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清明节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8:21: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清明节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小学生清明节作文

篇1

小学生清明节见闻优秀作文范文一“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眨眼的时间,就到了清明节,我们一家人决定去给烈士扫墓。

今天天公作美,阳光明媚,我们早早的起了床,立马到烈士陵墓那儿去。一路上,金黄色的油菜花撒在黑黑的土地上;桃花像一个个害羞的小姑娘,脸蛋红红的,更加惹人喜爱。梨花也开满了树梢,花瓣随风飘落,花蕊却是红色的,真是一片春机盎然的景致啊!

不一会儿,我们就到了烈士陵墓门口,台阶一级一级的,一步一步地爬上去,便是一片属于烈士们的宝地。这里可真壮美啊!图案上,有雄鹰在展翅飞翔,有猛虎在林间咆哮,还有白鲸在海中穿梭。这些王中王,不正是这些烈士们的化身吗?都说现在的人最喜欢破坏公物,可我却没有看到人为的迹象,这不正说明我们热爱祖国,崇敬烈士吗?如果没有这些烈士们的牺牲,哪能得到今天这安稳的日子?哪能守卫得住我们的国土?在这儿,我看到了不少老人在这儿凝视,拔草擦去眼中的泪花。是啊,他们毕竟是经历过流浪不平的日子,毕竟对烈士,对祖国的感情,丝毫不亚于在温室里长大的我们……

六十多年过去了,祖国早已走向安定、繁荣,中国已惊人的速度走向富强。

我在心中对每一位烈士呐喊:“安息吧,国家到现在很好,不再是‘东亚病夫’不会再受到其他国家的劫掠了。”

小学生清明节见闻优秀作文范文二我的理想,幸福是什么,给校长的一封建议书,红领小清明节见闻只见碧空衬着淡蓝,一会儿,淡蓝变成橙黄,边上镶着绯红,这红光越来越多,从空中直射海面,先是一点,接着一片,飞快地向四面扩散。

清明节见闻暗蓝色的高空中闪耀着一颗白亮耀眼如钻石的星星——启明星。青蛙碧绿的身体上布满了墨绿色的斑点,白白的大肚子像是充过了气,一鼓一鼓的。秋雨洗刷过的天空,像大海一样湛蓝碧透。朵朵白云犹如起航的轻舟,在水面上慢悠悠地飘浮着。看他年纪不过二十来岁,脸色苍白,像没有睡好觉似的皮泡脸肿。他老是皱着眉头,不大说话。笑纹几乎在他的脸上是绝了迹似的。他穿着一个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个一样。清瘦的下巴壳,亮耸的肩膀,显得很没生气。我最敬佩的人,小学生上网利与盛夏,天热得连蜻蜓都只敢贴着树荫处飞,好像怕阳s光伤了自己的翅膀。他虽然只四十刚出头,却早已两鬓飞霜,瘦削而蜡黄的脸上皱纹密布,青筋暴露的双手长满了硬生生的茧皮。墨蓝色的天空中挂着许多小星星,它们仿佛刚刚从银河里洗过澡似的,亮晶晶的。

小学生清明节见闻优秀作文范文三喂,快点我起床了,你没忘,今天要去看外公的吗?”妈妈那定时闹钟打破了我的美梦。对,今天我得去北仑扫墓,再晚就要来不及了。我以风驰电掣般的速度洗漱完毕后,跳上了老妈的车。

每年的清明节,总会伴随着蒙蒙细雨,人们的心情也会在这烟雨中沉寂,今年也不例外,坐在车上,让我不禁想起了杜甫的那首诗: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我们来到北仑的墓地,很快就来到了外公的墓前,外婆就迅速地把事先准备好的一些供品放在桌上:清明果、糕点、水果、酒…… 我和爸爸在坟墓上加了些泥土,妈妈再把鲜花插在上面。点上香火,我们就一一给外公叩头。最后一环节就是把“金元宝”吹鼓,送给外公。

篇2

要制作出高水平的手抄报,积累信息必不可少。没有丰富详实、生动健康的信息,是不可能办出好的手抄报。知识信息积累越多,材料越多,选材范围就越广,手抄报就可以选出越精的材料使用,所制作出来的手抄报的水平也就越好。

那么如何进行信息积累呢,语文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

一、明确主题,有的放矢

在进行手抄报这种语文实践活动时,教师首先要把主题告诉学生,指导其围绕主题进行信息积累。如确定的主题是“清明节”,就应该指导学生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活动,清明节的传统意义等内容进行重点积累。再如主题“校园安全”,学生就需要积累校园安全的重要性、校园常见的安全事故、加强校园安全对策、校园安全小常识等相关信息。而与该主题无关的可暂不积累或不作积累重点。围绕主题进行信息积累,学生就避免积累过程中的盲目性,还能对主题范围的知识有较系统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二、解放一切,充分利用信息源

陶行知先生曾说:“解放孩子的头脑,使他能想;解放孩子的眼睛,使他能看;解放孩子的双手,使他能干;解放孩子的嘴,使他能谈;解放孩子的空间,使他能接触大社会、大自然;解放孩子的时间,使他能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只有做到这“六个解放”,积累信息就可以轻而易举的完成了。

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信息的来源可谓是多方面的。做到多想、多看,多干、多谈,能适应、能接受。这样就能随时随地通过各种渠道获取有用的信息。鼓励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必要时还带学生到图书馆看书学习,还要求学生抽时间多看中央电视台的一些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儿童电视节目,积极参加智力竞赛活动、征文比赛等等。积累信息,并用到手抄报上,使学生的手抄报质量有了明显提高。还可以充分利用电脑网络。网络是当今世界获取知识、信息的最重要最快捷的渠道。学校、家庭都应重视培养学生对电脑的兴趣,积累并学习和思考,以获取更多有用的信息。

