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4-11 23:03: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扶贫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扶贫工作思路

篇1

工作全面完成,努力再上台阶;全市确保第一,全省保持前列。

二、工作重点(着力抓好六项工作)

(一)着力抓好基础性规划工作。

配合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完成帮扶规划及2013年实施方案,争取实施一批帮扶项目;四是完成省局布置的其他规划或实施方案的编制工作。

(二)着力抓好争资争项工作。

今年争资争项是工作重点,也是工作难点。由于2013年扶贫资金增幅较大(接近翻番),基数垫高,因此,今年增幅要达到30%压力较大。但必须千方百计,加强汇报,力争争取资金达到5000万元以上,增幅在23%以上,努力达到30%。

(三)着力抓好项目实施工作。

一是抓好去年跨年度实施的连片扶贫开发项目、中央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整村推进项目等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确保按省上要求6月底前全面完成;二是抓好今年新启动的连片扶贫开发项目、整村推进项目、劳务扶贫项目及新争取的扶贫项目的实施工作,力争在12月底前全面完成;三是抓好黄桷坝水利工程(境内)移民工作的完善和倒流河水库工程移民搬迁推进工作。

(四)着力抓好社会扶贫工作。

一是加强同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沟通联系,并配合做好省、市挂钩联系领导、部门的汇报工作,争取更多的关心支持;二是指导支持、帮助县扶贫基金会、扶贫开发协会、老区建议促进会更好发挥民间扶贫社团作用;三是积极主动宣传协调,争取社会各界更多参与扶贫。

(五)着力抓好亮点工程打造。

今年将努力工作,至少打造两个工程亮点:一是水潦乡连片扶贫开发及中央彩票公益金扶贫项目工程亮点;二是落卜镇中央科技扶贫红粮种植试点项目及新村扶贫工程亮点。

(六)着力抓好目标任务完成。

一是超额完成省、市下达的农村扶贫解困、劳务扶贫培训、整村推进三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二是全面完成县委、县政府下达的连片扶贫开发重点项目目标任务;三是全面或超额完成省、市扶贫主管部门下达的包括山扶贫连片开发在内的各项扶贫工作目标任务;四是全面完成县目标办下达的各项职能目标和保证目标任务。

三、工作措施

(一)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以深入开展“为民务实纠风治乱年”活动为契机,着力加强班子建设和队伍建设。通过进一步完善机关各项管理制度,强化责任分工和工作落实。切实解放思想、转变工作作风,不断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努力形成全局“和谐、奋进、务实、高效”的工作氛围。

(二)加大项目资金管理力度。

会同县财政局、以工代赈办、民宗局等扶贫项目资金管理部门进一步完善我县扶贫项目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对县级有关部门业务人员,特别是乡镇扶贫专干的培训、指导力度;加强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督导、检查,确保项目实施顺利,资金使用安全。

(三)加大探索创新力度。

积极开展扶贫机制创新试点,特别是努力争取成为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试点县,力争在跨区域合作机制、扶贫对象瞄准机制、贫困户利益联系机制、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和管理等扶贫机制创新上有所突破,为加快扶贫开发进程积累等经验,提供示范。

篇2

乡村书院,是设立在乡村,以培养乡村人才为目的,同时具备传统教育文化特色的教育培训模式。书院本身也隶属于旅游景区的一部分,以乡村教育基地的形式成为一个旅游点,配合当地乡村旅游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塑造工匠精神,是乡村书院的教育理念。

一、设立乡村书院,是适应乡建人才的需要

本文认为,前期通过大修大建建立起来的乡村旅游景点或景区,在未来的5-10年里将留下大量需要维护的设施设备和基建工程,随着使用年限的不断增长,维护费用还会不断升高,会给当地基建费用带来极大的压力。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这些维护工作同时也会带来大量的工作机会,例如泥瓦匠、水电工以及家政服务等。这部分工作若交由规划方来进行,不仅耗费金钱和时间,也会将收益分流到了乡村外部。针对这样的情况,培养乡村建设人才就显得十分必要。通过找寻与城市建设相关专业的老师,――可以是具备各项资质的技术老师,也可以是当地知名的传统手艺人,来培养本土匠人,提高当地就业率,提升居民经济收入,同时也可以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流。以水泥工的工资水平为例,根据招聘网站的数据统计,武汉市水泥工工资水平在5000-8000元每月这个区间,已经与大学本科毕业生人均工资相当。虽然和在沿海城市打工还存在着一定差距,但在家乡工作,既有感情、人际关系基础,又可以兼顾家庭。因此,综合来看,如果在乡村能够提供相应岗位,会吸引大量外出务工人员回流建设乡村,同时也可以增加村里的青壮年劳动力。

