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作文素材范文
时间:2023-03-22 04:13:5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中学生作文素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常言道:“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而课本本身就是我们很丰富的写作素材“活水源”,其实,我们的课本就是这样一个丰富多彩的素材库,只是我们没有有意识地去开掘罢了。这个问题主要在于:一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淡化甚至漠视了课内文本素材的积累和引导,二是不少同学“只缘身在此山中”而难识“庐山”真面目,结果一味地积累引用课外素材,走了很多的冤枉路。
可想而知,如果能灵活运用好我们课文中的素材,一定能解决作文写作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难题,也可以增加文章的文学内涵及文化底蕴,可以说是一举多得。因此,高中阶段的学生多角度的分析、论证课文中素材,通过个性化的解读,丰富作文内容,加深作文深度,就成了我们找到写作中 “活水源”的捷径之一。
具体操作中,我们可以结合课内文本阅读,通过对学生学习经典课文的解读,引导学生多角度解读分析并积累与运用。从多角度分析而言,可引导学生对课本进行个性化解读,诸如我们学习完《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可引导学生通过对林冲人物素材的片段描写的阅读分析,进行相应的《林冲,我想对你说》个性化解读的随笔练习;通过学习屈原《湘夫人》一文,将其联系我们学习过的《离骚》一课对比解读,进行相应的《屈原,其实我你》个性化解读的随笔练习;通过学习《长恨歌》一文,我们也可以以“懂你”为话题要求学生进行作文写作练习,引导学生自主进行相应的文本解读,如可以从“唐玄宗和杨贵妃凄美的爱情故事”或“文内白居易笔下的情感语言的体验”等角度进行个性化解读。
从积累来说,可引导学生积累课文经典片段,积累课文经典人物,积累课文经典语句,积累作家经典小故事,积累古诗名句等相关课内文本素材。诸如积累课文经典片段,我们可以通过联想、想象,结合《荆轲刺秦王》一文中对荆轲人物形象的个性化解读,对“易水送别”课内经典片段加以扩写;积累课文经典人物,比如我们在必修三小说单元,可以对《红楼梦》中林黛玉等人物个性化解读,《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一文可以对林教头进行个性化解读,《祝福》一文我们也可以结合对“祥林嫂”特殊的命运经历进行多角度个性化解读对“祝福”的不同理解;积累课文经典语句,我们可以对《老人与海》一文内,桑迪亚戈的“可是一个人生来不是要给打败的”、“你尽可能把他消灭掉,可就是打不败他”等经典语句进行积累,进而在相应的材料话题作文中加以引用,并化用成自己的论据素材。
从运用来说,要引导学生多角度思维,思考哪些材料可以为哪些话题服务、如何为话题服务,进而使教材文本素材成为学生的“写作源”。对此,一、要求我们加强平时的教学赏读,培养学生多角度个性化思维的意识;二、分组讨论,加强学生间思维启发,打开思路,,活学活用;三、在具体写作练习中指导学生使用课内文本材料,紧扣作文要求进行合理引申,并适当剖析,应用时注意变换角度,可以采用不同的表述方式,从不同的话题角度或命题意图进行个性化的解读分析,灵活使用。
篇2
关键词 应用文本阅读 中学生 作文能力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ext reading is an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students' knowledge accumulation and enhance language proficiency in teaching through active guidance of teachers, increase students' text reading of accumulation, and combine with writing exercises to achieve integrated enhance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This article from the starting composition teaching status quo,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ext reading ability for students to enhance the role of the writing, explore to use text reading in enhancing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Key words applied text read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riting ability
1 中学作文教学现状
首先,一些教师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并没有完全贯彻新课标教学的要求。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有些教师仍然坚持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和方法,未能真正贯彻新课标教学的要求,过多地强调学生基础知识的培养,而相对地忽略了学生对于写作的兴趣等。当前初中作文教学中,较为常见的是根据作文的体裁来进行针对性的写作教学和训练。教学过程中,往往是以考试的要求作为教学的基本出发点,通过命题作文以及材料作文的综合训练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不论哪种形式的写作教学,教师都是从作文题目的解读出发,然后对作文的布局结构等进行讲解,通过对写作内容的合理设计以及语言的应用等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这种教学理念下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学生写作更多的是为了考试中能取得较高的成绩,而其写作技巧等都得不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此外,这也可能造成了写作的模式化,使学生的思维等都受到限制。
其次,中学生作文写作素材相对缺乏限制了其写作能力的提高。在写作中,知识和素材的积累是写作的基础,但是在中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可以发现学生可以有效利用的写作材料是有限的。这与学校的课程设置有着直接的关系,在许多中学,是否需要阅读课,该怎么去上好阅读课都是当前语文教师所面临的主要问题。许多教师简单地将阅读课理解为让学生们自主阅读,教师没有给予及时的指导,使得学生的阅读课没有针对性也缺乏重点,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通过阅读来积累写作材料。
最后,教材的作用未得到充分的发挥。初中作文教学中,教材是其教学基础,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由于其自身素质等的影响,未充分挖掘教材对于学生语言、文字积累的积极作用,从而使得学生无法将课堂学习内容与写作有机结合起来,限制了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对于初中语文教师而言,教材的作用主要是完成教学任务的要求,课文中所使用的写作手法以及修辞等都没能进行深入研究和讲解,也没有以课文为出发点进行针对性的写作训练,使得教材未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 文本阅读对于作文能力提升的作用
