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员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16 23:23:0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辅导员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教师更多的是关注课堂内的知识传授和难点讲解,而学生工作的承担者――辅导员则往往深陷于各种繁重的事务性工作和第二课堂活动之中。两块工作“互不干扰”,且“相安无事”。然而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本不能简单割裂,反而恰恰只有教师和辅导员,教学工作和学生工作的相互渗透和优势互补,才能让我们大学生真正的学有所用,用中再学,提升创新创造力。而这一切的前提都是教师和辅导员应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能以完成本职任务为工作原则,教师只想着在课堂上把课上好,课外的事情一概不了解不参与,而辅导员只抱着学生心理不偏激,学生安全不出事,其他的问题都是小事的思想。教师和辅导员应把学生的全面发展、健康发展及成功发展视为工作中心。
因此,为了完善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高等教育工作应符合人的发展规律,把学生看成一个整体的人,这就要求高校教学与学生工作、智育与德育紧密结合,不断促进学生工作和教学工作互动互补。作为辅导员,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不断寻求与教学工作的互动点和合力点,思考总结高校人才培养的思路和方法。
一、高校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互动关系现状及必要性分析
高等教育作为培养高级人才的社会活动,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和文化传承与创新四大职能。其中人才培养是基本职能。具体而言,高等教育通过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共同落实高等教育基本职能。高校教学工作的主导者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传授知识;高校学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是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学生管理以及学生党团建设等方面的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帮助高校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及时了解和掌握高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等。
根据高等教育规律,教学与学生工作应是互相促进,彼此交融并不可割裂的,共同服务于高校学生的成长成才。然而长期以来,高等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工作呈现出相互隔离、互不相交的趋势和问题。
1、高校教学与学生工作互动缺失的原因分析
首先,教学与学工相互独立,交融不够。当前的高等教育系统中,模块化的人才培养及个性化的学生活动之间存在一定的冲突,以第一课堂为主要阵地的教学工作,专职教师更多的停留在知识的系统讲解及传授上,并未真正树立将课堂教学与思想政治教育交融的理念;而学生工作按模块分工过于细化,无法根据学生个性化的发展需求满足学生的个人成长成才。甚至有时出现为了举办活动而举办活动的情况出现,导致学生活动呈现一定盲目化、简单化及娱乐化的趋势。
其次,学工地位边缘,功能游离。学生工作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很多时候只是把它作为学校稳定的重要工具,在以教学为中心的高校中地位不高。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往往容易沉迷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失去头绪,这种“维稳”和“被动”的意识已成为学生工作者的一种习惯,辅导员自我工作理念、工作思路的僵化导致学工功能单一,方法陈旧等问题。
2、加强学工与教学互动的必要性
新时期我国高校学生工作使命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工作是人才培养中课程外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工作与教学工作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是人才培养,培养对象都是学生。两者分别从自身的角度出发促进学生智力发展与道德成才,是高校培养人才的两支重要队伍,相辅相成,互补互助。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的学生工作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补充,是第一课堂的延续,利用其更加轻松和实用的方式,将第一课堂的知识,有效地转化到实践中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参与,加强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升专业兴趣、稳定专业思想。然而另一方面,若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第一课堂的专业知识基础,就会陷入简单的娱乐化之中。
因此,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背景之下,学工与教学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功能不可或缺的两大因素,不可简单割裂,作为学工的主要承担者“辅导员”应该在完成常规性的学生事务工作的基础上,积极思考如何服务专业建设,提高工作水平,提升所在院系学生的专业认同度及就业竞争力。真正培养能够正确认识专业,具备专业技能的合格人才。
二、关于寻找教学与学工合力点下,辅导员工作的几点思考
1、打破固有思路,设置“专业辅导员”,提升辅导员自身专业内涵
长期以来,院系的辅导员设置无非都是按照“模块”或“年级”分类,按工作模块分工,如就业工作、资助工作、团建工作、党建工作及心理辅导专职辅导员;而按年级分工,则设置“新生辅导员”、“毕业班辅导员”等等。这样按照学工系统思路的辅导员工作设置对于提高工作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然而,从辅导员工作实际中看,我们往往不可避免的会碰到自己所带班级的学生或者是不同年级的学生们来询问一些与专业相关的问题。由于专业知识的缺失往往会使我们面露尴尬或推脱婉拒,这不仅降低了辅导员自身在学生中的认可度,在带班级的过程中也成为一大壁垒。若在原有辅导员分工的设置下,对口专业设置,按专业和专业方向设置“专业辅导员”,虽然对于辅导员是一个挑战,但是更有利于辅导员威信和专业性的树立,及辅导员职业的内涵发展。
设置专业辅导员虽然会面临辅导员轮岗和流动的问题,但是从整体而言,一名辅导员在一个院系工作的时间至少会在3―5年。因此,辅导员完全可以用这不短的时间来起码的了解自己所工作院系的某一个专业的基本知识,更有目的的与本专业的专职教师联系学习,补充本专业的一些基本理论和知识框架。通过专业辅导员的设置,辅导员会有意识的提升自身专业内涵,也能够更加专业的解答自己所带班级专业学生一些基本专业问题及未来就业相关的问题,自身的自信度会提升。同时,在组织的学生活动方面能够更加准确的了解学生诉求,针对性也更强,立足于专业的校园活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会更高,同时自身的专业性也被学生所认可。
同时设置专业辅导员后,学生的需要也更容易能够找到解答的途径,不会再出现学生有问题不知道应该询问哪位辅导员来解决的情况。真正的能够把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放在工作的中心位置,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2、积极参与本科生导师制,有针对性解决学生诉求,扩宽辅导员工作思路
本科生的知识教育通常是依托于专任课教师,而思想教育问题则会联系自己的班主任和辅导员。但是专业知识问题有时和思想矛盾问题并不能完全割裂,很多时候学生的心理矛盾可能会出自于对于专业的不认同,对于未来就业的迷茫。因此辅导员对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以及专任课教师对于学生思想辅导的缺位会导致学生的诉求无法解答的问题出现。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就要尊重学生的价值主体地位,从学生的根本需要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切实保障学生受教育的正当权益。然而每一个学生都不是工厂定制的物品,都是极具个性的个体。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包括年龄特点、家庭环境、社会阅历、志趣追求和职业理想等在内的生源结构呈现出多元、分层和复杂的趋势,“80后”、“90后”大学生需求的差异性、个性化明显增强。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全面的了解学生的个性、兴趣和诉求,诸多高校都会选择本科生导师制,让教师能够从课堂中走到学生的生活中,全方面的关心学生的性格,兴趣和能力发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然而,若要真正的实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本科生导师制不应该仅仅是教师的责任,每一位辅导员也应该要参与进来,辅导员不应该只沉迷在一些重复性的事务工作中,应该结合自己学院的专业背景,对少量的学生进行除了心理问疏导和举办校园活动之外的更加专业的指导上。通过让辅导员参与到本科生导师制中,为辅导员更立体的了解学生提供了平台,也扩宽了辅导员自身的工作面和工作思路。
