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作文素材范文
时间:2023-04-10 18:23:4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名人作文素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中语文作文名言(经典版)
1)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2) 成功不是靠梦想和希望,而是靠努力和实践
3) 只有在天空最暗的时候,才可以看到天上的星星
4) 上帝说:你要什么便取什么,但是要付出相当的代价
5) 现在站在什么地方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往什么方向移动。
6) 宁可辛苦一阵子,不要苦一辈子
7) 为成功找方法,不为失败找借口
8) 不断反思自己的弱点,是让自己获得更好成功的优良习惯。
9) 垃圾桶哲学:别人不要做的事,我拣来做!
10) 不一定要做最大的,但要做最好的
11) 死的方式由上帝决定,活的方式由自己决定!
12)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3) 勤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达·芬奇(意大利)
14) 形成天才的决定因素应该是勤奋 -郭沫若
15)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6)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7) 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
18) 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
19) 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
20) 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
高中语文作文名言(最新版)
1) 世界上最不能等待的事情就是孝敬父母。
2)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 立身行道,扬名於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
3) 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篇》
4) 孩子:请高看自己一眼,你是最棒的!
5)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做则必成!
6) 活鱼会逆水而上,死鱼才会随波逐流。
7) 聪明出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 --华罗庚
8) 好学而不勤问非真好学者。
9)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0) 人的大脑和肢体一样,多用则灵,不用则废 -茅以升
11) 你想成为幸福的人吗?但愿你首先学会吃得起苦 --屠格涅夫
12) 成功=艰苦劳动+正确方法+少说空话 --爱因斯坦
13)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 -《真心英雄》
14) 只有登上山顶,才能看到那边的风光。
15) 只会幻想而不行动的人,永远也体会不到收获果实时的喜悦。
16) 勤奋是你生命的密码,能译出你一部壮丽的史诗。
17) 怕苦的人苦一辈子,不怕苦的人苦一阵子。
18) 有价值的人不是看你能摆平多少人,而是看你能帮助多少人。
19) 不可能的事是想出来的,可能的事是做出来的。
20) 找不到路不是没有路,路在脚下。
高中语文作文名言(热门版)
1) 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
2) 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
3) 时间在流逝。
4) 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
5) 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
6) 今天不走,明天要跑。
7) 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
8) 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
9) 聪明的人有长的耳朵和短的舌头。 ——弗莱格
10) 重复是学习之母。 ——狄慈根
11) 当你还不能对自己说今天学到了什么东西时,你就不要去睡觉。 ——利希顿堡
12) 人天天都学到一点东西,而往往所学到的是发现昨日学到的是错的。 ——BV
13) 学到很多东西的诀窍,就是一下子不要学很多。 ——洛 克
14) 学问是异常珍贵的东西,从任何源泉吸收都不可耻。 ——阿卜·日·法拉兹
15) 学习是劳动,是充满思想的劳动。 ——乌申斯基
16) 成功,往往住在失败的隔壁!
17) 生命不是要超越别人,而是要超越自己
18) 命运是那些懦弱和认命的人发明的!
19) 人生最大的喜悦是每个人都说你做不到,你却完成它了!
20) 世界上大部分的事情,都是觉得不太舒服的人做出来的
看了高中语文作文名言还看:
1.高中语文作文名人名言
2.高中语文名言积累
3.高中作文名人名言大全
篇2
北京考试报讯(记者彭丹)还有三个月就要中考了,记者从一些中学了解到,学习越来越紧张,很多初三生都不知如何积累作文素材。对此,相关老师建议,积累作文素材不妨从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入手。
初三生李雪写作文时总爱用些最近炒得火热的新闻做素材,但每次作文都拿不了高分。她的语文老师分析,李雪所选用的素材都是社会热点新闻,但她本身对这些事件了解得并不清楚,在写作时既没有细节描写、又没有独到的见解,只是人云亦云,作文自然拿不了高分。
北京四中老师李雄表示,初三生搜集作文素材时要学会扬长避短,从自己熟悉的领域入手,这样才容易写出新意。搜集作文素材也需要因人而异,有的考生对足球感兴趣,有的考生对音乐感兴趣,都可以作为搜集作文素材的领域。如对足球感兴趣的考生,不仅要关注球赛,还要了解球星的成长经历、奋斗历程。这些故事可以用来写人生观、价值观,描写毅力、热情、乐观。由于是非常熟悉的故事,写作时更容易情感真挚而打动人。如果是写大家都容易选择的素材,如奥运、汶川地震等,那就要学会深入挖掘,另辟蹊径,选择恰当的切入点,不能简单引用新闻事件。
李雄提醒,初三生还可以分类搜集作文素材,如按中国古代诗词、名人名言、名人故事等进行,这些素材在任何题目中都可运用。在运用作文素材时,初三生要学会不“生搬硬套”,要注意细节描写。这样才容易写出高质量作文。
篇3
【关键词】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尝试
高二新开设的《中外传记作品选读》填补了这一阅读空白。它让学生有机会走近名人、了解名人、学习名人,可以一举多得,即读传记,写随笔,积素材,立大志。
一、读传记
传记有三个基本特点:纪实性、文学性、史料性。学生读传记时有一定的阅读兴趣,如果进一步创设氛围,他们更易进入阅读的情境中。我们可以利用课文前的阅读提示,激发兴趣。如《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一文的提示,我们可以带感情地读:“同学们在课上已经学过不少诗圣杜甫的诗。当我们欣赏那些千古传诵的诗作时,一定也很想知道这位伟大的诗人当年是怎样生活、怎样写作的。这篇《杜甫传》也许能满足大家这个愿望,把我们带入久远的唐代。这篇传记展现的杜甫生命中的一个片段,就如同一首苦难而又壮美的诗。”这段阅读提示使学生怀着敬仰的心情走进作品,有兴趣地品味《杜甫传》。我们还可以引用名言创设情境。如学习传记《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文,我们就用对鲁迅的评价导入:“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生活中的鲁迅是什么样子,学生自然就走进萧红的作品,去了解生活中的鲁迅,带着兴趣阅读着《鲁迅传》。
二、写随笔
读书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写随笔就是要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写随笔也是检查阅读效果的重要手段。只有读完读懂传记,才能有感悟,有心得,笔下才能有东西可写。如读完《杜甫传》,写“为什么杜甫诗歌被称为‘诗史’?”学生首先要阅读完《杜甫传》,然后搜集整理以前学过的杜诗,最后才可动笔,写出自己对杜诗的理解和感悟。
三、积素材
写作可以展现学生的才情美。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一只快乐的小鸟,每一只快乐的小鸟都应该有一对灵动的翅膀。它立于青春的枝头,啼唱多彩的生活。写作正是生命的律动,是心灵的放飞,是诗意生活的张扬,是横溢才情的展示。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素材奇缺成了突出问题,积累素材尤其显得重要。走进名人传记,与名人对话,可以让战国的风云,春秋的血泪,魏晋的风流,盛唐的传奇在最美的相遇中碰出生命的火花;可以乘李白的轻舟,骑贾岛的毛驴,牵杜甫的病马,去品刘伶的缸酒,观苏轼的明月,赏陶潜的;感受鲁迅如寒冬里的炭火般的友情,怜子如何不丈夫的柔情,茫茫黑夜里踢鬼的豪情。在书中读,在随笔中写,在积累本中积累,如此以往,何患写作没有素材?