文本阅读能够增加学生的积累,使其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文本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料,使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积累一些词汇和句子,为其写作水平提升奠定基础。比如在《塞翁失马》等语言古诗的学习,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成语或者俗语背后的故事,在作文写作中能够准确应用。此外,这种阅读也有利于学生将其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选择适宜的例子来进行举例和仿写等,实现学生综合写作能力的提升。
文本阅读能够有效开阔学生的思维,使其写作能力得到提升。比如,在《蚊子和狮子》在学习中,教师可以从文章的故事情节出发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并积极引导学生在故事基础上进行扩展或者续写,通过这种阅读课的开展,能够有效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写作过程中能够使其文章的结构更为完整,内容更为充实。
文本阅读的有效应用,能够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为了实现写作教学的目标,初中语文教师应将文本阅读与写作有机结合,增加其趣味性,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我喜欢夏季”的写作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和回忆所学过的关于夏天的文章,并列出其夏天所能看到的景物以及自己内心的感受等,通过这种引导使学生的兴趣被激(下转第97页)(上接第93页)发,从而使其更好地完成写作。
3 应用文本阅读提升中学生作文能力的有效方法
第一,将文本阅读应用于中学作用教学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文本阅读对于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而文本阅读和写作都与生活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阅读和写作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事物,在观察的基础上进行写作。比如在朱自清《春》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去自己发现自然景色之美,更好地用心感受自然,让学生进行模仿写作等,来提高学生自然景物描写的技巧。而在学习《背影》一文时,教师让学生说出自己父母的某些特征,使其能够更多地观察生活中的父母,从而更好地理解亲情等。这种观察习惯的养成,使学生可以通过更为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相关的事物,对于其写作水平的提升有着积极的意义。
第二,培养学生从阅读中积累和学习的能力。文本阅读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材料和写作的优秀范文指导,在教学中,教师便要积极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阅读文本内容。文本阅读有时候会有一定的困难,比如在《孤独之旅》的学习中,除了重点字词句的学习外,教师还要注重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和总结,并且以文章为出发点进行扩展阅读的训练。这种有针对性的阅读,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内容,并且进行必要的总结和反思,在扩展阅读的同时积累写作素材,为其写作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础。
第三,创设开放的阅读环境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充分认识到文本阅读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并要积极为学生创造阅读的条件和环境。比如,教师应保证学生有充分的阅读时间,对于阅读课的内容进行合理的设计和指导,使学生能够有针对性地阅读。此外,教师还要进行课外延伸阅读的指导,充分利用各种有效的阅读资源,实现学生知识的积累以及阅读和写作能力的综合提升。
第四,作文教学要注重学生写作的练习。当我们应用文本阅读来提升中学生的写作能力时,可以通过仿写、扩写或者缩写等形式来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比如,在《马》学习中,通过课文学习使学生对作者所描述的马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同时对于其中动物的写作手法和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引导学生进行仿写锻炼,使学生的写作水平有直接的提升。此外,结合课文内容,进行《如果我为马》的扩展阅读,使学生感受不同的写作风格,并且针对两种不同的写作方式进行仿写训练,实现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在课文和阅读文章的仿写训练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更加关注作者的遣词造句以及修辞手法的应用等,通过不同修辞手法的替换应用来实现不同的语言表达效果,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修辞手法的作用。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改写,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 吴映红.关于中学作文教学的几点思考[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2(4).
篇3
一、带学生走进生活
小学生的生活经历主要是学校和家里,很少接触社会。特别是农村学生接触外界生活的机会更少,是什么原因让农村小学生感到写作难?难道是他们的生活枯燥乏味无东西可写吗?不是,生活在农村的人都知道农村生活的多姿多彩,原因是学生没有去挖掘并转化为素材,才会造成这种局面。农村小学的作文教学,要想让小学生写出生动感人的文章,必须带领他们走进乡村生活,挖掘农村生活的素材。要搜集的素材内容大致有以下几类:
1.走进花园,观赏鲜花
农村人虽然不如城里人那么有品位,那么爱花,但是,家家门前的空地上不缺乏花草,有草花、有木花,三五棵花,开得茂盛,看起来就像一个小花园。有的人家在院子里弄了一个小花园,一年四季,花开不败。金灿灿的连翘花,紫色的玉兰花,红红的玫瑰花,各色月季花,毛茸茸的合欢花,还有,梅花等。像鸡冠花、节节高、一串红等各种各样的草花也非常漂亮,在农村随处可见。它们点亮人们生活的色彩,可是很少有人去关注它们,特别是小学生,很多同学在日记或习作中淡忘了它们,其实,这些花就是很好的习作素材,认真观察,定有内容可写。
2.享受游戏的乐趣
农村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各种各样的游戏,让他们感受到了童年的乐趣。如掼纸牌、推铁环、踢毽子、扔沙包、打陀螺、打玻璃球、斗鸡、跳皮筋等,这些活动都可以作为习作的内容。由于小学生亲身参与活动,所以他们写起来有话可说。在写游戏时可以写游戏规则、活动过程以及参与活动的乐趣。至于掼纸牌、打玻璃球、斗鸡这些游戏,有的不卫生,有的不安全,但是学生参与这些活动乐在其中,在习作中可以让学生自由地写,老师不要过于强调文章的思想、意义。乡间学生还自创了一些活动,如下石子棋,抓布蛋,踢木块等,这些活动是学生自创的,游戏规则自定,如果写进文章里去,既使人感到亲切,又容易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热情,学生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3.走进自然
