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爱国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8 19:27:5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生爱国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我校一年来始总把卫生工作摆在学校工作的议事日程上,校长身体力行,亲自组织召开学校“创卫”工作会议,布置安排学校的“创卫”工作,并积极带头参加学校的各项卫生活动。
学校先后成立了“学校爱国卫生领导小组”、“学校健康教育领导小组”、校长总负责,另外有分管领导(副校长)具体负责人,卫生领导小组成员,保健老师,卫生监督员组成的组织网络使我校的卫生工作进一步规范;学校还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学校环境卫生管理制度;除四害防治方案、常见病防治方案;传染病防治应急预案等几十个制度和方案。
二、加强教育,预防为主
学校卫生工作不光是搞好环境卫生,更重要的是如何教育学生,使学生从小受到良好的健康卫生教育,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从小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为此,一年来我校对健康教育和卫生知识教育从没停止过。
1:利用黑板报(每班每学期至少两次专门宣传卫生及健康教育知识)和宣传窗(每月至少一次更换卫生知识及预防传染病方面的知识)的宣传阵地进行对全校师生进行宣传,涉及的内容较广,有卫生习惯方面的知识,有预防传染病方面的知识,有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有意外事故预防方面的知识等。
2:利用课间活动、班团活动、思想品德课、体育保健课等时间对学生进行卫生知识及预防传染病等方面的教育,开展各种讲座共十余次;(大部分以班级为单位,)
3:学校还利用全体师生集队、特殊的节日如:爱牙日、无烟日等,或国旗下讲话时对全体师生进行健康知识和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在传染病初发期对学生进行传染病的防治方面的讲座;
4:学校还利用校园网络系统的功能在全校进行广播站广播有关卫生和健康教育的内容,利用各班多媒体进行宣传,播放一些有关的健康教育的录像等,使学校卫生宣传更加规范,学生的卫生保健意识得到了加强,卫生习惯自然形成,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收到良好的效果。
5:学校建立卫生知识宣传栏,每月一次利用图片和文字进行宣传,共展出十次,加强教育效果明显。
三、开展活动,形成习惯
学校卫生工作除了加强教育外,更重要的是开展活动,通过开展活动不仅能使我们的环境更优美,而且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一年来,我校根据上级的有关精神,结合我校的实际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为创建卫生城市尽每一个人的力量。
1:开展创建健康促进学校活动。
2、我校在思想上进行动员,全校师生的创建意识有了明显的提高。
3:我们开展了一些活动,如:学校四月份的爱国卫生月活动;学校九月份卫生整治月活动;文明礼仪从身边做起活动;保护环境,爱护花草活动,创建园林学校。
4:进行除“四害”活动,每月一次的灭鼠工作,清除垃圾、消灭四害孳生的场地等。开展这些活动让每一位学生都参加,受教育的对象多。特别是小学生,通过活动使他们从小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为了学校环境卫生更加清洁,做到长效保洁的效果,通过各种活动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自觉地爱护学校的一草一木,基本做到平时没有乱扔乱丢的现象;每个班级都落实了卫生保干区,学生都能自觉地打扫自己的保干区,平时还有许多学生能自觉捡起地上的纸屑,不管什么时候来都是一样。学校厕所是最难管理的地方,但我校任何时候来厕所都是非常干净。我校的环境卫生多次得到上级领导和同志们的好评。学校除了环境卫生清洁以外,我校还对除四害工作十分重视,专门成立除四害领导小组,在校园内基本上看不到苍蝇、蟑螂、老鼠和蚊子,达到上级对我校的要求。确保全校师生在优美的环境中健康快乐地工作和学习。
四、预防疾病,措施到位
学校是一个高危人群,小学生身体的抵抗力比成年人差,一旦传染病流行,后果不堪设想。
为此,预防传染病工作也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为了做好这项工作,不仅对学生进行预防传染病的教育,更主要的是我们所采取的一些措施,使我校能平安,没有发生较严重的传染现象。
1:一年来,我校一直开展班主任的晨检制度,从没间断过。每天班主任一到学校就对班级学生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有发烧、或其他情况第一时间就报到年级组长,年级组长每天向学校报告一次年级里的晨检情况。学校保健老师一旦发现学校有一例传染病就十分关注,及时做好隔离工作和班级防护措施,并根据季节进行预防传染病防治的宣传教育,使学生知道如何预防传染病等。并开展对麻诊、手足口病的防治和宣传。今年上半年我校有一个班级发现有几位学生患病毒性感冒,学校及时向上级部门汇报,请市疾控中心的医生来诊断,并及时地采取措施,有效地控制了病的传播。
2:我校一年来没有发生一次较大面积的学生生病出课现象。
3:我校积极配合防疫部门做好学生的疫苗接种工作,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疫苗接种,确保他们的身体健康;再次,积极开展体育锻练,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免疫能力。
4:在天气变化比较大的时候对学生进行教育,经常打开窗户,经常通风,使空气流通,减少呼吸道传染。一旦发生情况及时与防疫部门联系。
5:为了更好地掌握学生的身体情况,学校每年一次对学生进行体检,并建立学生健康档案。
五、后勤保障,取得成效
篇2
一、小学生伦理教育
小学生伦理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养成良好习惯,提升文明素养。包括:爱国教育、理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劳动教育、爱心教育、诚实守信教育、安全教育、人际交往教育。主要就是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
星期一的升旗就是爱国教育。严肃认真地举行仪式,爱护红旗,不损坏红旗,就是从细微处培养孩子的爱国意识。同样奥运会开幕仪式和运动健儿的拼搏能够提升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我们学校墙上的中国地图,告诉我们要爱自己的祖国。
劳动是人类获得实践技能和赖以生存的本领,是激起我们智力和审美的情感,也是德育的重要一课。教育学生从小热爱劳动,从扫地、擦桌子帮助父母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培养学生爱劳动,珍惜劳动的良好品德。
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素质教育是生命教育、善良教育和仁爱教育。师生之间是互相尊重,互相爱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问学生,你会做饭吗?会开车吗?他们说不会,爸爸妈妈会吗?会!是学会的。人是在学习中成长的。学习并不是枯燥无味。那次在会议室查卷子,有几个同学说其中一个同学,说一个三年级学生不会数数。我很生气!作为同学你们不是在帮人而是踩人。我坚持让他数,他会数!我希望大家平时要学会爱的艺术,不要再有贬低的语言,一张白纸你把它踩在脚底下是一回事,把它放在手上又是一会事。
人际交往教育,要求大家做到有礼貌,有修养。诚实守信还要学会保护自己。无论学习,生活没有人能陪你一生,所以一定要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独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
我们要创建“平安校园”、“书香校园”开展传统美德格言、警句、名人名言诵读活动;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气和活泼紧张的生活作风;我们要积极培养“小眼发亮,小口常开,小手常举,出言有训,行之有范,眼中有活,心中有人”积极向上的学生,营造奋发向上文明进取的校风,使校园环境美化、绿化、净化、知识化,达到放眼望去,俯身细看,都不会看见纸屑废物。语言上讲文明、行为上讲规范、学习上讲刻苦、生活中讲卫生、活动中讲参与、集体中讲团结、待人上讲礼貌、处事上讲谦让、校内外讲形象、时时处处讲安全。
二、小学生心理教育
要树立积极、健康、向上的心理。
心理专家们认为,要学会利用好的暗示,你要认为大家都喜欢你,老师爱你。你是个好学生,是个优秀的学生。要学会我也行!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遇到不正确的言论,知道“有则改,无则警”,懂得“谦虚、谨慎”“闻过则喜”,不要想不开,也不必为此精神紧张、沮丧和闷闷不乐。一个人一生的目标是珍爱自己的生命,做一个快乐和善良的人。
在学习中合理地调整心态。首先应该拒绝与人比较,树立“过程大于结果”的观念,在平时的学习中发现不足,只要每天都进步就行。与同学互帮互助。受老师的批评,在同学里没威信也别气馁。重要的是我们自己做好,有进步!心理健康!
