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4-04 16:45: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农村金融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农村金融工作思路

篇1

关键词:农村合作金融;新农村建设;资金投入;机制创新

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1428(2007)01-0082-04

一、“公司+农户+金融”模式的形成背景

(一)城区“三农”发展状况

鹿城区作为温州的行政中心,按照市政府“东移、西扩、南联、北接”的城市发展战略,城市化建设加快,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不少原来的农村或城乡结合部都被纳入市区范围,表1反映了近几年城区“三农”发展呈现的明显特征,即农业在国民经济总量中的占比极低,基本上保持在0.5%的水平;纯农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占比极低,基本保持在1%的水平;农民的收入较低,城乡收入差距在逐年拉大。

表1鹿城“三农”发展状况表

(二)城区农村合作金融的支农困境

城市的扩张和城市中心的迁移使得原来郊区的城市化水平迅速提高,也使得与郊区乡镇有着紧密联系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被纳入了城市范围。现实的“三农”发展环境导致城区农村合作金融的支农功能得不到有效发挥。以鹿城农村合作银行为例,自1996年与农行脱钩以来,鹿城农村合作银行(前身为温州市郊农村信用社)尽管对自身市场定位的认识不断深化,为“三农”服务的方向进一步明确,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支农投入得到增加,但截至2005年末,各项贷款余额为318170万元,其中纯农业贷款余额为11772万元,占比仅为3.7%。

面对这种特定环境,除了采取农户联保贷款、小额信用贷款等方式满足农户的资金需要外,城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必须探索新的路径选择,才能实现服务“三农”的突破。

(三)温州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状况

农业龙头企业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起着开拓市场、科技创新、带动农户、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经济实力的强弱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速度、规模和效益。它的兴衰不仅影响企业自身,而且直接关系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我们在列入温州市“百龙工程”的农业龙头企业中抽取了30个样本进行调查,从调查情况可以看出:(1)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规模持续扩张,无论融资额度还是融资面均呈扩大趋势;(2)融资需求相对集中于开办初期和已具有较大规模的企业,30个样本中,创办2年内的7家企业均发生过融资行为,创办期5年以上、年产值超2000万元的11家企业也不同程度地发生过融资行为,融资额占全部融资总额的58%;(3)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以自有资金为主,其资金构成中,自有资金约占50%,银行借贷约占40%,民间借贷约占10%,融资存在一定的困难。由于主要依靠自身积累,发展比较缓慢。

表2农业龙头企业融资状况抽样调查表单位:个

通过调查还发现,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困难并不是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而是因为资金有效供给不足,银行和信用社作为正规金融仍然是农业企业的融资首选,从融资意向的调查情况看,农业龙头企业有90%倾向于银行、信用社贷款,比实际高出13个百分点,愿意通过民间融资的企业只占10%,低于实际23个百分点,此外有80%的企业希望得到财政补助。可见,高利率的民间融资只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另外从融资保证方式上看,依次为信用评估、担保、产权抵押、土地使用权抵押、家庭财产连带抵押,信用担保融资是目前农业龙头企业最希望得到的担保方式。

造成农村金融有效供给不足、农业龙头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如下:

1.农业是国民经济中的弱质产业,投资周期长,受自然环境影响大,投资风险较大。

2.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所拥有的资产量小、值低且地处农村变现难,有的还权属不清、证照不全,在现行制度下缺乏银行可接受的抵押物,同时由于信用体系不健全,银行出于资金安全的考虑,一般不愿提供贷款。

3.对农业贷款要实行优惠政策,利率很低。从鹿城农村合作银行发放的纯农业贷款看,平均月利率约为4.65‰,贷款年息率比全市平均利率约低5个百分点,因此商业银行从自身效益出发一般不愿提供贷款。

4.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作为农村金融的主力军,天然担负着支持“三农”的责任,但它仍然是自担风险、自负盈亏的金融企业,政府对农村合作金融“三农”贷款的扶持极少,贷款风险仍要由农村合作金融机构自己来化解。在收益低、风险大的条件下,农村合作金融机构不得不慎贷。

5.个别优质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需求规模较大,当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受资本约束难以承担,当地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又因贷款权限不够,报批程序繁琐而难以满足。

二、“公司+农户+金融”支农模式的运作机制

为有效解决农业龙头企业的融资难题,鹿城农村合作银行与温州市农信担保公司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温州市农信担保公司由市供销社、市农业局、市菜篮子开发公司共同出资组建,专门为市级示范性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和种养大户提供贷款担保服务。由于市农信担保公司是在市政府支持下创建的,且能够按照《公司法》和《担保法》的要求规范运作,所以同担保公司合作能在相当程度上降低农村合作银行单独贷款的风险。这就为建立“公司+农户+金融”的支农机制创造了可能。

鹿城农村合作银行与市农信担保公司通过协商结成了比较稳固的贷款担保业务关系,形成了以稳健为原则的运作机制。

一是把好贷前调查关。对企业提出的贷款申请,由农信担保公司进行初审,然后由合作银行、担保公司和农业局三方联合对企业进行实地调查,了解生产经营情况、资产负债情况、财务状况和信用程度等;再通过人民银行的信贷登记咨询系统,比较全面地掌握基本情况,经综合审定后确定贷款规模和期限。

二是建立风险防范机制。目前还只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流动资金短缺提供贷款;为防止恶意转移资产,使债权落空,要求企业法人以自然人身份作为第二担保人,一旦出险将追溯其个人家庭财产;建立风险基金,实行分级代偿,出现风险首先以风险基金偿还贷款,不足部分由合作银行、担保公司分级代偿,合作银行承担12%,免交利息,担保公司承担88%。

三、对“公司+农户+金融"支农模式的效果评析

“公司+农户+金融”的支农模式为建立扶持农业的长效机制作了有益的探索,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和效益农业的发展,带动了农民就业增收,同时也实现了银企“双赢”。

1.促进了农业龙头企业规模扩大,效益提升。新的支农模式使农业龙头企业及时获得资金,有效缓解了资金紧缺、贷款难的问题,从而带动企业迅速发展。有5家企业在三年内通过鹿城农村合作银行的支持评上省级农业龙头企业,生产设备、基地、产品的科技含量得到明显提高。

2.通过对农业龙头企业的支持,带动了农户生产,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如瓯海五凤淀粉厂地处本市西部贫困山区和革命老区,创办已有二十年,其原料来自当地的农家粮食品种――地瓜,带动农户多,市场前景好,近几年来年本行向其累放贷款1320万元,扩大生产规模,产品在温州市区的市场占有率已达90%以上,还远销德国、西班牙、捷克等国外市场,2005年销售收入达7759万元,为贷款支持前的5倍多,创利441万元;该厂在瓯海西部山区建立了38000亩淀粉原料基地,与1200户种植户签订了保护价收购订单,并在四川丰都建立了红薯基地,带动当地5000户种植户增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3.为建立扶持农业的长效机制作了有益的探索。“公司+农户+金融”的支农模式区别于政府安排的无偿性农业扶持资金,而是按照市场化、商业化方式运作,实行规范化操作和风险控制,其效果远比单一的资金补助强。它可以使支农资金永续滚动使用,发挥长期效应,又能引导企业和农民增强市场意识和信用意识。同时还可按照“扶优限劣”的原则,通过信贷杠杆适时调整资金投向,向强势农业龙头企业倾斜,使资金投入符合政府产业政策的企业,促进农业生产经营集约化程度的提高。

4.形成了城区农村合作金融服务“三农”的新路径。“公司+农户+金融”的支农模式使鹿城农村合作银行获得了有效体现支农宗旨的资金运用途径,为城区农村合作金融提高对新农村建设的贡献度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实践。由于操作规范、管理严格、运作得当,目前为止到期的102笔担保贷款均已顺利收回贷款本息,实现了银企“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由于鹿城农村合作银行的资金来源主要是当地居民的储蓄和中小企业存款,通过农业龙头企业贷款形成了资金从城市向农村的流动,较好地体现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有利于城乡和谐发展。

四、“公司+农户+金融"模式与其他支农模式的比较

(一)与“公司+农户”模式的比较

“公司+农户”是目前农业产业化经营中比较普遍采用的组织形式,通过组建龙头企业可有效地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但这种模式在实践中也存在不足之处,由于目前农业龙头企业绝大多数还属于中小企业,真正的“大龙”、“强龙”不多,规模较小、实力较弱,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但从其与农户的利益关系看,龙头企业仍处于强势地位,加之信用体系不健全,缺乏法律上的有效监督,因此极易出现订单难兑现、农户利益得不到保障、甚至将风险转嫁给农户的现象,很少真正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紧密型合作。与此同时,一些农户不守信用,私自毁约损害公司利益也时有发生。

而“公司+农户+金融”模式则将担保公司和银行引入农业产业化经营链条,一方面可以在龙头企业遭遇市场风险时,保持资金链的延续,保证龙头企业的生存,并通过订单的兑现间接地保护了农民的利益;另一方面,在农户失信时,也对龙头企业起到了保护作用。因此,“公司+农户+金融”模式通过对农业龙头企业的金融支持,更有利于农业龙头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二)与“四位一体”模式的比较

