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4-08 10:03: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小学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不断探索教育及管理经验,全面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及管理工作,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把我校建设成为有特色区域名校。
二、工作要点
1、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认真学习新学期学校工作指导思想(以人为本,抓好两支队伍建设,自强不息,创建区域特色名校),使之成为班主任工作的核心理念。进一步落实工作方法和奖惩办法,用好《班级、班主任量化细则》,不断总结经验,完善可持续发展的、具有我校特色的班主任培养体制。组织班主任听取优秀班主任的报告,到教育先进学校参观学习,学习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领会与应用先进的班主任工作理论和方法。各年级通过“班主任工作交流、班主任论坛、班主任集体备课”等形式相互学习、资源共享、共同提高,并且着力培养优秀班主任、学者型班主任、名班主任,抓好班主任“三个一工程”即一个班会设计、一个班会课件、一堂好的班会课。进一步落实《学生量化管理实施细则及基础素养评定方案》,使其成为班级管理工作的规范性操作方法和有效地绩效手段。
2、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学校的德育与管理结合起来,下大力气抓常规管理,组织学生学习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在日常工作中落实各项管理制度,抓卫生、着装、礼仪、两操、升旗、主题班会、课堂秩序、各种活动等外部形象,形成学生优良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加强学生对“校训”、“校风”、“学生誓词”和我们推崇的“四中精神”的理解和深化,在我们的各项工作中做到“人人、时时、处处、事事”有德育,使丰厚的精神文化成为支持学生做好一切工作的原动力。编制班级任务安排表,做到班级“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3、校报、校园广播电台、校园电视台在上学期的基础上,进一步充实人员编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新的学期中以更加有声有色的工作,做好面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工作。
4、抓好对学生和班级的常规检查工作,协助教导处做好对教师、班级、班主任的考核工作,准确、及时的做好各种数据的统计、汇报和公示,在抓好过程管理的同时为学校决策提供第一手材料。
5、协调团委、班主任,搞好学生自我管理工作,实践证明,善于指导学生自我管理的班主任,工作起来总是会得心应手,工作效能总是出类拔萃,所以,在我们强调抓好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的同时,班主任们要重视班级管理队伍的建设。
7、通过班会、活动、宣传栏、黑板报、手抄报等加强对学生的主题教育:政治思想教育、中华传统教育、励志教育、情感教育、心理成长教育、诚信教育、法制教育、安全教育。
三、常规工作及要求
1、编制好本学期的班级工作计划。
2、主题班会,这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最主要的德育阵地,有计划、有设计、有课件、有记录的开好主题班会,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重要标志。事务性工作随时解决。
3、每天班主任到校后,检查班内学生的出勤情况、学生发型、着装情况、公物完好情况、卫生、内务情况,发现问题随时找责任人解决。课间操班主任跟操。
4、值班班主任在带班领导的带领下从早上8点开始值班,检查午餐、午休、晚餐、晚自修、晚休、第二天早操、早自修、早餐情况,并检查课余时间学生的一切情况。值班班主任要到岗到位,规范工作,能够发现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不能不管不问、装聋作哑,不能蜻蜓点水、随意离岗。值班主任和带班领导要确实起到监督作用。
篇2
一、2020年特色亮点工作:
(一)学校发展重内涵。
关键语:让师生更加热爱我们的校园。
1、提升校园文化品质,让校园更美好。过去的两年我们明确了校园文化建设色彩,对操场和一楼大厅文化进行改造升级,2020年我们进一步提升,将二楼中厅,改建成“玩味传统文化”艺术角,改造提升走廊文化、班级文化,小小校园里足球文化墙、儿童画特色作品、文明班级鲜艳的锦旗、生机勃勃的绿植相互映衬,让校园生动而美好!
2、建设书香校园,让师生精神更丰盈。将一楼、三楼、四楼中厅改造成“悦读——引领成长”开放式师生阅读厅、每个教室增添图书柜,师生随时可以遨游书海,学校随处都有孩子们读书的身影,让书籍引领孩子健康成长。党支部持续开展“沐浴书香润泽心灵”读书强师活动,教师例会轮流分享各自的读书故事、心得、感悟;在学生中开展“书香满校园好书共分享”跳蚤市场书籍交换活动,每月一评“书香家庭”、“阅读小明星”助推校园读书热潮,让书籍引领师生精神更丰盈。
(二)教师发展重品质。
关键语:做更好的自己,过更好的教育生活。
有效提升教师专业发展,做**幸福教育追梦人。
1、教师培养有梯度。针对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偏老、老教师
多、行政团队新手多、青年骨干教师少的校情,开展菜单式服务。如:校
长书记每月谈、中老年教师学习共同体,分享行政管理和教育教学经验
;青年教师列问题清单,成长营共同探究或邀请专家解惑等,促进各层次
教师专业发展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教师德高业精更具职业幸福感。
2、素养提升有力度。坚持教师“三字一话“基本功每日一练、每周一展示、每月一评比。大力开展信息技术培训,充分利用学校希沃白板、智慧课堂BYOD平板班、电子阅读机等,以点带面,团队互相协助共同提升。
3、教学比武有广度。开放融合促提升,研赛一体显身手。设计全员参与的 “希望杯”课堂教学比武。师徒集体备课、青年教师上课、中老年教师评课,人人参与,提升专业技能。
(三) 学生发展重综合素质。
关键语:让每一个孩子阳光、自信、健康成长。
1、让艺体引领孩子过更好的生活。大力发展儿童画和足球特色项目,年度考核分别获得一优秀一良好,荣获区足球联盟校比赛第八名、第二届区“声呐.呓语”校园艺术文化角DIY活动一等奖和最佳创意媒材奖、市“奇思妙想”纸质结构模型“基层赛事优秀组织单位”、区纸质结构模型普及竞赛团体“特等奖”校园内艺体活动精彩纷呈,如“绿茵校园,记录孩子的成长‘足’迹”足球文化节上,男孩女孩足球场上同台竞技活动;全校学生投票评选出校园首届足球明星,热爱美术的孩子即兴创作足球明星漫画形象……学校全面贯彻体艺2+1,拓展和丰富体艺课程,将足球、儿童画、羽毛球、篮球、游泳课进入课程,孩子们无需走出校园家长无需另外付费就能享受到艺体培训。
2、重养成教育,树立正确价值观。大队部坚持开展一日常规文明评比,从仪表美、行为美、健康美、劳动美、品德美、学习美六大类十二项评比每周文明班级。发挥少先队员自主管理和主人翁意识,3—6年级各班轮值红领巾文明监督岗,队员互帮互助,共同促进良好习惯养成。全年少先队开展爱国主义、红色基因、我们的节日文化传承等主题教育,帮助孩子们树立正确道德观。
3、重心理教育,促学生健康成人。针对校园周边社区地域复杂,单亲、隔代、留守、寄养等特殊家庭多的校情,持续开展《青春安全我保护》青春期知识讲座、“高墙警示录”未成年人法治教育、未成年人法律知识讲座等教育活动,助力孩子身心健康。
(四)家校合作重融合
关键语:人人争做最美**人。
倡导师生、家长人人争做最美**人。
1、开展“点赞最美**人”特色活动。向老师、家长、学生开展“点赞最美**人”微视频活动。校园中掀起了学生家长点赞老师,学校点赞家长,家长孩子互相点赞的热潮。促进了家校和谐,大大提升了家长满意度。
2、做更好的家长,创新家长会形式。打破传统的家长会模式,开展“家长沙龙”式研讨会。各班家长自己主持,自己讨论,自己解决班级中出现的教育问题。充分发挥家长的自我教育作用。家长们的教育意识与观念得到显著提升。
二、2021年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思路。
1、努力打造小而精的校园。围绕这一目标,一是:将校园环境进一步完善、文化建设打造的更加精致,让文化植根于师生内心,精神更加充盈。二是:2021年初学校门面全面回收,学校的校舍用房将得到较大改善,我们将配合基建科用心谋划,将学校建成各功能室齐全标准,孩子们更加喜欢的快乐学园。
篇3
具体要求:
(一)师资队伍建设:
1、着重在师德、文化素养、教学技能和信息技术能力上下功夫;通过师德考核、班主任工作评议、一日常规检查评比、校本培训、信息技术能力的实践运用等方面来提高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2、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例会制度,发挥例会制度的决策功能,各部门对本周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对下周工作进行安排和布置;班子成员分工明确,责任落实;每学期进行民主测评;要求班子成员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教学,了解、掌握教情、学情,在所任的教学中起到骨干示范作用。
