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5 10:43:2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中生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高中写作;表达真我;方法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一、高中生写作现状缺乏自我
近几年来,从平时的学生作文到高考的优秀作文,经常看到大量使用古人古事的文章,无限制地“拉古人说话”,司马迁、李白、杜甫、鲁迅等历史文化名人被无数次的提及,学生写作素材严重匮乏,“自我”缺席情况突出,剪裁复制佳作正成为高中生写作追逐的共同目标,高中生群体的写作呈现出严重失水缺肥的状态。
以江苏近几年的高考作文命题来看,这一问题已经引起命题者的重视。从2008年的“好奇心”到2009年的“品味时尚”,再到10年的“绿色生活”都从命题上呼唤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我。如“品味时尚”一题,就严格要求学生能结合“我”尝试时尚的经历,表达“我”对时尚或追求时尚的体验和感悟。古人在这样的命题下似乎就无处藏身了。
二、学生写作“缺我”现象的成因分析
“从这些年的高考作文看,当今高中生有一个通病:下笔很少写自己,很少写自己的实际生活。我曾在许多场合呼吁:请高中作文教学回到实实在在的现实生活大地,多写高中生自己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然而,应者寥寥!”这是江苏省高考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的原话。不禁会思考为什么学生们对自我如此漠不关心,如此忽视自我的存在呢?大致有以下几个原因:
(1)学生缺乏生活的积累和体验,没有来自生活的鲜活材料。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学校以外的社会,很少阅读课本以外的读物,回家看电视也为大部分家长所禁止。没有生活积累,写作文只能挤几句话来应付。提及“议论”只能东拉西扯,罗列一些诸如“爱因斯坦如何如何”“牛顿怎样怎样”之类的事来充数。因此作文中自然缺失自我,更提不上表达真我了。
(2)学生对素材的积累仅局限在死记硬背的层面。很多学生对作文辅导书上已整理好的现成的素材苦记苦背,没有考虑到这些素材的运用是需要认真思考、加工的。一味地罗列所谓的典型素材,只能以堆砌材料、强贴标签收场。积累的素材要真正变成“我”的,还要如鲁迅先生所说的“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通过“我”的感悟、思考形成“我”的独特的视角,提炼出“我”的精辟的见解,这才是积累素材的关键。
(3)教师的某些错误引导遏制了学生表达真我。学生范文中常常会用自己的事例来作为文章论据之一出现,而有些论据则是名人的事迹。有些教师建议学生不要以自己的事例作为论据,因为缺乏说服力,如果此时再能选择名人轶事作为论据,会产生锦上添花的效果。专家认为这是全文学生选的最好的一个论据,从自身出发,谈自己的切身体会,最真实,最有说服力。不要热衷于写“小我”,不要拿“我”的生活经验和阅历现身说法,“我”的生活经历不具备典型性,也没有说服力。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只能舍近求远,去搜寻记忆中所谓的“典型”论据,去找历史文化名人帮忙,久而久之就遗忘了自己,忽略了真正的典型。
三、引导学生写作表达真我的方法实践
(1)树立学生表达真我的信心。学生缺乏生活体验,老师也引导学生关注典型,学生自然对表达真我失去信心,自视经历无奇,没有什么深刻感人的内容可以写入作文中。要呼唤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我,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学生表达真我的信心。教师要纠正鼓励学生写“大我”、写“典型”的错误认识,要明白只有学生亲身体验过的,学生才有真话可说,有真情可抒。“我”情至诚,“我”理至真,只有表达真我的文章才能吸引读者、打动读者。
(2)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和阅读体验。要让学生在作文中表达真我,一定要引导学生关注和珍惜学生生活,作文要紧密联系学生生活的文化背景,表现学生生活的意义,还要关注社会生活,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多接触社会,多阅读各种书籍报刊,让学生从生活中、从经典中获得真切的体验,这样他们才有“我”可以表达。