通过教师和辅导员参与导师制的设置,一方面可以通过专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课后辅导来弥补其对于学生思想教育的缺失,对于学生工作是极大的补充和帮助;另一方面,辅导员作为补充力量参与到导师制中,也有利于提升辅导员的专业素养,提高自身的地位,扩宽工作思路。
篇2
【关键词】 高职院校 辅导员 新思路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也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也给高职院校辅导员的教育和管理工作带来了一些新内容,如,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就业指导问题、恋爱问题等等。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不断调整工作思路,才能当好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一、高职院校辅导员的角色定位
1.辅导员是学生思想的指导员
高职院校作为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思想政治工作列于首位是势在必行。为此辅导员首要的工作任务就是把握好学生的思想脉搏。这就要求我们的辅导员具备一定的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立足于时代的前沿,给大学生的发展领航。如果只是简单地站在大学生的角度,看起来是“贴近、贴紧”大学生了,实际上降低了自己的视野,无法从纵向和横向的高度上去把握大学生,不能及时而有预见性地看到他们将来面临的问题或者最近将会出现的问题。
2.辅导员是学生工作的管理员
辅导员处于学校与学生联系的第一线,学校的每一项要求、每一次活动安排基本上都是通过辅导员传达布置给学生,如学生的学习考勤、请销假、教寝室卫生、评先选优、奖贷助困等工作、安全保卫等工作都是由辅导员来具体管理的。而同学们在学习、生活、就业上遇到了困难,对学校工作有什么意见、建议,一般也会反馈给辅导员。为此辅导员要认真总结,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管理中的作用,转变学生在管理工作中的被动地位,实现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不断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
3.辅导员是“以人为本”的服务员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的本质就是服务。创新学生管理,最重要的是转变学生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变管理为服务。首先,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服务意识,这就要求辅导员工作要一切从学生利益出发,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辅导员的工作有很多特性,如直接性、基层性、复杂性、烦琐性等,但最本质的特点就是服务性。学校工作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学生工作即辅导员工作一定要以学生为本,真心诚意地为学生服务。
4.辅导员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员
高职院校学生普遍存在这样那样的心理健康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有来自社会环境的因素,也有来自家庭和学校环境的因素。当然学生个体的生理和心理也有差异。所有这些都导致学生思想困惑、情绪消极、价值观念模糊,甚至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这就需要辅导员能够及时洞察并给予心理帮助。作为辅导员要具备这方面的知识,以便及时帮助学生疏通他们的心理障碍、心理冲突、心理困惑,帮助他们走出心理困境。
二、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分析
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基本是成长在一个不断变化的、开放的、新鲜事物层出不穷的社会中,因而,他们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行为方式和心理特征等方面不可避免地打上时代的烙印,使他们具有独特的个性。而这些“古灵精怪”的高职院校学生,往往是“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极不相符”的一类学生,他们身上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个性鲜明张扬,自主独立而又带有叛逆
现在高职院校学生喜欢玩个性,喜欢与众不同,崇尚标新立异,多元变化;他们不喜欢安定,不循规蹈矩,不言听计从,并不会在意成年人的眼光和神情,依旧我行我素、我行我秀;思想开放而独立,早熟老练而又有些叛逆。他们是一个更年轻、更自我、更自信、更张扬的青年群体,
2.消费追求非主流的时尚,生活方式去大众化
学生很容易接触到当下流行的、新的东西,酷爱颠覆传统,有所新发现。在充满物质诱惑的商品经济社会中,大众媒体的商业炒作更是让高职院校学生眼花缭乱,身不由己地陷入追“名牌”、追“明星”的潮流。
3.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与又以自我为中心
自我中心意识较强,自我评价乐观,自尊心特别强。学生愿意表现自己,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乐于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才能,当面对和自己同等条件或是比自己条件好的同学时,他们会变得特别敏感、多疑。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尊重,最反感别人对自己指手画脚、品头论足,或者盛气凌人。
4.人际交往广泛,关注朋友而忽略父母,代沟矛盾冲突加剧
高职院校学生情感奔放热烈,激情高涨似火,是特别善于表达自己感受的一代,总是在呼唤别人的理解和支持。他们的民主自由观念和人格平等意识强,积极维护自身的权益;和老师、家长之间的“代沟”冲突频繁,也是根本无法避免和消除的。
5.崇尚实践,具有务实精神,有着特立独行的价值观
高职院校学生对实践教学环节表现更积极,对于看不到职业价值的理论教学不屑一顾,但关于学习和专业的矛盾困惑颇多。同时,他们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还不够明确,择业目标显得特别现实,过于实用,讲究实惠,甚至有些急功近利。学生对既定的职业道德准则不迷信盲从,对艰苦奋斗、谦虚谨慎、勤劳节俭等价值观并不会简单认同或顺从。
6.容易出现心理偏差
由于感到学习压力、经济压力或就业压力等几方面的负担,造成部分学生消极和心理不适应,日渐显露出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当中往往出现承受挫折能力弱、有强烈的反叛意识、极力表现与众不同、对网络十分依赖、明显的自卑情绪等心理问题,不适应周围的一切,经受不了挫折,不服从学校严格制度的管理,管理越严,逆反心理越严重。
三、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新形势下的工作新思路
面临学生中不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站在时代的前沿,不能把学生成绩作为衡量学生的主要甚至唯一标准,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鼓励他们发挥特长,使学生在自己感兴趣的领域里自由发展,以“学生为本”,把学生放在应有的主置上,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和发展空间。善于对学生的思想情况、动机做出分析,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现代化的教育手段和传媒,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1.细心观察
要做好辅导员工作,首先要做知悉学生各种情况的知情人,即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学习、生活情况,这也是做好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讲,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渠道细心观察:一是查阅学生档案,翻阅学籍卡,了解学生入学前的情况;二是深入学生宿舍,同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生活情况;三是抽查到课率,同任课老师谈话,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四是定期召开班会、组织班级活动,把握学生总体情况。通过细心观察,可以知道哪些学生学习态度好、上课出勤率高、宿舍内务卫生做得好;哪些同学学习抓得不紧,成绩差;哪些学生思想压力大,适应大学生活慢;哪些学生家庭困难多,生活条件差等。
2.用心聆听
