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英语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3 00:02:3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垃圾分类英语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2. 由此带来的问题
3. 提倡垃圾分类的意义
Waste Sorting
Most people haven’t formed the habit of and committed themselves to waste sorting now in China. They would throw their domestic garbage — kitchen refuse, abandoned plastics and papers,broken china and glass, etc. — all into the same public containers, without"thinking whether they are recyclable or not.
篇2
>> 也谈初高中英语衔接的方法 谈高中英语作文的写作方法 高中英语作文写法指导 也谈高中作文的指导方法 谈高中英语作文的批改、讲评与指导 浅谈如何指导高中英语作文 谈高中英语高效作文教学方法 也谈高中英语说课 也谈高中英语词汇教学 也谈高中英语课改教学 也谈初高中英语衔接 也谈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谈高中英语学法的指导 谈高中英语分层自主阅读指导策略 高中英语学习方法指导 高中英语阅读方法指导教学个案分析 高中英语复习方法指导 高中英语学习方法指导策略 高中英语写作指导方法优选 谈高中英语作文应试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中国 > 教育 > 也谈高中英语作文指导方法 也谈高中英语作文指导方法 杂志之家、写作服务和杂志订阅支持对公帐户付款!安全又可靠! document.write("作者:未知 如您是作者,请告知我们")
申明:本网站内容仅用于学术交流,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告知我们,本站将立即删除有关内容。 【摘要】高中英语作文教学应着力于帮助学生构思、写提纲、写初稿、修改和成文等环节。教师的指导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直至最后成文。作文能力训练指导.重在学生热情参与,教师全程指导,力求设计科学合理、程序严密、操作性强、富有创新精神。【关键词】高中英语作文高中学生写作能力较差的第一个层面表现在词汇贫乏、句子结构错误、中式表达等。因此首先要在句式的基础训练上下下夫,做到句子结构准确,表达无误,并培养自己一句多译的能力,进行不同句式结构表达训练。同学们可以在表达多样化上有所提升,突破单一句式,使文章生动活泼、结构紧凑。
一、审准题,抓住文章写作的主旨
审题就是要通过对已知信息的分析,来把握住要写文章题目的中心点,并在此基础上确定主题、体裁以及文章的大致脉络,同时,还应对写作篇幅的长短和结构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如果是图画材料,考生就要仔细观察图画,准确把握住图画所传递的信息。如果是给题目和写作点的作文,考生就要充分利用这些信息,在把握好文章主题的基础上,在写作中要尽量覆盖所有的内容要点。
二、注重学生日常英语知识的积累
1.积累丰富的词汇,加强句型练习。词汇是写作的基础,在平时的教学中重视学生对词汇的学习和积累意义重大。就英语写作备考来说,考生在积累词汇的基础上,一方面应该对一些常考话题可能涉及的词汇进行分类整理,如关于环境问题,可以整理出以下词汇:environmental pollution(环境污染)、greenhouse effect(温室效应)、global warming(全球变暖)、dust(垃圾)、use up(用尽)、white pollution(白色污染)、plastic wastes(塑料废物)、environmental protection(环境保护)等。另一方面,考生还需要注意积累一些“亮点”词汇来替代普通词汇,如用“excellent”替换“good”,用“significant,critical,essential”来替换“important”等。句子是文章的基本单位,加强句型的积累和联系,是提高书面表达能力的有效方式。在写作中,比较出彩的句型有:①It句型,如It seems that…(看起来……)、It is + adj.+that…(……是……);②There be“存在”句型,表示“有”,确切含义是“存在”;⑧从句;④并列结构,可以是单词、词组并列,也可以是句子并列;⑤比较级;等。同时,考生还需要积累一些常用的短语和固定搭配。就句型而言,考生还可以识记一些可以用于写作开头、中间论述和收尾的句型。如,“As we all know…”可以用于开头,“after all/in my opinion”可以用于中间论述,而“above all/in a word”可以用于结尾。对于中间需要列举的,可以用“first、in addition、finally”依次表述。
2.背诵一些精美短文。培养英语语感。通过背诵一些精美的英文短文或是高考英语作文的优秀范文.不仅能够扩充学生的词汇量,而且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英语语感。背诵的篇幅多了,文章里那些地道的英语表达以及一些固定搭配和句型,一定能够印在学生的脑海里,并在考场上能够为己所用。
三、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相结合
“单向传授”是一种传统的评讲作文的形式,即教师点评、学生听。笔者常用两种讲授模式:专题式和个案式。无论哪种作文都有既定的写作任务,即专题讲解的内容。但只讲理论是不够的,每个学生写作文都是其思维的一次创造活动,每篇文章都有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个案讲评就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这一环节笔者通常分两步:首先,挑出优秀英语作文,印发给学生并分析亮点在哪里;然后,挑出一些出现频率较高的错误,分析错误的原因并纠正。“多向对话”是指对作文的讲评采取多维立体的模式,即全员参与点评。教师挑选出一些具有典型特点的作文,把交流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讨论文章好在哪里,问题在哪里,如何写得更好,甚至可评教师的评语,这种“点对面”“面对点”的多维互动模式,让学生成了作文评讲课真正的主人,思维的创新过程得到进一步升华。“多向对话”与“单向传授”两种模式各有千秋,不能一概而论,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英语作文评讲课上根据不同文章类型及学生写作任务目标达成的情况采取合适的模式,从而达到最佳的效果。
四、注重英语练习对于英语作文的重要作用
篇3
近年来,为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环境素养,杭州市竞舟小学在成功获得浙江省首批“国家级绿色学校”称号的基础上,进行了国际生态学校的创建工作。在创建过程中,学校根据自身特点,严格遵循国际生态学校七步法要求,紧紧围绕“变废为宝”和“垃圾分类”两大主题展开,最终获得国际生态学校绿旗荣誉,不仅使学校在环境教育方面又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也积累了国际生态学校创建中“七步法”的运用经验。
第一步:成立组织 指导创建工作
组建生态学校委员会是创建生态学校过程的驱动力和迈向生态学校的第一步,生态学校委员会指导学校的生态校园创建工作。
组建一个合理的生态学校委员会能够代表整个学校的观点以及当地社区的观点,2011年10月,学校成立了由学生、教师、家长、社区代表等组成的学校生态委员会,由区环境教育专家担任顾问,其中学生42人、教师16人、家长4人、顾问2人,共64人,学生委员占总人数的65.6%。