二、设立乡村书院,是乡村旅游发展的迫切需要

相较于国外,中国的乡村旅游起步较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这一阶段乡村旅游发展以农民为主体,明显表现出自发性和“副业”的特性。2010年以来,乡村旅游进入转型升级阶段,这一阶段乡村旅游发展呈现政府、市场与农户三方联动态势,社会资本主动“下乡”,产品业态逐渐向运动休闲、主题公园、乡村度假转变,乡村旅游的产品形式、管理机制、发展模式等都出现了新的变化。现在,乡村旅游每年为城乡居民提供1000万就业岗位。2015年,全国从事乡村旅游经营服务的农民约2000万人,带动超过7000万农民受益。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人次年均增长15%,到2020年,在中国形成15万个乡村旅游特色村,300万家乡村旅游经营户,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达40亿人次;乡村旅游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8%,到2020年营业收入达2.3万亿元,带动约8000万农民受益。

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使得乡村旅游人才的教育问题变得更加紧迫。设立专门的乡村书院,通过“引进来,落下地”的政策,引进湖北省旅游专家加入书院,以短期技能培训的形式为乡村旅游接待地居民培训旅游服务的相关知识,提升乡村旅游服务的质量,并积极向村民传达当前旅游发展热点。“落下地”指的是要通过提高乡村旅游的参与度,切实提升居民通过旅游分享经济果实的几率,而加强居民的参与度,途径之一,则是需要通过提升其旅游业相关技能。

三、设立乡村书院,是促进扶贫工作的重要途径

乡村书院的设想是立足于旅游接待地,面向整个湖北省旅游教育培训机构。假设在武汉市江夏区设立一间乡村书院,那么,湖北省共有1220村,若每个村每年举荐3人参加技能类培训,就有3660人。按每学期4000人收费(含吃住),共计学杂费收入为146.4万元。其次,在农民转移就业的短期培训(3-6个月)方面,村民可以自愿报名或者村里举荐,若每个村平均举荐一人,则有1220参加培训,按每个月人均学杂费800元计,年预计收入为117万元。

乡村书院的宿舍和餐厅主要以改建农民空闲住房为主,通过自营或者租赁形式,提高农民收入。以宿舍为例,制式按大学公寓设置,每间房4人,每间房租金300元/月,按一年10个月的教学周期,农民每经营一间房的收益就可以达到3000元。如果同时愿意参与餐饮经营,按每人每天40元就餐标准,若每天接待20人就餐,年收入将近达到3万元。2011年11月29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2010年不变价)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培训学校带来的收益将让农民远远超过国家定下的脱贫标准(图2)。

四、结语

国家对于旅游扶贫工作进行政策上和财政上的大量支持,但就目前而言,乡村旅游的大部分注意力还是集中在景区规划方面,通过一个又一个的所谓引爆点带来了一时的巨额利益。就整体而言,很少有组织考虑到旅游发展是有一定的生命周期的,快速增长期过后,什么才是真正的、可持续的发展途径?乡村书院这个思路,从教育这个方面为未来的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一个新的视角,通过提高技能培训,通过授之以渔的理念,切实提高当地居民的生存技能。

篇3

***同志有着长期的农村工作经验,对农村有着深厚的感情,深知农民的疾苦,多年来始终坚持为农村服务。担任***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以来,他认真贯彻省、市关于扶贫开发工作的一系列安排部署,他不断强化帮扶意识、健全工作机制、拓宽帮扶思路、落实帮扶项目、解决农村实际困难,坚持以解决广大贫困村群众行路难问题为重点,不断加大交通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积极实施交通扶贫开发工程,通乡路、通村路、农村乡镇客运站、停靠站、江南乡等一批交通扶贫工作均取得一定成效,为全市扶贫开发整体工作做出积极贡献。