少批评、多鼓励,少指责,多帮助,少抱怨,多宽容,少拒绝,多关怀,少命令,多商量,少讽刺,多尊重。做到不讲过头话,不扣大帽子,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以维护学生自尊心为重,以培养学生自知心、自信心,自强心和培养学生独立能力和抗挫折能力为主。
三、小学生生理教育
包括饮食、卫生、防止意外伤害教育等。
1、饮食上,一定要吃好早餐,合理饮食,不挑食。营养搭配平衡。多吃水果,多喝开水。零食上不吃三无产品,很多疾病和嘴角炎都是吃这吃出来的。
2、卫生上,搞好个人卫生,勤刷牙,勤洗手,勤洗澡,头要梳,衣服要干净。冬季做好防冻工作,建议大家用冷水洗脸,搞好环境卫生,教室、校园、家里要干净整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个人有什么不舒服的事,及时跟家人和老师说。遵守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里的卫生要求。
3、不上网。上网严重者会对与电脑无关的一切事情都失去兴趣。害处有:一、浪费时间。二、浪费金钱。。而上网多以游戏聊天,看电影为主。作为一名没有收入的青少年沉迷于网络游戏无疑将大大增加家庭的经济压力。三、危害健康。沉迷于网络游戏,会更加缺乏人际交流,产生自闭倾向。四、人格异化。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争、竞争”为主,使游戏者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到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一旦形成了这种错误观点,便会不择手段,欺诈、偷盗甚至对他人施暴。实际上电脑更多是学习、通讯、工作的工具。我去网吧看到很多人都在那打游戏,很痛心!浪费时间和生命。没有真正认识电脑的用处,还说上网快乐!那都是虚拟的,如吸毒一样,希望同学们认识到。
4、安全教育。是重中之重。注意交通、防火、防烫、用电,使用液化石油气和冬季防煤气、防止落物伤害和意外伤害,注意在校活动和出外活动安全。这些安全细则就有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体育老师、劳动课老师在课上给大家细说,希望同学们认真听,不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同时要求大家熟记我们的小学生行为规范守则,做一个五讲四美三热爱的好学生!
篇3
关键词:思想教育;德育教育;主体性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7-019-01
教师的天职就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就是教书育人。怎样教书育人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一直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探讨的重大课题,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其内容都不同。我们小学教师培养的对象就象一块未经琢磨的玉石,只能由教师进行加工,才能现出瑰丽的玉石,教育在此就是琢磨的过程,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德育的教育必须渗透在传授知识之中,这样就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有色有味、有趣有情、极赋实效。现就小学语文教学进行德育渗透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思想教育必须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
知识无阶级性,而教育则是有阶级性的,教育从来都是从属于一个阶级的,我们的教育就是要为无产阶级的政治服务,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是要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是要培养讲文明、守纪律的一代新人。我们语文书中的课文《我们爱你啊,中国》、《郑成功》、《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等各篇无不是思想教育极强的活的教材。它无不在启迪学生的智慧。陶冶着学生的情操,激励着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爱劳动。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
二、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一定要把握儿童心理特征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传授知识中育好人关键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掌握自己教育对象的心理性格等特征;根据其心理状况,年龄特征去进行教学,寓德育教育与教学中,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小学语文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儿童,他们知识面窄、贪玩、好动,这是他们的弱点,但他们心灵纯洁好奇,好表现,喜问、喜听,争强好胜,则是其优点。根据这些特点,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讲课要考虑到主动、形象、有趣,充分发挥他们的优势。使其在增长知识中,培养良好的个性、懂道理、做新人。
在语文教学中掌握儿童心理特征,激发兴趣十分重要。为此,我常用激励性的语言进行批语,在班里表扬。一次考试后,我让同学们把语文卷子重新做一遍,结果一位同学让其他同学给自己复写了一遍。当时,我看了卷子真生气,真想在班里狠狠地批评他一顿,可我想到了他的心理特点,就保留了他的面子,过后和他交谈,晓之以理,使他流出了悔改的眼泪。我在同学面前,不但不批评他,还表扬了他,后来进步了。这样,更坚定了他克服困难决心和信心,后来,他不但学习成绩提高了。
三、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教育要把握好阶段性,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同样是教育的主体,在思想品德教育上,学生的主体作用主要表现在自我教育、自我养成。对学生的德育要求就是规范学生的行为,而规范小学生的行为就是要认真落实小学生守则,就小学生来说,德育教育也有阶段性。
在教中年级时,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国家和民族知识的传授,使其懂得今天的幸福学习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从而使他们珍惜时间、刻苦学习。这样就使德育教育与语文教学环环紧扣,从不脱节,连贯地得到了落实。
小学生的行为准则必须使每个学生明白,而学生守则的落实必须靠广大学生自己,这样就是说要教育学生自我管理,在这方面就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语文教材《向命运挑战》、《詹天佑》等教材的教学,我都让学生写心得、写体会、联系实际对自己拟定奋斗目标和要求。第六单元的作文是要求学生写写自己昆山的名人,同学们都收集了大量的资料,又顾炎武,周火生、朱柏庐......
四、德育教育要体现在语文的教学活动中
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良好行为习惯教育的最佳时期,在教学中的满堂说和脱离实际、枯燥无味的空间说教,不但激起其兴趣,而且会使小学生厌倦,只有把知识与趣味结合起来,才能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受到启发,达到较好的效果。例如:我在教《爱之链》一课时,我在引导了学生学习乔依和老妇人的故事后,就组织学生寻找班级小雷锋的足迹,同学们积极发言,课堂气氛热烈,列举了许多雷锋做好事的例子。大家纷纷表示要向乔依和老妇人学习,争当活雷锋,决定让我们的社会成为爱的社会,让我们的班级成为爱的乐园。
五、利用作文教学渗透德育
篇4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品质教育
新课标提出:“语文学习过程中,要不断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 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小学作文纲要也提出:“小学作文教学, 既能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使他们受到思想品质教育, 发展智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由此可见, 小学习作教学既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手段, 又是对学生渗透思想品质教育的过程。教师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应有意识、 有目的、 有步骤地渗透品质教育。那么, 小学习作教学中如何做好品质教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在情境中实施品质教育
在小学习作教学中, 教师应当教育他们从现在做起, 从小事做起, 用积极乐观的心态去观察生活、 享受生活, 感受生活中的真、 善、 美。要让孩子们知道, 每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都不可避免地经受痛苦、 失意、 挫折、 打击, 不要因为一时的失败而放弃了对生活的希望, 从而变得消极、 悲观、 偏激。从这个角度来讲, 小学语文教师绝不仅是语文学习方面的老师, 还应承担着学生朋友的义务, 而且要充当德育老师和心理老师的角色,从思想与心理层面去帮助小学生培养习作情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可通过以下途径, 使孩子们走出写作以及生活中的情感误区:
(1)接触榜样先锋人物, 参加公益活动。榜样先锋人物身上都有闪光点, 值得大家去学习, 其形象能够在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中产生积极的作用。通过参加有益的社会活动, 学生不仅从中受到教育, 增强了公益心,同时又丰富了写作素材。
(2)教师要以身作则, 树立良好榜样, 戒掉不良习惯,不断完善自己,以自身良好的道德风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
二、 在实践中实施品质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引导小学生如何观察生活和认知生活,这是写作的良好开端和重要基础。学校活动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不仅使小学生有了丰富的写作素材,还扩展了他们的眼界,提高了他们的认识能力,更有利于他们个性的塑造。把小学生关在教室里,为文而文,进行封闭式训练,无论从练笔角度,还是从育人角度来看,都是不可取的。习作是小学生认识水平的体现,这种体现包括丰富的学识、正确的立场、高尚的品德等。学生的认识能力要靠平时的教育和培养。依照习作训练要求, 教师要引导学生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强化学生的阅读和社会实践水平。社会生活是多样的,善恶美丑并存,学生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思想认识必然会受到影响。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识别真、善、美和假、恶、丑,获得正确的认识。因此, 把书本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帮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开拓认识。
三、在认知中实施品质教育