第二步:环境评审 掌握现实情况
环境评审对于了解学校当前的环境状况很重要,评审的结果将为行动计划(第三步)提供支持,它能够帮助我们判断这种改变是否必要的、紧迫的。
生态学校委员会组织师生对学校的食堂、绿化景观、垃圾房等区域进行评审,最终确定两个主题进行详细探讨。
寻找垃圾中的“宝藏”
学校和社区正在推广垃圾分类,但是大多都停留在宣传阶段,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垃圾混投的现象在校园中屡见不鲜。在环境评审的过程中,学校生态委员会对全校学生进行了关于垃圾分类方面的问卷调查,65%的学生认为许多丢弃的材料都可以有新的用途,有38%的学生认为随意丢弃废旧物品会污染环境,只有14%的学生认为垃圾是应该被丢弃的。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并寻找其中可再利用的废弃物,不但有利于保护环境,还能变废为宝,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
“臭水池”的改良
三年前,学校为爱好航模的同学修建了一个航模水池,刚修好时得到了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常有航模爱好者在水池边一展身手。但是时间久了,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了,因为航模池有一个致命的缺点,那就是每周必须换水一次,一旦停止换水,由于灰尘、杂质、垃圾等污染物的侵入,水体就会变得浑浊不堪,并散发出异味。而每次换水都要使用近10吨的自来水,还需要人工来清理池内垃圾,费力费时不说,又浪费了水资源,这已经成为学校环境管理的一大难题,亟待改良。
第三步:制订计划 提出可行方案
行动计划是创建国际生态学校的核心,根据环境评审结果,列出一系列一致认可的环境目标以及清晰的职责分工,有步骤地来改善环境。
变废为宝行动计划
生态委员会决定开展“变废为宝”活动,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垃圾分类方法,通过自己和发动他人共同筛选出其中可再利用的废弃物,赋予它们新的“生命”,将垃圾“变废为宝”。我们确定了如下计划:
1.了解身边有哪些废弃物品
2.研究讨论废弃物品的危害及再利用
3.学习垃圾分类方法
4.制定废弃物品回收再利用方案
5.向所有师生公布计划
6.实施废弃物品回收再利用
7.继续研究讨论在废弃物品回收再利用的过程中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8.展示“变废为宝”成果
9.如果目标没有实现,制定弥补方案
生态池塘行动计划
针对校园航模水池现状,根据以往学过的有关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知识,生态委员会的同学们在辅导员的带领下,通过研究认为:校园航模水池污染的主要原因是水体内缺少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来进行净化修复。假如在池塘内放入适量的生物,如水葫芦、金鱼藻、螺蛳……建立起一个适合池塘的生态系统,达到生物影响水体自净能力的条件,并试着调节生物的种群与数量,保持水池内的生态平衡,就能让水体拥有自净能力。
1.研究讨论生态池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2.向所有师生公布计划
3.实施生态池培养计划
4.继续研究讨论生态池存在问题的原因及对策
5.继续实施生态池培养计划
6.展示生态池培养结果
7.如果目标没有实现,确定弥补方案
第四步:实践活动 实施生态改良
变废为宝
学习垃圾分类方法。学校生态委员会和科学老师、卫生老师一起罗列了学校所有可能产生的垃圾,结合杭州市垃圾分类指导办法,制定了学校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学校生态委员会组织学生学习垃圾分类的方法,使学生全方位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明确垃圾分类的方法,最后转变成为具体行动,内化为个人的意识。
更换垃圾投放设施。很多时候人们有意识进行垃圾分类投放,但苦于没有更好的设备,只能混投。学校根据环境评审结果,对所有不符合、不适宜垃圾分类的垃圾桶进行改进,并购买分类垃圾桶二百多个,保证每个班级都有分类垃圾桶。让学生随时都可以对垃圾进行分类投放。
利用“垃圾”制作学具。学生在科学老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和发动其他人共同收集可再利用的废弃物,整理、制作成科学课的学具,赋予垃圾新的“生命”,获得节省资源、节能减排实效。
生态池塘
水质改良操作探索。学校生态委员会成员在科学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在水中加入一定种类和数量的动物和植物,尝试在水体中构建生物链来改变水池的生态环境。通过观察、记录、分析水体内的变化情况,来判断实验效果,并根据实际需要,适当增减水体内的生物和非生物条件,以逐步改善水体的自净能力。边改善条件,边观察记录,边分析效果,边积累经验。经过反复实验,我们找到了让水体恢复自净能力的有效途径。
第五步:课程渗透 融入学科教育
除了改善项目的状况之外,我们把生态学校活动与课程联系起来,以确保生态学校建设真正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整合在一起。将环境教育理念融入到各科教学当中,把“变废为宝”和“生态池塘”两个主题渗透到学科环境教育当中,丰富教学科目的内容。
科学课
小学科学课堂中有直接涉及垃圾分类的教材,如六年级下册有一个单元的知识就涉及垃圾分类和垃圾处理。科学老师将很多废弃材料制成学具和教具,为师生上科学课提供方便,也提高了学习效率。单拿塑料瓶来讲,它就可以在很多场合用到:四年级《天气》单元,要学习雨量等级时,可在瓶盖上戳些小洞,瓶里灌好水,倒过来,就可以模拟降雨,帮助我们掌握怎样收集雨水和测量降水量的方法。五年级下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则用到了鞋盒、泡沫塑料、饮料瓶等废弃物。而在教学三年级《水生植物》一课时,则可以直接让学生在生态池周围对生物进行观察,让学生直观感受水生植物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
其他学科
垃圾分类、生态池塘的内容不仅在科学课堂中有所涉及,其他学科也会涉及。如:英语课中对比国内和国外的垃圾分类方法,美术课中通过艺术创作的形式把废弃的垃圾制作成精美的艺术品,数学《测量和计算面积和体积》一课中,学生可以自己去生态池进行测量并计算,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在语文课上,教师组织学生对生态池进行细致观察,撰写题为《美丽的生态池》的作文。
第六步:加强宣传 引起社会关注
实施生态学校项目的一个重要目的是在校园乃至更广泛的社区范围内,提升公众对生态学校活动的认识,并确保尽可能多的人有机会参与这些活动。
在生态委员会的指导下,学校通过校园网、《求是苑》报了生态学校活动的信息,并尽可能给更多的媒体。浙江电视台教育科技频道还专门来校进行相关采访,《钱江晚报》也连续报道学校开展低碳贸易节和生态池塘等活动的相关情况。区环保局局长来校进行生态学校检查时,对我们的“生态池塘”赞不绝口,称这是他看到过的最成功的一个大型生态池。此外,垃圾分类、变废为宝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收集废弃品成为一种习惯,一种时尚,一种生活。我们的行为也带动了家长、社区一同加入垃圾分类再利用的队伍中来。
第七步:制定规章 加强行为指导
生态规章是一种使命声明,它以清晰和有想象力的方式,阐明我们对改进环境绩效的承诺,使学校每一位师生记住并付诸行动。我们采用了歌谣的形式,来呈现我校的生态规章,语言活泼生动,朗朗上口。
生态保护歌
青青草,不践踏。爱花木,不攀折。
种植园,勤管理。生态池,要爱护。
有废物,不乱扔。分类投,再利用。
护环境,我能行。洁绿美,乐融融!