(3)把日常阅读和日常练笔结合起来。为了增强学生对生活的感悟能力,要求学生坚持写“每日思考”,记录活动经历、学习所得、生活感悟、读书心得;写“每周收获”,摘录阅读内容,反思阅读过程,以便自我督促和相互交流;收看《新闻周刊》、《焦点访谈》等新闻评论类节目;利用假日每月观看一部经典影片,如看《美丽人生》时就布置了“美丽人生来自……”的话题作文。这样,学生对学习生活、社会问题都有了自己的思考,也多了更多表达真我的机会,长期坚持下来,对学生来讲是笔不小的财富。
(4)拓展命题的包容性。叶圣陶先生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自身的生活,脱离了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作文的命题决定了写作的对象,命题有包容性,写作的对象也就丰富了。教师要注意命题是否贴近学生的生活与思想,是否有利于激发他们关注社会,关注自我的成长。如2007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条坎”,2008年江苏卷“好奇心”、上海卷“他们”,2009年江苏卷“品味时尚”、天津卷“我说90后”等命题都是引导学生关注自我、表达自我的典范。
(5)拓展学生的写作空间。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作文本并不是学生写作的唯一生存空间,面对着一成不变的小方格子,学生会产生疲劳、厌倦感。教师不妨进行些创新,让学生的作品有更多的生存空间,这样也能激发学生表达真我的兴趣。每次大作文后都精心挑选一些班上同学的优秀作文,或全篇或片断,并附上评语,印成铅字发给每位同学。这样使学生更认真地对待写作,用更多的写作空间鼓励学生表达真我。
四、结语
篇2
2、利用上午2节课的时间分别独立完成2科寒假作业
3、中午适当午休
4、和上午一样,利用下午的时间做些寒假作业,但不可一下子贪多。要均衡、科学安排。
5、自由时间可以干一些喜欢的事情,但要控制在半小时的时间里
6、晚饭之前是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看电视等,但要看看新闻。
7、读一些好的小文章,写日记或是读后感,或是精彩的摘抄
8、每天学习时间最少保持在7-8小时(上课时间包括在内)
9、学习时间最好固定在:上午8:30-11:30,下午14:30-17:30;晚上19:30-21:30。
10、既不要睡懒觉,也不要开夜车。
11、制定学习计划,主要是以保证每科的学习时间为主。若在规定的时间内无法完成作业,应赶快根据计划更换到其他的学习科目。千万不要总出现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的局面。
12、晚上学习的最后一个小时为机动,目的是把白天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完成的任务再找补一下。
13、每天至少进行三科的复习,文理分开,擅长/喜欢和厌恶的科目交叉进行。不要前赶或后补作业。完成作业不是目的,根据作业查缺补漏,或翻书再复习一下薄弱环节才是根本。
14、若有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千万不要死抠或置之不理,可以打电话请教一下老师或同学。
每日 【具体】
7:00 起床
7:20 洗漱完毕
7:20----7:50:锻炼【跑步,爬山等】
8:00吃早饭
8:20---9:05 做作业【第一节课】
9:15—10:00做作业【第二节课】(可以利用第一、二节课时间上家教课)
10:10---10:55 复习【第一科】
11:05--- 11:50阅读 【包括语文课外必读篇目,优美散文,作文范文等】
12:00吃午饭
12:30---13:30午休 【午睡,实在睡不着的话休息会】
13:40—14:25做作业【第三节课】
14:35---15:20复习【第二科】
---------半小时自由时间【阅读,体育活动,或娱乐】---------------------------
15:50---16:35做题【做数学题,物理,化学题】(单周)【英语训练完形填空,阅读理解等】(双周)
16:45---吃晚饭 自由时间【看报纸,电视新闻、科普类等】(此段时间不固定)
吃完饭后---21。:30进行一天的总结,检查背诵、默写等签字类作业,并背单词或古诗古文等
篇3
关键词:开门见山式;创境导入式;巧用修辞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8-084-01
好的文章开头如同那凤头,俊美灵秀,亮丽夺目;如同那爆竹,骤响易彻,撼动心弦;如同破石出宝,精华绽出。好的文章开头能抓住读者的心弦,聚焦读者的目光,激发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以下我以学生作文为例浅谈如何打造好精彩的开头?
