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素质作文素材范文
时间:2023-03-14 17:39: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综合素质作文素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教育事业逐渐受到重视,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之后,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的提高。然而,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教学资源不足、师资力量薄弱等原因,农村教育的发展水平较低,严重阻碍了我国教育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提高农村教育水平,成为开展素质教育工作的前提。作为农村中学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尤其是作文教学的质量高低,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所以,重视作文教学的地位,采用先进的教学方式,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农村教育适应当今素质教育潮流的表现。
一、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的现状
1.作文知识积累不足
农村经济水平比较落后,交通不发达,信息较为闭塞,致使农村的教育水平较低。再加上农村的中学生没有良好的阅读环境,积累的写作素材较少,而且阅读书籍有限,致使农村中学生的作文知识积累不足,写作时语言贫乏,经常会出现词不达意的现象,从而影响了学生的作文水平。
2.作文内容空洞乏味
目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实际生活严重脱轨,致使学生作文出现“闭门造车”的情况。另外,本身农村的师资力量比较薄弱,优秀的教师不多,给开展作文教学造成不利影响。许多农村语文教师很少带领学生接触社会,体验生活,致使学生的作文内容空洞乏味,缺乏真情实感,进而阻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
3.缺乏写作的兴趣
由于阅读资料有限、素材积累不足,使得学生缺乏浓厚的写作兴趣。而且,农村学校的教学条件有限,不能经常举办作文比赛、优秀作文展览等活动,没有给学生提供较多的写作机会,致使学生的写作兴趣受到影响。再加上很多学生的家长文化水平不高,无法很好地辅导孩子的作文,而学生本人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导致学生的写作能力较低,进而降低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二、解决农村中学作文教学现状的对策
1.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
俗话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因此,语文教师需要引导学生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充实学生的作文内容,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让学生按照语文教材的要求,熟读和背诵语文教材上的文章,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而且,语文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为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资料,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另外,学生自己应该注意语文知识的积累,具备较好的观察能力,尽量从生活中、社会中发现写作素材,并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写作习惯,以提升自身的写作能力。
2.积极开展实践活动
只有深入社会、体验生活,才能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因此,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鉴赏能力,确保作文内容的质量。语文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表达想法,抒发感情,从而促使学生言之有物。例如,语文教师可以以“我的家乡”为题,带领学生走进农村生活,让学生感受家乡的自然环境、乡风、乡音等,引导学生从自然和生活两个方面描写自己对家乡的想法,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得学生触景生情,有话可说、有感而发,进而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因此,语文教师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语文教师可以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以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例如,语文教师可以通过看电影、听音乐等形式,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让学生通过欣赏电影、音乐,产生写作的欲望。另外,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开展作文竞赛等活动,增强学生的写作兴趣,促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写作活动中来。
总而言之,在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农村中学应该认识到作文教学的积极意义,提高作文教学的水平,提升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以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应该树立全新的教育理念,采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不断拓宽学生的视野,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以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篇2
