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范文

时间:2023-03-29 22:52:0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我的中国梦作文素材

篇1

独特的“这一个”“我”。每个人都是不可复制的,“我”是唯一的“这一个”。作文要“我手写我心”,“我”的生活是用之不竭的作文素材。所以,整合素材的首要任务是梳理这十多年来“我”的生活,撷取没有“风化”的记忆,诸如“我”经历的喜怒哀乐,“我”的亲情、友情故事等;亦可由此编辑写成“我”的小传。近年的高考作文题“我能”“与你为邻”“我生活的世界”“我与故事”“找回童年”等涉及的素材“舍我其谁”呢?

“我”欣赏的一个人。拿出粉丝对偶像的热情去关注“我”欣赏的人,能“爱屋及乌”地搜集和他(她)有关的素材,亦能在作文中和他(她)侃侃而谈。这个人可以是当红的明星,可以是彪炳史册的古人,可以是文学作品中的典型人物,也可以是身边平凡的小人物。诸如诸葛亮、谭嗣同、觉慧、姚明、周杰伦等,他们身上的“金子”都能在作文中“闪光”。

“我”常读的一本书。阅读是作文最直接和最丰富的素材源,但不能一味沉溺于时文的快餐,那只是浮光掠影。应该享用的是“大餐”――至少要熟读一本经典(名著、传记、作品专集等),并能做到“刻骨铭心”。高三是不可能有太多的时间阅读一本新书的,即使读也难以在短时间内读透;所以最好是把以前常读的一本书拿来重读,像《三国演义》《红楼梦》《莎士比亚戏剧集》《高老头》《热爱生命》等,这类书信息量大,底蕴深厚,再三、再四读之都会有新的发现,作文时则可以依托书中人物、作者思想表达自我的新认识。

篇2

奇迹也许就是你艰苦流汗的写出一道难题,赢得了一次冠军,而这些奇迹的缔造过程都会让我们为之动容,引以为傲。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奇迹作文素材7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奇迹作文素材700字1著名作家杜鲁门·卡珀特曾说过:“梦是心灵的思想,使我们的秘密真情。”

我从小就梦想长大以后,能成为一名艺术蛋糕师。要说这个梦想的来源,还得从小时候去蛋糕店说起。

那天,我吵着要和妈妈一起去蛋糕店取蛋糕。正当我一进蛋糕店,那浓而清香的烤蛋糕味,就让我口水三尺流。

来到蛋糕房前,见叔叔正熟练地用抹刀在蛋糕上跳“迪斯科”,另只手还不忘转动着地盘。不一会,咖啡色的奶油都均匀的在蛋糕上“集合”了。

那熟练的动作,潇洒而又自然,让我十分佩服。

接着,叔叔就开始装饰蛋糕了,叔叔不紧不慢的拿出裱花袋,把蛋糕装饰的像世外桃源般,叔叔还在上面放了些水果和巧克力,看上去美味十足。

当叔叔递给我蛋糕的时候,我会心的笑了笑,笑得很幸福。

那晚,吃着叔叔精心做的蛋糕时,我冒出了这个美好的愿望:我也要当艺术蛋糕师,我也要给大家带来幸福。

从那以后,只要一有时间,我就钻进厨房,开始研究我的蛋糕,妈妈也会当我的品尝者。为了能够让我的蛋糕做的更好,妈妈还经常带我去书店买相关的书籍。

直到五年级时,我看了一部日本动漫——-《梦色蛋糕师》,动漫中的主人公做蛋糕时也是困难重重,但是为了能到巴黎进修,能为人们带来幸福,他们做了很多努力,用快乐的心情,用怀着带给人们幸福的心情去做蛋糕,最终通过了考试。

现在想想主人公们做蛋糕时的动作,熟练而又细心,他们心中的心情与美好的愿望是多么令人羡慕。

梦是一种欲望,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我会带着梦想,带着给大家幸福的心灵,去行动,使梦想不再是梦。

奇迹作文素材700字2“黑夜给了我黑色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人顾城对信念的态度。诚然,人的一生中可能会遇到数不清的挫折,但只要心怀光明、心怀信念,终将走出黑夜,迎到光明。

信念使人渡过难关。在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中写道:一名青年女画家琼西危在旦夕时,确信窗外的常青藤的最后一片叶子飘落时,自己就应该走了,但最后那片叶子无论风吹雨打,岿然不动。她因此受到了鼓舞,积极治疗,最后脱离危险时,却发现那片叶子是画上去的。著名作家罗曼罗兰曾说过:

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倘若琼西知道了那片叶子是画上去的,结局可能不会如此美好。

为信念去奋斗是快乐的。西晋文学家左思少年时因《两京赋》而受启发,决心撰写三都赋。面对世人的嘲笑,他矢志不渝,随手携带纸和笔,想到好词好句就记录下来。最后,在这种信念下,他终于完成了作品,流芳千古。

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一个信念者所开发出来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只有像左思那样信念与兴趣俱全的人,才可能会走向辉煌。

信念使人坚定方向。在西汉时期,汉武帝曾派苏武出使匈奴,但由于虞常事件遭到扣押,苏武却在遭到劝降时岿然不动。匈奴单于实在没有办法,就把他赶到了北海牧羊。在汉朝赎他回国时,已经过去了十九年,苏武却未曾一点更改他的爱国的信念。席勒曾说过“假如我的信念随我的心脏跳动而动摇,那是可悲的”诚然,苏武正是因为有这样坚定报国的信念,才能在甜言蜜语时侧耳不听、在刀光剑影下昂首不动。这种对于信念的坚定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生活如海,信念作舟。行舟于海,方知海之辽阔;做舟于途,方知艰难。生活如山,信念为引,方知山之奇伟;生活如刺,信念为曲,方知歌之淡雅。

让我们带着坚定的信念,养就心中的春天,走尽天涯,洗尽铅华,拣尽寒枝,歌尽桃花。

奇迹作文素材700字3文物是历史的见证,透过文物,仿佛让我们穿过时光的隧道,来到了古代。九月十三日下午,我们在杨帆、陈露老师的带领下,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常州博物馆,参观文物展览。

走进神奇的“马王堆”汉墓珍品展,看着一件件展品,就像一本浩瀚的汉代大百科全书,我们十分好奇,纷纷围在讲解员阿姨身边,听她娓娓动听地讲述两千多年前,汉代繁荣昌盛的景象。

走进文物长廊,一股庄重的文化气息迎面扑来。使我印象最深的是素纱禅衣。古人用“轻纱薄如空”,来形容素纱禅衣一点儿也不过份。在它的介绍中,这件衣服竟然只有四十九克,真是太不可思议了!现代都几乎没有办法仿制出来。唐代大诗人白居易的《缭绫》中写到:“应似天台山上明月前,四十五尺瀑布泉,中有文章又奇绝,地铺白烟花簇霜。”很多人都以为诗中那缥缈如雾的轻纱是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虚构出来的,直到素纱禅衣被考古学家挖掘出来,才证明诗人不是凭空想象,历史上确实存在的。

长廊尽头,似乎躺着一个东西,感觉阴森森的。走近一看,我不禁冷汗直流,这里居然躺着一个棺材。我害怕极了,想立刻走开,生怕里面会有僵尸蹦出来。但看了它的介绍后,就松了一口气:这只是一个复制品。我细细观察,发现它不再那么恐怖:底子用绿色、褐色、黄色等各种颜色描绘出祥瑞的图案,上面刻画了六条龙,三只虎,三只鹿,一只凤凰和一名仙人,显得富丽堂皇,体现出中国古代工匠的高超水平。

马王堆的陪葬品有很多,有陶金饼、木壁、杨梅、梨子等。那些水果似乎还像两千年前散发着香味儿,让人垂涎欲滴。而且里面还有珍贵的大象牙和木犀角。可以看出,他们当时的生活十分奢侈。

时间就像一只离弦的箭,转眼间就到三点钟,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了常州博物馆。

奇迹作文素材700字4世界上有个叫做蒙恬的先生说过——生命的用途并不在长短而在我们怎样利用它。许多人在世上的日子并不多,却活得很长。这时的我不禁想起那次惊心动魄的险历。

记得那是某年的一天,那时我还在担任矿工队队长。我带领着约有120人口的矿工队到北京王府井下挖煤,忽然看见青蛙都在到处窜,看见老鼠“吱吱”地叫着。然后我的心里就跃起一种不祥的预感。我一转眼,果不其然。就在那一瞬间,我被来势凶猛的激流一下子冲到在地,我的衣服在石头上滑破了,裤子被淋湿了。这时,我的耳边隐隐约约的传来悲惨的痛哭声,我赶忙凑过去,原来是我们这个矿工干了二十年的一个老工人。他说:“他的母亲还瘫倒在床上,孩子还催着我交学费。如果我们这次不幸遇难,该怎么办哪?呜呜……”我听后很是着急,可是干着急有什么用呢?我们的心剧烈的跳动起来。眼看这水就要把我们吞噬了。这时,我冷静下来。突然,灵机一动,想出了一个妙点子:大家的制服上有一根皮带,我就叫大家用皮带把自己栓挂在头上的那颗钉子上。局势越来越严重,于是,我们就进行了分组:小伙子,身强力壮,就带领这三十岁以下的工友去查看有没有人来救援。而那些体虚的老工人就去休息。

