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20 17:24:5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村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抓住国家沿海开发战略机遇,紧紧围绕建设现代高效农业,用工业化的理念谋划农业,用产业化的思路发展农业,用标准化的技术规范农业,用市场化的办法推进农业,用外向化的要求带动农业,用科技化的手段支撑农业,创新组织形式,加大农业投入,强势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全面提升我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
二、目标任务
2014年全镇力争实现农业总产值6.5亿元,农业增加值2.65亿元,同比增长10%和15%,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9800元,同比增长10%,力争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0元,同比增长13%。
三、工作思路
为实现上述目标,今年秋播及2014年农业农村发展工作思路是:以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万、千、百”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为抓手,坚持“少种麦多种菜,少纯作多套种,少露地多设施”,突出效益,做强特色,放大规模,建成一批有品牌、有特色、有规模、竞争力强的高效农业规模生产基地,做大培强一批特色村,作物布局调整的基本思路是“两减五扩”,即:减少夏粮面积,减少棉花面积,扩大设施栽培面积,扩大立体间套面积,扩大油菜面积,扩大甜菊面积,扩大蔬菜特经面积。夏粮面积30000亩,比上年减10000亩,棉花25000亩,比上年减10000亩,设施栽培面积12000亩,比上年增3000亩,立体间套面积35000亩,比上年增加5000亩,油菜面积50000亩,比上年增加15000亩,甜菊面积15000亩,比上年增加3000亩,特经蔬菜15000亩,比上年增加2000亩。
1、实施“万千百”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提高高效农业的示范带动能力。全力打造“双草线”和“麋鹿线”现代高效农业万亩示范园区,巩固千亩园区,落实村村百亩方。在万亩园区上以四灶、丁东、草居、沿河、圩东、新东为核心区,建设韭菜、青椒、草莓、中药材、西瓜为主体的设施栽培,在千亩片上巩固新东、沿河、川洋、四灶的千亩设施栽培,村村建设一个连片100亩以上的高效农业示范方,通过园区辐射带动,促进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品种、新模式“四新”技术的普及。
2、实施“一村一品”建设工程,提高特色农产品生产能力。在种植业、养殖业上发展专业村是推进“产业富民强村”,加快新农村建设重要手段,也是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的重要抓手。今年秋播开始重点抓好四灶的韭菜、五总的油菜、新东的青食玉米、川竹的蓖麻、沿河川居的甜菊、丁东、东灶、川竹养猪、新场的辣根、新海的蚕桑、圩东的林果等一村一品特色,培植有影响、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专业村,提高优势农产品生产能力。
3、实施高效立体种植推广工程,提高土地综合生产能力。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高效立体农业,做到玉米套种赤豆、玉米套种辣根、棉花套种籽麻、棉花套种西瓜、棉花套种马铃薯、棉花套种花生。推广大麦—春白菜—棉花、大麦—莴苣—棉花、胡萝卜—苔菜—鲜食玉米、大蒜—鲜食玉米、大麦—冬瓜等高效立体间套种模式,新增面积50000亩,并引导群众示范种植甜菊,调减棉花面积。
4、实施科技入户工程,提高科技支撑能力。以实施省科技入户项目为契机,通过专家进村入户、示范户带大户等有效形式,把服务体系建在产业链上,采取专题培训、现场示范、田头指导、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提高服务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及时性。充分利用好各种现代信息平台和渠道,注重信息的收集和整合,提高科技支撑能力。
5、实施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工程,提高市场供应能力。重点围绕五大基地,抓好“12345”工程,即建设1万亩设施蔬菜生产基地、2万亩优质甜菊生产基地、3万亩高品质棉生产基地、4万亩优质小麦生产基地、5万亩“双低”油菜生产基地。
6、实施农林牧副渔五轮齐驱,新增森林覆盖率2个百分点,到2014年超过20%,新增养殖大户100户,人均增养1头猪、2只羊、10只鸡,保桑稳桑,继续发挥沿河蚕桑产业合作社的优势,有序发展养蚕业,大力实施劳动力转移,实施人均三产收入超5000元。
四、推进措施
1、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认真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政策,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扶持农业发展项目,同时做好市财政的以奖代补资金落实工作,着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区,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进程,大力发展加工龙头企业,加大高效农业生产基地建设。
2、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按照“高新技术引进,示范园区带动,科技服务进村,农业技术入户”的总体要求,认真做好病虫草综合防治、设施栽培和平衡施肥技术,加大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新材料引进和试验示范,结合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工作。
3、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一是积极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创新流转机制,依法、自愿、有偿基础上,通过“转包、转让、互换、租赁、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二是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努力实现“一品一社”,明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个以上,三是加大主导产业生产基地建设,特别是油菜、甜菊、养猪、养禽基地的建设。
篇2
[关键词] 社会化服务 招标 资金拨付
[中图分类号] F3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4-0049-01
谯城区2014年现代农业项目创新工作思路,规范操作程序,公开优选服务组织,跟踪指导,公开审核,严格验收,使社会化服务工作扎实推进,收到良好效果, 6月21日央视七套“聚焦三农”节目以《抢收不着急,社会化服务来帮忙进行了报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1 制定方案,确立服务区域和内容
全程社会化服务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要求时间紧、耗费人力多,不易管理和控制。为较好完成任务,我区在调查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秸秆禁烧的高压优势和组织保障,经研究确定服务面积2.5万亩左右,服务区域为项目区所在的双沟镇王各村、邹李村、闫庄村,服务环节为小麦收割、秸秆粉碎灭茬、玉米播种,经反复讨论制定了“谯城区2014年小麦产业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项目全程社会化服务实施方案”。
2 严格程序,规范操作
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化服务工作,2015年5月25日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专门召开由区审计局、区财政局、区农委、区招标办、区农机局、区水务局、项目区双沟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的社会化服务专题会议,研究2014年现代农业项目社会化服务服务组织优选方式、服务范围、作业环节、投标单位资质、资金拨付方式等具体实施办法,决定采取邀标方式确定服务组织,下发了《亳州市谯城区人民政府专题会议纪要》(第29号)文件。
3 公开招标和优选
3.1 根据区政府专题会议研究意见,区财政局、区农委制定了招标文件,邀请有关专家进行论证评审,力求规范操作。2015年5月25日在《亳州晚报》刊发邀标信息,公开公示。
3.2 2015年5月30日,在区政府招标办,进行了公开开标,经专家评审,确定亳州市焦魁农机专业合作社(国家级示范社)、亳州市贵勤农机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等三家服务组织承办2014年现代农业项目全程社会化服务工作,并下发中标通知,签订服务合同。
4 细化操作,确保成效
