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职称论文范文
时间:2023-03-30 20:40:1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室内职称论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工程项目 内部会计控制 问题 措施
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其他员工实施的,为提高营运的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令的遵循性等目标的达成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内部控制制度的核心是会计内部控制,主要是指企业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保护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确保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等而制定和实施的一系列方法、措施和程序。本文探讨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工程项目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管理层内控意识淡薄
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控制,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护项目资产和降低项目风险。但是实际情况中,很多企业领导层对内部会计控制意识方面比较淡薄,不能准确的认识其主要功能及作用。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不按规章制度行事,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形式化,最终导致工程项目的项目风险增加,工程项目建设出现不可挽回的损失。
(二)工程内部会计控制组织机构不合理
由于很多企业管理层对工程项目的内控意识淡薄,重视度不够以及其他各方面原因,最终导致工程内部控制组织机构不合理。在目前的企业中,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仍然普遍存在。传统的组织结构模式的弊端表现为机构结构复杂、管理杂乱、效率低下等。这就使得企业部门、岗位之间的定位不确定,工作任务相互推诿,相关工作人员经常为了避免责任而视大局而不顾,使整体风险增加,致使工作效率低下,工程项目无法按期按质完成。
(三)部门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不畅
一个企业是由各个部门共同组成的,部门之间的高效沟通是促进企业整体快速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是目前我国很多企业在这方面做的还很不够,信息交流及沟通主要表现为纵向的和横向的,纵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主要指本部门的领导层与执行层之间信息传达,由于信息无法及时由领导层准确的传达到执行层,常常导致执行层不能按时有效的完成信息知性,致使工程项目风险加大,而执行层不能及时的把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上报给领导层,也导致领导层无法对工程项目总体状况进行完全了解;横向的信息交流与沟通主要指企业部门之间的信息链接,企业各部门往往各自为阵,单独行事,致使部门职责划分不清,最终影响项目工程的总体进程。
(四)财会人员素质有待提高
财会人员的素质对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效果有很大的影响。目前我国企业状况参差不齐,财会人员素质低下的状况比较普遍,很多企业在招聘财会人员时经常是把关不严,走关系、通门路的现象时有发生,财会人员不能做到持证上岗,严重威胁工程项目的会计安全。
二、改善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对策
(一)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
一个企业的健康发展不能没有完善的制度,同样一个工程项目的顺利达标也不能缺少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企业领导层要加强重视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结合企业自身情况制定制度规则,并严格执行,在执行过程中逐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及时组织力量对制度作进一步的改善,最终形成一套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体系。
(二)促使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更加合理
由于很多企业没有完善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导致工程项目建设效率低下。合理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是建设工程项目不可或缺的重要前提,在工程项目的管理系统中具有框架的作用,如果框架不牢固,建设过程中将会出现无法挽回的损失。所以,企业应该时刻牢记合理的组织结构的重要性,把构建合理高效的内部会计控制组织结构作为工程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促进部门间的相互交流与沟通
工程项目的建设,不但要保证速度,按时完成工程项目是工程项目建设的基本要求,而且要保证质量,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是工程项目的最终关键。企业部门间有效的信息交流与沟通是保证工程项目按质按量完成的基本保证,只有部门之间相互协调,共同合作,才能保证内部会计控制运行的高效性。为此,各部门不能独享信息,应共同分享,及时沟通,使部门间形成一个良性的系统,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
(四)加强企业内部审计监督功能
工程项目的内部会计制度的有效发挥,受制于企业的整体状况,而企业的整体状况是否良好要看企业内部审计监督是否有效。企业进行内部审计与监督,可以及时发现工程项目存在的问题,并予以及时纠正,对充分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效率也影响重大。对工程项目进行内部审计与监督,要贯穿工程项目建设的始终,对监督结果进行有效评价,同时增强其管理功能,以促进工程项目建设效率。
(五)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
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离不开财会人员的工作,由于很多企业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所以应该注重提高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在财会人员的招聘时就应该严格把关,坚持达到持证上岗,避免无证人员及关系户;平时要加强财会人员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职业道德教育;加强财会人员的继续教育,扩大知识面,特别是行业法律法规知识等。只有企业财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才能有效的保证工程项目的财务安全,为工程项目按时竣工提供保障。
