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4 14:3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初中生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英国首相丘吉尔在他人生的最后一次演讲中,他只说了两句话:“坚持到底, 永不放弃。”掌声雷动。
——题记
上学以来,数学一直是让我发愁的科目,呆板的脑筋时常无法解开灵活的应用题。
周边同学写起数学作业总是一气呵成又准确,这让我除了钦佩之外,还让我对自己的无能感到焦急和无奈,特别是在被难题缠住前进的思路后,同学为我耐心讲解几遍,我却依旧似懂非懂。这种着急却又无能为力的感觉让我心烦意乱。
屡次打击之后,我对数学的信心也慢慢消失殆尽。我开始不喜欢甚至厌恶数学,开始自我否定,碰见难题浅思之后马上跳过。
周末在家写完其他科的作业后,我才不情愿的把数学作业拿出来。前部分的题目还在我的解决范围之内,但是后面压轴几题的难度系数明显增大。反复看了几遍题目后,思路依旧模糊凌乱。我重重地叹了一口气,深知这题自己肯定写不出来,于是垂头丧气地趴在桌子上,握着笔漫无目的的在草稿纸上涂涂写写。绞尽脑汁之后,断断续续写出一些,紧接着却又发现根本不对,之前写的被全盘否定,这让耐心不足的我变得有些暴躁。换了几次角度和思路还是无果,我气得拿笔在草稿本上使劲乱戳乱画,无声的发泄着我的坏情绪。对自己的前途的惶恐,外人对自己看法的介意,以及无法向家长交代的忐忑,想到这些,眼泪的防线突然崩溃,一直压抑着的不痛快和焦躁化作决堤的泪水,闷头痛哭起来。
爸爸听见了我的哭声,走进房间,问我怎么了,我顾着宣泄情绪,不予理睬。许是看见了桌上的数学练习,爸爸便猜到了原因,然后默不作声的走出房间。我哭累了,趴着休息。爸爸却满头大汗地走进来,手里还拿着一个玻璃杯,杯中好像还有什么东西。他到我身旁,拍拍我的肩膀,示意我看看杯子。玻璃杯里装着一只蝉,杯口上盖着一个玻璃罩,而杯中的蝉正一味地往杯口撞击,它想要逃出去,却只是发出了轻微的撞击声,它似乎不知道什么叫放弃,固执得让我想骂它愚蠢。过了一会,它突然不往杯口上撞了,扑了几下翅膀,伏在杯底,然后一动不动。似乎已经知道自己无能为力,于是不再坚持。这时爸爸悄悄移开了杯口上的玻璃罩,可那又怎样呢?蝉已经妥协放弃了,而它却不知道它错过了逃出的机会。我忍不住为它感到可惜。爸爸却开口:“你现在的状态就像这只蝉一样,刚开始慌乱的寻找出入,几次碰壁后就觉得累,然后不再坚持,但或许你只要再尝试一次,你就可以找到解决的出口。你的逃避和放弃,只能说明你没有直面困难的勇气,这是懦夫的表现。”爸爸的指点迷津,让我恍然大悟。
篇2
“哎!我先来的啊,咱有点自觉性行不行?”我一瞪眼说道“……”
终于上初中了,不过刚来就先吵了一架。…
“哎,同学你是哪个班的?”扭过头,哇!天仙啊。“我认识你吗?”扭过头,我反问她。“好像不认识。”
“……那你问什么,我又不认识你”“你认识那边那个女的吧?!”“恩!认识!咋了?她找我有事?”“恩你去看看吧。”
“秦萌,怎么了?”