此次作业服务时间短、任务重,为做到服务及时到位、作业效果质量高、作业面积准确无误、作业资料齐备完整,区财政局、区农委制定了具体的操作办法。
4.1 中标服务组织按照指定作业区域、作业内容、在招标文件约定的期限内完成作业服务;
4.2 实施过程中,对作业过程实施全程监管,镇村干部包到地块、包到作业机械,并监督作业效果;
4.3 作业完成后,当场填写“亳州市谯城区2014年现代农业项目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落实到户清册”,到户清册要由镇包村干部、村干部、机手、农户签字。
4.4 中标服务组织完成指定区域作业任务后,需填写补助资金申请表,经村、镇、区核验公示后及时将补助资金拨付到服务组织账户。
5 加强督查,全程指导
为确保作业服务按时按质完成,区农委成立社会化服务督察组,由分管负责人带队全天跟踪督查,随时协调解决问题。自6月5日收割以来,到6月15日结束,督查组全体人员始终奋斗在第一线,与镇村干部一起督查、协调、指导服务工作,确保了服务顺利开展。
6 严格验收及资金兑付
作业服务完成后,按照一定程序,完善相关资料,逐级核查验收公示,依验收公示结果拨付服务费用。
6.1 服务组织申报
服务组织申请验收时,需填写《亳州市谯城区农业生产社会化全程服务项目奖补资金申请表》一式三份,同时需提交法人代码证书(身份证),中标通知书,合同书(协议),服务对象签字确认、技术落实验收小组实地核验签字等相关材料给区农委、区财政局。
6.2 村核实认证签字
项目区所在村应对服务组织服务面积、质量、成效等委派专人跟踪监督、核查,对某一环节服务作出事实求是认证和评价,并在作业所在区进行公示,时间7天,无异议后将认证结果上报镇技术验收小组。
6.3 镇验收小组验收
服务组织完成单一环节服务并经村核实认证后,将材料上报镇农业综合服务站,由镇关键技术落实验收小组组织验收,验收组由包镇技术指导组成员、乡镇分管负责人、农业综合服务站长、农民监督员等人员组成,人员不少于5人,严格按照项目方案要求进行实地验收,并在验收表上签字确认,作为补贴兑付依据。
6.4 项目审核验收
由区农委牵头,会同财政局等有关部门组成验收小组,对照项目计划和服务合同,以查阅资料、入户了解、实地查看等形式,对项目进行核查验收。根据实际服务面积确定补贴金额,并将相关资料整理归档。
6.5 补助标准
根据核查验收实际服务面积,按照每个环节中标单价予以补助。小麦机收,作业费每亩补助63.67元(加装切抛机);秸秆粉碎灭茬,作业费每亩补助19.33元;玉米播种,每亩补助作业费24.33元。
6.6 公示
项目区级审核后在市级以上媒体进行公示,公示时间7天。
6.7 资金拨付
公示无异议后,补助资金直接拨付服务组织账户。
7 启示和体会
7.1 在服务组织选择上,必须采用招标方式确定,明确资质条件、装备水平、管理能力、人员素质、维修服务等条件,以能将国家级示范社、省级示范社等服务能力较高的服务组织纳进来。
篇3
一、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强化医院规范化管理,促进医院管理良性循环,强化服务意识、质量意识、医疗安全意识,保证患者和医疗安全。⒈加强医德医风建设,解决群众“看病难”;
⒉加强卫生行业监管,解决群众“看病贵”;
⒊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解决群众“看好病”。
二、进一步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深化农村卫生改革,努力改善医疗卫生状况,满足农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需求,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⒈加快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
⒉加快乡镇卫生院改革的步伐;
⒊认真做好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试点市工作。
三、认真落实农村卫生工作政策,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建设。⒈进一步完善突发卫生事件应急体系;
⒉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
⒊加强传染病控制,巩固和提高地方病、结核病防治工作。
四、强化法制建设,全面加强卫生监督执法工作。
⒈加大卫生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提高广大市民的卫生防护意识;
⒉加强执法力度,持续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整治工作;
⒊加大食品卫生监督执法,确保食品卫生安全,保障人民健康。
五、续抓好血防、麻防工作,巩固血防、麻防成果。⒈稳步推进血吸虫病综合治理项目计划的实施
⒉继续下大力气抓好新疫区的血防治理,严防急感发生。
⒊狠抓麻防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疫区内人员管理工作;
⒋认真抓好麻风病监测工作,重点抓好现症病人的治疗。
六、进一步加大对乡村医生的管理力度工作。
⒈认真做好乡村医生培训班工作;
⒉积极做好创建村级群众满意卫生所(室)工作。
七、积极开展妇幼保健和儿童保健工作。
⒈重点抓好“降消”项目工作,确保实现项目目标;
⒉继续抓好儿童计划免疫等基础工作,突出抓好乙肝疫苗接种工作,为迎接年计免达标打下扎实基础。
⒊继续开展“母婴安全乡卫生院”创建活动;
⒋继续做好新生儿窒息复苏培训基础上作实施“关爱儿童”项目,推广应用“儿童保健卡”。
八、持续抓好爱国卫生工作,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⒈积极开展“创卫”活动,打造卫生城镇;
⒉抓好农村改水改厕工作;
篇4
关键词:农村公路;养护;管理
Abstract: The rural highway due to the particularity of it sown, it is a pure public welfare undertakings, is a power in the contemporary, Fu and his great cause, the party and government's imag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market economy, efforts to explore new ways of rural highway maintenance and management, has become a major issue of traffic management departments at all levels to think and research. A detailed analysis on the problems below!
Key words: rural highway; maintenance;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U416 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
1 农村公路养护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农村公路养护资金短缺。一是农村公路养护资金。二是水毁经费无着落。
1.2 农村公路技术等级低,抗灾能力差。受到建设资金投入等条件的限制,建成的农村公路普遍性地存在技术等级偏低、抗灾能力薄弱的缺陷。在自然灾害来临时,极易发生塌方、挡墙倒塌等险情,给公路安全和行车安全埋下了隐患。
1.3 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难。根据公路管理部门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因为农村公路点多、面广、线长,过于分散,而且进去后往往是条“死胡同”,需原路返回,增加了巡查和管理的里程和难度。同时,随着农村公路里程的延伸,侵占、损坏公路的行为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以现有的工程技术人员、路政管理人员的配置和数量,根本不可能对农村公路实行有效管理。
2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基础的分析农村公路有着线路多,里程长,分布广,密度大的特点,单纯依靠国家补贴或地方自筹都面临着养护资金、养护机制等新的矛盾。因此,如果不及时探索和研究农村公路的养护和管理问题,不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公路的养管机制问题,就严重地影响了党群、政群关系,损害了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 农村公路属公益事业,是各级政府及职能部门大抓特抓的事情,这是关系到党和政府以及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的大事,非抓紧抓好不可。制定对公路养护原则、养护管理机构和养管费用筹措以及养管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的规定,出台一系列办法和实施细则,并在养护机制、资金、人员等方面予以认真落实。层层签订农村公路养管目标责任制,层层分解目标,做到责任明确,任务明确,奖惩明确,使养护和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3农村公路养护和管理工作的关键是创新机制的分析 解决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问题,必须改革现行的农村公路管理体制,把农村公路管理纳入各级政府的职责,纳入各级交通主管部门的行业管理,合理划分农村公路的管理层次和管理权限,建立适宜的农村公路管理机构。