要善于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谈话,用心聆听他们的心声。特别是对于性格孤僻、不善于与人交流的学生,用心聆听非常重要。因为这部分学生不善于与人交流,朋友不多,遇到困难和麻烦,喜欢一个人闷在心中,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其实,辅导员往往最担心的也正是这样的学生,对他们的教育管理要放到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只有用心聆听学生的心声,真正了解并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在学生中树立威信,做好学生工作。
3.热心帮助
作为辅导员必须心中想着学生,行动上爱护学生,把学生的冷暖挂在心头,把学生的事情当成是自己的事情来做。这里主要需要帮助两类同学:一类是思想有负担、学习成绩偏差、家庭条件不好的“问题同学”,他们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因此他们必须成为我们辅导员帮助的重点对象;一类是学习成绩优秀、在班级工作中比较活跃的同学和学生干部,这类同学我们不妨称之为“优秀同学”,要把他们树立成学生学习的良好典范,注重发挥他们的带头作用。特别是学生干部,辅导员的大量具体工作是由他们来具体实施和完成的,同时由于学生干部身处学生当中,对学生的思想、学习、工作状况了解更便捷、更全面,更容易接近学生,因此要加大对他们的帮助指导,使他们的工作能力得到不断地锻炼和加强。
4.悉心指导
首先,要在学习和生活上加以指导。这一点在大一学生中显得尤其重要,因为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远离家乡,在生活习惯上、学习上会遇到不少困难,如:很多学生不适应集体住宿,不适应大学老师的授课方式,不知道该如何去处理同学之间的矛盾,这些都可能会给他们带来困扰。其次,要在社会实践上加以指导。大学阶段,作为从学校到社会的一个过渡阶段,学生除了要学习必要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应当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提高与社会的对接能力。因此,辅导员应当在工作中与学生处等职能部门多联系,多了解学校学生工作的动态,鼓励学生尽可能多参加一些素质拓展活动,如篮球赛、知识竞赛等;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指导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很好地运用到实践当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辅导员在新形势下的工作新思路,是新形势所赋予的责任,也是向传统的辅导员工作方法所提出的挑战。每位高职院校辅导员必须增强使命感、责任感,积极探索新的教育管理方式,为实现新形势下教育管理工作的良性运行和发展,做出卓有成效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冯刚.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理论与实务[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篇3
。看似难以工作开展,但工作中有两个共性,工作对象是学生,工作目标是培养人才,从矛盾的特殊性中寻找矛盾普遍,从而得到工作上正迁移。辅导员工作虽然琐碎,任务重,但利用工作中的正迁移
作用使得工作杂而不乱,繁而不烦,“三跨”工作可以正常的开展,并富有成效。
关键词:“三跨”辅导员 思路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6X(2014)02-0000-01
笔者现在是一名“三跨”辅导员,所带的学生有研究生三个年级9个专业,其中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8个专业和哲学学科下的美学专业。同时所管理的班级还有一个新闻学本科专业班级,一个汉语国
际教育本科专业班级。笔者今年入职,第一次面对“三跨”工作,经验上的不足,以及工作协调上的复杂性,给工作带来了一系列难题和压力。笔者是对接研究生工作,是研究生院有五个科室。同时本
科生工作的对接全校其他各个有关学生工作的单位。就需要面对很多部门下达的工作任务,既需要协调好时间,也需要分轻重缓急工作,还需要处理好各个部门对接工作。
跨专业、跨年级、跨学历的“三跨”辅导员,面对的是不同专业、年级、学历,工作方式方法都大不同,需要用不同的工作理念去完成工作。看似难以工作开展,但工作中有两个共性,工作对象是学生
,工作目标是培养人才,从矛盾的特殊性中寻找矛盾普遍,从而得到工作上正迁移。辅导员工作虽然琐碎,任务重,但利用工作中的正迁移作用使得工作杂而不乱,多而不烦,“三跨”工作可以正常的
开展,并富有成效。
工作对象和工作目标都一样,学生工作基本都是常规工作,分门别类,相似的工作中寻找共同点。
日常管理工作坚持学生无小事,做好关心学生,服务学生,帮助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辅导员的认真,仔细。把学生的事放心上,把自己的成长和学生的成长联系起来。
一,规章制度与安全。
针对大四,研三学生高年级学生大多自由安排时间,需要给学生强调请假,销假制度。并保存好大四的校外实习安全责任书和请销假条。在做好这些工作同时,也需要多关心学生,通过网络和电话提醒
和问候。利用开班会和举行活动时机,给同学们提醒寝室用电安全,规避求职陷阱,注意旅途安全等问题。安全常留心,是学生工作的基础。研一,研二同学在校学生,需要把规章制度深入到学生内心
,让学生认识到遵守纪律的重要性。
二,日常沟通。
通过qq群,飞信群,把同学们反映的问题立刻咨询相关部门,尽快给同学解答。不懂的问题,多问有经验的老师。对于一些重点同学,要再空余时间,和他们电话联系。还有坚持每周一次到学生寝室走
访,关心学生的心理动态,了解他们的困难。在空闲时间,可以把一些需要重点帮助的同学,叫到办公室谈话了解。
三、心理健康和生活关怀。
辅导员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办公室办公,每周一次的寝室走访,并不能完全了解到学生的心理状况。这个需要通过班会,形势政策课,以自身的经历与思考,让学生脚踏实地,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心
态平和的对待生活和工作。对于一些学生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通过和班干部经常沟通,对班级有一个全面了解,对于突况防范于未然。把危险苗头消灭在萌芽阶段。对于有了的心理问题学生,报
告学院,并通过已有的应急处理机制,把问题处理好。
四、奖勤助贷与推优等工作。
学生工作中,奖勤助贷既要公开,公平,公正,也要落实到实至名归,让所有学生认可。首先是自己对所有贫困学生,还有优秀的学生都有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对于奖勤助贷和推优工作,有一个总体
的掌控,按照其他有经验辅导员以往比较好的工作方法,还有工作规章制度,把工作做到学院能顺利开展,学生满意。对于推优、评优,尤其是是大四的免试推荐研究生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推优,
规章制度是最好的工作方法。
常规工作,都可以正常的处理。但毕竟面对的是三跨工作。所以在工作中,既需要协调好时间,也需要分轻重缓急工作,还需要处理好各个部门对接工作。
一,协调时间。
面对同时各个科室,尤其是研究生科室和本科工作科室同时发出的工作指令。就需要认真分析其中工作的要求,工作的截止时间,在同时归类好时间,做一个工作计划表,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一项一
项的完成。在10月份其中学位科,综合科,培养科,招生科分别发出了各部门的工作指令。截止时间工作对接科室部门联
系电话备注10月14日研究生推免生申请表招生办Xxxxxx电子档+材料10月18日学科负责人汇总表学位科Xxxxxx电子档+盖章纸件10月18日创新型科研项目汇总培养科Xxxxxx电子档+盖章纸件10月19日奖学金
银行卡号管理科Xxxxxx电子档+签字单10月20日学术活动计划表培养科Xxxxxx纸质件10月21日推迟答辩资格审查学位科Xxxxxx纸质件10月21日本科生荣誉称号学生处Xxxxxx申请表+材料+成绩10月22日创新
型项目结题汇总培养科Xxxxxx电子档+盖章纸件以上是比较重要的,必须在截止时间完成的几项工作。这样必须要协调好时间,在完成工作的同时,需要和各个部门沟通,在截止之前,可以把工作得到一
些推迟,从而获得时间完成非在表内的其他工作。
二,分轻重缓急
辅导员工作,除了常规工作,还有很多其他非常规工作,需要得到很好的执行和处理。分清轻重缓急就特别的重要。哪些工作必须马上完成,哪些工作可以推迟一段时间。工作就可以杂而不乱的开展,
不会让人手足无措。
“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优先做好最重要的事”这是效率专家艾维的重要理论。
如何分清主次,第一,明白我们必须做什么。这里面需要理解两个意思:是否必须做?是否必须由我做?非做不可,但并非一定要你亲自做的事情,可以委派别人去做,自己只负责督促。第二,应该明白
做得成功率,应该用80%仍精力做会成功和完成的事情,而用20%的精力做创造性的事。最后,应该清楚什么能给我们带来最大的满足感。无论你工作多么多和复杂,总需要分配时间干能够完成和不能
马上完成的事。通过以上三层考虑,事情的轻重缓急就很清楚了,然后,以重要性优先排序(人们总有不按重要性顺序办事的倾向),并坚持按这个原则去做,你将会发现,再没有其他办法比按重要性办
事更能有效利用时间了。
三,分门别类
有些事看似独立,没有关系,有些事不在同一节奏,但只要有工作经验,可以把类似的工作任务,通过同一工作同时处理。就例如我们刚刚说的奖勤助贷等工作。在奖学金评比上,有学校奖助学金,有
