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管理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2 03:23:2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电气管理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电气管理论文

篇1

(一)加大VIP服务力度。

商业的不断发展,服务的不断提升,将全面激活城市化发展引领的商业内涵。在服务日益竞争的市场下,开设VIP服务,ⅹⅹⅹ电器单店VIP会员日的设定积极引入外界先进的服务模式,以提升本土商业经营理念,增加服务类别,吸引市民在愉快购物之余充分享受现代时尚购物的生活。计划实施商场的升级改造计划,以中高档定位,营建全新的品牌商业。

(二)打造一支专业的精英团队。

在服务方面,ⅹⅹⅹ电器单店通过更细致的服务意识培训,进一步提高员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让员工认识到市场竞争的残酷,但不把这种残酷的责任推给市场、推给客观,要认识自己的不足,认真努力,认识与市场的差距,敢于去竞争,敢于拼搏,从而打造一支专业的精英团队,为广大的商户和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这是2010年员工在公司转型开局之年精神面貌和认识状态的变化,是进步的一面,同时也是我们在2011年要继续坚持的,并要不断进行提高。

(三)优化发展规划和思路。

根据ⅹⅹⅹ电器单店目前的发展现状和所面临的发展瓶颈,通过全面的实地调研,系统认识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特点、宏观和区域发展环境,提出既符合我店经济发展客观规律,又具有改革创新精神的战略思想和举措。在此过程中要有务实的态度,注意在围绕经营创新和管理创新上做文章,同时要注意与ⅹⅹⅹ电器单店的实际结合。

二、创新促经营:多举措促进经营业绩的提升

在机遇、挑战、发展并举的当前,消费类相关行业,尤其是电器行业具有较多的增长机会。电器行业业绩相对稳定,成长性虽然不会表现得特别快,但是会更加稳定,未来成长性仍然较大,所以我们应该多举措地提高经营业绩。首先引进科技含量高、最时尚、最前沿的电器产品,因为科技含量是立身之本,在前沿技术不断应用于家电企业的今天,科技技术是制胜之本。所以要想经营业绩得到提高,必须引进一些先进的设备和电器品牌。其次差异化的消费需求日益凸显,我们应及时捕捉市场信息,实行了灵活的“量身定制”,要有自身的服务个性。根据用户意识提高等特点,引进节能、绿色、环保等产品。在这点上**酒店去年的表现值得我们ⅹⅹⅹ电器单店学习。**酒店去年保持个性化服务和精细化管理的特色,使酒店也保持了好的经营效果,同时也为公司整个酒店产业赢得了荣誉和口碑,准备、积累了资源。另外是“策略牌”,有了好的产品,缺乏好的市场营销策略也是枉然。我们要积淀深厚的营销经验,不固守其中,不断吐故纳新,根据市场具体情况实时调整。如黄金周购物、以旧换新等等举措,不能能够大大地激发消费者们的热情,更能有效地带动业绩的提升。最后要适时地分析当前家电行业的信息,及时掌握资讯。如当前:照明电器各季度盈利基本保持稳定增长;白色家电净利润周期波动较大;空调受到季度周期性变化和宏观调控的影响;小家电、彩电类各季度盈利基本呈下降趋势。白色家电和小家电由于扩产迅速,未来竞争有加剧的可能;彩电面临产业升级,行业竞争使原有的格局发生变化;照明电器仍处于稳定增长时期,虽然宏观调控有一定的影响。

篇2

物流的概念在电力企业燃料、设备等物资管理上应该说己有广泛应用。但就电力产、供、销角度看,笔者认为不妨可以定个“电力物流”概念:电力物流是电力发、输、配、售流程部分,是为了满足终端用户需求,对电力从发电到终端用户的高效率、高效益的流动,以及流程各环节相互提供的服务和相关信息在此过程中的正、反向流动所进行的计划、实施与控制过程。这样一个定义长要有以下几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从电力产品特性来看,它虽然不是有形实物,却客观存在着电力发、输、配、售这一从产品生产点到消费点的传输过程,而且,同样存在着要以高效率、低成本运输的要求。同时也应注意到电力在客观上存在发、输、配、售同时完成的特点,与实物商品流通有着显著的区别。

第二,“电力物流”概念应该对电力供应链流程的各个环节发生作用:对发电方实行竞价上网,降低发电成本;在输、配电过程中通过加强电力市场建设、实现全国联网,提高资源优化配置水平;在售电方则是提高服务水平,加强电力市场营销,开拓电力市场,增强与其他能源替代品的竞争能力。

第三,“电力物流”概念应该对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发生作用,从而最终降低整个流程的成本。从电力企业历更沿革看,原国家电力公司作为自然垄断企业,集发、输、配、售于一体,缺乏自身降低成本的动力,打破这一垄断流程,在各环节引入竞争,无疑将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但是,也必须看到,随着独立市场主体的增多,大家的目光也更多地集中在了自身环节。引入一个概念,其实是引入一种思维方式。

其实,厂网分开的实施已经对“电力物流”概念提出了切实的要求。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化,包括已经完成的厂网分开,即将开展的主辅分离,以及今后可能的输配分离,其实质就是“以满足用户电力需求为目的,对电力从发电厂到终端用户的高效率、低成本流动而进行的计划、实施和控制过程”。

国家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也为此创造了条件。以成立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为标志,国家政府职能中公共管理职能与国有资产管理职能得到分离,明确了国有资产出资代表,理顺了国有资产管理体系。这样一种调整,为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从某种程度来说,有助于电力流程中各环节的相互协作与配合,这种协作与配合也就是“电力物流”概念的具体体现。

2、电力企业物流供应链特点

首先,电力企业是一个较为特殊的行业。这一行业的主要产品是能源产品,也就是电能,是全社会的吃穿住行和人们生活需要的公用产品。从物流供应链角度上来讲,按照产品生产销售供应链的这一条主线,电力企业供应链大致可以分为发电、输电、配电和电能销售等几个环节。其中发电主要任务进行电能产品的生产,这一环节的主要企业就是发电厂;输电可以理解为与普通行业中的产品运输相对应,其任务是将电能产品从一个大的枢纽送往另一个枢纽,输电网可以看作是运输电能产品的“高速公路”,与这一环节打交道部门和企业有调度中心,电力公司的变电网络设施维护部门;配电是电能产品的配送,主要任务是将电能产品输送到最终的用户,相关部门主要是供电局负责配电网络的运行与安全的部门等;电能销售则包括电能的批发和零售,主要完成最终实现电力产品价值的工作,相关部门是电力公司的营销部等。

由于电能己经成为人们日常生产和生活中消耗的主要能源,不论城市或农村,不论生产或生活,不论信息传递或网络联系,家庭生活都离不开电,是一种对社会是全方位的覆盖。一个国家电气化水平越高,电力在全社会作用越大。使得电力工业成为关系到国计民生方方面面的基础行业,安全稳定成为该行业的重中之重。

其次,电力企业特点是它的产品不能储存,发电量超过需要量会形成浪费,发电量不足,会影响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如果系统供需不对称,则会进一步影响电能产品质量乃至整个系统的安全运行,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使电力企业成为最旱实现产品零库存的行业,成为最旱实践这一先进生产力年的时间者。然而,社会对电量的需要是一个不定量,它会随着地区、时间、季节、气候、人们生活等方面的变化而变化。这种不能储备,需要量又是瞬息万变的行业就要求对供给和需求要有精确的掌握,以便及时进行调整和控制,才能够保证整个行业的稳定运行。电能的这些特点要求电力企业必须做好物流管理,特别是在电力体制改革后,更需要高效率的物流管理来提高行业效益,降低行业成本,减少资源的浪费。

毋庸置疑,电力企业供应链管理一直是需求拉动型的,供应链上各个环节控制的自动化程度对比其他行业而言是最为先进的。从技术上,电力系统中的能量管理系统的专有系统是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系统,而从物流供应链角度来说,这些专门的系统的主要功能就是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供应链的控制;从机构上,调度中心成为实时控制产品需求与生产的平衡的核心部门。

3、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存在的问题

1、物流意识淡薄,物流人才匮乏

电力企业物流专业人才的匮乏在一定程度上和目前社会普遍对物流行业不重视有关系外,其根本原因是电力企业对物流“第三利润源泉”的效益潜力认识不足,对电力企业物流重视不够,存在偏见。没有把企业物流视作优化生产过程、强化市场经营的关键,发展企业物流缺乏现代物流理念。正是因为高层管理决策人员不重视,电力企业物流从业人员无论从人员结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综合素质等方面均低于整个电力企业的相应平均水平,造成物流队伍专业人才严重缺乏。