“四位一体”模式最早由北大林毅夫教授、亚洲开发银行汤敏博士提出,试图通过“龙头企业+银行+担保公司+农户”的金融创新解决农村资金问题,延长农业产业链。具体思路是:由龙头企业联合起来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商业性担保公司;银行根据龙头企业建立高产、高效、优质农产品原料基地的需要,将贷款发放给相关农户;然后由龙头企业用收购农产品的价款归还银行贷款;担保公司对银行向农户贷款的安全提供担保。目前云南省临沧地区正在进行“四位一体”模式试点。

该模式和“公司+农户+金融”模式的构成要素一致,其不同点在于:一是担保公司的组建上不同,前者由龙头企业组建,后者由政府部门组织;二是支持对象不同,前者面对农户,主要解决广大农户的融资困难,后者面向龙头企业,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

“四位一体”模式的运作中会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充分考虑该模式中最关键环节――龙头企业的市场风险,“四位一体”模式的前提之一是龙头企业能够规避市场风险,这在供求关系正常的情况下是可以做到的,但农产品需求弹性较大,供求关系稍微变化就可能导致价格大幅波动,而遇到市场风险时,如果龙头公司自身都面临困境,则由其出资组建的担保公司就更难以为继,所以要使这个模式持续正常运作就必须考虑另外建立风险基金来对冲龙头企业可能遇到的风险。二是农户对融资成本的承受能力,从农民的意愿来看,一般对利率3%―4%的政策性贷款非常欢迎,对5%―7%的利率水平能够承受,而正规金融的贷款利率一般在6%左右,再加上贷款利息一半的担保费,高达9%的融资成本是农户不愿承受的,而农业龙头企业对资金的渴求则远远超过农户个体。三是贷款银行的管理成本,尽管有龙头企业提供担保,但作为贷款人仍必须掌握农户的家庭财产等有关信息,农户贷款额小量大面广,信息收集和贷款管理的成本仍然会很高,且当担保公司出险时,银行的风险也会相应加大;同时目前大多数龙头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是松散型的联合,龙头企业本身的担保意愿并不强烈:另外实践已经证明,对农户的金融支持采取小额信用贷款或农户联保贷款的方式都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因此,从成本上考虑,银行的积极性并不高。

而“公司+金融+农户”模式则较好地解决了上述问题。它首先关注的是龙头企业这个根本,遵循企业受益然后惠及农户的基本思路,其一是满足了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壮大对资金的要求,使其资金链得到保障;其二是简化了银行的管理,作为贷款人只要加强对龙头企业的风险管理,而农户与龙头企业之间的信用关系则由龙头企业自主管理、自担风险;其三是风险共担机制更加简明有效,“四位一体”模式需要另外再建立政府牵头的风险基金或政策性担保,以防止市场风险集中时造成运行流程被打破,“公司+金融+农户”模式则直接由政府农口部门牵头组织担保公司,弱化了银行的风险。因此,笔者认为,“公司+金融+农户”模式在支持“三农”中具有更高的效率。

五、总结

鹿城农村合作银行在提高支持新农村建设贡献度上进行了新的探索,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支农模式,推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体现了中央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的基本特征。

1.要跳出支农的传统思维。城区经济的纯农业占比极低,如果局限于传统农业,或局限于传统的服务区域范围,则只能开展小额信用贷款或联保贷款等业务,势必使城区农村合作金融的支农功能越来越萎缩,因此,突破传统支农思路至关重要。鹿城农村合作银行跳出了鹿城辖区,支持全市农业龙头企业,从而扩大了视野,突破了局限于当地的传统支农思维,拓宽了城区农村合作金融的支农范畴。

2.要从创新担保机制入手。扶持“三农”的资金投入,无论从农村中小企业还是农民的角度看,抵押担保是一个普遍性难题。因此如何降低或转移风险,从而符合农村合作金融对风险管理的要求,是农村金融投入的焦点,这使得担保机制的创新成为农村金融供给的关键性问题。对此,鹿城农村合作银行选择与市农信担保公司合作,实现了对担保机制的创新,能够有效地分散或转移风险,并具有以下特点:一是合作者为政府下属部门或有政府部门参与,信用度较高,并且对借款人具有一定的管理职能,能够比较准确及时地掌握借款人的经营状况,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提供可靠的信息;二是形成了多重风险防范机制,防止风险聚集在农村合作金融机构。

3.要形成支农的放大效应。城区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如果只将支农效用局限于支持对象本身,其支农功能仍然会受到很大限制。因此,必须寻求农村产业链中的关键点作为支持对象,通过其双向互动和连锁效应,使支农效用得到放大,从而使城区农村合作金融的支农功能得到更有效的发挥。如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可以带动大量农户,使鹿城农村合作银行的支农资金起到了以点带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唐双宁.银行业机构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有作为.金融时报,2006.04.29

[2]中国人民银行上饶市中心支行课题组.我国农村融资现实审视与制度重构[J].金融研究,2006;1

[3]林毅夫.推广龙头企业担保公司增加农民收入.毅夫博客(blog.省略/m/linyifu)

[4]刘巍,李振华.新农村建设样本:“四位一体”模式的临沧实践.21世纪经济报道第452期,2006年4月10日

篇2

3月10日,铜仁市农村信用社基层学木黄现场会在印江自治县木黄镇召开,学习木黄信用社坚持诚信建设不打折、坚持普惠金融服务不停步、坚持服务创新不懈怠、坚持团队建设不停滞、坚持责任担当不放松的特色做法。

省联社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主任蔡湘在讲话中强调,要在支农支小上发挥好主力军作用,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做实、做精“三农”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实现涉农、小微企业贷款“两个不低于”目标;要在金融普惠中发挥好平台作用,着力在普惠金融的广度、深度、密度上下功夫,力争普惠金融有新进展;要在服务县域中发挥好主渠道作用,结合当地产业政策和区域经济特点,主动对接,转变发展思路,创新产品服务,不断做大总量、提高质量,主动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优质、更高效的金融服务。

贴心服务源于执着与坚守

铜仁审计中心党工委书记、负责人陈洲对木黄信用社的工作给予充分肯定。他指出,全市农信社学习木黄,就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全省农信社工作会议精神,从基层抓起,巩固根基,扎牢篱笆,抓好全市基层农信社的基础工作;就是要学习木黄信用社的工作思路、制度执行、团队建设、服务意识、责任担当和爱岗敬业精神。全市农信社要认清形势,树立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切实推进学习型、创新型团队建设,念好“早、快、好、活、实、强”“六字经”,踏实抓好各项基础工作。通过学习,在基层行社之间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努力适应新常态,创造改革发展新活力。

木黄信用社十年如一日,用执著和坚守服务“三农”;以敢于担当、勇于创新的精神打通农村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广大农民、城镇个体工商户、小微企业提供灵活、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走出一条规模、质量、效益协调发展的道路,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乡村金融超市”,多次被县联社作为先进典型在系统内推广。

2011年末,木黄信用社存贷款余额双双突破亿元大关,成为印江联社首个“双破亿”信用社;2014年末,木黄信用社各项存款余额22504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0311万元,成为印江联社首个“双2亿”信用社。截至2015年2月末,木黄信用社定期储蓄存款突破1亿元,成为印江联社首个定期储蓄存款“亿元”信用社。

巩固发展阵地

金融服务不停步

2014年,省联社提出加快推进“诚者信合・村村通”工程后,为加快进程,执行落实好普惠金融政策,木黄信用社结合信用工程建设经验,及时成立三个推广小组(2人/组),进村入寨选点,多次开办“群众座谈”培训班,通过通俗易懂、灵活多样的方式,把最新的金融知识传递到自然村寨,对广大农民群众关心的储蓄、汇兑、小额农户贷款和反假币等知识进行讲解,并当场回答农民提出的热点问题。

在“村村通”推广初期,许多初步选中的服务点农户由于担心垫资太大、担心用卡取钱看不见发生额和余额引发扯皮、担心安“村村通”耽搁时间等问题,对使用“村村通”刷卡心存顾虑。当信用社推广小组到五甲村选中的服务点进行推广时,村民徐清祥有抵触情绪,但信贷员吴猛并不放弃,一次次登门向他介绍“村村通”的相关知识,让他明白“村村通”是一项惠农便民服务举措,主动请信贷员帮忙安上机器。今年初,信用社又组织人员在他家按照标准打造了第一个现金流通综合服务平台,现在业务多的时候每天交易量可达80多笔,徐清祥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信用社的人办事实在不过哄。”

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木黄信用社与市场上的其他企业一样,同样面临着与竞争对手的博弈。对于地处边陲小镇的木黄信用社来说,最好的竞争策略就是把工作做实、做细,坚持与客户长期面对面接触,既让客户熟悉信用社,又促进信用社职工适时实地掌握客户需求。多年来,木黄信用社不仅把“顾客就是上帝”的观念外化于形,而且内化于心,以“客户为中心”,着力把提高服务客户能力、效率、质量作为检验员工是否合格的标准。成立9年来,木黄信用社坚持每年春节期间深入各村召开群众座谈会,既跟上了服务客户的需求变化,又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竞争力。