关键词:作文自主 创新 能力 培养 对策
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和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的基本理念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对教育自主化、目标理解教育、回归自然生活教育、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个性化教育、创新教育等等的强调,现代教育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在新的形势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新理念。有了新理念,就有新要求、新发展、新血液。
作文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性、创造性的课业,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发展学生思维的极为重要渠道。它具有得天独厚的特点,为学生自主创造能力、创新思维的培养提供了优越的条件。显然学生自主创新作文是一条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重要途径。
一、目前学生自主创新作文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生自主创新作文的能力是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生活实践中形成写作素材、写作能力的;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积极思维、解决问题一系列的过程,也是将新知识、新素材,自主地转化为创新能力的过程。然而,我们现在学生自主创新作文的实际情况是进入了一些误区:
误区(一):许多教师对待学生自主创新作文若有若无。有的则较忽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误区(二):学生自主创新作文没有实质性的内容,大部分只停留在范文内容形式的框架内。
误区(三):缺少自主合作,甚至是羞于以自己的感悟来创新作文。
误区(四):教师对作文自主创新缺乏有效地调控和评价。
二、自主创新作文中学生问题的归因分析
我们认为学生自主创新作文的种种问题是可以避免的,其能力更可以有效地提高。这就要求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合作创新的精神,这些问题究其成因主要有:
1.长期以来,应试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虽然素质教育思想在这几年深入人心,但我们也不难看到:教师围绕考试,学生围绕考试,家长围绕考试的情况屡见不鲜。这是几千年来的传统教育的神经在作怪。
2.学生自主创新作文的动机缺乏,作文的方式方法单一。许多学生总是依据作文范文中体现的思想进行写作,加上教师不放任自由。学生思想思维不能极度的放开。进而形成上述现象,作文没有实质性的思想内容。
3.学生中存在着较强的竞争意识,合作创新精神缺乏。羞于或者说不愿与同学交流作文,生怕机密外泄,自己落人之后。
如此种种因素,形成了当前学生自主创新作文的种种弊端。
三、对策
那么如何改变这一局面呢?笔者认为这就要求切实转变教师、家长的观念,消除长久以来应试教育的恶疾,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精神,采用有效的策略实现作文教学质的飞跃。
对策(一):学习实践,从根本上确立素质教育的作文教学观。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颁布,给我们的作文教学带来了福音,并在改革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也预示着作文教学将发生实质性的变化。这种趋势可以概括为“全程开放、个性张扬。”《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应尽可能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根据社会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这是我们语文教学的新理念,更是对我们的作文教学有划时代的意义,是我们现阶段的素质教育作文观。
对策(二):运用心理学规律,激起学生自主创新作文的兴趣。
从我们平时的教学工作中也可以了解到,小学生对于自主作文,心理上有许多障碍。有的想写,但又不敢写,有的不想写,老师、家长又要求写。学生进退两难,40%的学生对自己作文的态度十分轻率,不求细节,不求新意;80%的学生对作文无正确的认识,觉得是教师要求的,家长强调的,考试必须的,实属无奈。因此,要培养学生自主创新作文的能力,必须从激发学生自主创新的动机,从培养学生善学、善写的意识做起,并将这一项工作贯穿于作文教学工作的始终。
对策(三):改变思维定势,引导学生善于发现自己作文中的问题。
学生的作文在内容上往往存在着一种定势,认为自己的作文内容一定要写十分完美的生活内容。这就是现今学生作文思维的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鼓励学生发扬自主创新的思维,寻找自己生活中内容,进行大胆的写作。有比较才有差距,有比较才使人有前进的动力。
对策(四):运用教育学规律,提高作文自主创新的能力。
1.促进观察能力的提高
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有准备的知觉。在指导学生作文时,要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和步骤,逐步养成观察的习惯,勤于观察、善于观察,以积累、贮存写作的材料。这样既解决了写的内容,又解决了修改的材料。
2.促进分析能力的提高