2、企业物流组织结构不合理,物流的专业化管理程度不高,物流功能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

传统的物流模式,使得企业内部拥有的各自仓库和各自运输等物流设施为数不少,但利用率低,成本支出高,物流功能的具体承担部门和管理部门都采用分散的组织结构形式,即分别由企业的产、供、销、运等部门各自承担和管理,没有专门的物流管理组织。由于部门之间缺少相互协调,造成企业物流管理紊乱、物料流向不合理、重复搬运等问题,浪费严重,效率低下,企业物流系统无法实施全面集中的管理,产生不出系统效应。因此,企业物流资源的合理利用,无论在认识方面,还是在组织框架、运作等方式方面,都不能适应电力企业改革和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3、物流服务信息化程度低,物流控制手段落后,物流信息反馈缺乏及时性、准确性、全面性

物流的特征决定了物流与信息流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可以说实现物流管理现代化的前提条件是管理信息化。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建立的信息系统尚处于初步的、业务型的、分散的计算机管理阶段,网络功能不强,信息管理层次多,管理系统不一致,造成信息交流不畅,资源不能共享,不能保证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灵活性。这种“滞后的”物流控制现状,往往使企业对环境变化反映“迟钝”,企业的物流系统功能不能正常发挥。

4、电力企业物流成本核算体制不健全导致物流成本居高不下,生产浪费严重

由于电力企业有其独特性,即电网运行安全生产责任重大,电力企业看重社会效益更甚于经济效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电网物流企业对生产成本重视不够,造成唯社会效益的观点。面临电网改革,电力企业的逐步市场化必须迫使电网企业在关注社会效益的同时也必须兼顾经济效益。

4、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对策

构建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可从改革电力企业物流管理、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体系、加快建立信息化平台、建立物流配送规划等几个方面着手。

1、改革电力物流管理,实现电力企业物流规模化

目前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大都由分散在不同的职能部门进行管理,物流围绕着财务、运作、营销三个基本职能展开,主要的物流活动如运输、库存、订单等分别由三个部门分管。由于三个职能部门的活动目标与物流管理的目标不尽相同,导致物流活动不能连续进行,使得电力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成本、物流信息等方面与生产的一致性要求存有较大差距。加之电力企业一直处于垄断经营状态,客户服务意识淡薄,企业的竞争力差。因此,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应彻底改变传统的分散营销模式,而代之以用系统整合的思想,运用供应链管理理论将电力企业中涉及物流活动的部门加以整合,实现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组织优化,提高整体竞争力。

电力企业物流流程的重组使得按照过程管理的方法整合电力企业物流组织系统成为可能。由此,按照电力企业的物流活动要求、物流组织所能够提供的服务以及电力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通过物流组织的加工实现物流活动价值的增值,从而实现为客户提供满意物流服务的目的。其本质意义是通过物流业务的跨部门整合,通过团队合作、资源共享,达到电力企业内物流及相关职能及利益的整合,实现服务客户的组织目标。

2、建立和完善物流成本管理体系

由于目前电力企业物流管理主体,没有独立的物流成本核算系统,这就很难把握和评价物流管理状态,更谈不上对物流合理化管理的要求。

计算物流成本的目的不单是了解和分析成本构成,更重要的是把物流成本视作资源而能加以控制和运用。为了有效降低物流成本并进而达到控制和运用物流成本的目的,有必要建立以物流活动的整体为对象,按物流功能计算物流成本的财务会计方法。这里构成物流成本的财务数据是可以共同使用的基本财务数据。因此,建立物流成本管理体系既是控制库存,又是促进库存周转,从而达到降低物流成本的有效途径。

3、加快建立信息化平台

物流的信息化是电力企业物流组织系统整合的支撑技术。物流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和网络通讯设施为基础、以系统思想为主导建立起来的为了进行物流计划、操作和控制而提供相关信息及为业务人员提供操作便利的人员、设备和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构体。物流信息化赋予物流组织新型的生产要素——信息,能够有效地把各种零散数据变为商业智慧,大大提高了物流组织的业务预测和管理能力,通过“点、线、面”的立体式综合管理,实现物流组织内部一体化和外部供应链的统一管理。从而有效地为物流组织解决单点管理和网络化业务之间的矛盾,成本和客户服务质量之间的矛盾,有限的静态资源和动态市场之间的矛盾,现在和未来预测之间的矛盾。因此,在电力企业物流组织系统整合过程中,物流的信息化是一项重要工作。物流管理的核心就是物流信息的管理。现代物流区别于传统物流的关键在于信息化和网络化。物流信息系统的建设决定信息传递效率,而信息传递效率直接影响物流中心的服务水平,物流中心的服务水平又决定了企业的竞争优势。

需要强调的是,信息化建设必须与业务流程优化结合在一起才能产生良好效果。即业务流程的梳理是为提高管理的整体有效性,而信息化提高的是效率,只有当有效性和效率两者同时提高,企业管理才真正上台阶,企业才能持续发展。

4、建立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物流运作模式

伴随着电力企业的深入改革,主业辅业分离是大趋势。作为物资供应的辅助部门在以后的改革中极有可能从电力企业中脱离出去。那么针对电力企业的物流业务的开展应该选择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物流运作模式。因为,对于国内第三方物流市场尚不成熟,操作及标准和制度还不够规范,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规模还非常有限情况下,从企业实际出发,实行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电力企业本身内部物流系统相当庞大。同时,利用物流合作伙伴可以获得战略上和操作上的优势,其中包括:减少资本投入,降低成本;有利于提高客户服务质量;使企业获得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减少风险和不确定因素;获取信息能力提高,有利于经营规划等等。所以,选择内部自营与外包相结合的物流经营战略是电力企业物流管理的最佳选择。

5、加强对物流人才的培养

通过分析世界物流前l0强,发现非资产型物流公司的盈利能力显然强于资产型物流公司,而且具有竞争力的业务核心是物流管理。必须高度重视物流方案设计,在服务操作上严格执行统一的标准,坚持严格的质量管理,以信息技术和信息网络贯穿物流整个服务过程。由于我国实践经验不足,人才的培养就更显重要。归根结底,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只有在物流从业人员的素质提高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不断增强竞争力,不断学习与应用先进技术、方法,发展出适合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

要在实践上建立一套完备的现代物流管理体系决不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它不仅仅需要在资金人力方面做大规模的投入,而且不同的企业在管理一个复杂多变的系统方面,还必须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专用人才。要使物流在国民经济中发挥巨大的作用,关键在于离不开具有高度的物流专业知识和管理经验的物流管理人才和从业人员。因此,亟需把培养这方面的人才工作提到企业的发展的重要日程上来。

我国现有电业企业人力资源庞大,但整体管理和科技技术素质有待提高。我国现有的人力资源机构复杂庞大,建设物流管理队伍可从两个方面考虑,即培养原有人员和招纳专业管理人才,两者都不可或缺。原有人才对于现有的工作环境和工作条件熟悉,他们在物流管理的现代化过程中建构适合实际具体情况的管理体系起着重要的作用;专业管理人才是一支新生的队伍,他们吸收借鉴前人和西方的经验和先进管理思想。传统物流管理主体的新管理理念需要有这支新活力的注入。

监督机制是维系正常的生产秩序和工作秩序的保证,是约束个人行为的规范,也是对权力滥施的一种制约,“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大到国家小到企业都不能没有监督机制,虽然它们各自的表现形式不同,但经验表明,没有监督的权力和抵触监督的行为出现问题是意料之中的事。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使得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切实的经济效益,建立一套完整的管理监督机制是非常必要的。加强监督,完善管理,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

六、参考文献

1、杨海贤,李新威.电力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电企管理纵横[J],2005(3)。

2、张红岩,张长宇.我国电力企业的物流管理组织优化.中国物流与采购[J],2002,(22)。

3、宋耀华,侯汉平.论现代物流和传统物流.北京交通大学学报[J],2004,(3)。

4、贾静茹,黄国青.物流变革及现代物流信息系统.武汉工业学院学报[J],2005,(2)。

5、孙大斌.供应链管理思想在电力工业中的运用探索.企业经济[J],2004,(2)。

6、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7、张红岩,宋健坤.电力行业供应链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市场与电脑[J],2003,(1)。

