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22 09:44:3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校长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校长工作思路

篇1

一、国有企业当中思想政治工作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国有企业和一般私营企业相比,他有着自己独立的党群部门,专门从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此项工作的开展也相对地更有深度,方法也多种多样。对于此项工作所具备的几项特点,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随着企业的发展在不断变化,但在实效性上较差。

企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尤其是当前国有企业所面临着市场经济的冲击和考验,在此过程中不断优化自身产业结构,调整发展策略和产业规划,相应的思想政治工作重心也在不断调整。思想政治工作的实际意义就在于,能够统一企业员工的思想认识,形成共同为企业发展的合力。在这样的任务和发展形势下,企业所开展的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当集中在当前重点任务上。但当前的实际情况是,国有企业在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之后,思想政治工作的程序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做法,在每年的工作任务当中都有着相应的侧重所在,这就形成了潜在的思想政治工作目标和既定的工作方针政策出现冲突的问题,这种问题存在于工作任务重点的分配上,工作时间和精力的分配上以及在工作人员思想认识的安排上。如何妥善安排新旧工作任务的比重,这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需要妥善思考的问题。

(二)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不够灵活多变。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党务工作,开展工作的方式和内容有着党务工作的特点,工作往往会遵从一定的条框要求来开展,在一定程度上显得不够灵活,内容守旧,方式方法难越雷池。一方面而言,坚持旧有成熟的做法,在一些常规性的工作上有着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工作效果,在日常工作的开展中必须继续坚持这类型的工作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来看,好的经验做法可以给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一个便利的处事思路,但是也容易限制新思路的产生。就目前而言,企业所处的环境在不断发生变化,目前所有的工作内容都在不断发生调整,企业所属员工的思想动态也随着网络,电视等媒体的不断发展而变得更加复杂多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的方法也应当有一个较大的变革,来适应当前形势的发展需要。

(三)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彰显办法不多。

在企业当中,能够彰显部门工作业绩的内容多数以企业的生产经营指标完成情况,产品利润等具体数据来体现,企业下属的部门都能够以此来彰显自身工作业绩,进而得到企业的认同和支持。但是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部门,工作成效没有一个相对具体的指标来衡量,所开展的工作也难以得到来自企业的认可,所有的工作成绩只存在于少数人的认识当中,并没有一个很好的途径和办法来彰显相关工作的效果,不利于此项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也不利于新进企业的员工选择与此相关的工作职业。

二、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所提出的意见及建议

思想政治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如何更好地完成其所肩负的任务和彰显其工作绩效是同样重要的两个工作内容,通过以上的分析,抓住工作重点,对当前的这两项任务完成提出较为成型的意见和建议,探讨更好地完成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

(一)以当前企业客观实际为出发点,及时调节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心。

企业的发展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环境,而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作用就是维护企业发展的员工思想动态。随着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形势不同,思想政治工作也应当及时地作出调整,顺应企业当前的形势要求。一是在任务的制定上,时刻保持和企业发展的态势相一致,时刻对企业当前的工作任务和形势做到一个客观实际的把握,对不同形式下企业员工的思想动态有一个清楚的认识,及时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教育指导;二是要在工作任务的制定上做到及时快捷,要求对已经存在的问题有对策,对需要开展工作的个人及时约谈,不拖沓,将问题及时化解在萌芽状态;三是要及时总结新的思想政治工作经验,一方面是对新形势下产生的新问题进行及时总结归类,将其所具备的基本性质总结到工作经验当中,不断总结完善自身的工作做法成熟度和规范化。另一方面是要通过现有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进行延伸性的,前瞻性的思考和展望,对于可能出现的工作内容和问题做到提前预测,规划出解决的办法,使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能够更为顺畅地,及时地开展起来。

(二)提高认识,开拓创新,打造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阵地,新方法。

面对当前日渐复杂的思想政治工作形势,新的工作内容和方式方法是非常必要的。一是要加强思想认识,明确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同时要认识到旧有的工作手段和方法所存在的局限性和不足之处,坚定创新工作的思想,提升工作变革的紧迫性和重要性。二是要充分利用当前企业所具备的基本条件,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电话等媒体和设备,开创新的思想政治工作平台。通过专项网站的建立,对一些大众性的、普遍性的问题通过网络进行相关的公示和教育,利用电视电话、电子邮箱等新平台的搭建,实现思想政治工作的随时化和便捷化,让此项工作从人对人、面对面的局限中解放出来,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三)依靠企业宣传阵地,突出工作业绩,加大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中的知名度。

篇2

一.        具体措施

1.    管理工作任务分配(由陈义杰副校长负责全面协调管理)

年级主任周德辉:负责全面管理、教师全面评估,座班制、教案及作业批改检查、教师思想工作、巡视教师授课情况、随堂听课、体育和音乐术科管理等。

办公室主任赵敏:负责班风建设及竞赛、学生会管理、班级评估、年级团支部、组织大型活动、美术术科管理、学生思想工作、学生重大事故及问题的调查和协调处理等。

班主任教研组长何江涛:负责年级组班主任全面管理、学风建设及竞赛、组织各班培优补差及检查记载、教师值日及督导、班主任评估、班主任思想工作、记载并发放加班津贴等。

教务副主任胡成高:负责所有教务及考务管理、教学绩效分析、学生评估教师、早、晚四自习管理、协调学生学籍及档案管理等。

2.  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在本学期,年级组各负责人及教师强调了加强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多种途经了解管理信息并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多思考,多想点子,在年级组制定了工作思路较长时间持续不变的前提下,在具体工作中尽量做到了推陈出新,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常规工作和学习过程中能始终感受到一种精神、一种压力、一种氛围和一份愉悦。分科后,在年级组全体教师和全年级所有学生的共同努力下,教育教学质量有了大幅度地提高。

3.年级子项目管理

各分管负责人均在其分管的子项目中制定了详细的具体管理措施和实施办法,如教风管理评估细则;班级管理评估细则;班主任管理评估细则;班风及学风竞赛评估细则等。本学期我们重点突出了过程管理,对教风、班风及学风管理常抓不懈,贯穿始终,从开学初到学期末共开展了各两次较正规的班风及学风竞赛,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对稳定和激发整个年级的教学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4.推行年级简报制

根据目前学校实际,老师们的教育教学任务极重,年级组为了不耽搁老师的时间,为了让老师们及时了解年级组各方面的管理措施及办法,为了切实落实好“细管理”这一工作思路,年级组推行了“年级简报制度”,把学期中各项安排和要求以简报的形式及时印发给老师们并在校园网上公布。这样,我们就做到了让老师们明白年级组的管理意图,各行其责,既节省了时间,又提高了工作效率。

5.密切联系老师和学生,开展一系列有意义的活动

本学期在年级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和管理措施的前提下,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在各校长的正确领导下,加强了同学校各部门的协作,在年级内各办公室均安排了一个负责人,深入实际,密切联系老师和学生,注重沟通,强化理解,通过多种活动,加深情感交流,努力构建一个团结协作、奋发向上、和谐友爱的年级战斗团体。

二.取得的成绩

在本学期的管理过程中,整个年级取得了如下成绩:分科考试时全年级500分以上有15人,高二上期中考试500以上的有51人,高二上期末考试500分以上的有68人。开展了两次班风竞赛活动,使早、晚自习迟到及早退现象,卫生脏、乱、差现象,上课睡觉、讲小话、看课外书、在教室插充电器现象等有了根本性的好转;开展了两次学风竞赛活动,现在每当你走到教学楼前,你就会听到学生的朗朗读书声,感受到学生紧张有序的学习气氛;在秋季运动会中,所有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表现良好;我们强化了教风建设,落实了年级座班制;成功举办了元旦晚会;根据学校要求,分配了高考任务,拟定了高二阶段备考措施,进行了周六义务培优补差活动;召开了中老年教师座谈会,举办了新进青年教师卡拉ok比赛;开展了学生文、理两科及班级间蓝球比赛活动;认真组织了美术外出写生和画展活动等。【1】

三.存在的不足

1.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年级组“三风”建设。

2.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年级组考核评估制度。

3.加大考试力度,提高整体教学水平。

4.重视学生管理中的盲区(如厕所抽烟、心理教育、少数班级整体混乱、术科生管理等)

篇3

制度的科学合理

俗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一所学校健康有序的发展,需要科学、合理的制度。只有建立科学、合理的制度,才能服众,才能引领教职员工有效地开展工作。针对跨塘实验小学“一校两区”的办学实际,我们进一步完善了“坚持一个管理体系,建设两个特色校区”的管理理念,深化了学校内部管理改革。围绕新三年规划,依托教代会,修改通过了《教师教育教学成果奖励方案》、《教师评优评先方案》,初步形成了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和谐向上的学校管理文化。以百年校庆为契机,组建了一支强有力的工作班子,广泛发动宣传,充分依靠各方资源征集学校百年校史资料,积极筹建跨小校史室。同时在师生中开展系列文化主题活动,营造浓厚氛围,加强文化引领,促进师生和谐发展。