从本质来说,小学习作教学是一个表达训练的过程。其中, 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和认识能力是互相渗透、互相促进、 互相制约的。在小学生习作教学中,在明确题意要求后,教师要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中总结归纳中心思想,解决为什么写的问题。例如在《记一次篮球比赛》的小练笔中, 有的学生写篮球比赛胜利,赞扬运动员勇于拼搏的精神;有的学生写篮球比赛失利,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有的学生写篮球比赛所带来的欢乐……这些角度不同的文章,究其原因,同思想认识水平的差异密切相关。为此,要想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必须抓住这个重要环节,正确引导学生去探索生活, 剖析生活,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
四、在习作评价中实施品质教育
习作评语在发展学生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上具有 “润物细无声”的特殊作用。好的习作批语能帮助学生明辨是非、 褒贬美丑、抒发感情、激励精神,对发展学生个性,形成健康人格起着重要作用。现在很多小学语文老师兼任班主任工作,这是一个教育学生得天独厚的条件。这是因为语文教师在批改学生的习作时,可以发挥时间、空间的优势,与学生进行心灵对话, 与学生有更多的接触与交流, 能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给予正确指导。而好的习作评语在教会学生写作的同时, 更教会学生做人。例如在批改一个孩子描写她的单亲家庭境遇片段时,我就批上了这样的评语:“对于你家庭的变故, 老师和同学们都深感同情,但要知道,‘月之圆缺,人之祸福’ 是无法预料的。古语说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只要你挺起胸膛,扬起风帆,用你的优异成绩来弥补这份缺憾,相信奇迹会在厄运中出现。”对于身处逆境,迷惘失意的学生而言,这无异于精神良药,抚慰他们心灵的创伤,其效果是不言而喻的。
一般而言,书读得多,文章写得好,做人的标准同时也会得到提高,对自身的要求也会趋于严格,人品自然会变得高尚。反过来, 品格高尚的人写的文章也一定是能够给人以真的启迪,善的感染, 美的享受。这就是所谓的习作与做人的相得益彰。因此,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在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同时,还一定要注意加强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
参考文献:
[1]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
[2]智英杰.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育初探
篇5
关键词:传统美德;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中图分类号:G625.5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033-01
在新时代德育教育过程中,传统美德的内涵应该有什么发展变化,与现代公民素质教育有什么密切联系,如何在学生中加强中华传统美德教育,让学生去继承,去发扬传统美德。才符合实际,才能收到实效,这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基于以上的思考,结合我校的实际,我们把"传统美德与现代公民素质教育研究"作为我校的德育研究课题。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是我们开展中华传统美德与现代公民素质整合教育的基础和切入点。进过两年多来研究和探索,在培养具有现代公民意识的小学生方面取得了喜人的效果。下面介绍我们的一些做法:
1.从时代进步的角度,让学生对传统美德再认识
道德是一定时代的产物,即是带有人类道德共性的传统美德,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因时代的不同而存在差异。例如,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然而,在自然经济状态下和长期封闭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的爱国情感又具有狭隘性和封闭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到我们的爱国主义教育。今天,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要在世界大背景下,让学生认识祖国,既要看到祖国的兴旺发达,又要看到与先进国家的差距,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和为祖国做贡献的责任感。所以,在谈到继承传统美德时,应从时代进步的角度,对传统美德进行再认识。
2.贯彻落实各项《常规》教育,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十分注重习惯的培养,他认为,教育就是养成良好的习惯,而良好的行为习惯主要在学校里养成。从长远看,公民道德素质的培养,必须从小抓起。因此,必须有效地实施各项《守则》、《常规》。贯彻《守则》、《常规》要重在导行,应制定有力措施,加强具体指导、训练、管理、督促检查、考核评比。逐步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训练,自我控制,自我检查,自我管理。使学生学会规范行为,自觉遵守行为准则,并在长期的规范化的学习生活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3.狠抓课堂主渠道,加强荣辱观教育
把中华传统美德渗透到课堂中去,通过课堂活动中情境设置和综合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得到情感的体验,使感知得到内化,形成发自内心的自觉行为,真正体现德育的有效性,切实完成思想品德教育目标。
3.1学科渗透,处处育人,全员育人。思想品德课教学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联系社会实际和学生实际深化学生的认识,以强化学生已获得的道德观点。学校还要求每位教师必须在教书的同时,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通过学习语文,让学生认识名人古人的伟大事迹,学习他们的高尚情操;通过学习英语,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数学课必须适当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培养他们科学的思考方法;综合实践课可利用自然现象引导学生爱护大自然,利用大自然为人类服务,并树立良好的环保意识。美术、音乐课可结合实际,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3.2 上好中队课,教会学生做人。主题队会是少先队组织活动的最基本的组织形式之一,因此,我们在组织队活动的过程中,十分注意把外在的灌输教育有意识地与学生的品德教育结合起来。把中华传统美德中的美德(“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和现代公民的素质(热爱祖国、服务人民、崇向科学、辛勤劳动、团结互助、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艰苦奋斗)有机结合起来,形成传统与现代融和的主题队会课。例如:举行主题为"懂得感恩"的中队观摩课。通过这次感恩主题活动的成功开展,陶冶了队员们高尚的情操,培养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真正理解了"爱",学会用自己的爱去关心父母,关心他人。学会做一个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懂得感恩的好少年。
4.创设氛围,积极打造美德洋溢的校园文化
让学生生活在美德洋溢的校园里,每天耳闻目睹正确的舆论、宣传,接受无声的教育,这也是现代公民素质培养的一种有效手段。学校要求各班结合班级实际,制定出有指导思想、总体目标、活动主题、具体内容的德育实施方案。利用健康活泼、生动有趣的宣传栏、黑板报、文化墙、永久性标语、壁画、小喇叭广播等,使学生耳濡目染,在丰富多彩的"文字"、"图片形象"和悦耳动人的"声音形象"等富有教育内容的感召下,学生无形中接受到正面教育。尤其在自身的参与、实践中,用自己的头脑自觉地作了价值观、人生观以及道德行为修养的认知和判断。这些活动启迪了学生思想,升华了学生人格,陶冶了学生道德情操、弘扬了学生道德正气。所以,美德洋溢的校园文化环境有利于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5.丰富各项活动,传承中华美德,内化学生荣辱意识
5.1 广泛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培育学生知恩品行。设计献给父母"十个一"的孝心作业。十个一"是:一句温存的问候,唱一首歌,讲一个故事,端一杯热茶,洗一次脚,写一封信,制作一个贺卡,煮一道菜,给一个表扬或一个戒语,与长辈合影团圆照等。这些"孝心作业",培养了学生孝敬长辈的心智。少先队大队部举办"孝亲敬老"为主题的中队活动观摩,学校组织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作文比赛,手抄报比赛,美术书法比赛,讲故事比赛,自下而上,人人参与,在体验、互动、欢声笑语中受到启发,培养孩子们的爱心、同情心。
5.2 开展"诵读典故,传承美德"活动。为进一步加强公民道德教育,通过鼓励学生诵读经典,培养道德意识。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孩子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提高学生阅读古诗文经典的兴趣,增强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本学期我校举行了经典古诗文诵读比赛,这次活动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展示了我校平时注重诵读训练的显著成果。
5.3 我校少先队大队部组织优秀队员组成"文明执勤队",执勤的主要内容为检查全校当天纪律、整洁、推普、两操情况;负责检查、督促整队放学情况;发现有不文明行为或违纪行为应制止,值勤内容天天登记。他们佩戴着值日标志,穿着崭新的校服,认真负责地坚守岗位,有他们默默地奉献,我校学生养成教育会再上新台阶。
篇6
【关键词】语文教学;德育建设
德育教育历来是我国中小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在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结合进行生动鲜明的德育教育,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由语文学科本身的性质、特点所决定的。德育即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道德和心理品质教育。它对坚持学校的社会主义性质,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政治方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语文学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的双重特点,所以,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提高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教育和科学的思想方法的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发展健康的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格,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进行德育建设就变得至关重要。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特征
