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营销考察报告范文

时间:2023-03-13 16:57: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服务营销考察报告,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服务营销考察报告

篇1

针对当前我国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现代工程师的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目标,确立了工程实践训练及其内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和强化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指导思想和方法。这些思想方法和正在实施的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与要求是一致的,从而为高等工程教育实现培养工程师目标而实施的工程实践训练提供了指导。

关键词:

工程教育;工程师;对策;工程实践训练

0引言

我国要实现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其一是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道路。其核心是提高技术含量、提高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这就需要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当前我国人才发展总体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特别是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匮乏,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强,人才资源开发投入不足”。当前我国经济建设中最大量、最迫切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是以应用为主的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能力训练是高等工程教育的优势和本质所在,强调通过工程实践训练使学生在校期间获得工程师能力的基本训练。因此,本文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特征的新型工业化时期我国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核心进行讨论,使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和规范化,能够更好的引导工程教育对经济建设新阶段所需工程技术人才的培养。

1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

1.1高等工程教育

实施高等工程教育,院校的阶段性培养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获得较为系统的理工学科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与能力,使其在毕业时,具备成为合格工程师的基本素质和条件(或者称为工程师的毛坯)。院校高等工程教育是培育和造就合格工程师的基础和重要环节。高等工程教育的内涵是以技术科学作为主要学科基础,以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师为目标的专业教育。工程教育的本质特点是实践性、创新性、综合性和经济性,它既具有普通高等教育的共性,又具有显著的工程实践性[1]。这里“技术科学”是指“把工程实际中所用的许多设计原则加以提炼、整理和总结,使之上升成为理论,因而就能够把工程实际的各个不同领域的共同性显示出来,并服务于工程技术。理论分析是技术科学的主要内容”[2]。

1.2现代工程师的素养和能力要求

高等工程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工程师。因此,在讨论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内涵之前,需要进一步明确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对现代工程师的基本素养和能力要求。首先,现代工程所具有的科学性、社会性、实践性、创新性和复杂性等特征日益突出,所应用的内容不断扩展,已经形成了以研究、开发、设计、制造、运行、营销、管理和咨询等为主要环节的工程链[1]。若将绿色制造和资源循环的理念融入其中,并将营销、管理和咨询中所获得的信息用于再制造和指导新产品的研发,那么实际上现代工程就由工程链演变成了工程环,高质量、适销对路产品的生产在工程环中螺旋式的上升和前进。其次,现代工程中的工程链(环)的每一个环节都有许多工程和技术问题,需要工程师予以合理的解决。这就使得现代工程需要大批能够综合应用现代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的手段,具备求真求实的科学精神和兼容并包人文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第三,从现代工程意义看,一种产品的成功与否越来越多地取决于它对环境的作用和其性价比。所以,必须在工程过程中加入背景因素。这种背景因素概况起来既包括企业的和组织的背景,也有顾客的愿望,还包括社会的、政治的、经济的、环境的和文化的因素,可称之为非技术因素。如果院校工程教育忽视了这些关键的非技术因素,其结果使工程师只能在现代工程中处于从属地位,也就失去了在现代工程中的领导地位和主体作用。市场呼唤工程师型的企业家和企业家型的工程师,现代工程师需要有能力组织团队、制定战略,协作创新的领导能力。因此,一名现代工程师应当要能够综合应用科学知识、方法和技术手段分析和解决工程问题,完成工程科学和技术的开发与应用任务。在知识方面需要掌握由自然科学基础、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如工程经济、环保、管理和法律等)组成的通识教育和技术科学构成的学科专业基础;在能力方面通过工程实践训练从而具备工程思维能力、沟通能力(包括组织领导能力)、工程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在德育方面养成良好的个人修养、基本道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修养等[3-4]。

1.3一名合格工程师的培养环节

纵观世界各国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情况,培养一名合格的工程师大体需要用7~9年时间,期间要经历和完成三个重要环节。一是工程科学知识的学习;二是工程实践的训练;三是工程经历或者说工作实际的体验[5]。前两个环节的实施应该是相互融合交叉进行,通常在院校工程教育阶段进行,特别是第二个环节的实施虽属于院校工程教育培养阶段,但是必须要有学校和企业的密切合作才能真正完成初步的工程师基本素质训练;第三个环节的实施和水平的提升在工作岗位中进行,即工程实际中进行,属于继续工程教育。所谓继续工程教育是指建立在大学教育基础上的对在职工程技术人员进行知识与技能的更新、补充和提高的教育,是培训而不是学历、学位教育。工程经历这个环节没有终点,将伴随工程师终生。因此,工程实践训练是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核心内容、本质与特色体现,是高等工程教育区别于其它类型教育的标志。可以将其内涵概括为:工程实践训练就是院校高等工程教育为培养工程技术人才所必须进行的工程实践活动模式和内容的总和。工程实践训练是促进工科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用结合、以便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够尽快适应工作的重要途径,是培养和训练工科大学生基本的工程综合、设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唯一途径,它包括校内和校外两个工程实践训练场所。

2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演变与存在的问题

2.1国内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的历史变化

1895年,天津大学的前身———北洋大学堂建立,以实业救国、强国和注重工程人才培养为目标,她的诞生标志着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的开始。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是学习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解放后效仿苏联模式在校办工厂中进行工程实践训练,同时校办工厂具备生产功能,实现了教学和生产一体化。改革开放后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又逐步转向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等工程教育为目标。必须注意到美国的高等工程教育也在不断调整,从偏重科学、研究主导的工程教育,在近20年来也已经更加重视工程实践性。美国的工业企业具有强大的研发背景和高水平的比较完善的继续工程教育体系,从而可以弥补院校工程教育对工程实践关注的不足。相比之下,我国的工业界并不具备很强的研发背景和实力,多数企业也不具备良好的继续工程教育条件。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的工科院校纷纷在校内建立了实践教育基地――工程训练中心,实现对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6]。从起步到现在100多年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是从学习和借鉴欧美到效仿前苏联、然后又回到跟踪学习以美国为代表的高等工程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同时积极探索自身道路中不断前进的。

2.2国内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建国以来,特别是我国改革开放至今,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了数千万的工程技术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高等工程教育办学规模居世界第一;基本形成了较为合理的高等工程教育体系和结构。基本满足了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多层次、多类型工程技术人才的大量需求;从2005年到现在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认证从无到有,2013年已经加入“华盛顿协议”成为该协议组织第21个成员,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并与国际实质等效的工程教育认证体系。但是我们的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工程实践训练和能力培养方面目前还存在如下的主要问题:(1)对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重要性地位的认识不到位。效仿早期美国高等工程教育思想,以科学研究主导工程教育,重视理论、轻视实践,再加上受我国传统思想的影响,重“学”轻“术”,工程实践训练的重要性地位没有很好的得到保障。(2)有些虽然认识到了工程实践训练的不可替代性和重要性,但是,没有平衡好工程实践训练与理论教学之间的关系,工程实践教育过程要么依附于理论教学,要么完全独立于理论教学。(3)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比较完善的工程教育实践训练内容体系、一般标准、评价机制和保障机制。(4)实施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大多数教师缺乏工程实践训练,工程知识、工程经历、工程规范和实际生产经验不足,严重制约工科大学生的工程实践训练水平。(5)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封闭办学。开放办学、产学研密切合作的有效体制和长效机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企业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在高校兼职、指导学生工程实践训练的机制没有形成。(6)工程实践训练投入不足。学生和教师的精力投入均不足,既包括总体时间上的不足,也包括实践训练的工作量强度不够、训练内容的先进性和时代性滞后。在我国这样大规模的院校工程教育背景下,经费投入也相对缺乏,设备和技术相对落后。

3工程实践训练的指导思想与方法

3.1正确认识院校高等工程教育的问题

从原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考察团1995年赴美考察报告《回归工程•多样化•宏观管理》[5],中国工程院工程教育代表团2002年的《访美考察报告》[7]和2005年清华大学工程教育认证考察团对德国的访问考察报告《德国工程教育认证及改革与发展的考察报告》[8],等等。可以看出,上述这些问题在当时美国和德国或多或少的同样存在,但是这些国家都进行了有针对性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在我国,虽然也认识到了所存在问题的共性与我国自己的特殊性。但是,没有完全形成有效和长效的改革措施,或者措施落实不到位。这其中的主要和重要的背景差异是:美国和德国等国家都是已经完成了工业化的高度发达的后工业化国家,而我国是一个快速发展中的国家,而且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许有人会因此说,中国的工业化程度还没有达到欧美那样的程度,高等工程教育自然赶不上他们。但是,必须清醒认识到,如果高等工程教育不能超前培养出具有较强工程实践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那么我国的新型工业化和小康社会何时才能实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优先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因此,面对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经济全球化和国际经济竞争日益激烈的大背景,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目标要求,以及欧美发达国家高等工程教育的改革现状与经验,我们的高等工程教育必须面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在总结和继承我们自己工程教育中工程实践训练好的传统和借鉴欧美成功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早日从高等工程教育大国进入高等工程教育强国,为国家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提供强大的引领、支撑和保障作用。

3.2加强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思想与方法

工程实践教育既不是理论教育,也不是单纯的实际操作和岗位能力,而是根据教育目标组织的有明确理论指导下的既动脑又动手的实践活动,要体现现代科技和工程综合特征以及产业界的需求。院校工程教育中的工程实践训练体系承载着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任,需要着重解决好两个问题。一是培养什么样的工程实践能力,即目标定位问题;二是怎么样培养这种能力的问题,即途径方式方法问题。工程实践训练体系应该由总布局(框架)、内容与目标要求、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构成。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工程实践训练体系构建的指导思想应该确立为:加强专业基础、拓宽专业口径、突出工程实践、培养实践能力、学会技术创新、注重工程应用。并贯彻如下的方法要求:

(1)坚持工程实践训练是高等工程教育的本质与特色。通过工程实践教育、训练,着力提升学生的工程素养,着力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

(2)坚持技术科学教育与工程实践训练紧密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突出工程实践训练。工程实践训练并非完全依附于理论知识体系的从属,实践能力与理论知识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

(3)遵循认知规律和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工程实践训练内容分层次循序渐进,由基础、设计、综合到创新,由相对独立到交叉融合。

(4)坚持走产学研相结合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道路。工程教育必须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发展需求,主动服务行业企业需求,工程实践训练更加重视与工业界的密切合作和交流。行业、企业应该成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

(5)更加重视工程技术人才培养的国际化原则。工程实践训练和能力培养考虑逐步与国际接轨,反映时代新技术与发展趋势,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形成我们的竞争优势。

(6)工程实践训练要求指导教师须参加企业实践锻炼,提高自身的工程实践能力,成为掌握理论知识能胜任理论教学、具有实践能力能够指导学生工程实践训练和具有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能够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的“三能型”教师。

(7)在实施工程实践训练时要注意,相对独立开设的实验课、实训等环节尽可能由工程实践能力强的讲授相关理论课教师承担,这样教师就能够发现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哪一些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偏差等等,从而有利于后续不断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如果将两者完全割裂开来,由不同的教师承担,则改进教学的效果是会打折扣的。

4结语

本文以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中存在的问题为主进行了讨论,针对当前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存在的主要问题,以现代工程师的素养和能力培养为目标,确立了工程实践训练及其内涵,提出了加强院校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思想方法。这和当前我国开展的工程教育认证的标准与要求是一致的,从而为高等工程教育实现培养工程师目标而实施的工程实践训练提供了指导。

作者:罗印升 俞洋 沈琳 刘晓杰 单位:江苏理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朱高峰.论我国工程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学研究,1999,22(1):19-22.

[2]钱学森.工程控制论[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7.

[3]余寿文,王孙禺.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培养[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3):1-7.

[4]朱高峰.工程教育中的几个理念问题[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1):1-5.

[5]国家教委工程教育考察团.回归工程•多样化•宏观管理:赴美考察报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1996(1):59-67.

[6]卢静,刘付军.国外高等工程教育工程实践训练的启示[J].河南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4):64-67.

