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成长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11 14:30:5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成长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作为一个爱美的女生,是绝不允许受到青春痘的烦恼,可是,这些家伙却偏偏和你作对,让你无计可施。
睁开疲倦的双眼,看到镜子里一个和我长得极像的女孩,只不过脸上多了一颗圆圆的粉红色的痘痘,紧紧地贴在我的脸上,正在呵呵笑。这是谁啊﹖我不敢相信这是我自己,可现实告诉我,我长痘痘了。怎么办﹖今天到学校会被同学笑话死了,哎呀!
打开电脑,寻找“战痘”对策。原来青春痘是皮肤分泌引起的,只要注重皮肤卫生就好了。哎!真无奈,你说你这讨厌的痘痘,长在谁脸上不好啊,偏偏找上了我。中头奖了啊。
我用衣服的长领子盖住了痘痘,确保没问题后,背上书包上学了。
看来隐藏的还不错,没被同学们发现,嘿嘿,等他们发现时,痘痘早就不见了。
一节节课过去了,但每节课都没注意听,只想着你—讨厌的痘痘。
终于挨到放学了。收拾起书包,来不及和同学们说再见,奔向附近的超市。
琳琅满目的化妆品,挑选了一种适合我的,清新的丝瓜味,一看就治痘痘有奇效。但一看价钱我就傻眼了,怎么这么贵啊!为了自己的容貌豁出去了。我捏了捏少的可怜的钱包,拿出了两张钱。
看了看使用说明书,一天两次,每次取少量均匀涂于脸部。
从此,每天两次,可这痘痘怎么也不肯离开我的脸啊。
真无奈。每天的伪装太累了,本来少得又少的时间又要挤出时间来照顾痘痘,每天揉着疲惫的双眼,更恨这个痘痘了。
纸终究包不住火,一节体育课上,小痘痘暴露在阳光之下,同学们笑的前仰后合。看,这个捂着肚子,那个捂着嘴巴。切,又不是什么大事。可恶的小痘痘,我的脸烫得不得了,真可恶。
篇2
“吃了20分钟的早饭,还没有吃完,不怕上学迟到吗?”唉——妈妈又开始唠叨了。的确,在生活中,我的性子总是慢吞吞的。这是天生的原因?还是后期养成的习惯?不管怎样,它是我成长的烦恼。
虽然我做任何事情都是慢吞吞的,但是我并没有浪费时间,一直都在专心地干某件事,效率却总也得不到提高,为此我一直在苦恼。
就拿上周六的“家庭大扫除”来说。那天,妈妈突然宣布——今天咱们要对家里,来个全面的大扫除!嗯,我对此非常赞同,自从过年之前的那次整理,我们就再也没有收拾过,家里早已被杂货堆满了。我的任务就是:整理我自己的房间。
篇3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现状;教学方法;创新
一、引言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成长来说有着重要的意义,不仅关乎学生的学习知识储备培养,更是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强大动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语文学科教育的一个重点,更是一个难点。过去的教学成果来看,并不是特别理想。一部分学生不仅对作文学习没有兴趣,而且存在着严重的畏难情绪。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及时的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动态,反思作文教学活动,让作文教学与学生的兴趣爱好结合起来,提升作文教学的水平。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教学要求不断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改进教学问题,不断优化自身的教学方法的创新性水平。
二、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师的主导性地位过强
小学语文作文是小学生结合生活感受,抒发自己情感,表达自己看法的一个载体体现。但是,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现状来看,教师的主导性地位仍然是教学的主流表态,如此模式不利于学生真情实感的表达。甚至一些作文教学课堂过于的强调小学语文教师的评价作用,这就造成学生形成编造故事的定势,为了满足教师的要求而不具备自身作文写作的真实特点。小学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过于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不具有主动性,无法在作文写作中自由发挥。
(二)忽视对学生写作真情实感的培养
小学生处于一个生理与心理双重起步的阶段,无论是心智水平还是思想水平还尚不成熟,小学生的语文表达能力也在强化阶段。小学生的活力与天真是他们真是实感流露的沃土,但是当前过于传统的教学思维,只是过度的关注学生写作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作文写作真情实感的引导和培养,学生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生机,不仅乏味而且空洞,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大大降低了作文写作的真实性以及可读性,作文写作缺乏鲜活性。
(三)缺乏对学生写作自主性的培养
当前,小学生处于一个信息时代,信息载体也日益多样化,充满好奇心且接受能力较强的小学生们很容易进入信息爆炸的世界里。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由于缺乏对学生写作自主性的培养,有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写作时习惯性的通过互联网搜索到各类作文写作模板以及各种丰富的作文素材,这对于学生来说是作文模式性的拼凑,不仅不利于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而且让学生养成投机取巧的坏习惯,甚至作文雷同的现象频繁发生。
三、小学语文作文教学创新策略
(一)优化授课方式,激发学生兴趣
