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项目组织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20 21:10:1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程项目组织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工程项目组织论文

篇1

关键词:工程项目组织结构模式矩阵化项目组织混合组织系统

国际工程项目是指国际工程领域中的项目,也可以说是国际领域中的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组织(ProjectOrganization)是指在工程项目管理人员中的职位结构设置及设置结果。工程项目组织的目的是按任务或职位制定好一套合适的职位结构,以使项目人员能为实现项目目标而有效的工作。工程项目组织的结构模式是指在项目上级组织的影响下,项目与上级组织以及项目内部的联系方式。由于项目组织是在上级组织内形成,而上级组织通常是一种常规组织,所以项目组织与常规组织既不同又有联系。按照这一思想,在项目管理组织中,形成了几种项目组织的结构模式:职能化项目组织、项目化项目组织、矩阵化项目组织和混合组织。

一、工程项目组织结构模式

(一)职能化项目组织

与常规组织联系最密切的就是职能化项目组织(FunctionalOrganization)。这种模式为了给项目安个“家”,把项目放到常规组织的一个职能部门去,使项目组织成为常规组织的一部分。在职能化项目组织中,人员利用上有最大的弹性及适应性。部门作为项目相关专业技术专家的基本管理基础,专家可被临时安排到项目中,完成所需要的工作后被立即安排回他们的常规工作;部门中的专家也可以被组织起来共享知识和经验,个别专家还可以被不同的项目利用。因此,职能部门在个别人离开项目甚至上级组织时,仍可保持技术上的延续性。

在这种模式下,客户、委托人不是活动和关心的焦点。职能部门有自己的常规工作要做,这些工作通常是优先于项目考虑的,因此客户常被忽视。有时在职能化项目组织中,没有一个人对项目负全面责任。这种不明确责任的失误通常意味着项目经理只对项目的一部分负责,而其他人却对项目的另一部分甚至更多的部分负责。不难想象,这必然会导致缺乏协调和扯皮,进而造成对客户的需要反映既慢又困难。这种模式不利于促进形成项目的系统管理方法。

(二)项目化项目组织

项目化项目组织(ProjectizedOrganization)也可称为纯项目组织,在项目上与上级组织联系方面,是另一个极端。在这种模式下,项目与上级组织的其他部分分离,成为一个自给自足的单位,它有自己的技术人员、自己的管理、由定期的成果进展报告和工作监督而保持着与上级组织的微弱关系。

在项目化项目组织模式下,项目经理在整个项目上有足够的管理权,项目经理是真正的项目领导,项目班子所有成员都只对项目经理负责,在做出技术决策前不用请示任何职能部门负责人。当项目与职能部门分开时,项目经理绕过了整个智能结构直接与公司高级组管沟通,沟通线路缩短了,使得沟通更迅速。同时,由于权力集中,做出快速决策的能力极大增强,整个项目组织也就可以对客户的需要和上级的要求做出快速反应。当存在若干个连续的类似项目时,项目化项目组织就可以稳定地拥有或多或少能开发出特定技术的一批骨干专家,从其成员当中开发出高水平的完成任务的能力。项目化项目组织结构简单而且灵活,理解和实现相对容易。这种形式易于形成对项目的系统管理方法。

然而,当上级组织同时进行几个项目时,要满足每个项目的人员配备需要。这会导致从行政部门人员到高级技术人员的重复配置。为确保技术知识和专门技术使用权的需要,导致了项目经理储存设备和技术以便当需要时就能得到,因而一些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是在可得时而不是在需要时就被项目占有了。把项目从职能部门的技术控制下解放出来,有利也有弊,尤其是项目带有“高技术”的特征时更是如此。虽然参加项目的技术人员对项目技术问题有一定的研究深度,但仍然还是落后于其专业中的其他一些人。在项目化项目组织中,项目采取自己的生活方式,常发生项目间的对抗及痛苦的争斗。

(三)矩阵化项目组织

为了能将项目化项目组织的优点与职能化项目组织有利的方面结合起来,同时也避免其各自的缺点,人们发现了矩阵组织(TheMatrixOrganization)。在效果上,职能化和项目化项目组织代表两个极端,矩阵组织则是二则的结合,它是覆盖于上级组织的职能部门之上的项目组织。由于是由项目化项目组织和职能化项目组织结合而成,根据两个极端中哪个的作用强,矩阵组织又分为强矩阵组织(StrongMatrix)和弱矩阵组织(WeakMatrix)两种形式。

在矩阵化项目组织中,项目是强调的重点,项目经理个人负责管理项目,使项目按期、在规定费用以内达到预定要求。在这点上矩阵组织与项目化项目组织是相同的。由于项目组织是覆盖在职能部门之上的,从中临时抽调人力资源,项目对职能部门的技术专利库有了合理的使用权。当有多个项目时,所有项目都可能得到职能部门的专利,因而极大地减少了项目化项目组织的重复配置。矩阵组织对上级组织内部的各种要求反应也是既快又灵活。在矩阵管理中,项目有上级组织各行政管理单位的代表并有对他们的使用权。其结果是使项目保持了在政策、实践和程序上与上级组织的一致性。当同时进行几个项目时,矩阵组织可以实现较好的资源综合平衡,进而实现每个项目不同的时间、费用、性能目标。这种整体优化方法可使得所有项目人员配备得当,进度安排合理,从而优化整个系统而不是牺牲其他项目而实现一个项目的目标。

在职能项目组织中,毫无疑问职能部门是决策的核心,在项目化项目组织中,显然项目经理是项目权利中心。到了矩阵组织,权利则要更多地在二者之间平衡,通常这种平衡相当细致。但若果对谁负责的问题出现疑问时,项目工作就会受阻。

在多个项目间优化项目目标的能力是矩阵组织的一个优点,但这种能力也有反面。多个项目必须当成一个整体慎重监控,而这是一项艰难的工作。为满足多个项目的进度而在项目之间调动资源可能引发项目经理间的明争暗斗,这些项目经理都总是考虑确保自己的项目的成功而不顾组织整体的优化。在使用矩阵组织的项目上,传统做法是项目经理负责管理决策,职能部门领导负责技术决策,但这种分工在实践中是很复杂的,没有谈判能力强的项目经理就不能保证项目成功。

矩阵管理破坏了命令统一的管理原则,项目人员至少有两个上级,他们是职能经理和项目经理。它使人员无法忠实于双向领导,也无法应付可能的混乱局面。任何在这种体制下工作的人都会体会到它的难处,没使用过这种方式是体会不到这一点的。

(四)混合组织系统

纯职能和纯项目组织在一个公司里可以同时存在,这就产生了混合形式(MixedOrganizationalSystems)。这种形式通常是将一些大的、长期良好运行的项目分离出一些附

属项目或独立的活动。许多公司在已有的职能部门中先培育一些还未稳定的小项目,然后让它们“断奶”,形成有自己独立身份的纯项目,最终形成“攻关队”,大项目还可以成立“攻关实体”。混合型式的杂交带来了灵活性,它使公司能通过适当的组织结构设置,满足解决各类特定问题的需要。然而,由于利益和兴趣都不同,这种杂交中也有明显的危险,相同责任的不同组合会鼓励重叠、重复和虚构。

二、项目组织结构模式的选择

(一)影响选择项目结构模式的因素

选择组织形式不是一件易事,要依据项目的特点和公司的资源来选择。有的只是少量的设计原则,不会告诉你确切需要哪一种形式,也没有建立组织的详细指南。能做的就是考虑未来项目的性质、各种组织形式的特征、各自的优点和缺点,最后拿出折中的方案。在下表中列出了12项反映项目性质、特征的因素,它们基本上从各个方面描述了项目的情况,每种特性的评价分为三个等级或种类,各等级或种类对应着与其适应的三种项目组织形式之一。

(二)选择项目组织结构模式的基本要求

1.总的来说,职能化组织常用于需较深技术运用的项目,而不是以降低成本、满足特殊的进度、实现对变化的快速反应为主的项目。

2.如果公司要管理数量较多的类似项目(如建设项目),项目化项目组织更适合。同时还可用于一次性较强、较独特且需要慎重控制而且不适于单一职能部门完成的任务,例如新产品生产工艺的开发。