讴歌生命,走近自然。小学生要有一颗爱心,爱护鸟兽虫鱼,花草树木。农村的小动物很多,同学们很熟悉,也很喜欢。如小猫小狗、小鸡小鸭、小猪小兔等,在写这些熟悉的小动物时,可以写它们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很多新鲜的内容。一个小学生是这样写他家猫妈妈的:猫妈妈生了几个孩子,谁知小猫出来找食时,不小心被凳子砸死了,猫妈妈一直守护在孩子的身边,直到小猫被埋了,它才离开。有的同学在习作中写一只大公鸡啄他的头,头都被啄出血来了。还有的同学讲他家养的小鸽子,鸽爸爸鸽妈妈非常辛苦地给小鸽子喂食。把这些小动物身上发生的真实的故事写进文章里,定会感人。作为老师,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要处处留心周围事物,做生活的有心人。
二、让学生有生活的体验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目的是要让学生有生活的体验,在生活中得到锻炼,得到感悟。
1.在简单的劳动锻炼中体会成功的感受
城里学生在家中就是小皇帝,事事都有爸爸妈妈代劳。而农村学生则不同,因为父母外出打工,自己跟爷爷奶奶生活,所以他们早早地承担了家庭的重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如种菜、做饭、洗衣服等。有些事第一次做,印象深,很有意义,这些家务劳动都可以写进文章里去。作为老师,不光要教学生写文章,还要教学生怎样做事做人。
2.在学校活动中丰富生活
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随时记录少先队活动、班队活动。哪怕是卫生大扫除、拔河比赛、猜谜语比赛等,都要在活动中观察,活动后记录。哪怕是一次踏青,一次野炊,一次去陵园祭扫烈士墓活动,都不要放过,把这些事写进日记里,在受到教育的同时,还积累了丰富的素材。所以,作为农村孩子,要热爱生活,积极参与活动,注重情感积累。
例如,有时候老师可以做做“懒惰”的老师,让学生自己去打扫班级的卫生,要学生帮老师批改作业。学生在帮助老师批改作业时才体会到老师工作的辛苦和劳累。每个月,可以安排一次学生自己相互批改作文,主要是要求学生对同学的作文找出错别字,找出不通的病句,要求学生把句子说通。可就是这样,短短的200多字的文章,学生也要20多分钟才能改好。每次批改后,学生都会说,以前总认为写作文难,现在才知道改作文更难。由于有批改作文的锻炼,学生在以后写作文的过程中,就非常注意把字写对,把话说通,写作文时也觉得有话可说了。这种提高学生能力、解放教师的评价方式,给学生留下了一片自主成长的空间。
3.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1)参与书法比赛。在班级中进行男生与女生比、小组与小组比、班干与班干比、今天的我与昨天的我比、学生与家长比、学生与老师比,并参与学校及以上各类比赛展评活动。用每次比赛的作品不断丰富班级书法园地,并分别把每个学生的作品收集到他们各自的成长记录袋中。
(2)办好书法社团。社团的开展,主要是重视写字特长生的培养,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以先富带动后富”,充分挖掘少部分学生的写字禀赋,张扬其特长,让小荷露出“尖尖角”。
三、丰富学生的阅读生活
篇4
【关键词】情感缺失 原因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9-0105-01
在当今素质教育改革和作文个性化教学研究的时代背景下,本文就高中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及对策两个方面谈下我的粗浅认识:
一、高中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分析
1.缺失“自主写作权利”
什么是“自主写作权利”?笔者认为:就是在主客观因素的影响下,写作主体自愿、主动、积极地行使,以语言文字的方式表达情感的过程。这种“权利”,就如同呼吸空气、享受阳光一样,是不受他人强迫的。而当代中学生就是这种“权利”的重要主体之一。而中学生这种“自主写作权利”的缺失,是导致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关键所在。
2.那么,是谁剥夺了学生的自愿、主动和积极的情感呢?
首先,很多学生说,“不知道怎么写!也没什么好写的!”
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反倒是学生的情感体验越来越匮乏了,很多的家庭为孩子争取到更多物质享受的同时,却不同程度地忽视了孩子的情感需求。孩子在青少年时期有很多情感需要,这些情感需要的满足,对于成长发育中的孩子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家庭对孩子情感的引领对于孩子在智力开发和情商发展方面都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家庭是学生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判断是非、明辨丑恶等方面的中介桥梁,这些情感体验又成为学生在语言文字中表情达意的灵魂。
其次,部分学生说,“根本不喜欢!”
任何一个人,在文学写作过程中,寻找“自我”、发现“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是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因此,我认为,当今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依然是学生没能在文学写作中彰显“自我”,以至于对写作“根本不喜欢”,认为写作索然无味。
在学生的现实生活中,他们每天都在家庭与学校两点之间,匆忙地画着线段。繁重的课业负担,使得学生成了老师、家长和社会的傀儡。根本无暇顾及生活的情趣和自我价值所在。更何言“喜欢”写、“自愿”写、“积极”写呢?这就需要教育者要善于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发现其中情趣,培养写作的兴趣。
二、中学生作文情感的缺失的对策
高中生作文情感的缺失不能一概而论,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普遍存在的问题上,我认为可以采取如下对策:
1.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写作的主人。所有与写作有关的事项,都得自己去做。作文的素材,自己去积累;作文的题目,自己去拟定;作文的角度,自己去确立;作文的主题,自己去提炼等等,从而唤醒学生自主写作、主动写作的意识。期间,引导者的鼓励和激励是至关重要的。
我在现实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坚持让学生树立“自立”品质;坚持“做生活的有心人”。鼓励血色很难过在生活的点点滴滴的上,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运用自己的思想去思考事情,处理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生活体验,积累学生的写作素材。
2.“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作文教学应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为指导原则,务求真实性、艺术性。创新是一种形式,是来源于生活和个体人的独有的认识和体验。在作文教学中,应创设情境、深入生活、感悟生活;增强学生的生活体验、拓展学生的生活阅历,在丰富的情感认识基础上、激发学生表达欲望。教学不是只有“课堂式”,尤其是语文教学。在这里面,我在进行作文教学过程中,经常带领学生深入生活,感悟生活,为学生的创造生活体验的平台和空间。
3.活动育人,陶冶情操。对于作文情感体现来说,学生的体验过程越是丰富,一种情感的形成越是牢固。我认为,在这方面班主任的角色是很重要的。作文教学要面对的是全体同学,教师要采用不同的途径,最大限度的调动每一个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投其所好。也正是我在一线教学工作中的这种做法,在赢得学生欢迎的同时,也真正从不同的“领域”培养了学生的情感,感召了学生的思想。
