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4-04 20:03:21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

篇1

(一)有的独生子女娇气任性,或以自我为中心,或张扬个性,不善于团结协作,不关心集体,不关心他人,自私,怕脏怕累不爱劳动,比吃、比穿,生活自理能力差,受不得一点批评或挫折。

(二)离婚家庭和父母不和的家庭子女存在自卑、孤僻、烦躁、焦虑、抑郁、敏感、叛逆、捣乱等特点。

(三)留守家庭或外来工家庭,对孩子教育不够,孩子存在厌学、贪玩、说谎、迷恋电子游戏等不良习惯。

(四)有的青少年迷恋网络,喜欢看电视、玩游戏,上网聊QQ,泡网吧,不喜欢纸质阅读;浮躁,喜欢追星。导致部分青少年未能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和人生观。

二、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带来的不良后果

这些不良的心理和行为既阻碍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给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很多困难,也使很多家庭幸福感缺失。他们走上社会没有健康的人格心理去面对社会,甚至因荒废学业而没能学到谋生的基本技能,有可能走上犯罪道路,引发更多社会问题。

三、从深层次分析有以下原因

(一)社会层面原因:青少年对于形象、有趣、富于变化的电视节目和网络游戏爱好要高于对课外书籍的阅读;青少年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对鱼龙混杂的电视节目和瞬息万变的网络信息良莠不分,盲目模仿;家长不懂指导孩子绿色上网;一些书商、网吧老板、娱乐场所老板、影视制作人唯利是图,非法营运或传播不健康的图书、音像制品,青少年接触不健康的图书、音像、网站之后心灵受到腐蚀,难以自拔。

(二)家庭层面原因:家长缺乏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不懂得与时俱进学习家庭教育方法,没有认识到孩子心理素质培养和人格健全教育对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家长未能科学指导孩子阅读优秀课外书籍,有些家长要求孩子读书,自己却在打麻将,更不会主动对孩子的阅读进行有效指导;家长为谋生既无时间、无精力、管不了或不懂管孩子。进城务工的家长,其职业和生活方式,又难以在人格塑造方面在孩子面前起示范作用;一些闹离婚的父母,有的为了让孩子当盟军,争取抚养权,于是互相指责、攻击,破坏对方形象,伤害了孩子童真心灵;有的为了推卸责任,对孩子思想、生活、学习疏于关心照顾,放任自流,导致孩子孤独无助、叛逆;或者离婚后有补偿心理,随便满足孩子无理要求,造成任性放纵。在失去家庭道德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融入到人群中,难以与同龄人融洽相处,容易产生负面情绪。

(三)学校层面的原因:其一,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的主要困境是专业教师奇缺,全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专职心理教师配备不齐或没法开足课时;我市学前教育和小学阶段均没有统一规范的心理教材和读本,教师要上心理辅导课只能搜集资料设计课例,心理教育不科学系统,效果差。其二,不论是过去还是新课改推行多年的今天,教师中片面追求分数、升学率,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的老师大有人在;一些老师对待学困生、行为偏差生的一些行为现象,没有深入分析心理成因和寻求疏导转化的对策,也没有和家长沟通达成共识和争取教育合力,而是厌烦、批评或迁怒家长,甚至放弃教育;一些教师不善于自身身心调适,某个阶段身体或心理状况不佳,容易让情绪流露在学生面前,造成师源性心理伤害。

(四)区县教育主管部门层面原因:有的区县教育部门没有意识到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应“防重于治”,缺乏前瞻性、可行性的科学规划,心育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其一,各区县教育局至今未按省市要求相应成立区县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分管的副局长、德育股长对心理教育工作业务不熟悉,能做到管一行、爱一行、钻研一行的很少,更谈不少与时俱进主动学习先进的心理健康教育经验。其二,各区县对上级教育部门的心育文件虽上传下达,却未能制订出适合区域实际的工作方案,未发挥指导、跟踪、评价、督促作用。对教师心理教育培训缺乏科学理性的认识与行动,如:周泓用赏识教育把耳聋的女儿周婷婷培养成留美博士生,2005年前后,有些区县就轰轰烈烈地推广赏识教育;2009年教育部出台文件说班主任有批评学生的权利,有些区县就红红火火大谈挫折教育和惩罚教育……对多元化的教育观念未能以科学、客观、批判的态度有选择接受,而是跟风走,未能科学规划指导区域的心理教育。其三,面上普及型的心理培训缺乏互动、交流、研讨,难以解决教育实践中层出不穷的学生问题。

(五)政府层面原因:其一,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是破解问题难题的首要工作,但相关科研经费的投入却受到限制。如果政府加大对预防性、发展性心理专题活动或者课题研究的投入,更有利于青少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更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效果。其二,政府层面对书香家庭、书香校园、书香社区的建设力度不够。阅读关系到青少年的心灵成长,优秀读物能陶冶人的高尚情操,但政府层面对培植书香家庭、书香社区、书香校园的力度和投入不够,一些好的经验做法未得到重视推广,未能形成“书香汕头”的大气候,也就未能把广大青少年引导到知书达理的正道上。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氛围。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仅靠学校心理专业教师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终身的师长,应从家庭源头抓起,从幼儿开始就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系统工程,探索创新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以政府重视投入(出台文件,投入经费、人力,提供活动场地),专家出谋献策形成方案,家庭、学校、社区联动,全员参与形成合力,全面铺开,全程实施,构建“汕头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工作模式”,才能扎实做好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这项任重道远的“心灵工程”。

(二)成立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组建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成员由心理专家、中小学心理教师、优秀班主任、教子有方的家长、热心人士组成;以邀请专家开心理讲座,家长学校经验交流等形式,让广大家长深入、全面学习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技能与方法,自觉地在家庭生活中渗透心育,当孩子的“心理保健师”; 以“预防性和发展性”为主,以“补救型和矫治型”为辅的心理教育模式,识别心理异常并及时寻求帮助;委托广东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培训心理健康教育骨干。

(三)各区县政府加大对心理教育培训的财政投入。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人格是否健全、心理教育水平高低,关系着全体学生的心理发展和家庭、社会的和谐稳定。为取得高成效,应单列增加资金投入,征求广大家长、教师意见,请教专家,制订培训计划,列入资金投入预算并在区县教育信息网公示,接收群众监督。培训计划应包括定期经验交流,专题研讨、案例反思、专题活动、专家讲座和学校公开课,家长关于子女心理教育的咨询活动,家长学校讲座等。学校、社区、妇联如计划开展家庭教育研究或青少年心理健康课题研究或专题活动,政府应拨出专项资金扶助,尽快探索出科学高效的汕头特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为全市提供科学高效、可操作性强的工作经验,让科研成果尽快得到推广,让更多家庭、学校、社区得益,造福广大青少年。

(四)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论坛”征文比赛。发动广大教师、家长、各界人士关心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经验,由政府部门出资,择优结集出版,赠阅家庭、学校、社区。奖励科学建言献策者。

篇2

XX县XX中学XXX老师的讲座首先通过视频课件,介绍当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偏极状况的一组新闻,然后从六个方面分析了调查的原因:

(1)学习压力无从释放。

(2)早恋问题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3)家庭结构残缺带来的影响。

(4)不良的教养方式造成的结果。

(5)隔代教育产生的障碍。

(6)个性特色以及社会传媒注入了一些不良因素。

接着XXX老师介绍了XX中学十多年探寻搜索而逐渐形成的一套完整的、行之有效的中学生心理咨询工作体系:

一是建立健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全面开展“1+1心联行动”健康教育活动。

二是切实加强心理咨询队伍的建设,夯实心育基础。

三是规范细致的咨询辅导,为学生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四是拓宽校园文化建设渠道,全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五是注重班主任队伍建设,把好心理健康教育首要关口。

XXX老师的讲座具有很好的操作性。

XX县XX初级中学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活动中心XXX老师的交流发言,从七个方面介绍了该校是如何做好心理咨询工作的:

(1)营造温馨的心理辅导环境。

(2)组建专业的心理辅导队伍。

(3)强化完善的内部管理机制。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讲座。

(5)对学生进行心理测试。

(6)开设“悄悄话信箱”。

(7)坚持日常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

谭学美老师的交流为我们展示了心理健康咨询工作很好的工作范例。

XX县实验小学XX老师从四方面介绍了稳步推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方法:

(1)加强管理,完善机制,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保驾护航。

(2)同步实施,三方联动,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营造氛围。

(3)创造机会,抓实培训,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打造专业团队。

(4)明确任务,拓展渠道,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增实效。

XX县实验小学的介绍也为我们大家拓展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思路。

XX中学关工委的交流从“确定方向”、“建章立制”、“构建平台”、“推广辐射”四方面作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探索,特别详细地介绍了在构建平台上做了五项具体工作:

一是建立特殊学生档案,二是开展心理健康讲座,三是接收学生的心理咨询,四是设立学生信箱,五是做好书面宣传。这为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提供了很好的借鉴作用。

在今天这次培训、学习、交流的基础上,对于今后如何进一步抓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我对大家提出以下四点要求:

一、全县各中小学要充分认识、并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达到省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提出的“在全省各中小学90%以上建立谈心屋”的要求。

二、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形式要多样,除办好“谈心屋”外,还可以在开展“千名教师进万家”的走访活动中,或利用手机、QQ、微信、微博等现代化手段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篇3

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取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全方位研究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协调各系统内部及系统间关系,推进系统生态环境的改善与交流,从而形成教育合力以提升学生心理素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根据生态学理论提出了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并在实践中进行了初步探索,以论证其可行性。对这些研究进行回顾,发现我国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仍处于理论探索阶段,需要研究者和工作者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不断努力。

关键词:

生态学取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实践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倡导,心理健康教育逐渐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根据生态学理论对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进行审察发现,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聚焦少数存在心理问题的个体,更应立足于整体,关注所有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1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来源

1979年,美国心理学家布朗芬•布伦纳首次提出了生态系统理论,把成长中的个体看成是受其周围环境多种因素影响的复杂的关系系统。根据该系统对人们的影响程度将其从内向外依次分为四个子系统:最内层为微观系统,是个体直接接触的环境;中间系统是第二个层次,指各微观系统之间的联系;外层系统,指个体未直接参与但对他们的发展产生影响的环境系统;位于最外层的是宏观系统,指社会文化价值观、风俗习惯、法律制度以及其他文化资源。在这些系统中,系统与个体相互作用并影响着个体发展,要研究个体的发展就必须考察个体不同社会生态系统的特征。在生态系统理论的影响下,莫茨等人和帕玛瑞格于1999年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定向(ecologicallyoriented)或称生态学理论(thetheoryofecology)。该理论认为,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综合考虑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多重影响因素,即不仅需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还要综合考虑家庭、学校、社区、社会等因素的影响以及各因素之间所存在的交互作用。心理健康教育应该突破聚焦有限的个体心理健康问题咨询,从障碍定向治疗观拓展到以增强能力为主的提高定向观上。按照生态学观点,学生心理健康由其与环境之间的互动所决定,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是生态环境系统适应性调解后的必然结果。生态系统理论作为心理学的新兴的基本理论,可以给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更全面的指导。

2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构建

莫茨等人在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理论时就对这一理念的具体含义及实施方法作出了说明。该理论认为,生态学定向包括:(1)对青年学生的干预应该和在环境系统中的变化相联系;(2)在教师、学校、家庭和社区间构建起预防和干预的桥梁;(3)在更广泛的社会环境中用交互作用的观点看待学生的个体行为;(4)改变环境系统中多重变化的过程。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结合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我国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对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探索。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吴曼、吴诗涌(2008)[1]对生态学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李涛(2013)[2]在前者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立足于实践的生态学模式。该模式包括:(1)确定目标: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应该以全面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为目标;(2)把握原则:把握好工作主体的全方位原则,工作方式的多途径原则和监控系统的动态化原则;(3)丰富内容: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运用多种形式和内容挖掘学生的潜能;(4)拓展实践途径:从学校、家长、社区、社会等各个层次的生态系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这一模式从多方面构建了生态学取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在政策、方针和具体实施方法上作了详细说明,但它依旧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需要不断完善。相对中小学而言,大学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受到了社会各界更多的重视,普及工作更加完善。虽然近两年才开始专门探讨面向大学生的生态学取向模式,但理论成果更加丰富,其中较有代表性的是李玲[3](2015)的模式。她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模式构建主要包括教育目标、教育管理机制、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等五个方面。李永兰[4](2014)针对高职学生所提出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学体系是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框架,从组织管理体系、业务工作体系、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体系和生态环境体系四个方面运用生态学理论。李玲的模式倾向于一般的教育模式,在宏观的教育模式基础上加入生态化的理念。而李永兰的思路更贴近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思路,体现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这些模式主要从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教育方式和途径等方面提出了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一般模式,传统模式的框架依旧明显。近几年来对生态学取向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探索越来越多,需增加更多的生态学理论指导,以突破原有框架的束缚,实现生态学理论与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更大程度的结合。同时,模式的发展需要针对小学、中学、大学等不同的教育环境系统作进一步的细化和个性化的完善。此外,对特殊群体的生态学模式构建也需要引起广大研究者和教育者的关注,比如张庆、陈燕[5]对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学支持系统的建构;李成才[6]在文化生态视野下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等。对这些特殊对象的模式探索虽处于萌芽阶段,却标志着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正在不断完善、不断发展,希望在更多的对象、场合中有效运用。

3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实践分析

在实践中引入新理论前,我们应重新审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个性化、本土化的应用,以达到为我所用的目的。传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着内容不全面、方式不丰富、针对性不强和人员素质不齐等不足,生态化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为这些困境的解决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关文薇[7]和杨峰[8]在教育部相关文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当前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提出构建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可以从教育、咨询、管理、队伍建设和理论建设等五方面展开。教育上,他们认为要坚持思想品德教育与心理教育结合,采取必修、选修课程与讲座报告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心理健康的普及教育,组建社团开展各类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的自我教育,推动心理自助与互助;咨询方面,强调预防和干预并重,坚持心理测评普查与访谈结合,个案与团体咨询及远程咨询相结合;管理方面,坚持教学、科研与学生管理结合,学生日常管理与预警系统建设紧密联系;队伍建设上,坚持心理学专家、德育工作者、医生相配合,专职与兼职结合,构建心理工作与全员育人的桥梁;理论建设方面,坚持西方心理学理论方法与中国传统理论与方法结合,理论的应用要符合实践的需求。这些方法都为生态化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提供了切实、可行的建议。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二人在实施方法中偏重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结合。然而心理健康教育有其特殊性,在条件允许时尽量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条件不具备时考虑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不失为一个不错的备选项。具体而言,在管理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生日常管理的结合,可建立院系年级、班、寝室的学生心理信息系统,及时了解学生心理动态,发现并解决存在的心理问题。队伍建设是体现生态学取向的最明显的方面,我国学校中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数量远不能满足这项工作的需求,需要从各级环境系统中发掘协助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资源。理论建设上,可充分考虑在各级环境系统中影响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因素。