三、准确筛选信息,通俗易懂

筛选信息是一个经过阅读,对信息载体进行分析、概括、判断、组合、提取,并从中选出所需要信息的过程。我们目前处于信息爆炸时代,浩如烟海的信息充斥着社会每一个角落,这些信息真伪并存,良莠不齐。教师的职责在于指导学生准确筛选信息。选择科学的信息,摒弃迷信的信息;选择准确可靠的信息,摒弃谣传不确定的信息;选择有时代气息的信息,摒弃陈旧落后的信息。如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科技博览》《人与自然》《走向科学》等节目,所介绍的科普知识,即属于科学、准确、体现时代气息的信息。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内容信息,小学生不宜追求深奥。如果看到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就照抄照搬,自己又不懂,这样的信息干脆不用。小学生选择信息,在涉及较深刻的科技知识时,应尽量从少儿科普读书上摘抄,如《十万个为什么》《上下五千年》等。这样的读物对科技知识的介绍往往比较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易于学生接受。而在涉及古汉语、古文学知识时,要求学生或借助工具书,或求教于老师,弄清大意,不要随意曲解,胡乱使用。

四、积累的信息内容要短小精悍

手抄报版面有限,这就决定了不宜采用过长的文章,而应采用短小精悍的信息文章。因此积累信息必须学会压缩。虽然有时学生接触的信息可能很有价值,但篇幅过长,照抄下来既浪费时间,又不宜刊登。这样的信息,就需要压缩,即有选择的摘抄。压缩有两种常见方法。一是删除法,即删掉次要事件、次要细节和景物描写等。二是概括法,即把某些内容或具体描述概括成三言两语。总之压缩必须抓住中心,弄清梗概,才能做到短小精悍。

因为是自己心爱的“手抄报”,他们会去读、去想、去观察思考、去创造,集自己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认真学习压缩信息,这样做也是非常有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

五、信息积累须贴近生活实际

篇3

关键词:作文教学 兴趣爱好 坚持训练 自主修改

提高课堂质量是学校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给小学语文作文课堂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活力。然而,怎样才能做好小学生作文教学,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呢?以我个人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小学作文教学必须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坚持写作训练,引导学生自主修改,学会积累写作的材料及改进写作方法,提高写作水平,为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丰富写作材料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可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然而怎样才能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首先,作文源于生活。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只要是自己真实体验过的,用心体会过的、自己熟悉的学生就不会觉得难写或不会写,反而学生会有很多写不完的感受及休会。写身边的事,写身边的人、写身边的物,这样学生才会有写的,才会想写,最后去写。当然在这其中教师的作文命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比如笔者让学生写“一个有意义的星期天”,星期天是每一个学生都有的,然而每一个学生的星期天都不一样,学生们都是怎么渡过的呢?都做些什么有意义的事呢?这样让作文生活化,学生都有材料写。大多数学生很喜欢上写作课,但一听老师说上完写作课之后要布置作文作业就不知所措?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找不到材料写,不知道写什么,这成了学生的写作通病。再比如笔者让学生写“清明节扫墓”,这些内容都是小学生熟悉的,亲身经历过的,他们往往有着十分丰富的写作材料。这样学生的思维活动也容易集中,写出来的作文也比较生动。长期以往学生便会爱上写作,不在惧怕写作。如此,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了,写作材料也相应的增多了,优秀的学生作文的诞生也便指日可待。

二、要求学生坚持写作训练,提高写作水平

“谁坚持到最后,谁就是最终的赢家”,这句话一点也不假,往往坚持到最后的人就是最终成功者。因此,要求小学生坚持写作训练是很有必要的。最有效的方式是让学生写日记。每一天的结束也就是每一天的起点和每一天新的开始。激励学生坚持写日记,从最开始的三两句话到一段话,这本身就是小学生作文的语言组织能力的一个提高。从最开始的简单记事到记有意义的事更是小学生作文一个质的飞跃。当然这不是一天两天就到达成的,至少得两个月三个月,半年一年,甚至更久。但只要学生坚持记及坚持练,那么就一定会有收获。老师在这其中所起的作用便是引导及监督作用。小学生思想意志都还未成熟,只有在教师的引导和监督下才能完成这是必然的。

首先,我自己也要写日记,并按期检查学生的日记完成情况。其次,在检查学生日记完成情况的同时,也让学生检查自己的日记完成情况。这对学生能够起到及大的鼓励及引导作用。最后,对完成的学生给予一定的奖励,或是一支笔一个本子都可以,最主要的是只要能够达到激励的作用就行。另外,教师可布置每周作文,让学生写同一命题作文统一修改。并将优秀的作文在班上宣读,让学生勇跃指出文章写得好的地方及有待提高的地方,激发学生提高写作水平欲望,也为引导学生自主修改作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修改,完善作文内容

“师傅只是引路人,修行靠自身”,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然而这个师傅怎么当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教师不可能每时每刻都与学生在一起都能够给学生修改作文,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修改作文及完善作文内容。首先,教会学生学会确立中心思想,看看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否鲜明。其次,教会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结构,看看整篇作文的结构是否完整。最后,教会学生修改作文的语病,看看每一句话的结构是否完整。 学会自主修改作文本是也是一个提高,当自己写的作文自己知道哪里欠缺,哪里需要改进时,那么自己也就相当于是自己的一个小小的师傅了。

篇4

关键词: 小学作文教学 生活作文 作文思维 写作积极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一语道破了作文教学惟有回归生活,体验生活,以生活为本,方可表达真情实感,从而脱离胡编乱造,虚情假意的写作误区。显而易见,陶行知教育理论恰恰诠释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可以用他的理论来指导小学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同时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1]这对打破作文教学的封闭局面,无疑起到了开源引流的作用。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倡导:“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实践告诉我们,学习是不能脱离生活的,学习应该从生活中来,最终回归于生活。这也是素质教育所要求和倡导的。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