“有人说要打秦晖!!”“谁打谁?”我本身并不喜欢打架。所以能阻着就行了
“陈盟寒,你能不能去看看!帮着劝一下!”她紧张的说了一下。其实那男的是她男朋友“好的我去看看”
“喝人怪多啊不下二十号人。。。兄弟们这是准备打谁啊”我自顾自的问道“秦晖,就是那个7.16班的”“谁打他?”又问“吴得”怪不得的,他俩关系本来就不怎么样往那边一看“在那啊”小声一嘀咕走了上去“吴得,听说你准备打秦晖?”“恩”他也没什么事说道“给,边给他烟边说“杂了,能不打就不打”“你要是来劝的就算了,站我这边还是占他那边,自己选吧!”“这是你自己找的!”走出去,秦萌问我怎么样,摇摇头拿出手机。一边的秦萌一看这样差点哭出来“喂!张帅带人过来”“哦!知道了30人行不?”“恩好的”
篇3
一、初中生作文存在的问题
1.学生畏惧作文
学生见到作文就头痛是语文教师的共同感受,一旦有写作任务,学生都惶惶不安,心情烦躁,既希望教师能指点一二,又希望能找到范文参考仿照,甚至幻想教师能取消写作任务。但回归现实之后又茫然不知所措,无从下笔。
2.题材雷同,内容空洞,语言贫乏、平淡
3.错别字、语病较多,标点错误
4.详略不当,层次不清;结构残缺,头尾不全,缺少主旨
学生为了完成教师布置的作文任务而作文,说了半天,别人也不知道他的作文要表达什么意思,即“题目中心思想是什么?如何展开写?”等等。
5.作文训练没有系统性,没有针对性的强化
二、解决策略
综上所述几点,本人在这几年的语文教学中积累了一点心得,摸索了一些方法,在此与大家共勉,希望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一点帮助。下面,本人就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
1.指导学生“临摹”范文
让学生临摹书法般“临摹”范文,由易而难,由生而熟,文章读多了,写作的感觉就来了,有了感觉,学生的写作自信心就强了,从而便会消除畏难情绪。
模仿是人类学习、掌握技能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学生的心理特点之一。模仿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学生的模仿性很强,先仿写范文对逐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非常有益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中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仿”不能机械地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学生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有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的柳叶眉、红红的脸蛋”等。难道这世界上真有这么多容貌如此相似的人物吗?答案是否定的。这就不是“仿”,而是“抄”。这是我们教师在作文教学时不希望看到的现象,但它确实存在。像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因此,教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例如,学习了《春》一课后,让学生学习文章是怎样通过细心观察来描写大自然优美景色的,让他们仿写《夏》。实际上学生进行模仿性写作训练时,创造性思维之光就在其中闪耀。他们的习作,正是张开的创造性思维的双翅,慢慢地他们就能搏击长空。
2.选好作文题目,培训学生的写作兴趣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中教师考虑的重要手段。
就写作而言,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善于运用多种措施,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克服害怕作文的心理,努力实现学生写作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具体的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好的文题能让学生感到兴致盎然,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形象设计”“给心灵下场雪”“阳光灿烂的日子”等。在当前作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往往忽视作文命题选择的重要性,从而对学生作文的训练缺乏全面考虑,作文布置往往随心所欲,没有系统安排,题目老套,让学生索然无味。其实作文命题直接体现了语文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也关系到写作训练的成败。所以本人极为重视作文的命题。
当前学生在现代媒体和通讯工具的影响下,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知识和观念,就传统教育而言有了质的飞跃。教师必须全面把握,才能命出行之有效、对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像这样的题目《我熟悉的一个人》就不如换个角度写,把题目改为《你猜猜他是谁?》《你看看他像谁?》;写《我的xx》不如改写成《和xx说说心里话》《xx,您了解我吗?》等等。
3.帮助学生养成广泛阅读的习惯,通过大量阅读,掌握各方面知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通过大量阅读,汲取作文写作的素材和养分。“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使用,你可以很自然地思如泉涌,连绵不断,一气呵成。
平时让学生订阅《语文报》《中国青年报》《中学语文》《读者文摘》《读者俱乐部》《意林》《故事会》等优秀杂志,鼓励学生多接触阅读杂志上的优美作品和名家作品,从而使学生开阔眼界,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因而有了写作的积极性。
自然,阅读之外还需加强练习,作文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也一样,训练达不到一定强度或熟练程度,就难奏效。写作要让学生在不断练习中掌握其中的规律。要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滴水穿石,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多读多练,只有写多了,作起文章来才能得心应手。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所以,平时要让学生坚持写日记。
