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素材范文
时间:2023-03-19 12:01:30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作文素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素材是作文这座大厦的“奠基石”,小学生唯有积累素材,作文才能丰富生动,感情真挚。语文教育工作者的职责在于不断地引领、点拨、指导小学生真正用心去触摸现实生活、热爱现实生活、感受现实生活、体验现实生活。同时,必须让小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在阅读中吸取作文的“营养”,着力培养小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以开拓小学生的阅读视野,增长知识,提升语文综合素养。还必须注重引领小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小学生在亲自实践中获取作文的素材。
【关键词】
作文素材 开发研究 价值探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建构成分,是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教学极力倡导让学生说真话,写真人,抒真情,力求让作文成为学生张扬个性、释放天性、启迪灵性的舞台。然而,当下的小学作文教学仍然摆脱不了“高耗低效”的窘境,学生怕写作文,对作文毫无兴趣,作文缺少真情,缺少童趣。当下的小学作文教学远离小学生的现实生活,难怪小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究其根源便是小学生作文素材缺乏,而素材对于作文便如同粮食对于做饭,确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便是写作高手或作家也不可能在毫无积累、头脑空空的情况下写出文辞优美的精品佳作来,小学生同样如此。基于这样的认识,笔者作为一名一线语文教育工作者,近年来着力进行了小学生作文素材如何进行开发的实践研究。
一、开发小学生作文素材的价值探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义务教育语文课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倡导作文教学应力求贴近小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小学生乐于动笔,乐于表达,力求让小学生在作文中“说真话”“说实话”“说心里话”。显然是呼唤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充分张扬学生个性,让“表达”成为学生生活中的必需,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引导小学生学会积累写作素材是作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更是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面向未来教育的一项长期的任务之一。对于作文来说,素材是非常重要的,缺乏素材的积累,作文便是“无源之水”与“无本之木”,应将素材的积累放到作文教学的首要地位,唯有引领小学生努力提升积累素材的能力,才能消除作文“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现象,让作文教学进入“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崭新境界。
二、引领小学生积累作文素材的策略研究
1.引领小学生从现实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新课程倡导教师引领学生去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在现实生活中积累作文素材。作文素材就来源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小学生应做生活的有心人。作文的源泉来自于生活,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大自然,瞬息万变的社会生活是小学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作文源泉所在。小学生应时刻留意生活中的人、事、物、景,养成良好的细致观察生活的习惯。应解放小学生的眼睛、口、鼻、手、脚,真正实现陶行知先生所说的“六大”解放,让小学生去观察生活。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应引领小学生学会多种观察的方法,比如,让小学生学会有序观察,让小学生学会想象观察,让小学生学会比较观察,让小学生学会机遇观察等,小学生只有掌握多种多样的观察方法,才能从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汲取作文素材。同时,教师应鼓励小学生拿起手中的笔去记录生活,去吐露自己的心声,去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去与他人交换思想、碰撞智慧,去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可以引领小学生去体验多姿多彩的学校生活,还可以引领小学生去观察异彩纷呈的社会生活,只要小学生放眼现实生活,并且去细心观察,作文素材自然丰盈。
2.引导小学生从阅读中积累作文素材。杜甫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阅读与写作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阅读能有效地拓宽小学生的视阈,更能让小学生理解掌握有关科学知识,更能帮助小学生积累作文的素材。因为作文是字、词、句的综合训练。教师应引领、点拨、指导小学生进行广泛的阅读,可以让小学生每人都准备一本素材积累本,上面可以摘录从阅读材料中l现的优美的词语、生动的句子,以便合理有效地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当然小学生的阅读积累既包含课内的阅读积累,小学语文教材上大多数文质兼美的课文都值得让小学生去精读、去细读,从而在读中感知,在读中受到启迪、熏陶,在读中完成积累,又包含课外的阅读积累。课外阅读积累首要的任务是引领小学生去学会选择优秀的书籍。神话传说、童话故事、科幻作品、中外名著都可以让小学生去进行阅读。其次教师应引领、点拨、指导小学生有针对性地做好阅读的记录,比如,做好常见的读书笔记,可以摘录阅读材料中的经典语句、名言妙语、典型事例等,小学生可以写提要,将阅读材料的主要内容、要点、基本情节加以归纳缩写,可以写心得,写出阅读的感想、疑惑、收获或评价。