四、立大志
篇4
【关键词】新课标高考;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走出校园走向生活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传统作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教师存在问题
(1)教师在审题、立意、选材、布局甚至讲开头、结尾等等方面的引导上存在较大问题,不注重专项训练,作文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作文普遍大而空。同时,教师提倡的优秀范文又离学生写作水平较远,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无从谈起。(2)教师过分点拨作文技法,不注重学生平时的积累,给学生造成了思维定势,学生作文缺乏真情实感和创意,更谈不上有个性、有创意的表达。
(二)学生存在问题
(1)行文不够流畅,语病太多,很多错别字。学生作文往往在行文中,抓不住重点,抓不住论点。如在《论理想》中,学生多写什么是理想,而不是理想的重要性和对人生的意义。(2)论点提出不够合理,不够明确,论证方法的选择上没有章法,论证过程重复嗦。在学生平时的作文训练中,往往先保证的是字数,但很多学生只停留在这个层次,没有在扣题、深挖思想上下工夫。(3)论据相当缺乏,不具有代表性。学生忙于应付各种考试,没有静下心来读书,积累的素材和论据少之又少,在写作中一个论据反复用,生搬硬套,不讲究切题,极大地削弱了文章的论辩性。(4)文章写作缺乏深入思考,名人名句堆砌现象减少的同时,日记化、私人化写作的内容比比皆是,不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同时,在深挖材料的深层内涵上欠缺很大,造成文章没有深度。(5)学生作文脱离了当下社会热点、时代特色,这与高考要求相背离。
二、新课标高考下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创新途径
(1)鼓励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向生活要素材。鼓励学生走出校园,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发现生活中的感人画面,发现生活中的趣事奇闻。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观察生活趣事,观察生活中的人和事,观察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获得生动的感性材料,并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是一种很好的积累,也是成长的记录单、生长年轮的岁月证明。长期积累,丰富生活阅历,同时,也可以拥有丰富的写作素材。总之,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观察生活,保证学生写出生活的丰富多彩,展现个性,展现个人化的生活和情感,才是新课标下作文教学的归宿。
(2)鼓励学生记日记,走出纷扰世界,走进小宇宙,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有一颗赤子之心,用一双单纯的眼,把身边经历的,把自己听到、看到的都记录下来,养成一种记日记的好习惯。对每个处在成长期的学生来说,都是一种好习惯,而日记则成为人生的巨大收获,是一笔无价的财富。同时,在记日记的时候,只有思考了,走进内心了,才会有见解;走进了心灵世界,才会看到真实的心,不停地用岁月打磨粗糙的心,让它晶莹剔透;不停地用情感去擦拭疲倦的心,让它清爽无比。
在整个时代“压力山大”的时候,学生更不能例外,学业负担太重,有那么多看不懂的人和事,有那么多放不下的人和事,而当学习之余,翻开日记,面对日记,一切纷扰都统统放下;面对日记就像是面对自己一颗真实的心一样,日记里住着一个真实的自己,住着一颗勇敢的心。
(3)鼓励学生课前进行两分钟的演讲,增强学生口语表达能力,让学生在分享中积累素材。每天出一个话题给学生,让学生课下准备,让学生从各种媒体上找素材,让学生也当一回演说家,过段时间,让学生逐一展示。一方面可以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另外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提取筛选信息,个性化解读能力。学生可以从新闻中获取营养,不管是国内外新闻还是身边的新闻,都会拓展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会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贯彻了国家提倡的“大语文”要求,同时,也增加了学生的素材和语料,为学生写出言之有物、内容详实的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鼓励学生预先小组互评作文,找到不足。首先学生自己修改自己的作文,然后小组互相批改作文,在批改中找到不足,在作文互评中了解高考作文评价标准,让学生在潜移默化和平时的训练中能够按照高考评阅标准去进行每一次作文的写作。长此以往,学生的高考意识强了,作文的规范性也提高了,是一举多得的措施。
(5)鼓励学生课前介绍名人名言,拓宽学生知识面,帮助学生扩充论据积累量。
安排学生课下搜集名人名言,经过课下准备,锻炼了学生的搜集能力,并且让学生课前进行集中演讲。采取分组搜索有关话题方式,最后找出集中时间进行学习和认识。扩展了学生视野,扩充了材料积累,增加了作文论据积累量。
(6)组织学生分组收集论据,增加论据积累。分组给每一个小组一个话题,分组收集论据。学生课下充分地准备,再选时间集中交流。一个小组收集论据,全班分为8个组,长期坚持学生的资源实现共享,论据量得到几数倍的扩充。
(7)举办辩论比赛,在实战中锤炼辩证思维。组织学生举办辩论比赛,在辩论中锤炼辩证思维。双方的辩题就是自己一方的观点,论证自己的观点正确需要有充分的论据,而且更需要辩手有清晰的辩证思维,而这极大地锤炼了学生的思维。例如辩题“金钱是万恶之源”和“金钱不是万恶之源”,学生在作文中辩得不很理想,于是我们发动大家去准备一次辩论比赛。我想对于学生而言,正也是一种锻炼。
新课标高考背景下,高中议论文作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中作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在生活学习中积累素材,扩充论据量,激活学生辩证思维模式,进而提高高考作文得分,最终提高高考成绩。
