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17 05:56: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一、加强领导,不断加强和完善信息化工作机构和制度建设
我会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年初及时召开了信息化工作办公会议,部署全年信息化工作计划,明确将建设门户网站和加强有关工作人员利用网络实现资源共享和材料交换以提高办公效率为本年度信息化工作重点。为进一步加强领导,加强对信息化各项工作的审核和把关,我会还成立了以工会主席任组长、党组书记和工会副主席、工会干部任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该项工作,下设新闻宣传报导组。同时并选派了具有一定电脑操作基础和有较高文字水平的同志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网络管理及日常维护运作;由此完善了我会信息网络,落实管理责任,确保信息化工作组织有力、体系健全、职责明确。为切实推进信息公开、提高办事效率,我会建立健全了工会部门信息报送制度、信息工作会议制度、收发文制度、报送信息奖励机制等,在加快信息化建设的同时,实行长效管理,从而更好的从制度上规范本部门信息化建设,全面完善了部门信息化工作体系。
二、突出重点,确保全年各项信息化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我会继续加大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计算机配置基本达到人手一台,并由专人负责,实现了所有非计算机的内部共享,满足了办公自动化对电脑的需求,为单位办公业务的电脑化、信息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积极配合区信息中心做好各项信息化工作,在全面实施公文无纸化传输和电子公文交换的第二年,我们能够按照区信息中心的要求,及时、准确、接收发送公文,在收到文件后及时签收、反馈、办理,使文件的处理以及上报工作做到迅速及时,大大提高了效率。今年未出现延误接受、未及时发送回执等事件。基本能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落实、年底有总结的良好工作秩序。
三、资源共享,门户网站建设打开工会信息化工作新局面
“__*区工会维权之窗”网页是我会的对外窗口,我会指定专人负责单位网站的维护更新工作,做到每周更新,及时地对需公开的政务、工会信息在网站首页显著位置进行公开,方便我会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查询。开通网上下载功能,使得各基层工会干部的工作效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在提高了我会内部的工作效率,减少成本支出和资源浪费的同时,与外部的交流和合作更有效率,与各基层工会干部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使我会门户网站成为一个展示__*区工会工作的重要窗口。今年5-11月份工会网累计共各类信息400余条,印发《工运之窗》4期,充分发挥了信息沟通反馈、宣传工会形象的作用,为我会信息化工作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四、加强学习,推动计算机在办公和业务处理中的广泛应用
随着计算机局域网的建立,计算机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迫在眉睫。为顺应形势,切实拓宽广大干部职工眼界,实现学习资源信息共享,我会建立了工会工作资料为主的学习资料信息库,信息库的学习资料主要以电子文档、图片和视频光盘为主,向全区干部职工提供借阅,有效地实现了信息化资源的集中和共享。同时组织本单位工作人员进行了简单计算机操作应用和局域网共享使用的培训,解决了在实际使用中的很多问题,有力地推动了我会办公自动化的进程。
20__年,总体说来,我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基本完成了区信息中心下达的各项任务。但与区信息中心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工作人员电脑操作水平不高,真正实现网络办公还有待时日;二是围绕门户网站栏目、内容合理设置而进行的网站改版工作需要尽快落实。我们将在下一步工作中,以发展的眼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不断巩固和提高信息化工作成果,进一步做好信息化工作,使之更好地为我会的发展服务、为__*区的工运事业宣传添光彩。
20__年工会信息化工作安排:
1、加强领导,统一思想。在区委、区政府和区信息中心的领导下,将信息化建设工作作为本会重要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其他各项工作同安排同部署,要将信息化建设工作开展的好坏,作为衡量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高度,不断提高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思想认识,明确适应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发展目标和要求,加快行政管理信息化、现代化步伐,更好地为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2、加强学习,强化培训。明年将结合我会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要对全体工会干部,分层次、分阶段、分类别进行信息化知识专项培训,不定期参加计算机培训班,组织开展计算机技能操作比赛,全面提高工会干部的计算机应用水平,为办公自动化系统的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篇2
关键词:信息化;数字化;档案管理工作;微缩技术;档案管理制度
现代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诸多领域得到了较为普遍的推广和应用,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使传统档案管理工作迎来全新的发展契机,同时也能够通过档案信息资源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加速,使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诉求得到更好的满足。
1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有很多,同时也遇到了一系列的挑战。了解这些机遇与挑战,对于创新档案管理工作有着重要的意义。
1.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机遇
(1)档案资源的完备性得到最大程度彰显
首先,通过数据库存储技术能够延长档案信息资源的使用寿命,此种优势是以往以纸质载体形式为主的档案信息资源所难以比拟的优势所在。传统纸质档案受载体形式的限制,惯常在保管、利用过程中会对档案信息资源造成无法恢复的损耗,进而影响到公众对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诉求。
其次,通过计算机技术可以实现对档案信息资源的最大化存储,并且有效地规避因人为因素对档案资源造成的不利损耗。传统的纸质档案则对存储空间有较大的要求,并且易于受到各种人为因素所造成的不利影响。
(2)最大程度地提升档案信息资源检索与查询效率
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对人工操作要求相对较多,因此,使得档案管理人员在工作中往往耗费大量时间用于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查询,并且直接导致了档案管理工作的低效。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最大程度地改变前述问题,使得档案信息资源的检索与查询工作效率得以显著提升,进而有助于实现档案服务水平的提升。
2.档案管理工作遇到的挑战
第一,现今相当一部分档案管理人员未能意识到现代信息技术对档案管理工作带来的全方位冲击,在工作理念方面依然保持一种因循守旧的态度。此种情况的出现同这部分档案管理人员年龄偏大、受教育程度不高存在直接关联。这部分人员通常将档案管理信息化简单地等同为硬件设备的更新,因此导致了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受阻。
第二,一些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之所以对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方面存在严重的投入不足,原因也在于其已经习惯了以往的工作模式,因而在工作中怠于进行改变。此种工作惰性也直接影响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进程。
第三,部分档案管理部门在信息化标准建设方面存在滞后性,此种情形使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进程欠缺明确的标准化指引,因而使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进程较为迟缓,无法发挥应有的效用。