责任担当不放松

情系民生见真情

木黄信用社在营造农村金融生态环境、打造“诚信木黄”的行动中,充分认识到承担社会责任是优化服务、推进金融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担当社会责任,支持民生工程”作为工作重点,在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支持社会环境协调发展、赈灾扶危济困等方面体现了中小金融机构服务社会和奉献社会的风范。

2014年7月,受持续强降雨影响,木黄镇革底村发生山体滑坡地质灾害,造成当地四个村民组149户824人严重受灾,152栋房屋倒塌,灾情发生后,木黄信用社及时到现场进行调查,根据灾情的严重性,及时为受灾借款户办理贷款展期120余笔960余万元,缓收受灾借款户贷款利息40余万元,贷款近1000万元支持群众灾后重建和安置。

面对下岗职工、农村个体工商户、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木黄信用社结合政府就业、创业政策,充分发挥农村金融主力军作用,主动担起对弱势群体进行资金支持的责任。针对许多返乡农民工、留守妇女、贫困大学毕业生缺乏抵押担保实物的情况,木黄信用社充分发挥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优势,为他们解决启动资金难的问题。截至2015年2月,累计为返乡人员就业、创业提供贷款6512万元,为返乡农村妇女创业提供贷款1138万元,为个体工商户提供贷款3500万元,为贫困大学毕业生就业、创业提供贷款830万元。

篇3

统一思想,创新工作思路

2015年以来,郏县农村信用社围绕市办“转变观念、强化管理、创新发展、团结共赢”的工作思路,在新形势、新挑战面前,正视现状,不畏困难,从创新业务品牌入手,尽量简化办贷流程和手续,努力拉近与客户的距离。联社通过组织学习上级会议精神和领导讲话、邀聘相关讲师授课、召开各类会议、座谈讨论等,使全体干部员工进一步认清了当前形势,充分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严重制约我们的发展。

(一)存款保险金制度及利率市场化严重挤压盈利空间。

(二)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银行以及村镇银行不断蚕食农村市场,农村金融多元化格局加快形成。

(三)互联网金融的强大和冲,一是互联网金融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支付中介功能更完善;二是互联网金融能够使资金直接输送给需求方和融资者,随着互联网和电子商务的发展,第三方支付平台交易量和流通量越来越大,涉及的用户越来越多三是互联网金融凭借数据信息的优势,可以直接向供应链、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支持。

(四)多年来的等客上门观念已经疏远了我们与客户的关系。

当然,有利因素也不少。“三农”经济的发展愈来愈受到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金融需求日益增多,我们也存在自身的优势:一是网点多,营业网点、农民金融自助终端、助农POS取款点遍布各乡各村;二是人面熟,我们长期扎根“三农”,在农民心中根深蒂固,深度发展空间大;三是结算渠道顺畅,POS机、手机银行、网上银行等结算工具快捷、便利、优惠幅度大。

综合以上因素得出结论:想生存、想发展,就要切实发展和巩固农村市场,服务“三农”经济,找准核心客户;要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只有创新思路、机制、产品,提供差异化服务,才有出路,才有发展机遇,才会有客户、有市场。

简化贷款手续,创新贷款品牌

通过外地取经、邀请农户、商户、企业代表座谈等,广泛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结合郏县实际,把信贷投放目标重点定位在农村,坚定不移地把农户、商户、小微企业、农村现代经济实体作为目标群体。

首先是简化贷款手续。为切实提高办贷效率,提升金融服务水平,有效解决广大客户贷款需求,切实解决广大客户贷款难和贷款办理时间慢问题。在确保不弱化法律依据的条件下,对客户申请贷款资料及联社内部运作资料尽量简化,剔除重复资料,取消加盖个人印章,该合并的合并,调查报告、审查审批意见一张纸下来,简明扼要。简化审批流程,除50万元以上贷款召开贷审会审批外,10万元―30万元以下小额贷款直接由客户经理所在客户部门负责人直接审批,50万元以下贷款由联社主管信贷副主任直接审批。

其次是创新贷款品牌。在控制风险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客户的信贷需求,适时推出了“惠农贷”、“商贷通”、“公薪消费贷”、“POS信用贷”、 “抵押循环贷”、“林业开发贷”、“土地流转贷”七个贷款品种,贷款对象涵盖农户、城户、商户、工薪族、家庭农场和林业。特别是我们为农户“量身定做”的“惠农贷”小额信用贷款,向取款一样方便,开启了支农惠农新模式,受到了县委、县政府及乡镇党委政府、村级组织的高度重视,从上到下都成立了相关组织,积极协助推荐、配合宣传和授信,也得到了群众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影响。

广泛宣传,主动外拓营销

在“双节”期间我们开展了“迎新春”金融特色服务进乡村活动,制定活动方案,推出了各项优惠政策。广泛宣传,主动服务,入村现场为农户兑换零钱新钞、赠送春联、利用无线终端现场办理业务、为返乡农民工免费赠送车票,在城区主要街道、路段设金融服务站、发放宣传彩页,借助新闻媒体、户外广告等大力推广各项业务,受到了群众好评,赢得了社会信任,有力促进了存款及其他业务增长和扩展。并以客户为中心,强化主动营销意识。3月份启动了在全辖范围内金融服务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市场、进机关的“五走进”外拓营销活动,全体员工包括班子成员、机关部门身子下移,分片包社,携带宣传彩页、海报、横幅、有声广播设备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辖内乡村、专业市场宣讲,把我们的理念、服务、产品、优惠政策等送给了农户、商户、工薪人员。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协助下我们分别在广阔天地乡和安良镇召开“郏县农信社金融服务进企业座谈会”,在县政府会议中心邀请全县300多名商户召开“郏县联社金融服务进商户座谈会”,向客户详细讲解了农信社电子银行业务和信贷业务等,征求了客户意见和建议,现场解答了相关问题,建立了客户信息档案,社会各阶层体验到了多方位的金融服务,提升群众对农信社金融产品认知度。从4月份开始,我们将进一步转变营销方式,分别进行商圈营销、商业链营销、外出农民工家属营销、产业园区小企业营销等系统营销,把宣传营销活动常态化。例如:我们以我县北京华联百货商场为载体,对进驻的商户构成的商圈正在营销,受到了商户的好评。

周密安排,认真组织实施

产品的创新、措施的出台,不能成为摆设,不只是为了宣传,要扎实推进,加快实施,真正使客户体验到实惠,使客户满意、舒心,增强客户忠诚度、依赖度。目前,郏县农信社品牌贷款主要办理了“惠农贷”、“商贷通”、“公薪消费贷”、“POS信用贷”“林业开发贷”贷款,授信客户138户,授信金额3042万元,用信金额2593万元。

“惠农贷”具体实施过程中,有几点体会:一要重视前期宣传发动,要向村级评定组织详细说明“惠农贷”的规则和推荐授信农户的重要性,找到真正有需求的农户;二要明确客户经理入户调查时的纪律性和真实性,入户时决不允许贪占农户家的利益,对农户的财产及收入调查务求真实;三是审计监察部要在次月对授信农户逐户进行电话回访,发现有弄虚作假和存在廉洁自律问题的客户经理并查实的一律开除;四是建立客户维护机制,客户经理在定期进行贷后跟踪检查时配合信用社做好客户维护工作;五是办理要简便快捷,简化办理、审批流程;六是建立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尽职免责及风险赔偿制度,在提高客户经理收入的同时,加大客户经理的责任心,对不属于尽职免责范围形成不良贷款的要全额赔偿。

篇4

念好“三字经”,实现信贷支农增速扩面。念好“农、小、微”三字经,按照“事先有承诺,事中有引导,事后有考核”的工作思路,将支农服务全面嵌入监管体系。要求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作出支农公开承诺,切实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做好城镇化的配套金融服务,更好地支持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更好地支持农村实体经济发展。确保主要涉农银行贷款增速不低于当年贷款平均增速,并努力扩大支持覆盖面。推动金融资源适度向欠发达地区和老少边穷地区倾斜,力争三峡库区及渝东南民族地区等“两翼”欠发达地区涉农贷款增速高于“一圈”经济发达地区。引导大中型银行抓大不放小,充分发挥其在资金、网络、科技等方面的优势,积极服务“三农”。同时,实施支农激励约束,“一月一表、一季一报、年度一考”强化监测考核,重点督促提升农户贷款和农村贷款在涉农贷款中的比重,并将考核结果与机构准入、监管评级、高管人员履职评价紧密挂钩,确保支农信贷投放目标实现。

优化“阳光贷”,打造支农服务绿色通道。按照强农惠农富农的新要求和“三农”金融服务的新需求,唱响做深“三大工程”。实施“三个阳光”,提升贷款公平性和可得性。一是信息阳光。要求辖内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官方网站、各营业网点醒目位置及服务辖区的乡镇、村社等人群聚集地设置农村金融服务公示牌。二是操作阳光。要求根据客户意愿,将客户信用等级、授信额度、贷款办理进度等情况通过手机短信、电话、信函等方式及时告知。三是管理阳光。严格执行银监会贷款“七不准”禁令,并加大对业务办理的稽核检查,对于不廉洁办贷或未按服务承诺办理业务的,严肃处理。