材料: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近日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捕捉到一只青蛙被死死冻住、无法动弹的画面。报道分析称,当地气温突然回升,青蛙可能以为冬天已经过去,于是决定去湖对面寻找伴侣。然而,湖面可能一夜之间就又冻住了,青蛙于是被冻在湖中央。那位摄影师认为这个难得的画面是如此的美,看上去是一只青蛙在睡觉,但再也不能跳起来。他推测,青蛙当时正打算从冰面上钻回水里,被冻住了。他感到格外伤心:“可怜的小家伙显然没有能做到,就死去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先看学生甲开头:“一位摄影师在挪威冰湖上捕捉到一只被冻死的青蛙。青蛙因气温突然回升,在这安逸的环境中,忘却危险的存在,永久地定格于冰湖的夹缝中,成为美的遗憾。”甲同学对材料的解读不准确。“青蛙因气温突然回升,在这安逸的环境中,忘却危险的存在”材料没有提及,属于无中生有。
现在高考大部分是新材料作文,首先要考虑作文的审题立意正确,开头不能写偏,在正确的基础上求美。
再看学生乙开头:“人生在世,总有许多的机遇出现在我们的面前,有些人看到了眼前的利益,便按捺不住,蜂拥而上;而有的人则会等待,等待最佳时机。一拥而上的人往往会失败,而等待的人往往能取得最大的成功。”纯说理性的文字,无法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如何调动读者的审美体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可用如下方法:
1、开门见山,开宗明义,直奔主题,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或点出故事,或揭示题旨或点明说明的对象。利于快速把握中心,朴实实用,不拖泥带水。
我们看以下几篇文章的开头:朱自清《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作者用优美的笔触,诗意的语言,直接点出春这个说明对象;朱自清的《背影》“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作者直接引出文中的主要人物,表达出对父亲的怀念之情。
2、创境导入式:在开头有目的的引入或创设特定的氛围、情境,以激起读者的情感体验,调动读者的阅读兴趣。
高尔基《海燕》开头:“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燕象黑色的闪电在高傲的飞翔……”渲染悲壮的氛围,激发读者对海燕的敬佩之情;学生《爱在不言中》开头:“灯下,我正在赶写堆积如山的作业,父亲轻轻地走进我的房间,把一杯热气腾腾的姜丝可乐放到了写字台上。透过层层雾气,望着父亲离去的背影,我的眼睛湿润了,泪水不知不觉地流了下来。”创设了一个温馨的情境,感受着父爱的伟大。
3、巧用修辞式:借助各种修辞方法,修饰文字词句,使开头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且生动有力。
文章开头可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扮靓语言,冰心《谈生命》开头:“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
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生命像向东流去的一江春水;他从最高处发源,冰雪是他的前身。”学生
作文《三思而后行》开头“人生如弈棋,一招之错,满盘皆输。”开头运用比喻手法使文章形象
生动;“花朵把春天的门推开,绿荫把夏天的门推开,硕果把秋天的门推开,飞雪把冬天的门推开,真诚把友谊的门推开。”“枫叶的摇落,是一种火焰的坠落,有悲壮之感;梧桐的飘零,飒飒立于风中雨中,令人萌生感动;夕阳的坠落,是一种轻松的坠落,他抚起了明日的朝阳。瞬间的景色是一种绝美。”以上两个开头运用排比修辞手法,增强文章的气势,使文章结构整齐匀称,富有节奏感和音韵美。排比修辞用语通常畅达华丽,用来状物,能景象纷呈;用来叙事,能酣畅淋漓;用来说理,能气势磅礴;用来抒情,能恣肆。文章开头还可引入诗文、成语、谚语、名人名言等,借以在说明问题、阐明观点时增强说服力。 如学生作文《感悟生命》的开头:“生命就是龚自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的献身精神,生命就是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生命就是坡‘竹杖芒鞋轻胜马,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超脱与豁达,生命就是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的无奈与感伤。《不畏浮云遮望眼》作文开头:“子曰‘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用不正当手段获得的财富,孔子不屑。而在当今社会,围绕在我们身边的‘浮云’不仅仅是不义之财,如何在霓虹灯闪烁中保持本心?我想,拥有一种‘不畏浮云遮望眼’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引用诗文名句,名人名言增加文章的文化底蕴
篇4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写作时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所以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真情实感”。文以情动人,人因情而动。“感情真挚”是从2001年开始,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基础等级里增加的一条新要求,文章能否做到“感情真挚”成为阅卷老师一个重要的评分依据。所以如何指导训练学生写出既能得高分又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是每一个一线教师面临的课题。
一、让学生有想写的愿望