2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思路
信息及数字化背景下,要创新档案管理工作,需要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微缩技术,并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
1.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
硬件是档案管理工作的基础保障,只有硬件设施足够先进,档案管理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信息及数字化的要求。为此,应不断加大投入,尤其是在人力、物力方面要不断加大投入,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以强化档案的配套设施建设。比如,为档案建立专用库房或陈列室,购置基本的办公设备(如计算机、打印机、扫描仪、自动化装订机、防磁柜等),使档案管理工作能够顺利开展。
2.完善档案管理信息缩微技术
缩微技术从起源至今天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19世纪便有缩微技术问世,它是保存信息、管理信息的重要手段。缩微技术与计算机存储技术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其介质不同,因此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缩微技术不仅没有没落,反而依然具有一定的生命力,尤其是在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光盘存储技术问世之后,缩微技术也遇到了更大的机遇。因此,当前的档案管理工作应该结合计算机存储技术与缩微技术,将二者有机结合,充分发挥缩微技术的优势,弥补计算机存储技术的不足,形成一个兼容并存,只有具有方便存取、保存、联网、阅读、检索、利用和传输诸特点,才能实现一体化的档案管理系统。
3.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
档案管理工作中,制度是最基本的保障。只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档案管理制度,才能在制度的指导与约束下顺利开展档案管理工作。因此,相关部门应该根据单位的具体情况和档案管理的需求来制定出相应的规章制度,以便约束n案管理工作朝着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从而将档案事业延伸、拓展到经济发展规划中来,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当然,相关部门还可以将这一项内容融入到单位的绩效考核中,强化工作人员加强信息化的档案工作管理建设,便于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更有利于制度的实施。也只有这样才能确保档案工作在事业单位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价值,从而为推动事业单位档案工作信息化建设奠定基础。
有了明确、科学、完善的档案制度,档案管理部门的人员便有依据可循,有制度可依,因此他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会得以大大调动,其在档案管理的每一项工作中都会尽己所能,做好档案的收集、存储、管理、应用等工作。同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可以促使档案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使得整个单位内部机制得到完善。如:在制度制定时候,可以结合单位的绩效考核,将档案信息化建设融入到职称评定、表彰奖励、责任追究等制度中去,充分挖掘单位人员的潜力,活化档案工作,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创新性、主动性,提升档案信息管理工作质量。新时期,信息化与数字化发展迅猛,这一情形下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的新变化,因此相应的制度便滞后于时代的发展,逐渐不适应时代要求。为此,相关部门应该及早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真正使制度促进档案管理工作的发展。
3 结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变化,信息化的趋势势不可挡。社会任何一领域都被信息化与数字化改变着,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档案管理工作也不例外,面临着诸多的机遇与挑战。为此,相关的档案管理部门应以社会信息化为依托,运用现代先进信息技术,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理念、整合资源,进行硬件的统一配备,完善档案管理信息微缩技术,并建立适应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发展的制度,使档案工作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从而推动档案管理工作健康、顺利地发展。
参考文献
[1]李亚东.电子政务环境下文档一体化管理探析[J].兰台世界,2007(02).
[2]赵屹.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工作的嬗变(下)[J].办公自动化,2007(02).
[3]何玲.论政务信息公开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J].兰台世界,2006(20).
篇3
一、政务信息化工作情况
去年,我局政务信息化工作以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和局域网为窗口,推进政务公开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政务信息化工作任务。
(一)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一年来,我局门户网站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充实政务公开内容,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将政策法规、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等信息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上。
(二)狠抓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我们根据信息工作的特点,多方捕捉信息,选好角度,精心筛选加工,力求有新意、有特点、有价值、有效应,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剔除大话、套话和空话,做到一事一报,简明扼要。紧紧围绕全年中心工作,以反映工作动态、突出经验交流为重点,
(三)狠抓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外网局域网建设。完成了局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为领导掌握信息、正确决策、推动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各部门协调沟通、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
(四)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政务信息工作基础。我们把政务信息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办公室每周收集一次信息工作报送及采用的情况,并指定一名微机操作水平较好的工作人员为政务信息员,具体负责单位的政务信息工作。根据各科室工作的特点,将具体的政务信息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营造了一种人人搜集信息、编写信息的工作氛围。在政务信息工作的管理上,从政务信息撰写、信息通报、信息报送奖惩及重大信息报送等方面,健全了管理体系,形成了政务信息工作与其它工作齐头并进、协调联动的工作局面,有效提高了政务信息工作水平。