3.1 农村公路养护走向市场化道路 我国现行的公路管理体制是按照计划经济的要求,以及“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建立起来的,但是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这种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公路管理体制,愈来愈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已经对新形势下公路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公路养护工程市场,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运行机制,撤消现有的公路养护道班,允许和鼓励组建不同所有制形式的养护工程专业队或公司,参与公路养护工程项目竞争,逐步转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养护企业,推向市场。改变目前公路养护生产单位过于分散、效率低下的状况,实现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以提高养护质量和投资效益,也有利于公路管理机构从生产型向管理型的转变。对公路改善、大中修、绿化、水毁专项修复等适宜于市场竞争的养护工程,要逐步推向市场,实行招投标,以促进养护工程市场的发育,降低工程造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2 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 成立办事高效,人员精干、面向社会的新型农村公路管理机构,对列养的农村公路进行调查,负责监督并调控的农村公路的养护工作。
4 加强农村公路监管的对策
4.1 理顺关系,明确责任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必须根据《公路法》规定和交通部颁布并实施的《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理顺关系、明确责任。 ①在农村公路养护管理中让农民成为农村公路的主体。 ②建议在乡镇设置一名专职的交通协管员,负责辖区内农村公路规划和建、养、管工作。 ③公路管理部门应做好行业管理工作,充当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的监护人,着重做好养护质量的考核工作,做好交通协管员、养护管理人员的业务技术指导培训及协调管理工作,做好养护资金专款专用的审核工作。
4.2 拓宽渠道,筹集资金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养护资金保障是关键。从目前情况来看,农村公路建成通车后的养护资金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由固定的、充足的资金投入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显然是不现实的,虽然上级公路主管部门正在研究对策。因此,要解决农村公路养护管理资金问题,必须拓宽筹资渠道,扩大融资方式。
4.3 完善机制,措施到位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完善相应的责任机制。公路管理部门应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明确农村公路养护质量评定标准,要有与之配套的奖励机制,逐级签订养护责任合同,其中明确养护管理人员管养的路段、养护质量要求、责任、工资等,乡镇交通协管员要定期对各线的养护质量进行检查考核,并按奖励机制予以兑现,使得在实际工作中有章可循,措施到位。
4.4 组建队伍,确保畅通 要对农村公路实行长期有效的管理,还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农民养护工队伍。公路养护是一项长期性、连续性的工作,所以它要求养护队伍要保持相对稳定,同时,农村公路又具有点多、面广、线长、管理难的特点,在养护作业上又是“单兵作战”,因此,在选择养护队伍时要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心、能独挡一面的养护能手。
5 农村公路的养护管理农村公路在经济发展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这些公路资金投入少,技术标准和等级低,防护工程不配套,养护资金严重不足,养护体制不健全,重建设轻管养的现象还相当严重,许多地方的农村公路在建成后因缺乏有效的管养而受到损坏,严重影响了农村公路的正常使用。农村公路只有切实加强养护与管理,做到建养并重,协调发展,才能实现其最大效益,促进当地经济的飞速发展。 依据《公路法》,农村公路建养的主体是乡镇一级人民政府。各级交通主管部门要依靠各级地方人民政府,深入调查研究,大胆探索体制创新,要主动听取农民群众的意见,发挥群众的积极性,努力创建长效、稳定的农村公路养护政策和养护机制。
篇5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是加快项目前期工作进度,有序组织开复工工作。截止目前,完成2020年农村公路大修养护工程、县2020年农村公路水毁道路、桥涵(危桥)建设项目立项工作。大修工程全长51.319公里,计划项目总投资4453.17万元。水毁公路1.712公里,水毁涵洞10道,水毁桥梁12座,计划总投资4447.93万元。组织开展143.7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的可研编制工作,筹备2021年建设项目的招投标工作。开工续建项目2个,桥梁全长66米,项目总投资371.9万元,县镇至村公路村至沟段改扩建工程,路线全长12.96公里,项目总投3980万元。二是科学编制农村公路养护计划,抓住有利时节开展路域环境治理及路面小修工程。积极组织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发动保洁员及养护公司对全县农村公路进行了春季路况恢复及路域环境整治工作。对全县农村公路路况进行实地调查,调查农村公路503.219公里,完成农村公路路面灌缝45000余延米。三是精心打造“美丽农村路”建设工作。利用2020年省级“四好农村路”建设以奖代补资金,鼓励乡镇自主投入,以乡镇自主投入为主补助为辅的模式,打造至(外环路口至抗联教育基地)、大大线入口至村2条“美丽农村路”,现已完成“美丽农村路”建设初步设计,至段已完成紫叶稠李种植1200余株。四是加大执法力度,营造良好公路运营环境。加强客运源头管理,严格贯彻落实“三不进站、六不出站”规定。加强路面监管,结合“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打非治违”等活动,开展安全生产监督检查。一季度以来,累计出动执法人员9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辆270余台次,检查营运车辆760余台,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2起,其中非法营运行为8起,共处罚款8.36万元。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是资金严重不足。根据我省“四好农村路”创建标准,县道10000元/公里、乡道5000元/公里、村道3000元/公里。地方财政需足额拨付农村公路养护资金,根据我县现有农村公路里程需养护资金526.5万元,实际县级投入养护资金100万元都很难按时足额拨付。二是组织领导。个别乡镇重视程度不高。在“四好农村路”创建工作中发挥农村公路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自主投入和管理力度不足。
篇6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西北部、藏族自治州北部,属深度贫困县,全县幅员面积7303平方公里,辖5个片区22个乡(镇)、219个行政村,总人口7.01万人。近年来,立足县交通建设发展实际,以项目为支撑,在机制建设、制度落实和地方投入等方面全力以赴,在省、州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立足于构建康北交通枢纽战略定位,抢抓交通四轮甘推、脱贫攻坚、交通先行战略等重大历史机遇,全力践行关于交通运输的重要论述精神,加快实施交通扶贫脱贫攻坚,着力推进我县农村公路建设,积极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先行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全面小康奠定坚实基础。截止2020年,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2011.386公里,其中:国道84.099公里、省道110.886公里、县道230.51公里、乡道323.748公里、村道145.128公里、路侧安保护栏433公里;全县建成乡、村级养护站2个;乡镇客运站17个,农村客运招呼站172个;发展新能源公交车16辆,城市出租车110辆,11个乡开通农村公交专线;农村客运发展30辆,全县21个乡镇、194个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农村客运率均实现100%。
二、工作开展情况