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我在指导学生学写生活作文时,初步摸索到了一条激活学生作文思维、培养学生写作积极性的途径。具体方法如下。

一、观察自然万象

自然界的花鸟虫草,千姿百态,夺人心魄,观察它们,学生定会兴趣盎然而细致入微。每当绚丽多彩的画面呈现在面前的时候,学生无不为之动容,兴趣随之被激发,情感随之被唤醒,感悟随之被增强,思维随之被激活,写作过程随之变得愉快而有效。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对那些平时并不留心的事物,会留下较深刻的印象。这些都为作文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写作素材。更重要的是,学生从自然中感受到了无限的乐趣,写作的积极性被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起来。

2009年冬天下了一场大雪,我不失时机地带领学生走向自然,让学生赏雪玩雪,收获了不少快乐。结果当晚的日记,很多学生写了雪,且出现不少佳作。春回大地,我又要求学生走出家门去踏青,那扑眼而来的桃红树绿,不仅放飞了学生的心灵,而且让他们文思涌动。每次走进自然,就是与自然对话,学生的心灵一次次被净化,被激荡着。肖浩是作文写得较差的学生,每次作文要么拖拉,要么是兔子尾巴,但是那次玩雪,他写得很真切:“刘威看见我用这么大一个雪球向他砸去,连忙拔腿就跑,我一边追他一边叫他不要跑了,最后,我用这个大雪球砸向他,把他砸得全身是雪,我又用雪堆了一个雪人,起名叫肖浩……”瞧,写得多么生动有趣啊。

二、捕捉生活点滴

放风筝、弹弹子、摔跤、捉鱼摸虾……这些最真切的生活,哪一件不是农村孩子参与过的?对学生而言,只有让他们感兴趣的活动,他们才会积极地、自觉地参与,才会有更为鲜明、深刻的情绪体验。因此,为了调动学生作文的自觉性,在训练过程中我尝试着运用“迁移”规律,努力把学生对生活的浓厚兴趣迁移到观察写作上来。为此,我注意创造条件,使作文教学的内容更贴近学生感兴趣的生活,让作文训练回到生活中去,让孩子们写他们乐于写的内容。

在作文训练时,我首先引导学生用心体验感自己兴趣的生活。班上有些学生家里种了花,养了动物,他们与之每日相对,自然感情较深,了解较多,写起来就能情深意切,得心应手了。只要是学生感兴趣的活动,都可以成为他们的写作素材。其次,创设情趣盎然的写作环境。我把富有儿童情趣的生活画面、活动场景搬入课堂。精彩的课本剧表演、激烈的小竞赛、学生视为珍宝的照片、自己珍藏的一个小玩意……情境的设置,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极其愉悦兴奋的心理体验中,极欲一吐为快。由于是喜闻乐见的活动与事物,因此在我的指导下,他们有目的地细心观察,认真思考,进而激发强烈的写作动机,兴趣的焦点逐步由“乐于做”转向“乐于写”。

生活是如此丰富多彩,在作文时,我们尽可以鼓励学生写生活的本来面目。只要真情真事,不论好坏美丑,都可入笔。一个学生写幼儿园与小朋友一起比赛撒尿,看谁撒得远,还有一个学生写小时候把煤球丢进邻居家饭锅的事,我在班上进行范读,大家在捧腹大笑中渐渐懂得了:原来自己觉得不能登大雅之堂的儿时丑事,不仅可以堂而皇之地入文,而且可以写得如此生动有趣。

三、反映社会百态

社会是一个万花筒,映照出万千精彩。有目的地带领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搞社会调查,引导他们关注身边变化,丰富学生生活,提供更多的写作素材。如学校举行广播操比赛,我安排学生跟踪采访各班准备情况,结果学生发现了许多广播操比赛幕后的故事,写出了许多鲜活的作文。2009年徐州市、丰县教育局要求学校开展“三走进”活动(即家长走进学校,教师走进家庭,学生走进社会),我们利用清明节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契机,要求学生利用清明假期,就近搞社会调查了解革命先烈事迹、了解家乡改革开放30年取得的丰硕成果。学生对此兴趣盎然,假期回来,调查报告写得真实生动,其中不乏佳作。关注社会,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作文题材,写作视野更为豁然开朗。

四、关注内心世界

学生的内心是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现在的孩子心灵敏感,思想活跃,内心世界丰富斑斓,如果让其在自己的习作里,弘扬个性,畅所欲言,他们怎会不喜欢呢?在实验开始时,许多学生不太愿意在文中倾吐自己的心声,慢慢地,他们越来越觉得作文可亲,现在,他们已经把作文当做亲密的朋友了。有几个女生告诉我,她们在写作时,有时会流泪,有时则情不自禁地笑出声来。看来,学生是真正爱上写作了,因为他们已经把作文当作倾诉喜怒哀乐的精神家园了。

五、重视“节日作文”