4.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拓宽知识面,开阔视野。我们要多读书、读好书,不仅要读得多,而且要读得精。“以身示教”是我的教学原则。在培养学生情感方面,教师的空洞说教无疑是无力而苍白的。作为教师,要追求学生的务实,就必须要先自身踏实。我每个星期、每个月、每个学期,该读的、要读的都要向学生说明,并诚恳的接受学生的监督。这种“坦诚”是威服学生最用力的法宝。
5.方法引导、不拘一格。作文,是一种个体情感价值观的体现,其差异性决定了作文无定法。但也有规律可循。学生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各种不同体裁的文章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则。二是在遵循这些基本规则后,为了使文章写得更生动、更形象、更简洁、更具有感染力,要运用一些“锦上添花”的写作技巧。教学过程中,教师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帮助学生找出文章的规律,传授给学生写作方法和技巧,一定能提高学生学作文的兴趣;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提炼文章的中心,写出更多的创新作文。这样学生会觉得在学到写作知识的同时也能感受到写作世界的无穷乐趣。
6.一改传统,转变角色。即教师必须由作文课堂的“放羊者”“主讲者”转变为学生作文的动情者、激趣者和欣赏者,以期激发学生感情,调动作文兴趣,唤起写作欲望,从而达到提高作文效率的目标。调动学生的感情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作文命题应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确定,切忌空泛、远离学生生活。其次,消除学生对作文的畏惧心理。学生作文畏惧心理产生的原因很多,诸如缺乏信心、惰性心理、因某次作文失败、老师的态度等,教师应采取循循善诱的态度,让学生勤练笔,多写作,不要畏惧作文,逐渐对作文产生兴趣;激励学生创意性的写作过程体验;以下水作文的方式,参与写作,增强学生信心和兴趣。
总之,任何事物都是多面性的。当代中学生作文情感缺失的原因也是不一而同的;制定高中生作文情感缺失的相应对策时,我们要实事求是、客观面对问题,多方探讨,对症下药。根据问题形成的差异性,形成解决问题的办法和途径的多样化。
参考文献:
[1]金惠玲. 探究作文教学 弘扬人文精神[J]. 中国西部科技(学术). 2007(03)
篇5
【关键词】强化阅读和观察,命题贴近实际,注重课外活动,加强语言锤炼
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鼓励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谈出自己个性化的认识,写出鲜活的生活作文来。笔者从事农村中学语文教学十几年中非常重视作文这一块,但情况并不乐观。尽管在备课时从确定中心到选择材料,从谋篇布局到怎样描写都讲得有板有眼,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或是干巴巴的,怎么也透视不到学生的个性特点。这是作文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作文教学中人文性造成的。因此,农村中学生作文教学应向生活化发展。
一、强化阅读和观察,逐步增加素材积累
积累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积累,写作文就无从谈起。农村学生积累素材有三条渠道:课本、课外读物和农村生活。怎样积累素材呢?有三条途径:①从阅读中积累。主要指从课本和课外读物上学习积累。②从经历中积累。回忆过去,把过去农村生活中的有意义、有趣的事,通过回忆、整理把它用文字记录下来,按童年、家庭、学校等归类。③从观察农村生活中积累。在农村生活中,只要有感受,就把它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就会厚积薄发。把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积累下来,这就是写作文的最好素材。
二、命题贴近实际,联系现实生活
写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必须与农村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经历成为写作的源泉,才能提高写作的兴趣和效率。而在农村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命题形式单一简单化、缺少例文指导、缺少师生的情感沟通。从而导致了农村中学生作文兴趣不高、效率低下。为此,主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引导。
1.命题生活化,作文命题只有贴近农村学生的生活,才能激发学生沉淀的情感。叶圣陶先生说:“训练学生作文,必须注重于倾诉他们的生活积蓄。”因此教师作文命题要让学生写自己、写自己的欢乐和苦恼、写自己身边的人、写自己身边的事、自由发挥自己的见解和主张。
2.在命题上,为他们创造说话的机会。我常用“我发现XX”、“给XX的一封信”、“对XX说些心里话”,以“我”为话题等命题。命题的目标要让学生能放开手脚,活跃思维。每次作文,我都要反复研究设计命题,发现单一命题总提不起一部分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就常采用“二选一”或“多选一”,这样,既不影响教学目标的实现,又给学生一个自主选择的写作空间。
三、注重课外活动,结合活动练笔
课外活动是作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应该把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为此,我开展了以下活动。
1.课外读书活动。“好文可医愚。”每次用一课时,让学生将自己精心挑选的好文章,互相传阅。将自己认为好的文章,抄录过来。学生们都能沉浸其中,兴致勃勃。
2.课外练笔活动。练笔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重要途径。只学理论不实践,是无法达到提高目的的。我们的课外练笔活动主要是写日记、写周记、记读书笔记、做读书卡等。这是学生自由耕耘的一块园地,让他们写自己的话,见什么写什么,干什么写什么、读什么写什么、想什么写什么。
3.校外活动。教师应引导学生广泛接触农村社会生活,把农村社会生活引进课堂。教师应有计划、有目的带领学生接触农村社会。了解大自然,认识农村新事物、新现象,指导学生观察一切。如春游、社区活动,观看《今日说法》、走进农村、走进农民、走进打工人员等,通过接触农村社会,提高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使课堂教学效率得到升华。
四、加强语言锤炼,提高写作能力
文章是靠语言构建起来的,语言表达的好坏直接决定文章的优劣。因此,我非常注重指导学生对文章的修改,因为修改文章的过程就是锤炼语言的过程,就是理清思路的过程,也是培养思维能力的过程。
1.要求学生在单纯客观摹写的基础上,选用最恰当的词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
2.要加强语言积累,要想学生强调语言积累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指导学生建立“词库”,让他们用摘抄、日记等形式把生动、准确的词语、句子记下来,以便写作时能顺手拈来,游刃有余。
篇6