不久,小组长急忙跑来向我汇报说:“队长,外面有声音,好像铁锤敲击的声音,一共有五下。”这时,我们的脸仿佛如绽放的百合花一样灿烂。我连忙回答:“那我们回敲,这样才能让外面知道这里面有人。”于是,我们都拿起铁锤不停的敲击。然后,我就看见一个小洞——原来是好心人给我们送面包来了,我们感动的头涔涔而泪潸潸了。这一呆就是三天三夜,最后我们终于从黑魆魆的井口下出来了。

百合花在我们手中绽放;玫瑰花在我们手中盛开;生命的曙光在我们手中点燃。

奇迹作文素材700字5那是一座被废弃的庙宇,一棵棵参天古树的老根牢牢地吸附着它。老根有部分露在外面,褐色的、肥硕的根已经把古庙严严实实地包了起来。

这一棵古树的根十分粗壮,它攀附在古庙的屋顶上,仿佛一条条棕色的巨大蟒蛇吸附在屋顶上。垂入地里的根也不甘示弱,在地上四处蔓延,扩大自己的领地。它就像一只巨大的八爪鱼,触角伸向古庙的四面八方。

那一棵大树的根又密又细,纵横交错,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网住古庙,又仿佛千万条细流从古庙顶飞泻而下,十分壮观。古树和庙宇完全融为了一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最后一棵古树的根呈块状,仿佛一个巨人抬起了他那巨大的脚,轻轻松松地跨过了高墙。

这几棵千年古树的树干直入云霄,人们抬头都望不到顶。郁郁葱葱的树叶犹如给人们撑了一把碧绿的太阳伞。

我不禁好奇地想——

这一棵棵古树在八百年前只是一颗颗平淡无奇的种子,它们是怎么长成参天巨树的呢?

想象着,砖缝中掉入了一颗种子。它决定在没有阳光、泥土稀薄的庙宇中顽强地生存。

它努力向上生长,它的根扎入泥土。为了提供足够的营养,一部分根开始攀附在巨石上。遇到墙缝就努力挤进去,遇到柱子就环绕而上……一米,两米,三米……马上就可以钻出古庙了,屋顶想阻挡树根快速蔓延的脚步,树根顶了一次,没成功;两次,还没成功;树根不肯罢休,第三次,它终于成功了。

篇3

歌曲,属于大众文化中对青少年影响较大的一种,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出发,选取其中与语文结合相对紧密的素材,用于课堂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正确地对待这一文化载体,从而逐渐树立“大语文”的观念。

一、导入巧用

开学第一课上,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笔者在导入环节采用RAP的形式,说唱了一首由《最炫民族风》改编而成的《最炫语文风》,学生觉得耳目一新,兴致颇高,课后还向笔者要这份歌词。

就初中语文教材而言,不乏能与歌曲关联的课文。如:《绿色蝈蝈》一课,笔者在开头唱了《童年》,它的第一句是: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中间的“知了”就是“蝈蝈”,从而让学生快速进入状态。又如:《化石吟》,笔者选取了《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其中有一句是:“精美的石头会唱歌”,从而联系本文的化石,它们也在为我们诉说着从远古到现代的神奇故事。

二、开设专题

为了让学生对流行歌曲的特点及其对语文学习的意义有较为全面的把握,笔者开设专题,上了一堂《让流行歌曲走进语文课堂》,主要环节有三个:

(一)听歌曲,赏古代诗词

出示李煜的《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先自己唱,抛砖引玉,再让学生谈谈对歌词的理解,有学生提到“寂寞梧桐”,认为它写出了作者内心的孤寂,从而引出意象这一术语,结合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来谈“梧桐”的意象特征。

(二)唱歌曲,品优美歌词

周杰伦的《青花瓷》、《台》等歌对青少年而言并不陌生,可以让学生一起唱,感受歌词的韵味,从修辞、用典、意象等角度进行赏析。在《青花瓷》中,无论是采用夸张手法的“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还是采用类比手法的“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抑或是采用比喻手法的“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都耐人寻味,富有表现力。在《台》中,分析的视角就更多了。不仅是文学气息浓的歌词吸引人,通俗易懂却富有哲理的歌词也颇能打动人心,如《蜗牛》中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又如《父亲》中的“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总是竭尽所有,把最好的给我”,学生在语文课上唱起这样熟悉的旋律,会有怎样不同的感觉?

(三)用歌词,扮作文语言

内涵丰富、朗朗上口的歌词倘若运用得当,也是作文的好素材。首先,歌名有助于拟题,甚至可以直接用做文章的标题,如:《奔跑》、《飞得更高》、《同桌的你》、《阳光总在风雨后》等;其次,歌词可以直接引用,如《蜗牛》中的“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可以用于励志类的文章;再次,根据表达的需要,可以灵活运用,如:考前复习——我怕时间太快,不够将你看仔细。(《至少还有你》);此外,还可以改编歌词,有所创新,比如:将《我的好兄弟》改编为《我的好同学》、《我的好朋友》之类的歌。

三、分类整理

课后,笔者布置作业,让学生分类(亲情、友情等)搜集整理歌词,具体做法:先摘录歌名,再选取一两句最精彩的写下来,根据所学方法(修辞、意象、典故等)进行赏析。

从学生的作业来看,他们大多能按照要求完成,甚至有些自己的独创。以“亲情”为例,学生对王羚柔所唱《有你地方是天堂》中的“你的爱像月光,那么温柔又慈祥”点评道:“这句歌词形象地把母爱比喻成柔和的月光,充分体现了母亲的温柔、慈祥,给人很温暖的感觉。”还有学生以“励志”为主题,选了王心凌的《梦的光点》,对“我追着梦的光点,心连心站在同一边的起跑线,加速度冲出线仰起了脸,我们微笑一起迎接幸福终点”这句歌词点评如下:“这句歌词告诉我,追求梦想(理想)要马不停蹄、不懈奋斗,最后才能达到幸福的终点,在这个过程中,为了快点实现梦想,我更加努力地拼搏,加快速度冲向前。”

学生对歌词的品读,虽然不甚全面、深入,但都体现了他们独特的视角,而个性化的解读,正是新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内容,因此,都值得提倡。

四、学以致用

以“生活处处有语文”为主题的作文练习中,笔者主要列举了店名、招牌、标语、对联、流行语等对语文学习的启示,但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选择了“歌词”为题,分析它对语文学习的作用,并且条分缕析、有理有据,大致有以下几类:

(一)品味韵律

歌词之所以被世人传唱,很大一部分是因为韵律美,有学生列举了邓丽君的《甜蜜蜜》,每一句结尾都押“i”的韵。还有学生发现:“就拿《童年》这首歌来说,开头的歌词‘池塘边的榕树下,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中的‘池’和‘知’都是平声,而且押韵,所以唱起来更加朗朗上口。”

(二)分析修辞

歌词中不乏大量贴切而富有表现力的修辞,夺人眼球。有学生写道:“语文,如一首劲爆的《江南Style》,让人心潮澎湃。‘全世界都在讲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伴随着SHE动听的《中国话》,语文悄无声息地来到了我们身边。它用夸张的手法将汉语的意义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又如:“听着谢雨欣的‘谁来等你?你在等着谁?谁来等我?我在等着谁?’不觉陶醉。这首《谁》巧妙地运用了顶针的修辞手法,且通俗易懂,让人过耳不忘,回味无穷。”再如:“‘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同时运用拟人和类比的手法,描绘出了一幅意境优美的烟雨静候图,使得飘摇的烟雨也富有了人情味,而烟雨中的等待更有一番诗意在心头。”学生作文中诸如此类对歌词中修辞手法的分析不胜枚举。

(三)转为画面

文字能让人联想到一个个场景,尤其是描述性的语言。有学生对这方面的歌词很感兴趣,写道:“听到《青藏高原》里的‘我看见一座座山,一座座山川,一座座山川相连……’时,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了辽阔的青藏高原,一座座巍峨的山川连绵起伏,多么壮观!‘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真心英雄》这首歌萦绕于耳畔,脑海中浮现出一幕幕画面——人们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拼搏,不管遇到多大的风浪,始终坚持划着桨、扬着帆,努力前行。”

(四)挖掘内涵

有学生选取所爱的歌词,加以诠释。有些歌词很常见:“‘我要一步一步往上爬,等待阳光静静看着它的脸……’听到《蜗牛》这段歌词,总是忍不住激动起来,这段歌词那么美,美在蜗牛那单纯的梦想,它虽然渺小、卑微,却有着‘大大的梦想’,这励志的歌词一下子印在了我脑海中。”也有相对陌生的歌词:“这首河图的《不见长安》并不是家喻户晓,但我却深爱着这首充满语文魅力的古风歌。那些为了梦想漂泊的游子,也许曾挣扎着在家乡近处转身离去,怅然若失。”学生在挖掘歌词内涵的过程中,理解能力也随之得到提升。

总之,学生喜闻乐见的歌词,作为大众文化的一种,也是学习语文的好素材。好的歌词具有独特的魅力,能让受众产生深深的共鸣。歌词创作的背后也大有文章,有的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有的精心营造优美意境,有的善于引经据典。只有仔细体会,方可获得丰富的语文知识,心灵随之得到净化。倘若能灵活运用,还能使作文增色不少。可谓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参考文献:

[1]张长弓,应民.从歌词中学语文[J].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七年级),2010,(06).