3.引导小学生在活动中积累作文素材。活动最能刺激小学生的感官,有利于调动小学生的情感体验。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如,开展游戏活动,举办故事会,开展班级主题队会,进行课本剧表演,组织小学生春游、走进社区进行社会调查等等,引导小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丰富自己的情感,在活动中积累作文的素材。比如,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毽球比赛”、“拔河比赛”、“少儿卡拉ok比赛”等。
篇2
关键字:积累 作文素材 方法
写作素材来源于生活,这是没有疑问的。在教学中,有很多教师认为学生作文写不好的主要原因在于生活不丰富,没有话可说,即所谓学生脑海里没有写作素材,难道真的没有素材吗?学生在校六年,在写《美丽的校园》时,按理说写作素材不成问题,因为同学们每天都在学校。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学校外貌虽然熟视无睹,但叫不出名字的地方很多,教学楼的结构都讲不清楚,更不用说教学楼的一些细节了。事实在很多地方已经说明生活与作文材料的积累并不能划上等号。因为在很多地方,学生感知生活的能力与积累素材的能力有一定差距。
我认为小学生习作一般应经历“积累―叙述―修补”的过程。这一习作过程是符合农村小学生认知规律的,也符合小学生写作的客观规律了。但目前农村小学生却忽略了“积累”与“修补”,这一很重要的写作环节,只保留“叙述”这一块。他们习作往往是老师布置了习作题目之后,就提笔开始写,很少认真主动地进行作前材料的积累,有时只是被动地马虎地完成教师课前布置的观察任务。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主要学习如何叙述。我们教师也会这样,每次指导学生作文,大部分时间花在写作技巧的辅导上,即注重教给学生怎么写。结果是学生打草稿时愁眉苦脸,抓耳挠腮,觉得无话可说,没事可写。作文内容空洞,写不具体,内容贫乏,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文章无中心,无重点。有的学生文章语句表述不通顺,不符合语言习惯,叙述起来嗦嗦,交待不清事情的起因、过程和结果等。记得一次,一位家长要求我给他孩子辅导作文的时候,说出了自己孩子的难处,提起孩子写作文他们就头疼,因为孩子写作文时没话可话,总是像挤牙膏一样难。是的,农村孩子写作文确实存在这样的问题。缺乏写作素材仍是目前农村小学生习作的通病之一,是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作文教学的心理过程是个“双向转化”的心理过程。既要让孩子能够有东西要写,还要知道怎么去写。在作文教学中,首先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向学生的“头脑”转化,这是学生从感知到认知第一重转化。然后是学生的思想感情向外部语言的转化。从心理过程看,学生习作时缺乏写作素材,实际上是从感知向认知的第一重转化出现问题。
小学生写作记叙文的过程是一个由认知到感知的重要过程。搜集材料是这个过程的第一步。只有通过观察和形象思维获得与写作有关的感情表象与典型形象,才能完成后边的提炼中心,取舍细节,安排结构等工作。事实与理论都说明培养农村小学生自主积累写作素材的能力是十分必要的。农村小学生自主积累写作素材是指在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的前提下,学生个体掌握积累写作素材的方法,最终内化为自能积累写作素材的习惯。
一、素材来源生活,将寻找素材扩展到实际生活中去
我们可以做一个这样比喻,如果把作文比作大河的话,那么在作文这个大河里想要贮满清清的活水,则需要生活的小溪不停地涌来。源头枯竭,则没有写作素材,就谈不上写作。学生的写作材料主要有两个来源:一是来自于生活,二是来自于读或听等间接的渠道。因此,作为教师就要想方设法丰富学生的生活,为学生提供写作之源。具体的做法有:(1)融入大自然,观察自然景物。每年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有目的、有计划地带领学生到学校,户外,去观察自然风光、动植物的状态等。学生通过有目的的观察,对平时虽然常见但不留心的事物有了较深刻的认识,这就为写作提供了具体的素材。(2)走向社会,认识社会。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参观就近的发电站、工厂,做调查让每个学生都当小记者,进行采访活动。(3)组织学生开展活动,丰富课余生活。通过组织活动,让学生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素材。(4)举行课前的演讲。每天利用上课前的时间,让学生将自己所见所闻向同学们介绍,从而积累习作素材。
二、积累素材的方法
1、走进生活去感知,去观察
我认为要提高农村小学生对生活的收集的能力,关键要引导学生热爱生活,正确地面对今天所拥有的生活,积极参与,做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兴致勃勃地去学习和倾听,才能从多方面认识生活,感受生活从而获得写作素材。一个有留心观察习惯的人,会贮藏许多材料,材料越多,联想就越广泛。动人的情节、具体的场面、精彩的描绘、形象的比喻,都与同学们的细致观察分不开。要写好作文,必须要重视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小学阶段学生观察的目的性、系统性仍较差,情绪和兴趣在观察过程中起着很大的作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向学生提出有目的、有系统的观察要求,以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培养学生收集作文材料的能力。在观察时让学生尽可能参与较多的感觉活动。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学会怎样去观察才能获得写作素材。只有这样,学生的大脑中才能形成了一个情、声、色、味、形俱全的立体的客观世界,建立起一个丰富的作文材料仓库。
2、丰富学生的课外阅读
作文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是课外阅读多的学生,在每年的高考结束以后,很多的满分作文的学生与他的大量阅读是分不开的。自学能力强和创造能力强的学生也是课外阅读多的学生。而课外阅读是学生扩展学生视野,陶冶情操,培养审美情趣,获得丰富课外知识的重要方法。因此,我建议,学生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要多读才能为自己习作积累素材,教师在教学中要加强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指导,经常向学生推荐合适的读物,组织各种读书活动。通过课外阅读,学生可以汲取大量丰富的材料,受到思想感情的熏陶,心灵受到净化。有些可以直接作为作文素材,有些可以储存在我们的脑海中,为以后习作打好基础。 特别提出的是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从书籍中获得素材,还可以通过网络,报纸等。