篇4
摘要:阅读与写作是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两个重要方面,而目前教学中读写分离现象非常突出,文章尝试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训练,注重阅读技能和写作技能的训练,以达到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的目的。
关键词 :阅读教学;读写活动;主题写作;任务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15-0134-01
《全日制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形成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而阅读与写作是其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广泛的阅读可增强学生理解和吸收书面信息的能力,丰富学生的语言知识,使之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从而对英语写作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当前教学中,读写分离的现象非常突出,阅读教学中只注重培养语言知识和阅读技能,而忽视了语言整体发展的特点,写作教学只注重写作技能,忽视了写作对阅读的积极影响。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只有有效结合阅读材料进行真实、合理的写作训练,才会使阅读教学中的“可理解性输入”与写作教学中的“有意义的交际”相结合,实现以读促写,以写带读,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不断提高。
一、读写结合的理论依据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教人写文章,要先引导他们多读别人的文章,从中去弄清应该怎么写和不应该怎么写的奥秘,才能实实在在地懂写作,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确实,阅读与写作是两项相互独立而又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技能,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和借鉴,写作是阅读的升华和创造,同时也会激发阅读动机。Swain提出的“输入说”(output hypothesis)认为,学习者必须经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才能内化输入的语言,最后达到语言习得的目的。建立在阅读基础上的写作活动是提升阅读质量的有效途径,写作可以向学生直接反馈阅读效果,并根据作文中所反映出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研究阅读方法,使其阅读活动顺畅地进行。另一方面,学生在写作过程中可以不断运用阅读中所获取的信息,由此,既强化了阅读的信息,又巩固了语言结构,提高了语言的表达水平,使阅读活动更加深入,写作任务也更加顺畅和有效。下面笔者结合译林版初中《英语》8A Unit4 Reading第二课时的教学实例,来谈一谈对阅读教学中主题写作任务设计的认识。
二、读写结合的教学实例
该单元的话题是“自己动手做”(Do it yourself),Reading选择的材料是Suzy,介绍堂兄Andrew的DIY趣事:尽管他对DIY很着迷,但其实并不擅长,由此发生了许多意外。DIY是个新话题,学生比较感兴趣,但是大部分学生都缺乏生活体验,且大量的生词和短语给教学增加了难度,如果不能熟练掌握这么多生词和短语,就难以将写作训练进行下去。因此,教师必须选择恰当的写什么内容,在阅读第一课时就带领学生理清文章脉络并初步了解文意,然后再围绕着DIY这条主线,把本课分为以下四个板块:
第一板块:激趣导入。由于Integrated Skills的听力和对话材料是教学生如何制作水果沙拉和三明治,因此,笔者在课前就播放了一段英文视频“How to make sushi”,通过介绍老师的爱好——喜欢动手做美味佳肴,由此导入本课主题“自己动手做”。为进一步激发学生对DIY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勇于动手实践,接下来笔者展现了部分手工作品,如垃圾盒、生日贺卡、自制笔筒等,并通过对话了解学生会做哪些手工活,为后面的写作埋下伏笔。
第二板块:巩固课文。为了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激活学生的知识储备,巩固第一课时所学的生词、短语和句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在这一环节里,笔者采用了跟读、自读、分段复述和集体复述的方式,让学生通过反复地大声诵读和根据要点提示复述,为之后的写作积累语言素材。
第三板块:语言难点突破。文章中的短语很多,一节课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点都讲透,因此,笔者根据设计的写作任务进行筛选。在学生能熟练讲述Andrew的DIY趣事并更深入地了解了Andrew这个人物性格特点的基础上,笔者适时地提出了两个问题:①What did Suzy do to help Andrew? ②What did Suzy have to do when Andrew didn´t take her advice?由此,很自然地导入到“advise sb. to do sth.”及“instead和instead of”的语言点学习上,再通过笔者自己的DIY故事来教学“not only…but also…”,把原本枯燥、乏味的语言点放到了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让学生在用中学,熟练掌握重要知识点,为后面的写作进一步地铺垫。
第四板块:读后主题写作。Andrew酷爱DIY,他聪明又爱动脑,但是不太细心,也有点固执,不愿意读Suzy送给他的书,也不接受她提出的参加培训课程的建议。阅读材料就此结束了,但是学生从故事中能得到什么启发呢?由此,笔者设计了本节课的写作任务,请学生代表Suzy的DIY课程老师写封信给Andrew,针对他的一件“DIY趣事”提一些想法和建议,以便提高他的DIY技巧。为了降低写作的难度,笔者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要点中的三个问题:①Why is Andrew so crazy about DIY?②What kind of person is Andrew?③What can we learn from Andrew’s DIY stories?