(一)德育对小学语文教学的渗透作用。“渗透性”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基本属性,德育渗透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及作业、考试之中。识字教学可以结合字的形、义及字的形成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阅读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教师要有意挖掘教材中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系统教育;作文教学可以从观察、选材、立意、构思等方面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态度、审美情感;作业中要对学生进行意志品格的训练;考试中可以引导学生形成诚实、慎读等优良品质。
(二)德育使小学语文课本具有更强的审美性。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多是文质兼美的。因此,阅读教学的过程也是一个审美的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及其中所闪耀的思想之美的感知与欣赏过程。作文教学则是指导学生对审美意识的表达。这一特性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方面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感教育,使学生受到思想美的熏陶;另一方面,学生在感知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自己辨别美丑的能力也将得到不断提高。
(三)德育使小学语文教学过程充满互动。好的文章从来都是“有情物”,教师教学时不但要吃透词理,也要深挖其“情”;只有使文章之“情”与学生的感情产生共鸣,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因此,“互动性”不失为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的一个重要特征。
(四)德育使小学语文教学充满层次感。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德育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随年级段的不同表现出层次性。就英雄人物题材的课文来说,大多表现英雄人物为人民的利益勇于牺牲自己的崇高品质,如低年级的《刘胡兰》、中年级的《》、高年级的《舍身炸碉堡》。讲授这些课文时,教育重点是要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有所侧重,对于低年级的孩子,只要教育他们学习刘胡兰在敌人面前坚强不屈的性格就行了;到了中年级,就要让学生进一步学习爱人民、恨敌人的思想;对于高年级学生,则要强调学习为人民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树立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这样,道德教育既易于接受,又能收到实效。
二、现阶段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必要的制度建构,德育建设评价较为滞后。小学语文教师习惯于应用现有的评价方法测量和评价学生对学科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科渗透德育的评价既缺乏可适用的评价方法,又缺乏这方面的观念。学校领导往往只关注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科知识的教学状况,对学科德育落实状况缺乏刚性管理。
(二)德育建设的方法简单生硬,流于形式。有些教师虽然把握了教材中蕴含的德育内容,但是在德育渗透的方法上仍然主要是灌输、说教,形式呆板单调。这种生搬硬套、矫揉造作、苍白说教的德育方法可能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或厌倦情绪。这样不仅不能达到德育的目的,知识传授的效果也会受到影响。
(三)教学过程中德育建设重点把握不准。小学语文教材入选的文本和画面,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因素,闪耀着沁人心脾的育人光芒。部分教师授课前虽然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但挖掘和把握课文的整体或局部所蕴含的德育内容、选准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的结合点,“因文释道”、有机建设的能力有待提高,德育建设的重点把握不准。
(四)教学过程中建设德育的理念不强。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往往囿于语文学科教学的知识范围,认为知识才能的培养是语文教师的唯一职责,对语文教学的任务认识不深,尤其是不清楚不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思想境界和品德修养是语文教学任务的有机组成部分,不理解德育、智育之间是辩证统一、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三、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建设德育机制的主要途径
(一)从美学教育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对美的感知能力是人的基本能力,对美的认识和升华能够对学生的人格产生影响,通过对他们认识上的影响,改变对美的认识,从而对学生的道德素养形成潜移默化的影响。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语文老师通过对课本文字的描述、对知识的讲解,让学生不断地发现美,感受美,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素养。
(二)从人物范例中启发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素养。语文教学是母语教学,小学生基本上能看懂、读懂,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往往有一种不愿深究的心理,因此,很难挖掘文章蕴含的思想。对此,师生问答、讨论,弄清文章主旨。比如:通过课本中人物形象,学在人物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人物的深层次的人物形象和内涵,引导学生对人物形象作出深层次的思考。切入优秀的人物讲解能优化课堂教学,使师生享受文章情感的抒发,接受健康主题的熏陶。
篇7
关键词:习作素材教学智慧读写结合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对学生识字写字、用词造句、选材构思、思维逻辑等的综合训练。它最能集中地反映出学生的语文水平,可以说,作文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小学语文教学。让学生体验到习作的乐趣,提高作文能力一直是我的追求。下面,我结合自己的习作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浅显的认识:
一、捕捉习作素材,随“情”指导,生成习作教学智慧
我们学校是一间农村小学,学生由于受地域、家庭、生活、教育等条件的限制,再加上自身不注意平时语言的积累,导致写作语言匮乏,表达欠缺,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有话说不出的现象比比皆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觉得,语文教师的首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找“米”下锅。在这千变万化的世界中,如何让俯拾皆是的素材进入学生的视野,如何让学生体验到习作的乐趣,这离不开老师 “心”的引领,“情”的激发。我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过程中,随时引导学生捕捉习作素材,在第一时间、在学生情感的炽热点将事件点化成文。
那是一节随机作文指导课:习作的素材,正是源起课间发现――在回办公室的转弯角处,我跟我们班两个哭着鼻子的女孩打了个照面,我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哭的原因。原来是刚刚体育课上老师带领他们青蛙跳,她们累哭了。我马上意识到:又是一则习作的好素材!“施教之功,贵在养习,重在授法,妙在开窍。”习作的指导,是这样的巧妙而不留痕迹――踏着铃声,我站上了讲坛,“同学们好!大家精神挺好哇!” “老师,我的脚疼。”朗一喊,教室里就像是炸开了锅。“能告诉我究竟是什么回事吗?” 见到老师有疑问了,个个逞着当英雄,我一句,你一句,就把腿疼的原因说了个究竟。我赶紧引导孩子们说清楚运动的规则。“哦,那青蛙跳是什么回事呢?”我追问道。这回体育委员汤浩发言了:“老师,青蛙跳的规则是这样的……”汤浩一一道来,大家静静聆听,还不时地向我点点头,像是告诉我汤浩说的都是真的,大家就是这样跳的。我静静地听着,耐心地等着。接下来的是运动过程的描述了,我故作好奇地问:“那,你们是怎样跳完这两大圈的呢?”记忆的仓库打开了,谁都不甘落后,争着一吐为快。真情是作文最宝贵的血脉,而学生的情感也是最纯洁、最真挚、最宝贵的。作文与生活同行,就这样,我提议把昨天的体育课写下来。半小时后,充满真情的习作就跃然纸上了。何栩丞在文中写道:做了足够的准备运动后,我们两列队伍出发了。只见大家的双手交叉置于背后,整个身体很有节奏地向上、向前跳跃,一蹦一蹦的,多像一只只快乐的小青蛙呀。何杰朗写道:两列小青蛙就像是跳动着的音符,大家的笑容就像是绽放的花儿一样美。天生爱运动的我就更不用说有多快乐了。可是,跳了大半个篮球场后,感觉跳不起来了,腿很痛,我拼足了劲,坚持一步一步往前行。其他同学呢,刚刚才绽放的笑脸不见了,声、叹气声响成一片,就连我们的体育委员汤浩也干脆坐在地上,像受伤的小狗一样着。哎,这次真是鼻孔里灌米汤――够呛。刘琛写道:“顶着烈日,受着地面冒出来的热气的煎熬,我两眼都发黑了,可我最终坚持跳到终点,比起陈婕和何颖茵,我勇敢多了,因为我没有哭。”……
要使学生的作文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我们还必须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处处留心周围的人、事、物、景,时时注意积累写作素材。处处留心皆学问,处处留心皆语文,学生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学校会经常开展各种教学活动、文体活动,如紧张激烈的体育竞赛、健康活泼的班队活动、庄重严肃的升旗活动、气氛热烈的联欢活动等等,每次活动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实践告诉我:只要能抓住时机,巧妙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捕捉习作素材,随“情”指导,学生就会洋溢着异样的写作热情,流畅无阻的作文更是一气呵成。
二、随“文”指导,从读中学写,生成习作教学智慧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作文教学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阅读中的知识和技能。”在我们学校语文课堂教学中,“高耗低效”的顽症至今还没有得到彻底根治,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阅读教学和习作教学缺乏联系,没有形成教学的合力。“字词句篇”“听说读写”“知情意行”本身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课本的文章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情感,而且蕴含形象简明的表达方法,我有意识地把习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将写的训练有机地融合到阅读教学中,实现读写结合,从而提高学生习作水平。
1、巧借文章的思想内容,从读中学写。我从教材的思想内容入手,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社会经验,围绕一个认识点、情感点,写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如《珍珠鸟》的教学中,借助“信赖,往往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主旨,我设计了这样一个读写结合环节:
师:(出示小鸟趴在“我”肩头做梦的情景图)看着这画面,你脑袋一闪而过的是那个词?那句话?