4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研究展望

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取向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新范式,孕育于21世纪初美国改革学校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的热潮。在倡导综合利用社会的所有资源来为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的时代要求下,产生了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服务模式。生态学取向需要我们以新的视角看待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从了解到干预再到评估都要需要综合的、系统的理念进行指导,尤其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与质量要用社会生态系统的观点来衡量。我国心理健康教育起步晚,心理学生态取向的相关研究近十几年才获得关注和重视,近几年来对这一理论的模式研究不断增多。在这些研究中首先值得肯定的是,研究者们不约而同地以我国的教育模式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引入生态学理论,借鉴国外该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做到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其次,对于模式的探索已经遍及中小学和大学,甚至涉及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等特殊群体。这些都充分表明了生态学理论取向获得了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同时,研究者们参考了我国国情和各级教育体系的差异,有机地结合生态学理论开展研究。我国对于生态化取向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探索虽已初见成果,但实践探索却为数不多。未来,我们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应是将这些模式因地制宜地运用在各级教育体系中,切实指导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一种教育理念,生态化理论只有落实在教育工作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价值。为此,需要研究者们更加深入地学习生态学理论全面、系统的取向,充分考虑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深入改革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积极将生态化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运用于实际工作中,让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和完善理论。不论是模式构建还是实践分析,我国生态学取向的心理健康教育仍然处于理论探索阶段,在实践中运用还需要理论的不断发展和一线工作者的不断尝试。因此,生态心理健康理论以及教育领域中的普及和应用任重而道远。

作者:蔡婉君 单位:福建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吴曼,吴诗涌.生态学视野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初探[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2(3):41—44.

[2]李涛.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模式初探[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3,29(20):160—161.

[3]李玲.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生态学模式构建[J].教育与职业,2015,(7):60—62.

[4]李永兰.高职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体系研究[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3(1):70—74.

[5]王金元,何侃.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生态化支持系统的建构[J].南京特教学院学报,2008,(3):40—44.

[6]李成才.文化生态视野下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3,(11):57—59.

[7]关文薇.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谐生态系统研究[D].西安:西安科技大学,2011.

篇4

王朝庄:教育是育人的事业,尤其是基础教育,它是为学生未来奠定人生基础的关键时期。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首要条件就是健康,而心理健康又是一个人是否幸福快乐的关键因素。另外,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学校对教育质量理解片面,认为抓教育质量就是抓升学率,而与升学率“没有直接联系”的心理健康教育一直处于被忽视、被冷落的地位。其实,学生很多学习上、行为习惯上的问题是一种表象,其本质往往是由一些心理方面的问题造成的,如果我们能找到这些问题的根源,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在提出构建中小学生健康教育体系时,把心理健康教育列为一项重要的内容。

:高效运转的机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前提,心理健康教育教育工作也不例外。请问,鹤壁市在解决管理体制和机制的问题上积累了哪些经验?

王朝庄:在管理机制上,我们首先解决好了“如何管”和“由谁管”两个方面的问题。在“如何管”上,我们结合鹤壁实际,制定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鹤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校评估标准》《鹤壁市中小学心理咨询室建设标准(试行)》等一系列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制度,并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了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项督导检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开展。在“由谁管”上,我们建立了行政和业务两个管理体系。在行政管理上,我们专门成立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明确责任部门和负责人,统筹管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业务管理上,我们聘请专家,建立了鹤壁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指导委员会,对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研究、评价和指导;在市、县两级教研部门建立了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委员会,聘请专业教研员,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指导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两条体系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共同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鹤壁市政府和教育局一向是非常大手笔的,在教育资金的投入和教师队伍的培养上毫不吝啬。请您介绍一下鹤壁市为了打造专业的心理教师做了哪些努力?成效如何?

王朝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不例外。针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薄弱、专业教师匮乏的现状,我们提出了“打造三支队伍”的工作思路。三支队伍即:

第一支队伍是以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为主体的骨干队伍。对这支队伍,我们主要是加大了培养和培训工作。在培养上,对一些热心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教师重点培养,选派他们到高等院校进行系统学习;在培训上,从2011年起,我们启动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实用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外,还了解了“系统脱敏疗法”“心理沙盘游戏”“认知心理疗法”等多项心理咨询技巧。

第二支队伍是班主任及德育骨干、团干队伍。我们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班级管理及德育工作中去,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德育骨干等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如2014年,鹤壁市财政出资,先后组织了两期中、小班,300多名班主任、德育骨干参加为期5天的封闭使用技能培训。

第三支队伍是有一定心理健康教育意识与实施能力的教师队伍。一方面,关注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为其开设心理健康讲座和开展有效的心理疏导,提高他们的应对能力和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把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方面,不断提升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师资队伍的建设需要常抓不懈,那么,和其他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省辖市相比,鹤壁市有哪些特殊的成果?

王朝庄: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一项常规工作,要说“特殊”和“成果”,我认为,我们的特殊之处就在于抓得“实”,我们收获最大的“成果”就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有效促进了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我们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第一,通过“三支队伍”建设,使广大教师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学活动之中。第二,发挥课堂的作用。从2013年秋季开学起,我市各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2课时,中学各年级每学年不少于14课时。第三,扎实推进功能室建设。配备必要的硬件是做好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条件。目前,所有市直及城镇学校均建有个体咨询室、团体辅导室和宣泄室等,65%以上农村学校建有心理咨询室,并配备了相应的涂鸦墙、放松垫等设备。第四,心理教育活动常态化。自2009年以来,我们将每年的5月确定为全市“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并以此为载体,引导各中小学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推进心理健康知识的普及,70%以上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走上了常态化的轨道。

:良好的教育生态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力量的共同努力。那么,鹤壁市采用了哪些方式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格局?

王朝庄:在推进三方结合上,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在家校共育上,我们通过建立好家长学校、教师人人搞家访、教育宣传进社区、将家长委员会建到班级等多形式,提高广大家长的家教水平,让家长作为学校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外的有效补充。

在促进学校与社会结合上,我们坚持加强同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团市委等部门的联系,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辐射半径。2010年以来,我们还依托市第四中学心理咨询室在山城区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依托鹤壁高中心理咨询室在淇滨区成立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

:教育科研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内驱力”。心理健康教科研对于创新心理健康教育途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具有“助推器”的作用。请问,鹤壁市在心理健康教科研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王朝庄:在心理健康教科研上,我们主要做好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聘请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专家、学者等,分片区或学校结对子成立心理健康教育交流小组,通过专家引领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二是为基层学校的德育教师和心理健康教师搭建教科研交流的平台,开展面向德育骨干、班主任、兼职心理健康教师的普及型教研。三是引领型的课题研究。如《教师和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抽样调查研究》《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学生不良个性的表现、成因与教育对策的研究》《高中意志力的培养》等一批国家、省、市级重点课题顺利结题,并取得累累硕果。

:鹤壁市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很多年了,那么,在推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你们遇到过哪些问题?又如何一一化解这些问题?