篇2

为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农业部决定今年在全国11个省试点培训1万名农村实用创业人才。为使试点省顺利开展工作,近日又制定了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试点实施方案。方案要求按照“政府推动、部门监管、学校培训、地方扶持、农民创业”的思路开展创业培训,以公平公正原则,突出实效原则,根据农民意愿培训,着重在五大产业开班培训,对学员进行三年跟踪服务,通过培训和政策扶持,使学员树立创业理念、增强创业意识、掌握创业技巧、提高创业能力,促进学员提高经营水平、扩大经营规模、领办经济合作组织、创办农业企业,培养造就一批现代农民企业家,为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根据农民意愿设计培训计划

方案要求各试点省要根据农民意愿科学设计培训计划,安排培训内容,提供扶持和服务。要结合当地主导产业、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科学制定本省(市)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工作方案,围绕产业类型设置教学内容,探索适合本地特点的不同类型农民创业培训模式。应着重按照种植、畜牧、水产、农产品加工、农村服务五大产业分类开办培训班,产业相对集中的地方可开办具体的专业班。选择培训学员和培训机构必须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突出实效性。在选择培训对象、培训机构、培训教材、培训形式和设计创业项目方面,突出实在、实际、实用,切实提高创业培训实效。

方案要求创业培训试点县要面向全县项目示范村公开创业培训实施内容,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采取自愿报名、村镇推荐、择优选拔的形式公开确定培训对象。培训对象重点从外出务工返乡青年、种养大户、农机大户、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带头人和有志于农村创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中选取,年龄一般不超过50岁,创业意愿强烈,具有与创业项目相适应的产业基础,并能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各项目县对选定的培训对象,应编制填写《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培训学员登记表》并报省(市)农业主管部门备案。培训经费由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县从项目经费中统一安排,每人的培训费用原则上不超过2000元。

创业培训5个环节不可或缺

方案对培训环节及内容要求提出了详细的要求。各试点的创业培训环节包含有集中培训、市场考察、创业设计、实践学习和创业发展等五个环节。要求集中培训时间不少于20天(120学时以上),创业实践和市场考察时间不少于10天。

对于集中培训,方案提出可根据生产周期分阶段进行。主要围绕四个方面安排课程:第一,围绕激发学员创业意愿安排课程。主要讲授萌发创业理念、产生创办企业的想法、如何创办你的企业等内容,除主讲教师讲课外,要求各地要聘请一定比例的有农业创业经验的企业家讲课。第二,围绕提高创业能力安排课程。主要讲授创业技巧、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应用技术和相关农业专业技术等。第三,围绕确定创业项目安排课程。重点对学员进行分类指导和咨询,帮助学员确定有发展前景、符合市场需求的创业项目,编制、论证和完善《创业计划书》(内容参见提纲)。第四,围绕创业扶植政策安排课程。讲解中央和地方对农民创业的优惠扶持政策,便于学员及时了解、享受到这些优惠政策;讲授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品牌创建、循环经济、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

对于创业设计,方案要求在创业培训专家的指导下,每位学员结合本人实际和所学知识制定具体的创业项目计划,包括已有和新上项目。培训机构要组织有关专家和全体学员对每位学员的创业项目计划进行论证,要通过创业设计使学员基本掌握农业创业设计的基本框架、程序和步骤。

对于市场考察,方案要求根据项目培训需要,就近安排学员进行1-2次考察,主要是了解所创办产业的产业状况、市场行情、市场运作和发展前景等。市场考察结束后,每位学员必须写出结合自身实际的考察报告,并在学员中开展讨论交流。

对学员进行定期指导跟踪服务

篇3

关键词:会展专业;实训;体系构建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6.069

会展专业被定义为一门实操性较强的专业,学生从入学到毕业要反复穿梭于理论与实践之间。当下,行业内普遍存在众多“非科班”出身的会展高端人才也是通过积累大量经营管理经验而成长起来。由此可得,实践育人是进行会展职业化教育的关键,而实训作为其中一种实践形式则是重中之重。

1 会展专业实训体系的教学目的

会展专业开设实训的教学目的,是在高仿真或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如校内会展实训室、生产性实践基地、合作企业或会展活动现场――促进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实际工作中的核心价值、规范守则及理论方法,培养会展一线人员的职业化素养,从而为其毕业后在各种会展类岗位上独当一面而做好充分的心理、知识及技能准备。

2 会展专业实训体系的构成

会展活动是一个连续性的项目管理活动,各环节环环相扣,需要系统管理和整体控制。会展专业学生在理论学习中,已基本掌握了与会展项目实操相关的基础知识,如会展业概论、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会展专业实训课程的设置及体系的构建,有助于衔接核心课程的理论教学。

校内模拟实训:将课堂与校内展会活动有机结合,实现学生知识向一般操作能力的跨越。教师根通过引入各类校园活动作为项目教学与实践,据会展项目的运作流程及难易程度衔接实训课程,指导学生进行分工,以模拟公司的方式参与到校内的各项展会与活动环节中去,充分体现实践性和学以致用。

校外顶岗实训:将实训课堂搬进真实性的会展项目现场,实现学生一般操作能力向综合素质跨越。鼓励学校及实训教师利用所在城市的会展优势资源,积极与本地企业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及项目。校内专职教师与企业兼职老师共同组成导师组,组织学生在校外展会中“边学边做,边做边学”,让实践教学更加贴近企业岗位需求,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培养和职业经验的@取,提高学生适应企业工作的能力,实现学生实训、就业与企业零距离对接。

本教材的会展专业实训体系课程主要分为三个层次。

2.1 会展认知类实训

会展认知类实训主要为学生参观各种会展活动、场馆、会展企业提供操作性强的指引。在参观和认知展会的过程中,实训指导教师按教学计划安排参观任务及练习,现场指导学生通过观察及评估来迅速熟悉会展行业生态。包括:

(1)勘察展馆:学生按要求了解展馆各方信息,包括地理位置、交通接驳、建筑面积、馆区布局、场馆设施、周边情况、场馆历史、主要功能和展览档期等。场馆内设备参数和使用规则均要求细致洞察,如地面承重或电梯大小,特别是消防设施的情况,在危险发生时组织疏散逃脱的安全通道等。

(2)参观展会:由指导教师联系或指定一项会展活动,以考察实训形式组织学生前往活动现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过程中,要求学生有目的地在现场收集实训任务指定素材,包括图片、视频、文本资料等,根据自身观察撰写实训考察报告。布置问卷调研及采访任务,与参展商和观众进行面对面交流,甚至与海外来宾进行全英对话。其目的是使学生学会观察细节,锻炼沟通能力,对实际会议、展览或大型活动培养感性认识和基本的沟通能力。“眼看,耳闻,口问,手动,脑思”是这一环节的学习要领。

学生除了要了解展会的基本情况(主题、展品范围、主办者、承办者、参展商名录)外,还要大胆去和参展商沟通,了解他们对于展会服务、展品专业化程度、专业观众的质量、成交数额等间接信息。透过言语的交流,思考该次展览的成功与否,提出自己的改进想法。但是,在现场参观中,中国学生本身就不善与陌生人沟通,要克服各种心理障碍,锻炼职场胆量、信息收集和社会公关技能。

(3)参观会展企业: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观企业,聘请会展公司工作人员讲解所参观企业的内部管理架构、职能部门分工、相应岗位分类及项目管理流程等。该实训项目有助于学生理解市场对会展工作的需求和具体岗位的职责,激发或坚定其加入会展行业的信心;有助于学生理解会展分工的复杂性,激起其认真学习专业的热情。

2.2 会展技能类实训

会展技能类实训属于能力模块训练――按照会展从业人员核心技能体系设计了系列化的能力模块训练,各能力模块都有一个或多个真实案例及其点评供学生学习,并设计了针对性的项目化任务由学生分组完成。包含会展策划、会展营销、会展现场服务、会展文案设计、会展礼仪公关等五大分技能实训。

2.3 会展综合项目实训

属于综合项目训练,实训内容涵盖组织展览、组织会议和组织大型活动三大板块,按照会展项目从开始到结束的工作流程进行实操。以学生分组合作完成项目,学生通过亲自调查分析、策划写作和动手操作乃至真正实施,能够对各类会展项目有一个完整地认识,切身体会并亲自参与到会展基本的运作过程。

以上三个层次的实训项目相辅相成,构成一个完整的会展专业实训体系。第一层次“会展认知类实训”,让学生能通过展馆、展会及企业的现场勘查,对比各种行业标准,逐渐形成对判断各类会展活动好坏的价值标尺,以及深化对会展人才职业综合素质的认识。

第二层次“会展专项技能类训练”,是建立在第一层次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性训练,主要突出对会展职业核心技能中的单一专业方面的能力训练,多个技能实训项目结合,针对性较强。满足了与会展行业实际生产和服务场所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岗位要求,以组合拳形式夯实学生各方面的会展职业技能,最终达到综合素质的提升。

第三层次“会展综合项目实训”主要是综合性的设计实验,组织学生独立动手策划、组织和管理一个展览、会议或活动的全过程,锻炼学生统筹分析、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通过综合项目实训,发挥第一层“会展认知类实训”建立起来的感性认识和专业兴趣,将第二层“会展技能类实训”所训练的技能综合地运用到实训的各个方面,打造学生优良的会展专业综合素养。

3 会展实训的组织及实施

3.1 展课融合,真实项目教学法

利用校内仿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训,将会展项目镶嵌到实训教学中。实训对接的项目,一是来自校外行业、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二是各类校内展览、会议及活动的真实工作任务。展课融合,真实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做法有以下两点。

3.1.1 展课时间对应

在课程的时间安排上,校内仿真实训与校外顶岗实训分别结合本地主要展会的淡季和旺季,进行交错安排,在会展业旺季,以进行校外顶岗实训教学为主,在会展业淡季,以开展校内仿真实训教学为主,在授课时间上灵活安排,实现展课时间对应。

3.1.2 展课项目对接

实训教师积极建立会展企业的联系与合作,承接企业真实项目,并签订合作协议;然后通过项目拆分并分包给实训班级的各虚拟公司小组,作为一个实训任务进行实操实践,明确内部分工及角色;学生充分运用所积累的理论知识,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所需的市场信息,形成科学合理而目的性强的项目计划,按步骤完成企业指定项目;企业派出导师专门负责跟进实训课程进度,监督项目完成质量,协助校内实训教师完成教学评估,以及学生作品在实际经营中的价值转化。校内教师总结项目执行情况。实现展课项目在校企合作环节上的深度对接。

3.2 小组协作,“以学生为中心”教学法

以“学生自由组队、教师适度调配”为基本思路,组织团队协作,共同完成项目任务,从而培养团队意识和危机处理能力,充分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例如,在“会展营销实训”中,教师将学生分组,每组在实训过程中要按照会展市场营销的工作任务流程,通过前期调研与策划,完成会展活动的招商招展策划,通过运用电话销售、面对面销售、网络营销及公关营销等多方面销售技巧,从而完成一个会展产品的最终销售。整个工作流程与企业真实的工作流程吻合,以任务驱动调动学习积极性。

3.3 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教学法

教师以模拟场景的策划设计为实训任务,在实训班级内部成立模拟公司,以小组为单位在虚拟公司氛围中扮演相应的角色,完成相应业务。该过程促使学生更清晰地认知会展企业各类相关岗位职责、任务分工和业务流程,学会以团队协作的方式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例如在“会展现场管理实训”中,教师安排学生分别扮演展会现场工作人员、观众及媒体记者等,模拟处理会展活动过程中的各种突发事件及危机。

3.4 名家引路,案例研讨教学法

以各类专题性课堂为主体,邀请会展相关行业企业导师走进实训课堂,引进企业一线鲜活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案例研讨,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会展行业新近发展资讯及吸取一线专家经验。

4 结论

会展专业实训体系围绕会展职业活动,突出岗位操作技能。以职业活动为教学的依据,虽然考虑到与教学实践活动的结合,但是更应该重视职业活动的真实性。教学部门应注重发展会展实训课程体系的生产性效益功能,紧密与企业实际业务流程对接,避免造成“学校学一套”、“工作干一套”的巨大差。

会展院校需与本地会展产业组织、企业深度合作,让实训项目引入行业一线鲜活的真实案例,甚至有条件的院校可创造企业项目直接嵌入实训的机会。积极推进本校在生产性实践、现场教学等课程改革,促进高效利用校内实践条件,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引入崭新动力。

参考文献

[1]刘松萍.会展营销[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4.

[2]张以琼.会展实验设计与指导[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0.

[3]陈颖.探索“校中展、展中校”高职会展校内实训基地建设[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01):91-94.