3、坚持每周五全体教师会议,及时传达和正确解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政府的各种政策,布置落实每周工作。
4、加强教师基本功训练,为教师提供练兵和展示才能的机会,开展教师基本功比赛;积极参加市教师业务大练兵活动,争取成绩。
(二)狠抓常规管理:
1、严格制度管理,对照《中小学管理规范》和教师规范,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通过学习教育,检查考核和评优评先,保证学校各项工作的正常、有序、规范进行。
2、坚持做好每月认真检查工作,定期听随堂课、跟踪课,进行指导评课;教导处做好学科单元测试分析验收和综合质量测评;开展校本培训,针对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精心设计作业,单周进行语文、数学、英语的学习、研讨、集体备课,双周进行开课、评课活动;积极参加市教育局教师基本功比赛,认真实施市“十一五”立项课题研究工作,撰写有质量的论文。
3、实施“三项规定”精神,结合校情,制定以静为主的素质教育综合活动计划,做到内容、人员、时间、场地落实,对活动情况纳入一日常规检查内容,期末举行成果展示,举办“各年级赛诗会”“优秀作品展示”“集体健美操表演”等,并与学期考绩挂钩。
4、继续做好科学、劳动和文体卫生、体育、艺术学科的教学。认真上好每门课,迎接市教育局的综合质量调研。卫生工作有专人负责,每周进行个人卫生检查,每月一次卫生知识讲座,每期黑板报有专题卫生知识宣传角,每月评比卫生先进班级;做好流行病的防控工作,建立流行病的报告制度。体育工作做到三认真,认真上好每堂课,做好广播操和眼保健操,确保两课两操质量,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开展田径运动培训,提高学生的体育达标率,合格率与优秀率。
(三)加强德育工作:
1、注重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利用晨会、班会、国旗下讲话、校内外活动等途径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开展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行为养成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2、结合学校实际工作计划,积极开展“学雷锋”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少先队员到社区服务,开展红领巾“敬老爱老,扶贫助残”服务岗;“三八”妇女节开展“我向妈妈学一招”班级交流活动;结合“一元钱工程”,开展爱心献给身边的小伙伴;每个月围绕一个主题开展广播讲座、社区宣传、行为养成等思想教育。
3、继续开展“教师家访”活动,教师深入到学生家庭中去,把握学生思想脉膊,并把心理教育与法制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切实防止学生违规、违法现象的发生,通过耐心细致的思想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4、各年级着重对学生尤其是外来人员子女在:懂礼貌、爱干净、能静心、讲节约、会宽容、保安全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注意教育的方式方法,抓出成效,抓出典型,并把班风建设作为考核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
5、做好班主任工作,定期开展工作交流、学习培训,进行班主任工作评议,表彰先进,激励大家。
6、继续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板报、画廊有专人负责。班级板报每两周一期,有检查,有评比,保质量;校园宣传标语醒目,使文化气息更浓,给学生以薰陶与教育。
(四)做好安全保障:
1、学校利用集体晨会、专题广播讲座、黑板报、宣传栏等形式进行广泛的宣传,把安全工作作为学校日常的重点工作,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养成安全习惯。围绕防火、防骗、防中毒、防传染病、交通、校园保卫、等内容进行教育。培养学生在紧急情况下的自救能力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篇4
一、主要工作:
⒈继续做好现代教育技术教师培训工作。
建立良好的教学环境,确保培训的课时和质量,鼓励动员年龄范围内的在职教师认真、积极的参加培训活动,制订相应的制度及管理办法,并组织相关的比赛等活动形式,在此基础上培养和发掘我校教师对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力,鼓励、要求中青年教师独立运用多媒体设备,自制教学软件,做到电教设备使用的经常化、科学化、制度化,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教学的需求。详细培训安排见全员培训工作计划。
⒉建立一支信息技术比赛参赛队伍。
积极参加省市区各级各类比赛,认真扎实的组织开展好学生电脑作品操作比赛活动,力求通过这些活动,从学校各年级发掘一批在计算机方面学有所长的学生。
⒊狠抓机器人参赛队伍。
⒋加大投入,逐步更新设备。
在维护、利用好原有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操作环境的基础上,将进一步完善校园网络的软硬件建设,建立和完善现代教育技术专用教室的建设,以满足学校现代技术教育教学和实验工作的需要。
二、工作安排:
、全员培训工作安排:
本培训内容共分个部分:
⒈制作月
集中培训时间一次,作业训练时间不少于小时,训练时要求自己在电脑中制作幻灯片课件一个上交。测试达标要求:根据范例抽作一电子文档。
⒉培训月
集中培训时间一次,作业训练时间不少于小时,能在电子表格中输入、查询、统计、打印等操作。
⒊局域网培训月
集中培训时间一次,作业训练时间不少于小时,能在学校局域网中进行共享、查找、复制、粘贴等操作。
⒋互联网培训月
集中培训二次,作业训练时间不少于小时,能上网查找资料、收发电子邮件、传送文件、用联系、在论坛上发贴等操作。
、信息技术比赛参赛队伍建设安排:
⒈月上旬从四、五、六年级挑选名学生组建队伍,其中四年级名、五年级名、六年级名。
⒉从月下旬开始,周六训练。
⒊每月进行一次内部比赛,促进队伍训练。
、机器人参赛队伍建设
⒈组建队伍
在有可能的情况下,组建人的参赛队伍,费用自理人一个机器人,可参加各种比赛项目。
篇5
关键词: 学校社会工作 高校学生工作 体系及特点
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阶段,对高校大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社会发展与变迁,各种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在校大学生也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心理问题、网瘾等各种新困扰凸显。在坚持和发展传统管理理念和方法的基础上,引进其他学科的理念和方法,是推动变革的重要途径。社会工作理念以助人自助为宗旨,以专业知识为基础,以人性关怀和实务技能为手段开展助人服务,形成了特殊的价值理念、实践经验和操作方法。学校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分支,将其理念与方法运用在高校中,必将有利于从功能、观念、技术和体制上推动高校学生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一、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体系及特点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里,作为高等学校的一个重要环节――学生工作,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和固定的模式,第一种模式是以党委系统为主,行政为辅。学校党委领导作为主管,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各二级学院党总支和团委为二级管理部门,学生党支部、各二级院团总支、各班团支部为基层管理部门。这一模式,具体地由学校党委统一领导,学生工作指导委员会宏观指导,学生处、学工部、武装部具体实施,通过院系学生工作组落实到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第二种模式是党政共同管理,党委领导,行政负责,院系结合,以院为主。第三种模式是学校宏观管理,学工部总负责,各系部主管。这三种工作模式,在推进高校学生工作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目前,我国高校学生工作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1?郾重视“服务意识”,淡化“管理理念”。
由于历史和文化的原因,我国高校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重视“管理理念”。学校管理部门过于看重管理部门的权威、学生的服从等,忽视被管理者(学生)的平等性、主体性和能动性,对大学生的独立人格和主体意识缺乏应有的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特殊性、自主性往往得不到重视或被否定。随着高校教育的不断改革,学生的自主意识和人格独立越来越受到重视。当前,管理逐渐与服务相结合,“服务意识”凸显。
2?郾强调“以人为本”,改善“事本主义”。