(一)查漏补缺,基础设施建设再完善。在实现了通乡通畅、通村通畅、寺庙道路硬化,道路危险路段安保全覆盖、场站建设5个100%目标的基础上,结合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和县域内交通基础设施现状,在调研踏勘、入村走访征求意见后确定项目建设计划,制定年度建设方案。2020年,投资4720万元对全县农村公路断头路、小桥、危险路段挡墙及安保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再完善;投资940万,实施了乡白利寺、镇朗扎觉姆寺通寺道路提升改造;投资5000余万元对14座尚巴懂、尚巴甲木结构悬索桥改建为水泥混凝土桥;投资461万元,实施了乡养护站建设,对县农村客运服务公示牌、县港湾式招呼站台进行维修完善;投资3698.25万元建设边远地区牧场道路739.65公里。通过建设,使县域内交通基础设施再完善,群众出行更方便,进一步提升了群众满意度。(二)管理发力,机制制度建设再落实。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对标《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制定了《县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处罚条例》,明确农村公路施工过程中缺陷及病害处罚管理细则,并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逗硬,确保建一条,好一条。二是落实质量监督。在工程项目建设中,由政府主要领导担任农村公路建设推进领导小组,亲自过问亲自抓,并派出一名分管领导和4名技术骨干组成项目现场质量监督小组,保证至少每个项目由2名技术管理人员,并以年初制定的项目序时进度每月每季度对标每个项目进行进度考核,严格把控工程质量、进度、安全,确保项目在监督管理下健康运行直至完工交付使用。三是加强工资管理。按照省州根治农民工工资问题相关文件会议精神,结合项目开展情况,总结农民工案件,创新管理模式,在每个项目签订书面合同前,要求施工企业必须足额缴纳民工工资保证金及履约保证金,并在银行设立独立的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建立民工工资发放台账,从源头上根治拖欠民工工资情况,确保了项目建设过程中无一例民工工资案件。四是发动群众监督。积极鼓励广大群众参与农村公路工程建设质量监督中来,在项目进场前均到项目所在地乡镇政府及村委会报到,并将县纪委监委、县检察院、县交通局举报电话张贴在醒目位置,群众发现施工企业有偷工减料行为可立即电话举报,经业主查实后从严从重处理并抄送发改、住建部门将企业纳入黑名单管理,限制其承揽项目。广大群众的积极参与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项目质量,发挥积极作用。(三)健全体系,公路养护水平再提高。始终把农村公路管理养护、服务农牧民群众作为脱贫攻坚重要工作抓在日常、做在时常、干在经常。一是健全责任,注重齐抓共管。出台《关于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工作的意见》《关于追究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责任主体、责任人责任的办法》等文件,制定农村公路项目公开公示制度、农村公路资金安全运行联系会议制度。县委县政府每年与县交通运输局、各乡(镇)签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目标责任书》,明确管养目标和任务,做到县道县养、乡道乡养、村道村养、建管并重。二是建强队伍,注重四级联动。推行农村公路机械化养护,实现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建立农村公路养护站,落实专职养护人员并纳入县级财政供养。依托乡镇交管站、乡镇监管员、村级护路员和安全劝导员,形成县、乡、村、户“四级联动”管养格局。三是建立体系,注重内生动力。健全落实乡村责任体系,坚持把农村公路纳入《乡规民约》《村规民约》进行管护,做到“大家事、大家提,大家议、大家定”。聘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四职”干部、村民代表担任项目监督员、管理员、协调员、宣传员。四是不断创新养护模式,实行“统一管理,分级养护”和“县、乡、村三级路长制”。新设置公益性岗位26个,引导贫困户积极参与日常道路养护工作;将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奖励资金1000万元用于购置农村公路养护及抢险机具;统筹路政、运管、交警等执法力量,规范道路运输秩序和严厉打击侵占路产路权行为,做到有路必养、养必养好,有路必管、管必管好。(四)科学管理,农村客运营运再规范。一是建制村“两通”目标提前完成。按照省、州关于建制村通硬化路、建制村通客车的“两通”兜底目标任务。2020年6月,全县22个乡镇、194个建制村通硬化、通农村客运率均实现100%。二是节能减排再领先。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我县城市公交公司将16辆燃油城市公交车全部更换为电动新能源车,调整燃油出租车和新能源出租车比例为7:4,耗资引进40辆电动新能源出租车,承担企业节能减排责任,为打赢蓝天保卫战贡献一份力量。三是农村客运网络再密实。结合我县已建农村公路实际,在符合条件的建制村开通农村客运班线,偏远建制村开通预约响应式农村客运班线,明确时间、停靠地点,做到准点发车、准点到达、准点出行、安全运行,解决群众出行不便的问题。四是安全营运宣传再加强。充分利用微信等网络新媒体,并结合传统定点宣传及发传单式宣传,分季度到公交公司、客运车站、学校开展安全营运应急演练及知识科普宣传,对交通安全营运再宣传,切实提高中小学生和广大驾驶员安全运营、安全出行意识。(五)精准扶贫,帮扶措施力度再深入。一是完成交通扶贫项目建设。完成总投资4503.2万元实施2020年交通扶贫建设项目。一是投资208.9万元,完成泥科乡、四通达乡、昔色乡通村硬化路维修整治工程;二是投资211.55万元,完成乡、乡、乡、乡、乡、乡通村硬化路维修整治工程;三是投资3698.25万元,完成2020年贫困村牧场道路建设。二是完成交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按照州、县上级主管部门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发交通扶贫公益性岗位总体部署,结合行业实际,制定完善了《关于农村公路日常养护公益性岗位考核办法》、《公益性岗位考核评分表》,按照2020年交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任务,目前已完成深度贫困乡镇乡、乡、镇、乡、乡“四乡一镇”公益性开发20个。三是持续联系乡镇脱贫帮扶力度不减。按照县委县政府2020年脱贫攻坚目标要求,由分管县级领导带队,局主要领导会同成员责任单位,深入乡开展脱贫攻坚迎检整改推进工作,对联系点工作推进情况再抽查、再调研,对薄弱环节和侧重点再细化、再部署,并由局分管领导,组织精干力量组成小分队,积极下沉联系点开展帮扶工作,确保了迎检工作顺利圆满完成。
三、存在问题和困难
我县交通基础设施虽逐年得到完善,但与上级要求和群众期盼还有一定差距,总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边远地区管理养护难度大。由于我县深处藏区,属于高原高海拔高寒山区,全县平均海拔3600米,三分之一的乡镇海拔在4000米以上,一年当中近半年时间处于冬季冰冻期,边远乡(镇)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和营运难度大。(二)建设成本高,县财政无法足额配套。受地理位置及地质气候条件影响,农村公路建设成本相对较高。县平均海拔3500米,县域内基本是高山峡谷地带,每年有6个月时间是冰冻期,县城距离成都780公里,主要建设材料基本靠购买,人工、建材费相对较高。我县是典型农牧大县、资源贫县、稳定难县和财政穷县,按照国家、省州相关要求,县财政配套部分无法足额解决。(三)专业人才队伍缺乏。随着农村公路的发展,对技术力量和专业管理人员的需求日益突显,但由于受地域环境,工资待遇等因素制约,人难进、人难留、不愿进,不想进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致使交通专业人员严重不足。
篇7
一、基本情况
县域面积2867平方公里,18个乡镇,158个村委会,14个居委会,总人口约32万人。全县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490.617公里,其中县道259.184公里、乡道587.945公里,村道643.488公里。全县共有客运企业2家、客运车辆36台;公交企业1家,公交车辆24台;货运企业26家、货运车辆2136台;机动车维修企业62家,其中一类15家、二类20家;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学校1家。全县共有渡口10处,渡船10条。
二、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实”字当头抓建设
夯实农村公路建设,以科学规划为引领,高标准建设农村公路主干道,先后实施青塘至西溪公路青塘至蛟潭段、三龙至湘湖公路(新平至王港段)、蛟潭至礼芳公路、浯溪口水利枢纽库周环湖公路、东流至朱溪、勒功至诰峰、经公桥至西溪、经公桥至莲花山、鹅湖至潘村等干线公路建设;实施好通自然村、窄路面拓宽、危桥改造等项目,不断完善乡村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形成横通东西、纵贯南北、串联各景区、古村落和乡镇、对接城区和对外通道的“一环三纵四横多联”的县域农村公路交通网络,构建网络完善、结构合理、等级匹配、安全便捷、绿色环保、旅游和客运能力提升的内通外联交通格局。目前已开工的项目有20多项,建设总投资约7.5亿元。
2017年我县新改建农村公路107.4公里,目前已完工41公里,在建35.7公里,待开工30.7公里。危桥改造计划5座,现已全面启动前期手续工作当中。截止目前,全县县道三级公路比例达到90.6%,行政村双车道四级公路覆盖率达到95.5%,基本上形成了县到乡有二级公路、乡到乡有三级公路、乡到村有四级公路连接。