小学生处于一个求知欲较强且具有十足活力的阶段,多样化的授课方式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挖掘学生的创造潜力。小学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营造一个有趣而轻松的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成为作文课堂的主体,成立合作学习小组,鼓励学生大胆的发言,大胆创新,积极的合作与交流。小学教师在课堂上应该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感悟,为写作做好铺垫。通过情景模式等教学方式,通过让学生讲故事的方式,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作文学习充满趣味性,鼓励学生多说多体会多思考,可以让学生之间形成阅读互助小组,相互交流阅读体验,定期进行阅读写作的互帮互助活动,这样的方式可以在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还能够提高作文交流写作能力。
(二)实行学生讲评,提升学生作文鉴赏能力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作文教学过程中,老师是作文讲评的主体,学生只是一味的接受和迎合甚至是模仿。教师应该让学生自主进行作文讲评,一方面提升学生的作文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可以有效的挖掘学生的作文潜力。除此之外,学生通过讲评其他同学的作文,可以发现作文中的优点加以学习,对于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可以相互警示的同时相互优化。这就让学生成为了作文学习的主人,还能够在不断的评价过程中提升鉴赏水平。与此同时,通过学生间交流的化,可以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交流优美文章的同时还能够开拓视野,对于学生阅读体验的积累有着重要的意义,更有利于提升写作水平。
四、总结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一部分,传统陈旧的教学方式不仅不能给满足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要求,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成长需求。我国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缺乏新意影响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思考,不断地创新教学方法,在教学的过程中积极进行优化,不断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水平,让学生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中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强化自己的语文综合水平,为学生的健康发展提供动力。
【参考文献】
[1]杨路名,李建春.实现小学语文作文创新教学“四部曲”[J].中小学教学周刊2015年09期
[2]彭玲.多媒体与小学语文作文、阅读三结合自主学习实验研究报告.[A].基于信息技术的教学新模式研究[C]2015年02期
篇4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想象力;培养;策略
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重要阶段。对想象力进行开发,有利于小学生思维的开放与写作积极性的提高。语文写作,是引导小学生再造事物、想象事物的教学部分。借助语文作文教学的便利,让小学生发现自己的想象潜力,给予小学生必要的引导与支持,有利于小学生综合语言素养的提高。
一、作文教学中培养观察力,提高想象能力
要培养小学生的想象能力,需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观察周边事物的习惯。观察能力的提高,是想象能力提高的重要前提。要写出优秀的文章,观察力培养十分重要。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应当鼓励小学生去观察自己的生活,了解生活中的多种现象。将正确的观察方法传授给小学生,让小学生学会观察,才能给他们想象思维能力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基础。教师要引导小学生学会用眼睛去看、用耳朵去听、去鼻子去闻,更要用心去体会。在观察中想象,在想象中表达,是完成语文写作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
为了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与观察力,教师需要针对这两点能力目标设计一些有效的写作题目。比如,教师可以利用“校园中的花朵”这一题目,引导小学生走出教室,去观察学校中可见的花。让小学生先用眼睛去观察,了解花的外形,再用鼻子去闻,明确花的味道。让学生想象,看到这样的花,闻到这样的味道,好像置身于什么地方。观察实践活动,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更能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提高。
二、作文教学中结合现实生活,提高想象力
在课程改革与创新的过程中,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内容与方法也发生了一定改变。教师意识到小学生想象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也在努力开发培养方法。小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对于身边一切未知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正是小学生想象力培养的重要条件。在写作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小学生将自己的生活与写作结合起来,利用生活中所见的事物进行想象。用写作的方式对自己想象的事与物进行记录,能够给小学生带去成就感。
教师可以给小学生提供一些半命题作文,给学生留下想象的空间,并鼓励学生去写一些个性化作文。一些小学生会写“我的爸爸”、“我的妈妈”这样的作文,也有小学生会写“我的机器人”、“我的神奇铅笔盒”等。不限制学生的思维,给小学生去想象,能够让小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成为写作中的主人,也成为想象强者。