篇4

一、目的意义

最近,针对家具产业发展问题,工商分局会同电视台以电视访谈的形式拍摄制作了一部专题片,探讨了家具产业发展的经验、优势和存在的问题。为此,区委书记、区人大常委会主任韩昆山在区工商分局的报告上作出重要批示,批示指出:区工商分局立足本职,服务大局,主动有为,值得充分肯定。窥一斑而见全豹。沙发家具产业市场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暴露了商业文化阻碍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这既有政府规划服务不到位的问题,更有企业内生动力不足、发展合力不足的问题。专题片立意高远、见解深刻、令人深思。请区委宣传部“借题发挥”,开展一场有内容、有实效、能触及思想和文化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冲破发展的思想束缚,真正使挑战自我,奋力争先,实现解放思想的新突破,落脚经济发展的新跨越。韩昆山书记的批示着眼当前、谋划长远,指出了解放思想、荡涤心灵,冲破束缚产业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的重大意义。因此,计划用3个月左右时间,有针对性地在全区党政机关、企业中开展一次“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非常及时,非常必要,非常有意义。

(一)开展大讨论活动是产业观念更新的迫切需要。作为老工业区和百年商埠,人自古就有经商办实业的传统和“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精神,具有开放性、包容性、创新性的城市文化基因已深深地渗透扎根于这片土地。正是有了这种内在的禀赋和传统,才出现了像“瑞蚨祥”这样的金字招牌,走出了孟雒川等一批东方巨商,创造了“金”、“旱码头”、“天下第一村”的城市辉煌。但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在商埠文化优秀传统的背后,还有着长期制约我区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障碍和文化羁绊。一些企业家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心存“小富即安、小胜即满”的狭隘思想,抱着“挣一笔是一笔”的思想生存。尤其是一些实力相对弱小的民营企业这种思想相当严重,大都只顾眼前利益,没有考虑长期发展。例如家具产业,近些年来日渐暴露出观念保守、后劲不足、品牌弱化等问题。随着广东、四川等地家具制造业和河北香河等地家具市场的快速崛起,家具产业在竞争格局中市场份额和知名度不断下滑,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实践证明,不会资本积累,不敢资本扩张,缺乏创大业、干大事、赚大钱的勇气和决心,时间一长,在同行业竞争中必然会被淘汰出局。究其根源,落伍的根本原因在于思想文化观念的因循守旧。开展大讨论活动,将有助于产业破除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里小气、小心翼翼的“四小”落后观念,强化危机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品牌意识和发展欲望,树立战略眼光和干大事、创大业的雄心壮志,从根本上增强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开展大讨论活动是转方式调结构的迫切需要。转方式调结构是“十二五”发展的主线。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老工业区,更要深化对自身空间、资源、环境、产业、容量等区情的认识和把握,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新阶段推动科学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努力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以家具产业为例,长期以来以物美价廉、配套齐全、产业链完整而著称。但在发展过程中,企业生产规模小、产品档次低、附加值低、研发设计能力弱、市场建设散乱无序、管理手段方式落后的问题也日趋严重,成为制约家具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家具产业如此,其它如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耐火材料、精细化工等产业和老字号产业也不同层次的存在这些问题。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在转方式调结构上迈出坚实步伐。因此,就如何开展这场解放思想大讨论,韩昆山书记特别批示要求:开展这场讨论不能拘限于家具行业的发展,而是“借题发挥”,找出制约我区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障碍和文化羁绊,放眼全国,谋求更大发展。借题要借好,重在发挥,触及影响地区经济发展的思想和文化领域,家具业如此,轻钢结构,企业上市,小至烧饼等等也要如此。开展大讨论活动,将有助于产业深刻分析现状,放眼全国找出不足,从政府规划服务、企业内生动力以及发展合力等方面明确努力方向和奋斗目标,促进产业走出落后的发展模式,摘掉低档次、杂牌子、乱摊子的帽子,从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加工、经营管理、仓储物流、市场营销、品牌建设等各个环节全面提升档次水平,打造中高端产业形象,实现产业的全面转型升级。

(三)开展大讨论是加快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发展是永恒的主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发展仍是我们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经过“十一五”的改革发展,老工业区长期积累的体制性矛盾基本得到解决,产业结构更趋合理,产业发展布局更加清晰,随着济南都市圈、新区、文昌湖旅游度假区等区域战略的加快实施,古商城、309国道市场物流产业带、北部先进加工制造业基地、孝妇河滨河居住区等重点区域及产业的快速崛起,我区的区位优势、人文优势、特色优势更加彰显,为我们加快转方式调结构、推进科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带来了难得机遇,提供了有利条件。今年,区委区政府提出了“一个活动、两大工程”重大决策部署。作为特色产业集群的丝绸纺织、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烧饼等老字号产业,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格局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同时,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培育、品牌产业提升以及经济开放水平等无不关系着我区经济的发展。开展这场大讨论活动,恰如其分,适逢其时,将有助于通过加快产业发展来激活优势产业的发展动力,推动全区科学发展再上新水平。

二、指导思想和任务目标

指导思想:深入学习贯彻中央和省市区一系列决策部署,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富而强、精而美”的幸福这一目标,强化主题主线意识,以冲破束缚、解放思想为动力,以放眼全国、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为目标任务,针对经济发展中政府规划服务、企业内生动力、经济发展合力以及传统商业文化影响等问题,充分发挥媒体作用,广泛发动机关、企业、市民,突出从思想、文化、体制机制、政策措施等深入开展大讨论,汇集民智,冲破企业做大做强的思想障碍和文化束缚,实现解放思想新突破,放眼全国,对照自身,谋求超越,确保“十二五”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任务目标: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深挖灵魂深处思想文化方面的落后意识和束缚羁绊,找出影响和制约加快科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掀起一场有内容、有实效、能触及思想和文化的解放思想热潮。党政机关包括垂直部门树立“做人,说话,办事”的观念,以“切实把企业的事当作分内的事来办,真心实意与企业捆在一起谋发展,真正成为企业的贴心人”为目标,强化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岗位担当意识和作风效能意识,提高素质,强化职能,优化服务,争创一流。广大企业重点解决小打小闹、小富即安、小里小气、小心翼翼的“四小”思想观念阻碍发展创新问题,树立能干大事、敢创大业、勇创新业的气魄,瞄准行业一流、产业高端做大做强,勇夺行业冠军和市场话语权。在“项目建设年”活动中,在抓大投入上大项目、产业优化升级、特色产业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发展上下功夫、求实效,真正做到满怀激情、干事创业、争创一流。

三、活动安排

大讨论活动从4月中旬启动到7月底结束,分调研学习、查摆整改、总结提高三个阶段。活动采取组织推动和媒体宣传相结合的办法,广泛运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传播先进发展理念和经验,并跳出看,放眼全国谋发展,在思想文化观念、发展模式上实现深刻变革,全面促进经济快速、科学发展。

(一)第一阶段:调研学习阶段(4月中旬至5月10日)。

主要通过产业调研、考察学习和多种形式的宣传,深入分析我区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学习借鉴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做法,增强冲破束缚、奋力争先、解放思想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1、部署发动(4月中旬)。

组织召开大讨论活动领导小组成员等参加的工作会议,印发大讨论活动实施意见,对活动进行动员部署。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

2、调研考察(4月下旬至5月10日)。

(1)产业调研:对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发展状况进行一次深入调研,分析查摆产业发展的经验、优势、问题,重点分析阻碍产业发展的思想观念束缚、体制机制束缚,以及政府规划服务不到位、企业内生动力不足、发展合力不足等问题,形成客观、全面、详实的调研报告。

调研内容:

①当前产业发展状况,包括产业产值、规模、能耗、排放、税收、就业、占地面积、产业特点等。

②放眼全国,产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③当前国际、国内相关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和先进经验、做法等。

④产业今后的努力方向、改进措施、意见建议等。

(2)考察学习:组织有关部门、镇办、企业负责人赴省内外先进地区考察、学习。考察方案由牵头部门负责确定、实施,考察前要收集考察地点产业的相关情况,考察过程中可邀请新闻媒体进行跟踪采访、报道,考察后写出考察报告。

产业调研、考察学习责任部门:

3、电视专题片宣传(4月下旬)。

组织各媒体对电视专题片进行集中统一宣传。

宣传方式:

(1)在《今日》显著版面全文刊登家具产业发展问题电视片解说词,并配发评论员文章,引导各产业深刻理解,举一反三,冲破束缚,奋力争先。

(2)在电视台黄金时间安排播放专题片2次,并配发评论,做好引导和深化。

责任部门:区广电中心

(3)在区政府网站全文刊登专题片解说词,并在百度“吧”置贴,广泛发动市民积极参与大讨论活动。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区信息中心

4、开展学习活动、制定实施方案(4月下旬至5月10日)

组织全区党政机关和广大企业集中收看电视专题片,并通过理论中心组学习等形式,学习领会大讨论活动的目的意义、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及活动安排,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广泛发动。同时结合实际,成立机构,明确职责,确定专人制定大讨论活动具体实施方案。

责任部门:

(二)第二阶段:查摆整改阶段(5月11日至6月20日)。

主要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主题讨论等形式,放眼全国,对照自身,深入查摆思想观念、文化传统上与发展要求、发展形势不相适应的问题,重点深刻剖析商业文化阻碍地区特色经济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切实解决思想观念、文化传统、规划服务、政策措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1、举办“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系列专题报告会(5月11日至30日)。

邀请有关经济界高层人士、本地专家、学者,就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开放型经济、企业上市、品牌战略以及商业文化等内容作专题报告。通过专题报告会,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理念、发展经验,达到开拓视野、更新观念的目的。

(1)传统商业文化与地区经济发展报告会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

(2)内生动力与企业发展报告会

责任部门:区经信局

(3)企业上市报告会

责任部门:区发改局

2、举办“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系列座谈会(5月15日至6月10日)。

针对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分别召开座谈会,交流思想,涤荡观念,形成共识,进一步自我加压、提升标杆、加快发展。

各媒体对座谈会进行采访报道。

责任部门:

3、开展“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主题大讨论(6月1日至6月20日)。

范围:

全区主要经济部门,各镇、街道,六大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龙头企业,各相关行业协会等。

主题:围绕“面对发展新形势,政府、企业怎么办?”这一主题,展开深入讨论。

形式:

(1)媒体开设专题、专栏:在各媒体统一开设“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专题、专栏,充分报道大讨论进展情况,刊登大讨论体会文章,以及社会各界对振兴支柱产业的建议意见等,并就制约传统产业发展的落后思想、文化观念问题,采访有关学者专家,推出相关文章、访谈。

责任部门:《今日》编辑部、区广电中心、区信息中心

(2)撰写体会文章:请区发改局、区经信局、区交通运输局、区文化新闻出版局、区环保分局、区贸易局、工商分局、区国税局、地税分局、国土资源分局、街道、永安街街道、经济开发区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围绕讨论主题撰写文章,总结解放思想的体会,分析自身与发展要求不适应的问题,提出下一步改进的思路和措施。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3)网络开设讨论专区:在区政府网站、百度“吧”置贴开设大讨论活动专区,邀请网友参与讨论,汇集民智。

责任部门:区委宣传部

(4)深化调研报告:在第一阶段调研报告基础上,汇集专家学者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吸纳民意民智,进一步深化调研报告,冲破思想束缚和文化羁绊,明确产业今后发展思路、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包括政府规划服务、产业发展方向、培育龙头企业、产业转型升级、企业上市、品牌建设、企业内生动力、发展合力、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等内容。

责任部门:各相关部门

(三)第三阶段:总结提高阶段(6月20日至7月30日)。

针对第二阶段查摆出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含金量高的规划意见、政策措施,把解放思想的成果通过具体的政策措施加以落实,转化成实际行动和实在成果。

1、出台相关对策建议。针对调研过程中存在的诸如传统商业文化阻碍地区特色经济发展、政府规划服务不到位、企业“四小”思想严重等问题,出台相关对策和建议,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意见和具体措施,促进各级摒弃小成即满、小富即安、小家子气的思想意识,敢跟快的赛,敢跟好的比,树立更高更新的目标。

2、完善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国家和省市有关方针政策,着眼长远发展,深入分析我区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不足和制约发展的主客观因素,充分借鉴先进地区做法,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一个活动两大工程”为总抓手,进一步修订完善我区各产业发展规划,发挥优势,突出重点,促进全区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围绕抓大投入上大项目、产业优化升级、特色园区建设、产业集群发展等内容,制定出台加快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完善、修订各产业发展用地政策、税收政策、服务政策等,加大对重点项目建设、重点企业自主创新和技术进步、高端产品研发生产、节能减排和发展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支持力度。针对改善提升基础设施、加强对外宣传营销、培养引进人才等问题制定具体措施,完善产业发展激励机制,不断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4、培植壮大龙头企业。从丝绸纺织、机电设备、轻钢结构、精细化工、耐火材料、沙发家具等支柱产业和老字号产业中遴选确定20家左右有较大发展潜力、较好发展条件,企业负责人思想解放、视野开阔、发展欲望强烈的企业,在发展政策、政府指导服务上给予强力扶持,力争通过5年左右时间,打造出10个以上具有全国性知名度的名牌名企。