4.改进作文评判方式,实现师评、自评、互评等多方面相结合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语文教师是学生作文的唯一阅读者和评价者,教师个人主观性意识往往影响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正确认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新课标还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我们在习作评改教学实践中将师评、自评、互评相结合,使全体学生参与评价别人、评价自己和被别人评价的活动,使每一位学生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他们在学习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在班内举行作文展览,让学生阅读自己的作文,欣赏他人的作文等等。最后全班进行交流,实现了更加充分共赏互评的效果。这样,学生通过互相阅读、互相评判,才能发现自己的不足,看到别人的长处,使写作能力不断提高。
篇4
关键词:临摹;激发兴趣;阅读;评改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8-226-01
语文教学重在培养学生学会听、还要敢说、爱读、想写的能力。听说是基础,读写是目标,是根本。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忽缺的重要部分,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环节。但现在作文教学成了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学生怕作文,厌作文,感到作文难。“无话可说,无从下笔”时刻困绕着学生。其实,学生写文章,正如到深山探秘,到风景区游览,不让他们自己操作,自己走路,他们如何晓得“妙笔生花”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再者,文章是带有极强的个体性的精神产品,是不能用同一模式去规范的,同一个教师,面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作文,若用同一种思维方式,同一种语言风格去修改,又怎能符合每篇作文的要求呢?学生创造性的思想火花又怎能不被淹没呢?所以,我们不能以教师的批改来代替学生的修改,而是要充分发挥学生写作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作文的主人。因此重视作文教学的训练,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是语文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是每一位语文教师不可忽视的教学环节。
一、临摹作文,鼓励自信心,消除畏难情绪
临摹的特点在于针对性强,有法可循,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又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老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便可训练学生从仿写句子、仿写片段到仿写范文,让学生从范文体会各种写作方法的技巧和语言。
临摹不能机械的模仿,不能照范文生搬硬套,例如,在练习对人物外貌进行写作时,很多同学写出的人物面部特征都是“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高高的鼻梁、樱桃小嘴、弯弯眉毛、红红的脸庞”等。这就不是“临摹”,而是“照搬照抄”。因此,老师在教学生写作的过程中不能使学生的思维受到约束,而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思维特点。另外,老师对典型文章的分析讲解也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绪。学生从范文中的人物形象会想到现实生活中的熟人;从范文的事与理会想到生活中的情和趣;从范文的精妙构思,设计自己文章的框架;使学生从多方面受到启发。
二、精心设计题目,激发学生写作兴趣
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甚为重要,有了兴趣才会顿生灵感.有了灵感就成了无形压力下的自觉行动。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论语・雍也》)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应成为作文教学的重要因素。语文老师就是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消除害怕写作文的心理。但前提是教师必须对学生的生活实际、心理特点、思想状况、写作水平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识和把握。在写作训练中,给出适合学生的作文材料,精心设计作文题目。只要贴近学生实际,标新立异,就能调动他们的写作热情。如“初中生活的日子”、“我的内心深处”。所以要重视作文的命题,命题时要贴近学生生活,善于捕捉他们生活中的情景。教师只有善于观察他们,熟悉他们,才能命出符合学生口味的题目来,进而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三、增加课文阅读,提高写作能力
每个人,仅凭直接经验,对社会的了解总是有限,这样,必须学会多积累间接经验。而获取间接经验的最有效途径是阅读书籍。阅读是写作的基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都在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这样,写作时可以很自然地信手拈来,把自己的情感表达生动、完美。所以,多阅读文学作品是一条通向写好作文的成功之路。
因为当代中学生的生活阅历较浅,必须每天阅读,获取信息,使胸中有素材。把阅读获得的信息转化为创造能力,可见获得了信息,有了素材,便不难写作文了。
当然,多读还要多写,任何技能技巧,都需要反复历练。写作更是一种创新,必须在反复实践中体味,才能悟出其中的奥妙。要养成勤动笔的习惯,俗话说“熟能生巧”,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实践中提高的。因此,学生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平时让学生坚持写日记,开始让他们每天都去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些人、事、景、物,感受到的周围的变化以及从一天的学习生活中得到的一些感悟。一步一个脚印,“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不断提高。
四、采取多种评改方式,强化学生作文修改
篇5
(一)抓好两条纬线――单元(主题)写作和专题训练。