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对工程项目的完成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在工程项目施工之前着手对内部会计控制进行严格把握,只有及时发现和避免问题的发生,才能更好的使工程项目更好的完成,保证工程项目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顾佳援.工程项目内部会计控制策略[J].会计师,2009(07)
篇2
关键词: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思考
众所周知,一个没有免疫系统、或免疫力偏低的生命体是不可能健康成长的,而内部控制就是企业“生命体”的免疫系统。因此,欲使城市商业银行这一新生的特殊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就必须在大力拓展各项业务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推进其自身免疫系统──内部控制建设,以保证城市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
一、城市商业银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的必要性
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指为实现经营目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监督和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以确保国家法律规定和商业银行内部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确保商业银行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的全面实施和充分实现;确保风险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确保业务记录、财务信息和其他管理信息的及时、真实和完整为目标。为此,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必须保证在各级部门和各级人员中得到正确且充分地贯彻执行,以有效杜绝内部人员的违规操作、内部欺诈与犯罪行为。
1、城市商业银行的定位
城市商业银行是中国特定历史条件下金融改革的产物。它承担了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特别是支持中小企业的重担。欲使城市商业银行这一新生的特殊企业不断成长壮大,就必须在大力拓展业务的同时,更加有效地推进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以保证城市商业银行的稳健发展。
2、城市商业银行的发展需要
商业银行特殊的经营对象—货币资金,特殊的经营方式—信用中介,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活动“高负债”的基本特征及其在国民经济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建立并不断完善内部控制,既是城市商业银行在追求自身经济利益过程中安全稳健运行的可靠保证,更关系到保障存款人利益,保障市场体系正常有序地运行和国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机制不论是对决策层的权力控制,组织设置中的权力制衡,还是操作层的岗位监督,都不是新课题。但巴林银行的倒闭、大和银行的被兼并,以及近年来,金融系统的假按揭、内外部勾结转移资金、员工监守自盗等案件屡有发生,一次又一次以令人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了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巨大风险,如何建立规范、系统、可靠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系统,有效地防范商业银行巨大的经营风险对城市商业银行则显得更为至关重要。
3、城市商业银行已初步建立内部控制体系
城市商业银行在原城市信用社基础上组建,人员素质较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风险高度较集中,内控体系基础薄弱,但经过近十年的发展,随着人员素质、经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内部控制体系得到了初步建立,防范风险的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国人民银行下发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银监会下发的《商业银行集团客户授信业务风险管理指引》等法律、法规和指导性文件的推动下,城市商业银行把加强内部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在建立健全资金管理、信贷管理、财务管理、审计监督等内部控制制度方面开展了大量的工作,收到了良好效果。
(1)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经营效益。按“统一计划、两级经营、比例管理、适时调节、归口调剂、综合平衡”的原则,建立资金、负债比例、债券业务、利率、存款、现金、票据贴现等方面管理规定。初步实现了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
(2)实行审贷分离,完善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城市商业银行为了防范信贷风险,加强了对信贷工作的管理力度,不断健全信贷风险管理制度。一是成立贷款审查委员会并制定其工作规则,实行严格的审贷分离,采取集体评审的方法,避免人情贷款,降低决策风险;二是加强贷款审批权限管理,根据分支机构的资产风险状况、贷款种类,分别下达贷款的审批权限,促进信贷资金的优化配置;三是根据不同的贷款种类,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使每笔贷款的发放做到程序化和规范化。
(3)强化财务管理,健全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为强化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操作,防范会计风险,采取了“一级对外、二级经营”的财务管理体制。一级对外指城市商业银行的税收统一由总部进行缴纳;固定资产、租赁费、钞币运送费等固定费用统一由总部列支,集中管理;大宗物品统一由总部进行采购。二级经营指城市商业银行的各支机构独立对外办理各项业务,各支机构实行指标控制下的费用开支。
(4)提高审计地位,内部审计权威得到加强。一是坚持集中审计、下审一级的原则,保证审计活动能够独立公正地进行;二是完善审计组织体系,充实审计队伍;三是规范审计程序,扩大审计范围,完善审计手段。
二、当前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副主席唐双宁指出,我国商业银行目前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银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银行尚未真正建立内控文化;控制分散与控制不足并存;部分基层机构内控制度执行情况不容乐观,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的现象依然存在;银行分支机构内控制度的检查、评价不足等5个急需要解决的问题。城市商业银行在市场化运行的实践中,与建立规范化商业银行的高标准相比,内部控制建设仍然存在明显不足,迫切需要加以改进。主要表现在:
1、对内控制度的认识不到位,违规经营时有发生。有的城市商业银行把内部控制简单地理解为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装订、汇总,认为做了整章建制方面的工作,就等于建立了内控机制;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在把握内控与管理、内控与风险、内控与发展的关系等问题上,认识有偏差,把加强内控与发展和效益对立起来,在业务拓展和风险防范的抉择中,侧重于抓规模、抓效益,不切实际地求得资产规模的扩张,造成违规违章现象发生,以致资产质量低下。
2、对分支机构的控制不力,管理还有漏洞。有的城市商业银行支行的负责人长期没有交流和轮换,使这些支行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被发现,经营风险加大。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对分支机构的管理,往往是任务、指标布置的较多,对完成任务的过程和手段检查不够,对执行金融方针政策的检查较少。
3、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缺乏监督制约机制。有的城市商业银行董事会与经营班子、法人代表与经营负责人合二为一,不符合《公司法》、《商业银行法》要求,这实际上导致银行内部制约机制的失效;有的董事长与行长职责不清,权责不明,造成董事长直接经营,行长没有相应权力,或者行长权力过大,缺少董事会约束;有的股东大会及监事会形同虚设,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作用。
4、稽核机制不建全,影响内部控制的有效落实。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内部稽核部门力量薄弱,人员素质不高,不能起到查错防漏、纠正违规、强化管理、控制风险的作用。有的内部稽核体制不顺,本身没有处理问题权,有的问题得不到真实反映,使一些问题被积压下来,而且对一些有章不循、建章操作的行为没有相应的制约措施。
5、现行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不适应业务营运发展的需要。有的城市商业银行在实现管理和经营的有效性目标方面,其沿用的内部控制规章还是过去的指标考核办法,考核指标在数量上每年虽然的所变动,但考核的内容和方法明显陈旧,导致一些支行从自身利益出发,置各种制约于不顾,违章操作。有的分支机构抢拉客户,乱用核算科目,篡改账表等问题,都说明了内控制度与业务发展不同步问题。
6、风险控制系统不健全,对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不够。风险控制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中的一个难点,目前城市商业银行以整体风险控制为目标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尚处于软约束阶段,以局部风险控制为内涵的授权分责管理还执行不严格,缺乏具体风险评估及控制为核心的信贷风险管理监控、交易风险管理监控的手段,管理制度和评估方法也极不完善。
三、建立健全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方法
1、建立城市商业银行有效内部控制
城市商业银行有效内部控制(无时不控、无处不控、无事不控、无人不控)要做到“一二三四五”。一是要培育一种在全行上下得到沟通、讲究诚信、勤勉尽责、排斥利益冲突的控制文化。二是要破除两个误区:(1)以运动式的检查监督代替连续性的内部控制,(2)以内部控制规章制度代替内部控制。三是要确立内部控制的三大目标,构筑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体系,具体而言,就是要确立经营的效率和效果、财务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以及遵循法律规章这三大控制目标,构筑前台监控、监督和后台评价的三位一体的内部控制体系。四是要建设好前台监督、内部控制、内部稽核和风险管理委员会四支内部控制监督队伍。由于基层网点复核人员配备不充分,可将事后监督关口前移到一线进行事前预防性控制;内部控制应实行集约化管理,整合会计、清算、储蓄、信用卡、信贷、科技等各项监督检查职能,进行检查性控制和指导性控制;内部稽核对内部控制的效果进行独立的后评价,起到纠正性控制作用;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对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是内部控制的最高决策机构,发挥战略性控制作用。五是要建立内部控制五要素的分析评价框架,学会运用管理层的监督和控制文化、风险确认和评估、控制活动和职责分离、信息交流和沟通以及监督活动和纠正缺陷这五大要素对城市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2、构建“以人为本”的城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
在现代公司制下,以保护资产和查错防弊为主要内容的内部控制,明显不能满足需要。这种内控职责不仅仅包括财产的安全完整和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还将促进单位贯彻其经营方针及提高经营效率纳入其中,这是公司治理结构对内部控制提出的新要求。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构建思路是:明确各控制成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以控制环境为基础、风险评估为依据、控制活动为手段、信息与沟通为载体,监督与控制为保证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
(1)以“人本主义”作为构建内部控制机制的信条,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文化氛围。具体表现在内部环境的控制,包括领导班子与组织机构控制、人力资源管理、安全保卫及法规管理、信息系统控制等方面,既要重视正式约束的建设,也要充分考虑非正式约束的作用。从内控管理降低银行风险的角度看,好的非正式约束有助于人们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的形成,自觉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制度对其的强制性。从而节约银行运行中处理磨擦的费用和正式约束制度成本的支出,避免出现再好的正式约束制度由于没有非正式约束的配合导致“好看不中用”尴尬局面。
(2)以“风险评价”为依据,通过建立内控评价管理办法推动内控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a.制度建设评价标准,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评价标准,首先要遵循国家的金融监管政策法律法规;二是遵循“控制论”的基本原理,既要具有完整性和有机结合性,又要以“有效控制”为原则,通过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有效监测分析、有效控制银行经营活动;三是遵循电子技术的程序化和科学化原则,将内控资料规范存储和积累,便于监测、分析和评价工作的顺利开展。
b.制度执行评价标准
内控制度执行评价标准包括内控环境、内控风险识别、内控活动的有效性、内控信息的交流反馈。一是内控环境标准,包括:内控执行人员的价值观和道德观是否完整可靠;内控激励约束机制的作用程度是否达到预期目的;各级管理层的内控意识是否牢固树立;内控人员的内控能力是否与其责任相匹配;内控用人机制是否健全有效;内控管理层和监督层对内控是否给予了充分的关注等。二是内控风险识别标准,包括:内控管理的总体目标和分项目标是否明确,二者的关联程度如何,各级管理层为确保整体目标实现的参与情况和承担责任是否清晰、明确;是否建立了对内部和外部内控风险预测和识别机制,即内控风险预测是否透彻和恰当,内控风险评价概率和频率依据是否准确可靠,是否建立了内控风险的预测和识别的反应机制。三是内控活动的有效性标准,包括:银行的每项经营和管理是否都设有恰当的风险监控活动;内部风险控制活动是否保证内控指令得到全面的执行;通过内控活动的实施是否及时有效地化解相关风险。四是内控信息的及时反馈标准,包括:是否建立了各种有效的内控信息交流反馈系统,即内控系统岗位员工通过内控责任的履行,发现可疑和不轨行为是否及时将信息传递给管理层,管理层是否将内控信息以一定方式及时转达给有关人员有效履行其内控职责,达到内控的预期效果;内部控制系统当中每位员工和每个内控管理部门所负有的内控管理信息的交流职责、交流渠道、交流方式、交流时间是否真正明确;内控信息的上传下达和横向交流手段与方式是否切实可行、及时有效等。
