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素材范文
时间:2023-04-10 08:46:0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满分作文素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阶梯
一步一个脚印的走下去,以前的自己越来越渺小,视线的模糊,是远方的路在招手。——题记
你永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永远有学不完的知识。随着知识的增加我们的成绩没有上升反而下降。真应了那句机遇挑战并存。我们在不停的懊恼,没有成功时的得意,我们迎来了失败时,别人的冷眼。多少人想说一句,生活节奏这么快,你们怎么能用,同样的标准来看我们呢?
百花齐放,我亦盎然。
每一段路程起跑的时候,我们平等。这条赛道很漫长,你永远不知道,谁是最终胜利者。你暂时的遥遥,永远不能代表你会成为东方不败,可我们已经赢得了足够的喝彩;你只是不够出色,却已尝遍旁人的暗讽。胜利者在春天的花园里开得正艳,平庸者也可占有一席之地。这个花园不论芬芳。
星光黯淡,何似明月
古人思乡为何独钟明月,因为“月有阴晴圆缺”啊。月在天上注视着世间冷暖,千年兜转,她依然没有看懂世界,人心易变。她要改变自己看世界的眼光。逐渐理解为什么锦上添花永远比不上雪中送炭。
逆流而上,一叶扁舟
心还在?冷暖自知。不愿成为芸芸众生中的一粒尘埃,不愿被绳索禁锢。不在为了一句鼓励而欢呼雀跃,也不会因为别人的针锋相对而耿耿于怀。若天不容,则逆天而行。
十里河花到三秋桂子,素雪皑皑成春风拂面。地狱和天堂只有一步之遥。不要轻易评判是天使还是恶魔。
高考满分作文大全——我的本心,我的道
想来吾已悟道一载有余,从开始的初发心,到我道无,再到做人与做心……每个阶段,思考的问题各不相同,但大的方面还是差不多的。我从开始的零散感悟,在自己的生活层面感悟,在小说的文笔中感悟,在一切的一切中感悟……
我道既无红尘,又无灵韵,只是清静二字以居,今日巧得一文章——太多放弃铸就一个自然的大家。我以前悟道时也曾想脱离红尘,寻求世外生活,所以我甚至把一开始当作终点,也许是这样吧。
悟宇宙,我自然,得先从尘世悟起,一人一世界,一花一世界,再到生活各层面,一人便是一意境,一句话便是一智慧,一智慧诞生一思维,所以说,世界为思维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存在思维,只不过是尘世中的思维罢了。
一旦这种思维与其他思维碰撞,擦出的火花就是道的感悟,道无处不在。道是世界之基,自然之理,万物之母,就看众生如何悟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思维,每个人的感悟或许有多少不同。
我想来自认悟道第一,但现在却要以几个甚至几十个深奥道理撑下去,当初,每晚躺与床,每每睁眼而获,甚喜,遂得。行走在校中,思考在室中,每每有所获,但都一闪而逝,若记之一二,久而也淡忘之。
所以我还需悟道,悟道是每个人都会且都能,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我自认道的浅薄与无知,因为我曾说过:“我现在的境界是融于红尘,但在红尘中保持一颗仙心。”如今我为这话而愧,仙心,首先要学会做心,而我连做人都还不会做!但我相信,做心是自己最想要的,心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我历经几“劫”后,明悟这些道理,自己不是别人,自己的心,为心而活。难怪,这便是我的悟道之心,一颗清静无为之心。有为,便是做人。
我的本心就是如此,悟道,无止境。本心,永做心,只有做心,才是自我,以为一切。
要以极少的念想悟出的道,此为悟道第一原则,悟道如水磨工夫,没有几年十年是悟不出什么名堂的,天地启人。
我的道,心中的道,坚守本心,不外如是,一切皆溶。人,则给尘世之中了解心愿罢也,世事无常,未知是最危险也是,一切都是未知从这个方面讲也可以构成这个世界——思维之界。
所以我说,物质来了,那精神呢?精神终将超越物质,因为这是人类最深处!精神才是最根本!
所以我说,精气神以导躯体之,只有精神,才能调动躯体,才能做出一切。或者说,精神,以导万法之,也为同义,既为神、心控人,也为控世界,自然自在人之心中,人是世之反映,心是自然之源。
所以,我能悟道。
也就是说,这就是我的本心,我的道。
高考满分作文——倾听与倾诉
所谓倾听和倾诉,虽然只有字面的一字之差,但是它们之间的差距却完全不同。你曾想过它们之间的差距么?
倾听,便是字面上的意思,即:认真听着别人所说的,思考他们所说的。而且倾听属于有效沟通的必要部分,以求思想达成一致和感情的通畅。那么,倾诉呢?倾诉即是你对着一个人,无论他是谁,只要那时他或她在你身边就是了。当他来到你的身边,你便是无助的小孩,没有丝毫掩饰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给他或她。
那么,你真的倾听过他或她对你的倾诉么?如果没有,那么请你给他或她道歉吧。为什么呢?因为你并没有过一次倾听别人对你的诉说!你把别人对你的感情抛在了一旁,全然不顾别人的感受!因为别人因为你是一个可以倾听他或她倾诉的人,所以才来找你,可是你还使他或她感到失望,无助。
你觉得这么做对吗?当别人找你诉说的时候你却这么对他或她?
诉说者在对别人诉说自己遭遇的同时,把自己的痛苦分给了对方感受,但是倾听者却是倾听对方诉说的人,体会对方的感受,因此感同身受。所以比起诉说者,我更愿意做一个倾听者。
倾听别人的诉说,体会别人的遭遇,感受别人的痛苦。虽然说是感受到了对方的痛苦,但是相反,你也在体会痛苦的同时减轻了对方的痛苦,这不是一件很好的事吗?
正是因为有了倾听者的存在,才让倾诉者有了倾诉的对象,使得自己的痛苦得以减轻,同时也让倾听者体会到了同样的感受。
可是在现在,大部分压力大的倾诉者并没有一个合适的倾诉对象,为什么呢?因为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压力,而身为师长的老师们却也有着来自学生的压力。所以正因为这样,才使得现在的学生们一个一个都把来自各处的压力和自己痛苦的遭遇深埋在自己的心中,生怕被某些人看见。同样的,学生也并不是没有像父母这样的监护人可以诉说。但是,对父母倾诉的人却是少之又少。这又是为什么呢?
因为啊,现在的学生们普遍都处于青少年的叛逆成长期中,而在这时,父母也有来自家庭,工作上的压力,从而使得倾诉者无法拥有一个合适的环境和时间来对于父母的倾诉。
正是因为有倾听与倾诉的关系,才使得倾诉者与倾听者显得密不可分。而有是因为有了倾诉者的存在,才会使得倾听者的存在显得有意义,不是吗?