三、作文教学中精心设计题目,提高想象力
小学生正处于思维活跃期,他们好动、好想,思维比较跳跃。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如果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顺应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给小学生灵活写作的平台,那么小学生的写作学习积极性会明显提高。在小学成长阶段,小学生特别喜欢童话类的文章,而童话类的文章大多富有想象力。在设计写作题目时,教师就可以利用童话类的题目引导小学生去想象,将自己的童话世界落实在纸上,促进小学生想象力的提高。
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会飞的马”、“王子的小木屋”、“会说话的乌鸦”等题目,这些题目不仅具有趣味性,更具有想象空间,能够调动小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开发学生的想象潜力。只有教师敢于在教学设计上创新,才能让学生在学习内容上创新,在写作内容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四、作文教学中借助图画,提高想象力
图片,具有形象性,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利用图画去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小学生的思维,能够让写作学习活动更加有趣。当小学生看到形象、幽默或者美丽的图片时,他们会不自主地去表达自己看到了些什么,对图画进行好与坏地评价。在写作中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可以用图片引导小学生看图说画,说一说他们眼里关于同一个图画的不同观点。
教师可以在童话故事书或者网络上找一些适合小学生的图画,色彩鲜明、故事情节简单的图画优先。在语文课堂中,让学生说一说图片上有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发生了什么事情。肯定小学生的差异性想法,并在自由表达后,引导小学生将他们头脑中的故事写在纸上,促进写作活动的自然开展,减轻小学生的写作学习压力,提高想象力。
五、结语
综上所述,想象力对于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以及写作能力的提升都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更是小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小学生的实际经历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出发,选择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才能促进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目标的全面实现。重视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改革过程中必需要完成的任务。
参考文献:
[1]周娟.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J].作文成功之路(下),2015,09:43
篇5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作文教学;生活;方法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作文教学是作文的起点,犹如万丈高楼坚实的地基。同时也是小学生语文掌握知识的标志,但是这又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我二十多年的农村语文教学中,我认为难度最大的是作文教学,让大多数学生凝眉苦思,抓耳挠腮,冥思苦想却半天写不出一个字。大多数学生不是最后拿起笔来草草写几句,就是从各类作文辅导原文照抄。作文教学之所以成为语文教师教学中的难点,一是因为学生生活环境所限;二是因为农村学生没有突破观察——感悟的难关;三是农村学生课外读物贫乏,而且语言积累贫瘠,最终导致无内容可写。针对这些问题,怎样才能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呢?我在实际教学中总结了几点教学经验与看法。
一、让农村小学生积极参与生活,挖掘写作素材,从中感悟生活,培养作文情感
小学语文新课标作文教学中提到“见闻”“体验”和“想法”就是尊重学生的生命成长,把学生的写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结合起来。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指出:“作文是生活的一部分,他离不开生活。”让农村小学生感到最难的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内容,而在农村日常生活中有很多鲜活的素材等着学生去发现。教会学生只要用心去观察自然中一景一物,关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把所见、所闻、所感记录下来,就是作文的素材。而教师要给学生创造各种观察、参与机会。教会学生如何了解身边的人和事,积极参与生活,感悟生活,捕捉生活中那一缕缕真情;教会学生怎样才能领略到大自然风光的美,从而提升审美能力,获得美的愉悦。通过一次次精心设计,使小学生感觉到其实写作文并不是件很难的事,就是写其所见,录其所闻,抒其所感。每年的春天我要带学生旷野春游:感受泥土的松软如糕,春风的抚摸如江南丝绸;夏天观察雷雨的变幻,看那雨后农田中农作物的茁壮成长;捕一捕鸣蝉,捉一捉蟋蟀,让学生乐此不疲……秋天是个多彩、喜悦的季节:带领学生看那落叶如彩蝶般落英缤纷;“咔吧”掰下一个大玉米棒子,挥锹挖出大块的红薯,爬上梯子摘下成串的葡萄,火红的柿子……冬季来临,那“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那堆雪人、打雪仗的童真,我设计的校园课外活动也很多;在那有着无数神话的大柳树下踢毽子、拔河、玩《老鹰捉小鸡》,学生情趣盎然……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在各种活动前我让他们留心观察、用心体会。活动后组织学生叙述过程,讨论从活动中获得的体会、情感、心得、道理。学生玩得兴趣盎然,自然会说得津津有问、声情并茂。在真实的活动中学生猎取到极为丰富的写作素材,那么学生所遇到的无话可说,无材可写的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二、以新课标要求为主体,以语文课文为本,让学生掌握写作方法