在哲学范畴内,“个性即个人的独特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它是个人之所以为人的标志,这种个性观与人的主体性紧密相连。”[1]个性抒写就是个性表达。创新的基础在于个性的凸现,而个性展示是创新教育的源泉。《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发展个性和特长的教学新要求,明确提出“提倡自由作文,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写作,表达力求有个性、有新意。”[2]个性化教育问题的提出,体现了语文教学中尊重个人价值和个性自由发展等人文主义内涵,摒弃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命题、立意、写作、评改”的束缚,提出了作文教学中不压抑个性、尊重学生个性、彰显学生个性,积极引导,保护发展等要求,为引导学生作文健康发展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本身就是一种新颖的尝试,网络信息技术下搜集资料的便捷、高效,利用博客(Blog,QQ空间等)写作的随意性、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的多元化的评价平台等,都为个性化作文教学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一、利用网络加强阅读欣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关注个性的教育强调主体性的发挥,“自我意识的存在是个性对于主体性的彰显”[3],因此,主体性是个性的核心内涵。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大量阅读及多读文学名篇精品是提高中学生作文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阅读,学生可以汲取前人思想的精华,体会丰富多彩的人生经历和社会生活,同时也可以从优秀的文学经典名著中拓宽视野,开阔思路,汲取创作和创新的源泉。常言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生写作基本功在日常教学中应结合阅读训练,阅读训练也是提高作文水平的重要环节。阅读训练首先要从中学语文教材上编选的经典文学作品开始,对于古今中外、评时论事的文章,可以在语文课堂上进行精读,不仅讲解文章“立意、结构、思想”的独特之处,还要引导学生对文章语言个性、作家艺术个性的把握;其次是对相关篇目的延伸阅读,即泛读,开阔学生视野,背诵、摘抄名言佳句,积累写作素材,为形成自己的作文个性起到启蒙的作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也注重要求学生摘抄优美的名言警句、名篇名段等,但往往受时间、阅读量、摘抄速度等条件的限制,而且这种积累费时费力,也并不一定能起到应有的效果。
在网络环境下,作文教学突破了传统的教师命题、当堂完成等局限,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教师应当设置写作范围,鼓励学生搜集资料、认真思考,根据日常经验进行升华提炼。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网络阅读和搜集资料平台。学生可以通过百度、谷歌等搜索引擎搜索自己需要的资料,也可以在日常训练中将阅读的名篇名句、名人名言做摘抄整理,网络复制粘贴的快捷可以为学生搜集资料节省大量的时间;另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将搜集的资料整理归类上传至班级博客群共享里面,指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同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计划,每学期末确定下学期学生阅读书目,为学生开出书单,除了长篇小说在假期前布置给学生阅读外,将中短篇小说、散文作品、优秀中学生作文选等整理成电子文档,放置于班级博客群共享,这样既可以引导学生阅读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又可以节省大量查阅、搜索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网络资源使学生的阅读系统化。同时,根据作文教学需要,对于需要进行阅读的书目和作品,教师在学期中也可以随时补充班级博客群内容,以使资料更加完善。
通过网络为学生开具书单,推荐学生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是引导学生个性发展的第一步。教师除了在假期前、学期中定期把一些文章推荐给学生外,还要在日常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通过图片、声音等媒介为学生讲解所选择的作品在选题、立意、篇章、结构等方面的个性特色所在,特别是对优秀中学生作文,要选取3-5篇进行讲解,启发学生的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指出该篇文章的个性特色是什么,学生作文应该从哪些方面找出自己与众不同之处,进一步引导学生作文的个性的发挥。比如在讲解欣赏冰心的《荷叶、母亲》时,对比分析的《我的母亲》,同样是赞美母爱,冰心的作品细腻柔婉、语言优美动人,形成了独特的语言个性和表情达意的特色,而作为理论家的在回忆母亲的作品中,则感情深沉内敛,语言平实质朴。在具体教学实例的选取中,可以比较朱自清和俞平伯的同题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同时代作家同游秦淮河并写作同题散文,可以带领学生在领略名家美文的同时,感受不同作家的写作个性。面对如诗如画的秦淮河美景,朱自清因对时事、国事满怀忧思,表达的是一种既留恋又无心享受的矛盾心理,文笔朴实质朴,感情真挚热烈;而俞平伯先生则善于在写景与抒情之中抒发对宇宙万物的哲学玄思,置身于六朝金粉、美景如画的秦淮河上,他虽然被秦淮河的夜色所陶醉,但所感的“不是什么欣悦,不是什么慰藉;只感到一种怪陌生,与怪样的朦胧”,因此行文表现得冷静、理智,给人一种空灵而朦胧的感觉。通过对作品的分析启发学生深入思考文章应从什么方向确立自己的个性,避免陷入“人云亦云”“千人一面”的窠臼中去,通过欣赏学习,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起到诱发个性的作用。
二、通过网络多媒体,引导学生感悟生活,形成创造性思维
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是未经加工的艺术品。因此对于中学生作文来说,必须立足生活,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叶圣陶先生在《文章例话》中指出,“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流个不停”[4]。从个性出发的写作,强调的就是写作回归生活、关注自我,只有深入生活、体验生活、感受生活,才能写出真正有个性的文章。
(一)在作文教学情景引入中让学生感悟生活
生活千姿百态,学生丰富的日常经验主要来自生活中的积累,在日常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倡导家校合作,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带学生走向社会,关注社会万象,了解社会上各个阶层的生活、不同人物的形象特点等;带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了解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雨雷电之美,感受四季变化之美,感受动植物独特而顽强的生命力。与此同时,面对千变万化的生活,在网络环境下,要利用多媒体将学生基于经验和时间不能一一感受的生活在情景引入中呈现出来,通过网络传播的时效性,将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生活呈现出来,使学生获得第一手的感性认识后,再进行名篇佳作的教学引导,学生将已有经验与作品美感相结合,有助于激发学生个性化的写作思维,为个性化作文的产生奠定良好的基础。网络以其多样化、及时性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只有让学生自由抒写对生活的独特体验,才能写出独具个性的作文。 (二)通过QQ群讨论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思想的碰撞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美国在经历了20世纪60年作危机之后,把写作看成是“自我放纵”,日本的“日常作文运动”则强调学生在作文中主体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自由发表意见。