王朝庄:关于这个问题,我来举两个例子吧。

篇5

教师队伍素质心理健康专业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个世界教育的共识,也是衡量现代学校的一个重要标志。

几年来,在省、市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紧紧抓住教师队伍建设这一关键,以学习增素质,以质量树形象,以创新求发展,以特色创品牌,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和水平。

一、发掘优势,在研究中提升心理教师专业素质

在心理教师队伍建设上,坚持以教育教学研究为重点,确立了“学习―实践―研究―提高”工作思路,指导心理教师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提升。

(一)深入实际调研,制定有效策略

全面了解和掌握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是整体规划设计、制定科学策略的前提和基础。为此,我们在全地区进行了多项调查研究。一是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发现我地区学生心理问题的检出率达到了18.6%。二是教师心理健康、职业压力的调查。发现我地区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检出率为15.9%,教师职业平均压力值为18,达到中等程度以上。三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情况的调查,发现我地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不高,存在诸多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对策,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督导评估检查的体系之中,作为评价学校的重要指标和重要内容,确保了我地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着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的轨道发展。

(二)强化师资培训,丰厚专业知识

针对我市心理教师队伍的现状,确立了“抓培训、强骨干、树典型、成特色”的工作思路,坚持“分层培训,逐级提升,研培结合,突出实效”的原则,建立了多形式、多层次、立体化的培训网络,构建了系统、科学、专业化的培训体系。

1.新任教师岗位培训

2002年、2003、2005年分别组织了心理健康教育初级培训、中级培训和高级培训。通过三级培训,普及了心理健康知识,提高了心理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三级培训结束,2005年组织了第一批心理教师上岗资格考核,通过笔试、口试、说课,共有290人参加,最后120人考核优秀,取得了上岗资格。

2.在任教师的专题培训

2010年5月,组织了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辅导能力专题培训。各县(市)区教师进修学校、全市中小学校主管领导、专兼职心理教师400多人参加。培训安排了一天半的内容,有专家报告、教学观摩、经验交流、主题研讨、专题讲座、团体训练等,东北师范大学张向葵教授的报告高屋建瓴,让教师们大开眼界,400多名教师现场进行团体训练,场面非常壮观,培训不仅丰富了教师的专业理论,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技能,也体验到了作一名心理教师的职业幸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3.骨干教师提高培训

2010年对骨干教师进行提高了培训。培训历时两年,主要采取“集中辅导――体验参与――互动交流――典型示范――总结提升”的培训模式。通过培训学习,极大地调动了心理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了心理教师专业水平,有效推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三)重视课题研究,提升研究能力

以科研为先导,实施课题带动策略,坚持课题工作化,工作课题化的原则,先后开展了四项国家级课题研究:《责任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及教育对策研究》《学习策略对中小学生创新素质形成的影响研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开展了四项省级课题的研究:《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实效研究》《学困生的类型、成因及对策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研究》等。编辑出版了四本著作:《教师专业发展策略研究》《班集体建设与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化视野中班主任角色》《名优教师队伍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

二、构筑特色,在活动中促进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几年来,围绕着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主要内容,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形式新颖、效果显著、求真务实的教研活动,凸显了心理教育的教研特色,有效地促进了心理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创造条件,搭建平台,加速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1.举办教育论坛,加强教师之间的互动交流

教育论坛是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我院倾力打造的一个教育品牌。

2004年6月举办了吉林市首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论坛的主题是“健康心理与快乐人生”。2005年12月,举办了第二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主题为“人格发展与心理健康教育”。2012年举办了第三届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论坛主题为“花季雨季――青春期心理”,整个论坛围绕主题进行了多层面、多角度的深层研讨和交流。首先,是进修学校、基层学校和心理教师三个层面进行经验介绍;其次,观摩《爱情的天堂在远方》和《花季雨季――解读青春期困惑》两节心理健康课,展示了学生辩论赛“高中生谈恋爱的利与弊”。下午进行3个心理剧展示,教研员、授课教师和与会领导、老师围绕论坛主题进行了互动研讨,现场提问,现场解答,通过交流与碰撞,澄清了很多困惑和问题。最后,省学院薛主任作了专题讲座,对本次论坛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本次论坛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实效性强,研究和探讨了青春期心理教育中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促进了区域间、校际间和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经验共享、价值澄清、策略指导和疑难解析的目的。

2.开展“学苑杯”竞赛,提高心理教师的教学技能

“学苑杯”竞赛,也是教师专业发展促进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2008年3月,开展了“学苑杯”首届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技能竞赛。2010年,在首届“学苑杯”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第二届“学苑杯”教学技能竞赛,共有120人参加,经过理论测试、说课、案例分析三项内容,最后评出教学技能“十佳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二等奖,本次竞赛在中小学校产生了巨大影响,掀起了学技能、赛水平的热潮,实现了以赛促学、以赛促研、以赛促教,以评优竞赛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

(二)培树名师,榜样激励,引领心理教师专业发展

1.打造精品课堂,培养名优教师

为了培养典型,树立榜样,打造一支名师队伍,2006年组织开展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能手评选,经过说课、做课、答辩三个环节,评出“教学能手”8人,优质课特等奖6人。

2008年组织开展了教学新秀评选活动,深入到各县(市)区和市直学校进行了听课、评课,最后,评选出市教学新秀8人,市优质课一等奖20人。此次活动,在全地区引起了极大反响,使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又迈上一个新台阶。

2.组织名师交流,发挥引领作用

2007年,举办了吉林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名师论坛,为名师搭建平台,展名师智慧风采,名师说课、名师做课、名师交流、名师论坛。

2007年,我市又组织了名师送教活动,为农村教师搭建了与名师对话和交流的平台,学习名师先进经验,了解名师教育思想,感悟名师教育风格,达到与名师共识、共享、共进。

2008年,我市组织召开了名师师徒结对及反思交流会。名师与导师、徒弟进行了现场签约师徒协议书,名师代表做了反思交流,通过结对,师徒一起备课、互相听课,充分发挥了名师的示范、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几年来,我市一直注重骨干名优教师的培养工作。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使许多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在各种评比竞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目前,我市现有“教坛名师”2人、教学能手8人、教学新秀9人、小学中学十佳20人、市级骨干60人。

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取得了一点成绩,但也面临着很多困难和问题,我们愿反思总结,虚心向其他地区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继续加大工作力度,为促进心理健康教育的快速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李军兰,于近仁.教师心理健康[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2.20-72.

[2]沃建中.走向心理健康[M].北京:华文出版社,2002.248.