参考文献
篇5
【关键词】作文 趋同 讲评 求异
写作上亦步亦趋,简单模仿,是一大弊病。宋人黄庭坚诗云:“文章最忌随人后”,又云:“随人作计终后人”。黄庭坚的这些话,本指诗文而言,不幸时隔千年,这两句话对于我们同学的作文仍有警示作用。由于高考满分(高分)作文的导向、教师模式化的写作训练,还有学生自身思维定势的影响,在当前高中生写作中,表现出令人吃惊的趋同化构思。立意趋同、选材趋同、表述趋同,尤其是结构趋同。写议论文,则分五段,第一段提出中心论点;中间三段每段用一句话作为分论点,每段举一个例子加以分析;结尾用排比总结。写散文,则头尾议论,中间几个古人,秦皇汉武、李白杜甫,投江屈原,牧羊苏武,材料铺天盖地而来,自己的思想淹没在名人事迹中。大多数作文千人一面,异口同声,这与作文教学的出发点和理想归宿是完全相悖的。
要打破作文趋同现象,首先要从老师做起。
“真实是艺术的生命”。作文语文老师,首先要对作文有个清晰的认识,文章是反映生活、表达观点、抒写情感的,要鼓励学生写真实,抒性灵,而不是用种种“作文框子”去钳制学生。任何文章都应当是一种生命的体验,是人生经验的表达。有了生命的体验,文章才有了灵魂。古人说“情动于中而形于文”,正是强调了真性情才是文章的关键。所以,写文章,先要有想反映的生活,想表达的观点,想抒发的感情。一旦学生最本真的性灵得以张扬,那种源自天性的写作能力就能得以正常甚至超常的显现和发挥。
文章不是无情物,如《背影》中,作者朱自清饱含深情地描写了肥胖的父亲艰难翻越月台买橘子的背影,在文中多次重复这一细节,表达出“我”对父亲发自肺腑的感情。这样的情感,是真实的自然的流露,倾泻于作者的笔端,也浸透到了读者的心里。
另外,在作文训练中,我们往往强调素材的积累,这固然没错,但我们也要正视,很多学生在写作中迷失了自我,只有素材的堆砌。写作成为对素材的演绎,根本不是自己性灵的袒露。事实上,我们的阅读积累,不能仅是为了满足于找几个名人的事例,为写作补充一些素材,而必须将素材性灵化。只有让自己有所震撼,阅读主体的心灵世界才会更加丰富,写作的敏感度才会提高。也就是说,要让素材真正浸润着阅读者的情思,这样的素材才能真正成为写作的源泉;否则就是一潭死水,缺乏生机。
因此,在指导学生作积累的时候,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摘抄优美段落,而是要让学生在看书的时候,读到真正打动自己的内容时,仔细地品味,然后再抄下来,并写出自己当时的感想体悟。这样的文字才可能真正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真正成为学生的写作素材,到写作时才会真正为自己所用。
教师合理的评讲作文的方式对于打破趋同构思也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经过长期的作文训练,已经形成了一定的思维模式,空泛的评讲往往很难超越。教学实践证明分类讲评效果明显。具体操作程序是:每次批改时,先将作文按一定的标准归类。如先按文体归类,再按题材归类,然后按出现的问题归类。这样逐步分类后,全班的作文就会被分为几组,然后再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讲评,效果较好。
以话题作文“对话”为例,可以进行如下分组:
A组:记叙文。写“我”通过“对话”读懂了父爱、母爱。情感真挚,表述一般化,不能打动人。讲评重点:怎样用个性化的细节描写打动人。
B组:记叙文。写是“我”与亲友的对话,但有的对话中铺垫的冗余的成分太多,有的重点写亲友对我的误解,关于通过对话实现理解的信息仅在结尾时一笔带过。讲评重点:如何通过叙述顺序的变化突出文章的重点。
C组:议论文。都运用了分论点组织行文,局部结构都是分论点、事例、分析。讲评重点:如何多种形式地进行事例叙述和分析。
D组:议论化散文。都运用了一些名人的事例作为写作的素材,但往往流于介绍,缺乏深度的挖掘。讲评重点:如何切准题意对素材进行个性化挖掘。
E组:其它。这类文章中有的语言空洞,较为平板。讲评重点:如何使自己的语言具有独特风采。
在讲评起始阶段,学生分成这样五组,并将讲评的重点告诉各组,让小组成员先进行讨论,然后形成小组意见,与教师交流。这样,讲评就有了针对性,可以在最大限度上帮助学生突破常规思维,提高文章质量,实现文章的升格。
写作的主体是学生。特别是在面对同一文题或同一写作材料集体应试时,怎样独创新意,写出出类拔萃的文章来,这需要同学们依靠自身的写作实践智慧,要在写作中,敢于求新求异,敢于打破常规,展现特色。
构思立意要善于求异思维。要想写出“不随人后”的富有个性的文章,在思维方式上就应大胆求异,突破思维定势,想人所未想,发人所未发。
比如,在做以“草根”为话题的作文时,很多同学思维单一,把立意的重点确定在赞扬草根的默默奉献上,造成“撞车”现象。如果换一种思维方式,去挖掘“草根”的内在精神、“草根”阶层对于社会的意义、“草根”文化繁兴的原因,往往能写出深度,体现出鲜明的个性色彩。
若要构思立意不趋同,就得刹住思维惯性,对习惯的认识和传统的见解作深层次的思考。
选例论证时要敢用新材料。写文章是离不开选用事例的,但我们在写作教学中发现,很多学生选用事例几年如一日就是这么几个事例:写到先进事迹,就是列举雷锋、焦裕禄、孔繁森;写到子女教育。就是孟母三迁,岳母刻字,孔融让梨;写到爱国主义,少不了举一身正气的文天祥,抵制鸦片的林则徐;一谈起学习勤奋,或是谈意志力,把握机遇的话题,就是张海迪、华罗庚、爱迪生、爱因斯坦、居里夫人等。这些熟例你用我用,陈陈相因,毫无新意,倒成了学生们多年来的“保留节目”,制胜的法宝了。
清代的赵翼在《论诗》中说过:“诗文随世运,无日不趋新”。这就是说诗文贵在创新,那些用例趋熟,拾人牙慧的文章是毫无可读性的,因为它缺少了作者用例的灵气和个性,选用事例除了追求恰当、典型以外,还必须力求新颖,舍弃大家都用的熟例子,选用那会令读者眼睛一亮,怦然心动的新例,定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事例新,应该表现为事件新、生活新、感受新、体验新。作者一要扩展阅读范围,留心社会生活和国内外热点,为写作贮蓄“例源”,写作时才能“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二是思维不可僵化,思维的触须不可老是“顾后”,更多的还应“瞻前”,要避免恋旧趋熟的思维定势,多想想最新的热门话题,身边的新人新事,最新的一些读物,在用例方面充分显示出你的与众不同,从而张扬你的写作个性。
表情达意要努力追求语言的鲜活独特,“言之无文,行而不远”。中学生的写作用语长期受到语法规则的约束,加之平时的写作实践中不习惯于锤炼自己的语言,语言往往一本正经、四平八稳,要么老成拘谨,枯燥无味,甚至矫情造作、空话套话,看不出藏在文章背后的作者的个性,都是同样“声口”。