客观事物总是处在发展变化之中,生活也是发展变化的。要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客观事物,仅仅停留在观察事物的水平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将材料加以分析比较。通过联想,由表及里,抓住事物的本质。这是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的有效方法。由于小学生生活的实践比较有限,还需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强课内外的阅读,从阅读材料中学习作者分析事物、透过现象观察本质的方法。
3.与学生表达能力训练相结合
小学生作文要反映自己的生活实践、真情实感,把所见、所闻、所思、所感如实写出来反映客观事物。在写作文过程中,把发现的问题,真实的感受向同学表达,训练了其语言表达能力。对人、对事,实事求是,把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相结合,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4.与学生思维能力训练相结合
小学生是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所要说的意思,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心理学上指出:“思维和语言是处于统一之中的。在自改中,培养学生积极思维的习惯。引导学生把观察同独立思考结合起来,对生活、对社会、对客观事物有独到的见解,形成新感受,表达有新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
参考文献:
1.张大均主编.《教育心理学》
2.张成新编著.《小学生作文阶梯训练》
篇3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
小学生作文是综合性、创造性的书面语言表达,写作文过程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作文教学应将创新性思维运用到教学的整个过程中去。小学生作文教学要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怎么写”的问题,现在语文教学是以实行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为背景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生语文作文教学实践中要提倡自由表达,表达个人的真实感受,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小学生作文教学的现状
作文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体现,在教学实践中会发现学生的作文和作文教学都存在一定的问题。一到上作文课的时候,学生们都提不起精神,愁眉苦脸,最怕上作文课,对作文课产生先入为主的反感心理;作文的内容多是参照各种范文抄写,组织拼凑,应付老师出的作文题目,有时根据自己的想象编造故事,都是些套话、大话;学生写作手法单调,对故事中的人、事、物等的描写不生动、具体,语言晦涩、缺乏感情。这些问题都对孩子写作文的主动性、兴趣产生影响,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容易使学生对写作产生厌恶情绪。
二、小学生语文教学的方法
1.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寻找素材
学生们认为自己的生活很单调,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去写的。教师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点滴事,从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寻找素材,解决“写什么”这一大难题。
(1)学校生活。学校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都有组织手抄报、课文朗读比赛、运动会等之类的课外活动,语文教师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细微的观察能力,活动后,多组织学生交流感想,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们去写作。
(2)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小学生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要和家长相互沟通,多鼓励学生们做家务,培养学生们的主人公意识,学会自理更好的适应社会的需要,多引导学生在家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从中选择一些孩子们体验过的家务劳动,学生们写起来也言之有物,有真情实感。
(3)社会生活。小学生怕写作文,没有内容可写,一方面与学生的生活不足够丰富有关,另一方面也与学生对周围的人、事、物缺少观察,不留心,不会动脑筋去想有关。教师要引导学生接触大自然,接触社会,做个有心人,把自己眼睛看到的、耳朵听到的、脑筋想到的,转化成书面语言写下来,使学生的作文内容更丰富多彩,更有寓意。
2.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小学生做事大多凭主观感受,感兴趣的事,就是积极主动的去做,要利用学生这一特点,多样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多寻找一些精美的图片、学生们喜欢的动画片的图片等。写作课上多组织一些小活动,以小活动中的细节,引导学生按自己想到的、理解到的,去写与自己有关的文章,注重真情实感的表达。受到表扬、赞美会使人心情愉悦,小学生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这一点,发现学生写作中的亮点,对学生的作文提出表扬,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快乐的写作文。
3.利用课外阅读积累写作基础
两个周一次的写作、讲评作文模式,不能很好锻炼学生们的写作能力,要积极开拓课堂外学习,来补充课堂写作不足的问题。不能只拘泥于教材中规定的作文题目,多挖掘教材中的阅读课文,指导学生进行缩写、扩写、续写、仿写等作文练习。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从课外读物中吸取精华,学习写作方法,开拓写作思路,多写读后感、读书笔记,教师也要帮助学生们分析课外读物,讲解学生理解不了的内容,要引导孩子们多交流,避免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