c.内控制度保障评价标准
一是是否建立和设置了适时跟踪评价反馈内控情况的渠道和工作程序以及组织保障措施。二是内控体系中各个职能部门之间的内控制约关系是否建立和运转有效。三是内控制度的缺陷是否得到及时的发现和纠正。四是随着银行业务的不断拓展和品种的创新,内部控制制度、程序和政策是否得到了及时的调整、修正和完善。
篇3
【标准论文格式要求(1)】
1.中文摘要
(1)居中打印“摘要”二字(三号黑体),字间空一字符。
(2)“摘要”二字下空一行打印摘要内容(小四号宋体)
(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关键词”三个字(小四号黑体),其后为关键(小四号宋体),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好一个关键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2.英文摘要
(1)居中打印“ABSTRACT”,再下空两行打印英文摘要内容;
(2)摘要内容每段开头留四个空字符;
(3)摘要内容后下空一行打印“KEYWORDS”,其后为关键词用小写字母,每一关键词之间用逗号隔开,最后一个关键词不打标点符号。
3.目录
目录二字为小二号黑体,居中打印;下空一行为章、节、小节及开始页码(小四号宋体)。章、节、小节分别以第1章、1.1、1.1.1等数字一次标出。
4.前言
“前言”二字为三号黑体,居中打印;二字之间控一字符。
5.正文:
1XXX--章级层次
三号黑体居中排,段前段后各0.5行;
1.1XXX--节级层次
四号黑体左起排,段前段后各0.5行;
1.1.1XXX--小节级层次
四号楷体左起排,段前0.5行;
1.1.1.1或1.XXX--条款层次
小四号宋体左起;
(1)XXX(小四号宋体,接排)
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正文用小四号宋体,行间距为22磅,标准字距。
6.图
图题采用中文,中文字体为5号宋体。引用图应在图题右上方角标出文献来源。图号以章为单位顺序编号。标号在图下方。
7.表格
表格按章顺序编号,表格必须按规定的符号标注单位。标号在表上方。
8.公式
公式书写应在文中另起一行,居中排列。公式序号按章顺序排列。标号在公式同行右对齐。
9.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按论文中参考文献出现的先后顺序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参考文献中每条项目应齐全。
环境工程职称论文范例欣赏:环境工程与环境保护
摘要:环境工程是一项重要工程,关乎每一个公民的切身利益,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问题,国际社会对环境问题也给与了高度重视,各国都在积极探索环境保护与治理经验。环境保护工程是一项长期的发展工程,环境保护需要全社会普遍关注、共同努力才能够收到成效,本文简要分析了环境工程的内容和管理手段,同时针对环境问题,提出了相关的环境保护措施。
关键词:环境工程;环境保护;措施
前言:环境工程是一门提出控制、治理工程措施的使用科学,它所跨的专业内容包括化学工程、土木工程、机电工程等,它不仅研究防治环境污染和公害的措施,而且研究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探讨废物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发展少害或者无害的闭路生产系统以及按区域环境进行运筹学管理,以获得较大的环境效果和经济效益,这些都成为环境工程的重要发展方向。
一、环境工程的内容
(1)水污染控制工程。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技术和工程上解决预防和控制水污染的问题,提供保护水环境质量、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方法以及满足不同用途和要求的用水的工艺技术和工程措施。对废水的处理,一般是根据当地纳污水体的功能与当地污染物总量控制下允许的排放量及浓度来确定处理程度,
(2)大气污染控制工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主要研究大气污染物的起因,并提供预防、控制和改善大气质量的工程技术措施。大气污染问题主要为人类活动所造成,主要的大气污染源有三种,即生活污染源、工业及农业污染源和交通污染源。对大气污染的防治,在宏观上应采取综合防治的策略,对主要污染物可采取颗粒污染物净化技术或者气态污染物净化技术。
(3)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固体废物处理与处置工程的主要任务是从工程的角度,解决城市垃圾、工业废渣、有毒有害固体废物的处理处置和回收利用的问题。由于固体废物来源面广、量大。若管理不当,必将对水体、大气和土壤带来严重污染。其中的有毒有害废物和病原体,还会通过生物和环境介质的传播,危害人体健康。因此,对固体废物的处理和处置,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4)噪声及放射性污染控制工程。自然环境中除了大气、水、植被等环境要素以外,在我们的生存空间里还充满着各种声波、电磁波、光辐射等。随着核能技术及放射性元素的广泛应用,天然石材制品进入室内装饰领域,放射性污染也在走进我们。电磁、放射性、噪声、热、光污染的防治已经成为众所瞩目的环境保护课题。
(5)污染的综合防治技术。环境工程具有庞大而复杂的技术体系。所研究和要解决的问题,不仅限于防治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还包括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探讨和开发废物的资源化技术,改革生产工艺,以及按区域环境质量的要求,合理地布局与管理,以求得社会、经济和环境三个效益的统一。我们应该从资源、生态、经济、社会全方位来考虑,以获得最佳的治理效果。
二、环境保护的相关措施
(1)水环境保护。城市环境工程建设当中,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以化学需氧量和氨氮为重点,大力推进工业行业水污染减排和禽畜养殖污染减排。完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逐步将污染源普查范围内的重点建制镇纳入污水处理范畴,推进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全面实施雨污水分流工程,大力推行雨污分流式管道收集系统,新建渗透型雨水收集系统,提高城镇污水管网覆盖率以及城镇污水收集率。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综合整治沿海排污口,实现排海污染物浓度控制和总量控制的双重控制制度。加强水源地环境保护,强化水源地的管理能力。
(2)大气污染保护。空气污染源大致来自于以下方面:工厂排放的大量粉尘和CO2、SO2等废气;汽车尾气;加油站、汽油泄露后蒸发形成的碳氢化合物是很强的致癌物质;家庭中能源的消耗;各种喷雾剂,如各种空气清新剂、杀虫剂,这些化学制品增加了空气中原来没有的成分,造成污染。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一些措施。
①工业合理布局:这是解决大气污染的重要措施。工厂不宜过分集中,以减少一个地区内污染物的排放量。另外,还应把有原料供应关系的化工厂放在一起,通过对废气的综合利用,减少废气排放量。
②减少交通废气的污染:减少汽车废气污染,关键在于改进发动机的燃烧设计和提高汽油的燃烧质量,使油得到充分的燃烧,从而减少有害废气。
③绿化造林:茂密的林丛能降低风速,使空气中携带的大粒灰尘下降。树叶表面粗糙不平,有的有绒毛,有的能分泌粘液和油脂,因此能吸附大量飘尘。蒙尘的叶子经雨水冲洗后,能继续吸附飘尘。如此往复拦阻和吸附尘埃,能使空气得到净化。
