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英语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05:09: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国梦英语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中国梦英语作文

篇1

opportunity to get to know the job he is going to take up, the salary, the working conditions and many other things about the job he is interested in. Therefore, the job interview is very important to a job-hunter. But how can one succeed in it? Firstly of all, the interviewee must pay attention to his or her appearance. The first impression is always where we start. Get dressed properly and neatly. Secondly, good manners are equally important. Don't be too proud, and neither too timid. Just be courteous. Thirdly, the interviewee must demonstrate his aptitude and skills for the job and his knowledge about eh job-related areas. Be confident.

Last but not the least, the interviewee ought to be honest about his or her personal as well as academic background, for honesty is the best policy. To sum up, the job interview is indeed important, but there is no need to be nervous. As long as the interviewee has the ability for the job, with careful preparation and a fairly confident and honest performance, his or her success can be ensured.

如今,在一个日益吃紧的劳动力市场,不管是对于求职者还是雇主,面试都非常重要。成功的面试可以说已经成为得到一个满意的工作的必不可少的条件。一方面,面试者可以利用这个机会,了解候选人

如工作经验,教育背景和他们的个性,以挑选出该公司的合适人选。另一方面,求职者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去了解他所要从事的工作,如待遇,工作条件以及其他一些他感兴趣的情况。 因此,对于求职者来说面试是非常重要的。但如何才能成功呢?首先,求职者一定要注意其外表。第一印象往往首当其冲。穿着要适当和整齐。其次,良好的举止也同样重要。不要太骄傲

篇2

我两个弟弟的孩子都是我家乡一所重点中学比较不错的学生。每当在电话里问及他们的考试成绩时,弟弟们都会告诉我说,这两个孩子数理化乃至英语都学得不错,惟独语文让他们特别头痛,尤其是害怕写作文。尽管两个孩子都非常喜欢看书,而且读过不少文学作品,如古典文学中的《三国》、《水浒》、《西游记》、《红楼梦》四大名着,以及外国的《堂吉诃德》、《包法利夫人》等,并且坚持期期都在看《读者》杂志。由于远在千里之外,我总是搞不清他们学不好语文甚至害怕语文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我家孩子也是一名初中生。从周五晚上到周六整整一个白天,他都关着门在房间里写作文,直到天黑也不出来。我推开门问他:“你的作文究竟要磨磨蹭蹭写多久?”只见孩子在那里望着天花板发呆,眼里噙着泪水,一肚子的委屈。我说:“你把你的语文书给我看看,我不相信写作文究竟有多难。”打开他的那本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七年级下册语文课本,我看到了这样一段描述——

1.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电影、电视和影碟机的普及,流行文化在群众文化生活中占绝对主流地位,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受到极大的冲击,正在一步步走向衰落。过去地方剧团非常普遍,现在纷纷关门或转向;过去的戏迷到处都是,现在越来越少了。联系你的家乡剧种,就此展开讨论:

☆中国传统戏曲,是去,是留?

☆中国传统戏曲如何摆脱困境,获得新生?

篇3

中华节日篇

1、端午节:Dragon Boat Festival

2、清明节:Qingming Festival

3、春节:Spring Festival

4、除夕:New Year's Eve

5、七夕节:Double Seventh Festival

6、中秋节:Mid-Autumn Festival

7、重阳节:Double-Ninth Festival

8、元宵节:Lantern Festival

中华美食篇

1、北京烤鸭:Bejing roast duck

2、豆浆:soybean milk

3、馒头:mantou/steamed bun

4、火锅:hot pot

5、包子:baozi/steamed stuffed dun

6、叉烧包:steamed bun with roast pork

7、麻花:fried dough twist

8、粽子:zongzi/rice dumpling

9、拉面:stretched noodles

10、馄饨:wonton/dumpling in soup

11、豆腐:tofu/bean curd

古典文学篇

1、《史记》:Historical Records

2、《诗经》:The Book of songs

3、《春秋》: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4、《论语》:The Analects of Confuclus

5、《三国演义》:The Romance of the Three Kingdom

6、《水浒传》:Water Margin

7、《西游记》:Pilgrimage to the west/Journey to the West

8、《红楼梦》:A Dream in Red

9、《山海经》:The Classic of Moutains and Rivers

10、《三字经》:Three-Character

11、《资治通鉴》:History as Mirror

名胜古迹篇

1、长城:The Great Wall

2、秦始皇陵:The Mausoleum of Emperpor Qinshihuang

3、兵马俑:Terra-cotta Warriors

4、敦煌莫高窟:Mo Kao Grotto at Dunhuang

5、鼓楼:drum tower

5、故宫:The Forbidden City/The Imperial Palace

6、天坛:Temper of Heaven

7、西湖:West Lake

8、日月潭:Sun-Moon Lake

9、明十三陵:The Ming Tombs

10、苏州园林:Suzhou Gardens

传统艺术篇

1、京剧:Peking opera

2、皮影戏:shadow play

3、太极:Tai Chi

4、对口相声:witty dialogue

5、杂技:acrobatic performance

6、中国武术:Chinese martial arts/Kung Fu

7、越剧:Yue opera

8、古筝:Chinese zither

篇4

关键词:优化;作文教学;创作能力;对策

在初中阶段,对于作文的教学来说,师生都感觉到难度系数较大,存在一定的困难,并且在作文教学上没有一种显而易见的,一竿见影的教学模式,这也导致很多的教师在作文教学中找不到良药,无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能力。但是,在初中语文的教学大纲说有明确规定,通过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初中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技巧,在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上都有所提升。当下,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也都要求在初中语文课堂一定要强化初中生的作文创作能力的培养,让初中生在掌握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学以致用,活学活用,慢慢的提升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广泛的开展阅读,夯实创作基础

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社会阅历较为肤浅,对社会的观察和感悟能力也较弱,为此,他们在作文创作的过程中时常觉得无事可写,无话可说。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就需要给初中生创设一定的情境,让他们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最为基本的就是在日常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落实好相关的基础知识,对于字词句的掌握和基本语法的掌握都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才能确保学生在作文创作的过程中,语言流畅,用词恰当等。在初中语文英语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初中生的实际情况,他们在写作文的时候,更多的是需要参考资料,或者说他们的模仿能力较强,为此,教师应该适当的拓展初中生的语文阅读内容和阅读形式,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积累相关的素材。