(五)扩大信息覆盖面,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我们通过参加各类会议、起草有关文件、组织重大活动、处理重大事件、下基层督查调研等有利时机,及时从中搜集挖掘信息,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报送信息。为了便于工作联系,我们在各单位学校确定了1-2名孰悉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政务信息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办公技能,综合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文字功底和分析能力的人员担任信息工作联络员。根据工作需要,我们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这些单位信息工作联络员联系,向各部门预约信息,再将各单位上报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提炼修整后通过政府内网及时上报,做到了当日信息当日签、当日发,信息不过夜。采用通报方式对各部门报送信息情况每月通报一次。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各单位报送信息资料的积极性,拓宽了信息收集渠道。
二、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去年,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我局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高度认识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并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摆上单位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落实各方面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进一步推进我局信息化建设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办116号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电子政务领导小组,明确了电子政务专项目标责任。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要求,制订了局电子政务工作年度计划。
(三)立足现状,夯实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在硬件上进行了完善和充实,新增了电子政务系统专用电脑、彩色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碎纸机、扫描仪、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内部局域网建设。积极组织全局人员参加电脑知识和电脑业务、电子政务知识培训,打好人员基础。大力倡导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各类报表文件,凡是有相关软件的,都全部用软件制作,无软件的也都全部纳入电脑制作和管理。
(四)加强服务,完善功能。我局在政府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窗口,展现教育工作特色,让外界了解长安教育工作现状,我们落实了专人对该网页进行维护和更新,主要完成的工作有:一是加强对政务公开电话、电子信函的管理,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及时回复群众的来电、来函。二是切实加强对我局网站内容的更新,维护以及服务功能的开展,及时把我局的基本情况,工作思路,及工作动态在网上。
(五)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维护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我们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中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工作,对内外网的硬件防火墙、网络版杀毒软件、网络架构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网络安全、稳定、有序的运行,全年无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三、今年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今年,我局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和区政府关于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提升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质量和水平为突破口,突出教育信息,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思路,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围绕上述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着力抓好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拓宽信息渠道,提炼一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政务信息,使信息报送质量和总量较上年有较大提高。继续扩大信息覆盖面,健全信息网络,把基层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对全市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总结出来,及时进行勾通反馈上报。
(二)着力抓好门户网站建设工作。按照区信息中心安排部署,及时更新维护好门户网站,上传各类信息,重点加大对政务公开、政策法规、部门动态、疑难问题解答等信息板块的信息上传力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服务广大群众。及时更新“长安教育网”信息和完善网页结构内容。
篇4
《要点》提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解决教育改革发展重大问题,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根据教育规划纲要和全国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确定的“三通两平台”重点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实,使教育信息化在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进程中发挥更大作用,取得明显成效。
《要点》确定了2014年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核心目标,具体包括:
一是加快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信息化基础设施差距。以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为重点,完成8.5万所中西部中小学宽带网络接入,全国80%以上中小学基本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加快推进职业院校“宽带网络校校通”。
二是形成资源开发应用新机制。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和学校、教师的作用,探索建立系统推进基础性资源和个性化资源开发应用的新模式;提升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与水平,初步形成教育资源云服务框架,国家平台形成为全国3300万名师生提供服务的能力。
三是探索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有效机制。巩固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项目成果,总结推广“一校带多点” “一校带多校”的应用模式,使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基本覆盖全国所有教学点和实现“宽带网络校校通”的中小学。
四是提升“网络学习空间”应用规模。师生开通网络学习空间人数达到1800万,探索利用“网络学习空间”开展教学、学习活动的有效方式。
五是全面完成国家、省级教育数据中心建设。建设完善一批支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日常管理、决策和公共服务的信息系统,实现学生、教师、办学条件等主要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与服务,制定出台教育基础数据管理办法。
六是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动各地加大教育信息化培训力度,完成150万名以上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5万名以上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完成2000人左右县级及以上教育厅局长教育信息化专题培训。
篇5
一、2012年工作总结