一、深入调查研究,谋划扶贫开发工作思路

为了准确把握目前农村交通状况,有针对性地做好交通扶贫开发工作,他经常轻车简出,深入县市、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进行了认真、细致的调研摸底,农村广阔的土地留下了他的足迹,通过深入调查研究,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他对县乡基本情况、经济发展现状、全市农村公路状况、群众脱贫愿望和扶贫开发规划等有了很深刻的认识。在他良好的工作作风,务实的工作态度的带动和感染下,我局参与扶贫开发工作的全体同志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埋头苦干。进一步确立了扶贫开发工作思路,找出问题症节,找准致贫原因和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制定出台了“***市农村公路10年远景规划”和“***市农村公路发展五年规划”,科学合理的确定了我市农村公路建设的目标、规模、重点、技术标准及实施程序。全面改善农村的交通条件,为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

二、健全工作机制,确保帮扶工作稳步推进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他确立了我局总体帮扶工作思路、推进策略、工作重点和工作机制,贯彻“统筹协调、发挥优势、形成合力”的工作方针,并较好地坚持了定期走访调研、定期分析情况、定期讲评工作、定期通报情况的“四定”制度。成立了领导小组,明确了各自分工,发挥了部门和行业优势,形成了工作合力,落实了责任,层层抓好落实,一级抓一级,措施有力,狠抓落实,使扶贫工作越来越深入,措施越来越有力。做到了思路一起谋、工作一起做、成果一起出。几年来,在他的带领下,我局有多人次深入各乡镇、村屯调查研究、落实帮扶项目,开展送温暖活动,解决实际问题。通过他的表率作用,我局对交通扶贫倾注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并制定最优惠的政策,创造最好的施工环境。确立了以提升市、县、乡、村公路通行条件,促进与外界沟通为重点,积极申报项目,经过他和工作人员多次跑省进京,争取建设计划,落实工程建设资金,争取资金,加快公路建设步伐。

三、谋划发展思路,构筑交通先行发展战略

承接“九五”公路建设的强劲发展之势,他以大气魄、大手笔,结合我市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因素,抓紧组织实施交通扶贫开发项目,加快公路运输主通道建设,进一步明确了农村公路建设的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工作思路,明确了加大投资的办法。在交通扶贫开发基础设施建设中,做到早规划、早部署,早安排,早启动。切实加快***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在全市行政村村村通公路的基础上,实现乡乡通油路;以提高公路技术等级、改善路面质量为重点,以提高乡村公路通达深度、扩展完善区域公路网络为中心,改建主干线公路、骨干通道为二级公路,扩大油路覆盖面;升级改造乡村道路,提高技术等级;修通环县公路通道。形成以***为中心,以二、三级干线公路为骨架,以县乡、乡乡公路为分支,以乡村公路为延伸,以环县公路为框架的四通八达、互联辐射的全市公路交通网络。

四、全面开工启动,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在他的带领带,全市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努力工作,奋发进取,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计划完成16个乡(镇)与所在县(市)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相连接,使我市等级路面硬化的乡(镇)从现在的40个增加到56个,占乡(镇)总数的100%,力争用三年的时间完成建设公路里程800公里以上的规划目标。2003年已完成208.7公里,到2004年底共完成552.6公里,占总里程的69%。已用次高等级以上等级公路连接的乡(镇)达到50个,占规划目标的89%。受益人口增加近38.73万人,为县域经济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交通条件。2004年,全市通乡公路建总投资8.32亿元,设计划总规模396.2公里,计划竣工343.9公里(***至省界52.3公里为3年工程)。续建***至省界、***至***、***至***、***至***、***至***、***至***等6条通乡公路,总计253.3公里。新开工项目总投资1.1亿元。建设7条总计142.9公里,***区至***公路、***区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至***公路。2005年我市计划建设通乡公路134.3公里,分别是***至***42公里、***至***10公里、***区至***5公里、***至***46公里、***至***19.3公里、***至***12公里,计划总投资32268.4万元。在改善农村候车环境方面,他想农民之所想,急农民之所急,为了改善农民提高出行条件,2005年将建设8个乡镇客运站、20个农村客运停靠站。现已完成立项准备。通过完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将极大的改善农民出行条件。

