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作文素材范文

时间:2023-03-30 06:41:3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创新作文素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创新作文素材

篇1

关键词:创新意义; 教学途径; 运用方法;

一.文学类文章创新写作的重要性

高考作文评价在发展等级中设立“有创新”的条目,目的是想通过一个侧面鼓励学生培养创造性思维。或是见解新颖,或是材料新鲜,或是构思精巧,或是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或是有个性特征。这些方面都是可能蕴涵“创新”因素的地方,在高考作文中凡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精神和思路解析的地方,我们就必须给予重视和鼓励。文学类文章一直在高考中常见并且颇受欢迎。这也是判卷教师对论述类文章审美疲劳后的必然需求。

二.准备信手拈来的文学类文章素材

1、收集、储备、分档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是常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是不存在的。我努力让学生多思考课内教材,多进行课外阅读,并激发学生对现实生活的好奇心、观察力和思考力,强化训练,使学生学会收集材料、储备表象。

学生的素材来源可以有这几个方面:课本,课外阅读,学生身边的人和事尤其是现当代社会热点人物事迹,都可收集整理成为绝佳的叙述类作文素材,如学生可将汶川地震中的个别人和事叙述成小说,这也正是中学生关注现实,关心国计民生的最好表现。

进一步指导学生对收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分类,分类整理时,应该训练学生对素材的分析,不仅仅是考虑材料可以用来写何种主题的小说或戏剧,还要训练学生思索对素材的运用。尤其是微型小说的篇幅精短首先制约了它的选材。例如选材可以有这么几类:①真实性和虚假性混杂的题材;②具有完全真实性的题材;③真实性程度更高达到了典型性的题材;④典型性程度达到更完美形态的精粹的典型题材。学生如果事先已经对素材作了深入透彻的分析,那么即使在考场都能信手拈来写出锦绣文章。

2、阶梯式全程训练

文学类文章写作素材创新运用应分步骤、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师应重点指导学生在收集材料后转向创造性地使用材料,引导学生熟练驾驭素材,进行段、篇、自由创作的全程训练。

学生明白了作文应该是写的是自己的情感,对写作文不用抱有一种做作业解题的心态,而是把写作文当成是宣泄情感、抒发心声的机会,把自己感受最深的情感写出来。学生将自己感受最深的、最有价值的内容要充分展开。先像过电影一样在脑海中出现那个画面,无论是往事再现还是想象虚构,都要投入进去感受它;一遍又一遍,仿佛将那往事重新经历了一次,或者将虚构的事实真实地经历了一次;直到把许多细节看清了,再用文字描写出脑中的画面。我们注重平时的训练,按照素材运用创新的方法,逐步训练好词、好句乃至好段,好的开头、结尾。学生持之以恒,日积月累,最终必能熟练驾驭素材,达到意由我心的自由创作。

请看《聊斋》对爱笑的婴宁的描写:“执杏花一朵,俯首自簪;举头见生,遂不复簪,含笑拈花而入,笑处嫣然。”我班淑贤同学从中得灵感,描写一位女老师:一个夏日的上午,我背着书包刚要进教学楼,从深绿色的楼门暗影中,一位身着白色衬衫,一袭碎花长裙的美女正好走出来,走到了阳光里,长长的睫毛因光线的变化微微地眯了起来,白晰的皮肤在阳光下发着微微的亮光,她灿烂地向另一位老师笑了笑,算是打了招呼,就飘然远去了。

由这样的片断训练逐渐转入整篇训练乃至自由创作,让学生做到既熟习素材,又创新性地从多角度来运用素材,一举两得。

3、创新运用的训练重点

创新运用的训练重点即创新思维训练,主要是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特异思维能力,及思维转换能力。

训练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可以指导学生把握主题,进行合理的想象、联想,对场景、人物肖像心理动作等作生动惟妙惟肖的描述;亦可将所收集的素材发散、整合。例如,通过形象思维,可将诗歌进行扩写。

特异思维的训练是着重加强学生的非常规思维,超前怪异思维。我国古代的神话小说、志怪小说、寓言故事如《搜神记》《西游记》《聊斋志异》,甚至外国魔幻现实主义代表《百年孤独》等都是学习的典范。

对学生的思维转换训练则引导学生模仿素材时空转换的技巧,悲喜情感转换等。如苏轼《赤壁赋》中的感情脉络由喜转悲,然后其情感因豁达又转向喜悦,或者说是淡定。

三.巧思如何对文学旧材翻新意

素材创新运用的教学核心是教学生掌握创新的方法。我让学生运用合理的联想想象以及推理假设将已知素材概括,续写,或改写。当然无论哪种创新方法,都应特别注意细节描写。这是放诸文学类文章而皆准的方法。如果运用了合乎情理的想象,就能在材料运用中翻出新意,乃至深入发掘出素材的含义。

1、改变调整语言风格或概括或仿写或扩写成篇

教师要让学生熟知掌握收集的素材,根据作文主题的需要对已知的故事情节、人物特点等进行浓缩或扩写,连缀成篇。训练学生时,教师可适当提出以下三点要求:一是想象力丰富的新奇故事,二是立意高远更上层楼的主题,三是具有个人语言风格,尤其若能遣用纯熟的古白话,文采飞扬地浓缩或扩写更是令人叫绝。教师还可指导学生运用想象和联想,艺术地再现历史人物当年的情景或化用诗词意境。譬如将诗歌阅读材料李白的故事转化为写作素材,对李白对某一个“瞬间”的刻画、描摹定能调动起阅读的兴趣。如“翌日,向长安的通衢大道上,李白挥鞭扬马,绝尘而去”。

2、在已知素材基础上对故事情节、人物命运进行合情理的续写

《西游记》中孙悟空性格倔强,有时与师傅唱对台戏,对悟空的续写就不能改变他的性格;《项链》中的玛蒂尔德虚荣但坚强为人讲信义。这些素材经过沉淀又可以走进我们的作文,被赋予新的更深的意义。例如有同学续写孙悟空生活在现代社会,因不善处理人际关系而下岗的故事。