在明晰七到九年级的写作训练方案后,要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作用,将阅读教学、文体训练、单元(主题)写作、专题训练进行有机整合。在运用教材中单元写作材料时可以打乱它原有的顺序为我所用,有计划地形成某一类作文的系列训练。例如,在训练学生进行以叙事为主的写作时,可以借鉴语文教材七(上)的“单元训练”写作要求。它们分别是:写清楚一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详有略,详略得当;合理安排文章的结构、写参观游览的文章;记叙中结合抒情和议论。教师要善于抓住一些主题活动的契机,进行主题作文训练,如父亲节、母亲节、国庆节、感恩节以及学校的各种活动等。
(二)写好两类小文章――片段练习与应用文写作。
片段训练内容广泛、反馈迅速、操作灵活,对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有很大的帮助。例如,在初一年级,学生练习写人的记叙文时,不妨辅之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为专题的片断训练。到了初三再回归记叙文的写作训练时,可以提出更高的要求,指导学生以侧面描写、气氛渲染、场景烘托为专题的片段训练……为了训练学生观察和描写的能力,语文教师必须做一个有心人,既要有较为详细的计划和相应的训练步骤,又要善于抓住生活的细节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春桃夏荷、秋菊冬梅;春燕夏蝉、秋雁冬雀;晨雾暮霭、风雨雷电;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大自然的一切,都可以成为写作对象。
应用文写作被不少老师忽略,这主要是因为中考很少考到,即使训练也是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这对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十分不利的。应用文的训练,教者要做到心中有“谱”,灵活安排。比如,班委会要开展活动,布置学生拟一则通知;班级开展爱心捐助,要求学生写一份倡议书;哪位同学遗失了物品,起草一则寻物启事,等等。
二、拓宽训练途径,重视作文实践
(一)自由作文。
定期抽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由练习,给学生最少的限制,最大的自由,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自我的机会。写作内容不作要求,大到国家大事,小到路边新闻,读了一本书,看了一部电视剧,碰到一个陌生人,想起过去的事,幻想未来的情况,只要是有感而发,都可以写;文体不设限制,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文批改方式上也给予学生自由,可采取老师批阅、组内互评、交换修改、流改、集体修改等方法,同时,留充裕的时间让学生整理、回味。这种自由作文,体现人性回归,学生不把写作看成是高不可攀,而是我手写我心的自由表达,就必然能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
(二)情境作文。
通过情境的设置,让学生身临其境,加深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增强情感体验,激发写作欲望。作文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多向思维、多角度思维的契机,为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设置了一个启迪心智的温床。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逐步完善了情境作文教学法,根据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规律,并从古典文学理论“意境说”中汲取营养,逐步探索出一条“创设(情境)――体验――想象――描绘(情境)”的情境作文教学的路子,不少老师运用情境作文教学法进行公开教学获得一致好评,情境作文已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作文教学方法。
(三)对话作文。
传统的作文教学一直以教师为阅读对象,阅读对象的单一、无变化,使学生作文流失了生命营养和人文价值。“对话作文”是以平等对话的理念为基础,关注学生作文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主要从作文功能入手,激发学生表达的需求与热情,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如,我们利用“父亲节”、“母亲节”、“教师节”等节日,要求学生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与朋友进行作文对话,回忆生活的点点滴滴,表达自己的真实情感,父母、老师、同学、朋友阅读作文后及时作出回应。这样的作文因为有了明确的阅读和交流对象,学生的作文积极性大大提高,作文往往能发挥出较高水平。
(四)达标作文。
为了改变作文教学费时多、周期长、反馈慢、收效少的现状,我们提出达标作文的教学策略。它以课程标准中写作教学要求为综合目标,以面向全体、关注差异、循序渐进为基本原则,以控制作文的单位时间、缩短作文周期、增加作文训练次数、当堂训练、当堂反馈为主要手段,努力提高作文教学效率。达标作文教学的基本程序分为五步,即:设标――达标――反馈――评价――矫正。这种“短、平、快”的策略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篇6
关键词:自批;互批;复批;全批全改;合理性;优越性;成效性;鼓励性评价
所谓初中生作文三批结合教学法,就是依据初中段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在作文教学批阅环节中实施的学生自批、学生间互批、教师复批三者有机结合的作文批阅方法。
我在20多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中,尝试过多种教学法。最近几年,我才渐渐领悟并实践学生自批、学生间互批、教师复批三者有机结合的作文批阅法。一个学期下来,发现学生的写作水平提高较快。相对于教师全批全改、学生自批、学生间互批三个方法单独割裂使用的局限性,学生自批、学生间互批、教师复批三者有机结合的批改法无疑凸显出了它的合理性、优越性和成效性。何以见得?把学生的习作全批全改,往往倾注教师太多的个人情感和主观看法,忽略了学生的创作个性差异,更有可能流于教条。要么是主题鲜明,详略得当,文从字顺,前后照应;要么是开篇点题,末篇收章,大开大合,浑然一体等。学生自己批改自己的作文,开头几篇还有较高的积极性,还能见到一点效果,可时间一长,麻痹了。字、词、句存在的问题还能通过自批解决一些,篇、章的大问题,作为一个初中生来说,就很难跳出他们的眼界局限了。学生互批作文,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学生自批的主观性漏洞,但又往往陷于互吹互擂、互相攻击、离题千里和支吾差事的泥沼。
这样看来,在如何批改学生作文这个问题上,无论是教师全批全改,还是学生自批互批,都显现出独力难支的尴尬局面。那么,学生自批、学生间互批、教师复批三者有机结合,又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呢?
