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学校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25 13:47:4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职业学校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职业学校工作思路

篇1

关键词:中职; 班主任; 工作; 班级管理; 班干队伍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职业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客观上要求我们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务实高效地开展班主任工作,以造就大批合格的中等专业技术人才。中职学校的学生难管似乎是大家的共识,那如何做好中职学校班主任呢?在此我想就此问题谈一点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1.以身作则,树立威信

要做好班级各项工作必须加强自身建设,班主任自身建设的关键是提高班主任自身的素质,树立班主任的权威,它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无形资本。如果班主任能够通过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这种权威,那么他在工作中就能起到“不令而行”的效果。否则学生是很难同他积极合作的。班主任树立的威信应从两个方面努力:

一是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做知识的富有者。教师的天职是“传道、授业、解惑”,而学生最不能原谅的就是教师的一知半解。在知识更新加快传播渠道多样化的今天,教师已不再是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因此学生并不因为教师年龄比他大就信服和尊重你,而是因为你确实有知识才敬重和信任你,班主任如果没有真才实学是很难在学生中树立威信的。因此,班主任必须不断用新知识充实武装自己。不仅要精通所教学科,还要熟悉所学专业的一切知识。

二是加强道德修养,做学生为人的楷模。班主任是各项工作任务的中间者和具体执行者。他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起潜移默化的作用,都会在学生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记。班主任要注意自身的修养,努力通过自己的言行举止,为人处事给学生以示范,做学生的榜样。前苏联教育家申比廖夫曾说:“没有教师对学生直接的人格影响。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工作。”马卡连柯也说:“教师的个人榜样,乃是使青年心灵开拓结果的阳光。”因此,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对每位班主任的基本要求。

2.营造氛围,真诚友爱

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注意发挥自己的主导地位,努力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班主任要能走进学生的心里,与学生实现以心换心的交流,才有可能了解其奇妙的内心世界,并进一步调节自己的教育步伐和教育手段。与学生实现以心换心的方式方法很多,若班主任能利用好这一机会,以长者或者朋友的身份给其回应,细心答复学生的每一个问题,并在往后的工作中细心关注,为其排忧解难,学生将会对你信任有加,对你倍加敬爱,这种无声的语言换来的教育效应是许多当众的说教无法比拟的。

班主任还要注意与学生真诚的交往,特别是一些“问题”学生。对于学生在日常生活、学习中出现的问题,不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提出自己的想法,与学生一起讨论,并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意见,对于学生提出的幼稚的问题和暴露出的缺点、错误,要予以理解,尊重他们的人格,给他们以适当的指导。使学生感受到班主任是在真诚的为他好,是在尊重他们的选择权利,相信他们能正确判断和处理所遇到的问题的,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期待和爱心,对教师产生信任感和亲切感,他们必然会把自己融入到班级中去。

3.科学引导,合理定位

由于受教育实践中客观存在的“应试教育”倾向的影响,无论是社会、家庭,抑或是学校、教师,往往忽视了学生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因此,我们应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和研究自己:明白自己的优点、缺点所在;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分清哪些事该做,哪些事该马上做,该怎样做;思考自己的过去,审视自己的现在,设计自己的将来。其次,目标定位要合理并切合自身实际,注意目标定位的多向性和绩效性。再次,要求学生在做到学习上进步的同时,还应加强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培养,注重专业技能的提高,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保持严谨的生活作风,这是具有现代意义的劳动者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4.强化班干,树立榜样

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班委犹如整个班级的火车头,要想使整个班级跑得好而快,就应当及时建立健全班干部队伍,在健全确立班委的过程中,不能班主任说了算,一定要采取“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班会上让全班学生在充分酝酿的基础上产生候选人,要确实将那些品学兼优、会组织、会管理、有威信、乐于奉献的同学选拔到班干部队伍中来,班主任要尽早抓好、培训好这个火车头,以便他们人尽其才的为全班同学树立起学习的榜样,早日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而形成良好的班风,更好地带动班级工作。同时班主任要勇于打破“干部终身制”的做法,班级一旦建立起良好的班风班貌后,要及时地对班干部进行更换选举,以便为班级引入竞争机制,让全班学生看一看哪个班委会的工作热情高、干劲大,比一比哪个班委会的工作能力强、效率高。从而使更多的同学在班委会组织中得到锻炼不断成长。

5.刚柔相济,良性互补

处罚,是班主任在班级管理教育学生时常使用的一种手段,特别是现在职业学校的学生综合素质整体不如意,许多班主任对其失去了说服教育的信心,在多数时候只好采用众多的“校规、班规”等“刚性”的政策来约束学生一些不良行为的产生。其实,处罚是一种强制性的教育方式,它应该是教师在一定方式约束下达到某种纠错目的的教育手段,若太多的使用和泛用,其结果只会让学生形成“见多不怪”的感觉。十七八岁的学生自我意识和自我约束能力还不是很强。在其生活、学习的过程中犯点错误是在所难免的。若我们的班主任一味只是“按规定”来执行,学生可能表面上是接受了,但心里不一定会接受,更有甚者可能还会产生严重的抵触情绪。但若班主任在对待这类学生时能适时、适度地采用“柔性”的方式来教育他们,如:使之在认识其不足的基础放其一码,适当使用“视而不见”,“听而不答”,不当众处罚、批评等手段,这些学生可能就会在教师对其的信任和暗示的眼光里感悟教师的用心,找回希望,找回自尊,努力去克服和改正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教育效果可能比“处罚”要好得多。

6.总结经验,促进管理

篇2

关键词:中职  学校  德育  策略

        前言

        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的拥有现代技术水平与职业技能的劳动者。国家一向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工作,将职业教育放到了突出发展的地位。各级各类的职业学校进入到了一个发展春天,无论办学质量学是办学规模都达到了一个相当的水平。职业教育承担着为我国培养符合现代化建设的合格劳动者的需求。现代化的合格劳动者,既包括对劳动者技能的的要求也同时包括对劳动者品德的要求。而现在职业学校一个突出缺点就是德育工作不够,职业学校对德育课程重视不够,重技术轻品德。这严重影响了职业院校的进一步发展,职业院校的正确发展方向是既要重技能又要重德育。

        一、职业院校进行德育工作的必要性分析

        1、社会现状的需要

        我国近几年来,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速度很快。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人的价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不讲信用等不良思潮抬头,违反职业道德、丧失职业良心的案例比比皆是。虽然这不是主流,但是也对我国的职业教育敲响了警钟。职业教育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科技人才和技术工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纲要明确规定,职业教育必须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泥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

因此,职业院校要重视德育工作,提高其实效性。

        2、学校发展的需要

        职业教育是国家整个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规定的培养任务,可以总结为既要让学生们学会做事,又要让学生们学会做人。这是国家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要求。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环境下,职业院校本身如何在竞争中发展壮大自己,并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越来越受到广大职业学校领导者的关注。现代社会是一个要求全面发展的社会,职业院校也需要培养具有健全人格的劳动者;同时,学生素质水平日益成为影响学校良性发展的先决条件,家长再为学生选择职业学校时,首先考虑的就是学校的学风、校风,看重的是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其次再考虑专业。因此,从学校自身的发展需求来看,也必须重视德育工作。

   二、职业院校进行德育的实施策略

        1、统一认识,确立正确的德育观

        在职业院校中,无论是学校领导还是普通教师,都要统一认识,树立正确的德育观念,充分认识到德育工作对于国家及学校自身发展的重要性。素质教育中的首要问题就是德育工作,将德育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位,并这一个思想具体落实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中。统一认识的同时,要加强职业院校教师们的思想修养与品德培训,提高其思想道德水平与政治素质。教师以自己积极、乐观、诚实、守信的精神风尚去影响教育学生;从大处着眼,从细节入手,全校共同努力,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发展、风气正,学风浓的教学环境,从而切实提高学校的德育工作。

        2、建立规章制度,切实保证德育的实施效果

        德育工作思路一旦确定下来,如何贯彻实施就成

为一个重要的问题。职业院校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是德育工作得以贯彻的一个有效保障。为提高德育效果,职业学校应该建立一整套相应的制度文件,通过规章制度和纪律的宣传、学习、检查等具体的活动,来督促全体师生自觉树立遵纪守法的观念,自觉约束自己行为,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以形成合理科学的教育教学秩序,达到德育目的。

        3、加强学校的课堂德育教学工作

        职业的德育教学,可以分为平时的专业课中德育渗透和正式设立的思想品德课这两种形式。首先,平时的专来技术课中进行德育渗透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专业课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使学生对专业所属行业的职业道德进行了解和认识。教师在讲授专业技术课时,可以灵活引入一些有关德育的故事轶闻等,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以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的思想;让学生们明白,一切成功的人,首先是一个诚信的人,然后才能有成功。成功的职业者,一定是这个职业的道德模范,必然遵守职业的道德标准。其次,职业院校中的专门德育课程则是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的主阵地。德育教师一定要充分认识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性。在进行德育教学时,一定要根据学生专业和学生特点灵活进行。教学语言要尽量生活化、通俗化,力求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可以充分认识到,自己将来能否取得职业成功,与自身的思想品德密切相关;这样学生就会认真的学习德育课程。

        总之,职业院校的教育工作,要以德为先,这不仅是国家及社会对新时期人才的需要,也是学校自身获得竞争优势,能长足发展的需求。

参考文献:

[1] 徐志远.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学科论[m].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2] 檀传宝.学校道德教育原理[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版

篇3

关键词:校企合作 现状 有效途径

一、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

1.学校引进企业模式

即将合作企业的一条或部分生产线引入学校,在校内实行理论学习、专业实训和生产性实训结合的“三元”办学模式。

2.劳动和教学相结合的工学交替模式

(1)工学交替式。将同专业同年级的学生一次性或分批送入对口企业生产劳动,时间一般为每学期2个月,学生其他时间在校内进行专业学习和实训。顶岗实习期间,由老师带队,学生要完成指定的学习任务。