4.注重讲评课
作文讲评课是作文教学的很重要的环节,好的讲评课,才能更好的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激发写作文的欲望。教师要善于发现作文中的闪光点,开篇好的、结尾好的、过渡巧妙的、文句优美的、语言流畅的等等,教师要及时的赞美、表扬,让学生们更有信心写好作文。以班级中的优秀作文为范文,引导学生来分析、讲评范文。批评学生作文的缺点要考虑其自尊心,把出现相同失误的作文归结在一起,不点名批评,只讲解作文中的失误点,让学生在和谐的气氛中意识到自己的失误,避免类似问题的再出现,不断提高写作能力。
三、结束语
作文教学是小学生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作文可以锻炼、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综合素质。小学生作文教学是难点也是重点,要大胆探索、尝试,改变单一的作文写作、讲评模式,通过多种方式的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突破形式呆板的课堂教学,优化作文讲评课质量,帮助学生从实践生活中寻找素材,增加学生课外阅读,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从作文中寻找到乐趣、寻找喜悦,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赵金荣.试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J].学周刊:B,2012,(4):149-149
[2]杨凯.浅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J].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2011,(4):58-58
篇4
关键词: 高中语文 作文教学 素材搜集 拟题方法 “偷梁换柱”
作文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语文教学中居于核心地位,也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重要考查项目。笔者以为,教师首先应当树立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的阶段性全局观念,既要辩证分析学生通过初中阶段所进行的一系列作文训练而达到的水准,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进行高中语文作文教学。这就要求我们无论在指导思想方面,还是在具体实践操作方面,都应有周密的计划性、严密的科学性、训练力度的强化性、行文运笔的深广性及灵活性。
1.依据作文要求,培养学生的素材搜集能力
“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其实,时与事就是文章不可缺少的素材。文章一旦离开了素材,就犹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能收集的素材可谓浩如烟海,写作信息无可限量。无限量的写作信息必然不同程度地受到不同时代基调、社会道德意识、民情风俗观念等的规范和影响。这样,在特定的时代或时期,就把无形的写作信息无意识地纳入创作主渠道中。这些创作主流虽也呈现出纵横交错、繁杂纷呈的特点,但一定程度上却粗线条地凸显出了短期内不易变更的题材集中意识。准确把握这些有形题材,以此设置作文达标规程并明确达标原则,在实践操作中使之具体化,就会减少作文教学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使作文教学日趋合理化、制度化和成熟化,体现出作文教学的科学性。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高中学生充满着对美好生活的无限追求,有着“指点江山”的远大抱负,要想使他们能够真正做到“激扬文字”,就必须为他们的写作明确努力的方向。教师应积极关注生活热点话题,重视对社会焦点问题的收集和研究。例如:平常练习的题材内容可有意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自己对生活的感悟;(2)对传统美德的理解;(3)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变化;(4)责任与奉献;(5)环保意识;(6)做人与处世,等等。教师应激活学生的写作激情,鼓励学生在现实生活中予以观察留意,进行自我搜集整理,以达到“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写作目的。
2.探寻拟题方法,为文章争光添彩
题目往往是文章的眼睛、文章的心灵窗户,透过题目可见文章的灵魂与主旨。笔者以为要想拟出优美的文章题目,不妨运用以下方法:
(1)抓关键句拟定文章题目。
有的文章,在确定材料后,文题的确立一时难以定夺。而作品中人物的某句话或作者直抒胸臆的语言,在文中有紧扣主题、画龙点睛、深化主题的作用,对内容而言颇具提纲挈领的核心效应,这时便可适当考虑以之为文章题目。例如,在《一生走不出你浓浓的爱》这篇文章里,作者用饱含真情的语言把一些平淡的材料以铺陈叠加的形式表达出来,文中每写一事分一段,共20段,用近乎流水帐的形式,写出母亲对我20年如一日的深切关怀。文题用了作者直抒胸臆的一句话,把全文琐碎、平淡的材料紧串在一起,使文章形如一个橡皮套袋:材料越多,内容越丰富,套袋就会更圆,母亲为儿一生操劳的形象也就越来越丰满。这句话就起到串连材料、点明主旨的作用。
(2)发挥想象,拟定亮丽题目。
写作离不开想象和联想这两种心理活动过程。指导学生巧妙运用联想习作,是高中作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大部分学生写作时常因思路堵塞、视野不广而就事论事、就事写事、写完了事。这些联想不丰、味道不足、干巴、瘦弱的羸弱体习作,有如先天气血不足、后天又失调养的少年,蔫瘪而无生气。联想能加强众多事物间的联系,使众多事物抱紧成团,让材料内部体现出较强的类比性及对比度。我们从积极修辞的角度可审视到这种类比性及对比度给文章带来的浓厚和强烈的美感效应。
(3)创设朦胧题目,吸引读者的眼球。