校长的主动引领

“一个组织凝聚力的强弱和战斗力的高低,主要取决于这个组织的成员对组织是否具有向心力。”对于学校而言,这种向心力的有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校长是学校的灵魂。”作为一名新任校长,如何促进学校发展是我每天思考的问题。针对跨塘实验小学是一所发展中的百年老校,尽管已成为园区的达标升级学校,但转变观念,提高素养仍是当务之急!只有不断用新的教育理念来管理学校,才能推动学校不断向纵深发展。作为学校的管理者,修身为第一,奉献为宗旨,引领为根本!因此,校长首先要脚踏实地、勇于探索、任劳任怨,要把教育思想和经验、要求和主张变为所率领的教师的思想和要求,并尽量诱发教师的想象力和创造性。另外,培植和完善教育信念应该是校长工作中一项带有根本性目的的大事。蔡林森的“每一个学生都能教好”的朴实信念,使洋思初级中学成为江苏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典范学校之一;其实,校长的教育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校长的教育信念,这也是取得教育工作成效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我要把教育信念作为提高自身素质的“软件”来建设。结合我校实际开展研究,探索我校教育教学的规律和特点,逐步形成有效的教育模式。工作中要多一些理性思考,少一些机械操作,努力使自己成为教育的行家,只有这样,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教育质量才能不断提高。

干部的强大执行力

校长的引领,科学合理的制度,要产生学校管理的良好绩效,还需要良好的“执行力”,换句话说,校长的管理理念必须化解成全体教职员工的实际工作行为。首先需要关注的就是学校的中层领导要有很强的“执行力”,因为校长的工作思路需要中层领导予以贯彻,学校的管理制度需要中层领导加以实施。另外,全体教师也要具有很强的“执行力”。必须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使他们认同校长的工作思路,认同学校的管理制度。使全体员工能为着学校的共同愿景,兢兢业业,勤奋努力,在自己的岗位上努力工作,乐于奉献,教职工间和谐共处,互帮互助,能将学校的发展与个人的进步紧密相连,同心同德,共度难关,共享成功。在刚刚过去的2011年,学校全面推进金字塔形的梯队管理模式,有效提高管理效能,不断提升中层干部和骨干教师的引领发展、服务师生的能力。通过立体式培训机制,认真执行《领导“五个一”工程》努力打造一支坦荡做人,激情做事,敢于负责、乐于奉献、勤勉务实的干部队伍。学校联合党政工团深入开展各类师德主题教育活动,通过抓思想,形成共识;抓班子,示范引领;抓制度,加强导向;抓活动,营造氛围,加强师德建设,提高了教师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学生的良好发展

学校和谐管理的目的是推动学校工作的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学生得到良好的发展。学校坚持“科研兴教”,学校进一步规范、细化了各项科研管理。成立了“教科研探航队”,以阅读、反思、写作为突破点,以点带面,推动了学校教科研工作的有序、有效开展。在日常的教科研工作中,推行教研科研一体化,积极构建学习、实践、交流三大平台,营造科研氛围,构建学习型组织。学校进一步健全了“三位一体”德育工作网络,构筑全员育人机制。以《和谐号动车在前进》手册为抓手,强化了德育精细化管理。开展了“跨小之星”评选以及“我与跨小共成长”等系列德育活动,丰富了校园生活。学校成立了校级督导组,结合每日护导巡查及定期专项督查,以“落实教学‘七认真’”为根本,优化教学管理,有效规范了教师的教学行为。依托“名师工程”,积极开展与名校、名师的互动,引领教师从有效教学向优质教学迈进。借百年校庆契机,精心打造具有吴文化特色的“硬环境”和“软环境”。开发、修订吴文化及武术校本教材。以吴文化课题为抓手,在“一品多元”的基础上,着力打造吴文化一体两翼品牌格局,丰厚了吴文化内涵,弘扬吴文化涵养灵秀的精神。

篇4

一、提升德育质量,大育化小,回归教育原点

小微德育成长工程的目标,指向提升学校育人能力,挖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发力点,增强德育工作时效性,把握德育工作总体要求,形成工作体系,聚焦在一点上做文章、立柱子、寻突破,不求气势磅礴的大叙事,强调充满个性的小情怀,使中小学德育工作实现由大到小、由空洞到具体、由体现共性到体现个性的转变。从某种意义上讲,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模式的实施不仅是从根本上落实“立德树人”要求的必然选择,更是沈河教育提升德育质量、厚积薄发的智慧之举。

1.以人的成长规律为原点

“原点”是事物的起点,教育的原点在哪里?就在于“培养什么人”和“怎样培养人”。党的教育方针提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小微德育就是以此为原点“立德树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这种原点,就是德育时效性的起点。

2.以最近发展区为逻辑起点

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把握好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和儿童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最近发展区”,能加速儿童的发展。维果茨基提出的“最近发展区”,主要是就智力而言的。其实,在学生心理、情感发展的各个方面都存在着“最近发展区”,德育工作也可以遵循这一基本规律。小微德育工程,立足生命的成长,关注立德树人的良好品德和习性的构建,从生活常态中选取熟悉的事项入手,加之以逐层深化的引导,集体中的相互沁润,所营造氛围的熏陶,使学生的道德认知与行为由熟悉的领域扩展到未知领域,使其德行得以深化与提升。

3.以德育工作的系统性为发展支架

多年来,学校德育工作基本形成了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体系,各校基于自身学校文化、办学目标而推进的育人手段,也是“立德树人”培养目标达成的主要保障。因此,德育工作因校而异,有各自的内容系统性,而这也为各校的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搭建了从小而实到逐步成长壮大的整体发展链条和相互支撑保障的系统发展路径,成为助推小微德育工程的发展支架。

4.以沈河区“适合的教育”为生命土壤

沈河区有中小学校50所,其中小学30所,初中11所,高中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各阶段在校学生52666人。

长期以来,沈河区以“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核心理念,努力兴办“适合的教育”,以尊重学生个性为核心理念,以多样实践为形态特征,以主动选择为行为方式,以终生发展为育人目标。以“适合的教育”为主导思想,要求各校的德育工作必须立足于学校实情,搭建整体德育的工作框架。而做细做小做实,成为各校德育实效性、针对性、丰富性、可感性的工作立足点和实施操作的基本手段。“适合的教育”成为小微德育成长工程得以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生命土壤。

5.以“一校一品”的深化和发展为目标

沈河区坚持“以特长促特点、以特点促特色、以特色促品牌”的办学思路,全面推进学校特色品牌建设,基本形成了“一校一品、一班一色、一生一长” 的育人格局。在德育、体育、艺术、科技等方面,涌现出一大批在省市乃至全国富有影响力的特色学校。小微德育成长工程的“微+项目”,深化了学校“一校一品”的工作体系和内涵,使学校的品牌可操作、可实施,让品牌落地,做实“最后一公里”。

二、提升德育质量,以小求精,历练工作智慧

为了推进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沈河区教育局遵循“工作有部署、过程有指导、成果有展示”的工作步骤,实施了“明确主体、全面动员、典型引领、持续坚守”的工作策略,全程推进小微德育成长工程。

1.构思小微工程,确定“13355”模式

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是以“小”和“微”为形式,寻求细化“立德树人”工作的操作系统,可概括为“13355”模式。“1”是指把握一个操作理念,即从一个“微+项目”做起,微是形式,项目则是具体的育人方略或行为习惯的养成,将德育工作落小落细落实;第一个“3”是指向三个维度,即加强学生人格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教育;第二个“3”是开发三个层次项目(课程),即优秀传统项目、持续发展项目和年度创新项目;第一个“5”指向五个实施主体,即学校、班级、社团、家庭、社区;第二个“5”是实现五个追求,即以小求实、以小求精、以小求适、以小求新、以小求长。

在此基础上,沈河区教育局还构建了“四个平台六个体系”小微德育工作框架,即“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人文教育资源”四个平台,“课堂渠道渗透、班队活动强化、节日文化熏陶、生活情境实践、社会实践体验、国学经典传承”六大体系,全面推进小微德育进程。在实施过程中,沈河区教育局主动适应新常态,积极引领新常态,牢牢抓住“以小求实,以小求适”的基本原则,把握“育人”这个中心不动摇,切实将工作重心放到提升公民素养上来。