(2)全日劳动、工余上课制。学校把教学场所全部搬到企业,由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学生在企业被全日雇佣,顶班劳动,利用工余时间学习,通过讲课、讨论等方式把学习和劳动的内容联系起来。这种模式适合在中职三年级学生中开展。

3.校企互动合作模式

由企业提供实习基地、设备、原料,企业参与学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制定,共同确定典型工作任务,并指派专业人员参与学校的专业教学。该模式通过学校和合作企业的双向介入,将学生在校的理论学习、基本技能训练与在企业的实际工作学习有机结合起来。学习场所可以全程设在合作企业,学校派教师到合作企业实施教学工作。也可以将学习场所分别设在学校和合作企业,理论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在校内完成,由企业派人参与学校的教学工作;岗位技能训练在合作企业完成,学校派教师全程参与学生的岗位技能训练。学生的学习评定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在互动模式下,学生的“工”和“读”轮换进行,3年在校期间,学生在企业实践工作训练的时间不得少于10个月。

4.“订单式”合作模式

“订单式”合作,就是按照企业要求,在新生入学时就单独编班,实行定向培养。学生入学后就安排好了就业去向,毕业后直接到合作企业就业。这样实现学校招生与企业招工同步、校内教学与企业生产同步,学生通过顶岗实习期的锻炼,就业时能够迅速适应岗位,提高企业人力资源效益。学生进校后即具有“学生”与“员工”的双重身份,由企业与学校共同完成教育任务,教学和考试内容来源于企业,最后学校和企业共同进行综合评价。

二、校企合作的现状

笔者学校是江西省最早走向市场办学的学校之一,也是江西省较早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的学校之一,从1996年起就开始了与深圳富士康公司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改革并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校企合作的四种主要模式中,“订单式培养”是笔者学校运用较为成功的形式,如开办“鸿超准定向班”“奥林巴斯定向班”“ASM定向班”“浙江移动客服定向班”等。其主要优点是:根据企业需要进行短期的技能培训,培训后,经企业考核合格,就可按合同上岗就业;针对性强,突出了职业技能培训的灵活性和开放性,培养出来的学生适应性强,就业率高,就业稳定性好。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不足之处,如学校比较被动,缺乏主动权;这种形式主要是针对企业培养人,学生离开这些企业就可能很难快速适应其他企业和岗位,不利于学生的再就业。对其他三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笔者学校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如开设“联创电子工学结合班”、电子工程系引进深圳奥迪生公司生产线等。

三、实施校企合作的有效途径

如何让“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成为教学过程的一个环节,实现学校“教学生产化、生产教学化、学校工厂化、工厂学校化”的“四个化”教学改革目标,最终实现学校“培养一个学生,造就一个人才;培养一个学生,致富一个家庭”的办学宗旨,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大家探讨的命题。

1.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调动企业积极性

政府的引导和管理,以及相应的法律、法规、制度、政策、经费支持是企业持续参与校企合作的有力保障。特别是在江西省这样工业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地区,人口多、企业少、交通不便等诸多因素导致企业本身负担就比较重,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必然大打折扣。所以,要促进校企合作局面的根本改观,地方政府应主动介入,统筹经费等资源和信息,为校企合作建立制度和桥梁,落实国家有关政策;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明确学校与企业双方在培养技能人才方面的权利、义务和责任;制定实习生报酬管理办法,制定行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办学的鼓励性政策,提高参与行业、企业的积极性。对于长期为职业学校学生实习提供稳定的实训基地、师资、设备、技术支持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财政补贴或税费减免,促进校企合作办学,实现互惠共赢。

2.企业需转变观念,积极参与校企合作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的大力倡导,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认为开展校企合作既是企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谋求自身发展的需要,开展校企合作是一件互惠双赢的好事。但仍有部分企业认为开展校企合作会增加企业的负担,除非政府强制,否则自己是不乐意加入校企合作这个队伍的。

企业经营者一定要转变观念,要树立校企合作对企业来讲“既是社会责任,也是自身发展需要”的理念,通过校企合作为自己培养和发现更多更好的技能型人才。企业给予职业学校仪器、设备和技术等支持,在学校内建设集生产、实习、实训功能于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习车间或基地,改善职业学校的实训教学条件,缩短实训基地与生产车间的差距。在生产产品的同时,主动承担学生实习、实训任务,实现在校学生“学生”和“员工”双重身份的扮演。企业在送设备的同时,还要积极选派一些具有实践经验和能力的专业人才、高技能人才,到职业院校担任专兼职教师,把企业的管理、企业文化、生产工艺流程、先进生产技术送到学校,提高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缩短课程与岗位之间的距离,实现课程对岗位的“零对接”。

3.学校创新工作思路,推进校企合作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积极推进校企互动合作模式。我们不能简单地认为,把学生放到企业去顶岗实习或开设几个校企合作定向班就是真正意义上的校企合作培养。这是仅停留在表面层次的校企合作,并未达到深度的校企融合,这种合作方式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而最需要进行探索和实践的是校企互动合作模式,实现“企业文化进校园,企业制度进课堂”的校企合作目标。通过校企双方的互动,使学生在教学进行技能训练,既是提高专业技能的过程,也是为企业生产产品、为企业创造价值的过程,既解决了实训材料费紧缺的矛盾,又练就了学生过硬的本领,真正实现在育人中创收、在创收中育人。最终,通过校企合作使企业得到人才、学生得到技能、学校得到发展,从而实现学校与企业“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双赢结果。

(2)以职业岗位能力分析为基础,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要提高学校的育人质量,学校首先要有清晰的职业定位。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不是以学校或企业为主导,职业岗位才是校企合作的出发点。学校要了解职业岗位的工作目标、工作内容、工作对象、工作流程、工作设备,明确岗位的工作内容对校企制定培养目标和内容起到的基础作用、导向作用,明确职业岗位要求最有效的方法是工作分析。《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对不同领域职业的职业能力、要求作出了较为详细的说明和规定,是我们制定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计划的主要依据。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才不会是专门针对某几个企业的,而是针对某几个岗位的,能有效拓宽学生的就业面,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就业力和再就业力。

(3)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要实现校企深度合作,人的因素不容忽视。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要培养高质量的学生就必须要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职业学校的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更要有精湛的操作技能和丰富的企业生产实践经验,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上得课堂,下得厂房”,要能扮演好教师和师傅的双重角色。

近年来,国家和政府为了提高中职学校教师的“双师”素质,采取了建立国家级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开展国家级、省级骨干教师转岗培训以及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等措施,不断提升职校师资的教育教学水平。从2011年起,江西省开展“双师”认证培训考核和技能竞赛指导教师培训等师资培训工作试点,2012年又在部分专业中实施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政策,从政府层面解决教师下企业锻炼时企业难找的问题。

为了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笔者学校采取了“对接企业、对接高校”的外引政策和“学历提升”“教师下企业实践锻炼”的内培措施。加大从行业、企业聘请技术人员来校指导和兼课的力度,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高学校双师队伍比例。鼓励学校在职教师就读相关专业硕士学位,提高理论水平;派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考察和顶岗实践锻炼,了解企业工艺流程和岗位需求,掌握先进技术,提升技能教学水平;通过校校交流、校企交流,开阔教师视野,创新职教思路。通过“外引内培”的措施,学校一方面提高了已有教师的双师素质,另一方面逐渐提高了学校企业兼职教师的比例,使得学校的整体师资队伍结构更趋合理。

目前,笔者学校对如何进行深度校企合作,实现学校“培养能适应社会、适应现代企业一线管理岗位需要、会学习的劳动者”的培养目标,正在进行更加积极有效的探索,并提出了“教学生产化、生产教学化;学校工厂化、工厂学校化”的“四个化”教学改革目标,根据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了学生能力建设卡、教学导向图,为校企合作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了学校领导的正确决策和全校教师的共同努力,相信笔者学校的校企合作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宽广!

参考文献:

[1]杨金土.加强队伍建设,提高研究水平[J].职教通讯,2007.

篇4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受历史、经济等因素影响,房山教育发展较为缓慢,整体水平不高。2001年,我区同全市一道完成了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了区教委,“如何摆脱发展困境?”、“如何突破发展难题?”“如何实现房山教育的大跨越?”成为摆在全区所有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首要问题。经过近10年的实践与探索,我们坚持以规划为引导,努力推动房山教育的全面、协调、快速发展,逐步探索出了一条具有房山特色的教育发展之路。

着眼于全区教育的全面、协调发展,超前规划、明确思路

2001年底,房山区教委从房山教育发展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未来一个时期房山教育发展的宏观策略,即:坚持“一个思路”、“两大主题”,实现“两个转变”、“三个聚焦”。

一个思路,即“1123”工作思路。也就是教育工作围绕1个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牢固树立1个理念,即终身教育理念,构建一个覆盖所有人群的、多元的大教育体系,同时要求教师要为孩子的人生奠定基础,对他们的终身发展负责。“2”是指教育工作要实现两个目标:普通教育要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职业教育、成人教育要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提高劳动者的素质。“3”是指把教育划分为三个板块,对这三个板块实施分类指导:对主要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公共教育板块”,按均衡化、高质量标准进行管理;对包含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准公共教育板块”,指导思想是“健全体系、壮大实力”;对“民办教育板块”,指导方针是“规划引导,依法管理,业务上统一指挥”。“两大主题”,就是教育的全部工作都要围绕“加快发展”和“提高质量”两大主题展开。“两个转变”,就是“管理模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方式从外延式向内涵式转变”。“三个聚焦”,就是要实现“各项工作向教育教学聚焦,教育教学向课堂聚焦,课堂向学生发展聚焦”。

经过实践证明,这个宏观指导策略符合房山实际和教育发展基本规律的客观要求,已经成为引领全区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性思路。

着眼于现有资源地有效利用,大力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资源整合,大幅度提高全区教育的均衡水平