(一)经济运行呈现新景象。我县围绕年初目标任务,加强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和预测预警,突出抓好重要生产要素保障,狠抓企业运行调度和协调服务,保持了工业经济速度、质量、效益的同步提高,呈现出平稳运行态势。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7.33亿元,同比增长13.64%;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11.26亿元,同比增长14.19%;实现利税12.13亿元,同比增长24.53%。
(二)结构调整取得新成绩。我县坚持把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作为主攻方向,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矿产品加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等四大主导产业格局已初步形成。一是借助赣南苏区振兴和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实行规划先行,牵头制订工业产业发展规划,明确产业定位与发展方向,策划了一批具有支撑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并成功申报了我县氟化工产业基地为全省唯一的省级氟化工产业基地。二是有计划引导企业集群发展,提高整体协作力。鼓励企业通过重组、兼并等形式增资扩产、集群发展,成功引进中国建材集团以14.85亿元收购宝华山水泥板块,中化集团将新上聚四氟乙烯、六氟丙烯和聚全氟乙丙烯等深加工项目。三是鼓励企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指导企业加强内部管理,大力开展清洁生产,节能降耗,提高企业综合效益,组织南方万年青水泥和赣兴水泥等企业淘汰机立窑等落后生产线。
(三)项目建设取得新成效。我县积极跟踪服务重大项目,通过项目调研和召开协调会等多种方式,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各项重大项目进展顺利:南方水泥水泥二期4500吨/日产新型干法水泥项目已顺利投产,三期4500吨/日产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正在积极申报中;国兴拨叉技改项目一期年产新能源汽车变速齿轮600万件、压铸件6000吨生产线技术改造项目已竣工;百丈泉退城入园项目、威保运动新厂区项目已投产;山村油脂药用茶油、锐利电子等项目已顺利开工,力争2013年上半年投产;鑫福科技钼深加项目工、钨粉及钨制品深加工项目、国泰特种化工项目、钛合金轻质材料项目等已签订投资协议,正在规划设计和报批报建中。这些项目将为我县工业经济发展增加新的后劲支撑。
(四)信息化工作得到新推进。经我局努力争取,并得到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县信息中心于今年9月份正式划归工信局管理,信息化职能得到进一步理顺和提升。在上级部门的指导下,我县大力促进两化融合,围绕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产业优化升级发展等中心工作的要求,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发展、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下发了《县2012年信息化工作要点》(兴府办字[2012]77号),积极抓好网站建设,提升建站水平,推进电子政务建设,确保政务网络可靠运行,实现信息化建设提速、提质、提效跨越式发展。
(五)服务企业得到新突破。一是加强企业调研工作,把握服务重点。全县多次召开企业座谈会和现场调度会,紧紧围绕企业需求,把为企业解决实际困难作为服务工作重中之重。制订下发了《关于推进工业振兴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为今后工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抓手。二是大力做好争资争项工作,积极跑部进厅,为企业争取立项审批、用地指标和资源配置,全年累计争取各类资金2132万元。三是成立了“县企业和企业家协会”,为全县广大企业和企业家搭建了一座政企沟通的桥梁,为企业和企业家间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是企业和企业家交际、体现自我价值的一张名片。
二、存在的问题
(一)工业产业集聚不强。目前我县工业涉及行业较多,产业特色不很鲜明,经济总量偏小,发展层次较低。
(二)工业发展后劲不足。由于受到用地、资金、招工等因素的制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招商兴工,抑制了工业项目的落地。部分重点项目推进速度较慢,项目对经济增长的拉动力还不强。
(三)运行质量持续下滑。2012年以来,由于部分产品原材料价格居高不下、企业运行成本刚性上升,同时,因市场需求不足,主要产品价格大幅下降,特别是氟化工、水泥等行业运行艰难,部分企业出现亏损。目前R22、无水氢氟酸的价位仅为8200元/吨和7150元/吨,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37.4%和10.63%,公司每月亏损近200万元。
三、2013年工作思路
(一)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工作思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深入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积极抢抓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扶贫开发机遇,充分利用建设瑞兴于试验区契机,加快“两化融合”步伐。着力发展大产业、建设大平台、推进大项目、培育大企业,着力推动重点产业加快发展,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努力保持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工作目标:力争至2013年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0.4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0亿元,同比增长16.8%;实现利税14亿元,同比增长15%;全县新增规模企业8家。
(二)工作措施
围绕上述要求,2013年重点抓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1、抓运行监测协调,确保工业平稳运行。一是建立完善高效的工业强县战略推进机制、经济运行管理调节协调机制、企业发展激励机制等机制,高质高效服务企业,推动工业健康发展。二是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抓好全年各项工业经济责任目标分解落实工作,细化每月目标任务,力争全县工业增速保持17%,保证各项目标按年初制定方案和时间进度平稳推进。三是加强重点企业运行监测协调,及时跟踪处理影响企业运行的苗头性问题,保证重点企业正常生产、多产多销。
2、抓重点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优势。着力扶优扶强,培植产业集群,充分抓住赣南苏区振兴发展和新一轮国家扶贫大开发两大机遇,以规划建设瑞兴于经济振兴试验区和至泉州出海通道为契机,扎实做好调区扩区工作,着力建设以军工产业园、机电产业园,氟化工产业基地、新型建材产业基地为主的“两园”、“两基地”,积极引导各类生产要素向骨干企业倾斜,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市场占有率高、核心竞争力强的企业群,加速形成氟化工、新型建材及矿产品深加工、机电制造、食品加工产业集群。
3、抓企业协调发展,做大工业经济总量。一是培育引进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鼓励现有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增资扩产,加强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扩大主业规模,紧紧围绕主业发展配套产业,促进企业集群发展。二是加大中小企业培育扶持力度,走专业化发展道路,促进规下企业尽快成长为规上企业,不断壮大规上企业队伍。
4、抓产业园区建设,构建快速发展平台。一是科学定位,做好园区总体规划,促进企业有序聚集,推动园区经济板块化、跨越式发展,把开发区打造成县域经济的增长极、主导产业的集聚区、创新创业的示范区和城市发展的新城区的发展定位。二是完善基础配套,夯实承载平台,打造高起点、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一流生态园区平台,努力把开发区建设成为产业集聚、人气兴旺、配套完善、环境优美的“工业新城”。
篇6
一、学校网络管理员应有正确的职业定位和角色定位
网络管理员是一种新兴的技术岗位,目前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对它的岗位职责、工作量计算及职称评定等都不太明确;另一方面网管员的工作繁而杂,很多工作都是临时性的,往往包揽着网络管理、机房维护、机器维修等工作。这一切往往导致了网络管理员容易贬低自身的价值,认为自己无非是一个打杂工、急救员、修理工。进而导致了这支队伍普遍存在心理浮躁、牢骚满天,职业认同感较差,工作疲于应付,积极性和主动性不高等现象。
