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29 04:30:4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人力资源亮点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摘要:如何加强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注重使用信息统计数据反映现状、分析形势和量化目标,推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迈上新台阶,提高信息化对人力资源集约化的支撑力,是深化提升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对于供电企业科学发展具有长远性、根本性的影响和意义。
关键词 :人力资源集约化 信息统计 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 科学发展
一、背景
2014年是公司贯彻落实全国两会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进一步强化公司人力资源管控能力,提升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水平紧迫而重要。集约化管理是现代企业集团提高效率与效益的基本取向。“集”指集中集合人力、物力、财力等生产要素进行统一配置;“约”指在集中、统一配置生产要素的过程中,以节俭、约束、高效为价值取向,从而达到降低成本、高效管理,进而使企业集中核心力量,获得可持续竞争发展的优势。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而人力资源信息化是人力资源各项工作的起点和基础,随着公司新机制体制的持续完善和全面建成,信息化对人力资源种种业务的支撑作用不断凸显。围绕“优化信息系统功能、夯实信息数据库根基、深度融合业务平台”的工作思路,依托信息数据资源,重点深化erp(Enterprise Resource Planning 企业资源计划)系统人资模块功能,改进现有业务操作流程,推进信息数据全覆盖集成应用工作,实时传输对接人力资源信息管控系统,完善报表体系和强化指标分析,不断拓展人力资源信息化的深度和广度,加快实现公司信息化“三全四化”(全口径、全业务、全过程,管理规范化、业务流程化、专业协同化、功能实用化)目标,为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提供坚强平台,推动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再上新水平。
二、做实做细做深信息化工作,畅通人力资源集约化水平提升空间渠道
信息化是实施人力集约化管理的基础和关键,充分发挥信息化的带动作用,实现信息化与管理相互促进,减少了大量的事务性工作,极大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效率和准确率。
1.ERP系统加快整合调配数据资源,构建有序良好的业务协同化工作平台
2014年3月,国网邯郸供电公司根据河北省电力公司、国网公司新机制体制变革建设关于信息化保障整体工作计划,人力资源部结合公司生产、经营实际情况和自身业务特点,顺利完成ERP系统人资数据适应性调整工作任务,有效保障了劳动组织、员工管理、培训教育和薪酬等人资业务一如既往地平稳开展。此次数据调整涉及到公司各部室和机构的组织、人事板块,包括内设机构、岗位关系、人事事件和职务变动等方面,数据量大,时间节点紧,为积极稳妥地协调推进信息数据切换任务,公司人力资源部以批处理工具结合手工调整的方式进行,分为模板数据采集和数据导入两个阶段,示例见图1。
数据采集涉及组织单元及关系、岗位及关系、组织单元更名、岗位更名、人事事件变动、合同签订、工作履历、职务变动、内设机构信息和岗位信息等信息,数据量大面广、互联互通,借助ERP系统集成涵盖了人力资源业务工作的各项核心基础数据。
开展ERP信息系统各项业务类型数据集成更新,充分摸清了人力资源现状,旨在更好地有力服务公司生产经营、管理服务,同时也是为了全盘掌握企业变革、发展进程等所经历发生的关键性、转折性人事事件,针对问题不足,分析原因,制定措施,及时提出控制和改进,规避管理风险,为人力资源挖掘提供科学合理依据,保证人力资本运行高效顺畅。此外,通过ERP业务数据平台搭建的工作流,按实际工作计划进度设置了上下级和平级两种业务流程申请审批方式,对待交办的工作任务按时进行提早催办提醒,使得流程流转下一级责任人按时按量完成人力资源业务办结,这有力破解了人浮于事、工作滞后等“两张皮”难题,形成人力资源集约化重点突出、管控有力的局面。
2.全面发挥信息统计数据汇总、审核监督功能,提升人力资源集约化决策分析支撑能力
信息统计报表数据是开展人力资源规划计划编制、机构岗位调整、员工人口、薪酬分析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全面、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人力资源整体状况,通过人资管控系统建立完善覆盖公司全口径的人力资源基础信息体系,其内嵌的定期报表(即月报)和年度报表(即年报)涉及组织机构与人员编制、劳动计划、劳动用工现状及人员结构情况、劳动关系、人员招聘与配置及人员增加减少情况、薪酬与人工成本、福利保障等业务模块,用于总结报告月度和年度内劳动经济活动情况,分析人力资源相关专业业务的发展趋势和规律,为公司经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有力支持。
为便于分析问题,分别截取了人资管控系统中用工总量、工资总额、人工成本效率情况表的一部分,如表1至3所示。
职工平均工资可由表2-1栏与表1-2栏相比得到,而人事费用率可由表3-1栏与2栏相比得到。可见,通过对人力资源核心关键指标数据进行监测预警和动态管控,全面实施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控政策,加强工资预算管理,统筹考虑公司效益、职工人均工资水平、人工成本承受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要求,建立以人事费用率为主要指标的人工成本效率监控指标体系,健全完善工资预算管理办法,达到提高人工成本利润率和人力投入产出效率。
对由ERP同步推送的人力资源信息管控系统数据,包括上级单位下达的硬性计划值、下属单位需完成的刚性弹性指标和各专业部室机构交叉数据,按照PDCA闭环管理思路要求,深入开展信息统计工作,强化过程控制,用指标数据说话,挖掘统计数据背后隐藏的管理问题,客观真实地反映公司经营管理优劣势,并进行差距比对和诊断分析,目的是明确方向和看到提升空间,制定相应跟进计划,实现人力资源专业管理由定性管理向定量管理转变。公司自2014年扎实有效开展劳动统计信息化工作以来,本着“信息化为先导,劳动统计为核心,集约化提升为目标”的工作思路,以信息系统为依托,研究分析人力资源业务弱势劣势统计数据,滚动修改人资部工作月历和年历,制定专业指标数据爬升目标计划,劳动用工配置率、培训项目执行率、工资计划完成率等各项数据均稳居上级公司排名前位,大大提升了公司人力资源集约化水平。
三、应用保障措施
为切实强化人力资源信息化管理,扎实深入推进基于信息化建设提升人力资源集约化管理水平应用工作,公司人力资源部作为主管责任部门,应主动与其他部门沟通协调,明确职责分工、理顺工作流程、加强归口管理,构建常态化、长效化保障机制,确保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稳妥积极开展各项工作。
1.加强领导,高度重视
公司领导要精心组织、统一部署,提高对人力资源集约化工作的重视程度,全力做好以信息化促进人力资源集约化水平提升领导工作。在人力资源信息化建设和管理过程当中,要提高各专业口信息化的领导力,提高各专业口信息化的建设能力和管理能力。公司领导要亲力亲为指导相关部门协同努力、密切配合,部署成立领导小组,分管领导任组长,主要负责科学调配人力资源信息化各方人员力量。人资部主任担任副组长,主要负责上传下达信息化管理规定和精神。小组成员分两类人员,第一类是由厂家技术人员组成,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第二类是由人资部各岗位专责组成,为信息化管理着手提供部门间协调沟通和信息类型维护。
2.执行到位,有效推进
执行力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有力保证,是影响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加强信息化管理能否最终推动人力资源集约化层次水平提升,必须要靠强执行力落实。首先,要形成组织执行力,要强化组织执行力,就要准确定位公司员工的岗位职责角色。人力资源专业部门可以考虑以此为切入点,按照“准确”,即确定自身扮演角色,“明确”,即清楚自身职责权利,“正确”,即用心做对做好分内事情,这三大基本法则全面有序开展完成相关工作任务,确保执行力得到正确足额发挥。其次,要始终以形式服从内容和强化执行力为硬约束,梳理分析难点问题,抓好工作偏差诊断,仔细发现信息化建设管理工作过程潜伏存留的点滴问题,以问题诊断分析为导向,一鼓作气地堵塞解决一系列上游短板漏洞,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精神,真正做到瞄准靶子、有的放矢、讲究实效,持续推进前移人力资源集约化档位。
3.固化成果,加大应用
信息化是人力资源各项专业工作扎实开展的驱动,是各项业务长远进步的重要体现。开展成果总结和理论提升研究,巩固成效应用,加大落地力度,把集约化深深根植于信息化管理中。只有做实做优人资信息化底层基础性工作,统筹提升人资信息化科学管理,将前期信息化成果逐项累计固化,透过现象看本质,挖掘开发其系统合理性,逐步应用到实践并指导实践,才能真正成为人力资源集约化水平促进拔高工程的其中一大特色亮点,努力形成人力资源信息化高效运转和人力资源管理科学发展的更集约化格局。
参考文献
[1]李伟阳.推进电改必须考虑成本效益比——兼论中国电力工业的市场化问题[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1(10)
[2] 季丽萍.浅谈电力企业如何实行物资集约化管理[ J ] .管理观察,2012(27)
[3]卞建玲,王奔.人力资源基础信息规范化研究与实施[J].电力信息化,2011(9)
[4]赵晶炜.浅析人力资源信息化动态管理[J].管理学家,2012(13)
[5]郭俊涛.人力资源信息化的必要性[J].经济视野,2014(2)
[6]李琳.同业对标指标诊断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0(z2)