本着盘活教育资源的目标,主要实施了两项举措:

第一、推动学校布局调整

2002—2010年共撤并中小学157所,全区中小学总数从2001年底的299所调整到目前的142所。到目前为止,规模宏大的中小学布局调整任务基本完成。

为解决山区学校布局分散、教育体系残缺、办学效益低等问题,从2005年开始,我区以政府为主导,打破乡镇区域界限,创造性地启动并实施了“山区教育工程”。投资3.78亿元,在城镇地区新建2所、整体改造两所寄宿制中学,将山区10所中学一次性外迁;将山区31所小学一次性集聚为14所;充分利用腾退资源在山区建设乡镇中心幼儿园8所、乡镇成人学校8所。

“山区教育工程”的实施,有效地整合了教育资源。使山区中小学办学条件一次性达标,完成了规模办学;实现了教师的合理配置,提高了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发展了山区学前教育和职成教育,健全了山区教育体系。使山区教育从全区最低端一步跨越至全区最高端,极大地提高了教育均衡水平,受到了中央、北京市委等各级领导的高度关注和一致肯定。

第二、加强教师队伍结构调整

盘活存量。一是推动教师分流。2001年以来,从中小学分流到乡镇中心幼儿园638人,分流到乡镇成人学校186人;从中学分流到小学的教师207人。这一措施,不仅很好地解决了教师超编问题,优化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教师队伍,而且加快了学前教育和成人教育的发展。二是创造性的提出并实施了初中教师脱产培训。从2006年开始实施以提高教师施教能力为重点的初中教师脱产培训,每年脱产培训一部分,形成循环机制,目前已完成150人的培训任务。三是着力薄弱学科,积极开展国际英语教师资格培训。针对郊区英语教师多数属于“半路出家”的实际,从2004年暑期开始,与加拿大素里市教育局合作对英语教师进行培训,使近705名中小学英语教师口语能力和专业素质明显提升,中小学英语学科教学水平显著提高。

优化增量。2001年以来共引进高端应届毕业生1162人,极大地优化了师资结构;同时,通过结对帮扶和支教形成有利于均衡配置的流动机制:一方面充分利用城市支教教师来我区任教,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加强了对现有教师的指导;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大学生的支教政策,强化薄弱校的教师配置,有力地推动了师资均衡配置问题的进一步解决。

着眼于服务现代化,着力扩大教育覆盖人群,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努力构建覆盖所有人群的终身教育体系,是房山区始终坚持的发展目标。面对全区基础教育较为完善,学前教育、支撑教育十分薄弱的现实,房山区克服重重阻力,在全市率先实施两项体制改革:

第一、实施学前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区教委成立之初,本区只有2所市立园和几所乡镇自办园,数量少,水平低,且运转十分困难。因此,我们从房山教育的实际出发,研究制定了“以市立园为示范,中心园为骨干,民办园为补充”的学前教育发展思路。依照这个思路,我们主要采取了两步走的做法:一是从2002年起,将乡镇中心园建设工作纳入素质教育综合评价范畴予以推动。经过三年努力,投入1亿元,在全区建设中心园25所。第二步,于2005年,在没有文件依据和经验借鉴的情况下,实施了学前教育的体制改革。确立了25个乡镇中心幼儿园的独立法人资格,按国家标准核定了人员编制,从中小学转岗分流国家教职工719人;人员工资和公用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从而实现了我区学前教育发展中的历史性跨越。

经过几年的建设和发展,到目前,全区 2所区直属幼儿园通过了市级示范园验收,25所乡镇中心园通过了市级农村乡镇中心园合格验收,有30所幼儿园已达到级类标准,其中一级一类园8所,一级二类9所,二级二类园13所。与此同时,民办幼儿园中涌现出以天之骄子幼儿园、双语幼儿园、王子岛幼儿园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幼儿园,对区域幼儿教育资源提供了有力的补充。目前,全区在园儿童共计1.6万名,学前三年儿童入园率由2001年底的不足30%提高到了目前95.89%,为基础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二、启动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改革

近几年来,利用全区中小学校布局调整的机遇,先后建起23所乡镇成人学校,同时中小学分流186名教师,解决了乡镇成人学校人员和场地问题。

2009年6月,房山区委、区政府召开了以职成教育改革为主题的教育工作会,集中解决了原有3所职业学校隶属三个部门的历史问题,撤销了一所职业学校资质,全区保留和重点建设两所中等职业学校。理顺了乡镇成人学校管理体制,确立了全区23个乡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的法人地位,核定了人员编制,将其建成了具有独立法人资质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教职工从中小学分流教师中加以解决,公用经费由区财政负担。使乡镇成人学校在实现“有场地、有人员”的基础上,进一步解决了体制问题。以此为标志,再次实现了职成教育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经过不懈努力,全区23所乡镇社区成人职业学校,目前已有18所通过了市级示范性学校验收;另有40所村成人学校被市教委评为北京市合格村校。成人教育网络的建成,为各级各类培训的开展提供了前提和基础。2001—2010年,全区23个乡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优秀项目97个,其中,南窖乡“山洞蘑菇种植培训”等。全区每年开展各级各类成人培训15万人次,有效提升了我区存量劳动力素质。

发挥政府主动功能,构建三级投资机制,教育发展的保障水平实现历史性突破

为保证全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近年来,房山区教育正常性支出一直保持 “三个增长”,年度教育支出由2001年的2.8亿元逐步提高到2010年的15.83亿元。2001—2010年,全区教育正常性投入总额达77.11亿元。公用经费从无到有,从部分保障到全部保障。2008年落实北京市中小学公用经费标准,总额达1.95亿元,是2001年的7倍多。

在落实国家有关工资待遇的基础上,从2008年9月开始,历史性地提高了骨干教师、班主任、市区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的补助津贴标准,政府每年投入资金从原来的63.85万元,增加到了762.08万元。

同时,从关注民生的高度,在每年投入1500万元落实“两免一补”政策的基础上,创造性提出了对山区外迁中学生采取“三免两补”政策,即:免除杂费、教科书费、住宿费,发放交通补贴、伙食补贴及助学补助。从2006年起每年区财政需投入840万元,用以保障弱势群体学生接受义务教育。

在保障教育经费的同时,房山区紧紧抓住全市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机遇,充分利用教育经费向农村倾斜的政策,创造性地划分了区、乡(镇)两级政府职责,完善乡镇政府教育工作评价体系,从而形成了市、区、乡(镇)三级政府改善办学条件的分担机制,极大地加快了标准化建设进程。2001—2010年的10年间,教育发展性投入累计达30亿元,新建和改造学校330所(次),新建和改造学校面积300多万平方米,使全区学校办学条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推动教育管理的科学化,教育效益显著提升

从2004年开始,基于对教育规律的把握和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我们在理清“德、智、体、美、劳”五育关系的基础上,逐步确立并提出了包括“学科德育、全员德育、校园文化、班级建设”等八个方面的德育工作新途径;围绕“智育”明确了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重点,推进新课程改革,出台了阶段性质量标准,实施课堂和学生素质评价等;体育工作提出了培养体育道德、普及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形成体育习惯、培养体育审美、提高竞技水平六大目标任务。

着眼于提高管理的科学化程度,制定并实施了“各类人员的岗位职责”、“学校工作规程”、 “教师考核标准”、“中小学阶段性质量标准”和“中小学课堂质量标准”,提升了教育管理的集约化水平,实现了教育管理从结果式管理向过程性管理的跨越。

篇5

论文摘要: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加强学风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

学风有二种含义,一从学校的角度讲,学风是指学校的治学精神、治学态度、治学原则;二从学生的角度讲,学风是指学生的行为规范和思想道德的集体表现,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精神风貌。有时也特指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风气。目前在职业技术学校中,一些学生在思想上表现为理想、信念淡漠,对不良行为习惯、不良社会风气的抵御力差;在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_[进;在生活上贪图安逸,追求高消费;在求职择业仁表现为不切实际,高不成低不就,缺乏艰苦奋斗精神。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大力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学风建设,倡导积极向上的学习风气势在必行。优良的学风是正确的学习态度、刻苦的学习精神、科学的学习方法、坚强的学习意志、严格的学习纪律、健康的学习动机等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综合体现。学风体现了一所学校的精神风貌,反映了一所学校的管理水平,更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加强学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中职学校的学风状况

学风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根本支柱。良好的学风是学校的宝贵财富。学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德、智、体等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通过加强学风建设,使中职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和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自觉形成优良的学习行为。

加强学风建设,是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条件。学生的中心任务是学习,只有培养优良的学习习惯,才能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宝贵时间,充分发展自己的智力和潜力,不断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因此,良好的学风,我们的中职生是直接营造者,也是最大的受益者。当前从中职生整体来看,学风的主流是勤奋上进、刻苦认真的。但是,部分学生缺乏远大理想,学习动力不足,学习目的不明确,不同程度的厌学、课堂纪律松懈、抄作业等现象相当普遍;学风问题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问题,而且还是社会大环境、学校教育管理的问题。虽然学风不正问题出在少数同学身上,但具有很大的危害性,不容忽视。这些学风问题主要表现在:

1.缺乏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不端正。有些中职生心无理想,缺乏自控能力,没有考虑过怎样过好职校生活,把自己培养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才等方面的问题。在行动上,缺乏组织纪律观念,学习散漫,迟到、早退、无故旷课不在乎。平时学习不用功,考时打夜工,甚至在考试中采取各种手段作弊,情节十分严重。

2.学习目的不正确,带有强烈的功利主义色彩。有些中职生只看重学习成绩,以为只要学习成绩好就有好工作,导致应试倾向严重。思想上只重视业务知识的学习,忽视道德品质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集体观念和劳动观念淡薄,不讲究个人与公共卫生,仪表、举止、语言缺乏文明,这对自身的全面发展造成了不良影响。