8、杨海贤,李新威.电力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战略.电力管理纵横[J],2005(3)。

9、刁文栋,魏安华.电力企业的供应链管理研究.沈阳工程学院学报[J],2006,(10

篇3

1、考核目标不明确,且考核过于形式化

当前电力企业在开展绩效考核工作的时候并没有正确对待这项工作,所设置的绩效考核目标前也让人不清不楚,部分绩效管理人员自身都对绩效管理工作没有足够的重视,相关管理意识也不强,这样就会导致绩效管理工作难以实施开展。并且电力企业在国内是一项垄断经营的行业,员工因为有着稳定的收入,绩效管理实施结果如何并不影响工资收入,对于绩效管理也就抱着有没有都行的态度,在态度上就存在很大的差别了。考核是为了什么?绩效考核是要以一定的方式来衡量、评定员工的工作表现对企业有何价值。一个企业员工具有良好的工作积极性并且企业能够让员工有很好的满意度,能够让员工实现个人价值,这样才能说明这个企业的绩效管理比较好。但是,在企业当中,人力资源在进行这项工作的时候对考核太过于形式化,这样就形成了考核走过场,不负责任的行为,考核只是一种差事的应付了。

2、考核缺乏相应有效的监督体系,对员工关注度不足

企业进行的绩效考核方式本身就比较单一,大多数都是在进行薪酬应付以及职称评选阶段,对于考核过程也没有足够的关注,而且企业对员工缺乏足够的关注度,只注重员工的工作业绩,对于员工其他方面的能力存在忽视,这样对于员工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企业在进行考核的时候需要建立一个完善监督体系,不仅能够更好的进行考核监督工作,还能够更好的发掘员工其他方面的能力。

3、企业绩效管理缺乏创新

目前国内电业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很多都是按照外国企业来进行的,但是外国企业的绩效管理方式并不一定都适应国内企业。另外,企业管理人员在进行相应技能的培训时态度不认真,并没有把培训内容运用到企业的管理当中。而管理观念是与时俱进的,企业的管理方式太过于落后,不适用在企业的发展上就会造成观念与实际不符,这样就会造成企业绩效管理工作效果不理想。所以,企业需要与时俱进,在绩效管理方面要有一定的创新理念,让企业的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电力企业绩效管理提升策略研究

绩效管理能够让企业的员工更好的实现个人绩效价值,是企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手段。电力企业管理层需要提高管理水平,进行更好的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并且建立起一个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才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1、提高管理者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重视

企业管理人员对于绩效管理重视程度不够,对绩效考核形式过于形式化,造成的考核数据结果与实际情况不符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所以需要提高管理人员对绩效考核的重视度,对于员工继续拧更好的工作监督,改进员工的不足,这样才能进行更好的绩效考核工作,也能够反映出员工的真实工作效率,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促进企业的发展。

2、明确绩效管理考核目标计划

企业进行绩效管理工作时按照实际情况进行目标规划,落实好每一个环节都有人负责。对于各个部门、各个层次的工作人员、各项业务都按照不同的考核方式都建立相应的绩效考核目标、考核形式以及考核周期。这样对于开展绩效管理工作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

3、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体系

企业绩效管理人员需要分析企业当前的管理特点,按照“个人、部门、企业”三层次建立不同的绩效管理体系。所建立的管理体系需要考虑到企业发展的需要,根据企业的长远或者是近期发展目标来制定相应的管理体系。需要注意的是在建立考核体系之前需要对各个部门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进行考虑,联合个人的绩效、部门的绩效与企业的绩效三方面来合理、科学的建立管理体系。

三、结束语

篇4

1.1造价管理缺乏科学的指导依据

一个工程往往是由各个环节组成,因而只有在工程施工前经过较为缜密的分析制定有科学依据的整体建设造价预估,工程施工中以预估的造价作为基本的数据支持将造价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由于企业更多的强调工程的基本建设造价,而忽视了工程竣工之后的运营以及定期的维护费用,造价管理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从某种程度上讲工程的基本造价强调的是施工中的成本,而工程实际运营与维护阶段生成的费用要远高于基本造价,工程的总投资成本的固定性表明如果基本造价占据了大比例,那么运营和维护成本的降低便会对工程的整个生命周期造成极大的影响,加大了电力企业的生产成本,不利于其正常运转。

1.2造价的监管系统不完善

电力企业的工程造价是影响企业整体运营成本的重要因素,因而工程项目从招标到施工再到最后的运营与维护都需要有相关的部门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严格的监管,以确保工程的造价合理合理性。但从电力企业当前的发展状况看,监管部门更多的是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对整个施工的质量进行监管,其在招标环节、准备环节、竣工环节、运营及维护环节等监管力度不足,影响整个工程项目的造价的精准度。

1.3限额设计一定程度上影响整体造价

限额设计是在工程施工之初为限制各施工环节的成本、最大限度的避免不必要的花销、控制总的造价而实行的政策,其在一定程度上确实达到了控制总造价的目的,但从其发挥作用的整个阶段分析可知,此种方法也存在极大的不合理性。限额设计是充分将每个环节的成本限制在特定的范围内,而项目中尤其是施工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为了强化设备的使用寿命、更长远的降低生产成本而采取较贵的设备,但受限额的影响设备往往得不到更新,可能会在无形中加大了运营后的维护成本,严重影响电力企业的长远发展。

2全寿命周期管理在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中的应用

全寿命周期管理主要包括了准备阶段、实施阶段、竣工阶段、运营及维护阶段等四大阶段,每个阶段的内部各个环节的成本费用都是管理的整体造价中的一部分,电力企业在工程进展过程中要充分做好各个环节的造价管理,才能切实降低工程的整体造价,为企业节约成本。

2.1准备阶段

2.1.1决策阶段

电力企业是否对某个电力项目进行投标是要通过决策部门对整个项目的投资预算、财务分析及所获各种利益的比值情况等进行综合的分析后,才能得出的具体的结论。决策阶段关系着企业对工程项目的取舍,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从此时开始便要逐步强化对项目的实际施工面积、电力供应所覆盖的具体区域及各种自然、人文等情况,以便于决策部分做出最基本的评估。

2.1.2设计阶段

设计阶段是企业已经确定参与招投标之后需要进行的最优施工方案的设计,其是关系到企业能否竞标成功的关键阶段,同时也是整个工程的灵魂发展阶段。设计阶段企业的决策负责人、工程施工人员及财务等部门要进行密切的配合,从项目基础建设中的成本投资、项目施工过程中要注意的成本及项目的运营、维护中的造价等多个方面进行具体的分析与评估,以得出最经济的施工方案。设计过程中为确保设计出的方案是最佳方案,企业可以安排多个设计小组进行方案设计,各个小组提交出方案后企业在根据各小组阐述的设计依据综合评估每个设计方案的优缺点,最终得出可行性较高的方案。企业方案设计过程中可结合相关的数据资料建立一定的限额设计体系,将投资最大限度的限制在一定的额度范围内,但需要注意的是限额并不是最中精确的成本造价,具体施工过程中有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设计人员要根据综合的评价标准来细化造价成本以最终确定是否就设计进行调整。

2.2实施阶段

2.2.1招投标阶段

招投标阶段是企业的最佳的设计方案的综合展示,其造价管理是根据相关的工程文件及数据资料并具体的考虑到施工中可能会发生的各种状况而制定出的招标文件,并最终明确工程的承保价格。招投标阶段的全寿命周期工程造价的管理需要注意的是招标的完全公开化及强化投标报价的精准度分析。电力工程是关系到国家民生建设的工程,因而其招标方多是政府相关部门,而投标方则是各电力企业,电力企业要结合自身的实际能力及项目的利益情况综合分析自己的投标造价,以强化企业的发展。

2.2.2施工阶段

施工阶段电力企业的造价工程师要严格按照设计及投标的方案进行施工,最大限度的将造价控制在设计范围内、避免实际投资超过预算,影响企业的实际经济效益。施工过程中为加大对该环节造价的管理可以采取严格监管体系与动态成本控制两种措施:①严格监管体系是将质量、投资分析、成本控制等细化开来,造价工程师通过对各个环节的具体管理最终明确施工的最精确的成本,在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生产造价。②动态成本控制是要严格精确掌握施工中的最精确的造价,将其与设计造价与投标造价进行比对分析,以为后续的施工指明方向。