2.组织专家论证,制定工作实施意见

在区域层面,沈河区教育局召开了小微德育成长工程专家论证会,组织专家对德育工作思路和相关措施进行了论证。并结合专家的意见和建议,制定下发了《沈河区中小学推进小微德育成长工程实施意见》,将实施主体定位为全区中小学校,重点开发提炼和认证学校“微+项目(课程)”,并指导学校结合工作意见,以班级和家庭为主体开发提炼特色“微+项目”。

“微+项目(课程)”是小微德育成长工程的工作支撑,是表现形式,也是具体要求,正在成为沈河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一种新常态。所有学校都要认真研究办学思想、校风校训,对过去的工作状况、有无德育特色项目、效果如何等方面认真梳理,具体定位在主渠道教育、德育常规管理、德育队伍建设、德育活动(课程)、家校共育等方面寻找破题点,进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微+项目(课程)”。

3.全面动员部署,组织学校提炼

捕捉“微现象”,预防“微问题”,开发“微课程”,创设“微组织”,实现“微体验”,搭建“微平台”……经过重新梳理和认真定位,一个个独具特色、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的“微+德育项目”纷纷涌现。

沈阳市岸英小学以榜样引领为项目,充分利用学校岸英文化馆教育资源,形成“一种榜样,一个展馆,一张照片,一个故事,一个行动”的学生成长印记;沈阳市同泽女中,以爱国主义教育为引领,开展了“晨说巾帼”项目,形成了“一段历史,一个时段,一名巾帼,一个感悟,一个价值”的学生成长模式;沈阳市育源中学,以“小团队,微管理”为学生小微成长项目,建设友善团队,发挥德育功能,形成了“一组团队,一个主题,一次合作,一次评价,一个价值”的班集体建设模式。

此外,全区多所学校结合自身特点总结提炼了小微特色成长项目。

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以加强诚信教育为重点,设计了一系列小微工程项目,其中诚信考场和诚信水站取得了卓越的成效;沈河区泉园二校设计了“时事沙龙”项目,遵循“明确主题、收集素材、确定观点、交流辩论、点拨提升”的工作步骤,促进学生不断成长;沈河区二经二校把家长资源请进了校园,“三微见行”把学校、孩子、家长编织成学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张网络;沈阳市第七中学德育工作遵循“七中七德七微养德”工作理念,通过“以餐明义、以餐明知、以餐明礼、以餐明责、以餐明德”活动,使学生良好的品德在就餐过程中逐渐养成;沈河区文艺二校提出“小习惯大未来”的“微+项目”,通过微小行动从“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三个方面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沈阳市第143中学提出“自省微课”项目,每天的班长总结、课代表总结、自省反思、荣誉时刻、教师总结等一系列微环节,让学生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中明确价值观的内涵;沈河区大南一校的“千人午诵”,使每名学生都以最饱满的状态诠释着传统文化的经典;沈阳市实验学校小学部的“小实践、微课题”、第八中学的“微视频讲价值观”、第九中学的“名师微导读”、文化路小学的“读书微漂流”、82中学的“校园达人秀”……每一个“微+项目”都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体现。

4.依据实施时间,明确项目类别

德育小微工程启动之初,学校的第一反应是松了一口气,因为历来德育大工程较多。但真正务到“小”之后,却发现很难把握,因为过去拼的是规模、拼的是场面、拼的是包装,真正去做小而精的东西反而不容易。

为了推动工作落实,首先组织全区中小学对以往工作进行了认真梳理,并结合学校工作进行开发和提炼。结果发现,有些学校的德育项目实施时间已经在10年以上,并已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在解决德育热点和难点问题上取得了明显实效,对全区德育工作有示范推广价值。此类工作项目被定位为传统品牌项目。如岸英小学利用有特殊意义的小时段开展学习与交流,至今已经坚持了数十年,德育活动融入到一点一滴的互动中,一代又一代的学生在交流与体验中收获了成长。

实施时间在1~10年之间的项目,具有了一定的持久性,被定位为持续发展项目,如育源中学的项目。还有的项目是结合年度工作和新形势的要求,所开发的“微+项目”经过了一个学期以上的实践检验,具有应用推广价值,能有针对性地提升和拉动学校德育工作,也有一定的社会影响力,此类项目被定位为年度创新项目,如同泽女中的“晨说巾帼”项目。

5.开展交流展示,持续推动发展

在项目定位评选的过程中,有些学校对小微项目的理解有误区,如在思想认识上,申报的项目大而广,不够具体,内容空洞,不足以支撑起项目;主题无特点,不能结合学校实际;无新意,无亮点;缺少理论依据,无可提升空间。在具体操作上没有时间和人员的实施保障;学生参与率低,受教育面窄;无明显的操作流程等。

针对基层单位存在的理解误区,沈河区教育局把小微项目申报和评选工作作为促进德育队伍能力提升和学校德育特色品牌提炼的良机。沈河区教育局召开了由初选学校的德育副校长、德育主任以及德育科全体成员参加的德育小微项目评审工作会议,初选入围的学校在原有基础上进行自我总结、修改和完善。在此基础上,沈河区教育局对首批17个获奖的“优秀德育小微项目”及17位“优秀小微项目设计人”进行了网上展示和表彰,年底还将召开阶段工作总结会。

三、提升德育质量,小题大做,未来始于足下

小微德育工程在沈河区全面推开后,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沈阳日报、沈阳晚报、中国文明网进行了全面报道,赢得了社会的认可。辽宁省政府主办的民心网,推出了2015年7、8月城市经验信息评选结果,《沈阳沈河区:在全国首推小微德育成长工程》获得了冠军经验信息。2015年,小微德育成长工程获评教育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案例,2016年,《中国德育》杂志对沈河区教育局侯德安局长进行了专访……

小微德育成长工程给学校、师生、家庭带来了很大的变化,犹如教育的“新引擎”,为学生的成长开足了马力, 使学校的德育工作更加扎实了,使家庭更关注孩子的品行、习惯的培养了……在此期间,还涌现出大量的好人好事……

岸英小学一位学生突患白血病,班主任牵头在校内捐款。活动结束时,校长惊呆了:“全校捐款12万元,而事实上,学校90%以上学生家庭并不富裕。这笔巨款,生动地展现出孩子们心中价值观的光芒。”

沈阳市同泽高级中学的“地铁男孩”、沈阳市第七中学的“地铁好少年”更是用自己的善举,折射着沈河区中小学生人格修养、社会关爱和家国情怀的价值成长。

梳理两年来的工作,我们有如下感悟:“小微德育成长工程”概念的提出标志着德育思维的转变。

一是要以小求实,从小处着眼,让德育和学生的生活经验对接,这种对接,就是德育时效性的起点;二是要以小求精,让每一个教育者都俯下身去体察学情,把事情做深做透,这就是“精”的基础;三是要以小求适,沈河区“为每一名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是小微德育的基本土壤,小微德育一定不是一刀切的德育,在不同的学校、面对不同年段的学生,要展现其独特的育人功能;四是要以小求新,在教育现代化快速推进的今天,德育工作只有不断创新,才有强大的生命力;五是要以小求长,实践证明,“求实、求精、求适、求新”的项目,一定是能坚持做下去的事情,这是一个价值积累的过程,当价值的空间达到临界值时,就会涌出巨大的能量,实现令人震惊的变化。

篇5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近年来,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创强争先建高地”的战略部署,惠来县坚持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紧紧抓住上级推动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契机,以穷县办大教育的决心,举全县之力,攻坚克难,全力推进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县委、县政府更是把“创强”工作作为推进全县教育发展的头等大事、中心任务来抓,凝聚各方力量,创新工作思路,按时按质完成教育创强任务,努力办好党和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扩建校区 完善设施

“这些年,我们推动‘教育创强’,改建学校的数量很大,碰到的问题也很多。但是,我们群策群力,协调各方面资源,坚持推进‘创强’任务。终于,在去年全面完成了任务,进行了验收。”据惠来县教育局长方创辉介绍,惠来县现有中小学281所,其中,小学244所、初级中学1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3所,完全中学8所,中职学校2所,幼儿园191所。全县14个镇(场)中,已有13个被授予“广东教育强镇”称号,剩余的一个镇也已通过省里的验收。

据了解,2015年11月,惠来县顺利通过了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的评估认定。2016年1月份,该县通过了广东省教育强县的评估验收,并于4月份被省政府授予“广东省教育强县”的称号。

“县委、县政府明确表态,再穷也不能穷教育。所以,在教育问题上,我们县从来不留余力,也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方创辉对记者说,“在创强过程中,我们只有扩展教学用地,从来就没有缩减过。其中,惠来一中新校区就占地达200亩。原来农村里面积很小、运动场狭窄的学校,我们都扩建了,并增加了校内基础设施。”