篇2

关键词:激励理论,工程建设项目,人力资源

近二十年来,虽然我国的项目管理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我国的项目管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项目部的运作不规范,盲目性和随意性比较严重;现实的项目管理实践中,很多项目管理不按计划进行,或者根本没有计划,只是凭经验管理;在项目管理过程中,只注重管理技术的运用,而忽略了对人的管理。本文主要讨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中的员工激励。

一、工程项目管理员工激励的任务及要解决的问题

激励就是利用某种有效手段或方法调动人的积极性的过程。从心理和行为的角度看,激励指由一定的刺激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驱力,转向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过程。激励包括三个要素:努力、组织目标和需要。

根据项目管理组织的特点,项目管理员工激励要解决如下几个矛盾(其中有些在目前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是无法解决的):

1、项目组织成员目标与组织目标(项目目标)之间的矛盾。项目经理应该通过一定的方法把个人目标与组织目标联系起来,这样才使每一个团队成员都朝着项目目标而努力,从而提高项目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创造性以及项目组织的凝聚力。

2、项目组织分工与传统薪酬体系之间的矛盾。如前所述,组织成员在组织中的地位是根据其在组织中所承担的任务来决定的,而不是根据其在企业中的行政级别以及所属关系来确定的。目前大部分项目组织的薪薪酬标准还是根据传统的薪酬体系,这显然是不合理的。

3、项目组织的一次性与激励本身的矛盾。首先,项目组织的一次性使得项目组织很难建立起自己的组织文化,因此,不能通过组织文化来提高团队的协作能力。其次,一次性的组织不可能通过职位的提升以及职业生涯规划之类的长期激励手段激励团队成员。项目管理的激励都是以项目目标为导向的、短期的。

4、组织与企业的附属关系对项目部员工激励的限制。项目部是建筑业企业的物质生产部门,虽然有一定的独立性,但它并不是一个法人,因此,不管行政上还是经济上都要受到企业制度的制约,也就是说项目部的薪酬制度必须符合企业的相关规定。一般情况下,项目经理并没有奖励项目组织成员的权力。这使得项目经理很难以物质手段来激励员工。

5、工程建设项目的特点对激励的限制。工程建设项目的工作地点一般都是移动的、露天的,并且项目一上马就项目组织成员的一切活动就必须以项目目标为导向。因此,不可能给项目组织成员以灵活的工作时间,在建筑工地上,也不可能给团队成员高级的办公室。因此,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激励一般以物质激励为主,很少采用精神激励。

三、激励理论下的项目过程人力资源管理

1、项目形成期对工程建设人员的激励

项目组组建后,解决工程建设项目人员间的各类冲突和矛盾,如何激发他们持续努力工作,是这一时期着重研究的课题。形成合理的项目工作环境是本时期的关键,一方面,需要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明确各自的职能角色,另一方面,需要建立明确通畅的沟通渠道,尤其在领导和工程建设项目人员之间。

在项目运行期,工程建设项目人员的工作重心开始由人际关系向项目任务转移,他们还需要提高相应的工作技能。由于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更注重个体的成长,他们参与项目,多是为了通过专业知识学习,通过实现项目目标而实现个人理想。当工程建设项目人员感到现有的知识技能无法胜任个人任务时,就开始有针对性地进行自主学习,以提高工作绩效。此外,项目管理者也需要为他们提供一些受教育培训的机会,以使项目组获得高效的工作效率和显著的工作成绩。

3、项目结束期对工程建设人员的激励

篇3

2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未全面规范;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编制手段落后。

2.1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未全面规范

管理规范化,就是要体现管理过程的系统性,管理内容的全面性、合理性,管理功能的有序性和管理方法的科学性。而现阶段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中,仅仅规范了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未对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面系统规范,不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原理,使局部脱离了整体,管理整体功能处于无序状态,这将对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体功能造成严重影响。

2.2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尽管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了技术组织措施的内容,但也仅从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方面提出了相应的保证措施,工程技术性措施较强,管理措施较为薄弱,可操作性差,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不力。因此,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工程技术性的施工组织文件。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还缺少施工部署措施、风险管理措施、全面的技术组保证措施和全面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2.3设计人员的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编制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大中专以上的学历,除工程管理专业外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的现象,这就直接影响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思路。加上编制人员工程经验不足,有的甚至出资请人代编,这样对设计意图难以达到统筹兼顾;有的不熟悉施工规范规程,对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各工序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知之甚少,难以协调贯通。

当前,所累积的建筑施工技术资源得不到有效、充分的应用,特别是其中的智力资源,造成这种现象主要由两个方面引起:一方面是编制人员自身素质和经验不足造成的;另一方面是传播渠道不足不畅通所致。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多数以手工编制为基础,人为影响因素多、差错、漏项层出不穷,编制组员庞大、耗时长,工序、工艺安排、劳动力、设备、材料供应与消耗等无法达到协调统一,且组织系统自相矛盾,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达到指导施工、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3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管理的对策

目前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问题,从本质上讲,它忽视了技术组织措施、忽视管理、忽视风险,不能适应当前激烈竞争的建筑市场和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因此,只有把工程技术和管理技术结合起来,运用现代科学的管理手段和措施,才能使工程施工方案和各项计划实现项目的目标,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3.1建立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规范系统

为了减少编制人员重复劳动,相关行业管理部门应对建筑工程的大中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进行收集,运用系统的观念和方法建立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工作的标准,从而推广先进经验。

施工企业在借鉴国内外先进施工技术时,应改变施工组织设计由技术部门包揽的做法,而应实行谁主管项目实施,就由谁负责主持编制并执行的方法。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才能根据不同工程的特点和要求,根据现有的和可能创造的施工条件,从技术及经济上互相比较,从中选出最合理的方案来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使技术上的可行性同经济上的合理性统一起来。同时,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应简明扼要,突出目标,要具有竞争性,能体现企业的实力和信誉。

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规范的内容可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修改制订。发包人和监理工程师所要求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可以从中截取,小项目可用施工组织设计代替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3.2应用现代管理方法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工程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形势,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竞争上。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们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中应予以体现,并在技术组织措施中予以规划。选用科学方法见表1。

3.3规范和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标准程序软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管理功能的不断加强,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已从过去的简单的靠人处理信息转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高智能化阶段过渡,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已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

目前,有关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软件的应用开发已进入实质性阶段。如:施工平面图布置的智能化处理软件;工程计划管理软件:清华大学开发的自动生成网络图的工程项目管理软件;同望软件公司开发的有关工程项目管理的各种软件等等。

3.4加强工程项目管理知识培训

项目的竞争,归根结底就是管理人才的竞争,由于知识的日新月异,迫切需要项目管理人员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管理知识和技能,因此,有必要对项目经理经常进行继续教育。今天的工科大学生就是今后的项目管理者,让他们尽早地熟悉和掌握有关项目管理的理论知识,对于今后无论是从事施工项目管理还是从事其他工作都将非常有益。为了提高整个项目管理人才队伍的管理能力,大学阶段有关知识的培训是必不可少的,要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提高对项目管理知识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工程项目管理课程的设置;搞活教学形式,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锻炼机会。

4结语

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重要前提是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充分认识和掌握“规范化”的概念。从而通过规范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

篇4

【关键词】火电建设 项目管理 施工组织

电力体制改革后,随着火电项目投资主体的多元化,电力系统长期形成的以行政隶属关系为基础的建设管理方式已经被完全打破。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作为施工管理、技术文件,在传统的火电工程管理体系中主要适用于施工企业,在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作用偏重于技术,因此,不为其他参建组织所重视,一定程度阻碍了其应有的管理功能的发挥。正确认识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在火电建设工程中的地位,对于项目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任务及目的

1.1 施工组织设计的基本属性

技术条件是编制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的基础,对资源、方法、程序、措施等进行策划和安排是建立在技术的可行性,技术不可行意味着施工组织设计的失败,就不具有可操作性。因此,技术属性是施工组织设计成立的基本条件。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本身就是管理,既是技术方案的选定同时也是管理措施的规划,由于任何计划、方案和措施的执行都是通过管理实现的,因此,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过程也是管理过程,管理属性是施工组织设计存在的必要条件。

1.2 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任务和目的

以建设工程整体和施工全过程为对象是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与其他各阶段施工组织设计的根本区别,其任务是对建设项目各系统、各单位工程做出统筹规划,对人力与物力、时间与空间、局部与整体、阶段与全过程、需求与可能等给予周密的策划和安排,具有全局性和综合性。其核心任务是组织,目的在于实现安全、优质、高效的建设目标。