3、根据立意需要,将素材的故事情节、人物命运等另辟蹊径进行改写

教师要训练学生从素材中寻找“空隙”,扩展为富于想象性的空间,不仅需要有对原作的深入理解,而且需要“大胆假设”、合理虚构的精神生动而颇具情韵的叙事中,给出了一种新的“诠解”。我们还可以通过超时空链接,根据主题需要从宏观挖掘独到的叙事结构,进行别具一格的详略处理,从微观上把握富有艺术的叙事风格。即使取材相同,亦能于细微处写出极具个人特色的文章。例如为体现后天学习重要性的主题可以写《当仲永巧遇吕蒙》;而将仲永的父亲当主角来写可以表现虚荣心的主题,目光短浅或家庭教育重要性的主题等。

这样的“故事新编”,妙在“似是而非”,难在“似非而是”,并且首先应在题意的“前提”下创造。文章对于相关古典文学资源的“活用”,对于虚拟情境的逼真描述,也增添了故事的“说服力”与文学性。

4、模仿改造经典构思或经典语言

学生的记叙文,结尾若能来一点“欧亨利式”的收束,会显示出巧妙的匠心。而经典语言的生命力是很强的。例如鲁迅作品中的“按一按,硬硬的,还在”,“吃了么?好了么?”这些语句,许多人都熟知并运用,我们也经常听到惊讶声:“哎呀,真是‘运气’了你!”若能将这些鲜活精彩的语言引入叙述类文章,那必定如画龙点睛了。例如2005年山东高考佳作《别人的风景你的梦》有这样的句子:“记着,只有你装饰了别人的风景,别人才会装饰你的梦;你若想要别人来装饰你的梦,那么你要学会去装饰别人的风景。因为,这世界,本就是和谐的一体,双赢的存在。”化用了卞之琳的《断桥》诗,使人顿觉意蕴盎然,情采四溢。

四.创新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

篇2

一、写自己缘于生活真实的新体验

创新作文要求求真和想象并存。求真,就是写生活,写真情实感。作文是反映学生情感的一个载体。同样的生活内容,不同的学生就会有不同的写作内容和情感体验。德国哲学家黑格尔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伴随着想像。”如果学生能够做到神思互动,文思泉涌,浮想联翩,那么写出来的文章肯定会让人耳目一新的。

1、求真和想像——创新的方法。

《语文课程标准解读》指出:“在今后的作文教材建设中,首先要更新观念,作文是一种精神产品的独创,要引导学生说真话,抒真情,反对套话、空话、假话;要引导学生切实体会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作文与做人密切相关;要使教师认识到,提高学生作文能力,也是立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第二,使学生认识到作文也是生活的一种实际本领,而不是为了考试;要培养学生简洁、明了、准确表达信心的能力,包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积累生活素材的习惯,良好的思维习惯和语言习惯,认真写作、反复修改的习惯等。”创新作文提倡新思维、新表达、真体验,让学生写自己的话,不油滑、不轻浮、不虚无,释放出充满热情、饱含生命的蓬勃张力,这应该成为我们作文教学努力的方向。

2、仿写和创写——创新的路径。

仿写就是对文章的立意构思、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和表现手法进行模拟练习。要多仿形式少仿内容,力求仿中有创,创中有新。学生可仿课文,因为课文都是佳作,都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也可仿课外文章。如读过童话,让学生仿写,这是一种从仿到创的过程。再让学生自选素材另写童话,这则是深层次的创新。

3、我笔和我口——创新的秘诀。

创新作文的一个秘诀就是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创新作文应还学生作文的自。学生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喜欢用什么方式写就用什么方式写。如学生可选择喜欢的话题,可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或抒情,或想像等。同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创新。

二、创新是作文教学的理念

真诚感受生活,充实源头活水,作文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教师,应教会学生去感受生活,教会学生认真过好每一天,注意身边那些看起来细小琐碎的事情。在实实在在的生活中体味人生的酸甜苦辣,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会有生命力。

我们发现历年高考凡是满分的作文,一般说来都有它过人之处的“新”奇。翻一翻近几年的高考满分作文,不难发现。这些文章写作总在力求凸显一个“新”字。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新”起来呢?

1、题目要新。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我们常规做法是教师命题,写“我的老师”、“校园一角”、“桥”等等,这些老掉牙的题目,学生写烦了,很大程度上难以达到练好笔的目的。有时候老师也想到了要变个花样,出点有新意的有特色的题目,可一旦题目“新”起来,学生就无从下笔了。更多的时候,则是老师难以命出一个有新意的题目来。那么创新题目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命题权还给学生,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根据自己对众多创新类作文的借鉴,拟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来。

2、“视角”要新。

有一个全新的题目,仅仅是创新作文的第一步。接下来,是要确定写作的新视角。从哪里入手,怎样围绕话题立意,这就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像2001年围绕“诚信”话题创作的新类作文《赤兔之死》。2002年围绕“心灵的选择”话题创作的新类作文《老张算命计》,就从拟题到行文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语言要新。

近几年的满分作文都在语言上占据了先天优势。有的靠风趣幽默取胜,有的靠清新明丽夺魁,有的靠婉曲动人得宠等等,总之,在创新类作文中,语言本身的魅力无疑是成功的关键。缘于此情,语文老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有意识的借鉴和模仿,修改锤炼,努力打造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来。

4、故事要新。

篇3

一、教师要不断增强创新意识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必须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因为创新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项创造性活动。具有“闯”“试”“冒”的创新意识.就成为创新作文的必然要求。

(一)教师要解放思想,恰当发挥“闯”“试”“冒”的创新教育

1.教师要摆脱“升学教育”困惑,克服“应试教育”的弊端。时时刻刻引导学生向正确方向走,从小培养爱家乡,爱国家,爱民族,有责任感,有竞争意识,有合作意识,有开放意识,以得起挫折和失败,经得起胜利和成功,有远见,敢创造,求美好的思想教育。为我们去“闯”、去“试”做好准备。2教师要大胆放开手中的教材。在指导学生读懂教科书.从中获得读书方法的同时.让学生阅读更多的课外书籍,多读书,读各种书,并把读书、思考、小练笔结合起来,精读和博览结合起来使学生能从各方面吸取知识的营养,拓展学生视野,为创新作文准备必要的知识基础。3.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创新能力。做到师生平等。为创新作文教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二)教师的教法要力求创新

依据创新教育教学必须是开放式、启发式,并同时重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的原则.教师教法必须创新.不能片面地依靠“题海战”、片面强调“熟能生巧”,片面按考分评价学生,而是重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与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开展愉快教育。这对开创新作文教学尤其重要。