随着各级部门对教育信息化工作认识的不断深化,以及信息化手段对学校教学管理作用的日益显现,网络管理员的作用会越来越大。网络管理员一定要把消极的想法转变过来,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作为学校网络管理员自身应该有个正确的职业定位,网络管理员不但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更是一名有专业特长的人民教师;不但是一名专业技术服务者更是一名管理者;不但是懂教育的技术人更是懂技术的教育人。网络管理员应该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所在,有了崇高的职业定位,就会对这份工作充满激情和动力。
实践证明,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网络管理员承担着重要的责任,担当着重要的使命,他们的作用发挥得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信息化建设的成效。随着信息化在教学、管理中的全面渗透,网络管理员的责任和使命将会更加凸显。责任和使命能否很好的担当和出色地完成,有一个清晰的角色定位尤为重要。学校网络管理员应该是校园网络规划和建设的主导者、校园网络高效运转的维系者、教育教学资源的应用推广者、网络信息安全工作的监管者;也是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技术支撑者、网络环境下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引领者;更是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骨干力量和学校信息化工作推进的中坚力量。
二、学校网络管理员应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
思路是一种思维方式,是人们在实践中通过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等形式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轨迹。俗话说:“思路决定出路,想到才能做到。”这说明管理者的思路如何,将与事业的最终成败息息相关。
目前,很多网络管理员没有明确的工作思路,工作缺乏计划性,分不清主次和轻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工作往往陷于低水平高重复的境地。一个学期下来工作虽干得很累很苦,但是学校的网络环境却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教师依然怨声载道。于是乎,个别网络管理员便会“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等”“拖”“推”等现象时有发生。有些网络管理员则认为掌握了几项高超的网络技术,就觉得了不起,他们忽视了网络管理其实是一项全面的工作。网络管理不应只关注技术问题,更应该关注管理技术。
优秀的学校网络管理员应该有清晰的工作思路,在工作实践中应该以稳步推进学校数字化进程为主线,以构建让师生满意的数字化环境为目标,以维护校园网络安全、高效运转和推进教学资源的建设与应用为重点,以切实增强服务能力、沟通能力、谋划能力和合作能力为保障,转变观念、主动有为、用心用情用力投身于网络管理工作。有了明确的工作思路,还需要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工作目标。“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从网络管理员自身的成长角度讲,应该有一个个人成长规划;从学校的信息化推进角度讲,应该有一个三年或五年规划。当前,网络管理员尤其应该积极协助学校做好十二五期间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从网络管理的具体工作来讲,每年也应该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工作计划,工作计划应该细化到每个学期、每个月甚至是每周。
三、学校网络管理员应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措施
有科学的工作方法,工作才会出成效;有科学的工作措施,工作才能有效落实。网络管理员同样需要学会干事、科学做事。
1.主动有为,争取话语权
网络管理员必须充分发挥应有的职能作用和自身的一技之长,坚持内强素质与外树形象并举,坚持内修服务本领与外重服务质量并重,以“有为”争取“有位”。网络管理员能否在学校领导和教师心目中有地位、有影响,得到足够的信任和支持,有说话的余地和分量,必须要通过正确的角色把握和扎实的工作成效来获得。随着信息化建设与应用进程的不断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对改进学校教学与管理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校长们也越来越重视抓这块工作。在校长眼里,网络管理员就是现成的网络管理与建设的行家、数字化校园建设的骨干和学校信息化工作推进的中坚力量。实践证明工作主动与不主动大不一样,若网络管理员能着眼于学校的长远发展,积极主动地为学校信息化建设出谋划策,为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尽心尽力,那学校的信息化进程肯定会先人一步,更为重要的是自身在校长心目中的地位也肯定会随之上升。在校长心目中网络管理员将不再单纯是一个干事的人,而是一个有思想、有作为的人,那自然会赢得一定的话语权,也为自己赢得更为广阔的成长空间。
2.优质服务,赢得好口碑
管理即服务,服务是网络管理员的本职工作。优质服务是一个优秀网络管理员的基本要求。作为网络管理员要树立正确的服务理念,视服务为己任,竭尽全力提供优质、全面、及时的服务。只有服务的态度越好、水平越高,师生的满意度才会越高,自身的工作也越会被大家认同。服务需从心开始,要实现优质服务需带着四颗心:即耐心、细心、精心和热心。在网络病毒日益猖獗和教师对网络的依赖性日益增强的今天,网络管理是一项任务重、杂事多、突发性事件频发的工作,很多网络故障即使网络管理员有最好的技术,但同样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来对付,做好网络管理工作必须要有一颗耐心,必须要做到善始善终、坚持不懈。细心决定细节,细节决定成败。面对网络故障我们不但要分清问题的关键环节出在哪里,而且一旦抓住了关键环节,还得深入细致地分析问题的症结所在。或许问题就出在布线不够合理、网线老化、端口故障、接口松动、设备配置丢失、日志文件太大等细小问题上。作为一名优秀的网络管理员,其工作目标也不能仅停留在少故障、稳运行,更应该关注网络的高效率。网络运行状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只有精心管理,科学管理,高度关注核心设备和主干网络的实时运行状况,才能让校园网络运行得更流畅、更高效。网络管理员平时更多干的是幕后的工作,所以一旦有同事需要帮忙,网络管理员应该把它看成是展示自己技能、树立自身形象、增进彼此感情的机会,应通过热情的服务来取得同事和领导的信任和尊重。一定程度上来说领导、同事的信任和尊重比掌握单纯的网管技能更重要、更管用。
3.善于总结,提高工作效率
在平时的网管工作中,其实很多问题发生的原因都是类似的。但是,现实中就是有很多网络管理员不吸取教训,任由问题重复地发生。当前,令网络管理员最头疼的是网络病毒问题,一方面教师天天喊电脑又中毒了需要网络管理员来帮忙解决;另一方面很多教师却又不愿安装杀毒软件,因为会影响运行速度。因此导致许多网络管理员终日奔波于解决教师电脑中毒之事。聪明的网络管理员则会宁愿多花点时间和精力深入思考研究行之有效的解决方案,而免去终日陷于日常杂务之痛苦,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为解决教师电脑频繁中毒,网络管理员可在初次安装教师机时就统一植入编写好的批处理文件,一旦教师机运行会在教师不知情的情况下自动去连接学校服务器装载杀毒软件、更新病毒库,这样就能在很大程度上降低教师机中毒的可能性,大大降低了故障率。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如有些网络管理员可能会经常遇到一个网线故障的问题。由于用户网线插拔的次数比较多,特别是那些笔记本用户,导致网线的端口老是松掉,师生上网时会无缘无故的掉线。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只要采取一些措施,就可以避免这种情况。这样,就不怕因为频繁插拔网线而导致网线接口松掉了。另外还有一种方法,就是可以采用无线网络,他们就不需要频繁地插拔网线了,这个问题也就不存在了。因此,网络管理员在一个问题解决好后,还要想想类似的问题以后是否还会发生。若是普遍的现象,那还需要深入考虑,有没有办法杜绝此类问题再发生。只有这样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网络管理员才不会成为一名“消防队员”,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到处去救火。
4.学会借力,集中精力干要事