3.贪图玩乐,追求享受。有些中职生不能处理好学习与休闲、学习与恋爱的关系。一直沉缅于谈情说爱、上网、玩游戏、聊天、看小说等等,只求活得潇洒、快乐。可以说白白浪费了青春时光,严重破坏了学风和校风。

形成以上学风问题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是由于学生无敬业和爱业精神,没有去努力实现自我价值的思想。有些中职生则受到社会不正之风影响,有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思想,从而导致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扭曲,使学风衰退。当然其中也有教师和学校方面的原因。少数教师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上课敷衍r事,责任心不强,给学生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学校管理不力或办学指导思想上具有浓厚的功利主义倾向,忽视了中职生的育人工作,这也在相当程度上导致学风的不正。

二、学风建设工作思路

中等职业学校的学风建设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提升学生的理想定位,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同时重点还应放在建立有效的评价和激励机制上,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学风建设需要“教、学、管”三管齐下,而且必须长期坚持不懈,持之以恒。

1.教—教师如何将学生吸引到课堂上去,这就是“教”的问题。逐步采取一系列的措施提高“教”的质量,包括加大引进人才的力度,加大对一线教师的业务培训力度,加强开展教师的教学研讨工作;还要逐步形成针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审评制度,对教师的责任心、教学态度、教学水平等进行评价,如组织学生每个学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开展评价,对于连续两次被学生评价为不合格者,学校将暂停其教学活动等,这对激励和约束教师规范自己的教学行为、以高度负责的态度为学生传授知识并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有积极的作用。

2.学—也就是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问题。要开展一系列富有特色的工作,包括新生人学教育工作和各类奖惩机制。如为帮助新生尽早适应中职学校生活,热爱所学专业,新生人校开始,就制定一系列新生人学教育工作,教育内容包括“认识学校、热爱专业、端正态度”、“认识自我、关爱自我、明确目标”及“人格倾向和心理调试”等等,人学教育的效果还是明显的。

3.管—在奖励机制上,主要抓住奖学金评定和优良学风班建设两项工作,努力在学校营造你追我赶的学习氛围。如以班级为单位开展学风竞赛等。

在“管”的方面,学校建立以学生科、团委、学生会、班主任为主的一支抽查队伍,定期不定期抽查课堂和宿舍,将抽查情况认真详实记录并直接与班级和个人的奖惩挂钩。从实际情况看,“管”是必要的,不管绝对不行,需要讨论的问题仅是如何管的问题,而不是要不要管的问题。

关于学风建设,要真抓实干,切忌走过场;要有打持久战的思想准备并为之建章立制;要不断分析学风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并实事求是地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抓学风,应该同时注重“教”“学”“管”三个方面,否则,从长期来看,效果可能会受到影响。

三、具体措施

(一)营造校园学习氛围,加强学校文化长廊建设

校园氛围,包括校园的建筑、景点、绿化等物质文化,校园文化长廊上的名人名言、励志格言等等这些都能对学生起到耳濡目染的教化作用。

(二)召开学生座谈会,提高对学风建设的认识

应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才”,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勤奋好学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同时,由于每个人都注重维护这种环境,使得这种好的班风和学风持续下去,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要想有收获就必须要有付出,学习也是如此。而学习的关键在于自身的努力,但学风也是一个重要的外在因素,学风的建设直接反映出整个班级乃至整个学校的精神面貌,而且对每个人的学习生活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人是在群体中生活的,处于一个良好的学风环境中,学习气氛浓厚,会有一种无形的竞争在推动你不断努力,使你不敢有所松懈。

(三)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在教室里的文化园地增设一个“手抄报”栏目,班干部轮流地把同学们写的生活感悟、学习体会等文章分类张贴,让同学们在写作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在互相学习中体验成功的喜悦,提高同学们的学习热情;与此同时,动员大家积极参加与本专业有关的课外有益活动,如征文比赛、读书活动、学术讲座等。 (四)成立学习竞赛小组,举行专业技能竞赛

好的开始便是成功的一半,学风的建设应在一个班集体刚形成时就开始进行,创设良好的学风就要抓准时机促使同学们一开始便接受良好的群体心理的影响,目标是成功的动力。

应针对班的具体情况制定总的学习目标,围绕总目标确定每一阶段的奋斗目标,从而使全班有一个明确的共同目标,朝着同一个方向努力奋斗。比如组织学生成立学习竞赛小组,不定期举行一些活动,如辩论赛、诗词鉴赏赛等。

另外,我们还根据各专业的特点,举行专业技能竞赛,让每位同学都能“英雄”有“用武之地”,以此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气氛。

(五)开展学习经验总结交流会

每个学期开展一次关于学习经验的总结交流会,让每位学生作一次自我小结,然后听取别人的经验,以取长补短,并邀请教师进行指导,不断完善自己的方法。

通过开展学习经验总结交流会,让每个学生认识到,在校读书不是一个人学习的终点,它只是一个过程,可能我们所学的专业跟以后的工作并不对口,但重要的不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多寡,而是我们在校期间要学会学习新事物的能力、解决问题的思维以及为人处世的态度,这些都会给我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体现出我们素质的高低。

(六)推广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习动机、营造和谐愉快的教学环境及建立互敬互爱的师生关系,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项目化教学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每位专任教师都要在自己的教学中进行改革,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找出1个项目、1个单元进行试点,进而逐渐推进,让学生在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教学法中真正受益,感受到项目教学法的创新与魅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七)利用周末或课余时间组织主题班会活动

每周开展一次主题班会活动,由班主任组织,每一项主题都要与学生们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以使同学们在每一次主题班会中有所收获,得到提高。

(八)组织“校友与企业文化论坛”

不定期地邀请校友及企业界人士到校作报告,就当前农业最新发展信息、企业文化、企业精神、企业规章制度、人文理念、怎样做人、如何做事及如何适应社会等方面的问题展开论述并与在校生交流互动,倡导企业文化理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习态度的转变等。

(九)组织家长会

学校每个学期召开一次家长会,一次成功的家长会,不仅能促进学校与家长很好的沟通,而且“家校合力”将对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篇6

1 学生流失产生的原因分析

任何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的根源,学生流失也是如此。通过调查、研究与分析,发现现阶段中职学校学生流失主要原因有以下方面:

1.1 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贫富悬殊差距拉大,传统的价值取向正面临新的挑战,部分学生由于受社会“有权就有钱”、“有关系就好办事”等错误观念的影响,再加上家长认知水平的局限,所以他们认为书可读可不读。这部分学生不思上进,整天无所事事、无事生非,给学校声誉造成了较坏的影响。这导致想安心学习的人无法安心学习,久而久之使一些表现好而无法满足需求的学生要么转走,要么就干脆辍学,因此社会价值取向的扭曲是导致学生流失的一个重要因素。

1.2 家庭环境带来的困惑。改革开放30年来,人们沐浴在党恩,感受党的富民政策的同时,发现贫富差距越来越大,迫于生活生存的压力,很多父母不得不走上打工的行列,家庭教育基本上交由爷爷奶奶一代或委托他人,逐步变成断层教育或跨层教育,养成了一些学生孤僻、任性、自私、胆大、专横的个性特征,他们不再融入学校这个集体。

同时,一方面部分农村家庭、下岗及失业家庭,收入无法得到有力保障,困难的家庭环境迫使他们离开学校,急切地希望外出务工为家庭带来一定的经济收入。另一方面部分家庭突生变故,甚至出现天灾人祸等,在教育保障体系无法全面实施的今天,学生的流失势成必然。

1.3 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缺失。

1.3.1 管理松懈,学生缺乏安全感。有的学校对生源质量严重下滑缺乏应有的认识,不能以发展的眼光寻求相应的措施和对策,管理松懈,教育乏力,打架斗殴事件频频发生,偷盗现象屡禁不止,课堂自习乌烟瘴气,不能给学生以安全和希望。

1.3.2 教学方法传统,未能调动学生兴趣。部分教师未能依据学生基础知识薄弱现状因材施教,仍然采用传统的“注入法”、“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上照本宣科,滔滔不绝地把知识灌输给学生,只顾完成授课计划,很少顾及课堂纪律或学生是否学懂弄通,教与学没能有机统一,学生学习兴趣未能激发和充分调动。这种教学方法,达不到授业的效果,只能让学生感到学习乏味。

1.3.3 专业设置盲目、专业导向模糊。一些学校在专业设置方面存在一定的盲目性,那些学校为了吸引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不根据自身学校教学设备和师资水平的实际情况,大办乱办追赶时下热门的专业,造成学生认识误判而放弃学业的情况。学生选择专业时,往往由于对专业不了解而盲目跟热门,忽略了专业的难易度。因此有的基础较差的学生,对专业学习一段时间后,就感到跟不上,再加上设备、师资缺乏吸引力,慢慢对学习失去兴趣,要么换专业,要么放弃学业。同时,因有的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合理,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后,感觉与自己的期望值相差较大而失去了兴趣,从而放弃学业。

1.3.4 学习生活单调、乏味。到中职学校读书的学生多是中考落榜者,文化基础比较薄弱,对中学的课程已经厌倦。在中职学校学习之初,虽有一定的新鲜感,但随着在校时间的推移和中职学校专业教学内容难度增加,其新鲜感慢慢淡化,天生爱动的特性只能在每周两节体育课中发泄,他们的特长爱好受到深埋,面对一天六、七节文化课及专业课、单调无味的学习生活使他们感到厌倦,纷纷怀念校外自由自在的生活和网上多姿多彩的世界。

1.3.5 学校就业工作不力。部分学生被送进企业后,学校缺少横向联系和跟踪记录。对送进企业后的学生状况不闻不问。有些学生呆的时间很短便被辞退,学校很少关心学生的生存状态,更不知道企业需要什么素质的人才,缺少和企业的交流沟通,所以学生很难在企业生存下来。当然对学校的招生工作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1.4 学生自身因素的使然。