二、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创作兴趣

针对初中生的作文教学来说,还是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让学生对作文怀有好感,并且能够主动的参与到作文教学中来。如何激发学生的作文创作兴趣呢?这个需要教师针对学情展开针对性的措施,可以通过阅读,美文的方法刺激学生,并且鼓励他们创作。还可以阅读班上学生的文章,让学生树立自信心,在作文评价的时候多谢鼓励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创作意愿。在作文教学的形式上可以实现多元化,比如通过作文竞赛等竞争的形式,点燃学生的创作激情。对于初中生来说,他们的抗挫折能力还比较弱,所以在作文创作的时候,无论是创作的形式还是创作的内容都要力求适可而止,不但强化创作的难度,否则一旦初中生感受到创作的困难,他们就有可能放作文写作。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多媒体来创设作文的意境,教师先做出一定的诠释,引导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初中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比如在作文《我的爸爸》的创作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想一下自己的爸爸,让学生找到文章的切入点,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先介绍自己的爸爸,从某一角度来诠释文章或者选取有代表性的名人著作,然后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先布置创作资料的收集工作,比如爸爸的照片,感动自己的事情,其他亲戚对爸爸的评价等,这些都是作文创作的素材,也能帮助学生快速的正确的掌握相关的信息,在积累一定的素材之后,学生创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自然也会在创作中获得乐趣。

篇5

摘要英语诗篇对于英语的语言感知、语言审美乃至人格培育都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对于英文诗习鉴方面的认识应该是多视角、多维度的。在借助注解和研究成果对英文诗作解读的基础上,努力与诗人在审美意义上进行对话,尽可能挖掘蕴含其中的包括人文主义育人理念在内的真善美的价值,可以切实提升英文诗鉴赏力的水平。

关键词:英文诗 欣赏 障碍 培育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一 引言

本文所说的英文诗概指母语为英语的作者的作品,主要为英美两国的自乔叟(1340-1400)和惠特曼(1819-1892)以降各时期的诗作中,篇幅短小、易为中国初学者所接受者。这些英文诗篇幅短、诗味浓郁、情趣盎然、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易于背诵,对于提高欣赏英文诗的能力和加强英语诗作的素养具有潜移默化的感染作用。

英文诗可以按照“诗”的普通含义理解,朱光潜将其定义为“指具有音律的纯文学,专指在形式和实质双方都是诗的文学作品。”童庆炳认为,“诗同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统属于文学”。在中国,所谓“诗以言志”,“陈诗以观民风”为人所熟知。诗的一般文化内涵通常被关注。随着文学活动的逐步发展演化,诗的特别意义也受到重视。英文诗,当属文学的范围。关于文学,人们普遍认同其价值。

二 英文诗作欣赏的一般性障碍

与“欣赏”一词大致对等的英语单词是“appreciate”。据牛津高阶英语词典(ALD)的释义:understand and enjoy(sth.),相当于“理解并从中获得乐趣”。大家知道,获得乐趣是以理解为前提的。就是说,对于英文诗的欣赏则以读懂它为首要任务。朱光潜先生谈到诗的欣赏时说:每个人所见的世界都是自己创造的。物的意蕴深浅与人的性分情趣深浅成正比例,深人所见物者亦深,浅人所见物者亦浅。诗人与常人的分别就在于此。这一道理同样可适用于诗的欣赏。就情景契合境界来说,欣赏与创造并无分别。

1 与现代英语的语言形式不同

由于英文诗所使用的语言体现了一种渐变的进程,最早的英文诗是用古英语写的,到英国诗歌之父乔叟的时代,已使用中古英语了。历经文艺复兴、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乃至维多利亚时代,英文诗所用的语言终于越来越靠近现代英语了。但当我们在读不同时代的英文诗中,必然会遇到古英语或中古英语的词汇或语法上的不同。例如:在晚至浪漫主义时期的诗作文本中,读者依然会发现诸如:ye(=you),thou(=pl.ye),thine(thou的所有格)等古英语用词;也有只用在英文诗中却不宜在日常英语中所用的单词,如:behold=look; yon=over there;strain=song chaunt=sing;hunt=place等;再者,英文诗里往往因为韵律关系而增减音节或倒装句法。例如,在华兹华斯的《The Solitary Reaper》中出现的:the vale profound=the profound vale;did ever chaunt=ever chaunted;ne’er was heard=was vever heard;whate’er the theme=whatever the theme;The music in my heart I bore=I bore the music in my heart等。这些词语的出现对接触英文诗有限的读者而言,都会造成解读英文诗的障碍。

2 中英文诗人的感兴不同

有学者认为,读英文诗“最大的困难是中西诗人的感兴不同”(吕叔湘)。对于习惯于欣赏汉诗的读者而言,一定会带着类似的审美眼光看待英文诗。吕淑湘指出,可以引起中国诗人的诗兴的事物未必都能触发西方诗人的灵感,西方诗人所表达的感情和思想也往往是读惯中国诗的人所不易领悟的。这就是英文诗欣赏的心理障碍所在。另外,文字的构造和习惯往往能影响思想。例如雪莱的:

Music,when soft voices die,

Vibrates in the memory;

Odours when sweet violets sicken,

Live within the sense they quicken.

和丁尼生的:

The long light shakes across the lakes,

And the wild cataract leaps in glory.

只不过不像中文诗的对仗在意象(image)和音节(syllable)上完全相对应。siken 和quicken 的对应尚好,但丁尼生的light和cataract的词义虽能相对却在音节上多寡不一。因此,接触英文诗不多的读者可能感到并不太容易唤起他们的美感经验。

3 与中文诗的格律、韵脚不同

诗是一种词语凝练、结构跳跃、富有节奏和韵律、高度集中地反映生活和表达思想感情的文学体载(童庆炳)。其实,一切艺术的学习都必须经过征服媒介困难的阶段,不独于音律为然。“从心所欲,不逾矩”是一切艺术的成熟境界(朱光潜)。诗的形式是语言的纪律化之一种,其地位等于文法。语言有纪律化的必要,其实由于情感思想有纪律化的必要。文法与音律可以说都是人类对于自然的利导与征服,在混乱中所造成的条理(朱光潜)。实质上,这是一个内容与形式的关系问题。在诗作创作过程中,诗作不必处处迁就格律,这与《红楼梦》里黛玉教香菱作诗所说的话,道理是一样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平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由于“牵就已成规律是一种困难,但是战胜技术苦难是艺术创造的乐事,读诗的常起于难能可贵的纯熟与技巧。许多词律分析起来多么复杂,但在大词人手里运用起来又那么自然,把极勉强的东西化成极自然。这是最能使我们惊赞的,因此,对于英文诗格律的识别和掌握的努力完全是值得的,只是多数初学者需要循序渐进。用美学术语来说,音律是一种制造“距离”的工具(朱光潜),而“距离产生美感”。看来,对于格律的熟悉和掌握,无论英文诗还是汉语诗都不是轻而易举的事,然而又不是难以逾越的障碍。

4 英文诗习鉴的心理缺失

其实,英文诗也不见得字字珠玑,在不断学习的过程中提升自己的英文诗解读和鉴赏水平是完全可能的。要认识到,即使一流诗人的一流作品也能招致不同评价,此其一;其二,在诗作欣赏和评价方面,因所处视角有异,文化传统、学识水平不同,就会有不同声音出现。兹举一例:英国浪漫主义时期最重要的诗人华兹华斯曾被封为桂冠诗人,他的《黄水仙花》(The Daffodils)在中国多种英文诗读本中都能入选,可见其艺术成就和影响力之大。即使如此,也曾被訾议:

这诗也不高明,只要一、二段就够了。后两段(特别是最后一段)是画蛇添足。板起一个面孔说教总是讨厌的。(郭沫若)

即使这是对本诗篇非常中肯的评价,对诗人华兹华斯而言,也可认为是瑕不掩瑜。一位诗人既可以拥有“得意之笔”,也会出现“败笔”。学习者应该破除迷信,不断提升自尊程度,使之能够做出自己的评价和判断。

三 英文诗作习鉴的培育

1 借助注解和研究成果对英文诗作解读

拥有读诗体验者多数都会体验到:诗作文本的解读绝非易事,中文诗或英文诗概莫能外。例如,人们认为美国的著名诗人Robert Frost的创作风格平易自然,且不失优雅,其诗作语言口语化,节奏不紧不慢。他把传统的诗体――十四行诗(sonnet)、双韵体(rhyming couplets)、无韵体(blank verse)与美国地方语言节奏、新英格兰农民的词汇融合起来了。他的诗既是格律诗,又是自由诗,有时是两者的自由结合,可称为半自由体或半传统诗体。他的诗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对于诗作文本的多维度解读,不仅是必须的还是必然的。

对一般读者而言,即使用汉语写就的诗作文本,不依靠注释,也很可能理解得不够好。导致理解困难可以有不同的因素,在很多情况下作者“不说心事,而以隐语出之”(朱光潜)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诗人“大半有不肯说或不能说的苦处”,结果“读许多中国诗都好像猜谜语”。其实,解读英文诗的情况多有与此类似者。在这种情况下,仅凭初涉英文诗作较为复杂文本者的理解不易准确、透彻。鉴于中国不少读者对西方宗教不甚熟悉,借助注释和解说文字进行英文诗文本的解读,将会是明智的选择。

2 英文诗鉴赏力的培育

诗作文本无不蕴含着诗人深沉而炽热的情感,对于英文诗鉴赏力的获取意味着有能力与诗人进行“对话”,有能力对诗人进行情感上的积极回应。因为诗作“文本是一种吁请、呼唤,它渴求被理解;而读者则积极应答,理解文本提出的问题,这就构成了‘对话’”。

在西方,亚里士多德首次把诗与绘画、雕塑统合在一起。到文艺复兴时期,随着“诗如画,画如诗”观念的发展,诗与艺术才普遍地被统一在“美的艺术”名义下,与称之为“理智的艺术”(哲学、历史、讲演术等)一起共享“自由艺术”这一名称。在中国,诗作文本在语言表达层面的审美属性很早就被觉察到了。唐代诗画兼长者王维的诗作被誉为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实践典范。

3 英文诗作的人文主义育人作用

16世纪英国诗人兼评论家P.Sidney认为:诗篇的育人功能优于哲学和历史,因为哲学家关注的要么是抽象的,要么是太过于一般的事物,而历史学涉及的是事实上是怎么样的,而并非是应当是如何如何的,而诗人却能良好地发挥这两种功能(刘炳善)。在这一认识方面,古今中西方论诗者多有不谋而合、见解相近者。例如清代学者浦起龙在《读杜心解》中说:“史家只载一时事迹,诗家直显出一时气运。诗之妙正在史笔不到处”。钱钟书先生对此讲得更为明确:

“……也许史料里把一件事情叙述得比较详细,但是诗歌里经过一番提炼和剪裁,就把它表现得更集中、更具体、更鲜明,产生了又强烈又深永的效果。”

对此,钱先生进一步解释:

“作品在作者所处的历史环境里产生,在他生活的现实里生根立脚,但是它反映这些情况和表示这个背景的方式可以又各色各样。”

四 结语

在对英文诗的解读和欣赏的过程中应该尽可能做到心无滞碍,方易进入诗作的意趣和境界。这要求读者应尽量从实用态度变为美感态度,才能更好地进入对于英文诗的审美进程。

像对待其他事物一样,在英文诗习鉴方面的认识也应是多视角、多维度的。单一视角的事物解读将导致片面判断,而片面判断会带来行为上的偏执。勃兰兑斯说:

“我们观察一切事物,有三种方式――实际的、理论的和审美的。一个人若从实际观点来看一座森林,他就要问这森林是否有益于这地区的健康,或是森林主人怎样计算薪材的价值,一个植物学者从理论的观点来看,便要进行有关植物生命的科学研究,一个人若是除了森林的外观没有别的思想,从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来看,就要问它作为风景的一部分其效果如何。”

就是说,出于实际目的的人,自然关心森林如何带来财富,出于理论探讨的人,为森林的科学研究价值所吸引,而出于文学观察的人(如诗人)则以审美的或艺术的观点深深地沉浸于森林外观的美景之中。显然,商人由此激发财富欲望,而科学家的探索欲被唤起,这两种都是功用/利的,文学家则获得审美体验,这是无功利的。据此而论,对英文诗的鉴赏应该有更为明智的、目光更为长远的选择。

参考文献:

[1] Chen Jia(陈嘉),1986,A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 Volume III[M],Beijing: The Commercial Press.

[2] Liu Bingshan (刘炳善),1980,A Short History of English Literature[M] Kaifeng: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Of Henan Teachers University.

[3] Widdowson,H.G.,1999,Practical Stylistics[M] 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4] 朱光潜:《诗论》,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4年版。

[5] 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6] 张伯香:《英美文学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年版。

[7] 徐有志:《英语文体学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8] 吕叔湘:《英译唐人绝句百首》,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9] 朱湘军:《诗歌语言的通性:Robert Frost’s Stopping by Woods on a Snowy Evening 与刘长卿的〈逢雪宿芙蓉山主人〉的语言特色之比较》,《外国语》,1994年第1期。

[10] 郭沫若:《英文诗译稿》,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篇6

全国大纲卷高考材料作文:某机构就同学关系的调查。

同题材文章如下:1月上《学会共处》《有心交友以情深》《爱屋不及乌》;2月上下《不离不弃好兄弟》《友情做支撑》;4月下《永远不要对朋友说的8句话》;5月上下《如何建立健康的人际关系》《我最好的朋友》《我和你》

新课标卷高考材料作文:有时不仅需要足够的经验,更需要抛却许多顾虑的勇气。

同题材文章如下:1月上《怎样摆脱负面思维》;5月下《最爱当时少年狂》《换个阵地去战斗》;6月上下《无知者有畏》《信念的破坏力》《母亲没教过的七个生活技能》;7月上《就算是猪,也是全世界最聪明的猪》