以上四项内容牵头部门:

四、组织领导

开展“冲破束缚,奋力争先,实现经济发展新跨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是区委按照加快科学发展的要求,立足我区实际、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部署。各级各部门各企业要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活动取得实效。

1、加强领导,周密部署。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把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区委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活动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督查。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具体抓好活动的开展。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按照实施意见的部署要求,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活动有步骤、有计划进行。各级领导干部、牵头部门、责任部门负责人要带头参加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参与讨论交流,要主动深入企业,深入基层,搞好调研和考察。各企业要密切联系自身实际,联系大讨论活动中涉及的问题,着力查找在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内生动力、发展合力等方面影响加快发展、创新发展、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有的放矢、有错必纠,确保大讨论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紧扣主题,借势发挥。要紧密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把活动开展与区委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结合起来,与大力推进“项目建设年”活动和深入开展“城市形象提升工程”、“群众满意工程”等重点工作结合起来,深挖思想、文化根源,切实找出影响加快科学发展的束缚和羁绊,真正把解放思想的成果转化为加快科学发展的实际行动,以解放思想的新突破,推动经济发展的新跨越。在大讨论活动中,各部门、单位、企业在紧扣主题的同时,还要善于“借题发挥”,拓展思维和视野,认真查摆在能力、环境、作风等方面存在的差距,找出解决问题和做好今后一个时期工作的着力点、突破口,做到思路更开阔,观念更创新,措施更有力,发展更见效。

篇5

【关键字】 创意产业 发展思路

创意产业是一个知识密集型、强渗透性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文化和信息服务产业的前沿和高端。专家认为,创意产业是21世纪全球最有前途的产业之一,将成为21世纪我国经济的支柱产业。创意产业园以其技术和人才高度集聚的特征,被视为创意产业发展的“孵化器”和“酵母菌”,是创意产业链中的重要一环和重要载体[1]。

一、东莞市创意产业发展情况

(一)东莞市在创意产业目前的发展情况

第一,东莞市创意产业政策的制定。东莞市高度重视创意产业,积极开展各项工作,组织产业调研,撰写《上海、南京两市创意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并结合东莞产业发展实情和区域产业特点,颁发实施了《关于促进创意产业园区发展的实施意见》及配套措施《东莞市创意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并由经信局、发改、科技、财政、国土、建设、规划等11个部门以及几个开发区领导为小组成员的“东莞市创意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动东莞市创意产业又好又快发展[2]。

第二,创意产业园区的认定情况。东莞市相关管理部门制订了《东莞市创意产业园区申报指南》,积极支持有条件的地区以新建或改建的方式建设创意产业园。目前全东莞市已发文认定3个创意产业园区,其中2个已授牌。这些园区集聚了涉及网络服务企业、软件研发企业、工业设计企业、广告策划企业、动漫及艺术设计企业,以及相关创意服务机构。

(二)东莞创意产业发展特点

第一,各镇街结合自身区域产业优势,建设与当地产业升级调整紧密相关的创意产业园,加速当地的产业升级步伐。目前,在全东莞市范围内已经建成或在建多个与地区特色产业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园,如大朗镇围绕当地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园区和毛织服装设计创意园区,致力推进信息化与当地工业的融合,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第二,各镇街充分利用区域存量资源优势,聚合创意产业发展要素,融合网络信息技术,形成了区域内部配套较为完善的创意产业链条。一是充分挖掘当地的产业存量空间和优势产业资源。二是部分镇街初步构造了“创意――设计――产品――市场”的完整产业链,扩延当地传统产业链条,逐步形成“研发设计、展示、交流和销售”或“创意设计、品牌策划、内容提供、创意交流与传播、衍生品交易”等功能集中且模式丰富的完整产业链。

(三)东莞市创意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创意产业园区建设资本的相对单一,社会资本对园区的建设投入缺乏相应的动力。东莞市当前的创意产业园区建设,从谋划、定位到实际投入,多为公益性定位、政府主导投入模式,在国内其他地方则以社会投资为主导。投资方缺乏社会参与势必会造成园区发展动力的逐步衰微,影响园区可持续发展,同时也给当地政府造成了持续的投入压力和负担。

二是创意产业企业仍以中小企业居多,大型创意企业相对缺乏。目前,在东莞创意产业园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是中小企业,部分企业甚至是微小企业(员工在3-5个人之间),在创意资源、产业带动、品牌影响等方面与周边城市对比均存在不足,缺乏能引领行业前进的龙头企业和龙头项目。

三是部分镇街的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同质化、交叠化现象。部分创意产业园区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出现定位模糊和结构同质现象,此外部分镇街过于追求大而全的产业定位,未能根据本区域产业特色发展相对应的创意服务,从而造成全市重叠和资源分散。

四是产业发展环境和政策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在创意产业的自主知识产权保护、创意人才引入和激励、政策落实和监控协调、产业发展基础环境的营造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完善。

二、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

(一)我国创意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中国创意产业有了极大地发展,尤其在香港、台湾地区,创意产业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崛起。上海、深圳、成都、北京等城市也在积极地推动创意型行业的发展,筹建了一批具有开创意义的创意产业基地。如上海建立的一批创意产业园区,聚集了大批具有创造力的优秀创意人才,先后开展了国际的电影节、电视节、音乐节、艺术节、各类设计展,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声誉,形成了一定的创意设计方面的集聚效应[3]。

(二)我国创意产业的发展思路

我国要紧紧抓住国内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机遇,突出“政府引导、机构引领、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的推进模式,加强对创意产业发展的引导与协调,加快推动创意产业发展,关键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加快构建完善创意产业园区多元投资机制与联动发展机制,加强对创意产业园区建设的指导与协调。我国应该加在创意产业公共载体的投入和运作参与,积极营造良好的园区发展环境,鼓励、支持多元投资机制和灵活的经营方式,激活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动力,推动创意产业健康发展。

二是认真谋划创意产业发展布局。系统规划全国创意产业发展的宏观格局,根据不同区域产业特点和区域地理环境,引导各地创意产业自主发展成为结构合理、错位竞争、资源充分流动的产业发展局面。

三是进一步加大对创意产业发展的扶持。要在贯彻落实现有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扶持政策和创意产业园区政策的基础上,发掘更多资源支持我国创意产业发展,逐步建立起完备和成熟的创意产业发展政策扶持体系。

四是大力引进与培植创意龙头企业,推动创意产业做强做大。各地区要充分整合本地创意产业资源,引导各类社会资源参与,重点培育和扶持发展潜力好、人才团队稳定、管理机制良好的优质创意企业做强做大,提升创意企业在创新、规模、品牌、行业带动力、市场影响力等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五是积极培养和引入创意人才。各级创意产业主管部门要坚持以人才资源开发为重点,完善创意人才引入、激励保障机制,致力引进和培养具有优秀的策划能力、良好的产品创新能力、扎实的市场营销能力和开放的国际视野的优秀创意人才和市场经营管理人才。(下转第128页)

(上接第41页)

参考文献:

[1] 王胜楠、侯建明.创意产业发展趋势及我国新型城市建设 商业经济.2010-3-18.

篇6

[关键词] 产业 整合 发展

[中图分类号] S56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03-0056-01

依据 光照、温差、水源、灌溉等自然条件,新疆的自然地理条件都十分适合甜菜的生长。例如在新疆塔城地区的额敏县,甜菜单产非常高。然而,由于这些年甜菜的施种条件、地膜费用以及人工成本费用的增加,甜菜的种植面积也越来越少。

新疆地区甜菜的种植以德国KWS系列的品种为最多。,包括“BETA218”、“新引KWS2409”、“新引KUHN814”、“新引BETA356”、“新引ADV0412”等甜菜品种。经在新疆额敏县试种实验表明,“新引KWS2409”、“新引KUHN814”、“新引ADV0412”产量性状突出,抗病性,含糖率均表现较佳。

一、新疆糖业遭遇的困境

1.甜菜种植生产技术落后,单位面积产糖量低、成本高

目前来看,甜菜的种子选择、繁衍以及栽培技术都相对落后,管理也不得其法,导致甜菜产量及含糖量都不如以前。再加上每户分散经营,种植过程机械化参与度低,导致其生产成本高而产量不高的现象,想要实现品牌经营更是难上加难。此外,对于甜菜的前期生产和后期销售而言,其种植过程投入的人力和物力均很少,灌溉不到位,施肥不恰当的情况屡屡发生,此外,其管理低效,这些都使得甜菜的质量和产量连年下降。为此,有经验的菜农会根据以往经验形成一套自己认可的技术方案,如:重氮轻磷钾,重大量元素,轻微量元素,种植密度小,块根大,灌水方式和灌水水时间不当,病、虫、草害防治偏重化学防治等问题。甜菜种植期间如果除虫防灾不及时,就会导致甜菜的产量下降,甚至糖分偏低。

目前,甜菜的低产量,薄收入现象的出现与甜农缺乏栽培技术的更新换代、防治救灾措施不到位、种植热情下滑等都不无关系,这些严重影响了制糖企业的发展。制糖企业的扩建后甜菜需求量的增加,但甜菜的质量一直不高,则会严重制约制糖企业的规模扩大。

2. 比较收益下降,甜菜种植面积萎缩

目前,由于粮食作物价格的不断飙升,农民开始调整种植结构,导致甜菜的种植面积不断萎缩,也使得甜菜的收益越来越低。例如新疆塔城地区的额敏县,甜菜的收益已经远远低于种植西红柿、玉米等农作物的收入,因此很多甜农都选择不种甜菜。

气候对甜菜的影响至关重要,再加上甜菜收购价格随着市场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导致农民的种植积极性较低。

3. 甜菜采收的机械化水平低

随着机械化的不断推广,近年来新疆的部分农资企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由于原材料的浪费,加之设备价格和采收率的地下,使得设备更新速度慢,真正投入生产的也不多。这种设备的老化,技术的落后,都使得甜菜在采收过程中损失大,采收不完全,漏采等现象时有发生,浪费严重,直接影响农民的收入。

4.企业发展对甜菜价格起决定作用

新疆地区由于地方不大,因此很多制糖企业生产的食糖都回远销外地,这样一来,加上运输费,无形中便提高了产品的成本。此外,由于地处偏远,信息相对闭塞,因此很多企业无法借助网络平台进行合理的营销,导致其生产成本高,销售价格游偏低,从而使得企业营业额减少。

新疆的甜菜糖业属于国家重点扶持对象,但大多由于经营模式单一,资金回笼慢,使得企业获利少,甜菜收购价格偏低。

二、解决方法

1. 整合发展

就目前来看,新疆的甜菜糖业想要取得大的发展,就必须在资金投入,设备更新,人才引进,方法改良等方面进行大规模整顿,从而全方位提高甜菜糖业的技术含量,从而有效迎战市场机制的挑战。欧洲国家甜菜糖业的发展多由行业协会协助来完成,这点对我国甜菜糖业的发展有着借鉴意义。

此外,还应实现甜菜的规模化生产,走产业机构化道路,使其最终发展成为集选种、繁殖、培育、销售等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以此来带动新疆甜菜糖业的发展,使得农民创立增收。这一个过程应该是科学的、精准化的、系统性的生产销售过程,通过打造优质甜菜品牌,采用先进化的生产技术,提供优质的产品服务,从而使得甜菜以合理的价格抢占市场先机,调动甜农的生产积极性,从而提高其经济收入。

2. 用好政策、利用资源、发挥优势

新疆凭借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以及甜菜天然的生长优势,倘若再把握好市场原则,调动农民积极性,那么一定会有新的创收点。要降低制糖生产成本,实现甜菜制糖产业的良性发展。

要想将甜菜事业做大做强,就必须以现代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来集约化生产,通过强化现代企业文化、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扩大甜菜的销售渠道,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支持甜菜生产,发展规模制糖,通过合理有效的现代企业制度来最大限度的留住顾客,打开市场销路,提高订单量,从而降低成本,实现企业的盈利。现在企业优化生产流程,冬季用制糖产生的热量为周围小区供暖,提高了能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1]中国糖业协会.2002/03年制糖期中国糖业年报[R].2003.

[2]中国糖业协会.2003/04年制糖期中国糖业年报[R].2004.

[3]贾志忍.依靠科技进步再创糖业辉煌[J].中国甜菜糖业,2004,(2):1-2.

[4]卢秉福.加入WTO后我国食糖产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J].中国甜菜糖业,2005,(1):40-43.