我的做法是:当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按时完成自己的习作后,先自批自己的作文,主要解决错字、不当用词、病句等低级错误,此环节用时10分钟。
然后同学间任意交换作文互批,在继续解决错字、不当用词、病句等低级错误的基础上,从篇、章的高度对文章进行分析和评价。10分钟后,再次交换作文批改,不同的是这次大家交换的都不是自己的作文了。10分钟后,如法炮制再交换一次,时间还是10分钟,互批完成。这样,在互批这个环节,每位学生的作文都先后被其他三位不同的同学批改,用时30分钟。
最后是教师有针对性地挑选几篇好、中、差典型作文进行当堂点评,此环节用时10分钟。至此,90分钟的作文课堂教学部分完成,延续部分是教师利用课时外时间对每位学生的作文进行全批全改,并对学生的自批和互批进行鼓励性评价。
初中生作文三批结合教学法,不是我的偶得,是我20多年的心得。在我用来很好,但未必适合别人。希望有志于改进作文教学的同仁们多提宝贵的意见。
参考文献:
篇7
【摘 要】前人关于作文教学的论文或专著,大都侧重于对某方面共同规律的探索,或侧重于某一单项能力的培养,而少有对学生个体写作状态的关注和周期规律的探索。文章在对学生个体写作能力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有序、长期的“跟踪”研究中,加强了对大部分学生教学方法的研究,加强对作文教学规律教学与系统发展的研究,摸索出符合初中生实际动态的周期划分标准,探索出作文教学周期中的一般规律。
关键词 作文教学;阶段目标;周期规律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5)03-0058-02
对于作文教学,无数学者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作文创新思维能力、作文综合能力、提高作文教学的整体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总结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但纵观前人的论文或专著,多停留于个别辅导或区域指导的层面,而非对初中阶段作文教学共性规律的探索。在平时的作文课堂教学中,笔者注意对学生个体写作能力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有序、长期的“跟踪”研究,努力摸索出符合初中生实际动态的周期划分标准,探索出作文教学周期中的一般规律,以便初中语文教师能依据学生作文在周期中的呈现特征以及在此特征上表现出的需求,制定出相宜的教学策略。
初中生在初中三年的作文过程中,随着年龄特征、认知水平、思维水平、表达能力的发展,他们在同一写作能力方面表现出逐步深入、拓展、完备的过程,这就是初中生整体作文能力的一个周期。作文教学周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成长阶段,一般意义上的作文成长阶段或根据学生的学龄段划分,或生硬地将某一写作能力划分为一个阶段,它的划分往往是粗线条的、刚性的、线性的,它往往把一些写作能力进行生硬的划分,不具有延续性、系统性、整体性。而真正意义上的作文教学周期尊重群体中学生写作能力所处的实际状态,并强调的是个体整体写作能力的不断深化、完善。它对个体作文成长过程中的细节更为关注,是一种动态的划分形式,更注重对学生个体写作能力及整体水平的延续性、补充性指导。
针对学生初中三年不同作文时期的实际情况,特别是个体作文成长规律的特殊性,笔者根据中学生时段思维特征和表达能力的特点,有意识地在不同的教学周期采取相宜的、个性化的、有效的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教学构思。并通过学生习作抽样、教师学生座谈会以及问卷调查等形式,对各个年级段学生的作文水平进行广泛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以了解初中阶段学生的写作实际情况,对学生作文水平的差异性进行量化评估,基于学生作文差异性的学与教进行分层研究。同时,对七至九年级各阶段学生作文的目标进行研究,梳理出各阶段作文教学达成目标,整合了苏教版教材各册中的写作知识和要求,对其进行了更为切实、高效地安排,从选材与用材、构思与布局、情感与立意、语言与表达这四个角度总结出了初中三年六个学期作文教学周期的一般规律。