朦胧之美往往引起人的无限遐想,可谓是“余音袅袅”。这类朦胧的题目在形式上隐含了基础材料,读者对文章的内容及主旨的把握就带有较大的模糊性。正是这种模糊性,使文题本身具有较大信息张力的同时也为读者了解全文主旨设下悬念。而从读者欣赏作品的角度来说,其思维过程为:文题―疑问―主题。这一过程与作者的创作思维过程恰好相反。作者看到文题后,首先产生一定疑问,迫切地要求阅读文章。这样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理解感悟,方知作者的命题的“良苦用心”。也就是说,读者思维过程要历经一段漫长曲折的路途。从这个意义上说,运用朦胧之法拟定文题,可以使主题得到深化,为作品增添意想不到的亮度。
3.依据材料“偷梁换柱”,做到熟能生巧
近几年高考命题走向有远离现实生活热点、命题内容呈现多向化走势的特点,学生往往望题兴叹,无所适从,硬着头皮苦作,其效果不言而喻。笔者认为,作文命题的形式和内容是无形的,虽然我们加强平时积累,一定程度上能让学生形成块状的知识结构体系,但面对几乎没有规律的命题形式和内容,平时的积累就变得格外“疲软”。此时,转未知入已知领域,娴熟运笔,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是作文成功的关键所在。面对陌生的命题范围难以下笔,这是现实,是必然。但我们可在不超出命题范围的情况下巧妙转换拟题,并在文中充实进我们熟悉的素材,方能娴熟运笔,写成文章。
篇5
作文是人文素质的综合体现,这是一般大众的评价和认知。在人们看来,一名学生作文写得好,作文中包含的思想、见识,对人生、社会的理解力以及将这些转换成文字,合理地结构到文章里的能力才是关键。这些文字以外的东西展示出的学生内在的文化修养,才是衡量作文好坏的标准。对于高考的作文题,人们似乎更愿意把它看做是时代变迁的风向标,试图从中透视或体察起伏回转的当下社会思潮,进一步求解重塑学校与社会之间关系等社会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
可是,当下中国的语文教学中,作文的基本顺序被整个颠倒,作文应试技巧被放在了首位,其他反映思想、见识等的“内容”部分已经异化为由应试技巧所构建的宏大框架中的填充物。而且,作文“内容”的获得已经不再与考生的人生经历以及生活体验直接相关,学生只需要阅读相应的材料,从有限的、经过精心挑选的别人间接生活经验中汲取能够直接派上用场的“营养”,将此“营养”连缀成文,去应付高考,乃至获取高分。这样,作文与人生以及社会生活之间天然存有的联系彻底地终止了。
用与己无关的伪博学、假崇高这种大而化之的话语和素材,或者用“假大空”去填充作文,实质上就是依照不合理的手段博取人生的转折和命运的改变。这本身就违背了社会的基本道德准则,也会给学生一种反面的提示。因为他们的“成功经验”中留存的不合理、不诚实方式获利的因子会随时因人性的弱点而一次又一次地发芽。
篇6
关键词:素质教育;写作教学;意见建议
素质教育和新课标要求小学生的写作能力是“文通字顺”“内容健康” 。为此教师在小学写作教学过程要按照新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识水平来安排学生写作,不要给孩子们太大的写作“压力”,要引导、激励,使学生打开思路,在兴趣鼓励的环境里写作,要教会学生怎样去搜集资料,准备材料,这会在无形之中培养学生写作能力又培养习作品质,很自然的使学生由无意观察变有意观察,从没有内容可写到主动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资料充实写作内容。以期培养学生终生写作的意识。下面就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写作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供参考。
一、小学生写作的现状
1、小学生谈“作”色变。一些学生怕上作文课,畏惧写作,每逢作文课,先是愁眉苦脸,抓耳挠腮,无从下手,然后再闭门造车,东拼西凑,写出的作文内容空洞,言之无物,套话连篇,不着边际或支离破碎,落入俗套。
2、小学生写作素材单一。我在一次作文写作课上要求学生写一个自己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按说此题可选择的范围很广,材料也很多。但学生习作的对象除了自己的妈妈,就是自己的老师,再不就是自己的爷爷奶奶或姥姥姥爷,选择自己同学或兄弟姐妹的也很少,作文选材非常单调雷同。
3、小学生写作内容浮在面上。到三年级的写作课,已经开始要求学生把事物写得具体、详细些了。但这学期的习作课上,有的学生作文,只能写出三两句话,就没词了,作文简单的简直让人无法想象是三年级学生的作文,写出来的东西不成样子,语言不通顺,内容颠倒,不分主次,流水账,或者“四不像”,更做不到通过多人物的描写和事件的叙述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特征。
二、小学生写作现状的成因
1、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笔者认为作文难固然有写作本身的原因,它是一种创作,是对生活细节的再现,很多学生在家长的的掌心中长大,除了看电视、玩电脑,没有实际的做事的体验,再加上在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没有从开始学语文时就养成学说话、敢说话、会说话的习惯,也存在小学生从小就没有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2、受教师传统应试作文教学方法的影响。学校的应试教育,使得学生整天关在教室或家里,面对一大堆的作业,没有生活的体验,没有活动的兴趣,没有观察的兴趣,没有发现的时间,缺乏亲近自然的机会,哪有兴趣和时间去表达真情实感呢?只能编些假、大、空的话迎合老师的心意。
3、老师的指导写作方法单一。由于三年级的写作能力低,老师在指导方面要详尽,而在教学中,老师只通过简单的范文指导和提纲式的写作指导,对帮助学生学会观察人物的活动或事物的细节来表现人物的个性和事物的特征,更没有办法把作文内容写得详细具体。
三、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写作教学
1、培养学生收集作文素材的习惯。 一是广泛阅读、说好话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因此,应经常举行普通话演讲比赛或朗诵比赛。二是俗话说“日积月累,方能生悟”,广泛阅读可以帮助学生克服不会写的困难。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重视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通过大量的阅读丰富词汇,获得间接知识经验,为习作积累必要的语言材料及写作技巧。鼓励学生坚持不懈地进行读书积累,以丰富他们的写作语言。三是从生活中寻找素材,鼓励学生在家里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从劳动中吸取有趣的生活素材,为写作开启鲜活的、永不枯竭的源泉;教师还要带学生走向大自然,观察蚂蚁搬家、日出日落,倾听鸟语虫鸣、感受泥土的芬芳、彩虹的绚丽等,还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发现、收集和积累写作素材。通过这些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充实学生的的内心感受,学生写作时就有话可说、有事可写了。