学生在小组成员的热烈讨论中丰富了素材,拓展了思维,自己独立创作就水到渠成了。然后,笔者评析了部分习作并与范文进行对比,最后,再带领学生按照操作说明动手制作了一个心形信封,并将所写的建议装入信封。
读后写作训练把学生初步接触到的阅读材料中的词汇和句式转化为永久性词汇,扩大了词汇量,更重要的是,它把阅读内容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把学生的观点和其他读者的观点进行交流,进行碰撞,产生智慧的火花,从更高层次上对阅读材料进行了深入理解。
四、读写结合的教后反思
读后主题写作是读写结合的高级形式,是从词汇、语段、结构直至主题等多层面出发将读写结合在一起,从而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但要将读的语言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教师应给予指导并提出具体要求。
篇5
关键词: 詈语 内容分类 综述
詈语,俗称骂人话。长期以来,囿于传统观念,詈语一直被认为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语言垃圾”。不过詈语在每一种语言中都存在,且因它是非理性的心理冲动的产物,更能折射出一个民族的性情和心理。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论对语言学,还是对社会学和文化学都有着比较积极的意义。
对詈语的研究可以上溯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到现在其成果不可谓不丰硕。关于詈语的分类,很多研究者从内容、目的和性质三个方面划分,以内容分类为主。对于詈语的内容,张廷兴、尹群、刘福根、胡士云、周荣、江结宝、孙顺霖、郭沈青、刘雅茹、姜明秀等研究者都尝试进行了分类。从数量上看,有分成四类的,如郭沈青的灾祸诅咒、异类贬损、伦理道德和性詈语,姜明秀的不敬类、不吉类、不雅类和不洁类;有五类的,如胡士云的与性有关,与死亡、疾病等灾祸有关,与种族集团有关,与辈分孝悌有关,与性格、品质、能力有关;有六类的,如孙顺霖的与人相关的、动物类、植物类、灾异和神怪类、工具器物类、时间地域类;有八类的,如周荣的与禽兽及其行为有关、与鬼神妖精有关、与什物有关、与种族有关、性语、排泄物、死亡、职业身份歧视;有十一类的,如刘福根的与相貌、生理缺陷有关,斥人低能,斥人品德恶劣、行为,与年龄、性别有关,与地位身份、职业有关,咒死类,与鬼神等有关,与种、族意识有关,以“东西、货色”等骂人,以动物之名骂人,与人体器官、排泄物、性有关。
从以上所列举的各种分类的具体内容来看,它们之间显然既有较多的交叉的地方,又有较小的相异之处。这种交叉不但体现在不同研究者之间,在同一研究者身上也存在。如刘福根分类最详尽,其第四类中对年幼者的骂詈如“狗崽子”与第十类以动物之名骂人有所交叉。这种交叉既与研究对象本身有关,又与研究者大致相似的研究方法、认知传统相连。至于相异之处,较明显的是孙顺霖《中国人的骂》明确列出植物类、工具器物类和时间地域类,这无疑是对詈语内容分类研究很好的补充和完善。
尽管汉语詈语有着非常悠久的历史,内容丰富,种类繁多,但细究起来,突出表现为动物类詈语、死亡类詈言、尊卑类詈语、性詈语四类詈语。本文对这四类典型詈语研究情况作简要综述。
一、动物类詈语
骂人为禽兽是汉语詈语分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对该类詈语进行研究时,大都是在分析詈语全部类型时囊括动物类詈语,也有一些专题研究,如关英伟《詈语中动物词语的文化含义》、段佳音《析动物类詈语的文化心理成因》、张艳艳《汉语动物詈语研究》。其中关英伟对动物类詈语的划分较全面,包括动物本身;动物体貌,如“猪头”;动物后代,如“龟儿子”;与这些动物搭档的其他动物,如“猪狗”;与动物行为、习性相关的,如“狗吃屎”。后来姜明秀既将关氏第四类的“搭档”一词改为“某些特征相似”,又补充了动物动作类,如“滚”。
对动物类詈语的研究特别全面,既有社会语言学上的探讨,又有专门的语法研究。前者如李群认为蕴藏在动物类詈语中的是贬物观念;李朵透过动物类詈语看到了人优物劣的传统价值观;关英伟认为动物类詈语来自社会对禽兽行为的禁忌,是传统的天地万物等级格局带来的人贵畜贱观念的一种反映;周荣认为这些动物类詈语无不体现出“人为动物之尤”的优越感;郭沈青认为强调人性和蔑视异类是动物类詈语产生的深层社会心理根源。后者如张艳艳的《汉语动物詈语的语法研究》专门从语法层面对动物类詈语进行初步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刘福根和段佳音从历时角度对动物类詈语进行了研究。刘福根《古代汉语詈语小史》提出:“以禽兽骂人,最初只是个别的比喻性用法。”“这种比喻着眼于被骂者的行为或品格与某种动物劣性的相似之处。”他认为动物类詈语主要在于之辨,体现了人性论思想。段佳音《析动物类詈语的文化心理成因》认为动物类詈语自先秦开始出现以后一直是詈语的主体,并总结了各种类型的动物类詈语,归纳了该类詈语的几种主要构成方式和产生的内在文化根源。
二、死亡类詈语
死亡是人类感到恐惧的事情,死亡类詈语成了汉语詈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死亡类詈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首先是死亡的时间,主要诅咒对方早一点死去,如“短命鬼”;其次是死亡的方式,主要诅咒对方死于非命,如“吃枪子”、“挺了尸”;最后是死后的命运,主要诅咒对方死后不得安宁,如“五鬼分尸”。尹群《汉语詈语的文化蕴含》、周荣《汉语骂詈语研究》即采用这种分法。姜明秀《汉语詈骂语研究》又补充了两类:死亡本身,如“挺了尸”、“上西天”;和死亡有关的葬礼,如“停尸”、“报丧”。死亡本身这一类较复杂,与上述三类略有重合,如“挺了尸”可以归为死亡方式,“上西天”可以归为死后的命运。以上皆是在研究各种詈语时涉及死亡类詈语,而米敏《“死亡”类詈语》则以单篇形式专门探讨此类詈语,详细阐述“鬼”类詈语的起源和发展演变。