我国高校学生工作正在逐步改变“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事本主义”,对学生的帮助不仅仅停留在表面、就事论事的层面,而是考虑到了学生作为“社会人”的属性。高校学生工作开始拓宽视野,积极学习并运用先进的理论与实践经验,“以人为本”开始逐渐深入人心。“以人为本”中的人不仅指学生,而且包括老师及在校工作的所有管理者和后勤人员,强调全员育人模式的构建和学校整体素质的提高。
3?郾逐渐改变学生工作的“简单应急式处理”。
高校学生工作机构在实际中,由于各部门承担不同的职责及功能的细分,使得处理学生问题的任务最终还是落到与学生直接打交道的基层院系身上,而基层院系又由于对学生问题协调的局限性,以及自身工作的繁琐,出现问题往往就是“就事论事式”或”简单应急式”地处理。这种做法导致对学生问题的管理和处理只能浮于表面,无法将其作为日常工作去研究、管理和预防,导致学生的问题得不到专业的解决,也缺少专业化的技术支持。随着提倡辅导员队伍职业化、专家化的呼声越来越高,大批拥有专业知识背景的人投入一线,深入研究学生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并提出对策。
我国当前的学生工作方法和工作体系虽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成熟性,但是,随着社会的转型,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到来,现行学生工作从观念、功能和技术上都呈现出被动或“救火式”的不足,高校学生工作正面临着新的挑战。为了使学生工作进一步专业化,我们引进学校社会工作理论,是适应时展、满足学生发展需求的可取途径。
二、学校社会工作相关理论概述
1?郾关于学校社会工作。
学校社会工作是一个外来语,是由英文“school social work”翻译而来,泛指教育体系之内的社会工作实务。
对于学校社会工作的定义,美国社会工作协会(NASW)出版的《社会工作百科全书》认为:“学校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以实现学校的主要目的。学校的主要目的是为学生提供教与学的场所,使学生能为现在所居住的世界与未来面对的世界准备他们自己。”经过历史的发展,社会工作已经开始成为能够解决诸多社会问题的一种专业、一种艺术、一种科学,在社会各领域也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郾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理念。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社会工作逐步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理念,即以人为本、助人自助。这一理念基于对人的尊重,相信每一个人都具有独特的个性,都具有自我改变、自我成长的能力。在此基础上,引申出社会工作的三个基本理念。一是助人自助。社会工作者的任务是帮助人们挖掘自身潜能,使人的潜能最大限度的释放出来。二是强调人格平等。虽然人的社会地位不同,但人人是平等的,尤其是帮助者和帮助对象之间人格地位是一样的。三是主体自决。社会工作者为帮助对象提供建议而非忠告,对于是否接受帮助,接受何种帮助,由帮助对象自己决定。社会工作的核心理念是服务,其基本任务是对有需求者、有困难者提供有效服务,帮助他们走出困境。
3?郾学校社会工作的工作模式。
经过长期探讨,实践者们对社会工作的理念的操作模式形成了富有成果的经验,分别有传统临床模式、学校变革模式、社区学校模式和社会互动模式等。当前,在我国高校学生社会工作中有以下四种具体工作模式:一是治疗性工作模式。它采用个案工作方法为“问题学生”提供咨询和服务。这种模式重在治疗和纠正其心理与行为偏差。二是适应性工作模式。它采用一对一辅导、小组工作等,重点培养学生生活和学习适应能力。三是发展性工作模式。主要采用小组工作方式,帮助大学生认清自身,确立自己的发展目标,规划大学生涯,以及职业生涯。四是协调性工作模式。将学校视为一个社区,整合学校管理的各种资源,协调解决学生学习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
三、在高校运用学校社会工作理念的意义
1?郾学校社会工作是对现行学生工作模式的有益补充。
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工作模式以思想政治工作为主,有意识地增加意识形态影响,注重对社会责任感和集体意识的养成教育。然而这种教育对大学生的个性发展的关注不够,特别是在解决大学生个案和特殊问题方面并不理想。应注意到,以这种教育模式来实现教育初衷的现行学生工作思路,对大学生的自主性和接纳性考虑不够。因此,很难为学生提供进行自组织调试的宽松、愉悦的成长氛围。而善于进行系统思考的学校社会工作,除了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知识、能力和价值观,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之外,还能有效地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方资源,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和自组织协调力。
2?郾解决传统学生工作面临的困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大学生深受来自社会各方面和各种观念的影响和干扰。此外,心理问题、网瘾问题、就业焦虑问题等也纷至沓来。必须承认的是,这些问题已经开始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显性或者隐性的威胁。传统的学生工作将面临新的困境,仅靠传统的学生工作与单一心理辅导是难以满足需求的。此时,可以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原则和方法,深入研究各类问题产生的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具体方案,解决问题。
3?郾合理配置各种教育资源,共同建设和谐校园。
学校教育承载的任务太多,已超出其自身的能力范围。学校教育改革中的一些问题单靠其自身是不能解决问题的,而是需要社会、社区、家长等多方共同协作,综合解决。学校社会工作者的介入,可以有效地加强家长、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与沟通,构建良性互动的育人平台,构筑和谐的“教”、“学”、“成长”环境。因此,在高校原有的工作基础上导入学校社会工作理念,有效整合资源,对于从整体上构建高校育人平台大有益处,可在极大程度上保证大学生获得良好的育人环境。
总之,学校社会工作就是将社会工作的专业技巧应用于学校管理,目的在于积极调动社会资源,学校、家庭和社会协作共管,建立监护网络,帮助学生解决在成长过程中遇到的社会适应、心理等问题,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环境,以获得适应今日与未来的生活能力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学校教育需要学校社会工作的介入,它对构建和谐校园具有深远的应用前景。
我们应以学校社会工作作为枢纽,联结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构建大学生发展的共同体,专业性地有效分担学校教育的任务,形成全社会教育合力共同促进高校大学生健康成长。在发达国家,学校社会工作者常常与学校心理辅导人员、咨询人员共同为学生提供服务,使学生教育工作延伸到家庭,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来补充学校教育的不足,这是值得借鉴的经验。为此,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应扩大视野,让学校社会工作成为学校辅导体系中的一个环节,由辅导员、高校教师、心理咨询师和学校社会工作者协调各自工作职责,构建一个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共同体,形成多渠道、多方位地解决大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促进其健康成长,造福于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攀攀,朱蕾.社会工作理论在高校学生工作中的应用[J].青年科学,2009,(9).
[2]易钢.学校社会工作在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J].改革与战略,2007,(9).
[3]刘丽晶,陈英.高校开展学校社会工作的分析与思考[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3).
篇6
【关键词】学校工会;思想政治;以人为本;工作路径
【 abstract 】 as talent competition, as the cultivation of talents--schools, it for the future society for conveying the important tasks of talents, the teacher has the glorious and sacred mission of The Times. As the school trade union organization and is for the contact, publicity, organization, united, an important responsibility of the teachers, school party and government departments is an important link of contact teachers. This paper to school labor union as main point, the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chool through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of some actual problems, school faculty research and discussion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work path.