巩固“村村通”,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全覆盖。要求主要涉农银行和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金融服务覆盖率上下工夫,通过完善乡镇及以下网点机构布局、做好农村电子银行建设、提供差异化的社区服务及广泛开展“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方式,更好地推进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深入编织服务网络。一方面,继续稳妥推进村镇银行法人机构的组建和分支机构的设立,科学规划网点布局,已设村镇银行力争3至5年实现辖内重要乡镇网点覆盖。另一方面,夯实农村“零网点”乡镇基础金融服务,完善便民基础金融服务设施,积极推进电子机具布设,巩固提升“村村通”便民金融服务成效。重庆市在先后实现全市空白网点乡镇“金融服务全覆盖”和“机构全覆盖”的基础上,去年底基本实现了“行政村”便民基础金融服务设施全覆盖。全市“惠农通”布设量达到10322台,设立便民服务点618个,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打好“创新牌”,拓宽渠道破解资金难题。引导涉农银行按照“一地一品,一品一贷”的创新思路,积极开发“量体裁衣”式的金融产品,通过不断丰富信贷支持模式,扩大抵押担保范围,解决“贷款难和难贷款”问题。一方面,推动产品创新。去年全市先后推出了农村青年创业贷款、新农村农房建设贷款等近70个因地制宜、特色创新的金融产品,有效地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今年将继续鼓励开发一批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信贷支农产品,加快实现“三农”金融服务由量的满足向质的提升转变。另一方面,推动抵押品创新。稳步推广“三权”(林权、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农房)抵押贷款业务,鼓励水库经营权质押等新型农村权益类抵押品种发展,盘活农民沉睡资产,解决抵押难“瓶颈”问题。

链接

篇5

大家好!今天我怀着激动的心情,登上了这个特别的舞台,感谢组织给我提供了一次,难得的学习、锻炼和参与竞争的机会。首先做下自我介绍,我是来自×信用社的××,XX年年参加工作,现为×信用社会计,拟竞聘信用社主任。

这两个字对于我来说非常的亲切,那里有着我信合事业的启蒙。在a一年的会计工作中,使我的业务水平有了长足的提高,加上我对×乡已经非常了解,相信自身已经能够胜任b信用社主任一职,同时,b的同事都是我的老师,我在那里展开工作将如鱼得水,干起工作将游刃有余,相信干出的工作成绩和今年属相一样:牛!

如果这次竞聘有幸成为b信用社主任,我将在联社的正确领导下,围绕各项目标任务,同全社员工携手同心,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努力完成联社下达的各项任务。现对工作思路做以下阐述:

一是对自己严格要求,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学习金融、党政知识和科学文化知识,来提升自身修养。同时,做到“严于利己,宽以待人”,做好全社的表率作用,以热情真诚的心来赢得客户,以坦诚宽容的心来团结同事,以高效出色的工作来回报组织。

二是积极与联社沟通,及时掌握工作动态和学习了解联社新的文件精神;同时定期与同事交心谈心,经常展开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动他们积极献言献策,发挥他们的才能,让其才尽其所用,为b信用社的发展添砖加瓦。

三是做好组织存款的工作。b地处自贡南部边锥,与宜宾接壤,主动积极吸收宜宾存款,和发扬走村串户的优良传统,做到经常与存款大户联系,为其提供方便,如提供零钱、更换破钞等;同时,把存款重点放在加强优质服务,做到老客户不走,新客户常来;其次,积极争取地方党政的支持,做好旺季资金回笼工作,减少存款外流,牢牢站稳农村金融市场。

四是加强信贷投放力度,努力提高信贷资产质量。2009年是许多行业的一个寒冬,在这样的背景下,金融行业的发展潜力是有的,许多企业和个体户需求资金过冬。同时,等金融风暴刮完,百废具兴的时候就到了,许多行业需求更多资金来谋求更大的发展。在这个充满机遇时刻,我将做到经常下乡调查了解农户资金需求,加大对农户资金支持,并及时掌握了解**或自井地区个体户或企业信贷需求。其次,认真分析不良贷款成因,加大对不良贷款的清收力度,我上任后将带领全社员工对不良贷款进行地毯式清收,对赖帐户做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五是安保方面。坚决执行联社的“一票否定”制度,让职工树立“有安全才有效益”的观念,绝不允许有脱岗、串岗、到点不到岗的现象发生,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防范意识。其次,我将带头履行安全保卫的各项规章制度。

作为一名刚踏如信合的新人来说,今天的演讲,自己就是一片绿叶,但这片绿叶同时也需要养分,希望在座的诸位,用选票和掌声划作养分给予我,让我在信合事业上拙壮成长。

篇6

1.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有效改善。为彻底解决农民取款难问题,使农民足不出村便可享受到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近年来藁城市各金融机构努力做好农村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工作。农业银行启动了“春天行动”,以当地具有一定规模的农资配送站、百货家电超市、农副产品批发店等为依托,加大“智付通”的布放力度;农村信用联社加大“农信村村通”宣传力度,选取具有一定实力、信誉良好的商户布放E-POS;邮政储蓄银行按照“循序渐进,先试点后铺开”的工作思路,结合“新农保”的发放开展助农取款机的宣传,同时针对农村居民喜欢用折、不愿用卡的习惯,配备了既能刷卡、又能刷折的一体机,受到农村居民的欢迎。截至2012年6月末,累计建立银行卡助农取款服务点344个,涉及行政村195个,占全市行政村的81.6%;发放银行卡65.7万张,安装ATM机82台,布放POS机385台、转账电话6285部,发展特约商户1587户,农村金融服务环境有效改善。

2.涉农贷款稳步增长,支农效果显现。截至2012年6月末,金融机构涉农贷款余额52.6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3.88亿元,占贷款比重的66.76%。其中农户贷款余额15.63亿元;农村企业及各类组织贷款余额36.91亿元,分别占总贷款的19.81%、46.79%。

3.农业信贷需求旺盛,但贷款满足率低,缺口较大。一是通过对藁城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调查发现,132家龙头企业中仅有14家企业获得贷款4.62亿元。118家龙头企业主要以加工、养殖、营销农副产品为主,企业资产规模小,产品附加值低,抵押担保不足。而金融机构信贷抵押主要看固定资产,龙头企业贷款难,很大程度难在没有足够的抵押物。再加上各金融机构的评级授信系统由主管行统一制定,没有专门针对农业企业特点的评级授信和审批体系,这些定量或定性的评级授信条款成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难以逾越的门槛。二是从对农户调查情况看,目前藁城市一般农户资金需求额在1万元左右,种养殖业大户的资金需求一般在5万元~15万元之间,乡镇私营企业资金需求在30万元~100万元左右,其他方面资金需求在1万元~30万元之间不等。在整个资金需求中,主要用于生产周转的短期资金需求较为普遍,其次是建房、消费、购买农机、助学等资金需求占较小的比例。从资金满足程度来看,除农发行政策性收购资金能得到较大满足外,其他各类资金需求满足率普遍较低,满足率较高的“小额农贷”,由于金额有限,发挥作用不大。

金融支持“三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金融支农体系不完备。一是金融支农定位、机制的不完备,弱化了金融支农作用的发挥。由于国有商业银行对县域分支机构进行了整合、撤并,并集中上收了信贷资金的审批权限,造成县域分支机构仅有小额质押贷款权限和额度较小的个人消费贷款权限,其支持县域经济特别是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作用得不到发挥。二是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缺位,金融支持力度不够。藁城市农村企业80%都分布在乡镇,近年来,农村金融机构网点不断收缩,目前全市仅剩下农村信用社和部分乡镇农行分理处,使得农村企业在开户、结算、提现等方面的服务都极不方便。同时,唯一覆盖乡镇的农村信用社在改革中也面临功能边缘化的困境,其商业化目标经营取向和管理体制变更以及自身资金实力的不济都制约着县域农村企业的深度支持。三是农业发展银行尽管其业务功能由粮食购销企业贷款扩展到可以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但受其信贷资金来源(不能吸收储蓄存款,靠上借资金发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的限制,其支农作用受到了影响;而作为金融支农主体的农村信用社,尽管在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及再贴现的扶持下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农村信用社资金支持渠道不顺畅,其支农实力大打折扣。

(二)农村信贷资金供给渠道狭窄。受信贷资金审批权限的制约,县域国有商业银行逐渐演化成为上级行的“吸储器”,对农村信贷资金的供给除了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及再贴现外没有其他渠道,使得农村资金被大量抽走。截至2012年6月末,全市四家国有商业银行,工行存贷比20.25%、农行存贷比42.72%、中行存贷比仅为3.61%、建行存贷比12.91%。农村信贷资金供给渠道狭窄和资金大量外流并存,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和巨大资金需求形成强烈反差。