死亡类詈语背后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了民族的文化传统。尹群认为“中国人讲究体面地去死,‘寿终正寝’乃人生最好结局。那么,与此相反的任何死亡便都可转化为詈语”。米敏认为死亡类詈语是人类詈骂词中最为恶毒的,“它直接指向人类心灵的最薄弱处,既发泄了咒骂人愤怒的情绪,又给了被咒骂人以沉重的打击”。姜明秀认为正因为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对死亡高度禁忌,詈骂者才以此为内容大作文章。
三、尊卑类詈语
曾长期处于封建集权统治下的中国,其等级观念非常严格,主要包括长尊幼卑、男尊女卑、官尊民卑、富尊贫卑。这种等级观念也体现在詈语中。尹群《汉语詈语的文化蕴含》把上述四尊分为两类,一类为官本位和等级制度,包括长尊、官尊、富尊;一类为性别差异,所言即是男尊。周荣《汉语骂詈语研究》将此类詈语分归入职业身份歧视类,清晰明了地归纳了尊卑类詈语的种类,即长尊幼卑类,如“小子”、“小崽子”;官尊民卑类,如“苍头”、“叫花子”;富尊穷卑类,如“穷鬼”、“穷光蛋”;男尊女卑类,如“”、“臭娘们儿”。在官尊民卑类下又按照身份分了八小类,包括以奴隶之称骂人,骂人为乞丐,骂人为匹夫、村夫,商人之称骂人,读书人的贬称,士兵的贬称,以妓之称骂人,戏子等。刘福根《古代汉语詈语小史》注意到汉语中有关女性卑贱的詈语集中体现为三类:一是将女性“物化”,包括“动物化”和“货物化”;二是对强干的女性十分反感,动辄以“妒”“悍”称之;三是丈夫背称妻子时虽美其名曰“谦称”,但有不少实际上是詈语。
从尊卑类詈语的研究情况来看,研究者对其范围界定差异较小,均认为其所包含的文化内涵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严格的等级观念。如尹群认为尊卑类詈语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等级观念,是维护官本位和等级制度的一种手段;周荣认为尊卑类詈语的语义深受等级观念的影响,又反过来把这一观念予以显示。
四、性詈语
性詈语,指与性有关的詈语。性在日常生活中较为隐秘,对其忌讳也很多。骂人者不顾避讳,对被骂者进行言语上的攻击,从而发泄自己的情绪。大部分性詈语指向女性。刘澍声《说骂――“骂”语言文化现象研究综述》提到中国的骂,绝大部分以“性”为主题,为立论基础为归结点。郭沈青《汉语詈语及其文化底蕴》认为性詈语是最龌龊的詈语。江志全、范蕊《汉语性詈语的心理及文化分析》认为人们破口而出的詈语常与性有关,性詈语成为最直接、最有效的宣泄方式,指出性詈语主要包括五类:与性器官有关的,如“”、“”;与有关的,如“日”、“操”;与性心理有关的,如“”、“破鞋”;与性职业有关的,如“妓”、“”;涉性的词,尤其是与身体有关的,如“放屁”、“屁话”。应该说除第五类涉性的词归入性詈语稍显牵强外,其他四类基本上囊括了目前性詈语研究中提及的所有类别。
可以说性詈语的广泛使用与传统文化和中国人的深层心理积淀有关,性詈语的研究者们就此展开了深入的阐释。刘澍声提出性詈语既与中华民族根深蒂固的生殖崇拜有关,又与其对在理论上源远流长并且愈后愈烈的贞节观念的变本加历的强调有关;周荣认为涉性骂语是性心理压抑之后的一种变相发泄;郭沈青认为个体本能发泄是性詈语产生的源动力,性詈语是本能发泄冲破语言规范的一种表现;江志全、范蕊把性词汇突破了社会禁忌作为其成为詈语的首要原因。
五、小结
除了上述四大类外,詈语内容分类需提及的主要还有八小类:(一)生理缺陷类,如“独眼龙”、“瘸巴熊”;(二)能力类,如“蠢才”、“笨蛋”、“窝囊废”;(三)排泄类,如“屁话”、“狗屎”;(四)品质类,如“流氓”、“痞子”;(五)性格类,如“火药桶”、“磨子压不出个屁”;(六)鬼神类,如“丧门神”、“扫帚星”;(七)种族类,如“杂种”、“”;(八)什物类,如“蠢物”、“人渣”。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出,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在詈语内容分类研究方面收获颇丰,不过仍有一些问题有待解决,比如说詈语内容的分类有些混乱,对所分各类詈语的研究十分不平衡,主要集中在几个大类上。其实这些问题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与詈语内容本身的争议有关,比如胡剑波认为有些詈语易与民族侮辱语、贬称、蔑称、赌咒等混淆;仇伟、张法科认为诅咒语与咒骂语是需要区分的;还有的学者提出要区分言语上的詈语和语言上的詈语,但是在区分时界限不明。客观来说,詈语研究本身不过才二十年左右的时间,相信随着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展开,目前存在的这些问题自然会得到较好的解决。
参考文献:
[1]张廷兴.民间詈词詈语初探[J].民俗研究,1994(3).
[2]胡剑波.我国詈语研究综述[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2).
[3]周荣.汉语骂詈语研究[D].中国优秀硕博士论文数据库.北京语言大学,2000.
[4]江结宝.詈骂的构成与分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2000(1).
[5]刘福根.古代汉语詈语小史[D].博士论文.浙江大学,2007.
[6]胡士云.骂人话及骂人话研究杂谈[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3).
[7]谭芳芳.近二十年来汉语詈词詈语研究综述[J].盐城工学院学报,2009(3).
[8]郭沈青.汉语詈语及其文化底蕴[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2(4).
[9]孙顺霖.中国人的骂[M].郑州:中原农民出版社,2005.
[10]陈伟武.骂詈行为和汉语詈词探论[J].中山大学学报,1992(4).
[11]姜明秀.汉语骂詈语研究[D].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吉林大学,2006.
[12]刘澍声.说骂――“骂”语言文化现象研究综述[J].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2).
[13]尹群.汉语詈语的文化蕴含[J].汉语学习,1996(2).
[14]李朵.古代汉语詈语中的文化蕴含[J].黔南民族师专学报,1999(2).
[15]江志全,范蕊.汉语性詈语的心理及文化分析[J].青海社会科学,2008(3).