2、教师改进作文教学策略。要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和兴趣,关键从解放学生、观察生活、丰富写作内容入手,指导学生积累材料、勤写多练、迁移运用、学会借鉴,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从而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3、加强写作技巧的训练。教师要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我在讲解课文《赵州桥》时,其中有一句话:“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这句话有过渡的作用;在学习《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时,学习围绕中心句来写具体的写法;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时,引导学生学分总的写法等,进行仿写等形式来指导写作训练,不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积累写作的技巧。
篇7
新课程改革的推行,为作文教学提供了更灵活的平台,同时也对作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认真落实新理念,对学生加强写作技巧的指导,让学生喜欢写作,愿意写作,写出有血有肉、有真情实感的优秀作文来。 我从以下几方面谈谈我的看法。
一、要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莎士比亚也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可得益,这些都在强调兴趣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很多学生对写作没有兴趣,写作时东拼西凑,导致内容空洞、词语堆砌,难以写出好的作文来。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关键。学生只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真正走进写作的世界,才能写出优秀的作文来。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不能凭空想象,而要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连。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否则就会陷入不切实际的唯技巧论,对认真练习写作是有妨碍的。”写作不竭的源泉就是来自生活,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我们要让学生认识到写作来源于生活,只有细心观察生活,作生活的有心人,留心观察身边的人或物,认识到写作就是表述自己内心的真情实感。描写身边的人或物,才会消除学生对作文的难不可攀的恐惧心理,使学生真正认识到写作其实是一件很享受的事。只要做一个生活的有心人,作文就可以写出真情实感,也会有新意,也一定能写出好作文来。
二、要积累丰富的素材
素材是写作的基础,素材越丰富,学生在写作时可以选择的就越多,写作时自然就会有话可说,有事可写,当然也就会内容充实,语言生动 ,会更有创意,也更能贴近生活。因此,要让学生会积累素材,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积累丰富的素材。对于积累素材,又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要着眼教材,立足教材。
现行的语文教材中所选的文章,各种体裁的都有,都是文质优美、语言生动的作品,这对学生积累素材,提高写作水平具有很好的借鉴导向作用。
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教师就要深入钻研教材、挖掘教材、立足教材,同时又要创造性地运用教材,让学生发现教材的不可或缺性,把教材中优美经典的语句,各种说明文的方法,议论文形式结构及各种体裁论文的写作技巧记录下来,并在写作过程中进行消化,转化为自己的东西。可以为我所用。正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转贴于 2.要善于观察生活,从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素材。
生活犹如大河,文章犹如小溪,大河丰盈,小溪自会灵动而昼夜不息。而写作本身就是生活。生活才是最原始、最大、最丰富的素材库,里面的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此,作为教师,我们要指导学生留心生活,仔细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得到灵感,让生活真正为写作服务。积累素材并不是简单的记录生活素材,还需要学生去认真观察、认真思考,只有经过思考的生活,才是有广度与深度的生活。只有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积累的素材写出的文章才不是生活的简单堆砌,不是平淡乏味的记录,而是有独立视角的、给人以美的享受的、给人深思的、感人的有质的好文章。
3.要多多阅读好书籍。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都道出阅读在写作中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平时要让学生多阅读,多读教材,多读课外书,遇到好词好句、精彩语句与片段、名言警句,要摘抄到摘抄本上,并且尽量每天都能看一看,通过常读达到会背,以自己的方式来吸收消化它们,这样写作时就可以信手拈来。
4.要时常进行作文小练笔。
学生有了写作的兴趣,有了写作的素材,就要让学生进行实战训练了。所以要经常进行作文练笔,让学生把积累的素材用自己的语言方式表述出来,形成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这主要包括课堂训练与课外练笔。