(三)金融经营理念、经营方式和金融产品滞后。一是藁城市8家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标准仍是传统的抵押贷款、担保贷款,甚至只要求用国有土地使用权作抵押,而农村企业通常只有少量的有效资产来做抵押或质押,无法提供银行需要的足够的担保,与金融机构的信贷往来失之交臂。二是除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外,其余7家金融机构贷款审批权均集中在上级行,企业贷款程序均是“企业申请—基层行初步调查—向上级行申报评级授信—企业用信申请—办理抵押手续—申请上级行审批”,经过层层申报、调查、审批、批复,贷款审批时间至少一个月以上,而农业企业对流动资金需求季节性强,资金需求量大,金融机构在信贷审批过程中的审慎性原则与农业企业资金需求“短、频、快”相矛盾,严重制约了农业企业的发展壮大。

(四)农业保险体系缺位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状况。农业保险是稳定农业生产、保障经营者利益的有力手段,有利于改善农业和经营主体的经济地位,便于其获得贷款,引导农业金融资本的流入。但由于农业保险回报率低,缺乏必要的政策支持和法律法规依据,实行商业化经营的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办农业保险,已有的农业保险业务也日趋萎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金融机构对农业、农村企业的信贷风险加剧了农村金融供给紧张状况。

金融支持“三农”的对策建议

(一)加强“窗口指导”,引导资金向“三农”倾斜。一是基层人行要引导各金融机构认真落实国家货币政策,优化信贷结构,重点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支持力度;配合和引导地方政府每年对金融机构信贷支持情况给予奖励,激励金融机构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二是拓宽金融服务领域。各金融机构要主动走进市场,走进客户,主动营销。通过举办银企洽谈会、中小企业“金融超市”宣传等形式,听取农村企业意见及建议,了解贷款需求情况,力争达成长期合作意向。

(二)推动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一是创新担保形式,积极采取动产抵押、仓单质押、权益质押等担保方式,解决农村企业贷款担保难题。探索用生长期或收获期农作物抵押贷款的办法,允许企业以原材料、产成品等动产抵押,推广期货仓单、进出口环节仓单以及其他仓储机构出具的物权仓单质押的做法,加快实行保单质押、土地出租、入股权益质押等担保形式。二是推动农业发展银行对农村企业的支持范围,对一些从事粮、棉、油加工营销的龙头企业都纳入其信贷范围,更好地发挥政策性金融对农业产业化的扶持作用。三是对河北省重点龙头企业在基层机构开户的,金融机构应给予基层机构较为灵活的信贷发放和管理权限,并在资金调度上予以必要支持。四是扩大对农村龙头企业的信用贷款。金融机构可在信誉评价和建立贷款档案制度的基础上,对资信状况好、资产实力强、发展潜力大的龙头企业,核定信用额度,用于企业收购及基地农户签订农产品合同。

篇7

一、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是农村信用社取得长足发展的根本保证。

(一)政府农村产业经济政策是农村信用社得以发展的前提。近年来,县委县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把高产高效农业和农产品深加工作为主要发展方向,相继出台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在各项政策的指导下,全县农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逐步形成了以陵阳的西瓜大棚,小店的芦笋种植,库山、天宝的中草药,桑园、大石头的大姜等为代表的成规模的农业产业带,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000年共实现农业总产值27亿元,同比增长2. 4 %,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农村信用社的资金来源与运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提高认识,多措并举,各级政府全力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发展。政府各级部门已充分认识到农村信用社是地方金融机构,其兴衰与政府息息相关。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6月末其农贷总量占全县农贷总量的90%以上,农村信用社已逐渐发展成为最好的联系农民的金融纽带,是名副其实的农村金融主力军。

长期以来,各级政府多措并举化解风险支持发展,在涉及农村信用社切身利益问题,在政府利益与信用社利益发生冲突时,政府宁可自身承担也绝不把包袱甩给农村信用社。一是政府举债解决基金会问题。1999年根据上级安排全县清理农村合作基金会,根据有关精神对符合条件的基金会可由农村信用社收购,政府及时组织了人员对全县21家基金会进行了清产核资,县政府本着不甩包袱、不压担子、不转嫁风险的原则,将基金会全盘关闭,所形成的债务由政府承担,避免了将风险转嫁到农村信用社。二是帮助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增资扩股是农村信用社增强抵御风险能力、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的主要手段之一,各级政府始终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动社会各界踊跃入股。目前,农信社股金总额已达4727万元,较行社分门办公时增长4693万元。三是整顿社会信用秩序,清收盘活不良资产。今年5月份,根据市政府统一部署,县政府大力开展了清收盘活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活动,为信用社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活动中,县政府成立了由县政府分管县长任组长,公安、法院等职能部门为成员的清收盘活领导小组,积极帮助清收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并把清收任务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乡镇。各乡镇政府也相应成立了清收领导小组,重点抓好清收工作中的组织协调工作。到目前,共清收盘活不良资产203万元,有效化解了农村信用社的经营风险。

二、明确经营思路,转换经营方式,建立有效监督制约考核机制。

(一)明确经营思路,突出以信贷支农为主线的工作重点。信用社充分认识到信贷支农既是信用社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又是摆脱困境、化解风险的必由之路,必须把握住良好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农”字优势,作好支农这篇大文章,使农村信用社真正占领农村金融市场,成为支农主力军。工作中,他们以发放小额农贷作为支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形式,信贷人员走村串户大力发放小额农业贷款。今年,累计发放小额贷款9.6  万余笔,涉及金额34579万元,占贷款总投放量的87 %。

(二)建立内部考核机制,打破平均主义,真正体现多劳多得。长期以来,该社没有真正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收入分配机制,职工“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孬干好一个样”,积极性和主动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普遍缺乏危机感和责任心。对此,今年初,该社对收入分配进行了彻底改革,先后出台了《****农村信用社2001年度经营目标考核办法》、《联社机关工作业绩考评办法》等相关文件,明确了经营目标与劳动报酬的关系,从两方面入手实行全员考核。经营目标分为基础目标、新增目标、中间业务新增利润目标三项,收入分为生活费和目标奖惩两项,收入报酬与工作目标相挂钩,完成基础目标可保证基本生活费;完成新增目标计划的全额兑现效益工资,对超额完成部分按比例给予奖励,最高可达1万元。分配机制的改革,拉大了收入差距,真正体现了“基本工资保吃饭,效益工资靠实干”的分配机制,成为促进业务发展的助推器。

(三)大力发展营销贷款,改变传统信贷投入模式。过去,由于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各地资金的需求状况也不同,加上个别信贷人员怕承担责任,出现了惜贷、惧贷的心理,导致信用社有款放不出、借款人用款贷不着的供求矛盾。针对这一问题,信用社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一改传统信贷投放模式,全面推行了贷款营销制度,主动走出社门向优良客户推销贷款。信用社与职工个人签订放款责任书,在限额内由其自主发放贷款,保证到期及时收回本息。为有效防范风险,对贷户实行信用等级管理,根据资信状况不同将贷户分成A、B、C三个等级,放款额度从1000元到2万元不等。营销贷款重点支持了城乡个体工商户和资金需求量大的农户发展经营项目,实现社会效益和自身效益“双赢”的良好经营局面。

(四)改革人事用工和干部任用制度,激发全员活力。年初以来,信用社进行了劳动用工制度改革,实行全员聘任制,职工经过考试和评议合格者由信用社与职工签订聘用合同,聘期  2年,合同期满经过考核合格者重新聘用,不合格者自行解聘,使全员都产生了危机感、压力感。在干部任用上实行竞争上岗,在联社机关开展了中层干部竞聘,通过个人答辩、群众投票、组织考核等程序,有15名德才兼备、年富力强、群众威信好、学历层次高的人员竞争上岗,给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对基层信用社主任实行末位淘汰制,在年度综合考核中处于末位的信用社,其主任将自动辞职。

三、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帮助农村信用社解决当前面临的几个问题。信用社紧紧围绕“双增”工程,各项业务取得了快速发展,创建社以来的最好水平,上半年共缴纳税金80万元,自行社脱钩以来共缴纳税金1443万元,为地方财政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支持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但目前仍存在不良资产占比高、支农资金实力不强等不利因素需要加以解决。

(一)协调各级各部门帮助抓好资金组织工作,堵住农村资金外流源头。农村信用社虽然在资金组织工作上做了很大努力,但从上半年存款增长分析,全县农村信用社组织资金10385万元,仅占全县农村存款增长额的41. 8%,这与农村信用社农业贷款投放量占全县各金融机构97. 8%的比例极不相称。目前个别只存不贷的机构利用各金融机构大批撤销农村代办站之机广泛发展代办员吸收存款,同农村信用社争夺农村金融市场,造成了农村资金大量外流,无法满足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来源的需求。这也与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招商引资的政策相悖的。建议各级党政部门切实采取措施加以制止。一是把农民人均存款作为《农村干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之一,纳入“双增”工程的考核。二是乡镇政府对农村信用社的客户经理给予一定的义务工补贴,提高其服务“三农”的积极性。三是各乡镇制定制度,制约各级干部为其他金融机构代办储蓄问题,使这部分资金“回流”到农村信用社。