四川高考材料作文:过一个平衡的生活。

同题材文章如下:1月上下《幸福从平衡点出发》《分阶段实现梦想》;2月下《诗意地栖居》;3月上《笑对奚落与歧视》《静候人生》;4月下《踮着脚过日子总会累》;6月上下《旧时光》《心灵的宁静》《记忆并遗忘着》《生命的自我修行》《珍惜每天吹来的微风》;7月上《我选择,我幸福》《中国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缓慢而优雅地成长》《在你转身处等你》《幸福在回头的刹那》

重庆高考材料作文:大豆升华为豆腐。

同题材文章如下:3月上《有梦常暖》;5月下《言语在精不在多》《蔬菜之香》;6月上下《没有什么可以阻挡你》《从寒门学子到千万富翁》《为自己代言》《看小自己才能做大事情》;7月上《发上等愿,择高处立》

北京高考材料作文:爱迪生如何看待手机。

同题材文章如下:2月上《把烦恼变成财富》;5月上《态度决定命运》《想象力的真谛》;7月上《看事容易做事难》

广东高考材料作文:富翁捐款,有人接受,有人拒绝。有人说会还。

同题材文章如下:3月上《莫拿尊严当儿戏》;4月上下《那一抹感恩在心底荡漾》《拐过一道弯的善良》《微捐里的光芒》;5月上下《爱是感恩与回报》《扼住贪欲之火》

浙江高考材料作文: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少男少女的心灵在提前硬化;一般失去伟大王国的是成人。

同题材文章如下:2月上《爱的本质》;4月上下《那些如花岁月里的俊美少年》《少年如玉少年蓝》《嬉养一个阳光少年》;5月上下《给心灵按一个删除键》《素色人生》《人性中最纯良的是什么》;6月上下《做一个简单的人》《让心灵阳光明媚》

山东高考材料作文:一专栏给莫言等很多作家的作品挑错,他们虚心接受。

同题材文章如下:3月上《请爱惜自己的羽毛》;5月上《世界需要正能量》《故事要有大格局》《怎样才是杰出的表现》《古人慎独的故事》;6月下《与大师相伴》

湖北高考材料作文:上善若水任方圆。

同题材文章如下:2月上下《不浪漫也是一种人生滋味》《大道至简》《赢人在气度,立人在品格》;4月下《李泌的进退人生》;5月上下《人世“倨”与“恭”》《公交车上的人生哲学》《败者亦可为王》;6月下《柔软的仁慈》;7月上《悲悯是一泓静水》《宁在直中取,不向曲中求》

江西高考材料作文:学生有三怕:一怕奥数,二怕英语,三怕周树人。

同题材文章如下:4月下《曾经年少》《孩子们的求救信号》;5月上《我们不是笨蛋》;7月上《我快乐,我做主》

辽宁高考材料作文:做沙子还是做珍珠?

同题材文章如下:4月下《做一个高贵的人》《培养一个阳光少年》;5月上《做企业,先做人》《被虚荣掉包的人生》;6月上下《演好一只土豆》《“正能量”就像金色的阳光》

福建高考材料作文:顾城的诗《忧天》。

同题材文章如下:3月上《生命因被注目而润美》;4月上《触摸你够得着的幸福》《安慰》;5月下《上一站青春,下一站长大》《爱的表达式》《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

江苏高考材料作文:小小蜡烛影响了蝴蝶的生活环境。

同题材文章如下:1月上《细节里的人生》;3月上《为了春天不忧伤》;4月上《对号大一点,叉号小一点》《改变习惯要注意的10个问题》;s月上《坚持是文明的姿态》《年少的细节》;6月上《珍惜每天吹过来的微风》

上海高考材料作文:自己认为重要的事与世界更重要的事。

同题材文章如下:1月下《关注真正关注你的人》;3月上《莫拿尊严当儿戏》;4月上《做点无用的事》;5月上下《丢掉生活的残骸》《没有一夜哭到天亮的孩子》

广西高考材料作文:捡到手机之后。

同题材文章如下:1月上《大美》《让诱惑重归于零》;2月上下《诚信是人生大事》《记住别人的好》;3月上《一个圆有多大》;4月上下《盖是一种方向》《拐过一道弯的善良》;5月上《利他才能利己》;6月下《美的起点》

天津高考材料、半命题作文:一而知之。

同题材文章如下:1月上下《慢》《微》《谦卑》《暖》《带着灵魂生长》;2月上下《躁,累了谁》《唯爱永恒》《分享》《活着,爱着,陪着》《孤独为师》;3月上《静候人生》;4月下《以朴素为邻》

篇7

上海市第六十中学高一(4)梅婷

水乡,是烟雨缠绵小桥流水之地;是一把小油纸伞撑起的丁香似的惆怅;是朱唇古筝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柔情.我想象豪放洒脱的歌与婉约清丽的词在小桥流水与浅溪扁舟间隐隐飘荡,声声传送.

我想象着水乡女子的婀娜:头上戴着金丝八宝攒珠髻,?着朝洋五凤桂珠钗,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视而有情,把水乡的美聚合在她们的举手投足间,结成一个大大的中国结,自是一种清丽与脱俗.

到了,人比我想象的多了无数倍.一条巷影影绰绰的爬满了人,蠕蠕地动着,不慢不快.走近了,热闹,喧嚣与高温天气交织在我心头积蓄成了几羽失重的残冬,不寒而栗.

在那儿的古亭稍作休息,却意外发现廊柱上还刻着一首诗."背下来,作文有的写了!"不知谁提议道.也是,忙抬头去看,看了才知道,不过是"细草微风岸,桅樯独夜舟"这一与眼前景色毫不相关的诗句.无趣,坐在地上打牌,有人竟拿出了英语单词本开始记单词,脸上一副旧社会表情.赶忙往回走,到巷口,一口气吃了两大包薯片又狂灌了两瓶水,抹抹嘴,想回想一下看到了点什么,抓了半天头皮也没有什么新鲜的东西可想.