篇6

一、“编”自编校本教材

我校自编《开启心灵的钥匙》心理健康教育校本教材。该教材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情况及课程进度安排,并在实际授课中不断地改进和提高。主要内容包括新生适应性辅导、学习辅导、考试辅导、自我认识及高中生人际关系辅导等方面的内容。

二、“设”开设心理课、设立研究课题

我校扎实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一节课。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一方面了解一定的心理学常识,知晓自己的心理发展特点;一方面学会正确看待由于自己心理发展的特点所引起的相关问题。引导和教育学生认识自我,培养自信、自省、自控、自我调节的能力,实现优化心理品质的目的。

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课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部分:入学适应性教育;理想和目标教育;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感恩教育;人际关系辅导;青春期异往的辅导与帮助;考试前后的情绪调整;自我认知我调整等许多方面。课程内容很丰富,在注重教学内容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多媒体课件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采用辩论、讨论、角色扮演、情景剧表演、配乐朗诵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授课的过程中使学生既得到身心的放松又获得科学的知识。心理健康教育课得到了学生的广泛认可,同学们非常喜欢上心理健康教育课。

务实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本人主持完成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和谐德育研究与实验”,课题名称为《高中生早恋原因及应对策略研究》。参与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十二五重点课题《中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的课题研究。参加国家级课题《农村高中和谐德育教育模式的研究与实验》的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沈阳市一线教师科研课题的实验与研究,课题名称为《运用团体咨询提高农村高中学生自信心水平的实验研究》等。通过课题的研究,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同时也增强了高中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课题研究可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三、“建”建立心理档案;建设网站、信箱

为全校学生建立心理档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学生给予关注和帮助,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对存在问题倾向的学生,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做到心中有数,多关注存在问题倾向的学生,及早做好预防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先进科学的教育观念,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和谐发展的潜能。我们将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针对学生共同的成长给予指导,同时兼顾少数有障碍的学生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的矫正。学校设立了专门的心理咨询网站、信箱,为同学们排忧解难,让同学们可以在心情烦躁时,可以有一个解决问题的途径。我们的工作方式有许多种:电话咨询、个别咨询、团体咨询及网络救助等。

四、“定”定期举办讲座、活动周;召开班会、家长会

定期举办师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态调节对高考至关重要,我们十分重视高三学生的高考前心理辅导,每年都会进行考前心理调查研究与辅导,并且取得了另人满意的效果。每学年初,会为新生进行新生入学适应性辅导,帮助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和生活。学校领导也十分重视我校教师的心理健康辅导,多次聘请省内知名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为我全校师生进行心理辅导讲座,提升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在学校创新教育发展的过程中,以每年10月10日世界精神卫生日为契机,举办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每年5月份举办健康教育活动月。在活动月举行系列活动,我们通过校园心理广播、散发爱心卡、辩论、心理剧、演讲、橱窗展示等一系列活动使同学更加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为了更好地学习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我们还举办了征文比赛。拍摄播放富有教育意义的心理剧,在活动月中为同学播放《心理访谈》《百家讲坛》等系列节目。

篇7

一、工作思路与方向

由于高中教学方式原因,我班大多数同学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如何消除同学们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正确认识,加强对心理健康的了解;如何让的同学认识心理健康,主动地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之中,是本学年我班重点和优先解决的问题.

1、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一提起心理健康教育,人们的脑海中就浮现出变态、神经病、心理治疗等眼,内心极不舒服,导致其下意识地排斥.其实心理健康教育的范畴很广,心理治疗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心理健康的培养,更为普遍和重要.因此,使同学们普遍地、自觉地正确认识心理健康,了解心理健康教育,进而主动学习心理健康知识,形成健康的心理状态,是本学年的工作重点.

2、正确解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难以适应环境、自我认知失调、人际关系障碍、生活上的挫折、择业的难题等等,是目前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主要表现.心绪抑郁,对生活缺乏信心,对前途失去希望,对处境无能为力,更有甚者觉得生存没有意义——这些恐惧、焦虑、烦躁随时有可能打破同学们的心理平衡.这就要求我们要注意掌握心理学知识、预防和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重视参与校园文化建设活动、创造良好的心理社会环境;加强自我心理调解、培育健康的心理状态.

3、形式灵活多样,真正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起来

对于我们来说,心理健康教育仍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活动、游戏和生活中,才能真正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因此,本学年我班将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让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

二、工作方法和措施

如何更好地以每个同学为本,尊重每个同学的发展,关心每位同学的心理健康,是我班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重点.为此,作为心里健康委员,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我班今年的工作

1、通过不断学习,提高心理健康专业知识和素养

本人通过业余学习,已经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知识对自己一生的影响.同时,也对心理健康委员工作的重要意义有了深刻的认识.我将通过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活动,使全班同学也学习到情绪管理等心理健康知识.同时,我将继续学习心理健康教育与各学科的学习相结合的方法,组织班级个别辅导和心理交流活动.把对学习心理健康知识的热情感染给每一个同学.

2、认真组织参加院校的心理健康活动课

根据院校的安排,拟订心理健康活动课,通过专职心理健

康老师和班主任的讲授,使活动课有针对性、时效性.

3、定期开设心理健康讲座

有针对性地开设如何与异往、人际关系处理、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大学生上网、喝酒、抽烟问题等专题讲座.

4、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多媒体素材进行课外宣传

结合叙事疗法和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多媒体等同学们感兴趣以及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心理健康宣传,努力使形式多样、节奏紧凑、效果明显.

5、建议同学进行专业心理咨询

鼓励和支持、必要时组织同学们到学校的心理咨询室进行心理咨询.学校的心理咨询室环境好,设备齐全,有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是同学们进行心理咨询的最佳选则.希望学校努力创造条件,使心理咨询活动随时随地向学生们开放,确保有困惑的学生可以得到及时的心理疏导.

6、多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充分利用网络上的同学qq群、学生个人电脑、学生寝室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同时,要多注意身边的同学,及时发现、反映和解决同学可能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

三、工作的最终目标

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使全班同学都能够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微笑地面对自己的人生,积极的心态去做每一件事,乐观地看待自己的未来.

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同学,不抛弃,不放弃.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杜绝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幼儿园卫生创建工作再创佳绩,得分99分以上.

3、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幼儿健康知识考核知晓率达100%.

4、幼儿年度健康体检率达100%.

5、及时控制园内传染病疫情,杜绝二代病例出现.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专职教师、有课表、幼儿有读本、老师有教案、期末有评价)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活动.

2、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幼儿园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3、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4、传染病控制工作

要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幼儿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5、幼儿年度健康体检工作

要保证幼儿体检质量,要确保幼儿参检率达100%,体检结束后,及时向家长反馈幼儿体检情况,写出分析报告,相关资料汇入幼儿健康档案.体检工作结束后半月内将体检统计分析上报市妇保所.

__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一)

一、指导思想

幼儿健康教育是幼儿教育整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康教育的基础.本学期,根据《幼儿园教育纲要》,结合本园实际,针对幼儿年龄特点,我们将积极开展身体保健和身体锻炼活动,养成良好的个人生活、卫生习惯,形成初步的健康意识.

二、目标:

我园以培养幼儿活泼、健康为主要目标,使幼儿能够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中学会必要的卫生、健康知识,逐渐学会保护自己.

1、生活习惯:知道盥洗的顺序,初步掌握洗手、洗脸的正确方法;会用手帕、纸巾擦眼泪、鼻涕;遵守幼儿园的生活作息制度;有个人卫生、生活环境卫生的初步意识.

2、饮食与营养:会自己用小勺吃饭,保持桌面、地面的整洁;知道饭前洗手;爱吃幼儿园的饭菜,不挑食,细嚼慢咽;主动饮水,按要求取放茶杯.

3、人体认识与保护:进一步认识身体的主要外部器官,知道名称;愿意接受疾病预防与治疗.

4保护自身安全:了解玩大型玩具、坐自行车时的安全常识;懂得不把异物放入耳、鼻、口内.

5、身体素质和活动技能:练习走、跑、跳等基本动作;学习简单体育器材的使用方法;形成活泼开朗的性格.

6、基本体操练习:保持正确的身体坐、立、行姿势;学习一个跟着一个走;练习模仿操;爱做体育游戏,遵守游戏规则;感受体育活动的愉快.

三、具体措施:

(一)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

1、教师要树立正确观念,培养身心健全的幼儿,也是一个“愉快“、“主动“、“大胆“、“自信“、“乐于交往“、“不怕困难“的幼儿.