[2]沈春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之歌词教学[J].语文教学通讯,2011,(14).

[3]陈余玉.浅谈如何在唱流行歌曲中品味“语文味”[J].教育教学论坛,2011,(19).

[4]陈国安.试论歌词与中学语文教材的系统整合[D].湖南师范大学,2011.

篇4

较之于现状结构,块状结构的作文的优势非常明显。我归纳一下,大体如下:

首先是那些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素材都能用上,选三五个素材,试卷也写得满满的;其次是面对大的题目,能快速化大为小,分解主题,从不同角度阐释主题,从而强化主题。三是在文体的选择上,自由度大。可以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或者是议论性的散文,或者是抒情散文。选择文体的原则有两个:一是写自己最擅长的文体,二是依据表达作文主题的需要。三是取材广泛自由,不受时空约束。四是明快、简洁、大气,结构匀称,详略得当。有排比段式的外在形态和内在韵律,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因为确定了块状结构,主体的几个平行部分所花的笔墨大致是相当的,可以在行文之前就确定好每个部分所花的笔墨。五是有助联想,快速成文,点亮文采。因为省去了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或过渡段,可以把构思与表达的时间和精力集中于若干相对独立的片段上,以便快速成文。几个平行的层次其实就是文章思路的辐射点,有利于快速进行联想。六是有助于点亮文采。结构明确后,马上集中精力描绘场景,使用多种修辞方法,在文章的各个部分进行文采点缀,就好比对房子进行装潢一样。最为关键的是块状结构不仅简单易学而且行文简洁,使人一目了然,在考场这一特定场合,更容易被阅卷老师在极短的时间里理解,并产生好感。

我在这里说一说“三”在作文中的独特效果,如果大家留意一下,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记叙性的文章在选材上,“三”是个很神奇的数字。中国传统小说就爱用三件事写一个完整的情节,《西游记》有三借芭蕉扇、三打白骨精;《三国演义》有三顾茅庐、三气周瑜;《水浒传》里有三打祝家庄,三打镇关西;《红楼梦》中有三进大观园。我常想,这是为什么呢?“事不过三”嘛,写一两个材料内容有些单薄,写小说不够曲折,写议论文缺乏代表性;写四五个材料,写小说有些重复有些臃肿,写议论文又会造成材料堆砌。三不多不少。而块状结构作文就更偏爱“三”了,因为考场作文字数所限,这是一个“度”的问题。

【写法指导】

一)块状结构的议论文或议论性散文

结构如下:

开头:或故事,或引用,或开门见山提出总论点或总论题。

主体:板块一:结构标志句一+事例分析板块二:结构标志句二+事例分析;板块三:结构标志句三+事例分析 ;结尾:或呼应开头,或总结全文,或深化论点。

二)块状结构的记叙性文章

可以写三四件事,从不同侧面塑造一个人,比如以“我眼中的某个历史文化名人”为话题作文就可以这么写,比如写苏轼,你就可以分解一下,比如分解成三个方面,初出茅庐时的意气风发,面对失意时的旷达,在政治生涯中的操守;小标题的拟定上,可以精选苏轼或别人相关诗句,融入自己的感受,调动自己的文化积淀,很快就能成文。

可以写三四个人,表现同一个主题。还以“我眼中的某个历史文化名人”为话题作文,可以围绕主题写三个人,比如诸葛亮、刘禹锡和苏轼。

结构如下:

开头:用简洁精警的句子揭示题目内涵,总领全文。

主体:

板块一:结构标志句一+横断面一+抒情一

板块二:结构标志句二+横断面二+抒情二

板块三:结构标志句三+横断面三+抒情三

结尾:或呼应开头,或总结全文,或升华主题。

注意主体部分,选取生活的横断面,也就生动具体的生活场景,必须围绕同一主旨,写作上力避平铺直叙,表达方式上,多用描写少用记叙。任何一个完整的段落都是由起始句,展开句和结尾句构成的,每个板块的起始句不要写类如“吃过早饭”, “下课了”,“上小学的时候”等等,而要打造成一个结构标志句,突出这个段落的核心;展开句不写事件的全过程,把要写的“点” 定格放大,突出细节。

篇5

关键词:阅读 写作 学生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0-0078-02

学校德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个体的人,这也是教育的目标所在。如果把德育定位在社会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上,其实质都背离了德育实施的方向。德育应该以人为本,围绕“人”这个主体来实施德育,造就走向生命的德育。学校德育应该用生命资源来陶冶学习者的道德,而阅读和写作就是很有效的生命资源。

写作,是学生作为主体的人生积累和思想的一种展示。写作需要提炼思想,对生活中的现象有深入的思考,透过现象寻找本质,揭示生活中各种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且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思维的历程正和学校德育的进程相契合,所以,学校德育可以探讨两者结合的有效途径。

首先,以写作的思维训练丰富学校德育的内涵。写作教学强调学生的审题立意,注重引导学生对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立意的训练角度是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的系统性覆盖和考察。以2013年全国部分高考作文题为例:新课标II卷、海南卷明确提到了同学人际关系的处理,广西卷作文题捡到手机之后、浙江卷作文题三句话看童心、陕西卷作文题经验与勇气、湖南作文题我愿意、安徽作文题为什么不能这样则引导学生去挖掘学生的内心深处,多角度的深入探微人性弱点和闪光点,山东作文为作家作品挑错、福建作文题根据《忧天》写作文则努力通过提供的材料形象地打开思维,将学生思考的触角伸向文学、历史、哲学的每一个角落。学校德育的目标是提升学生的道德层次,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社会人,这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工程,而优秀的高考作文总是以其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材料震撼读者,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一定的道德高度、在长期的阅读和写作过程中情感与思想积累的一次真实的流泻,因为写作拒绝材料的堆砌、情感和思想的虚假。所以,阅读、写作和德育相辅相成,共同支撑起学生的人格大厦,一个语文教师必须努力承担起学生德育教育的重任。在讲授老舍《想北平》时,通过文本分析,我们感受到老舍对北平的爱,这是一种近乎于对母亲的爱,是一种说不出口只能铭记于心的爱,是一种只允许自己指出他的缺点却不允许别人说出他不好的、近乎于蛮不讲理的爱,这种爱的内涵之丰富、外在形态之复杂更容易震撼学生的内心深处,语文教师应该利用这种震撼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寻找与其内涵相似的爱,诸如对集体的爱、对学校的爱、对家乡的爱、甚至对亲人的爱。在教授《唐诗宋词选读》时,我们向学生展示了一个强大的思想活跃的唐朝。初唐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已经让我们初步感受到唐朝社会的风貌,外出壮游求学或求官的士子、在家日夜思念的妇人,有着离别的悲苦,但是却哀而不伤,因为唐朝社会让人充满梦想,给人追寻的力量。盛唐无数男人奔赴边疆,渴望建功立业,甚至认为“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盛唐有失意的李白,但是他依然潇洒飘逸,“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盛唐也有悲苦的杜甫,但是他一直关注着国家、社会、人民,心中一直涌动着建功立业的梦想,他们都是有梦之人。语文教师可以联想到学校正在如火如荼举办的德育系列活动“中国梦,我的梦”对学生加以引导,我们期待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是我们共同的梦想,但是这个梦想是由无数“我的梦”汇聚而成。教师的适时引导会将学生的思维置于宏大的历史、文学时空中,容易引起学生思考的冲动,激发寻觅自我梦想的激情,这是一般德育教育形式所无法达成的。

同样,学校德育也促进学生写作素养的提高。写作来源于生活,在一所寄宿制学校,学生对生活的理解需要校园文化的熏陶。作为省重点中学,长期的办学思想已经积淀成厚重的校园文化,形成了以“笃实”校训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德育文化内涵丰富。笃实的学风让学生更能坐得住板凳,拥有“博学之”的基础,笃实可以让学生形成“审问之、慎思之”的习惯,拥有独立之思想,继而实现“明辨之、笃行之”。精细化的管理塑造了学生的良好的行事和思维习惯,对于写作材料的占有、良好思维习惯的形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其次,以阅读、写作教学的系统化丰富学校德育的形式。阅读与写作教学是一个系统性的工程,两者紧密相关。苏教版教材就每个教学模块都配备了相关的系列读本,通过扩展学生的阅读量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进而丰富并深刻学生的思想,同时也增加了写作素材的积累。以苏教版必修一为例: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

(1)吟诵青春(2)体悟人生(3)设计未来(4)写作观 你的生活很重要

第二专题 获得教养的途径

(1)求学之道(2)经典的力量(3)写作指导 鲜明的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

第三专题 月是故乡明

(1)漂泊的旅人(2)乡关何处(3)写作指导 夹叙夹议,枝繁叶茂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

(1)谛听天籁(2)感悟自然(3)湖山沉思(4)写作指导 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

必修一共有四个专题模块,涵盖了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角度,意图在阅读教学中多角度引发学生对人生、社会和自然的思索,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自然观、世界观,这和德育的目标正好契合。

高一的学生刚刚进入高中,青春热血涌动,需要“向青春举杯”,但是,更需要正确的引导,需要了解“获得教养的途径”,当然,在求学的路上,路漫漫其修远兮,故乡永远是其有力的支撑,“月是故乡明”让其在艰难的求学路上拥有了内心的充盈,于是,抬头继续迈向远方,攀登人生的山峰,但是,山也教会了其如何去思考。

我想,面对着高一新生,如何引导其在新的人生角色中找到位置是每一德育工作者必须完成的任务,而教材体系给我们提供了非常完备的参照。

当然,语文教育工作者,也可以利用德育形式来有效的丰富了阅读和写作教学。主题班会是德育教育的重要形式,主题班会如何系统化、序列化?如何为阅读和写作服务?