(3)固体废物综合整治。城市生活垃圾处理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垃圾填埋和垃圾焚烧。目前我国生活垃圾填埋场建设正处于稳步推进阶段,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节约土地资源、减少填埋场污染、加强填埋气体回收利用。垃圾焚烧处理主要适合于可燃垃圾,对于土地资源非常宝贵的东部沿海城市,焚烧处理会逐步发展成为这一地区生活垃圾处理的重要手段。
(4)噪音控制。噪音控制在技术上虽然现在已经成熟,但由于现代工业、交通运输业规模很大,要采取噪音控制的企业和场所为数甚多,因此在防止噪音问题上,必须从技术、经济和效果等方面进行综合权衡。在控制室外、设计室、车间或职工长期工作的地方,噪音的强度要低,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分别采用隔声、吸声、减振、消声等技术进行治理,减少噪声污染。在库房或少有人去车间或空旷地方,城市规划的时候可以适当的放松要求,即建设该处的城市绿化水平,减少城市噪声。
另外,要进一步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政策法规体系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多部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但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城乡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法规,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法律目前还是空白。因此,形成较为完善的法律法规体系,依然是当前的重要任务。今后应加快对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立法步伐,促进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可持续增长。
篇4
关键词:实验教学改革;开放实验室;教师激励机制;创新型人才;职称论文
一、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概述
(一)开放教育是现阶段高校教育的理念
所谓开放教育是指教育的整个过程要体现开放性,从宏观上讲,开放教育的“开放”是指学校内部资源的相互开放、学校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并力争社会上的支持帮助、学校通过引进过国外优质教育资源提高国际竞争力。微观上,具体又包括:教育政策开放、教学观念开放、教学时间和地点的开放、教学手段开放等。现阶段我国以素质教育为前提,高等学校进行开放教育是实现素质教育的唯一选择,是知识经济时代对高等学校教育提出的新要求。
(二)实验室开放式管理
开放实验是对开放教育理念的一种延伸,是开放教育在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化,是将开放教育理念贯穿于实验内容、方法、手段、实验结果评价等所有环节。科技的发展,导致各学科间有某些趋同性、关联性,任何一门单科理论课程都不可能包含一项实验的全部,开放实验室即是打破传统单科课程做单科实验,得出有关该课程的实验结果,要求以系统观念,从整体出发,进行多学科整合的一种综合性实验。在这里,学生是实验室的主人,是知识的应用者和创造者。开放实验室改变了传统“教师牵着学生思维走”的实验教学模式,变成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在尊重科学的前提下发挥最大限度的创造力。
二、教师在实验教学改革中的定位及激励机制
在开放实验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较于传统实验要求参与者具有更高水平的创造性思维、主观能动性、学科间渗透能力,但是要求学生具有这种完全的自我实现能力不太可能,开放实验不是放任学生盲目实验,教师的引导介入十分重要。可以说,教师是开放实验前期的重要参与者,直接关系到开放实验启动与否,但是,在开放实验室建设实践中教师参与课外的实验不积极主动,对于课外实验部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如果教师对开放实验室报以足够的重视和热情,是开放实验室成功的必备要素,如何使教师积极参与,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
1、经济激励法
通过规定一定的对实验成果的奖励制度来激发教师参与的热情。高校教师所从事的教育工作是一种特殊的创造性劳动,开放实验室对于教师本身的这种文化素质要求高。要使具有指导能力的教师积极参与进来,需要一定的经济上的奖励制度,例如对于参与进来的教师在薪金方面适度倾斜或是将参与进实验的时间计入工作量,这样一来既是对他们的工作给予的肯定,又得到了合理的经济收入,将大大提高教师们对这种实验改革模式的热情。
2、目标激励法
高校中教师的教学业绩与开放实验室中实验成果挂钩,将组织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统一起来,因为与职称晋升、岗位聘任相联系,可以有效地提高大部分教师对于开放性实验的主动性、积极性,更好的去引导、指挥学生通过实验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成就激励法
成就激励把激发、形成被激励者的内部动力机制作为管理目标,对于积极完成管理目标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或精神奖励,使其产生成就感,进而产生更大的热情投入接下来的工作中。对于职称评聘、岗位聘任、工作考核、评奖评优各个方面,给从事实验改革的教育者们开辟出一条大道,对于其自身在开放性实验中取的的成果和指导学生在其中取得的成果,给予与其他科研类成果同样的认可标准,是调动他们的内在动力和作出独特贡献的最有效方法。
4、约束法
一种完善的激励机制不应只是单纯的激励,还应包含相应的约束条件,这种约束不在于对被约束者的惩罚,而是同激励目的一样:最大限度的调动被约束着的积极主动性,督促其有效地投入相关的目标方向上。知识经济时代为背景下的高等教育,实验室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与高校实验教学的利用率和实验室经费的使用效益是成正比的,更是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成效的风向标。因为,为了实现开放实验室各项资源的有效利用,高校管理者应对实验室工作提出一些实质的硬性要求,进行科学规范化管理。如将实验室的开放成效与教师们的定编作为实验室管理的重要指标,纳入年终考核,以促使高校各学院提高开放效率和力度,努力争优。
三、开放实验室的实践现状与建议
(一)、实践与问题
近年来,全国各地方高校在不断改进技术条件,推进开放实验室的建设,虽然总体上是向前发展的,但毕竟属于刚刚起步阶段,管理尚存着许多问题,主要包括:1.认识有偏差:学校管理者往往意识到开放实验室为课堂实验的一种延续,而没有把其当做一种培育创新型人才的温床,没有对其给予足够的重视进行投资、管理;2.对服务对象的定位较高:纵观各地方高校的开放实验室,往往只对那些成绩优秀或是有某方面特长的人员开放,且实验内容大部分局限于一些竞赛项目和科研课题,门槛较高,致使许多有想法、有志于培养创新能力的学生被拒于门外;3.管理不科学:现有的开放实验室中存在着管理理念落后资源配置不合理,共享率低,实验设备不仅不健全,且实验的环境建设也无法尽如人意,开放时间也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这些存在的问题势必影响着开放实验室的发展和效果,进而影响到高校的整体教学质量,阻碍为社会培养创新型人才。所以对于开放实验室的建设亟需改革,建设适应于各地方高校特性的开放体系。
(二)、管理模式建议
开放实验室应该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供多样的实验机会。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自主选择实验模式,立足于学生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以此推动学生个体的发展以及创新型能力的培养。各地方高校对开放实验室内容可以参考以下模式进行构建,并根据自身特点作出调整:
1. 学生参与科研型
此类型适合地方高校中承担较多科研项目的院系实验室,指导老师将所承担的课题从中选出子课题,由学校实验室定期科研项目中的开放研究题目,吸收那些主动要求到开放实验室做实验的有志学生,由指导教师写出实验程序,并将科研资料积累、设计以及后期科研论文的写作、发表等步骤教授于学生。而从实验设备的准备、如何使用到实验结果的检测方式, 则是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最后将结果形成小组意见交由指导老师一道分析,写出报告。这样不仅使学生亲历一次科研活动,也较大地激发了学生的研究潜力和学习欲望。
2. 学生科技活动型
此种是由有兴趣点的学生结合实验室的方向和条件,自拟科技研究题目,联系相应的实验室和教师开展活动,学生从选题立项、实验设计、时间安排、实验进程跟踪到实验结果检测,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自主完成。科技活动型开放实验可以为不同兴趣点学生提供相对自主、宽松的环境,对于学生自身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提供了发展空间,使学生有了充分发挥自己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可能。
3. 自选实验课题型
实验室管理者主动定期学校课程以外的设计型自选实验课题,鼓励学生进行创新实验设计。这个由学生自主设计、实践、结果统计、逐步进入角色的的过程,就是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独立性、培养创新性思维的过程。
4. 实训基地型
此种类型针对有社会上某领域的挂牌研究所、鉴定所背景的地方高校,对社会和学生开放,以便更有效地利用实验室内资源配置,也为学生取得某项职业技能认证提供了实训机会,让学生更好地熟悉社会、熟悉本专业知识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使其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发挥实验室在响应素质教育以及走入社会后掌握职业技能转化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许建飞 朱向运 杨琴 程国倩 浅析开放教育与开放实验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4)
[2]于洪帅 孙蕊 赵莲华 开放实验室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08(18)
篇5
1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技术路线
1.1采样点布置方案
目前,国外的城市环境调查一般在两个区域进行,即郊区和城区。在郊区的调查一是为了确定城区的背景值,写作论文二是获得城-郊地理变化区域内元素分布的地球化学变化梯度。如Lind等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市调查土壤重金属的含量时,以城市最繁华地带为中心,分带布置样点,带距为0~3km,3~9km和>9km[5];Birke等在德国柏林市的调查中就包括大范围的郊区区域[3]。通过对比城-郊区的地球化学特征来揭示人类活动对城区地球化学环境状况的影响程度。
为了调查城市不同区域内的环境地球化学状况,研究不同的用地类型对元素分布的影响,分别在城市的不同功能区域分类取样,即:郊区土壤、工业区土壤、居民区土壤、商业区土壤和农业土壤[3-5]。主要采集表层土壤(0~5cm)。在不同类型区域内选择代表性点位取垂向土壤剖面样品。城区的土壤难以实现均匀的网格化取样,一般按公园和绿地的分布随机布置取样点。
1.2采样介质
环境地球化学的采样介质包括土壤、大气、水、水系沉积物、生物样等。但目前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主要集中在土壤、大气颗粒物(或气溶胶)、大气降尘等三种。其中较常用的是采集和分析城市浅层土壤样和降尘样。
在街道两边或高层建筑物顶部收集降尘并结合地面土壤是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主要方法。如Rasmussen等在渥太华市内取居室内灰尘、附近的街道降尘和公园土壤进行比较来研究该市的环境质量[6]。降尘和土壤对比调查,即可查明元素在不同介质中的污染水平,还有助于分析污染物的来源。
2城市环境地球化学的解释与评价
2.1城市环境的地球化学解释
城市环境调查结果的地球化学解释是指对城市环境中重金属元素的分布特征、成因及其来源进行解释,写作毕业论文研究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迁移转化规律和机理,建立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成果解释体系。
2.1.1元素来源判别
对城市环境中污染物的来源及成因进行分析判断是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的重要内容。多元统计方法在研究城市环境的物源判断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并以聚类分析和因子分析为主[7-9]。不同来源的元素在因子分析中常常进入不同的主因子或表现为聚类分析中的不同元素组合,根据元素的组合特征来区分元素的来源。如Manta等在意大利的城市土壤中发现了Cu、Pb、Zn人为源的因子组合,而V,Ni,Mn,Co等元素作为自然源进入另一因子,并在聚类分析中组合在一起[8]。
城市环境物源判断的另一重要方法是富集因子(EF)法,它是一种能反映不同地质环境的化学元素比率方法,用代表陆地来源的元素(如Al、Ti、Zr和稀土元素等)和代表海洋源的元素(Na)作为参考元素对样品中的元素含量进行标准化,以平抑自然差异对元素含量的影响,在此情况下出现的较高的富集因子值即意味着人为源的存在,这种方法在环境地球化学判断
元素来源及富集程度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10-11],特别是在大气颗粒物或气溶胶介质中的应用效果尤为显著。其计算公式为[11]:
EF海(X)=(X/Na)气/(X/Na)海(1)
EF壳(X)=(X/Na)气/(X/Na)壳(2)
其中,公式(1)为判断海洋源的计算公式,以Na为参考元素;公式(2)为陆地源的计算公式,以Al为参考元素。(X/Na)气、(X/Na)海、(X/Na)壳分别代表元素X在大气颗粒物、海水及地壳中的含量。
通常将EF>10作为大气颗粒物的人为源标志。但在粒径为2.5μm的大气颗粒物中,EF>5即为人为源的标志[12]。
2.1.2元素分布类型及成因
在世界范围内的城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普遍偏高,但在不同的城市中变化很大,这依赖于城市的历史年代、经济发达程度、写作硕士论文不同的用地类型、汽油的添加济成分、车辆元件的组成等,在城市环境元素分布及成因的解释中应综合分析以上各种因素。城市交通是产生重金属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如Cu通常是汽车剂的组分,而Pb曾一度是汽油的防爆剂,Sb可以作为闸垫材料。因此,交通是城市中Cu、Pb、Zn、Sb等元素的主要来源。Romic等发现,燃烧和道路交通,尤其是轮胎的磨损和消耗是城市区域内Cd的主要污染源[7];Moller等在大马士革调查时认为交通是表层土壤中Cu、Pb、Zn等重金属元素富集的主要原因[9]。与历史久远的工业化城市相比,相对年轻的城市具有较低的重金属含量,如非洲的哈博罗内市[4]比悠久的重工业城市伦敦[2]、柏林[3]的表层土壤的重金属含量偏低[9],Li等发现,城市公园土壤中Cu,Pb和Zn的含量与公园的年龄之间具有明显的相关性[1],即城市历史越长,重金属含量越高。元素在表层土壤中的分布明显依赖于城市用地及工业类型,如Birke等[3]在柏林市调查中发现,Al,K,Si,Na,Sc和Ti主要是自然源,即与母质的组成有关;工业区域倾向于被Cu,Cd,Zn,Pb,Hg污染;农业区由于大量使用化肥和污泥,富集Cd,F,Cr,Hg,Ni,Zn和P元素。尽管非洲的哈博罗内市比较年轻,但它的不同区域仍然受Cr,Co,Ni,Cu,Zn和Pb等元素不同程度的污染。如城市中心和工业区的Co,Cu,Pb,Zn等元素污染,农业土壤中的Cr,Ni污染,居民区及工业区的Zn污染[4]。