2.在项目管理体系中地位

2.1在各阶段施工组织设计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中心地位

通常火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以下几个阶段:一是初步设计阶段依据《火力发电厂施工组织大纲设计规定》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大纲,提出了技术性的施工组织设计,为初步设计概算提供编制依据。二是招标阶段由投标方编制的标段施工组织设计,对招标文件作出响应。三是项目实施准备阶段编制的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四是实施阶段由各标段施工承包商编制的标段施工组织设计和专业施工组织设计,是在施工组织总设计的基础上,针对本标段、本专业和季节性施工的具体组织和安排。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不仅要承接设计阶段的施工总体规划,以达到控制概算的目的,同时要依据合同,即中标承包商的投标响应,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作进一步的明确和具体的细化,成为各标段施工组织设计和各专业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由此可见,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具有承前启后的中心地位。

2.2 联结各参建组织的中心纽带地位

一般情况下,项目采用平行承发包模式时,施工组织总设计由业主(或监理承包商)组织各标段施工承包商编制;采用设计、施工总分包模式,由施工总承包承包商编制;采用项目总承包模式,由项目总承包承包商负责组织编制;采用项目管理总承包模式,由项目管理总承包承包商组织各标段施工承包商编制。

现阶段,在国内火力发电总承包企业尚不具备设计、施工一体化功能的发展阶段,不论业主采用何种承发包模式,其实质都是程度和范围不同的平行发包方式。因此由项目发包方组织各参建组织共同编制,共同执行是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的一个显著特点。在此过程中,既有必须共同遵循的原则问题也有各参建组织通过沟通交流,达成一致的具体问题,既存在参建组织的独立工作也存在相互配合、协作的项目,所以,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和执行就成为联结各参建组织的中心纽带。这不仅符合项目管理的系统性原则,也与其承前启后的中心地位相一致。

2.3 在工程实施阶段的纲领性文件地位

从项目管理体系上讲,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是项目管理规划的实施产物。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是在工程采购之后进行的,其编制依据包括国家法规和技术资料,也包括设备、设计、施工、监理及其它服务合同。作为合同组成部分的招投标文件,是发包方和承包方管理规划的具体体现。在此基础上,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的编制和执行就是贯彻合同精神的过程,是合同履行的具体计划和具体实施。正因如此,不论对发包方还是对承

发方,它都具有约束性和指导性。

建设项目进入工程实施阶段后,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为各参建组织共同遵守和执行,项目管理规划则用于各参建组织自身的项目管理活动,适用范围、对象和作用存在一定的差异。由于项目施工组织总设计的技术性较项目管理规划更强、更具体,同时又是各标段施工组织总设计和专业施工组织设计的依据,因此,在工程实施阶段,它始终居于项目管理体系的顶端,用以约束、指导施工管理和技术活动。是各参建组织必须遵循的纲领性文件。

3. 结语

篇5

【关键词】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规范

中图分类号:U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7-190-01

现阶段,我国公路工程项目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多数以手工编制为基础,人为影响因素多、差错、漏项层出不穷,编制组员庞大、耗时长,工序、工艺安排、劳动力、设备、材料供应与消耗等无法达到协调统一,且组织系统自相矛盾,做出的施工组织设计难以达到指导施工、降低消耗、缩短工期和提高质量的目的。

一、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未全面规范

施工组织设计按其建设阶段可分为:设计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计划,实施准备阶段投标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和中标后实施阶段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三种。现阶段在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仅仅规范了设计阶段和招投标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未对实施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内容全面系统规范,不符合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原理,使局部脱离了整体,管理整体功能处于无序状态,这将对发挥施工组织设计的整体功能受到严重影响。

(二)施工组织设计重技术轻管理的现象严重

我国公路建设项目传统的施工组织设计一般包括的内容有:工程概况、施工技术方案、施工进度计划、资源供应计划、施工平面图设计等。

尽管有的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了技术组织措施的内容,但也仅从确保工程质量、安全、进度方面也提出了相应的保证措施,工程技术性措施较强,管理措施较为薄弱,可操作性差,组织措施、经济措施及合同措施不力。因此,这样的施工组织设计是一种工程技术性的施工组织文件。从工程项目管理的角度还缺少下列管理措施内容:1.缺少施工部署措施;2.缺少风险管理措施;3.缺少全面的技术组保证措施;4.缺少全面的施工组织设计技术经济指标

(三)编制施工组织设计人员的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经验不足、编制手段落后

目前我国公路建设项目施工组织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大多数是大中专以上的学历,除工程管理专业外普遍存在现代管理理论知识缺乏,如缺乏系统工程、预测技术、决策技术、控制论、技术经济学、线性规划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这就直接影响到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的质量和水平和实施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思路,加上编制人员工程经验不足,有的甚至出资请人代编,这样对设计意图难以达到统筹兼顾;有的不熟悉施工规范规程,对单位工程、分部分项工程及各工序的施工工艺技术要求知之甚少,难以协调贯通。

二、加强公路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管理对策

从前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规范化是当前公路建设项目管理工作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树立现代科学管理的系统管理思想和规范化管理的思想,充分认识和掌握“规范化”的概念,是施工项目管理中的重要前提。

规范化的对象是“重复性事物和概念”,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作为一类管理实践,必然是重复性的(PDCA循环)。规范化的本质是“统一”,这个统一是系统、全面、合理、有序、有效、科学的,而不是简单的命令或片面的或盲目的规定,不是一刀切。规范化的目的是“获得最佳秩序和社会效益”,这也是规范化的基本出发点。通过规范化,使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能有序、有章可循地进行,能真正起到指导施工全过程各项施工活动的作用,从而取得最佳的社会效应。而不是为了应付发包人(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监督。规范化的内容是“标准、规范、规程、制度等的制订、和实施”,这正是我们目前要做的工作。

(一)建立公路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规范系统,制订完整、成套的编制办法(规范)

1.设计阶段的施工组织设计应规范的内容可参照《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设计文件编制办法》修改制订。

2.招标投标阶段的施工项目管理规范大纲和标后施工项目管理实施规范应规范的内容建议如下表2。标前施工项目管理规划大纲是由投标人在投标前编制的,用以策划自投标至交工验收的项目管理,指导承包人进行施工项目投标承包和签定施工合同。

(二)在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中大力推广应用现代管理方法

随着我国加入WTO组织,给我国建筑企业带来了机遇和挑战,我国工程建筑企业也面临着国内、国际激烈竞争的形势,主要表现在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的竞争。为了适应这种形势,我们在施工项目管理中必须应用现代化管理方法,大力提高管理水平。因此,在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项目管理规划编制中应予在体现,并在技术组织措施中予以规划。

(三)规范和推广应用工程项目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管理规划标准程序软件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技术辅助管理功能的不断加强,现代施工企业的管理方法已从过去的靠简单的人处理信息转向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处理信息的高智能化阶段过渡。计算机辅助管理手段已深入到工程施工管理的各个方面。

篇6

论文摘要:随着教育事业发展,图书馆工作核心已逐渐从为读者服务到主动引导读者获取适当的知识。图书馆的日常运作已不能满足新功能发展的需要,项目管理把人力、财力、物力进行集中,具有目标性强、效率高、操作性强等特点,以项目管理的方式既能维持图书馆传统功能,又能更好地开拓图书馆新功能。 

    循规蹈矩的管理方式可以为人们提供一个长期有效的环境,然而随着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组织环境不断地发生变化,基于项目的组织越来越普遍,基于项目的管理也逐渐成为新一代的通用管理模式。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正面临着许多改变、机遇、挑战,把项目管理的一些概念和方法引用到图书馆管理中,可以使图书馆提高管理效率和排除一些管理中的障碍。 

1、项目管理的基本概念 

1. 1项目的定义 

    项目是一种努力(endeavor),它以一种新的方式将人力、财力和物资进行组织,完成由独特范围定义的工作,使工作结果符合特定的规格要求,同时满足时间和成本的约束条件。项目具有定量和定性的目标,实现项目目标就是能够实现有利的变化。 

1.2项目管理的特质 

    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思路;管理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可应用于各个行业:管理过程模块化,具有可“重复”应用的性质,易于移植;系统的管理方法有一定的标准体系。 