据悉,创强以前,该县许多农村小学办学条件较差,基本都没有塑胶跑道。创强以后,这些学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校园变宽阔了,设施越来越齐全了,大部分学校都建设了塑胶跑道,全县校容校貌焕然一新。老百姓都说,现在村庄里最漂亮的建筑就是校园,各方面条件都变好了,孩子们在这里读书很满意。

与此同时,该县各地学校以“教育创强”为契机,在体育设施建设方面,修建、拓宽运动场地,配套体育设施,创建校园文化;在教育信息化建设方面,该县已实现了互联网接入校校通,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室,配备率达70%以上,并网接入班班通。全县中小学共新增计算机室338间,配备电脑一大批,为师生及学生家长搭建了教育教学资源共享的平台。

“其中,惠来一中是建设得最漂亮、设施最齐全的,里面一个体育馆就能容纳3000多人,完全是按照省一级的标准来建设的。”方创辉说,“一中的师资力量也是排在全县首位的,老百姓们都想把孩子送到这里来读书,本县原来外流的学生已多数回流到县内就读。所以,每年一中的学位都很紧张,大家都说那是优质学位。”

挖掘潜力 广泛动员

“这些年,为了办好教育,我们在不断挖掘自身潜力的同时,还动员了许多乡贤和社会各界人士。”方创辉向记者介绍说,尽管惠来县经济发展滞后,教育投入力不从心,但为了按时按质完成“创强”任务,近几年来,该县不断挖掘潜力,加大教育投入,积极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和标准学校建设。首先是整合资源,撤并规模小、效益低的教学点或村小学;其次是广泛动员,实现资金多元投入。在财政可支配非常有限的情况下,除积极争取上级专项资金,勒紧腰带筹措县级资金外,还开源节流,广泛动员乡贤和社会各界人士捐资助学。

据悉,至2015年底,全县共投入“教育创强”资金8.98亿元,占原“创强”规划资金投入7.325亿元的122.6%。新(改、扩)建和维修校舍近300所,全县所有中学和幼儿园的设备设施均按照省“教育创强”的验收标准重新配置。其中,通过资产评估回购方式,理顺了惠来一中新校区的历史遗留问题,也解决了惠来一中原校区面积小、校舍不足的问题;其次,通过多次协调沟通,使东陇中心小学新校区得以启用,解决了该学校新校舍建成后搁置多年的问题,把该小学打造成为揭阳市办学环境最优越的小学之一。同时,该县还利用原东陇中心小学校舍,创办了东陇中心幼儿园,合理发挥了闲置校舍资源。

众人拾柴火焰高。据了解,在县、镇、村各级党政的动员下,惠来县社会各界人士也以支持教育为荣,涌现出一批捐资助学的优秀企业和个人,如广东金贤集团公司捐赠2600多万元兴建了隆江中学教学楼和综合楼等教学设施;乡贤杨海坤先生捐资300万元兴建了隆江中学图书馆;港商张嘉鸿先生捐资1500多万元兴建了新村小学教学大楼及配套设施,等等。

注重内涵 提升质量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惠来县在不断完善制度建设,规范学校内部管理的基础上,还进一步创新思维,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好校长和教师队伍,坚持不懈地提升办学质量。

“一所好的学校必须要好的校长,要打造校园文化,必须先把校长队伍打造好。从去年开始,培训校长队伍就是我们的重点工作。为了不让校长们的工作思路变得僵硬,我们采取了校长轮岗制和校长培训。”方创辉介绍说,该县采取中小学校长轮岗制,近三年来,已经有超过一半的校长进行了轮岗交流。同时,该县还与深圳城市学院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签订协议,委托其开展校长培训,去年已分三批派出64人进行跟岗学习。

“培训校长,别以为上上课就完事了。”方创辉说,“每一批培训回来的校长,我都要召开汇报会,让他们进行现场交流心得,严格检验培训效果。”

据了解,除了培训中小学校长,该县也将打造教师队伍列为重要工作。“这些年,我们在这方面抓很严,师资力量明显提升。”据方创辉介绍,在打造教师队伍方面,该县严格把好教师准入关、逐年提高招聘教师学历要求,不断壮大师资队伍力量。

据统计,2012年至2016年,该县共招录教师1700多名,充实到缺编的各级各类学校,特别是边远地区学校和幼儿园任教。同时,该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大幅调整教师工资,逐年提高教师待遇,对于山区边远地区的教师,平均每人每月给予803元的经济补助。

为了提高办学质量,该县还举办了许多培训活动和教学教研活动,比如:2013年和2014年,举办了两次广东省“南粤名师大讲堂・走进惠来”培训活动;2015年7月,邀请深圳梅仕华名校长工作室专家组开展小学校长专题培训活动;2016年5月,邀请北师大专家组开设“众师行”高级研修班等等。

篇6

关键词:高中 班主任 制度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2-0187-01

1 高中班主任制度的理论阐释

1.1班主任制度的历史演进

1942年,绥德专署教育科的《小学训导纲要》中第一次提出“班主任”概念。1979年,教育部颁发《关于班主任工作的要求》,明确规定了班主任制度。1995年,《中学德育大纲》指出班主任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2004年,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规定:“完善学校的班主任制度,高度重视班主任工作,选派思想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优秀教师担任班主任。”

1.2现代班主任的作用

深入高中班主任管理实践,不难得出,班主任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是领导者。肩负着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健康成长,在班级各项活动顺利开展和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二是引导者。对学生学习、生活、心理健康的教育工作负有主要责任,在学生的学习、身体和心理健康成长中起引导作用,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自觉和终身学习的好习惯。三是协调者。负责学校、家庭、班级、任课老师等方面的交流和沟通,积聚各方有利因素,实现学生全面发展。总之,现代班主任,对于启迪学生心智、引导学生成长成才、培养学生成为有益于国家、人民的人,负有重大责任。

2 当前高中班主任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

2.1制度设计不合理

目前,高中班主任制度安排不是十分科学合理,有待进一步完善。一是班主任工作规定不明确,任务大而笼统,使得班主任疲于应付,工作重点不突出,效果不明显。二是多头领导之困,总务处、教务处、办公室等部门都可以向班主任下命令,削弱了班主任工作的独立性,降低了班主任工作的积极性。三是班级管理只是班主任的事情,任课老师的任务就是上好课,其在学生管理方面处于被动地位,这无疑是极大的教育资源浪费。

2.2评价机制不健全

当前高中班主任评价机制尚不能完全体现客观、公正,存着不少问题。一是不重视过程的评价,侧重于学期和学年结束时对其笼统评价,把学生是否“犯错误”当作班主任考核的依据,造成班主任工作重点的转移。二是过度重视学生分数,形成了“学生分数高,就是班主任水平高”的错误认识,以致班主任忽视学生全面发展,片面追求学生分数的提升。三是校长评价制度不完善,部分校长工作任务繁重,不能深入实际了解班主任的真实水平,往往从一些片段或汇报来评价班主任管理工作,这极容易犯以偏概全的错误,挫伤班主任的工作积极性。

2.3培训制度不完善

目前,高中班主任培训制度不健全,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一是培训机会较少。不少学校“重使用轻培养”,很少举办班主任管理培训班。现有的班主任培训班,针对性不强,实用性不高,以至于很多班主任老师工作中仍感到力不从心。二是培训内容和形式跟不上时展。现有的培训,只注重理论宣讲,缺乏实际经验讲授,大部分班主任提不起兴趣,学习积极性不高,使其在培训后怎样具体开展工作仍存在困惑。三是培训方式呆板单一。高中班主任成员的年龄、知识、社会和素质结构有很大不同,现在举办的培训班多侧重于通识教育,不能满足各个层次班主任的需求,使得培训不能产生实际效果。

3 进一步完善高中班主任制度的路径选择

3.1完善班主任制度设计

完善高中班主任制度制度安排,是保障班主任工作顺利开展的关键。一是建立科学的选配班主任机制。打破校长一人选派的旧体制,完善师生评选班主任制度,实行班主任见习期制度,健全班主任退出机制,选配一批高素质、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当班主任。二是逐步完善班主任激励制度。明确和细化班主任管理任务、岗位职责,完善班主任职级评定制度,探索建立班主任参与教学管理有效路径。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建立合理物质激励机制。三是加快“班级导师制”建设。把育人融入教书过程中,更加注重学生综合素质提升,探索任课老师参与班级管理有效路径,实现教育资源合理、有效配置。

3.2健全班主任评估机制

构建科学、合理班主任评估机制,对强化高中班主任管理工作有重大现实意义。一是侧重管理方法和工作效能。打破偏重工作量的评估机制,引导班主任学习和掌握先进班级管理方法,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创新工作思路。二是健全任课老师和学生相结合的评价机制。定期对班级管理情况展开问卷调查,完善问卷形式和内容,侧重对学生凝聚力和素质以及日常规范的考察,引导任课老师和学生对班级管理建言献策,激发其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和潜能。三是促进互评和自评有结合,更加注重班主任自我评价,建立民主、协商、共建的评价制度。