篇2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市劳动和社会保障监察处《二〇一二年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意见》的目标任务,坚持“一、三、四、三”的工作思路,充分发挥劳动保障监察的监督检查职能,以加强“两网化”管理为手段,以积极查处各类劳动用工违法行为为突破口,加大执法监察力度,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实现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出成效,重点工作出亮点,逐步建立规范有序、公正合理、和谐稳定的劳动用关系,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和社会稳定。
二、目标任务
2012年我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为主题,以维权维稳、促进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为主线,健全完善诚信等级评价,探索建立“一书两金”长效机制,全面提升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运行标准,全市“两网化”管理覆盖面达100%,用人单位信息录入完整不少于2080户;书面审查不少于1600户;在按时完成上级和市处部署专项任务的同时,自行组织开展专项执法行动至少二次。
三、工作措施
将普法宣传、书面检查、专项检查、日常检查、案件查处等形成相互衔接,相互补充的整体,结合“两网化”建设,营造全新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新局面。
(一)加强劳动保障宣传工作。把宣传工作作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经常性的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新闻媒体以及印发宣传资料等方式,广泛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劳动保障监察各类执法活动的意义和要求,报道典型案例,公布重大违法行为,努力营造用人单位知法守法,劳动者知权维权的良好社会氛围,更好地促进和谐劳动关系的构建。
(二)加大劳动保障专项检查及日常巡查力度。组织开展各类专项检查,建立与案件查处相结合的日常检查制度,加强日常巡视检查。按照上级要求和我市实际,年内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劳动合同签订、农民工工资支付等专项检查;结合日常巡查工作,通过宣传引导,规范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将可能发生的劳动用工违法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扎实有效开展书面审查工作。有效发挥“两网化”监管的优势,积极开展网上审查和网格化审查,不断扩大书面审查的范围,通过书面审查查清查实、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用工管理情况,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处理,确保书面审查的效果和质量,改变劳动保障监察疲于应付举报投诉的被动局面。书面审查内容重点是劳动合同、工资支付、休息休假、社会保险以及劳务派遣用工的情况,重点单位除小微企业外,还有新开办单位、劳务派遣单位和诚信等级评定为C级的单位。
(四)加大对举报投诉和重大违法案件的查处力度。对拖欠职工工资、欠缴社会保险费、群体性上访等案件加大查处力度,快速反应,及时解决。一是建立应急处理预案;二是第一时间到达现场,重点事件现场调查;三是即时投诉,即时受理;四是跟踪督查落实,对用人单位整改情况进行跟踪调查,确保落实到位。
(五)全面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和诚信等级评价工作。全面深入推进两网化监管,一是切实加强基层网格机构队伍建设,通过与镇街道签订责任书等方式,全力推进基层网格人员落实、职能落实、责任落实。结合基层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通过加强劳动保障监察专业能力培训,让基层网格工作人员切实承担起采集信息、宣传、监测、预警、预防、调处和配合执法六项职能。二是用人单位用工信息入库,确保信息真实完整。
扎实做好用人单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诚信等级评价工作。将书面审查作为征信的基础手段,初步掌握用人单位用工方面的情况;及时记录接受举报投诉、立案查处、专项执法检查和重大劳动保障违法案件查处过程中掌握的情况,充实诚信档案的内容;及时与就业登记、劳动用工备案、社会保险经办等业务信息进行比对,提高诚信档案中信息数据的准确性。同时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网络逐步延伸到基层工作平台,劳动保障兼职监察员、协管员开始承担更多的征信任务,定期开展用人单位信息采集工作,使诚信档案涵盖的单位更多、数据更全、信息更准、利用更便捷。
四、工作要求
市委、市政府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列入了2012年重点督查事项,给全市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各镇、街道及市属开发区要高度重视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充分认识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对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意义,主动与人社部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加强配合,全力做好相关工作,确保辖区劳动关系和谐;要力争年内辖区用人单位投诉举报与上年相比减少20%以上,辖区内用人单位劳动用工合同签订更加完备规范,社会保险缴纳率要比上年总体增长15%,严格防范10人以上涉及劳资的群体性上访事件;要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所、经贸办工作人员为主,明确专门队伍,依法处理辖区内一般性投诉举报;要依托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设立投诉举报台,并通过一定渠道向用人单位及广大劳动者公布投诉电话及受理地址。各镇、街道及市属开发区必须于3月20日以前将举报投诉电话、宣传公布情况以及投诉举报台受理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姓名职务、联系方式上报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办公室。
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牛鼻子、总抓手”的理念,始终遵循“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究必有果”的工作原则,变被动执法为主动出击,把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与全市“突破工业”战略有机结合,进一步转变执法理念,丰富执法形式,做到既严格执法,又热情服务,努力把监察执法的过程作为推动用人单位依法规范发展的有效手段。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加大执法力度,协调组织好境内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工作,推进全市劳动关系更加和谐,切实把劳动保障监察执法打造成“和谐”建设的重要推进器。。一要确保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二要与基层网格形成合力,切实实现互联互动。三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找准结合点,与局属相关科室、单位密切配合,助力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整体推进。
篇3
第二条工作思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坚持用科学发展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全面融入“两城三县”建设战略;力争做到:促进两项飞跃,即实现招商引资工作新的飞跃,项目建设环境优化新的飞跃;力求三个转变,即干部作风得到新的转变,基层组织作用发挥新的转变,乡情民风呈现新的转变;夯实四项基础,即做好财政基础,计生基础,综治基础,安全基础;打造五项工作亮点,即切实抓好新的城乡拓展,新型现代农业产业项目,强农惠民工程,城郊旅游开发产业,城郊项目对接群;
强化六种意识,即牢固树立开放发展、创新创优、城市经营、旅游带动、人力资源、团结拼搏意识。统筹当前和长远,把握实施的重点、力度、节奏,解决当前突出问题,切实解决深层次矛盾和化解潜在风险,为长远发展打下良好基础,推进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年,我乡预期的主要经济目标是:
力争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7140万元,同比增长17%;财政总收入327万元,同比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520元,同比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个亿,同比增长40%;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0以下。
篇4
【关键词】责任;理念;质量;特色;思路
十几年小学校长的工作经历,给了我实践的机会,给了我思考的过程,我以为,作为一名小学校长,要从如下几个方面去努力,才能逐步成长为合格的校长。
一、勇于担当重任,善于发现自己