倾听者与倾诉者,本就是应该在一起的,而正是因为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压力,才使得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显得不是那么恰当。
篇2
庄子
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
尼采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谁终将点燃闪电,必长久如云漂泊。
李斯
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谏逐客书》
芥川龙之介
放弃一切东西比人们想象的要容易些,困难在于开始。
老子
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卡夫卡
人的主罪有二,其余皆由此而来:急躁和懒散。由于急躁,他们被逐出了天堂;由于懒散,他们再也回不去
奥勒留
做事不可迟缓,言谈不可杂乱,思想不可游移,灵魂不可完全倾注于自身,或者过分焦躁不安,生活中不可始终忙碌不止
《沉思录》
史铁生
人可以走向天堂,不可以走到天堂
《病隙碎笔》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路遥
只要不丧失远大的使命感,或者说还保持着较为清醒的头脑,就决然不能把人生之船长期停泊在某个温暖的港湾,应该重新扬起风帆,驶向生活的惊涛骇浪中,以领略其间的无限风光。人,不仅要战胜失败,而且还要超越胜利
《早晨从中午开始》
高尔基
志在顶峰的人,决不会因留恋半山腰的奇花异草而停止攀登的步伐。
司马光
天地之功不可仓卒,艰难之业当累日月。
杨绛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
林语堂
人类应被安置于适当的尺寸中,并须永远被安置在大自然做背景的地位上,这就是中国山水画中人物总被画得极渺小的理由。
鲁迅
即使慢,弛而不息,纵会落后,纵会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的目标。
叔本华
只有知道了书的结尾,才会明白书的开头。
波德莱尔
不要把一个阶段幻想得很好,而又去幻想等待后的结果,那样的生活只会充满依赖。
恶之花
魏裔介
欲当大事,须是笃实。
屠格涅夫
幸福没有明天,也没有昨天,它不怀念过去,也不向往未来,它只有现在。
二、改变,人格,独立,自由,真理,灵魂,心灵
格非
逃离,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奔向,正如放弃恰恰意味着恪守
卢梭
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的目的
惠特斯
当我活着时,我要做生命的主宰,而不做它的奴隶。
陈寅恪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赫尔岑
因为真理是灿烂的,只要有一个缝隙,就能照亮整个田野。
冯友兰
人对外部世界应当尽力而为,只有在竭尽所能之后,才沉静接受人力所无法改变的部分。
《中国哲学简史》
路遥
生活包含着更广阔的意义,而不在于我们实际得到了什么;关键是我们的心灵是否充实。
木心
很多人的失落,是违背了自己少年时的立志。自认为成熟、自认为练达、自认为精明,从前多幼稚,总算看透了、想穿了。于是,我们就此变成自己年少时最憎恶的那种人。
《鱼丽之宴》
列夫托尔斯泰
所谓人生,是一刻也不停地变化着的。就是肉体生命的衰弱和灵魂生命的强大、扩大。
塞内加
这个世界上没有流放地。
《论生命之短暂》
三、反思,忧患意识,思考,失败,探索,真实,反转
卡夫卡
不存在没有真实的人生,真实恐怕就是指人生本身吧
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
托马斯伯恩哈德
人之不幸在于他们不想走自己的路,总想走别人的路
洪应明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则根烬复萌,而尘情终累于理趣。
今日之是不可执,执之则渣滓未化,而理趣反转为欲根。
《菜根谭》
米兰昆德拉
人生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作为自我的存在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三毛
一个人倘若不为自己思考,那就从未思考过
约翰·多恩
丧钟在为谁敲,我本茫然不晓;不为幽明永隔,它正为你哀悼
阿西莫夫
人类总会选择最安全,最中庸的道路前进,群星就会变成遥不可及的幻梦。
海德格尔
人要想本真地存在,就必须本真地理解和面对死亡。
顾城
当泪的潮涌渐渐退远,理想的岛屿就会浮现。
黑塞
在世上,最让人畏惧的恰恰是通向自己的道路。
韩非子
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
博尔赫斯
没有比思考更复杂的享受了,因此我们乐此不倦。
爱默生
一个人的品格不应由他的特殊行动来衡量,而应由他的日常行为来衡量。
安德鲁林赛
太多时候,生活中的美好会伪装糟粕来到你身边,我们只有借助失败的积累,才能彰显出成功。
篇3
生命的本质更在于过程
这让我想起韭菜与韭菜兰的故事。韭菜兰作为兰花的一种,因极其类似于韭菜,故得名“韭菜兰”。倘若区别二者差异,仅存在于长熟待取阶段,不仅破坏了世间万物自然规则,也会造成美食的难以下咽。
世间万物在成长阶段都是以“简”存在。以人为例,常言道“人之初,性本善。”人在成长过程中,身体构造已然完成,内心和思想内涵的填充才是人“成熟”的标志。倘若以“人的存在仅为存活定义”这是对神圣生命的践踏。如果以这样的规则宣讲*,缔造出来的只是“活人”。
人,存在固然是有着本质区别和探索的。以完成某项成就某项工作某种生命为基础。若,仅仅以人活着等死校正其意义,这违背了人存在和存活的理解。
显而易见,乾坤万物、日月星辰都有着存在的意义,并非仅仅是生存、繁荣、湮灭的生理代换。探索万物更应该从本质和存在过程出发,生命的结果也只是存在过程中磐涅的另一种“新生”。
万物或许以不同形式存在、或许存在于不同状态、或许相同形式和相似状态存在,这些都不影响对其生命结果的探索。归咎其源,这也印证了生命过程存在的意义。
既然,万物本身都有着自身的意义和本质追求。那么,对万物结果的探索,不能止步于生命的终结。每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关爱,丝瓜和肉豆的藤须虽有着惊人的相似程度,两者生命的结果却差异较大。
不论是肉豆和丝瓜、不管是韭菜与韭菜兰。在生命过程中都有着相似的地方,这些因素极易被诱导成另一个生命结果。但是,出于对生命探索的尊重,你会发现,很多时间,相似的个性相似的经历相似的感同身受,诞生的却是差异较大的人生。比如,现代社会下,相同的人相同的社会接触相同的时间,却成不了优秀的“人”。囿于,这是个人对生命本质过程的探索结果。
现实中,人们往往追求过于完美的结果,却常常忽略过程中存在的美好。韭菜与韭菜兰是的佐证,虽然两者结果有异,过程展现有差,但是都是完美的人生。
不管是丝瓜和肉豆、韭菜与韭菜兰,每个生命的过程中都存在某些特性,这些有可能导致不同生命的相似程度,但要记住:生命只有一次,比起不离其宗的结果,追求过程的探索才是人生的意义。
藤蔓纠结,无须在意
都常说人活了一辈子不容易,这浮生一场,洒脱者说人生如歌,豁达者说人生如梦,有的人越走越快乐,有的人越走越清醒。闭上眼睛思考人生,这世间的林林总总,不外是内心世界的随波逐影,拿起什么,放下什么,需要的是一种看破,这一路上的所有悲欢都会随风飘远,生命到底是什么?路过生活,不再迷茫。