生:温馨、幸福、美好……
师:再看看作家细腻的文笔――(出示语段)一个不动声色,一个神气十足,这两个截然不同的表现却换来了一个共同的境界――
生:信赖
师:你们说的这些不正是因人的努力而和小鸟创造的这信赖的美好境界吗?把课文开头的“真好”,和结尾的一段话连起来,再朗读。(出示)
生:真好!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师:读到这里,信赖,在你的心里还可以是什么呢?请写下来。
就这样,同学们写下来了自己的感悟。
又如:在《生命 生命》教学中的拓展延伸环节,借着杏林子内心的表白,在学生情感激荡的时刻,我设计书写感悟环节:
师:生命是什么呢?不同的人,不同的物、不同的事会告诉我们不同的答案。回想校园里绿树婆娑,大树告诉我:生命是那繁茂的枝叶;看教室你们的张张笑脸,同学们告诉我:生命是如花的笑颜。生命是什么呢?让我们把视线移向大自然的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移向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和每一件事,移向四川的地震灾区(屏显动植物和灾区图片)。你感受到的生命又是什么呢?请同学们拿起笔,把自己的感受根据屏幕上的提示写一两句感言。学生写道:
生命是什么呢?
小马告诉我,
生命是奔跑的身影。
鲜花告诉我,
生命是绽放的花瓣。
小草告诉我,
生命是野火烧不尽的顽强。
老师告诉我,
生命是我们童真的笑脸。
同学告诉我,
生命是琅琅的读书声。
……
2、巧借文章的表达形式,从读中仿写。吕叔湘先生说得好:“使用语言是一种技能,跟游泳、打乒乓球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任何技能都必须具备两点,一是正确,二是熟练。要正确必须善于模仿,要熟练必须反复实践。”作文是一种技能,客观存在着某种规律。我从教材的语言表达形式入手,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表达形式和方法写生活中的事物,进行迁移性的运用练习,化知为能。如:撷取课文中极富生命力的语言,进行句式的仿写。在《走遍天下书为侣》一课中,最后一段有这样一个句式:“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位朋友,也是一处你随时随地想去就去的故地。”将书喻为朋友、故地,这些美好亲切的事物,显得活泼而形象,简单而深刻,生动地表达了阅读带给人丰硕收获和精神享受。待学生明白写法后,我趁热打铁,进行读写结合,让学生也来试一试。不少学生妙语连珠,娓娓道来: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清晨的一缕阳光,也是天边七彩的朝霞;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艘非凡战舰,也是一匹神奇的骏马;一本你喜爱的书,就是一壶温热的咖啡,也是一杯透心凉的柠檬茶……
根据文章的段落、结构、叙述方式等进行仿写也是堂上习作训练很好的方法,例如:《詹天佑》这篇文章重点突出,层次清楚,语言朴实,最明显的是文章按照先概括介绍,再具体叙述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我设计了一个迁移写作方法的教学片段:
师:课文学完了,同学们从文章材料的安排上来看看,发现些什么特别之处?
生1:文章所举的事例都是围绕“爱国”“杰出”来展开的。
生2:文章开头先是概括介绍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接着具体介绍他的爱国杰出事例。
师:好,也就是说詹天佑的爱国精神是贯穿全文的。想一想,如果让你写一个人,你通过这篇课文的写法,是否得到一些启示?
生3:所举的事例要围绕中心展开。比如要突出一个人憨厚老实,那么所举的事例就要反映他这个特点。
师:好,我们就仿照课文的这种手法,用《我们班的“书虫”》这个题目写我们班酷爱读书的彭亿同学吧。
有了文本这么好的范例,学生写起自己熟悉的同学就不难了。
在六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轻扣诗歌的大门”学习中,同学们对阅读材料非常感兴趣,读起诗歌神采飞扬,特别是读着《太阳的话》更是得意忘形,我说:艾青的一生是追求光明的一生,他为我们歌咏了太阳的美、太阳的善和太阳的真,让我们认识到了太阳的重要。我们也来当一回诗人,仿照《太阳的话》,以“……的话”为题,作一首小诗吧。同学们的创作热情高涨,一首首初具诗歌模式的“诗”诞生了,陈浩明写道:
风儿的话
打开你那扇紧闭的窗子吧
打开你那扇紧关的房门吧
让我进去,让我进去
进到你的小屋里
我带着春的鸟语花香
我带着夏的热情奔放
我带着秋的硕果累累
我带着冬的阵阵欢歌
快起来,快起来
让我把雨后的彩虹点缀你的香房
让我永远活在你沉寂悄然的心中
快起来,快起来
让你的眼看见我的到来
3、巧借文章的重点段落,以写促读。写,是一个经历严密逻辑思维的语言表达过程,它可以促进学生将读中获得的认识、感受经过深入的思考,形成有个性色彩的新认识,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从而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文章有些重点段落需要学生进行深入的、综合的理解和体会,而一时又难以说清楚,这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动笔写一写了。在《冬阳 童年 骆驼队》课堂尾声,我设计出读写结合环节:
师:童年,是林海音心灵的故乡,童年,也是我们心灵的故乡,让我们拿起笔,来把美好的童年记忆写进诗里面吧。出示提示: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我总是不断地怀想――
童年,我心灵的故乡
又如,在朱自清的散文《匆匆》教学中,我没有过多的分析与讲解,主要是采取反复诵读的形式,没想到,课堂的读写结合练习中,学生用诗一般的语言写下了感悟:
时间
如幻影
看不清,摸不透
如流水
截不住,砍不断
如青春
溜得不留情
如童年
一去不复返
孤单时,你悄悄降临,缠着我不放
真想你离我远点
快乐时,你逃得无影无踪
真想你对我不离不弃
等待时,你优哉游哉地放慢脚步
真想你能添对翅膀
你很珍贵,毫不吝啬
你很公平,对谁都一样
你很有主见,不会被谁左右
你很有将才,引领我们走向成熟的辉煌
不需要热烈的讨论,不需要感情至深的朗读,在这写关键时刻,只要给出学生充分的静思默想时间,他们就能用笔头书写出自己内心最真挚的表白,从而促进阅读理解,读与写就相得益彰了。
4、拓展阅读,以读促写。“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必须多读书看报,从课外书中吸取营养,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和方法。以读促写历来是语文教学的根本,鉴于我们学校学生的阅读条件等,我把握住一切契机,选择相关的阅读材料,进行课文拓展阅读,为学生的写作好铺垫。如《詹天佑》一文,在研读詹天佑在铁路修筑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教学中,我补充了詹天佑遇到的其它困难让学生阅读。通过拓展材料,使詹天佑的形象更加丰满,同样也丰富学生对詹天佑内心的感悟,学生在对原有课文理解研读的基础上,对文本又增添了新认识,产生了新的思维。结果,在本单元读后感的习作中,学生写下了感受至深的认识。
读和写是个互补的过程,它们之间既相对独立,又密切联系着。以读悟写,以写促读,学生在天天读的过程中天天练习写作,读写结合中,我们创设了一个个活生生的语言运用情境,使学生的读与写有了广阔时空,从而迸发出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实践证明,在教学中持之以恒地把写作指导渗透到阅读教学中,通过长期的潜移默化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是非常有效的。
教育的目标是人的发展,而人的持续发展应该依靠自我的主动发展。所以,教育就是唤醒,同样,作文教学也应该以心灵唤醒心灵,以爱唤醒爱,以智慧唤醒智慧,只要教师能以爱心相伴,真情相随,就能让习作教学充满智慧的灵光。
参考文献:
[1]薛法根《教学思想与经典课堂》