1. 3项目管理的优势 

    有助于实现组织的战略目标:规范的管理方法,降低组织的管理成本;利于组织人才的培养及提升企业的凝聚力;明确的管理过程,使管理结构更加扁平化,提高管理效率。 

1. 4项目管理的过程 

    项目管理是一个一次性的、渐进的、系统的过程,它主要分为:(1)启动过程;(2)计划过程;(3)执行过程;(4)控制过程;(5)结束过程。 

2、图书馆开展项目管理的必要性 

    一个组织之所以做项目,是因为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一段时间后,发展的方向会逐渐偏离目标。如果图书馆的目标是更好地为读者服务,进一步的是引导读者获取相应的信息,在实际的工作中,往往不能满足读者的要求,不能履行引导读者获取信息的功能或一些矛盾,如采用项目管理的方式,会使计划落差缩小,如图1。 

    在图书馆的管理中,往往缺少计划和目标,都是一些日常的管理。这些不利于图书馆与社会发展接轨与创新。虽然图书馆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但以项目的方式开展一些工作,必定会使图书馆的发展有所创新和得以持续性发展。 

3、图书馆的一些功能满足项目管理的特质 

3. 1研究生撰写论文进行专题服务 

    图书馆应为研究生提供足够的信息检索点,编制各种专题目录,提供最新期刊信息通报、索引、文摘等二次文献以及提供专题综述、图书评述等三次文献,建立学位论文数据库等。每年研究生论文撰写有高峰期,研究的具体方向也不同,有新增的专业,有国内国际新的研究成果,都需要一个专门的项目管理团队来完成。其目标就是更好地服务于研究生,创造质量更高的研究生论文,提高学校教学质量。 

3. 2科研项目提供重点服务 

    每个科研项目都有一定的截止日期,各个方向的不同都需要专业的人士提供信息,项目管理运用在各个方向科研项目中,提高质量与速度。 

3. 3图书馆特色数据库的建设 

    图书馆数据库的开发,往往有一定的周期性,开展起来需要一定的经费和资源。按照项目管理的模式,可对成本进行估算、控制、管理现金流等。 

3. 4图书馆组织的各种学生活动 

    例如每年的讲座等都可以由项目的形式展开。 

3. 5图书馆人才培养等管理工作 

    在图书馆所有日常管理中,图书馆的人才培养是最适合开展项目的。图书馆一直存在吸收高级人才难的问题,对图书馆现有人才进行培养,可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人才。图书馆人才培养可按年为时间单位,开展不同内容和不同层次的培训,对培训的结果还可进行考核和评估。 

4、项目管理方式开展图书馆工作的步骤 

4. 1项目规划与计划 

    首先要组建团队,团队的成员必须了解获取图书馆信息途径,和一定的专业背景和协调能力;其次是计划为服务对象开展哪些服务,为研究生和教职工撰写论文提供服务,内容可有以下几个方面:(1)咨询服务,为服务对象提供面对面服务,包括介绍、指导服务对象研究方向的馆藏资源等;(2)整理、编写相关专业的二次文献,最新研究动向等;(3)与采购部门联系引进服务对象需要的资源;(4)开展论文写作讲座或交流等活动;(5)建设与学校专业相关的特色论文数据库;(6)帮助服务对象进行科技查新工作;(7)对一些服务进行合理收费工作;(8)在馆内设立研究生论文撰写教室,配备相关计算机等资源,为学生与指导教师提供交流的平台等。 

4. 2项目组织形成 

    由于项目的一次性与独特性的特点,在决定一个项目以后,就需要根据这一项目的具体情况,建立项目的管理班子,负责项目的实施、费用控制、时间控制和质量控制,按项目的目标去实现项目。按照组织结构的基本原理和模式,项目的组织结构也可分为线性的项目组织结构、职能的项目组织结构和矩阵的项目结构等若干形式。项目管理组织的结构实质上决定了项目管理班子实施项目获取所需资源的可能方法与相应的权力,不同的项目组织结构对项目的实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由于图书馆开展的项目相对比较单纯,也不是以纯粹的经济利益为目的,可采取线形和职能相结合的形式,见图2。 

4. 3项目实施及控制 

4. 3. 1对项目进行资源分配 

   每个组织的人力资源配置都有一定的限额。当图书馆开展项目的时候,不可能专门配置项目人员。对资源的分配要避免“按人员分配工作还是按工作分配人员”的风险。以为研究生、教职工撰写论文及开展课题提供服务为例。见图2,项目组长直接向馆长负责,主要由组长服务对象,由组织成员收集信息、整理信息及一些服务服务对象的工作。组织成员可由各部门的人员参加,如采编,信息,流通等部门,组织成员最好具有外语、计算机及其他专业知识背景、对本部门工作熟悉,便于开展工作,由项目组长协调工作。 

4.3. 2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的过程主要包括:对将进行的活动进行计划安排,包括估算工作内容和工期,在工作范围内对活动进行日程安排等:对工作授权;描述活动的日程安排和描述时间进度。以为研究生、教职工撰写论文及开展课题提供服务为例,项目组成后,在实施的过程中由项目组长对工作进行安排,定义团队,组织工作人员进行工作。 

4. 3. 3分配工作 

    当工作即将开展时,要明确每个项目成员的工作职责、范围及时间等。以为研究生和教职工撰写论文提供服务为例,分配工作包括:项目组长开展讲座等活动、负责内部协调、拟订研究方向、收集资料、科技查新及服务等工作,项目成员按照项目组长的要求,分别负责收集资料,制作数据库,向项目组长提供信息、服务等工作。 

4. 3. 4有效控制 

    当项目被运行,我们必须确保它能取得预期的效果,以为研究生、教职工撰写论文及开展课题提供服务为例,项目的运行是更好地服务于服务对象,从而提高论文的数量与质量。在项目的开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矛盾和困难使服务对象不能获取相应的最新的信息或使服务对象不愿意接受服务。如果出现这样大的偏差就采取纠正措施,这种结构化的方法就是控制,控制过程包含以下4个关键步骤:(1)指定计划并估算执行情况;(2)检测并报告结果;(3)将报告结果与计划进行对比,并预计未来结果;(4)计划并采取有效行动来修复原订计划,或者将偏差减少到最小,见图3。 

篇7

项目组织的结构类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烟台移动3G项目投资多、规模大、施工周期短,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项目一线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从整个施工过程来看,项目组织选择合理、运作高效。

第一章项目组织概述

1.1 项目组织基本概念

项目组织是为实现项目的目标,配备了一定的人员和资源,以某种形式去实施项目的组织。它是实施项目的主体,具有相应的领导、规章制定、配备人员、组织文化等。项目组织是为一次性特殊任务设立的,是一种临时性的组织,在项目结束后,它的生命就会终结。

1.2 项目组织结构形式

项目组织有多种形式,常用的主要有职能式、项目式、矩阵式、事业部式等。这些组织形式各有其优缺点,不同的项目应根据其特征选择合适的组织形式。

1.3不同项目组织结构适用范围

职能组织结构。适用于不确定性程度较低,所用技术标准规范,持续时间较短的小项目。不适用于环境变化较大,技术创新性很强的项目。

项目型组织结构。每个项目都下设很多职能部门,可以进行有效的协调与配合,以适应环境的快速变化。

矩阵型组织结构。融合了职能型和项目型的优点,充分利用公司资源,适于技术复杂、风险较大项目。

事业部式组织结构。适用于多项目的大型企业,特别是适用于远离公司本部的项目。

第二章烟台移动通信3G项目概况

2.1项目背景

烟台移动通信3G项目总投资1.7亿。安装46套移动基站设备,46套线路设备,1套交换设备。涉及交换部、线路部和基站部共三个部门;东区分包工程队、西区分包工程队共两个工程分包队;一个监理公司;建设周期是2009.4-2009.11,共7个月的时间。通信设备由中国移动集团统一采购,运送到烟台移动公司,工程分包队由烟台移动公司统一招标,然后调拨给3G项目使用。

2.2项目技术特征

46套基站设备安装在烟台市各乡镇移动公司机房内,为施工方便,按地理位置分为东区和西区;交换设备安装在烟台市移动总公司机房内; 46套线路设备,把乡镇基站设备和总公司交换设备联接起来,形成了交换-——线路——基站网络结构。

项目,通过各工程人员的施工,将交换设备、线路设备和基站设备安装到相应的机房内,并通过一系列的技术调试,开通整个通信系统,使用户可以使用3G手机打电话。

通信系统按技术特征分为三大块:交换、线路和基站,这三大块因其技术不同,其施工方式也有很大不同.