2、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幼儿在宽松的环境中尽早建立起各种良好的健康行为.

(二)设计多样化的健康教育形式与途径

1、幼儿园健康教育应与日常生活中的健康教育相结合,集体教育、小组活动与个别交谈相结合.

2、教师要尽量多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

3、重视到幼儿园课程的潜在影响,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4、在幼儿健康教育实施中,不仅要重视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而且应重视幼儿园心理环境的创设.了解幼儿身理和心理的需求,购置了大量的幼儿可选择的活动器材,以此来引导、鼓励幼儿大胆、积极地参与活动,培养了幼儿大方友善的交往能力.

(三)实施适宜的教育方法.

1、给幼儿自由选择、讨论、合作的空间,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锻炼身体,锻炼意志.

2、在加强幼儿体能活动,增强幼儿的体质的同时让孩子拥有健康的心理.如:开展“我是小值日生“的活动,让幼儿主动作好值日生工作,培养了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开展“我是交通警察“的活动,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及安全教育,避免了幼儿安全事故的发生.

(四)、具体活动安排如下: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中小学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

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教材、有计划、有教案、有教师、年终有考核)

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不同年级组开展的健康教学活动应根据主题和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实施以下内容:

适应集体幼儿心理方面如爱上幼儿园、老师喜欢我、学会交朋友、衣家亲、关心爷爷奶奶等

2、开展健康知识宣传活动:

充分利用家园联系栏、幼儿园宣传栏、

健康教育简报等形式向家长、幼儿宣传卫生保健知识、疾病预防知识,

提高大家的健康及防病意识.组织全园教师学习《幼儿园卫生保健常规》《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安全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节日如“3.3“爱耳日,“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等进行专题宣传活动.

3、规范户外活动及体育锻炼管理

体育锻炼是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生长发育有最效的方法,我们将严格遵守《幼儿园教育纲要》要求,保证幼儿每天有两个小时的户外体育活动,把出操时间与日常逃生演练相结合,为各班级规定出操路线、出操时间,要求各班级在规定时间内按规定路张到达集合地点,积极熟悉疏散路线.

户外活动时间规定为有组织的体育锻炼或者体育游戏,要有教案、有计划、有活动效果记录,各年级组每月确定一项体育锻炼项目,月底进行评比,学期末根据《国发体质测定标准手册(幼儿部分)》对幼儿体质进行测量,并把成绩记入幼儿成长档案.

__幼儿园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二)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牢固树立“健康第一”的观念,认真贯彻落实《幼儿园卫生工作条例》、《传染病防治法》、《食品卫生法》、《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幼儿园卫生、健康教育工作,加强幼儿常见病和传染病防治力度,努力提高幼儿健康水平.

二、主要工作目标

1、杜绝集体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2、幼儿园卫生创建工作再创佳绩,得分99分以上.

3、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健康教育开课率达100%,幼儿健康知识考核知晓率达100%.

4、幼儿年度健康体检率达100%.

5、及时控制园内传染病疫情,杜绝二代病例出现.

三、具体措施

1、加强健康教育工作.

(1)上好健康教育课: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全面按照“五有要求”(有专职教师、有课表、幼儿有读本、老师有教案、期末有评价)上好健康教育课.健康教师要认真备课,写好教案.

(2)开展好健康教育传播活动:各种健康教育宣传活动要根据时间安排组织好,如开学第一周是“防近宣传周”,我们就大力宣传“防近”的知识和重要性,要用多种形势、板报、宣传窗、广播、电视、讲座等.3月15日至4月15日的“卫生宣传月”活动、“5·20”营养日活动、“9·20”爱牙日活动、

“12·1”艾滋病防治宣传日专题宣传活动.

2、加强幼儿园卫生工作

(1)规范管理幼儿园卫生:建立健全卫生管理制度,责任到班、到人,制定年度及学期工作计划,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2)做好卫生健教工作资料的整理:对相关文件资料要及时收集、整理、分类归档,做到建档项目齐全、内容准确无误.

3、做好常见病防治工作

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开展“六病”防治工作,重点做好近视、沙眼、龋齿和肠道蠕虫病防治工作,落实好监测和防治手段.

4、传染病控制工作

要积极配合疾病控制中心抓好传染病监测控制,落实好幼儿园消毒、杀虫、灭鼠和注射相关疫苗等预防措施,建立有效免疫屏障.如发生疑似传染病疫情,应立即向县疾病控制中心和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及时调查处理.

篇8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员

近几十年来,高等院校因大学生心理问题诱发的各种恶性事件层出不穷,大学生中心理健康不良者的比例也在逐年上升。如何运用心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来维护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促进大学生人格健康和谐的发展,已经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者,尤其是高校辅导员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时代意义

联合国有关专家指出:一个人想要立足于21世纪,必须拥有三本教育护照,一本是学术性的,一本是职业性的,一本是证明自己的事业心和开拓能力的。这第三本护照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素质。因此,在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1.心理健康教育应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综合的系统工程,社会、学校、家庭等环境中的多种因素影响和制约着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形成和发展,尤其是随着社会变革进程加快,来自学业、情感、人际关系、就业等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构成了学生无法回避的心理压力。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只是片面强调大学生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的培育,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和引导。尤其是在社会各界一再呼吁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势下,心理健康教育逐渐被纳入到学校思想教育体系中来。但是,在实际的学校思想教育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仍然被自觉不自觉地排斥在思想教育工作之外。科学的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并没有被广大的思想教育工作者所掌握,以至于在工作中常常把学生出现的某些心理问题当作思想品行问题来处理,结果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还会进一步给学生造成心灵的误伤。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逐步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中来,这是新时期做好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迫切需要。

随着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心理素质的强弱是一个人立足社会、不断进取的根本。可以说,在高等学校内部,没有针对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和教育,就不能称之为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2001年3月15日我国颁布了《教育部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指出: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新形势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本身就必然地蕴涵着心理素质的教育,而心理素质教育理应成为当前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心理健康教育是新时期改进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需要

高等院校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专门人才的任务,大学生的心态如何可以作为一个国家民族心态状况的代表。而大学生只有具备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高科技时展的需要,真正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生力军。根据近年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所做的相关调查显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是颇令人忧虑的。1998年北京大学张智勇等人对广州、上海、甘肃等省市4141名大学生所做的心理健康调查,结果显示SCL――90个因子均分极显著地高于全国青年组。2000年陕西师大心理咨询中心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显示,有8%――1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近些年来,全国部分高校发生的一些大学生因“心理危机”引发的恶性事件更加让人触目惊心,如2002年清华大学学生刘海洋用硫酸“伤熊”事件;天津医科大学马晓明杀父案;2004年云南大学马加爵重大杀人案;浙江某医学院薛某无故砍伤路人,造成两死五伤的惨剧等等,这一系列事件的发生说明大学生心理不健康的事实是十分严峻的。

面对日益严峻的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高校以往采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在新的教育环境中愈益显得无能为力。高等教育面临的客观形势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进行革新,探索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内容。