目前我国中学作文教学中之所以出现“千文一面”、个性缺失等问题,除了过去作文命题中存在的机械化,对立意、结构、布局等要求的“八股文化”等问题外,主要是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没有给学生提供各抒己见的环境,课堂时间的有限性阻碍了传统作文教学中学生个性的自由发挥。网络环境下班级QQ群、博客群的建立为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条件。教师预设写作范围,针对某一事件、某一社会现象将作文布置下去,让学生通过网络查找资料,约定时间在QQ群上自由发表意见,激发学生对热点问题与热点现象思考的热情、参与讨论的热情,教师要适时进行启发引导,不评判对错,保护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最后进行总结,通过思想火花的碰撞、教师适当的引导,创设学生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受到启发的环境,从而为创造性思维的发散、多向度思维的形成及写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网络优势,充分开掘学生作文个性
通过对近五年来中考作文题目的考察可以发现,作文日益从传统命题作文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开始注重学生个性和创造力的展示,充分尊重学生个性,采用的多是话题作文形式,通过设置多元化思维方式的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作文范围更加贴近生活经验,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经历、体验、见闻等个人化经验,或展开叙述,或抒发感情,或虚构某个故事,或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只要选取合适的视角,就可以在作文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作文个性。那么网络环境下的中学作文教学,为教师和学生都提供了多样化的教学视角,对学生作文个性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一)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培养学生写作个性
在网络环境下,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写作个性。诸如听音乐作文,学生可以根据歌曲,描绘画面作文,这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播放关于母爱、感恩的音乐,引导学生思考父母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呵护和关爱,回忆生活中爱的点滴表现,在写作时激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写出具有感染力的作文;通过网络看新闻,引导学生关注时事新闻、关注社会形式、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深入思考,对某些社会现象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创新性思维,发扬独特的个性。学生作文个性化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共同配合,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不管对时事评论是否正确,都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参与意识予以肯定。俄罗斯在作文教学中就特别注重学生思想要有个性、观点鲜明,“我可以不赞成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力”,在引导课型的作文训练中就更要给学生创造发挥个性的空间,创设多种写作途径。
(二)利用博客作文,让学生的才情与个性进一步彰显
与传统限定时间的课堂作文相比,网络环境给作文教学带来了新鲜的活力。通过博客(Blog,QQ空间)写作,写作环境相对自由,博客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既是最具个性化的情感领域,又是作文展示、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博客上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自己的心情感悟,摘抄名言警句,转载美文名篇,既可以为写作积累素材,又可以通过小练笔锻炼写作能力,提高写作水平。最重要的是,在博客的管理与写作中,让学生明白写作来源于生活的道理,培养他们在作文中写真实、讲真话的作文品格,而“真实、真情、真话”是培养学生作文个性的首要环节。
另外,学生利用博客写作,作文完成可以随时上传,让老师和同学们欣赏到。相比课堂作文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博客的文章已经具备了艺术品的要素,不管是写作、修改还是上传,因为面对的受众增加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被认同与肯定的欲望被激活,加之网络表达方式的自由,学生的才情与写作动力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三)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诱导学生个性
相对于传统作文单一的评改方式,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评价方式的多元化。学生有了个人作文博客,就会不断关注自己的作文被其他同学或老师关注的情况,也可以随时了解到其他人对其作文的评价和建议,有利于学生根据评价意见进行多次加工和修改,养成作文修改意识。在有同学作出评价和访问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会开展起来,在频繁的互动中,学生就能学习到别人作文的优点,并逐渐意识到自己作文的不足,并进行修正和提高。相应地作文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既学生知道了什么样的作文选题新颖,构思精巧,语言精练,想象丰富……通过参与作文评价,学生提升了自我的写作水平,也提高了自我的鉴赏水平。
另外,通过在校园网建立“优秀作文展示”栏目,定期推送优秀学生作文在校园网发表,或者教师对学生的优秀文稿推荐到各级报刊发表,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巩固写作教学的既有成果。
近年来,网络以其及时性、便捷性影响着中学作文教学,通过利用多媒体,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开阔学生的想象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与此同时,网络环境下的作文教学通过QQ群自由的辩论、促进了思想碰撞与交流,丰富了学生多元化思维,而博客的写作模式促使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张扬,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进一步强化了学生作文的个性化成果。因此进行有意识的个性抒写作文训练,使他们萌发出独特的创见,培养学生的作文个性。教师应积极地指导,使之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本文系“国培计划”河南省示范性综合改革项目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3]严仲连:主体性是个性存在的核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7,(04).