1、敢于到最艰苦的地方任校长。“最艰苦的地方最容易出成绩”这是我准备担任小学校长时,教育局领导给我上的一堂课。1997年8月,组织正考虑让我去担任小学校长,但方案迟迟没敲定,有人认为我各方面工作能力都不错,建议把我派到公路旁的阳春小学;有人认为我初出茅庐,应该到条件艰苦的木根小学锻炼锻炼。后来,教育局一领导提前介入找我谈心,他说:东波,条件最艰苦的地方最容易出成绩,你不妨先到基础比较薄弱、管理比较差的木根小学任校长。当时,我毫不犹豫就答应了。后来我才知道,木根小学由于多年来一直对收费工作抓得不紧,导致家长欠交的学费达6万多元,致使各项工作无法正常开展。到任后,我全力去抓这项工作,不到两个月的时间,我就收回了3万多元欠款,很快就摆脱了学校无法运作的局面。那一年,我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并且在提前晋升工资的时候,还破格给我晋升了工资。
2、敢于承担各种重要任务。说到区级检查,很多校长都为之退缩。而13年的工作历程,让经受了教育系统几次大运动的洗礼。2007年,自治区教育厅拟对浦北县的“两基”复查。在复查前,为了营造浓厚的迎检氛围,上级在南部乡镇挑选几所小学作示范点,时任张黄镇中心小学校长的我,果断地接受了任务,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就把工作做好,得到前来参观领导的好评。2009年,浦北县寄宿制试点工作定在大成,自治区、钦州市常规管理检查也是抽检大成,我也毅然的接受了任务,并且我工作的思路是“不去想困难的多少,只去考虑想办法解决问题”。两项工作合并一起运作,时间紧,任务重,但我们依然统筹兼顾,很快就做出了效果,得到了县委张书记的高度赞扬, 在市、区常规管理评估时,更是受到专家组的充分肯定和赞许。
3、敢于主动领受各种任务。作为一个校长,有时候还要主动向上级部门领受工作任务,这样更能体现你的能力和魄力。
二、注重加强学习培训,丰富理念引领发展
1、 要多参加各种形式的培训,增长见识。教育系统每年都安排很多培训活动,包括国家远程培训,校长培训班,班主任培训班,课堂教学研讨会,新教材培训等等。我经常参加上述培训,每次参加培训,我都善始善终地坚持到活动结束,力求发现每次培训活动的新方向、新亮点。
2、 要争取更多的机会外出考察学习,拓宽视野,丰富教育信息。近年来,我曾经前往北京、上海、贵阳、四川、南京、扬州、镇江、丹阳、苏州、北海、钦州、防城港、东兴、玉林、南宁、桂林、大化、柳州市等地考察学习。学到很多学校管理的好经验、好做法,收集了大量的教学信息及教育资源。
3、要多读书以吸取更多的先进理念武装头脑。买好书,读好书,从书上吸取先进的理念来武装头脑依然是非常必要的。类似《细节决定成败》、《把信送给加西亚》、《任务就是成长的机会》、《落实重于一切》、《带着感恩的心去工作》、《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这些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三、全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务必确保校园安全稳定
1、要千方百计提高教学质量。质量是学校生存的生命线,没有质量的学校就没有成立的必要,没有质量,家长不向往,学生不愿意,老师也无心工作;质量决定品牌,没有质量的学校,学校不可能发展壮大,更谈不上打造特色品牌,提升办学品位。因此,校长要始终坚持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主题,学校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中心,任何其他工作都不能影响教学工作,任何其他原因都不是不能拖累教学工作,学校的人、物、钱必须为教学工作服务。
2、务必确保校园安全稳定。安全是学校一切工作的保证,没有安全的学校,没有存在的必要;没有安全的学校,不是一所好学校;不懂抓安全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因此,校长要时时刻刻都要抓安全,要时时处处都要讲安全,要分分秒秒都在警示安全教育。作为校长,还要必须结合不同时段、不同空间有针对性、创造性地开展安全管理工作,并调动一切可以调动力量来协同抓安全,形成一个全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确保学校安全。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懂得打造本土特色。
1、关于校园文化建设。说到校园文化建设,校长们就想到钱,没有钱,缺少钱怎么搞校园文化。没有钱已经成为校长们一种美丽的借口。我以为,搞校园文化建设,有需要钱的地方,也有不需要钱的地方,甚至没钱照样可以办大事。首先,校长要想清楚哪些地方需要资金,哪些地方不需要经费都可以解决的。对于需要资金的地方,我们可以采取“五个一点”的措施解决:(1)公用经费挤一点;(2)学校创收挤一点;(3)靠社会赞助拉一点;(4)做出成绩感到上级拨一点;(5)组织教师自己动手做一点。对于不需要钱的地方,类似学校师生的精神面貌、行为习惯、三风建设、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规章制度等,我们的校长就要无条件的执行并想办法去做好。其次,校长要设法做到无钱办大事。 校长可以借助朋友关系、地方名人、企业老板、经济能人的赞助和支持来办大事。
2、关于打造本土特色。校长可以利用地方民间文化、风土人情、名人名言和本校师生精美的手工、绘画、书法等作品;发挥好地方的工农业、旅游业、名胜古迹、名花绿草的作用。重新包装学校的独特亮点,让特色更特,亮点更亮,树立自己品牌,打造本土特色。
五、善于理清工作思路,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
1、 要考虑清楚各个阶段的工作,分清先急后缓。开学前的工作,要把工作做在前,不要等待,不要观望,只有提前做了工作,校长才能掌握工作的主动权,如果每个学期你都在等上级的任职文件,都在等上级的会议通知,这样做校长就没有什么意义了。
2、 要调配使用好人力资源,落实分工明确责任。学校的工作千头万绪,上级下达的任务又千件万样,但我们不能不做,不能不落实,这就需要校长统筹兼顾,学会“弹钢琴”。要做到这点,就必须充分调配好本校的人力资源,谁分管的工作谁负责,谁能做的事情就安排谁来完成,一人做不了的事情委派多人协同去做,一时做不了的事情加班加点做,确实无法完成的事情要及时请示汇报做。
六、善于搭建平台,打造校园英雄
1、要积极搭建名师平台,塑造名师典范。要在教师中开展“创优争先”活动,开展“十佳”校长、主任、科任教师、最受欢迎的教师 等评选活动,把更多的教师塑造成教师中的名师典范。
2、要积极搭建优生平台,发挥模范作用。要构建学生激励体系,形成学生的奖励机制,完善学生的评价制度。可以开展“学习标兵”、 “星级学生”评比等活动,让更多的学生成为学生中的小英雄,让更多的学生鼓舞带领小朋友健康成长。
3、要开展主题活动,让更多人脱颖而出。可以开展“教师课堂大比武”、“主题演讲比赛”、“教育论坛演讲”等活动,为师生搭建展示自我,表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更多的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大家关心的焦点,成为学校关注的明星。
4、要鼓励师生积极参加上级相关部门组织开展的各种比赛活动,为师生在社会脱颖而出创造机会。
参考文献
篇5
要站在高处,
切实把握工作的主动性
一是工作规划要高瞻远瞩。实践证明,我们工作的好坏,关键要看各级党委认识到位不到位、措施得力不得力,是不是把远程教育工作放在大局中谋划考虑。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不抓远程教育是失职,抓不好远程教育是不称职的观念,加大工作支持力度,真正把上级要求转化为自觉行动,推动全市远程教育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二是工作协调要高效实际。要注意围绕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的综合作用,把有关部门和单位的力量都调动起来,做好网络资源、场地资源、人力资源、课件资源和资金资源的整合利用工作。三是工作定位要高标准、严要求。牢固树立“不进则退”的忧患意识和“不干则已,干则一流”的责任意识,超前谋划,自我加压,坚持“有一必争,有旗必扛,有标必夺”的勇气和魄力,提高工作标准,不断推动工作上档次、上水平,保证我市远程教育工作能够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前列。
要谋在新处,
切实增强工作的创造性
一要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在当前背景下,要树立开放性、发散性的思维和大远程、大宣传意识,跳出远程教育抓远程教育,通过积极的探索实践来回答和解决好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二要不断创新工作内容。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将会不断出现。比如,如何把握远程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如何整合各方资源,如何坚持和完善各项制度,如何健全完善骨干队伍素质提高机制,如何建立教学资源建设的长效机制,等等。这一切都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加大工作创新力度,始终保持创新的正确方向,实现创新效益的最大化。三要积极推动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一方面,对“一创双增”、农民学历教育等一些有品牌影响的工作载体,要持之以恒地抓下去,努力打造精品、创造亮点,将工作品牌做大做强。另一方面,要把应用创新成果与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结合起来。当前,要特别注意抓好“农村远程教育实用技术示范基地”建设,不断促进先进生产技术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从而给广大农民群众致富奔小康带来真正的实惠。
要干在实处,
篇6
创新工作思路 就业亮点频现
近几年,随着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很多大企业、大集团落户石河子,用工需求急剧增加,劳动力资源明显不足。与此同时,一部分劳动者由于职业素质不高、专业技能不强、身体条件差、年龄偏大等原因成为就业困难人员,企业“招工难”与富余劳动力“就业难”并存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改变“两难”状况,八师、石河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想方设法帮扶困难群体就业。