语文课本中选取的课文都是名人的佳作,经过编辑精选、修改,都是精彩教学范文。教师不必挖空心寻找,只要静下心来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小学语文新课标(三)习作:(1)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书面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深挖语文课文的写作精华就可以了。在教学中首先与学生赏文。赏文的方法遵循读—感—交流的方法。读的方法遵循听读—朗读—感读—默读—记读的方法。第二步与学生感文。通过有感情读片段的方法找出课文写作精华。第三步与学生析文。通过讨论交流与学生剖析写作方法技巧。这样的方法抓得着,品得深,悟得明,理得深;查有据,学有例。
三、教会学生联想,学会想象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应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联想与想象能力,经常训练学生写一些想象作文。训练小学生有依可想。在学习人教版四年级课文《触摸春天》一文时,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安静的手指悄然合拢,竟然拢住了那只蝴蝶,真是一个奇迹!睁着眼睛的蝴蝶被这个盲女孩神奇的灵性抓住了。蝴蝶在她的手指间扑腾,安静的脸上充满了惊讶。这是一次全新的经历,安静的心灵来到了一个她完全没有体验过的地方。”当我读到这里时教室安静极了,学生的思绪是飞到了盲童的心理,还是担心蝴蝶的命运?我停止了朗读,静静地放飞学生的心灵。几分钟后,我要他们互相交流。这篇课文的习作就定为《我是盲童安娜》,或者《我是安娜手中的蝴蝶》。
四、让学生广泛阅读课外书,观看有益节目,开阔视野,沉淀积累写作语言
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鲁迅曾教导“颜黎民”,读书、写作“就像蜜蜂采蜜一样,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有限。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小学生通过大量地阅读课外书,就能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改变自己的语言,改善自己的语言表达,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从阅读中汲取作文的营养,为写作服务。除了引导小学生多阅读外,我经常鼓励学生有选择地观看影视节目。如“自然传奇”“科技博览”“每日新闻”等节目,以此汲取丰富的知识和写作素材。教师充分挖掘农村特有的资源,恰如其分地运用适合农村小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使小学生成为生活中的有心人,就一定能培养出农村小学生浓厚的写作兴趣,也一定能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农村小学作文教学水平。
作者:张会俊 单位:河北省廊坊市安次区杨税务中心小学
参考文献:
篇6
课外阅读是小学生课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课外阅读,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是丰富学生课余生活,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状况如何?学校和家长怎样指导学生的课外阅读?社会有关机构应为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做些什么?就这些问题,我们语文教研组对我校二、四、五年级共506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进行了个别访谈,结果如下。
一、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情况
在课外阅读目的方面。调查表明,小学生之所以大多喜欢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表现出较浓厚兴趣,是因为他们意识到通过课外阅读能使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培养能力。同时,他们认为,在紧张的学习之余,通过课外阅读有助于调剂身心,放松心情。
如:五年级的李文溯谈到,他虽然学习成绩较好,但与同学谈论一些天文地理知识时,总觉得自己不如人懂得多,他对别人的侃侃而谈非常羡慕。后经同学提醒,知道他们那些知识都是看课外书得来的。于是,李文溯买来《十万个为什么》等书阅读,以后和同学谈起有关话题便有了共同语言。
四年级的王昕凯谈到,他平时写作文总是“很短”,觉得“没东西写”。经老师指点,他懂得了要想把作文写好,不但要阅读“作文选”,也要阅读童话、小说、天文、地理等书籍。经过一段时间的阅读实践,王昕凯作文“下笔如有神”,并在学校的作文比赛中获得了二等奖。
四年级的沈烨柯谈到,他特别热衷于课外阅读,对优秀的课外书有强烈的爱好,觉得课外阅读是一种享受。由于他看书多,掌握的知识也特别丰富,同学、老师提的问题总难不倒他,被同学称为“小博士”。
五年级的吴依楠谈到,她上四年级时,父母离异了。她感情上接受不了这一事实,一下子由活泼好动变成了沉默寡言,整天无精打采,精神不振。班主任曾多次对她进行心理辅导,效果不明显。后来,班主任向她推荐一些关于小学生心理方面的书籍,这些书开导了吴依楠,使她摆脱了家庭不幸带来的烦恼,重拾起对学习和生活的信心。
五年级的钱栩谈到,课外阅读是不断完善自我的途径之一。由于课外阅读主要由自己从课外书中获得知识,思考与解决问题,从而调动了学习的主动性,渐渐地培养了学习兴趣,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