篇6

第一步:观察入手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给我的作文教学带来深刻的启示。学生之所以下笔难,是因为没有材料可写,因此,在二、三年级就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虽然社会不是学生生活的主要阵地,但小学生已开始涉足社会生活。我们要尽可能地引导他们走进丰富多彩的生活,让学生通过耳闻目睹来摄取生活中的一个个小镜头。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生活。家庭是孩子的启蒙学校,是孩子真实的生活世界和情感家园。我们把学生的观察点引向家庭生活,不仅可以使他们加深对自己家庭的认知、理解和热爱,而且可以直接丰富其作文素材,这样才能引发其写作真情。

2.引导学生观察校园生活。紧张、有序的校园生活给学生带来了很多体验和乐趣,也是构成学生生活的主要内容。小学生可谓“玩兴”正浓,可又不得不开始涉足比较紧张的“应试”生活,这就构成了一对矛盾,由此也引发出许多故事,给他们启迪,更令他们珍惜。学生犹如一棵棵茁壮成长的小树,每过一年,年轮就会多一圈,只要学生善观察丰富多彩的课间活动、紧张激烈的比赛、师生的交往和同学间的情谊等,那么,那一圈圈的年轮将满载学生的喜怒哀乐。

3.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生活。社会犹如一个大舞台,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故事上演,学生无论是行走街头、驻足店前,还是漫步公园、落座车上,都可以看到或听到许多形形的事情。这些事有的蕴藏着真、善、美,也有的折射出假、恶、丑。学生随时随地留意并记下这些事情,在习作时便可信手拈来。还有,生活既是多彩的也是复杂的,只观察是不够的,还得引导学生思考,对观察到的东西进行概括和提炼,只有这样,才能在司空见惯的事物中找到写作之源。只要学生成为有心之人,就能从平时的生活中主动地去发现和搜集写作素材。

第二步:日记起步

学生不仅要把观察到的素材记在脑中,更重要的是形之于文――学会书面表达。写日记能把观察和表达有机地结合起来。老舍先生曾经说过:“写日记是学习写作的基本功。”人教版小学语文第五册《习作四》中开始涉及写日记。我首先引导学生了解日记的内容和格式。我在网上下载了各种题材的日记发给学生,并留一定的时间让学生阅读,使学生认识到写日记就是用笔记下一天中发生的事及自己的见闻或感受等,即把心灵轨迹用文字描绘出来。然后我以生活实例引导学生写日记。最后再用评价激趣。对学生日记的评价不宜过高,重在鼓励,让学生树立写作的信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引导三年级的学生写日记切忌操之过急,既要做到循序渐进,又要持之以恒。

第三步:童话激趣

记得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只有从儿童心底流出来的命题,儿童才会以极大的兴趣对待它。”这话在我女儿身上得到了验证。记得女儿上三年级时,也怕写作文,每次叫她练笔,她只喜欢写童话。我也不难为她,后来她练得多了,竟不怕写作文了。此时我才惊奇地发现,原来可以用编写童话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有人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话不错,实践证明,童话确实是一把开启学生兴趣之门的金钥匙。

1.给学生讲童话故事,引导学生看童话,让学生了解童话的特点――不仅有虚拟的主人公,还有丰富的想象,且能给我们深深的启迪。

2.借助实物引导学生编童话。在学生二年级看图写话的基础上,开始时可借助图片、动画、音响等编写童话故事。

3.让学生联系生活创作童话。学生练得多了,就会把平时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经历过的,经过整理、取舍、组织,用童话的形式表现出来。小学生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创造力也是无限的。

第四步:阅读伴行

1.在阅读教学中注重积累语言的指导。阅读与写作是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透彻。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依照新课标的要求,在阅读训练中加紧积累语言的指导,学生的词库量才会丰富,说话或写作文时才具灵活性。

2.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习作方法的指导。在阅读训练中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的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效果才是显著的。只有读写结合,才能相辅相成,如果读写分离,就会两败俱伤。如在上《蜜蜂》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学生观察蚂蚁觅食、蜘蛛织网等。后来在教学本单元的作文《观察日记》时,我让学生将自己在《蜜蜂》这篇文章中学到的写作方法“听闻的奇趣―实验或亲身观察的发现―结果及原理―从中受到的启示”运用到这篇文章中,这样,学生有法可依,写起来都比较轻松。久而久之,学生学会了迁移运用,写起作文来就轻松自如了。

3.引导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籍,中国自古推崇“行万里路,读万卷书”,这足以说明读书的重要性。因为人不能什么事情都亲身去体验,阅读可以弥补生活的空白,充实人的生活。据测定,一个人的知识靠亲身实践得来的仅仅占20%,而80%的知识是靠阅读得来的。而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时期、记忆的最佳阶段,若我们注重对他们阅读兴趣的激发和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将会受益终身。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也就说明阅读对写作大有裨益。因此,我常把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籍推荐给学生,如《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寄小读者》《童年》《狼王梦》《三国演义》、名人传记、故事会、小学生语文报等,因为这类书刊经过了长久时间的考验,有着比较丰富的知识积淀,有利于把学生引进文学的殿堂。更重要的是,它们能成为学生写作的源头活水。

篇7

一、加一些“叛逆味道”

运用热点素材时,从正面思考,是颇受考生青睐的角度,也是考场作文中的主流方向。然而,如果能够找准恰当的角度,并以一种略带叛逆的味道进行思考与分析,而又能做到有理有据。这样,就可以引申出富有个性的观点。

素材展示:

国产剧《爱情公寓》、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等大为流行,在学生中形成了一股“追星族”:穿着打扮向剧中人物学习,就连校园里励志横幅也是剧中人物的名字。每一个“追星”者,都有追星的原因,而他们在“追星”的过程中又不得不以各种方式来面对家长和老师的质疑。

考场运用:

好不容易赶上了一个潮时代,为什么不尽情地享受生活?家长说了,这些孩子就爱追星;老师说了,不要整天“哈韩”“哈日”。可是,心中却有那么一种一念执着的精神,让我们义无反顾、勇往直前。书本的某些角落,卧室的桌头墙壁,只要有空余的地方,都会留下我们对偶像不经意却又饱含深情的爱恋。他们成功,我们会激动无比;他们失意,我们会痛彻心底。别抱怨,别担心,我们的心里自有分寸。我们不会只欣羡于光鲜亮丽的外表,而真正痴迷的,是他们高超的才艺,还有成功的经历。

教师点评:“享受生活”,这是不符合主流认识的,然而,作者却能够在这种看似不合理的观点中引申出具有叛逆性的理解,既展示了年轻一代鲜明的个性,又合乎人正常的心灵需求。

二、多一点“哲人口吻”

哲理性的思考、辩证的认识,是当今高考作文命题和写作关注的方向。在运用热点素材时,如果能够站在哲理的思考的高度,进而得出辩证的观点态度,就可以使整个表达内容充满一种理性,从而写出文章的深度。

素材展示:

四川凉山某县的理科状元刘宁,考入国内某名牌大学。大家都觉得他会有一个美好的前途。刘宁大学毕业后,不断应聘辞职,不是嫌累就是嫌待遇低,连续几年都没有找到理想的工作。他觉得像大多数人一样,工作、结婚、生子、挣钱、养家,很无聊,很没意思。他开始沉迷网络,四处流浪。父亲不理解,儿子毕业于名牌大学,本身能力也不弱,怎么会变成这个样子?对于刘宁的悲剧,你有什么感想?