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通过公共服务平台及时招工用工信息,就地联系企业在人力资源市场开展招聘,就近组织企业赴团场进行专场招聘,率先将招聘会开进了军营。2013年累计举办招聘会12场,岗位信息55471个,办理求职登记4342人,提供职业指导10100人。
在巩固24小区创业一条街、金龙建材城等创业基地辐射带动作用的基础上,又新增了“北泉镇创业就业一条街”。共培训各类创业人员2625人,扶持成功创业1100人,逐步形成政府激励创业、社会支持创业、劳动者勇于创业的新机制。
2013年,实现新增就业31669人,完成兵团下达就业目标任务的180.9%,为历史最高。
采取多项措施 保障合法权益
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采取多项措施开展拖欠劳动者工资清理清查工作,召开专题会议;深入房建市政工程、公路、水利等在建项目施工单位及加工制造、餐饮服务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清查;在各信息媒体公告,接受群众举报监督;开通投诉热线电话,受理投诉案件;对恶意欠薪、拒不支付工资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
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还实施企业诚信评价和联席会议制度,制定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制度,重点监控未办理手续而施工的项目,定期上报农民工工资的发放情况,从源头上解决好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促进工作更加高效的开展。
2013年共检查用人单位10973户,复查48668次,涉及劳动者30.1万人,为劳动者追回被拖欠工资1460.31万元,追回押金4200元。年审单位1051户,国有、集体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达100%,私营、个体工商户合同签订率达到91%。查办案件401起,结案率99%。
2013年,接待群访、个访336余次,接待咨询政策人员4000余人;受理公司劳动争议案件132起,全部审结完毕;受理各类劳动争议案件411起,结案率95.4%。
简化工作程序 提高服务水平
2013年,针对师、市中心工作和职工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师、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务基层、服务群众的水平。
2013年,师、市再次扩大了基本医疗保险门诊大病、慢性病受益面,将器官移植的抗排异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的干扰素治疗及慢性肾衰的门诊透析治疗等大病新增到职工门诊大病病种范围,实行指定医院(石河子大学医学院一附院和人民医院)、指定医生、指定诊疗和药品目录的“三定管理”。同时还提高了高血压、糖尿病等15种慢性病的待遇补助标准,每个病种平均提高600元。这些疾病患者日常的治疗、用药和检查的门诊医疗费,全部视同住院实行联网报销,省去了患者住院床位费、护理费等不必要支出。门槛费每人每年仅为100元,报销比例也从原来的60%提高到90%(甲类),最高报销限额高达20万元,大大减轻了困难群体负担。
2013年,师、市取消了门诊慢性病补助以现金形式划卡的办法,将市区4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及11家医院门诊全部与社保局联网,慢性病患者不出社区就可以在社区的卫生服务站取药、检查治疗,实行药品零差率服务,即时联网结算报销,极大地提高了相关部门的工作效率。
为简化工作程序,提高服务水平,2013年,八师医保办在兵团率先建立了师、市门诊大病快速审批通道,通过与医院、社保有效衔接,将“恶性肿瘤放化疗”、“器官移植”等四个大病实行即时审批,申报当天即可完成审批和确认、签章工作。仅2013年就有1480名患者、2117个病种通过了门诊大病鉴定。
篇7
一、农业产业化扶贫是贫困落后地区农民脱贫的关键
我市是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但是农业资源不是最贫乏的,都有不错的资源,可以种植大面积的耐旱粮食、饲草和耐旱的中草药,既保护土地植被又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收入。现在一些被认为贫困的地区其实并不完全是资源贫困,而是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生产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造成了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所以产业扶贫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国家的扶贫投资主要通过国家各级政府的扶贫机构,把扶贫资金投入到到贫困地区的家庭或企业中。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分散使用国家扶贫资金的结果是贫困地区依然贫困,经济落后地区依然落后。许多具有市场潜力、具有市场效益的农业项目,没有得到规模化发展、推动农民增收所需要的资本金,没有得到国家产业化扶贫投资的有力扶持。
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是脱贫的关键。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就是要解决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中缺口所需要的资本金问题,对现行农业扶贫投资模式进行调整,可以改变当前只有单一部门投入的劣势,可以整合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资源优势,让扶贫资金可以发挥更大优势,符合市场竞争规律,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财政政策,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二、农业部门在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1、以"农家课堂"为主的人力资源开发,扶优扶贫。"农家课堂"是开展农村主体的精英培训,通过"以一传十、以十传百"的培训,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宣传、培训交流和效益吸引等手段,促进集群技术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发挥规模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各土专家演示与农艺师现场解说结合,并充分利用现场不同生长期作物资源及学员的现场培训操作,作为一个新型农民培训的亮点,体现在"多、快、好、省、土、灵、特"几个优势(一是"多",师资来源多样,有效解决定点"农家课堂"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面狭窄等问题;二是"快",巡回教学快速便捷高效,同样的授课内容相对以往形式可大量减少授课时间;三是"好",直接到农户家中、田间现场授课,减少环节,效果更好;四是"省",有效降低了农民学习成本;五是"土",授课老师主要是土专家、土洋结合教,授课语言主要是本地土话方言,群众感觉亲切易学,授课教材多是经过专家充实过的"土经验"、"土教材",更适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六是"灵",可以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时期和当地农民朋友的不同需求灵活安排授课,真正实现"地头有问题地头解决";七是"特",充分体现农业种植业培训在农村培训中的重要特殊地位,进一步转变农业干部作风,增强为"三农"服务责任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技术型农村人才,引导大批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到农村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实现传统农业基础与现代农业接轨,促进科技型、开发型高效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建基地、兴龙头、拓市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2、在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中,强化科技扶贫。在当前形势下,以科技为动力、为切入点,是实现先进生产力作用、先进文化带动作用,落实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效方式。通过科技发挥作用,使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转变,是农村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农业部门综合"优粮优经""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等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配套试验示范,推广生态富民"百千万"工程、小蚕共育、应急粮食试验示范、烟稻轮作、油菜+中稻、猪+沼+果+灯+鱼,茶叶综合化工开发、特色立体农业种养、农作物"三避"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技术、中草药gap技术应用与推广、高山玉米高产示范栽培等农业实用综合技术,优先解决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延伸产业链等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并围绕关键技术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的成套实用技术,以优势区域为基地开展技术组装、示范和推广,推动科技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为右江河谷和两翼山区农业产业调整及农民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思路。从年起,将全力抓好"123456",即重点"构建一轴两翼特色农业产业带,研究好三条发展路子,优化四业并举,深入建设五个基地,提升六大龙头",不断强化农业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工作思路不仅着眼于面上的产业化发展,还将继续紧跟产业扶贫的思路,捉紧壮大和发展,以面上的发展带动整村推进式扶贫的发展。