年青时我们常常惊喜生活的赠与,长大后反而越来越迷失,渐渐就会明白,我们还未能真正了解这世界,更不曾完全了解自己。生活一直在勤勉地教导我们,承认自己的不足需要勇气,迷茫时不妨慢慢走,岁月无非是晴天和阴雨,晴天里容易乐观,阴雨天也要学会处之坦然,走在人生的风雨,历练的就是学会面对的勇气。成熟并不是躲得开风雨,而是学会在风雨中咬牙坚持,风雨后的坚定向前才是生命的主旋律。
认识生活,生活本就是一场辛苦的历练。人生总会有烦心事,世态炎凉,人情冷暖,谁都知道活着不容易,伤害与误解,烦恼并纠缠,挫败连着艰难,倘若凡事都紧紧抓住不放,留在心里,怎能不让人负重前行。看清烦恼的本身,该忘记的忘记,该坚强的坚强,灰色的日子总会过去,只管活好生命的今天,只管鼓足勇气抬头向前。
都说生活需要简单,那么就需要去除那些复杂,不要在复杂中隐藏,不要让复杂蔓延,更不要让复杂使生活更疲惫,人活在这个世上,简单不容易,去化解那些纠结与成见,尤其不易,每天需要面对乱纷纷的生活,并不是生活本身多曲折,而更多的是人围给它增加的许多丝瓜藤与肉豆须,并且彼此纠缠,罗织成网,成为生活的负累。
生活里对错并没有分的那么明显,划分的界限很多是因个人的主观,去臆造好坏的那道线,其实,不论是顺风还是逆风,都是在磨砺自己的身心。磨难来临,不曾是特意为了毁灭什么,不过是坚定一个人心志的老朋友,渡过一次,学习一次。而生活里的那些顺风顺水,也并不一定全是助缘,情绪太过,反倒是失了分寸。
人活在世上,很多事情纠缠不清,一次次是与非的造就,也难以分出个头和尾来,很多人都说难得糊涂,可真正明了的又有几个。丝瓜藤与肉豆须,藤蔓纠结何须在意,正如过去的迷茫不清,与其纠结,倒不如想想当下如何让自己清明,对于未来的路,努力去做,结果自然不会差。
生活向前,注定还要面对更多的磨擦和矛盾,那么一样会有更多的突破和崭新,不为纠结恼人,不为小事抓狂,在那些盲目的固执里清醒,当然也要适应生活的苦辣酸甜,该坚持的坚持,该放弃的放弃,让生活成为一种轻松的前行,而不是苦苦纠结往日的创伤,既然在生活里伴随生活,记得一句忠告,不管生活什么脸色,不要和生活撕破脸,尝试着把生活活成一场友好。
喷泉与水
一个夏天的夜晚,天空中美丽的星星露出它那可爱的笑脸,眨着一闪一闪的小眼睛。在美丽又宁静的西湖上空,等待着音乐喷泉的出现。西湖的灯光渐渐地暗了下来,我们随着灯光安静了下来,屏住呼吸,双眼牢牢地盯着湖面,等待着神奇的那一刻。
西湖得到灯光渐渐地亮了起来,一盏盏小灯亮了起来,音乐喷泉就在那一瞬间开始了。一根根巨大的水柱从湖中心*出来,射向空中,随着动听的音乐,喷泉一会儿像一群小仙女们,在金莹剔透的舞台上,跳着优美的芭蕾舞。一会儿像一群调皮的小孩子在玩捉迷藏。一会儿像一个个武林高手在打太极拳。一会儿条条巨龙从湖底腾空飞向天空。五光十色的灯光转到着,喷泉也随着音乐的节奏,不停地舞动着,越升越高,西湖仿佛和天空融为一体,成了一个璀璨耀眼的大舞台。多么美丽,多么神奇的音乐喷泉呀!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
有的喷泉红红的,像一面旗帜;有的喷泉绿绿的,像一堆叶子;有的喷泉黄黄的,像一串串香蕉;还有得颜色说也说不出来,喷泉不断的变化,有时候矮矮的像*;有时候高高的,比五楼还高,像要冲到天上;有时候喷泉全部*,有时候只有一个在喷。
当春风轻轻地摇着那嫩绿的枝条,我爱到家乡的山里去,看那清澈见底的泉水,哗哗的流淌。我会时常坐在泉水边,倾听泉水叮叮咚咚的响声;欣赏泉边的果树,我永远也不会忘记他的美。
篇4
一、一材异用,推陈出新
同一匹布,通过不同的裁量,就能缝制成不同款式、不同风格的衣服。作文中的素材就像一匹布,根据话题、主旨或内容的需要,不同的裁剪也有不同的效果,也可以巧出新意。这对考生来说,并不陌生。一个素材多向运用,关键是要将之提炼加工,层层深化,使之适合不同角度,从而增加文章的新鲜感。如2004年全国卷满分作文《遭遇挫折,笑对痛苦》有这样一段: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浪漫诗仙李白,在遭遇仕途不顺的挫折后,他沉寂了吗?消沉了吗?没有。“长安市上酒家眠”,笑对痛苦,面对挫折他拂袖而去,遍访名山,终于成就了他千古飘逸的浪漫情怀!
2013年辽宁满分作文《活出精彩的自己》则这样写:
贞观之治、开元盛世之时,雍容大气,才华横溢的诗人辈出,可为何我后辈将”诗仙“之名冠于李白。不是冠盖何辉赫的官位,不是他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文采,而是他有身处封建王朝却仍饱有凤歌笑孔丘的不羁、泰山一掷轻鸿毛的大气情怀。诗仙以不屑权贵、无所谓趋炎附势的人格飞越出池,终得一代风流之名。
2004年全国卷这一满分作文重点突出他面对仕途失意穷且益坚,从正面告诉世人,面对挫折不要放大痛苦。而2013年辽宁卷这一满分作文则用诗意和思辨的语言,写出李白不仅是位才华横溢的大诗人,而且将他自信不羁、洒脱飘逸的文人风骨和人格魅力充分展现在我们面前,意在表明――纵然人生坎坷,只要我们以潇洒旷达去面对,终会有人生的精彩华章。李白这一素材在历年高考满分作文中出现的频率极高,但从不同的角度运用,就有不同的主题解读和异样的效果。
二、同质叠加,凸显功底
此类招法,是阅卷者非常喜爱的。即把本质上相近、相似或有一定关联的几则素材,按照一定的话题或主旨组合在一起,使文章内容丰厚多彩,意蕴绵长。不仅人物素材,还有其它的素材,比如诗词、事件或是具体物象,都可将它们串联起来,以增强文章的气势,让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兼有文采美和音韵美。同质叠加一般可分为三类,即正面叠加、反面叠加和诗文叠加。以正面叠加和诗文叠加为例:
1.正面素材叠加
正面素材,其主人公都是正面人物,如古代爱国文人、历史典范人物等,将其按一定顺序串在一起,就形成正面素材叠加。如2012年湖北卷高考满分作文《那一抹忧伤的底色》这样写道:
自古以来,书信都是我们中国的传统,素有鸿雁传书之说。在历史长河里,它不单是一种联系方式,更是一种古老的文化,这在文学作品中都有深刻的体现。面对着破碎的山河,想起远方的家人,杜甫写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思念之情跃然纸上;岑参在西征的途中写下"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一封信,弥足珍贵,满纸都是对亲人的牵挂;面对君王,诸葛孔明写下了可歌可泣的《出师表》、李密的《陈情表》,也感人肺腑,一番忠义之情,令人钦佩!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可见,书信在中国古代的地位,是何等重要!面对这一种古老而悠久的文明,我们是满心欢喜地接受!
这段古文将杜甫、岑参、诸葛孔明、李密几个古代人物串联在 一起,并以他们的诗词文句连接,道出了书信在古代起着情感交流的至关重要的作用,彰显了作者丰厚的学识和良好的文学素养,也鲜明地表现了作者对书信文化的认同。
2.诗文叠加
中国古代诗文丰富多样,取材广泛,这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素材。我们从小就与古诗文打交道,只要根据具体话题适当运用,就可为作文增添光彩。如2014年湖南卷高考满分作文《有心最要紧》中就有这样的亮点:
有心最要紧,少一些“一日看尽长安花”的浮躁,多一份“长风破浪会有时”的信念;有心最要紧,少一些“无言谁会凭栏意”的孤愁,多一份“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的豪情;有心最要紧,在拼搏中让梦想的种子开出了绚烂的花,芬芳之中,踏出一路花香!