2.3竣工阶段

竣工阶段要对整个工程系项目进行各个阶段的具体评估,此阶段中需要相关人员对整个工程进行综合评估,以及时发现工程中存在的问题或隐患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避免更大损失的出现。

2.4运营及维护阶段

运营及维护阶段是工程进入正常的运营使用后的各项成本费用,其与整个工程的实际使用寿命息息相关,运营及维护是对造假要求较高的环节,而因前期工作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企业在施工过程中花费掉大量的资金,降低具体的维护费用,致使电力工程维护不足,从而影响工程的使用年限。

3总结

篇5

以及经美国汽车协会认证为汽车工业的合格供应商。产品已被广泛地应用于通讯产品、军工产品、航天工业、汽车电子等高可靠性需求的场合。相信在国内汽车电子工业里,道康宁系列硅胶也能为获得出色的高可靠性而提供最佳的解决方案。下面即对汽车电子用硅胶加以介绍。

汽车电子与保护材料

汽车行驶于道路上除了须藉由充沛的动力系统驱动外,更有赖于其灵敏与复杂的操控系统控制,使汽车能安全地在最佳条件下行驶。操控系统是一部汽车的神经中枢,它包含许多复杂而精密的控制机构和控制模块,藉由各种输出、侦测、诊断、反馈等讯息操控系统指导着各部件的运作。随著汽车工业与电子工业的发展与结合,各种电子式控制机构和模块逐渐被导入操控系统中以获得更精准、更敏捷的控制,从而提高汽车的性能。

汽车行驶于道路时必须承受风、砂、雨、雪、高低温、振动等各种地型天候与污染物的侵蚀。因此各种精密的电子式控制模块必须藉由适当的保护材料来保护以确保它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在汽车电子应用领域中对保护材料的选择除了基本要求绝缘、防潮、防污、防蚀、导热等特性外,特別要求具有低应力和耐热、耐寒等性能。有机硅材料因为同时具备这些性能,因此在汽车电子领域中的应用特別受到重视,在汽车电子中的应用领域也越来越广。

有机硅的特性

有机硅是一种人工合成,结构上以硅原子和氧原子为主链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由于构成主链的硅-氧结构具有较强的化学键结,因此有机硅高聚物的分子比一般有机高聚物对热、氧稳定得多。尽管有机硅在室温下的力学性能与其它材料差异不大,但其在高温及低温下的物理、力学性能表现卓越,温度在-60到250℃多次交变而其性能不受影响,因而有机硅高聚物可在这个温度区域内长期使用。有些有机硅高聚物更能在低至-100℃下正常使用。又由于有机硅分子内有偶极作用,它能有效缓冲和减弱外部电场的影响,从而对连接在硅原子上的羟基有保护作用,使之不易受物理因素或化学试剂的侵蚀。用聚有机硅氧烷制成的各项产品除基本具有耐腐蚀、耐辐照、耐高低温外,还具有低吸湿性、高绝缘电阻、低介电常数、低应力、减振、环保、低毒性、难燃、和可返修等特性。因此有机硅被制成各式各样的粘接密封剂、灌封胶、绝缘涂料和硅脂等成品应用于各种电子装置中。

有机硅材料在汽车电子上的应用

有机硅应用在汽车电子装置上有:粘接与密封剂、灌封胶、凝胶、绝缘涂料、导热胶等材料。这些材料被用于保护发动机控制模块、点火线圏与点火模块、动力系统模块、制动系统模块、废气排放控制模块、电源系统、照明系统、各种传感器、连接器等等。

粘接与密封剂:使用在各类控制模块中做为对线路板上元器件的粘接固定,或是对大型元器件,例如电容、电感、与线圈做辅固定以防止元器件因受振动而脱落,有固定与减振的功能。另外也用做模块外壳粘接与密封,起到密封、防潮、防污、防蚀的功能。若使用导热性粘接剂则同时具有粘接与散热功能,可以用来固定功率器件或粘接散热板以达到粘接与散热功能。道康宁DC7091在各类控制模块外壳的密封、连接器的粘接处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发动机控制模块中线路板与铝质散热外壳间的粘接则是导热性粘接剂的典型应用,道康宁1-9226导热粘结剂非常受欢迎。

灌封胶:使用于各类控制模块上,对元器件做整体、一般性的灌封,以达到防潮、防污、防腐蚀的基本要求。使用有机硅灌封胶可达到减低应力与承受高低温冲击的功能。对于高功率的控制模块则采用导热性灌封胶,以达到散热的功能。雨刷控制器与电源系统模块等器件广泛的应用了有机硅灌封材料。HID(HighIntensityDischarge)灯模块的灌封就是典型的应用。HID模块包含了点火器和转换器。使用的灌封胶必须具有良好的粘结性能和优异的介电性能,能防尘和防渗水,起到足够的绝缘保护作用;灌封胶必须比较柔软,能防止焊点的脱落;由于模块内部含有一些发热元件,所以灌封胶需要具有一定的导热作用;为了防止挥发性物质在灯管和折射器上发生雾化,灌封胶最好是精炼型的;最后灌封胶必须是UL94V-0阻燃级别。道康宁SE1816CVMA&B双组份灌封胶应用于HID模块中就非常合适。

凝胶:凝胶灌封材料是汽车电子装置中的最主要用胶。功能与灌封胶相似,但提供更进一步的减低应力与减振的功能。对于精细线路在承受振动和承受极低温的情况下的线路保护特別具有功能。有机硅凝胶灌封材料的极低应力与有机硅原有的绝缘、防潮性能使得有机硅凝胶灌封材料成为汽车电子中主要的灌封保护材料。保护发动机控制模块、点火线圏等便是其中典型的应用。而最先进的汽电共享发动机的动力模块更使用了道康宁SE1885MA&B低温有机硅凝胶做为其灌封保护材料。这种灌封材料需要具有优异的防尘和防渗水性能,并且要求柔软度高,可以保护连线不受应力影响,甚至在-55℃环境下依旧保持高柔软度。

绝缘涂料:涂布于各类控制系统或模块中的线路板上或半导体元件上,以达到防潮、防污、防蚀的目的。也可以涂布于电压或电流较高的电极上以防止跳火与短路。通过涂覆,能够使线路板和元件表面形成一绝缘和防潮层,也避免污染物引起短路,减少元器件与环境的接触并延阻腐蚀。并且保护电子装置中的金属接点免受环境的损坏,从而使产品的耐环境可靠性有一个质的飞跃。保护各种模块中的线路板和传感器等是其中典型的应用,例如雨刮器中的线路板就可以使用道康宁3-1953无溶剂型敷形涂料加以保护,起到防水及其它液体的侵蚀。

导热材料:各种电子式控制模块中有许多高功率元器件在使用中会伴随产生大量的热,这会使得模块在工作中温度逐渐升高。为避免温度过高而损坏元器件和线路,必须有适当的散热途经以维持控制模块于适当的温度中工作。无论采用何种散热途经都必须使用导热材料做为介质来减低界面接触热阻,增加散热效能。有机硅材料中包括具有导热性的粘接剂、灌封胶、凝胶灌封材料,其中导热粘接剂被用来粘结固定功率组件与散热片。导热性灌封胶和凝胶被用来做为模块灌封,在发动机控制模块和动力系统模块中便使用了该技术的材料,例如道康宁1-9226导热粘结剂。

篇6

现阶段,我国供电企业缺乏健全的物资管理体系,这主要体现在企业物资管理部门功能定位不清晰、职能划分比较分散、其物资管理平台缺乏有效性等方面上。而在管理机制方面,我国供电企业的物资管理存在协调性低、统一性和计划性差等问题,这很容易造成企业供货短缺、采购周期过长、积压库存等情况,造成电力生产因无法满足社会需求而影响社会发展的情况。

2企业物资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供电企业物资管理工作因其特征对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但我国供电企业的物资管理人员却存在无法熟练应用物资管理系统、不清楚物资供应程序、缺乏应有的管理技术以及专业技能较低等问题,进而无法为企业提出建设性意见,不利于企业的长期发展。

3物资采购管理机制有待完善

供电企业在物资采购管理方面存在成本过高、购入物资质量不过关、供应商的选择与管理不规范等问题。而且,供电企业在招标管理、采购问价、合同谈判、物资性能方面也未做到规范性,同时对供应商未做到有效地监督与管理,存在没有经过招标和比较直接向某个供应商采购的情况。供电企业的物资存在分布地域广、专业性强、物资存储条件苛刻以及物资生产周期长等情况。所以,在实际工程建设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过程中总会出现物资供应不及时的情况,特别是在自然灾害后的电网抢修中,物资供应能力会更低,这就会对供电企业的修复工作及电力的生产造成极大的影响。