五、坚持标本兼治,促进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篇4

近年来,城关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残疾人工作的开展与落实,通过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我镇残疾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略的问题。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情况及今后的工作意见作如下汇报:

一、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镇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高度重视,对工作负责此项工作的人员作了适时调整,强化了“代表、服务、管理”职能;村(社区)在残疾人工作中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不少的服务项目做到了进楼入户;

二、坚持政府为主导,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镇建设的总体规划。一是纳入计划,同步实施。镇党委、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具体内容作了明确要求。我镇的残疾人工作全部纳入了年终我镇村(社区)工作考核。保证了我镇残疾人工作从规划、目标、任务和步骤上与全镇其它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二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村(社区)建立工作联系点等组织领导机构,工作任务分类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和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等制度的建立都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村(社区)为依托、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残疾人工作的运作机制。

三、重点工作有亮点一是康复工作。在镇委、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坚持“巩固基础,讲求实效,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使康复工作基础扎实。近两年来得到不同程度地康复服务的残疾人达6000余人次,对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二是扶贫帮困工作。镇党委、政府一直坚持把残疾人的扶贫工作纳入全镇社会扶贫工程的总体设计、统筹规划之中。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载体活动,并走访慰藉残疾人;

我们按照有“新思路、新突破、新局面、新举措”的要求,结合城关工作实际。此项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全力指导下及各村(社区)大力支持下,我镇残疾人工作得到了迅速地开展。其较为成功地工作思路、工作模式得到到了有关部门充分肯定和好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积极参与扶残助残的社会氛围还不浓厚。二是硬件建设不够。三是村(社区)工作机制和社会综合资源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四)、下一步工作的基本构想

一是要继续加大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工作力度,从根本上解决残疾人的基本生活来源问题。就业是残疾人生存之本,就业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第一要务。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我们要尽快地调整工作思路:以创新思维,拓展残疾人就业渠道,打造“多元化”就业模式;以“务实”精神,不断完善残疾人就业保障机制,从根本上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二是要加大残疾人扶贫解困的工作力度。我区镇有很大一部分比例的残疾人只能靠最低保障金生活。效仿外地经验,对其住房、就医、子女就学等现实问题要制订特殊救助政策。同时,要协调和敦促有关部门落实政府对残疾人的相关优抚政策,动员全社会关爱、救助残疾人。

篇5

我办2013年扶贫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省市扶贫工作指示精神,紧紧围绕“三年再造一个新”的总体目标,坚持开发式扶贫,坚持增加贫困户收和提高贫困群众素质并重,坚持开发式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以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为重点,以解决群众温饱和稳定脱贫为目标,创新工作思路,扎实抓好各项工作,努力使我县的扶贫开发工作再上新台阶,为建设和谐做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一)抓好整村推进和新农村建设工作。根据“十二五”扶贫规划,2013年我们在抓好7个重点村整村推进的基础上,将着力抓好7个重点村的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在确保2013年度4个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村扶贫资金40万元的同时,协助新农办抓好其余5个新农村建设点的建设工作,力争每个村不少于10万元。同时,加强项目管理,督促7个重点村计划项目全部落实到位。

(二)积极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要大力宣传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力争筹集培训经费6.66万元,完成7个重点村180名农村劳动力培训任务(含“雨露计划”10名),加强对培训基地的管理与协调,真正实现培训“订单化”模式,力求达到培训一人,输出一人,稳定一户,脱贫一家的目标。完成培训学员建档立卡工作,实行微机管理。

(三)加大产业扶贫工作力度。要围绕增加贫困群众收入为主要目标,在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产业扶贫上有新突破,在继续发展养殖业的同时,力求红桔、药材等传统特色产业发展有所突破。同时,要进一步开拓视野,创新思维,加强与经济发达地区的联系,多搜集扶贫产业方面的信息,力争新发展一、二个扶贫增收产业。