这段同时引用了孟郊、刘禹锡、柳永、曹操几个诗人词人的佳句,阐述信心、心存高远、用拼搏去成就梦想的意义,紧扣文中的主旨句“有心最要紧,让心灵扎根,在拼搏中让梦想的种子开出绚烂之花。”运用诗文叠加既能体现文章的思想高度,又彰显了考生的写作功底和文学底蕴。
三、异质对比,彰显结论
异质对比就是面对一个写作话题,我们手中只有一则素材,若用这则素材单个论证中心会很单薄,这时我们运用逆向思维,考虑找出与主素材内容相反的另一则素材或多则素材进行对比,通过不同特质的素材进行对比组合,增强文章的说理力度。对比,是比较有效的一种素材运用妙法,能使结论喷薄欲出,振作阅卷者的兴奋度。
如2014年满分作文《叩问心灵》:
当“干露露”们唯财是举,当“郭美美”们哗众炫富,仍有一些人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拼搏着自己的梦想与追求,提升了自己也造福了社会。“歼―15”总设计师罗阳在飞机制造完成之瞬间,累倒在了甲板上,最终不幸去世。他没有太多的钱财,他也不渴求过多的名利,只想把一生的精力奉献在追求上。他做到了,他是幸福的,相信他在倒下的那一刻,内心仍然坚持自己的理想,一声“我愿意”从他内心发出,感动了无数国人。“才道霓虹君已去,英雄长存海天间!”
篇5
1、首先,去看往年或当年的高考满分作文。这些作文承载了高考作文的信息。内容,表达,发展等级符合高考作文的要求。可研读、模仿,可借鉴其写作方法。
2、其次,可看时事类的热点素材,多关注时代人物。时事热点的评论,可启发我们看问题的角度,理解问题的深度,有利于我们对材料作文立意行文,抓住要点。时代人物的事迹,传达着社会正能量,是议论文最好的论据,也是作文新鲜的素材。平时应多多积累,作文时恰当作用,丰富文章的内容。
3、还有就是练好汉字书写。优美的字体加巧妙的构思和精彩的内容是获得高分的必备条件。
4、好的文章不是一朝一夕练就的,需要持续不断的阅读,博览群书,长期积累,勤奋练笔,厚积薄发,终能写出优秀之作。
(来源:文章屋网 )
篇6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面临高考
又是一年高考时,检验学子们十几年努力奋斗的成果的时候又到了。去年的时候,我也是面临着高考,那时的心情可谓是此起彼伏,忐忑不安。我在最后冲刺的10多天里,几乎一点时间也没有落下。连吃饭上厕所,都是听着英语或捧着记满知识点的小册子。那段时间真的是非常地折磨人,甚至在高考的前夕,我竟失眠得不能入睡,一整晚都没有睡着,第二天在考语文的时候,几乎脑袋是迟滞的。所幸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终于考上了理想中的大学,也给我十多年的努力奋斗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临近高考,今年的学子又要奔赴梦想的殿堂了。作为一个过来人,我只想对高考的学子说一句话,放平心态,不要着急,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基石,即使在高考的时候没有睡好,也没有关系,因为那些知识早已深深地印刻在你的脑海里,只要放平心态,就能发挥出你的水平。愿你们都能在最后的考试中发挥出应有的水平,实现非凡的梦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愿今年高考的学子们都能如愿以偿,成功地登上更高的舞台,也请你们切记,人生是一场长跑,不管高考最后结果如何,只有一直努力奋斗的人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延伸阅读:其他优秀作文两篇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我与故事
小时候,故事是令人向往的美好存在,我们习惯于在母亲温柔的讲述声中睡去,在黑甜的梦乡中寻找它的身影;青年时,故事是一场无望的追寻、是一场不凡的经历、是与众不同的传奇,我们追寻它的存在又怀疑它存在;老年时,故事是对过去的怀念,是对曾经的缅怀,我们为它流泪也为它欢笑。
从来没有的事
故事是从来没有的事。它用一种近乎虚幻的美好、一种近乎完美的幸福构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的美好希冀。
我们曾经在女娲补天的波澜壮阔里瞥见那人身蛇尾的女子奋力地举起补天石,用一种母性的光辉照亮了苍茫的大地;我们曾经在精卫填海的执着不悔里望见一只美丽的鸟儿锲而不舍地把石子投入无垠的大海,用执着与坚守书写一首传奇的歌谣……我们在故事里沉醉,我们在故事里感受。我们沉醉在故事中那些神秘莫测的美丽里,我们感受那些我们不曾经历过的诡谲与奇妙。
故事里承载的是一个民族对民族精神的一种诠释、一种描述。我们的祖辈把它们口口相传,尽管经历了千百年,但是它们至今仍然在传递中。传递的不只是一个故事、一个从来没有的事,而是一种精神、一种心灵的启示。当我们还是一个蒙昧的孩子时,故事是启迪我们的一首古老的歌曲,它印在每个孩子的脑海里,让他们乘着想象的翅膀遨游在故事中,完成的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接力。
故事是从来没有的事,传递着千百年来不灭的民族精神。
已故的事
故事是已故的事。它停留在过去,停留在某一个人的记忆里,留下的或许是幸福的微笑,也可能是痛悔的泪水。
时光是调皮的孩子,也是一个年迈的老人。当它匆匆向前时构造出了一个个或美好或痛苦的故事,当它缓缓前行时又让人们一次一次地回顾那些已故的事。
它可能是你经历过的,属于你的故事。就像一次意义重大的考试,就像一次令人难忘的失败,就像一场美好的聚会。这一个个故事构成了我们每一个人的生活,让我们的生命如同一棵开花的树,充实而饱满。
它可能是别人的风景,属于别人的故事。是孔子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悦乎”,是李白的“对影成三人”,是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是的“乌蒙磅礴走泥丸,大渡桥横铁索寒”。我们浏览着这些我们无法参与的别样景色,或叹或泪,或喜或悲。
已故的事,让我们体会什么叫“时间如白驹过隙”,让我们学会珍惜,让我们学会宽容,让我们学会预防,让我们学会很多很多。
故事就是故事
故事是我的故事,是我的美好,是我的悲哀。不管是别人的,还是虚构的,不管是自己的,还是祖辈的,它是让我成长的,让我感悟的悲喜,它最终都将在我的生命中留下属于我的痕迹。故事里有多少是是非非,故事里有多少非非是是;故事里的事说是就是不是也是,故事里的事说不是是也不是;故事里的事也许已经是真实,故事里的事也许是从来没有的事;其实故事本来就是已故事,故事就是故事,故事成为了我的故事……
高考满分作文范文:窗外
静好岁月缓缓流淌,徜徉在清浅流年的光影里,阳光轻吻着脸颊,微风抚过青春里明媚的忧伤。这样简单明净的日子里,我努力追寻着生命中的那抹温暖,努力地想要从生命的窗口里,望见那最美的一片风景。
安妮宝贝曾说:“花开得太好,所以摇摇欲坠,这一切的事情,老得这样快。”还记得当初,夏日午后照耀着暖阳的教室里,从后桌传来的纸条和那清澈明净的笑容。还记得当初,骑着自行车打闹着路过生长着爬山虎的红墙,风把笑声带到远方。还记得当初,一群人肩并肩躺在操场的草坪上,望着天空纯净的蓝,任微风拂过脸颊。而如今,身边的人早已散落各方,不复当初的模样。偶尔还会想起他们,带着回忆里的美好的笑和相见不如怀念的伤感。