3、交流也可为积累写作素材
农村小学生普遍缺乏主动与他人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他们交流的范围局限在与一些要好的同学之间,很少能与其他人交往。 从与他人的交流中我们能学习许多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能了解到他人对事物的态度和情感,这些也应属于积累作文素材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而这些往往是被许多师生所忽略的,比如:习作中有些学生写到人物的对话总是前言不搭后语,东拉西扯,显然他缺乏与他人交流的机会和经验,不会说话,不会叙述。因此,教师要积极创设与他人交流的情境,例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在教学北师大四年级下册《草帽计》,北师大三年级下册《和氏献璧》等课文时,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学生分角色对话环节,培养他们语言表达能力,利用学校组建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在活动中还要及时教给与他人交流的技巧,逐步克服羞怯感,培养起与他人交流的兴趣和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主动与他人交流,也才能从交流中获得许多习作素材。
三、积累的素材,要学会记录
在实际生活中,学生们往往会随着时间的流逝,把许多很有价值的习作素材不能及时记录下来,而逐渐淡忘,甚至回忆不起来。因此我们在收集素材的过程中,要学会记录。收集的素材我们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学会每天记日记,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
2、学写读书心得,摘抄优美语句、列提纲等。
3、录音或视频、照相等。
另外,对于学生积累习作素材的成绩,教师和家长应该正确运用奖惩手段,使他么能体会到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对不足者使之明白不足所在,激发其改正的需要和热情。
篇3
一、留心观察,积累素材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不歇”。通过此句名言可以知道作文素材的来源问题。作为作文写作的源泉,生活中的人物、事物都可以是学生的写作素材。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引导学生,注重观察生活,积累素材,以此为学生作文中的细节描写奠定基础,使文章更加真实,富有情感。生活阅历越丰富的学生,所见识的事物也会更加宽广,视野也会更加开阔,感受也会更加深刻,由此便会文思泉涌,不会再将作文写作当做一种负担。对于小学生来讲,他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学校中,可以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说文体活动、课堂学习、同学之间的交流嬉戏;在家庭中,学生可以参与到家务活动中、亲人的交流互动中;在社会中,可以观看到家乡的发展和变化,体会到社会的气象万千,上述种种内容均可以成为学生作文细节描写的材料。所以,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对于学生作文中细节描写至关重要。教师应当引导学生,能够认真仔细的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及时的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小学阶段的作文教学,不仅仅是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也在于促进学生分析事物能力和观察能力的提升。观察是作文写作的基础,也是思维活动的基础,如果缺乏有效的观察,学生无法写出完整具体的文章。所以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展开作文教学,要求学生注意留心身边的人物、事物、和景色,感受实际生活的脉络,在客观世界中汲取营养,丰富自身知识储备体系,陶冶情操,提升自己,以此使作文细节描述更加真实和饱满。
二、注重阅读领读,从阅读中摄取营养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引据经典,组织学生在学习优秀文学著作的过程中,细细品味其中的细节描述,增加自身的感悟,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真正为自己所用,逐渐由仿写到熟练运用,独立写作,真正实现提升作文细节描写的目标。第一、感悟文本。在小学生刚刚接触作文的时期,普遍对作文写作比较盲目,不知如何开始创作。一般来说,小学生作文写作开始于模仿。在平时的语文课堂中,教材是学生接触最多的学习资料,同时在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包含了非常多的细节描写片段,所以还需要教师能够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精彩的细节描述内容进行品味,深刻的揣摩、反思和解读,以此加强对文章内容的感悟和掌握。同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自学的空间,在突出学生学习主动性的同时,帮助学生加深了知识印象。除此之外,对于一些动作描述的相关内容,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表演,以此深刻的体会到作者的想法和写法,以此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用词表达习惯。其次,品味经典,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课外阅读同样有利于学生作文细节描写能力的提升。课外阅读是对课堂教育的一种延续,更加能够促进学生文学素养的提升。非常多的课外书籍中,均详细的进行了细节描述。比如说:在“儒林外史”中吴敬梓对于严监生临死前“伸着两个指头 ”的描写;在“变色龙”中契科夫对于奥楚蔑洛夫几次穿大衣、脱大衣的刻画等,都非常的经典,富有神韵。此种精彩的人物形象细节描述不胜枚举,还希望语文教师能够根据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认知能力,精挑细选课外读物,切实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作文细节描述。