4供电企业物资管理工作的优化措施

4.1健全物资管理体系及管理流程

健全的物资管理体系是供电企业做好物资管理工作的基础。供电企业若想健全其物资管理体系就必须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严格监督物资的采购、储备及供应计划。在管理流程方面,供电企业应根据我国电网总部申报采购计划的流程提出采购需求,而后等待基础建设和生产等部门汇总审批材料后,将采购计划送往专门的物资管理部门,最后由物资管理部门依据相应的需求采购申报批次确定相应的采购方式,从而实现采购计划符合供电企业的实际需求,降低物资采购的成本。

4.2提高人员综合素质,提高物资科学管理的水平

供电企业在招聘专业人才的同时还需加大对已有人员的培训,提升其工作的综合素质。同时,为提高物资科学管理的水平,供电企业应引入现代物资管理体系,确保能有效管理,控制物资的采购、运输及仓储等环节。此外,供电企业还应开拓物资流通管理渠道,降低经营成本,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确保供电设备更新换代的及时性,从而让供电企业实现物资科学化管理。

4.3规范供电企业物资采购管理机制

对供电企业而言,采购是其物资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倘若这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所以,供电企业必须科学规划物资采购流程。首先,了解物资供应的发展情况,及时评价供应商的整体绩效,为下次采购提供参考依据;其次,合理处理同物资供应商的关系,在双方满意的情况下争取合理价格,实现交易透明化并对物资的质量进行把关;最后,若采购的物资较为重要需在评标专家的协助下进行招标。

4.4优化供应商管理,提高企业的应急能力

为提高应急能力,供电企业需对供应商的管理进行优化,通过科研部门提供的数据动态监控供应商的物资质量。而且,供电企业还需构建综合型的评估体系,使企业能有效确定供应商是否合格,从而确保企业产品的质量。同时,企业还应根据物资的类别建立存储基地,如此不但能够确保及时采购到应急物资,还可降低相应的费用。

5结语

篇7

1.1基础硬件平台

基础硬件平台包括计算机硬件平台、软件平台以及基于电力通信专网的传输网络、信息网络、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体系等。硬件设施是构建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物质基础,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普及,这些早已不成为问题,但是计算机硬件设施更新换代很快,需要定期更新才能满足系统功能需要,而硬件设施的更新往往投资较高。随着云计算的广泛使用,采用云计算也有成为基础软件平台的可能,可以降低基础硬件设施的费用。

1.2基础软件平台

基础软件平台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接口系统等。操作系统常采用UNIX、Linux、Windows7和Windows8等。数据库系统常采用Oracle、MySQL、Access、VisualFoxPro、PowerBuilder等软件系统。接口系统可采用基于WEB服务、XML数据交换、专门接口程序等。

1.3应用系统

应用系统要涵盖供电企业全部业务范围,例如财务管理系统、电力营销管理系统、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生产管理系统、物资管理系统、工程建设管理系统等。每一个专业系统还可再细分,例如电力营销管理系统分为客户服务管理系统、营销业务管理系统、营销质量管理系统、营销决策系统等;再如生产管理系统可分为生产计划管理、输电线路管理、变电设备管理、配电设备管理、设备检修管理、设备试验管理和安全监察管理等。各供电企业可根据本企业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管理模块。

1.4保障支撑

电力行业相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标准、规范、规程等是供电企业构建信息管理系统的保障支撑。

2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

通过前面的介绍可见,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的范围是比较广的,下面就以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方法为例进行探讨。

2.1现状与需求分析

构建信息管理系统必须顺应供电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设计要考虑人力资源管理现状、系统建设的可行性以及功能需求。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包括员工构成情况,如学历、职称、年龄等。系统建设的可行性主要是分析技术支持的程度(如国家相关政策支持)和可能获得的经济效益等。功能需求就是考虑所需要设置的管理模块,如按照人力资源全生命周期管理需要分成人力资源规划与定员管理模块、组织结构管理模块、人事管理模块、人力成本规划及管控模块、绩效薪酬管理模块、培训管理模块、资质管理模块、招聘管理模块、报表管理模块等;从提高工作效率出发,可将系统设置为用户管理及权限控制模块、部门信息管理模块、员工信息管理模块、考核及薪资管理模块、统计分析管理模块、其他功能模块等。

2.2建设目标分析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构建要体现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指导思想,覆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范围,满足人力资源管理各业务环节的平台需求,实现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全员参与管理的目标,因而系统总体要统一,但又要有局部的灵活性。

2.3总体架构酝酿

信息管理系统的开发有多种方法和途径,例如从开发过程出发可以考虑生命周期法和原型法;从开发立足点出发可利用面向功能法、面向数据法和面向对象法等;还可以采用模型驱动架构。以模型驱动方法为例,基于人力资源业务特点,参考相关模型规范建立信息模型、工作流程模型和安全模型等,这种方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和扩充性。根据软件的功能需求,可设立数据脚本层、数据访问层、业务逻辑层、界面规则层和界面展示层5个层次。系统底层架构可考虑采用比较成熟的J2EE架构,能保证稳定性和后期维护性。对于中小型供电企业,用户端采用B/S模式,服务器端采用C/S结构更便于管理。

2.4数据库的建立

数据库设计的流程分为用户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和物理结构设计。前面已经介绍了用户需求设计,下面讨论一下概念结构设计和逻辑结构设计。供电企业信息管理系统对安全性有较高的要求,所以进入数据库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因而要在数据库中创建登录表,并且为了防止登录用户任意修改数据库信息,还需要创建用户权限表,用于记录用户对数据库不同窗体的操作权限。用户登录表和用户权限表都需要用户编号,用户权限表还要有权限编号。员工基本信息表、家庭关系表、奖惩表、部门类别表依据同样的方法进行概念设计。对于每一个表都绘制出实体E-R图,这样每张表的概念结构就一目了然了。逻辑结构设计就是将实体E-R图转换成数据库所支持的数据模型。例如用户登录表的结构分为列名、数据类型、允许Null值三列,列名下有ID、Name、Pass三行;数据类型分别为varctar(5)、varctar(20)和varctar(20);允许Null值下为单选框。其他数据表类似。

2.5安全保障

随着计算机网络普及程度越来越高,信息管理系统安全问题越来越突出。安全问题涉及面很广,既有系统本身的维护、使用问题,也有信息管理系统物理设备的质量问题,应对此种种问题应从多方面综合考虑,其中业务安全性、通信安全性、系统平台安全性需要重点考虑。业务安全性可从加强身份认证、细化权限管理和业务范围细分等几方面去实现。通信安全性主要表现在信息泄漏和信息劫持两方面,为此可采取适当的通信协议防止网络监听以及服务器身份验证防止身份诈骗。系统管理安全性可通过切分访问过程并进行过滤、严格限定权限来实现,同时对系统操作痕迹(业务访问痕迹和数据访问痕迹)进行记录。

3结语

篇8

一、要充分认识到电气工程在建筑工程中的重要作用

电气工程(本文所指的电气工程泛指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强电及弱电工程)是工程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建筑比作计算机,结构相当于计算机的硬件,建筑装饰相当于计算机的外观,通风相当于计算机的散热通风,那么电气工程就相当于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CPU),同时提供所有硬件运行所需的能源。随着建筑智能化的迅速发展,电气工程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质量、工期、投资和预期效果,工程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整体设备的安全运行、节能效果及建筑物投入使用后的使用功能,包括工作、生活在其中的人员的舒适性、安全性、高效性。这里所说的安全性涉及的范围很广,如电气设备、线路是否存在漏电或火灾隐患,火灾报警及联动控制系统功能是否完善、运行正常,消防设备、应急照明的供电是否可靠,保安监控系统是否完备等等。

二、电气工程师应具有的责任心及工作能力

电气工程师应有对所负责的电气工程质量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充分应用自己的专业水平,深入、细致地搞好电气工程的技术、质量、签证、进度、安全等管理工作。

一个好的电气工程师首先要有全面的专业知识,不仅要掌握强电各系统的内容及施工规范,还要有丰富的弱电各系统的知识和经验;同时,还必须熟悉各种有关的设计规范、有关主管部门的正式及“非正式”的规定等,这些比施工规范要多得多,而且涉及面广,更新快。而且近几年兴起的建筑智能化设计,尚无全面的国家级规范和标准,仅有个别子系统的规范和一些地方规范,目前来看,可以把这些地方规范作为设计的参考。