[5]张豫军.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食糖市场波动状况及建议[J].甘蔗糖业,2004(2):48-53.

[6]李刚,杨继春,秦树才,等.对发展我国糖业生产几个问题的商榷[J].中国甜菜糖业,2003,(1):36-39.

[7]王桂艳,于树国.俄罗斯制糖工业生存与发展的十年[J].中国甜菜糖业,2003,(3):24-26.

[8]靳凤梅.赴德国和法国考察报告[J].中国甜菜糖业,2004(4):49-54.

[9]张文彬,伊尚武,李红侠.我国甜菜糖相关数据统计分析[J].中国甜菜糖业,2004,(3):31-34.

篇7

论文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绿色产品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1、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从广义讲,绿色贸易壁垒指的是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理由和目标,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从狭义上说,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准入的障碍,是指进口方通过制订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国商品的进口。

2、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是通过立法手段制订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对贸易实施限制。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订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拒在发达国家之外 。

(2)绿色环境标志。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是由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用来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 小。其基本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的工艺。

(3)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也称环境之友包装或生态包装。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检疫措施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订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

(5)绿色补贴。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低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因此而提高。

3、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

(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 第一,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贸易保护主义者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保护人类、动物的生命或保护环境与资源为理由,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第二,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近年来还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第三,保护方式上具有隐蔽性。一些国家对某些商品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等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和特殊的标准,检验手续繁琐复杂,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商品难以对付和适应。其目的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第四,制订形式上具有合法性。大多数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则有相应的法律为依据,如1994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简称SPS协议),同时,各国还制订有本国关注的一些法规,如1989年美国实施的609条款 。 第五,动态性。发达国家所制订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会随着其贸易伙伴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进步而调整,从而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如近年来,日本对进口大米检验的量化指标已经从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有些国家规定,当某种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其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96时,该国对其环境标志的要求就会做出提高的调整。

(2)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条件 绿色贸易壁垒这种贸易保护措施,虽然能有效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具有实施壁垒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实施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美国,而受影响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①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通过规定高药残标准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2——0.3ug/kg,这个标准不仅是我国就是欧盟本身也很难达到标准。 ②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要具有完善的检测体系。仅有高药残标准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以及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具有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可以增加应检农药的种类,以及最大限度的提高限量标准,这样就可以对低检测水平的国家形成壁垒。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我国己经具备相当的农产品竞争力,在水稻、蔬菜、水果和畜产品、水产品、茶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后,良好的制度条件为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非阳光灿烂,作为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首当其冲,频频受挫。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一年比一年高,但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出口总增长速度,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以外,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是另一大重要原因 。

自1996年8月起,欧盟成员国相继停止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按欧盟法规进行了全面整改,并于1997年接受了欧盟兽医代表团的考察。代表团考察报告对我国的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欧盟只做出了恢复从我国3家工厂进口兔肉的决定。1998年9月、1999年6月和1999年10月,欧盟兽医代表团先后三次来华考察。2000年5月,欧方公布决议,认可我国山东、上海可以对其出口禽肉,但未批准我国加工厂注册。2001年欧方专家来华考察我国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残留物质监控体系,随后向欧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残留监控体系的片面的、不切实际的考察报告,导致我国冻鸡出口下降了41%,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的出口分别下降了20%和29%。 近年来,许多进口国更是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测、检疫力度,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2002年日本对我国青岛的肉鸡产品检疫项目增加了10个指标,对蔬菜农药残留化验检测项目,由入世前的4项增加到46项;韩国对我国出口蔬菜的检测仅农药残留的检测指标最高时就达200多项;欧盟对我国茶叶的检测项目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检测增加到62种;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以担心输入病虫害为由,自2005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中国的人造圣诞树等人工木制装饰品,仅此一项禁令将会影响中国对美国上亿美元的出口。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各种卫生、农药标准也因耕作方式不当而常常不合格,从而使中国成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大国。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①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尽管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工农业造成的19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土壤、水等)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此外,由于食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设施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问题严重,造成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续污染依然存在的状况。然而,目前美国、德国 、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14000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 。

②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滞后,周期也长,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造成认证不积极,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 。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③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有毒奶粉、冠生园劣质月饼事件到最近被查出的“苏丹红一号”等事件,“苏丹红一号”在十年前就已经被禁了,为什么在今天又查出它存在于大量食品中,在其他国家关注食品安全之际,我国的卫生检疫系统却还形同虚设,更为可气的是,还有一部分官员在开绿灯,使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导致农产品受阻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的检疫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

④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正是由于我国法律中有关农产品各种标准的规范不健全,才使发达国家常常钻我国法律的漏洞。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且在事实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①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卫生食品安全日益关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严格,“绿色”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代言。这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②将同一标准使用在处于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们制定了众多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志,是想利用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科技和相关服务,控制未来的世界市场。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迫切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温饱问题,在环保领域的缺口较大,它们既无雄厚的资金,又无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环保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短期内缺乏实施同一环境标准的能力。而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发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之外,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 三、我国应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完善国内环保法规

(1)加大传媒宣传环保的力度。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政府应呼吁提高国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环境意识化为公众自觉的环境行为,因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使其知晓我国经济的“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受益的应是整个国家和每一个公民。同时,政府要注重发挥职能指导作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贸易、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这既可从根本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又可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适应全球一体化浪潮,并与国际贸易体系接轨 。

(2)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应的环保法规。在国内立法方面,应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加环保水平的距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在处理贸易与环境争端案件时,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法和国内环境法往往倍受重视。从已处理的贸易与环境争端的一些案例的裁决来看 ,只要引用的国内环保法律规定准确、有权威性,维护环境利益的一方往往胜诉,而对环境保护不利的一方则往往败诉。因此,必须加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

2、改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外部环境

(1)整治农业环境,治理农业污染。主要是加强对农业环境、渔业水域、草原牧区、特别是土壤环境的监测。一是要定点、定期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例行监测;二是开展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围等重点区域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三是定期对重要水源进行常规性监测。及时掌握农业环境受污染损失状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受污染的土地种植花草等),进行植物修复。

(2)控制农业水源污染,解决湖泊、大中型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首先要纠正或扭转偏施、重施氮肥的习惯,推广节氮施肥技术。调整肥料结构,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大力发展多元高效肥,推广专用复合肥,积极推行有机无机肥配套施肥体系,同时应加强改善生态环境的新技术的研究。其次,要推进有机肥工程,以减少化肥的用量,采用多种形式使秸秆还田,集中处理加工畜禽养殖基地的鸡粪、猪粪等使之成为商品有机肥料。结合疏浚河道开发利用丰富的河泥资源,大力开展河湖清淤工作,同时实施河湖岸植树,减少水土流失 。

(3)加强对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政府应增加农业环保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保护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科技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模式,引导农业结构合理化,逐步建立起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结构体系,努力做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产品无害化。

3、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

(1)制定绿色产业倾斜政策。一是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在一定时期内,对绿色产业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新开发的绿色产品也可以缓征所得税。二是要对绿色产业企业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上实行优惠,鼓励其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要在工商注册上对绿色产业企业给予照顾,并赋予一些规模较大的绿色产业企业以出口经营自主权。

(2)建立农产品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大量事实表明,绿色贸易壁垒之所以能起到限制与障碍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了解。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成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哪些国家遇到什么样的绿色壁垒,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以改变目前这种遇到壁垒就无所适从的状况 。

4、积极推行IS014000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014000系列国际标准己于1996年正式公布。该标准以改善全球环境、促进国际贸易为目标,涉及从原材料的开发生产到产品制造使用及报废处理的所有环节和活动。对于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保标准的要求,我国应制定和实施与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配套的国内法律法规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程序把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5、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开发绿色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将有益于我国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方法:

(1)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目前,我国出口的部分绿色农产品多为农户零星生产,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难以降低产品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采取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必然选择。只有企业联合起来,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实力、实现规模效益,从而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应考虑扶持一批绿色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和企业集团化效益。可采取“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或者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公司+农场”,实现绿色农产品出口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2)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具有生产绿色农产品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可以建立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科技成果优势,实现绿色农业加工增值。 6、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广绿色技术 农业标准化工作就是以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按照 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则,把先进科技成果和绿色技术转化为标准,并加以监测、实施,使业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活动。实施农业标准化,既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又可以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要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企业自主研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生态技术,并将其大力推广,使绿色技术上升为“农业标准化”中重要一部分的。我国根据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农业标准,并使农产品品质标准与安全卫生、分级、包装、运输标准相配套,通过逐步完善,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 。从而为我国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1.《国际贸易理论》,龚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2.《贸易与环境》,赵玉焕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3.《如何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李志军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4. 《如何积极应对农业绿色贸易壁垒》,李一南著, 中国财政,2006,年9月。

5.《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余鹏著,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7月。

6.《我国出口农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刘翠萍著,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年4月。

7.《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探析》,谭蓉娟著,特区经济,2006年5月。

8.《如何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于宝苹著,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6月。

9.《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顿红著,科教文汇,2007年6月。

10.《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岳利鸿著,前沿,2007年5月。

篇8

关键词:绿色贸易壁垒;农产品;绿色产品

一、绿色贸易壁垒理论

1、绿色贸易壁垒的概念

从广义讲,绿色贸易壁垒指的是一个国家以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为理由和目标,为限制外国商品进口所设置的贸易障碍。从狭义上说,绿色贸易壁垒实际上是一种市场准入的障碍,是指进口方通过制订严格的环保技术标准,复杂的卫生检疫制度或采用绿色环境标志、绿色包装制度,以阻止或限制某些外国商品的进口。

2、绿色贸易壁垒的基本类型

绿色贸易壁垒的内容比较广泛,大致包括以下五种类型:

(1)绿色技术标准。绿色技术标准是通过立法手段制订严格的强制性环保技术标准,限制国外不符合环保技术标准的产品进口,对贸易实施限制。这些标准都是根据发达国家生产水平和技术水平制订的,对发达国家来说,是可以达到的,但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是很难达到的,因而势必导致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被拒在发达国家之外。

(2)绿色环境标志。绿色环境标志是一种在产品或其包装上的图形,是由一国政府或其授权部门按照一定的环境标准颁发的,用来表明该产品不但质量符合标准,而且在生产、使用、消费、处理过程中符合环保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小。其基本目的是引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从而引导企业自觉调整产品结构采用清洁的工艺。

(3)绿色包装制度。“绿色包装”也称环境之友包装或生态包装。绿色包装一般是指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能循环复用和再生利用或降解腐化,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包装。

(4)绿色卫生检疫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是建立在现代科学技术基础上的。各种检疫措施不仅极为严格,而且繁琐复杂。基于保护环境和生态资源,确保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许多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制订了严格的环境与技术标准。由于各国环境和技术标准的指标水平和检验方法不同,以及对检验指标设计的任意性,而使环境和技术标准可能成为绿色贸易壁垒。

(5)绿色补贴。它是指一种将资源环境费用内在化以降低外部经济效果使成本与效益尽可能在生产和经营者身上得到统一的一种手段。为了保护环境和资源,有必要将环境和资源费用计算在成本之内,使环境和资源成本内在化,发达国家还将严重污染环境的产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以降低环境成本,使发展中国家的环境成本因此而提高。

3、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及实施条件

(1)绿色贸易壁垒的特点

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其他非关税壁垒所不具有的特征:

第一,表现内容上具有合理性。贸易保护主义者抓住消费者的心理,以保护人类、动物的生命或保护环境与资源为理由,表面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历史潮流,也迎合了绿色消费的需要,以达到其贸易保护主义的目的。

第二,保护对象上具有广泛性。绿色贸易壁垒具有广泛的保护倾向,不仅对产品本身的质量,而且对产品从生产前的设计一直到消费后的最终处理都有限制。近年来还从产品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技术贸易等领域,呈现出无所不包的态势。

第三,保护方式上具有隐蔽性。一些国家对某些商品质量、规格、性能和安全等规定了极为严格、繁琐和特殊的标准,检验手续繁琐复杂,而且经常变化,使外国商品难以对付和适应。其目的是利用环保之名行贸易保护之实,使出口方难以预见其内容及变化而难以对付和适应,但又不易产生贸易摩擦。

第四,制订形式上具有合法性。大多数非关税壁垒不是通过公开立法来加以规定和实施,而国际贸易中的绿色贸易壁垒则有相应的法律为依据,如1994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简称TBT协议)和《实施动植物卫生检疫措施协议》(简称SPS协议),同时,各国还制订有本国关注的一些法规,如1989年美国实施的609条款。