(四)搞好科技扶贫工作。2013年,我们要把科技扶贫工作为“十二五”扶贫工作的重点,大力扶持和推广科技含量高、无公害、环保蔬菜,加强对三湖红桔提纯复壮。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大胆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要进一步做好贫困群众的实用技术培训工作,使95%以上贫困群众都掌握一门实用技术。

(五)努力完成市县下达的其他各项目标管理任务。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提高扶贫工作效率。强对扶贫工作的领导,每项工作都要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要将各项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具体责任人,进一步落实岗位责任制,实行分片包干,每位班子成员负责一个乡镇,从扶贫规划制定到项目落实,一抓到底。

(二)深入基层,细致调查,做好争资立项工作。要以享受西部延伸县政策为契机,广泛开展扶贫调研工作,了解和掌握各类贫困区域的贫困状况,将准确而翔实的资料及数据及时上报,为争取更多的扶贫项目资金提供有力依据。指导7个重点村继续实施整村推进工程,根据各村村级规划,结合实际,反复论证,筛选出最符合村情民意的项目,科学编报2013年扶贫资金项目年度计划。

(三)整合资源,正确引导,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多筹钱,会办事”,是新农村建设进展顺利的必要条件。因此,我办将力争更多实力强的省、市、县直单位挂点帮扶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并加强与挂点单位的沟通和协调,借助各部门、各行业的优势,整合各类资金,全力支援新农村建设。同时,我们还按照“统一规划设计、发动群众参与、注重创造特色、构建和谐农村”的工作思路,以发展支柱产业为目标,以培育文明新风为导向,以健全民主管理机制为保障,确保了新农村建设工作的良性发展,将新农村建设推向新的。

(四)广泛动员,有效激励,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扶贫工作必须坚持自力更生为主,政府扶助为辅的原则,要更好地落实扶贫规划项目,必须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支持项目建设。首先要落实优惠办法,坚持谁参与,谁受益原则,我办将加强监督力度,确保扶持资金全部跟着项目走,农户不参与项目就不能受益。二是要制定具体奖励措施,根据项目实施进度和建设质量,确定各乡村下一年扶贫资金安排数量,做到奖优罚差,促使扶贫资金用足用好,发挥效益。

篇6

一、组织领导到位。

年初,我街道把结对扶贫工作列入重点工作,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把扶贫惠民目标作为全局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纳入议事日程研究制定帮扶措施,建立了由街道党工委书记牵头,分管副主任负责,街道农业农村科承办的联动帮扶机制。同时,结合市[2007]31号文件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要求,对全年的结对扶贫工作进行专门的研究和部署,把结对扶贫任务落实到各科室,要求各科室从稳定农村工作,协调城乡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大局出发,认真对待和落实帮扶工作。

二、帮扶措施到位。

去年年底,我街道主要领导赴黄源乡进行了专题调研。黄源乡山多地少,加上基础设施薄弱,种植结构单一,经济来源有限,生产生活状况不佳。由于黄源乡以种水稻为主,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粮食价格偏低,加上本来土地面积少,每家余粮不多,农民收入普遍较低。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我街道基本确定了物质扶贫、精神帮困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扶贫工作思路。在脱贫致富上主要推进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产业扶贫为支撑,引导贫困户依托当地资源,选好具有地方特色和农业优势的种养业项目;二是积极协调落实有关扶贫项目,改善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切实解决致富难的实际问题;三是组织辖区内的社会力量和资源,开展一对一帮扶活动,拓展帮扶渠道。

三、帮扶活动到位。

篇7

一、贫困户

张文,缺资金致贫,夫妻二人均已超过80岁,因年岁高且患病无劳动能力,贫困属性为一般贫困户,2016年已完成彩钢房改造。2017年享受新农合新农保政策。2017年送温暖一次,向贫困户送去白面一袋,豆油一桶。

赵大力,因病致贫,离异且带有一子,患小儿麻痹证致残,无土地,无劳动能力,与父亲同住。赵大力之子赵博然15岁,在校初中生。贫困属性为低保贫困户。2017年享受低保、新农合政策。2017年送温暖一次,向贫困户送去白面一袋,豆油一桶。