1.实行“开放课堂”的教学模式。老师的教学不应局限在课堂上,而是向课堂以外的广阔空间扩展,合学生获取知识更丰富,渠道更宽。如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经历。2.以学生自学为主,老师点拨为辅。老师在课堂上大讲一通,造成学生对作文的神秘感,使理论与实际脱节,效果很差。我在教学中,大胆鼓励学生自由写作,根据学生作文中出现的新情况。因势利导.指出这是运用了哪种作文知识.让学生觉得老师没讲的知识他也会运用了.从而增强写作的信心。3鼓励学生大胆运用知识。农村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往往靠死记硬背,当然运用知识的能力就相差。而作文训练又迫切要求学生灵活运用各种知识进行创作。因此我特别重视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培养。如课文中一段优美的话,一个含义深刻的词语,一个好的开头/结尾,除向学生讲明其含义外,更注重引导学生如何反这些知识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使自己的文章也优美起来。4.大胆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创新作文训练的又一目的,反过来良好的思维能力又促进作文的创新。而这一能力又需要通过学生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来实现。在语文教学中,我鼓励学生自己对课文提出问题、把问题集中起来,让学生自己相互解决,解决不了的,也尽量启发学生自己解决。

二、培养小学生作文的乐趣是创新作文的重中之重

在作文教学中,要给学生自由活动,自由创造的条件,学生找到了需要表达的内容.然后有了一种要将自己的感觉说出来的强烈愿望,就能放松自我,充分投入到教师布置的情境之中,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激起情绪,有创作的欲望,从而写出自己要说的话。调动起写作积极性。

(一)引导观察事物,激发写作趣。叶对陶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写成什么样的文字。”所以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作文不能离开生活,特别是小学生,我们应该用更多的方法激发孩子们去生活中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用文字去描绘事物,不断充实他们的生活。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常常会发现许多学生害怕写作文.所以老师经常带领孩子们去体验生活,观察新奇事物,必然会受到欢迎,从而不断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增强孩子们的求知欲望。

(二)激发说话能力,奠定写作基础。说话能力的表达直接影响着写作能力的高低。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实物,欣赏图画.然后要求学生反观察到的事物用口头语言有序的表达出来.在训练学生观察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从而培养了孩了敏捷的构思能力和遣词造句以及说话能力。

三、读写结合,创新写作

(一)指导阅读,提高认识,丰富写作素材。我认为在阅读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由感知事物的表象到分析思考事物的指导。抓住文与题、人与事、情与理的关系,提高学生认识事物的能力,使之作文时善思会想。

(二)指导阅读,学习语言,写作大胆运用语言。文章是用语言表达的,教好作文,必须在阅读教学中教好语言。在阅读中认识、体会语文的准确、鲜明、生动,及其对描写事物与表达思想感情的方式和作用。引导学生说读后的感受之后,再写出来。从而使作文的能力得到提高。

(三)阅读中掌握课文的写作特点。读是为写服务的,写是读的迁移,在阅读中所学的语言和写法,通过写作,把别人的知识、方法、技能灵活运用,变成自己的知识。我经常仿照课文的写法组织学生练笔,有口练的、笔练的,既练词句,又练写法。写法抓好仿写,鼓励学生创新写作,放手选题、选材,写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说自己想说的话,形式、内容、篇幅、时间不限。让学生写我的所见、所闻所想、所感,让学生持续写,对于题材新颖、有创意的,及时评讲,及时表扬。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

四、结合其他学科进行创新作文训练是必要的

篇4

一、创新的理念——鲜活的流程

生活是作文的的源泉,真诚感受生活,充实源头活水,作文就是这个理。那么,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的作文“新”起来呢?这就要求作文要有创新的理念,写作要有鲜活的流程。

1、题目要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少写命题作文”。那么创新题目的第一步,就是要把命题权还给学生,学生就会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根据自己对众多创新类作文的借鉴,拟出一个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来。

2、“视角”要新。有一个全新的题目,仅仅是创新作文的第一步。接下来,是要确定写作的新视角。从哪里入手,怎样围绕话题立意,这是需要认真思考和研究的。从拟题到行文都要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指导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构思作文,就要切实要求他们善于捕捉生活、情感、理性等诸方面的瞬间感受,深入挖掘。

3、语言要新。语言是文章的基本要素。“言为心之声”,大凡好的文章,有的靠风趣幽默取胜,有的靠清新明丽夺魁,有的靠婉曲动人得宠……总之,在创新类作文中,语言本身的魅力无疑是成功的关键。

4、故事要新。好故事总能抓住人心,《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等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就因为它们都有一个个好故事。而好的故事都来源于生活。让学生懂得“处处留心皆学问”的深刻道理,关注现实生活这个巨大的写作“故事库”,写出让人久读不衰的文章来。

二、创新的沃土——生活和阅读

1、丰富生活。《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通过观察分析自然、社会,表达自己对自然、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的感受、态度和看法,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生活是作文之源。鲜活的作文才能取得读者的信任并打动读者。而要写鲜活的作文,必须“以我手写我心。”教师教会学生捕捉灵感,那么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写作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

2、广泛阅读。课外的各种阅读和活动的开展,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眼界,丰富学生的知识领域,为他们的说话、写话、作文从生活方面积累材料。因此,我们应转变狭隘的纯语文观和为写而读的功利化的读写结合的训练方法,将阅读内容拓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关课文的小资料、童话寓言、名人名言、中外名著、科普读物、诗歌散文……

三、创新的秘诀——让学生倾吐心声

1、提倡个性化的语言。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个性独特的观察、思考与独特的创造,是一切创造活动的基础,有个性就有真情。小学生的语言要个性化,是说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特点和个体特点等。因此创新作文的一个秘诀是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如一个学生写她套被套:我边推着爸爸边恳求说“爸爸,爸爸,我求求你快出去吧,我万一闹出笑话来,被你看见多难为情!”