1.4.1 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需要层次低,有厌学情绪。受社会上读书无用论等消极舆论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学习的需要不高,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主要表现为课堂上难以集中精力,开小差,懒以动手动脑,对教师的启发引导无动于衷。对成绩好差无所谓,及格与不及格没什么两样,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1.4.2 部分学生文化底子薄,对现在所学的课程听不懂,缺乏学习兴趣。现在中职学校实行免试入学,很多学生的文化基础很差,他们在初中教育中实际上没有掌握扎实的基本功。因此,在进入中职学校后,很难适应中职课程的学习。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越来越感到学习上力不从心,在学习方面付出了很大的努力也收效甚微。在学习中产生失败、无能、自卑、乏味感等情绪,久而久之,产生厌学情绪。

1.4.3 沉迷于网络,电子游戏厅,不能自拔,无法继续完成学业。随着电脑的普及及网络的发展,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喜欢玩电脑上网。据调查,中职生上网的主要目的是游戏、娱乐和交友,而且部分学生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影响。例如网络的信息都是没有加工筛选的原始信息,良莠不齐,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趋向。个别学生甚至离校外出通宵上网,彻夜不归。更有极少数学生为上网逃学,旷课,甚至有个别走上犯罪的道路。

2 预防中职生流失的对策研究

学生流失对于学校是一种损失,对国家和社会是一种负担,但对于教育部门和教育工作者来说,预防学生的流失更是一种责任。面对严峻的现实,中职人必须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切实找到保学控流的有效措施和方法。对此,不妨从以下十个方面着手,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流失。

2.1 适时设置市场需要、社会需求的专业。专业设置必须要具有前瞻性、实用性和连贯性的眼光,要坚持“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方针,紧密结合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学校资源实际。只有面向国家发展战略,学生就业才有选择的空间,合适的岗位;只有结合学校资源实际,学生才能学有所长,学有所成。进入中职学校的学生素质差别甚大,专业引导显得尤为必要,根据学生学业成绩和专业课程要求选择专业,有利于学生思想的稳定,也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学习提高。例如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2011年又结合实际增设了幼儿教育、数字媒体技术、园林3个专业。

2.2 创新教育教学管理。学校教育教学的好坏,事关教育质量和学校声誉。因此学校必须配备精干的管理队伍,健全优化各项管理制度,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疏导教育为主,自我教育为主,耐心教育为主”,努力创造安定团结、严肃活泼、健康向上的学习环境,从严治校,依法治校,做到纪律严、校风正、学风纯、环境美,使学生感到校园和谐,师生情深,集体温暖,学习有望。比如可以采取中层干部跟班管理学生的模式。即将所有的中层干部分配到全校各班管理学生,一位中层干部负责管理一个班级,定期了解所管理班级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与他们谈心,做好他们的思想稳定工作,让他们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这样既有利于学校方针、政策的宣扬,同时又有利于学生思想的稳定,减少学生的流失。

黔江民族职业教中心在这一方面的做法是值得推广的,能够根据实际不断创新完善管理的理念思路,如创新提出“讲人本、讲秩序、讲责任、讲实绩、讲境界”的管理理念和“勤奋敬业,不辱使命;凝心聚力,同心同德;制度第一,校长第二;追求细节,做好小事;成就教师,发展学生”的管理思路,并随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变化不断创新,在今年又提出了要遵循教育发展规律、人才成长规律和市场经济规律,要坚持理念导航、管理科学、关系和谐和制度保驾治校,促进了学校的管理也与时俱进,特别是学生在校既是学生又是单位员工的“双重身份”学生管理模式,破解了毕业生适应社会周期长的难题,在重庆乃至全国都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

2.3 深化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深化教学改革,特别是推行学分制管理,既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创新教育的要求。推行学分制,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利于个性特长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积极性,校园和课堂显得更有情趣,更有活力。虽然实施过程中,会受到各种资源的限制,但由于学分制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对于学生个性发展,稳定学生思想,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例如在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现已基本形成分层次教学、理实一体化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仿真模拟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模式,很多老师都能结合学生实际开展工作。

2.4 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对于大多数学校的中职学生来说,心情是复杂的,学习是乏味的。因此开展各种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课余活动,有助于学生调整心态,激发热情,寻找乐趣。在活动中能展示自我,找到欣赏的目光和成就感,这本身就是价值的体现,生活的真谛。如演讲比赛、篮球赛、各类棋类活动、书法竞赛、集体野炊、春游、篝火晚会、文艺汇演等,都将极大地激发学生的热情,使他们在紧张学习的同时,体验到自我的价值,生活的美好,也有利于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发现闪光点,做好思想稳定工作。比如,在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就开展了学唱一首道德歌曲,开展一次“三下乡”活动,奉献一颗爱心,每天做一次寝室内务,帮助一名同学,组织一次主题班会,参加一次文明传播活动,举办一次文娱晚会的“八个一”系列活动等,在学生中起到了积极地影响。

2.5 引导学生心理向健康方向发展。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能够从心理上正确认识自己,坦然接受自己的现状。针对中职生流失的自身原因,学校应设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室,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情感方面的心理问题,心理健康工作应以厌学学生和贫困生为重点,应和克服、矫正学生的厌学结合起来。运用心理辅导的方法排除厌学的因素,以达到矫正学生厌学的目的,从根源上解决学生的流失问题。在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现已有了较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开设了心理健康咨询室,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了学生的心理向健康方向转化。

2.6 最大限度做到服务对象满意。学校管理工作,纷繁复杂,牵涉面广,任何一项工作不到位,学生都会对学校工作不满意。因此,中职学校应在原来管理机构的基础上,设立纪检督查和工作考勤处,加强对学校和各处室各项工作的督查与考评。每月组织学生对学校教育教学、学生管理、后勤服务、食堂卫生等方面工作进行满意度测评,并针对学生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提出整改措施,调整工作思路,以增强学生主人翁意识和对学校的信任感。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现已建立了教职工投诉制度,每年开展民意测评和调查,设置意见箱等,收集到了大量的意见和建议。

2.7 建立扶贫帮困长效机制。虽然国家对中职学生每年给予1500元的补助,但由于中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和差异性,学校还应进一步拓展渠道筹集邦扶基金,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可以考虑与效益好的单位企业建立邦扶结对,考虑师生结对认养,组织“奉献爱心、关爱他人”义捐活动,创造勤工减学途径,让学生感到母校的关爱,集体的温暖,只有如此,他们才能走出心灵的阴影,快乐地生活,安心完成学业。比如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建立的贫困生资助基金会,相关科室设立的勤工俭学岗位等,都是一些较好的扶贫帮困手段。

2.8 抓好高考班升学率。在当前部分人眼里,仍受读书升学观念的影响,他们认为学生未来的最好出路就是升大学。中职学校可以结合当前职业教育的实际建立起除就业外还可以升大学直至读专业硕士的体系。一方面满足家长对学生的期望,另一方面为学生切实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创造条件。此途径,已得到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的高度重视,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自2009年开始开设计算机、机械、财会等高考班以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受到部分学生及家长的广泛认可,现在升学班的人数已逐年增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进入高考班学习后的学生流失率远低于未被选入高考班的学生流失率。

2.9 加强就业指导,畅通就业渠道。职业学校的学生招进来留不留得住,最关键的要看学校就业能否安排好,因此学生的就业安排对学校招生和巩固学生至关重要。做好就业工作的安排关键在加强就业指导和校企联合。

就业指导是确保职业学校学生稳定就业的重要环节,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择业观,有助于引导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有助于学生具有能够适应未来发展的良好素质。因此,就业指导工作是关系到每个学生前途和命运的大事,也是关系到每一所中职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校企合作使校企双方获益。对于企业来说,可以“量体裁衣”式地培养后备劳动者、降低员工流失率、减少培训成本、场地成本、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企业竞争力等等。对于中职学校来说,与企业共同建立学生实习实训基地,甚至建立公司、工厂,是校企合作的重要部分。这就破解了许多中职学校每年为安排学生实习就业而感到头痛的重大难题,进一步畅通了就业渠道,成为推动学校改革发展跨上新台阶的云梯。在缓解办学资金压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研教改、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各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以黔江民族职业教育中心为例,成立了专门的就业指导服务科,在长三角、珠三角设立专门的办事处,落实专人,开展就业工作,他们还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联系专业相关的企业,与刚进入学校的学生签订就业协议,保障了学生的就业利益,同时定期举办就业指导的讲座、教会学生如何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等,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篇7

一、基本情况

目前,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校人。其中,小学校(点)人,毛入学率.%,学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巩固率.%,残疾儿童入学率%。初级中学校人,毛入学率.%,学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升学率.%。普通完中校人,职校校人,高中阶段学生毛入学率.%。幼儿园所在园(班)幼儿人,—周岁儿童入园(班)率.%,学前年儿童毛入学率.%;特殊教育学校校,在校生人;教师进修学校校。教职工,小学、初中、高中教师合格率分别达%、.%和.%。

二、年工作情况

(一)全面实施学校工程建设,夯实办学基础条件。一是科学制定中小学校舍、学前教育和教师周转房建设规划,根据规划,按照安全、适用、适度超前原则,认真进行项目论证,确保资金效益最大化。—年共开工建设年年底下达项目幢㎡,已竣工幢㎡;年开工建设校幢㎡,已竣工㎡;年下达校安工程、国门学校、薄弱学校改造、一职校等项目建设资金万元,规划建设校个项目㎡。建设廉租房套㎡。二是编制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加大校点撤并力度。年内撤并小学所,加大明光中学、曲石中学、腾四中等并入学校的建设,为顺利撤并打下基础。三是按照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减免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建设有关收费的通知》精神,与相关部门协调,服务性收费得到较大幅度优惠。四是加强项目管理人员培训,严格按照立项、勘查、设计、用地、图纸审查、报批报建、招投标程序执行,校安办人员挂钩指导,确保将校舍建成最牢固、最安全、最让群众放心的建筑。