独创性的语言决不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而是“词必己出”,“务去陈言”(韩愈语)。如朱自清的《春》中“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字,“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中的“逼”字,抓住关键性的单音节动词,描绘了春天万物苏醒的情态,非常贴切自然。
篇6
误区一:素材陈旧,难以引人
病例
世界上最大的火灾保险公司创始人摩根是一位很讲诚信的人。当公司刚刚成立时,摩根只是一位很小的股东。公司成立不久,在本公司投保的一位客户家里发生了严重火灾,据协定赔偿,公司将会一无所有。众投股人纷纷退股离开,唯有摩根留下偿还了欠款。为此,他也变得一无所有。无奈之下,摩根打出收取双倍投保金的广告,令人没有想到的是投保人竟然蜂拥而来,摩根守信是他们投保的唯一理由。摩根就此重新站了起来。(选自江西卷高考作文《拥有诚信》)
误区揭示
摩根讲诚信的这则素材是个太陈旧的素材,虽然它能作为事实论据有力地支撑论点,但是没有时代感,没有新鲜的气息。在高考作文中运用的旧素材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主要指那些古今中外耳熟能详的人物和故事。诸如孔孟、屈原、苏轼之类的文化名人,诸如刘邦、项羽、魏征之类的豪杰志士,诸如屈原自沉汨罗、李白赐金还乡之类的历史故事;2.那些经常出现在一般作文中的素材,如爱迪生发明灯炮、居里夫人与镭、牛顿与砸头的苹果等;3.语文课本中的人物或事例、影视中接触到的人物或事例(如感动中国人物等)。
矫正策略
社会在发展,生活在改变,新事物、新话题层出不穷,选材应当与时俱进,作文才具有时代感。热点素材具有时代性和鲜活性,其表达作用是一味地“回到古代,复述经典”的陈旧材料所无法比拟的,所以考生应该具有“首用意识”,即能用热点素材的,要首先考虑用热点素材。热点素材,主要包括最新的人物事件、新闻热点、时事焦点等,将这些素材进行整合、加工,并使之有效成文,既能使文章内容富有时代气息,也能彰显考生对社会生活、对国内外新闻极强的敏感性。
应用示例
吴斌,一个最普通的客车司机,驾驶客车行驶在高速公路途中,意外遭受金属片袭击,在生命垂危的情况下,吴斌用尽最后力气,换挡、停车、拉手刹、打开双闪灯,拯救全车乘客,而这一系列动作完成之后,吴斌倒下了。吴玉兰,一个普通的老师,面对的劫匪,虽头破血流依然,保护659张考生准考证。从这些人身,我似乎看到道德的力量在中华这块大地上茁壮生长。(选自新课标卷高考满分作文《高尚的道德就是最大的财富》)
简评
文章选取了高考前夕发生的两件时事素材,作者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热点素材,引入文中,给文章注入新鲜的血液,时代感很强,体现出作者关注时事的社会责任感。
误区二:平淡引用,意蕴不深
病例
在唐朝,我可以接触到高吟“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陈子昂,感受他的悲愤;我可以接触到畅言“阁中带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感受他的才气;我可以接触到那“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登科后才人,感到他的得意和轻狂。我想生活在唐朝,生活在诗的世界里。(选自广东省高考作文《我想生活在唐朝》)
误区揭示
文段大量引用了名人名句类的素材,显示了考生的博学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富有诗的韵律之美。但是,整体上均为常见诗句的平淡引用,没有能从中生发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观点,显得流于表面,不够意味深长,也不能引人深思。
矫正策略
哲理类素材的运用可以使你的文章具有思辨性、经典性、现实性,因而高考作文中,此类素材倍受考生的喜爱。对于这类素材,需要我们精心地烹饪,才能端上考场作文的餐桌。无论是故事类,名言类,还是史实类,时事类,我们都可以运用到各种文体当中,或作为论据,或丰富内容,或美化语言,或引出下文,等等,都能将之运用到文章之中。如果故事或事实材料过长,我们可以通过压缩、概括成简短的文字,再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大多数素材可直接引用,如一些经典的名言、诗句等,还有些材料可以对之进行化用或改写,化用为自己的材料间接引用到文章中,使文章哲理深刻,而意蕴丰厚。
应用示例
还记得那位高歌“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民族魂吗?放弃了读书做官之路,放弃了医学救国之路,于寒夜的肆意威逼之下, 以鹰一般犀利的目光,以匕首投枪般如椽的巨笔,“怒向刀丛觅小诗”,用沉默中的爆发,惊醒沉睡中的魂魄,于熊熊地火中擎起了一个民族的火炬。因为放弃,成全了鲁迅永不屈从的凛然正气;因为放弃,成全了鲁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生命芬芳!(选自大纲卷高考满分作文《放弃也是一种美》)
简评
文段围绕“放弃也是一种美”的主旨,选取鲁迅放弃个人荣辱的事例,嵌入鲁迅的诗句,加以深层理性剖析,做到了情中寓理,丰富了文章内容。
误区三:简单演绎,缺乏真情
病例
“他们带上年幼的孩子,是为了更多的孩子。他们放下苍老的父母,是为了成为最好的父母……”11年前,胡忠告别妻子与刚出生的女儿,踏上了支教之路。出于爱与责任的催促,照顾福利学校孤儿的生活起居这个重担落在了胡忠的身上,他尽职尽责,用奉献欢唱心中的歌儿。2003年,他的妻子谢晓君抱着女儿毅然辞别乡亲父老,来到福利院,与丈夫共同担起这份重担。(选自北京卷高考作文《奉献是一支欢乐的歌》)
篇7
【关键词】寻找兴趣 培养兴趣 巩固兴趣
当今的绝大多数学生,最怕的就是写作文了,每次作文,大部分学生,就像身陷绝境,一副战战兢兢的情状,为什么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以为,这主要是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都会有这样的同感,学生最喜欢信息技术课,为什么呢?因为信技课,他们可以玩电脑!学生们对上网那是情有独钟的!由此看来,要想克服学生畏惧作文课的心理,最好的办法,就是激发学生对作文的兴趣!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经过几年的尝试,小有心得,我的做法是分三步:观察生活,寻找兴趣;大量阅读,培养兴趣;赏识成功,巩固兴趣!