于成久,因病致贫(曾得过骨结核),单身,无土地,贫困属性为一般贫困户。2017年享受新农合政策。2017年送温暖一次,向贫困户送去白面一袋,豆油一桶。2018年协助他联系村里办理贫困户贷款。

二、非贫困户

走访非贫困户29户,通过对非贫困户走访调研,了解到村民对精准扶贫工作较为满意,每户可以享受到廉价玉米存储仓一个。在走访中了解到大多数村民2017年粮食销售存在困难。

篇8

关键词:静宁县;农村扶贫;整村推进扶贫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 F1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3)24-05-02

整村推进、产业开发、劳动力培训转移共同构成我国新世纪农村扶贫开发的“一体两翼”战略[1]。在1994年开始的“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的后期,甘肃等地探索出了一种能够融合项目管理和“到村到户”的扶贫模式,即“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模式。这种模式突出以人为本、以村为单位,其特点是由贫困户全程参与项目的选择、实施、管理和监督,政府则以政策引导和技术支持为主,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整村推进”来源于实践,在各地的扶贫工作中都有一套约定俗成的做法。根据甘肃省扶贫办的解释,“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是一项综合性扶贫工程,它以村级社会、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开发与发展并举,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在建设内容上以发展经济和增加贫困人口的收人为中心,力求山、水、田、林、路及文化、教育、卫生等综合治理与发展[2]。

1 静宁县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实施现状

1.1 整村推进扶贫模式概况 近年来,在国家和省、市的大力支持下,静宁县把扶贫开发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率先在全国实施了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创出了在全省乃至全国有较大影响的“片带一体开发”等先进典型,有力地加快了脱贫致富步伐[2]。2001年,静宁县借鉴世行项目管理经验,探索出了集“规划、实施、管理、受益”于一体的参与式整村推进扶贫新路子。2004年,立足推进大扶贫、培育大产业、促进大发展,提出了以点串线、轴线开发、连片推进的扶贫工作思路,通过实践探索,有效解决了整村推进产业培育难、设施共享难、巩固提升难和脱贫速度慢的问题。近几年来,靠112个整村推进村辐射带动周边177村同步发展,建成了南部山区、312国道沿线等8个连片开发示范典型,促进了贫困村和贫困片带的快速发展。2012年底,全县果园总面积达5.33万hm2,占耕地面积的51.6%,果品总产量达36万t,产值14.7亿元,建成了8个果园化乡镇和60个果品专业化村,依靠果业,全县有14.7万人实现了稳定脱贫。

1.2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 静宁县属于农业大县,扶贫工作必须立足农业。扶贫主要以政府为主,有专门的地方性扶贫机构静宁县扶贫办公室。静宁县按照“大扶贫”的工作思路,将重点工作和重大项目尽量向贫困村倾斜,统盘考虑,统筹调度,发挥了资金的集聚效应。同时,全面推行县级领导包乡,部门包扶贫困村,乡村干部包扶贫困户的“三包”工作责任制,在全县形成了协调联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

静宁县整村推进扶贫主要依据产业化扶贫的理念[2],以发展果品产业为主,在全县逐步形成了“北粮南果”的格局。依据静宁县“十二五”扶贫规划,静宁县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主要内容有:一为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包括梯田建设、集雨节灌、村内移民、“五改三建”工程、道路建设等;二为发展增收产业,即发展种植业和养殖业,其中种植业主要包括果树经济林、瓜果、中药材、马铃薯、其他经济作物;养殖业包括养牛、羊、鸡等;三为科技扶贫[3],包括新品种引进推广、科技培训。科技培训主要以劳务技能培训、农民实用技术培训、文化卫生培训为主及设施建设;劳务输转技能培训主要是技能培训和“两后生”培训。

静宁县开展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具有可行性,该县属于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之一,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得到国家的重点扶持,享受国家在财税支持、投资倾斜、金融服务、产业扶持、土地利用、生态建设、人才保障等方面的特殊政策和优惠。