七年级上册:
选材与用材:①学会从生活找“米”:写生活中的真人真事;②理清选材与定中心的顺序:先定中心,再根据中心选材。③取材要典型,切实为中心服务,不能偏题。
构思与布局:①明确初学写作记叙文阶段的基本范式,尤其是段落的合理性与科学性;②开头与结尾的基本要求:不宜过长,一定要打草稿,等等。
情感与立意:①讲真话、抒真情;②有明确的写作意图,作品能表达一个明确的中心。
语言与表达:①语言规范、准确,语意通畅,没有语病,不写错别字。②强调叙事过程中表达的简洁性与明确性。
七年级下册:
选材与用材:①区分写人为主的记叙文和记事为主的记叙文,明确其结合点与各自的侧重点。②把事情过程写清楚,不记流水帐。有明确的叙事线索,并交代清楚叙事文的六要素。
构思与布局:①懂得开头的多种方式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②进一步巩固记叙文的写作基本范式。
情感与立意:①立意要求:健康、积极向上;②主题的集中性;③能运用心理描写表达真情实感。
语言与表达:①语言通顺、流畅,能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法,会用修饰语增加语言的“含金量”。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
八年级上册:
选材与用材:①学会以小见大,通过小事情体现一个明确的主题;②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对材料中的各环节能根据中心的需要有所取舍;对事情的部分懂得不惜笔墨。
构思与布局:①在段落合理的基础上讲究层次分明,思路清晰;②懂得结尾的多种方式,并掌握一些简单的技巧。
情感与立意:①写人为主与叙事为主的记叙文,其不同的情感表达途径:对人物的评价;对事情的感悟。②掌握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的区别,并学习一些方法。
语言与表达:①语言力求生动,能运用成语以及一些准确、传神的词汇,并适当引用一些名言警句。②运用常用的五种人物刻画手法写人,能在叙事过程中用细节描写强化人物形象,突出中心。
八年级下册:
选材与用材:①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能够在取材真实的基础上适当虚构一些合理的细节,以利于中心的突出。②材料中最能体现人物形象或最能凸显中心的部分要浓墨重彩地写。
构思与布局:①照应与过渡。前后呼应:段落间的过渡自然且巧妙,不生硬不机械。②初步了解镜头式、日记式、小标题式等多种作文布局模式。
情感与立意:①情感真挚,学会在平静而质朴的叙述中渗透浓浓的深情;②在掌握主题集中性的基础上初步了解主题的深刻性。
语言与表达:①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灵活搭配,交替使用,使语言变化多姿。②结合运用议论、抒情的表达方式,使读者的情感与写作者产生共鸣。
九年级上册:
选材与用材:取材新颖:通过生活中的细心观察,记录有用的作文素材;通过大量的阅读,积累好的作文素材。
构思与布局:①对所选材料中的各情节能考虑其呈现顺序的多样性与科学性,如顺叙与倒叙、插叙与补叙。
②了解作品情节的曲折性,并能运用欲扬先抑等方法使文章一波三折。
情感与立意:①学习并初步掌握使主题深刻的一些方法或技巧;②了解作文情感与立意的统一性,并知晓主题在文中凸显位置的多样性。
语言与表达:①语言生动、形象,能综合运用使语言亮丽的多种技巧。②将记叙与描写融为一体,并在叙事后熟练运用议论抒情点题扣中心。
九年级下册:
选材与用材:①将之前的各项要求予以复习,在作文中实现各学期能力目标;②将几个人的事例片段予以整合,写在一个身上,以使人物形象更鲜明。