一、观察社会,寻找兴趣
这是写好记叙文的前提。首先,我通过几个鲜活的成功材料,让学生感受到生活的情趣,譬如,吴敬梓笔下的严监生,临死前,看见房子里燃着三根灯草就咽不下最后一口气;果戈里笔下的泼溜希金,不男不女的打扮,以及他的一系列令人忍俊不禁的生活琐事;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这家伙临死前还要企图抓住镀金十字架,然后,让学生说出三个典型人物的共同特点,与此同时,启发学生:这些细节描写,就是作者从生活中观察得到的,只不过进行了必要的取舍,接下来让学生们回想他们在平时看到的最有趣的事情或者场面,当堂写一个很有趣的细节!课堂小结的时候,让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寻找生活中有趣的细节,积累生活素材,像唐朝诗人李贺、托尔斯泰、果戈里那样积累素材,只有积累,才会有素材!
第二步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剪裁,有了素材,不善于剪裁,就成了流水账,我也是用那些名家成功的范例,来让学生知道,那些名家们的成功之道:杜甫的格言是“语不惊人死不休”;贾岛走路都在推敲字句;巴尔扎克的作品,就是在出版社排好版,就要印刷的时候,他觉得有了更好地描述,那都是要改过来的,哪怕出版社把原定的稿费减半,他还是要坚持修改的!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三次,这才最后定稿!当代散文家峻青写《秋色赋》,一开始,用了二十几个事例,最后删减到七个;魏巍写《谁是最可爱的人》,一开始选用了十多个例子,后来删减到三个!然后,让学生明白典型事例的作用,注意到点面结合的写法的具体写作样式,接着,从学生的作文里面选出好中差三篇范文,让学生自己指出作文中写得好的,和值得改进的地方。当然,这样做的前提,是要在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情况下,征得学生的同意,才能做的,否则就会消泯学生刚刚萌生的兴趣!
第三步,引导学生立意,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立意,是重中之重!意,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就是说让学生明白,他所写的作文,是要通过一件和几件事的叙写,反映一个什么问题,让读者从中感受到什么!我也是用名家名篇说话,譬如《孔乙己》,我们读了之后,觉得作者要批评什么;《背影》,我们读了,要从中感受到父爱的伟大和无所不在;《小巷深处》,给我们心灵强烈的震撼等等,学生在感知立意的重要性的基础上,也学会了细微之处见精神的写作技巧!
二、大量阅读,培养兴趣
可以说,没有阅读,就没有语文教学!更谈不上写好作文了,所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关乎着作文教学成败的链条。
有了上面的基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就事半功倍了,学生开始有了一点写作兴趣,要想让学生的作文更上一层楼,就离不开阅读了,这时候,学生也有了一定的阅读欲望,如何让学生的那种阅读兴趣保持下去,并形成习惯,那也是一门比较深的学问,这方面,我不敢大言咧咧,只是说说我的一点经验!
当今社会,网络高度发展,纸质书似乎都已经被网络挤到边缘上去了!最让我们这些站讲台的恼火的是,大量的网络文学的出现,让学生无法辨出稂莠来,网络文学往往是泥沙俱下,说得不好听,可以说绝大部分网文,都是垃圾文学!或者美其名曰的快餐文化!这样的东西,对学生很有吸引力,要不加以正确引导,学生往往就步入歧途了!
为了让学生选择有益的书,我对阅读作了严格的规定:起始阶段,学生统一阅读巴金的《家》《春》《秋》;第二阶段,女生读《红楼梦》,男生读《三国演义》《水浒传》;第三阶段,女生读《茶花女》,男生读《巴黎圣母院》,空余时间,自由选择我指定的书目。必读书目,那是要有笔记和读书心得的,不仅如此,我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复述或者是评价作品中的相关情节或者是人物形象,尽可能的打假。我制定了表彰评价机制,对那些读得认真,有自己独特见解的小组或个人,给以物质上精神上的奖励,这样,学生们你追我赶,养成了良好的读书兴趣,从而大大的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为写好作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我要求学生积累素材,名言警句,典型人物的主要事迹等等,这主要是为学生写议论文服务的,可以说,没有素材的积累,也就没有议论文!我们知道议论文的论据主要是来源于名人的事迹和名言警句!我要求学生每天要在黑板的一角,写一条名言或者是名人的梗概,过一段时间,我检查所有学生的积累本子,一学期举办两次名人名言背诵大赛,这样做一举两得:丰富的素材,让学生写作的时候,援引论据,信手拈来;同时,不知不觉中熏陶了学生的品德,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素养。
三、赏识成功,巩固兴趣
学生的成功,是需要赏识和肯定的!尝试成功,是养成学生写作兴趣的最有效的办法之一,我为了巩固既得成果,我在我任教的班级,成立了一个文学社,把相对优秀的作文打印出来,自己装订,发给学生,并以这些学生为骨干,成立文学社,利用周末时间,为文学社的学生义务补习有关写作知识。一开始,参与的学生就是那些文章写得比较好的学生,但是渐渐地,来听讲座的学生就多起来了,后来平行班级的不少学生也参加进来,这样文学社的队伍就庞大了!