2 整村推进扶贫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2.1 南北农业发展不平衡,导致整村推进扶贫对象错位 目前静宁县农村贫困人口呈区域性集中分布,北部的贫困人口约占全县农村贫困人口的70%左右。根据这一事实,政府在开展扶贫工作时,就存在着一种倾向,即制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发展贫困地区经济。静宁县由于南北差距明显,南部乡镇根据区位优势发展了果品产业,整村推进是为了更好地发展果品产业而服务的,而北部乡镇农民由于开发产业较少,外出打工者居多,这就导致了在市场交易中,北部贫困地区劳动力资源要源源不断地流向发达地区,从而对北部贫困地区产生严重的“回波效应”[4]。这种不平等的贸易条件和分工体制带给贫困地区的只能是利益的大量流失,这种情况不利于静宁县北部贫困人口的脱贫。另外,静宁县各级乡政府在实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时,总是把精力放在贫困人口上限的边缘人群上,将资金先投向能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和有能力偿还贷款的富裕户,有意或者无意地忽略了最底层的贫困人口。

2.2 扶贫方式单一,扶贫效果不明显 静宁县主要推行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虽有南部乡镇结合产业开发的扶贫模式,但与其他地区的扶贫相比,静宁县扶贫方式仍较单一,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静宁县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增加了扶贫工作的难度。与整村推进模式相提并论的有产业化模式、对口扶贫模式,外资模式、劳动力培训转移模式等,这些模式在扶贫工作中有一定的针对性。整村推进扶贫的项目主要是农业基础设施建设,适合于自然地理条件较差、农业发展落后、但有一定的发展前景的地区。而在基础农业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形成规模经营,形成一定的农产品市场的条件下,适合发展产业化模式。

2.3 劳动力后续力量不足,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静宁县属于农业大县,养老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但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社会养老观念也冲击着农村的养老传统,再加上就业机会增多,静宁县外出务工人员比例逐年加大,据统计,静宁县每年外出务工人员以5%的速度增长。然而,贫困村无论是搞基础设施建设还是产业开发,都需要大量劳动力。而静宁县面临着大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造成的结果是筹工难,留守老人、空巢家庭的比例增加。从医疗方面来说,静宁县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仍然严重。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依然存在,虽然出台了新型医疗保险制度,但尚未从根本上解决这些困境。从农业保险来看,由于静宁县没有完整的保险制度,加之人们的保险意识淡薄,不利于静宁县农业的长远发展。

2.4 扶贫不够到位,扶贫资金漏出率高 静宁县在扶贫受益主体的选择上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扶贫工作没有真正落实到位。扶贫投资漏出现象较为突出:一是扶贫投资被挪作他用,而没有用于扶贫:二是扶贫投资没有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浪费较大,还贷率低。到目前为止,虽然还没有扶贫投资漏出率的系统统计资料,但据有关人员调查,大约有40%的扶贫资金没有用于扶贫。

3 完善静宁县农村扶贫工作的对策建议

3.1 立足发展农业,走农业产业化之路 由于静宁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农业县,根据有关专家的研究,在贫困地区,农业一直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在农民收入增长额中,农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远远大于非农业[5]。因此,改造传统农业,促进农业发展是贫困地区脱贫的关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背景下,把发展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是静宁县农村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

3.2 调整扶贫思路,形成广渠道多元化的新型扶贫模式 在扶贫方式上,应在整村推进扶贫模式的基础上,结合运用产业开发模式、劳动力培训转移模式、外资帮贫模式、对口帮贫模式。在扶贫主体上,应扩大扶贫人才队伍建设,使扶贫人才除了基层政府工作人员以外,可以把大学生村官、农民合作社负责人、村内种植养殖大户、技术能手、企业法人、村基层干部融合进来,使更多的主体参与到扶贫项目的开发实施中,使扶贫工作变被动为主动,变输血为造血,形成参与式开发扶贫模式。结合静宁县“十二五”乡村旅游发展规划以及特色果品产业发展规划,在本县李店河发展6.67万hm2标准示范观光园,并结合成纪文化,发展特色文化绿色观光旅游业,实现开发旅游产业和特色文化的扶贫目标。

3.3 逐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帮扶体系 要实现中央和甘肃省确定的扶贫开发重点任务和目标,必须把专项计划扶贫、惠民政策扶贫、行业部门扶贫、对口支援扶贫以及社会各界扶贫紧密结合起来,调动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形成合力,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互为支撑[6],以促进静宁县社会帮扶体系的建立健全。进一步探讨更加合理的养老等社会保障制度,积极支持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赈灾为重点的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发展;完善和积极开展新型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工作。