三、及时交流,学会修改
“一人计短,二人计长。”不同的学生在观察时,都是根据自己的观察习惯和观察能力进行,由此受到片面、粗疏等因素的影响,导致整体效果不够良好。所以,教师有必要注重学生之间交流和修改。对于小学生作文细节的描述,并非是短时间能够取得良好效果的,在实践教学过程中,还希望教师能够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和修改,组织学生交流。一方面,选择学生中比较优秀的文章,在课堂上进行朗读和传阅,以起到榜样作用;另一方面,修改和指导学生作文中细节描述不成功的部分。教师可以将不理想的作文打印出来,分发给学生,首先给与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阅读和讨论,使学生能够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然后结合自己的想法以及文章上下文,对相关情节内容进行拓展,最终综合比较,了解细节内容修改前后的差异性。通过对比,学生均会发现经过修改,作文细节内容更加生动和饱满。通过长时间的此种练习,必将能够使学生掌握良好的细节描述方法和技巧,从而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现状;教学策略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内容,在农村语文教学中更是一个难点问题。
一、当前小学作文现状分析
由于教学条件及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学生作文往往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写作兴趣不浓,态度消极。在教学中,不难发现很多农村学生对写作文缺乏主动性和激情。一上作文课,学生就一个个抓耳挠腮,紧皱眉头,写出的文章也不理想。久而久之,学生对作文越发失去了兴趣,以致每次写作文都是消极对待。
2.内容不真实。农村学生除了课本外,就没有什么课外读物了,加上生活空间狭小、生活平淡,学生脑海中没有素材。为了完成作文,他们只能凭空编造,有的甚至抄袭作文书。
3.作文雷同,缺乏新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作文的中心思想,老师往往会在班上朗读一些范文,学生则照葫芦画瓢地交一些与范文差不多的作文上来。他们的思维被局限在老师推荐的范文里了。
4.语句不通顺,用词不当,方言过重。农村学生普通话说得不标准,即便是在课堂上也会讲方言。所以,有些学生写出来的句子方言过多,用词不准确,如果不是本地老师很难看懂。
5.记流水账,语言平淡。如果是写“快乐的一天”,学生会从起床一直写到睡觉,然后把一天的点滴事情都写出来,平铺直叙,根本没有重点。文章中也不会运用任何修辞手法,更没有出彩的词、句。
二、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针对农村小学生在作文方面出现的以上问题,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
1.激发作文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和爱好是最大的动力。”在激发学生兴趣面前,传统的授课方式和教学模式显得过于呆板,加上课业负担较重,活动少,学生没有素材可写,只好生编硬造。所以,小学生作文训练的重点应该放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自信上,使学生从小养成敢于写、愿意写、乐于写的良好习惯。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做游戏、开故事会、背诵诗词比赛等,以此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培养学生写日记习惯。坚持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最好方法,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日记内容广泛,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学生写日记话不在多,长则七八句,短则两三句,只要能表达真情实感就行。这也可以培养孩子真实写作的习惯,慢慢提高学生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能力。
篇5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入门的向导。只有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认真培养引导,学生才会爱写,才能从认识和情感上倾向作文,真正产生热爱写作的巨大动力。如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呢?笔者浅谈几点在教学实践中的认识。
一、影响小学生作文兴趣的主要原因
主要原因有:①遣词造句能力不够;②学生想象力不够,不能独立思考;③学生缺乏社会生活知识,没素材可写;④对学生作文目标要求过高;⑤对写作方法望而生畏。
二、激发小学生作文兴趣的办法
1.多阅读是写好作文的基础
首先,读得多才能写得好,读写不分家,要鼓励学生多阅读感兴趣的内容,让阅读成为一种享受,不光注重课内,还有课外的阅读,在潜移默化中,学会遣词造句,学习别人的写作方法,如何构思写作素材等。
其次,要利用好学生爱玩的天性,鼓励学生及其家长要走出家门,多“阅读”周围的人和事,多参加相关活动形成自己独特的感受、体验。
最后,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在书上圈点批注,对喜欢的语句进行摘抄,对感兴趣的事和物进行记录。
通过以上的日积月累,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就形成作文的基本素材。
2.习作培养从简单处入手,消除畏难情绪。
针对好写的作文,学生可以自主命题,只要写出学生亲身经历,感受或观察过的,能够表达真情实感,写出心中所想即可,如此循序渐进地练习,让学生不再有害怕心理。
3.加强习作前的指导,引导学生构思。
为进一步消除学生写作前的畏难情绪,老师要加强作文写作指导,精心备课,根据习作要求,唤起他们的生活经验,启发学生思维。例如:《我的小学生活》一文,学生认为难写,题目太大。如果老师读几篇范文,启发他们曾经发生过令人感动、难忘的事,以此诱导学生回忆,引发热烈讨论,畅谈自己想法,化难为易,让学生感觉有内容可写,产生写作冲动,然后再列好提纲,动笔写。避免只谈审题、立意、选材、技巧等枯燥理论,让学生望而生畏。
4.修改作文是提高质量的关键
篇6
一、学会用观察手段积累写作素材