那些在我自己主办的小小刊物上发表文章的学生,把自己的文章拿回家,让他们的家长看了,他们的家长看到自己的孩子进步了,都纷纷打电话或者是亲自来学校,支持我的工作,这样,我的尝试,本来是为了巩固学生的写作兴趣的,没想到我也得到了赏识!
这赏识不仅仅是学生的家长,也还来自学校!学校领导看到我小有成功,就推而广之,竟然在学校成立了一个文学社,创办了校刊!
这就是我的激趣作文教学法!本人才疏学浅,竟也能感受成功!
【参考文献】
1.裴斯泰洛齐:《林哈德与葛马德》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
篇8
关键词:初中 作文教学 情感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6097(2013)10-0071-02
作者简介:孙爱美(1968―),女,江苏丰县人,中学高级教师,江苏丰县华山镇史店初级中学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
作文是情感的吐露,优秀的作文都能够以情动人。初中生因为生活阅历较少,主要生活范围局限于学校和家庭,生活感悟很有限,情感阅历也不够,因此在写作时,不少学生写不出真情,不能打动人心。为了克服这些问题,必须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才能让他们写好作文。语文教学具有情感性、人文性,因此语文教师必须发展学生的个性,用情感来教育学生。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在这片土地上。”在教学作文时,教师必须利用好情感因素来提升课堂活跃度,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
一、初中作文情感教学要注意的问题
(一)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的写作情感
对事物的认识只有恰当而正确,才能使学生表达出积极而健康的情感;教师要深化学生的情感认识,才能够让学生将心中真挚而深厚的情感写出来。但是,初中生因为年龄阅历、认知水平的局限,其情感具有盲目性和冲动性,所以教师在引导学生表达情感时,必须及时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适时引导学生正确表达情感,使他们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认识生活。部分学生能够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但是作文中难免会涉及一些学生不愿意公开的私人情感,所以教师在这方面应尊重学生。唯有如此,学生才会信任教师,才能敢于在作文中写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学生之间的情感经历是不同的,所以情感表达也不可能具有一致性,所以教师不应追求学生情感表达的一致性,只要他们写的是真情实感就可以了。
(二)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文的情感表达反映了学生的人文素养,所以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历史文化。文化所反映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与文明,真正体现了民族情感。例如表现乡愁的有霜雪、美酒、杨柳等,表现希望的有春风、莺燕、花儿等,表现气节的有梅花、绿竹、兰花等。这些蕴含丰富传统文化的事物会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情感。另外,有些古代名人事迹也能为学生写作提供素材,那些道德高尚的名人,例如婉约细腻的李清照、豪气万丈的李白、一心忧国忧民的杜甫等,他们的高尚情怀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还能够让学生的情感世界变得更加丰富。一些教师认为学生学习过多的历史文化知识会淹没学生自己的声音,其实初中生正处于思想、个性、生命力蓬勃发展的时期,只要教师正确引导,就会让他们在对待历史文化的时候不只是简单地照抄照搬,而是在引用的基础上去深化和消化,从历史文化中获得熏陶、感染和启示。
二、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开发与利用情感
(一)展现教师魅力,拨动情感之弦,增强学生作文积极性
在进行作文教学时,教师应该通过展现自己的魅力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这对学生的作文情感激发有很好的效果。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作文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开发利用自身的情感因素,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丰富的情感和心理素质,激发学生的作文热情。教师的情感深刻地影响着学生,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优秀作文时,也经常会被学生那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思想所吸引,因而会禁不住表扬学生。而批改作文水平不高的学生的作文时,就会对不满意的作文内容表现出失望。这样一来,作文水平高的学生因为经常受到表扬而越来越喜欢写作,作文水平差的学生就会越来越讨厌写作,作文水平很难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作文时,必须转变这种落后的观念,用积极的情感去面对所有学生,多用心去发现学生作文中的优点,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使他们树立写作信心,给予他们成就感,刺激他们的写作欲望。教师要合理控制自己的情感,保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使学生在每次作文练习中都能有所收获。教师以自身的魅力来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这对学生的作文练习有着良好的正面引导作用。
(二)留心作文教学细节,升华情感,催发学生作文主动性
写作教学是一项内容丰富的系统工程,教师应该注重通过作文教学细节来升华学生的情感,让他们爱上写作。具体来说,一是诱发学生的写作情感。学生只要能找到生活中的某个命题点或触发点,其创作情感就能被激发出来,所以,在给学生讲解作文材料时,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生活实际,所选作文材料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范围,让学生产生写作的主观愿望。二是利用科学的训练方法刺激学生的写作情感。枯燥而冗长的作文指导会让学生感到疲劳,影响学生写作主动性的发挥,所以教师应该利用多种训练方法,如把写作指导和综合学习相结合,对学生进行情景思维训练和共鸣思维训练等。三是加强和学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这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写作情感。叶圣陶先生说过:“给学生改作文,最有效的办法是当面改。”原因在于,当面批改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写作主动性,还能够加强学生作文批改的实效性,当面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也是间接保护学生写作积极性的方法。