(二)全面实施人才培训规划,打牢教师关键因素。一是提高校园领导管理水平,根据教育局《公开选拔培养校际中青年后备干部实施意见》,调整充实校园领导班子名,加强干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建设。二是招录特岗教师名,普岗教师名,为教师队伍补充新鲜血液。三是牢固树立教育的关键在教师的意识,完善并实施《中小学教师培训规划》,完成国家、省市县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优秀班主任、名师名校长、学历提高、专技培训等人次。四是实施“走出去与请进来”。与北京、上海、江苏等省市名校开展合作交流,邀请骨干教师到授课,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五是严格评选表彰各级优秀教师、推评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和岗位设置工作,做到公平、公开、公正、透明,激励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

(三)规范办学行为,稳步实施素质教育。规范办学行为是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基础和保证。从抓常规、促规范入手,竭力推动素质教育不断深化。从德育教育、教学常规、艺术教育、安全文明校园建设和特色办学、特殊教育等方面,开展义务教育学校常规管理评估。采取察看校园、查阅资料、推门听课、调查问卷、意见反馈等方式,对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教育常规管理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年度综合考核。同时对学校收费行为、教辅资料征订行为进行了规范。成功举办全县中小学科技创新、中学生田径运动会、“感恩立德”主题活动、庆祝建党周年等活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举行初中毕业生中考体育考试,对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进行综合素质评价和学分评定,推动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和高中课程改革,促进了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重视教育科学研究,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四)深化课程改革,强化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加强对高中学校的调研,对课程设置、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开设进行指导,组织高中教材研讨会,开展连片教研。加强教育科研队伍建设,注重教育科研形式、内容的创新,着力打造教育科研精品,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创新教科研形式,丰富教科研内涵,培养了一大批科研型教师。申报省级课题项、市级课题项、县级课题项,省、市课题数量位居全市前列。高考、中考再次获得双丰收,取得新的突破,高考总上线率达.%,重点上线率达.%,在试题较去年难度有所增大的情况下,分(含边疆照顾分)以上人数有人;不含边疆照顾分分以上人数为人。全县文理科状元均为我县考生获得,有名考生进入全省前名,名考生进入全省前名。中考纯文化分上分人数有人,占全市的.%;加体育分上分以上人数有人,占全市的.%。中高考成绩领跑全市。

(五)协调发展各类教育,促进均衡发展。努力做活学前教育。开展全县私立幼儿园摸排工作,对基本符合办园条件的,督促加大资金投入,强化内部管理,创造条件取得办园许可证。规范私立幼儿园办学行为,促进学前教育健康发展。继续做实义务教育。配合财政部门及时足额拨付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确保中小学正常运转;进一步做好全县中小学教师定编定岗和绩效工资核发工作,理顺管理关系,提高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进一步做优高中教育。积极创造条件申报腾五中晋升省一级三等高完中。不断做强职业教育。打造滇西教育示范中心。

(六)加强学生资助工作,构建贫困生救助体系。全面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国家助学金、奖学金制度,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年共享受免费教科书套∕人.次,折合资金.万元,人享受寄宿生生活补助.万元,为名大学生办理生源地贷款.万元,资助名大学新生.万元,名大学毕业生办理自主创业“贷免扶补”贷款万元。补助中职学校国家助学金人.万元,中职家庭经济困难及涉农专业学生人.万元,省定民族中学高中生生活部补助人.万元,少小民族生活补助人.万元。不断整合各项资助政策,吸引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初步建成从小学到高中、从普通教育到职业教育的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扶贫助学体系,为教育和谐发展创造了条件。

(七)着力实施农村远程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以电教教材建设工作为中心,以课堂电化教育观念和模式探究为突破口,以多层次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为重点,深入持久地开展电化教育,创建一流的电化教育效果。建成计算机教室个,多媒体教室个,语音室个,乡镇综合信息中心个,拥有计算机台,新建农村完小标准化科学课实验室个,中学标准化实验室个,新配小学Ⅰ类教学仪器套、Ⅱ类套,中小学音体美器材套。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校,计划投资.万元。与中国电信达成协议,解决所中学和部分小学光纤接入问题,积极筹建教育OA系统。

(八)坚持依法治教,强化党风廉政建设。根据《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年工作规划》要求,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快惩防体系建设,着力纠正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一是狠抓工作重点。认真学习贯彻中央、省市县纪委全会精神,制定《学习制度》、《干部管理制度》等个制度,坚持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深入开展联村蹲点工作,先后派出余人到五合丙弄、鹿山联村蹲点,投入资金万多元改善个村办公条件,协调解决鹿山农网改造。二是深入开展“三查三看”、“四比四促”、“五学五比学习杨善洲”等主题教育活动,组织“行走善洲林场,缅怀善洲业绩,感悟善洲精神”主题活动,“感恩立德”演讲比赛,庆祝建党周年,创先争优表彰大会等活动。三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零收费”政策,进一步规范“两免一补”等资金的发放工作,确保各项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四是成立教育经费监管中心,将全县校(园)分四个片区进行资金监管。严把教育经费支出的计划、审批和会计帐务审核关,防止截留、挪用、乱用经费等现象。

(九)强化安全管理,维护稳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积极预防”的方针,牢固树立学校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思想意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证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一是重点整治,加强督查。重点加强对“学校危房、食品卫生、防火防灾、师生大型集体活动”的督查,对校园周边环境、接送学生车辆、学校重要设施、场所和校舍的安全状况进行全面排查,积极配合消防、气象、安监、卫生等部门,开展消防安全、防雷装置、食品安全等专项整治。二是修订完善预防和处置校园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工作预案,提高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三是加大资金投入,提高安全防范能力。为腾一中等所校园配备了名保安。投资多万元为所校园安装了视频监控系统。四是创新工作方法,切实改善学校食堂卫生设施与条件,多所学校食堂由个体承包转为公司承包,方便学校对食堂的统一管理,食品采购、从业人员健康得到保障。五是建立重要时段、关键环节、重点部位安全监管包保责任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开展全县中小学校长消防知识培训,最大限度消除校园安全隐患,共同构筑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防火墙。

篇8

关键词:高职院校 旅游专业 双师型 培养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6)10(a)-0133-02

高院校提高办学水平的核心要素之一就是“双师型”教师团队的水平。由于高职院校薪资水平、用人制度等因素的限制,完全靠从企业引进“双师型”教师是不现实的,高职院校还要坚持自主培养和高水平引进两条腿走路。

1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对“双师型”师资进行培养的必要性

1.1 旅游行业进入变革期的需求

目前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运用、移动终端的普及以及旅游者对旅游产品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旅游行业和酒店行业进入了变革期。旅游和酒店的新业态、新服务、新职位、新需求大量出现,很多新的变化甚至是对传统企业的颠覆。比如新兴的酒店旅游一体化度假区里,要求员工既能当导游也要能烹饪;比如传统旅行社的没落、业务量的萎缩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新型旅游企业市场份额的急剧扩大;比如旅游与体育、探险、教育、艺术的结合使新型旅游活动和旅游企业受到市场欢迎。这就要求旅游专业教师必须紧密联系行业发展,保持从行业里吸收营养。

1.2 现有“双师”能力亟待提高

应该说目前旅游专业教师基本都满足“双师”条件,所谓的条件一种就是拥有餐饮服务员技师证书、调酒师证书、营养师证书、导游证等技能证书。有的教师甚至有多个技师证书,但由于行业工作经验少,实践动手能力不强,这些教师是统计材料中的“双师”,而非能力上的“双师”。

因此,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体系,使教师能经常性地进入企业,保持和行业的密切联系,通过大量行业实践提高其教学能力。学校要关注教师技能水平的高低及其与行业的融合度和社会服务能力。

2 高职院校旅游专业“双师型”师资培养要点

建立社会化师资培养体系:所谓社会化培养就是整合学校、企业、个人等各种社会资源进行师资培养。比如英国的职业学校师资培养就有一个比较完善的社会机制。其主要特点就是学校、企业、个人共同进行教师入职前、入职、在职3个阶段的培养。入职前,准教师一方面要获得相应教学经验,就是被安排到培训机构和学校工作,但身份不是教师而是职员。另一方面准教师会被安排到相关单位的有关岗位进行实践。这样就形成了有效的职前培训系统。入职教育实行入职辅导制度,由骨干教师和行政人员对其辅导和评估,如果被考核者达不到标准,就要继续接受再教育,直到达标为止,入职辅导过程可以间断,但必须在入职辅导开始后的5年内完成。

建立合理的针对教师企业挂职与短期锻炼的全程管理评价制度,要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所有教师的企业实践做到有的放矢,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着研究项目,带着工作思路走入企业。比如全方位制定教学能力提升目标、科研能力提升目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目标等。这些目标不一定每个人每次实践都全面覆盖,可以有取有舍,有所侧重。但一定要至少确定一个方面的目标。当实践结束后要以这一目标为参照验收实践效果,并进行实践能力提升评价。只有这样“双师型”教师的企业实践才不会流于形式。

以酒店管理专业承担《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的老师为例,进入企业前就先设定自身能力能够完成并与个人校内常规工作紧密相关的目标任务。

(1)课程教学方面:建成一门高水平平台课程。在《餐厅服务与管理》课程项目化设计基础上,重新设计《餐厅服务与管理》任务模块,以餐厅所使用的先进管理软件中的管理模块来重构课程。以一家或两家典型餐饮企业的实际工作任务和流程来设计学习项目。改革该课程的授课方式,依托管理餐饮管理软件完全实行以任务为驱动的项目化教学。将在餐饮服务和餐厅管理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问题以生动幽默的形式设计脚本,和行业企业合作,制作校企共建公用的《酒店服务技巧》系列微课,把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和真实案例搬入课堂,用于学生课堂学习和企业员工培训。