[2]教育部编:中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篇7
一、主体的分析
学生作文能力是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以及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反映,是语文教学成果的重要反映。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则无从谈论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问题在于“学生为主体”要求教师冷静分析教学对象的现状,从而对症下药,使教学收到预期的效果。那么,主体的现状如何呢?普通的现象是:学生作文兴趣不高,写作能力差,且这种情况在初中阶段尤为突出。其实,兴趣和能力往往互相作用、互为因果。不采取有效的方法加以扭转,必将形成恶性循环。结合学生的心理仔细分析,我们不难得出结论:能力低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但这个因素却是可控的,是可以通过努力加以改变的。因此,问题又落在分析造成能力低下的诸多因素上。初中生写作能力不向不是指其写作水平不如小学生,而是指初中生的写作能力不能适应初中作文新的、更高的要求。初中作文不仅要求学生对时、地、人、事的叙写能力要进一步提高,写好叙议结合的文章,要求在文章中运用联想、想象、抒情和议论去深化主题。这是初中学生作文的重、难点,这也往往导致学生视作文为畏途。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文章是思维的物化。问题就出在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这一点上,这是症结之所在。以议论文写作为例,表现为对论题分析片面、推理不严密、结论模棱两可等。因此往往文不对题、论证不合逻辑、议论苍白无力。初中生,从生理、心理特征看,正处于逐渐成熟过程。小学阶段,他们所接触的各类知识大多是感性的,他们的思维方式往往是感性思维或者是较简单的从感性到理性思维,至于从理性到理性的逻辑思维则处于尝试阶段,处于开始起步阶段。这就适应不了初中阶段的学习,包括作文写作。因此,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加速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这是初中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着力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不仅关系到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问题,还关系到学生理解、掌握、运用其他学科知识的能力。
二、作文与教材
“教材为主要依据”要求作文教学必须紧密结合教材,不能舍本逐末,应由教师说了算,就必须让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中的知识并形成相应的作文能力。现行语文教材依文体编成单元,系统性强,有利于教与学。因此,在单元教学中切忌把课文作为孤立的篇目加以讲解,而应事先依据大纲,借助教参,了解单元教学的目的、要求,了解篇目间的联系,并在单元教学开始时就向学生明确指出:作文训练将依照单元文体进行。然后采取由详而略,由讲谈到引读的方式,让学生逐渐地由感知、理解到掌握,运用单元范文的写作技巧。在单元教学的总结阶段再次强调知识点,讲解写作技巧。如果只孤立、抽象地罗列那么几条,不但学生根本学不进、记不住,而且会使他们丧失兴趣。久而久之,总结作文写作特点变成了“书头戏尾”“老生常谈”而索然无味,令学生厌烦。写作技巧的讲解,必须紧密结合课文本身,对课文具体章节、词句加以分析、印证,同时以学生作文与之比较,使学生印象深刻并促使他们从范文中吸取精华,提高写作能力的自觉性。
“教材为主要依据”不能理解为“教材是唯一依据”。教材的内容毕竟是有限的,而现实生活内容却是无限的。由于种种原因,教材中的素材,又往往与学生作文所要反映的现实生活有一定距离。依靠教材,但不囿于教材,才能使学生作文不至于在课文的范围内兜圈子,而写出有新意的文章。因此,要鼓励学生有选择地扩大阅读面。我向学生推荐了两种杂志《读者》和《青年文摘》。这两种杂志思想健康、体裁多样、篇幅短小、风格迥异、文气清新,迎合了青少年的阅读心理,可作为学生学习、模仿的对象。学生从这些文章比较新鲜、亲切的内容和灵活多变的写作技巧中还可悟出如何采撷生活中的素材,写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文章。
三、勤导巧导
“教师为主导”,即指对学生作文要引导,但不能包办。前面对主体的分析已得出结论,逻辑思维能力不强是初中学生作文的症结。因此要以培养逻辑思维能力为重点加以引导。
例如,在讲解议论文时,要着重说明作者的思路,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而不那样写?这样写与那样写有何优劣之分?从而让学生了解作者推理严密、全面,言之有序是怎样来的。
在教学中要尽量结合实际生活,结合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讲到议论文的写作,讲明这实际上可以看成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要向人宣传某个观点,但总不能用几句话就把观点强加于人,而总要找出理由,想尽办法使对方接受自己的观点,――这就是论证,观点就是论点,把这个宣传过程文字化就是议论文,从而打破了学生对写作议论文的神秘感。
思维能力的培养需要反复训练。因此,在作文训练中除完成必要的大作文外,我要求学生以作文的形成完成周记,有时由教师出题,但更多的是让学生自己命题。体裁一般要求扣紧单元文体。教师的批改有具启发性,既不草率,又不包办代替,不能变批改为修改。我曾经出一道作文题:《逆境与成才》。某学生第一次写作时,在列举大量逆境成才的例子后得出结论:“只有身处逆境才能成才”。我的批示了一句话:“饥饿的非洲科技为何不发达。”学生第二次在周记中重写此文时,结论又变成“逆境成才比较容易成才,顺境成才难。”我又批示:“思维未果,先不忙于写作,注意分析。”该学生第三次重作时终于悟出道理:“逆境与成才不是必然关系。环境是客观因素,人是主观因素,客观因素通过主观因素起作用。逆境成才有消极影响,但也可激发人的斗志,关键在于人如何认识、对待环境。”这种写作训练也是思维的训练,慢节奏的引导往往比直接灌输正确答案效果好得多。
教师下水作文也是一种引导方式。散文单元作文时,学生因感到难以从日常生活,从身边小事中去发掘题材而无从下笔。于是。我在布置作文题后,故意声明自己将以《公厕今昔》为题材作文。学生哗然,认为不可思议。后来,我在讲评作文时,把自己的作文交给学生评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解决了如何挖掘题材及如何通过联想、议论、抒情,以小见大,深化主题等问题。学生第二次散文写作时,水平就大不一样了,有的文章简直令我自叹不如。
篇8
【关键词】高中学生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有效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089(2017)49-0104-02
语文作文素材积累不足是当前高中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严重制约了学生语文写作能力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并且由于高中学生对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不足,还会影响到学生的高考语文成绩。对此,高中语文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对高考作文素材的日常积累,同时语文教师还应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高中学生的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方法。本文即是对强化高中学生对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的方法进行相应分析,以期能为相关人员提供借鉴和指导。
一、广泛阅读,摘抄积累
作文写作需要学生平时的不断积累和资料收集,然而对于我国的大部分学校的高中学生来说,他们即不爱读中外名著,平时也没有积累的习惯,所以一到写作时才发现自己缺少积累。针对这样的状况,就需要教师来指导这些高中学生阅读积累并进行优美语段的摘抄积累。但是一般学校的教学任务都比较繁重,教学时间也比较紧张,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做好相应的协调工作,给予高中学生一定的时间来进行阅读积累,从而提高高中学生的素材积累量,提升高中学生的作文水平的提高。语文教师还可以培养高中学生写读书笔记的习惯,学生读完名著片段时,正是对书中名段、名句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在这时让学生及时地进行摘抄积累,有利于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素材,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二、归纳整理,学以致用