篇8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人类的智慧、世界的瑰宝,是我们民族生存的根基,是我们民族精神的纽带,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教育的精华,是民族文化和知识的结晶,犹如“精神母乳”,是哺育一个民族的精神源泉,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是我国民族文化教育精神的一个庞大载体,通过阅读搜集和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开阔视野、陶冶情趣,积累文化,不断增大词汇量、扩大阅读量、增加诗文诵读量,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掌握诵读技巧,培养阅读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诵读中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有利于语言能力的培养,语言又是理解力的基础,所以阅读经典著作有利于青少年理解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审美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培养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阅读经典著作可以让青少年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将来博览群书打下基础。使青少年学生养成自学的能力,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眼界[4],从而又了解到我国优秀的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产生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思。一个读书的民族才会成为一个伟大的民族,对于一个民族来说,阅读是一个民族文化的本质,更是一个民族文化精神的支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最强大最持久最富有创造性的力量。如杨叔子院士说:“人文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身份证,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我们会一打就垮;没有人的精神、民族精神,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会不打自垮。”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本民族文化被摧毁或消失,意味着一个民族的灭亡。犹如曾经创造出辉煌文明古老的玛雅民族一样,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人们不会将他们等同于古老的玛雅民族一样了,因为现在他们的民族随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式微。一个民族一旦抛弃了自己在悠久历史中所形成的本民族经典著作,就将会失去最重要的精神支柱。青少年学生在课外阅读传统经典著作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和健全的人格。学生们大量阅读富有人文精神的童话故事、人物传记、少年小说、世界名著等,内心世界很容易产生震荡。多读中国文学、优秀中华人物事迹更有必要:从屈原"伏清白以死直"的忠诚,李白"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的傲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胸怀到鲁迅"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赤子之心……几千年的民族精神,在这些文字中呼之欲出。学生在自己阅读课外书时,读懂其生动有趣的情节,心中再现栩栩如生的形象,体味关于爱、忠诚、勇敢、友谊、正直乃至爱国主义等永恒的人类精神,从而开启自己的内心世界,激荡起品味人生,升华人格的内在欲望,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加强课外阅读,不仅是时代对教学的呼唤,更是世界范围教育成功的经验。作为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在课余时间阅读一定数量的经典著作,与经典同行,不管是从对学生个人的健康成长还是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来说,都具有重大的深远意义。
青少年儿童阶段正是人生记忆最佳的黄金时期,若能阅读本民族文化经典著作,乃至世界优秀文化的典籍,以滋养心灵、拓展视野、启迪心智、教养人品。利用课本范例.激发学生阅读文化经典著作的兴趣,是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少年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学生才会将家长的要求、老师的要求———要我读转化为自主寻求的我要读,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从课内向课外延伸,新课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根据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年级选编了一些古文,虽然篇数不多,但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们的小学生可以学古文,让小学生阅读古文先由易到难,由浅到深,“不求甚解,只求熟读成诵”,“读书百遍,其义自现”,俗话说得好:“一熟三分巧,”这样就能消除学生对古文的畏难情绪,经典著作诵读教学的基本原理就是努力创造机会让学生多读多背、反复接触,让学生觉得古文不是高不可攀的,它是可触可摸的,是生动有趣的,从而缩短这些经典文学与孩子们在心理、思想、情感等方面的距离,让孩子们学习起来不会感到生疏,能与身边的事情相联系,激发孩子们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兴趣盎然地走进文化经典著作中来。通过激发学生们课外阅读的兴趣,有助于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促进思维发展,滋养思想情感,提高品位修养,从而让孩子们觉得生命更有价值、生存更有活力,学习、生活更充满快乐,学习的态度“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以说是从精神上给学生们补充了更加丰富的“营养”。在他们幼小的心灵纯净空廓,由经典著作奠基可以激起他们一生对文化知识的向往,如此必定会有益于造就德才兼备的贤士,襟怀天下的大器,以达到民族文化薪火相传的目标[5]。
良好的读书环境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因此在学校除了在课堂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诵读外,还可以根据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富于想象、模仿能力强等心理特点,在学校、班级中积极创设营造一种浓厚的阅读氛围,利于学生“自主感悟经典著作”的课堂教学氛围,来进一步激发提高他们学习经典著作的兴趣与能力。举办系列文化经典著作阅读竞赛活动。如唱红歌、读经典、诵诗歌、讲故事比赛等。在比赛中让学生找到更多读书的乐趣,收获更多的知识与智慧,使学生们积极参与其中、乐于其中,让学生的感官沐浴于神秘的经典文化天地,产生一种“仰之弥高,钻之弥深”的敬仰感以及生命价值体认的特殊感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把经典著作的反复影响自觉转化为言行的规范、文明、得体、优雅,达到心态的从容愉悦,理想的高深远大.我国经典、诗歌、故事源远流长,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开展“唱红歌、读经典、诵诗歌、讲故事比赛等”活动就是要让学生们在诗歌、经典、故事中感受传统民族经典著作的博大精深,对中华民族经典著作的理解和欣赏,汲取立身做人的精神食粮。以活动为载体,既有利于铭记经典著作的精髓,也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经典著作的兴趣,增强学习自信心。让他们感受那浓郁的读书氛围,从而激发阅读的愿望,从内容上适合他们的“胃口”。让学生们自己去获取,去探求,去寻觅,去掌握,在我们的教学中,把课外阅读纳入教学的轨道,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拓宽学习的内容、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广阔的空间里学、用,丰富知识,提高能力。让我们都来重视经典著作阅读吧!