当时光纺成的纱被绣成华美的图腾,我们被岁月的车轮载着渐行渐远,也渐渐与最初的梦想背道而驰。记忆里的窗口那单纯美好的想法早已模糊,生活中我们望见的是荆棘丛生的道路,我们被现实的残酷扎得鲜血淋漓,承受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就在这种希望与失望的交替中,我们百炼成钢,最终变得强大而现实。只是在流年的缝隙里,我时常看到曾经的自己,在岁月的边缘张望着,望着黑夜背后的那扇窗,倔强地想望出期待中的那片风景。
于是我明白,梦想永远不会被搁浅,因为梦想而留下的累累伤痕,正是生活给予你最珍贵的礼物。所以,“即使遍体鳞伤,也要活得漂亮。”就算颠沛流离之后才懂得生命的慷慨与繁华,就算洗尽铅华之后才明白岁月的蹉跎与无奈,可那又怎样。我一直在这里,等待命运开出一庄九天十地的牌局,示我以最后的输赢,尔后莞尔接受,给那些为梦想而奋斗的日子写上绝美的结局,孤独也一样盛放到极致。
篇7
一、准确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动向
1.围绕新课标命题
注重新课标理念的渗透、新课标目标的解读,在写作领域预先演练新课标,营造新课标实施的氛围。如江西卷2011高考语文作文以“孟子三乐”为主题,很自然地把人带入沧桑的历史氛围中。再如2013年湖北卷从“古诗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具呈”引发的感悟,营造浓厚的诗意、文学氛围,给人以启示。
2.侧重思维广度和深度的考查
如江苏卷的“探险者与蝴蝶”的故事,除考查考生的思维纵深发展,还考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高考作文的训练策略
现今的中学生因缺乏充分接触社会现实的机会,又深受当前快餐文化、网络语言的影响,胸中缺少丰富、深刻的文化底蕴,写出的作文往往呈现出“浅、薄、小”的特点。即目光短浅,意蕴浅白;见识不深,道理肤浅;心胸狭小,选材面小。这样的作文难以让人认可,击节拍案的赞叹更无从谈起。
那么,如何才能写出“深、厚、大”,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深邃思辨性的作文呢?就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只有遨游在浩瀚历史与文学海洋之中,汲取精华,炼就大气,丰富素材,增强思辨力,提高文学素养和人文素质,才能在写作之路上畅行无阻。
1.以史学素材作论据,增加厚重感
许多中学生的作文,也常有新颖深刻的立意和观点,但往往因缺少权威的、有深度的典型论据而使文章的质量大打折扣。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的发展等级中第二条是:“材料丰富、形象丰满、意境深远”。这就突出强调了写作内容的丰富性。内容的丰富与否能够反映考生的语文阅读积累、生活积累和文化底蕴。要想使文章材料丰富、内容充实,不妨找找阅读过的文章。十年寒窗苦读,相信每位考生从小学到高中,课内外读过的文章即便不能说车载斗量,也是数量可观。如果能将精耕细作学过的和课内外读过的精彩事例、人物材料、历史事件巧妙运用到自己的文章中去,再加上深刻、新颖的立意,可快速解决素材的燃眉之急。
如2011年辽宁高考满分作文《塑造成功的自己》,充分运用韩信、诸葛亮、司马迁的故事,使之有了大气磅礴之感。2011年北京高考满分作文《留给自己一个对手》讲秦始皇一扫天下,无战可战的寂寞与苍凉。他失去了奋斗的目标,同时也迷失了自己,最终秦朝二世而亡。刘邦虽然喜钱财,好美姬,但是项羽的存在,使他由一个街头混混,成长为一个帝王。文章用正反两个例子的结局告诉我们对手的重要性,增加了文章的文学性和深厚感。
2.从史学角度立意,提升思辨性
历史不仅提供丰富素材,也给后人留下了许多经验教训。回顾历史,能使思想更为深刻,“以史为鉴,可以知古今”是与“发展地看待问题”相对的思维方略。假设未来时空可以拓展思维空间,那么假设过去时空也是能拓展思维空间的。把一个现时的问题放到特定的历史时空去思考,我们往往能发现新东西或归纳出深刻的结论。
如以《诚信》为题,我们可以探讨古今中外名人的诚信故事,或是名言警句。从这个角度思考问题,思路就能开阔一些。忘记历史,不顾未来,思维只能停留在现实里,一个人的思维应该在以历史、现实、未来构成的三维空间中纵横驰骋。面对特定的历史时代或某个历史或文学人物身上,营造一种泛黄的厚重的历史氛围,这样的作品更容易征服读者。
2013年湖北高考作文题一出,吓倒了一大批考生。而有些考生从历史、文学中寻找立意角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似水人生》让人眼前一亮,以古今名人文天祥、“竹林七贤”、梁思成为例阐释了方与圆的关系。
3.故事新编,针砭时弊
如果一味囿于史学素材直接发挥,也许会走入另一个死胡同,就像鲁迅所说的“钻故纸堆”。可利用历史、文学人物进行重编,选择历史上的经典人物(或真实,或虚构)以其原有的性格、经历为依托,虚构或改编故事,以表现新的精神、新的主题或选取一段经典故事(或真实、或虚构),在原有人物、情节的基础上依中心需要改编,并添加某些人物、情节,给旧的故事以新的灵魂。当旧人物的身影走进现代社会,融入现代生活,与现代人交往,他们必定要与现实发生冲突,在冲突中或针砭时弊,或引人思考,或教人警戒,从而达到“以史为鉴,可以知兴亡”的效果。
如《相同的地方不同的人》,以愚公移山的故事为蓝本,进行改编,通过愚公和智叟的对话,体现现代人的观点“只看到自己的人,遗臭万年;总想着别人的人,流芳百世”。又如《天堂之辩》一文,关羽的信书碰壁,孔子、马稷的劝谏“人莫要尽信自己,须广听谏言,多听他人意见”,与黄庭坚、谢玄“自信为先”辩论,最终以顾炎武的“自信果断、善听谏言”结束,达到阐明自己观点的最终效果。
4.“腹有诗书气自华”
史学宝藏,除了事件、人物,还有许多经典名句、优美的诗词供我们选择、使用、引用,它们是增加文章文采的极佳材料。巧用这些经典诗句、名句,一方面可使抒发的感情更真挚,思想更健康;另一面又能使文章语言字字珠玑。此外,作品的文采斐然,达到一种“满纸烟霞随腕生”的境界,自然能让人“一树繁花照眼明”。这类文章与那些滥用港台语言、网络语言、江湖黑话的文章比较,档次、品位已泾渭分明。
篇8
高考满分作文900字:稚嫩的成年
--------------------------------------------------------------------------------
前些日子去市场买菜,一时兴起,想买几条野生鲫鱼炖汤,殊不料,一市之中,竟无大鱼,找了名熟识的摊贩问讯,他却也不多话,端出一盆让我挑选——俱是些不到半斤的小家伙,这实在太小了吧,我忍不住抱怨。现在野生的很少有大鱼,过几年还有没野生鱼都难说了,摊贩叹了口气,那何不把这些小鱼放回去养大呢?您傻了吧,我不卖别人也会卖的,摊贩也是一脸的委屈。
我自然是说不下去了,随便挑了条鲩鱼逃离了鱼摊,经商逐利,天经地义,我又有什么资格指责他们呢?况且,我也确实缺乏这样的立场——小肥羊、烤乳猪、明前茶,虽然并不能时常奢侈,这些“小物”都不可否认都是我所乐食的,甚至我们还想过,以后自己的孩子也要从小对其作“菁英教育”。
等等,打住!我似乎嗅到了一种危险的味道,一种与卖仔鱼一样的危险味道……说不定将来我孩子的命运将与那些鱼仿佛!