【 key words 】 school unio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People-oriented; Work path
中图分类号: D412.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学校工会工作无止境,特别是在当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迅猛发展的时代,新问题、新观念层出不穷,这就对学校工会思想教育工作有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把加强和改进学校工会思想教育工作作为学校工会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并保持思想教育工作的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发挥效用,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是我们在新形势下做好学校工会思想教育工作的新课题。以下以学校工会为例,探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路径。
1、关注多层次需求,突出对教职工的主体性尊重
作为工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教职工的需求是全方位多层次的:它既包括物质需求,也包括精神需求;既包括表层需求,也包括深层需求此外,每名教职工还有自己个性化的需求在人本理念的指导下,我校采取多种措施满足教师的不同需求,努力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导向作用,减少各类负面因素对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并尽可能地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
以人为本,关注教职工的合理需求,是学校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首要原则学校对教职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总结出了教职工的两大合理需求,即物质利益和精神文化。
学校工会一直都很重视教职工正当合理的物质利益需求,努力为教职工提高福利待遇,并不断完善薪酬激励机制与此同时,我校深刻地认识到,如果只重视物质利益,忽视精神文化和其他因素,就会导致思想政治工作发生异化,非但不能提高教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反而会诱导教职工只关心物质利益和眼前利益,忽视甚至放弃公众利益和长远利益,最终背离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因此,学校工会在思想政治工作的实践中,突出了对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尊重,及时引导教职工追问和思考生命的价值与意义,常以“我们本原人”以唤醒他们的主体意识,引导教师思考:我们为什么出发?促使他们主动地规划自己的教育人生。
2、还原三维空间,改善教职工的工作环境
过去的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大多是孤立的,其目的是分析和解决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却很少从教职工的生存环境出发去反思教职工的思想现状。为此,学校在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中明确了三维空间,即教职工的心理状况、教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以及教职工所处的时代背景,以便全面地改善教职工的生存环境。在这三维空间中,教职工的心理状况是关键学校坚信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在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时,要使教职工心悦诚服,就必须审时度势,仔细揣摩他们的心理,使教育内容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符合他们的价值取向,从而引发他们思想的共鸣,使强有力的思想政治教育磁场发挥作用。此外,学校还应结合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时代背景,努力改善教职工的生活工作环境。学校修建了停车场,并种植了遮风挡雨的树木,为教职工提供了良好的停车环境;为教职工购置了笔记本电脑,提高了教师的备课效率,开阔了教职工的视野;邀请专家来校举办讲座,并为图书馆添置了大量的礼仪方面的书籍,以提高教师的品位和修养;组织教职工早操课间操或者活动课时到运动场上锻炼身体,以保持健康的身体和阳光的心态。学校通过主动还原教职工的三维空间,从教职工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工作环境以及所处时代背景等方面入手,全面改善教职工的生存环境。
3、彰显教育特色性,实现价值引领
学校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形成了树师德、铸师魂、正师风的良好氛围。学校通过组织开展“教师评教”、“学生评教”活动,以及将“师德师风”纳人校本培训和教师年度考核等措施,促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以“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己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用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广大学生。
学校应关注教师的职业心理健康,可以专门制作教师成长记录册,将教师走上工作岗位以来的点滴进步记录下来,校长会在每学期末写上寄语。教师打开记录册,就可以看到自己成长过程中的点滴进步,校长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也能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通过彰显教育特色性,实现价值引领。
4、强调四个转变,实现学校政工工作转型
4.1由“虚”向“实”转变
由“虚”向“实”转变的关键是实现虚事实抓,即将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具体化、标准化。学校应努力将教职工的注意力吸引到教育教学中来,积极为他们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搭台铺路。学校可开展了“青年教师素质拉练系列活动”、“教职工才艺展示活动”、“校园读书系列活动”、“教职工基本功大赛”等,这些活动都与教育教学密切相关,充分调动了全体教职工参与的积极性,在学校形成了教风正、学风浓的良好氛围。
4.2 由“泛化”向“具体”转变
由“泛化”向“具体”转变即是由漫无目标到有的放矢的转变。学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只停留在口号上,而应该做到脚踏实地、有的放矢,做到结合时事政治进行教育、结合热点话题进行教育、结合廉政建设进行教育等。学校可特别聘请了校内外专家,结合教职工关心的具体问题对其进行科学而具体的正面教育。
4.3 由“灌输”向“交流”转变
为提高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工会不断改进教育方法,努力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诚待人。校长及各级领导应密切关注教职工的思想动态,以便及时地发现和解决问题,既关注教职工群体价值取向的变化,又强调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取消了各种不必要的会议,用丰富多彩的教职工活动取而代之;设置校长信箱,建立心理咨询室,经常开展问卷调查,通过多种途经发现和解决问题。学校可因势利导、广开言路,鼓励教职工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4.4 由“公开”向“隐蔽”转变