第三章组织类型选择与人员配备

3.1影响组织类型选择的因素

项目组织的结构类型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例如项目组织的方针、项目目标、项目所能获得的资源多少、项目所处环境等。项目组织结构包括确定项目机构、岗位、职责和权限,项目组织结构设计应使项目的所有参加者都易于沟通和协作。项目经理应确保项目组织结构适于项目范围、项目团队规模、当地条件和项目组织中权限和职责的划分。

影响管理跨度与层次的因素

3.2.1烟台移动3G项目按技术又分为交换、基站、线路三个子项目,子项目下又可分为基站建设、线路建设、交换建设与调试等工作包,因此管理层次受技术影响,可分为三层。

3.2.2烟台移动3G项目作为一个大的项目,设立总项目经理。交换、基站、线路三个子项目设立子项目经理。基站子项目施工人员5组共20人,线路子项目分东区分包队和西区分包队,100人左右。整个项目涉及地理范围广,人员数量众多,因此管理跨度比较大。

3.3组织类型选择

公司任命本人作为烟台移动3G项目的总项目经理,由本人组建整个项目的组织机构。我参考以前所做类似项目的组织结构,结合本次项目的特征,做出初步的组织结构选择。

3.4人员配备

从线路部挑选一名工作时间长、施工经验丰富的员工担任线路子项目经理,管理线路施工,并及时与监理和外包工程队领导沟通协调,处理线路施工中遇到的问题。

从基站部挑选一名工作时间长、施工经验丰富的员工担任基站子项目经理,管理基站施工,其他基站项目一线施工人员直接向子项目经理汇报工作,并脱离原日常工作。

原交换部经理兼职担任交换子项目经理,交换部员工兼职任交换子项目员工,原工作关系不变。

第四章计划阶段项目组织的运作流程

项目组织建立后,开始正式运作。第一项工作是制定范围计划,做出更详细的工作分解结构。

4.1范围计划制定流程

参加人员:总项目经理、线路子项目经理、交换子项目经理、基站子项目经理、监理经理、东区分包工程队经理、西区分包工程队经理。

计划目标:在7个月内,依照公司财务预算、人力资源、质量要求等,将1套交换设备、46套基站设备、46套线路设备安装完毕,开通整个通信系统,使用户可以使用3G手机打电话。

参考依据:烟台移动以前类似项目的范围计划、外包工程队以前类似项目的范围计划、监理公司以前类似项目的范围计划。

4.2组织结构的再修改流程

初步的组织结构选择由总项目经理根据以往工作经验制定,存在不完善的地方。而且制定初步组织结构时,还没有制定详细工作范围计划,后来制定完详细工作范围计划后,初步组织结构显示出与详细范围计划不适应的特征,因此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再修改。

参加人员:总项目经理、各子项目经理、分包队经理、监理经理

修改目标:根据详细的工作范围计划,对初步组织结构再修改,使其与范围计划相适应。

第五章 执行阶段项目组织的运作流程

项目的各种详细计划制定完后,总项目经理将计划分发给各子项目经理,子项目经理依据计划开始施工。

5.1项目执行组织工作流程

执行依据:各种详细的计划。

负责人:总项目经理、子项目经理

5.2项目控制组织工作流程

总项目经理将各子项目经理上报的工作情况汇总审核,了解每天项目进展情况、偏差情况、遇到的问题等,并把工作分为两类:一是按计划进展的工作,一是有偏差的工作。每个周五,总项目经理与各子项目经理、分包队伍经理、监理经理聚集会议室,共同审核一周工作进展情况。对于按计划进展的工作,做好文档记录,以后继续按计划执行;对于有偏差的工作,重点讨论。

第六章 收尾阶段项目组织的运作流程

各种计划执行完成后,项目进入收尾阶段。由于烟台移动3G项目分为三个子项目,因此项目收尾即涉及各子项目收尾,又涉及子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根据这些特征,将收尾阶段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子项目收尾,二是各个子项目之间的相互协调,三是总项目收尾,四是共同进行项目后评价。

6.1子项目收尾流程

收尾依据:项目计划、工作情况记录。

负责人:子项目经理。

子项目经理把工作情况与计划情况再对比,确保所有计划都正确执行,工作都合格。

子项目经理将各种文档收集齐全,并按照合同自己做好子项目初验工作。

将子项目初验结果与其他文档上交至总项目经理,总项目经理签字确认。

6.2确定各子项目之间相互影响的流程

由于各子项目之间相互影响,各个子项目收尾并不能确保整个项目也随之收尾,还需考虑项目之间的相互影响。为此需要多次召开会议,共同讨论收尾工作。

参加人员:总项目经理、子项目经理、分包队经理、监理经理

参考依据:各子项目经理提交的文档、初验证书等。

各子项目经理将文档、子项目初验证书等提交会议,共同讨论。

与会人员详细讨论,确保其他子项目的收尾不影响本子项目的收尾;其他子项目的各种技术指标符合本子项目的要求。

经大家一致认可后,总项目经理、各子项目经理在总项目初验证书上签字,认可整个项目结束。

6.3总项目收尾流程

总项目初验证书签定后,整个项目工作结束,需要进行终验,终验后整个项目正式结束。

1:总项目经理向公司上层经理写终验申请报告,并将各种报告、合同等汇总上报,申请项目终验。

2:公司上层经理审核报告,并派人现场对项目终验。

3:公司上层经理签署终验报告,总项目正式结束。

6.4项目后评价流程

为了提高员工个人工作水平和以后项目工作更好的开展,需对项目做出总结,以评价项目执行情况、个人工作情况等。

评价形式:总结报告、会议讨论

参加人员:全体项目施工人员

第七章结论

烟台移动3G项目投资多、规模大、施工周期短,在整个施工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问题。项目一线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的解决主题,做到当天问题当天解决,没有出现推托责任的现象。从整个施工过程来看,项目组织选择合理、运作高效。

1:选择的合理性。项目组织选择充分考虑了项目技术、工作特征、人员配备等各方面的因素,适得项目组织适应工作需求,项目人员各负其职。

篇8

【关键词】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控制,审核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高速公路工程规模不断扩大。新材料、新技术不断应用到工程建设中,有关工程建设的相关法律不断建立,工程建设的管理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导致传统的项目施工组织建设问题凸显。因此,为适应当前形势应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施工组织质量控制,保证公路工程高效实施。

一、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1 )项目开始初期没有做好相应的审核机制。对于项目开始初期,开工前的施工组织审查是众多企业忽视的一个关键问题,开工前的准备工作对于项目施工的顺利展开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准备不好,很容易导致工期、质量、成本没有办法按照原有的计划开展。

(2)将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形式化,没有专业的人员编制。很多施工企业对于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不能引起重视,忽视其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出现抱着对上级领导、业主、监理单位检查的心态,施工单位应提高编制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整个工程全面把握的能力,做到理论和实践结合,最低限度发挥施工组织设计在公路工程的作用。

(3)没有正确认识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编制水平差。有的施工单位只是将各项施工过程所应用到的施工工艺、施工方案、平面布置图、网络进度图等资料做简单的相加,而没有突出编制的重点和核心,可适用性差,无法实现施工组织设计的作用。

(4)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不能综合考虑施工的各项指标。在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中,有的施工单位只将工程过程中所利用到的技术进行控制分析,将技术施工放在首位,忽视了施工成本和质量等方面的要求,或只是注重了成本,而忽视了技术方面的可行性,没有办法综合考虑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

二、研究内容

(1)本文首先从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管理中出现的问题着手,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进行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控制研究的必要性。

(2)其次从施工组织设计最基础的知识着手分析,明确了施工组织设计在项目管理中的作用,指出施工组织设计在工程中的控制性作用。

(3)对施工组织设计与相关的施工项目计划文件进行比较分析,详细研究它们之间的联系。

(4)再次,从项目管理规划、项目施工阶段成本的管理、质量计划二个方面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控制性展开了分析。