(一)深化红歌传唱进校园活动
学校广泛开展“唱红歌让我更快乐、红歌伴我共成长,”同学们通过唱革命歌曲,对峥嵘岁月的回顾,对幸福生活的珍爱,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唱出了对祖国母亲的无限深情和诚挚的祝愿,也唱出了新时代学生昂扬向上、团结进取的精神风貌。
(二)学经典著作,深入推进诵读活动
在青少年学生中开展中华经典著作的诵读,让青少年在接受现代教育的同时,从小浸于中华文化这最深切、最久远的人文关怀之中,与圣贤为友,与经典著作同行。开展文化经典著作诵读课堂,举办文化经典著作诵读比赛。教育部门要组织各中小学校,依托《读点经典》小学版和中学版,结合课堂古典文学内容,利用早读、晚读、班会、自习、少先队活动等组织学生诵读文化经典著作,每学期要分班级、年级、学校等集中组织开展文化经典著作诵读比赛活动,在学校中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文化经典著作阅读热潮,最大限度地推动学生的文化经典著阅读热情,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阅读鉴赏的能力,还能不断地积累了语言,锻炼了口才,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格,乃至于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三)突效果,扎实开展讲故事活动
以讲故事诱发兴趣,大力推进故事进校园、教育部门要要求学校广泛开展课堂故事会、讲故事比赛等故事进校园活动,每学期中学校开展不少于1次讲故事比赛活动,学生可以结合自身学习成长中的亲身经历,结合所学的知识和身边的真实事迹,畅谈对历史故事的体会和感想;对新时代英雄的理解,可以围绕自己所看到的电影和书籍,抒发感情,讴歌的丰功伟绩;可以借助中的历史故事等内容增强学生爱国情感,以生动的语言和感人的事例,把孩子带进一个美妙精彩的世界里,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奇妙世界里感受到课外阅读的诱惑,展现新时期青少年学生热爱国家、热爱党、热爱人民的美德和良好的精神面貌。
(四)让学生走进诗歌的殿堂
篇9
一、充分挖掘教材,渗透人文素养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在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优秀文学作品数不胜数,这些名篇佳作的历史文化底蕴与民族精神十分深厚,能够使学生在无形之中积淀人文素养。诗文在语文教材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在考试中占的比分也很大,其中古诗文是我国最富有哲理、最为经典的传统文化之一,它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是其文明的精华。古诗词优美的词语、句子和独特的韵律与节奏,都能带给读者美感。教师可要求学生诵读四大名著和《增广贤文》、《百家姓》、《千字文》、《三字经》、《论语》、《诗经》以及唐宋诗词等,指导其有感情地吟唱、朗诵或者书写,既可以集体读,也可以自读,或者举办朗诵比赛,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发展其思维,使其在脑海中积累优美的语句,形成高雅的情趣与温和的性情。
许多文章没有直接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要求学生仔细品味才能有所领悟。教师应当对语文教材中的人文内涵进行充分挖掘,在日常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其人文素养。教师需要认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性,将其有效运用于各个阅读教学环节中。与此同时,要引导学生迁移文章的情感因素,起到感染的作用,使其人文素养得到真正提升。比如,在讲解《阿里山的云雾》、《燕子》等课文时,要求学生细细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再加以诵读,从而融入作者创设的情境中,仿佛亲眼看到朦胧的云雾、千山万壑等景色。这种审美体验可以熏陶学生的情感文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其在言谈举止、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良好的人文素质。
二、开展实践活动,培养人文素养
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关键就是组织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使其受到感染,体会到语文深厚的人文底蕴。首先,可以举办人文科学讲座。我国地大物博,有许多名山大川和优美景点,历史文化悠久,教师可以定期举办讲座,并邀请学生家长、著名教师或学校领导讲述自己以前曾游览的景区,或自己阅读某部作品的感想、心得等,使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并且运用博大精深的祖国文化感染学生。其次,可以组织一些语文活动比赛。小学生年龄较小,天性活泼、开朗,好奇心、好胜心强,教师应当把握好这一心理,通过比赛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内在动力,引导和激发学生不断自学、勇于探索。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举办课本剧表演赛、故事讲演大赛、作文大赛、书画比赛等,或者以班级为单位,在校内组织规模较大的比赛,通过比赛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营造轻松、愉悦的文化氛围,起到陶冶学生情操的作用,丰富其人文素养。最后,教师应当充分、有效利用时间,每天早晨留出十分钟时间,组织学生朗诵古诗文,选择朗读技巧较好的学生负责领读,每周五进行朗诵汇报。朗诵活动不仅简单、用时少,而且能够使学生的阅读范围扩大,拓宽其知识面,从而促进学生欣赏水平的提高。
三、建设校园文化,提高人文素养
校园作为学生成长的主要场所之一,在实际生活中能够对学生造成很大的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构建良好的校园环境,特别是人文环境。比如活动环境、自然环境和人际交往环境。首先要打造墙壁文化,将文化展示在教室内、楼梯拐角和校园走廊等空间中,充分利用墙壁文化熏陶学生,在墙壁上展示学生的画作、诗文作品、手抄报等,调动其积极性,使其重视文学知识。另外还可以在墙壁上用文字和图画的形式表现外国文化、历史文物、江山图画和名言警句等。将艺术美、人性美、四季美等展现给学生,激发其对各种自然现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增强其学习动力,使其成长为具有人文素养的与现代要求相符的人。其次是利用广播空间。作为传播校园文化的重要阵地,校园广播可播放多元化的内容,如校园新诗、歌曲、名人轶事、新闻解读等,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教师要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近的广播栏目,主要目的是传播人文观念,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使其形成科学的价值观与人生观。教师也可鼓励学生竞争广播主持人的职位,亲自播放和传播多元文化,形成深厚的文化底蕴,业余生活也更加丰富。最后可利用图书传达人文精神。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心理等制定科学的读书计划,鼓励其多读书,并享受读书的雅致与闲情。将图书角设在班级内,组织学生通过交流,讨论自己的读书心得,使班内产生浓厚的读书氛围。除此之外,可以安排学生打扫图书馆,挑选喜欢的图书阅读,在书海中遨游,享受书籍的滋润,丰富其人文内涵。
篇10
对照时展的要求,我们学生的语文学习特别是作文上表现出来的问题是很严重的。作文本来是发展学生智力、创造力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一种创造性实践。然而,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束缚了学生智力、创造力的发展,学生观察力、分析力差,看问题视野狭窄,思路迟滞,材料东拼西凑,文体不清,词不达意。因此,我们进行学生作文创新能力培养实验的目的在于引发学生进行积极的创造性思维,使学生能有话想说,有事可叙,有情可抒,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成为不迷信权威,有创新意识,有自主写作习惯的时代新人。具体而言,意义有三个:(1)探索作文创新教育的具体实施办法,从实践上不断丰富素质教育理论,为实施高层次、高水平的素质教育作出贡献。(2)解决学生认识水平低下的问题。(3)解决学生作文水平不高的问题,并以此为突破口,牵动语文学科的教学改革。
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应通过各种途径,开启学生想象创新的大门,让他们潜在的智慧因素活跃起来,壮大起来,并使其不断迸出耀眼的火花。作文创新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营造创新氛围
创造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要有良好的氛围环境。为此,应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而且教师应采取生活再现、表演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手段。诱发学生创新的热情,让所有的学生进入“我要写”的精神状态。
1.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权威抑制创造,创造性教学需要民主。只有教学民主,学生才能积极思维,大胆想象,不断产生新观念,否则,学生处处看教师的脸色行事,唯教师的观点是从,其思维必然狭隘僵化,乃至枯竭。民主平等首先表现为人格的平等。教师视学生为朋友,平等对待,态度和蔼,教师与学生的思想及情感都应受到相互尊重,既不盲从教师,也不迁就学生,彻底打破师传生受的旧框框。
民主平等还表现为要允许、鼓励学生提出各种与教材、教师意见不一致的观点,不要迫使学生钻入老师预先设计的“标准”答案中。教师的强制性教学是极为有害的。爱因斯坦曾尖锐地指出,用强制、恐吓的办法对待学生,是学校中最坏的事,它窒息了真正的科学动力。所以,教师一定要尊重学生的意见,鼓励学生的独立思考。