进行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需讲求方法。教职工普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他们自尊心强,比较重视对自身形象的维护和自律内省,这就决定了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要有隐蔽性。隐蔽性是指通过激发教育对象的自省意识,即通过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使教师自发地进行反思,深人自己的内心世界,主动地省察自己的思想与言行。隐蔽性要求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时要有“放水养鱼”的耐心,不能有急功近利的短视;要有整体的统筹规划,不能只重视具体操作。学校工会主要通过建设年级组主阵地、调节潜在矛盾、关注特殊群体等途径开展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
5、结语
篇7
一、科研工作实效的探索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教育科研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但是大多数教师参加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非常现实的,就是为了拿到一个课题结题证书,以备评职晋级时用。而且多数教师最开始科研研究并没有真正想研究什么课题,研究出什么结果,而是抱着糊弄过关的心态。面对这些普遍存在的现状,我校并不急于向他们讲教育科研是时展的需要,是推动素质教育的助推器,而是先引领一部分素质较高的中青年教师入门,只有迈入了,才有时间和机会去疏理他们的工作思路,改变他们的错误认识。
教师对科研工作的态度往往取决于学校对科研工作的重视程度,对开局的第一步我们做得既艰难又耐心。首先,在学校校长的带领下,申报了地区级的科研课题,成立了由6人组成的课题组,分别在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中开展了对课题“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的研究”的研究;接下来陆续做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工作,让他们申报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教育部规划课题――《未成年人生命与安全教育系统工程的科学构建》中的小课题申报。让每位实验教师先上报子课题名称,接下来对教师进行方案撰写方法的培训和指导,然后教师上交子课题实施方案,对每位教师的研究方案进行指导,不合格的再要求重新修改,经过这一项一项工作的磨炼,教师不再小视科研工作了,也清除了他们曾经的错误思想:不再认为教育科研是可有可无的事情;不再认为教育科研事不关己,不再担心搞教育科研影响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也不再认为教育科研很神秘,高不可攀,非专家不能搞。
二、科研工作思路的创新
怎样能让科研工作开展得有实效,避免形式化,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策略是必要的。
教师研究工作的热情和质量,仅靠我们的管理和督促是远远不够的。为了激发教师的这种内在研究动因,我们鼓励教师积极申报个人课题,使研究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学校的一项工作,更是为了对自己负责。正是因为很好地做到了十二五规划课题的申报,才让教师研究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得到了最大限度地迸发,并持续不断地发生着变化,这从他们的个人档案中就可以看到,教师个人档案,名目和种类很多都是教师自己自发的积累创新和相互学习的结果,并不是学校强制要求的。
随着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也越来越多,为了既能及时研究解决这些问题又不给教师的研究工作增加工作量,我校适时调整研究日志的内容,从一开始教师随意撰写,发展到有针对性、有主题地撰写,例如,让教师掌握科研材料中“教育案例”的撰写方法,我们把9月份的研究日志中的主题定为“教育案例”,并且对教育案例的撰写要求进行了培训和示范。这样有针对性的培训指导,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教师对该主题的思考和重视,有思考、有关注才会在常规课堂教学工作中有所实施。
在我校的“自主探究学习策略研究”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主题教学研究活动中,为了能让教师紧紧围绕课题设计教学,同时为了锻炼教师在这一活动中养成思考的习惯,培养教师设计教学与课题相结合的教案、设计学案、说课等能力,我们对承担课的教师在各个环节上都提出具体要求。通过活动设计的开展,培养了教师思考的习惯,促动了教师教育科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对他们进行课题研究也是一个极好地提升和锻炼的机会。
篇8
一、抓常规训练
学校生活,要求孩子们树立严格的集体和时间观念,遵守学校纪律。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仅懂得了道理,如果不经过反复训练,也不一定做到。因此从开学起,我便对他们进行常规教育,对怎样上课、下课、回答问题、尊敬师长、团结同学等等,都做了明确的要求,然后,进行反复训练,对做得好的同学给予表扬,并让他示范给大家看。有的同学做错了,就让他们重做一次,两次、、、、、不厌其烦,多次反复,直到做好为止,不能因为错了一次而批评,应真诚地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去做好。
二、坚持正面教育,寓教育于讲故事之中
对一年级的小学生进行教育,仅凭单纯的讲道理是不行的,孩子们都喜欢听故事,哪怕是最顽皮好动的孩子一听讲故事,马上就会安静下来。我就抓住了的这一好奇心理特征,常常通过讲故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为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我给他们讲“闻鸡起舞”的故事,使他们懂得学习应该认真、刻苦。五十多个孩子在一起学习,难免有打闹、吵架的现象发生。为了培养孩子们团结友爱的精神,我常根据班内发生的具体事例编成小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
三、联系实际,寓教育于活动之中
联系班内学生的思想实际,通过有意义的活动进行思想教育,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个别学生对别人的东西(彩笔、铅笔等)较感兴趣,趁别人不注意时,就顺手牵羊。遇到这种情况时,我就先找些拾物交公的例子给他们讲讲,然后说,有的同学可能错装了别人的东西,在自己的书包中找一下,如果真的装错了,就勇敢的交到老师这儿来,结果有个同学红着脸交上来了,不好意思地说:“我不是故意的,请老师和同学们原谅!”顿时,掌声齐起,最后让大家讨论,都说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并且拾到东西要交公。通过这一事例,学生们辨明了是非,自这次班会活动之后,班内拾物交公的学生多了。
四、耐心教育,以表扬为主
爱听表扬是儿童心理特点,表扬运用得恰当,学生的积极因素就会像原子裂变一样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上课了,大部分同学在吵嚷,没有做好上课准备,如果泛泛批评,收效甚微,如果点名批评,别人往往幸灾乐祸;倘若从乱哄哄中找个坐得好,不说话,书本都准备好的同学进行表扬,其他学生便会仿效,秩序井然。人都有自尊心,表扬有批评的作用,是不伤害学生自尊心的批评。我常用表扬某个学生道德品质、思想行为上的积极因素去影响和克服后进学生中存在的消极因素,寓批评于表扬之中。这样有利于学生之间互相学习,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五、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
一年级的学生模仿性很强,教师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学生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工作中我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做学生的表率。凡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我首先做到。如要求学生对人讲话要有礼貌,我就带头运用礼貌语言;要求学生要爱护环境,我就带头做好环保工作。
六、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篇9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高职;学生管理;问题;对策
高职院校一方面要负责高职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教育,一方面要负责输出高质量的产业人才,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动力,这就要求高职教育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我国经济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这对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一、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的特征