(5)基于上述分析,对施工组织设计的控制方法和控制要点进行了理论研究,提出施工组织设计审核的必要性,并编制了审核程序和具体的方法。

(6)以高速公路的施工项目为例,进行论证,证明本文论断的正确性。

三、高速公路施工组织设计质量控制设计的主要内容

由于建设项目一次性的特点,对于每个建设项目,其建设的规模、投资构成、结构特点等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进行施工组织设计编制时,施工组织设计的内容和深度也会有所不同。通常施工组织设计包含的内容有: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依据、建设项目工程概况及特点、施工现场的部署、施工进度计划、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施工方法、施工现场平而布置等。

(1)建设项目工程概况及特点。本部门主要包括工程自身的特点,施工现场的地质特征、所在地区的气温、风向等指标,总体设计的思路,合同文件中对现场施工制定的要求,以及在整个施工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工程等内容。

(2)施工现场的部署。对施工现场的部署,主要从成本、质量、进度控制三方面展开。具体包括: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的组织体系的安排,对整个施工项目施工时间和空间的安排,施工中所采用的相关技术、工艺要求和材料、机械的使用部署,以及按照具体工程对项目部的认定和管理模式的选择等。

(3)施工进度计划。对于施工进度计划的安排主要是通过所制定的施工部署来编制的。主要通过施工网络图、施工横道图来表示。包含的内容有:施工项目的工程量、人员消耗量、机械台班消耗量、作业班组、施工段等,并配有相关的说明。

(4)施工准备与资源配置计划。施工准备主要包括资金、现场、技术方面的内容。资金准备,包括资金的筹措、具体使用计划等内容。现场准备是指根据现场的组织体情况所做的准备。主要包括现场施工所需要的生产设施准备,人员进场后的生活、办公所需要的设施配备。技术准备包括在具体施工过程中,施工要求的各项技术资料的配备,具体施工方案的计划性文件的编制,在施工过程中所需要进行的试验检验工作计划以及设备调试工作安排等。

(5)施工方法。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按照施工质量验收标准(GB50300),为提升项目的整体水平,项目部门按照分部工程划分的原则,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法。包括建设项目出发点的确定,施工顺序、施工方法的选择,施工机械的选择,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水电工程临时用水用电工程,在特殊季节的施工的安排,对于各项施工方法的制定应有实际安保措施,进行必要的验算和说明。

(6)施工现场平面布置。施工现场布置包括以下内容:工程施工现场的总面布置,拟建设项目的的位置,外形尺寸,层数和相邻的地面、地下都有的建设项目内容和周围的相关环境,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加工设施,仓储设施,办公和生活中的位置和而积,施工现场的垂直运输设施,供电设施,供水供热设施,排水设施和施工所需的临时道路,施工现场必要的安全,消防,保卫和环保及其他设施等地布置。

(7)主要施工管理计划。施工组织设计的管理计划除了包括进度管理计划、质理计划、成本管理计划之外,还包括安全管理计划、环境管理计划、以及其他符理计划等内容。

篇9

关键词:建筑工程;环境保护

1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特点

1.1 目标的明确性

任何工程项目都有明确的建设目的,有明确的工期和投资限额要求,有明确的质量和功能标准。工程项目管理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在项目的各限制条件的约束下,将项目顺利建成。

1.2 责任的明确性

首先是签订严谨合理的工程建设合同,明确项目管理各方的责任和义务,并且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相互监督和促进对合同的履行。

其次是工程项目管理的当事人在组建自己的项目管理组织机构时,要根据实现目标任务的需要,设置部门和岗位,并明确其职责、权利和任务,明确组织中各工作人员的责任,制定完备的工作制度。

严格履行合同,有一支精干高效的项目管理组织,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实施的主要措施之一。

1.3 管理的复杂性

工程项目管理是对项目发展周期全过程的管理,跨越了从项目选择、论证、决策,到项目设计、招标投标、建筑安装,一直到项目运营后和评价,跨度大、时间长。

现代工程项目本身技术和内容就十分复杂,而工程项目管理的内容又包括质量、进度和投资(或成本)控制,包括项目组织的建立与管理、合同管理和信息管理多个方面,因此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的管理。

工程建设项目的一次性和固定性,使得工程建设项目设计单一,不能像一般的工业产品成批生产(建设),工程施工受气候、水文、地质等因素影响大,因而管理复杂。

1.4 管理的科学性

工程项目管理以系统理论作为管理的理论基础,并且认为项目管理系统是开放的系统,为实现系统目标,应对系统运行进行动态的调整控制。建立了现代化的、科学的项目管理组织。根据系统理论的统一性、整体性原则,依据现代组织理论建立起的项目管理组织,能够合理确定组织功能和目标,有效组织协调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关系,提高管理效率,确保项目目标实现。

2 工程管理智能化构建

2.1 组织保证制度的建立

2.1.1 实现目标管理,进行目标分解,从项目的各部门到班组,层层落实,按工程及分部分项工程落实到责任人,明确责任,制定措施,以精心操作的工序质量来保证质量目标的实现。

2.1.2 制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建立信息反馈系统,定期开展质量统计分析,掌握质量动态,全面控制各分项工程质量。

2.1.3 采取各种不同的途径,用全面质量管理的思想、观点和方法,使全体职工树立起“质量第一、为用户服务”的思想,以员工的工作质量保证工程的产品质量。

2.1.4 优化施工方案和合理安排施工程序,作好每道工序的质量标准和施工技术交底工作,搞好图纸审查和技术培训工作;严格控制进场原材的质量,严禁不合格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合理配备施工机械,搞好维修保养工作,使机械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采用质量预控法,把质量管理的事后检查转变为事前控制工序及各项因素,达到“预控为主”的目标。

2.2 物资质量保证体系

2.2.1 供应商确定,须在确定合格的材料供应商或有信誉的厂家中采购。

2.2.2 材料供应商必须保证有足够的能力提供本机电安装工程所需某种材料或设备的全部型号规格与数量,以确保本机电安装工程所用设备材料的一致性。

2.2.3 物资检验,应根据国家和地方政府主管部门的规定及标准、规范、合同要求,对物资进行抽样检验和试验,并做好检验记录。

2.2.4 设备材料进场,应及时对其进行验收,验收工作由物资采购部经理组织质检员、专业技术人员参加,并应邀请监理工程师参加。

2.2.5 材料、设备验收合格后应及时填写《综合验收单》,《综合验收单》应编号存档。填写内容包括供方名称、合同单号、材料单号、合格证号、日期、数量、外观、质量状况、配件情况等内容,并由参加验收人员汇签。该《综合验收单》是质量追溯性管理的主要资料之一。

2.3 施工中的管理制度

2.3.1 技术交底制度

坚持以技术进步来保证施工质量的原则。技术部门编制有针对性的施工组织设计或方案,积极采用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针对特殊工序要编制有针对性的作业指导书。每个工种、每道工序施工前组织进行各级技术交底,包括项目专业负责人对工长的技术交底、工长对班组长的技术交底、班组长对作业班组的技术交底,各级交底以书面进行。

2.3.2 材料进场检验制度

本工程各类材料需具

[1] [2] 

有出厂合格证,并根据国家规范要求分批量进行抽检,抽检不合格的材料一律不准使用。

.. 样板引路制度

施工操作注重工序的优化、工艺的改进和工序的标准化操作。每个分项工程或工种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分项工程在开始大面积操作前做出示范样板,统一操作要求,明确质量目标。

.. 过程三检制度

实行并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自检要做好文字记录。隐蔽工程由项目总工组织工长、质量检查员、班组长检查,并做出较详细的文字记录。

文明施工与环境保护

. 文明施工方面

.. 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

建立现场文明施工责任区制度,根据不同部门、不同作业层的具体工作将整个施工现场划分为若干个责任区,实行挂牌制,使各自分管的责任区达到文明施工的各项要求,项目定期进行检查,发现问题,立即整改,使施工现场保持整洁。

.. 工完场清制度

认真执行工完场清制度,每一道工序完成以后,必须按要求对施工中造成的污染进行认真的清理,前后工序必须办理文明施工交接手续。

.. 文明施工检查制度

项目每周对施工现场作一次全面的文明施工检查,检查内容为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执行情况,检查依据《建设部建筑施工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建设工程施工安全条例》等。检查采用评分的方法,实行百分制记分,奖优惩劣。