或许没那么糟糕吧……我安慰这自己,无论如何,我对孩子的“菁英教育”都是为了孩子,与唯利是图的鱼商不可同日而语。在如今的社会中,激烈的竞争是主导,岂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语文、数学、英语——这些自然是必须的;书法、绘画、音乐——艺术品位是不可少的;舞蹈、戏讲演——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很重要;田径、武术、空手道——健康的身体才是最关键的指标。
孩子能做这么多事吗?不,自然是不能的,不过那仅限于“自然”的状况而已,我的孩子,一定是以成人为范本,否则又如何能在起跑线上便战胜他人呢?——所以,他一定得吃得消,因为我这一切都是为他好,我是毫无私心的。
这些真的毫无私心!——啊!未必,至少有人是有私心的,高昂的培训费恐怕便是其中的证明。一面打着素质教育的旗帜,一面给孩子压上更重的负担,一面呼喊着还孩子以童年,一面让孩子们成为一个个的“小大人”的不正是这些自然人与法人组织么?在他们眼里,孩子和仔鱼有区别么?
或许,我该考虑下了,是让孩子自然成长,还是提早捕捞上市场——我不得而知……
古人云:“疑则问卜,”也罢,那便排下一卦——竟然如此!“包蒙,凶”。我惊骇地将易经丢在了地上。
一阵风吹过,地上的书翻了页,露出了另一条卦辞。
高考满分作文900字_让或不让
--------------------------------------------------------------------------------
当孔融让梨的故事早已成为千古美谈,当六尺微巷已为众人所称颂。赞扬,面对那一枚枚闪烁着金光的世乒赛金牌,我不禁问道,我们是否应该让出他们,我们到底该让出什么?
诚然,当乒赛的现场奏响一次次国歌,国人是那么自豪,骄傲,然而面对所谓“垄断”的质疑层出不穷,我们也会焦虑,反思,那么,我们又是否该让?
在我看来,我们可以让出技术,而不是让出奖牌,我们可以让出科学的训练方法,却绝不可以故意削弱自己的实力,以求他国获得金牌,粉饰出世界经济水平的一片繁荣多元的假象。
时光匆匆而逝,一百年前的中国刚刚放生了剧变,一次惊天的变革刚刚开始。一百年来,我们感受到了中国生机勃勃的改变,我们要自豪的说,这些改变是靠中国人的手创造出来的,我们何时要求过英美国家让出一片天地呢?
授人之鱼,不如授人之渔。当我们先进的乒乓球训练方法达到世界水平时,我们有理由与他国做技术交流,让出技术。而当我们的水稻种植技术,因袁隆平的成果而提高时,我们也主动提出让他为世界水稻种植培养人才。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粮食问题,而不只是一味的让出粮食,救济饥饿人口。
孔融让梨,六尺微巷,让出的是一种传统美德,让出的,是一种人性的美好。而让奖牌却非如此,让粮食让钱,让一切一切的物质,仅仅只能救一时之需,甚至有时违背了基本的道德准则。只有当先进的技术为世人所共享时。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高水平的比赛,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这世上再无饥饿啼哭的孩子,我们才真的可以看到那人们的笑脸绽放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你让或不让世界都会因此而改变;你让或不让,没有人会*。然而当你思考让或不让之前,请一定记得考虑,是让出一时的荣誉,换那世界一时的“荣光”,还是让出技术,让出科学,换那世界阵阵爽朗明快的笑声,换那幸福生活万年长?
高考满分作文900字_剧本修改不妨有话好好
--------------------------------------------------------------------------------
剧本是灵魂,反映出一部戏的基本风格和艺术思想。剧作家是建筑师,掌控着剧本情节和角色命运。剧本和剧作家在一部戏中的作用,不言而喻。
不过,一部戏的最终成型,不仅依赖于剧作家,还需要导演、演员以及幕后工作人员的通力合作。这就像打仗,既要有人负责指挥战役,也要有人冲锋陷阵,还要有人为前线提供粮食弹药。
剧本就像作战计划,决定一场战役的打法。但怎么打固然重要,更重要的是打赢这场仗。无论是剧本还是作战计划,最终都要上“战场”接受考验。作战计划根据实战需要可能进行调整,剧本在表演或拍摄过程中,也难免需要修改。
剧本修改谁说了算呢?这就要看导演、编剧和演员,谁在决定着这部戏的命运。换句话说,要看谁是这部戏的总指挥。在国内,一般采取的是“导演中心制”,导演在一部戏中拥有话语权。因此,导演对是否修改剧本、怎么改,拥有决定权。
具体来讲,剧作家拿出剧本后,导演可根据剧情等需要对剧本进行修改。剧作家当然也可提出不同意见,但不能轻易否决。在表演过程中,演员也可根据艺术表达需要对台词进行适当改动,不过应经过导演或剧作家认可。
在国外实行“编剧中心制”的模式下,编剧可根据需要挑选导演和演员,实际上成为一部戏的总指挥。因此,导演和演员往往不敢挑战编剧的地位,包括剧本修改问题。此外,也有一些剧作是为大腕明星量身打造,实行“演员中心制”即主角制。在这种情况下,主角的话语权自然也就水涨船高。
篇9
其实,在中学教材里,就有大量生动的作文素材,只要我们善于变通,就可以一变十,十变百,衍生出适合不同话题作文的“新”材料。这样,既节省了盲目积累素材耗费的大量时间,又可以通过花样的不断翻新,充实作文内容,给人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感受。例如读了《屈原列传》,让我们认识了中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爱国诗人屈原。屈原为了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出现了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但由于在内政外交上屈原与楚国腐朽的贵族集团发生了尖锐的矛盾冲突,被小人诬陷,最终被怀王疏远,自己的政治抱负难以实现,遂自投汨罗江以身殉国。对教材中的这一素材,我们可以全方位挖掘,从中提炼出自己需要的材料。如:
(1)披发行吟、形容枯槁的三闾大夫一声悲叹“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后便投身汨罗。那“鸾鸟凤凰,日以远兮”的无奈,那“燕雀乌鹊,巢堂坛兮”的愤懑,令他只有选择以死亡来树立良知的威严与人性的雍容气度。
(湖南高考满分作文《良心》)
【点拨】作者运用屈原自己的诗文,使“屈原投江”这一材料重点聚焦在“良知”这一点上,表现出新鲜独特的一面。表述上采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自然。
(2)在众人皆醉的麻木空气中,你选择了清醒;在众人皆浊的恶浊世道上,你选择了清白;褪去了华服,你选择了荷叶制成的衣裳;逐出了京城,你选择了汨罗河的波涛。
于是,你用生命代价作出了自己心灵的选择,而且从未有过悔意。你披散的长发和放声的狂吟,就已经全无遮掩地宣泄出你的任性和倔强。你不管别人诧异的眼光,你只一心一意地构筑那个神秘的美丽幻境。
其实你很天真,惟其如此,你作出的选择,才是最接近生命本质的。
(广东高考满分作文《面对选择》)
【点拨】上例运用材料的办法是:采用人物事迹的铺陈加上合理的推测使材料表现出新意;表述上采用第三人称,使人读来如临其境,犹如在和屈原进行面对面的心灵沟通,亲切可感。
(3)张仪入朝,深得我爱妃之喜爱,爱妃的夸耀之词仍缠绕在我的耳畔:“大王,张仪仪表堂堂,千里而来,以救我邦,连横废纵实为上策。”我的心沉浸在得到珍宝的甜蜜中。“大王,张仪入我朝,实狼子之心,且欲疏楚、齐、燕、卫之交而尽破之,为秦之鹰犬,不足信也。”三闾大夫的良言在朝堂上回荡。我内心犹如火海波涛,我的头脑间犹如长江奔流。一边是我娇美的爱妃,一边是我终日在耳边唠叨的大夫,我的心灵天平开始了长时间的称量。