离集合还有很长的时间,便和同学又折了回去,见几家小店在卖"美丽的水乡------七宝"的宣传小本,翻开仔细看看,确是美景,沉浸其中,才一抬头,却仿佛蓦然梦醒,想想还是不买了,毕竟看着这些已失去的美丽,心中只会有痛,徒频添一股怨气罢了!回到家开始后悔,其实该买上一本,毕竟只有它还是美好的……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写作 写作教学法 现状分析

1.前言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总体英语水平和考试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但英语写作成绩并未取得应有的进步(潘钧,1999,cited in陆振慧,2003)。不光是本科四、六级考生写作成绩不理想(满分15分,平均分总徘徊在5~7分之间)(蒋家平,1995;简庆闽、陆建平,2000, ibid),就连一些TOEFL取得较高分,且在国外学习生活了一年以上的中国学生仍发现自己的写作能力很弱(曾凯等,2001,ibid)。如何有效地、系统地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许多大学英英语教师开始反思以英语为母语的国家的写作教学法,并在将这些教学法引进中国英语写作教学课堂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和有益的尝试。

2.大学英语写作教学方法综述对比

2.1 成果教学法(the product approach)

成果教学法认为写作与语言知识(linguistic knowledge) 相关,重点在于词汇、句法和衔接手段(cohesive devices)的正确使用(Pincas 1982, cited in韩金龙,2001)。这种教学法在我国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占据了长期的地位。该法在写作过程中严格遵循熟悉(familiarization)、控制写作(controlled writing)、引导写作(guided writing)、自由写作(free writing)的步骤,全然不顾思维活跃的大学生认知水平远远高于其外语水平(陈传礼,2007)。成果教学法的理论基础是行为主义理论,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由教师提供“刺激”,学生做出“反应”的过程。在整个写作过程中学生都没有自由创作的空间。此外,再加上它根据写作的最终成品来判断写作的得失成败,忽略了写作的过程,这就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秦秀白,2000, cited in韩金龙,2001)。针对成果教学法的不足,20世纪70年代国外出现了过程教学法(the process approach)。

2.2 过程教学法(the process approach)

过程教学法始于70年代。顾名思义,它把写作视为一个过程,而不仅仅着眼于最终的写作成果。Guth(1989)把写作过程分为五个阶段,Keh (1990)分为七个阶段。秦秀白(2000)把写作过程看作是三个阶段。虽然大家对此意见并不统一,但过程教学法的基本原则是共同的:它注重诸如从构思、资料收集、写作、修改到定稿等所有写作活动(Tribble 1996:37)。照过程教学法的要求,老师在写作过程中主要起辅助作用,重在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这种练习过程中,学生不是学习(learn)而是获取(develop)写作技巧(writing skills),这种获取是一个无意识的潜移默化过程(韩金龙,2001)。过程教学法的优点在于注重写作技巧,认为写作过程中学生课前准备对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重要。但其缺点在于没有注意到文章体裁的区别,而对各种文体的写作都采用了同一套路,过于呆板(ibid)。

2.3 体裁教学法(the genre approach)

相对于成果教学法和过程教学法而言,体裁教学法出现的较晚一些。把体裁理论(genre theory)和体裁教学法介绍到国内也是最近两三年的事(秦秀白,1997,2000;韩金龙、秦秀白2000;方琰1998;王士先1998, cited in韩金龙,2001)。体裁理论认为交际目的是体裁的决定性因素,不同的语篇体裁(如求职信、科研论文、法律文书等)被用来实现不同的目的。体裁教学法强调三阶段写作教学模式:范例、仿写、写作。认为学生可以通过有意识的模仿和分析范文提高写作能力。实质上,我们通过分析历年四、六级考题作文题目不难发现这种方法在应试和能力提升方面确实有一定的优势。虽然由2003年6月月以来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作文题开始发生了一些较为明显的变化,它从以写作说明文或议论文为主变成更为灵活的写作方式,其中有描写、叙述、说明等多种形式(何芸,2005),但实际上从文体学意义角度,即按照写作的目的和表达的方法上讲我们把作文分为四类:记述文(narration)、描写文(description)、说明文(exposition)、议论文(argumentation)(ibid)。如果我们能把上述文体的语言风格和写作特点通过范文分析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熟练并最终能够通过仿写的方式予以练习、掌握的话,还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Heather Kay与Tony Dudley Evans(English for Specif ic Purposes杂志的主编之一)曾举办过主题为“体裁教学法在第二语言教学(特别是写作教学中)的应用”的专题研讨班,参加的就有来自澳大利亚、斐济、德国、中国香港、印尼、日本、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等地的48位代表(Kay &Dudley Evans 1998, cited in韩金龙,2001)。这一事实也表明体裁教学法扩大到世界许多国家、地区,已经是种较为成熟的教学方法(韩金龙,2001)。虽然该方法有上述优点,但这种方法也存在着对写作技巧不够重视、学生较为被动等问题(ibid)。同时这种方法同成果教学法一样,认为写作同语言知识联系紧密。这样的一个后果就是没有注意到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的“物质基础”,亦即写作素材的积累和信息量的输入。如果没有此作前这些“物质基础”的话,我们的写作就算掌握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和语言风格,恐怕也只能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近年来,该理论进一步发展为过程体裁教学法(the process genre approach),以期完善体裁教学法中存在的问题(Badger &White 2000; 韩金龙,2001)。但该理依然尚处在探索、实践阶段。为了解决在写作中素材不足、“无话可说”的这种产出能力不足现象,一些英语界同仁提出了从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角度来提高大学英语写作。

2.4 阅读与大学英语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这两句古诗充分说明了阅读对写作的影响以及二者之间的联系。但长期以来,我国英语教学中对各门课划分过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分离,“使综合课教师放松了写作教学的责任感,使写作教学失去了很多宝贵的写作素材”。(杜金榜,2001, cited in陆振慧,2002)。但事实上阅读是意义理解的过程,写作则是意义的创作输出过程,写作是一种模拟阅读的行为(刘成,2005;谢薇娜,1994)。此外,Wai - king Tsang (1990)对写作和阅读的关系作了实验研究,认为尽管阅读不能提高全面的写作能力,但对写作的很多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尤其可以增加一般知识,帮助拓展写作内容等(陆振慧,2002)。这种方法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缺乏必要语境和外部信息输入(input)的中国英语学习者来说,只有通过阅读才能接触大量的、地道的书面语言,也只有在有足够量的输入前提下才会有输出。通过阅读保证足量的语言输入应是加强写作能力培养的一种有效途径。

2.5 图式理论和外语写作

“图式理论是英国著名心理学家F・C・Barlett上世纪30年代在其著作《记忆》(Remembering)中提出的”(张宁,2007)。所谓“图式”是指每个人过去获得的知识在头脑中储存的方式,图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形式(formal)图式,一类是内容(content)图式。形式图式包括语法知识以及有关不同类型原文的知识,如风格的差别、描写、记叙、议论、说明等。内容图式包括有关事物、事件内容的知识图式,如庆祝新年、中国改革开放等(李明远,1998;许雪芬,2004)。该理论认为写作是两种图式结合的产物。事实上从上面对两种图式范畴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所谓的形式图式属2.3中的体裁法的内容,而内容图式的内容则属于写作的素材和“物质基础”,这是2.4阅读与写作相结合所力图解决的问题。虽然图式法试图从认知的角度来解释写作的过程,但同体裁法和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教学方法相比,属于对同一问题不同视角的看法。