(二)“严”字当头抓管理
进一步贯彻落实《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了“政府负责、部门执法、群众参与、综合治理”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完善农村公路养护管理机构,县级公路管理站、交通质量监站和乡镇交管站机构齐全。组织公安、交警、交通运管、公路路政等部门24名执法人员集中办公,开展联合执法,严厉打击非法超限超载运输车辆,今年以来共出动执法车595辆次,执法人员2956人次,检测涉超车辆6722辆次,卸载货物5690.3吨,切割改装车辆95辆,处罚168辆,全县干线公路货运超载率由集中治超前的67%骤降至现在0.5%,货运车辆治超治限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
结合城乡环境大整治活动,按照“整齐、整洁、整治”的要求,突出抓好农村公路、车站码头等重点部位的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投入资金1526.6万元相继完成等乡镇道路环境整治项目,其中有省级贫困村中洲村和南溪村;开展美丽农村路建设,支持庄湾乡打造杨家庄童画村,不断为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交通环境。
(三)“畅”字当头抓养护
为改变我县农村公路长期存在严重的“重建轻养”现象,我县出台《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办法》,统筹农村税费改革补助资金及其它资金218万元,落实农村公路日常养护资金和相关的管理人员;按照“县道县管、乡道乡管、村道村管”的原则,推行了分段承包和“三定一保”的养护模式,使得我县农村公路养护工作走向了日常化、规范化和制度化发展。同时,为积极探索农村公路建管养运一体化新型管理模式,在全市率先建成了首个集农村客运、运政、路政、公路建设与养护“六位一体”的多功能的蛟潭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随后又相继建成鹅湖和经公桥2个农村公路综合服务站,为全省首批通过验收的县市区。
随着近年来养护资金的投入和养护水平的不断提高,等级公路养护覆盖率、经常性养护率全面达到100%;全县县道优良中等路率达到93.3%,公路技术状况指数MQI值达到85.5,乡村道优良中等路率达到84.6%、技术状况指数MQI值达到83.9,各项指标军达到或超过创建标准。实施绿化美化工程,全县道宜林路段县道、乡道、村道绿化率分别达到98%、95%、90%。坚持把群众出行安全放在首位,深入实施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2016年至今完成农路安保工程标准化改造2条15公里,安保能力明显增强。
(四)“优”字当头抓运营
为强化农村客运安全,建立农村客运班线安全通行条件联合审核机制;进一步优化农村客运服务水平,惠及民生,积极推进城乡公交一体化进程,制定以县城及周边为中心,县域东线至瑶里、西线至经公桥的县城乡公交发展规划,以形成“中心开花、东西两翼齐飞”的城乡公交网络。为此,我县先后开通了樟树坑至市火车站、寿安鸿兴经黄泥头至市火车站、鹅湖至瑶里、鹅湖至金竹山、县城至高墩庙、三龙经县城至市火车站、三龙经洪源至市西客站等7条公交线路,同时还开通了县城内外公交专线,极大的完善了县城周边公交服务网络,取得了非常好的社会影响。现我县正在进行县城(市区)至瑶里农村客运公交改造工作,力争年内完成。
(五)“准”字当头抓扶贫
抓好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一方面派驻工作队和驻村第一书记到三龙村帮扶,创新帮扶模式,入股企业分红,千方百计为贫困群众家庭增收;另一方面,全面推进通贫困村道路建设,实施通贫困村25户以上的自然村道路建设,今年共下达建设计划40公里,争取项目补助资金320万,危桥项目2座,争取项目补助资金170万元,安全防护工程争取省级补助资金12.45万元。
三、主要问题
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相比较,依然存在着基础不牢固、养护任务重且资金不足、安全设施少等制约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的主要问题。具体表现在:
建设方面:项目前期手续办理头绪多,程序复杂,用时较长。公路用地权属存在多头管理的现象,公路用地和林地地域划定不明,给农村公路建设前期手续的办理增加了难度。公路建设资金缺乏,上级下拨的公路建设资金有限,地方需要配套资金数额较大。施工过程中,地方干扰大,拆迁补偿成本高。村村通公路大部分已超过使用年限,现在很多需要修缮重建,工程量大,资金落实困难。至今各乡镇、村仍有数目不小的村村通建设贷款无法归还,影响乡镇、村建设农村公路的积极性。路面宽度为3.5米的村通公路完善提质项目已经无法满足农村产业发展和老百姓的出行需求,安全隐患和各类矛盾日益凸显。窄路面加宽项目实施后,路面有新有旧,整体效果差。
管理方面:少数村镇对乡村路管理责任主体不明确,不能有效行使自己的监管职能。农村公路线长面广,现有的路政巡查人员和经费投入与农村公路执法巡查的需求不匹配,巡查力度和频度不够。治超“省道治理硬,县乡村道治理软”现象仍然存在,有些村思想麻痹,放任超限超载车辆通行,造成许多农村公路损毁严重。未经许可从事道路运输经营和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群众缺乏自觉性,公路边乱堆乱放、打场晒粮等侵占公路现象时有发生。
养护方面:当前执行的划拨公路养护补助标准已经过时,严重影响公路的养护成效。少数基层乡镇责任心不强,管护落实不到位。村道养护管理的责任主体不明确,乡村公路养护管理“缺位”现象仍普遍存在。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危险,工资标准低,养护队伍年龄结构老化,无法为其购买意外保险。应急资金缺乏,农村公路抢险抢修力不从心。受山区地理条件和建设投资的限制,一部分乡村公路坡陡弯急,安全警示标志标牌和防护栏杆等设施普遍不到位,安全性能差。
运营方面:我县地处山区,农村公路坡度大、弯道多,而且路面较窄,无法实现村通客车率100%,而且有些村通客车是在不符合条件下运营的。随着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和子女进城就读,以及农村私家车的增加,农村客运市场逐渐萎缩,很多客运班车入不敷出,有些甚至已经停运。农村客运班车主要是在县乡主道上运营,离县乡主道较远的村民需步行较长距离才能到达候车点,出行不便。农村物流业发展缓慢,整体水平有待提升。
四、意见建议
应当统筹规划、因地制宜,通过转变发展思路和发展方式,推进我县“四好农村路”建设进一步提档升级,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保障。
(一)突破瓶颈,进一步建设好农村公路。加强党委、政府对农村公路建设的领导,科学规划、依法实施,使“四好农村路”建设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广大农民安全便捷出行的要求相适应。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农村公路建设审批程序。加大省市在农村公路投资中的比例,缓解县级财政压力。虽然国家出台PSL农村公路建设贷款政策,但至今一直无法真正落地,建议拓宽融资的思路、做法,逐步建立多渠道、多形式资金筹集机制。省市应适当提高每年农村公路建设指标,加快农村公路重建改造速度。土地政策适当向农村公路建设倾斜,以满足农村公路建设用地需求。与国土、林业等部门协商,明确公路用地权属问题。对于村村通遗留的欠账问题,可以采取免补结合的方式逐步解决,以提振镇村参与农村公路建设的积极性。完善提质划拨资金和窄路加宽划拨资金,建议两项工程资金整合使用,减少基层压力。
(二)依法治路,进一步管理好农村公路。按照依法治路总要求,明确农村公路管理的主体,逐步完善县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乡镇农村公路管理站和建制村村道管理议事机制。县交通部门除管好县道外,要协调各乡镇、村对农村公路划分界线,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各乡镇要成立专职的巡查队伍,加强巡查检查力度,加大巡路频率,清除各种路障,打击超限超载,维护农村公路的安全畅通。探索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加强路政执法力度。每年组织开展一次乡村公路环境整治活动,彻底清理乱堆乱放现象,消除隐患。加强沿线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和爱路护路意识的教育培养。
(三)完善体系,进一步养护好农村公路。分级分段明确养护主体,层层落实主体责任。省市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逐年适当提高公路养护补助标准,县政府应将农村公路日常维护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足额拨付配套资金。建立养护质量、数量与养护经费拨付相挂钩的工作机制。对于日常保洁、绿化等非专业项目,鼓励通过分段承包、定额包干等办法,吸收沿线群众参与。对于农村公路大中修等专业性工程,逐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交由专业化养护队伍承担。加大农村公路应急资金的投入,确保水毁、崩塌等道路能得到及时的修复。加强与保险部门的沟通协调,为公路养护人员购买意外保险。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村公路养护法律法规等内容的宣传教育工作。