运用片段: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再远的路,只要我们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也能到达尽头;十步之地,如果不迈动双脚,也永远无法到达。曾经的理科状元,如今却沦落漂泊,刘宁的悲剧,源于他不能脚踏实地。他的经历,就像荀子笔下那只螃蟹,“六跪而二螯”,却只能寄身于“蛇鳝之穴”,岂不可悲?学一学那只蚯蚓吧,筋骨不强,爪牙不利,却能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谁能不敬?沉于梦想而于行动,永远只能窥测他人的成就。眼前,是人生;远方,只是梦。

教师点评:充分理解刘宁找不到工作这一具有共性的素材,并将其与荀子在《劝学》中的观点联系起来,站在荀子的高度对于这一问题进行合理转化,从而得出自己的观点。

三、添一种“幽默细胞”

一些热点素材,本身具有“小清新”的意味。如果运用规范的行文,其严肃的态度,虽然可以表现出健康的观点,但很难做到生动。如果在热点事件潮起潮落的汹涌中添一种幽默气息,用小清新去解读小清新,就会让文章的观点鲜明而独特,让文章的风格轻松又洒脱,从而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素材展示:

2014年 4月28日早晨,湖北咸宁实验小学升旗仪式上发生了非常有趣的一幕:主管学生德育工作的副校长洪耀明在众目睽睽下亲了一只40多斤的小猪。洪耀明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鼓励学生养成不乱丢垃圾的习惯,兑现此前他对学生的承诺:“如果学生不在希望桥和校园乱扔垃圾,我就和小猪亲嘴。”这一事件在网上引起强烈反响,洪耀明随即被许多网友称赞为“中国好校长”。

考场运用:

言而无信,未知其可。君子一诺,价值千金。洪校长为兑现学生承诺,毅然以嘴试猪,可以点个赞。不过,洪校长那轻轻一吻,虽然勇气可佳,信义可褒,却少了一份智慧。想想,教师、校长,那是为人表率的角色,大庭广众之下,不管猪愿意不愿意,便亲了过去,形象可不是很雅哟。坚守诚信,谁能反对呢?可是,以自损形象的方式来捍卫诚信,实不可取。洪校长啊,当初打赌的时候就应该多想想,下一个既能履行承诺又能体面风光的赌注。

教师点评:以生动而富有幽默感的语言,将洪校长吻小猪这一事件进行分析,充分表现了“诚信守诺”这一话题的内涵,读来让人感觉轻松而风趣。

四、找一丝“疗伤感觉”

一些热点事件,往往会展示社会生活中的无奈与困惑,这时,如果能够运用安抚疗伤的方式对素材进行解读,透过素材本身的内容,展示出生命中的小温馨、小感动,就会增加文章的人文情怀,从而提升写作的文采。

素材展示:

2014年4月15日14时,76岁的台湾知名言情作家琼瑶在微博发表长文向国家广电总局举报:“在内地有位编剧兼制作人于正,多年来制作许多戏剧,被网友检举,屡次抄袭我的作品。从《六个梦》到《梅花三弄》到《还珠格格》,无一幸免。”琼瑶指出,于正编剧的《宫锁连城》严重抄袭其著作《梅花烙》,并一一列举其抄袭实例。琼瑶还表示自己都被气病了,但坚持要讨回公道。对此,于正在微博上回应琼瑶,称这只是一次巧合和误伤,并将“抄袭”传闻归咎于部分网友和媒体。

考场运用:

琼瑶女士,你好。假如生活伤害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气愤的情绪里,需要镇静,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抄袭,不仅您感到气愤,谁听了这个消息都愤怒无比。可是,要知道,气愤真的解决不了问题。不是已经举报了吗?不是已经在网上消息了吗?等待,我们一起静静地等待。相信,过不了多久,问题就会得到圆满解决。这时,您不仅不能生气,反而要开心。没看到吗?所有人都已经和您站到了一起。

教师点评:巧妙地化用了普希金的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自然地引出对琼瑶的关心。然后结合事件对琼瑶进行了温情的安抚,充满深情的语言表达了一种生活的小温馨。

五、烘一份“情感氛围”

有一些热点素材,反映的是社会的负面影响。在运用此类素材时,如果能够将一种细腻的情感巧妙地融入对负面素材的分析中,以提醒、挽救、劝告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认识,可以提升文章的整体氛围,从而使负面素材实现积极的转化。

素材展示:

2014年11月30日上午,“95后”

少年曾鹏宇在微博上直播他的自杀经过,网友纷纷围观。有网友报警后,泸州警方找到了他。从网络到现实,他最终还是死去了。他曾在微博留言道“想自救”,可惜随即引起一大波网友无情指责:“你必须要死!”“你不死就浪费我流量!”无独有偶,2013年9月,一位14岁英国少女因为不堪网络辱骂而自杀;2008年11月,美国一名少年在互联网上以直播形式自杀,有1500人观看,并嘲讽他“是男人就要说到做到”。这样的惨剧何时能停下来?

考场运用:

篇8

长期以来,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教师的难题。最近一段时间我们在牡丹江市范围内组织各中学骨干教师召开座谈会,对作文教学问题进行了调研,了解到作文教学的现状:

1.学生的问题:害怕写作文,作文内容空洞,缺少真情实感,作文结构比较单一,仿写、套写比较多;作文语言平淡、缺少文采,缺少朝气和活力。

2.教师的问题:作文教学计划性差,盲目性大;作文命题随意性比较大;作文指导不系统,方法单一,指导不到位,缺少实效性;作文批改周期长、作用小,教师对学生作文缺乏鼓励性的评价等。

针对以上情况,在征求基层教师意见的基础上,我们对当前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为主题,在牡丹江市范围内开展了初中语文学科教学主题沙龙活动。通过展示课、研讨交流等方式,从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改进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采用科学训练方式以及作文批改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研讨,教师们在以下几方面达成了共识:1.作文教学应注重对学生写作兴趣的培养;2.通过改进评价方式促进学生作文能力提高;3.不断改进作文教学方法,探索科学的作文教学模式;4.关注写作与生活的联系;5.作文教学需要付出长期的艰苦劳动,应注重积累,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

【案例展示】

研讨主题: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课题:放飞想象的翅膀。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想象的写作方法;过程与方法:在多种方式的写作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重点:在活动中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激活学生思维。

难点:运用多种方式写作。

课型:作文指导课。

教学方法:双主互动。

教具:多媒体。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秋日私语》,让学生谈谈自己由此想到的人、事、物、景等。(教师播放画面,营造氛围。)

二、课堂新授

1.有人看到字母A就会想到:“既然目标在山顶,就不要在山腰停留”;有人看到字母C说:“你的心灵之窗打开多大,你的世界就有多大。”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熟悉的26个字母,你能想到什么?它可以是一句名言,可以是一句诗,也可以是用自己的话阐明的一个道理。(多媒体展示画面,出示训练内容,明确要求:1.这句话要美、简洁而富有创意。2.要真,字母之形和所讲之理要相得益彰。学生开动脑筋,让自己成为哲人。)

2.让学生从日常的积累中收集美文的片段,或朗读,或成诵。引导他们欣赏想象片段。(出示要求:想象合理,意境优美。)

3.出示一个打好包装的礼品盒,告诉学生这是送给他们的礼物,请一名学生上来拆开,全班猜猜是什么。(盒子里有墨水盒,墨水盒里有片火红的叶子。这时多媒体展示爬山虎画面。)告诉学生这片叶子对老师很重要,请他们根据对老师的了解,讲一个和老师有关的故事。(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明白看问题不要被表面所迷惑。学生揣摩教师,编写故事,互相补充。)

4.想象的目标是创新。想象,要冲破牢笼,让思想自由驰骋于古今中外;想象要求新求异,努力创造新形象,表达新思想。当然,想象离不开生活,也许想象作文中所展示的事物未必是生活中曾有过的或将来才会有的,但必须合乎真实的生活。愿同学们插上想象的翅膀,在写作的天地中自由飞翔!(明确想象的注意点,加深理解。)

教学实录:

师:晚秋季节,当同学们每天匆匆地行走在学校与家之间时,是否留意到每天都在发生变化着的秋呢?如果你留意到了,就是生活的有心人;如果没有留意,没关系。老师这里准备了一组“秋之韵”,我想请大家擦亮慧眼,与我一同走进秋的世界!在享受这美妙的视听盛宴时,看到这样的画面,听到这样的音乐,你能想到哪些人、事、物、景或一首诗、一句格言、一个警句。(多媒体展示:秋之韵。)

生:看到片片红叶,我想到了“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生:看到大雁南飞,我想到泰戈尔的诗句“天空没有留下翅膀的痕迹,我已飞过”。

生:听到《秋日私语》钢琴曲,我想到了扼住命运咽喉的贝多芬!

生:看到一地野,我想到了诗句“满城尽带黄金甲”和隐逸山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陶渊明。

…………

师:其实大家刚才在不经意中运用了一种思维方式:想象。因为想象,才让我们思接千载,视通万里。

这节作文指导课就让我们:放飞想象的翅膀。(板书。)我们先来做一个游戏。我们知道,26个英文字母是西方文字的基础。今天让我们用汉语来演绎他们,也许会发现许多新意。比如:A――只有脚踏实地,才能顶天立地。D――小园香径独徘徊。在这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生:字母的外形与道理之间有一定的联系。

师:对,也就是形与理相得益彰。想象的第一个要求:合理。(板书。)下面请同学们发挥合理的想象,任选26个字母其中的一个,用一句诗、一句格言、一个警句或自己创作的哲思句,来诠释你对26个字母的认识吧!

生:Z――做黑夜里一鸣惊人的闪电吧!

生:Q――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生:H――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生:T――人生如香茗,不能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

生:Y――条条大路通罗马。

生:O――总是由起点回到终点,无论何时都有始有终。

…………

师:同学们充满睿智的语言,让我佩服。我发现很多启迪来源于美景,大自然真的是我们的良师益友。

一学期以来,我们曾用手中的笔无数次地赞颂大自然,打开你的记忆之门,快速搜索你写景习作中最得意的片段!