国家奖学金,荣誉称号等等。我们可以把此类工作归为一类,利用一次工作的机会,同时处理掉。这里面的工作有一个共性,都需要考察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政治表现,科研创新。在评比学信奖助学
金的同时,就可以处理掉国家奖学金。在评选国家助学金的同时,就可以同时处理荣誉称号的评选,优秀入党积极分子等工作。在处理研究生的奖勤助贷的同时,也可以处理本科生的奖勤助贷,虽然管
理部门不一样,发出工作指令的时间不一样,但基本的工作方式和思路是一样的。只是评价的标准可能有一些差别。所以在处理工作的时候,需要有这些正迁移,分门别类的处理工作。
“三跨”工作只是一种工作的特殊情形,但都是辅导员的职责范围内的工作,都是做得的学生工作。在工作中,以学习者的心态面对,可以总结出很多经验,也可以利用很多其他人的工作经验,在工作
中施展。协调时间,分清轻重缓急,分门别类等等工作的总结,都只是常规的管理理论,我相信在今后的“三跨”工作中,可以得到更多的体会和领悟。
参考文献:
[1]秦.大学生心理教育[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
篇4
(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广东惠州516007)
摘要:“消极教育”是卢梭自然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尊重儿童的天性出发,肯定当下教育,反对超前教育,重视身体教育,倡导思想自由,展现出“无为而无不为”的思想,对高校辅导员学生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卢梭;“消极教育”;辅导员;学生工作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7—0030—02
收稿日期:2014—04—15
作者简介:罗霞(1986— ),女,四川泸州人。惠州学院计算机科学系,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教育学原理,思想政治教育。
一、卢梭的“消极教育”理论
(一)“消极教育”的涵义
在卢梭提出的自然主义教育理论中,把对儿童的教育分为四个阶段:婴儿期(0~2岁半),儿童期(2~12岁),少年期(12~15岁),青年期(15~20岁)四个时期。他认为从出生到12岁这一时期的教育应当纯粹是消极的,这一阶段的儿童处于理智的睡眠期。“所谓消极教育就是不给儿童养成品德,却防止儿童趋于恶邪;不教儿童以知识,防止他们产生对于事物的误解”。[1]这一时期系统的道德教育和知识教育还没有正式开始,此刻进行的“消极教育”偏向于重视身体养护和感官训练,让儿童的感知觉得到充分发展,让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防止儿童的心灵沾染偏见,从而拥有单纯快乐的童年,也为今后的智育和德育的开展打好身体基础,培育良好的心灵土壤。可见,“消极教育”并非是无所作为,也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消极,而是进行有选择性的分段教育。
(二)“消极教育”的原则
1.适时而教的原则
卢梭根据对儿童年龄的不同进行分阶段的教育,认为教育的划分应该与人的天性发展相符合,适时而教。随着天性的发展,逐步实施体育、感官教育、智育、道德教育。具体而言,他认为儿童在12岁之前是身体发育和感觉训练的关键期,也是开展感官教育和身体教育的最佳时期。12岁到15岁是少年期,是人的一生学习能力最好的时期,人的成长已经有了理性的发展,这便为知识教育的开展奠定了基石,智育应该在这个阶段展开。15岁到20岁是青年期,此时人的发展到了叛逆期。青年期的孩子有着性情易改变,不服管教等阶段性特征,卢梭主张在此时实施道德教育。这一教育原则认为拔苗助长式的传统教育是违背人的天性的,教育应该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开展落实,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2.尊重天性,倡导自由的原则
针对当时过早成人化的封建教育,卢梭认为人的天性是善良的,人之所以变坏是由后天环境所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1]好的教育应顺应儿童的天性去发展。卢梭提出的“消极教育”思想正是为自己的“性善论”服务的。“消极教育”思想认为好的教育需要顺应人性的发展。教育不应该是急功近利的,也不应该盲目地为不可知的未来牺牲现在的自由。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卢梭认为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尊重儿童天性,倡导身心自由发展,反对压制儿童个性,反对使用强制灌输的教育方法,同时,也反对把成人的教育目标强加给儿童,约束儿童的思想自由。
3.以身体教育为本的原则,反对严酷的纪律和体罚
以人为本是卢梭自然主义教育中的核心观念,在儿童的教育中,他非常重视身体素质的培养。他认为:“人类真正的理解力不仅不是脱离身体而独立形成的,而是要有了良好的体格才能使人的思想敏锐和正确。”[1]健康的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因为“我们要能工作,要有幸福,必须先有健康。我们要能忍耐劳苦,要在这个世界上做个人物,也必须有强健的体格”。[2]卢梭对当时传统教育中纪律苛刻和体罚学生的现象予以批评。他认为严酷的纪律会束缚人的思想自由,体罚只会让儿童表面服从,内心积怨。教育应当从重视儿童体格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肯定儿童的主体地位,减少教育约束,让儿童的身心得到自由发展。
4.坚持自然后果法的教育原则
卢梭认为对儿童开展“消极教育”并不意味着没有约束和放任自流,只是说这种约束不是人为的,它来源于自然。因为他认为“教育是随生命的开始而开始的,孩子在生下来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学生,不过他不是老师的学生,而是大自然的学生罢了,老师只是在大自然的安排之下进行研究,防止别人阻碍它对孩子的关心”。[1]儿童行为的对错将由行为导致的自然后果对其做出判断。让儿童服从于自然法则的教育才是应该有的教育,教师在儿童的行为中不充当制裁者,而是做一个旁观者。
二、“消极教育”对辅导员工作的启示
(一)身体素质的养成
正如卢梭所强调的,体格的健康是人受教育的前提。体格的健康在儿童生长发育时期非常重要,而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的锻炼和养护对人的一生来说同样是一项不可停歇的工程。身体教育和感官教育伴随人的一生,高校思想教育不仅需要引导学生关注专业技术学习的掌握和提高,还需要引导学生关心身体健康,为终身教育的开展奠定基础。
(二)主动思维的养成
在当今“思想有多远,就能走多远”的时代背景下,思维能力的高低是衡量一个人素质的重要标准。思维的宽度和广度需要个人的努力,也需要教育为之提供好的氛围。因为人一生黄金的学习时光是在学校教育中度过的,在教师、专家等所谓权威的高压影响下,学生主动思考的机会将会有所减损,乃至被无情剥夺,大学也不例外。在大学期间,辅导员时刻与学生保持着最密切的互动关系,辅导员是工作在大学第一线的思想指导者,是学校与学生之间信息沟通的桥梁,传递着学校教育的主流思想。所以,辅导员所秉持的教育态度和具备的教育观念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来说显得至关重要。辅导员工作理应为学生创造和提供宽松、自由的思考环境,让学生学会独立自主思考。辅导员在学生干部的培养中,同样需要给他们一定的工作自由,让他们养成主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
(三)行为责任意识的养成
卢梭的“消极教育”一方面注重“实训”,另一方面提倡用“自然后果法”去检验儿童实施的行为。他提倡:“不按照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1]辅导员在工作中应该把握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分寸,适当地实施“无为而治”。因为这里的“无为”并不是说教育学生时听之任之,对行为不做判断,而是重在鼓励儿童自己去实践、去行动,让行为结果来对行为本身做出评价。“消极教育”看似无所追求,实际上是用“自然后果法”来达到儿童学会自我教育的目的。对辅导员而言,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同样需要分阶段进行教育和引导。新生阶段,具体而详细的指导必不可少,允许学生犯错误,也给犯错误的学生改正的机会,适当运用“自然后果法”,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到大二、大三阶段,对学生的管理和教育引导要注意把握“度”,不必时刻扮演监工的角色,而应有所为有所不为,给学生以成长的自由——思考的自由和行为的自由,使他们在学习、工作中接受行为教育,在行为结果面前学会自我反省和修正,因为真正的教育是为了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即“教是为了不教”。
(四)培养善恶之心
在“性善论”的基础上,卢梭认为教育不仅要培养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更重要的是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尊重生命、能分清善恶的人。辅导员要注意培养学生积极向善的人格,让学生将来能融入社会,能够心怀感恩,能够有责任感、有爱心地生存下去。
[
参考文献]
[1](法)卢梭著.李平沤译.爱弥儿[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2](英)洛克著.傅任敢译.教育漫话[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3]付罡.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与发展工作中的几个问题[J].前沿,2006(5).