篇8

【关键词】金融扶贫 政策落实 社会保障

一、大关县基本情况

大关县属国家乌蒙片区连片开发重点区域,县域面积1692平方千米,辖9个乡镇78个行政村。截至2014年末,全县总人口近28.78万(其中,农业人口22.89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75亿元,人均生产总值8600元;全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有12.59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5%,扶贫攻坚任务十分繁重。

二、大关金融扶贫工作开展情况及取得的成效

(一)整体推动,确保金融扶贫务求实效

按照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思路,进一步发挥金融扶贫的积极作用,人行大关支行推出了“面、点、线”扶贫工作方式助力乌蒙片区攻坚扶贫,取得了较好效果。今年1月29日,央视新闻联播播出的云南“区域开发与精准扶贫”专题报道中,以大关县扶贫工作为例作了相关报道。“面”:就是选定区域开发为面,加大信贷资金投入。通过金融杠杆撬动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以龙头企业和产业“造血”式扶贫模式巩固扶贫效果。“点”:就是选出扶贫对象为点,金融触角直达基层。在确定区域开发扶贫项目后,优先选择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工作中被评定为信用户的农户,作为精准扶贫对象。“线”:就是以金融扶贫为线,贯穿于面点之中。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在昭通市率先开展农村集体经济“红色股份”工作、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试点、“助保贷”等业务。2013年和2014年,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8.6和9.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4.24%和6.40%;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28和4860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20%和14.95%;全县贫困人口比上年末减少4.28和1.48万人,分别下降26.29%和12.33%。

(二)“三信”带动,营造金融扶贫良好环境

人行大关支行以“三信”创建为抓手,为金融扶贫工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在全县创下了工作覆盖面100%和农户建档面100%的双百成绩。截至2015年6月末,大关县信用农户、信用村、信用乡镇占比分别已达到62.21%、57.69%、66.67%,“三信”创建工作提前两年完成云南省目标任务。

(三)示范拉动,探索金融扶贫实践路径

今年初以来,人行大关支行提出了“以创建‘金融扶贫示范试点’作为新阶段推进精准扶贫战略的工作思路”,得到了人行昆明中支、昭通中支和县委政府的积极肯定与全力支持。5月下旬,县人民政府正式印发了《大关县金融扶贫示范试点方案》予以执行;6月下旬,县委、政府在示范点玉碗镇隆重召开了启动暨动员大会。自示范工作启动以来,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突出呈现四个特点的创新工作机制,扎实、有力推进创建出成效。

1.政策优惠新。一是人民银行对农村信用社年度信贷规模给予适当调剂,昭通中支专项下达支农再贷款1000万元,并配额信贷规模;二是实行贷款降息优惠。县农村信用社承诺,对精准扶贫农户贷款降息13%以上,以有效降低农户生产融资成本;三是全县政策扶贫贴息贷款向示范点倾斜,重点支持、重点推进。

2.工作机制新。一是建立台账工作机制,跟踪服务。梳理确定扶贫对象,建立“名单式”管理模式;二是建立督查督办工作机制,跟进工作开展。各参与建设方须按月向县委、政府和人民银行报告当月金融扶贫工作进展情况,“示范试点工作领导组”不定期组织现场检查,总结提高,跟进落实,形成督查督办工作机制。

3.金融产品新。农村信用社推出了“期限灵活精准降息”专项扶贫贷款品牌。同时,各涉农金融机构在“惠农卡”的授信规模、额度上承诺向示范点倾斜,以提高信贷扶贫的针对性,实效开展特色信贷扶贫。

4.服务方式新。成立由银行青年业务骨干和乡、村、社干部组成的金融知识宣教机构,依托宣教队的集中宣讲与乡、村、社干部日常宣传的结合。

三、存在的问题与经济学分析

(一)问题的外在表现

1.金融机构对农村金融工作未建立长期目标,局限于短期利润,没有深度参与到培育的环节,一定程度上导致了金融扶贫资源没有有效利用。

2.金融机构内部对金融扶贫工作缺乏必要激励机制。受限于贫困地区的客观因素,与绩效挂钩的工资制度可能会伤害到银行员工对金融扶贫工作的积极性。

3.金融服务覆盖偏低,乡镇一级只有信用社在提供传统的存、放、汇服务,不利于竞争性农村金融市场的形成,不利于为贫困户提供更优质的金融服务。

4.扶贫贷款的政策性与其商业化经营的矛盾,金融机构盈利性和社会责任的矛盾没有得到有效调和。

5.农村金融体系不完善、制度不健全,金融服务和创新意识不强。没有专门服务于农村农业融资的担保机构,农户资产不能有效转化为流动性;涉农保险产品种类少,农村、农业与农民缺少保险偿付的金融保障机制,抵御风险能力弱。

(二)金融扶贫制约因素

1.生产要素长期缺乏导致金融扶贫短期内难以见效。一是公共基础设施落后,基本公共服务不足。二是良田稀缺,经济效益较差。三是劳动力生产率低下。许多外出务工者只能从事传统的苦力型工种,报酬低;在家务农者缺乏成体系的科学种植的专业知识。四是资金短缺。农户贷款难、贷款贵问题非常突出。五是产业发展滞后。生产要素长期缺乏导致投入产出比偏低,金融扶贫难度大、耗时长、风险较高,短期内难以见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金融扶贫尚未深入人心。大部分农户从没有在信用社办理过业务,有资金需求的都是向亲朋好友临时借款,容易形成“三角债”,经济情况较差的家庭往往是较大的风险点;由于还款和要账的不确定性,相关家庭都会面临流动性风险。贫困片区群众信用意识淡薄,金融知识、法律法规普及力度不够,逃废银行债务情况时有发生,加剧金融机构对涉农贷款风险的控制。

3.财政扶贫精准度有待提高。受地域环境等限制,有关职能部门筹划与协调工作有一定难度,导致金融扶贫的可持续性受到影响。

4.农村专业合作社的建设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农民的资产、劳动力不能有效集中,规模效应没有得到体现。“以社带户,以企带村”的扶贫方式还未广泛见成效。单户农户在经营、土地流转、担保、贷款上都没有优势;同时,过度分散的资源增加了金融机构的经营成本和风险,一定程度上导致惜贷。农户之间家庭经济状况差异较大,若不有效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则差异可能会越来越大,最后导致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马太效应。

四、政策建议

较佳的金融扶贫流程如图所示,但目前农村产权制度没有有效建立起来,农村不动产还只是流动性非常低的廉价资产,基本没有充当生产的资本;政府和金融市场协调机制没有有效运行;地方政府对经济发展的规划,特别是对扶贫的规划仍缺乏可持续性;地方经济发展和金融市场发展还没有实现双赢;政府和市场的边界需要重构。以下将从两个方面尝试提出政策建议。

(一)金融系统自我完善、自我更新

1.推进小额扶贫信贷走专营化道路。支持现有涉农金融机构在乡镇一级增设营业网点,支持开办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机构,完善竞争机制,倒逼金融机构对现有工作机制进行改革,做好金融扶贫工作。鼓励涉农国有商业银行创新管理模式,合理增加基层授权授信,压缩管理层级。加强对扶贫金融机构的监管。涉农金融机构的各级管理层对贫困地区的涉农金融机构管理和考核以不片面的追求利润为目标。

2.探索创新农村担保机制。建立多元化农村担保体系,以风险分担形式代替农村信用社税收优惠,建立政府性农业担保机构;尝试将产业化龙头企业、专业协会等关联利益主体作为联保共同体,建立互担保组织;以村为单位,整合扶贫办的互助社资金及部分财政补贴资金作为信贷担保基金,发挥放大效应。创新担保抵押方式,开办农业资源承包经营权类抵押贷款等。

3.加快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涉农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在巩固完善传统信贷产品和业务的基础上,依照现行相关法律规定,探索扩大申请贷款可用于担保的财产范围,探索贷款风险分担的各类方式,因地制宜,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突破。逐步增加扶贫贷款贴息资金,合理确定扶贫贷款贴息额度,建立风险补偿资金,引导金融机构从信贷规模、授信审批等方面给予扶贫贴息贷款优先支持。同时,保险公司可针对涉农龙头企业和已具规模的专业合作社提供创新型的保险产品,降低农业生产的风险,促进农业生产的转型。

4.继续加强金融知识普及。进一步改变农民一些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将现代化金融理念深入培植到农村发展和农业生产之中,帮助农户建立现代融资理念、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农户积极参与到建档立卡和信用体系创建工作中,促使农户主动探索、实践新的生产方式,创新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

5.积极协调解决融资难题。银行看重贷款的可回收性;贫困户短期内更看重贷款的可获得性,长期内更看重利率。制定相关农村信贷政策时,一定要协调好银行与农户的贷款目标。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和农宅确权颁证工作,解决信贷抵押不足的矛盾,增加信贷可获得性。二是督促金融机构改善服务方式,用活用足涉农贴息贷款政策,有效降低贷款成本,为贫困群众提供长期金融支持。三是配合好有关部门,争取政府财政资金贴息,为贫困户精准提供贷款支持。