3.3创新班主任培训制度

加强高中班主任专业技能培训,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管理素养,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班级管理效果。一是完善制度保障,把培训与工资、晋升挂钩,促进培训与班主任职业发展、学校发展有机结合,持续、经常举办班主任培训班,形成制度化、规范化培训。二是着力加强校本培训,注重提升班主任育人理念、敬业精神、道德品质、专业知识和技能等综合素质,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进管理理论和教育实践的紧密结合。三是建立多层次培训模式,把班主任分为新、老班主任,新班主任侧重于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的培训,加强对管理细节的培训,如培养和使用班干部、班主任计划和总结、家访和开家长会等;老班主任侧重于对工作方法的创新培训,加强德育科研相关培训,如科学管理方法、提升工作效能、总结工作经验等。

参考文献:

篇7

2021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教育局的具体指导下,全县教育工作者围绕“一年调整、三年突破、六年争先”的工作目标,按照“抓班子、带队伍、整合资源、提高质量”的工作思路,牢固树立“质量是第一要务,管理是第一责任”理念,转变作风,求真务实,扎实工作,各个方面的工作都取得了较好成绩,全县教育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教育事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2021年工作总结

一、基础教育工作

(一)“普九”工作巩固提高。

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2021年全县共投入公用经费5517万元,免教科书730.6万元,享受“一补”资金281万元。“三保”政策进一步落实,编制内教师工资都能按时足额发放。投入资金1096万元,安排农村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项目5个,新建面积

13955平方米。

止目前,我县的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100%,初中阶段儿童入学率101.9%,7—15周岁残疾儿童入学率100%,15周岁完成率100%,15周岁文盲率0%,17周岁完成率100%,初中辍学率1.7%,小学辍学率0%。

(二)幼儿教育蓬勃发展。

目前我县有幼儿园56所,入园儿童8671人,其中乡镇政府所在地幼儿园入园率90%。有学前班270班,入班儿童9844人。我县已建成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市级示范幼儿园2所,乡镇中心幼儿园17所,各类幼儿办学点22个,幼儿教育初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多种办学模式并进的发展格局。

(三)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1、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建立了师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师德教育工作网络;开展师德教育活动,对在活动中表现出色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2、加强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对高中教师进行了新课程远程教育培训工作,并成立了高中新课程培训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新课程学习中心。进行了初中班主任培训和小学教师班主任培训;并进行了小学教师新课程培训。3、加强了教师的学历教育和高学历教育,鼓励在职教师参加全国成人高招、自学考试等学历深造考试。4、配合省、市教育局进行了骨干教师培训,共培训省级骨干教师20人,市级骨干教师26人;我县有8人被评选为国家级骨干教师,30人被评为省级骨干教师,50人被评为市级骨干教师。

(四)以新课改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强化领导。县、乡、校层层设岗,营造“抓质量、提质量、上质量”的舆论氛围,全员树立以质量生存、靠质量取胜、谋质量发展的观念。二是明确目标。从小学“两率”(及格率、优秀率)、初中“三率一分”(年辍学率、中招录取报到率、中招优秀率、中招平均分),普通高考上线人数到教师素质提升等各项指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三是优化课堂教学模式。充分挖掘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效率,用先进教育理念引领新的教学模式。四是组织开展初中、小学学科竞赛活动。乡镇组织初赛,县里组织决赛,并表彰奖励优胜者及辅导教师。五是建立立体式教育质量监控体系。在原有评价的基础上,县局对初中,乡对所辖小学分别实施质量评估和质量监控。六是强化对教育质量的督导和考评,实行教育质量考核一票否决制。对教育质量年活动中开展的各项活动全部纳入对单位和个人的年终评价,并实行严格的奖惩。

(六)体育、卫生、安全工作常抓不懈。

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提高学生健康素质的工作意见》,要求各级各类学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课程标准,切实开足、开齐并上好体育课,任何人不得以任何理由削减、挤占体育课时间;下发了《汝南县教育体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甲型h1n1流感防控工作的紧急通知》,明确了责任,分解了任务,建立了晨检制度,建立健全了信息报告制度和应急处置机制;下发了《学校重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关于在全县开展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专项活动通知》等文件,召开了食品卫生安全工作专题会、预防校园暴力安全工作会,加强了对校园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组织开展了全县中小学校舍安全工作大检查、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及少年儿童安全管理专项整治行动和全县学校消防安全专项整治、全县幼儿园用车专项整治、全县学校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等活动,有效地预防了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二、职业教育、民办教育工作

职业教育工作。多方协调,争取政策和资金,统筹县域职业教育资源,调整职业学校布局,将马乡职业高中(汝南县第一职业中专)、老君庙高中、县卫校、县农机校、农广校、中华会计函授学校及其它公办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资源整合,总投资1亿元在实验中学原址建立120班规模、在校生6000人的汝南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职业学校2021年6月首期招生1500人。

民办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校车管理制度,规范了校车管理。二是加强民办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积极组织民办学校校长参加市局组织的校长培训班,并积极开展民办学校教研教改活动,努力探索课改新路子,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三是加强民办学校的设置、审批及年审工作。严格按照规定的设置审批程序及各级各类民办学校的设置标准审批学校,分五个检查组对全县的各级各类培训机构及民办学校进行了排查,取缔了没有办学资格的学校。

三、常规工作

(一)狠抓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

主要从三个层面抓起。一是局党组成员实行周汇报制度,党组成员每周五必须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本周工作的督导和落实情况。教体局局长以身作则,赵局长从10月16日报到至今,已走访了十一个乡镇,检查了全县200多所学校,深入一线,了解情况,看望教师,慰问教师。二是落实政务公开制度,提高机关工作效率,要求各股室把每周工作内容公开,写在公示栏上,实行开门办公,并在局办公会上汇报每周的工作落实情况,有效地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三是落实校长吃住在校制度,与学生同吃同住。各校长必须安装固定电话,随时检查在岗情况,现在各中心校、各中学办公电话已安装完毕,汇报工作尽量使用电话汇报;教体局下乡督导,到校必查校长的听课记录和业务活动开展记录,听取校长各项工作落实情况汇报,工作抓的不实的校长到局办公会上作表态发言。

(二)狠抓校园管理,创建优美环境。

以学校校园管理为突破口,狠抓了校园文化建设,此项工作的开展取得了明显成效。领导干部和教师的关系正在贴近,校长的责任心正在加强,广大师生的信心正在提升,教师的工作热情正在高涨,我们的校园更加整洁,学生学习氛围更为浓厚,务实重干的风气正在形成,教育形象正在改变。

(三)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是教育工作的核心,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们狠抓了教学管理。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地推进了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逐步规范。各校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健全,教学工作计划周全;校长们亲自任主科,以教学领导教学;校长工作更扎实,措施更有力;教师的备课质量逐步提高;过程性检测训练更加扎实有效;校际交流日益活跃;教研机构制度基本完善,校本教研全面开展;青年教师培养措施得力。教师素质有了明显提高,课堂教学有明显成效,教学质量也相应提高。

(四)精简超编人员,充实一线力量。

完成了大王、舍屯和张岗中心校的撤并工作;实现了中心校人员分流,把39名中心校的教师骨干充实到了教学第一线,充实了一线教师队伍,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五)构建交流平台,实现资源共享。

成立了汝南县高中教科研领导小组和汝南县高中学科中心教研组。构建了我县高中教育交流平台,依托学科中心教研组优势,统一组织我县高中开展教学交流和沟通,形成了全县高中教育工作一盘棋,实现了高中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六)整合农村小学,优化教育资源。

在反复调查的基础上,2021年年底计划撤销一批生源少、规模小、办学效益低的小学52所。使教育资源流向集中,有利于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

(七)建立教育网络,提高办公效率。

建立了教育系统办公网络,出台了汝南县教育系统电子公文管理办法,各类规范性文件按照规范格式制成电子文档在汝南县教体局网上进行传输,不再印发纸质文件。充分利用了网络平台,提高了教育系统办公自动化水平,减少了公文运转环节和成本,切实提高了办公效率。

(八)建立规章制度,规范学校管理。

为加强人事管理,制定《病退教师管理办法》和《教师聘任管理办法》;为改变校园环境,制定了《中小学校园管理办法》;为加强对校长的管理,制定了《小学校长管理办法》和《初中校长管理办法》;为加强教学管理,制定了《中小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规定》、《教学评估细则》和《学校管理评估细则》;为创建窗口学校,制定了《示范性初中创建标准》;为加强平安建设,制定了《中小学校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这些制度经过酝酿讨论、征求意见,成熟后已经下发。各单位根据自身情况加强制度建设,真正建立了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的长效机制。