尽管强电各系统的技术已比较成熟,但电气设备、材料及元件种类繁多,并且还在不断改进、更新换代,要想全面掌握各种电气产品的性能,不经过一定的努力、没有一定的经验积累是很难做到的。

要及时跟上建筑智能化的发展,掌握各系统的技术状况,哪些是成熟的、可应用于工程中。智能建筑是一项综合的、系统的工程,而且在技术和应用上发展很快,投资比例不断提高,电气工程师必须不断地更新知识、掌握发展动态以充实自己,深入了解和掌握各种建筑智能化系统和产品的技术性能、工程业绩(包括成功和不成功的案例)、投资情况、投入使用后的效果等等,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

电气工程师还必须具有综合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如工程概预算、招投标、工序衔接及工种配合、各种关系的协调等等。

三、电气工程师在设计审图及图纸会审阶段应注意的问题

要审查设计图纸是否符合相关规范或有关技术质量标准,设计是否合理和优化。特别是对建筑智能化的设计,要防止盲目求大、求全,应以适用为主,考虑经济承受能力和投资取得的回报。设计和选用的产品应是开放型的,便于有条件时系统扩展、互联和信息共享。

要根据工程的具体功能情况,明确业主对其项目的定位和需求。应提供意见和建议与业主,及早协调明确要设置哪些系统,以便所设系统与主体工程同步进行,避免主体完工后再上系统,难于施工,剔凿造成对建筑的破坏和浪费。尤其对建筑智能化各系统的设计,因系统综合性强、产品更新换代快、投资风险大,应慎重考虑实施。

要审查设计是否体现了工程的经济性、施工便利性的原则,许多成熟的技术及材料是否在本工程中有所体现和运用。比如对高层住宅的设计,有些部位配电线缆可以不必采用耐火型,供消防用的采用阻燃型即可,可以节省一半的材料费用;尽量用阻燃PVC线管或镀锌电线管取代钢管,既节约投资又可方便施工。很多设计过于保守,变压器容量偏大,导致初期投资增加,投入使用后基本电费过高,只好报停,既麻烦又浪费。

作为电气工程师,应该认真准备并组织好电气图纸会审工作,不能走过场、应付了事,要认真审图,把影响工程质量,使用功能等方面的问题尽量在会审时解决。现在是市场经济,从事工程设计的单位大都人员流动性大,加之有的单位设计项目多,难免会出现一些问题,如各专业之间缺乏沟通,图纸中“打架”、不一致的地方多等等,这些问题如不及早提出、处理,影响的不仅是工程质量,还会因返工而影响工程进度、造价,甚至引起纠纷。审图时主要应注意几点:1)高压、通讯、有线电视进户预埋套管的位置、标高是否合理;2)户外如果有照明、闭路监控摄像头(防盗报警探测器、公共广播等,也要预埋合适的套管,避免后期剔凿。3)动力配电、控制设计是否与其他相关专业的要求一致。4)电缆桥架、插接母线、线槽等的位置、标高是否合理及便于安装,避免与风管、水管等“打架”。5)预留套管、洞口是否有合理的平面布置图,标高、尺寸是否标注清楚。6)浴室等特殊场所的电气安全保护是否符合规范及验收的要求。总之,在审图时要做的细致工作还很多,这里不一一列举。

四、电气工程的质量控制

工程的质量是几代人的事,工程建设不同于科学实验,不能有失败,不能拿工程做“实验”。电气工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建筑物功能是否正常运行,影响该建筑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

(一)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

电气工程师不能只停留在按图施工的水平,要全面熟悉设计图纸,努力并善于发现图纸中的不足,及时提出处理意见,对业主而言是维护其利益,对自己也是提高。

好的工程质量是由高素质高水平的施工人员完成的,这就要求施工前要对施工队伍及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并调整好技工和普工的比例。要对技工进行持证上岗,但也不能偏信证件,因为现在假证存在较多,主要还要看实际操作水平。

电气工程师要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并严格审查,要求有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保证工程质量的各项技术措施,而且应符合经会审的设计图纸及国家现行的有关电气工程的施工及验收规范。

对施工班组及人员进行工程的总体技术交底,由于施工人员流动性较大,还要根据工程的进度情况分阶段进行交底。明确现行实用的规范及操作规程和顺序。对工程所需的资料表格及相关技术文件、要求、标准做到心中有数。对工程中所有的材料、设备进行考查和确认,为下一步工作创造条件。

根据业主及土建工程的总体进度编制电气工程进度计划、人员计划、机具计划并组织落实,工程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及时修改及补充。

(二)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施工中必须根据已会审后的电气设计图纸和有关技术文件,按照国家现行的电气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地方有关工程建设的法规、文件,经审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方案)进行。施工中若发现图纸问题应及时提出并处理,不允许未经同意私自变更设计。要求严格坚持执行和落实“三检”制,关键部位,实施旁站监理。

严格推行规范化操作程序,编制符合规范、工艺标准、可操作的质量控制程序。平时注意及时收集和整理资料,特别是隐蔽工程的验收资料及隐蔽签证。未经有关人员在隐蔽验收表上签字,不得进行下道工序,防止监督流于形式。记录好施工日志。

1.主体施工阶段

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严把电气管材、线盒的质量关,将不合格材料拒之于工程之外。如镀锌钢管的壁厚,厚管不小于2.5mm,薄管不小于1.5mm,镀锌层应完好,PVC管应采用中型以上,一般采用重型管,必须是阻燃型。每次进材料都应填报审表,经监理审查同意后方能用于工程。为不影响结构、保证保护层厚度,预埋电线管不能敷设在钢筋的外侧,管路在同一处交叉不能超过三条,线管不能并排绑扎在一起。管与管、管与盒连接应牢固、紧密,要防止堵塞,绑扎必须牢固。住宅部分的墙体上一般均有开关和插座,墙体定位必须准确。强弱电的线盒间距符合要求。

现在工程设计大多采用阻燃PVC管暗敷,许多情况下往往只注意线管、线盒的审查而忽视了一个小的细节-连接用的胶水。事实上如果胶水不合格,即使再好的材料、再严格的工艺要求也保证不了连接的质量,连接不牢,导致砼振捣时接头脱落。所以要特别注意胶水的质量,最好选用与线管同一品牌的胶水,一般都能符合要求。浇注砼时,要求每台输送泵都有电工跟班,及时处理被压坏的线管、线盒。

均压环、避雷带、防雷引下线等对建筑的安全非常重要,是否漏焊,焊接长度及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每处都要仔细检查,特别是结构转换层,由于柱子主筋调整,防雷引下线容易错焊、漏焊,所以电气工程师要提醒施工人员引起重视,这也是监理检查内容的重点,必须认真检查,确保工程质量。

2.安装及调试阶段

重点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要求先对配电箱、线盒内压线做样板,布线整齐、压接牢固,多股线搪锡,然后再全面展开,防止做了大量工作后才发现存在的问题,返工困难,而且影响进度。

接地线的连接,接地端子的预留应符合规范要求;外墙的金属门窗、栏杆防及屋面的金属大件部分防雷作为关键,搞好工序衔接,防止遗漏;设备外壳接地应完善。

要求工作按程序进行,如所有电缆、插接母线、导线、设备必须经绝缘测试合格后方能送电调试,严禁凭“经验”、凭感觉冒然送电。

设备运行调试要按先空载后带负荷、先单体后联动进行。并应先对可调元件如热继电器调整至设计规定值,调试运行还要持续运行规定的时间,验证电气及机械性能的可靠性。

重点检查吊顶内的线路,导线穿管敷设必须符合要求。

发电机自启动、与市电切换,双电源末端切换的调试,尽管实施时比较简单,但往往因为太简单、不重视或各工种之间协调不好而出现问题。(如:有的工程出现过,柴油发电机带不了负荷,只因开关的整定值未按设计要求设定;双电源末端切换箱在发电机供电时无法自动切换,只因二次回路转换开关未打到自动位置;发电机供电回路未核对相序,因相序反了而导致电机反转。)

消防泵的控制,因涉及降压起动、现场手动、消防控制室手动、自动起动、备用互投等控制,且往往涉及几家安装调试(供货)单位,很容易发生技术上、协调配合上的问题,加上个别设计存在一些小缺陷,影响调试和验收,电气工程师必须提前熟悉设计图纸及厂家提供的二次线路图、控制原理图,及早发现或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并作出处理。这部分调试很关键,有时很小的一点问题就会影响整个消防工程的验收。