三、农业部门在扶贫工作中不可替代作用
1、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拓展扶贫空间必须加强农业。
农村人口众多,占总人口94%左右,农户收入仍然是"四为主"的格局,即农户收入仍然以家庭经营为主,占全年总收入的67%;家庭经营收入仍然以农业收入为主,占家庭经营收入的65%;农业收入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占农业收入的78%;种植业收入仍然以粮食为主,占种植业的70%。滞留在农村的农村人口仍以农业的主,因此,农业种植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农村扶贫工作中,农业产业发展仍是基础。
从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型、科技型农业转化的阶段,处于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阶段。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变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解决办法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需要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把当前分散的扶贫项目、个别行为转化为依托农村科技大户和农村行业协会,通过农业部门的技术引导盘活现有农村资源,并兴办农村龙头基地、协会、企业等,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潜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种植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通过深入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推动全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全市年将新增水果15万亩、甘蔗10万亩、茶叶2万亩、桑蚕5万亩、剑麻达到20万亩、木薯达到10万亩,优势产业调整优化面积35万亩,新增产值3.9亿元。另外,大力推广良种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节本增收0.42亿元。两项预计促农人均增收140元,超过年预计农民人均增收的42%。而且,农业部门集中了大量的技术基础,一大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农艺师是农村最信任的技术致富带头人,他们与农村群众关系密切,其中不少人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先头部队,是扶贫战线上的中坚力量。因此,农业种植业还将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仍需要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篇8
(一)围绕目标,夯实基础。法治建设事关党执政兴国、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长治久安,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必须严格遵守法律规定和各项政策,必须绝对确保政治方向上不发生偏差。根据上级部署和__区实际,今年__区依法治区工作的整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市委在“四个全面”上勇当排头兵的要求,围绕区委“123456”的工作思路,不断加快城区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进程,为建设“生态__、科技高地、创业新城、乐活城区”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据此,依法治区办经过认真研究,确立今年依法治区工作目标是:落实建设一流法治城区“1+6”文件,加快建设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增强各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工作的能力,不断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公正司法的水平,打造公平公正、规范守信、高效透明的法治环境;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城区、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使依法治国决策在__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二)领导重视,全面部署。区委区政府部署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区工作后,依法治区办立即制定了工作方案(即“1+6”文件)。今年初,在区委五届二次党代会上,区委把贯彻落实“加快一流法治城区建设”列为今年重点工作,提出勇当“四个全面”尖兵的工作目标。3月初,区委区政府召开依法治区工作部署会,区委书记、区长及区几套班子悉数出席,对今年工作做了全面部署和动员,把依法治区工作纳入“四个全面”统筹推进,旗帜鲜明地表明区委建设一流法治城区的坚强决心,有效调动各级各部门参与依法治区工作的积极性。前段时间,依法治区办对全区各单位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在此基础上细化了工作方案,制定了工作推进措施,并进一步梳理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任务。今年工作思路是:一个中心、两个保障、三个结合。一个中心是:推进落实“1+6”文件。两个保障是:加强依法治理体制机制建设和努力推进中国法治创新服务基地建设。三个结合:一是探索法治建设与政治建设结合。抓领导这个“关键少数”学法尊法守法护法,提升行政首长法治思维和运用法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助推政治文明。二是探索法治建设与基层社会建设结合。重点推进法治框架下多方协同化解基层社会矛盾工作,夯实社会稳定基础,助推基层治理。三是探索法治建设与经济建设结合。选择有条件的创新平台,通过开展知识产权保护、维护市场秩序、健全企业信用体系、引进和培育高端法律服务业等工作,助推“高端引领、创新驱动”。
(三)突出重点,创新机制。根据区委“1+6”文件要求,依法治区办协调各牵头部门,结合实际,相互协作,推出了系列工作机制,确保工作落实到位。一是营造氛围。今年4月份区依法治区办与区政协办、区法制办一起谋划了今年第一季度法治政府建设协商议政会,38个有关单位和一批政协委员参加议政会;8月18日,区依法治区办又专门主持召开了__区《全面深化改革,着力推进__法治城区建设的建议》区政协1号提案推进会,对法治城区建设的几项重点工作作出了部署。7月份,区依法治区办联合区人大法工委、区教育局举办了人大代表视察法治进校园工作,研究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此营造全社会重视、营造了法治建设的氛围。二是凝聚合力。区委区政府的领导是依法治区工作的根本保证。依法治区办紧紧依靠区委区政府,积极争取领导支持,把区委区政府的领导贯彻到全面推进依法治区工作各方面和全过程。同时,依法治区办分别到八个街道调研,与文件中六个牵头单位对接,开年即召开司法所长及依法治区工作会议,经常性地到各部门到街道沟通协调,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三是细化责任。实行项目化管理,制定《一流法治城区建设重点工作任务分解表》、《法治框架下化解基层矛盾工作任务分解表》及其实施意见,按季度细化牵头单位和协办单位工作任务,每月了解工作动态,及时跟进协调具体问题。四是加强督导。区委区政府督查室、区依法治区办密切配合,组成联合督查小组,制定《__区加快建设一流法治城区重点工作督查方案》,将定期开展督促检查。依法治区办经常主动向区委区政府督查室汇报工作推进情况。8月18日市局蒋溪林局长到__区调研在法治框架下矛盾化解工作,为这项工作指明方向、注入动力。五是落实考核。3月10日,区委区政府专门召开了考核会议,研究决定把依法治理工作纳入对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的年度考核依法治区办于6月25日制定出了56项考核指标的《__区依法治区工作评估标准》及实施细则,已印发全区18个党群部门实施,为开展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抓手。六是培育亮点。依法治区办将联合相关部门和街道创新工作,挖掘亮点,加大