篇5

其实,关于作文原点的问题,古代早有“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的说法。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心声”与“情动”当是作文的发端。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见解或说法并没有得到弘扬,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由于受到了“政教合一”科举制度的干扰,作文应有的起点发生了很大的偏移,使它成了“代人立言”的差事,而且此风蔓延至今,并没有根本的改观。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作文教学的实际做法吧。上课伊始,老师首先出示命题。小学生面对老师的命题,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写,有没有东西可写都必须写,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写。而命题呢,绝大多数是命题者出于某种目的、一厢情愿的设想、规定、要求。学生接题后,先是要对命题的意思进行一番猜测与揣摩,以求对命题的意图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与把握;随后便是在命题限定的范围、时态、数量、重点、中心的圈子里苦苦思索――尽力在自己的头脑中搜寻那些符合命题要求、规定的写作素材;并最终在规定的时间之内,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按照规范的文章样式写出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段落分明、用词准确、首尾呼应、说话得体的文章来,去实现命题者的假设,去适应批阅者的口味。正是因为限制和规定如此之多,如此苛刻,常常使他们动辄得咎,很难得到命题者与批阅者的首肯。对一位年纪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写作能力有限、写作素材和书面语言积淀尚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不编不抄,不去说那些一百年都不落后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还能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呢?难怪他们惊呼: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创新作文是如何把自主的写作权还给学生,弘扬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呢?

1 感受生活──创新的源泉

叶圣陶语生:“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学生写出新鲜的文章,就要丰富学生生活,让学生充分享受生活,教师必须十分注重学生感受生活的过程,让他们情绪饱满的投入生活:布置教室,设计黑板,组织班队活动,编辑手抄报,参加文体表演,语数竞赛,参观科技展,公园花展……充分放进去学生的感官,实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让学生思维,解放双手──让学生动手,解放眼睛──让学生观察,解放嘴巴──让学生发言,解放时间──让学生自由,解放空间──让学生活动。当学生在一起创造感受充满激情的学校生活时,生活也馈赠给写作的素材和灵感。《难忘师生情》,《调皮王变乖了》,《我成功了》等文章写了自己独特的感受,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同样,家庭、社会纷繁复杂场景也给他们内心世界荡起涟漪,他们都有话可说,有话想说,有自主写作的欲望,那么写作的素材──创新作文的土壤,就会越积越肥沃,创作热情必然高涨。

2 激发兴趣──创新的动力

快乐的写作永远伴随着无穷的创造。“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学生对写作一旦产生兴趣,他就会把这种兴趣内化为一种动力,自觉地去乞求,探索与创新,甚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实践中,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激趣。

2.1 鼓励学生自主表达熟悉的生活

要真正实现学生自主写作,就得使写作成为学生快乐的活动。“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写作是学生“情动而辞发”,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想写啥就写啥,做到“用我心思我事,用我口抒我情,用我手写我心。”学生写作兴趣一旦被 激发起来,感到“如骨鲠在喉,不吐不快。”他们的写作热情便会迸发出来,不可遏止。

2.2 尝试成功

苏霍姆林斯基曾在《给老师的建议》中指出:“请记住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它可以促进儿童学习的欲父望。”如果学生能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他就能得到精神上的满足,也会产生对下一次成功的期待。为此,可以展开作文竞赛,办手抄报,发表学生习作,优秀习作巡回展等活动,给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在评价作文时,应用放大镜寻找学生的闪光点,不要放过一字、一词、一句的肯定机会,真诚而不吝啬地激励学生,让赏识给学生送去快乐,滋生兴趣,增强自信,通过尊重,关心、激励,让学生人人都能享受、体验成功,并能在各自的起点上得到潜能的发挥,个性的张扬,人人都能快乐而充满自信地投入到写作中去。

3 大胆想象──创新的翅膀

《语言新课程标准》规定:“要鼓励学生写想像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黑格尔也说:“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在学生习作,创新作文就在自主作文的基础上,大胆想象,学生的神思飞扬,文思泉涌,浮想联翩,写出来的文章就与众不同,很有自己的独特个性,自己的独特创意,大胆想象就是创新的翅膀。如何训练学生的想象力呢?

3.1 教材拓展延伸,进行想象练笔

小语教材中许多地方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教学中结合阅读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主,进行想象练笔。如学习《凡卡》一文,让学生展开想象,推测可能产生的新结局中,学生在他人的想象中互相启发,拓展思路,编写了许多不同于他人的故事结局,这样的练习,既训练学生自主作文的权利,又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想象。

3.2 借助插图,观察想象

形象生动的课文插图,具有情节浓缩性的特点。如果就图讲图,学生的想象就会受到插图内容的局限,使插图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想象的羁绊,因此,我们必须设法引导学生去推想插图中未曾出现的内容,把插图作为想象的发端,为学生开辟想象的广阔空间。这样,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发展了想象力。

3.3 大胆假设,虚构幻想

篇6

一、要激发写作兴趣,挖掘写作潜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才有激情进行创作,在这种激情的促使下,他们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真真切切地流露出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要以激发写作兴趣为前提,进而引导学生学习写作。例如在批阅作文时,教师要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不能只写一个“阅”字草草了事,也不能套用程序化的批语,这些都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打击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在批阅作文时,教师应以普通的读者身份去评价学生的作文,以鼓励、表扬为主,使学生树立信心,领会教师殷切期望,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写作中还可以让学生练习写作不同文体的作文——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等,从不同的角度来写作,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二、要注重积累素材,培养观察力

许多学生会反映没有东西写、不知写什么、不知如何下笔,这是因为学生的知识容量不够,视野也不够宽广,思想境界没有达到一定的水准。作文材料是整篇文章的支柱和精华,作文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文章内容的丰富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应提醒学生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学会积累素材并能在作文中灵活应用。例如可以把自身经历的事、观察到的事物、听来的故事、阅读中获得的资料等以日记或杂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把平时了解到的名言警句、诗词名句等也以笔记形式记录下来。坚持以这种形式积累素材,可以形成具有一定量的素材宝库。此外,还可以通过书报、电视、网络等媒介来获取信息,这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方法。

观察在写作当中也起着很大的作用。大部分学生只是拘泥在狭隘的课本知识上,接受外界的事物不是很多,或者不知道怎样有效地从外界事物中来获取素材。这是由学生的观察认知力不足而导致的。因此教师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身边的事物注意观察。

三、要展现学生个性,推崇创新作文

新课改理念对作文教学有明确的要求,教师不应将一致的“标准答案”强加给学生,应积极鼓励学生展现个性,大胆创新。个性就是一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情感态度等方面不同于其他人的特质,这个特质的表现就是学生的口头语言表达和作文的书面表达。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展现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在写作当中发挥出自己对事物的独特见解,从而赋予作文新的生命和意义。