网络管理员应善于借助外力、学会借力,尽可能不要什么事都要完全靠自身的力量去做,应把更多精力花在主要问题和突出问题的解决上,花在思考如何提高管理效能上来,花在思考如何进一步推进校园信息化进程上来。网络管理员一方面要善于借助物,随着学校网络规模逐渐扩大、设备种类和数量也越来越多,网络环境变得日趋复杂,网络管理难度和工作量都相对较大。仅靠单纯的人工管理,被动式的检查维护已无法满足整个系统良好运转的需要。对于日益复杂化的网络环境,从全局上实时掌握网络整体运行情况,变得至关重要。这就需要网络管理员应善于借助一些网络工具,实时展现网络各节点的运行状况,更加快速准确地定位故障位置,将自己从机械、重复的手动监管中解放出来。另一方面网络管理员更要善于借助人。不同层次的问题应借助不同群体的力量来协助解决。对于一般的常规问题,网络管理员应该舍得花大精力做好校内教师的培训工作,让他们自己掌握常规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培训,若每位教师每月可少找管理员一次,效果也可想而知;对于稍带有技术性的问题,网络管理员应该尽力建议学校在对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感兴趣的教师中培养若干个骨干,比如在每个教研组或每个处室中培养1~2名骨干。再配以相应的制度和奖励措施,来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遇到一般的技术性问题时就可以借助他们的力量予以解决;对于一些疑难性问题,网络管理员有时不该独自苦思冥想,而应该积极寻求同行共同探讨解决,三人行必有我师;而对于一些重大的技术性问题,网络管理员应该想到通过设备提供商或系统集成商来解决问题。特别是在设备的保修期和免费服务期内,我们更应该依靠公司的力量来无偿地处理一些问题,同时也提供了自己一次学习实践的好机会。
5.注重沟通协调,取得各方理解支持
从某种角度讲,管理的本质就是沟通协调,而大部分网络管理员往往最缺乏的就是沟通协调能力。作为一名优秀的网络管理员,一方面应该懂得设备间的协调问题,设备间同样讲究协调,设备间怎么样组合容易出问题,怎么样组合搭配更高效等,这些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当然更为重要的是与人的沟通协调问题。网络管理员要十分注重与三类群体做好协调沟通工作。首先要注重与领导做好沟通工作,及时了解领导的意图,有的放矢地调整网络服务的策略和内容;其次要注重与教师做好沟通工作,及时了解教师的需求和困难,在做好服务的同时,要与同事融洽相处、真诚待人。实践证明,凡是人际关系好,责任心强,协调能力好的网络管理员,即使网络出点问题,教师抱怨的声音也会少一些,所以沟通协调能力有时比技术本身更为重要;再有就是要注重与网络建设商或系统集成商做好沟通工作,准确传达学校有关功能需求,共同构建令人满意的网络环境。
6.团队合作,提高整体战斗能力
网络管理员应该站在维护区域教育网络稳定的高度上去认识自己的责任和使命,不应该把自己仅仅定位为学校的网络管理员,而应该把自己定位为维护区域教育网络稳定队伍中的一员。一个区域的教育网络稳不稳定跟区域内学校的各位网络管理员息息相关,若每一位网络管理员都能用心地去管好自己的校园网络,区域内网络状况肯定会明显改善。若有那么几个学校因为管理不力的原因经常出问题,那整个区域的网络肯定要受影响。因此,作为一名优秀网络管理员不该只顾及小家,而应该树立区域一盘棋的理念,共同学习、共同合作,提高整体战斗能力。
总之,网络管理工作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做一名优秀的网络管理员的确很不容易。但是只要充分认识自身的价值所在,时刻拥有清晰的工作思路,深入掌握科学的工作方法,必将能成为一名优秀的网络管理员,也必将能为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推进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宝洲.浅谈中小学网管员的任务和素质[J].中等职业教育,2006,24
[2]史华屹.当前农村中小学信息网络管理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3
篇7
以“管理手段信息化”的思路,从加强信息化工作管控和加快信息系统建设两方面着手,强力推进信息化工作,实现“数字中煤”的构想,中煤集团信息化建设从“技术提供者”变成了“业务促进者”。
围绕核心业务 开展信息化建设
中煤集团的官方网站和一般企业的官方网站有些不同,除了公司各类信息的介绍外,在中煤集团的网站上还有一些特别的栏目,例如电子杂志、视频点播、在线服务等。通过在线服务栏目,就可以登录中煤集团的网络学院、中煤集团信息报送系统、中煤集团邮件系统、中煤集团煤机产品电子商务系统等等一系列信息系统。可见中煤集团的官方网站不单单是一个信息展现的窗口,还是中煤集团信息化工作的一个最便捷的入口。
网站建设只反映了中煤集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侧面。近几年来,中煤集团公司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核心业务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注重做好信息化建设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紧密结合。
几年中,中煤集团公司按照“五统一”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先后建设了包括广域网、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一批信息化基础设施,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综合管理、生产调度报表、财务资金集中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针对集团公司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且利用效率低的突出问题,中煤集团建立网上银行系统,实现了资金的集中和监控管理,初步形成了“统一银行账户、统一银行授信、统一监管资金收支、统一调剂资金余缺”即“四统一”的资金管理机制。通过与合作银行建立起的银企数据信息直联系统,使中煤能源的资金集中统一在了一个平台上,集团公司及各公司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资金集中拨付和监控,基本上实现了全面的资金集中管理。
从2007年开始,中煤集团建设完成了国内首家三级的联网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对集团下属平朔、大屯、太原煤气化、华晋、龙华等矿井井下瓦斯、温度、一氧化碳等数据的实时检测。这套系统能够提供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远程监测联网、日常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指挥等功能,建立了纵贯全集团公司总部及所属煤矿生产单位的安全监控体系,有效地对各种安全隐患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打造平台核心ERP
中煤集团制定了清晰的目标,也就是到2020年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进入全球领先煤炭企业行列的战略发展目标。为确保目标的实现,中煤集团总体工作思路是“1458”,即: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这样一个经营理念,坚持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四化”发展方向,树立高起点、高目标、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标准,落实“调整、改进、加强、提高”。而这其中中煤集团的综合管理系统(ERP)可以说为其完成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中煤集团的综合管理系统,核心部分是ERP,但实际比ERP范围要大,在这个系统上实现了三个集中,即财务、采购和销售的集中。系统建设最终将实现以统一的ERP平台为核心,纵向支持集团集中管控的财务、贸易、采购及人力资源四大核心业务,横向支持全集团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坑口发电、煤机制造及建设施工五大业务板块。
中煤集团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上线以后,扮演的不光是一个简单系统的角色,它要求配套的基础设施、数据、运维都要能跟上来,才能影响整个集团的管理模式。
目前,中煤集团ERP系统已经初显成效。集团负责人介绍说,这套系统实现了业务板块财务业务的数据继承、共享,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间的衔接越来越顺畅,相互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由于数据来源惟一,加强了财务对业务的及时反映和监控。业务部门也可以及时了解对应的财务处理状况,大大提高了业务处理水平。