现在的孩子比较重视过节,特别关心的是自己的生日,还有圣诞节、愚人节、元旦等一些西方的节日。利用他们崇尚节日的心理,我在六年级开始想到了让学生写“节日作文”。第一步,选择节日,了解节日。我列了一张中国传统节日和世界节日一览表,分发给每位学生,要求他们选择几个节日,作为节日作文的选题,并且要求其通过各种渠道查找资料,对这些节日的背景有一个较为清晰的了解。第二步,感受节日。在节日将到时,预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亲身感受节日的气氛,观察节日的种种动人景象,为写作蓄势。如元旦之前,大型广场布满鲜花,香气袭人,许多单位彩旗飘飘,彩灯高挂;端午节前,商场里粽子四处陈列,菖蒲飘香。第三步,书写节日。在节日前一天写作,然后在合作小组内批改,教师现场指导,学生本人对作文进行再修改,有的节日作文,规定必须亲手交给或亲自寄给亲朋好友,如新年问候信、教师节作文、母(父)亲节作文等。第四步,朗读节日回信。这是“节日作文”中最为动人心弦的一环,也是学生最期待的时刻。每当这时,台上朗读者声情并茂,台下听者唏嘘动容。学生不但接受了“节日作文”,而且越来越喜欢它了,它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通过走进节日,学生掌握了从中国到国际有关节日的实实在在的知识,拓宽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他们关注现实,关注国计民生的良好品质和兴趣习惯,大大提高了写作的能力。他们的“节日作文”,既有对未来绿色世界的憧憬(3月12日植树节),又有对世界水资源的忧心忡忡(3月22日世界水日),还有对加强小学生安全的大声疾呼……更为重要的是,“节日作文”开启了一条学生与父母师长间、学生与朋友间心灵交流的绿色通道,增进了相互的了解沟通。节日中,有许多是联系亲情的,如清明节、母亲节、父亲节、中秋节、教师节、老人节……手足情,血脉亲,长辈对幼辈的教诲之恩……“节日作文”,促使学生用心体悟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一旦他们发现,原来自己一直是被亲情包围的幸运儿,就会对世界充满感恩,也会更加善待身边的每一个生命。“节日作文”中,我发现,学生在学会作文的同时,也学会了做人,作文与做人的联系是如此紧密,语文对学生的熏陶感染作用在此可见一斑。有些家长在回信中情绪激动,称这种作文太好了,他们感谢老师,是老师让他们看到了孩子的内心世界。

指导学生写生活作文,提高了学生的作文质量,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培养了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的自觉性。

在作文教学中,学生收集习作素材,产生真实的感受,形成独特的认识,从而写出了富有生活气息和鲜明个性特征的文章。由此学生认识到,只有以鲜活的生活作支撑,文章才不至于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作文兴趣,培养了一批少年文学才俊。

调查发现,学生原先对于作文的恐惧心理已经荡然无存,代之以极大的热情,甚至已经养成了写随笔的良好习惯,从而涌现出许多作文优秀者,且有数位学生的作品在徐州市《小海燕》报上发表,并积极参与省市组织的“书香江苏”网络读书活动、“我爱我们的节日”主题征文活动,取得显著成绩。作文教学,虽然没有坦途可走,但正如鲁迅所说:“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学写生活作文,学生的文字一次次让我震惊:灵性人人有,激活在开发。从生活出发,以情动情,营造感动,是开发灵性的关键。

篇5

2、召开德育工作会议,研究制订德育工作计划

3、扶困助学行动,开展对“特殊生”群体的关爱行动

4、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

5、班主任工作计划、班干部配备表(包含职务,姓名,电话)本周放假前交政教处

6、班主任了解学生,建立学生成长档案

7、入学教育

8、做好“阳光假期,快乐成长”主题教育活动总结及资料收集工作,如学生的读书心得,主题作文,[莲山 课~件]调查报告,科技制作作品,讲故事或表演(舞蹈、唱歌、器乐、朗诵)的照片

9、对学生的礼仪、着装及随带品进行检查,进一步规范学生的行为。

10、从本周周开始启动班级内务整洁班的评比活动,望各位班主任予以密切关注,从本月开始进入检查评比阶段。

——班级内务检查项目:

地面状况

卫生角

墙面布置

讲台

讲台内部

黑板前

窗台

走廊地面

走廊墙面

垃圾清理

书籍摆放

桌椅摆放

个人卫生

11、各班召开“讲究卫生,清洁班级,美化校园”主题班会课

三月份

1、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中小学生守则》、《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飞龙中学纪律评分标准》、《飞龙中学学生日常行为奖惩办法》等,加强常规管理,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表彰好人好事,每月评选出优秀班集体、优秀寝室,做到先进及时表扬,后进及时曝光,用评选促进成长,推动学生良好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形成。

2、规范学生行为习惯,抓好学生入学后的仪容仪表检查、整顿工作,禁止学生穿拖鞋、染发、留长发(男生)、穿奇装异服、佩戴首饰、携带管制刀具等。

3、抓住三月份学雷锋和植树活动这个契机,认真开展文明礼貌月主题系列活动,

如助人为乐呀,绿化美化身边环境呀等等,加强环保教育,进行教室、寝室美化布置比赛,认真组织活动,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4、制定计划

5、召开班主任会议

6、整顿自习、集会、两操及睡觉纪律

7、结合“国际三八妇女节”,开展关爱女孩的活动

8、开展“与文明同行”主题班会

四月份1、开展清洁纪律评比活动,进一步督促学生日常行为的养成

2、召开班主任、年级组长经验交流会

3、办一期黑板报

4、准备中期迎考工作

5、各班结合“清明节”开一次“缅怀革命先烈,激发爱国热情”主题班会

6、各班在“五一”放假前进行一次安全纪律教育主题班会

五月份1、先进班级评比、表彰。

2、配合团委举行“5、4”青年节爱国歌曲大家唱。

3、检查班主任工作手册、年级组长活动记录

4、高三学生思想动荡防范工作

5、抓好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

6、我校开展校级“文明学生”评选活动——从本月开始在高一、二年级中启动,[莲山 课~件]各班根据通知的基本要求,进行海选推荐,每班一名,将名单、及照片、个人材料交政教处。

六月份:开展清洁纪律评比。

2、禁毒教育宣传

3、学生人生规划及理想

4、前途教育

5、关爱留守儿童活动

七、八月份:法制宣传教育

2、社会实践活动

3、家校联动活动

4、开展暑期读一本好书活动

5、期末复习动员

篇6

关键词:生活;积累;写作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6-0093-01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课标中的这些论述,明确了写作与生活的关系。在作文教学中,教师也常遇到这种情况:一提起作文,学生总是愁眉苦脸。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文遇到的最大困难莫过于“没有东西”写了。究其原因,问题主要在于我们没有让学生养成搜集材料、积累材料的好习惯。古人云:“书到用时方恨少。”如果平时不去观察生活,不去积累作文材料,等到写作文的时候,当然会苦于“没有东西”写。