(2)教研室工作方面:重新进行企业调研,在调研过程中大量增加新业态和高科技旅游企业比例,原有的把培养目标定位于传统酒店、旅行社、旅游景区的做法已经不适应行业发展要求。在新的调研结果基础上重新对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进行定位,编制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3)创业教育方面:旅游和餐饮业态的变革使其有非常好的创业机会,创业门槛低,竞争相对较弱,因此适合建立旅游管理学院创业团队,和旅游企业合作,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创造创业机会,包括企业兼职锻炼机会、专属创业导师,校企共同对学生的创业设计进行评估和建议,并为其提供可能的帮助。

3 针对双师型教师能力提升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

3.1 建立以“双师”能力为中心的薪酬体系与奖惩制度

众所周知,目前高职院校薪酬制度以职称和职位为核心。基于教师能力差异以及工作效果差异的薪酬覆盖面比较有限,这其中能起到激励教师提升“双师”能力的制度更少。基于这种不足,高职院校对薪酬制度进行完善,体现向一线教师倾斜、向核心课程和岗位倾斜、向社会服务能力强的教师倾斜、向企业喜爱和认可的教师倾斜,适当拉开教师之间的激励性薪酬差距,体现付出的努力和工作效果的差异性,从而为“双师型”教师脱颖而出提供更多的机会。比如当教师通过与行业密切联系,高水平地完成了行业挂职锻炼,全面甚至超额完成了阶段性挂职锻炼目标,学校应该通过提高其薪酬或者发放一次性物质奖励的方式给予肯定。

3.2 利用社会激励因素激励教师融入行业

双师型教师要能上课能入行、能文能武,对于那些行业实践能力强、社会服务能力好的双师型教师,当他们为企业解决了实际问题后可以给他们类似企业分红的奖励,让他们与学校的长远发展结合,从学校的长远发展中获得长期的利益。

3.3 建设浓郁的校企共建文化氛围,运用文化激励手段

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激励必须强调文化激励。旅游专业应该在校企合作办学的基础上,在学校中通过建立相应的制度文化以及形成行业核心精神,形成良好的校企共建文化氛围。使每个教师把提升自己的行业工作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社会服务能力作为自己获得在工作中的尊严的必要条件,通过服务企业,提高社会服务能力获得工作成就感、幸福感以及认同感。

总之,高职院校旅游专业的“双师型”师资培养是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也是院校旅游专业人文积淀的体现。学校应该为教师创造更多行业锻炼的机会,建立更加合理的培养和评价体系,从而给优秀的教师创造更多成为优秀“双师”的机会。

参考文献

[1] 徐飞雄,刘娟.论高等旅游教育人才培养过程的“非同质化”控制[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9,8(3):37-39.

篇9

一是义务教育: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小学生升入初中直升率达到98%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0%,少数民族儿童入学率达99%以上。13至15周岁初中少年毛入学率达97%以上,“普九”巩固工作达到省定标准。在校生年辍学率,小学控制在1%以内,初中控制在3%以内。

二是学前教育:3—6岁儿童入园率达30%,以发展民办幼儿教育为主,新建3所乡镇民办幼儿园。

三是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招生2000人,职业高中招生450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34%。

四是成人教育: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000人以上,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万人次以上,组织200人参加扫盲巩固提高班学习。

五是学校基本建设:积极完善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及危房改造工程的立项、申报和规划等工作,拟改造校舍18000平方米。

六是“两室”及远程教育:通过政府采购,按一类标准配备10所小学科学实验室。争取市教育局评估县二中、二小、麟凤中学的“两室”建设与管理。评估旧城中学、麟凤小学、旧城小学、长安小学、双河小学的“两室”建设与管理。通过政府采购,装备中小学图书5万册。各乡镇创建1至2所卫星教学收视点示范学校和1至2所光盘教学播放示范学校。

七是教师队伍建设:加大教师继续教育力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鼓励教师在职学历培训,使全县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初中教师大学学历分别达到60%和20%,普通高中、职业高中教师学历分别达到90%和70%。积极加强骨干教师和中小学班主任的培训。

八是教育创强创优:复查省市级文明学校2所,县一中达到省一级三等完中办学水平。

九是教育经费管理:认真编制中小学公用经费使用计划,严格审批使用,充分发挥义务教育经费效益,确保“两免一补”经费落到实处,实现教育负债比上年下降。

十是教育教学质量:努力提高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改的质量和效益,全县初中、小学体育达标率达到85%以上,体育合格率达到90%以上,国家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数据上报率中学达到50%,小学达到40%以上,近视新发病率不超过8%。中小学劳动、音乐、美术开出率达到90%。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有效预防和减少中小学在校生违纪犯罪。继续提高高中会考合格率,确保高考上线人数和录取人数有新的提高,达70%以上,提高一本上线率。

(二)2009年的工作思路

确定2009年为教育管理年,以发展为核心,优化教育发展环境,提高义务教育水平,突出抓好队伍建设,强化质量意识,不断加强内部管理,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努力做好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学校安全和“两免一补”、规范教育收费等工作。

四、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实现*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为更好地完成2009年的各项工作任务,我县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抓管理、提质量、保稳定,构和谐的总体目标。主要抓好以下工作。

(一)采取多种措施,努力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我县义务教育实现基本普及已经近十年,经过多年来的巩固与提高,取得了明显的进步,但仍然存在一些不可回避的问题。义务教育是政府行为,作为教育部门主要的任务就是要努力提高义务教育的水平,这是我县2009年的重点工作之一。提高义务教育水平,除继续坚持原来好的经验与做法外。今年,主要做好以下工作。一要加强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通过以会代训、上门动员、设点宣传、出黑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义务教育法》。今年,要重点解决一年级学生不足龄的问题,从09年春季学期的开学统计情况看,我们全县的小学中有五六千学生不足龄,有的四五岁就送到学校来了。这样一是影响巩固率,由于年龄小,读不了,跟不上就会流失。二是年龄小,身体和心理都还没有发育起来,理解不了,学不走,影响教学质量。三是浪费了义务教育的资源,几千人需要上百名的老师,数十万元的工资,占用数千套桌椅。现在各中心校可以鼓励民办教育来对学龄前儿童实施教育,中心校要加强领导、指导与管理。与此同时,要采取多种手段,控制学生流失。把学生的入学巩固作为考核学校领导、教职工工作成绩的重要内容,与评选先进、履职考核、绩效工资挂钩。坚持“以人为本,服务育人,爱心育人,管理育人”的思想,积极创造条件,增强服务意识,努力实现让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的目标。二要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薄弱乡镇、学校的帮扶力度,完善县直学校对乡镇学校的帮扶机制,扎实推进结对帮扶活动。完善城镇对农村教师的帮扶机制,组织骨干教师送教下乡,选拔一批乡村学校中小学教师到县城学校学习提高,选派县城中小学教师到乡镇中小学挂职锻炼。实施“特色立校”,培育特色校风、教风、学风;建立学校特色培养、评价机制,围绕平安校园、书香校园、文明校园建设培植特色,形成“一校一特色、一乡一品牌”的格局,促进义务教育公平发展。三要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留守学生健康成长。据统计,全县目前共有留守儿童少年在校生39501人,其中小学31890人,中学7611人。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学生23002人,其中小学18257人,中学4745人。父母双方外出打工的学生16499人,小学13633人,中学2866人。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影响着义务教育水平的提高,做好留守儿童少年的教育也是教育部门应该的责任。各学校要广泛组织和动员社会力量,开展关爱留守学生活动,加强留守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要为留守学生提供心理健康指导、法律法规咨询等服务。要建立和完善留守学生档案,动态掌握学生的情况,畅通留守学生及其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渠道,并通过开设亲情电话、召开家长会、留守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交流联系,保证留守学生的教育。四要加强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实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进一步完善德育内容体系,整体规划学校德育工作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公民道德教育为基础,实现德育的生活化。加大学校德育工作的测评力度,重点抓好学生品德和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心理品质。加强班主任为主体的德育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班主任的政治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示范学校评选活动,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形成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

(二)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育是培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育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抓好教师队伍建设理所应当成为教育部门的重要工作。长期以来,我县的师德师风建设一直备受社会关注,近年来教师队伍中个别教师身上存在的问题,破坏了教师和教育的整体形象。在不久前召开的全县“两会”上,部分人大代表对全县的师德师风问题提出议案。我们必须完善工作机制,强化教师队伍建设,并且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今年全县将针对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下大力抓好落实,抓好整顿,抓好教育和引导。一是探索建立“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的中小学教师全员聘用制。严格编制管理,严把教师入口关。要继续争取教师补员计划指标,到昆明等地高等院校招聘优秀高中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中小学教师。今后,凡是中小学教师要参加公务员考试,必须先辞去教师职务,才能参加考试,各学校要严格把关,以稳定教师队伍。同时,各中心校要合理调配使用教师资源,严格控制代课教师,不得随意增加代课教师。二是启动教师人文素养拓展计划,开展寒暑假师德专题教育讲座,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机制,建立社会、家长、学生三位一体的师德建设监督体系,将师德考核作为教师年度考核、职务晋升和评优奖励的重要依据,实行师德考核一票否决。三是逐步完善中小学校长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校长培养、选拔、培训、任用、交流以及目标责任考核奖惩机制。推行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任期管理和异地交流制度,配套建立中小学校长评价体系,强化校长岗位培训和提高校长专业化水平。四是加强科研骨干队伍建设,制定骨干教师、班主任培训方案并组织实施。实施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建立健全优秀中青年教师培训机制,对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重点培养。完善名师选拔培养机制,开展“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梯队建设,为优秀教师进入特级教师行列创设条件。积极推进名师工程,今年教育局将组织评选10名县级名师。要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完善班主任选拔、培养、考核、奖惩机制,深化班主任培训工作,加快班主任专业成长。评优、晋职称和绩效工资都要向班主任倾斜。五是加大学校内部分配制度改革步伐,建立教师业绩考评机制,探索建立教师业绩考评细则,将教学过程考核与教学质量考核、教师评价与学生和社会评价、教学情况与师德表现情况有机结合。加大绩效工资的考核分配力度,杜绝平均主义,逐步建立按能力、实绩和贡献的教师评价体系,使分配向关键岗位和优秀教师倾斜,不断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三)强化质量意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没有质量的教育就是误人子弟。在抓质量建设上,今年,一是落实管理责任。继续实行局领导班子成员和股室联系乡镇、学校制度。坚持目标管理,把教育质量较差的的乡镇、学校列入重点管理单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是进一步完善高中、初中和小学质量管理机制。强化校长第一责任人和学校领导班子全体成员的责任,努力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科学有效的责任体系。抓实过程管理,强化“六环”建设,进一步加强中心教研组、备课组建设,对教研组长和备课组长进行系统培训,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加强集体备课。深入推进课程和教学改革,追求优质教学,倡导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推行教学管理进课堂,把推门听课、跟踪听课与课堂教学竞赛结合起来。同时,要大力推进教育教学研究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三是深化教育科研工作,营造科研兴教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从事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大力宣传和奖励在教育科学研究中取得优异成果的教育工作者。进一步加大校本教研的力度,通过开展教学视导、学科教学比赛、教师技能大赛、教育案例、教育论文评比、送教下乡等活动,落实教学管理的基本要求,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和教师的教学行为,努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大力推进微型课题研究,积极研究解决教育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具体问题,以课题研究成果指导和促进教育课程改革。四是按照省市教育部门的要求,完中要在秋季学期全面实施高中新课程改革。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有利于全面提高高中的教育质量。县一中、二中两所学校的领导要认真学习高中新课程改革的有关政策和要求,积极思考和行动起来,要发放相关资料,组织教职工学习讨论,选派教师参加高中新课改的培训,做好思想和人员的准备,营造全面开展高中新课程改革的舆论氛围,为提升高中教育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稳步推进“三生”教育,切实做好“减负”工作