构思与布局:①精妙构思,巧妙布局,做到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②合理有效地采用题记式、实验报告式等新颖的作文模式,不为用而用,能根据中心的需要和创作的实际科学选择。
情感与立意:将选材与立意结合起来,通过生动、形象的语言表达一个明确、集中、深刻的主题。
语言与表达:①完善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力争形成自己的语言风格。②了解叙与议在记叙文与议论文中的区别,进一步掌握叙议结合的技巧。
篇8
十八年前,妈妈您十月怀胎,艰难地把我从温暖的躯体内带到这个寒冷的世界,倔强的哭声划破漆黑的夜晚。那晚,妈妈您笑了。您辛苦地生下我,为了我的成长,您勤劳地工作着,所谓“生子容易教子难”为了我的学习,您奔波劳碌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转眼间,妈妈您为劳了十八个春秋,我还记得您教我念唐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妈妈,您是个善良,勤劳,坚强,聪明能干且性格倔强的人。无论是对爸爸,还是对其他人您都有女权主义者的风范,惟独对我,却是万般的宠爱。
我的好妈妈,您向来对我是关怀备至,感冒打喷嚏,病在儿身上,痛在娘心头。端水熬药,您头上又多了一根银丝,卧室幸福的孩子。妈妈,您真好。
我的好妈妈,我慢慢张大了,也学会了顶嘴,发脾气。但事情过后,我很痛苦,也很后悔,请让我在这里,向您说声“对不起。”
我——一个远离父母,独自在异乡求学的学子,趁着放假,搭上客车,为见我那日夜思念的父母。回到家,又听到那熟悉,而又亲切的声音。“瑶,来吃饭了。”妈妈亲热地搂着我,靠在妈妈温暖的怀中,我突然发现妈妈的眼角平添了几道皱纹,几缕银丝不客气地占据在妈妈的两鬓,显示出与她年龄不符的苍老。但唯一不变的好似那一脸慈祥的笑容,我的心中不禁涌起一阵辛酸。妈妈我好想对您说,您太累了。
用餐时,妈妈总是不断为我夹菜,还说多吃点,妈妈亲手给你做的菜。妈妈,从小到大,都是您煮饭给我们吃,而我从来没为您煮过饭。妈妈,我想对您说,您辛苦了。
从前在家吃饭,妈妈也喜欢在一旁微笑着,唠叨着……我突然觉得,此时此刻,妈妈的唠叨,犹如一杯醇酒。愈久愈香……
在家的日子,我亲眼看到妈妈一天到晚忙里忙外,没有停歇,而在她的脸上,却没有一丝的忧愁,始终是一副不屈不挠的架势,我为有这么一个妈妈而自豪。
我,一个小女孩,现在长得亭亭玉立,妈妈却一天天的苍老下去,那皱纹和白发,是岁月的痕迹。再妈妈眼里,我永远是个孩子,一个让妈妈操心的孩子。也许用一辈子的时间偿还,都还不了妈妈对我无微不至的爱。
三毛曾经说过,“真正了解人生的人,是母亲;真正走过那么长路的人,是母亲;真正经历过沧桑,也全然用行为解释了爱的人,也是母亲,您。”我也想告诉妈妈,谢谢您,妈妈。我和爸爸一直感谢您,是您,才使温暖的棉被有了太阳的味道。是您,才使这个家变得完整与温馨。是您,才使我懂得了爱的真谛在于付出。
篇9
邹韬奋先生曾说过这样的一句话:“友谊是天地间最可贵的东西,深挚的友谊是人生最大的一种安慰。”是啊,所以,我们要珍视新友谊、结交新朋友。
进入初中之后,会有许多老师进入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其中,我最喜欢的还是语文老师了——因为他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老师脸上亲切友好的笑容,常让人觉得我们之间好像没有了师生之分,就像亲密无间的好朋友一样。当然我也不是说我讨厌哪个老师。我多么希望其它的老师多笑一些,笑还能延年益寿,如此说来,何乐而不为呢!
自我理解——学习,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苦乐交织的。因为学习是一个探究和发现的过程,需要克服困难、刻苦努力。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断的发现自身的潜能,获得一种不断超越自己的快乐!