篇5
关键词:高职院校 辅导员 工作思路 工作态度 工作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高职院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辅导员是实施、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力量。在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模式和职业教育理念的转变给教学环境带来了很多新的变化,使新时期高职学生的发展出现了新趋势和新特点。几年来的教育实践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他们也有自身的一些不足,例如:学生思想涣散、纪律性差;缺乏学习动力,自觉性差;求新意识强,但鉴别能力差;诚信意识淡薄,集体观念差;工作热情高,缺乏服务意识。为了更好的面对和解决高职院校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就要求我们辅导员以身作则,提高自身素质,转变观念,不断创新;就需要我们努力提高自身修养,探索和改善学生管理工作的方式方法,才能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落到实处。
根据自己的工作经历,我从工作思路、工作态度、工作方法三个方面,对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进行了一些思考:
一、工作思路上,既要引导学生完成学业。还要指导学生适应社会
高职院校学生工作不仅仅是为大学生提供一个生活、学习的场所,也应该是建立和培育社会文化体系的平台,这个平台上应该包容有学业学习、实践能力学习、职业生涯设计学习、人生价值取向学习等等。充分展示出一种良好的人性化的学习氛围。例如管理的人性化、环境的人性化,对学生个体行为的尊重、对学生的价值的充分尊重等,在大学生活学习的几年中,要让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充满活力,形成一种自我发展、自主探索的环境,以便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当代变化的社会。所以,我们辅导员要把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激发学生的潜力,保护学生的兴趣作为工作的前提。首先是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其次是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开放相容的意识,在一个由不同地域的学生组成的班集体中,对人生、社会、学业、就业等严肃的问题和网络、游戏、球星、歌迷等娱乐话题。展开主题班会讨论,在轻松环境下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敢于发表独立的见解,或修正他人的想法,或将几个想法组合,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和开放相容的意识;再次是把学生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相结合,有针对性地举办学生成长系列讲座,结合学生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和开展大学学习方法、心理健康等系列讲座;第四就是依靠相互交流的方法,使每个学生正确地认识到在学校里应完成的学业和担负的责任,同时使他们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能力,体会到学习的意义。
辅导员通过日常的管理,对学生进行培养并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合理的定位,对学生进行就业政策和技巧教育、个人未来职业生涯教育等,从而使学校营造出让学生得以成长的环境和氛围,这样既培养造就了适应社会的新型技能型人才,同时也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各种事物的看发,不断的提高学生的思想观念。
二、工作态度上,既要有老师的尊严,又要有朋友的亲切
对于现阶段的高职大学生,辅导员都有同样的感触:辅导员越来越难当,工作也越来越难干!生出这种感叹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现阶段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中,有比尔-盖茨的创业传奇、丰富多彩的校园小说、梦幻风云的NBA、视听享受的美国大片以及铺天盖地的“超女、快男”的选秀比赛等。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对我们辅导员的要求自然会更高。辅导员到底应怎样出现在学生面前,是只强调尊严让学生望而生畏,还是与学生平起平坐,甚至与学生称兄道弟,一派哥们义气?当然更多的辅导员认为,二者应兼备,但对“尊严”与“亲切”的理解,却又不尽相同。
本人觉得辅导员必须坚持以平等、民主的态度和情感去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才能让学生从内心深处喜欢辅导员,并且由喜欢辅导员而喜欢大学生活,即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转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让每个学生自由表达所感所想,主动参于集体的学习生活,营造和培养主动进取意识、团体协作意识、沟通交流能力和自觉学习的良好氛围。这既是学生工作的初衷,也是辅导员为之努力的目标。
朋友式的亲切,是以辅导员的人格魅力为基础的。具备了一定的人格魅力,辅导员就广泛地赢得了学生的敬佩和尊重。这样。再配以生活上的无微不至、学习上的诲人不倦、思想上的春风化雨、业余生活上的“同甘共苦”,那么,将会轻松自如且效果极佳的做好学生管理工作。
三、工作方法上。既要有轻重缓急,也要有所侧重,突出重点
辅导员工作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需要处理各种各样纷繁复杂的事务。因此,辅导员必须分清工作任务的轻重缓急,有所侧重。
1、要能够及时处理突发事件,保障学生安全
突发事件是辅导员工作必须处理的重大问题,是辅导员工作中最重、最急的核心问题。例如,学生干部发现某位学生深夜未归,向辅导员汇报,辅导员应该高度重视,第一时间向系上值班领导和学院有关领导汇报,并分头查找学生下落,直至找到学生。对于类似问题,辅导员切勿认为学生都是成人了,不会丢的,明天自然会回来,这种麻痹大意的思想是相当有害的,一旦出现危机情况,会给学校整体工作带来严重的影响。同时,对辅导员来讲,突发事件如果处理不够及时和妥当,对自身造成的阴影将持续终生,甚至无法面对学生和家长,背负一生的思想负担。
2、和学生谈心谈话,内容要合情合理
辅导员工作从来离不开苦口婆心的谈话。老师的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往往换来的却是学生“真烦人”、“唠唠叨叨婆婆妈妈”、“道理谁还不懂”的评语,当然,这些评语是背地里说的,但却反映了学生难以接受说教的心态。面对着这样的学生,作为辅导员不能简而概之:学生素质越来越差!或者将他们一棒子打人差生之列。社会本就是个万花筒,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无疑又使这个万花筒变得光怪离奇。这其中,我们的校园算得上是一方净土,却绝不是与世隔绝的桃花源。而处于花季雨季的学生,对一切充满新鲜感、好奇心,他们盲目崇拜,无端模仿,喜欢张扬,欣赏激情……心浮气躁之余,言行过早地与社会接轨、与成人接轨,并出现一些偏差。此时,辅导员首要的问题不是声色俱厉的呵斥,而是沟通、是理解,然后才是说教。而且这个说教,首先要打动辅导员自己,如果自己都不能接受,想说服学生便成了妄想。这就要求我们的说教内容不仅合理,更要合情。
3、日常管理工作中要大力加强诚信教育
篇6
关键词:高职;辅导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227-01
一、明确工作定位
辅导员是教师还是行政管理人员?还是并列的两种身份?在实践中,辅导员的角色定位并不清晰,甚至错位,辅导员往往就成了“代职”者。有些涉及学生缴费,教务,甚至课堂、宿舍安全保卫管理等事务,都需要辅导员的组织和参与,这些大量的日常管理事务时常成为困扰辅导员进步的最大阻力。辅导员的工作杂而多,甚至超出其职责范围。为此,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应该明确和细分。必须明确高职治辅导员的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导,其次是学生的日常管理工作者、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者、是协助就业指导的工作者,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者。
二、辅导员的工作思路
(一)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作用
辅导员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接受学生处的指导,在系领导的指导下,围绕学院的中心工作,开展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比较活跃,出现了一些新状况、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把握好大学生思想变化的脉搏,及时对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加以正确的指导,从学生产生思想问题的根源出发来寻找思路。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来切实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完善高职学生干部管理体制
建立由学生党总支指导学院团委的架构,以党建带团建,以团建带学生管理。明确党员在学生中所起的先锋模范作用,带领团总支学生开展工作,呈“网状”发展,一个党员应该是网里的一个结点,下面的团总支,学生会是网线,班级和团支部在网中。这样构筑整个学生管理的体制。充分发挥我院各级党团组织优势,培养学生党员和学生干部,开展各种活动和讲座。让学生参与各种健康积极地的公益活动,使他们从社会实践中亲身体会,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学风、院风建设。如通过举行了大型的文艺活动等。通过辅导员们和
学生党员干部、团总支和学生会干部的一起,共同策划组织,使活动能够秩序井然,节目高质,在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获得圆满成功。通过这个平台使得学生和辅导员在活动中展现自我和实现自我,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爱校情感。
(三)做好毕业生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与追踪工作
毕业生的思想教育、就业指导、就业推荐与追踪工作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具有计划性、长期性、必需循序渐进。规范就业指导工作所涉及的范围,总结工作的经验,把就业指导所涉及的工作形成一种有规律性,有步骤的工作日程表。全面了解学生就业意向,学习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与就业相关的课程,进行就业前夕的辅导,让学生掌握求职的技巧。也可通过个别谈话,集体讲座等形式转变学生的就业观念,明确就业定位等。通过组建完善的毕业生就业信息库如建立完善的联系网络,就业单位信息库等资料。
(四)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