当然,也有一部分小学生课外阅读目的性不强,阅读的随意性、盲目性较大。他们有的是受教师和家长阅读兴趣的影响;有的是随大流、赶时髦;有的是因一时兴起,缺乏坚持性;有的把课外阅读当作一种消遣,打发时间;有的为了追情节,找刺激;有的是为了应付家长、教师提出的要求,等等。由于缺乏个人的自主性和来自教师、家长有针对性的指导,因而部分小学生课外阅读质量不高,达不到阅读效果。
在课外阅读内容方面调查发现,小学生课外大多喜欢阅读故事、小说、童话、卡通漫画等。如在学校的问卷中,二年级被试171人,有81人选择了童话、故事类;四年级被试174人,有91人选择了故事、童话、卡通漫画类;五年级被试162人,有93人选了故事、小说类。如下图所示:
这一结果,可能与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故事、童话、卡通漫画等生动形象,可读性强,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易于小学生阅读并理解有关。
此外,“各种学习资源”在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中也占了较大的比例。如调查“常购买的书”一项中,购买“各种学习资料”(如优秀作文选、各科达标训练等)的被试,二年级有61人,四年级有57人,五年级有65如下图所示:
这一情况表明,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与课堂的知识学习紧密联系。家长和学生希望通过阅读学习资料,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或希望通过阅读作文选提高作文能力;或通过做练习题,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在各种测验和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从以上调查中可以看出,小学生购买和阅读的课外读物的面比较窄,而过窄的阅读面,难以发挥课外阅读的育人作用。值得一提的是,现在虽然“减负”的呼声很高,但由于受到部分家长、教师“向学生要分数”的影响,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和购买书籍,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各种学习资料”、“作文选”是学生购买和阅读的首选,从客观上也给小学生课外阅读造成了一个怪圈。
调查中,“影响最大的课外书”一项,有131填写的是各种故事、小说、童话、寓言、漫画等,占调查人数的25 .76%:排在第二位的是《十万个为什么》,有82人填写,占调查人数的16 .19%;只有极少数学生填写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红岩》《中华美德丛书》《生活中的科学》《中外名人故事》等。学生感到对他们影响大的课外书只有杨红樱和沈石溪的系列丛书,其它不多,这也反映了家长及教师对小学生阅读缺乏引导和指导。目前,各类书籍、报刊品种繁多,小学生怎样选择,哪些书对小学生掌握知识及形成良好品德有较大的影响,如何使小学生对那些既能掌握科学知识,培养一定的文学修养,又对其良好的品德形成等都有较大影响的书刊感兴趣,值得教育者研究,也有赖于家长、教师向小学生推荐或帮助他们进行选择。
1.在课外阅读时间方面。小学生在课余都安排了一定的课外阅读时间,见表一、表二:
表一:每天放学后安排课外阅读时间(人数)
表二:双休日、节假日安排课外阅读时间(人数)
从调查结果看,小学生比较善于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书报。如每天放学后能安排半小时左右至三小时以上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就有309人,占调查人数的61, 06%,其中安排半小时至一小时左右的学生最多,有257人,占50 89q;而在双休日、节假日安排半小时至三小时以上进行课外阅读的学生有256人,占调查人数的52. 6%;相对每天而言,在双休日、节假日花时间课外阅读的人数有所减少,这可能是因为此时学生的课余生活更丰富,但在阅读时间上,安排二小时左右与三小时以上的人数有所增加。
2.在课外阅读形式方面。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形式大多采用个别阅读。随着年级增高,同学中互相借阅,交流读书心得的现象增多。他们阅读的书刊,有的是学校统一订购,有的是和家长一起到书店选购或自行选购,有的则是到学校图书室借阅,还有的是从互联网上阅读。多数学生对书刊只是浏览一遍,或着重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内容阅读;部分学生则掌握了良好的阅读方法,如摘抄书刊中优美词句、段落,写读后感,遇到不懂问题时虚心向家长、老师请教等。
(二)学校和家长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态度
调查表明,教师比较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他们都有针对性地向学生推荐或指导学生订阅各种报刊,如《小学生世界》《小学生时代》《小作家》等。另外,部分教师还结合课堂教学,向学生介绍有关书籍,组织学生交流读书体会,写读书心得,从而激发了学生的读书热情。但也有些教师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指导不够,缺乏追踪与反馈,使课外阅读流于形式。
至于家长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购书的要求一般都能满足,并能利用休息时间陪子女到书店购书。据调查,经常陪子女到书店购书的家长有32. 05%,“偶尔”的有59. 34%。由于现在城市家庭都订有一份甚至多份报纸,这就为小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增长见闻提供了良好的阅读材料。部分家长还把亲子共读看作是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和进行亲子交流的手段,“陪孩子读书看报”的家长,经常的有23. 93%,偶尔的有42. 77%。在阅读过程中,这些家长比较善于营造阅读氛围,乐于和孩子交流,热心解答孩子提出的疑难问题。但是,调查中我们也发现,少数家长并不重视的课外阅读,“没有陪子女到书店购书”和“没有陪子女读书看报”的家长分别有8 .6%和33. 3%。此外,学生家中拥有的课外书不够50册的有209人,占调查人数的41.34%;约100册的有94占18.71%,100册以上的人数则很少。家中只有少量的课外书,又怎能满足孩子日益增长的求知欲望?