5.要运用多种评改方式让学生更上一层楼。
修改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升华作文的重要环节,优秀作品都是改出来的。所以我们要重视这一环节,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来提高学生的作文质量。
(1)让学生自我修改。
(2)教师要批改。
教师可以站在一个高度来评改学生的作品,对学生的作文进行批改,针对存在的问题及闪光的地方作出恰当的评价。
(3)要生生互评。
篇8
一、激发和培养浓厚的写作兴趣是提高快速作文能力的前提
1.寓教于乐,唤起写作欲望。叶圣陶说过:“我们要把生活与作文结合起来,多多练习,做自己要做的题目。”小学作文教学不是单纯的语言文字的技巧训练,其内容应该贴近学生的生活,符合不同阶段学生的认识水平,让学生人人有话可说。小学中低年级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爱幻想,富有同情心。编写富有儿童情趣的童话故事是中低年级小学生的极佳练笔方式。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作文教学则应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2.合理命题,激发写作兴趣。合理命题,就是作文题要紧贴学生的生活,出在学生写作的兴趣点上。教师在教学中应根据课文的标题或自拟标题,或自行拟题,激发学生表达的冲动。如:一个单元后要求写自己心爱的东西,虽然也作了提示,可以是一种学习用品,也可以是一种玩具、一种动物、一种植物,还是略显空泛。可以启发学生:每个人都有自己心爱的东西,老舍喜欢猫,写出了《我们家的猫》;叶圣陶喜欢爬山虎,写了《爬山虎》;你们喜欢什么,写出来让老师、同学知道。
3.成功体验,激发写作愿望。“出于能获得荣誉和利益的喜悦”是诱发学生写作动机的重要心理因素。因此,在教学中要坚持把奖励作为培养和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采取多种形式,让每个学生品尝到作文成功的快乐。对学生来讲,在他们大量的作文中,总有相对而言写得较好的几篇,就对他们加以赞赏,并介绍给其他同学。或在作文课上范读,或贴在作文栏内展览,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学生的作文得以传播,使他们在成功的喜悦中激发写作愿望。
二、丰富语言、注重实践积累是提高快速作文能力的基础
1.大量阅读,丰富语言积累。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可见,阅读量越多,对写作的影响也越大。快速作文能力的提高要建立在增加学生阅读量和丰富语言积累之上。为了增大学生课外阅读量,发动每个学生从家里拿来书与大家“共享”,在班上设一个小书架,并定期更换。每周安排2-3节课时间让学生去学校阅览室看书,并注重指导学生科学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学会选择性阅读,提高课外阅读效率。
2.多观察勤思考,做生活的有心人。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有了生活素材,作文才有内容。要帮助学生积累写作的素材,就必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思考,时时处处做生活的有心人。观察时应调动一切感官,充分运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进行细致地观察。对观察的现象,要给自己多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并勇于向别人请教,要进一步分析、综合比较判断,以获取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觉得很有收获的就记下来。
3.积极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不断丰富写作素材。活动、游戏是儿童的天性。在教学中要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特点,组织学生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心理感受,建立起实事实物的概念,积累写作素材。如利用课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学生进行各种比赛,多姿多彩的活动使学生有了亲身经历和感受,拓宽了视野,丰富了写作源泉,学生写起作文来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了。
三、大量练笔是提高快速作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1.坚持每日一忆,每周一记。在教学中,可以从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要求学生“每日一忆”,改“记”为“忆”,要求学生在每日入睡前,把一天中经历的事回想一下,把有意义的事情挑选出来,想想可以写成什么作文,第二天在课堂上交流,比比谁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最有“慧眼”。如果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又有把握写好的素材,就写成周记。
2.指导学生模仿课文练习写作。模仿是创作的基础,创作是从仿开始的。教学中,可以结合每个单元的阅读和作文训练要求,指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的写作特点,“见缝插针”,反复进行仿写训练。而且每一次训练都有不同的要求,也有不同的收获。
3.指导学生发挥想象,续编故事。如教学完《穷人》一课,可以让学生展开想象,续写桑娜拉开帐子后的情形。学生听说是让自己编故事,写作的积极性就高了。
篇9
一 写作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快速作文产生了兴趣,那么他入门就快,首先要让学生在思想上接受快速作文,并对快速作文有新的认识和理解,因为它和传统的作文模式有些差异,而学生对传统的作文模式可以说是根深蒂固了,改变这一观念是能否写好快速作文的前提,是兴趣能否持久的关键。为此,老师可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一些兄弟学校和优秀教师在作文教学改革中取得成功的范例,学生就会很直观地把传统的作文模式和快速作文教改实验进行对比,从而认识到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就会产生抛弃的念头。此时,老师抓住机会趁热打铁,学生便产生了兴趣,就会欣然地接受快速作文教学,在这个基础上,培养学生对快速作文的兴趣就容易多了。