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面对新生,应从新生入学教育和军训开始,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如提倡一站式教育,讲授关于入学须知、考试规定、日常事务、宿舍管理、学分制、为人处事等方面的信息。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校园路标》、《高职事务办理指南》之类的小册子。为学生提供周到的服务。优化新生入学教育的程序。有利于学生三年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学业规划,为今后的管理铺平道路。面对大二大三学生,在《学生手册》的基础上,针对日常出现的管理问题制定相应的日常管理细则,规范日常管理,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帮助学生能够自主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
三、辅导员工作案例
篇7
【关键词】辅导员;领导力;建设
长期以来,大家并没有意识到辅导员是“领导”,即便是现在,还是有很多学校辅导员被认为是生活在学校的最底层、地位最低、收入最低的群体,“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不仅说明了辅导员工作繁琐,同时也从侧面反映出辅导员处于被领导的地位。因此,很少有人注意到辅导员的领导地位和领导力,20世纪80年代,对教师领导力的研究也主要是偏向于任课教师领导力的研究。随着辅导员在高校这个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一批优秀的辅导员相继“曝光”,辅导员领导力建设也引起广泛关注。
一、高校辅导员领导力的内涵
领导力就是指在管辖的范围内充分的利用人力和客观条件在以最小的成本办成所需的事提高整个团体的办事效率。领导力在领导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是领导者非凡的品质,包括对被领导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并因此而形成领导者和被领导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共同向既定的目标努力。领导力是领导者素质的核心,而领导力的本质就是影响力。
辅导员的领导力是相对于学生来说的,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第一人”,管理着“辖区”的所有班级和人员,辅导员的领导力体现在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力,这包括辅导员的领导意识、个人魅力和创新力。有了领导意识就会有意识的站在领导的立场和高度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做出的判断和决策才具有前瞻性;同时辅导员提高自身素质,妥善处理学生工作中的问题,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能增强对学生的感染力,提高个人魅力;为了应对日益高难度的学生工作,辅导员必须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创新工作思路和理念、创新工作途径,增强领导创新力。
二、加强高校辅导员领导力建设的重要性
(一)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辅导员是高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高等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提升辅导员领导力建设是高校培养优秀学生的重要途径之一。一个优秀的辅导员能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一个普通的辅导员对学生来说仅仅相当于后勤工作人员,而一个思想政治有问题的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也不小。按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要求,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l: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每个专职辅导员至少都有一两百学生,每个辅导员的影响范围至少覆盖这一两百人。在大学里,辅导员和学生接触最多,关系最为密切,辅导员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对学生产生影响。据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大学生毕业后和辅导员的联系最多,回母校后最想联系的也是辅导员,因此,高校要利用这一师生关系,充分发挥辅导员对学生的正面影响,培育一批批对母校有感情的优秀校友,这对提高学校的声望、开展招生就业工作、校企合作等都有重要作用。西点军校因为其培养出一批批优秀学子而举世闻名。在其二百多年的历程中,培养了众多的美国军事人才,其中有3700人成为将军,除此之外,还为美国培养和造就了众多的政治家、企业家、教育家和科学家。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难度日益加大的要求
辅导员在高校扮演了多种角色,服务者、管理者、领导者,大多数辅导员扮演服务者和管理者的时候多,而扮演领导者的时候少。按照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Henry Kissenger)博士所说的:“领导就是要让他的人们,从他们现在的地方,带领他们去还没有去过的地方。”不是辅导员不想扮演领导者,带领学生去他们从没到过的领域,而是那些领域辅导员也从没到过。在信息社会时代,随着互联网、手机媒体等的普及,学生了解各种信息的途径不断拓宽,思想也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的倾向,辅导员如果不具有一定的领导能力,仅仅靠“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服务态度和“稳定压倒一切”的管理能力是不能满足难度日益增加的辅导员工作的。
(三)辅导员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
在辅导员职业生涯中,存在这么几个阶段:首先是充满热情,积极适应辅导员工作;其次是尽其所学,积极投身于辅导员工作中;再次是“书到用时方恨少”,急切需要提升。经历第一二个阶段的时间都比较短,然后就会迅速的过渡到第三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工作有些乏力,有些力不从心,需要更高的高度、更多的方法、更多的经验来处理工作中的事情,这个看似人人都会做的工作要做好还真不容易。古人云“穷则思变,变则通”,如何变?学习是最佳的答案。一股强劲的内驱力油然而生,急切需要提升自己的领导力。少数辅导员没意识到这个问题,学校也没有把握住这个规律或其他原因,忽略了辅导员领导力建设,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久而久之,一些辅导员就感觉辅导员工作很枯燥很无味,就会萌生跳槽的想法或者工作懈怠,丧失了工作激情。加之在部分高校中,辅导员薪水少,地位最低等现状也会造成辅导员心理失衡,产生消极的人生态度,如此何以教育学生?也不利于辅导员个人的发展。
三、加强高校辅导员领导力的途径
(一)增强辅导员职业荣誉感,唤醒辅导员的领导意识
许多辅导员自己都没有当“领导”的想法,总认为自己是被领导,不但事多责任大,而且钱少地位低,辅导员工作通常也被误认为没技术含量,是人人都会做的工作,在这种氛围下许多辅导员缺乏职业荣誉感,缺乏领导意识,将严重影响领导力的提升。只有在全校、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良好风尚,使辅导员成为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让辅导员有强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让辅导员有尊严的工作,为辅导员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向全国教师致慰问信中写道,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提升教师素质,改善教师待遇,关心教师健康,维护教师权益,充分信任、紧紧依靠广大教师,支持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
(二)提高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增强辅导员的个人魅力
高校辅导员对学生的影响主要靠个人魅力,以理服人、以德服人往往更能笼络人心,赢得大家的认可。辅导员在处理日常事务的同时,如果还具有某一专长,能够进行比较专业的心理咨询、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创业指导等,不仅能帮助辅导员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同时在工作中体现出辅导员的水平与能力,给学生树立起榜样,提高辅导员在学生中的公信力。因此,高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请校内外专家对辅导员分类进行培训,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学习领导看问题的高度、想问题的思维、处理问题的艺术;邀请优秀辅导员进行经验交流,因为同为辅导员,肩负着共同的使命与责任,将有共同话题的辅导员聚集在一起沟通和交流,归纳出各自思考问题的独特模式,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互相学习实践中好的做法,分享实践中的典型案例;但仅仅靠培训来提高专业化水平是远远不够的,需要进行系统的学习,这就要求辅导员提高学习能力,自主学习,还可以考取相关证书。没有人天生具有领导力,都要在学习和实践中提高自身的领导力。
(三)提高辅导员科研水平,培养辅导员的创新能力
领导一般要具有前瞻性,做出的判断与决策才具有价值。而实践中的很多新颖的观点先见于学术期刊、研讨会,因此辅导员要多学习有关学生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丰富自己思想。同时辅导员作为一线教师,深入最基层,最贴近学生,最了解学生实际情况,也是最容易发现问题的人,学生和班级管理的问题就是辅导员研究的话题。在实践中会遇到很多问题,辅导员要善于总结和反思,将辅导员工作实践中创新的方式方法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加以概括总结,形成经验,为以后工作提供指导。同时对实践中遇到的新问题、新情况,在没有现成答案的情况下,我们要善于研究,善于探索新方法。学校可成立德育工作教研室,组织辅导员共同申报德育相关课题、探讨工作思路、交换学生工作意见、把握总体学生思想动态等,形成上下联动的工作机制,一方面辅导员及时向学校反映学生动态,另一方面辅导员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能及时有效的解决,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平台,打破了系部之别,凝聚了所有辅导员的力量,可集中力量办大事。在沟通、交流过程中容易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形成一个思想活跃、学术氛围浓厚的集体,发挥辅导员集体的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 朱正中,张洪.高校辅导员领导力培养的必要性及其路径探索[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
[2] 张林茂.论高校辅导员领导力的自我培养[J].商场现代化,2009年4月(上旬刊).
[3] 陈艺力.论高校辅导员“领导力”的提升[J].文教资料,2011年30期.