从横向来看,ERP系统建立了集团和企业两级横向联合体系。建立了跨区域、跨单位的大营销协作平台,提高了煤炭贸易链条中的财务结算效率和信息传递效率。对于独立的企业来说,逐步建立起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集成平台,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在煤矿生产企业,建立了以基础项目管理、设备管理、采购管理为核心的设备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为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成本控制奠定了基础。纵向来看,ERP系统改善了集团管控能力。通过统一业务流程规范,提高了以财务为核心的集团管控能力。通过组建采购中心并快速推进集中采购业务运营,构建供应商和采购业务两级集中管理体系,搭建集中采购管理平台,为实现高绩效采购打下基础;同时为进一步实施信息标准统一、商业智能和决策分析系统迈出了坚实步伐。
让信息化再上一个台阶
从2009年开始的五年规划中,中煤集团计划通过了信息化战略、应用构架、基础构架、数据管控体系、信息化管控、信息化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规划,对全集团信息化工作建设进行了规范和指导。对列入规划的项目,将给予重视和支持,未列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允许开工建设,以实现中煤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和集成,使信息系统对主营业务的覆盖率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在所属企业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
篇8
通过线损“四分”管理工作的开展确实可以提高线损管理精细化水平。但是,要在线损“四分”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到常态化管理一直是线损管理的重点和难点。下面对工作中遇到一些问题及困难进行分析。
一是大荔县供电分公司”简称“我公司”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信息集成系统正处于全面应用阶段,三个系统均与线损管理工作有关,但是三个系统在线损“四分”工作中的功能定位不明确。
二是线路和台区线损异常分析没有实现信息化的全过程闭环管控,线损异常分析管理不到位,没有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
三是线损日常管理工作流程在信息系统中的固化及应用功能需要进一步提升,方可确保线损管理工作过程得以有效监控,工作质量进一步提高。
四是由于信息系统中环网转供电的算法不够完善,鉴于线路环网转供电方式的复杂性,原有的算法不能满足目前线损管理工作需要。
为解决以上问题和困难,巩固线损“四分”网级达标成果,并建立自局职能本部到基层供电所和班组的“四分”管理常态化工作机制,受渭南市供电分公司委托,我公司作为试点单位,开展了基于多系统联动的线损“四分”管理常态机制研究与应用的科技项目。
工作思路
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就是要切实做好线损统计、基础数据更新、异常监测与处理、工作质量考评等方面的日常管理。要做到线损“四分”自动统计准确、基础数据动态维护、线损异常实时监测和闭环处理、工作质量考评的客观公正就必须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线损“四分”的信息化管理。
因此,我公司确立了以信息化推进常态化的线损“四分”管理思路,即:通过信息系统优化和固化线损管理流程,强化线损纵向和横向工作的联系,以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营配信息集成系统为支撑,不断推进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发挥营销系统信息全方位、运用广、数据准确的优势,对线损的四分工作进行核心的管理,以此来实现线损统计、分析、考核的全面常态管理,并云豹和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的时效性优势,对四分线损率进行实时的监控,让其可成为线损异常分析的一种有效性很强的工具。
具体做法及工作亮点
理清系统功能定位,实现三大信息系统的联动管理。我公司基于多系统联动的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吸取了信息化管理的精髓,充分发挥现有电力营销管理信息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一体化系统的专业优势,通过有效的资源整合以及数据共享,实现了三大系统的联动,使线损“四分”管理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发挥营销系统信息全面、应用广泛、数据准确的优势,对线损“四分”工作进行核心管控,实现线损统计、分析、控制和考核的全面常态化管理;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数据实效性高的优势进行“四分”线损率的准实时监测,使之成为线损异常分析的有效工具;利用营配信息集成系统电网基础数据详实的优势实现电网拓扑关系基础数据的动态维护,确保“四分”线损率统计准确;三大系统各自分工又相互协作,共同提升了线损“四分”常态化管理水平。
固化工作流程,实现线损“四分”核心管控。由于营销系统中各项业务实现全过程有效的管理和监控,并与配网管理、客服中心、计量自动化等系统实现信息共享。因此要利用营销系统进行核心管控,固化线损管理流程,便于实现线损“四分”的全方位常态化管控。
我公司按照渭南市供电分公司《流程再造客户服务项目实施计划》的要求,对固化在营销系统中的线损管理九大工作流程进行进一步整合,提高工作流程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从而加强对工作质量的监控。如图1所示。
相应的模块介绍,如图2所示:
图2 功能描述
营销系统数据翔实,线损统计分析更准确可靠。营销系统是较为成熟的系统。单个系统运行稳定,功能完善。营销系统中的电量电费数据都经过了严格复核,因此以营销管理信息系统数据为核心进行的线损统计也更为科学、准确。
基于营销系统的线损统计分析实现了包含厂站发电量收集、线路供电量收集、售电量数据抽取、环网转供电移交、报表统计、数据核查等工作在内的海量数据自动收集和统计核查,避免了手工统计的错漏,确保了线损“四分”数据的准确可靠,为辅助降损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中厂站、线路电量收集功能是将原有的负控终端、配变终端遥测接口扩展至省网结算关口、地方电厂、10kV线路计量关口,灵活地读取并存储相关计量点的表码数据,然后通过营销系统的电费算费模块进行计算,解决了以往关口表码需手工录入系统的不足,减轻了基层单位工作量,提高了数据统计的工作效率。
创新环网转供电算法,更客观地反映线损实际水平。我公司还在系统中创新了环网移交电量分割的三种算法,在设置了10kV线路环网关系、环网时间、转供电用户后,系统便能对10kV线路进行环网转供电以及负荷割接后的线损率进行自动修正,使系统统计的线损率尽可能反映线损实际水平,且不用在现场环网点处加装双向计量表计,减少了工程投资和线路停电时间。
线损率准实时监测,完善线损异常管理技术手段。我公司基于计量自动化系统的线损准实时监测充分发挥了计量自动化系统无需人工干预的特点,利用计量自动化系统生成的日线损率曲线可以实现短周期(按日)线损计算的优势。线损异常可进行回溯分析,缩短了线损异常发现与处理的周期,便于对线损异常进行辅助管控。系统中各类丰富的数据采集改变了以往线损分析无从入手的局面,加强了反偷查漏工作的针对性,提高了线损异常管
理的技术水平。
管理成效
基于多系统联动的线损“四分”管理常态机制研究与应用取得以下成效:明确了各系统的功能定位,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三大系统联动,实现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表单化、表单信息化的常态化管理模式;
在现有电力营销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一体化系统这三大系统的基础上,实现了三大系统的联动,共同打造了线损四分精细化管理的信息化工作平台,避免了重复开发专门的线损平台,形成了以营销系统为核心管控、计量自动化系统和营配一体化。系统有效支撑的常态化、精细化、信息化的线损四分常态化工作机制,提高了线损四分工作质量和信息化水平。
创新实现了配网线路和台区线损异常的全方位管控,通过系统可对异常线路和台区进行异常原因认定、异常审核以及异常整改处理的全过程闭环管理,实现了线损异常率可控再控。
篇9
课题研究先行
为厘清思路,统筹谋划“十三五”温州交通运输信息化工作,2016年我局启动了“温州‘互联网+’交通发展的思路和举措”课题研究,结合温州交通运输现状,梳理出“互联网+”大环境下,提升交通运输服务品质、推进交通运输资源在线集成、增强交通运输科学治理能力的工作思路和工作举措。围绕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推进“互联网+”便捷交通 促进智能交通发展的实施方案》(发改基础[2016]1681号)要求,为抓机制建设、破要素制约,促持续发展,编制了《关于加快温州智慧交通发展的实施意见》,为“十三五”我市智慧交通发展明确了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在这个意见的基础上启动“温州智慧交通近期重点应用及项目”课题研究,为明确近期主要应用和重点项目功能、计划,并匡算投资费用,指导信息化建设。
统筹规划谋发展
数据分析支撑