2.延迟评价,激励创新
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成功,作为目标,它是行为的动力;作为结果,它是新的更进一步的行为动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有赖于积极持久地从事创造活动,而这种活动需要他们创造成功的支持。反复地创造成功,能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因此,教师应从容易办到的地方入手,帮助学生实现创造性成功,教师要珍惜学生的每一个创造上的成功,不论这种成功是多么微小。例如,让学生给自己的周记本取名,并在扉页上写上几句话。“虽然不能永远留住流星,但请尽情欣赏这瞬间的光芒。”“只有荒凉的沙漠,没有荒凉的人生。”对学生出现的这些既形象又含有哲理的话,给予了热烈的赞扬,让学生在成功中学习,前进。
教师要给每个学生提供创造成功的机会,这就得实行延迟评价。学生寻求答案,特别是新颖独特的答案,有个思维过程,教师过早评价,往往会成为思维展开的抑制因素。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表现出极大的耐心,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驰骋联想,各抒己见。例如,教学《警察和赞美诗》时,我提了一个问题,苏比入狱的情节是否有悖于情理?学生纷纷从不同角度作回答,不过早加以表态。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有一种“安全感”“自由感”,他们无拘束,无顾虑,针对问题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言语活动,既启发别人,也受别人启发,形成了一种活跃的智力激励环境。
3.张扬教师个性
语文教学比起其他学科来,教师的主体参与意识更强烈、更投入。这种主体意识既渗透在他们研读教材的过程中,又涌动于他们的课堂教学中。由于思想认识、社会阅历、性格爱好、知识储备等方面的差异,他们对教材的认识、处理,必然烙上强烈的个性印记,并把它宣泄于引导学生品味语言、探究思路、把握主旨、鉴赏意境中。魏书生的民主和幽默,钱梦龙的机智,于漪的声情并茂,使他们的教学充满了个性,充满了创造的魅力。
4.提高思想境界
能否民主平等的对待学生,能否千方百计地激励学生,其前提往往取决于教师本身的思想境界。只管教书而不知提高自身的思想意识是目前不少语文教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语文教育是人文性、思想性等的综合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长期积淀和升华。所以,没有高尚的思想意识情操是不会对教育事业起到杠杆作用的。思想意识高尚与自己的事业创造出的价值是成比例的。心理学家安娜・罗在1951年研究了23位杰出的生理学家之后指出:“在所有这些人的历史当中,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他们献身于自己事业的那种持久而热烈的精神。”热爱学生,对学生负责,诲人不倦,是教师的人生责任,把完成这一责任看得高于一切,才会产生强烈的创新精神,才会把全部心血倾注到教育事业中,为祖国培养更好的人才。在实施作文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验中,教师一定要不断增强人生责任感,提高自身的思想境界。
5.诱发创新热情
放胆表达,拓展创新思维空间。所谓放胆表达,就是教师提供一种或几种习作的范围,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命题,自己选材立意,不限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爱写什么就写什么,爱怎么写就怎么写,让学生的习作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示,这时,学生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值得一提的是,鼓励学生放胆表达,不是说就可以不需要教师进行习作方法的指导,而是说学生刚进入习作状态,教师不宜用太多的框框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习作时考虑较多的不是写作的方法,而是学生自己的思想,自己的情感,自己的生活。至于教师的写法指导应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之后,指导时要做到有的放矢。只有这样,学生的习作才会有真情实感。
6.拓展创新思维
交流合作,激活创新思维的火花。交流合作就是让学生之间的信息和情感通过交流产生思维碰撞,从而激活他们创新思维的火花。合作的形式通常有小组合作和全班合作两种形式。小组合作的成员构成,可以按学生的作文程度搭配成组,也可以采取自愿组合的形式。这里指的是交流合作,是指在学生习作初稿完成的基础上所进行的互评互改。
二、深化创新变形
所谓的“变形创新”,指的是在原有的生活或材料的基础上,根据表达的需要,对其内容或形式给予一定程度的变化,使之与已有的有所不同。课本中经常所教的诸如缩写、扩写、仿写、改写(包括变换人称写、变换文体写、改换顺序写等)之类皆属于“变形创新”的方法。这种做法对于初学者是大有裨益的,因为它不仅可以让学生对这些写作的知识与技巧有更深的感受,而且也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各种思维形式,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交给他们一把打开作文大门的钥匙,教会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如何去学习写作。与此同时的另一种形式更值得提倡――那就是对“生活素材”的变形创新。生活是文学之源,不管你写的是什么,都来自于生活。
三、激活创新契机
一个人物,一句话,一点回忆,一个场景等,都可以触动同学们的思绪,成为作文的“契机”。有了这个契机,头脑中杂乱无章的生活积累突然会变得有序,一个原本平凡的事件突然会闪耀着光彩,几个本来毫不相干的人物、事情,突然会产生特殊的联系。写父亲的文章可谓多矣,朱自清却写出了与众不同的《背影》,这就是因为父亲的一封信成了他写作的契机。中学生作文也是如此。我国当代作家何大霖曾打了一个比方:“好像有一堆柴在那里冒烟,就是烧不起来,扣人心弦。”例如杨朔的《荔枝蜜》由“不大喜欢”蜜蜂起笔,接着是吃蜂蜜而“动情”,听蜜蜂事迹而“心颤”,最后愿“自己也变成一只蜜蜂”,欲扬先抑,波澜起伏。鲁迅的《药》中老栓为儿子治病而买人血馒头,结果小栓在一片“好药”的议论之后死去;《一件小事》中,“我”一天比一天“看不起人”,后来在人力车夫的实际行动教育下,终于进行了深刻的自我解剖,起初觉得有些迂的车夫成了“我”须仰视且“时时记起”的人物。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巧设文章“转折点”。
四、启发创新联想
在提倡写实的氛围中,联想似乎已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词语了,然而“想象”是创新的思维灵魂,只有让“想象”插上翅膀,我们才能飞上蓝天,飞向一个广阔而崭新的天地。安徒生的瑰丽的童话世界,虚幻的科幻作品,现在电视上儿童最喜爱的“多来A梦”,现在世上隆重登场的“哈利波特”,不都是想象的杰作吗?现在的学生,那种三点一线式的单调而紧张的学习生活,确实不能提供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写作素材,因此每次课堂或考试中的作文里无不充溢着那种机械模仿式的作文,虽然做一些变形处理,但内容,形式等近乎雷同的文章可以说数不胜数,而有创新意味的则是屈指可数,真是提不起改作文的兴致。这不能怪学生,因为他们的生活天空只有那么宽,而教学却又始终强调一个“真”,为了分没办法,总不能不写呀!针对这种情况,教育是不是该反省呢?想象是根据写作的需要,融合自己的生活积累,本着艺术真实的原则,虚设所需的各种材料,构思成文。当然,联想不是虚假,它是艺术的真实,老师大可不必担心学生是在弄虚作假。其实,只要学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不管他飞得多高,它永远都离不开生活的土地。
五、优化学生的创新品格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思想是语言的内核。语言表达一定的思想,而思想的质量则决定了语言的表达质量;浅薄的思想必然产生无味的语言,具备什么样的思想就只能写出什么样的文章;作者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修养、精神品质决定了文章的价值取向。因此,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优化其创新品格是写出有创造性作文的关键。
组织专题讲座,强化当前中学生应当弄清的十种观念:价值观念、竞争观念、信息观念、法制观念、集体主义观念、市场经济观念、开拓创新观念、自强自立观念、时间观念、艰苦创业观念。
让学生搜集积累如下几类材料:自我与时代类(世纪之交的思考、展望二十一世纪以及科技、教育、文艺、体育等成果);自我与祖国类(爱国主义、理想与情操、一国两制、勿忘国耻、反腐倡廉、香港);自我与学校类(尊师重教、知识的能量、文化学习、育人环境等);自我与传统美德类(关心他人、见义勇为、无私奉献、道德修养、艰苦奋斗等);自我与家庭类(自强不息、生存能力、良好习惯、孝敬父母、回报父母等);自我与生态环境类(只有一个地球、保护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
在这种灌输、引导、实践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使他们的作文和做人能进入更高的境界,为作文创新起到很好的导向作用。
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重要。作文是一个人的语言能力、知识水平、思想素质、思维习惯等的综合反映。学生作文如养成了创新习惯、强化了创新意识,不但可以提高作文水平,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创新能力,突显他们的特色,张扬他们的个性。总之,我们要大力提倡,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写出具有个性特色的文章来。为学生日后成长为开拓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