高中生正对学习生活充满憧憬,希望能在学校中获得他人的认可,希望能证明自己。我们不妨抓住他们的心理来训练作文,让他们写自己想写的题材,说自己想说的话,写出他们认为最好的文章,即在自由的表达中享受写作的快乐。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说真话,抒真情。写作选材鼓励学生多以自己亲身经历、有真实感受的事为主,要求学生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并能运用一些常见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教师在批阅作文时应有开放的心态,不能用自己的主观意识或范文去指导学生,避开“沉锚陷阱”心理现象。现在的学生受流行文学,网络文学,网络语言的影响很大,再加上获取信息的途径十分广泛,又由于每个人的兴趣爱好不同,经历和生活环境不同,写作的特长和风格也不同,特别是与传统的作文不同。如果不针对他们的个性差异进行培养,而是按教师的设想的优秀作文模式去培养,结果就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师生均感到写作是很困难的。我们不能将自己的意图强加于学生身上,不能力图去改变什么,而是做到“因势利导”,即发现学生的特长,并加以引导。
二、培养学生积累和运用素材的能力
1.善于积累。学生积累材料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从书本中积累,一是从生活中积累。“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阅读就是“活水”。鼓励学生多阅读,汲取课外知识。并教会学生有目的的将材料分类整理,这样,可以方便学生对材料形成深刻印象。“事事留心皆学问”,这说明了要留心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生活为我们带来了写作的灵感和情感。应指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并随时记录生活中有趣的现象,形成自我的第一手材料。有了丰富的生活积累,写作时才能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才能将自我的情感真切的展现。
2.善于运用材料。一则好的材料具有多元性,再加上不同的人Σ牧系睦斫獠煌,立意的角度有异,因此,同一则材料往往可以从中挖掘出几个不同的观点。例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就可以产生多角度的见解:(1)金子总会发光的。烛之武是块“金子”,年轻时精力旺盛,才华横溢,但被埋没几十年而黯然失色。到了晚年,国难当头,才被委以重任,挽救国家于危难。(2)千里马需要伯乐的发现。千里马就是烛之武,伯乐就是佚之狐。如果没有佚之狐对烛之武的充分了解和极力推荐,烛之武纵有再大才华也没有施展的机会。(3)顾全大局,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烛之武年轻时未被重用,难免产生委屈和不满,但国难当头,他不计个人恩怨,毅然出使。(4)烛之武善于辞令,值得我们学习。在人际交往中,不善于辞令的人,将找不到自己的一席之地。(5)责己恕人,宽以待人。面对烛之武的牢骚,郑伯没有表现出丝毫不满,而是深深自责,连说“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三、着重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省能力。“吾日三省吾身”,只有经常站在高处俯瞰自己,才能拥有一份可贵的自省能力。罗素在四川峨眉山乘坐人力轿子时一直很惶恐,因为他看到自己臃肿的身子压在两个瘦弱的轿夫肩上。但是他很快发现两个轿夫并不像他所想的那样愁苦,而是很快乐,一路还给他讲述着一些趣闻。于是罗素反省自己:“用自以为是的眼光评价别人的幸福或痛苦,是多么的愚蠢。”一个经常反观自身的人,无疑是自我感受最为强烈的人。当拥有了自我反省能力时,真实的自我也就出现了。
篇5
关键词:高中语文;作文能力;培养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作文在高中语文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作文不仅是语文高考中的重点,通过作文还可以看出学生知识积累、语法掌握、词汇运用、逻辑思维等多方面的能力水平,可以说作文是衡量一个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标准。反观现在的高中语文课堂,很多学生的作文能力实属堪忧,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作文能力。
一、课文教学与作文训练相结合
在高中课程设置中,作文并没有单独作为一门学科进行教学,而是作为语文学科的一部分,由语文科任老师在语文课时中选择时间进行教学。为了让作文教学更加高效,教师可在日常课文教学中,融合作文训练进行整体教学。
例如:教师在讲解《琵琶行》时,可以让学生对其进行翻译训练。通过翻译课文,既能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所了解,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当学生可以熟练翻译时,教师还可以让学生根据课文选段进行赏析、评论,这对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有很大的益处。
二、作业设置与作文训练相结合
在高中语文的作业设置上,很多教师喜欢布置一些练习册和卷子的作业,其实教师可以通过布置与写作训练相关的作业,在巩固课堂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例如:教师在讲解《拿来主义》时,可以将作业布置成读后感,并对读后感做出相应的要求,即读后感要有“课文简介”“课文分析”“自身见解”三部分。通过这样的作业设置,不仅可以让学生巩固课堂知识,还可以通过写读后感有效锻炼自身的写作能力。
三、日常阅读与作文训练相结合
篇6
关键词:高中生;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21-379-01
作文,是语文教学听、说、读、写四项任务中重要的一项。要圆满完成这项任务,首先要提高学生作文的基本素质。提高素质,不只是讲章法读范文,也不只是勤写多改,应该着眼于提高作文实力,教师主导,学生主练,少动笔头,多动脑动口,在积累、思考、表达上进行综合的系统训练,达到素材丰富,思想活跃,文思敏捷,“眼处心生句有神!”