2.6 中英文差异对比法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

上述各种写作教学方法,由2.1-2.5都是在力图解决写作过程中内容和形式的问题。其中一些方法强调了模仿亦即仿写在写作练习中的重要性。这些方法对于将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中国学生来说当然有着重要意义。但这些方法并没有解决一些问题,比如中国学生在解决了单词和语法问题,在了解了不同的文体风格之后为什么最终还是写出了中式英文这一问题的本源。事实上,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少语言学家和学者都在研究这一问题的根源,那就是思维对语言的影响。早在19世纪,德国的语言学家洪保特(Wilhelm von Humboldt)就提出了一个民族的语言和思维是不可分割的(刘润清,1999:57),以及20世纪受其观点影响的萨皮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刘润清,1999:179-185)也指出了思维和语言间的相互作用。而且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已注意到:内容贫乏、连贯性差、语言干瘪、缺乏一致性、中心不突出、汉语式篇章结构等才是中国学生英语作文中最突出的问题。(马广惠、文秋芳,1999;王亚同、Jan Nash ,2000 ;蔡基刚,2002 , cited in陆振慧,2003) 这些错误皆由语篇意识差、语篇知识欠缺所致(ibid)。于是近年来中英文差异对比,尤其是在句式(流水句和树状句、焦点透视和散点透视、人称物称、形合意合等)和篇章(比如段落划分、段落主题句发展模式、主题思想的表达)等方面的差异对比分析有了较为详细的论述。而且这种观点认为在在保证大量英语输入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中还要适时地对英汉两种思维模式及语言结构进行分析对比,使学生意识到英汉两种思维模式的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是非常有必要的。(刘宓庆,1993;蔡基刚,2003;施慧英,2005;郭丽君,2005;李文建 & 宋琳琳,2007)。

3.小结

以上我们简要综述了写作教学中成果教学法、过程教学法、体裁教学法、阅读与写作结合法、图式法和中英文差异法各自的特点。事实上,写作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且学生英文写作能力的提高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教学不同阶段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写作教学初始阶段可以采取阅读与写作结合的模式,加大初学者的信息输入。在学生有一定积累的基础上结合体裁教学法的特点,让学生了解不同文体的特点和语言风格,与此同时让学生意识到中英文思维之间的差异在语言结构上的体现,并通过不断的操练能熟练应用上述方法。总之,要提高英语写作能力,不仅要有丰富的思想内容,扎实的语言基本功,而且还需要掌握因不同思维模式和文化背景而形成的英语特有的句法和篇章结构模式,养成英语思维习惯,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高英文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Badger R, White G. A process genre approach to teaching writing [J]. EL T Journal, 2000, 54(2):153-60.

[2]陈传礼.大学英语写作教学现状分析及对策[J].曲靖师范学院报,2(2007):109-113.

[3]蔡基刚.英汉写作修辞对比[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

[4]郭丽君,邓鹂鸣.汉英对比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应用[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3(2005):92-95.

[5]何芸.大学英语写作改革及发展趋势[J].云梦学刊,3(2005):130-131.

[6]韩金龙.英语写作教学:过程体裁教学法[J].Foreign L anguage World 4(2001):35-40.

[7]刘润清.西方语言学流派[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8]陆振慧.语篇分析与英语写作教学[J].山东外语教学,4(2003):96-99.

[9]刘宓庆.思维方式表现法和翻译问题[J].现代外语,1(1993):12-15.

[10]刘成.大学英语写作与阅读教学相结合教学方式探讨[J].河海大学学报,2(2005):86.

[11]李明远.1998.图式理论和外语写作[J].四川外语学报,2(1998):69-71.

[12]李文建,宋琳琳.英汉差异对比在大学英语写作中的应用[J].高等教育与学术研究,4(2007):121-125.

[13]施慧英.英汉思维模式与大学英语写作[J].重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2005):59.

[14]Tribble C. Writ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6.

[15]许均. 论翻译的层次[J].现代外语,3(1989):63-70.

[16]许雪芬.图式理论与大学英语写作[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4(2004):72-74.

篇9

文化归化异化文化负载词一、引言

上世纪80年代,西方文论研究中发轫的文化转向也开启了西方翻译研究的文化转向。西方的翻译理论家们开始关注文化、政治、权力关系、主流诗学等因素对翻译的影响,文化成了翻译研究的重心,从而使翻译研究摆脱了静态的语言学分析和长期以来的“直译”与“意译”,“忠实”与“通顺”等无休无止的争论。文化研究学派在90年代后主导了翻译研究的潮流。其中,韦努蒂在讨论译者隐身的现状后,提出了“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开始要解决“翻译对原作中原语语言和文化汲取的多少和译作对原作文本差异的保留多少的问题”(Steiner 2001:148)。虽然韦努蒂倡导的“异化”主要用于从弱势文化向英美强势文化译入时英语的翻译者应采用的翻译策略。但这也给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来分析和认识中国古典文学典籍翻译实践中“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策略的运用及其实际效果。本文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两种最常见的译本(杨宪益译本和霍克斯译本)中“归化”与“异化”策略的使用及效果进行个案对比,从而对此类翻译中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的使用进行有益的探索。

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丰富的文化蕴涵及其翻译障碍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两千多年灿烂的文化积淀从而充满恒久的魅力,被翻译成各种语言介绍到世界各国。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所涉及的文化既有共时文化也有历时文化。所谓共时文化就是这些文学名著成书时的中国文化,所谓历时文化就是书中涉及与赖以为背景的在成书之前到成书之时的中国历史文化。这些文化包括姓名文化、职官文化、器物文化、建筑文化、园林文化、医药文化、地理文化、民俗文化、语言文字文化、文学艺术文化、各种宗教文化等。

翻译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至少有三大障碍:语言文字、文学艺术和文化。就语言材料而言,《红楼梦》用的并不是古代汉语材料,严格的说,是用浅近的古代汉语写成的,夹杂着古代汉语成分。尽管如此,它所使用的语言文字和现代汉语的语言文字还是有很大的差异,从而成为翻译的一大障碍。另外,作者的写作艺术手法也是翻译的一大障碍。《红楼梦》的写作艺术手法出神入化,有时候成为翻译中不可逾越的障碍。首先,该书采用对称结构,一干多枝的情节布局,前文伏笔、后文交代的连接方式,人物姓名、语言、诗词歌赋都与情节相关联等手法,将真事隐去用假语、村言演绎历史事实。从而创下了我国古典小说艺术手法纷繁复杂之最。其次,曹雪芹笔下的人物的姓氏排行、雅名俗称、言谈举止、诗词歌赋、社会交往甚至活动空间都完全符合人物的身份和暗示了人物必然要走向悲剧结局的命运。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中深厚的文化蕴涵无疑成为翻译的最大障碍。《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集大成者和中国古典文学最高成就的扛之作。《红楼梦》同样涉及了成书时中国清代的历史文化,也涉及清代以前的历史文化。清代是我国的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由少数民族满族入主中原。满族文化虽然逐渐与中原文化融合,但其本身的文化特色并没有完全消融。另外,《红楼梦》还有大量的中国传统文化,例如中国的儒家文化、道教文化和虽从印度引入但已经本土化了的佛教文化等。还有对《红楼梦》成书期的清代康、雍、乾时期的文化研究。康、雍、乾虽是清王朝的鼎盛时期,但由于当时西方已经历了工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洗礼,中国已经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清王朝已开始走向衰落。《红楼梦》全书和书中的许多描写都要结合这些情况来理解。因此,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时,译者必须面对以上所述的诸多翻译障碍。而不同的翻译方法和翻译策略的采用也将产生大不相同的效果。