[16]孟建安,柳金殿.詈语与社会文化[J].修辞学习,1997(5).
[17]米敏.“死亡”类詈语[J].滨州学院学报,2005(2).
篇6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4)33-0118-01
担任班主任己有十几年了,其中的酸甜苦辣皆尝遍了,最大的感受不是苦和累,而是充溢于内心的那种真真切切的充实和成就感。依据这些年工作的经验,笔者觉得班级管理搞得有声有色,“一年更比一年好”。
一、大海效应
大海之所以气势磅礴,宏伟壮观,关键在于它能“海纳百川”,作为一名班主任,也应有这种博大的胸襟。常言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何况这些未成年的孩子。教师对学生的过失要采取宽容、理解的态度,允许他们犯错误,学生出现问题时,不要急于批评和处罚,要冷静地思考,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出现这种过失,对症下药,让他自己教育自己,心悦诚服地改正错误。
我班有一名女生贾某性格泼辣、鲁莽,活脱脱一个假小子。她觉得另一女生李某平时表现太过忸怩做作,很看不惯。一天晚自习后,李某说了一句“今晚的月光——多美呀!”一旁的贾某听了,嘲讽道“恶心、假斯文”,于是二人发生口角,结果贾某上前打了李某一个耳光,污言秽语也扑面而来。了解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笔者及时召开了以“尊重他人”为主题的班会。大家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在此过程中,贾某始终埋着头,一声不吭,但她那表情里分明透出了悔改之意。课后贾某主动找到李某道歉,笔者及时对贾某主动认错、尊重他人的行为进行了表扬,二人都有了面子,情绪稳定下来,笔者内心的石头终于放下了。
二、绊脚石效应
现在的学生生活都太顺利了。如果家长过于溺爱孩子,那么他们凡所想得到的,都会在父母的“帮助”下得到。他们不知道什么叫“困难”“挫折”,就像温室的花,经受不了风风雨雨,易过早地萎缩、凋零。
鉴于此,笔者首先从思想上让他们加强认识。比如让学生搜集有关的名言警句、古今中外典型事例,召开主题班会等,让学生明白 “蜂蜜,可以养人,可蜜一般的生活,也可能害人;苦难,会折磨人,可经受苦难,更能锻炼人。”
其次,着手为学生设立“绊脚石”。笔者为他们布置 “学期作业”——“这学期,我将攻克( )难关”。我班的王红同学,她完成的是“我将攻克(生活)难关”。她的母亲去世,父亲体弱多病,没有其他的亲人,家庭的重担就落在这个十来岁女孩的肩上。这样的家庭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说,都会觉得难以承受,可小姑娘硬是挺了过来。为了生活,她课余时间编过鞭炮,捡过垃圾;为了学习,她从不懈怠,勤奋努力。她总是那么乐观、坚强,凭着稚嫩的双肩、坚强的毅力,为父亲撑起了一片蓝天。小考她取得了全镇第五名的好成绩。
三、春雨效应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这是春雨对万物的呵护,教师对于学生的关爱也是如此。教育家夏丐尊说过,“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
这种爱小到一个善意的眼神、一次会心的微笑、一句中肯的鼓励,把学生放在心上,关注他们的一切,和他们打成一片,做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作为班主任,就要充当好家长的角色,时刻操心学生的点点滴滴。天凉了,笔者总提醒他们“多加点衣服,别感冒了”“晚上睡觉,盖好被子”;要放假了,就会提醒他们“路上要注意安全”“在家要完成作业,要体贴父母,”还常提醒他们“别乱花钱”“团结同学”,等等。个别谈话,也是常而有之的,学生学习进步了,笔者会鼓励他继续努力;学习下降了,会帮他找出原因,迎头赶上;思想有问题了,笔者会引导他走出误区,重整旗鼓……笔者总是不厌其烦的说教,几年下来,自己也觉得嘴变得啰嗦多了,不说呢,总觉不踏实,于是“班妈”的称号,也就相依相伴了,不过,对于笔者这个“班妈”学生还是比较信任的,他们也会主动地找到我谈学习、谈生活、谈理想……虽然花在学生上的时间占据了所有时间的一大半,但内心是充实的、愉快的。只要我们对学生倾注于爱心,教学这片芳草地定会争芳斗艳。
四、滴水效应
班级是个小社会,教室是片小天地,以滴水之势从小处着眼,从身边入手,创设情境,制造氛围,多管齐下,全面育人,常常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列举自己的点滴做法。
1.板报有专栏。每期板报,笔者总要求学生留一席之地,设计“班级日清管理一览”和“我为班级提建议”。日清管理的各项情况,如三操一活动、卫生、出勤、纪律、宣传等由值日干部填写,以此让学生随时了解班级或个人的优劣,从而不断地警醒自己扬长避短,“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局面逐渐形成。同时,还要求学生每周为班级或师生提建议,然后选出一条最符合实际的,写在黑板报的专线处,这样既很好地维护了学生的尊严,也达到了师生互勉的目的。
2.学习园地常更换。学习园地每月更换一次,内容或围绕将要进行的事务,如“新学期打算”“期中复习计划”;或上周最打眼的成绩,如“从作文竞赛中我认识到……”“某某的第一,促进了我”;或交流学习经验,如“学习英语之我见”“怎样提高学习效率”,以此常更换、常交流、常促进。
3.黑板功能全。教室前面的黑板主要是供教师板书、学生演练的。笔者引导班干部在黑板的两侧各设计一个小边框,一边用于书写当日的课程,以使学生的学习井然有序,一边用于书写“每周一言”,如开学初学生思想还很动荡,就写上“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针对部分学生学习盲目、不够勤奋的现象,就写上“理想是灯,可以照亮前行的路”,在学生的抬眼间,就能够自觉、自律。
俗话说:“水滴石穿”、“教学无小事,事事皆育人”,这就需要我们从点滴做起,常抓不懈,如此才会有更多、更大的收获。
篇7