阅读对作文的作用是巨大的!阅读对于写作的作用一般来说是“熏陶”、“浸染”、“潜移默化”的,对兴趣的培养,感情的陶冶、思想的熏染、收获的教会、知识的灌输、技巧的汲取、语言的磨砺、应是一种长期的、无形的“渗透”。学生在阅读中对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造句……或者说“字、词、句、篇、语、修、逻、文”及语感等,都能有大量的见识,有了这大量的见识,然后作文才能在借鉴中求异,在模仿中创新。见多识广,才能写得丰富、生动,有真情实感、真知灼见。
作文是写生活、写思想的,靠的是平常的积累。这种积累,除了生活素材,重要的是知识和思维,认识和思想,眼力和灵性。这些积累,直接的来自生活实践,间接的来自书籍报刊。学生参加社会实践虽然少,但他们在学校、家庭、邻里活动充分,教师指导他们在这三方面观察,提高眼力”,从平凡细琐的生活素材中窥视深刻蕴含,捕捉灵感,记人“日知录”。记下多少不要紧,要紧的要练出“亮眼睛”,见人之所未见,乃至一颦一笑都可以在“眼力”下过过路,选出有用的信息贮积起来,久而久之,不仅积累了丰富的作文素材,重要的是逐渐形成关注生活,获得写作灵性的基本素质。
积累,需要大量从书籍报刊中获取。但是,学生没有多少时间课外阅读,更难养成坚持课外阅读的习惯。时间,需要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去挤;习惯,需要语文教师示范让学生养成。我的做法是,在每届新生入学的第一学期,开设课前阅读专栏,主要由教师和学生示范阅读。一个学期,给学生朗读200余篇(段)文章,300余条名言警句和时文摘要,精悍短小,信息量大。每堂课前朗读,费时三四分钟,贵在坚持,学生心记手录。报刊内容还可借用收音机代读。教师同学的示范朗读,收音机的代读,使学生受益匪浅。每天都处在积累、读书的氛围中,又慢慢养成了挤时间抢时间坚持课外阅读的良好习惯。这样,大有“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的劲儿。
有了积累,重要的是要认识积累的东西――多想。想是对生活的理性思考,是对思维的逻辑训练。当然也只有想得广博,才能把视线投向生活的更大天地,更深层次;想得清楚深刻,也才能写得井然深透。为了引导学生多思善想,笔者拟了爱国兴邦、立志创业、勤学成才、读书求学、美德洁操、竞争发展、社会流弊、校园生活、家庭风范、景物情状、辩证认识等多方面问题交给学生,要求学生在生活、阅读中找到相关话题或材料进行思考。要多角度想,多层次演绎,确有心得后凝炼哲理妙语,或立论定题,或草拟纲要,或写成札记。这种练习,对锻炼学生思想的敏锐性、深刻性、开放性和思维的逻辑性都大有好处。
思考的内容不拘一格,安排的方式也因时制宜,哉单项或篇章,或课内或课外。课余时间不集中,见闻琐细,可作些零散思考。见闻人事景物,思考记叙文的片段描写;见闻好人好事,社会流弊,思考评论杂谈的写作;见闻新产品新成果,思考说明的方法;见闻新人新风尚,思考新闻报导;甚至听广告借书报见启事,思考应用文的格式和内容,等等。课内时间集中,思考专注,可思考一些专题性写作问题。可开专题课组织学生作宽题走窄路、生题目掘熟知的思考。如单词题《路》、《灯》、《镜子》、《流星》等极宽泛,则启发同学广开思路,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联系实际取其一点象征意义从窄处下笔。而关系题有难度,如(球星・集体・冠军),学生既熟悉又生疏,生疏在关系题型上,熟悉在词义和短语的语法关系上,利用学生熟知的知识,轻轻点拨,学生顿悟前二者是从属关系,与第三者成条件关系,接着快速立论,安排好写作思路。这种灵活、因时制宜的思考练习多了,学生就有了灵性,常常兴致十足地秉笔写作。
强调思考,并不是不动笔头,如上所说,动笔头是学生兴之所致,骨鲠在喉,一吐为快。动笔头当然要求严格、规范、有创新。文章“人格得体”、“文从字顺”、“发抒新意”。但是,这样写作的次数毕竟不多,提高表达的希望仅寄托于此也不现实。我曾组织学生以动口的方式来充实。所谓动口,就是辩论式作文。一个课时可辩论几轮,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也可以定范围不定题即兴论辩,把自己思虑的问题都搬到辩论席上;组织方式灵活自由,可以一人挑大梁力排众议,可以三五人结伴对垒,也可以两人舌战。我常抛出可辩性强的话题,如“出国热与爱国主义”、“学科学与赚大钱”、“雷锋精神与商品经济”等。这些问题正好是学生思考与谈论的热点、兴奋点,易于激发学生的辩论情趣。辩论中不同水平的学生都参加,互相启发,互相补充,疑难
篇7