(河北高考满分作文《论感情用事》)
【点拨】这段话用他人自述的方式活用材料,借楚王之口,写出屈原之忠贞贤良;但楚王远贤臣近小人,终致身死国亡。将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材料,转换一下角度并稍加点染,便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4)穿过世事浮华,走过凄凉无奈,跨过沧海桑田,来到了一望无边的汨罗江畔。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我好奇地回过头,看见一个身材高大却看似弱不禁风的老人,手里端着一杯水酒。杯中酒倒映的是寂寞的表情,还有颗颗的泪滴。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景在你朦胧的醉酒中逝去。一个逗号慢慢地缩成了一个句号,但是,我们知晓一个传诵千古的名字――屈原!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疑惑,径直走到他的跟前,望着他那历尽沧桑的脸庞:“你已经被昏庸的怀王放逐汉北,还指望再报效国家吗?你还是安心去隐居吧!”他笑了笑,三分的愉悦七分的苦涩:“你以为我现在不是左徒了,位置不高了,就不能实现价值了?就不能报效祖国了?你错了,无论我在哪里,无论我是左徒还是庶民,我那颗心永远不会改变!”
(云南高考优秀作文《一腔爱国情,两行辛酸泪》)
【点拨】本文的立意为“不同的位置,相同的价值”。在政治家的位置上,屈原没有实现价值,落了个投江的结局;但是,在诗人的位置上,屈原创造了巨大的价值,在文学史上千古流芳。以话题的要求为标准切入材料,透彻地审视并占有材料的一角、一面,使材料的一角、一面与话题要求相吻合。
(5)一位“芰荷为衣,芙蓉为裳”的诗人披发行吟于江畔,我见他形容枯槁,却不为己哀,大声吟道:“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当我问他为何不自伤身世时,他答道:“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正道直行的忠臣,这是志洁行廉的诗人,这是至死不悔的屈原!他为明天留下了什么?是一颗关怀天下的赤子之心,是一颗挚爱祖国的拳拳之心!
(天津高考优秀作文《留给明天》)
【点拨】作者从屈原“忠心耿耿”的角度,写出屈原的高洁自傲,赤胆忠心,这正是他留给后代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课本素材可谓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做到一材多用,从多方面挖掘材料本身的意义,用活用足已掌握的材料,可以以少胜多,花较少的时间获取最大的利益。下面,我们结合实例,再进一步谈谈怎样充分挖掘材料的内涵,增加作文材料的含金量。
中学教材《报任安书》中有这样一段脍炙人口的话:“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在这段话中称赞了在逆境中站起来的英雄,并以此来激励自己要发愤著书以求“文采表于后世”。从文章素材的角度来讲,这段话中的每一句都可以看成是一个独立的故事,充分挖掘这些材料的多面性和多义性,可以写成立意不同的多篇文章。例如文中提到的孙膑,是战国时期的著名军事家,他巧用奇兵,战功卓著,威震天下,司马迁在这里只用八个字概括:“孙子膑脚,《兵法》修列。”看到这句话时,如果头脑中能显现出孙膑被同门师兄庞涓迫害致残的遭遇,能深切体会到孙膑在血泪之中不向命运屈服,坚持撰写好《兵法》的悲壮,那么,在写作时思路就会更加开阔了。这时,应从多个角度审视,我们掌握的这个材料,可以证明哪些观点?可以从哪些方面进行立意?通过思考,我们至少可以从孙膑这“一人一事”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立意。
立意一:感情影响了理智认知。孙膑之所以抱稀世之才却惨遭膑脚之祸,是因为他太相信他奸诈的师兄庞涓所致。同窗手足之情蒙蔽了他的眼睛,使他无法理智地看清庞涓阴险的用心。
立意二:嫉妒是把杀人的刀。智谋过人的孙膑在与庞涓一同拜师学习时,两人同习兵法,共论天下大事,亲密得如同兄弟。如果按照正常的方向发展,他们都会成为叱咤风云的将才。遗憾的是,心胸狭窄的庞涓却无法容忍比自己聪明的师弟。由于嫉妒心作祟,他伤天害理,把孙膑骗到魏国,残忍地剜掉了孙膑的膝盖骨,而他自己最终也难逃兵败自刭的悲剧。
立意三:轻信他人易受害。聪明如孙膑者,却恰恰忘了一句重要的话“防人之心不可无”。如果他对庞涓有一点戒备之心,如果他意识到轻信他人会有潜在危险,那么,他便不会陷入庞涓设计的圈套,从而招来被剜膑的大祸。
立意四:作恶的下一步更是自我毁灭。庞涓本身是个很有才学的人,但他却把才学用来陷害比他聪明的孙膑。他作恶的结果是什么呢?是在桂陵之战中的惨败,是在马陵之战中被孙膑用智谋活活地逼死,是可悲可怜的被毁灭,被耻笑。庞涓的悲剧人生正好印证了一句古训:多行不义必自毙。
立意五:在灾难中站起来的人是不可战胜的。孙膑被庞涓骗到魏国处以膑刑后,他没有屈服于命运的魔掌,而是坚强地抗争。为了生存,孙膑装疯扮傻使庞涓放松警惕。后来,孙膑被齐国使者带回齐国后,他作为齐国军师在马陵之战中用减灶的计策,让庞涓中计兵败身亡。而孙膑,这一在厄运中站起来的英雄从此扬名天下,著成《孙子兵法》泽被后世。
立意六:拥有人情的竞争才是最完美的竞争。在才能竞争中,庞涓自愧不如,又嫉贤妒能,于是用卑鄙的手段残害情同手足的孙膑。而最终庞涓只落得个身死人笑的下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庞涓泯灭了人性,扮演了无情的刽子手的角色。一场没有人情的竞争最终将会是兵戎相见伤亡惨重,庞涓的悲剧发人深省。
篇10
【关键词】高考作文 深刻 策略
高考语文对发展等级作文推出了评分的四大标准,即深刻透彻、内容丰富、有文采和有创新。而深刻透彻指的是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它是“发展等级”的第一项要求,是高考作文获得高分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是记叙文还是议论文,只要能揭示社会生活中富有意蕴的人和事;说理深入浅出,剖析有理有据,令人心悦诚服,就是有深度的文章。
一、高考作文不深刻的原因
近年来高考的考场作文,不乏优秀之作,其内容生动形象、富于文采,但思想深刻透彻的佳作却不多。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笔者认为考场作文之所以写得不够深刻透彻,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重例证,轻分析
摆事实,讲道理,是议论文常见的论证方法。写作时可以一事一例,也可以运用多个事例使论据更充分,从而更有力地论证自己的观点。但大部分考生在写作时一味地堆砌材料,且不会有机地整合材料,从而显得作文结构杂乱无章,思路模糊。因此严重影响了议论说理的严密性。甚至还有考生重例证,而轻视分析或较少分析所选用的材料,不能够由此及彼、由点到面,深入进行论述。例如,有考生在论证“人要有意气”这一观点时,全文就运用大量篇幅来叙述“文天祥拒绝降元”、“闻一多面对敌人手枪,拍案而起”等事例,材料选取固然很好,但却缺乏作者对材料中的人物行为的分析、评价。因此就显得对事物挖掘不深而立意肤浅。这是造成考场作文不够深刻的一大原因。
2.思路窄,视野浅
