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速度相比,仍然存在着一定的滞后性和不科学性,甚至与其他法律法规之间产生冲突,这对于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来说,无疑是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同时由于我国电力设施的分布较为广泛,而且数量很多,所以在管理方面具有较大的难度,导致偷电、破坏电力设施的事故频繁发生。因此,我们需要不断促进针对电力设备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对于出现的偷盗事件要依法严厉制裁,不仅仅是对事件本身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更要注重在日常管理活动中对于相关制度的执行与监督,针对事故多发地点进行重点防范和监督,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要及时进行处理,以此来减少电力设施安全事故的发生。

3、科学的安全生产方法

安全生产工作的开展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其中所运用的工程理论和方式方法对于安全生产的有序开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在实际的工作中,一方面需要对安全问题进行及时、认真的解决,从而提出安全工作的基础地位。当前,正处在电力体制改革过程中的电力企业,必须要正确处理好安全与进度、安全与效益之间的关系,明确安全的重要地位,才能保证一切工作的持续开展。如果安全工作与其他工作不能获得有效的协调,那么企业的效益也就更加无从谈起。因此在电力企业中必须要将安全工作视为头等大事,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一些工作的开展都以安全为前提。另一方面,要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组织措施,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得好,安全状况就好,反之安全状况就差。应从主管部门到企业、企业到车间、车间到班组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地规定各级各类人员及各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的责、权、利,做到一岗一责制,形成一个严密高效的安全管理责任系统。另外,要积极推行设备状态检修,提高设备可靠性。设备状态检修应做到以预防为主,切实落实好设备的勤查、细巡和及时维护工作,做到每天一小查,每月一大查,消除设备缺陷,不让事故隐患有机可乘。应实行设备点检定修制,从过去传统的以“修”为主的管理思路转变到以“管”为主的思路上来,变过去设备坏了再修或周期到了就修为设备的预知检修,通过对设备的状态检修管理,有效防止设备过维修和欠维修,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提高设备利用率。

四、结束语

总之,在解决好人和目标之后,坚持业已形成且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是关键。不搞形式主义,做到真抓实干。重视全过程预防工作,使企业的人员、设备、环境处于一种可控状态。如此才能提高安全生产的概率,延长安全生产的周期。

参考文献:

[1]杨宁.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策略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