如何指导学生从生活中积累写作素材,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作了探索。《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的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社会是个大课堂,生活是本无字书。只有把课堂的“点”向课外的“面”拓宽延伸,才能使学生将课内习得的方法和知识,在实践中不断巩固、加深,不断提高语文综合能力。

1.走进大自然,为写作“开渠引源”

我们充分发挥地理优势,带学生走出课堂,走向大自然。蓝蓝的天空飘着白云、翠绿的山林田野小鸟叽叽……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春天的校园、田野,收集秋天的落叶,发现昆虫的秘密……在大自然中学生观察、体验、实践,日积月累,自然界的一花一草,一事一物也飞到学生的笔上、纸上,让学生有说不完的话,叙不完的事,抒不完的情。

2.体验校园学习生活,为写作“建仓筑库”

校园生活是学生习作巨大的素材储备库,也是学生学会习作的实践训练基地。

(1)体验人文环境,感受校园文化。校园的一花一草都彰显着校园人文环境。带领学生细细体味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渐入"物我合一"的境界,校园文化也能成为学生写作成果的一大亮点。体验校园人文环境,感受校园文化建设。

(2)参与学校活动,体验校园生活。我校的校训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学校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搭建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享受成长的快乐。艺术节大舞台、运动会、主题班会、读书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真是数不胜数。从中开阔了学生的活动空间和生活视野,学生的学习生活体验丰富了。教师引导学生在丰富的校园生活中收集信息,让学生留心观察每一次活动,并把活动的过程及感受随时记下来,积累了不少写作素材。

3.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感悟生活

我校组织学生有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春天,我们组织学生春游横山,游览石臼湖,让学生学写游记;每年"三・八"妇女节,学校开展感恩母亲活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我们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清明节,我们组织学生来到横山抗日革命英雄纪念碑前,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繁花似锦的五月,我们组织中年级学生参观市科技馆。重阳节,我带领学生走进博望镇敬老院,慰问老人们。暑假,我们开展了"读一本好书"活动;寒假期间,我们开展了"寒假生活"活动,学生融入浓浓的年味之中,送灶、贴对联、挂灯笼、拜年、猜灯谜、看花灯……我们还帮助学生了解家乡的丰富物产,了解家乡的人情风俗。学生在生活中体验、在活动中感悟,教师不适时机地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情感就会从笔尖自然流出。通过开展活动,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4.体验家庭亲情生活,为写作采撷灵感

学生对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感悟是来自于家庭的。我们要求学生在家庭里:参加家务劳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开展亲子对话活动。另外通过有意识地布置学生观察家庭活动,促使学生关心家庭,关爱亲人,提高家庭生活的质量。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感恩活动,并让学生写亲情征文。《为妈妈洗脚》等作文感人至深,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篇7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让学生品味体验的快乐

小学生阅历有限,经验不足,体验性的经历比较缺乏。针对这一现状,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恰当的体验式情境,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体验性情境中品味学习的快乐。

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创设体验式教学情境,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小学生主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对直观性、形象性的东西更容易接受。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地利用多媒体,发挥多媒体的强大优势。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形象性的优势发挥到最优化的效果。多媒体通过声音、图像、画面等,可以创设出具有真实性的教学情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中,能够产生真实的体验,留下深刻的印象。在教学《林冲棒打洪教头》(苏教版5年级上册)一文时,我将《水浒传》电视剧的片段引入课件中,使学生的兴趣一下子被激发出来。在多媒体创设的情境中,很多学生被精彩的场面所吸引,很容易全身心地融入到故事中,把自己想象成故事的主人公,充分体验到主人公的情绪变化。

二、充分挖掘课文,开展体验式角色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品味快乐

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或者让学生表演课本剧。

一是安排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角色扮演中进行朗读。通过角色朗读,学生能够将自己视为课文中的一个具体的角色,这样更容易融入到课文故事中去,能够更加准确、真实地体验到角色在朗读中所表达的思绪感情。二是安排学生演课本剧,通过充当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入体验到角色所具有的情感变化,从而为学生进一步理解课文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学生通过表演,能够满足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教学《三打白骨精》(苏教版6年级下册)一文时,可以让学生演课本剧,扮演孙悟空、猪八戒、唐僧、沙和尚和白骨精等。在这样的角色扮演中,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能够更加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学习的效果比一般的学习方式要好得多。

三、增强趣味性,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学习内容、形式若是颇具新颖性、趣味性,就能够增强对学生的吸引力,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喜悦。

一是注重教学方式的新颖性、灵活性和多样性。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趣味性故事、笑话,也可以开展各种趣味性语文活动,如成语接龙游戏、猜谜语等。二是开展学习竞赛活动,让学生在竞赛中品味进步的快乐,体验成功的喜悦。如阅读比赛、习作比赛、写字比赛、朗读比赛、演讲比赛、讲故事比赛、演课本剧比赛、抢答比赛等。三是开展语文实践性活动,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品味学习语文的快乐,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可以组织学生办手抄报,成立语文学习兴趣小组;可以组织学生走出校园,到大自然中去游玩,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开展春游踏青、放风筝、秋游等活动,让学生亲近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然后要求学生用作文的形式写下来;可以让学生走上大街小巷,开展“查找错别字”活动;可以与德育活动结合起来,如看望孤寡老人、清明节祭扫烈士墓等;还可以要求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用日记的形式将所见、所闻、所感写下来。

四、构建合作小组,提高参与兴趣,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激发兴趣

篇8

深入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和《福建省中小学德育工作三年提升行动计划》(闽委教宣[20xx]27号)等精神,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线,以养成教育、法纪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坚持抓好“雏鹰争章、五星班级”评比评选活动,围绕党的中心,围绕时展,围绕孩子生活,既抓建设,又抓活动,保证我校少先队工作文明、健康、持续、和谐发展。