我局建设完成智慧交通综合信息中心项目,建成交通信息资源整合共享的数据中心,每天接入行业数据量两千多万条;建成视频共享平台,整合接入包括铁路、民航、港口、高速、普通公路等1000多路交通视频;建成涵盖多种出行方式的互联网信息服务体系,完善“温州交通出行”微信公众号、“温州行”移动端APP等服务,交通出行信息服务每月近6万人次。对动车南站出发的出租车流量、流向进行分析,开展交通大数据分析示范应用。
监管应用保障
各直属局的行业监管系统应用初见成效。市港航局建设港航移动执法APP和诚信管理平台,整合业务信息和动态感知信息。市公路局完成国省道特大桥梁4座和15条长隧道视频监控建设,做好公路重点地段、桥隧、枢纽等物联网覆盖和监测数据采集。在主要气象灾害点分别布设结冰监测系统和能见度监测系统,全面了解和掌握监控区域的实时运行情况,提升公路突发事件的响应处理效率和公路养护管理水平。市运管局建成具有数据采集、应用整合、运行监测、执法协调、应急处置功能的道路运输综合监管平台,通过行业数据全面采集,数据的综合关联、比对、监测和分析,实施在信息科技主导下的运输管理新机制,改变过去单纯依靠人力管控模式。交通工程质监局,^续推广工程现场视频监控,综合监督业务平台建设方案编制完成。
篇10
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各国就掀起了围绕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改革的热潮。同期,建构主义、生本教育等教育理论的出现,以及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等大教育思想的提出,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教育教学活动中课堂集中演示型、专业训练型的学习媒体已不再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需要寻求一种资源丰富、开放友好,充分体现交互性、合作性,符合教师和学生自主学习需要的教学环境。以网络技术和通信技术为主要支撑的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为这些需求的满足提供了可能。
正是基于这些初步的认识,我校也和许多学校一样花费了大量资金建起了校园网络,但是其作用主要用于信息,并没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发挥作用,究其原因,就是在建设初期没有深入研究现代教育教学活动对于信息化的需求,信息化工作游离在教育教学活动之外。
在课题开题之时,我们通过进入课堂听课、与学科教师交流、与学生座谈、与兄弟学校交流、上网查询等形式的调研,认真研究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对信息化工作的要求,发现学校资源零散、质量不高、集成度低,缺乏适应本校教学的实用且优秀的教育资源,无法为教学带来直接的服务,并且教师教研活动形式单一,缺少随时随地互动交流的空间,学生在课堂学习之外没有满足个性化学习的需要环境。通过深入研讨,我们认为,借助于网络平台可以集中解决当时学校存在的问题,因此拟定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课题《优质校本资源网络平台的开发及应用》,试图依据此课题突破学校在信息化工作中的“瓶颈”,探究信息化环境下学校教育教学新形式,探索学校信息化新途径,通过课题研究积极促进学校信息化水平的提升。
课题研究成果达成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目标
借助课题成果整合优质校本资源。许多优秀的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对所教学科有着系统的研究和认识,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资源,如教学设计、教学案例、教学论文、教学课件、辅助资源等。这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中一笔宝贵的财富,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在学校共享,无疑对年轻教师的成长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意义。但是由于没有找到合适的途径和存储方式,学校较难将这些资源收集整理,也无法有效存储、交流和共享。在本次课题研究中,我们用信息技术手段建成资源平台,将这些资源有效整合、合理分类,按学科、类别存储,教师在教学与教研中可以方便地查找需要的资源,从而使这些资源充分共享交流,其利用率大为提高。
借助课题成果实现了学校的教研工作从单一传统教研走向与网络教研相结合的多元化教研模式。传统的教研活动需要借助一定的场地,科组长常常为开科组会没有地方、没有时间而头疼。同时,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固定内容的教研活动往往是科组长“一言堂”,难以达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教研效果。借助于课题研究成果的教研平台――学科BBS,开拓一种新型的教研方式,学校的教研活动从传统的集会研讨变为在网络平台上研讨。在各学科的BBS上,教师们找到了畅所欲言的场所,人人都能匿名在教研中表达不同观点,教研活动丰富而富有趣味性,颇受大家认可,为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开辟了新的途径,使学校的教研工作焕发了新的生机。
借助课题成果搭建一个协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的平台。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因受限于课堂,使得一些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感觉“吃不饱”,没有得到及时的补充和扩展,而一些学习有待提高的学生却又感觉“吃不消”,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消化。他们都需要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指导。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将此作为一个主要研究任务来完成。在平台结构设计中,我们分年级、学科建立BBS,由学科优秀教师担任版主,与学生交流,就学科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研究。考虑到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时间有限,需要在课外继续自主学习学科知识,并检测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平台设计中搭建了一个在线测试系统,学生随时可以就某一单元的知识进行网络测试,提交答案后系统马上反馈测试成绩及正确答案,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题研究对学校信息化工作的影响
正是利用了课题研究这一抓手,我们积极主动地诊断到信息化工作的问题所在,对症下药。经过三年实验,最终形成的课题研究成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资源库建设大大减轻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制作资源的负担;教研平台大大丰富了学校的教研活动;自主学习平台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
课题研究使信息化工作更具前瞻性、系统性,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起到引领作用。课题研究要求我们能够对研究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实验解决方案。承担这个课题的信息化工作实验小组成员对课题诊断到的信息化问题多次讨论,研究解决的办法。针对我校之前存在的信息化工作缺乏超前意识,硬件建设分离零散,软件建设没有系统规划的现状,最终确定建立一个集资源整合、教师教研、学生网络学习三个方面的功能为一体的信息化应用平台,集中解决当时学校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如今,共享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在网络平台上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学生借助学习平台自主学习已成现实。三者集成在一个网络平台上,便于师生访问和信息技术人员维护管理。这使我校的信息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
课题研究制度保障了学校信息化工作的有序进行。每个课题的研究都要制定严格的计划和实施步骤,每个阶段都有明确的工作方案及实施措施,纳入学校的规章制度中,并且由学校教科室监管落实,保证实验工作的持续进行,比如,每位教师每月向资源平台提供三个教学资源(包括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各科组针对学科的教研问题每个月开展两次网上教研活动等。在三年课题实验过程中,伴随着我校信息化课题的进展,学校的信息化工作也在同步推进,并最终达到了预期的目标。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