二、几点建议
以上的调查表明,当前小学生课外阅读呈现出良好的势头,它在小学生的成长方面起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然由于各种原因,课外阅读还不尽人意。为了使课外阅读更有实效,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家长和教师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小学生课外阅读,在小学生的心智成长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他们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身心,培养能力,充实、完善自我的重要途径之一。家长和教师要切实转变教育观念,进一步提高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的认识,要明确意识到课内学习与课外阅读关系非常密切,相辅相成;课外阅读也是学生生活的本身,是他们成长所必须,学生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对他们终身受用。要克服那种认为现在学生学习紧张,花时间看课外书,就会影响学习,或课外阅读只是为了提高学生成绩,提高作文水平等的功利思想。教师要大胆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书籍,选择时间,选择阅读形式。对学生的选择,家长和教师应给予尊重,对良莠不齐的课外读物,家长和教师应加以过滤,指导并协助学生作出正确选择。
2.学校要加强对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与检查,并从时间上给予充分的保证。针对目前低年级学生不会读,高年级学生没时间读的状况,学校要把课外阅读纳入教育、教学的计划,要切实减轻小学生的课业负担,从时间上给小学生课外阅读予以保证。教师应结合教材内容,精心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书籍报刊,并耐心解答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问题;要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差异,由浅入深为学生提供必读书目,形成链条,持之以恒。同时,可组织丰富多彩的小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如组织学生相互交流阅读体会,利用板报、墙报展示阅读成果,在教室设图书角,评选“阅读标兵”,自编手抄报,开展知识竞赛等等,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篇7
[关键词]小学;习作;思维;对策
一、学生写作的障碍及表现
1.缺乏丰富多彩的生活。对于小学生来说,丰富多彩的生活环境是他们学习的课堂,思考的源泉。然而,现在许多学生的生活却显得有些单调,他们几乎每天都循环着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式的生活,缺乏接触自然,亲近生活,融入生活,更别谈亲身体验与感悟生活了。学生能学到的东西非常抽象,不带有个人感情和成长的印记。
2.书面表达困难。大约有1/4的学生觉得在作文写作时书面表达困难。具体表现在:句子不完整,语言嗦,表达不准确,语句不通顺,容易出现多字、漏字或错别字。这一现象,让人十分担忧。其实,造成学生书面表达困难,很大一个原因在于没有培养好学生写作文的习惯。
3.内容单调,形式单一。大多数小学生作文的内容比较单调。这与教师平时的教学有很大的关系,有不少教师为了让学生在短短几次写作课中就学会写文章,教给学生一些模式化的写作套路。这种方法看似省时省力,实际上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从写作发展的长远来看,是极为不利的。
4.感情虚假造作。这是由于许多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忽视了学生丰富的现实生活,忽视了现实生活对学生的意义,总是习惯控制他们的思想与情感,限制他们表达的顺序、方式与方法,立下诸多关于作文写作的规则,不能接受有个性的表达,遇到新异的思想和语言风格,总是设法逼学生“纠正”,这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自主、自由表达。于是,他们开始胡编乱造,揣摩教师的心思,抒发虚假造作、空洞、概念化的感情,不敢流露真情实感。空话、大话、套话、假话充斥在学生的文章中。久而久之,不仅败坏了文风,还扭曲了学生纯真的心灵。语言的童真童趣,不见了踪影。
5.教师批改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重阅读轻写作,将二者割裂开来,这是普遍现象;②指导极不到位,每学期书中规定的为数很少的几篇习作也不能,认真对待;③批改穷于应付,很少有眉批和总批,精批更少,且舍不得给高分。
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对策
1.从培养兴趣入手,激发写作欲望。兴趣是推动学生求知的一种内在力量,培养作文兴趣是不断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前提。教师在教学作文课时用富有魅力的语言讲述生动有趣的故事,能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要鼓励学生放开胆子勇敢地写;还可根据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将作文教学巧妙地寓于饶有趣味的活动中,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调动起学生的写作积极性;根据小学生好胜心强的特点,开展作文竞赛活动,并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报刊的写作竞赛活动。
2.指导学生观察生活,热爱生活,寻找写作灵感。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创造条件,鼓励学生主动深入生活,参与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从“家庭――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模式中走出来,走出家门和课堂,走向社会和自然;引导学生到“蓝天下的学校”阅读生活这本教科书。
3.博览群书,让课外阅读夯实写作基础。教师要帮助学生拓宽阅读渠道,向课外阅读开放,努力创设条件,优化习作氛围,充分发挥图书馆、阅览室和网络的作用,建立班级图书柜,动员学生订报刊,鼓励学生博览群书,做好阅读笔记和剪贴工作,使学生接受大量的书本外的知识和信息,丰富词汇,夯实习作基础,从而大大提高写作能力。
4.抓住契机,促成学生精彩文章的生成。教学内容,仅仅局限于课本中几个单元的习作训练是不行的,要善于抓住契机指导学生练笔。要充分利用好手中的教材,如课文补白、读后感言、续编故事、仿写、古诗改写、改编课本剧等进行训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内化吸收,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值得一提的是课外练笔,尽量少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要降低写作门槛,不要有过多的束缚,要消除学生对写作的神秘感和厌恶感,消除畏难情绪,放手让他们去写。