二、具体工作:

(一)强化规范养成教育,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形成。

新学期仍以小学生一日常规教育训练为重点,强化小学生仪容仪表教育、文明礼貌教育、尊老爱幼教育,努力营造宽松、和谐、向上的教育氛围。

1、加强文明习惯培养。认真贯彻执行《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校园精细化管理的意见》(闽教基[20xx]61号)精神,坚持“每日巡查”和“每天三扫”的卫生制度,积极开展“五有”、“五无”校园活动,即课堂有纪律、课间有秩序、环境有品味、言行有礼貌、心中有他人;地上无痰迹纸屑、门窗无破损、墙上无污痕、桌面无刻痕、卫生无死角。

2、继续加强“小交警”管理机制。让每位值日小交警,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作用,无论在学校还是在校外,发现同学的不文明行为都要有及时制止和纠正的意识,

3、坚持做到“严”、“细”、“实”

。所谓“严”,即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严格评比。所谓“细”,即从细微处着手,做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所谓“实”,即从学生、班级、年段的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的养成,扎扎实实地抓好“规范”教育。

4、通过红领巾广播站、宣传窗、晨会、讲座、黑板报等少先队阵地对学生进行法制、交通、消防、卫生、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更多的安全常识、学习自护本领、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

(二)增强少先队的基础建设,促进少先队工作可持续发展。

少先队基础建设和少先队活动是少先队组织运转的两个轮子,我们在开展少先队活动、丰富活动载体的同时,要不断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理论建设、为推进少先队工作新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1、加强少先队组织建设。

(1)进一步加强中队辅导员建设。“中队辅导员”是学校少先队工作的中坚力量,是实现“全队抓基层,全队抓落实”的队伍保障。本学期,大队部将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对中队辅导员的培训,让他们提高工作能力,拓宽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实效,同时加强管理,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早发现、早改正。

(2)加强对小干部的培养。加强对队干部的教育和培训。各中队要设立更多类型的队干部服务岗位,实行民主选举和队干部轮换相结合的少先队小干部任职制度,并教育少先队员坚持佩戴红领巾和少先队干部标志。中心校拟定于五月份开展新一届大队委的竞选,选出秀的少先队员担任大队委职务,形成“自已的活动自己搞、自己的阵地自己建、自己的事情自己管”的少先队工作新局面。

2、建设一个基础扎实的少先队活动阵地。

(1)抓好旗手、护旗手等的各项工作,使之成为展示我校少先队员风采的又一个窗口,成为进行队员爱队、爱校、爱国教育的一个优秀的阵地。

(2)抓好常规检查工作,认真做好“班级”评比工作,为学校具有良好的校园文化献出自己的一份力。

(3)抓好中队建设,中队建设是学校精神文明的缩影。各中队还要设有中队角等,动员全体队员一起参与制作,提供给少先队员以展示的天地,使教室文化新颖生动,展现中队特色,展现班级亮点。增强班级的凝集力,促进良好氛围的形成。学校将定展开展“一报两栏三角”(黑板报,宣传栏、学习栏,图书角、展示角、卫生角)督查、评比活动,并将“墙文化”建设作为评选“文明班级、先进集体”等各种集体荣誉的重要依据。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少先队主题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抓住爱国主义教育这个永恒的主题。

(1)精心组织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和国旗下讲话。升旗仪式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最直接、最生动的教育形式。每周一讲话(学生代表或教师代表),使学生树立“心中有国旗,心中有祖国”的思想。

(2)拓宽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通过歌唱、朗诵比赛让队员了解祖国的发展变化,通过参观学习等活动丰富队员的视野,增强爱国主义情感。

2、结合重大节日和纪念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结合重大节日、纪念日(妇女节、植树节、清明节、劳动节、母亲节、六一儿童节等)适时地组织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3月12日开展“植绿护绿”活动,号召全校少先队员们为地球的美做一件有益的事(为树浇水、松土、锄草、施肥等);4月5日,带领少先队员去德化塔尖山烈士陵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劳动节期间,以班级为单位,组织队员清扫街道,刷洗“牛皮癣”、捡垃圾等公益劳动;3月8日妇女节及五月份第二个星期日(5月12日)母亲节,要以“感恩有心,感谢有你”为主题,形式多样地开展各种爱老尊老活动,教育全校少先队员对自己母亲做一件尊敬长辈的事(为父母端一杯茶、洗一次脚、做一次家务等);三月雷锋月、五月第三个星期日(5月19日)全国助残日,要以“手拉手、心连心”活动为载体,全面掀起“学雷锋,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和“助学、助贫、帮残、帮困”行动;6月1日,各校举行“我的节日,我做主”主题中队活动或游园活动。

3、搭建平台,营造了书香校园。

①经典名句,激活传统。

双周的班队会课进行“三字经诠释”读书课指导,并在教室开辟“每周一诗”一栏,让孩子们徜佯在经典诗文的海洋中,融会经典中的智慧、胸怀,滋养童年。

②阅读活动,精彩纷呈。

(1)每天2:00至2:10为

“中华经典诵读”展示时间,利用校园广播室,各班轮流推选三至五名学生向全校同学诵读,营造校园经典诵读氛围。

(2)建立学生读书卡,记录学生的读书格言、以及本学期的读书目标等。

(3)不动笔墨不读书,读书重在摘记,加强对读书笔记的管理,实行两级展评,即班级展评和学校展评。每两周举行一次。评出优秀读书笔记,进行鼓励。

(4)教室内设立精品集粹栏目,将学生优秀作品定期进行展示。学校每两周举行一次优秀作品展评。评出优秀作品由教师和学校统一向报刊或媒体发送,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5)举办读书节。中心校拟定于四月举行“享受阅读,快乐成长”读书节活动,将分年级开展以下活动:1、成语接龙擂台赛;2、讲故事比赛;3、现场作文竞赛;4、演讲比赛;5、读书知识+竞赛;6、手抄报比赛;7、读书笔记展评;8、古诗文诵读比赛;9、“校园中华经典诵读小明星”评选;10、“书香班级”评选。让孩子们在活动中,展现自己对经典的解读,与先贤哲人对话。