. 环境保护方面

.. 废水排放根据排水管网的布置和最大允许流量,选择合适的排放口位置和排放方式。

.. 在开工前完成现场排水和废水处理设施建设,做到现场无积水,排水不外溢,无堵塞,水质达标。

.. 现场油漆、油料的储存、使用、保管由专人负责,防止污染。

.. 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制定洒水降尘制度,保持适当湿度。

.. 尽量减少噪声及有害光源对环境的影响,施工中采用低噪声的工艺和方法,对电焊光弧采取隔离措施。

.. 合理安排施工工序.严禁在中午和夜间进行产生噪声的作业,控制电动工具使用次数。

.. 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会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质。

篇10

[关键词]项目管理 知识管理 项目知识管理 文献综述

[分类号]G203

1 引 言

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都是近年来管理科学中发展比较迅速的分支学科。这两个热点研究领域,虽然彼此之间具有独立性,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前者虽然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学科体系,但因项目管理实践性较强,在实施过程中未融入知识管理理念而导致失败率较高,项目管理流程本身蕴涵知识管理因素;而后者一般不能脱离组织的业务流程而独立应用,项目管理恰恰为其提供了很好的应用平台。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之间存在的强交叉性引发了一个与两者密切相关、本身却作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新概念,即项目知识管理(Project Knowledge Management,PKM)。本文将对国内外关于PKM的代表性研究进行综述,梳理其研究进程脉络,并对该领域研究的发展方向提出建议。

2 项目知识及知识管理的提出

最早关注项目知识问题的是美国学者Srikanth,1991年他提出知识在项目活动中有重要的传承作用,并建议用知识战略来进行项目管理,以控制项目“孤岛”现象。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随着知识经济序幕的拉开,Tesoriero R,、吴之明等开始认识到项目知识积累及经验总结对提高项目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但尚未提出项目知识管理概念,也未系统揭示其内涵。

明确提出项目管理中需要加强知识管理的是Dis―terer和王众托。Disterer提出。项目是一种促进组织创新和学习的一种重要形式,知识和经验都是在项目中获得的,但项目是一种临时性活动,项目结束后,项目知识和经验分散各处,因此必须加强知识管理,用以处置来自项目的知识和经验。王众托认为,项目知识是组织未来项目宝贵的经验,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手段来进行项目管理知识的识别、准备和传递,可以避免组织后续项目中重复以前的错误或者做重复的事情。以上研究充分肯定了项目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但仍未对项目知识及项目知识管理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梳理。

2007年李蕾在其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PKM的概念:项目知识管理,包括项目知识获取、共享、运用和创新等基础环节,并通过知识生成、积累、交流和应用管理,复合作用于项目活动,以实现项目的价值最大化。同时,站在企业层面,项目与项目之间是连续的,前续项目积累的知识会成为后续项目的既有知识,因此项目知识管理的另一个重要任务是实现项目知识向企业知识的提升。此概念虽然表述了PKM任务及活动环节,但没有明确其主体、客体和实现工具,其概念和内涵还有待进一步充实和完善。

3 项目管理和知识管理的关系

明确项目管理与知识管理之间的关系,是PKM研究的前提和基础。在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探讨中,大多数学者的意见基本一致,即项目管理与工程管理是相互促进、相互耦合的关系。比较精辟地概括出两者之间关系的是Milton N,他认为项目工作在许多方面能为知识管理提供一个理想的框架,项目的时间限制特征允许知识在应用前、应用中、应用后不断循环,用于项目前和项目后学习的过程。项目内部本身的知识需要一个机制支持,以用来在许多跨项目中进行知识比较,对曾经是什么、现在怎样、如何改进等提出总的看法。

4 项目知识管理的特征

把握PKM的特征,是PKM理论和方法初步独立的标志。学者们比较准确、全面地归纳了PKM特征,为构建理论框架打下了研究基础。

4.1 项目知识管理是一种面向过程的管理

丁祥海提出项目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每个阶段都包含一系列的工作,所有工作都是由过程完成。Snider K抓住了知识流动的动态性特点,把隐性知识引入项目管理知识流程中,在项目活动中要突出关键性知识,强调经验教训的学习,为PKM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贾立伟提议把相关文档、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获得的经验及相关人员等按照项目实施的阶段、流程进行组织,通过知识与项目流程的结合,使项目工作变得更加高效。

4.2 根据项目生命期组织和管理知识

王众托认为在项目生命期各阶段,需要和使用的知识各具特点,并分析了各个阶段获取和使用哪些知识。这种根据项目生命期组织和管理知识的观点,与知识流程和项目进程结合的观点一脉相承,为流程设计提供了研究思路,但过于强调项目知识在各阶段的特殊性,对知识积累与传承未着笔墨。李红兵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生命期各阶段知识管理重点,并首次提出了项目知识的层次管理――个人、项目组织和企业,提议将项目知识上升为企业知识,融入企业的工作流程,为后续的项目活动所用,但对其转化过程没有论述,其具体实现方式还需要学者们继续探索。

4.3 不同参与主体和管理层级有不同的项目知识需求

钟波涛等认为,大型项目将涉及多个参与方,由于各参与方各自的职责和利益取向不同,他们收集信息进而转换为知识为自己所用的关注点也不相同。另外,一个单位内部不同管理层级也有不同的知识需求:服务于决策层的知识是融合性的;服务于管理层的知识是知识传递的中间节点,发挥着关键作用,既要领会高层的知识内涵,又要关注下层知识的提升;服务于底层的知识则具体体现在各种技能上,是整个知识管理的基础。

4.4 不同项目类型有不同的知识管理重点

Payne J等通过多个PKM实践证明,不同项目类型需要采用不同的知识管理战略,并把项目根据项目目标和实现方式归类为4种类型,为每种项目类型提供了最有价值和最无价值的知识管理实践清单。Payne J等把握了项目的共性和个性,对项目知识管理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了宏观指导。Koskinen K强调,每个项目的知识运用途径在各个场合中有很大不同,如房屋建筑项目和生产投资项目中显性知识的运用起了重要作用,研发项目以隐性知识为基础。从中可以看出,学者们开始从多样化和独特性项目之间寻找有效的知识管理实施路径。

5 项目知识管理的理论框架

PKM理论框架,主要从三个方面来构筑:①PKM活动流程及技术实现,即研究项目成员及组织如何开展知识管理活动,如何构建项目知识管理系统;②PKM的保障,即研究组织为促进PKM实施提供的保障措施和手段;③PKM的评估,评价PKM实施效果。

5.1

项目知识管理活动流程及技术实现

主要基于两个层面来开展:①项目层知识管理,主

要研究项目团队如何开展PKM活动;②组织层知识管理,主要研究长期性组织PKM流程及技术实现。

5.1.1 项目层知识管理活动

・项目知识共享。在项目团队知识管理研究中,项目知识共享最先进入学者们的研究视线。Distere等分析了项目管理中知识和经验共享的主要障碍和影响共享效果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完善建议。王连娟2004年开始对项目团队隐性知识的管理进行了持续深入研究,研究成果包括隐性知识分类、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的转化、基于密切性的项目团队隐性知识管理整体框架、项目团队个体学习等,为项目知识积累与沉淀奠定了良好基础。张喜征等首次提出多方参与项目开发的知识共享问题,对多方参与者进行知识共享的优势和障碍进行分析,提出了知识编码、团队融合及综合化的知识共享策略。

・项目知识积累。Newell s等通过案例分析跨项目知识转移失败的原因,在于项目团队认为获取的知识是无用的,缺乏知识能帮助他们提高项目进程的意识,并对项目知识积累给出了建议:一方面通过发展个人交流网络抓住过程知识,而不仅是结果知识;另一方面,项目团队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教训。Tan H c等提议通过“现场”获取的方法进行知识积累,以防止重新发明轮子和错误重犯。这种抓住项目过程知识和总结经验教训的方法,为项目活动进程中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实现项目知识积累提供指导。

・跨项目知识转移。跨项目知识转移,最初起源于项目组织间的相互学习。Fitzek H从组织维度、人力维度、工具维度三个角度研究了项目间的学习,从内容上来分析,是跨项目知识转移的一种方式,但由于研究思路的局限,研究并不是很深人。Feo L的博士论文对跨项目知识管理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项目知识的6个元素:组织产业、组织战略、背景知识、运作知识、产出和结果知识、影响因素知识,并构建了跨项目知识管理因果关系模型和知识转移模型。Feo L虽然认识到跨项目知识管理的重要性,但这种跨项目知识管理方式仍滞留在项目组织层面,在复杂的组织环境下,不能有效实现知识转移。