(三)善用作文素材,挖掘情感因素,激发学生作文兴趣
兴趣是学生写作的内在动力,只要能够深入挖掘作文素材的情感因素,让学生对写作产生兴趣,他们就会勤加练习。在写作教学中,只是进行书本知识的积累是无法真正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的,也很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教师还要善于利用现实生活来挖掘作文素材中的情感因素,让学生从书本上看到“社会”,在社会中看到“书籍知识”。因此,教师要让学生利用日记和QQ空间日志来练习写作。这些写作方式没有形式的约束,没有内容的限制,能够教会学生用文字记录生活中的各种经历,例如某处风景、某位亲人、某次感人经历等,这些写作素材的积累能使学生真正运用好第一手鲜活的作文素材,激发他们的真实情感,打下坚实的写作基础。另外,教师还要重视让学生进行写作素材的积累。这就要回归课本,因为学生学习的基础是课本,他们的写作情感产生的动力就源于教材。教材中的文章都是文笔优美、语言精练、情感丰富、题材多样的好文章,是前辈作者思想智慧的结晶,所以,教师在作文课上应该充分利用好课本素材,教会学生如何从教材中挖掘出作者的真情实感,让他们学会在自己的作文中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并不断地加以科学的消化和利用。
总而言之,只要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就能真正让学生学会在作文中利用真情实感来写作。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学生;观察能力;兴趣;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2-260-01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了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学生怕写作文,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究其原因,是习作与生活脱节。要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应该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体验入手,可目前,大多数学生觉得自己的生活整天“两点一线”,单调乏味,根本没有素材可写。因此,培养学生作文的兴趣已经成为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共识,如何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如何让写作成为学生的一种内在需要进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这里结合自己近年来的作文教学实践,笔者来谈点自己的看法。
一、培养学生注意观察的能力,随时储备材料
我们身边并不是缺少写作素材,而是缺少发现素材的能力。所以,平时就要引导学生用“心”去观察。“善于用情感、意识、思考去触摸事物的品质,没心的人是另一种盲人,什么也发现不了。”让学生通过写日记,把自己耳闻目睹、亲身经历的事情记下来。并告诉他们,生活中的许多现象、许多事情往往是颇富哲理的,如果我们仔细观察,用心体悟,反复琢磨,便会慧眼独具,从中悟出值得阐述并给人以启迪的哲理。比如,面对中秋明月,苏轼书写了“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慨。再如,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领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真挚感情”。作者的这些感悟都来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观察,而且是用心的观察。所以平时就要求学生有一双观察生活的眼睛,社会的发展、家庭的变化、同学苦读、集体劳动、名胜古迹、虫鱼鸟兽、花草树木、春雨秋风,这些都是我们观察的范围。同时还要注意在观察时,不仅要“身入”事物,而且要“心入”事物。
二、重视客体刺激,诱导激发兴趣
平时每逢作文,学生总是愁眉苦脸,叫苦连天,都说作文无啥可写。但事实上,只是因为这些事物或活动(客体)成不了学生的兴趣源,进不了学生的大脑仓库,当然学生就难以成文了。由此可见,在作文指导时,应重视“客体”刺激,使之成为作文的兴趣源,从而诱导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
让学生讲述自己或身边的故事,学生最熟悉最亲切,会有话可说,也容易说得真实、生动。这样可以使大部分学生,尤其是懒于作文,或背作文、怕作文的学生产生顿悟:作文并不难,就是写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进而激发热爱生活,热爱作文的欲望。如新生入学,为增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了解,采用自我介绍的方式,从性格、为人、爱好等各方面说说自己。老师先自我介绍,然后学生各自介绍,最后引导学生拟标题,形成作文。
初中阶段,学生的身心逐步趋向成熟,他们模仿力强,对外界的感受敏锐,外界的一切都能撞击学生的心扉,激起他们情感的波澜,这一切他们都需要倾诉,需要表达。这无疑就成为学生作文的兴趣源。在平时练笔中,指导学生捕捉这些情感,激发学生心中表达的欲望。
三、强化主体意识,巩固发展兴趣
如果在作文教学中只注重到客体的刺激,即兴趣源的开拓,却忽视了对主体意识的强化,即忽视了兴趣力的主动作用。这样的后果,要么兴趣激发不起来,要么兴趣暂时激发后不能持久而夭折。因此,要巩固和发展兴趣,还需要在作文教学中不断强化主体的意识。
首先、创设作文情境,在作文教学中,通过创设具体、生动、独特的表达情境,让学生根据这种情景,展开文思,进行写作。这样提供一定的情境,使学生构思时有切实的依据,不至于野马脱缰而失去控制。教完《桃花源记》这篇课文后,学生都为这个优美宁静、安乐祥和的桃源世界所深深地陶醉。在这种情境下,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风景名胜,让学生想象,以《巧遇桃源人》为题作文,学生定会兴趣盎然,写出优秀的文章。