3.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心理背景

对大学生进行全面素质的培养,首先应该使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即大学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悦纳自己;对环境刺激反应适度,成功地与人交往;有协调控制情绪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挫折耐受力等,这是实施思想教育的基本心理条件。在实际工作中发现,学生中存在的某些问题,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比用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更为有效。例如大学生在恋爱过程中,一旦有人陷入失恋的情感旋涡而出现心理不适,教育者一味地讲大道理或单纯地批评指责学生不该谈恋爱,要求学生把心思和精力用在学习上等等,非但不能帮助学生减轻内心的痛苦,还会使学生以为老师不理解自己而产生逆反心理。若运用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分析自己的情感世界,使其看清问题的实质,帮助学生重新树立健康的恋爱观,就会使其尽快从恋爱失败中走向成熟。可见,融入心灵的教育是打开学生思想大门的钥匙,是有效实施思想教育的广阔的心理背景。

二、高校辅导员如何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校辅导员的工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日常的事务性管理上,辅导员应该成为维护学生心理健康的咨询员,应该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心理成长,积极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结合点,为新时期学生思想教育工作寻找新的突破口。

1.了解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当代大学生是在一个相对民主、宽松、追求个性独立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一代,他们思维活跃,心理需求多样化。而独生子女的家庭角色和优裕的生活环境也造成了当代大学生中有相当一部分人生活自理能力较差、以自我为中心;只重索取,缺少奉献;面对新的学校环境,学习、生活、交友等均感到不适应;渴望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和真诚,却不善于理解和被人理解;渴望竞争与合作,又怕失去自我价值等等,他们常常在矛盾的十字路口徘徊。辅导员首先应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极其发展规律,这是开展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其次,通过耐心细致的工作走进大学生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内在心理需求,如走访学生宿舍以便了解他们的生活和人际关系状况;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及可能存在的问题;通过与学生聊天获取更广泛的信息。建立起相互信任的师生关系,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学生工作做好准备。

2.耐心倾听

大学生在人格上将逐步完成从青年向成人的过渡,在心理上和经济上将逐步摆脱对家庭的依赖,趋向独立和成熟。但是,由于特殊的成长经历,使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及心理承受力均较差,而且内心又比较敏感,对他人的言行举止反应过度,在独立面对社会和人生过程中承受着太多的压力。如果没有合适的地方供他们去释放这些压力,久而久之就会积淤成“心疾”,有的学生则会通过别的途径去宣泄心理压力,如去上网吧,在网上把自己内心的积怨倾诉给一个看不见的“朋友”,依此减轻内心的不适,这恐怕就是有些大学生迷恋上网的原因之一吧。曾经有一位大二的学生来做心理咨询,从与该学生的交谈中了解到,他很自卑,与人交往存在困难,缺乏自信。生活中很少倾心交谈的朋友,故喜欢上网。其中让我感触颇深的是,在交谈中这位学生详细地陈述了自己从小学到大学在学习、生活、家庭中遇到的许多事。近三个小时的交谈,他一直在倾诉着。学生舒展的表情、开心的笑容展示出内心的快乐,那种被人关注着、听其诉说的惬意溢于言表。

日常工作中也有类似的事情,当学生之间发生矛盾、生活遇到困难、情感出现烦恼、学习遇到障碍时,不妨让学生尽情地诉说自己的问题和感受。话说完了,他自己感觉轻松了,问题基本上已解决了一半。实际上,有时学生就是想找一个能给予自己理解、倾听自己心声和委屈的人诉说。因此,学生思想政治辅导员应该扮演耐心地倾听者的角色,倾听学生的快乐、困惑、烦恼甚至痛苦,适时地给学生创造一个宣泄心理压力的机会。同时,也能从学生的陈述中发现问题的症结所在,为解决矛盾寻找突破口。

3.重视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当一批批大学新生怀着兴奋的心情跨入大学校门时,他们往往踌躇满志,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仿佛理想与现实已融为一体。然而,入学后不久,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反差,对学习、生活环境的不适应,人际关系中出现的种种新问题,使不少人陷入深深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之中。这些问题如果被忽视,极容易在新生中引发焦虑、抑郁、彷徨、挫折、厌倦等心理问题。一位大学新生这样写到“进入大学后,看到的是人情的冷暖以及父母的不理解。看不到未来,失去生活的信心,感觉极端的自卑和孤独。真想放弃以后的困难生活,------。”

尤其是当新生进校以后,许多人难以摆脱中学的学习模式,不能自主制定学习目标,树立新的学习观念,因此因学习问题产生种种心理矛盾。例如有的学生上完课后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内心很茫然;有的学生热衷于泡网吧,不思学习,因为再无人监督约束;有的学生则失去了奋斗目标,想有所作为却不知如何作为等等。长此以往会严重影响学生以后各阶段的学习进步,还会为后续年级留下“后遗症”。据不完全统计,在各科考试不及格的大学生中,新生的不及格率占60%左右,而且不及格的人数明显高于其他各年级。近几年媒体报道的大学生中发生的刑事案件多出现在高年级,而从学生自身来讲,问题的出现则可以追溯到学生入学之初,甚至更早。因此,高等院校辅导员工作的重点应放在维护新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从接手学生的管理开始,就要注意引导新生正确认识评价自己,确立自己在新集体中的位置,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帮助新生树立新的学习观念,指导新生尽快完成学习方式的转变;鼓励新生要敢于面对现实,不回避,不退缩,不怕困难,不断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加速新生积极心理状态的形成,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基本保障。

作者单位:西安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系

参考文献:

篇9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内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积极心理体验,关注积极情感体验的作用及其产生的机制,包括对主观幸福感、乐观主义,以及积极情绪与身体健康的关系的探究;二是积极的人格,关注积极人格特质的作用及形成过程,在这其中又主要以人产生积极行为的能力和潜力等为研究重点;三是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关注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认为个体的经验获得与成长是在与环境的积极互动中得到体现的,良好的环境塑造积极的人类经验。与主要关注人的心理问题与疾病的传统心理学思想相比,积极心理学用一种更加开放、欣赏的眼光看待个体的潜能、动机和能力,研究个体的积极力量与积极品质,关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让每一个人都学会分享快乐,创造幸福。[2]

二、积极心理学理念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一)教学目标上,以开发潜能,培养积极人格为主要目标

当前教育界一般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有三级目标:一级目标重在预防,最终目标是个体心理品质的锻炼和潜能的开发;二级目标重在解决问题,针对普遍性心理问题进行辅导和咨询,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三级目标是以治疗心理疾病为主,对有心理障碍和疾病的个体进行治疗。但是,就高校心理健康工作的现状来看,很多学校把工作重点放在了三级和二级目标的实现上,强调关注那些具有情绪困扰、行为失调以及适应困难等问题的学生,而对一级目标,即面对普通大学生群体的预防工作缺少重视与实践。[3]而积极心理学认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重点应该放在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积极人格上,因为积极人格本身就具有预防和治疗心理问题的功能。一个具有积极心理品质的人,热爱生活,善于感悟生活中的快乐与幸福,在面对压力与困难时,也更加有力量,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心理问题的产生。受积极心理学启发,笔者把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终目标定位为开发学生潜能,培养积极人格,并围绕这一目标展开教学活动。这是一种发展性目标,要求教师用开放和欣赏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学生,用积极的理念和思想优化学生心理素质,致力于培养学生积极的生活态度和适应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享受成长与发现的快乐。