篇8
(1.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2.内蒙古高等级公路建设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鄂尔多斯分公司,内蒙古 鄂尔多斯 017000)
【摘 要】使公路经常保持状态完好的一系列工作就是公路养护,能够保证其使用质量,将良好的服务提供给公路使用者。而公路养护管理则是管理已经投入使用的公路的养护工作。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的不断增多与公路网结构的逐渐完善,相关部门愈发重视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工作。本文介绍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的内容、特点、原则等和养护管理的重要性,并探讨了现阶段存在于养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 高等级公路;问题;对策;养护管理
近几年,我国高等级公路的建设取得了很大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各承包商纷纷提高工程质量以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了使公路真正发挥自身的使用功能,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就是养护,虽然建成时质量过关,但是忽略后续养护工作很容易就会降低使用质量,出现许多相关问题,影响公路使用。由于养护内容很多,除了公路本身外还包括沿线景观、机电设施等,且要求较高,所以必须进行有效管理,确保完成养护工作的目标。
1 高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相关内容
1.1 养护目的
针对高等级公路实施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使其之上的各项设施与工程始终保持技术状态良好,对损坏的路产进行及时维修,使高等级公路在使用过程中具有经济、合适、安全、快速畅通等功能,公路的运营效益提高,并带动社会效益的增长。
1.2 养护原则和方针
养护高等级公路遵循的原则为“机械化养护为主,避免中断交通”,实施技术措施的原则为“研究调查、协调发展、科技创新”,养护方针为“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1.3 养护内容
进行日常维护保养使路况设施保持完好;维护并管理沿线机电设施;组织专项工程对道路和运营设施进行加固完善;组织大修工程对原设计功能进行改进或恢复;美化和绿化沿线绿地、景观,保护环境;制定抢救措施及时处理因恶劣气候条件造成的灾害。
1.4 养护特点
①广泛性的养护对象:高等级公路的养护对象除了道路本身之外还包括隧道、桥涵和沿线生活服务设施、绿化环保设施、交通工程设施、附属设施等。②及时性的养护工作:为使高等级公路经常保持状态完整,对损坏部分的修复应及时、快速,采取安全措施施工,确保能舒适、畅通、安全行车。③养护的科技性、复杂性、高成本性:养护高等级公路有较高的标准、较大的机械使用规模,成本昂贵。而且复杂的施工工序决定了技术的先进性,需不断寻找新的技术、工艺、设备和材料。
1.5 养护管理的重要性
①对公路的使用情况和服务水平进行了解和评价,以实际情况为依据采取维修养护措施,使行车环境舒适、畅通。②避免道路与设施发生病害,对损坏部分及时修复,使道路和设施的使用寿命尽量延长,大修周期延缓,运营管理成本降低。③对各种因素导致的道路和设施的使用缺陷与先天不足进行及时发现和弥补,完善其服务与使用功能。④避免因维护不当而意外损害使用者生命财产安全的情况,减少法律纠纷。
2 目前存在于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1 没有完善的养护管理体制
与我国普通公路的养护管理相同,现阶段大多数高等级公路都实行事业型的管理体制进行养护管理,与其自身社会化大生产的商品特征并不符合,将拨款方式作为经济来源,对管理高等级公路企业的经营要求并不适应,使管理机制的创新与养护技术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2.2 没有养护规范和定额
目前全国或地方并没有以高级公路养护管理的特殊性为依据出台统一的技术规范和养护定额,考量养护工程支出费用的标准并不严格,有较大随意性,且依然按照养护普通公路的相关指标考核养护质量,与全方位养护高等级公路的客观要求并不符合。
2.3 落后的养护运行机制
目前我国虽然比较重视高等级公路的建设,但是却忽略了养护工作,在养护管理方面缺乏完善的机制,认识不足,且法律方面缺乏有效约束,现象主要有:追究养护事故责任的力度不够,未严格监管,处罚不力;未投入资金进行养护,没有足够重视科技发展,缺乏现代企业制度。
2.4 没有足够的养护机械配套率,科技含量不高
尽管我国部分地区从国外引进了配备给高等级公路的综合性养护机械,功率较大,然而适应机械的能力不强,没有充分开发机械性能,并没有经常使用,呈现比较严重的设备浪费闲置现象。经常通过手工作坊式的传统生产组织开展养护作业,未广泛应用先进的新型材料、工艺与技术。
2.5 养护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人员大多数经验不足,或是由建筑、施工等其他行业转行进入该行业,知识水平较低,且没有熟练掌握有关的技术措施,使我国高等级公路无法充分发挥经济、舒适、快捷、安全等使用功能,制约了公路事业的发展。
3 有效进行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对策
3.1 建设养护管理法规体系的对策
因为高等级公路的养护管理关系着公众安全与国民经济发展,所以政府用在法律方面加以约束,主要有以下几点。①依据《公路法》的内容条款制定与之配套的法规,对细则说明加以完善,可学习发达国家的立法经验,并与我国特色相结合制定养护管理条例,保障公路的公益性属性。②政府加大力度监管公路,保证经营性公司经营、收费的合法性需以养护、维修义务的履行为前提。政府尽快明确操作规范、规程、养护技术标准。③为施工中的新建高等级公路制定养护管理方案、要求与技术储备。
3.2 改革养护管理体制的对策
养护管理体制就是划分管理权限和开展管理活动时依据的制度体局,由规范和秩序、相关的管理规则、物质存在形式构成。目前的体制严重制约了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与我国公路事业的发展,因此必须做出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点。①应与高等级公路的产业特点与发展趋势相适应,遵循集中统一原则进行养护管理体制的建立,应当集中领导权,严格实施分级管理,并确保规划、标准与调度的统一性。②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需求,应对养护高等级公路的市场进行大力培育和开发,达到养管分离的目标,养护管理的用工方式与用人机制实现社会化,采用招标方式对施工队伍进行选择,建立竞争机制,采用合同管理形式。③提高养护人员的整体素质,通过定期培训等使养护队伍掌握完备的安全措施、配套机械,人员技术水平高、精干,能够及时抢修突然发生的高等级公路事故。用专家系统型的养护工程决策取代以往的经验型,采用综合服务水平指标评价养护质量。对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的数据库进行建立健全,使系统的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通过国际上的星级评价标准(服务行业)综合评价高等级公路的服务水平和使用能力。
3.3 养护管理技术的发展对策
先进的养护技术能够使高等级公路始终处于完好状态,提高其服务水平。发展养护管理技术的对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采用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实施现代化的公路养护管理,数字化、可视化空间信息,及时、准确的进行养护,提高管理的有效性。②通过高(下转第399页)(上接第350页)科技检测技术使公路养护与工程质量监测智能化,逐渐实现无损检测技术、自动化检测,更快检测、评估公路质量,分析病害。③引入稀浆封层、乳化沥青土工合成材料等国外先进技术和材料,提高公路的耐久性与稳定性,促进可持续发展。
4 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高等级公路的地位显得愈发重要,因此必须重视其养护和管理工作。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当明确高等级公路本身具有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养护措施,及时发现管理过程中的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在建设公路的同时做到有效管理与养护公路。只有这样才能使高等级公路充分发挥自身作用,为人们带来方便,带动我国社会经济与国民经济的增长,促进交通运输业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文军.我国高等级公路养护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交通建设与管理,2012(11):55-57.
篇9