第五,动态性。发达国家所制订的绿色贸易壁垒措施会随着其贸易伙伴经济和技术水平的进步而调整,从而使得绿色贸易壁垒出现不断提高的趋势。如近年来,日本对进口大米检验的量化指标已经从1993年的20多项增加到2000年的104项。有些国家规定,当某种具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其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96时,该国对其环境标志的要求就会做出提高的调整。

(2)绿色贸易壁垒的实施条件

绿色贸易壁垒这种贸易保护措施,虽然能有效地阻止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具有实施壁垒的条件。到目前为止,实施壁垒的主要是发达国家如欧盟、日本、美国,而受影响的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如中国。这主要是因为:

①绿色贸易壁垒主要是通过规定高药残标准来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准入门槛,如欧盟对氯霉素残留量的标准规定为0.2——0.3ug/kg,这个标准不仅是我国就是欧盟本身也很难达到标准。

②实施绿色贸易壁垒要具有完善的检测体系。仅有高药残标准是不够的,必须辅以先进的检测设备、检测技术以及高素质的检测人员。具有先进的检测技术、设备可以增加应检农药的种类,以及最大限度的提高限量标准,这样就可以对低检测水平的国家形成壁垒。

二、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现状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农业生产国,我国己经具备相当的农产品竞争力,在水稻、蔬菜、水果和畜产品、水产品、茶叶等方面具有较大的比较优势。我国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WTO后,良好的制度条件为我国扩大出口、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了广阔的空间。然而,“走出去”的道路上并非阳光灿烂,作为我国具有相对优势的农产品出口首当其冲,频频受挫。近年来虽然我国农产品的出口额一年比一年高,但农产品出口增长速度一直低于出口总增长速度,究其原因,除了我国出口的农产品主要是初级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以外,农产品出口屡遭国外绿色贸易壁垒是另一大重要原因。

自1996年8月起,欧盟成员国相继停止从我国进口禽肉和部分水产。我国有关部门和企业按欧盟法规进行了全面整改,并于1997年接受了欧盟兽医代表团的考察。代表团考察报告对我国的相关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但欧盟只做出了恢复从我国3家工厂进口兔肉的决定。1998年9月、1999年6月和1999年10月,欧盟兽医代表团先后三次来华考察。2000年5月,欧方公布决议,认可我国山东、上海可以对其出口禽肉,但未批准我国加工厂注册。2001年欧方专家来华考察我国动物及动物源性产品残留物质监控体系,随后向欧委会提交了一份关于我国残留监控体系的片面的、不切实际的考察报告,导致我国冻鸡出口下降了41%,保鲜蔬菜和暂时保藏的蔬菜的出口分别下降了20%和29%。

近年来,许多进口国更是加大了对我国出口农产品的检测、检疫力度,这又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我国农产品出口的难度。2002年日本对我国青岛的肉鸡产品检疫项目增加了10个指标,对蔬菜农药残留化验检测项目,由入世前的4项增加到46项;韩国对我国出口蔬菜的检测仅农药残留的检测指标最高时就达200多项;欧盟对我国茶叶的检测项目从过去的6种农药残留检测增加到62种;据《中国新闻网》报道,美国以担心输入病虫害为由,自2005年4月1日起,禁止进口中国的人造圣诞树等人工木制装饰品,仅此一项禁令将会影响中国对美国上亿美元的出口。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原因分析

使我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浪费、环境污染、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异常严重。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农产品的生产环境,同时由于各种卫生、农药标准也因耕作方式不当而常常不合格,从而使中国成为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大国。

(1)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内原因分析

①我国环保意识淡薄,缺乏绿色经济观念。我国在向现代农业转化的进程中,尽管农作物的产量不断提高,但由于我国环保意识淡薄,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致使农业的污染也日趋严重。工农业造成的19各种污染,通过周围的环境(土壤、水等)作用于农作物,使农产品受到污染,导致“问题蔬菜、问题粮食”的产生。此外,由于食品加工、包装、储运等环节设施落后,导致食品后续污染问题严重,造成食品生产前期污染未消除,后续污染依然存在的状况。然而,目前美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都已建立了环境标志制度,国际标准化组织也推出ISO14000标准认证,其环境管理体系成为世界各国企业跨越绿色贸易壁垒的重要跳板,但我国企业并没有作出积极的反应。

②我国环境标准过低,农业生产企业认证能力薄弱。环境标准是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的各种标准的总称。在我国已有的国家标准中,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不足50%,高新技术标准严重缺乏。此外,国外标准在产品研发阶段就已开始制定,而我国的标准制定却相对滞后,周期也长,没有严格的标准制约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产品的品质。另一方面,我国农产品要进入国外市场,就需要获得国际上公认的和特定进口国家的绿色认证,一些企业担心认证会降低价格竞争能力,造成认证不积极,普遍存在侥幸的心理。如在绿色标志认证方面,我国外贸企业要获取国外认可的绿色标志,不仅要支付大量的检验、测试、评估等费用,还要支付不菲的认证申请费和标志的使用年费,使一些企业望而生畏。

③农产品检疫系统不健全。从中国近年来发生的假大米、有毒奶粉、冠生园劣质月饼事件到最近被查出的“苏丹红一号”等事件,“苏丹红一号”在十年前就已经被禁了,为什么在今天又查出它存在于大量食品中,在其他国家关注食品安全之际,我国的卫生检疫系统却还形同虚设,更为可气的是,还有一部分官员在开绿灯,使中国农产品生产者对其产品本身的质量要求不高而导致农产品受阻国外的绿色贸易壁垒,因此中国的检疫系统建设势在必行。

④环保法律规范不健全,执法力度不够。正是由于我国法律中有关农产品各种标准的规范不健全,才使发达国家常常钻我国法律的漏洞。目前我国引进外资、进口等环节中的环境条款还不完善,对国外进口产品和外商投资企业的环境保护要求不严,对外国产品和污染密集型企业的进入管制较为宽松。且在事实上,存在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

(2)我国农产品出口遭遇绿色贸易壁垒的国际原因分析

①国际社会对保护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的关注日益强烈。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生态价值观被广泛接受,人们对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卫生食品安全日益关注,追求高品位生活的意识也越来越强,对衣、食、住、行的要求越加严格,“绿色”成为了一种时尚,一种健康的代言。这促使发达国家政府通过立法满足国内居民的绿色需求,保护本国产品在国内市场的竞争力。为此,发达国家政府便在国内推行绿色生产、绿色营销和绿色消费,实施绿色管理,通过制定相关法律与政策,约束和限制国外未达到本国或国际环境标准的农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②将同一标准使用在处于经济与科技发展不同阶段的国家。发达国家的科技水平较高,处于技术垄断地位,同时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作后盾,它们制定了众多的环保技术标准和环境标志,是想利用生产和销售绿色产品,发展绿色科技和相关服务,控制未来的世界市场。而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极为迫切的经济增长甚至是温饱问题,在环保领域的缺口较大,它们既无雄厚的资金,又无可以利用的高科技手段,其环保水平尚处于初始阶段,在短期内缺乏实施同一环境标准的能力。而在两个发展水平不相等同的阶段适用同一标准,这本身就是不合理的。这就使发展中国家在环保上始终处于被动局面,导致发中国家的产品被排斥在发达国家之外,极大的制约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步伐的加快。

三、我国应对农产品出口中的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

1、强化国民绿色经济意识,完善国内环保法规

(1)加大传媒宣传环保的力度。21世纪经济的主旋律将是绿色经济,政府应呼吁提高国民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开展环境教育。环境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环境意识化为公众自觉的环境行为,因而要充分发挥媒体的舆论作用,鼓励公众参与环境保护事业,使其知晓我国经济的“绿化”是一项公益事业,受益的应是整个国家和每一个公民。同时,政府要注重发挥职能指导作用,提倡绿色生活方式,把绿色贸易、绿色生活的思想融入我们社会经济发展的全过程,这既可从根本上冲破绿色贸易壁垒,又可保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使之适应全球一体化浪潮,并与国际贸易体系接轨。

(2)制定和完善国内相应的环保法规。在国内立法方面,应加快我国环境保护法律与国际接轨的步伐,缩小与发达国加环保水平的距离。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国际社会在处理贸易与环境争端案件时,与贸易有关的国际环境法和国内环境法往往倍受重视。从已处理的贸易与环境争端的一些案例的裁决来看,只要引用的国内环保法律规定准确、有权威性,维护环境利益的一方往往胜诉,而对环境保护不利的一方则往往败诉。因此,必须加速与贸易有关的环境立法。

2、改善我国农产品生产的外部环境

(1)整治农业环境,治理农业污染。主要是加强对农业环境、渔业水域、草原牧区、特别是土壤环境的监测。一是要定点、定期对主要农(畜)产品污染情况开展例行监测;二是开展对大中城市郊区、工矿企业周围等重点区域土壤环境例行监测;三是定期对重要水源进行常规性监测。及时掌握农业环境受污染损失状况,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调整产业结构(例如受污染的土地种植花草等),进行植物修复。

(2)控制农业水源污染,解决湖泊、大中型水库的富营养化问题。首先要纠正或扭转偏施、重施氮肥的习惯,推广节氮施肥技术。调整肥料结构,实行配方平衡施肥,大力发展多元高效肥,推广专用复合肥,积极推行有机无机肥配套施肥体系,同时应加强改善生态环境的新技术的研究。其次,要推进有机肥工程,以减少化肥的用量,采用多种形式使秸秆还田,集中处理加工畜禽养殖基地的鸡粪、猪粪等使之成为商品有机肥料。结合疏浚河道开发利用丰富的河泥资源,大力开展河湖清淤工作,同时实施河湖岸植树,减少水土流失。

(3)加强对农业环境科学的研究。政府应增加农业环保科技的投入加强农业保护宣传培训,提高各级农业管理与技术人员及广大农民群众的农业环境保护意识,增加科技投入,引进国外先进的农业环境保护技术模式,引导农业结构合理化,逐步建立起农业经济、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的农业结构体系,努力做到生产技术生态化,生产过程清洁化,农业产品无害化。

3、实施扶持绿色产业的政策措施

(1)制定绿色产业倾斜政策。一是要在税收上给予优惠,在一定时期内,对绿色产业企业可以减征或免征增值税,对企业新开发的绿色产品也可以缓征所得税。二是要对绿色产业企业在贷款利率、贷款额度上实行优惠,鼓励其上市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三是要在工商注册上对绿色产业企业给予照顾,并赋予一些规模较大的绿色产业企业以出口经营自。

(2)建立农产品国际绿色贸易壁垒预警机制。大量事实表明,绿色贸易壁垒之所以能起到限制与障碍作用,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企业对进口国的技术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不了解。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做法,组成专门的机构,收集研究我国主要出口农产品可能在哪些国家遇到什么样的绿色壁垒,提出需要采取的应对措施,形成预警机制,以改变目前这种遇到壁垒就无所适从的状况。

4、积极推行IS014000标准

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IS014000系列国际标准己于1996年正式公布。该标准以改善全球环境、促进国际贸易为目标,涉及从原材料的开发生产到产品制造使用及报废处理的所有环节和活动。对于任何不符合该标准的产品,任何国家都可以拒绝进口。因此,为了适应国际市场对出口产品环保标准的要求,我国应制定和实施与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配套的国内法律法规以及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标志法律法规,通过立法程序把IS014000环境体系国际标准转化为国家标准,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实施。

5、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开发绿色食品

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开发绿色农业、发展绿色食品将有益于我国农产品出口、提升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具体方法:

(1)实行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目前,我国出口的部分绿色农产品多为农户零星生产,这种小规模分散经营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难以降低产品成本,参与国际竞争。要想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采取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是必然选择。只有企业联合起来,才能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增强实力、实现规模效益,从而扩大经营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力。应考虑扶持一批绿色农产品出口企业,实行贸工农一体化和企业集团化效益。可采取“公司+农户”的组织形式或者新的生产经营方式“公司+农场”,实现绿色农产品出口生产的规模化经营。

(2)建立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我国具有生产绿色农产品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和社会环境条件,可以建立一批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利用科技成果优势,实现绿色农业加工增值。

6、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工作、推广绿色技术

农业标准化工作就是以农业科技和实践经验为基础,按照简化、统一、协调、选优的原则,把先进科技成果和绿色技术转化为标准,并加以监测、实施,使业生产、加工、管理和服务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的活动。实施农业标准化,既可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动我国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又可以促进农产品优质化,增强我国农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我国要加强对国际农业标准的研究,而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企业自主研究和引进先进的环保技术、生态技术,并将其大力推广,使绿色技术上升为“农业标准化”中重要一部分的。我国根据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需要,不断更新农业标准,并使农产品品质标准与安全卫生、分级、包装、运输标准相配套,通过逐步完善,形成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从而为我国农产品顺利进入国际市场创造有利条件。