宣传,尽快形成工作成效。重点培育区人力资源局打造以企业责任主体的劳资纠纷源头稳控体系工作、团区委创新青少年社区矫正机制改革工作、__街道依法治街工作、__街道在法治框架下化解基层矛盾工作、__街道在天安数码城筹建法律服务平台工作、推广横岗街道调解司法确认工作。__街道在法治框架下化解基层矛盾的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并召开全区现场会。(四)多点开花,取得成效。区依法治区办强力推进法治框架下化解基层矛盾框架省级试点工作,构建三级调解网络、整合三大调解体系、推广调解司法确认制度、完善涉法涉诉法律援助机制等,工作经验在全市交流推广。区法制办进一步完善权责清单,截至2015年7月底,共清理政府规范性文件137件,拟保留115件,修改9件、废止和宣布失效13件,确保政府决策的合法性、有效性。区人大在__街道__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挂牌建立全市首个立法联系点,及时反馈基层立法意见建议,发挥桥梁和纽带的作用。区纪委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通效能监察系统,下发了《关于在全区建立健全防治庸懒散奢等不良风气常态化制度的实施方案》,形成纠治“”的高压态势。区委宣传部、区人大、区政协的法治建设专项课题调研工作也已铺开,部分调研课题已结题,涉及依法治区工作的建议和提案正顺利推进之中。区委政法委牵头各部门扎实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区公安专项改革、法警制度改革取得初步成效。区法院在全市法院系统率先启动执行权运行机制改革。区检察院充分发挥检委会职能,实行专职委员列席不捕案件讨论!机制、取保候审案件备案审查通报机制和检委会委员督察案件机制。__公安分局进一步完善了“一中心三制度”,提高了执法办案质量,首创了驻看守所法制员制度,组建了收押中队。区司法局扎实做好“六五”普法迎检工作。__街道打造人民调解“111”、“333”工程顺利进行。__街道启动法治文化公园和法治广场后序工程建设。__街道积极服务华为等企业发展,精心构建多方协同化解矛盾大格局,工作初见成效。横岗街道送法进社区、学校、企业、机关等法律“四进”工作顺利开展,公民法治素养提升工作成效显著。南湾街道继续建设联创科技园法治宣传示范点,推出了“社区法治学堂”等系列法治惠民工程,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下一步,我们紧紧围绕区委的中心工作,认真结合我区实际,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重点推进“1+6”文件各项工作落实。
该项工作已于20__年底正式启动,我科将协调督导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工作机制改革等239项工作的落实。
二是全面贯彻落实我区按法治框架解决基层矛盾的各项工作,探索依法化解矛盾纠纷长效机制,为推进法治框架下化解基层矛盾纠纷工作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
三是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按照区委区政府确定的依法治区各项工作目标要求,分领域分类别对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全面梳理,建立健全各领域规章制度,消除制度之间交叉、重叠、冲突、缺漏等问题,全面加强政策体系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性和有效性。
篇9
开展专项检查
众所周知,工资收入是劳动者收入的主要来源,拖欠工资将直接影响劳动者的基本生活,继而影响到社会的和谐稳定。福建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作了一系列重要批示。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确保农民工工资支付,福建省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厅际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据林慧处长介绍,为了全面贯彻国家人社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强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查处工作的通知》,2012年5月14日,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积极会同省公安厅、省高级人民法院、省人民检察院等部门,联合下发文件,在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联席会议机制的框架下建立了对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查处工作的沟通协作机制,并将检察院纳入了联席会议,明确了各部门的职责和工作流程以及协作事项;9月29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交通运输厅等六部门联合发文,要求于2013年春节之前,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专项执法检查;10月9日,省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厅际联席会议召开会议进行形势分析和工作部署;11月30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专门召开人社系统保障企业工资支付专题会议,部署全省保障工资支付工作。
早在2012年两节期间,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劳动监察处便组织全省劳动监察部门继续开展企业工资支付专项大检查。为确保劳动者工资不被拖欠,还加大了劳动保障监察执法力度,及时受理投诉举报,快速处置群体性突发事件,督促行业主管部门解决行业欠薪,督办领导批示案件和重大案件,组织全省督查,及时向省委省政府报告解决欠薪的进展情况。
林慧处长介绍:“在2012年2月、5月,我们还积极会同有关部门组织部署了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和劳动用工两项专项检查,查处违反职业介绍管理规定的违法案件、追回求职者费用、督促补签劳动合同、督促用人单位办理社会保险登记、督促用人单位缴纳社会保险费、追回被骗取的社会保险基金等;8月,组织全省对在建工程项目工资支付情况进行调查摸底;10月,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全省工资拖欠支付专项大检查。这些专项行动,均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自开展专项检查以来,福建省解决欠薪工作得到了省领导的充分肯定。截止到2012年12月上旬,全省已检查用人单位19906户,为11193名劳动者解决欠薪4218万元。全省人社部门总共移送拒不支付劳动报酬案件35起,其中人民法院已宣判4起。“这些案件的移送、侦办和宣判,有力地打击和震慑了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的犯罪行为。”
加强日常监察执法
2012年,福建省各地不断加强日常监察执法工作。林慧处长说,龙岩市积极开展日常巡查工作,主动开展上门服务,在巡查中以政策宣传和指导服务为主,及时掌握企业落实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情况,预防和纠正企业劳动违法行为。宁德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对全市企业分片、分行业进行主动检查,对存在违法行为的企业及时进行整改,拒不整改的实施行政处罚,处罚金额18.4万元。据数据统计,2012年上半年,宁德支队受理投诉仅7起,2012年两节期间建筑施工企业在该市支队和蕉城区大队更是呈“零投诉”。“就全省来说,2012年接受投诉举报案件也比2011年同时期有所下降。”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督促企业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福建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厅际联席会议、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专项检查领导协调小组联合决定,于2012年12月15日,在全省范围内统一组织开展“欠薪投诉举报、劳动法律咨询”专题宣传活动,宣传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引导企业依法规范用工,引导劳动者依法理性维权,有效预防化解劳资纠纷,切实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共同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促进企业长远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同时,还要求各地进一步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在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公布投诉举报电话、信箱等,认真做好现场接待咨询,调查核实投诉举报的欠薪问题,并力争在2013年春节前办结,让广大劳动者按时足额拿到工资,高高兴兴回家过年。
林慧处长指出:“关于加强日常执法这方面,我们要做的还有很多。其中尤为重要的,就是加大监察执法力度:一是加大主动监察的工作力度。扩大日常巡视检查、书面审查覆盖面,大力推动通过网格开展主动监察,突出对劳动保障法规的宣传和执法,提高动态监管能力,保障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二是应对不同时期法律法规实施的重点问题和劳动者维权的突出问题,继续组织三大专项活动,会同有关部门开展联合执法,对非法职业中介、不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和办理社会保险、拖欠劳动者工资等违法行为进行集中整治;三是加强投诉举报案件的处理。强化服务意识,积极引导劳动者理性表达诉求,防止矛盾激化。加强基层劳动保障监察维权服务窗口建设,发挥在乡镇(街道)劳动保障所设立劳动保障监察维权服务窗口作用,把矛盾纠纷处理在基层;四是及时查处群体性突发事件。加大对重大案件和处置的组织领导,强化督查督办职能,进一步提高查处群体性突发事件的能力。”
推进“两网化”工作
2012年,劳动监察处会同福建省监察总队督促各地进一步加强网格化管理工作,健全制度,发挥网格作用,同时对全省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进行检查验收。不仅如此,还积极推动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省级开发,配合信息中心做好项目需求的制定、方案修改等工作,同时推动信息中心帮助全省市级监察支队对软件开展试用工作。