2.2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评价
2.2.1污染程度评价
将郊区土壤背景值与城市各功能区含量进行比较是了解城市环境污染水平最常用、最直接的方法。如瑞典斯德哥你摩市Hg在市中心土壤中的含量是郊区背景值的20倍,Pb和Zn在市区中的含量也远远高于背景值[5];在柏林老工业区,Cu的最大值是背景值的2050倍,Cd是1638倍,Hg是1780倍[3]。通过同一城市不同功能区内元素含量的对比以及不同城市之间的对比,也常用来评价城市环境的污染水平。
农业土壤与城区内土壤不同,除了农用化学品外,大气沉降、污水灌溉、垃圾填埋场等都会对农田中的重金属积累产生重要影响。对这部分的污染评价,比较有效的评价方法是地质积累指标法(Igeo)和富集因子法(EF)。对大气污染物的评价,富集因子法尤为有效。
2.2.2生态效应评价
(1)气溶胶的生态效应评价。大气固体悬浮物的粒径大小具有来源特征,粗粒源于陆地尘埃,而细粒源于燃料的燃烧[13]。颗粒越细,危害越大,极细的颗粒物可通过呼吸进入人体,粒径小于10μm(PM10),尤其是小于<2.5μm(PM2.5)的粒子,会导致哮喘,甚至死亡[14]。因此,生物圈气溶胶中的重金属含量具有高度的生态风险性。
(2)元素生物有效性评价。研究元素生态效应的常规方法是连续偏提取法,在城市环境调查中,也有相关的研究实例,如Zhai等调查发现,写作医学论文由交通引起的人为源的Pb主要以有机质吸附和铁-锰氧化物态存在[4];香港和伦敦的路尘中,Pb,Zn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相存在,Cu主要以有机质吸附态存在[15]。影响降尘中元素有效性的重要因素是降雨的pH值。一般情况下,在较低pH条件下元素易于溶解,Alloway等报道其可溶性Cd平均为总量(降尘量)的60%[16];这可能是由于人类活动输入的硫和氮的氧化物使雨水酸化。因此,在易出现酸雨的城市区域具有较大的生态风险性。
3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3.1开展城市环境的立体空间调查
目前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主要集中在土壤和大气,缺乏系统的地下水及地表水资料。在城市环境的地球化学元素循环过程中,起源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类活动的元素在土壤-大气-水-生物系统内迁移转化,借风力作用进入大气中的元素通过干湿沉降进入土壤和水体。世界各国所进行的城市环境地球化学调查,获得了大量土壤和大气颗粒物等方面的资料,但结合水体和生物样的调查不多。如果采样介质涵盖环境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境因子,将有助于综合分析重金属元素在城市环境系统中的迁移转化规律,建立元素在城市环境系统中的循环演化模型。
3.2确定城市环境调查的污染指示物
城市区域内浅层土壤样及农业土壤深、浅层样是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城市环境调查指示物,但是,以何种粒度的样品作为指示物尚没有统一。Birke等在柏林市的土壤调查中分析了<2mm粒度样品[3],写作职称论文而有的作者用沉积物中<2μm的粘土组分进行污染评价,而用<63μm的泥粒作相态分析[17]。细粒组分含有更多的粘土矿物和有机质,对重金属元素的吸附力强,使重金属元素倾向于在细粒组分中富集[1],所以表层土壤的细粒组分,如<63μm适于作为污染评价的指示物。
其次是大气颗粒物或是气溶胶。由工业排污、燃料燃烧、机动车交通等引起的污染物,多以气态、颗粒物或气溶胶等形式存在[5]。一般情况下,污染物含量依赖于粒径大小,颗粒越细,越具有毒性效应[16],因此Fairley等认为,PM2.5适于作为颗粒物质引起的风险评估[17]。
另外,重金属通过自然作用和人类活动进入大气圈,它们主要以分子或颗粒物形式通过大气圈进行大规模的迁移[18]。在英国城市区域内Cd的大气沉降速率为3.9~29.6g/hm2·a,郊区为2.6~19g/hm2·a[7]。所以,城市区域内的表层土壤和路边尘土是大气沉降污染的有效指示物。
篇6
1 发热量测定原理
现在大多数电厂化验室都采用自动热量计测定煤的发热量,其原理是将一定量的试样置于密封的氧弹中,在充足的氧气条件下,令试样完全燃烧,燃烧所放出的热量被氧弹周围的水(即内筒水)和量热系统所吸收,其水的温升与试样燃烧放出的热量成正比。量热系统:指发热量测定过程中,试样放出的热量所能达到的各个部件,除了内筒水外,还包括内筒、氧弹及搅拌器、感温探头浸于水中的部分。用恒温式热量计测定发热量的过程中,它的内外筒水温总是存在一定的温差。为了消除内外筒的热交换对温升的影响,须对内筒温升加上一校正值,称为冷却校正值,用符号C表示。弹筒发热量的计算公式为:
Qb=(E(tn-to+C)-q1-q2)/m(1)
式中:Qb——弹筒发热量(J/g);m——试样质量;to——量热系统的起始温度(℃);tn——量热系统吸收试样放出的热量后的最终温度(℃);E——量热系统的热容量(J/K);q1——点火丝热值(J);q2——添加物热值(J)。
2 影响热量计测定准确性的因素及解决办法
影响热量计测定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现以自动热量计为例,依据国标GB/T213-2008,结合实际工作中积累的工作经验,着重分析以下主要影响因素。
2.1 环境温度不稳
国标GB/T213-2008煤的发热量测定方法[1]中对发热量测定试验室规定要满足以下条件:
(1)进行发热量测定的试验室,应为单独房间,不应在同一房间内同时进行其他试验项目;
(2)室温要保持相对稳定,每次测定室温不应超过1℃,室温以在(15-30)℃范围为宜;
(3)室内应无强烈的空气对流,因此不应有强烈的热源、冷源和风扇等,试验过程中应避免开启门窗;
(4)试验室最好朝北,以避免阳光照射,否则热量计应放在不受阳光直射的地方。
大多数试验室都能保证(1)、(3)、(4)条,但对(2)条中的室温要求却没有严格执行,造成测量误差。具体分析:热量计是通过测量内筒水温来计算出被测物质热值的,环境温度不稳定,会给测试结果带来明显的影响。如果室温越来越高,比如第二次试验时的室温比第一次高(超出规定范围),则第二次的内筒水温要比第一次多吸收外界热量,测得的发热量会越来越大。反之,如果室温越来越低,测得的发热量会越来越小。如果室温上下摆动较大的话测试结果也会摆动比较大。国标GB/T213-2008中规定标定热容量和测试发热量时的内筒温度相差超过5℃就要重新标定热容量,我们以室温相差5℃分别测量同一煤样的发热量,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室温下同一煤样的发热量
从表1看出,同一煤样的发热量随着室温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要严格控制发热量测定房间的室温,保证每次测定室温变化不应超过1℃,并且和标定热容量时的室温尽量接近,两者相差越小越好。
解决办法:在很多试验室,测定发热量房间的室温是靠空调调节的,如果刚打开空调,室温还未稳定,要严禁开始测定发热量,最好是测定发热量房间的空调不关或者是头天晚上就把空调打开,保证室温稳定。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有时会碰到这样的情况,用热量计测定标煤的发热量在其不确定范围内,是合格的,但测得的煤样发热量再现性却不合格,这其中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在试验室的室温还未稳定时就开始测定煤样,使得测定标煤时和测定煤样时的室温相差较大,造成测量不准确。所以化验员在测定发热量时,要严格控制室温符合国标要求,最好记录发热量测定前后的室温,时时提醒自己关注室温,并检查外筒温度与室温相差不得超过1.5℃。
2.2 热容量