关键词:高中作文;灵性生命力;探讨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9-049-1
一、“问渠那得清如许?”——如何端正作文评价导向
(一)赋予写作教学以生命意义,回归写作教学的本质
北京师范大学刘锡庆教授认为作文教学的目的在于:“解放人,解放人的精神和心灵,把写作主体潜在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表现力——即鲜活而强悍的‘生命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写我自得之见,抒我自然之情,用我自由之笔,显我自在之趣。”如果写作教学能做到重视体验,就是真正关注了学生主体的心灵世界,关注了学生的生命体验,引导了学生人生智慧的获得。
(二)净化矫揉造作之文风,培育坦诚真切之人格
鲁迅先生在《琐忆》中有这样一个比方:“一条小溪,明澈见底,即使浅吧,但是却浅得澄清,倘若烂泥塘,谁知道它到底是深是浅呢?也许还是浅点好。”鲁迅先生告诉我们:与其故作高深,不如清纯自然。高中生作文的荒漠化、空洞化是一个常见的现象,这一部分与高中生本身的写作水平、写作态度有关,更大的原因恐怕还源于写作教学的导向问题,如开头提到过的那些空洞华丽的高考优秀作文的错误引导。
(三)改革传统的作文评价方式
1. 作文评价应在横向集体比较之外,同样重视纵向成长关注。教师要建立学生写作档案,关注学生写作的最近发展区。教师要发现学生每一次写作的进步之处,同时在作文讲评中要注意多层次挖掘,努力让每一个水平层面上的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都能得到肯定和认可,使学生惊喜地发现自己潜在的能力。
2. 作文评价应在语言评价之外,更注重对内容的评价,并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评语(包括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语)应体现对学生生活体验的关注,重在写作内容的生发理解。在评价方式上,教师可采用教师精批与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更多地依靠学生互评小组的评价,将作文的裁判权交还于学生。同时,积极构筑作品展示的大舞台,满足学生的发表欲。发表,本身就是对学生作文的褒奖。除了鼓励学生积极向相关报刊投稿以外,教师还可以广泛开展佳作展示、佳句集萃、文集编订、互写序言等活动,让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得到作文成功的体验。
二、“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策略探索
(一)着力于体验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情感体验
情境是活动所需要的氛围,它是指进行某种兴趣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在环境。情境的创设是作文教学中实施体验策略的关键。学生所困扰的往往是提起笔来无话可说,无情可写,或是想说的不多,情感贫乏,只好去胡乱模仿;或者几乎没有酝酿时间,提起笔来苦苦拼凑。所以教师要创设一个情境,让学生在酝酿运思过程中找回真实的自我,触发表达欲。这个情境不是社会生活的简单复制,不是一个外在的故事,它必须能激发学生的心灵参与,具有心力整合、心理辅导的功能。
(二)实行生活化作文教学引导,坚持多样化的作文训练形式,提高学生在亲历体验中感悟生活的能力
除了课堂作文教学之外,作文教学必然依赖于生活的广阔平台。因此,教师在作文训练形式上应不拘一格,生活札记、随笔随感、访谈演讲、读书笔记等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作文形式,都可以采用;在写作内容上,人物素描、校园采风、乡情民俗、课文质疑、春夏秋冬、真情告白、课堂写真、街巷见闻、读书感言、影视评论、奇思怪想、往事回眸等也都可以采用。
1.倡导开放式教学,引导学生关注时事热点、街谈巷议,感受自然,体味人事,培养他们观察感知社会生活的能力,激发他们的写作冲动。教师要引导学生走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社会生活中发现题材,发现课题,从而参与生活,形成相伴终身的独特生活感悟。春秋佳日、和乐佳节、时事热点、街市新景、俗世悲欢均可以成为触发感悟的题材。