篇8

一、思想政治方面做到自学自悟自省自律

二0__年,我努力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践行“三个代表”,积极参加各级组织举办的政治、业务学习与培训,我能自费参加国家司法考试培训!,系统的学习了国家司法考试全部课程,九月份,参加了国家司法考试,虽然败北但我不放弃学习,继续努力,这为我能做好司法行政业务工作奠定坚实的法律专业基础,通过学习,增强了思想政治觉悟、业务素质和服务意识,增强了大局意识,提高工作效率,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能力。

二、业务工作方面做骨干当尖兵

二0__年,我主抓普法依法治理及法律宣传、法律援助和“148”法律服务工作。一年来,我时刻牢记党员的标准,大胆探索,创设多种法律宣传教育和法律服务形式,不断开创兴隆台区法治工作新局面,服务大局,为我区经济建设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1、以点带面开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二0__年,在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中,我能抓重点、抓骨干,以点带面;抓弱点、树典型,以强带弱。普法工作中,我以领导干部、行政执法人员、青少年、企业员工、流动人口为普法的重点人群,以不同人群为特点选出不同内容,开展全年系统普法教育。在行政执法人员学法普法中,我主要以《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行政处罚法》为内容,分阶段地进行培训、辅导、考试,十一月,我与政府法制办同行联合对全区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一次行政执法考试,考试合格发证上岗。严格地约束了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行为。对于青少年普法教育,继续落实《兴隆台区中小学法制副校长工作管理办法》,我担任区小、翰新小学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初、末到学校为学生上法制课;在中小学生中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在企业,不同时期开展不同内容的法律宣传活动,年初,开展《税法》宣传,年中,开展《企业法》、《公司法》宣传。在流动人口中开展《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宣传活动。

2、法律进社区惠及千万家

几年来,按照司法部关于“法律进社区”“四个一”的要求,制定、贯彻落实了我区“法律进社区”活动实施方案,做到图书进社区,法律宣传进社区,法律服务进社区,在街道社区建立法律志愿者队伍,在有条件的地方开展法制广场活动,九月,在锦采街道开展了法制广场活动,为居民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法律服务。让法律进村、进社、入企、入校,做到家喻户晓;十二月,“送法下乡”活动,为村民送去图书和法律服务,现场免费为群众办理公证;在两节群众购物高峰期,我带领法宣同事与物价局一同在兴隆大厦门前宣传物价法;按照“四民主两公开”原则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建设,开展11

1工程,在裴家、赵家被评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的基础上再创两个民主法制示范村。近几年,人们对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愈来愈显现出来,我带领法宣股同事参与了税法、物价法、土地法等相关专业法的宣传。四月,我参与了市节水办进行了《水法》宣传,并在全市进行“节水之家”评比活动,带动全体市民节约资源,造福子孙后代。

法律进社区是我区司法行政工作的一大亮点,十月,在振兴街道世纪社区举办了全市法律进社区调研会,九个街道社区作了经验介绍,与会交流。受到市局领导好评。

3、开展法律服务做好维权工作

二0__年,为了规范法律援助工作,我带领法援同事统一使用全国法律援助业务统一格式文书,规范了法律援助信息、统计和档案工作;《法律援助条例》实施三周年之际,我带领法宣股同事举办了大型宣传活动;开展“法律援助一条街”活动;举办了街道、社区司法工作者学习《法律援助条例》培训班;向应受援人员发放法律援助卡;建立法律援助咨询网站();为居民提供零距离服务;在学校青少年法律援助站设维权岗,积极参与团市委举办的青少年维权活动,十月,被评为市级青少年维权先进单位,现正申报省级先进维权岗;积极参与妇、儿两纲十年规划中期评估活动,用法律维护妇女的合法权利。全年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五十二件,收到良好社会效益;我带领法援工作人员积极参与了法律援助理论研究,全年在市局以上刊物上发表理论文章四篇;我组织协调“六部”、十八个街道开展法援工作,使法援工作再上新台阶,一直站在全市最前列。

4、介入服务大局

篇9

上午好!

在教体局领导信任和全体教职工的支持下,xx年9月被推选为棕溪中心学校副校长,分管全镇安全管理、后勤管理,基建管理等工作,履职一年以来,始终坚持认认真真学习,踏踏实实干事,清清白白做人,坚持原则,无私奉献,较好的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现就本学年度工作完成情况和履职情况向考核组和各位老师述职,不妥之处,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 悉心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努力做到以人格影响人格

1、端正思想,坚持学习,重师德修养,重工作成效,工作中,服从组织安排,尊重组织,尊重领导,尊重教师,热爱学生。自觉遵守工作纪律,以身作则。一学年来我始终坚持低调为人、老实做事、真心待人的处事原则,廉洁奉公,以身作则,坚持以学生利益为先,竭尽全力为师生着想,全身心地为学校、学生和教师的发展和生活服务。同时加强政治与理论学习努力提升自己的政治素养。把自己的思想真正集中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上来,摆正自己的位置,本着对学校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工作态度,在师生中积极传播正能量。

2、坚持学习和总结,不断提升管理水平。过去的一学年是我任职副校长的第一年,各项工作正处在摸索阶段,我经常向经验丰富的教师交谈,向老领导请教,与同事交流,了解情况等。教学中,坚持学习新课程标准,做好备讲辅批等各项常规工作,积极参加教研组的活动,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观念。加强管理知识学习和培训,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认真并经常组织老师学习《中小学安全知识手册》等业务书籍,熟悉安全法规,用以指导我们的平时工作。

3、工作角色得到了转变,基本完成了从教导主任到副校长一职的角色转变,十多年来根深蒂固的教导主任管理思想彻底得到了调整,努力由教师转变成时代所需要的学校经营者和管理者,在平时的工作中不断总结自己的工作得失,敢于自我批评。

二、 求真务实,能力在工作中不断提高

教学十三年来,除了担任了一年的班主任工作外,其余的都在教学管理的工作岗位上,本学年分管全镇的安全,基建,后勤等工作还是第一次,面对目前严峻的安全形势,深感责任重大,但我没有退缩,在即将过去的一学年里我主要从四个方面着手建设棕溪中心学校校园安全体系:首先通过例会、校委会群、中心校群、家长会等多种形式加强了全校教职员工的安全意识培养,及时把安全预警、最新安全形势通过各种途径向全镇师生提醒;第二用班级安全教育手册,将安全意识渗透到课堂,渗透到师生心中;第三,制订棕溪镇中心学校的安全管理网络图,通过图示各岗位工作人员能够明确自己的安全责任,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推行首遇责任制,强调“我的课堂我负责”等具体措施,使教职工平时工作有据可依;第四开展了系列安全教育活动。通过以上四个方面有效的保障我们校园的安全,我也毫不谦虚地说,我主抓的安全工作思路是清晰的,责任是明确的,措施是有力的,在实践中我的工作能力也得以提高。

三、勤奋工作,尽职尽责,工作取得新成效

领导和同志们给了我这个平台,我就应该不负众望。自受命以来,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求真务实,以身作则,我对自己分管的工作高度负责,身体力行,不敷衍,不打折,不畏首畏尾。尽最大的能力处理好自己分管工作中的问题,不把矛盾上交。一年来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以“防范”为主,抓好了学校的安全工作。依据上级有关文件和会议精神,结合实际,层层签订安全责任书,夯实安全责任,强化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编写班级安全工作手册,规范班级安全管理;按要求落实了学校门禁制度和家长接送制度等,邀请公安、卫生等部门来校讲解安全防范知识,给学生警示教育,结合实际抓好了学校三防工作,在新闻报道校园暴力事件后,想尽办法对校园实施了封闭管理,确保了师生在校安全。在全体教职工的努力下,全镇一年来无任何较大安全事故的发生。

2、以“活动”为载体,落实安全管理,加强安全教育。积极开展安全演

练,组织全校师生进行避震逃生、拥挤踩踏等演练,增强学生的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多次组织安全培训,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和司法所、派出所、卫生院、政府综合治理办公室一起,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定期或不定期地对校园及周边进行安全排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积极组织全镇学生参加网络安全知识竞赛,xx年陕西省网络知识竞赛中全县一等奖6个全归我校所有,二等奖全县16个,我校11个,并获得班级组织奖;亲自修订学校各种安全制度和预案,并加大学生安全教育力度,警醒师生牢固树立“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看起来做的工作并不是很多,但每一次都得花费不少心思,尽自己能力做到尽善尽美,保证了校园安全。