参考文献

1.《国际贸易理论》,龚关,武汉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5页。

2.《贸易与环境》,赵玉焕著,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第142页。

3.《如何应对贸易技术壁垒》,李志军著,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1年版,第56页。

4.《如何积极应对农业绿色贸易壁垒》,李一南著,中国财政,2006,年9月。

5.《浅析绿色贸易壁垒及其对策》,余鹏著,世界经济情况,2006年7月。

6.《我国出口农产品突破绿色贸易壁垒的对策》,刘翠萍著,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6年4月。

7.《国际绿色贸易壁垒及其突破对策探析》,谭蓉娟著,特区经济,2006年5月。

8.《如何应对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于宝苹著,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6月。

9.《浅谈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的影响》,顿红著,科教文汇,2007年6月。

10.《绿色贸易壁垒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岳利鸿著,前沿,2007年5月。

篇9

随着信息时代和经济全球化的到来,世界各国企业都面临激烈的国内和国际竞争,企业都在努力地提高自身绩效水平以增强竞争能力。绩效管理是对绩效实现过程各要素的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基础之上的一种管理活动。绩效管理是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估,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业绩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及目标的一种正式管理活动。从绩效管理的本质出发,绩效管理是以员工绩效管理为基础,实现员工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整合,包括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绩效反馈和绩效结果应用

等一系列环节的一个完整系统,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这使得绩效管理具有战略导向的意义,同时,绩效管理有助于实现企业绩效的可持续发展,使绩效发展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的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的概念,而?T工绩效考核作为绩效管理一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绩效管理更重要的是要通过提高员工绩效的方法提高部门绩效与组织绩效,结合了企业文化,企业目标,是一种战略的高度,并逐渐成为了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

2.招商证券的绩效管理模式及成功经验

2.1 以人为本的员工管理模式

招商证券在国内券商中业务范围涉及广泛齐全,包括了证券买卖,证券发行与承销,收购兼并,资产重组,财务顾问,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业务,这要求公司在不同领域都需要高素质的人才,也为不同类型的人才提供了较多的职业发展机会。招商证券以人为本,任人为贤,注重人才培养及队伍建设,努力打造公正透明的人才选拔机制及竞争性的激励机制,吸引了大批高素质人才。

招商证券重视员工发展,努力探索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以实现员工与企业共发展,共进步。基于证券行业知识密集型的特点,招商证券采用了员工职业发展通道的Y型模式,即在基层职位重点发展专业能力,只采用单一的专业通道,在中高级职位,设立专业和管理的双职业发展通道,员工可根据个人特点与价值导向联系公司的具体要求进行选择与发展,在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员工可继续在本身技术职位上不断发展,谋求提升,也可以选择进入管理岗位进行发展。除此之外,公司鼓励员工多样化发展,为员工创造性提供多种发展渠道,如交叉发展,跨通道发展等。在公司内部,大力培育后备干部,一直采用干部竞聘制度,使员工有机会选择自己的管理职业生涯并在管理方面展现自己的能力。

在员工反馈与沟通方面,招商证券也践行了绩效管理的核心内容,即积极建立员工与管理层双向沟通的平台。多年以来,招商证券在业内以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著称,经常举办征文比赛,体育比赛等鼓励员工参与,增强员工的企业团队归属感。公司加强内部信息的沟通,完善“员工建议“征集机制,并采用及时奖励,鼓励员工积极为企业出谋划策,这成为了公司与员工沟通的最佳平台。同时,公司注重各部门、各地区间的互帮互助,经验分享,同事之间毫无保留的分享金融服务经验与技巧。这些活动不仅加强了不同部门员工之间的交流,更有利于提升公司整体的服务质量。

此外,在员工培训方面,公司推行了“三个一人才工程”即三年内建立起一支拥有100位高级管理人才,100位高级专业人才,100位高级理财顾问的优秀团队。为了完善培训体系,公司建立了分级别分岗位的课程培训体系,并逐步形成了内部讲师制度,对于高端人才则送往海外进行培训,提升其综合素质。

在员工的管理方式上,招商证券秉持”以人为本” 的理念,考虑到了员工的需求因素,满足了其基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和社交需求,更加注重的是员工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重视双向沟通,鼓励员工参与,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员工素质,为员工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种优秀的管理模式在公司的绩效方面也有所体现,有利于公司目标的实现。

2.2 全过程的封闭式绩效管理体系

招商证券的发展建立在科学有效的战略规划基础上,其绩效管理也提升到了企业战略的高度。招商证券采用了闭环式战略体系,运用各种理念和工具,结合自身发展特点,开展战略分析,建立了具有证券行业特色的战略管理体系。招商证券运用相关理论,通过制定战略,转化战略,规划运营,监督和学习,检验和调整战略等五个阶段的循环往复制定公司战略,强调了自上而下的战略制定,沟通与分解,并采用动态调整。

制定战略阶段,招商证券综合运用了SWOT分析,PEST模型,五力模型等分析工具,分析行业内外部环境及自身的能力特征。由于证券行业波动性较强,变化快,所以短期战略的制定显得尤为必要。招商证券将短期战略区间定位为1年,中长期战略区间设为3年,每隔3年就会将战略重新修订一次,这样战略规划可以时时跟进市场变化,适应行业特点。

在战略的实行上,招商证券主要运用了平衡计分卡等工具,将公司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员工身上。运用平衡计分卡,主要从财务、客户、内部业务运作及创新与学习四个维度综合衡量了企业绩效。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证券公司的业务模式需要进行转型,基于服务模式与客户导向的券商正不断形成,所以运用平衡计分卡作为证券公司绩效考评的工具,尤其是其客户和创新学习的维度,对于证券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招商证券运用平衡计分卡,使得员工清楚的了解了公司的规划及自己的绩效目标。在考核之前,根据工作说明书,结合对员工的日常考核,确立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在具体实施过程中,首先由管理队伍阐明公司愿景,并化为了可沟通的战略;第二,与中层经理进行沟通,讨论新战略,并进一步开发各营业部的平衡计分卡;第三,取消非战略投资,平衡计分卡的运用可以识别出许多对公司战略不起作用却正在实施的方案,针对这一点,便提出了公司的改革方案,这一点在地区营业部的应用上很广泛;第四,考察各部门的平衡计分卡,招商证券采用了“绩效执行情况跟踪报告系统”来实现各项目标及各级目标的时时跟进,以防部门目标出现偏差;第五,重新定义愿景,根据考察的结果与反馈,对公司的平衡计分卡进行改善,之后将这一改善的平衡计分卡向全公司推广;第六,更新长期规划和预算,招商证券将自己的中长期战略区间定为3年,根据这3年内的目标确立预算,并提供资金;第七,进行月度和季度考察,并制定季度考察报告,及时发现问题;第八,进行年度战略考察,进行年度总结,在有需要的基础上进行战略更新;第九,将个人的业绩与平衡计分卡相联系进行了总体评价,并确定相应的激励措施。与传统的证券公司考核只采用财务指标的方式相比,导入平衡计分卡,并按科学的步骤实施,有助于公司全面质量管理与整体素质的提升。

2.3 创新的“管理五化“理念

招商证券绩效管理模式的成功运行,更重要的原因是将企业文化深入到了绩效管理中。招商证券遵循“敦行致远”的核心价值观,并创造性的提出“管理五化”的概念运用到其绩效管理过程中,即“专业化、精细化、信息化、集约化和协同化”。

“专业化”是以员工激励为基础,通过构建职业发展通道及员工培训体系,逐步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在员工队伍的建设上坚决走专业化道路。“精细化”是以制度优化,管理质量控制,流程标准化建设和强化执行力为主要内容,推进管理精细化并取得成效。例如,招商证券采用的三级分类客户管理,业务管理数据统计分析,平衡计分卡的应用,知识管理,品牌管理。零售经纪总部更是根据了业务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和完善营销人员管理制度,细化了管理流程,完善了经纪人管制度。“信息化”是指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建立持续领先的信息化支撑平台,通过优化信息技术系统,提高决策和管理能力,优化顾客服务,提升竞争力。招商证券为此成立了信息化办公室,建立了专门的需求规划团队,深入各部门各条线充分了解,全面整合信息。2010年,经济总部联合信息技术中心,推出新版TGA系统,优化了客户档案管理功能,完善客户群组管理,提升客户服务人员使用系统的便捷性,有效性。“集约化”指的是持续完善前台授权管理,中后台集中管理的公司运营管理组织体系,通过管理资源的集中,控制风险,降低成本,提高经营效益。招商证券具体体现在以交易集中,清算集中,财务集中,数据库集中,风险管理五大集中为依托,总部为资源管理运营中心,营业网点为销售和服务终端的集中经营模式。“协同化”内涵是加强业务间的支持与配合,形成业务协同效应。招商证券投行总部充分利用招商局股东,公司领导和其他业务资源,积极拓展了客户范围,投行部门还积极联合研发部,股销部等部门,针对不同公司制定不同的服务策略,不断提升了客户满意度。

“管理五化”的思想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融合相互统一的。正是秉承着这种思想,招商证券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绩效管理系统,并对绩效管理实际运作起到了有效的作用。

3.招商证券的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

招商证券在推行全面的绩效管理以来,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其成果也得到了客户,同业乃至政府的肯定。但由于公司业务以及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在进行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公司内还是呈现了一些弊端。

3.1 人力资源不能完全适应业务发展需要

招商证券一直采用的是柔性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对员工强调“以人为本”

长期采取的是共同发展,重视培训的制度,但出现的问题就是淘汰率较小,造成了公司内人员冗余,机构庞大。这不仅增加了公司的管理成本,也有可能造成效率低下。在面对竞争激烈的行业环境,公司内部更应采取竞争性的优胜劣汰的人员管理模式,这样不仅可以提升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也适应了行业的发展。

柔性管理导致了员工知识结构单一,具备综合能力的人才不足。由于公司处于知识密集型行业,对于员工的专业化要求较高,但往往忽视了员工的综合能力发展,较为集中的是证券金融类的人才,缺乏优秀的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等。虽然员工的学历层次不低,但却体现了知识面,管理能力的缺乏。在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的今天,公司??该更具有国际化的视野,而招商证券目前的员工现状却难以适应国际化的发展,具有国际化工作经验的人员缺乏,公司也没有将这一项列入考核指标,所以这可能构成了公司日后的发展的一项制约因素。

另外,在员工管理方面出现的问题是公司更为注重员工培训的环节而不是招聘的环节。事实证明,建立有效的招聘体系,更容易获得公司所需的人才,日后的培训也可以向更广泛的方面拓展,而不仅仅流于普及专业知识。所以,公司应进一步完善招聘制度,在招聘的环节同样借鉴绩效考核的思想,设立关键指标,以筛选出适合公司日后发展,与企业具有相同价值观的员工。

3.2 差异化不足

这里的差异化是指两方面。第一方面,招商证券作为金融服务业的公司,业务涉及广泛,但这种公司普遍的问题就是业务同质化较高。基本上每个具有一定规模的证券公司都会提供证券交易,证券发行与承销,收购兼并,财务顾问,资产管理等业务。如何在这一行打造具有差异化的竞争优势成为了制胜的关键。而招商证券目前注重的也是在原有这些业务上综合发展,目标成为综合类券商,但却忽视了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招商证券推行的“精细化”只意识到了管理机制的精细,同样在业务发展方面也应该引入精细化的思想,在目前综合发展已取得一定成效的基础上,招商证券更应突出发展某一项或某几项的竞争能力。比如,公司在制定战略目标时可以突出证券技术方面的改进,结合自身的牛网系统,进一步招聘技术人员,将牛网打造成中国最好的证券信息化平台。第二方面是公司的管理也应做到差异化。由于公司业务部门较多,还涉及到子公司,分公司,绩效管理在公司层面具有良好的流程规范,但层层分解具体到各部门,各办公室,各营业部就难以突出差异化的特征,往往采取一套考核办法。招商证券组织机构较为庞大,部门之间差别也比较大,所以各部门,各营业部具体的管理措施肯定应体现不同的特征,这就需要企业进一步注重基层的绩效管理,而不是只关注公司层面。目前招商证券在这些具体的措施方面还有所不足,公司的各部门管理差别不是很明显。在这一点上,应采取更精细更具差异化的管理方法。例如,在员工的薪酬方面,根据目前佣金率下滑和投资顾问提成比例逐年递减,为了留住和吸引人才,应根据投资顾问的工作年限,逐年上调底薪标准,适当考虑降低提成在其收入中的比重。但对于营销业务人员,应根据其工作特点,保持提成的比例,甚至逐渐上调提成在收入中所占份额。