4、两大活动,唤醒文化传承力量魂。

树立“活动育人”的思想,坚持开展好“每天锻炼一小时”和“校园文化艺术节”两大活动,进一步增强文化活动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让孩子在文化传承中健康发展,唤醒灵魂。

篇9

一、对接课堂,发挥教材的范例价值

1.在相同情感中触类旁通

入选教材的文本都是文质兼备的典范之作,不仅在写作技巧上值得品味与借鉴,文本中所蕴含的丰富情感也与每一个生命个体息息相关。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胸怀习作教学的意识,以文本之情激活学生的内心体验,丰富学生的情感,从而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唤醒写作冲动。

例如《爱如茉莉》一文生动地再现了在母亲生病期间,父母双方相互体谅、相互照顾的细节,将一家人的温馨氛围描写得感人至深。在教学中,教师引领学生围绕文本的细节品味咀嚼,悉心体验,从而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文本所传递的真情。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以文本为据点拓展到生活,联系自身实际,说说自己生活中的情感认知以及所体验到的温馨之情,从而为自己的习作寻找到切合的素材。

在这一过程中,有的学生说看到母亲生病,父亲对母亲精心照料;有的学生谈到自己的爷爷奶奶相互照应的细节。学生表达的过程就是他们依托文本搜寻生活资源的过程。从这个角度审视,文本的价值不仅仅在于丰富学生积累,熏陶学生情感,更是激发学生情感、表达情感的联系点,在表达中提升习作能力。

2.在类似题材中举一反三

罗丹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生命个体活在当下,必定会经历各种精彩的故事,如果没有敏锐的意识,再精彩的故事都会与学生擦肩而过。如何才能提升学生对现实生活资源的把握,捕捉到丰富的习作源呢?教材文本中丰富的事例资源就是极好的范例。

笔者在教学《我给献花》时,与学生依循着“献花前、献花时、献花后”三个板块感知事件的来龙去脉,最后总结回归课题,让学生以“我给某某干什么”为话题搜寻自身生活中的事件,学生回顾生活说出了很多精彩而鲜活的案例,如我给妈妈烧过饭、我给奶奶洗过脚、我给弟弟辅导过作业……

学生的现实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苦于没有搜寻到习作素材的方法,此时教材文本中的内容就可以成为学生开掘习作素材的有效通道。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就以事件为基准,从题目的结构出发,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思考,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激活了习作的素材。

二、链接生活,开掘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活的资源多姿多彩,蕴藏着丰富的习作资源。习作教学如果不能与学生的现实生活链接,最终都将走向逼仄的死胡同。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生活中,在生活中感受与体验,从而为习作素材的收集开路。

1.在老话题感受中写出新立意

在一次期末检测中,习作要求写一件好人好事,很多学生写了“扶盲人过马路”“将钱包交还给失主”等老掉牙的事例,这就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反映出学生习作思维的局限性。试卷讲评后,笔者布置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为生活中的他人做一件力所能及的好事,并将这篇作文重写一次。新的习作中就出现了众多生动有趣的素材:邻居家的弟弟第一次上网查资料,我成了小老师去帮忙;爸爸购买了活动衣橱,我帮爸爸一起组装;爷爷不会玩手机,我帮爷爷保存了亲友的电话号码……

显然,重写之后的作文在选材上就有了全新的突破,不仅题材新颖,细节描写也很到位。这主要是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在生活中体验,让学生获得了丰富的心理认知,为习作的精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在多渠道体验中写出真内心

习作教学定位并不是要将学生培养成为作家,而是为学生表达自我、倾吐内心提供有效的资源通道。因此,习作教学应将学生的关注力聚焦在生活中,尤其是关注自身生命对生活中各种事件的内心体验。生活是一个大熔炉,酸甜苦辣咸各种滋味不一而足,当生命个体浸润其中,形成强烈的情感体验之时,就需要有倾诉的对象和渠道。而作为习作教学,理应在激活学生情感体验的基础上,用写作的方式将内心涌动的情感表达出来,写出一个真实的、独特的自我。这样一来,学生的现实生活就成为开掘习作素材的宝库,教师可以结合小练笔训练,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点滴体验和感受记录其间,丰富素材的积累。

例如在评讲小练笔时,笔者发现很多学生就能从现实生活中挑选素材进行写作,如有学生写清明节与父亲一起给祖父上坟,言语平实,情感真挚,读来催人泪下;有的描写爸爸爱睡懒觉,自己和妈妈想出各种招数,催促父亲起床,家庭的温馨之感跃然纸上;有的描写好友转学离开,自己的依依不舍之情,令人感动……

生活是一个巨大的五味瓶,习作教学必须引导学生树立从生活中挖掘习作资源,形成喜怒哀乐皆成文章的意识。具有丰富的习作资源,才能让作文教学走向简单高效。

3.在与时俱进感触中写出新生活

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变化,这为学生的习作资源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也应与时俱进,选择与时代脉搏相吻合的内容,才能凸显习作素材的新颖性和典型性。

在教学“身边的小能人”这一习作内容时,很多学生对小能人的选择还滞留于数学王子、书法好手等惯性模式中,素材的选择相当封闭。教师首先列举了几个与时展息息相关的“小能人”典型,如“溜溜球高手”“电脑杀毒能手”“义卖推销王”等,借以打开学生的思路。在这些典型案例的刺激下,学生的选择更为丰富:“玩转支付宝”“微博能手”“汉字输入快手”……这些内容的开掘不仅契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更与时代的发展紧密相连,而且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习作素材。