生:花海──大海虽澎湃,花海却更雅致。那一大片一大片的薰衣草,你为何如此艳美?轻风拂过,你发出淡淡的芳香,狂风吹过,你散落的花瓣飞舞,幽香……

生:雪――她来了,穿着银装,随着舞娘,在空中恣意地飘啊飘啊。她,旋转、翻身、落体。她的美,穿越古今,她的眼如梦似幻,她的笑扑朔迷离。在这明净的天空中,永远飘散,飘散,永不消融。

生:月──月光下,美丽的音符在静静地飞舞着,优美的声音仿佛是爱的诉说,如飘雪般的空灵,如落花般的淡雅,如雾来时的朦胧。

…………

师:同学们优美的文字让我仿佛置身于世外桃源。可惜老师笔拙,没能写出如此美的文字,但我带来朱自清《荷塘月色》中的精彩片段,与大家分享。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其他同学思考朱自清都有哪些想象?

生:像亭亭的的裙。

生: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生: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生: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师:朱自清先生在月色下,面对那样的荷塘,他的想象是丰富的,构成了这样美轮美奂的意境。想象也就是不仅要求做到合理,还要丰富。(板书。)央视主持人大赛有这样一个环节,给选手几个不相关的词语,快速连缀成文,以考察选手的综合素质。我选择了“夕阳・远山・笛声”,请同学快速动笔,形成一幅唯美的画面。

生:夜色将至,夕阳的余晖用最后的光亮为大地洒下一片温暖安详。一切都静谧着,安静地沐浴着这一天当中最后的温暖。远处的山霎时间变得“金碧辉煌”了,余晖为远山披上了一件温暖华丽的衣裳,山后隐约传来断续的笛声。鸣笛人也在感慨夕阳的美吗?

…………

师:如此优美的文笔,让我震惊,所以我十分想赠送大家一份礼物!请一位同学上来拆开,并展示给大家看看是什么礼物?(学生拆礼物盒,拆掉包装纸,是一个鞋盒,学生七嘴八舌地喊是鞋;打开鞋盒,还是一个盒子,大家惊呼;再打开盒子,居然还是一个盒子,学生兴奋异常,最后,学生拿出一片叶子。)

师:这是我们学校“艺体馆”墙壁上爬山虎的叶子。这个创意来源于我上高二时的一节政治课,我的老师拿着一本《大众电视》进来,给我们看封面,封面上是当时我们的偶像周润发。大家兴奋异常,可是老师却突然抽走了封皮,露出里面的政治书封面。谁能说说这是在启迪我们什么?

生: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

师:对,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但是我要说的是:我希望通过这个环节,让大家真正明白我渴望的那种境界:俯首拾来皆学问,信手拈来便成文。礼物是轻了些,但这里面藏着一个美丽的故事。想听吗?(多媒体展示:“学校的爬山虎”动漫。)

10年前的我,心比天高,总想冲出4中的高墙,总渴望尝试一份崭新的职业。不安的心,躁动的情,让我不知道当教师原来是这样的幸福!

我常常独自一人徘徊、犹豫,直到有一天,一位小小的男生,胆怯地送我一份神秘的礼物和一句稚嫩的话语。对,就是这株校园的爬山虎。他说:愿老师桃李满天下,愿老师的事业如爬山虎一样红红火火!

那一刻,我怔住了;那一刻,我深思了;那一刻,我顿悟了:因为是老师,我传播了思想;因为是老师,我培植了美丽。就是这个男生,让我成熟,让我真正明白:我最应该做的事情,便是踏踏实实地与我的学生一起成长!

师:10年了,我守望着美丽的4中,当我再次驻足火红的爬山虎面前,已经上演了和即将上演的是我与大家的故事。我请大家大胆想象一下,根据开学以来,你对我的了解,再加上你美好的愿望,我们之间已经发生,和可能发生怎样的校园故事呢?

生:夕阳回家了,我也该回家了。我匆匆忙忙地跑出教室,一阵风拂过,树叶簌簌地落了下来,有一片落到我的脚下。我躬下身子,刚要捡起它,老师轻轻地把它拾起,然后扔进垃圾桶。我一怔,老师回过头,露出微笑。皎洁的月光,照在她的身上,是那么明亮,耀眼。老师转过,又到另一处拾叶子 ……校园里那么寂静,只有老师忙碌的脚步声,汗水一滴滴地溢了出来,掉在了地上……

生:一道旨令,划破平静;一纸调令,心头悲痛。为何,为何,弃我而去?为何,为何,无可挽留?心灵导师,生活朋友;后将不见,心里话,向谁诉?胸中苦,与谁哭?平凡老师,不凡成绩;平常一语,用时重要。怨您一时,爱您一世。熟悉的面孔,熟悉的脚步,心灵最深处,虽后不见,信息常有。良师益友,生活需要,有您,一师一友,心里最希望。心底深处终有你,不管去与否,爱您永远,想您永世。

…………

师:这些故事编写的基础是对我的了解,也就是要求想象要有生活的基础;再加上你们的愿望,这就是要求想象还要体现你的深刻思想性。在大胆的想象中飞逝了45分钟,通过这堂课,我希望大家牢记:写一句话时,你是一个睿智的哲人,要有理;绘一幅画时,你是具有慧眼的画家,要有美;说一则故事时,你是能说会道的演员,要有情。

其实,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根植于生活,当我们为思维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必然会迎来化茧成蝶的那一天!

【教学评析】

听了梁君老师的课,感觉非常好,下面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谈谈我的看法:

一、梁老师的课以敏锐的视角抓住新课程语文教学中的热点问题,开发了想象、联想能力,激发了学生的潜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形成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对联想、想象的要求。

二、以明确的学习内容体现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工具性、人文性。采用《荷塘月色》中的一段文字,既美又开发了想象,很好地抓住了语文学科的基本特征。引导学生从英文字母中进行联想,夕阳、远山、笛声,以想象作文来做导航,设计很巧妙。

三、以常规的学习方式,在强化素质教育的同时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应试能力。建议一线教师要关注,包括规范作文指导以及作文批改等方面。小作文是快餐――谈作文构思,快速构思。黑龙江省的作文命题,从构思(审题、立意、选材)、评价、修改等多方面考查学生作文能力。最近恶搞语言的文字在学生作文中频繁出现,分数很低,我们不倡导新网络文学,因为那是不规范的。

四、梁老师的课巧妙之处还在于她所设计的联想和想象根植于生活,体现了科学、严谨的教学思想,基于从规范学生的学习方法来考虑。

想象是写作的翅膀,想象要根植于生活。不然,则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是没有生命力的。梁老师的课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悄然动容,体现了想象的作用。

就“如何提高作文教学质量”问题,部分参与教师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与做法:

积累・模仿・创新

一、积累,是作文成功的基石

作文水平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要写好作文,语言材料和生活感悟的积累是基础。

(一)积累素材,作文言之有物。

1.积累素材,主要靠留意生活。如果教师引导学生以发现美的眼睛去观察、理解、提炼生活,在生活的大舞台中积极寻找、积累作文的素材,何愁写作时无米可炊?

2.其次是从阅读中积累。要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效率,教会他们阅读的方法,使他们学会选择性阅读,并将要点、感受以及妙词佳句等,分门别类地摘录在积累本上。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引导他们写专题研究型的读书笔记。

(二)积累构思技巧,作文言之有序。

教材中有许多构思技巧值得借鉴。如,《济南的冬天》的首尾呼应;《斑羚飞渡》对素材详略的巧妙安排;《阿长与〈山海经〉》的先抑后扬的写法。积累这些构思技巧,写作中根据表现主旨的需要适当变通,就能给作文搭一个好架子。

(三)积累语言,作文言之有味。

1.学会咬文嚼字。如“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为什么用得好?细细咀嚼一番,就会有更深刻的体会。长期积累,炼字之功必然见长。

2.积累好词佳句。如《理想》中的句式,“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理想是火,点燃熄灭的灯……”表意深刻,又有层次。

3.摘抄优美段落。课文中绘声绘色的景物描写,惟妙惟肖的人物刻画,都可以作为语言材料积累。如,《春》中的春草图、春花图等优美的段落。积累多了,写作时就能信手拈来,既可以为文章增色,又能准确表达思想,何乐而不为呢?