3、“营养餐”工作得到了落实。营养餐操作过程中,实行层层负责制,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严格执行食品原料进货索证、 索票登记制度, 实行定点采购。坚决地杜绝“三无”食品、腐烂、变质、过期 食品进入食堂,严把物资质量关、食品加工关、餐具消毒关、食品留样关,并做好各类表册的登记,严格财务制度。把工作做实、做细,不允许一例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本学年我们通过召开展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组织多次的问卷调查、致家长的一封信等多种形式宣传我校营养餐,收集社会、家长、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日日实行学校老师和学生家长陪餐制度,提高营养餐质量,真正把学校的营养餐做成了“爱心餐”、“教育餐”。在全体后勤人员的努力工作下,我校的伙食质量得到了上级、社会人事、家长、学生的认可。

4、深入一线教学,加强教学常规工作,完成教学任务。一年来,主动深入教学第一线,担任三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积极参与教研组的各项活动,坚持听课、评课。在其过程中,与相关老师配合默契,积极参与班级管理,使其形成优良的教风、学风与班风。

5、负责武王完小教学楼工程的校建工作。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工程建设“五制”要求,对工程进度、质量、安全、资金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该工程现在进入装修阶段,在秋季开学中能够投入使用。

当然所有成绩的取得都是我们全体教师凝聚的力量,努力的结果,智慧的结晶。

四、存在的不足

1、工作的主动性还不够,初涉安全后勤等工作管理,经验不足,未能大胆地创新的开展工作。在平时的学校管理工作中,工作还不够细腻,方法还缺乏灵活性。

2、怎样有效发挥副校长岗位的作用和当好校长的助手,推动班子工作合力的有效形成,以及解决当前学校管理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进而推动学校工作的稳步发展,是一个值得我深思的问题。

3、由于我校特殊的地理位置,学校安全保卫工作的难度越来越大,针对学生安全教育处理,还存在不到位的现象。

五、今后努力的方向

作为校长的助手,工作上积极配合,人格上充分尊重,思想上主动沟通。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做好以下两点:

1、进一步立足本职做好工作。要在上级领导和校长的领导下,积极主动开展工作,努力圆满地完成分管任务。

篇10

行政的力量――

校本研修最坚强的后盾

渭南市临渭区教育局始终把教研工作作为重点工作之一,坚持校本研修的重点工作地位不动摇,在顶层设计、行政管理、业务培训、人员培训方面都给予大力支持。校本研修工作一年一个脚印,年年都有创新,逐步实现了全员参与,活动常态化开展。

“临渭区在校本研修工作中,党政重视,起步较早,制度完善,积极创新,产生和汇聚了一大批骨干人才。”渭南市教育局局长党福奎这样评价。

区教育局局长闵渭安表示,校本研修活动要作为一项具有长期性和重要性的政治任务来抓,提高认识,高度重视,继续广泛动员,狠抓落实,群策群力地打一场攻坚战,真正开创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局面。

在推行校本研修上,^教育局上下思想高度统一,行政决策中始终确保“五个到位”:领导认识到位,坚持将校本研修列入区局教育工作报告中,把校本研修作为选拔干部、选聘教师的必考内容;规划到位,先后出台深化校本研修的系列文件,明确阶段目标任务;决策到位,让学校的发展需求与教研部门的业务决策得到迅速落实;保障到位,利用全区“大课表”开辟集中的学科研修时间,划拨20万元专款用作工作室运行经费,争取200万专款用于教师培训;出台考核办法,对学校校本研修管理和教师校本研修学时学分定期考核评比。区教育局负责行政推动,区教研室负责策划引领,学校负责创新落实,形成了校本研修管理体制上的“三位一体”,合力推进长效机制的形成。

在工作中,出于落实研修任务、调动研修热情、激发工作活力的需要,临渭区特别加强了区校两级“三三联动”校本研修组织建设,即区级研修层面建立“三体”: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合作体和镇域研修互助体;在校级层面完善“三组”:课题组、教研组和学科组。

“三体”“三组”的凝聚核心是课题研究。在课题研究方面,临渭区推行“双轨制”,即区教育局“自上而下”的综合类课题和学校“自下而上”自定的学科类课题。综合类课题以学校和幼儿园教育教学改革、教育科研、常规管理、师生心理健康、校园文化、德育工作、安全教育、后勤服务等为主要内容,主持人为校长、园长,课题组成员以学校和幼儿园领导班子成员、骨干教师为主。学科类课题由教师从自己日常教育教学实际遇到的问题出发展开研究。在研究的每一个环节,力争将个人自修、同伴合作与专业引领有机结合,通过严格的科研步骤和方法让教师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业务能力,提高专业素养。仅2016学年度,全区立项综合类课题52项,学科类课题191项,学前教育类课题15项。

校本研修必须要依托学校和课堂教学展开,这是校本研修落实、落细、落地的重要举措,是解决校本研修不接地气、流于形式的重要抓手,因此课堂教学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势在必行。2015年起,临渭区设立了课堂教学综合化改革项目,确定了课堂教学文化、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内容、课堂教学方式、学校课堂管理等五个维度,要求各学校、共同体和工作室紧紧围绕课堂教学改革项目来确定研究课题。目前已确立82个课堂教学改革项目,分别由82个学校、学术团体或个人承担,引导学校和教师选择其中一个维度开展实践研究。通过单个项目的突破,实现区域内课堂教学改革的综合化推进,形成学校鲜明的课堂特色。如尚德中学探索“课堂目标导引下的四步教学法”,渭南实验初中探索“数学问题探究教学”等。

在“国家课程地方化”“地方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指导思想下,临渭区教育局既把课程改革作为教师研修的重要内容,又把改革的过程当作教师研修的重要途径,指导教师在深入参与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中加快专业发展。如课程评价方面,选拔教研员、教学能手和教学新秀组成工作团队,确立试点学校,组织编写体育、音乐、美术等学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导手册,开展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试点工作。工作中,团队将评价手册的工具性、教师教学的科学性和学生素质的适切性作为研修重点,融研修于研发,明导向于评价,汇提升于合作,推进了课程评价,提升了业务水平。

抓校本研修工作,除了要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倾斜外,关键是要在方法和管理上下工夫。意识到这一点,临渭区教育局相继出台了《临渭区教育局组建“校本研修共同体”实施意见》《临渭区校本研修共同体管理与考核实施办法》《临渭区中小学校本研修考核办法》《关于进一步落实中小学校本研修“学科活动日”安排的通知》等,使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和评价有据可考、有据可依,长效机制由此成型。

2016年以来,临渭区更是将校本研修工作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区局决定通过组建的20个校本研修共同体,构建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共同发展平台,从2016年到2018年,努力在教育资源短缺、学校文化共建、教育教学帮扶、精准扶贫脱贫等方面有所创新、有所突破。

共同体特色鲜明――

“三体”协同推进

我们常说:一个人走得更快,而一群人会走得更远。一所学校的单打独斗,往往最后会陷入疲惫的泥沼里动弹不得;而将很多所学校聚合在一起,团队的活力就充分地显现了出来。

为了深入推进校本研修,临渭区将校本研修的基础――“学校”――范围进一步扩展,形成了校本研修共同体。

2015年以来,更是在原13个校本研修共同体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提升形成了“三体”――学校发展共同体、教师发展合作体、镇域研修互助体,最终形成临渭区校本研修最鲜明、最突出的特色――共同体协同推进。

学校发展共同体由前期的“城乡学校研修共同体”升级而来,数量由初期的13个增加到现在的20个。在共同体内,由核心校牵头开展五项常规工作:聘请高层次专家和核心校骨干教师为成员校教师作专题报告;组织师徒结对、跟岗介入、听课评课和名师支教、教学“诊断”、同课异构为主要内容的双向互动式研修;在校园文化、班级管理、教学常规和教育科研等方面零距离指导;通过博客、QQ群、微信群等开展网络研修;为成员校捐助必需的教学设备和图书资料。这就意味着赋予更多的城区学校以业务引领职能,引领的内容也由校本研修扩展到校园文化、硬件建设、师资力量、德育工作和常规管理等各方面,城乡学校之间协作对接更加全面、及时、到位。随着共同体的升级和全员提升计划的实施,城乡学校交流的内容不断丰富,校本研修的合作更加深入。

“我们主要将共同体学校发展集中在教研活动、专题讲座、课题指导、关爱留守儿童等活动中进行,形成学习、研究、实践于一体的工作氛围。”渭南实验小学城乡发展共同体办公室主任王群英介绍。