考生要把平时积累在脑中的写作素材转化成作品,必须先进行写作构思,必须借助联想和想像,将写作素材加以提炼,围绕中心,再进行论述。但大部分考生在写作时绞尽脑汁,依然难以下笔。究其原因主要是考生平时缺乏一定写作训练,因此思维僵化不善于把所写之物与其他事物有机的联系起来,加上平时不注重写作索材的积累,故“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写作内存少,写起来就像挤牙膏,想一点写一点,不仅缺少活力,还缺乏连贯性,更谈不上思想深刻了。
3.缺情感,无感悟
没有情感的作文就如一潭没有波澜的死水。当今一些高中生在应试教育的备考模式下,思维僵化,思想迟钝,因此情意水平较低,他们只关心分数,对自己周围的世界很少投入关注的目光,对社会热点,时事新闻更是漠不关心,因此发现不了生活中的美,更不用谈感悟了。因此作文写起来就是材料的堆砌,文字的叠加,缺乏写作者对人、对物对事的深刻感悟,干巴巴的,毫无情感可言,更谈不上深刻了。
二、使高考作文变深刻的策略
以上几种情况是造成高考作文不深刻不能得高分的重要原因。俗话说,对症下药,才能解除疾患。高考作文要想做到透过现象看本质,使观点深刻,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探究现象背后的本质
高考作文应探究并揭示现象背后存在的本质原因,而且在现象的存在中应寻求它的合理性。例如,我国官员腐败问题为什么总是屡禁不止呢?究其原因,我们首先要找出禁腐倡廉宣传不到位、官员自身认识不到位和政府管理不到位等几个地方。既然存在这样几个原因,当然就会有官员腐败屡禁不止的现象发生。分析清楚“官员腐败禁不止”与“不到位”之间的必然联系,就是所谓的透过现象分析原因,进而凸显事物的本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给看似一般的事物多问几个为什么,学生就会深入地去思考,事物也就会显示出不同的意义。同时,在举例论证时,也应教会学生选择一些典型的真实事例来进行说理,因为在众多的社会现象中,随便挑个例子来说明某个道理不具有说服力,只有选那些具有代表性又典型的例子才最能令读者信服。
如高考满分作文《母亲的后悔》,开头是这样写的:“看到这个作文题,动笔之前,我似乎又看到了母亲那忧伤的神情。母亲深为自己的行为后悔,后悔她杀了家里那只全身脏乱的老母鸡。”接着作者写出原委:是那只善叫的芦花鸡轻易地赢得了母亲的信任,而那只每次下完蛋默默离开鸡窝的黄毛的脏鸡,才是一只真正下蛋的鸡,却成为母亲慰劳儿子的牺牲品。“由此,使我想到,光凭外表的情感亲疏就作出某些决定是多么荒唐!”作者在结尾点明题旨,显得意味深长,又显示出了透过现象揭示本质,因此显得立意深刻而成为佳作。
2.储备素材,积累思想底蕴
在平时教学时,教师应指导学生广泛地储备生活素材,以积累思想底蕴。如何积累素材呢?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社会、身边琐事,留意生活,从中积累写作素材;同时应养成阅读书报,积累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包括文学作品和现实生活的人和事。二要积累一些哲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一般与特殊、必然与偶然、现象与本质、外因与内因、动机与效果、局部与整体、内容与形式等;同时还应背诵一些经典诗文,如“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等,这些诗句可以增强文章的可读性和文化底蕴;并且要多积累名言名句,摘抄精美的广告词、宣传语等。只有多积累素材,才会在考场上做到胸有成竹,才会在写作时做到论据充分,论证有力,进而下笔有神。
另外,还可以利用课内教学资源,充实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因为新课改后的高中语文课本和课外读本上都选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其蕴含着丰富而深刻的思想内容,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应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赏析人物情感,让学生品味真、善、美与假、恶、丑,从而去体味作品丰富深刻的人文世界,在体味中再去积累思想底蕴,并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相信学生写作素材积累的量提高了,人格升华了,作文品位自会随之提高而使内容变得深刻。
3.大处着眼,小处落笔
所谓“大处着眼”就是指文章要有“大气”,要有独到的眼光和高远的立意;要能揭示出深刻的意旨。“小处落笔”则是指写作对象要小,要具体,即“以小见大”。正如巴尔扎克所说:“艺术作品就是用最小的面积,惊人地集中最大的思想。”
教师可以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写小事情来悟出大道理,或是写小人物来彰显一种伟大的精神。这要求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关注小事物、小事件,应将目光投向底层,多关注弱势群体。正如“一滴水可以映出太阳的光辉,一粒沙可以看出整个世界”,如2011年湖北满分作文《旧书》中,作者就是通过写一个乞丐在天桥上旁若无人地读着一本旧书,来彰显知识的力量,并对弱势群体的精神追求进行探讨,显得文章切口小,立意深,从而获得了评分老师的青睐。
同时,写作时,应指导学生探究并揭示现象背后的意义,尤其是一些特殊的意义。如有的现象超出了一般的常识,表现出了某种反常,但是,这种特殊或者反常蕴含着异乎寻常的道理,特殊之中包含着必然。揭示这种反常的现象与必然之间的联系,也就揭示了现象背后的本质。在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多问问自己:我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例子?这些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学生深入思考后形成文字,就是说理,只要例子的背后有说理,文章自然会显得深刻。
三、结论
高考六十分的作文被誉为中华第一题,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语文成绩的好坏,要想在高考作文中取得理想的成绩,就必须使自己的作到深刻,而深刻不是一天就能练成的,这需要我们教师在平时作文教学中应多分析不深刻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总之,“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实践证明只有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注意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在课外阅读中多积累素材,并培养自己的高尚人格,多观察,勤思考,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多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勤于练笔,就一定能在决定命运的高考考场写出思想深刻,富有个性的好文章。
【参考文献】
1.王玲:论透过现象如何深入本质[J]教研观点,2010.08
2.董东:如何写满分作文[J]语文教研,201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