(二)改善外部环境,为金融扶贫提供保障

1.配合好相关部门引进先进农业技术,培育一批特色、新型产业,加大对农村专业合作社的支持力度。可借鉴一些省近年来推出的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农村新型合作模式,由供销合作社解决农业生产中的市场问题,由农民专业合作社解决农业产业的发展问题,由信用合作社解决农业生产中的资金问题。以集中的专业运作代替农户的分散经营,减少经营成本,降低生产风险,加深农业的资产化和金融化,促进传统农业向农业工业转型,把劳动力重新吸引到土地上来。

2.不断完善精准扶贫措施,使政策规定能落地生根。坚持金融扶贫与财政扶贫有机结合,紧扣“重在联、贵在为、深在制”要领,坚持扶真贫、真扶贫,不断拓展内涵和层次,实现由“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实质性转变。一是确保对象精准,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抓住真实识别贫困、规范建档立卡、实施动态管理、推行挂图作业四个关键环节,避免普惠政策代替特惠政策、区域政策代替到户政策的现象,提高扶贫效果。二是确保内容精准,解决好扶什么的问题。坚持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具体分析致贫原因,突出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富民产业培育、社会事业发展、易地搬迁、金融支持等扶贫措施。

3.推动财政与银行良性互动,完善正向激励政策。一是建立金融扶贫的正向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县域金融机构将新增可贷资金留在当地使用,督促涉农贷款税收优惠、定向费用补贴、增量奖励等政策的落实,引导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贫困片区。二是建立健全风险补偿机制。设立扶贫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有效分担贫困地区金融风险,提升金融机构发放扶贫贷款的主动性。试行“动产抵押+不动产抵押”信贷产品组合模式,拓展贫困村农户贷款途径,实现贫困村互助资金、金融机构、农户多方共赢。三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将分散在扶贫、农业、水务、交通、国土、电力、住建等部门涉农财政资金整合为资本金,吸引企业资金、社会资金、民营资本,设立贫困地区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商业化运营和政策性引导,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杠杆作用,带动社会资金、金融资本、银行信贷投入扶贫开发,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特色产业。

篇9

进展

全国农信社的情况

农村信用社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合作制、股份合作制、股份制等组织形式的演变,经历了管理权的几次易手和两轮的深化体制改革。

采取合作制产权形式,农信社名义上归全体社员所有,但由于社员股金在农信社资本金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且分散在众多的社员之中,社员对农信社的所有权难以体现,少数农信社甚至已经没有社员股,产权关系日益模糊,基本上处于内部人控制、外部党政控制或两者并存的状态。

采取股份合作制产权形式之后,虽可以享受股份制增资扩股的便利,并免受股份制治理结构对经营者的约束。但股份合作制是一种模糊产权模式,其对企业经营发展产生的不利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够清晰。股份合作制社区银行将股份划分为资格股和投资股,资格股和投资股在投票权上的不同设定,使资格股和投资股不能完全做到同股同权,在今后的法人治理实践中必然会产生一定的摩擦。第二,易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由于股份制和合作制相互结合,股份的资本监督和合作制的民主监督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从而容易产生内部人控制现象。第三,经营目标的双重性影响。股份制企业首要的经营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合作制企业经营目标首要的经营目标是为社员服务。股份合作制企业的经营目标选择上要同时兼顾促进社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使股份合作制银行的经营目标具有一定的双重性,不处理好这个问题必定影响银行今后的经营发展。

农信社实行三权分开、协调运作、相互制衡的公司治理始于2003年。2003年1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要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信用社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总的要求是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该年初,国务院关于印发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发[2003]15号)要求按照“明晰产权关系、强化约束机制、增强服务功能、国家适当支持、地方政府负责”的宗旨,把农村信用社办为由农民、农村和各类经济组织入股,为农民、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服务的社区性地方金融机构。2003年6月,全国首批8个省(市)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正式启动,这次改革是在管理体制、产权模式和组织形式等方面的一次全面改革,主要内容包括三个方面:改革农村信用社的产权制度,明确产权关系;完善法人治理结构;转换经营机制。截至2006年底,农信社改革试点专项票据的发行和专项借款发放工作已基本完成。经过2003年以来的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虽然明显改善,盈利能力不断增强,服务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农信社体系的改革和发展速度仍然赶不上其他金融机构。受传统思维和体制制约,部分农信社改革滞留于表层,经营机制缺乏活力,自主创新发展缓慢,风险隐患得不到根本控制。在建立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方面,农村信用社和农村合作银行虽建立了“三会一层”体制,但较其他商业银行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三会”职能虚置、内部人控制、公司治理行政化、有效激励约束和监督制衡不到位等,没有达到“形神兼备”的公司治理要求,因此在业内有些同志将此轮改革调侃为“翻牌”。

滨海农商行公司治理概况

天津滨海农村商业银行(下称“滨海农商行”)是在原塘沽农合行、大港农合行和汉沽联社改制重组的基础上,引入新的发起人共同发起设立的以民营经济为主体,外资、国有、股份合作制等多种所有制共存,试行行政无级别化管理的股份制农村金融机构。

自成立之初,滨海农商行就致力于打造产权明晰、符合国际化要求的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以进一步增强公司治理机制的有效性,提高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凭借滨海新区开发开放、金融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定位的区位优势,按照监管部门的规则和要求,滨海农商行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改进措施,公司治理水平不断提高,在农村金融系统的改革实践中始终走在全国前列。

自成立以来,滨海农商行依据《公司法》、《商业银行法》等法律法规,比照执行《国有股份制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及相关监管指引》和《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和《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等规范和要求,参照国际惯例,努力建立和完善“形神兼备”的与国际接轨的现代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主要是建立和完善“三会一层”组织架构,相应清晰地界定责权利,并试行行政无级别化管理;实行了董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建立和完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体系及其办事机构,以及议事规则和工作规则,为董事会民主决策、科学决策提供重要支持;建立和完善股东大会、董事会、董事长协调会(行务会)和行长办公会等议事决策制度,基本实现了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对建立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法人治理的要求。

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促进了滨海农商行良好的经营运行,提高了风险防控水平和创利能力,对增强滨海农商行决策科学性和执行力度,增强滨海农商行竞争力,提高经营绩效,保证滨海农商行的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问题

公司治理决策系统性、整体性需要进一步完善

“三会一层”的职责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自成立之初,滨海农商行就致力于建立和完善“三会一层”制度,制定了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议事规则,明确规定其权利与义务、任职资格与条件,初步形成了分工协作、相互制衡、促进发展的内部组织体制和保障机制。但同时,“三会一层”的工作规则与工作重点需要在实践中根据业务发展和监管要求不断调整和完善,“三会一层”职责定位需要进一步明确,以保证其严格按照各自的工作职责和规范开展工作,从而为滨海农商行科学决策和提高执行力提供基础支持。

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需要进一步加强。具有不同知识和背景的独立董事能够为公司的发展和董事会决策提供多维的建设性意见,有利于公司提高决策水平,提高经营绩效。滨海农商行4名独立董事按照各自的专业背景,分别任职于董事会各专门委员会,负责审计、风险管理、关联交易管理、战略研究、薪酬与考核、董事任职资格的初步审核等专业工作。而要更好地促进董事会独立判断滨海农商行事务,科学决策滨海农商行经营,需要进一步强化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使其能够站在公正、客观、前瞻的立场上审视滨海农商行的战略、计划和重大的决策,大胆地发表意见、采取措施。

董事会决策基础透明性需要进一步增强。要尊重、保护滨海农商行股东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首先要确保董事会决策基础透明。决策基础透明是董事会决策科学的前提条件。决策基础透明具体又表现为确保董事的充分知情权、充分参与权和充分发言权等。目前,滨海农商行历次董事会的召集、召开程序均按照《公司章程》的规定,能够确保董事及时获取会议相关资料和有关滨海农商行经营管理状况的信息,确保其有充分的参与权和发言权,但还存在尚待改进的空间。

董事会民主决策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决策科学和决策民主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决策科学需要民主决策来提供可靠和有效的制度保障;另一方面,决策民主的过程本身,就是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科学的理论、思想、技术在决策中得以运用和渗透的过程。滨海农商行自成立以来,坚持建立和完善民主决策机制和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对提高董事会决策科学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制约因素,影响了民主决策机制作用的有效发挥:

一是专门委员会会议与董事会会议会期间隔过短,导致讨论不充分,提交到董事会审议过于匆忙,文字资料来不及修改。

二是由于对会议情况了解掌握不够,董事讨论审议重大事项只是基于会议材料,对滨海农商行的战略策划、制定与执行缺乏有效的工作思路。

三是由于缺少调研,专业委员会不能及时、全面了解滨海农商行的财务、内控、合规、风险管理及其他经营情况,因此,就滨海农商行经营发展提出的意见和建议缺少针对性和建设性。

四是外部自上而下的行政监管和自下而上的社会监督、舆论监督,以及内部各层级员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发言权和监督权,要求滨海农商行进一步加强与“外部声音”和“内部声音”的沟通和联系,并善于听取各方面意见。