三、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中翻译策略分析:归化与异化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的翻译方法和策略在当今文化派翻译理论视角下,呈现出新的面貌。无疑,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论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有独特的借鉴意义。

根据韦努蒂的翻译理论,《翻译学词典》将归化定义为:在翻译中采用透明、流畅的风格,以最大限度的淡化译入语读者对原文的陌生感的翻译策略。(Shuttleworth&Cowie,2004:43-44)韦努蒂把归化看作是英美的主导翻译传统。韦努蒂认为归化是一种对原文文本的种族中心主义删减以符合欧美译入语文化价值观,所以极力反对归化策略。(Venuti 1995:20)奈达可以说是归化论的代表人物。他提出“最贴近的自然的对等”理论把译文读者置于首位。他认为译文读者从译文中获得的感受应尽可能接近原文读者从原文中获得的感受。因此,译者有责任帮译文读者将一些有可能难与理解的信息“改头换面”,从而使译文的阅读与理解轻松自如(Nida,1993:121)。

另一方面,韦努蒂极力倡导异化的翻译策略。毫无疑问,文化派眼中的异化决不是简单的直译。因为异化的概念以远远超出了语言的层面,上升到了文化、诗学、以及政治的层次。韦努蒂对异化的定义是: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和文化差异。(Venuti,2001:240)根据韦努蒂的理论,《翻译学词典》把异化定义为:在一定程度上保留原文的异域性,故意打破目标语言常规的翻译(Shuttleworth&Cowie 2004:59)。韦努蒂认为采用异化策略将呈现“在当今的世界事物格局中的一种战略性的文化互相认可”。因为异化翻译将挑战欧美主流文化的心理,而这种心理倾向与排挤翻译文本中的“他者”。把异化翻译看作是一种使目标语种族多样性的手段,韦努蒂认为它具有“保留原语文本中的语言和文化差异,把读者送到国外”的作用。这种策略涉及的不仅是摆脱了对目标语语言和文本限制的绝对遵从,而且可以选择不流畅的、不透明的风格,以目标语的古文来再现原文的真实。这些方法的使用将会给目标语读者一种“异域的阅读体验”(Venuti,1995:20)。

可以看出无论归化还是异化,以韦努蒂为代表的文化派已经将翻译中不同的文化差异处理置于相当重要的地位。把对文化差异的削弱或保留看成是文化侵略或对文化侵略的抵制。尽管韦努蒂的归化与异化的讨论是针对弱势文化向欧美强势文化翻译过程。但这种基于文化因素的划分和界定无疑会对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因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翻译负载着向不同文化传播和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我们采用不同的归化或异化的翻译策略,也将深深影响这种文化交际的最终结果。

四、结语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艺术魅力绝非仅仅限于语言本身。其丰富的文化、艺术、哲学、社会学内涵更是弥足珍贵的。另外现代西方译论尤其是近年来的功能目的论、交际功能论、文化学派给我们的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充分的理论支持。鉴于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翻译的特殊性,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充分考虑:(1)翻译的目的;(2)译文的目标读者群:是普通的国外读者还是西方的精英读者;(3)交际功能。运用异化策略翻译无疑会对中国古代灿烂文化在全球范围内传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同时要考虑到此种策略可能给普通目的语读者带来的阅读障碍。但保留文化的特性应是此类翻译的主要目的,因此异化的使用应多于归化。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鄂.红楼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2\]程永生.汉译英理论与实践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3\]王东风.归化与异化:矛与盾的交锋\[A\].中国翻译,2002,(9).

篇10

【关键词】文化比较 文化建构 跨文化研究 翻译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2)12-0253-02

所谓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从文化交流的角度来研究翻译。例如,哈蒂姆和梅森在其著作《语篇与翻译》(Discourse and the Translation)中将翻译界定为“一定社会语境下发生的交流过程”(Hatin & Mason,1990:3),因而要求译者“不仅具有双语能力,而且具有双文化视角”。奈达也认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来说,双文化能力甚至要比双语能力更重要”(Nida,1993:10)。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在其著作《文化建构:文学翻译研究论集(Constructing Cultures:Essays on Literary Translation)中指出:“翻译是指一种文化建构”。令人欣喜的是,时下在国内亦有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将翻译纳入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比较语境下来进行探讨和研究,从文化的维度来考察全球化在文化领域内的影响和作用,将语言当作文化传播的一种载体,而考察翻译是将语言学的经验研究和文化学的人文阐释以及翻译文本的个案分析结合起来的有效尝试,其最终目的是达到对翻译学这一新兴尚不成熟的边缘学科的理论建构。

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反映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宗教、习俗等丰富多彩,而中、英之间,无论是语言或文化都相差甚远,因此对其中文化因素的处理成为翻译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红楼梦》有两部比较成功的英译本,一部为中国译者杨宪益(及其夫人戴乃迭)所译,另一部为英国译者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明福德)所译。本文拟就书中一些典型的文化涵义的翻译,按照著名翻译家Nida对文化的划分,从宗教、生态及语言文化三个层面分析译者在翻译中不同的文化取向及翻译策略。

一、宗教文化

宗教是一种社会行为,它包括指导思想(),组织(宗教组织,如教会、宗侣),行动(宗教组织内的活动,如祭祀、礼仪),文化(宗教建筑、宗教绘画、宗教音乐)等方面的内容。一种成功的宗教能够为广大民众所接受,并且对某一时代人类的社会发展形成较大的影响。不同的民族有着不同的,它们对该民族文化产生深刻的影响,成为人们的精神动力。英国人多信奉基督教,而中国人则受佛教和道教影响较大。

中国人相信:在开天辟地以后才有世界,主宰自然界的是“天公”、“老天爷”。“上帝”和“老天爷”所代表的内涵不同,其含义也不一样。“上帝”这个概念具有较浓厚的基督教色彩,而“尊天命”、“听天由命”、“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带有中国的宗教色彩。曹雪芹在《红楼梦》多处都写到了老天爷、菩萨和神仙。我们从杨氏夫妇翻译为“Heaven”,“Buddha”,“immortals”;而霍克斯翻译为“God”,“good Lord”,“salvation”。由此看出他们由于受中英宗教文化的不同影响而翻译的差异。如杨宪益夫妇把《好了歌》中的“世人都晓神仙好,唯有功名忘不了。”译为“All men long to be immortals; yet no riches and rank each aspires”;而霍克斯译为“Men all know that salvation should be won; but with ambition won’t have done,have done”。杨把“成事在人,谋事在天,咱们谋到了,看菩萨的保佑,有些机会,也未可知。”译为“Man proposes, Heaven disposes. Work out a plan, trust to Buddha, and something may come of it for all you know.而霍译为“Man proposes, God disposes. It’s up to us to think of something. We must leave it to the good Lord to decide whether He’ll help us or not. Who knows, He might give us the opportunity we are looking for.”由此可见宗教文化对语言影响非常大。

霍译也是注意宗教文化的转化。实例:亏你还是读过书的人,岂不知俗语说的:“阎王叫你三更死,谁敢留人到五更!”(第十六回)

杨戴:You’re an educated young fellow, don’t you know the saying,“if the King of Hell summons you at the third watch, who dares keep you till the fifth?”