当我们从学习中逐渐了解世界奥秘的时候,当我们的好奇心在学习中获得满足的时候,当我们通过学习发现自身的潜能的时候,学习的快乐就洋溢在我们的心中。
参天大树的起点是一粒小小的种子,万丈高楼的起点是一块普通的基石。七年级,是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新的起点。从这个起点开始,我们将在新的校园里学习,认识新的老师和同学,用自己的双手共同建设自己的新集体。
一切都是崭新的,珍惜我们的新起点吧!
篇10
一、丰富生活,积累感受
1 扩充生活源泉,积累生活素材。
作文教学强调“言之有序”,要求学生在文章的结构和词语上下工夫,而不去注意学生有没有丰富的生活。所以往往产生这样一种局面:学生无话可说,却要硬写,硬写不出,“启发”实际上就是给学生“口授”,是“你照着我的意思写”。所以,学生怕写作文,很大一个原因是没有素材。
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广开生活之源,深掘精神隧道,使学生能够做到关注生活,有感而发。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把生活看成七色阳光,即便是同学中间的冲突、矛盾、误会、争吵都可以看成是生活中的一朵朵小浪花,一种生活的乐趣,这些都是自己思考写作的好题材,而不能把它当作是一种烦恼,一种包袱。热爱生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中表现自我,尽情地抒发自我情感,叙述亲身经历,描绘内心世界,这样写出来的作文才能烙上情咸个性的印记,涂上独物心灵的色彩。所以教师应尽量的充实学生相对单调、有限的生活,极大的扩充生活源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出小家庭,走进大社会,尽量的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充实生活,积累生活。在生活中生成作文,升华学生的人格。
2 学会感想生活,丰富生活感受。
我们的学生如果有了丰富的生活,而不去发掘生活的情趣,不去体验生活的启示和波澜;面对生活的多彩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就不能算是真正走进生活,不算真正有了生活素材,而一个充满热情,思想丰富的人,即使不接受任何技巧训练,只要具有基本的表达能力,也会写出动人的东西,哪怕是凡俗的事情,只要有了作者独特的思想和感受就有了新意。“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
二、感悟作文方法
1 课堂精读,以读促写。
语文阅读的材料都是一些极好的范文,在思想教育、题材选取、体裁安排、布局谋篇、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是匠心独运,上课形式相对灵活多样,学生感情容易投入,于是较之作文课更爱阅读。因此可以从最根本的阅读教学人手,引导学生在阅读课中进行作文练笔,以读促写。
2 课外博览,广泛吸收。
教师可以千方百计地解决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出现的不会读、不肯读、不能读等问题,让“读书”成为儿童习惯,不但要读,而且要大量地读,让读书成为儿童的习惯。
3 教师下水,直接示范。
在阅读文章感悟写作上,笔者觉得尤其可以以教师下水文为梯子引路,以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感悟,对生活的表达和记叙,对生活的理解和思考去启发学生。
三、感悟习作过程
通常在作文动笔时,我们是不会去想该注意什么方法、用什么修辞等等。如果过多考虑策略,反倒会影响写作的思路。所以在学生写作过程中,教师不要老是以规范化的理念统一成批的制造同类产品,用太多的框架、范围牵引,尤其要因人而异,少进行枯燥死板的作文理性指导,而应注重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受,放手让学生独立构思、自由表达,此时教师的主要任务在于鼓励唤醒。
1 熟悉素材。
如写作《一件亲身经历的事》,笔者这样启发:让我们选择一件记忆最深感受最强烈的事。因为印象深刻的事情总是记得特别真切,回想起来也是记忆犹新,仿佛就发生在昨天。那么,同学们能把它请清楚楚的回忆起来吗?闭上眼睛,静静的在脑海里放电影,在这个电影中,你能看到当时人物的行动、神态(甚至是一个眼神);听到他们说的话(甚至是一声叹息),要感受到自己的心情。要是哪个地方有点模糊呢,让我们用想象为它上色、让它鲜艳起来、清晰起来。再如:指导学生作文《我成功了》时,我让学生身临当时的情境:在那一个激动的时刻,老师的表扬一定铭刻在你的心中了吧?你想到了他的表情和语言吗?你怎样看出他的兴奋?你记得自己的感觉和感受吗?你当时做了什么。你留心过同学的表现吗?这样从重点的细节入手熟悉素材,为文章写得真实具体提供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