篇8
摘要: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支骨干队伍之一,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本文从高等教育所面临的现状入手,明确高校辅导员所担负的新的任务和职责,分析说明建立“师友型”师生关系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和关键性。
关键词:辅导员;职责;教育;师生关系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教育模式正在从强调“以教师为中心”向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方向转变,从“管是为了不管,教是为了不教”的思路出发,建立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与学校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德育居于高校各项工作的首位。辅导员是高等学校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支骨干队伍之一,担负着人才培养的重任。因此辅导员必须正确认识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找准自身在高校工作中的位置,明确作为高校辅导员的职责,以便建立“师友型”师生关系,更好的开展学生工作。
一、高等教育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形势、新任务
自1999年开始,我国普通高等教育学校招生数量逐年扩大,使高等教育从精英化阶段迈进了大众化阶段。其所带来的一个结果是:使青年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逐渐增多,全民的普遍素质得到了提高,但是却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大。
根据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对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进行的问卷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最重视的四项综合素质:责任感和事业心85%、科研与创新能力68.3%、思想品德修养72.5%、专业基础知识70.8%。参加调查的所有单位没有不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责任意识、敬业精神、创新和团队合作能力的。现在绝大多数用人单位尤其是大中型用人单位除了重视学生的“硬素质”,还非常重视学生的品德修养、工作中的主观态度和合作精神等“软素质”。
根据社会的需求,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1)思想政治素质较高的毕业生;(2)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毕业生;(3)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学习成绩好的毕业生;(4)能吃苦耐劳的毕业生 ;(5)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毕业生 ;(6)有组织管理能力,善交际的毕业生。而目前看来,在校的大学生,他们处在逐渐适应社会的阶段。这阶段的大学生,抽象思维发展迅速,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有着较强的自尊心、自信心、积极主动,富于冒险,具有创造精神,容易接纳新鲜事物。与此同时他们心理情绪又很不稳定,有时比较冲动、激进和偏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如从自负走向自卑,从冒险走向封闭,从激进走向一蹶不振。他们满怀希望,对知识充满渴求,学习认知能力强盛,而又对现实社会不够了解、对自身发展认识不够明确。高校教育,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教育,对他们的道德品行、思想品质、政治观念、政治态度等都将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二、明确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任务和职责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政治教育入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在新形势下,辅导员工作的任务和职责也需要与时俱进,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在开展学生工作的过程中,辅导员只有正确明晰自身的角色定位,才能从认知、情感和价值观三方面确立起工作的热情,寻找到工作的动力,并通过不断的自我完善 ,逐渐掌握教育工作中的主动权,才能满足工作需求。在人生道路上,面对迷茫和困惑,需要辅导员引导学生找到自己内心的需求。辅导员在分析学生学习目标方向上,只能起辅助作用,而不是包办代办,辅导员只能成为指路人,而不是铺路人,授之以渔而非鱼。为此,辅导员需要扮演着政治上的指路人、思想上的引领者、管理上的核心者和心理上的整合者等多重角色。
每个班级的学生都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个体差异较大,思想活跃,如果想带好一个班,并不是把学生简单地聚集在一起就能做到的,辅导员必须把班级全体成员的思想统一起来,充分发挥广大同学的特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因为只有关系融洽、气氛活跃、和谐 发展 的集体才能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这就要求辅导员有一定的感召力,充分起到核心者的作用。辅导员所面临的是一个千姿百态的、有其独特群体心理的学生群体。一方面是学生心理发展的不成熟和情绪的不稳定性,另一方面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和发展竟争的加剧、认知的困惑和生活的压力,青年大学生中各种心理疾患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因此育人的目标决定了辅导员必须扮演好整合学生心理的角色。辅导员要及时把握社会的需要,了解、掌握乃至控制大学生的群体情绪,了解不同学生的不同心理需求,掌握大学生心理疾患的表现、成因和处理方法,努力成为大学生情感上的朋友,引导他们以积极、开放、向上的生活态度,对待学习、生活及恋爱,成为生活的强者。
三、建立“师友型”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和相关建议
作为政治上的指路人、思想上的引领者、管理上的核心者和心理上的整合者,辅导员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决定了其是否能顺利扮演这四项角色。建立新的师生关系模式有利于突破此瓶颈。对如如何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笔者有如下建议:
首先,辅导员工作要以人为本,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当前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高校辅导员坚持以人为本是提高工作实效性的前提,在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辅导员在工作中要把教育人、管理人与关心人、服务人结合起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以学生为中心,不断满足学生多方面的需求,从服务学生出发,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帮助学生释疑解惑、排忧解难。
再次,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的主导作用,对辅导员来说就是要加强师德建设,爱护学生,充分尊重学生,促进学生人格的完善。主要做到以下几点: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我们要求学生做的事自己必须去做,大到思想品德,小到行为举止处处都要给学生做一个好的榜样;二要不断地强化理论学习,政治辅导员作为高校德育工作队伍的主体,一个重要的职能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所以一定要不断地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才能更好地教导学生,成为学生人生方向的引路人;三要加强心理学知识的学习,辅导员是做人的工作的,都要面对和处理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这类问题有很敏感,处理不得当很可能引发一些突发的恶性事件,而且不学习一些心理学知识是不可能取得好的工作效果的;四要在工作中培育和突显创新精神,根据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情况、新形势、新要求,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工作体制、工作措施、工作方式等。
第三,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去凝聚和感召学生。作为一名合格的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实际工作中,要重视感情投入,在生活中做到以心换心,以情感人,急学生之所难,帮学生之所需,用真情去打动和凝聚学生。作为辅导员我们必须经常深入学生中去了解他们,要用大量时间与学生谈心、交流,真正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和学生的经常接触要让学生感到我们是他的知己是他的朋友,这样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构建自尊、自信、自强的人格。辅导员只有以慈爱之心和崇高的责任感,去关心爱护,教育引导每一个学生,才能培养出学生良好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品格。
最后,要作学生的良师益友。辅导员是与大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要在大学生的心目中树立辅导员既是老师,又是朋友的观念,这种身份使得辅导员较易走进大学生的内心深处,更易与大学生沟通。辅导员要随时留心一些学生的特殊行为、特殊问题,如人际交往困难、恋爱出现问题、与现实格格不入、家庭特殊等一些学生。一旦有学生行为失常,就应及时找本人谈话沟通,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然。经济贫困生多数都存在着过于自卑和过于要强的双重性格,与同学间存在交往障碍,怕被别人看不起,怕与他人交往沟通,多疑善猜忌,等等。学业掉队生多数都存在自暴自弃的心理;心理障碍生,敏感、多疑、易猜忌、性格不稳定、言行跳跃性大,严重些会有幻听幻觉、躁狂、无缘由的攻击他人或自残,等等。对这些学生,一方面要建立档案,做到心中有数。其次,通过家长、周围的同学、学生干部以及特殊生本人经常性地了解掌控情况,并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定期反馈,及时沟通,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处理。辅导员通过对大学生进行心理辅导,会使其工作更符合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心理特点,不仅能预防和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而且能帮助大学生发现自身价值,发挥潜在能力,发展个性特长,更加有效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
总之,做好高校辅导员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又艰苦的任务,这需要辅导员投入极大的热情和辛勤的劳动,同时也要具有一定的探索精神,善于虚心学习。作为高校辅导员要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明确工作职责,运用科学的工作方法,以平等的心态去对待学生,建立新型“师友型”师生关系,以与时俱进的品格和开拓创新的精神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普通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2006年7月23日教育部24号令。
[2]赵中建.全球教育发展的 历史 轨迹——国际教育大会60年建议书[M].北京:教育科学 出版社,1999。
篇9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辅导员 育人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经实践检验与证明,日益显示出强大真理力量的科学发展观,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性指导思想,更是科学、有效地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所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高校辅导员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直接承担者,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直接执行者,肩负着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任,尤需结合工作实践加强学习,坚定不移地做科学发展观的自觉贯彻者、积极落实者和忠实执行者,不断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其外延全面、内涵深邃,具有极强的现实方法论意义。在实践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辅导员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作为一名高校辅导员,我作如下三点思考。