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和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现在的写作模式已被“格式化”,这严重束缚了学生的眼界和思路。教师要指导学生敢于打破以往的写作模式,大胆创新,写出有新意的文章。教师可以限定一个话题范围,学生自由发挥、自选体裁来表达对这个话题的见解与感受,把自己的想法以流畅的文字反映在书面上。教师可以不限定范围,让学生自己去写一些贴近自身生活的作文,这样的作文写作会变得简单,自由发挥就会有事可说、有话可道,学生就不会拘泥于单一层面的话题写作。教师可以让学生仿照写作,仿照是创新成功的必经之路,只有反复地仿写才能真正领悟到创新的思路。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加强发散型写作训练,从而写出具有创新型的作文。个性代表着文章的精髓,创新代表着作文的新意与进步。要让学生充分展示个性,在大胆创新中寻找属于自己的写作空间,任自己的文笔在创新的天空中任意翱翔。

总之,为了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水平,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有一定的调整与改变,冲破原有教学方式的束缚,找出新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从对写作不感兴趣到感兴趣,从不会写到会写,创作出有新意的文章。

参考文献:

[1]陆瑞光,马爱华.初中写作教学指导拾零[J].山东教育科研,2002,(07).

篇7

《新作文》杂志:王老师,您的书《一路修行教作文――王君作文教学笔记》和你在语文教学中追求的“青春语文”是什么关系?

王君:所谓“青春语文”,其本质就是提倡通过灵性阅读、生命写作、激情生活三条路径使语文教学过程保持青春状态,进而为教师和学生创造、保持、享受整个人生的青春状态(即幸福人生)做准备。青春语文的终极目标在于改变、提升教师和学生的生命状态,让师生双方都永葆青春的激情。

“灵性阅读”是青春语文基于阅读教学打通“教法和活法”的探索。“生命写作”是青春语文实践“写作是我们的道场”的现场。“激情生活”是青春语文让班主任工作和语文教学工作相融,让职业和日常生活共鸣的实践。

青春语文的底座是生活,是整个语文教学系统中每个人的生命状态。只有当灵性阅读、生命写作和激情生活相互融合,互为支撑的时候,青春语文,才真正成为了一种语文追求。

《一路修行教作文――王君作文教学笔记》是我正式出版的第三本作文教学专著,是我借由写作诠释、传递青春语文理念的重要通道。

《新作文》杂志:《一路修行教作文――王君作文教学笔记》和您的另外两部写作教学专著的关系是什么?

王君:2013年,我出版了《听王君讲作文》(上下两卷),这部书是对我前二十年作文教学研究成果的一个集中展示。在这部书中,我提出了“青春语文”写作教学的十大教学理念:

1.变学生独写为师生共写;

2.变应试写作为生命写作;

3.变技巧灌输为情智促技;

4.变课文示范为经典引领;

5.变校园视角为社会视角;

6.变读写一体为写作举纲;

7.变学科技能为班建动力;

8.变象牙写作为红尘写作;

9.变统一要求为分层激发;

10.变纸质写作为网络点兵。

这部书呼吁的是一种明亮的习作状态。

中学生作文的天地可以很广阔:青春话题、公民意识、荣誉和责任、悲悯和同情……人与社会、自然、自我的关系应该是永恒的作文源泉。青年的写作应该展现青春气息而又思考大问题,应该能够体现胸襟抱负而又敢爱敢恨。少年的写作中一定要能听到对生命的歌唱,哪怕是不太成熟的歌谣,其价值也远远超过了无病和故弄玄虚。心中有爱、肩上有担、腹中有墨、胸中有识、目中有人、手上有艺,这才是中学生作文的一种境界――这是文的境界,也是人的境界。

2016年年底,我出版了《青青园中葵――清华附中圆明书院史记》和这本《一路修行教作文――王君作文教学笔记》。《一路修行教作文》的素材是近四年来在我的作文课堂上发生的四十个鲜活的故事。《青青园中葵》则是以年级为写作共同体的写作行为、写作成果的记录。总之,这两本书,是对《听王君讲作文》中的青春语文写作理念中观和微观的再实践。

《新作文》杂志:《一路修行教作文――王君作文教学笔记》的写作背景是什么?

王君:这本书中的文字,写于2012年到2016年之间。

2012年,“课堂内外”的《创新作文》初中刊主编彭治旗老师邀请我为刊物写专栏稿。最开始,我有很多顾虑。首先,我担心自己“写不出”。北上以后,困难很多。在教育教学上,我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迷失了方向,陷入了精神上的惶恐不安。我担心写不好专栏。其次,对中小学的作文教学,从南方到北方,我更加绝望。“天下乌鸦一般黑”,应试依旧肆虐,教育哪有桃源?――大家无不是心照不宣,和分数排名赤膊相见,裸地为了“提分”而教写作。中小学哪里有什么“写”?只有“作”。学生的心甘情愿,家长的推波助澜,教师的急功近利,推动着应试战车在南北校园里横冲直撞。青春少年写出来的文章,普遍充满了追逐龙虎榜的铜臭之气,不忍卒读。天下滔滔,若想螳臂当车,我担心自不量力、自讨苦吃!而且,对写“专栏稿”,我有一种本能的恐惧。我怕那个“专”字。构思、立意、选材、作文价值观、思想倾向性……是不是都需要专为刊物“量身订制”,都得“讲政治”“讲政策”,不得越雷池一步?而我这样的人,“生来爱自由”。不自由,毋宁死;不自由,不写作,但彭主编以“你可以自由写,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渴望表达什么就表达什么”的表态打消了我的顾虑。这个专栏,我一写就是四年。而且到现在,还在坚持。

“自由写作”帮助我疗愈了自己,走出了生命低潮。所以,这本书中,让学生“自由地写”和培养学生“自由的人格”是贯穿全书的追求。

《新作文》杂志:《一路修行教作文――王君作文教学笔记》的核心写作理念是什么?

王君: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写作是我们的道场。通过写,让孩子们爱上他们自己。

《新作文》杂志:“通过写,让孩子们爱上他们自己”,这个理念很有意思,您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呢?

王君:作为教师,我曾经很认真地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我的写作起点在哪里?我将带领着学生们走向哪里?