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给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和创业提出了机遇和挑战,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了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也给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新问题。
(一)高职学生的新特征
1.生源素质新特征
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高职院校生源有以下特征:生源本地化、录取分数降低化、生源类型多样化。具体来说,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面向本地招生较多,同时生源多样化,如普通高考、春季高考(高中毕业生、中职毕业生),以及中职生高职(五连专)。随着高职院校迫于生源缩减的现实而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学生综合素质的水平逐年降低,90后学生的时代特性、心理特征等都是摆在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课题,给学生管理工作带了新的挑战。
2.学生价值观新特征
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价值观的构建与实践方面发挥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在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首先是诚信意识淡薄,出现了诚信危机,主要表现在恶意欠缴学费、虚构简历、助学贷款到期不还、考试作弊等;其次是社会公德意识淡薄,高职学生作为高素质群体,应当自觉维护文明礼貌、遵纪守法、乐于助人、爱护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德,但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公德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公众场合抽烟等;第三是价值观扭曲,没有社会责任感,相当一部分高职学生价值观非常消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存在偏差,过分关注眼前的机会和利益,忽视远大的理想和目标;另外,一部分学生在政治选择方面存在功利化倾向,政治心态不够成熟。一些学生把入党、评奖评优作为获取个人利益的手段,并没有起到榜样作用,自我中心心态极其严重。在一项调查中显示,有39%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只要不违法是可以存在的,42%的学生认为个人主义只要不妨碍他人不必太在意,仅有11%的学生认为应该有更高的信仰和价值追求。
(二)学生管理者的新特征
1.学生管理者趋于年轻化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普遍呈年轻化趋势。以笔者所在厦门市某高职院校为例,在院领导带领下的三级学生管理体系中,学生管理工作者共46人,其中50岁以上1人,40-50岁之间6人,30-40岁之间15人,30岁以下24人。这些年轻的高职院校学生管理人员多数是刚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在经过简单的岗前培训后,就开始担任学生辅导员。
2.学生管理者队伍不稳定
首先,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是学校中最繁琐、最累心的工作,同时因为高职院校的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管理工作者在工作中总是处于一种神经高度紧张的状态,而且还要有充沛的精力去处理学生问题,所以学生管理者以年轻人为主;其次,随着教育事业单位改革,高职院校中学生管理人员性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教育改革缩减了人员编制以及高职院校扩招等,我国高职院校中的编制多数用于专任教师,学生管理人员大多属于聘任制人员,这样很多学生管理人员只是把学生管理工作当成一个临时跳板,当成工作经验的积累。一方面,他们只是在应付学生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用心管理、教育、服务学生,另一方面,他们绝大多数人整日忙于考研、考公务员(事业单位)或转行,没有把学生管理当成事业去做。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队伍总是处于不稳定状态,时常有人离职,队伍建设困难重重。
3.学生管理者数量和质量跟不上发展的需要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第六条规定,高校辅导员与学生按不低于1︰200的比例配置。但是目前多数高职院校无法达到1︰200的配置要求;其次,高职院校在招聘学生管理人员时,应聘者以本科生为主,他们专业背景复杂,思想政治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人员较少,当他们走上学生管理工作岗位后,在思想、心理上对学生的辅导不具有专业性,指导效果不佳;再次,高职院校的辅导员大多是刚踏入社会的普通高校毕业生,他们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在原则的把握、经验的积累、能力的提高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提升。
(三)就业形势的新特征
首先,从宏观经济大环境来看,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部分产业产能过剩,实体经济发展疲软,就业岗位总量减少,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尤其是高职学生,面临着与本科生、研究生的激烈竞争,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其次,高职院校学生大多在择业观上存在误区,面对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形势,不少本科生、研究生选择应聘到国有企业、考取公务员,或继续深造,很少选择到一线的生产企业。高职毕业生在研究生考试和公务员考试方面受到学历和专业的限制,就业面比较狭窄,只能到一线的非公生产企业和服务行业。据调查统计,2013年高职院校毕业生中有66%在私企就业,仅15%在国企就业,而在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就业的毕业生则少之又少。所以,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方向主要集中于一线非公生产企业和服务行业,就业渠道较少。
二、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思想教育薄弱
总体来说,大多高职院校在新生录取和毕业生就业上投入精力较大,对学生管理工作缺少系统规划,学生管理工作处于无序状态。一些专任教师和教辅工作人员对学生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愿意从长远角度去教育学生,认为学生管理工作仅仅是学生工作处、团委、辅导员的事情,教师未形成“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教育理念。具体来说,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加强,尤其是在经济新常态下,学生就业压力增大,对未来就业的不确定感加重,会引发心理健康问题,产生诸如自卑、嫉妒、恐惧、猜疑和自我封闭等心理和行为,影响正常的人际交往;同时要加强校园思想文化建设,尤其是在当今信息技术爆炸的形势下,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其在当代国际社会中经济、政治主导地位,利用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平台,传播西方国家的政治观、民主自由观、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这给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以极大的冲击,给学生管理者带来了难题和挑战。
(二)学生管理者服务意识不强
学生作为高职院校的主要结构成员,有自身的内在需要,也有客观的培养规律,而多数学生管理者强制学生按照自己意愿来完成各项任务,不尊重学生的内在需求和个性自由。这种重管理、轻服务的培养模式导致从事学生工作的管理者似乎无所不管、时刻在管,却疲于应付、效果不佳,不能主动地研究学生管理的普遍规律、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在学生管理工作中,部分学生管理者只有空洞的说教,对学生批评多,鼓励少,不能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对话沟通,易导致学生故意违反规定、对抗制度。这种缺少对话和沟通的管理方式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势必影响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阻碍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三)就业指导力度不足