关键词: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办法;创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 DF4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目前,中央相关部门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经济化建设及发展予以充分的重视,对大力建设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提供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及资金支持。因此,积极开展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作为确保提高农民、农业经济效益及保证农村经济建设发展的必要手段,受到国家的政策支持,并成为加快农村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工作的重中之重。
一、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办法和创新思路
1.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进行大力宣传。
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才能积极地得以实现。因此,加强对新时期下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宣传力度尤为重要。土地整治工作的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宣传,通过电视、网络、报刊、广播等传播途径使宣传工作最大限度的到达目标受众。通过宣传工作的开展,使广大群众意识到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及意义,使广大群众意识到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将会保证、提高农民经济效益,并且促进新农村经济建设及快速发展。从而使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获得群众的支持、认可及大力配合,确保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和谐进行。
2.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是使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规范化的保证。在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过程中,相关管理部门要建立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对土地整治的各项具体任务进行可行性分析,充分考虑项目对坏境的影响,在保证土地整治工作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下,充分尊重民意,将农民的切身利益放在首位。同时,相关部门应对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进行严格的审批,确保土地整治工作做到层层把关,确保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规范化,确保管理制度的贯彻和实施。避免管理制度流于形式,造成对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的危害。
3.将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目标到岗、责任到位。
土地整治工作具有复杂性、综合性等特点,涉及到田、水、路、林、村等各方面的综合设置及优化,具有很强的整体性。因此,若想将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落到实处,必须充分发挥土地整治工作的整体协调性,并将整治部门的工作理念、手段进行科学的综合。相关部门在开展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过程中,要以土地整治指导思想为工作依据,在尊重民意的基础上贯彻土地整治工作组织的协调性,将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进行明确的分工并将责任落实到人、落到实处,并制定责任制度及责任体系、实行责任追究制,真正实现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任务到岗、责任到位,从而确保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及不断完善,确保农民经济收益逐年增高。
4.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做到统筹全局,因地制宜。
土地整治工作包括了田、水、路、林、村、房的综合统筹规划及整治,具有复杂性及综合性。因此若想做好新时期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就必须注重土地整治工作的综合性,并科学统筹全局、规划工作、因地制宜。科学进行农村土地整治,统筹规划、因地制宜,有利于科学、合理扩展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耕地收益,实现了农业生产高效、集约、节水、循环再利用的功能。并且有利于提高农村生产量,将农村土地进行合理的科学整合及优化,充分将农村土地予以利用,避免土地资源浪费。同时,科学进行统筹规划、因地制宜,使新时期下农村建设步伐加快。农村加快经济建设的脚步,使得农村的就业率及经济收益通过土地整治工程的施工及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得以实现。因此,统筹全局、因地制宜的发展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对增加农民经济效益及改善农民生活水平从而加快农村经济化、现代化建设有着积极的促进意义。土地整治工作统筹全局、因地制宜的工作方法,实现了生产力及生产结构的科学整合及优化,在合理调动生产力的同时,使农业生产力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
5.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效结合及统一。
积极、稳妥地对人口资源、环境资源及经济资源进行处理,从而使人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和提高,最终实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是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核心内容。经济效益为确保农业、农民的经济利益最大化及新时期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基础。生态效益通过提高环境质量及环境的自身调节能力、确保土地整治工作的持久性提供了保障。而社会效益通过广泛征求民意、充分尊重民意并积极引导群众参与土地整治工作、将农民的切身利益作为工作的中心思想,为土地整治工作的顺利开展及进行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因此,在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过程中以长远的目光为实现经济效益及环境效益、社会效益的有机统一不断努力,将大大促进新时期新农村工作的实施。
6.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对运作模式进行合理调整及规范。
土地整治工作影响着生态环境的变化,关系着农民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同时影响着我国科学扩大农业用地、国家农业的经济收益及生产效益。我国作为粮食大国,对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绝不可有半点忽视。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其中所投入的资金及人力也关系着社会的发展及国家的发展。因此,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要对运作模式进行合理的调整及规范,以确保农村土地整治工作的有序进行。
二、结语
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是通过创新思路充分考虑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实施的可持续发展的土地整治办法。为合理规划农村用地、提高农村用地比例及质量同时保护环境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及就业率、保证农民的切身利益做出了重大贡献。对加快新农村的经济建设及统筹城乡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因此,新时期新农村土地整治工作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并将为新时期下新农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土地整理工程规划设计.
[3]赵庆利.大力推进土地整治促进城乡发展[EB/OL].资源网.
[4]加大土地整治力度 加快实现找矿突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0-6-8.