我先研究了自己。这个学生时代考个最次的大专也需要经历“高四”的学习弱者,在后来的岁月里,是怎么经由“写作”而成为了一名在业内认同度比较高的所谓“名师”。在学生时代,我的写作“成绩”也绝算不上优秀,但是后来又是怎么样真正“爱上”写作的?我的写作动力来自哪里?我的写作情怀是怎么熏陶出来的?我的写作人格是如何形成的……

叩问自己让许多问题渐渐明晰:我爱教师这个职业,我爱教语文,爱做班主任。校园啊,教室啊,是事故场,但更是故事场。我最初的写,是被这些故事吸引,然后情不自禁地记录。越记录越觉得有意思,越记录越沉醉不知归路。大学毕业后,大家都被社会驱赶,曾经很能写的许多同学被生活的浪潮冲打得东倒西歪,不再有时间写,不再有心情写。我呢,因为一份热爱的职业,因为一份沸腾的生活,反而越写越有劲,越写越会写。开头是“无用之写”;后来发表文章数量渐多,渐渐走向“有用之写”;再后来,不需要再发表文章了,重新回归“无用之写”。到现在,写作已经成为了习惯,成为了爱好,成为了生活必需品了。

因为爱生活爱学生,开始写。因为被肯定,受到激励,勤奋写。因为内心的需要,心灵的呼唤,痴迷写。

写作动力,就是生活动力。写作情怀,就是职业情怀。写作人格,就是生命人格。

再自我剖析得深入一些,那就是――我写,是因为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

我坚持写了下来,是因为我通过写作,正在成为更好的自己。

于是,我的“写作思想”就渐渐明晰了:不要去“教作”,而要去唤醒写作的激情。

“写作能力”本质上是一种心灵的能力,是一种灵魂的状态,只有少部分可教,大部分,无法教。不教写作,但要“促进”写作。语文教师不是写作训导师,而是活力激发师。你用什么样的手段,用什么样的技巧,用什么样的写作状态,让“写”成为魅惑,成为责任,成为习惯,让学生们欲罢不能,这些,乃是“教”的更关键部分。

在这本书中,“我”和“学生”其实是一个写作共同体。我不断启发学生“我们为什么要写作”。我们的写作成为了事业,成为了生命本身的组成部分。

《新作文》杂志:《一路修行教作文――王君作文教学笔记》这本书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内核是什么?

王君:这本书是“手记”。以“手记”的形式记录了四十个作文教学故事,其中涉及到写作技巧的教授,写作积累的促成,写作情怀的熏陶,写作人格的培养等方方面面。这些故事的内核还是写作的主体――学生的成长。

经由写作,学生们更加勇敢和坦诚:这本书里的写作故事,有豆蔻年华、青春岁月的写作辉煌,也有迷茫时代年少无知的写作愚昧,有渐写渐艰、渐行渐困的写作挣扎……大部分故事,非常温馨;但有些故事,称得上惨烈。我们的成长会经历什么,我们的写作就会经历些什么。写作的历练,本质上就是生命的历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追求真诚,而且,渐渐具备诊断“真诚”和培育“真诚”的能力,直面心灵墙壁上不那么容易察觉的污点,自我否定,自我保洁,自我修复。

在这个道场中,我们的第一课,就是忠诚于生活,忠诚于自己。

经由写作,我们更加理性和智慧。在这本书里,你会看到一些关于写作技巧的指导,但我的希望是,你能够更多地看到这些技巧背后的东西。我之所以把它们介绍给我的学生,不是因为它们有多重要、多必需,而是因为,在写着写着的过程中,这些技巧自然而然地呈现出来了,自然而然地被“需要”了,这是我的意念中“写作知识”最好的生长方式。它们“长”在写作的土壤中,是学生们写作生命的一部分,不是被蓄意嫁接的,也不是被粗暴赠予的。它们和学生们的写作智慧、写作情怀是相融的、相生的、相互应答的。

在这个道场中,我因为得到了自由,所以,努力让这自由蓬蓬勃勃生长起来,开花,结果――让她成为学生们写作的理由。学会享受自由,拥有不“逃避自由”的勇气和自信,是这个道场中,我们的第二课。

经由写作,我们最终要走向的终点是自我接纳、自我欣赏、自我创造、自我成长。

我要让学生们经由写作而爱上自己,于是我成了生活创意大师。我的头脑里有无数的奇思妙想,而且,我负责把这些奇思妙想变为学生们沸腾的当下生活。我努力让他们时时刻刻活在惊喜中。“把365天活成365个样子”后,每一个人,都会在这365面镜子中照到一个更欢喜的自己,于是,他就成为了写作的花,写作的树。反思成为本能,记录成为惯性。我写,是因为我有;我写,是因为我爱!

通过这本书,你会看到我们的作文价值观:你怎么写,你就怎么活;你怎么活,你就会怎么写。写法和活法,天然相互沟通,互相成全。

《新作文》杂志:在前文中你提到了“写作共同体”这个概念,《一路修行教作文――王君作文教学笔记》对此有涉及吗?

王君:所谓“写作共同体”,就是让学生不再“孤独”地写作,在日常的写作教学中,除了个人自由练笔之外,还可以结成“师生共同体”,师生合作写作。或者组织班级和年级的学生共同参与写作活动,在比较长的时间内协同写作,产生“生生不息”的写作成果,互相学习,互相激励。《青青园中葵――清华附中圆明书院史记》就是这种活动的写作成果。

在《一路修行教作文》中,我还介绍了“班级每日微信播报”创作活动,“百家讲坛”创作活动等丰富多彩的写作活动,很有看点。

《新作文》杂志:你对如何读这本书有什么建议吗?

王君:这本书是我的“一路修行系列”中的一本。它既是一本作文教学书,更是一本教师带领学生一起通过写作进行心性修炼的书。你还可以结合我的《一路修行做老师》《一路修行做班主任》《一路修行做女人》,以及即将出版的《一路修行做母亲》《一路修行教阅读》来读。

篇8

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村学校相对偏远,相对落后闭塞;二是学校硬件设施相对欠缺,图书馆、阅览室尚不健全,信息传媒相对滞后;三是学生课外阅读面狭窄,加上安全因素等,致使学生接触社会少等主要原因。怎样改变农村中学作文教学落后的现状,创新农村中学作文教学呢?笔者做了以下一些探索与尝试。

一、面向社会引导学生观察、体验、感悟

“新课标”要求学生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随着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新的空间。我们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引导学生体验生活:那一幢幢的高楼,一条条的水泥路;一家家的养猪场、养鸡场,一片片的苗圃、花圃,不就是写景状物的好材料吗?如果再引导学生深入调查,了解大批农民工外出后,留在家乡的“留守老人”、“留守孩子”,不也为写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吗?