总之,在施工阶段质量控制方面需注意的细节问题很多,要抓住关键点,重点检查和控制。五、电气工程师在工程造价方面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电气工程师未必人人都是造价工程师,但都必须熟练地掌握工程概预算及造价控制方面的有关内容,全面熟悉施工方与业主(总包商)签定的合同条款。

要清楚对同一项目采用不同处理方案后对投资产生的不同影响。电气工程师都要从工程的经济性出发,对电气设计中严格影响工程投资的部分仔细斟酌。

由于全国各地的安装定额均不尽相同,所以根据工程的特点必须熟悉当地执行的定额,防止重复取费。如“陕西安装定额2001版”中压接铜接线端子,定额内材料费已包括了接线端子的费用,不能另计主材费;室外接地母线敷设已包括了挖、填土方的费用,对户外埋地敷设的接地线就不能另计挖、填土方的费用;路灯、投光灯等的安装已考虑了高空作业因素,不能另取超高系数等等。

熟悉工程量计算规则,定额中对线管、导线、电缆等主材的损耗量已经计算在主材料费用中,损耗率是定额取费时综合考虑的,一般不应做调整。

对已完成的分项工作及时报验,同时进行工程量计量以便支付工程进度款,未经报验的分项工程不能作为工程进度款申请的内容。

电气工程师应注意,报验的分项工作必须真正完成后才可计量工程量,比如灯具安装分项,内容应包括线路绝缘测试及灯具试亮工作,如果只安装完,未测试绝缘或未试灯,均不能进行计量或支付全部款额。

严格遵守现场签证的原则和程序,避免因签证引起纠纷。这就要求一定要全面熟悉施工方与业主(总包商)签定的合同内容,比如合同价内是否已包括了要办签证的项目,合同中对单价、取费的规定,是否有让利(下浮)的规定等。

六、电气工程施工的安全工作

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新进场员工要根据工程的特点进行岗前安全培训。要编制针对本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及安全组织措施。并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并应设专职持证上岗的安全员。

要求施工班组每天上班前要根据当天的工作安排进行安全交底。安全工具及设施要落实到位。电气设备要符合有关临时用电的管理规定。

临时安全用电技术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临时用电系统一般应采用TN-S供电系统。它是把工作零线N和专用保护线PE在总供电电源处严格分开的供电系统,也称三相五线制。它的优点是正常情况下PE专用保护线上无电流,此线专门承接故障电流,确保其保护装置动作。应该特别指出,PE线不许断线。在距离较远的供电干线末端应将PE线做重复接地。

2)设置漏电保护器,应坚持三级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一箱”的原则。漏电保护器的选择应符合国标GB6829—86《漏电电流动作保护器(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的要求。施工现场的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应至少设置两级漏电保护器,而且两级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合理配合,使之具有分级保护的功能。漏电保护器应装设在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和分配电箱电源隔离开关的负荷侧。设备的机旁开关箱内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使用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应采用防溅型产品。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15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小于0.1s。且与其控制的固定式用电设备的水平距离不宜超过3m。

3)特殊场所应根据有关要求使用相应安全电压等级供电。安全电压指不戴任何防护设备,接触时对人体各部位不造成损害的电压。我国国家标准GB3805--83《安全电压》中规定,安全电压值的等级有42、36、24、12、6V五种。同时还规定: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

4)电气设备的制造、安装及防护、安装位置、配电分级、导线选择及布线、接线等均要符合临时用电规范要求。电气设备应由专人操作及负责维护保养检查。并留有记录。

5)电气设备的操作与维修人员必须由经过培训后取得上岗证书的专业电工完成。各类用电人员均应掌握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和所用设备的性能及操作规程。

临时安全用电组织措施应包括下列内容:

1)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

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注明交底日期。

3)建立安全检测制度。从临时用电工程竣工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做好检测记录。

4)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设备、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

5)建立工程拆除制度。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应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并须规定拆除时间、人员、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

6)建立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施工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按照JQ59—88《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

7)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

篇9

电信业务管理规范体系

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都进入了“3G全业务”、“4G全数据”时代,一方面,以3G、4G为契机,打造收入增长的驱动力;另一方面,致力于成为信息生活的创新服务领导者,从而加入全球电信业创新转型的潮流。与此同时,运营商也意识到,随着IT支撑系统的不断发展,不同制式、不同本地网之间分散的业务管理方式,已无法满足对全网、全业务的一体化运营管理要求。因此,均在不同程度、不同进度上对原有业务进行了梳理和整合,逐步统一了各地的差异,建立了一套适用于全网的、统一的业务管理规范体系,即致力于由“简单整合”走向“深度融合”,助力“一体化”运营管理战略实施。业务管理规范体系是公司业务运营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是面向前台业务管理制定的统一标准,是对集团及各级分公司相关业务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IT系统建设需求定义的依据以及测试、业务验证的指南。根据各业务的运营现状以及目前的管理和归纳水平所构建的业务管理规范体系包括业务类规范、公共类规范。业务类规范:按业务类别进行划分,主要包括移动业务管理规范、固网业务管理规范、融合业务管理规范、集团客户业务管理规范、增值业务管理规范等类别。各类业务管理规范的一级分类均称为“总册”,并按业务颗粒度可再次拆分N本“分册”。该体系体现了兼顾现状和演进发展的关系,例如,当内容比较少的时候,将其放在总册,减少分册的数量;当内容丰富,即管理规范内容较为详尽时,增加分册,以保持总册的简明、扼要。公共类规范:是在业务类规范基础上,进一步提炼筛选出适用于所有业务的规范,并将这些规范按功能模块单独成册。主要包括客户资料业务管理规范、收据及发票管理规范、计费账务业务管理规范、入网及业务协议、电子渠道业务管理规范、客服服务业务管理规范等类别。业务管理规范体系应面向公司全业务体系而建立,涵盖公司各业务线及与业务运营管理相关的服务和支撑;在业务管理规范体系的整体框架下,以各业务线为基础,对相关业务管理规范进行归类管理,各类业务管理规范的演进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依存。

业务管理规范体系发挥的作用

通过对现有业务全面梳理,以移动、固网、融合、集团客户业务和产品为主线建立业务管理规范体系,作为业务管理规范的总体纲要,全面、系统地阐释公司业务管理规范体系的运营管理原则及业务管理规范的体系结构,统领公司整体业务管理规范的管理原则,可作为业务管理纲领性参考文件,起到如下作用:一是以客户为中心,全面建立运营商全网统一的全业务管理规范体系;二是建立业务数据标准,统一集团与省分公司、前后台之间的业务语言,为一体化运营奠定基础;三是可基于统一的业务管理规范和数据标准,形成统一的业务需求书,指导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电信运营商的知识管理现状

企业的知识管理

据统计,在传统组织中,组织的全部知识至少有70%是隐性知识,显性知识(能明确表达出来的知识)占比不到30%;而在显性知识中,在组织记录留存的又不到30%,即组织中总体可以沉淀的知识平均不足10%(30%×30%=9%),超过90%的知识都留在员工的大脑中,会随着员工的离岗、离职而流失。为了“挽救”知识,企业往往需要消耗相当高的成本。在现代企业中,特别是在信息企业,知识(数据)已成为最主要的财富来源,员工的头脑是财富的重要源泉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应将知识作为战略资源进行管理,其日常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知识管理。应在组织中构建一个人机互动的知识系统,让组织中的信息与知识通过生产、获得、记录、创造、存储、传递、展示、分享、应用、整合、更新、再创造等过程得到有效利用,达到知识不断更新的目的,并回馈到知识系统內,使个人与组织的知识得以发挥价值,步入永不间断的知识累积的良性循环。知识管理已经在增强企业活力、提升竞争力和发展力方面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电信企业的知识管理

电信行业是知识密集型行业,各大运营商都拥有宝贵的知识资产,知识管理对于提升运营商核心竞争力十分重要。与运营模式相适应,电信运营商的知识管理目前主要孕育、运行在客服系统中,一般分为集团、省分公司、地市分公司三级架构。其知识管理实践还处于起步阶段,主要的工作重点是内容整理、文档归类、存储与知识共享;信息化手段的引入为加速知识的整合和共享提供了便利;部分运营商省分公司正在尝试将电信知识进行二次转化,从用户角度出发梳理知识内容,在对外服务渠道(如网厅、智能语音交互热线、微博等)上展示。