【中图分类号】G637 【文献标志码】D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35-0054-05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星韵学校创办于2007年。作为一所年轻而充满活力的民办学校,她以“清简”“活泼”的姿态,办“适合儿童”的教育。在这里,只做与教育真正相关的事情,只做儿童真正关心的事情。学生既是自我发展的主人,知行合一,做最好的自己;又是学校团队生活的重要成员,与周围世界同生共长,做幸福的小公民。在这润泽而青春的校园,处处是对规则的敬畏与遵循,对自由的迷恋与向往。“有规则的自由”,成为星韵学校最鲜明的办学传统与文化印记。
新班级:我是我成长的主人
“星韵”是一个充满浪漫意蕴的词语。相传,每个人都能在斑斓的星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星,向世界闪烁着自己的独特光芒。而在星韵学校――这个彰显自由的乐园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这一个”,并在极具发展内生性的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中,成全个体生命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特别是在“班级”――这个与孩子成长最近的地方,星韵学校一直探索着教育的“另一种可能性”。在星韵人看来,班级是一个由“自治”通往“自由”的存在。孩子在“规则”的“集体生活”中,找到真正的自我,唤醒与生俱来的智慧,并在与生活、与自我、与他人的观察和判断中,给自己的生命以意义和方向,从而“做最好的自己”。星韵人甚至有一种美丽的教育想象:这是一片群星璀璨的天空,每个人都是一颗星,都能找到自己的发展坐标和舞动空间。而教师始终拥有一种“遥远的目光”,在关注“班级文化村落”的同时,更关注每一个孩子的生命价值;在关注孩子当下发展状态的同时,更关注孩子的未来发展方向。
小岗位,大舞台
星期五,寄宿生可以回家了。大家吃过午饭,就迫不及待地回到教室打扫卫生、整理书包。突然,“哇――”的一声,打破了三(6)班喜悦的氛围。王老师劝慰了好一会儿,松松的哭声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趋势。这可如何是好?正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刘金雅同学一脸自信地说:“王老师,让我来试一试吧!”果然,松松很快就给劝好了。王老师虚心请教她的“窍门”。小姑娘一脸得意:“没什么,讲道理就好了嘛!”“可我刚刚也是这样做的呀,他都不听。”金雅转而安慰王老师:“应该是他跟你还不熟的原因吧!”
好一个“心灵抚慰师”!好一句“不熟”!孩子不经意的一句话,让王老师豁然开朗:成功的教育,必定发生在相互熟悉的心灵之间。而教师的管理智慧就在于,善于打破惯性思维,勇于从“陌生人社会”突围,和孩子一起找到熟悉的“对象性存在”,那里才是孩子的“生长点”。王老师决定解放孩子的手脚,给每个孩子找到“心灵抚慰师”式的“小岗位”,让他们一起参与到班级管理中来。这一提议立刻得到孩子们的热烈响应,他们积极寻找班级需要的每个角落,41个孩子一下子找到71个岗位。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给“小岗位”创造了动听的名称:劝跑员、垃圾终结者、窗户美容师、节能小卫士等。这些名称既有生活的气息和时代的质感,又能让他们获得价值认同和行动的乐趣。从设岗、命岗、明岗到认岗、评岗、转岗,每个流程都很关键,都是教师“出让权力”和学生“争取权力”的“博弈”过程,也是学生“赢得权利”与“担当义务”的“较量”过程。随着活动的开展,王老师开始慢慢“退位”,逐渐成为“观察员”“公证员”;而学生慢慢走上“前台”,成为岗位责任目标的制定者、执行者和评价者,整个班级走向了“自主”“有序”。
在星韵,这样的管理探索成为“新常态”。有的班级成立管理部和纪检部两大部门,将传统的“委员”变成导师团领衔人;有的班级组建学习共同体,将简单的同学关系,变成多重的师傅和徒弟关系……管理无常,适切就好。星韵人给学生提供的“小岗位”“小职位”“新关系”,其实是将他们卷入一种“规则的生活”,使他们在亲身经历中,享受“规则之风”带来的“自由之趣”。
微课程,大教育
周日上午,六(5)班的单佳晨和班级同学集合在武进区人流量比较大的福克斯广场,一起分发“保护环境,和谐共存”的宣传单。最近雾霾严重,给生活带来许多不便。作为“天之翼小组”的一员,单佳晨和小组其他四人一起探究雾霾形成的原因,思考如何为消除雾霾做点什么。林成悦胆子大,他抢先来到一个中年妇女面前:“阿姨,现在雾霾严重,我们一定要下定决心减少雾霾的产生……”阿姨微笑着接过了宣传单。单佳晨也跑到一对情侣面前,刚把宣传单递过去的时候,他们便拒绝了他。不过,他没有放弃,继续努力。终于,一个善解人意的阿姨支持了他,还热心地留下了电话号码,希望下次有类似的活动,也能让她参与进来。这让内向的单佳晨一下子找到了交流沟通的自信,他绘声绘色地向阿姨介绍起雾霾的“前世今生”。
这是班级以“我是毕业生”为主题的德育微课程学习的场景。班主任邵培培认为,学生不仅是人类智慧的传承者,更是社会文明传播的志愿者。为了给孩子留下别具一格而又富有人生意义的小学记忆,邵老师精心设计了各月主题活动:三月为“我是志愿者”,四月为“烟雨蒙蒙踏青时”,五月为“劳动更光荣”,六月为“我的最后一个儿童节”。
在星韵学校,有一个美丽的称呼叫“星娃”,他拥有阳光心态、善良之心、良好习惯和探究精神,这其实就是星韵学校的人才培养标准。而这些素质的养成,不仅在课堂,还在一个个德育微课程中。在星韵人看来,“教室”应该是一个开放的空间,各种性格、气质、潜能的孩子都能在这里找到适合自己的“兴奋点”和“动感地带”。微课程的设计,使班级教育摆脱了碎片化、浅层次和随意性等弊端,它以主题活动为平台,实施“浸润式教育”,让教育的触角延伸至孩子的心灵柔软之地,从而影响孩子价值观的形成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其实,一旦孩子的生命觉醒了,融入了活生生的生活,他们的整个生命世界就向教育敞开了。所以,在星韵,德育的启蒙随处可见,微课程也是随时可感。既有学校层面的“红领巾跳蚤市场”“给爷爷奶奶放一天假”“白雾中的向日葵”(去医院看望需要帮助的生病儿童)等,也有班级层面的“班级生日会”“我爱班级,绿色的家”“玩转小魔方”“苹果时代”等,还有个人层面的“学生书画作品展”“个人演唱会”等。