篇10
论文摘要: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能否真正做好这项培训工作关系到能否更好地落实政府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政策,关系到企业、社会的安全生产问题。针对我省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这几年开展的情况,我们发现了培训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和思路。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培训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国家为加强危险岗位的有效管理而制定的一项强制性政策。近几年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得到逐渐加强,并步入正轨,企业和个人都会主动地组织和参加培训、考核,取证上岗,无证上岗的情况正逐渐消失。但是,在此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不少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认真对待这些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解决,才能保证培训工作的质量,才能达到持证上岗的真正意义。
一、我省在特种作业人员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部门之间的职能交叉带来重复培训问题。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及国家经贸委《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办法》(13号令),已经明确了十多种特种作业工种,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应对其进行考核、管理。但事实上,建设系统、质量监督部门、电力系统等部门也有相关文件和政策,与安全监督部门存在职能上的交叉,责任权限不清,造成各部门、各层次都在培训,大有一哄而上的局势,造成重复培训,使受训单位和个人无所适从,加大了企业和有关人员的负担。
2.特种作业人员的范围界定不清晰。
目前按规定有13种特种作业,但实际中有很多应纳入的工种未能包含,如危险化学品操作工等;而有些未纳入的又以文件形式将其包含在内,如将加油站操作工列入特种作业人员,实际中法律依据不足,培训也很难开展。
3.培训机构资质、师资资格问题。
培训机构数量不少,但未具备资质的单位或机构也在培训,有的培训机构聘用的教师综合素质较差,不具备必须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相关的安全生产基础知识,未取得相应的有关部门的教师资格认可,导致整个培训质量差,企业有怨言,政府权威性受影响。
4.培训机构没有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开展进行培训的问题。
(1)有的没有经过认可的未取得培训资质的也进行培训,有的培训机构为了减少开支,没有按国家颁发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考核标准》进行,减少了“授课时数”;有的培训单位组织培训班时,由于条件所限,只进行了理论考试,不进行实际操作的考核;有的培训单位考试要求不严,安排的是闭卷考试,实则开卷考试,更有甚者是由他人代考,自己只是签名。
(2)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基础工作薄弱。
有的培训机构安全培训管理工作基础较差,没有建立特种作业人员培训档案。学员报名培训前未对“身体健康”项目进行核查,没有体检只要有单位证明即可,造成有的特种作业人员患有某种“禁忌症”,却仍在从事不得进行的特种作业;对“文化程度”一栏也睁一眼闭一眼,未达到实际文化水平的也参与培训;考核不过关的往往以“已收培训费了怎么也得让人家过”的说法千方百计帮助“过关”。学员的学籍档案未能如实完整建立等。
5.企业、工人认识不到位的问题。
(1)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必要性、重要性虽然是逐渐得到大部分企业、公司的认同。但,事实上,仍有不少的企业、公司在这一方面认识不足,舍不得投入,认为对新进厂的员工进行的“三级培训”已包括了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再组织特种岗位个人参加特种作业培训是重复培训,存在抵触情绪。产生的问题就是,一个特种岗位上的特种作业人员只有一个有证,以应付安全生产监督检查,部分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按规定持上岗。
(2)特种作业人员的复审不重视。企业不重视特种作业人员复审工作,认为取到证后就一劳永逸了,没有定期复审,每年复审的人数仅仅只占应复审人数的1/5。某些人员已离开原操作岗位或证件过期了,但仍没有进行再培训,就直接上岗。
除了以上5个方面的问题,在我省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中还存在着其它一些问题。如,培训教材方面存在的问题。初次培训、一次复审、二次复审这三类培训教材的侧重点没有明显的不同,令参加复审的人员感到培训是反复的,都一样,从而导致抵触情绪的产生。
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严格按照培训大纲的要求落实培训工作是一件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不仅仅在于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安全生产知识,也不仅仅在于实现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更在于对实现整个社会的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在于体现政府的施政方针,在于落实“三个代表”。
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是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培训工作必须适应新形式下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为进一步做好我省的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工作,应该正确的面对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找到有效可行的解决方法。下面,就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一些思路和对策。
转贴于
二、抓好特种作业人员培训的对策:
1.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组织有关行业和部门,开展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的调整、确定工作,及早出台新的政策、法规,改变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中存在的特种作业范围界定模糊不清,改变政府职能部门职权交叉,从而避免培训机构、企业、工人无所适从,减轻企业、工人的负担。据悉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已经在2004年5月开始着手开展这项符合与时俱进的工作,在《关于安全生产许可工作中有关培训问题的通知》中明确提出组织有关行业、部门和企事业单位的专家,开展特种作业人员范围的调整、确定工作。这是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它的出台将改变目前特种作业培训工作政出多门,特种作业范围界定不清的局面。
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对培训机构的资质认定及监督管理应进一步加强。这是规范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前提,是加强政府权威性、体现政策严肃性的要求,也是提高证书含金量的要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通过提高培训机构申请资质的“门槛”,对教学条件、培训内容要有比较严格的要求;通过提高对培训师资自身能力的要求;通过规范培训机构的培训行为,要理论和实际操作两方面都要注重,实现培训工作质量上的提高。此外,对培训机构实行必要的淘汰制度,对培训师资实行资质认可制度,培训教师应持证上岗。这也是提高培训质量的可行方法之一。培训质量上去了,企业和工人对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的工作才会认同,才会消除抵触情绪。
3.培训机构要认真落实培训大纲和考核标准的要求,把好特种作业人员的“入门关”。特种作业不同于一般工种的作业,因其自身的特殊性决定了其从业人员也必须具备相应的特殊条件。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的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一是,年满18周岁,未满60周岁;二是,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三是,身体健康,无妨碍从事本工种作业的禁忌症;四是,参加特定的培训,经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合格。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根据事故伤亡统计规律,我们知道,人的不安全因素在导致事故发生的原因中占多数。事故的肇事者往往也是事故的第一受害者。特种作业是一种高危险的作业,所以各培训机构应严把这一道“安全门”。没有达到相应文化程度要求的不予参加培训,没有县级以上医院证明身体健康的不予参加培训。为工人负责,也为政府负责。改变观念,不要将经济效益放在第一位,应将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同时,培训机构也应加强自身的教学条件,提高师资的水平,保证培训的质量,做好学员学籍档案的建立、维护和管理。
4.加强法制宣传力度,提高企业和工人的安全认识,使其转变观念,变被动为主动,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积极组织和要求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持证上岗。《安全生产法》第23条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国家关于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中明确指出,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必须在年审期内参加年审,没有参加年审或年审不合格的,证书失效。特种作业人员没有持证上岗或持失效证件上岗一样会受到法律法规的制裁,影响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所以,企业方面也应加强这一方面的工作,按规定配备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而不是拿几本证应付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检查。企业要实现安全生产、保证经营的顺利进行,应将企业内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列入企业的日常工作表中,督促本企业的特种作业人员参加培训、复审,实现特种作业人员个个持证上岗,并应将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列入企业聘用的条件之一。另一方面,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在日常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中也应进一步加强对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情况的检查,督促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
为了百姓的安居乐业,为了社会的安定团结,为了国家的繁荣发展,我国政府对安全生产工作是越抓越紧。不管是培训机构,还是企业、工人都要注重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特种作业人员培训工作作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我们的目标是不断地、切实地提高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避免和减少伤亡事故的发生,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实现安全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应对问题,负责任的做法不是回避,而应是深入思考,寻找思路和对策。
(2004年12月)
参考文献
黄玉治.2003.《对新形势下安全培训工作的认识》.安全文化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