篇8
关键词:真情实感;客观现实;写作兴趣;个性习作;自我表达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9-00-01
小学作文教学是教师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真情实感的综合训练过程,是衡量学生语言综合素养的重要标志。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小学生的习作兴趣,使小学生成为习作的主人,就显得特别重要。
小学生习作,就是要让学生写“自己”,表达真情实感,成为习作的主人。为此,教师首先要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成长,尊重他们的主体地位,多和他们亲近,常和他们谈及作文趣事,和他们建立融恰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习作氛围,诱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其次,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情感因素,入境传情,以情感人,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到“我要写”的状态,并引导学生抒发自己的真情实感。另外,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所选内容要尽可能地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指导时要把导师的架子放下来,要用商量的口气。评改习作时要借一双“儿童手”,要求尽量低一点。
一、激发写作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句话无疑强调了一个“乐”字,而“乐”建立在“趣”的基础上,有“趣”才会有“乐”,才能产生兴趣。而兴趣又是最好的老师,是习作最重要的内驱力。所以,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让学生愿意写作、热爱写作,使学生的习作由被动转为主动,即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以提高习作教学的质量。《新课程标准》中第一学段的相关表述是“对写话有兴趣”,第二学段的相关表述是“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到第三学段,才过度到“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内容和形式应该不加限制,顺乎自然,让学生写自己平时喜欢写的东西,满足儿童的表现欲望。这样,学生自然会乐于去写。
(一)游戏激趣
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我们知道,小学生的感情是很容易受感染的,当他们受到某种事物、环境、气氛的感染时,就能激发出相应的情感。因此,我们在习作前可设计游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里积极参与。做完游戏后,再让学生以此为内容进行习作。这样一来,不但使学生有了习作的内容,还调动起了学生习作的兴趣。例如:进行了“猜谜语”游戏,让学生把过程写下来;进行了“打沙包”游戏,再让学生介绍游戏规则,等等。
(二)实验激趣
小学生的好奇心很强。因此,首先教师可布置学生运用自然课或课外阅读中学到的某一科学知识自己做一次小实验,然后让学生把实验的过程写下来。这样,既能为学生提供写作素材,激发写作兴趣,又能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培养其科学探究的精神。
(三)操作激趣
小学语文课文中安排了不少说明文,在学习了这类课文(如《我们的新朋友――电脑》)后,我们不妨让学生在学校的电脑上亲自实践操作一下,然后把操作后的感受写下来。
(四)表演激趣
好动、好表演是小学生的天性。小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课文有很强的故事性,非常适合表演。学生表演的过程也是对教材语言进行再创造的过程。因此,要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在表演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表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把表演后的感受写下来。
(五)绘画激趣
写文章和绘画有很多相似之处,绘画要一笔一笔地画,一部分一部分地描,由点到线、由线到面,由面到体。写文章要一句一句地写,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经常让学生按照画画的顺序练习说和写,学生说话的语序就会受到潜移默化的训练。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写想象作文时,可先出示“小河、鲜花、动物、游人、天空……”等词语,让学生根据这些词语借助想象画成自己喜爱的图画,然后让学生把图画的内容写下来。这种训练可使文字与形象配合,画面与习作互补,从而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写得轻松愉快。
(六)活动激趣
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各种各样的活动,比如跳绳比赛、主题队会、班级小歌手比赛等等。目的是让学生在多姿多彩的活动中,捕捉到习作素材,使其在习作时做到内容真实具体。
二、丰富习作素材
(一)生活积累
我们常说“言为心声”。那么心声来自何处?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流之不尽。”所以,我们有必要指导学生带着情感丰富生活,感受生活。
1、鼓励学生主动承担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动,从劳动中吸取生动有趣的生活素材。
2、组织多种形式的校内外活动,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和感受生活的能力。
3、组织学生看图、看录象、VCD或DCD,观察标本、观察实物、观察自然等,补充学生感兴趣的写作题材,进行起步习作训练。
篇9
一.要增强德育渗透意识与教学切入点
教师要增强德育渗透思想,在教学设计的每个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将德育工作和语文学科特点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潜移默化的教育,体现出德育渗透长效性、无痕性特点,提高德育教育的质量。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分析课文语句和字词,掌握修辞运用、句式变换等,并感受到语言魅力。在课外阅读时,教师要根据农村学生年龄、爱好、兴趣、特征等,向他们推荐课外读物,帮助学生学会读书方法、提升阅读兴趣,在课外阅读时获得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要实现预期效果,重点是选择德育渗透切入点。根据小学生认知特点,语文课本处处体现德育内容,能够对学生开展德育教育。但因为教材的德育因素特别多,提高了教师找切入点的难度,选择不善则影响实际教学效果。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再选择德育渗透内容,找到最合理、最恰当的切入点,更好地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渗透德育教育。