3.3 绩效管理方法持续性的问题

招商证券不断改进管理方法,从2007年起才开始推行这种全过程的绩效管理模式,到目前为止,时间并不是很久。虽然使用这种管理理念,招商证券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证券行业瞬息万变并且风险较大,证券公司能否持续推行这种绩效管理模式,采取哪些配套措施以保证实施,都是公司管理将要面临的问题。

证券公司往往都比较注重短期效益,所以在管理模式上也体现了时常改变的特点,这样容易造成急功近利,难以持续发展。招商证券在日后能不能一直持续推行这种全面的绩效管理模式,并不断改进发展也充满不确定性。若绩效管理的方法经常改动,不仅绩效管理的工作缺乏连续性,员工对于绩效管理的概念也越来越模糊,反而阻碍了绩效管理的实施。所以招商证券应该思考的重要问题就是如何将这种管理模式持续经营下去,遵循这种绩效管理模式的理念,对其配套的考核,反馈,沟通等方式进行不断改进。

4.招商证券的实践对其他证券公司的启示

招商证券将优秀的绩效管理模式嵌入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实现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实践的方法和经验值得同行业其他公司借鉴和学习。

第一,很多公司也有自己的绩效管理体系,但却没有认真严格的推行下去,往往相关制度的制定只是流于形式。公司高层注重绩效管理,但缺乏的是与员工的有效沟通。虽然招商证券在基层的具体实践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但其积极改进探索的方式值得学习。特别是招商证券一套有效的双向沟通系统,可以加强公司内部的信息的交流沟通。其创办的各种杂志媒体平台大大方便了管理层与员工的信息交流。另外招商证券在业内以丰富的的文化活动著称,这种定期活动的举办,有利于员工之间情感的交流,也增强了员工的归属感。总之,招商证券在员工管理与双向沟通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模范作用。

第二,应将绩效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目前证券公司大多也都拥有自己公司的考核体系,但多数只停留与绩效考核,没有形成全面的绩效管理,考核之后也没有与薪酬等激励制度很好的结合起来。这样的绩效管理就没有达到其应有的效果,绩效管理也没有落到实处。招商证券在正是注重了这一方面,将事前事后很好的结合起来,形成了一整套绩效管理流程,并在行业内创新的引用平衡计分卡保证实施。在绩效管理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明确公司的目标,战略,并制定详细的工作说明书,这样有利于员工明确自己的绩效目标,参与到公司的经营管理中来。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既可以参考招商证券采用平衡计分卡,也可综合关键指标法,平衡计分卡,360度考核多种方法共同运用,避免一种考核方法带来的不足,会起到更好的效果。考核之后应及时进行反馈沟通,并与相应的人力资源措施结合起来,例如根据综合的考核结果作为员工职业发展,岗位晋升的依据,并做到与薪酬挂钩。针对考核暴露出的问题,企业可采取相应的培训方法解决。

第三,推行具有本公司特色的绩效管理模式。虽然说证券行业具有其整体的特点,身处其中的证券公司也有很多的共性。但如果都采用相同的发展模式,没有自己的特色化经营,将很难在行业中立足。况且,每个公司的人员组成,资源结构各有不同,这决定了管理模式也不会完全相同。证券公司应具有整体的战略管理的思想作为基础,结合自身的具体处境,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公司战略和管理方法。招商证券根据自己的需要制定了具有招商特色的闭环式战略管理体系,并创造性的将“管理五化”的概念引入经营管理,这一内容是招商证券对于绩效管理的丰富运用。结合理论但又不只停留于理论,创新发展,以自己的实践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体系,并以此来丰富理论。所以,?⒋葱铝榛畹乃嘉?运用到管理活动中,对于证券公司管理活动的开展具有启发意义。

第四,当然,在总结优秀经验的同时更要关注招商证券的不足,以此作为警戒,避免类似问题发生,这也显得尤为重要。招商证券出现的人员冗余现象,其实是作为一个行业大环境都具有的问题,证券行业因其特殊性,对人员的管理大多采用这种柔性管理的方式,人员淘汰率低,但各专业顶尖人才和全方位综合人才却又缺乏。所以作为需要改进的证券公司应注重这一方面,完善公司的招聘体系,从引入环节就做好人才的把关。另外,注意到现在国际化的趋势,而我国证券行业在国际化视野的整体匮乏,作为想要进一步提升的证券公司就要重视具有国际工作经验的人才的启用,并借助外部力量,引进国外的信息资源与管理经验。

招商证券近年来不断超越发展,在行业内的成绩斐然,与其采用优秀的管理思想,推行全面的绩效管理分不开。只有将管理理论创新的结合公司具体情况,重视绩效管理全过程的运用,证券公司才能打造差异化的核心竞争力,创造更大的成就,才能对整个证券行业振兴和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篇10

图1 六本木新城在东京的地图位置 发展商简介: 森稔,森大厦株式会社社长。日本森大厦株式会社出资兴建了上海森茂国际大厦,该公司一直在日本东京的中心地区从事城市开发事业,上海国际森茂大厦是其在海外进行正式投资的重要项目之一。森大厦在上海投资的第二个项目是世界最高的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大厦的建设。

图2 空中看东京 六本木项目考察的启发不仅在项目技术层面,而且要深入思考我们对留下对后代有价值建筑及商业文化作品的负责态度与敬业精神,提醒我们在前期投入足够的精力和心血。17年的坚韧精神,就是坚持不懈的努力。 二、总体规划设计特点 城市设计与项目设计相互结合,充分利用地铁交通和城市公路交通,园林设计立体化,整体设计趣味化,具有丰富的设计内涵。 1.总体布局—酒店与购物中心形成综合体

图3项目总体布局示意图 2.购物中心建筑设计特点 美国jerde建筑事务所负责六本木购物中心及公共空间设计,jerde在购物中心设计中非常注重将项目设计为旅游目的地,立面变化丰富,不断让顾客产生好奇心,延长顾客的停留时间,很多游客停留一天还没有单调的感觉,实践证明jerde的设计思想是成熟的。

图4 空间的构思—将综合体连接为整体

图5 露天广场与舞台 外立面设计变化比较丰富,采用空间向上退台的方式,与大阪难波城有类似之处。露天广场舞台上设置圆形顶棚,具有强烈的聚集导向作用。通过舞台活动,让顾客参与互动,空中庭院绿化空间,也是让顾客可以参与的公共空间。

图6 露天广场舞台使用场景 水晶岛的设计也突出了强烈的标识作用,它的内部是进出地铁的重要通道。

图7 从毛利庭院看项目立面

图9 六本木新城购物中心中庭 购物中心内部的中庭设计很有特色,采用内部地面盆景绿化,而且中庭内部立面设置空中绿化花池和水幕处理,增强了中庭空间的动态特征。中庭上空采用透明的天棚处理,同时适度遮挡阳光直射,创造了通透宜人的空间。 中庭主要通道采用曲线方式布置,让顾客在中庭方便找到自己喜欢的商店。 由六本木新城前露天广场和66广场组成公共活动空间,六本木新城经常举办营销及文化活动。 3.交通体系与停车特点 顾客可以乘坐地铁、公共汽车,也可以开车前来,总体停车位2762辆,共计12个停车场,方便顾客寻找方便的地方就近停车。 六本木新城设有摩托车与自行车停车位置,其中自行车免费。地铁直接连通六本木新城b1f。

图10 12个停车场分布指南 六本木地铁站

图11 六本木地铁站位置及入口

图12 一个汽车停车场入口

图13 普通地下停车场

图14 六本木新城采用立体自动化停车 4.园林设计与艺术设计 绿化与园林是城市综合体的必需的配套设施,空中花园与地上园林相互结合。

图15 六本木新城部分园林图片

图16 66露天广场鸟瞰图 高达10米的巨蜘蛛象征世界各地的人聚集在一起,交流新的信息。

图18 .六本木新城的艺术标志

5.关于屋顶庭院的绿化—空中花园的借鉴 六本木新城的空中花园,从人的最基本生存需要出发,设置了稻田、蔬菜等田园风格的景观,强调了业主的可参与性,人们在春天开始播种,为大城市带来清新的田园景观。

图19 春天的景观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春天是属于少男少女的季节。六本木新城为学生提供实习劳动的机会,帮助学生学会在春天播种,通过实际劳动增强对生活的认识,在劳动中认识自然。 夏天是美丽的季节,所有的鲜花开放,青蛙为繁华的东京带来欢快的叫声。 鲜花怒放,青菜长势喜人,在六本木新城的空中花园感受夏天斑斓的色彩。

图20 夏天的景观 秋天到了,稻田中间插着的老鹰吓跑了偷吃水稻的麻雀,成熟的水稻在微风中摇曳。老师带着小学生来空中花园劳动,看到成熟的水稻,感受秋天收获的喜悦。

图21 秋天的景观 冬天到了,周边的树叶开始飘落,六本木新城精心选择的鲜花依旧开放,让严冬里的人们看到春天的希望。

图22 冬天的景观 6.六本木新城公共空间艺术作品 妈妈

蔷薇花

露易丝・布鲁乔亚作。高10米的巨大蜘蛛像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聚集一堂,编织新的信息的场所之象征。

伊扎・简兹肯作。远远超出人的身长之巨大蔷薇是六本木新城的爱与美之象征。(由好莱坞美容美发集团公司提供)

counter void

壁画作品

宫岛达男作。玻璃屏幕上飘荡的数码式数字唤起人们无穷的想象力。

索尔・露维特作。这是为朝日电视台入口大厅而作的活泼多彩的圆环形象。(由朝日电视台委托制作)

安娜之石

只将爱……

托马斯・珊黛尔作。斯得哥尔摩海岸群岛旅行时的回忆是我的设计的全部。(设计师语)

内田繁作。与爵士乐名曲同名的椅子是根据想从东西中除去某种重力的思考而设计的。

公园长椅

day tripper

加斯帕・莫利森作。设计概念就是椅子本身。它的意图不是挑起好奇心,只是表现与环境的平衡。

朵鲁格设计集团/约尔亘・贝与克里斯查尼・欧珀瓦尔&尼尔万v.d.威尔登作。家具被结合在人类形成的波形上而形成一体。

卡里穆・拉稀德作。斯・克普是漂流的彩色岛。它是作为东京景色之延续而设计的。

城市综合体的公共艺术作品不仅点缀了空间,而且提升了城市艺术品位。

三、业态组合与动线特点 商业与旅游观光相结合,整个业态组合考虑了顾客的多种需求,顾客参观购物一天也不觉单调。 1.六本木新城业态组合 商业

具体包括服装、皮具、珠宝、电影院、餐饮名店

森美术馆

可鉴赏到深夜的以现代艺术为中心的美术馆,

以世界的现代艺术为中心举办时装、建筑、设计、摄影、影像等各种形式的展览会

电影 院

六本木新城维珍toho影城

城市观景

都市未来展览馆

处于地上50层的展示设施,从各种角度研讨过“都市”

学术中心

六本木新城森大厦第49层、第40层里集结着世界中的智慧。立足于此可以眺望整个东京之位置,通过学校、论坛、图书馆、研究网络这四种功能,人与信息的合作开始了

酒店

东京凯悦大酒店 提供包括28间套房在内的389间客房,最高级的厨师们用精选之食材创造出美味佳肴的10间餐厅、酒吧,绝对宽敞舒适的温泉浴场和健身房,13个宴会会场,教堂,神殿等优雅舒适的空间与无微不至的服务

住宅

六本木新城开发包含多栋高层住宅,立体园林何商业设施为住宅销售提供了支撑条件

电视台总部

2.六本木新城购物中心的动线特点 顾客动线与景观变化相结合,有意识吸引顾客在六本木新城停留更多时间。 不仅可以通过高速电梯到达顶层,而且在购物中心内设置扶梯到达购物中心各层。由于开车前来购物的顾客可以直接停在不同层的停车场,因此顾客可以方便地进入自己喜欢的空间。 图23 垂直电梯充分考虑残疾人使用的便利 图24 一层的动线 图25 购物中心二层的动线 图26 动线环绕森大厦组织 图27 根据洋流特点设置四层营业通道 四、商品陈列与vmd特点 200间以上的商店与餐厅毗邻接踵,商店荟萃了世界各地的名牌,餐饮也是将世界风味集成在一起。每个商店的vmd都具有自己的特色,您可以一边游览一边享受购物和美食之欢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