农村社会生活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大课堂,更是一部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尽管现在农村学生学习负担重、参加劳动的机会少,但好在还有星期天和寒暑假,还是有相当一部分时间可供自由支配。只要老师善于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以上时间,细心体会万事万物丰富而细致的情感,体验、感悟生活,就一定会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

二、加强阅读,增加积累,引导模仿

根据“新课标”精神,我们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指导,鼓励学生阅读课外名著。在尽量减轻学生经济负担的前提下,教师可向学生推荐较好的课外读物,让学生自愿订阅;或争取每人拥有一本“课标”推荐的课外名著。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星期天、节假日,有计划地开展阅读活动。让学生在交流中阅读,在阅读中交流。这样做,既能减轻学生经济负担,又能很好地拓展学生视野,积累写作素材,让学生“厚积而薄发”。

同时,教师也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课外阅读文章中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情节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引导学生和身边人、身边事对照、比较,激发学生模仿创作,逐渐提高学生在立意构思、谋篇布局、谴词造句和语言表达上进行模拟训练。在领悟中模仿,在模仿中创新。

三、尊重学生自主创新,鼓励学生写出特色

创新作文首要的是尊重学生的自主写作。让学生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发自己独特的见解。因此,教师要交给学生作文的主动权,不能给学生这样、那样的条条框框限制。大的方向明确了,就放手让学生自由地发挥。如学生可以选择喜欢的话题,可选择灵活多样的形式,或记叙、或说明、或议论、或抒情等。同时,教师要善于鼓励学生创新。首先是标题新。“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特别是近年来中招考试多以材料作文、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这样就把命题权交给了学生,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拟出凝练、新颖,既能画龙点睛、又让人耳目一新的题目来。其次是角度新。怎样指导学生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构思作文呢?一是多向发散,寻找可写角度。二是捕捉生活情感、理性等方面的瞬间感受,从各个角度深入挖掘。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有厚度,才真切感人。三是集中选择,确定最佳角度。第三是材料新。学生视野开阔了,积累丰富了,能把握时代的脉搏,就能选取新颖、鲜活的材料。最后是语言新。本人经过收集近几年中招满分作文发现,以语言取胜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文章是语言的艺术。古人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这就是说好的内容要靠好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写作文时,注意不断地采撷闪亮的语言“贝壳”来点缀文章的主题,使其生动、鲜明、富有吸引读者的魅力。让学生学会旁征博引诗句、名言、歌词、谚语等,概括有典型意义的成语、典故,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趣味性。另外,巧妙的运用修辞方法,也是丰富语言魅力的有效途径。

篇9

【摘 要】我认为作文教学中应强调训练学生的创新创新意识,引导学生作文力求出新,切不可千文一面,教师给学生创设充分的写作自由和广阔的想象空间,让学生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表露独特的感受和心声,以抒写展现自己个性的作文。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作文教学;课堂教学;想象;创新

分析当前的作文教学形势:作文教学难,这是每个语文老师公认的。作为农村的语文教师更困难。相对于城里的孩子而言,农村孩子接触到的新鲜事物少,社交范围和城镇的孩子根本无法比。眼界狭窄,可阅读的书籍更是贫乏,学生的知识面和知识量明显较城里的孩子差。要想写作文有的学生只能东拉西扯,生拼硬凑。我们也深刻地感受到父母的文化水平较低也是造成农村中学生作文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因素。另外,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写作方法的教学,轻视生活的体验和语言的积累。

那么,如何实现作文教学的创新、让学生想写、愿意写、写出自己的心声呢?在教学工作中我总结了如下几点。

1. 利用现有资源,积累写作素材 我们可以将写作素材分为两方面:一方面就是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而认识生活、感悟生活,获取直接的生活资料。由此而写来的文章,往往能达到情真意切的效果。因此直接深入生活,获得大量可感的材料,对于写作至关重要。另一方面,写作素材来自于书本,当然也包括道听途说的逸闻轶事等。对于中学生来说,从这一渠道获得的材料最为广泛。鲁迅先生就有这样的写作体验,他说:“文章怎么做,我说不出,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心理和方法的。”另外,还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我给学生提供两种形式:一是生活感悟笔录式。即对生活中的人、事、物等有所认识并通过书面形式来反映,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二是阅读启示笔录式。即学生通过阅读相应的作品有所触动,收到一定的启发。并摘抄美句妙言,记下点评之心语。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就曾说过:写作的根源在于生活,脱离生活,写作就无从谈起。要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带着好奇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用真情与眼前的一切交流,对其思维和思想的冲击都是全新的。多数学生一旦落笔成文,往往情景交融,文思飞扬,容易写出自己的灵感和个性。鼓励学生多搞些课外生活,这样,学生们不仅得到了写作上的训练,而且受到了思想上的洗礼。作文要表现生活、干预生活。根据作文教学与生活联系的原则,我们应大力提倡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有感悟的东西,努力发掘并表现身边平凡生活的美和意义,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真切感受,以唤起学生作文兴趣。只要有了生活的底子,有了对待生活的正确态度,有了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学生作文自然就会血肉丰满,有真情实感了。虽然它也许还很稚嫩,但它毕竟是一种可贵的、生命的活动,真实的、鲜活的是创作主体个性的张扬。

2. 充分利用课堂,调动学生的作文积极性 课堂教学是一种目的性和意识性都很强的活动。通过教学,要使学生掌握知识,习得技能,发展智力,形成态度和相应的品质。可以说,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学生学到什么? 得到什么? 这是任何教学改革都必须首先追问和考虑的问题。我主要从两方面来训练:

2.1 积极锤炼语言,让学生笔下生花。初中要巩固并逐步扩大识字量,努力消灭错别字,同时积累和丰富词汇,并弄清句子最基本的结构,使之规范化。要在巩固上述成果的基础上,着重锤炼语言。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训练学生的。(1)把抽象的语言写成形象化的语言。(2)把常式句变成倒装句。(3)把一般句子变成比喻句。(4)把描绘的角度变换一下。(5)注意动词的推敲等。经过一番训练学生的笔下真的生了花。如:“他俩就像两条平行线,永远没有相交”。“她头也不抬丢过一枚硬币”。“这位老人永远的睡着了”等。再如我班杨波在《王老汉的心事》一文中这样写道:――一路上,英子和爷爷骑在毛驴背上,一颠儿一颠儿的,乐的不得了。毛驴的蹄子“吧嗒、吧嗒――”敲打着石板路――语言亲切、朴实、流畅、生动。