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主要途径,是从事任何工作都不可缺少的一种基本能力,尤其对指导学生积累写作素材,起到举重轻重的作用。在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时,首先教师应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使他们学会有条理地观察事物。其次,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观察的重点、目的。另外,还要经常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景和物,及时捕捉新鲜的有意义的目标。
二、通过提高阅读能力积累写作素材
小学生的社会阅历浅,涉世未深,积累的写作素材也比较少。而完全凭想象胡编乱造是写不出好作文的。因此在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经常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少年儿童喜爱的中外文学名著,并适时开展诸如讲故事比赛、写成语比赛等活动,有意识地让学生加强课外阅读,摘抄名言名句,积累写作素材,丰富写作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我结合课文,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对课文中精彩的语句或片段,鼓励学生背诵、抄录和仿写。我认为,只有经常创造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身临其境,才能获取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因此,我们不仅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活动,还引导学生把所听、所见、所想、所感有条理地记录下来,以便整理使用。
三、在活动中积累素材
教师要紧扣教材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活动,如小饲养、小采拣、小制作、扯青、放风筝、野炊、跳绳、拔河、田径赛、球赛、故事演讲会,有教育意义的专题会及各种有趣的活动等等。在活动中多观察,教师进行必要的现场指导,纠正观察的不足及语言组织的不足,使学生及时、准确、生动地把观察到的事物形成文章,从而提高学生积累素材的能力。其次是多动,课堂上教师如能让学生“动”起来,让他们自编自演课本剧,多练习口语交际等让他们学会说恰当的话,也是积累写作素材的一条途径。
四、写日记是积累写作素材的有效手段
培养学生坚持写日记的好习惯,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周围生活的敏锐观察力,而且学生能迅速地用语言文字表达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而且从日记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思想、家庭情况一一得到反映。对学生而言,日记成了他们吐露心声的朋友。学生通过写日记,懂得了更加细心地去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人,他们的思想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自我锤炼。对生活、身边的人、周围的事物产生了更多的理解和关爱。日积月累,学生在写日记的过程中就积累了素材。
篇7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提高;作文水平
“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小学语文课程课标》曾指出:拓宽习作的渠道,开辟选择的空间,贴近生活,自由表达,展示生活情趣。可见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和课标是一脉相承的。两者都认为生活是作文的源头活水。学生只有经过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才能写出好的作文来。陶行知先生认为,教育与社会生活是相应的。作文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是小学生掌握知识的标志,同时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生活是作文的源泉,作文教学应努力生活化。借鉴生活教育理论,结合小学作文教学实践,笔者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写作欲望。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三、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四、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激发写作欲望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有具体的内容、有真情实感、有中心、有条理、有重点、展开想象。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真实的生活里具有丰富的作文素材。我紧紧围绕学生所熟悉的生活,以学生周围的人、事、景或物作为习作内容,来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感到有一种表达的愿望,甚至有一种冲动想把自己想说的意思表达出来。例如一年一度的三八妇女节到了,为了培养学生感恩母亲,送给妈妈节日礼物,要求用彩纸以书信形式完成《妈妈,我想对你说》。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这样能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同时观察妈妈收到节日礼物后的表情以及语言。这样每个学生就会获得不同的感受等等。过后在班级内交流,学生兴高采烈,自然说得兴致勃勃,写出来的作文各有千秋,各不相同,并有诸多趣味的。因为这些都来源于生活真实的体验。
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积累作文素材
陶行知先生说过:“一切课程都是生活,一切生活都是课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各种事物,主动积累写作素材,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的源泉。