2.体味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重视心灵视界的拓展,引导学生充实精神世界。家庭和学校是和学生成长直接相关的两个方面,它们直接构筑了学生的心灵世界的版图。母爱父爱是感之不尽、写之不尽的永恒主题,读懂母爱父爱也就是读懂人生的源头。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当然也是学生人格成长精神发育的印迹,关注成长路上的挫折,铭记同学老师的情谊,这当然应该成为学生精神地图的经纬线。作文关注了这些人生体验和生活内容,才能写出真我的风采。
3.走进文学名著,陶冶情操,培育趣味,以读书体验促写作体验。学生精神生活的另一面就是阅读。有人说,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成长史。作文要记录和促进这段精神成长,就要关注学生阅读中的审美情趣和审美体验。古往今来的文学名著凝聚着作家独到的人生感悟、人性体验,充满着情趣美、人性美,对学生来说这既是人生智慧的启发、美好情操的陶冶,也是写作思路的引领和写作方法的范本。因此,我们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应关注学生的阅读,让学生在自己人生经验和阅读体验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三)鼓励学生感悟生活,养成思考的习惯,形成清新独特的思想和文风
篇8
一、以课堂为基础,做好积累,集腋成裘
1.改错练习
改错小练习可从高一第一堂课开始,每堂课前让一名学生在黑板上写十个易错的词语,让学生来填空或改错。为了找到十个有价值有代表性的词语,学生积极行动,从课内找到课外,不亦乐乎。每人每学期轮到两次,以每班五十个学生计,就可以纠错一千个,大大丰富了学生的词汇量,使学生对字词的掌握很快地脱离了“简陋和寒伧”。
2.注重辨析
辨析词义的方法,有替换比较法、指称筛选法、修辞品味法、矛盾破解法、分析综合法等。比较常用的是替换比较法,如2500年前的孔子,曾对着流逝(流泻)的江水感叹:“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站在千禧之年的门槛,我们更深切地领悟到了先哲的睿智。是“流逝的江水”还是“流泻的江水”好呢?“流泻”指液体、光线迅速地流出,射出,跑过。除非在长江的上游,落差很大,才可以说“流泻”。“流逝”指像流水一样迅速消逝,强调的是“逝去”。这样一分析,哪个合适就显而易见了。
通过辨析,“权利”和“权力”、“骇人听闻”和“耸人听闻”、“盈利”和“营利”这些容易用混的词便区分得一目了然。
3.咬文嚼字
记得在学习孙犁《好的语言和坏的语言》一文时,有个学生指出:“我想还是那个和尚在言语上有工夫,才能如此引人入胜”中的“工夫”用错了,应作“功夫”(“工夫”多指时间,“功夫”多指本领、造诣)。当时,我表扬了他,表扬他善于发现,不迷信权威。想不到,此举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从此,他们对课文中的用词字斟句酌,能够进行批判性的学习,其投入的程度简直可以用“一发而不可收”来形容。
例如,“又一日,塞北送酥一盒至”(《杨修之死》)这里的“盒”应作“合”读音为“gě”。他们引《汉书律历志》曰:“十合为升,十升为斗”,这里的“一盒”,应为计量单位,而不是我们现在的“一盒子”;又据《古汉语常用字字典》注:“合”又读gě,容量单位。由许慎(约54~149年)编纂的《说文解字》只收有“合”字,并无“盒”字,说明三国时应该还没有这个“盒”字;而且古人写字是竖写的,如果是“盒”字就应该念成“一人一口皿酥”。
高考题也给学生抓出了“小辫子”:那是沿循昭君出塞的老路吗?那是飞向苏武牧羊的北海吗?在伫立的凝思中,我想象那飞鸿乃是悠悠岁月的见证。曾几何时,黑云掩没了月色。雨雪纷纷地袭来,胡马长嘶,筚篥哀鸣,狼烟在山头升起,矢刃在石间摧折;当将军战死、燕姬自刎、旌旗横倒、死尸相陈,战场上的一切声音沉寂之后,只有红了眼睛的野犬在吞噬谁家的“春闺梦里人了”。
“曾几何时”意为“时间过去没有多久”。而本文要强调的是“过去发生的事情”,而不是“时间”。学生说,作者显然把它当作“曾经”误用了。
二、设计用武小练习,培养学生语言功夫
苏霍姆林斯基曾调查过中小学生表达困难的主要原因,他说:“大量已学过的词语还没有进入学生的意识,还未能在思维和语言中投入周转,他们还不会用词来表达最微妙的感情,用词来反映从周围世界得来的印象。”怎样改变学生词汇贫乏、语言干瘪、思路闭塞的现状?背字典?不行。单纯的大抄优美词语?也不行!