存在的问题

第一,规范间容易冲突。目前,受技术演进、电信重组、固移融合、多年内外部增值业务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运营商的业务种类数以十万计,有些业务虽然用户数量很少,但由于历史和体制的原因(如涉及特殊用户),难以在短时间内清理。同时随着企业不断创新,新增业务也有不断增长的趋势。而业务管理规范体系是以业务为主线建立的,有部门(有时还有地区)色彩,每个业务单独成册、自成体系,每本规范都是完整独立的模块。用这些模块拼凑在一起形成的规范体系主要存在以下矛盾,易使人混淆,理解偏差。一是各业务中公用服务的名词术语内涵一致,但叫法不一致。如移动业务中的“挂失”,固网业务中的“紧急停机”,同样都是为用户提供紧急停机服务。二是业务规则描述的颗粒度、表述方式不一致,缺乏统一的标准。颗粒度有粗有细,有的规范中提供可具体操作的业务规则,有的规范只描述大方向或原则性的业务规则。表述方式则有正向描述、反向描述、正向描述+反向描述三种。三是重叠规则,修订时易造成不一致。部分规则在多本规范中重复出现,修订时必须同步修订与其相关的所有规范的内容,若有遗漏,则会导致规范间冲突、矛盾。四是规范内容划分考虑不充分时,容易遗忘部分规则,导致业务规则不完整,即无规则情况发生。

知识管理的方式主要是知识传递与共享,知识产生的效率太低

目前运营商知识管理的方式主要是自上而下地进行业务管理规范的统一梳理、维护、传递与共享。通过下发文件等形式到达各级知识应用部门,自下而上进行信息确认、问题反馈沟通,存在着层级较多、信息传递失真、沟通成本高的问题。有关业务管理规范的知识源主要来自于集团、省分公司的业务部门。其产生的方式主要是采用时间、地点大集中的面对面讨论方式,以及部分文件签报、批复的方式。而每时每刻能获得广大客户通过咨询、投诉与评价反映的大量鲜活问题的一线工作人员(营销人员、客服人员)对于知识的贡献太少,大量的企业隐性知识有待于显性化。整体上说,知识管理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PDCA循环体系。

缺乏自动化管理手段,维护成本高、工作质量差

随着技术以及外部环境的变化,业务需求也在快速变化,但是与业务管理规范巨大的、动态的工作量相比,其资源却相对有限。突出的表现是:业务规则生命周期中的创建、优化、修改、取消的原因及历史记录等内容几乎全凭“人脑”管理,业务管理人员知识素养直接影响着公司的业务管理水平,业务管理的工作量非常大。再加上目前的业务管理人员一般属于市场营销部门,流动性比较大,且难以预防、不可控制,人员稍有变动就可以造成业务管理断档,加大了业务管理的难度。在一些省级、地市级公司,由于人员流动性大,业务管理部门对业务熟悉的程度甚至不如信息化部门。有些公司还将业务管理工作交给开发厂家来做,增加了企业管控的风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部分业务的核心精神在企业内部往往只有个别长期跟踪该业务的业务骨干方能清楚地解释,这些骨干人员的在位、在岗对于业务管理工作往往具有“命悬一线”的效应,其后果可以归纳为过高的业务规范管理成本。因此一些IT行业人士讽刺运营商,作为信息业鼻祖的电信业,其本身的信息化却居于后进行列。

使用界面不友好

规范体系的核心价值是统一标准、广泛应用,规范体系是集团——省分公司——地市分公司三级垂直机构以及横向各部门间必须共同遵守的运营准则、业务标准,是交流沟通的业务语言。因此,必须便于业务人员、客服人员、后台支撑人员查找和定位相关的业务规则。然而现有的业务规范体系是树形结构(总册+分册),各阶层各部门管理人员在使用前必须熟悉规范的体系结构,熟悉总册、分册内容的划分原则,否则一头雾水,无从下手。若是让零基础的人员在上百本规范中找一条规则,就如同大海捞针。这种面向梳理而非面向问题的规范体系结构使用复杂、不便捷,降低了使用效率,极大地降低了规范的应用价值。在展现形式方面,知识信息以服务内部工作人员为主,多以文本形式展示,专业性较强,包含相当的流程、口径信息,尚不满足对外开放、广大用户接触使用的要求。知识应用的效果差异亦较大,多与各地区、各部门的重视程度和执行力有关。此外,运营商尚未建立统一、完备的知识管理体系,各级各部门知识管理流程、规范存在差异,缺乏制度上对于知识管理的保障;知识管理活动往往源自某分公司或某个部门的自发行为,缺乏统一规划,多用于解决各自组织内部的信息孤岛问题,无法有效用于整个集团、整个行业;实施方法偏硬件、轻软件,即偏重于知识管理平台建设和功能开发,忽略平台应用推广和管理方法的使用等,这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上述问题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管理成本,同时也使得运营商很难制定强有力的全网战略,无法向客户提供简单统一的产品,制约了运营商经营模式的转型。

知识管理解决方案

树立全员面向客户、面向市场的知识管理观念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对电信运营商业务管理规范体系的知识信息决不能停留在“重传递共享,轻造血功能”的现状。要通过组织集中培训、学习交流等方式,努力营造企业内部知识管理的文化氛围,形成全体员工对于知识管理的正确认识,将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作为重点关注方向,将知识管理水平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健全基于知识管理的绩效考核、激励机制,使每一名员工成为动态地创造客户价值、创造企业知识的活细胞。

加强一线员工的知识创造与再创造,形成知识管理的闭环

要将一线员工(特别是营销体系和客服体系)的知识实时纳入知识创造流程,形成知识创造、分发、共享与再创造的闭环。

建立以“知识原子”为最小单元的知识管理长尾分层责任机制

篇10

管理会计近年来在我国各行各业都受到普遍重视,对于电网企业来说,加强管理会计工作的持续推进更是刻不容缓。但是管理会计体系建设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一个从思想意识上进步与提升的过程。管理会计管理的科学意识树立,首先应该重视其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但是管理会计在国内推行多年,从具体成效上来看仍然不够令人满意,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多数企业管理者虽然明确其重要,但却不知道该如何才能把这种重要性应用于实际管理工作当中,也就是虽然知其然却不知其所以然。因此,加强企业管理者及具体工作人员的学习与宣传就显得尤为重要。学习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国外发达国家及企业在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具体管理工作中的突出成绩,同时还要加强对自身企业的认识与了解,这样才能够真正达到学以致用,不会出现教条主义和照本宣科等事倍功半的结果。

(二)加强培训机构建设

培训机构的建设不仅能够大力提升管理队伍及执行队伍的总体素质,对于企业领导者的进一步学习与深造也具有重要意义。培训机构建设工作应该冲出企业自身限制,加强与社会研究机构以及高校的沟通协作,以企业的实际工作为研究内容、以当前世界先进管理方法及理念为研究对象,以企业的生产运作为试验场所,从而真正贯彻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先进理念。在与社会机构及高校沟通协作的过程中,应该进行区别运作,与社会研究机构的合作应该是参与管理模式,邀请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专家学者来共同参与管理会计体系的研究及设计,从而确保体系建设始终适应市场及企业的自身发展要求。在与高校联合合作的环节,应该从人才培养方面着手,利用企业所掌握的实际管理资源为高校人才培养提供第一手资料,从而一方面确保企业能够获得更符合自身管理要求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高校教学工作迈向更高的台阶。

(三)体系构建具体研究

管理会计体系建设,顾名思义其工作内容并不仅仅只是管理制度建设及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是一个全方位立体化的研究过程及改革过程。针对电网企业的自身特点,在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工作中应该重视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要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质量提升,只有会计基础工作质量上去了,在此基础之上进行的进一步建设才有坚实的基础,才不会成为空中楼阁。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坚持岗位不相容原则、推行岗位轮替制度、加强会计档案电子档与纸质档双渠道管理等。其次,要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建设,让企业内部财务会计管理人员与社会专门审计人员公共参与,确保内部审计能够真正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并在契合企业实际发展及管理要求基础之上始终适应市场的变化发展要求,避免浮夸与空洞。再次,加强财务管理风险预警机制建设,加强财务数据库的建立与完善,确保数据资源真实、有效、科学,从而让管理会计体系能够在有价值的财会数据支持下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更加可靠的决策数据支持。

(四)结束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