从宏观来讲,部分高职院校专业的设置已与经济新常态下人才需求不相适应,一些老牌专业培养目标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跟市场规律严重脱节,而一些新设置的专业没有经过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考虑需求,部分专业甚至照搬本科专业,缺少高职教育所需要的动手能力的培养,以至于无法满足就业市场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具体来讲,高职院校虽然设置了就业指导中心、开设了就业指导课程,但是这些相关部门工作者日常要负责大量的行政工作,很难承担培养学生就业能力的工作。并且不少高职院校的就业指导课程是由辅导员讲授的,辅导员对当前的就业政策相对了解较多,能够及时普及一些基本的就业政策信息,但辅导员毕竟不是就业领域的专家,对就业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巧掌握得并不充分,对学生的一些问题无法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学生在校期间很难掌握和形成基本的就业方法与思维,在就业时无法从容面对激烈的竞争。
三、经济新常态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的措施和建议
(一)注重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
针对上文提及的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可通过四种途径展开。首先,采用辅导员谈话为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由于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相对较低,辅导员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其次,开展“两课”教育,即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育;再次,采用院校党课理论学习的方式,现阶段我国高职院校的党课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主要途径,有将近一半的学生参加过党课的理论学习;最后,开展以团委、学生会为主的学生自治管理教育。除了思想政治教育,在高职教育中,还要培养学生正确的人才观和职业精神,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人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偏差造成的,当今我国社会分工仍存在只认等级、不认职业的现象,职业化程度偏低,仍存在把职业教育理解为一种低层次教育的偏见。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职院校的学生管理者要端正教育态度,注重和培养高职学生的职业精神,不能只强调专业学习和技能培养。学生管理工作者以及专任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既要讲宏观上的职业精神,比如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又要细化到专业培养方案,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要培养不做假账的职业精神,机械自动化专业的学生要培养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
(二)加强学生管理者队伍建设
学生管理工作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领域,教师需要具备心理学、教育学等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和经验积累。2014年,教育部出台《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对高职院校辅导员的专业素质作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就业指导、日常事务管理、心理健康教育、危机事件应对、网络思想教育、理论实践研究等九方面的工作能力要求,同时对这九大能力所需的知识储备和工作技能作了详细的说明。学生管理者,尤其是辅导员要符合职业化、专业化的要求。第一,高职院校在招聘学生管理工作者时要有明确的专业要求以及学历和能力要求,保证学工团队的整体素质和能力;第二,按要求构建完善的学生管理人员体系,严格按不低于1︰200的师生比例配置辅导员,同时保质保量地做好学工队伍的岗前教育培训工作。加强学工队伍的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学生管理者要突出“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坚持从提升服务学生质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出发,将教育、服务、管理有机统一,努力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给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学习、生活环境。强化“育人为本、服务至上”的服务意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制度,让服务学生成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自觉行为。
(三)就业指导要贯穿整个教育过程
从宏观上讲,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以及培养方案的制订过程中,要做好深入调研,充分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和产业的需求,合理设置专业;各个专业要制订合理学校管理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深入企业调研,加强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训,使学生的专业培养与当前产业经济紧密结合。从细节处考虑,高职院校要细化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普及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政策。首先,高职院校就业指导机构应该引进就业方面的专家或企业一线的精英来讲授就业指导课程,指导毕业生掌握当年的就业政策和规定,让各个不同专业的学生深入理解各自就业的方向,掌握就业的核心技能;其次,开展就业指导讲座,加强诚信教育,特别是在当今经济新常态、就业市场化的形势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必须遵守诚实守信原则,高职院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应加强学生的诚信教育,并将诚信教育渗透到教学、生活、管理等各个环节中去,贯穿于高职三年教育的始终,把思想教育和日常行为规范紧密结合;第三,发挥互联网信息优势,指导学生面试方法,可以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企业的需求和招聘岗位信息,学生管理者应充分利用有利条件,搭建企业与毕业生的桥梁,为就业生的面试做出正确的引导。例如,可以开展校园“非你莫属”求职大赛,不仅让学生感受真实的面试场景,一些优秀的学生也可以利用这个平台找到心仪的工作,同时也扩大了就业宣传。从学生角度来讲,高职院校学生应该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树立职业精神、转变就业观念,要有“先生存,再发展”的理性认识以及“先就业,再择业”的积极心态,多方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和就业。首先,要以积极的心态正确看待经济新常态下的就业环境;其次,要理性客观分析自身条件,合理定位求职目标,积极投身到基层、一线生产企业锻炼,积累工作经验,提高经济新常态下的社会适应能力;第三,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号召中,树立自主创业意识,勇于开拓创新。
参考文献:
[1]石宗文.加快发展职业教育[J].时事报告大学生版,2014(1).
[2]邵龙宝.儒家伦理与当代大学生道德价值观体系的构建[J].教育科学,1997(4).
[3]崔俊秀.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问题研究[D].山东:大连海事大学,2014.
[4]孙海涛.构建高效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N].贵州政协报,2008-08-22.
[5]黄颢波.高校就业指导课的现状与改进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05(9).