自去年秋季学期开始,省教厅在全省开展“三生”教育,我县按市教育局的要求今年启动。今年,省教厅又有新的举措,就是在全省开展“减负”。这是全省全市的热点,也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各位校长要高度重视,认真落实。

一是实施“三生”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今年,我县已经在全县中小学启动了“三生”教育工作,成立了领导组,下发了文件。各校要以更具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的教育方法和载体,普遍开展生命教育、生存教育和生活教育的“三生”教育,提高育人质量。在抓“三生”教育中,要坚持人本性、求真性、实践性、开放性和整合性原则,研究制定好“三生”教育的工作方案和实施意见,并精心策划,培训队伍,落实具体工作。要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力量,使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和发展生命,从而把握生存规律,提升生存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生活技能和生活能力。

二是做好“减负”工作。关于这个问题,我们要与我县教育的特殊性结合起来,进行客观的分析,并且要冷静地对待,也要从历史上汲取经验教训。上世纪末,县教育局搞过“不布置家庭作业”的实验性研究,本世纪初,同志发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后,当时我县正在实施“普九”,小学不搞升学考试,一些学校就放松了教学要求,且美其名曰搞“减负”,结果是导致初中教学质量急剧下滑,初中影响高中,直到今天元气都还没有恢复过来。我县是农业县,农村教育散、质量意识不够、管理要求不高等特点大家是清楚的。因此说大部分乡村学校多年来,不是负担重了,而是不够。我们抓质量,课时要足,作业要改,要在质量提高的前提下谈“减负”,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保证每一节课的教学效率。“提质减负”应该成为我们开展“减负”工作的一个基本理念。对于“减负”我县将成立领导组,聘请监督员,认真对待,高度重视,至于具体的安排,下午季大恒副局长将做部署,我还要与各学校签订“减负”目标责任书。我希望各学校务必提高认识,正确处理好“减负”与提高质量的关系,抓好每一项工作,促进教育整体协调发展。

(五)加强教育经费管理,确保经费使用效益

近年来,在义务教育经费得到保障的同时,各校在经费管理中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问题。据去年市审计调查组调查指出的就有以下问题。一是一些中心校过于集中使用公用经费,没有严格按照规定下拨到村级完小及其以下学校,一些下属学校只有20元的使用权。二是部分学校没有严格按照县教育局和财政局的文件规定办理,使用公用经费没有计划,随意性较大。三是部分学校对大宗物品购置、建设维修资金较大的,没有先报批审核计划就实行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县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今年,我县还将积极落实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深化工作,确保学校正常运转。一是要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校财局管”模式,加强中小学财务管理和财务监督。二是各中小学要管好用好经费,按计划逐步化解“普九”债务,确保不增加新债务。要加强教育内部审计工作,请审计部门帮助审计,增收节支,开源节流,不断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校长及财务人员的财会纪律及业务培训,不断规范学校财务管理。四是要认真做好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杂费和教科书费,足额发放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费等工作,切实保障适龄儿童少年享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五是关于勤工俭学的问题。学校开展勤工俭学,可以不断增强学校自身的造血功能,发挥勤工俭学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各中小学要强化学校食堂、小卖部的规范化管理,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县教育局已经研究决定撤销勤工俭学办公室,注销县教育局勤工俭学公司。局勤俭办转为教育部门政府采购中心领导组的办公室,主要工作就是协调服务,收集信息,跟踪质量。教育局不设勤俭办,今后各学校添置的教学大宗物品必须实行政府采购,常规的教学物品由各校根据市场价格自行采购。在这里我就给各位校长打招呼了。不允许任何校长乱采购物品,局机关任何人不得向学校推销物品,更不允许局机关工作人员打着领导的旗号推销物品。今后如果在审计中发现学校没经预算审核,就擅自采购物品的,局里也将作出严肃处理。各位校长不要为了一点蝇头小利,遮了自己的眼睛,丢了自己的前途,败坏了教育的形象。

(六)认真做好“普实”迎接省市的年检工作

大力推进“两室”建设,强化图书、实验教学的管理,这是今年的重点工作之一。各校要进一步明确“普实”工作的指导方针,充分认清“普实”巩固提高工作的形势,做到早安排、早部署。要加强领导,明确责任。要健全制度,落实责任。要配好人员,搞好建设。要收好资料,健全档案。争取我县的“普实”年检复查顺利通过,为全县教育和学校的发展赢得更多更好的机会,使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改善。同时,要做好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设的巩固工作,提高设备使用效益。切实加强教育装备建设与管理工作,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

(七)整体推进,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我县的教育发展已经初具规模,有些处于全市前例,比如高中和学前教育;有些又处于全市的末尾,比如职业教育,这种发展的不平衡,阻碍了全县教育的均衡发展。2009年,一是积极发展高中教育。进一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努力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加快县一中创建省一级三等完中的步伐,全力建设新校区,使县一中顺利通过省教厅组织的验收,实现县一中的达标晋级。县一中要明确责任,全力以赴做好迎检工作。新校区的征地拆迁要抓紧进行,不管有多大的困难都必须克服。同时,巩固提高县二中的发展成果,稳步提升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现在离高考只有短短几十天,两所完中要抓好教学管理,提升质量,县一中的高考综合上线率要达到80%以上,县二中要达到65%以上。县一中要重点抓好一二本的上线率,县二中重点抓好二三本上线率。二是克服困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现代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是突破高中办学“瓶颈”的重要途径。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投入很大,县委、政府对全县的职业教育非常重视。局里已把职业教育纳入各中学的目标考核,把职业教育作为全县教育工作中的一件大事,因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共同努力,加快我县职业教育发展步伐,促进全县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健康协调发展。要加大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改善办学条件。积极争取国家、省有关项目专款以及政府的支持,扩大学校的校园面积,逐步满足职业教育对教室、宿舍、实习实训设施等基本条件的需要。县职教中心要开展实用技术培训、在职培训、上岗培训、就业培训等各类职业培训,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脱贫致富服务,为全县经济建设服务。要不断完善成职教育“面向市场、服务经济、自主办学,突出特色”的办学机制,切实搞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及“成人继续教育和再就业培训工程”等工作,稳步提高综合办学实力。畅通职高生的出口,做好对口高职升学,提高升学率,实行“订单式培养”,做好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确保就业率达到95%以上。同时,积极做好初三学生和普通高中学生分流工作,促进普通高中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三是稳步发展幼儿教育。认真做好城镇学前三年教育和农村学前一年教育的工作,落实乡镇幼儿园创建规划,强化合格幼儿园建设,提高保教质量。同时,加强民办教育的检查督促,指导民办学校的管理,提高民办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探索发展民办教育的新路子,鼓励、支持并规范民办幼儿园的发展。要禁止非法办学,对没有通过教育部门审核认可就招生办学的行为予以制止,非法办学的学校予以取缔。禁止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办学前班,要对有些小学占用义务教育资源办学前班的行为进行严肃处理。

(八)加强教育内部管理,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一是结合“四项制度”的落实,全面加强机关作风建设,增强服务意识,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效能。健全和完善局机关召开会议、下基层检查工作、组织评比活动申报审批制度。严格教职工请销假制度,规范学校组织教职工外出学习、考察和培训的审批制度。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进反腐倡廉。建立健全有教育系统特点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抓好教育系统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建立教育系统干部廉政档案。继续坚持学校教学大宗物品政府招标采购制度。二是进一步巩固教育收费治理成果。进一步依法规范教育收费工作,完善收费公示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学校零收费和高中招生“三限”政策。继续加大对教育乱收费治理查处力度,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学校收费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发现问题,严肃处理,杜绝搭车收费、乱收费等现象的发生。严禁学校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重点班、提高班;严禁校外办学机构和一切人员利用学校设施举办向学生收费的各种名目的辅导班。三是加强教育督导,推进依法治教。制定中小学教育督导方案,开展对中小学课程实施水平评估及各种专项督导评估;实施中小学质量监测,探索建立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质量跟踪、监测、评估、反馈机制和考核体系,强化督导评估的保障作用。做好迎接省教育督导团对我县教育工作的督导检查。四是严格执行工程建设与管理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保质保量加快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和危改工程项目建设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