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让学生学会仔细观察,善于从生活的细节中发现写作素材。把作文教学与与生活紧密起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陶行知先生“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导学生去感受生活,用笔去描绘生活中的美。首先要培养学生浓厚的观察兴趣,一个人只有对观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最后真正做到变被动为主动,变无心为有心,学生有了写作的积极性,搞好作文教学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要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的需要选择目标,抓住所要观察的事物。例如我因地制宜带领学生在校园里观察:重点观察芙蓉花的颜色、形状。仔细观察桂花的形状、颜色,闻一闻香味。有了明确的目的,学生观察得可仔细了,用手摸一摸,鼻子闻一闻。这样做学生不仅没有压力负担,还给了学生乐趣,因为有了乐趣,所以才会有收效。
三、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丰富作文内容
陶行知先生提出“生活教育”,也就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发现写作的源泉,因为没有生活就没有作文内容。生活是作文之源,作文的过程是学生走向生活的过程,在作文教学中善于将生活引入课堂。我在作文教学中还注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
在平常的作文教学中,指导学生留心观察,注重引导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引导他们积极运用学过的各种观察方法,如有顺序、展开联想、抓住特点、注意发展变化、重点部分写具体等等。通过直接参与各种活动,从而来获取写作素材,让学生的作文由原来的“无米之炊”变成现在的“有米之炊。”让学生在生活中增长见闻,丰富感受,练习表达。
四、展开想象的翅膀,提高想象能力
陶行知提出:“要解放小孩的自由,让他们做有意识的活动,开发他们的天才。”新大纲也明确提出:“要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激发他们展开想象和幻想,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想象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方式,独特性是他的特点。
作文教学心理研究告诉我们,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要引导他们想象,这样会使意境更加广阔,认识和感受更加丰富。想象力是写作的一个重要因素,想象力丰富的学生思路开阔,纵横驰骋,有了丰富的想象力,学生就能把话说活,描写就能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如在观察我们校园时,就让学生去想象:你心目中未来的学校是怎么样的?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最大发挥学生自由的天性。为了使学生认识想象对深化观察、丰富作文内容的作用,我一方面注意选择一些观察与想象紧密结合的文章介绍给学生,如《未来城市》、《未来的汽车》。启发想象可以使学生的眼界更开阔,思想更活跃,作文内容更丰富,更富有儿童的情趣。有时在教学中有目的地给出一些具有想象性的题目,如《假如我是市长》《假如我是一只小鸟》、《二十年后的我》 在实践中还注重让学生多练写日记、大作文、生活作文并且将“练”的方式多样化,让学生在不断地“练”中,逐步提高作文水平。这些蕴含了陶行知先生的“作文即生活的一部分,它离不开生活”的生活教育思想。
总之,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实践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把写作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引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来培养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必须结合教学实践,不断总结,不断思索,不断创新,从而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金林祥主编.20世纪陶行知研究[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4
[2]杨成章.作文教学原理[M].福建人民出版社,1987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篇8
【关键词】小学作文;兴趣;接力;想象力
在小学语作文课上,教师经常发现一些现象:有的学生眉头紧皱不愿意写作,有的学生抓耳挠腮不会写作,有的学生流水账一般写得不好。小学生不愿写、不会写、写不好,归根结底是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学生对于写作不感兴趣,二是学生缺少写作素材,三是学生不知道如何写作。根据这些原因,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找到了一些可行的教学策略,能够改进学生的写作情况。
一、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1.降低作文要求
《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小学作文教学的要求是: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感情真挚、条理清晰、言之有物,工整书写,不写错字、别字,标点符号应用正确。由此可以得出,小学作文教学发生了两个显著变化:一是用写代替了作,作文变成了写话,二是尽量淡化文体,只要写出真挚的感情与充实的内容即可。看似不大的变化,其实是尊重了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降低了小学生作文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作文时,应该立足于这个要求,在立题、选材时尽量选择学生生活中的内容。降低的写作要求,选题的生活化,都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2.写学生喜欢写的内容