(二)教学内容上,关注学生积极情绪与个性品质、创造力

如果说课程目标是导向,那么课程内容则是载体,其更具体,更具灵活性、时效性。为达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最佳教育效果,教学内容的合理选择十分关键。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内容分为三大部分:一是了解心理健康基本知识,要求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及意义,了解异常心理的表现,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二是了解自我,发展自我,要求学生正确认识自我,建立自尊自信;三是提高自我心理调适能力,包括职业生涯规划、学习、情绪管理、人际交往及生命教育等内容。这些内容也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但根据笔者心理咨询经验来看,虽然学生的问题表现各异,但基本上都可以归结为个体的个性品质问题,比如,一个个性消极的学生很容易在负面事件发生时感受到巨大的压力,产生焦虑或抑郁情绪;人际关系出问题的学生,很多时候是因为自己身上的一些性格缺点,影响了同学对自己的印象,甚至遭到他人疏远。因此,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非常重要,这也是积极心理学所倡导的。借鉴积极心理学理念及相关研究与实践,笔者确定了专题教学的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八个专题,分别是:心理健康与成长、认识与悦纳自我、学习与职业规划、人际交往与沟通、恋爱与交往、健康人格的培养、情绪管理与压力应对、挫折与生命教育。[4]一门课程能否让学生接受并受益,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自身生活经验与课程内容之间的相似性与联系性。因此,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选取的教学材料还应该尽量涵盖大学生活的全过程、重要活动,让学生知道自己以后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当遇到这些问题的时候可以如何处理,以及现在如何做好预防工作等。在教学内容中注重学生积极人格的培养、积极心态的形成,积极的情感体验的产生及良好习惯的养成等方面,鼓励在生活与学习中学会分享、宽容和尊重。

(三)教学方法上,注重学生真实体验,倡导参与式教学

积极心理学认为积极体验是形成积极人格的最主要途径,只有能激发个体积极体验的教育才是有意义的。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既是行为过程,也是心理体验的过程。讲授灌输,再好的心理健康理念也无法被学生接受和运用。根据开发潜能,健全学生人格的发展性目标要求,学生的主动性是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生命线。也就是说,课程必须通过学生的主动体验来达到教学的目标。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笔者着重做好引导、服务工作,为学生参与、体验塑造一种安全信任的氛围,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了解、塑造自我。尊重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的热情和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通过自身的体验来探索问题的解决方式,使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将心理情景剧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手段引进课堂,通过相关的情境设置,使学生在对情境的感悟中获得直接体验,并把这些体检与同学进行分享。通过情感体验、情感调动、人际互动、理念认同来实现健康心理的塑造。在学校层面,我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了实训课程部分,占总课时的1/3。实训课程要求学生在课堂中对教师所讲授的心理健康主题进行形式多样的讨论活动;以游戏形式分小组参与训练和进行体验;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进行知识内化,实现自我成长。学生在参与讨论和训练的基础上,按要求撰写体验报告、自我成长分析报告和助人报告,任课教师对学生的报告进行及时点评与反馈。总之,提倡“以活动为载体”开展教学。课堂上尽量减少知识讲授的比重,而是加入更多活动环节,以个体经验为载体,以活动为中介开展教学。及时捕捉学生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通过师生间和学生间的交流、分享,加深学生的领悟。

(四)课程考核上,关注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

传统的心理健康课程,一定程度上过于重视学生知识层面的收获而忽略学生的心理成长,且过高的知识层面的要求容易造成学生的心理负担,尤其是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导致学生把课程当作一门具体的知识学习课程,死记硬背课程知识,也可能会对一些课堂活动产生排斥感,认为是“浪费时间”。而积极心理学的理念要求我们对心理健康课程的评价上重视学生心理品质的提高。笔者对班级学生的课程考核实行“二三五”制度,即课堂出勤、平时作业占二成,实训课程中的表现占三成,期末考试成绩占五成。其中,平时作业主要考察学生对相关技能的掌握,如关于情绪管理内容,要求学生用“ABC”理论解释自己曾经遇到的一些负面事件,对事件进行再认识,用积极的心态重新解读。实训课程的考核主要是观察学生在活动中的态度,是否积极主动,是否善于思考等。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形式,考试题目紧密结合课程目标与教学内容,考察学生对课程的投入以及在课程中的收获,也是对整个学期的教学进行总结与回顾。这样多元化的考核方式一方面避免了以往要求写课程论文时可能会出现的抄袭现象,另一方面也引起学生对课程学习及自身心理健康的重视,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课程活动。

三、关于积极心理学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应用的反思

篇10

Abstract: The newbo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has been a Our country University university student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item of important link, this article the subject matter which the university newborn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faces in view of the new situation, proposed how to strengthen with the improvement university newbor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work suggestion and the measure, emphasized the university newborn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importance, the pressing and the effectiveness.

关键词:辅导员 高校新生 思想政治工作

key word: Instructor University new student Ideology political works

一、新形势下高校新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

1、传统的高校新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已不能适应当今时展的需要。这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工作形式不符合当代大学新生的心理特点。高校的新生思想政治工作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开会、听报告、学文件来进行的,即使上课,也是没有针对性、一味地居高临下的进行填鸭式灌输。其次在高校内部教育整体上新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孤军作战,形成自我循环的窘迫状态,没有将新生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各科教学及学校各项工作之中。最后从高校与社会联系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的充分联系、密切配合,在社会大环境对大学生思想的影响已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影响的今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显得软弱无力。

2、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网络文化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校大学新生虽然在生理上已基本成熟,但在心理上正处于认识发展的过程中,面对缤纷复杂的网络,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伦理、生活态度、生活方式等都很容易受到影响和冲击。他们在网络世界中,尽情享受着高科技带来的前所未有的便利和丰富的生活。但同时,隐藏在互联网中的某些不良因素也在悄然增长,此外,网络的隐蔽性,欺骗性,虚拟性还可能导致一些缺乏自律与道德修养的大学生精神颓废、不学无术甚至误人歧途等等。

二、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几点建议

1、坚持以生为本,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新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新方法。

在工作思路上,要实现五个转变:即由“被动型”向“自主型”转变;“灌输型”向“渗透型”转变;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变;在工作方法上,总的指导思想应该是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用科学精神明辨是非,用科学知识启迪心智,使青年学生健康成长,成为有用之材。具体方法:(1)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寓教于乐的同时可以满足新生的参与意识和自我表现精神。让新生积极主动参与诸如新生演讲比赛、新生专题论坛、新生文艺晚会、新生诗歌朗诵等活动,达到寓教于乐和新生相互了解的效果。(2)抓好“两课”教育。当前,改革“两课”教学内容和方式是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必然选择,“两课”教师必须深入研究新形势下“两课”教学方法的特殊规律,抓住青年学生的心理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启发式教育, 用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愈浓的时代气息的知识,激起青年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大学生在辨析中思考,在辨析中选择,使之更好地掌握的基本原理、立场和方法,并用的观点、立场和方法对来自方方面面的信息进行价值判断,用科学理论武装头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3)积极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营造先进的文化氛围。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并以此作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2、心理辅导是引导新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高校应当高度重视和切实加强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要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机构,配备一支专兼职人员,加强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培训工作,提高自身素质,从而帮助学生们处理好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的心理矛盾,预防学生各类精神疾患和变态心理的产生,减少心理危机事件的发生,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和快速适应环境的能力。根据新生心理成长的规律和心理,广泛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加强新生心理健康教育,通过科学、规范的心理测试建立新生个人心理档案。要着重从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品质和心理调适能力培养等方面加以指导和咨询,同时注意加强他们的自强自立教育,使他们善于与同学和老师沟通、交往,学会与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以正确的态度对待冲突和挫折。

参考文献:

[1] 段志光.大学新生适应教育概论[M].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6:23.24.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