二、模仿,是作文成功的阶梯

(一)仿内容,培养观察能力。

学生要认真分析优美生动的范文,要字斟句酌,待烂熟于心后,再重新去写,或复述、缩写扩写、改写续写,或合理选用,适度取舍。学生加上自己的感想,这就是突破、提高。如此训练,待技法娴熟,学生就可以脱离样本,从而创作出具有新意的文章了。

(二)仿语言,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模仿语言,不可离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的仿写形成了自己经历与他人经验的统一,进而增强感受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三)仿思路,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

学生在阅读时去模仿、借鉴作者的思路,培养自己的写作思路,掌握写文章的“格”。只要按照文体要求进行训练,熟练地掌握每一种文体写作的“格”,写作时就可以借范文之“格”,循规为圆、依矩成方,进而轻松地进行表达,平时作文的那种杂乱无章、言之无序的现象也就避免了。

三、创新,是作文成功的钥匙

(一)立意创新。

首先,要选择最佳突破口,即进行多角度思考,寻求多种答案,从中选择最佳、最新的角度立意。其次,在立意上要体现时代性,体现应有的时代意识、思想高度和社会责任感,使读者耳目一新。

(二)选材创新。

作文时选取新颖独特的材料,往往能收到“笔下见时代,墨中尽风采”的奇效。为此,在选材时要突出一个“新”字,另外还要把握住“舍旧取新、舍大取小、去粗取精、去伪存真”选材原则,力争做到“推陈出新”。

(三)结构创新。

俗话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的结构创新,应在“不平”上下工夫,即作文时要把结构安排得曲折有致,读者读起来就会兴味无穷。结构创新的方法很多,如巧设悬念、网页浏览、日记连缀、电影放映等。

(四)语言创新。

语言要有文采,必须在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的基础上,提炼出个性化的语言,形成自己独特的语言风格。作文中要使用富有表现力的鲜活语言;要适当引用一些诗句、歌词、成语等;还要善于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并注意整散句的结合、长短句的搭配。

(牡丹江市第20中学吴丹)

生活化作文是怎样炼成的

叶圣陶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他明确地告诉我们生活与习作之间的关系。离开了生活,写作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我们一定要让学生去写自己的生活,表达自己的心声。这样,学生的作文才有生命力,才能不断涌现出优秀的文章。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在教学中进行了作文生活化的初步尝试:

“生活处处是语文”。我们总希望学生能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去发现生活中的美,能在平常人、平常事中感悟到不平常,从司空见惯的人和物中,找出一点令人怦然心动的东西来。

我告诉学生12个字“勤观察,会方法,多积累,巧应用”。首先,我们要让学生知道勤于观察的重要性。其次,具体指导他们的观察实践,让他们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做好充分的观察准备,教给他们观察方法和顺序,引导他们积累观察的所见所感。

我的学生都有一本“随笔本”,我要求学生每天写随笔,写自己的新发现,写生活中的人、事、物,写脑中偶尔蹦出来的灵感……

学习七年级上册第3单元时,学生写下了这样的句子:

“春天像一个顽皮的孩子,拽一下绿叶,吻一下红花;春天像一个快乐的新娘,绽放幸福的笑靥,迷人的光彩。”

“河边有洗衣的人,也有嬉戏的孩子,岸边长枝的垂柳也把手伸进水里,为自己梳妆打扮呢。”

应该说,这些贴近学生生活的选题和多彩的生活记录,激起了学生的表达欲望。因此,学生的作文才是对我们美好生活的个性表达。

学生是生活的参与者。他们不是镜子,被动地反射生活。“作文先做人”。我们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的习惯,引导他们走进社会,思考生活,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聚焦显示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并设法加以解决。

学习《月球上的足迹》一课时,恰好我国月球卫星“嫦娥一号”发射成功。于是,我要求学生写写“嫦娥一号”,角度不限,体裁不限。学生的反馈着实让我眼前一亮: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04.602秒,‘嫦娥一号’发射升空!10月24日19时15分确定发射成功!‘嫦娥一号’作为中国实施的第一次探月活动,正是中国人敢于挑战世界难题的勇气的体现,也是中国人创新精神的升华。嫦娥撼天,扶摇直上九万里!巨龙昂首,中华民族梦将圆!”

生活是作文创作的不竭源泉。走进生活,学生的描写可以很生动,学生的议论可以很精辟,学生的思想可以很深刻。

实践证明,有我们的正确引导,学生完全能够以“生活”为基础,以“真实”为准则,以“新颖”为前提,去描绘那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绚丽多彩的自然生活。

(宁安市教师进修学校郭雪峰

宁安市第4中学邵明丽)

呼唤绿色作文

在以往的作文教学中常常会发生这样的现象:写“友谊”为话题的文章,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在编织一个与朋友发生矛盾最后又和好的故事;为了表达一种所谓感人的亲情,几乎所有学生都是在自己生病时才感受到父母之爱;讲自信的故事,似乎只有在考试成功后才想起是自信发生了作用。这都是灰色作文的表现。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听了赵谦翔老师的一堂“绿色作文”课,感受很深。从此我和我的学生便走上了绿色作文的道路。我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去拥抱作文,让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让学生珍惜自己的人生经历,关注自己的内心体验,真实地再现内心的情感。

要想让学生写出绿色作文,首先要让学生成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我的具体做法是:从初一开始,在任课班级里安排几个“情报员”,定期向教师汇报学校或班级里发生的“重大事件”,我再提炼出适合学生下笔的题目,让学生去叙事、去描写、去评说。让学生每天都有想表达的愿望。

我还会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亲自去体验。比如在作文之前,有意设计并组织一些小游戏、小表演,学生很容易就能做到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牡丹江市第9中学张波)

习惯培养很重要

一、培养学生积累的习惯――每人每天背诵50字左右。让学生每人准备一个摘录本,每天共同摘录50字左右的内容,这“50字”可以是一条名人名言,也可以是一首小诗,一条短信,一副对联……内容最好文质兼美。例如:汪国真的《热爱生命》,艾青的《盼望》等。将这些内容摘录后,背诵下来。这样坚持下来,3年可背诵18 000字以上。学生养成此习惯后,深感受益无穷。

二、培养学生练笔的习惯――每天练笔500字以上。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练笔本”(也可以叫日记本),将生活中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写下来,写不出来的情况下,可借鉴好的文章,进行抄写、仿写、缩写。不要谈“抄”色变,“熟抄文章三百篇,不会作文也会编”。坚持3年,可写文18万字以上。有了练笔的习惯,不愁写不出好的文章。

篇9

关键词:写作现状 生活真实 表达方式 细节描写 潜在意识

全面分析中学生记叙文写作存在的问题,主要存在这几方面:一、文体“四不像”[1]。说是记叙文,文章没有具体的人和事,说是议论文,文章缺乏说服力。二、文章平铺直叙,没有悬念。最大问题在于以叙代描[2],情感失真。文章全篇没有一个具体详细的故事,通篇往往是对自己所经历的一个事件的概括叙述,没有生动形象的描写。学生往往把所要表达的意思通过干巴巴的文字直接告诉读者,而不是通过故事让人物自己去说、去做。这样的文章缺乏再现当时人、事的魅力,也就是缺少让人感动的大环境,较少能以情感人[3],引起读者情感上的共鸣。而情感是文章的生命,尤其是记叙文的生命。《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认为“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离骚》、《庄子》、《史记》、《红楼梦》莫不如是。那么,考场记叙文如何才能表达真情实感呢?

一、述亲身经历

写作需要生活,越是亲身经历过、体验过的生活,写在文章中往往就越真实,越感动人。写别人的故事,自己不能融入其中,感情体验不深,感动不了自己,更感动不了别人。这就告诉我们,作文选材要选那些自己融入其中的、自己被深深感动了的材料,只有自己先感动了,才能感动别人。大凡伟大的作品,都是作者自己浓烈感情的结晶。所以我们要尽量从自己经历的生活中筛选素材。

二、遵生活真实

感情往往寄寓在一定的事情中,感情“真”首先需要事情“真”。 作文要尽量写自己经历过的事,但有时,从自己的经历中找不到恰当的材料,或者说自己真正经历过的事情不足以表现文章的主旨。真实固然好,但强调“真实”不是说不能虚构而是说虚构的情节也应该符合生活的必然规律。

文学并不是现实生活的拷贝,文学来源于现实生活,却高于现实生活[4]。文学是对现实生活的再加工,允许对自己经历过的事或别人经历过的事作一定的糅合和改造。换句话说,作文中的事并不是自己完全或真正经历过的。

那虚构的故事能不能给人真情实感呢?应该说,虚构也能做到有真情实感,关键是要注意这两点:一是这种事,自己虽然没有经历过,但现实生活中必定会有,别人肯定经历过。大多数作家笔下的主人公都不可能在现实生活中完全存在,但我们总能在现实生活中寻找到他们的影子。二是要模拟相应生活情景,把自己置于其中,仔细地想一想:假如我在那个时间、那个场所,遇到那样的事会怎么样呢?