二.通过学科训练,进行德育渗透
语文教学,万变不离其宗,钠涠晕恼绿、说、读、写进行赏析,可以看出语文教学具有紧密的思想性。就此而言,语文与德育教育并不是相互孤立的,反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德育教育是融入教师对学生进行语文教学过程中的。通过语文教师讲课的技巧和引导力量,这种技巧和引导往往具有潜在性、持久性。从而使德育和语文教育达到高度统一,进而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例如,在一些积极向上、思想性很强的课文学习时,通常语文教师会对文章进行朗诵,再对语言情感基调进行分析,思考中心思想,然后对文章重点语句进行赏析,最后抒发读者对于整篇文章的感受。德育教育包含在这之中,教师会在这些语文训练中让学生感受到作者的思想情感,体会文章中积极精神与作者向上追求。通过这种学科训练可以无声无息地将德育渗透到学科教学与训练当中。
三.通过作文有效渗透德育教育
作文是学生思想认知的体现,也是教师读懂学生内心思想情感倾向的重要方式。在小学作文指导中,教师要通过古往今来的例子让学生充满正能量,围绕主题进行创作。比如,描绘大自然风光的风景作文中,通过对于祖国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的抒写中,应该融入对于祖国山河的热爱与牵挂,民族英雄的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当写个人品格行为时,要有只有经历风雨,才能看见彩虹一样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情感塑造,意识到“有志者,事竟成”的思想深度,对理想信念的追求永不止步,培养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美德的接班人。当对于她人的关心、社会关心类的作文描写时,渗透母爱的伟大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的情感传递,对家人和社会怀有一颗感恩的心。作文思想的体现能教育和启发学生的认知,有利于培养有理想、有道德的现代化人才。
四.通过课外活动,开展德育渗透
针对小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们应多开展课外活动,将课内教育与课外拓展相结合是提升学习效率,储备知识经验的重要方式,也是开展德育渗透的最佳手段与途径。课外学习也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板块,主要有以下两种方法。第一,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延伸上给学生推荐有益于学生长远发展的相关书籍、网站、资料等等,不要让学生的视野局限于课本。学生通过对于书籍等的阅读学习,也能塑造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升个人的内在修养,培养个人气质。第二,教师可以让学生写周记或者观察记录学生的作文,以此了解学生的思想倾向。既能通过评语和课堂表扬及时鼓励主动进取得思想,又能通过沟通交流将有害于学生成长的思想扼杀于摇篮之中。这样,德育渗透不仅开展了,而且效果更明显,学生更愿意参与进来。
篇10
一、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创设贴近小学生生活情景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情景的创设,将学生带入熟悉的生活中来,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学生在轻松的生活中无意识地完成学习内容。例如:在《一次***的活动》作文教学课上,老师完全可以带着学生先亲身体验一次这样的活动,在活动前给孩子交代好要留心观察的方面,相信孩子在体验过后,一定会写出属于自己的感受,有话可说,有话可写,学生还会觉得作文难吗?在熟悉的情景中体验学习,这种方法对于培养小学生的各种感觉,发展创造能力等方面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创设良好的教学情景能提高我们的教学效果,也使学生向多元化发展。创设教学情景使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方法很多,教师应依据不同教学内容灵活安排。
二、把小学生生活中的游戏活动与小学语文教学融为一体
爱玩是小学生的天性。为了保护学生的童心,让学生在玩中学到知识,增长智慧,看到自己的力量,获得成功的快乐。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游戏、表演等形式吸引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比如在低年级语文拼音和识字教学中采用“游戏拼音动物园”、“开火车”、“我说你猜”等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进行教学,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得津津有味。把书本知识生活化采用为小学生所喜爱的游戏进行教学,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还能培养自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是一种学生易于接受又能把所学书本知识转化为生活常识的教学方法。
三、建立正确和谐的师生关系,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爱老师,爱语文
师生之间的情感关系是教育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因此,小学语文教师要与学生建立友好亲密平等的师生关系,用爱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爱上语文。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条件,是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是学生接受教育并将知识生活化的重要途径,有助于培养学生友好待人、良好社会情感和乐观向上的个性,教师对学生的爱能使学生对教师产生亲近感――如同父母般亲近的情感,还能在这种亲近感中渗入尊重、崇拜、敬仰等美好的感情,继而将这种感情升华为奋发上进的热情。
四、教师应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给孩子们创造学习语文的快乐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