2.2 培养想象能力,获取创新灵感。著名作家王尔德说得好:“第一个用花比美人的是天才,第二个用的是庸才,第三个就是蠢才了。”作文是创造性的劳动。夏丐尊就能从“落叶”一词中“认”出“无常、寂寞”等意蕴和情味。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进行创造性想象。思维定势的负作用很大,使人们养成了惰性和对权威的绝对崇拜,这最不利于创新。我曾经拟过一些假设、推测、幻想等想象性作文题目让学生写。如《如果我是村长》、《20年后的我》、《假若我有了钱》等,这类作文题,时代感强,有生活气息,学生兴趣大,最有话说,天马行空,驰骋想象,思路新颖。另外,适当鼓励学生写一些文学作品,如小小说、短剧等,也是训练学生想象能力的有效办法。

3. 开展有益的文体活动,促进作文教学 (1)举办演讲会和辩论会,让学生在参与中体会作文的乐趣。动员学生全员积极参与,积极写作,学生总是乐在其中。在活动中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写作热情和精品意识等得到最大限度的融合和张扬,让其真正感受到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对作文教学的促进作用是巨大的。

(2)创办手抄报,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写作能力。手抄报能够直接反映学生生活,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激励学生大量阅读报刊杂志,搜集材料积累素材。

(3)举办作文竞赛活动,在竞赛中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能。教研组还可以在教导处的统筹安排下,适当搞一些作文活动,比如创新作文竞赛、拟写班级广告语和校歌歌词评比等等,能够更好地挖掘学生的写作潜力,促进作文教学的发展。

通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了,视野开阔了,思维活跃了,有所见,有所思,有所感,便有了一吐为快的写作冲动,这时候,需要加强指导,教会学生去观察、分析、积累、选择、运用,写出各类体裁的文章。

总之,初中阶段的作文教学处于承上启下的阶段。初中语文教师一方面要继承传统作文教学的精华,另一方面要创新作文教学的方法和手段,转变老师作文教学的观念和学生训练的方式,这样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有效性,才能真正提升学生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篇10

一、教师要明确农村小学生的作文现状

倡导创新、张扬个性已成为当代作文教学的一大特点,然而相对城市孩子而言,农村小学生由于受生活环境、家庭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农村孩子见得少,听得少,读得也少,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少,生活内容单一。如在教四年级时,我让学生写“我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或“一次活动”为题进行作文时,学生都是写了“我最喜欢画画”、“我最喜欢上体育课”、“我最喜欢跳绳”。全班四十几个学生,选题只有这三个,而且有些学生的内容是一模一样,一字不改;还有些学生没有一个字是写对的,全文看起来都是“鸡刨地”;还有些学生语句段不分,废话连篇!受农村方言的影响,语病较多。可见农村学生的写作底子多薄,经历感受多单调、知识容量之缺乏。因此我们的农村老师要真正地明确农村小学生存在的作文现状,不要让这一现象继续发展下去,有必要地采取一些方法、措施去杜绝。

二、激发兴趣,培养自信,让学生乐于作文

兴趣与爱好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原动力。儿童对某事物是否喜爱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许多兴趣都是“引”出来的。要想让学生乐于作文,首先必须树立他们的自信心。农村小学生认为自己能力、水平有限,写不好作文,缺乏自信心。因此,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获得成功的喜悦,使他们产生喜欢写作的动力。

学生对写作文的兴趣,还来自于外界的刺激:作文受到老师的表扬、作文能够贴在教室的学习园地上、作文可能被刊登在《小学生学习报》上、作文能在作文竞赛中获奖……这些机会,都应该是作为老师的我们去创造的!学生有这样的自信,也是老师抬出来的!每次作文,我总要花好几节课去点评:选出一些较佳习作,在班上让学生自己念,并张贴在学习园地中;细心地去挖掘较差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如一个好的开头、很自然的结尾,一个好的句子,哪怕是一个精彩的词语,都给予表扬和鼓励,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成功”。因此,请别吝啬我们的笑容,别停住我们的赞扬。抓住学生细小的闪光点大夸特夸,在夸奖的时候一定要夸得十分具体,让学生能明白好在何处,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写作自信。同时,我们不要用太多的条条框框来拘束学生的思想,语文教师应尽量使学生在作文的过程中,保持一种自由的状态,情感所至,悲喜怒骂,可以尽情地描述与抒发出来!掌握学生作文的心理特点,帮助学生消除各种心理障碍,就能激发写作自信,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三、多积累语言,善于捕捉素材,提高表达能力

由于农村小学生阅读量少,知识面窄,词汇贫乏,所以表达不具体,不确切,不生动,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语言积累?我认为学生把阅读和摘抄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是一条有效的途径,因为学生习作有一个“模仿”的过程。要提高学生写作热情,必须使学生在写作中持续地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最大的写作难题莫过于无话可说,也就是素材的缺乏,写作素材的积累是保证写作兴趣的前提。于是,在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广开渠道,涉猎方方面面的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方式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思维。教育学生热爱生活,在丰富视野的过程中积累作文的素材。让学生参加各种各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做成什么文字。”这是叶圣陶先生说过的话,十分明确地说明了作文和生活的关系,为丰富学生的生活,我们可以有目的地为学生设计各种生动有趣的实践活动,让他们投入地参加,从中积累富有个性的作文素材。二是积极引导学生多读名著名篇,读后把好词、妙语、佳段摘录下来,进行整理积累。同时,要求学生背诵记忆好词好句,学习体会文章的语言特点和表达方式,并学会品读赏析。写作文时则时时提醒学生学会迁移,灵活运用。这样,学生的作文便会由空洞乏味向生动具体发展。有些学生书读得不多,又不勤于做摘记。我就坚持每周摘给学生几段优美词句,要求他们背诵下来。若有人在作文中合理运用,马上加以表扬,这样学生会非常乐意去背诵优美段落,并积极开动脑筋如何运用。

四、更新作文观念,让学生自主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