在星韵,教师发展动力的转换与内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一环。学校带领教师走出校门,去倾听专家们的讲座、报告,在“头脑风暴”中获得实践的指导与修正;去观摩名师的精品课堂,以求为自己的教学找到改善的方向;邀请各级专家、名师来到校内,给教师上示范课、做点评,以求明晰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学校主动加盟全国“新体系作文”研究团队,加入“苏派名校联盟”,为广大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更高的价值平台,并让教师走进兄弟学校,在交流、学习中,找到自身发展的方向,找到学科生长的关键节点。在日常教研活动中,学校实施“发现・星韵美”一周常规巡视,从对教师冷冰冰的审视和裁判转向对教师的关注和关怀;从指令性的要求转向协商和讨论式的沟通和交流;从教师被动接受检查转向多主体参与的互动过程。这些非典型教研活动,是在打破常规的基础上的主动创新,激发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内生力量。
开启“发展第二线”
赵树建老师,星韵学校少先队总辅导员。他曾是一名普通的语文教师,课堂教学也并不出彩,但他对主持节目、诵读经典却情有独钟,并在武进地区声名鹊起。学校针对他的特点,协商形成“通过特长的成功促进专业的发展”这一目标,促使他主动把主持人的成功经验迁移到语文课堂教学上来。在学校以“他和他的舞台”为主题的“成熟期教师再发展”的研究活动中,赵老师精心演绎了六年级语文《鞋匠的儿子》的示范教学。课堂上,赵老师浑厚的嗓音,自然的情怀,获得师生的高度好评。他不仅用入情入境的范读营造出了富有艺术感染力的课堂氛围,还以其广博的知识让学生欣然漫步于语文学习的圣殿,更能借连珠的妙语睿智地激发出学生思维深处的闪亮火花。而他在少先队总辅导员的岗位上,同样做得有滋有味。他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创造性的策划能力、简洁有力的组织能力,使学校少先队工作鲜活生动、精彩纷呈。
在校长蒋惠琴看来,很多教师的人生发展只有一条曲线,慢慢上升,然后急剧下降进入平行期。而成熟教师往往能在第一条曲线还处于上升的时候,就开始另一条新的曲线。学校把工作五年以上的教师,特别是学校中间层次的教师,包括已经进入“高原期”的人员,作为“成熟期教师”,并成立“成熟期教师再发展”的研究课题组,倡导“过一种有尊严的教育生活”,科学而精心地为广大教师搭建了推动自身可持续发展的教科研平台,为他们的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学校还组建“教师成长项目工作室”,形成了自下而上的、民间的、充满生命活力的教师发展文化;打造“名师在线”活动,邀请省内外的一批名师专家在教育思想、教学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给予教师针对性的指导。
新生态:舞的律动,星的灿烂
稳定而优质的校园生态,是学校管理的终极追求,也是学校文化的核心表征。星韵学校作为一所拥有办学理性和自觉追求的民办学校,既能脚踏实地,追求博雅文化的底子;又能与时俱进,整合信息时代的资源;还能仰望星空,成全人的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在星韵学校,星星是一种文化意象,每个人都向世界敞亮,做最好的自己,成为自己的星星;星星又成为一种文化图腾,每个人遇到未知的自己,敬畏灿烂的星空,成为一颗新星。与“星”相呼应的,还有“舞”。“舞”是一种节奏,每个人都“活泼泼”“乐陶陶”的,在野趣而高贵的校园生活中,享受着自由生命的律动,享受着规则文明的从容;“舞”是一种姿态,无论是走进校园就映入眼帘的舞者造型雕塑,还是午间“星之韵”舞台上孩子的才艺表演,抑或是校园里每个轻盈的身影,都在表达着“灵动”的内蕴;“舞”更是一种生态,有时校长是领舞者,带领教师群舞,有时教师是“大鱼前导”,带领学生“小鱼尾随”。无论是“星”,还是“舞”,都在诠释着“参差多态,幸福之源”的星韵教育生态。
有“匠心”,才“独运”
2015年6月5日,全体班主任及班主任导师团成员集聚观摩教室,参加每月一次的班级管理培训活动。本次的培训主题是“致匠心”,意在让班主任老师能独具匠心地展开班主任工作。在星韵人看来,有“匠心”的“手艺人”往往意味着固执、缓慢、少量、劳作,但是这些背后所隐含的是专注、技艺以及对完美的追求。班级管理也是如此,匠心独运的班队活动,是提升班级凝聚力、丰富学生“活体验”的重要载体。六年级年级组长章建琴进行了活动设计分享,介绍了“让我们相互照亮”主题联合班会活动开展的背景、活动主题的选定,展示了活动的过程及成效。活动通过“雅言”“雅行”“雅志”三大版块让学生在活动中相互教育,尝试解决行为、学习、心理方面的问题,让他们拥有宽广的心胸、锲而不舍的品质及感恩的心。
这样一种常态的对管理核心价值的主动追问,对教育呈现形式的精心设计,对智慧实践的协作反思,是星韵教师“匠心”的自觉修行。在星韵,儿童节那天,学校会给孩子送上一本由学生亲手绘制的精装口袋书――《我很重要》;在星韵,“家长会”既是教师展示自我、赢得信任与口碑的平台,也是“会家长”,提高家长参与儿童教育的意识,提供各种机会让家长参与了解教育活动的过程;在星韵,“家校通”不仅是告知假日作业要求,更是把学生在校的一些细节用文字描述给家长听……
这样一种“匠心”不仅表现在教学课堂和德育现场的“雕刻”上,还表现在教育技术的变革和教育力量的整合上。学校以“星韵微信”这一创意、发现、分享、成长的云端教育平台,向所有人讲述星韵的故事,传达星韵的教育理念。“乐在星韵”“爱在星韵”“智在星韵”系列,“博雅课程:我爱绘本、我爱英语、我爱科学……”系列,“博雅讲堂”,“星语”,“@”(爱Ta)……将星韵美好的人、事娓娓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