语文学科的考试题量较大,同时还有一些学生在参加高考时会由于过度紧张而造成考试失利,很多平时积累的语文作用素材都临场忘记,从而导致学生的高考成绩不理想。针对这种情况,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语文课外文学名著的拓展阅读和积累,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活学活用,能够将这些优美的语句或语段能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写作之中。这种教学方式开始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语文好考作文素材积累数量和质量,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作文写作能力。例如: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师可以选择阅读文章中的优美语句或语段进行仿写,使学生能够将文章中的写作方式化为己用,用作以后的作文写作之中。
三、拓宽渠道,积累素材
语文高考素材积累是以个长期的过程,而不是在临近高考时临时抱佛脚。所以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注重学生的作文素材积累,为学生的高考语文作文写作奠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媒体对人民生活方式和生活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可以有效利用新媒体帮助学生进行语文作文的素材积累,拓宽学生的素材积累渠道。
四、走进生活,发散思维
“生平多閱历,胸中有丘壑”这样才能写出好的文章,所以语文教师在强化高中学生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方法以及作文技巧训练的同时,也不能忽视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散思维,在生活中积累、寻找素材。在这一方面,语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细心观察,多写日记。日记是学生对日常生活的记录,将生活中的实例记录下来,写作成日记,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日常素材,而且还可以在日常的写作训练中帮助学生逐渐提高写作水平和能力。此外,语文教师还可以挑选优秀的日记进行范读,一方面,给高中学生树立积极的榜样作用,同时也可以将学生积累的优秀素材进行展示,提高学生的素材积累质量。另一方面,可以对日记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这样既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同时又能增强学生之间的竞争意识。在竞争中使学生能够积极的走进生活之中,主动将身边的素材积累下来。
素材积累是学生语文写作的基础,在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面对学生语文素材积累普遍不足的问题,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日常语文版作文素材积累,为学生的高考语文写作奠定基础。同时,语文教师还应注重引导高中学生寻找正确的语文高考作文素材积累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作文积累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高考成绩,促进学生的未来发展。
参考文献:
[1]陈可.高中生作文素材积累现状与对策[J].语文天地:高中版,2017(6):62-63.
篇9
关键词:作文现状;形成原因;反思
农村语文教学由于存在各种问题,导致初中语文作文成为语文教学的薄弱环节,致使农村初中生作文能力差,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找不到重点,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不知如何下笔,要想解决农村初中作文的难题,就要先解决存在的问题。
一、强化课内外作文训练,悉心指导学生作文技巧
学生写作也需要灵感,而灵感的来源是生活实际中发生的各种事物展开联想,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细心感受生活中发生的一切。由此引发学生的灵感,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周围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树都能感受到美的存在,心情愉悦地感受大自然的神奇,让学生有写作的欲望,让学生能够通过这些开阔视野,丰富内心世界,开发想象力,当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增强了,对一切事物都有了更好的认知,就不愁写出的作文会肤浅,没有技术含量了。所以,针对当前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灵活掌握学生的薄弱点,通过灵活的训练方式,让学生能够掌握良好的写作技巧。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的短文训练,或者要求学生每天记日记,长此以往,累计的知识量会大大增加,在写作过程中通过对大自然的接触和知识的储备,哪怕开始的时候写的文章洋洋洒洒也不要紧,因为长此以往,学生的写作能力一定会提高,这种教学方式就能改变学生一遇到作文就头疼的情况,让学生把写作当乐趣,而不是把写作当成一种不得不完成的任务。
二、立足农村生活,积累作文素材
篇10
一、培养作文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兴其艺,不能乐学”,“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学生进校,教师先不要急于指导学生如何如何写,而是要竭尽全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乐于作文。我采用的办法是:(1)“少写”:指不求字数,不限内容,只要动笔写,喜欢写什么就写什么,能写多少就写多少;(2)“多写”:至少每周一次,但不定文体,学生听到什么、见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3)鼓励:一千句批评抵不上一句表扬,学生的每一次作文,肯定有不少亮点,教师要抓住这些亮点大胆鼓励,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指导学生摸仿
作文是创造性的工作,中学生的所处的阶段决定他们在进行创造性的写作活动时,需要吸取别人写作的方法和经验,这就是模仿。模仿好文章的句子、段落、篇章、语言、结构、立意等。十几岁的青少年摹仿力是很强的,只要我们细心指导,仿写的文章也一定会成功。这些模仿,为学生写作夯实了基础。
三、教会学生积累和观察
写文章过程,其实是一个调动思维,运用材料的过程,如果可供运用的东西多,文章就会充实,言之有物。那么调动之物从何而来?就是积累。积累材料的渠道很多,报刊杂志,名篇佳句,优秀作文,网上资料等。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不少学生写文章找不到素材,究其原因,就是中学生的生活阅历浅,活动范围窄。家到学校,学校到家,两点一线,周而复始。但是,我们仍然可以指导学生去观察,使学生掌握大量的生活信息,做了生活的有心人,尽力避免了写作时“满脑空空,两眼瞪瞪”的迥境。
四、交给学生一些写作技巧
教师要教会学生怎样审题、立意、谋篇,怎样安排结构,怎样开头结尾,怎样选用表达方式等写作技巧,例如审题方面,可采用添加因素法、坐标法等,通过筛选后,选择较好的一个作为文题;结构方面,针对学生“走到哪里黑,就到哪里歇”的写作现状可给学生讲讲提纲法,而对内容贫乏的情况则应介绍小标题结构法,让学生能够多角度、多立面、多层次地去选择材料,使之丰富其内容。再如段落的处理,段与段之间不能太突兀,特别是跳跃性大的地方要有合情合理的过渡,做到语意前后连贯顺畅。
五、指导学生修改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