三、激活联想,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

为了丰富学生的写作资源,除了关注课堂、教材、生活等现实性的资源之外,教师还应该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入手,引导学生以自身的想象实现从另一个视角开掘学生的习作资源。

爱好幻想是小学生与生俱来的天性,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不应忽视而应对其充分的尊重,并依循这样的天性发展,学生的素材积累才能得到充分的落实。但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切不可误认为让学生想象就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而将自身应有的引导职责抛之脑后。学生的联想要丰实、合理,必须有相应的对接点和生发点,思维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在激活学生思维认知时,教师首先可以借助教材中的内容,让学生在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课文内容进行补写、续写,在充分链接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素材积累。例如在教学完《一路花香》之后,教师引导学生想象破水罐与好水罐再次见面时,它们会有怎样的对话与思考;其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感知图片整体意思的基础上,尝试将图片中静止不动的内容转化为灵动而鲜活的认知资源,对图片中人物的细节,诸如心理、语言进行合理化联想,进一步体会图片表达的意蕴,促进学生习作资源的丰富。

篇10

关键词:少先队活动;德育教育;渗透;策略

G621

少先队是素质教育活动的基本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德育教育工作的载体。在少先队活动中,能够根据儿童的特点组织具有教育意义以及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进而提升少先队员的自身素质。当前的新社会历史时期,要求少先队的活动能够与学校的教学改革相适应,能够不断的丰富内容,拓展思路,扩大空间,创新教育方式,从而使得少先队活动得到更好的发展,进而促进德育教育工作的推行。

一、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的意义

(一)转变教学思想观念

要想使少先队活动能够促进德育教育,需要转变传统的少先队活动观念,引导少先队活动的有效开展。从我国当前的少先队活动开展来看,其政治性目的很强,是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式[1]。但是从现代的社会发展形式以及教育理念来看,这种观念是片面的,是与时展不同步的,因此我们必须要对少先队活动的观念进行革新。少先队是社会对儿童教育的载体,其教育功能是无可取代的,在对少年儿童的教育中,少先队活动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更是学校对少年儿童开展德育教育的基础。只有保持这种正确的、全面的思想观念,才能够使少先队充分的发挥德育教育功能。

(二)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思想道德教育的开展需要从未成年人开始,因此我国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非常重视,并颁发了一系列的指导意见,号召各小学能够将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也使得小学校的教育使命更加艰巨。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和经济的双重改革时期,文化和思想的多元化影响着青少年的思想和行为,同时也为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在市场经济下开展德育教育,发挥少先队的德育教育功能,是各小学校以及教师们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

二、少先队活动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通过主题式少先队活动开展渗透德育教育

当前少先队活动已经被纳入到学校的课程计划,这也为少先队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学校需要通过少先队活动的开展途径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正确的思想观念。比如可以以“红领巾,共筑中国梦”为主题,开展“我爱祖国,我的中国梦”的演讲比赛,使学生通过演讲能够提升对祖国的热爱,感受到身为中国人的自豪和骄傲。同时也可以根据地区的特色,开展“家乡美”的活动,学生可以通过绘画、演讲、作文、摄影等多种形式来展现家乡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发挥少先队活动渗透德育教育的作用。

(二)通过生活化活动的开展,渗透德育教育

少先队活动需要能够与学生的生活对接,使德育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成长过程。比如,可以通过“手拉手,献爱心”“假日小帮手”等活动,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开展帮扶社会上一些需要帮助的孤寡老人等活动。同时还可以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开展能够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生情感体验的活动。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以及自然等多个方面来体现出少先队活动的优势。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体验生活、感受生活,使学生认识到自身的行动对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意义,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

(三)利用重要的节日,弘扬中国文化

当前我国社会的开放式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发展,使得外来的文化对我国传统文化形成巨大的冲击。从当前青少年对节日的态度就能够看出来,通过调查发现,现代的青少年对圣诞节、万圣节等节日都非常熟悉,而且能够准确的说出节日的日期、特点等,并在节日的当天大肆的庆祝而对中国的传统节日却视而不见。针对这种情况,在少先队的活动中可以融入节日主题教育,比如组织学生通过自己对资料的查询,说出我国的重大节日,节日的起源、特点等,并在节日的当天组织学生用传统的方式进行庆祝,比如在端午节组织学生观看赛龙舟,亲自包粽子;在清明节,组织学生踏青、扫墓活动等,使得学生能够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传承和发展下去。

(四)结合校本课程,拓展德育空间

校本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主要形式,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为目标,根据学校自身的条件以及开设的课程为基础,而开展的一种教育形式。通过少先队活动与校本课程教育的结合,能够为少先队活动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

在少先队的活动中,需要以学生的体验为基础,结合校本课程,为少先队员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使得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新知识,提升交流能力和合作能力[2]。比如针对当前环境污染的严重情况,学校就可以以学校周围的环境为基础,组织学生对环境污染问题进行实地的调查。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自己设计调查问卷,并对周围的人群或者父母、亲戚等开展调查。并结合自身的实际观察,了解环境污染的原因,比如河水污染、大气污染等方面的原因。学生通过调查以及自己对资料的查找,能够掌握大量的知识,同时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问题,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走出教室,抛开课本,真正的接触自然,感受生活,进而通过自己的努力对大自然进行探索,寻找自身的价值,并能够在以后的生活中注重对环境的保护。同时这种德育教育的方式要比教师口头传授的效果好很多,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探索,能够提升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在面对自然环境的污染情况,能够震撼学生的内心,使他们认识到环境污染的可怕性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的德育教育是培养一个合格人才的基础,因此需要注重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而少先队活动是小学教育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德育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之一,因此我们需要在少先队活动中适当的融入德育教育,通过主题式、生活化活动的开展,利用重要的节日以及结合校本课程,使学生通过少先队活动的参与,潜移默化的实现德育教育的学习,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