一、以学生为本,构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和谐体系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突出人文关怀,注重人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育人观,把“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作为教育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把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关心学生、服务学生贯穿于育人的全过程,努力发展人的个性,提升人的精神,彰显人的价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古语有云:“上不失天时,下不失地利,中得人和而百事不废”,构建和谐,人和为先。具体到辅导员工作来说,就是要以学生为本,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学生为本是辅导员工作的最高理念。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这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和与时俱进的创新。以学生为本,在理念上不仅要着眼于教育人、引导人、培养人,同时又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结合当前学生的思想实际、生活需要和学习需求来为学生服务,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增强说服力,扩大影响力;在工作方式上,要宽严结合、张弛有度,力求严谨科学的工作基调与宽容和谐的工作理念相统一,做到严之有道、谨而有力,宽之有度、容而有理。通过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道化人,培养学生的敬畏之心、感恩之心、上进之心,构建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二、发扬科学精神、探寻工作规律、讲求科学工作方法
科学精神是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共同信念、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包括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实证求真、理性创新等方面。高校辅导员工作本身即是一门科学,将科学发展观贯彻其中,就要发扬科学精神,实事求是,遵循规律,自觉运用科学方法解决学生工作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将科学精神贯穿于辅导员工作的始终,需正确遵循辅导员工作规律与学生成长规律,实事求是,正确处理好整体与局部、长远与当前、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关系。实事求是是辅导员工作的基本准则,要做到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不同阶段和不同环境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为每位学生量身定做符合其自身特质的发展目标与成才之路,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辅导员要做到胸怀国家、心系学校、目标长远,不仅要管学生眼前“一阵子”,而且要考虑学生“一辈子”,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与认知能力,积极促进其全面发展,为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三、提高实践能力,切实用党的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
科学发展观本质是一种具有极强方法论意义的理论,只有同实际工作紧密结合,才能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辅导员工作重在实践。首先辅导员要结合实践自觉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与具体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要坚决清除那些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做好学生工作的观念和想法,做到和谐工作理念了然于心、科学工作思路胸有成竹;其次在学生工作实践中要坚持和谐理念,发扬科学精神,总结科学规律,运用科学方法,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具体要求解剖自我、审视工作;再次要在破解学生工作难题的过程中提高运用科学发展观的能力,对于事关大学生切身利益的心理健康辅助、家庭困难学生资助、职业生涯规划、就业等热点难点问题,要坚持以学生为本,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选准切入点、探索新思路,在攻坚破难的过程中不断提高践行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新世纪新阶段,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困难、新挑战,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我们迎难而上、直面挑战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武器。我们要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引领辅导员工作,在积极学习、解剖自我的实践中增强科学发展理解力,在构建和谐、服务学生的实践中增强科学发展贯彻力,在遵循规律、培养学生的实践中增强科学发展创新力,在攻坚破难、教育学生的实践中增强科学发展执行力,从而全面、科学、有效地引导大学生成长成才。
参考文献:
[1]胡丽雷.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D]. 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2007,(04).
[2]孙广军,朱建成. 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J].理论学刊, 2004,(07) .
[3]朱其训.论科学发展与教育和谐.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6-09-30.
[4]刘福垣. 以人为本的发展观[J].科学决策, 2003,(11).
[5]石书臣. 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和时代特征[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2,(02).
篇10
做好一名高职院校辅导员
----2009年暑期辅导员培训总结
梁小花
8月24号到28号,我参加了学院暑期的辅导员培训课程,这次培训经过学生处领导和同事的精心安排与细致组织,形式活泼多样,内容丰富多彩。在此次培训中,我始终热情高涨,积极学习,用心感悟,细心探讨,增加了相关学生工作的专业知识,拓宽了工作思路与视野,习得了新的工作方法与工作经验,明确了今后的工作重心与思路。下面,将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谈几点粗浅的心得与体会。
一、培养专业化与职业化精神,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保障。
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但随着时代的发展,高等教育的内外环境都发展了巨大的变化,对高校辅导员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部在2005年《关于加强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就曾指出:要“鼓励和支持一批骨干攻读相关学位和业务进修,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发展”。因此,加强专业化与职业化精神,是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保障。
高校辅导员成为一种职业,是社会分工的一种必然,西方国家已经把从事学生工作岗位作为一种职业加以确立,比如美国有近百所大学设有培养学生事务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同时将学生事务作为一门科学加以研究,但在中国,这种职业还没有完全确立并被社会广泛认同。但是我们在从事辅导员工作的过程中,要树立起职业化和专业化的这种精神。
这种职业化与专业化的精神包含如下含义:一是辅导员有着自身的职业标准和规范,二是辅导员具有自身的职业发展前景,三是辅导员是从业者可终身追求的职业。辅导员只有按照职业标准和制度来要求自己,朝着自己职业发展的目标,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事业来追求,这些都是作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保障。
我们学院作为全国首批示范性高职院校,在对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精神的培养一直走在同类兄弟院校的前列。在这次辅导员暑期培训课上,李斌副院长就做了“努力提高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水平”的报告,从国际化的视野,从理论的高度分析了做好学生工作的必备的素质,以及培养辅导员专业化和职业化精神的重要性。
在我们这次培训班上,还请来了全国十佳高校辅导员皇晓东老师,他与我们分享了作为一个高校政治辅导员十年来的工作历程,他付出了大量的汗水和心血,投入了深切的情感,同时也收获了很多。其实,我觉得皇晓东老师之所以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因为他有一种强烈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精神,这是他做好辅导员工作的基本保障。
二、增强归属感与认同感,是做好辅导员事业的重要前提。
《易经》有云,举而措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如果说我们把辅导员工作作为一种谋生的手段,甚至对于有些人来说只是临时跳槽的一块跳板,那最多称之为职业而已;但是我们做辅导员工作如果不仅仅停留在为谋生为工作而工作的层次了,我们做学生工作更是为了培养祖国未来的高素质高道德建设者和接班人,为了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做出自己的贡献,并且愿意把他作为自己一生的职业来做,这就可以称之为事业了。
但是由于辅导员职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诸多障碍,如工作强度大,任务重、待遇不高、晋升通道不畅、培养培训机会少等,造成了辅导员工作要称之为大家的事业很长的路要走。通过一周的暑期培训,让我得出来这个一个理念:增强辅导员的归属感与认同感,这是做好辅导员事业的重要前提。
这里说到得归属感和认同感包括两点:一是对于辅导员这项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二是对于学校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中有这样一句话:“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以前,我们一直有着尴尬的身份,好像我们既不属于行政人员,也不属于专业教师,我们是游离在正规队伍之外的人员,而且我们这支游离队伍还人数还颇为壮观。就是国家教育部的文件中的这一句话,就给我们正名了,好像我们已经有了身份,这就是一种最大归属感和认同感。随着学校对我们这支队伍的重视和培养,我们也越来越感觉到对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在培训期间,学院院长刘晓、党委书记罗志都给我们讲课,从高层次大环境背景下给我们讲述了如何做好一名示范性高职院校的有特色有水平的辅导员。
2006年来到学校,我从研究生毕业到高职院校当辅导员,从当初巨大的心理落差到如今的不亦乐乎,认为找到了自己一条合适的道路。这其中除了对辅导员职业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外,同时也是对学校不断增强归属感和认同感的过程。学校在创办全国高职示范性院校的同时,不断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能力,在不断改革和创新中发展,同时也对我们这支队伍付诸了许多的心血。学院总是想各种办法让我们这支辅导员队伍更加专业化和职业化,让我们认同自己的职业,并热爱自己的职业。我们也越来越有着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这是我们做好辅导员事业的重要前提。
三、加强学习与培训,是做好一名高职教师的持续动力。
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既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针对性、实效性,增强吸引力、感染力的客观需要,也是实现辅导员队伍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已经成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必然趋势。而加强辅导员自身的学习与培训是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基础,也是做好一名高职教师的持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