总体说来,项目层面知识管理研究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如提出的抓住项目过程知识的方法,固化和沉淀项目管理知识,加强项目团队知识共享等,为组织的项目知识积累打下坚实的基础。然而,有些研究内容还有待加强和改善,如对项目参与者之间的知识共享研究仍不够深入;一些研究者对知识转移和知识复用这对概念没有很好辨识,致使研究过程中经常混淆;对知识管理如何与项目管理流程融合也尚未展开探讨。

5.1.2 组织层知识管理流程组织层项目知识管理的研究源于项目组织的临时性,需要把项目知识及时转化为组织知识,通过构建项目知识库为后续项目服务。PetterS提出组织开展项目知识管理时,应考虑知识管理目的、内容、对象和知识共享方式,并以此为基础开展项目知识管理活动,为组织层面项目知识管理实施提供了研究思路。廖媛红从项目文档、项目过程和组织战略三个角度构建导向型组织知识管理模型,为组织层知识管理实施提供指导,但对项目文档与项目过程之间的联系未进行阐述,导致知识形成与知识沉淀未能有效结合。知识管理流程研究主要从知识收集、知识集成、知识组织、知识存储等几方面展开。

・知识收集。知识收集就是将项目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知识转化为组织知识的过程,是实现组织范围内项目知识共享和知识复用的基础。周晓华提出了项目管理中两种收集知识方法:一种是基于过程收集法,强调根据项目开展的时间顺序、完成的相关阶段和步骤,连续收集知识;另一种是基于文件收集法,即从组织的文档中收集代表性经验,通过项目组织中的管理信息系统、历史经验、各种文章中收集知识。然而,作者对项目知识通过什么程序和方法转化为组织知识没有做过多论述。

・知识集成。知识集成是将不同来源、不同层次、不同结构、不同内容的知识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进行综合,实施再建构,实现知识应用和产生新知识的过程。仇元福等探讨了项目管理中的知识集成机理以及知识集成的关键,并构建了项目管理中的知识集成系统功能模型,较好地结合了知识集成过程和项目管理中知识的特点。王娟茹等从认识论和本体论的角度构建了项目管理中知识集成的SECI模型、ITOT模型,并探讨了项目管理中知识有效集成的4种机制:指示、惯例、传递和优先顺序。

・知识组织。项目知识存储到知识库之前,需要对其有效组织,使项目知识有序化、系统化和条理化,包括知识分类、知识编码等。其中,项目知识分类是知识组织的第一步,也是学者们的研究重点。对项目知识的分类,除了区分项目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外,还研究出多维的项目知识分类方法。Leseure等从企业核心竞争力和企业战略的角度对项目知识进行等级划分,把项目知识分为核心知识和临时知识。核心知识是组织内项目长期重复的知识,应用于企业所有项目,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临时知识通常是完成项目需要的特殊知识,重复利用的可能性不大,这两种知识需要采取不同的管理要求和不同的管理工具、机制。Leseure的知识等级划分思想为项目知识分类提供了思路,但在核心知识的划分上仍过于笼统,在具体应用中需要进一步细分。

・知识存储。项目知识存储就是组织在项目管理活动中产生的知识通过知识组织后,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存储到知识库的过程。兰敏充分利用项目和岗位在实践中承载知识的有利条件,提出了在建设项目管理中建立与优化知识库的新思路。从整个行业发展的宏观角度,将整个行业的知识库划分为三级:政府行业级、通用项目级和专用项目级。在整个知识库体系中,知识层层向上传递、积累、提炼,同时知识又从上到下推广、传播、应用。这种把知识库的构建从组织层次扩展到行业层次,其理论构思对跨组织项目知识共享和知识复用提供了发展思路,但作者对分散的项目知识如何集中存储到项目知识库中,没有提供实质性建议。

5.1.3 项目知识管理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知识管理研究的进一步推进,如何构建PKM系统,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党新明以项目过程、项目案例、项目工作区数据为类别开展PKM系统的建设,提议构建项目过程管理系统,这种设计方案贯彻了知识管理与项目流程结合的思想,但其研究内容不够具体深入。于本海等依据项目知识体系的完整性、知识管理流程合理性、连续性等构建原则构建的IT PKM系统及支持系统模型,能有效促进项目知识系统化、自动化管理以及知识整合共享,提高项目知识使用效率,但整体设计没有依据项目生命期这条主线来开展,且设计内容过于繁杂,致使知识管理系统功能将很难实现。

当然,无论是项目层还是组织层所开展的项目知识管理活动,虽然各有不同的任务和要求,但事实上又是密切联系的一个整体。一些学者的研究内容也是在这两个层面交错展开。这种层级结构可以作为后续研

究的基础,但研究内容的深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5.2 项目知识管理保障研究

应晓磊等通过定性研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对影响PKM的要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组织和流程支持与项目管理绩效的相关性最为显著。从中可以看出,知识管理组织和流程等保障性措施,是提高项目知识管理成效的重要手段。

王彦忠等提出三方面的保障措施来提高项目知识管理实施成效:①组织保障,包括建立知识管理战略,设置专职或兼职的知识管理机构,明确CKO职位与地位;②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项目现场知识获取的便利性,网络资源的便利性,信息化水平,知识库的建设与应用,知识门户网站的建设与应用;③制度保障,包括建立标准化的工作流程,设立顾问制度,重视项目结束阶段的总结,为知识积累和贡献分配资源,建立知识共享的激励机制等。这些保障措施和手段为组织构建良好的PKM外部环境提供了宏观指导。

5.3 项目知识管理评估研究

PKM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如何评估PKM实施效果已引起关注。李蕾从组织的PKM过程能力和基础设施能力两方面构建了项目环境下知识管理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PKM绩效的模型,采用数据包分析方法评价决策单元间的相对有效性,从而寻找相对有效的知识管理模式。通过此方法,横向比较可以通过决策单元的输入输出观察值,建立标杆;纵向比较不同时期项目管理模式的有效性。这种评价指标体系,是从组织整体来进行的,可为下阶段知识管理评估活动的开展提供研究思路,但具体的评价指标比较主观,而且层次不分明,没有反映相应权重,而且评估的内容不齐全,因此观测值是主观性反应生成的结果,结论不一定非常科学。

6 对项目知识管理研究的未来展望

通过PKM研究文献可以看出,研究内容取得了初步成果,如PKM的必要性,项目管理与知识管理的关系,PKM特征,PKM活动的层级安排,项目知识分类和分级分类存储,PKM保障机制的初步构建等,为未来PKM的研究打下一定的基础。

然而,相对于项目知识的内在价值来说,其重要性在研究中尚未完全凸现出来:①对项目知识缺乏较为明确的界定和分类。有些把项目知识等同于项目管理知识或项目文档;有些把项目知识内容肆意扩大;有些过于强化项目团队组织力、执行力、沟通能力等隐性知识,增加了项目知识的不确定性。②研究内容比较零散,缺乏PKM整体规划设计、知识集成、知识共享、隐性知识管理、知识转移和知识复用等专项内容研究较多,且有很大交叉和重复,忽视了PKM的系统性、整体性和层次性。③缺乏完整连贯的PKM实施方案。知识管理如何融入项目管理流程,知识管理活动在项目活动中的具体表现形式、融入知识管理后项目活动的变化等都未展开讨论。④面向组织的PKM研究非常有限且不系统:一方面,组织层研究非常薄弱,且基本向企业倾斜,从政府部门的角度开展PKM研究呈现空白;另一方面,组织PKM实施步骤及具体实现方式等不够系统完整。

笔者认为,未来PKM研究可以在三个层面上进一步拓展:第一层面为PKM基础理论研究;第二层面为面向项目的知识管理流程研究;第三层面为面向组织的PKM体系研究。在三个层面的研究成熟后,继而对各层面PKM评价体系展开探讨。

第一层面主要是一些基础性研究工作,对PKM的深入研究起指导作用。如项目知识的界定,应从全面而严谨的定义着手,将原有的项目文档管理发展为广泛意义上的PKM。另外,PKM战略、PKM要素、PKM总体框架等宏观性研究都有待加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