篇10
关键词:山区普通话教学
前几年,随着成人教育不断向乡镇和边远山区的延伸,本校先后在一些边远山区举办了教学点。因工作关系,笔者经常涉足山区,亲身感受到山区教育的复杂和艰难,同时,发现山区的推普工作难度还挺大。下面就此问题作一简要分析,谈点感受,仅供参考。
一、山区学校推普工作的新问题
(一)普通话还未成为校园语言
1、教学语言“半咸谈”
山区教师绝大多数是土生土长的山里人,他们长期在山里,习惯了讲本地方言,讲普通话不顺口,本来讲着普通话,自然而然会又溜回方言中,课堂语言“半咸淡”。笔者听了几节语文公开课,其教学语言就是这样。教师除了示范朗读和引述课文讲普通话外,其余教学语言基本上是方言。有时刚刚讲着普通话,不知不觉中方言又出口。语文课都这样,其他课的教学语言自然也差不多,普遍存在“半咸淡”现象。
2、平时交流多方言
课余时间的交流,没有什么硬性规定,说话随便,讲方言容易套近,缩小距离。沟通比较自如。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嬉笑逐骂,总是方言顺口。平时的班会、个别谈话等也以方言为主。
下面是一组调查数据:
从表中可看出,学生讲普通话的意愿不强,自信度不高,讲普通话的氛围明显不够。
(二)部分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不高。
在山区学校,部分中老年教师是从民师转来的,没有受过正规的专业教育和训练,汉语拼音基础差,普通话说不准。其一,正音不准,以形声字的声旁定音,如“绽”读成“定”,“憧”读成“童”;其二,本地方言翘舌音多,常把“思”念成“shi”,把“收藏”的“藏”念成“chang”,很咬音,翘起舌头讲普通话挺费劲,连听者都感吃力。
(三)教师队伍年龄结构偏大
据了解,山区教师80%以上是本地人,大部分教师原是民办教师,这时都到了中老年。在这里,年青教师很少,教师的年龄结构偏大。应当承认,在普通话方面,年青教师讲得好,中老年教师讲得差。一般而言,如果普通话基础薄弱的人,不是特别的压力,上了年纪就较缺乏学习和讲普通话的信心和激情。
二、推普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一)方言阻碍大
兴宁是山区,属客家方言区域。本文所说的山区是远离市区几十公里外的深山僻地。过去,这里交通闭塞,人迹罕至。如今,交通便利,可改革开放的步伐还未踏到这里。没有外来人,客家方言是唯一用语。亲不亲,家乡语。大家都习惯用家乡话交流。推普工作在山区,也只局限于学校,其他单位还未实施。在方言的大势下,师生一旦走出了学校,不讲方言就难于融入社会和家庭。
(二)推普工作未有常规有效的管理
目前,学校还未有与推普工作相适应的管理机制,缺乏行之有效的管理。首先是没有落实和检查制度。学校虽有推普工作领导小组,其实只是挂个牌子,平时没有具体的工作和行动。其次,推普目标较虚化,缺少动态和量化标准,可操作性不强。第三,推普还停留在自觉的层面上,没有与评先评优、考级、晋升等直接挂钩。要知道,人是有惰性的,没有约束和压力,有时仅靠自觉是不够的。
(三)相关部门未有足够的重视
相关部门对山区推普工作的艰巨性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山区教师的管理未能及时跟进。应该看到,城区和山区的推普工作差距很大,山区的师资水平和推普的外部环境远远落后于城区,山区教师少,年龄结构偏大,这些都需要相关部门加以重视和解决。
(四)山区学生较为畏羞
山区学生出门少,见识不多,与人接触的机会有限,不太愿意主动与人搭话,较为害羞。平时说话都不多,讲普通话就更少,而且说起来往往会瞠目结舌,半天说不上一句来,为什么呢?一是因为他们本来就有害羞心理,害怕在公共场合下讲话;二是因为习惯了讲方言,一旦讲普通话,心里总担忧讲错,心理紧张,越紧张就越讲不出话。
三、关于提高山区学校普通话水平的思路
普通话是中国的国语,推普是《宪法》和《教育法》中强调的一项基本国策,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与配合。目前,推普工作已取得一定的成效,要继续努力,常抓不懈,真正把推普工作落到实处。
(一)发挥学校的重要作用
学校是推普的窗口和主阵地,担负着推普工作的重要责任,要充分发挥学校在推普工作中的作用。第一,学校领导要重视,带头讲普通话,把推普列入管理的议事日程,制订必要的检查督促制度,积极创造推普氛围,促推普工作上台阶;第二,调动教师积极性。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引路人,承担着提高学生素质职责,当然也承担着普及通用语言的任务。在学生心目中,教师的语言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具有相当大吸引力,所以在推普中,教师责无旁贷,而且颇有影响。
(二)加强考核和管理
这是保证推普质量的前提和保证。考核有两层含义:一是教师考核,二是学生考核。加强考核和管理,首先,要按照国家颁布的《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规定: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应达到二级甲,一般教师达到二级乙等。所有教师均应普通话达标才能上岗。其次,普通话考核不搞终身制,要建立动态的管理,使考核常规化。第三,把教师的普通话能力与评优评先、晋级、提升等结合起来。第四,学生的考核,语文教师必须严格把关。学生从小学低年级的拼音至每一课生字的正音,正字,朗读,口语等,都要经过反复训练和测试,夯实基础,提高质量。第五,根据学生的年级,阶段设立学生普通话等级考试,并与升学、评优、评先等挂钩。
(三)优化山区教师队伍
山区教师少,中老年教师比例大,师资队伍有点老化现象,活力不够。相关部门应做好人才的合理配置,建立激励机制,鼓励年青人到边远山区任教,改善山区教师年龄老化状况,让富有活力的年青教师营造和改善山区学校讲普通话的氛围,激活青少年学生讲普通话的信心和兴趣。
(四)强化学生的训练
山区学生不像城区学生那样能接触到多种媒体,如果教师讲方言,或普通话不标准,那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能力就受到影响,因此必须改善办学条件,加大投入,增加多媒体、电视、投影等教学设备,满足普通话教学需求;另外,多开展健康有益的活动,如用普通话进行演讲、歌唱、表演等比赛。强化普通话训练,通过活动使学生克服怕羞、自卑心理,提高讲普通话的能力。
山区是教育的难点,也是推普工作的瓶颈,解决问题抓住了实质和关键,事情就迎刃而解了。(作者单位:兴宁市中等专业技术学校)
参考文献
[1]语文现代化论丛.第三集[M],王均,语文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