3.4 建立主体多元化的监督机制,保证扶贫资金的安全有效使用 静宁县作为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每年国家投资的扶贫基金比较多。在开展扶贫项目中,扶贫资金的来源,政府投资占大头,农民自筹一小部分。因此,在扶贫工作中,应该建立多元化多渠道的监督机制,让社会公众对政府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监督,让大众媒体,尤其是龙头企业、农民协会参与监督,确保扶贫资金使用透明化、公开化,更加安全有效,发展更大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

[2]魏胜文.反贫困的探索与实践[J].甘肃金融,2011(6):8-12.

[3]王生林.甘肃省贫困县农业科技贡献率的测算与分析[J].甘肃科技,2008(1):2-3.

[4]韩建民,韩旭峰,朱院利.西部农村贫困与反贫困路径选择[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2:175-179.

[5]张艳荣.甘肃省新农村建设的制约因素与路径选择[J].西部社会,2010(20):36.

篇9

2019年"万企帮万村"扶贫工作思路是:按照"三个一批""四个精准",引导农业龙头民营企业发展特色产业,解决一批贫困户劳动力就业,落实一批公益捐赠项目。同时,充分发挥企业人才、资金、技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多做一些帮助和带动贫困户增收的工作。另外,注重激发贫困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内生动力,不仅要帮他们富口袋,更要帮他们富脑袋,帮助他们解放思想、敢想敢干,培训他们提升能力、能干会干。确保2019年“万企帮万村”精准扶贫工作目标,在产业帮扶、就业帮扶、公益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一、工作重点

1. 利用农业龙头企业带动和供应链渠道的配套,打造扶贫产业链闭环,构建贫困群众脱贫长效机制。

2. 积极引导民营企业、商(协)会和非公经济人士,通过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形式参与社会扶贫工作,把精准扶贫与企业发展有效结合,为全市乡村振兴增添力量。

二、工作计划

1.鼓励扶贫农业企业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紧密合作关系,生产出了大量的绿色、生态、有特色的优特农产品。帮助贫困村搭建产销对接渠道,帮助解决贫困村农业生产技术落后、产销信息不畅、直采直销少、商品转化率低等问题。

2.工商联配合人社局等部门共同组织开展“2019年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为贫困户实现脱贫提供就业机会。

篇10

近日,东安县纪委派驻县农业委纪检组分别与县农业委、县林业局、县水利局、县移民开发局等九家综合监督和授权监督单位主动联系、完成对接。按照县纪委部署要求,找准角色定位,明晰工作思路,积极开展相关工作,逐步打开工作局面。

一是积极开展对接工作。为更快地熟悉情况,东安县纪委派驻县农业委纪检组深入负责监督单位,详细了解各单位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人员结构及各单位的行驶权力风险点题等情况,听取了被监督单位领导班子意见和建议,搜集整理了相关资料,建立了廉政风险点和等级与防控措施台账,为下一步有效地开展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农口系统各单位专题工作会议上,东安县纪委派驻县农业委纪检组组长传达了东安县纪委召开的一系列工作会议精神,对纪检体制改革和纪检组工作职责及监督权限进行了详细地政策解读,并对“”、廉政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二是全力配合扶贫工作专项巡察“回头看”工作。10月中旬,县委巡察组与县扶贫办联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扶贫工作专项巡察“回头看”,纪检组全力支持巡察组开展工作,及时报送各单位相关材料,确保巡察组了解真实情况。

三是明确近期主要工作。认真学习县纪委即将下发的《东安县纪委派驻纪检组业务工作管理办法》等文件精神,尽快掌握派驻工作职责。调查了解派驻各监督单位党风廉政建设情况,纪检组将通过列席各监督单位领导班子会议、约谈等方式加强对各单位的全面深入了解,并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建设,健全工作网络,规范有序开展监督执纪。突出工作重点,纪检组将发挥“驻”的优势,主动协调配合,履行好监督职责,督促“两个责任”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