作文是真实思想的负载,真实情感的沉淀,真实自我的释放。真实是作文的灵魂[5]。只有真实的东西才有感染力和生命力。

三、写故事,明人事要素

记叙文必须写好人事要素,有具体可感的故事,文中作者感情的抒发,情感的宣泄必须借助故事这一载体[6]。化虚为实显真情,记叙文不能只有空洞的口号,必须选取真实可感的生活画面展开描写,才能让文章血肉丰满。可以写一件事,也可以选取几个生活片段连缀成篇以体现文章的中心。这里重点强调记叙,有的同学写起文章来只是一味地抒情却忽略了具体的记叙,所写情感也就无所依托。须知感情的来龙去脉需要通过记叙来交代。

写好人物是根本,写好典型事件是关键。在作文过程中,要尽量写清楚相关的人事要素。人,主要是单位、姓名、年龄、相貌、性格等;事,主要是起因、经过、结果等。要使文章感情丰富血肉丰满使读者在不知不觉中进入作者的情感世界而受到感染,必须有真实可感的故事。

四、运用多种表达方式

要写好真挚的感情就必须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7],起码必须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四种。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和描写。记叙和描写相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叙述,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令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 那些只有故事框架、概括叙述和空洞议论而缺乏具体生动的描写的记叙文绝不是好的记叙文。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在考场上,切忌以叙代描,要想使自己的记叙文获得高分,就要善于通过生动的描写揭示出鲜明的主题。

为了让记叙过程流露感彩,还需要辅之以抒情表达方式;为了让记叙的人和事有意义,还需要辅之以议论表达方式。综合表达方式的灵活运用,可以使记叙文变得更有表现力,更具感染力。

五、增多细节描写

真情实感离不开生动的、典型的细节,细节的多少和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也直接关系到文章的真情实感。如果文章中都是些笼统的、概括的叙述,即使是亲身经历过的,也往往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细节不细[8],这个"不细",就是指它的作用不小。曹文轩说“写作不过就是真实地 、充分地 、独特地表达自我的一种方式, 当我们心底的真情爆发了喷涌了,当我们的文字个性化了细节化了的时候, 我们笔下的作文就一定会打动人心。”

人的成长变化往往是在一些不经意的小事上表现出来的。而最能撩动我们心弦的也往往是一些小事。我们要善于选取一些有丰富内涵能感动人的一些细小材料以小见大在平淡中见真情于细微处见精神。

六、表露潜在意识

潜在意识,也叫潜意识,指的是人的深层意识。有许多人,在许多场合想到的意思,往往不能说,不便说,或者不该说,不敢说,想到的而没有说出来的话就是潜意识。但在作文时,它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抑制这样写出来的作文,当然就没有真情实感。因此,要想作文有真情实感,最好大胆一些,充分展露自己的潜意识,心里是怎样想的,就怎样写。有真情实感固然好,但千万不要以为只要是真情实感就可以入文。应当知道,只有高尚的真情实感,才能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要达到“以情动人”的效果,所抒之情必须符合真善美的人性定位。 我们有的同学喜欢罗曼蒂克情调喜欢写“泪”“愁”“无端的烦恼”或超脱现实的自由,这些情感往往缺乏积极意义是不符合时代主旋律的。为此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人生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他们昂扬奋发的思想情感。

脱去浮华的外衣,化绚丽为平淡,让作文走向本色,走向生活,走向心灵,在生活中感悟,在细节中蕴涵丰富,在心灵中展现个性。就让我们用我手写我心[9],用我心抒我情,情满人间花自开!

参考文献:

[1]曹如民等著.《学会写文章》[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1).

[2]李启明编著.《学会写作真本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12(7).

[3]张中行著.《作文杂谈》[M].中华书局,2012(4).

[4]王士雄编著.《写作学门道》[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2).

[5]夏D尊,刘薰宇著.《文章作法》[M].中华书局出版,2007(10).

[6]陈果安,高静著.《小说的欣赏与写作》[M]湖南大学出版社,2006(11).

[7]张文质著.《我的写作是献给自己的祈祷书》[M].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4).

篇10

一、 体验生活,激发灵感

生活是多样化的,而每个人眼中、心中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没有生活,作文就会变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特别重视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他一周两次把学生带到野外去,到“词的源泉”去旅行,他把这称为“蓝天下快乐的学校”。语文新课标也指出: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引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不说假话、空话、套话,避免为文造情。这就要求作文教学要生活化,让学生养成深入生活、思考生活的习惯,让学生在作文中写自己的生活实践,说真话,写真情实感。但是由于学生生活面比较窄,圈子又小,出了家门就进校门,缺少社会实践,视野不开阔,活动领域不宽广,导致对周围生活了解非常少。因此,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对学生做出一些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充分体验生活,同时通过有计划地设计游戏,创设情境,外出活动等,让学生在真正充分接触各种人和事之后有感而发地写作,这样做更能发挥写作的功能。如做完学生喜欢做的“寻人大行动”游戏后,可以布置学生写下自己的特征,让别的同学根据特征描述在人群中寻找自己;在“三八”妇女节给妈妈洗脚;在“父亲节”给爸爸刮胡子;在爸爸妈妈过生日时亲口对他们说声“我爱你”;在节假日,当一天家长……由于这些活动学生亲身参加,往往津津乐道。这些体验生活的精心设计,既丰富了学生生活,也增长了他们的见识,提高了认识能力,因而写出的作文也实在多了,文章很有条理,具有文采,语言也生动、形象,具有一定的生活气息。

二、 观察生活,丰富感知

叶圣陶先生说过:“生活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之本”。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要让学生养成用心去观察生活的习惯,从而丰富情感体验。生活积累丰富了,才会“有米下锅”。如有一次我们在学校视导,正在听一节习作课时,课堂上发生了一个有趣的“风波”,一只麻雀突然从窗外飞入,想飞出去,又因一时看到这么多的人,很慌张,在教室里盘旋打转。这时,老师不失时机地要求学生把刚才的所见所闻及自己的心理活动写下来,题目自拟。因为有了实践生活,同学们有了兴致,个个挥笔写起来。有的同学以《小麻雀,我来为你导航》《大胆往前飞》等新颖的题目,在二十多分钟内,写出了几百字的富有情趣的作文。这样的作文,避免了胡编乱造,生搬硬抄,而是把实践中的真实的感受融入作文中去,使作文生动活泼。学生写起来感兴趣,“难”字就不翼而飞了。再比如指导学生写作“我喜欢的美味”一文,可以说,几乎每个学生都品尝过美味,但是对习作要求中提及的美味的制作过程并未真正留意过。于是在课余时间,我特意拍摄下“印度飞饼”“火烧饼灌鸡蛋”“过桥米线”等风味小吃的制作过程,并且通过旁白作简单描述。在习作指导时把这些镜头播放出来,让学生仔细观看,让学生触景生情,再布置他们课后继续观察,然后按照教师的指导写习作。由于学生很有兴趣,写习作就有了具体内容,有了真情实感,全体学生轻松地高质量地完成了这次练习。可见,习作前走进生活去观察,是一个必备的阶段。

三、 留心生活,注重积累

作文是各种知识的综合运用,没有丰厚的知识积累,很难写出思想深刻、内容丰富、新颖别致的好作文来。所以,“重视文本”成了新课标最基本的要求。因此,许多课文后面的思考练习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让学生在背诵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在摘抄中积累材料。学生掌握了好词佳句后就为写作做好了准备。教完《草原》一课后,在背诵草原美景的基础上,就可以尝试让学生写熟悉的校园、公园等,这时候,能够让他们感到有词可用、有话可说。在课内积累的基础之上,教师还要教育学生多读课外书籍,特别是那些名著,自然科学知识,也必须要了解一些。正如培根所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巧意,数学使人精微,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大诗人杜甫曾深有体会地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告诉我们,大量阅读古今中外文学名著,阅读各种相关书籍,既可以继续扩大学生的生活视野,扩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逐步丰富他们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让他们领会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写作规律。在积累的方法上,人们常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学生大脑发育未全,有意识记的能力较差,经历的事很少保持在大脑中。要使学生有话可说,必须做好读书笔记,对自己在课外读物中欣赏到的妙词佳句、好段子要及时摘抄甚至熟记,并且向同学推荐自己喜欢的好词好句好段,实现资源共享,逐渐形成自己的资料库。然后,让学生学会把天然的素材及自己的积累聚焦于笔尖,勤写日记或周记,鼓励学生及时拿起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久而久之,学生积淀的素材多了,生活积累丰厚了,就会引起倾诉、表达的欲望,于是就开始写作了,写作时会倍感轻松。

四、 创新生活,发展想象

诺贝尔物理奖获得者朱律文教授在比较中外学生差异时指出:“中国学生学习很刻苦,书本成绩好,但动手能力差,创新精神明显不足。”哈佛大学校长说:“一个人是否具有创造力,是一流人才和三流人才的分水岭。”这些论述表明创造力是最高层次的能力,创造力和创新精神是21世纪人才的核心品质。写作作为一种创造性的精神劳动,应该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写作就要解放人,解放人的心灵和才智,让学生们的想象力、表现力和创造力都尽情地释放出来。童年是梦的季节,这个时期的孩子们写童话、写科幻故事似乎比写生活简单得多。不论他们的作品有多么幼稚,只要有生活的影子,教师都应该加以鼓励、表扬。这样长期注重思维训练,学生的认识水平就会明显提高,思维也会逐渐走向全面、成熟,并开始尝试用多向思维、外向思维等多种方法作文,写出的作文别出心裁,让人意想不到,耳目一新。对于学生的许多美丽幻想,包括荒诞不经的,教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看待,而应鼓励他们写出来。但是要注意的原则是“写作文要有科学态度”,这是大作家冰心说过的一句话,也是我们作文教学要遵循的一个重要原则。例如“中秋之夜,繁星满天……”“我买了一只小兔子,过了几天,它竟然生了两只兔宝宝……”这样不符合实际生活的句子是要不得的,否则就把学生引入了一个胡编乱造的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