在测定发热量时,热量计的热容量是通过热容量标定得出的,这就要求在进行热容量标定时,要对试验条件和操作技术仔细认真检查,确认无问题后再进行标定,并且在使用新型热量计前,要按国标要求确定其热容量的有效工作范围。如果热容量值与温升无相关性,则热量计的热容量可视为常数,如果热容量值与温升有明显的相关性,则要用一元线性回归的方法求得热容量E和温升Δt的关系式:E=a+b*Δt——(2).在测定试样的发热量时,要根据实际的温升Δt用公式(2)确定所用的热容量值。
在保证热容量标定的准确性后,还要保证热容量的变化在允许范围内。国标GB/T213-2008[1]中规定:热容量标定值的有效期为3个月,超过此期限应重新标定。如果热量计的量热系统没有显著改变,重新标定的热容量值与前一次标定的热容量值不应大于0.25%。对于热容量约10000 J/K 的热量计来讲,两次标定热容量的值不应大于25J/K.即使热量计的硬件、软件都没有任何改变,但环境条件是不可能保持不变的。例如上次室温高于外筒水温1K,这次室温低于外筒水温1K,又如上次室温与水温相差1.5K,这次室温与水温相差0.5K等条件的变化都会引起热容量的变化。而我们在测定发热量时,计算公式中所用的系统设置中所设置的热容量值是一个固定值,它实际上不是该次测定发热量时热量计的真实热容量。如果这两个值差20J/K,则对发热量产生明显的影响,见表2
表2 不同热容量时的发热量比较
从表2可看出,两次弹筒发热量相差60 J/K,可见,当热容量变化时,发热量的变化值约等于热容量变化值乘以温升再除以试样质量,误差是显而易见的。
解决办法:化验员要做的就是要严格按照国标GB/T213-2008的要求标定热容量,使热容量值尽量接近理论真值,并且保证测定发热量时的温度与标定热容量时的温度在小于5K的情况下尽量接近。
2.3 试样的水分未测准
试样的水分,将直接影响到干基高位发热量的计算。如果试样水分测得比真值大,则会使干基高位发热量结果偏大;反之,则会使干基高位发热量结果偏小。国标GB/T213-2008中发热量的再现性临界差是以干基高位发热量进行 比较的,规定发热量测定的再现性临界差为300J/g.如果试样水分未测准,则在抽查煤样时,再现性临界差容易超差。
例如:某日测得某试样Mad=2.00%,Qgr,ad=25000J/g,则Qgr,d=25000*100/(100-2.00)=25510 J/g,改日抽查该样品测得,Qgr,ad=24880J/g,若水分未测准,测Mad=1.30%,则Qgr,d=24880*100/(100-1.30)=25208J/g,两者相差25510-25208=302J/g,,再现性临界性超差。正确水分为Mad=1.80%,则Qgr,d=24880*100/(100-1.,8 0)=25336J/g,两者相差25510-25336=174J/g,符合再现性临界差。可见水分的正确测定是保证高位发热量准确的前提。
解决办法:对电厂煤化验室来说,要保证水分的正确测定,除了要严格按照国标GB/T212-2008[2]的规定操作外,可以采用两人同时测定水分,或采用工业分析仪与烘箱同时测定水分来形成数据比对,保证水分数据的正确。
2.4 试样质量不准
化验员在使用天平时未进行天平校准或未正确读数都会带来测量误差,造成试样质量不准。试样质量不准会引起热容量的误差:设苯甲酸热值Q=26450J/g,点火丝热量q1=50J,+C=2.6125K
下面是同一片苯甲酸,由于称量不准而引起的后果:
当称得苯甲酸质量m=1g时,
E=■=10158.7272J/g
当称得苯甲酸质量m=1.0005g时,
E1=■=10163.7971 J/g
当称得苯甲酸质量m=0.9995g时,
E1=■=10153.6575 J/g
E1-E=10163.7971J/k-10158.7272J/k=5.0699J/k≈5J/K
E-E2=10159.7272J/k-10153.6575J/k=5.0697J/k≈5J/K
结论:试样质量若差0.0005g,将使热容量大约相差5J/K。
解决办法:化验员在进行试样称量时,要正确使用天平。天平要定期进行检定,天平移动后要重新校正,每次使用前要检查天平水平,在开启和关闭天平门时要动作轻缓,待天平数据稳定后再读数,保证试样质量称量准确。
2.5 高灰分、高挥发分、高硫、低热值的煤样容易引起较大的误差
高灰分的煤样在坩埚中燃烧时,上层开始燃烧产生的灰会影响下层煤样的充分燃烧,使得测试结果偏低,解决办法是:
(1)提高充氧压力至3.2MPa,延长充氧时间30s以上;
(2)在坩埚底部垫一层经800℃灼烧后的酸洗石棉绒;
(3)用擦镜纸包(结果要减去擦镜纸的热量);
(4)减少试样的质量(热量不要低于18000J,否则要加苯甲酸作为添加物);
(5)选用薄壁、开口较大的浅坩埚。
化验员可根据试验室的条件和试样情况选用上述的某一种方法。
高挥发分的煤样在燃烧过程中容易溅出,掉入氧弹底部水中的那一部分就不会燃烧,因而使结果偏低,解决办法:
(1)点火丝不接触煤样,离开(1~2)mm;
(2)在煤样上面盖一薄层经800℃灼烧后的酸洗石棉绒;
(3)用擦镜纸包(结果减去擦镜纸的热量);
(4)选用开口较小的深坩埚;
(5)氧弹中不放10ml水,但计算弹筒发热量时要将热容量值减去42J/K;
(6)可以压成饼来测。
高硫的煤样在氧弹中燃烧时,有一部分SO2与CaCO3中分解出来的CaO化合生成CaSO4,而没有生成硫酸,这部分硫酸生成热就没有得到,而在计算高位发热量时,是按全硫来减去硫酸生成热的(减94.1×St.ad),生成的少,减去的多,结果当然偏低。解决的办法是:减少试样质量(热量不要少于18000J),以减少在氧弹中硫的绝对量,因而减少CaSO4生成的机会,对结果会有改善。
低热值的试样在氧弹中燃烧后产生的热量较少,使主期温升较小,可能终点时内筒水温没有高于外筒水温1.5K以上,因此难以出现明显的水温下降趋势,往往容易出现拖尾现象,即主期时间会超过10min,有时更长,直接影响冷却校正值的大小,因而结果不好,解决办法是:
(1)加添加物(最好是苯甲酸),增加放入氧弹中的总热量;
(2)如果是可以调内筒水温的量热仪,可将内筒水温调到使终点的内筒水温高于外筒水温1.5K以上。
2.6 氧弹漏气
氧弹漏气是发热量测定中的常见故障,若不及时消除,则会导致试样燃烧不完全,使发热量测定值偏低,或发生点火失败。因为测定发热量,氧弹中都要求有过量氧气才能保证结果准确,如果氧弹漏气则氧弹内的氧气不足,碳将不会全部生成CO2,而有一部分生成CO,就会少产生热量,硫酸生成热、硝酸生成热也会减少,因此会使试验结果偏低。
解决办法:国标中规定氧弹装好试样并充好氧气后,要进行气密性检查:把氧弹放入装好水的内筒中,如氧弹中无气泡漏出,则表明气密性良好,如有气泡出现,则表明漏气,应找出原因,加以纠正,重新充氧。这里就存在一个情况,现在电厂化验室一般都采用自动量热计,在水进入内筒之后再进行氧弹气密性检查,若氧弹漏气,就要拿出氧弹检查原因,还要停掉发热量测试程序,会很耽误很多时间,尤其对来煤量很多的化验室,其工作压力非常大。我们可以在发热量测试试验前就进行氧弹气密性检查,或者准备一个装满水的水桶,在氧弹充氧后进行气密性检查,这样就很方便工作。
氧弹漏气后,正确的做法可以按照《燃料分析技术问答》[3]中的要求,将氧弹充氧后浸没在水中,如发现弹盖与弹体结合处漏气,可能是垫圈干涩或存有物屑,应用水润湿或剔除。氧弹进出口阀漏气,多数是因该阀 [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本科毕业论文和职称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点击进入DyLw.NeT 第一 论 文网]垫圈不合适或老化造成的,应更换合适的垫圈。针型阀漏气,通常是由于针型阀受含硫气体的腐蚀、磨损造成的,应更换新针型阀。所以氧弹要很好地维护,以延长使用寿命,保证安全,每次测定发热量后,务必将氧弹各部件仔细用水冲洗并擦净。
3 结语
影响热量计测定准确性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个很小的细节都会造成测定不准确。上述分析的影响因素及解决办法是我化验室在长期的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并经过实践切实可行的办法,对各电煤化验室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作为火力发电厂燃煤化验室,要保证热量计测定的准确性,不光要注意本文列举的几点,化验员要在日常操作中严格按照国标要求,规范自己的操作,并且要提高工作责任心,不断加强自身专业学习,提高素养,在发热量试验中保证热量计测定的准确性。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