“语言的功夫,从写作的实践上修养。语言从写作实践上丰富起来。”大作家如是说,“应当经常把你的语言放在纸上,放在你的心里,用纸的砧,心的锤来锤炼它们。”
怎样锤炼,我为学生设计了一些“用武小练习”。
1.为字作注解
给字作注解,不是让学生查字典来释义,而是让学生发挥想象力,自己独立地根据字形来解释一个字的含义。如:
甲:日上三竿,如日中天,正是一天中最辉煌的时刻。
巳:蛇的象形字。故巳时即蛇时,巳年即蛇年。
这些有趣的注解,不一定是准确的,有的直解,有的曲解,有的纯粹是凭想象作出的。但应该承认,有很多解释令我们耳目一新。
说实话,这一步,也许对学生的实际意义并不大,但是引起了他们对语言文字的兴趣。他们发现了文字中蕴涵的诗意,这种发现,这种重新命名,使学生建立了一套属于他们自己的语言系统,也使他们明白,写文章就是要表达这种诗意,就是发掘生活中的、隐藏在自己心灵中的诗意,“我手写我心”,如此而已。
这个练习,我只搞了一个学期。但现在还有学生在不自觉的作注解。稍稍留心,在学生的随笔里你经常会发现一些“掉书袋子”的现象。可见其对学生影响之大。
2.由字而词,建立魔鬼词典
如:
沉默:谈话的中途,哑口无言的时候所表现出的美德。
谦让:当确信自己放弃后别人不可能接受时的一种举动。
孙犁说得好:“中国的文字装进‘字典’,也是很丰富的。如果一个作家把这些字,和生活结合起来,用思想连串起来,他就会翻江倒海,写下无尽休的作品、无数可歌可泣的故事。”
3.联词组段,遣词造句
钱钟书说:“撮合语言,配成眷属,愈能使不类为类,愈见诗人心手之妙。”看学生用“纸”“天空”造的句子:
他将纸撕得粉碎,“哗”地撒向天空。洁白的纸片如同雪花般随风飘舞。他抬头,茫然地望着。是的,他的心开始下雪……好冷……
一纸家书翻越万水千山传递着平安。一串电波回荡在蓝色天空传达着温情。(陈烨)
蔚蓝的天空中飞过几架用纸叠成的飞机;地上,一群孩子正欢呼雀跃着。(邵红)
两个毫不关联的词语,通过巧妙的“撮合”,组合成如此生动的语段,这种词语的学习方式,哪里是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障碍物,分明是阅读和写作的拐杖、酵母和跳板!
在遣词造句的时候,语文教师可以教学生运用铺排、镶嵌、曲解、仿词对举、变类活用、词语拆用等这些语言的变异技巧,从而训练他们妙笔生花,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
每周造一两句,算一算,一学期下来有多少“经典名句”?到期末,我们再把它编成《吾人吾言》,结集“出版”,人手一册。它的作用可不能小觑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力求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培养探究能力。我想,这些雕虫小技,也都是极能培养学生的语言功夫的。
篇9
英文名称:
主管单位:
主办单位: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吉林省长春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32开
国际刊号:1671-430X
国内刊号:22-1338/G4
邮发代号:12-158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94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10
新春佳节刚刚过去,但这个春节我们每个人都过得并不轻松,X乃至全国的疫情牵动着我们每个人的心。但是,在这种人人自危的时候,却有一群人离开家乡,离开刚刚团聚的家人,踏上前往X的道路,他们被称为“逆行者”,别人唯恐避之不及的病毒发源地,疫情最为严重的城市,他们却头也不回向那里进发。
在他们之中,年龄最大的,是17年前曾领军迎战非典的钟南山院士,年龄最小的,是一群20出头的年轻医护人员。在全国,一共有130多支医疗队到达X,抗击疫情。他们的行为令人动容,当然,除了他们,也还有许许多多的人奔向X,有警察,也有军人,更有一些普通人,他们带去的不止是物资与人力,更多的是全国人民对疫情的关心,与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的决心。
在特殊时期,受到特别关注的,除了疫情与X之外,还有因为疫情导致推迟开学的中小学生们。为了不误学业,许多网上在线教学平台都为中小学生提供免费网课,足可见社会的重视。
在全国人民“众志成城,抗击疫情”之时,我们不是奔赴前线的医学专家,不是驰援X的医疗人员,而是一名正在备战2020年高考的高中生,疫情一定会过去,高考也一定会到来,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不能因为疫情就放下手中的笔,我们应该尽己所能,全力以赴,战胜疫情,赢取高考。
在这里,我对同学们发出以下倡议:1.尽量避免外出,外出一定要戴口罩。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勤洗手。不随地吐痰。加强锻炼规律作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重个人防护。
2.在出现发烧、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后,居家休息观察,定时测量体温,把握个人身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