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为准则亟需建立。规范的行为准则,既是科学决策指导思想的反映,也是决策实践经验的概括。比照《股份制商业银行董事会尽职指引》,董事会应当确保商业银行制定书面的行为规范准则,对各层级的管理人员和业务人员的行为规范做出规定。目前,滨海农商行尚未建立规范的董、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行为准则。

董事持续培训机制需要建立和加强。董事参与决策是基于其理论知识水平、经验,对经济形势的了解以及对所处行业及其客户的熟悉程度等。在金融业发展日新月异,金融创新层出不穷的今天,董事若不具备所需的知识、经验和素质,或不能及时加强学习、更新知识、了解国内外产业发展、经济金融形势等,就难以在形成董事会决策时提出客观、中肯的意见,难以在公司重大决策以及投资方面发挥其专业作用。目前,滨海农商行部分董事由于缺乏必要的银行知识、技能,以及专业不对口导致在董事会上提不出意见,或意见缺少专业性。要提高其科学决策能力、市场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董事持续培训机制亟需建立。

公司治理信息传导的流畅性、衔接性需进一步增强

公司治理传导机制包括上传与下达。上传,即与滨海农商行有关的全部重大问题,包括银行治理结构状况、经营状况、所有权状况、财务会计状况等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完整地向董事会及各专门委员会报送和传导,并接受其监督。下达,即股东大会、董事会形成的各项决策、决议、指示、要求等能够及时、准确地下达至各业务部门、各层级员工,以确保日常经营符合各项决策的目标。目前,就上传而言,有关滨海农商行经营状况、财务状况等信息传导的及时性和完整性需要进一步提高。就下达而言,滨海农商行公司治理理念,股东大会、董事会各项决策,董事会制订的战略等传导至各业务部门、分支机构的及时性、有效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公司治理决策执行力度需要进一步增强

经营层职责分工有待细化。要准确理解股东大会、董事会决策要求,确保滨海农商行各项决策执行到位,经营层人员间职责分工有待细化,有关人员和部门责任有待落实,部门间的协调需要加强。

督办查办制度有待建立。一是对滨海农商行决策、决议、指示、要求的理解到位情况需要审查和评估;二是执行决策的办法与流程的可行性需要审查和评估;三是贯彻落实董事会决策的及时性、准确性和合规性需要审查和评估;四是执行董事会决策的效果需要进行审查和评估。

内部审计体制机制需要创新。内部审计是商业银行内控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独有的对风险管理的实时关注和评估,对健全公司治理、提高公司执行力至关重要。良好的内部审计,可以突破传统的会计报表与财务审计范畴,进一步扩展到更高层次看待与评价银行各类业务活动,从而协助管理层改善经营思路,提高经济效益。就目前而言,滨海农商行内部审计职能尚未得到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理念、目标定位等不够明确。在审计技术方面,风险分析方法和计算机技术辅助手段运用甚少,由此降低了审计工作的效率。

全流程、全层次、全产品的品质管理职能有待进一步整合和强化。滨海农商行自成立以来,在董事会的决策推动下,各级经营管理人员和各部门、各分支机构致力于不断改进经营管理和服务,创新金融产品,规范信贷流程,提高服务水平,但要进一步提升滨海农商行产品、流程、服务的内在质量和外在形象,改进和提高经营、管理、财务活动中贯彻董事会决策的有效性,全流程、全层次、全产品的品质管理有待进一步整合和强化。

首席风险官、财务总监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目前,银行业正面临着积极稳妥发展的新局面、新机遇、新挑战,包括金融衍生品在内的大量新的金融产品陆续推出,与之相关配套的法律法规也在不断制定和实施。面临复杂的金融形势和金融环境,商业银行只有不断防范和化解风险,提高自身的规范化经营管理水平,才能适应金融市场新的形势。而专设首席风险官这一举措,无疑能促使银行更加重视和抓好规范化经营管理工作。同时,为增强银行的财务管理工作的真实性、有效性,应进一步明确和细化财务总监的职责,充分发挥其对公司财务、会计活动的监督与咨询作用。财务总监通过财务组织建设、财务预算、成本费用控制与分析、财务预警与分析等,及时参与公司的重大经营活动,可以有效地协助完善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公司的经营管理水平。

篇10

一、抓学习教育,提高职工素质

我们始终把开展学习教育和业务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具体化到实际工作中去。比如在学习“三个代表”和“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时,我们要求全体职工必须认真阅读县宣传部编印的《党员干部读本》、《公民道德常识》,要牢记并深刻领会“三个代表”和“公民道德规范二十字”具体内容及其深刻涵意,并结合我们信合工作的实际,创造性地提出了我社职工职业道德守则,具体地来说就是要做到“爱岗敬业,爱社如家,爱客(户)如亲(人),文明服务,以德治社”。在创建市级文明单位活动中,我社全体职工都参加了县文明办组织的公民道德常识考试,人人取得了公民道德结业证书,涌现出了一些“文明服务,爱社如家,爱岗敬业”的先进典型。在业务学习上,我们除版权所有了联社要求学习的《制度汇编》和5本业务书籍之外,还要求员工学习《中国农村信用合作》、《金融时报》等本行业的报刊,从中了解与信合工作紧密相关的知识和信息,从而紧跟时代的步伐,以应对加入WTO之后,信合工作所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新要求。主任张玉山在肩负本社管理工作之余,还参加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工商管理在职研究生函授班学习,今年完成学业取得了研究生学历证书。党的十六大召开之后,我们按照联社的安排,及时组织职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每人都写出一至二篇心得体会,并以此为动力,全体职工振奋精神,团结拼搏,齐心协力,打了一场旺季三收工作的攻坚战,取得了辉煌的战果,为贯彻十六大献上了一份厚礼,为二00三年工作开好头、起好步奠定了基础。

二、抓文明建设,提高服务水平

在以文明服务为主题的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中,我社在业务部门和上级文明办的指导下,在学习政治、业务,开展职工“三德”教育,签订道德协议,开展扶贫送温暖等各项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工作方针,一是制订并完善了《文明服务承诺》、《精神文明建设规划》、《文明用语》、《文明办主任职责》等各项文明制度,建立健全了文明组织及其各项管理制度。二是在年初实现市级“青年文明号标兵”单位的基础上,着于创建市级文明单位,顺利通过了市县文明委验收,(预计明年三月份授牌,正式命名)。三是以服务三农、服务城乡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为宗旨,全年累计投放各类贷款4212万元,有效地扶持了个体工商企业(户),促进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四是通过多种形式,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我社两个文明建设工作,在城区主要街巷刷写了10余条固定标语。年终为储户印赠台历500多份,还在府谷电视台、府谷信息港网站进行综合宣传报道,宣传塑造了我社优质文明的服务品牌和良好的公众形象,从而为全县信合系统塑造了良好的社会形象。五是为城内村贫困户苏二女家属送去面粉两袋,保证了其家属有粮吃,孩子不因贫困而辍学。六是在美化环境、作风建设、社会治安、计划生育等项工作方面,我社始终坚持守法经营、文明经营、科学管理的工作原则,打造了一支廉洁、文明、高效的信合队伍。

三、抓三收工作,提高经营效益

我们按照年初联社确定的工作思路,特别是在旺季县人行、联社召开的农村信用社工作会议后,我社抓早动快,及时传达落实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旺季工作思路,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首先是狠抓组织资金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吸收低成本存款上来。采取“以存定贷,以贷引存”等有效服务办法确保存款稳步上升,把任务分解到总社营业部和各分社,年底各项存款余额3003万元。二是扛死肩,打硬仗,全面清收不良贷款。旺季阶段分两个组进行划金额清收,由主任张玉山和副主任张振文分别挂帅担任“清收工作组组长”,把清收工作的重点放在两呆贷款上,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对拒不还款,有赖债现象的个别钉子户,我们采取了依法清收手段,做到依法收贷显威力,清收攻坚手不软,收到了明显效果。经过一个多月苦战拼搏,到年底,清收两呆贷款金额40.2万元。三是进一步强化经营管理,有效提高经济效益,争创年终利润突破50万元大关。我们通过抓学习教育,开展优质文明服务,千方百计组织资金。领导挂帅扛死肩,集中力量打好一场“清收利息、清收不良贷款”的突击战和攻坚战;同时继续发扬“增收节资,开源节流,厉行节约,勤俭办社”的管理作风,全社职工齐心协力,克难求进,苦战拼搏,截至12月31日,超额完成了全年各项业务指标:各项存款余额3003万元,较年初净增936万元,完成全年任务300万元的311.9%;其中低成本存款余额达到2149万元;累计投放贷款4212万元;不良贷款比率降到3.3%;存贷之比为65.8%,收息率为112%,全年各项业务收入172万元,各项业务支出118.7万元,实现利润53.3万元。

四、因地制宜做好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和建档工作

我们在联社召开的农户小额信贷现场会后,及时传达精神,刷写固定宣传标语,认真学习贯彻人总行西安分行、省联合会关于总结推广农村信用社发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建立信用村(镇)工作的一系列文件精神,结合我社实际,因地制宜地进一步做好农户小额信贷的发放、创建信用村(镇)工作,并实施了农户经济档案建立工作。

五、抓好安全保卫工作,提高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