二 勤于积累
一个人无论写作技巧多么高超,如果腹中无点墨也写不出好文章来,更别提快速作文了,可见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性。那么平时要求学生从哪些方面去积累写作材料呢?我的做法是:(1)平时让学生背诵大量的古诗文、格言、警句、谚语及名篇名著中的精彩句或段,或是老师将收集到的资料印发给学生背诵。教师要定期进行检查,目的就是要丰富学生的写作语言,让学生作文时有话可说,也是为今后写议论文道理论证时做好素材的储备。(2)开展课前5分钟演讲。演讲内容不限,但必须积极健康,可以是当日的见闻、趣闻,或是一个小故事,或是电视中的一些特别专题栏目,如:《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今日一线》《今日说法》等,因为这些内容紧紧把握住时代跳动的脉搏,反映大千世界的众生万象,是社会的晴雨表。学生可就一些感兴趣的话题谈自己的看法和感受,教师要求台下的同学将演讲的内容概要记录在专用笔记本上。这一做法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而且增强了学生的法治道德观念,更重要的是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素材。(3)出好语文专题板报或举办手抄报活动。实践证明,举办这种活动,学生的热情很高,板报、手抄报由学生自编、自写、自画、自评。既锻炼了学生的手写能力,又为学生积累了丰富的写作材料。
三 扩大阅读量
鼓励学生扩大阅读面也是作文教改中不可或缺的内容,教师要想方设法激励学生读书。如可向学生推荐《读者》《演讲与口才》《读写天地》等,或开放学校的图书馆,建立班级图书库,在班级《学习园地》开设“优秀作品推荐”“走进名著”“读名著谈体会”专栏或举办“读书交流会”“演讲会”等。这些内容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而且有效地促进了语文能力与素质的提高。实践证明,阅读量增大的学生,情感变得丰富了,学习语文的积极参与性提高了,平时也很关心国家大事,对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甚至个性和特长等方面都得到了有效发展。学生的这些能力和素质又特别有利于写作,作文时再也不会出现无话可说的状况了。
四 培养写日记的习惯
写作能力的提高靠的是长期的积累,不是一两天就行的,要多看、多思、多写,为此就要培养学生勤写日记的好习惯。学生将自己每天的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久而久之,这就是一笔极丰富的写作材料。教师要把写日记,当做一项长期任务来抓,并检查落实,写得好的要在班上交流,一起欣赏、评析。交流时间可放在每周的语文自习课上进行,或是课前的5分钟演讲中进行,并开设“优秀日记专栏”,让学生自评、互评。这样做特别有助于写作水平的提高。
五 训练书写速度
篇10
关键词:原生态教学;解决对策;综合素质
原生态,一个新生的文化名词,最近在各种媒体上广泛流传。其实原生态艺术活动在民间已经存在许久了,因其质朴自然,而显得清新、真实。长期以来高中作文教学中,不少教师虽然大量进行阅读写作教学,但是仍然陷入难以突破的陈旧模式之中,沿着传统的老路徘徊不前。这里,我仅就自己在作文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几个基本问题,略谈一下自己的认识:
一、应试训练破坏了作文的独创性
高三学生面临着高考,时间短,任务重,理应尽快提高写作能力,但许多学生仍图轻松走捷径——“克隆”作文。
虽然高考作文考题上明明有着“不得抄袭”这样明确的要求,可是有些考生还是充当了“克隆”作文的机器。其实,“克隆”作文的出现,板子不可单单对着学生打。其源头祸水与我们沿袭已久的教学制度与考试模式有关。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在教学评估上仍未走出“唯分数论”的怪圈,使得教师的作文教学的着眼点不是“素质教育”,而把“拿来主义”当成了主流,“背熟范文打天下”可以说是贻害无穷。要突出作文的创新性,就是要做到下面几点:①标题新。文题应含意深刻有新意,要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②立意新。思想有新意,才更具创新性;③材料新。创新作文的材料必须具有典型性、代表性、新颖性,能表现人物个性,揭示事物本质,给人以新鲜感。
二、作文教学标准定位过高
虽然,新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作文教学的要求有着很明确的规定,但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或在高考作文试题中,人们总是自觉不自觉地抬高了作文教学的标准,突出强调作文“主题明”“表达巧”“构思新”等要求,以达到在刊物上发表的标准来要求学生,对大多学生来说是办不到的,也背离了国家的教学要求。
根据语文课程目标规定的作文教学的比重和要求,要结合每位学生的具体特点,制定符合写作规律的教学计划,一丝不苟地执行,努力落实不同环节的不同要求,有计划、有目的、循序渐进进行训练。对学生写作能力形成关系重大的训练项目,应有所侧重,落实到位,以满足高中学生写作能力发展的需要。
三、只重数量,不重质量
教师为应付学校的作业检查,不得不增加学生的写作数量;学生为完成老师下达的任务,也不得不去疲于应付。可想而知,以这样的态度面对作文写作,其效果不言自明,课程标准上的作文要求也就很难落到实处。这样的作文训练只能是浪费学生的大好时光。许多教师为完成作业任务往往对学生的作文质量不闻不问,听之任之。这种情况之下写出的文章自然是空话套话连篇,或者堆砌华丽辞藻,灵气全无。
掌握作文正确的教学方向,打破应试体制条条框框的束缚,给作文教学松绑,不断提高作文教学质量,必须从一点一滴抓起。比如,坚持让学生记日记,记录身边发生的人和事,积累写作素材写作经验,增加语言积淀。再如加强个性化写作训练,比如如何审题、如何运用语言精确地表达主题思想等。
四、作文材料空洞
学生生活空间狭小,课外阅读量不大,从而导致作文内容贫乏,材料陈旧,没有新意。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指导学生多看书读报,多积累精彩的语言片段,不断去思考、领悟、总结。②收集名言警句与现代文中的优美语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