林慧处长说:“我们根据2011年研究制定的‘十二五’期间福建省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管理工作计划和《福建省劳动保障监察网格化管理工作考核标准》的要求,组织4个检查小组于2012年6月底7月初对各地工作情况进行检查、评比和验收;8月至9月对未走过的县市进行调研和督促。同时,我们还积极做好各市级监察机构试用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系统工作,随时跟踪、搜集汇总各地使用情况,”
通过积极建立网格、采集用人单位信息、配备兼职劳动保障监察员和法律监督员,福建省初步实现了市、县(区)、街道(乡镇)劳动保障监察对用人单位劳动用工的全方位动态监管。同时,各网格充分发挥“就近、熟悉、方便”等优势,在解决劳动纠纷、协助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处理案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自2010年以来,全省各网格调解纠纷近9000起,有效地提升了监察效果。
林慧处长介绍道,“2013年,我们将继续推进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一是通过调研推广先进典型,同时加强对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落后地区的督促;二是在2012年设区市级监察机构试行应用劳动保障监察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2013年在省级层面对软件进行本地化修改,与信息中心配合积极在全省推广使用该软件,按照福建省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工作的‘十二五’规划,要在50%的县和乡镇(街道)运用该软件。通过运用该软件,加强用人单位书面审查、掌握用人单位用工基本信息和用工情况,达到执法重心下沉、矛盾纠纷在基层化解的目的。”
加强机构队伍建设
为推动监察机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2012年,福建省对《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建设标准》进行了进一步修改和完善,并按照该标准对各市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进行检查评价,同时将检查评价结果通报全省。
2012年,福建省各地开展了设立监察中队的试点工作。除了三明市的三元区、梅列区、尤溪县等在乡镇(街道)设立37个监察中队外,宁德市已在福鼎市、蕉城区、霞浦县、古田县等地乡镇(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设立中队10个;福州市在原有闽侯县监察大队成立青口监察中队的基础上,在仓山区的金山镇、盖山镇、城门镇又成立了三个中队;厦门市海沧区、集美区在监察大队内部分别设立了3个和2个中队;漳州市的角美经济开发区经编办批准成立了劳动保障监察中队。截至目前,全省已以各种形式建立监察中队71个。
林慧处长说,2013年,将继续按照省编办、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县(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建设有关问题的通知》和网格化管理工作的要求,推动在经济发达、劳动纠纷案件多的街道、乡镇一级逐步设立劳动保障监察派出机构,充实各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同时,还会指导监察力量较为薄弱的地方加强机构队伍建设,加强监察员的培训,不断提高专兼职监察员的业务水平。
随着国家劳动保障立法步伐的加快,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支撑,而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任务日益加重,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特别是基层监察力量不足的问题也进一步凸显。由于基层劳动监察工作量大、难度大,人员短缺已成为制约其发展的最大瓶颈。
对于这个问题,林慧处长解释道:“基层劳动监察人员短缺问题在全国范围内都很普遍。不仅如此,基层劳动监察还存在经费不足、设备不全、监察覆盖面较窄等问题,都很值得关注。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要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步伐,利用信息技术实行有效监管,同时在人员队伍、经费、装备等方面逐步完善。”
强化综合治理机制
对于近期的工作,林慧处长说:“我们将组织开展全省工资支付专项检查,指导督促各地做好防范和处置工作;召开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厅际联席会议,要求各行业主管部门加强行业监管,负责解决行业内的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在全省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重点对交通、铁路、房建等重大在建工程项目进行督办。”
林慧处长也特别指出,“我们还要强化违法行为的综合治理机制:一是健全行政司法联动机制,加强与公安机关、检察院、法院的协作,促进行政司法联动,认真落实刑法修正案关于‘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及劳动保障监察涉嫌犯罪移送制度,抓典型经验进行推广;二是强化欠薪综合治理机制。继续发挥解决企业工作拖欠问题联系会议制度作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通过召开会议部署、联合执法、开展专项检查、督查督办等形式加强与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沟通协作,形成多部门联合治理欠薪行为的良好格局。”
篇10
一、提速发展文化产业是落实市委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重要要求的战略之举
高丽书记在市委九届七次全会上强调指出: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任务,必须把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作为着力点。强调要全面增强天津的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特别强调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天津要实现更大发展,既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也要有强大的文化实力。明确提出了全力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抢占文化的制高点,实现文化实力更大提升的任务和要求。这为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特别是加快文化发展繁荣、增强文化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明了方向。
我们认为,市委、市政府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为全力打好“五个攻坚战”之一,摆在突出位置来抓,切实体现了时代的要求和战略的眼光,准确把握了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规律,准确把握了文化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时期,在国际金融危机严重冲击的背景下,人们空前地把眼光聚焦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明显呈现出文化产业逆势上扬的重要趋势。我国文化产业已经呈现出极其快速的发展势头,增幅已连续4年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也远远高于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近两年,天津的文化产业推进力度越来越大,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已经成为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力量,成为天津经济发展的强势增长点,成为提高天津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制胜一招。
我们河东区是老工业区,实施工业战略东移,为河东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性机遇。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要求,紧密结合河东区实际,确定了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的总体思路和目标。发展起来,就是项目和产业,包括文化项目和文化产业、创意产业。繁荣起来,就是商业和现代服务业,现代服务业也包括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漂亮起来,就是城市规划、城市建设、城市管理。城市规划包括文化产业规划。城市建设和管理要同商业文明、文化积淀结合起来。我们按照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的部署,确定了“始终坚持发展起来、繁荣起来、漂亮起来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下大力气调结构,坚定不移促转变,又好又快,求变求快,全力推进提速发展、全速发展、超常规发展,着力打造宜商宜居活力城”的工作基调,这个工作基调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下大力气调结构,坚定不移促转变。调结构重在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以总部经济、楼宇经济和金融业、物流业、商务商贸业、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为主导的现代服务业,努力形成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体系。我们体会到,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是当今时代最有发展前途的“朝阳产业”,是必须大力扶持和提速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是全力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的必然要求,是落实调结构、促转变、增实力、上水平重要要求的战略之举,是快速提升城市价值和增强综合实力、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我们一定要加大力度、快速推进、提速发展。