霍克斯:You’re an educated young fellow: haven’t you heard the saying If Yama calls at midnight hour No man can put off death till four?

维科汉英词典对“阎王”的解释是extremely cruel and violent person,与这句话的语意相符,也体现了中西文化的共通性。在翻译中,杨戴把阎王转化成了更通俗易懂的“king”,整个有国君对臣子下命令,臣子必须服从的口吻,而霍克斯则作了归化的处理,介绍外国读者熟悉的“Yama”(the Buddhist dharmapala and judge of the dead)。增加了译文文化的构建和可读性,引起外国读者的共鸣。

二、生态文化

语言植根于人类所生存的自然环境,包括山川、河流、森林、土地。人类的生活环境不仅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同时也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语言。地理环境的差异同样表现在英汉两种语言上,翻译时,译者要特别留神。

对立东风里,主人应解怜。(第十八回)

Facing each other in the soft east wind!

They surely bring their mistress peace of mind!(杨译)

Their mistress, standing in the soft summer breeze.

Finds quite content in everything she sees.(霍译)

怅望西风抱闷思,蓼红苇白断肠时。(第三十八回)

I gaze around in the west wind, sick at heart;

A sad season of the red smartweed and white reeds.(杨译)

The autumn wind that through the knotgrass blows,

Blurs the sad gazer’s eyes with unshed tears.(霍译)

由于中、英地理差异,“东风”和“西风”在英、汉两种语言中表达不同的含义。汉语中,“东风”代表春、夏季节从太平洋上吹来的温暖潮湿气流。在英国,“东风”却指秋、冬季从欧洲大陆吹来的寒风。同样的,“西风”在汉语中一般和秋天有关,然而英国诗人却喜欢用“西风”来描写春天和夏天。在上面例句中,杨译忠实于原文采取直译法,而霍译则考虑到读者的接受而把“东风”、“西风”分别转换成“summer breeze”、“autumn wind”。

杨戴译文对文化的理解和保留有助于译文的意境重现。如对于“潇湘馆”的翻译,杨宪益译为“Bamboo Lodge”,霍克斯译为“The Naiad’s House”。韩愈在一诗中用“潇碧”代竹;白居易在《江上送客》中写道“湘竹斑如血”,可见“湘”也指代竹。《红楼梦》中曹雪芹描绘潇湘馆是“千百竿翠竹遮映”。中国古人常以竹明志,以竹喻人。在《红楼梦》中,曹雪芹借竹来赞扬林黛玉的高尚节操、对爱情的忠贞和忍受“风刀霜剑”的坚韧意志。同时,林黛玉又称为“潇湘妃子”,暗指娥皇女英。而Naiad是希腊神话中河边湖滨仙女。可见,杨宪益是取“潇湘”竹之意,霍克斯则取娥皇女英的典故。两人各取一意,但Naiad具有典型的西方文化色彩,从而掩盖了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且Naiad与竹毫无联系。因此,相较之下“Bamboo Lodge”更合适。

三、语言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反映文化。文化在语言中体现在俗语上。虽然在不同语言中俗语所表达的意思大体相同,但是由于文化差异造成人们的心理反映不同,相同俗语在不同语言中的联想意义可能完全不同。因此翻译中要注意俗语文化阐释和构建。

如:平儿说道:“癞蛤蟆想天鹅肉吃,没人性的混账东西,起这个念头,叫他不得好死!”(第十一回)

杨戴:“A toad hankering for a taste of swan, scoffed Ping-erh. The beast has not a shred of common decency. He deserves a bad end for dreaming of such a thing.”

霍克斯:“A case of ‘the toad on the ground wanting to eat the goose in the sky.’ He’ll come to no good end, getting ideas like that!”said Patience.

贾家的远亲贾瑞,在秦可卿将亡,王熙凤正处心悲之时想调戏王熙凤,这里是熙凤的贴身丫鬟平儿对贾瑞的评价,符合平儿丫头的身份,人物性格刻画十分到位。在翻译时,杨译和霍译仍然采用直译,但一个明显的差异是杨戴夫妇用swan一词来表示天鹅,在柯林斯英汉双解词典中,天鹅对应的唯一英文义项是swan;但霍克斯作为一个母语为英语的外国译者,却故意不选swan一词,而创造性的把其加工成goose in the sky。因为天鹅在西方文化里是阿波罗的神鸟,而阿波罗不仅是太阳神而且还是诗歌和艺术之神。因此,英语中用swan来象征文艺、诗歌,如莎士比亚因其家乡在艾冯河畔(Stratford-upon-Avon)就常被称为“艾冯河畔的天鹅”(the Swan of Avon);古罗马诗人维吉尔(Virgil)则被称为“曼图亚的天鹅”(the Mantuan Swan)。在英语文化中,“天鹅”和人类的食物没有关系,霍译者显然对中西文化产生的矛盾进行了处理,为了体现语言的对称美,霍克斯还在toad上加修饰语on the ground,与goose in the sky相呼应,细细体会,译者真是匠心独运,这些处理文化差异、文化冲突的方法,值得我们探讨和借鉴。

从以上杨氏和霍氏对《红楼梦》两种英译的文化阐释和翻译中可知,翻译中的文化构建要求翻译应从只注重语言文字上转换过渡到跨文化的研究,使译文尽量保持原文的文化内涵,再现其相应的文化特色。因此,作为一个成功的翻译工作者,仅仅掌握双语言是不够,更重要的是要熟谙两种文化,使自己成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文化人,特别是在全球化的今天,准确、恰当地表述原语文化,吸收,认可译入语文化,为努力实现各种文化类型的平等对话,积极促进异质文化之间的相互交流、和谐发展充当使者。

参考文献

1曹雪芹.红楼梦[M].长沙:岳麓出版社,1996

2 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5

3 金隄.等效翻译探索[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8

4 谢天振.翻译的理论建构与文化透视[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5 金惠康.跨文化交际翻译续编[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4

6 詹蓓、杨国静.语篇信息型:英汉互译理论新思维[J].中国翻译,20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