其次,指导写作技能,加强积累。没有一定的写作知识和丰富的积累,即使有写作的强烈要求,也不能生动地叙事,准确地状物,恰当地抒情,辩证地说理。久而久之,学生被诱发的写作兴趣将逐渐衰弱,最后消失。因此,加强写作知识技能的指导尤为重要。同时,要注意调动学生积累的积极性。一要积累生活,到生活中去观察,去体验,坚持写随笔,把生活中的点滴记下来,融入大脑的仓库。这样使写作不致于成为“无源”之水。二要积累词汇。建立词汇积累本,分阶段有重点地摘记,这样学生厚积而薄发,作文兴趣依旧盎然。
四、灵活多样的命题,引发兴趣
作文命题要灵活处理,才能极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学生当然会乐于去写。当学生把作文看作一种需要,这样就能写出真情实感的作文来。
作文命题要结合学生实际生活。因为初中生正处于人生的转折期,他们的阅历正在逐步丰富,他们的思想正在逐步成熟。因此,作文命题要贴近他们的生活,才能使他们乐于表达成长的点点滴滴。如《妈妈的唠叨》、《我的初中生活》、《我的梦想》、等命题作文,容易触动学生的心曲,引起写作的冲动。
篇10
一、纠偏除障,心理疏导不放松
现阶段,一些高中生认为“我不想当作家,也当不了作家,何必那么费劲。”因此闻“写”生畏,这种不思上进的的心态,直接障碍着写作能力的提高。基于此,三年来,我尝试了下列做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其一,名人事例示范,清除写作心理的障碍。辩证法告诉我们,外因是变化我重要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激活“内因”,才是解决矛盾激化的关键。我精心整理了名人事迹,编辑成《100位中外名人勤奋学习事例》的小册子用来启迪学生。例如学生熟悉的《天上的街市》的作者郭沫若,时年16岁,读完了中学二年级,成绩单上“国文”成绩才55分,但他在人生道路上努力学习,不懈追求,最终成为鲁迅之后文化战线上的又一面光辉旗帜,从而使学生认识到只有树雄心、立大志,把握命运,才能振作自己,重塑自己。
其二,诚邀社青恳谈生活体验。社会青年走南商闯北,在改革开往的岁月中,生活需要写作的体验较深刻。我邀请了现在在部队担任文书的军人魏明军,探亲期间到学校与学生座谈。他说,刚到部队之初,排长要求他写几篇报道排内训练动态的文章,但他闭门苦思了二天仍未写出像样的稿子,心里很难过。后来下决心在实践中学习写作,阅读书刊不停歇,写作实践不间断。因此写作能力明显增强,最终被上级提拔连队文书。他的现身说法,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写作与沸腾火热的社会息息相关,生活需要写文,工作需要写文。
我还组织了班团班干部与写作心态波动大的同学开展“手拉手一帮一”活动,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上述活动,初步纠正了以往沉闷被动的“要我写”心态,逐渐呈现出“我要写”的良好态势,例如李超雄同学作文时思路阻隔,条理不清。我多次硬性规定其每周一作文给老师批改,但其总以各种借口回避作文,后来随着认识的提高,他不但每周一大作,还坚持写日记、周记,并经常拿给老师品评,写作质量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百年校庆“我以陂中为荣”的征文比赛中,获得了校级一等奖。
二、增加阅读量,开拓学生视野,加强积累
一些同学有写好文章的动机,但苦于无“米”下锅,写作时只好东拼西凑,因而文章空洞无物。究其因是积累的素材比较少有关系。现实告诉我们,搞好作文教学,应指导学生做好“积学以储宝”。蚕吃了桑叶才能吐出丝,蜜蜂采集了花粉才能酿出蜜。同理,学生应有相应的知识储备,生活积累和真切体验,才能写出像样的文章,因此我积极营造写作情境,引导学生深入生活,向生活要文学。 转贴于
首先,为了增加学生的阅读量,我每天利用课前5—10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轮流介绍自己最崇拜的伟人、科学家,最喜欢的作家、诗人,最喜欢的名言警句,最喜欢的作品或作品片断等待,并说明最崇拜、最喜欢的理由,并尝试写心得。这样就激发了学生课外阅读各种有益书籍的兴趣,课外阅读也成了学生的必修课。
课堂上大家彼此进行交流,于是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等知识领域的内容都能在语文上掀起小小的波澜。学生的阅读量与日俱增,认识、胆识、素质也一天天得到提高。通过阅读,让学生开阔眼界,使学生熟悉各种文学文本、热点问题,甚至社会言语习惯;通过阅读,使学生了解作家写作的方法,以期对写作有所帮助;通过阅读,锻炼记性,积累写作素材,使自己笔下流出的东西生动、鲜活、引人。
其次,要求学生叙写“自己的足迹”, 评价身边的人、事、物,高中生对家庭、校园的生活已有一定的体验,有属于自己的观点、判断。我要求他们在日记、周记中倾注充沛的感情,写写自己被人理解或不理解的事,写自己高兴或惭愧的事……写这类文章,学生劲头很大,角色也很投入。
再次,带领学生走向社会,感受时代气息,扩大写作面。社会生活五彩缤纷,它是写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利用节假日,带领导学生求教于生活,用美好生活的本身去触动学生的写作灵性。我曾带领学生到“横陂镇敬老院”慰问,从而引导学生弘扬敬重老人的传统美德;曾带领学生瞻仰了五华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球王李惠堂故居”,从而引导学生缅怀革命先辈和名人的丰功伟绩;曾带领学生参观了五华县有名的旅游景点——益唐水库和库区“三高”农业基地,从而引导引导学生领略祖国山河秀丽并激发爱国热情和让学生体会改革开放后家乡人的巨大变化;还访问了十多位退休语文教师,畅谈学习语文的方法和写作体会……在此过程中,我要求学生做好笔记,随时记录所见所闻,抒发所思所感,为美餐准备好“白米”,为作文积累好素材。
一匹匹质优的布料还须精巧的缝制才能成为精美衣服。同理,有了素材,还须精心的布局才能成为佳作。就一些学生的作文现状看,文体模混,“三不像”(不像记叙文,不像议论文,不像说明文)文章是写作毛病之一。针对此情,我从文章的基本要素、文章的仿写、文章体裁抓起。
首先,我把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这三大文体的各自要素、写作思路、写作方法及注意事项制成简表,油印后一手一份,借此寻明文体的基本框架。例如,抓了学生进高中后较少训练的记叙文,突出记叙文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写作思路:以记人为主,以叙事为主,以时间推移为线索,空间转换为线索;写作方法:顺叙,倒叙,插叙和补叙;注意事项:中心突出,详略得当,内容充实,描写具体。着重强调了犹如银链似的“文章线索”、“按照事情发展过程组织材料”这两个关键环节。
其次,示范佳作,组织仿写。如我校进行了感恩教育的活动后,我发动学生记叙、评价此次活动,接着精心选择佳作朗读、张贴,评其优点。学生两厢对照,在此基础上仿写,力达“质”的飞跃。
再次,翦贴报纸、刊物中的记叙文佳作56篇,写上老师的评论,油印成册,让学生自己去体会感悟写作知识。让学生通过一次次作文训练在能力方面有所提高,使他们每次都能找到自己作文的闪光点,找到写作的新动力,变被动写作为主动写作。
最后,进行同一文题,三种文体的训练。同文题的不同章法的比较,能使学生对不同文体的体式了然于心。如“活着真好”、“尝试”、“榜样”、“机遇”就是学生训练过的文章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