二、河东区提速发展文化产业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
近两年来,我们按照中心城区全面提升和“金贸河东”功能定位要求,着眼于河东未来的发展,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不断地深化对区情的认识。明显感到,一方面,河东区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一是天津市“一主两副”空间布局规划,河东区的南站地区、天钢地区分别处于天津城市主中心和副中心,特别是我们与和平区、河西区共同承担着建设天津城市主中心的历史任务,随着南站中心商务区的逐步建成,我们应该成为天津中心城区的核心区。二是高铁开通,机遇河东,京津两大都市同城化的效应,将会使河东区成为北京高端服务经济的聚集区。三是河东区紧邻滨海新区和空港物流加工区,便捷的交通优势将使我们成为滨海新区生产生活的服务区。这种独特的区位优势,为河东区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文化产业、创意产业,全面提升中心城区载体功能和服务功能,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另一方面,河东区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区域内的大直沽具有800多年的历史,素有“先有大直沽,后有天津卫”之说,是天津城市的原生点和发祥地。大直沽天妃宫是我国著名的三大妈祖庙之一,被誉为“天津第一庙”。以漕运文化、妈祖文化、庙祠文化、酒文化等为主要内涵的直沽文化,积淀了天津独特而又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河东区还是近代中国北方的基地,清朝末年的北洋机械局、北洋武备学堂、北洋水师学堂都始建于河东区;中国近代启蒙思想家、教育家严复曾在河东区度过他光辉的时光,李鸿章、张伯苓、等众多历史名人在河东区留下过足迹,拥有珍贵的洋务文化资源。河东区还是全市音乐教育特色区,区域内坐落着天津音乐学院、天津文化艺术职业学院、音乐中学、音乐小学,音乐教育链条全市独一无二,具有独特的音乐艺术文化资源。同时,工业战略东移后,区域内留下了大量的老工业厂房可供开发利用。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充分挖掘和整合利用这些历史文化和旧厂房资源,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特别是文化产业、创意产业。
三、河东区提速发展文化产业的用力方向和着力点
按照市委、市政府打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攻坚战的要求,我们坚持把提速发展文化产业、创意产业作为调结构、促转变,提升城市价值,增强综合实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战略举措。在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经验,总结自身发展实践的基础上,我们确定了提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总体思路是:充分发挥区位功能和资源优势,突出保存量、抓增量,建亮点、显活力,坚持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用经营性文化产业的发展带动和促进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显著提升文化实力和竞争力。我们提速发展文化产业的用力方向和着力点主要有四个方面:
1.以做强“天津音乐街”为核心,大力培育发展音乐艺术产业
2008年河东区创新工作机制,在全市率先成立了区文化产业办公室和创意产业办公室,重点推进区域文化产业和创意产业发展。以培育音乐艺术产业为突破口,仅用5个月时间建成了“天津音乐街”并于2009年国庆前满铺开业。这是全国首个以区校联手、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开发建成的音乐艺术特色街区,被市委、市政府确定为文化产业“短平快”重点项目,也被称为“中国音乐第一街”。“天津音乐街”一期工程沿街300余 米,欧式风格商业门店共124间,建筑面积3600平方米。音乐街建成开街后,各方反响很好,客流量每日激增至万余人,各种乐器购销两旺,成为天津最大的音乐文化时尚街区。
高丽书记给我们很大鼓励。兴国市长、栋梁常务副市长都对建成音乐街给予充分肯定,作出重要批示。兴国市长在批示中要求我们,要“进一步拓展思路,加强管理,注重效益,就会进一步产生积极效果。要建一个集音乐乐器交易、演艺道具交易、创作剧本交易、全国演出团体经纪交易、动漫电视剧制品交易、艺术论坛讲座、文化艺术类人才交流、猎头公司等为一体的国际性的大平台,成为全国唯一的。可以找一座老厂房改造,请一家企业参与策划,搞充分的市场调查,如可行就干。”兴国市长的批示,不仅给我们出了非常好的息路,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下一步,河东区将以“天津音乐街”为依托,以做优、做强、做响“中国音乐第一街”为目标,进一步提升音乐街整体发展水平,拓展音乐街发展空间,提升音乐街经营业态,扩大音乐街辐射影响,切实把音乐教育资源优势变成音乐艺术产业优势。
今年上半年,我们在音乐街附近开办天津市首家旧乐器道具“跳蚤市场”,作为音乐街市场的补充。尽快启动音乐街二期工程,建设“河东区音乐演出中心”,引进国际国内一线的高端音乐艺术主流品牌和知名品牌文化公司,培育形成天津独有的视听音乐艺术中心和综合性文化活动平台。加快盘活和整合一座老厂房,搞好可行性调研论证,尽快拿出实施方案,抓紧建设全市首家音乐艺术产业园区,培育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特色文化产业群,强势吸引一批文化领域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全力打造国际性的全国唯一的音乐文化综合交易平台。
2.以建设“直沽妈祖文化城”为重点,大力发展商贸文化旅游业
直沽妈祖文化城总建筑规模50万平方米,位置优越,特色明显,是天津市重要的商贸文化旅游项目,具有广阔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河东区将全力以赴加快“直沽妈祖文化城”建设,加快推进天妃灵慈宫、东达国际广场、直沽文化艺术中心等项目建设,积极打造文化旅游产业集群,突出直沽妈祖文化特色,形成商贸文化旅游业聚集高地。
按照“商业文化相得益彰、旅游休闲消费一体”的工作思路,一年见亮点,两年大变化,尽快使河东区商业服务业、文化产业火起来、旺起来。结合市容环境综合整治,绿化当中要有文化,整治当中要建景致,环境当中要显意境,彰显城区文化特色和品位。积极运作10家以上国内外特色餐饮企业落户河东,引进一线知名品牌;加强天津音乐街、地中海风情街等已建成特色文化街区规范管理,提升市场运营水平;新建珠宝街、“老地道”民俗街等6个商贸文化特色街区,扩大特色商业影响。抢抓天津市做大做强“近代中国看天津”核心旅游品牌的机遇,加快挖掘整合河东近代历史文化资源,促进商旅文融合互动,拟积极筹建严复纪念馆,打造旅游精品项目。引进品牌书店、音像店、音乐咖啡厅等,发展文化短平,快项目。加快推进河东万达广场、红星国际广场等高端服务业项目建设进度,确保河东万达广场34万平方米商业部分11月底竣工并满铺开业,红星国际广场项目年底商业主体封顶,尽快形成规模大、功能全、品位高、影响广的城市新商业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
3.以提升“创意桥园”影响力为目标,大力培育创意产业新经济增长点
“创意桥园”是河东区2009年全市“看亮点”活动的重要项目,得到了市领导的较高评价与肯定。桥园在西班牙巴塞罗那2009年世界建筑节上代表中国公园首次荣获“全球最佳景观奖”。“创意桥园”与全市十一所高校创建了“区校企创意创业联盟”,建立了全国首家博士创意工作站,建立了七个创意公司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被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认定为“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大学生实训基地”和国家级“创业促进就业实验区创业园”。园内举办了两项大型模特大赛,为打造全国名模训练展演基地积累了经验。下一步,我们要加大规划和招商力度,尽快引进战略伙伴,着眼长远发展,真正盘活桥园,扩大“创意桥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继续抓紧做好“飞鸽八八”、“太阳树”两个创意产业园的建设培育工作;积极协调有关单位,尽快启动一纺机创意产业园开发建设,努力使创意产业成为新经济增长点。
4.以“开心麻花”驻场演出为依托,大力繁荣河东区演艺演出市场
为培育发展全市文化演出新市场,我们与市总工会和天津报业集团密切合作,于2009年下半年成功从北京引进“开心麻花”舞台剧,成立了自由元素天津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从去年8月20日进行首场演出以来,“开心麻花”在二宫剧场已上演了《江湖学院》、《阿翔》等剧目,并引进国家话剧院青春剧《都市迦恕贰O利搞笑的台词,夸张的肢体表演,华丽的舞台场景,为津门观众带来了丰富的视听盛宴。“开心麻花”推出以来,各方反响强烈,容纳1100人的二宫大剧场每场演出的上座率均达到80%以上。据统计,共演出近30场,累计售票近20000余张,票房收入近百万元。有2000多名观众加入“开心麻花会员”俱乐部,千余张“开心麻花”经典剧目演出光盘销售一空。
- 上一篇:二年级班主任工作思路
- 下一篇:银行营运管理工作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