作文教学的一个关键就是变要求学生写为学生自觉写,那么,如何能够让学生自觉自写作呢?小学语文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题材,小学生的年龄段,较少自我约束,较多随性,只有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才会积极行动,对于自己不感兴趣的东西会弃置一旁。因此,教师必须把选题迁移到学生有浓厚兴趣的内容上,比如,日常生活中发生事儿、学生对于一些事物的感受、或者是学生的一些奇思妙想等等,任何学生感兴趣的东西,都可以作为写作的选题;其二,营造轻松的写作气氛,在呈现选题时,教师最好能够利用多媒体,通过音乐和动画创造出丰富的情境,进一步诱发学生的兴趣,减少写作的时间限制和字数限制,让学生能够自由发挥,缺少了紧张感,学生写得会精彩很多,此外,对学生的写作进行评价时,应该多鼓励少批评,即使是确实有过,也应该委婉一些,不能挫伤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二、积累写作素材
1.鼓励学生阅读
在写作方面,确实有一些天才,能够把平凡写得伟大,把朴实写得华丽。然而,大部分人并不是天才,尤其是小学生。想要写好作文,必须注意日常积累,字词句,以及组织文章的方法,语言的表达等等,都可以从积累中获得。因此,教师必须鼓励学生多阅读。只有学生勤于阅读,才能在阅读中积淀字词句知识,才能在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才能在阅读中揣摩如何有效地组织语言,才能在阅读中掌握观察生活的角度……,甚至可以续写阅读的文章,或者写自己的读后感,使得阅读和写作可以融会贯通。
2.善于点评范文
小学生的习作总是幼稚的,然而如果站在小学生的角度来看,很多习作都有独到之处,教师需要发现这些独到之处并向其他学生传授,给其他学生以好的借鉴。比如,有的学生在感情描写方面比较细腻,学生长于逻辑组织,有的学生在想象方面别具一格,有的学生善于改编和引用……。窥见同龄人有好的作品,学生会有效仿的意图,然后将这些长处运用在自己的写作中,并且也能够激发学生的竞争心,让他们自觉写作。在教师经年累月的坚持中,学生还可以学会评价文章的得失。
三、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1.积淀素材
艺术来源于生活,作文当然也不例外,如果没有生活中的素材积淀,写作就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教师教学作文,必须引导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具体来说,有两个方法,一是引导学生对生活进行观察,这点前面已经提到,不再重述,二是让学生经历生活,在深刻的亲身体验中积淀写作素材。于学生体验生活:教师需要多组织活动,鼓励学生参加,然后写下活动的内容或感受,比如组织低碳生活的科技制作活动,让学生以此为素材,写一下自己对于绿色生活的体会;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写日记,记下每日生活中自己发生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儿,或者自己对于某些事某些人的看法;教师可以创造虚拟情境,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情境中的角色,然后写下自己想要进行的活动或者是感悟……。
2.多选择一些想象作文题
以前的小学命题作文,多是写人或记事,偶尔有些看图作文,图也较为具体,不能为学生提供多少想象发挥的空间。这虽然务实,却也不符合小学生思维的天马行空,对学生的想象力发展形成负面影响,也不利于学生写作兴趣的提高。教师可以选择一些想象作文题目让学生写作,以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提高小学生作文水平的策略还有一些,由于篇幅原因,这里不再赘述。不过,教师需要谨记,无论是何种策略,小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都不可能是一日之功,只有坚持,才可以见成绩。因此,教师需要稳下急功近利之心,一步一个脚印,慢慢施教。
参考文献:
篇9
关键词:提升 作文 水平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772(2013)04-003-02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体现。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更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目前,作文教学之所以效率不高,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学生对写作没有了兴趣,甚至是害怕或厌恶。现今的语文教学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
一、命题作文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影响
现今语文教师大多采用命题作文的形式展开作文教学。小学生面对老师的命题要求,不管自己愿不愿意写,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写,而命题呢,绝大多数教师出于某种目的一厢情愿的设想,规定,要求的。而对一个年纪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写作能力有限,协作素材和书面语言积淀尚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只好用抄,用编来应付。指出: “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当自己没有需要或者是需要不是那么强烈时,原本有趣的事也会变成一种惩罚或灾难,当一个人不想说或不想写时,你却硬让他写,除了无可奈何应付与敷衍之外,恐怕没有别的方法来面对老师的要求。
二、写作素材的缺乏对学生作文兴趣的影响
小学生选取作文素材,少量的是从书本中获得的,绝大部分是日常生活中积累中汲取。就写作素材和语言储备的问题来看,现今的小学生主要存在着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被封闭在学校里,远离社会,生活单调,所以习作时无话可说,二是学生课外阅读量少,读的好作品少,既没什么底蕴,也没有什么见识.他们储备的素材少之又少,面对老师布置的新作文,会产生害怕或厌恶的心理,导致了学生作文兴趣的减少,甚至对作文产生了反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把一个人写作水平的高低作为衡量一个人的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尺,甚至一个人文化程度的标志,写作水平在整个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该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呢?我们要特别关注以下几点:
一、提倡自由表达,鼓励自主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当的学习方式。”在这一要求中,鼓励自主写作是很重要的理念,而如何提倡自由表达,增强写作兴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少写命题作文
提倡自主拟题,教师若过多的采用命题形式,即便是成年人或者是著名作家也难以写出好的作品.对九、十岁的饿小学生来说,刚刚学写作文,应提倡自主拟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所见所闻去选材,自由地表达方式,尽量少一些束缚,少写命题作文,减少对作文的统一要求,让孩子充分享受表达的自由,激发他们的写作兴趣。
2 .适当降低要求
培养写作能力从低年级开始,首要的工作是要让学生知道,写作就是把自己特别想说的话写下来.写出对周围事物的饿认识和感想,低年级可以从写话开始,教师不规定写作的内容,写的字数.重在激发学生写话的兴趣,可以采用写接力日记的形式,让学生对身边发生的事写写自己的看法和感受,全班可分为几个小组,一组一般分六人,每组同学使用同一本日记本,鼓励同学写自己想写的话,使这种浓厚的写作兴趣得以天长地久的保持,适当降低对字词的要求,不会写的字词可用拼音代替,甚至可以用图画代替。
二、积极开发写作资源,多途径积累素材
写好的作文,必须要有一定的素材。《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养成观察的习惯,十分重视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已积累的语言材料,使课内外阅读与写作相联系,学与用相结合。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开发写作资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指导观察生活
平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人和事,如:组织学生观察乡村,街道的重大建设与细微的变化,也可以带领学生观察社会各个阶层人物的表现,如环卫工人,警察指挥交通,医生热情为病人治病等等。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作文兴趣,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陶冶学生的情操,同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注重间接生活积累。2.进行广泛阅读
广泛阅读,也是积累的重要途径。教师应积极组织学生读课外书,向学生推荐一些浅显易懂的书籍。
三、多途径强化评改过程
篇10
关键词:深入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农村小学生作文困难的原因,大多是受到环境的束缚。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镇里的学生而言,在生活中所接触到的新鲜事物比较少,写作的素材自然就比较少;同时,农村小学生的社交能力也无法与城镇学生相比,视野小,所以作文时语言的表达能力有限,用词的准确性也差;而且农村小学生可供阅读的书籍匮乏,使学生的知识容量也相应地变小。于是他们的作文就出现了作文雷同与重复化虚假作文,内容不具体。比如三言两语,陈词滥调,这在小学生作文中屡见不鲜。即使是勉强写出来的作文,也是内容空洞,思想贫乏,语言干瘪,缺乏真情实感,假话、空话连篇,虚浮不实,矫揉造作,令人着实担忧。农村小学生应该怎么做才能写好作文,而且拥有自己的特色呢?
一、深入生活,积累素材
法国著名雕塑大师罗丹说:“世界并不缺乏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一些人总认为农村生活单调,没有什么可写,其实,我们只要深入到农村去,留心生活,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新奇感。
虽然农村小学生相对城镇里的学生而言,在生活中接触到的社会上和城市中的新鲜事物比较少,但是农村孩子从小就经常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丰富多彩的童年生活为农村孩子奠定了丰厚的素材基础,只要学生平时认真观察,就能为其提供丰富的写作资源。农村的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掏鸟蛋、下塘窝摸鱼、爬树粘知了……这些童年趣事给孩子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喂猪、放牛、锄草、插秧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了深切的感受;在农村广大的田野中有各种植物,它们的生长过程也充满乐趣;农家的楼房、庭院,农村的春种秋收,农村的生态环境变化,农村特有的婚丧嫁娶、红白喜事等,这些无不体现了农村别具特色的民俗风情;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更是充满了农村情趣。
农村是个大天地,有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素材,五彩斑斓的生活就是写作的源泉,我手写我心,涓涓细流只需老师轻轻点拨就会激起文思之波澜,学生的作文自然就会好起来。学生的习作不但言之有物、言之有情,不再是胡编乱造、空洞无味的东西了,而且还写出了农村浓浓的乡土气息,拥有自己的特色。
二、激发写作的兴趣
学生有了好的写作素材还不行,还要培养学生习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农村学生平时感知的生活其实是很丰富的,但是他们往往熟视无睹,习以为常,没能把这些丰富的生活表象细细品尝,并从中获得乐趣。因此,在引导学生感受生活的同时,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来体验农村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乐于写农村的内容,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想。一句话,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说。
三、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写作
1.读中学写
在教学中注意结合阅读重点训练项目,让学生学习范文的写作技巧。如写家乡的美丽风景时,为了写好作文,我结合课文训练重点,教学生写景时,要按照顺序,认真观察景物,抓住特点,突出重点。因此,学生写作文,都能按由近及远、从下到上的活动为线索,重点写好几处景物,思路比较清楚。
2.先说后写
每一次作文课,都先让学生回忆,打好腹稿,个人口述,小组评改后,由老师补充,最后让学生动笔。这样一来,学生的作文写通顺了,而且生动、具体、有血有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