教师发展共同体由前期的“教学能手工作室”升级而来,数量、辐射范围和功能也在不断扩展:强化学科引领,组建44个“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每2周开展不少于一次研修活动,每月承担1次“菜单式送教任务”,每年至少承担一项省“十二五”规划课题,培养3名新入职教师;强化班务管理研修,新建7个“优秀班主任工作室”,成员83名,以提升班主任工作素养为切入口,开展德育送教、读书论坛和主题研讨活动,探索新时期班主任工作策略和育人方法;组织学校管理人员研修,组建“优秀校长(主任、园长)工作室” ,提升管理人员业务能力。

镇域研修互助体以乡镇为单位,针对农村小学,特别是教学点规模小、教师少、研修难组织等问题,由乡镇教研中心牵头,发挥中心小学师资优势,安排全镇所有小学教学点的学科教师和中心小学教师一起开展研修活动。同时由乡镇中心校牵头,对教学点的教学常规管理、教师培训、专题研修等活动进行一体化设计,在镇内统筹安排集中开展。镇域研修互助体的建立,让镇域内的小学教师校本研修无死角,实现全覆盖。

“三体”的全面布局,网罗了全区185所中小学校的6300余名教师,真正实现了无遗漏、全员共同参与的目标。“校本研修的特点是教师不脱离学校,不脱离教育教学实践,边实践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边实践边提高,c教育教学紧密结合,做到了就地培训、就地发展、就地转化。既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又能有效克服脱产培训带来的工学矛盾和经费不足问题,是最普惠、成本最低、最有效的教师队伍建设途径。”区教研室主任赵晓蓉告诉记者。

均衡发展――

提升农村薄弱地区教育质量

临渭区总人口97万,其中农业人口58万;中小学校185所,其中农村学校130所;现有在职教师6300余名,其中农村教师3100多名。从总体来看,农村学校改革与发展步伐还不能完全适应课改要求,教师视野有待拓宽,教学方法有待改进。因此,能否提高农村薄弱地区教育教学质量,成为制约临渭区教育发展的关键节点。

2013年,临渭区选取了师资力量较强、教研经验丰富、成效显著的13所城区学校为核心校,每所核心校分别选取不同区域的5~9所农村学校为成员学校,组建13个校本研修城乡共同体。至此,有73所农村学校在核心校的带领和指导下开展教研活动。

共同体成立初期,重点工作是组织教师培训和观摩。前期活动开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成员校及教师参与活动比较被动,研修成效受到影响。经过反复探索,各共同体采取了“任务驱动式”研修形式,即共同体各成员共同确定研修目标、内容,分头承担研修任务。在共同体统一安排下,成员校逐步独立承担研修活动的策划和组织任务。有的共同体将农村学校教师纳入大教研活动之中,分配具体任务,要求必须有准备、有发言、有质疑、有收获。有的共同体将活动现场设在农村学校,扩大农村教师参与的范围。有的核心校将年级组与农村学校分别对应,组织会课、同课异构、同课同构等形式的研修活动。农村成员校的教研积极性逐渐调动起来,参与热情高涨。

临渭区130所农村学校中,农村小学有92所,其中79所为教学点。这些教学点规模较小,学生普遍在百名以下,教师人数普遍在5~9人,其中最少的一处教学点只有2名教师。这些教学点研讨交流范围过窄,教研工作难以开展。临渭区教育局就在乡镇组建教研中心,统筹管理小学教研工作,牵头将中心小学和教学点教师组织起来开展联片教研。

区教研室主任赵晓蓉说:“为使联片教研工作更加符合实际需要,教研中心定期到教学点进行教学常规调研,搜集教学中的普遍问题。针对分类整理的问题,安排中心小学骨干教师进行专题研究,集中教学点的教师开展校本培训。召集全镇小学教师按学科参加中心小学主题教研活动,教学点的教师也要承担一定的研修任务。组织提炼、推广典型的教学经验成果,指导教学点的教师应用经验成果改进教学。”这样的培训更切合农村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和需求,也着力解决了农村教学点的教学困难和问题,对提升这些教学点的教育教学质量有重要意义。

要改变农村落后的教育面貌,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改变是关键。临渭区教育局从农村教师中选拔了170名“种子”教师进入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并根据农村学校需要,将15个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直接建在农村学校,扩大农村学校教师的参与率,使附近农村学校教师也能就近参加工作室活动。工作室将教学常规中的突出问题作为起点,深入农村学校开展“菜单式送教”活动,提高了教研工作的针对性。临渭区还制订了三年计划,安排170余名农村学校新入职教师进入优秀教学能手工作室,开展跟岗研修,接受名师团队及时、具体、到位的学科教学指导。

为有效促进教育均衡发展,2014年开始,临渭区全面实施区管校用的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先后制订了《渭南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临渭区支教实施方案》和《渭南市“三区人才”支持计划临渭区支教实施办法》。经过精心筛选,选派首批38名小学教师、34名中学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这些优秀支教教师积极传递着城区教育教学理念,使受援学校的常规工作发生了明显改变:科研能力提升了,学生动手能力进步了,各种课外活动丰富起来了……

“这些优秀支教老师在交流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推动了区域教育发展,促进了临渭教育核心竞争力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随后,我们将有计划有步骤地安排农村教师、校长进城交流轮岗,进一步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临渭区教育局人事股股长告诉记者。

通过年度业务知识、能力测试、省市名师送教活动现场互动、区内特色现场展示、共同体专题研讨互动等方面显示,临渭区农村教师整体素质明显提升。2015年,农村教师发表或获奖的区级以上教学论文成果达860份,有12名教师被评为省教学新秀,21名教师被评为市教学能手,65名教师被评为区教学能手。农村学校特色日益鲜明,学生综合素质不断提高,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通过一系列工作,农村学校教研逐步规范。广大农村学校在共同体和工作室的指导下,经历了教研策划、实施和总结的过程,活动主题日渐明确,话题趋于集中,对策贴合实际,有效解决了教学中的突出问题,彰显了教学研究对于教学常规的改进作用,农村学校教研悄然走向规范化、常态化良性轨道。

培育优秀管理队伍――

建立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

“ 一个人的前行是孤独的,高峰上不去,高原形不成。高手是要比的,形成优秀团队,让这些优秀教师到潮流中去,到漩涡中去,才能更快成长。”临渭区教育局局长闵渭安说。

校本研修实行校长负责制,因此学校管理者的管理能力和水平直接决定着一所学校校本研修的水平。基于这一点,临渭区于2015年成立了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培育校本研修的优秀管理层。

由闵渭安局长亲自挂帅,区教育局相关领导组成的工作小组率先挂牌成立。领导小组主要负责工作室的设置、负责人的审核聘用,对工作室开展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经过自主申报,区教育局严格筛选后,最终选拔了94名年轻后备干部进入工作室,分学段成立了11个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其中中学段6个、小学段4个、幼儿园段1个。

为了规范工作室的运行和管理情况,领导小组对工作室的制度作了严格规定:“工作室开展活动的时间分规定时间和自定时间,规定时间为每月第一周的周三下午,其他活动时间由各工作室根据工作需要确定。工作室业务负责人要确定好活动的主题,按时组织开展研修活动;工作室成员要安排好各自的工作,按要求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参加活动,不得迟到、早退和缺席;行政负责人要做好活动的组织协调和指导工作,严格考勤,确保活动有效开展。”同时,还要求各工作室要建立QQ群、微信群等W络交流平台,实现研讨交流的常态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加大宣传力度,促进优质资源共享,提高活动效果和影响。在年度考评后,对不合格者予以警告甚至撤销,对于表现优秀者进行表彰奖励。

“学校的有些规章制度引起了部分教师的抵触,该怎么处理?”“如何留住优秀教师?”“学校理念与家长的教育观念不同步,如何处理?”……校长工作室的网上交流平台,已经成为解决长期困扰校长们的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位校长告诉记者:“给别人出主意,那是对自己管理经验和方法的总结提升;听别人出主意,那就是在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怎么看,都是双赢的事儿。所以,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很高!”

每周半小时的网上交流,及时交流工作心得,交换工作思路,是乔丰年校长工作室的三项基本制度之一。每月第一周周三下午召开一次例会,进行集中活动,讨论学期计划、商讨课题进展情况、梳理存在的问题;每学期一周的外出学习,走进省外名校观摩考核。前往山东即墨学习“管理备课”制度,在海南考察“综合实践”,参加了北师大校长培训学院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通过参观学习实践活动,校长们的理念和实践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校园文化、课程建设等都在校长们中间形成共识。

同时,各工作室给每位校长推荐了涵盖学校管理、文化建设、教师专业成长、学生习惯培养等方面的专业书籍,并定期组织读书交流活动,校长们将自己读到的对自己触动很深的文章拿出来共同分享。读书让校长们在与教育前辈的对话中静下心来,读书交流让校长们在与同伴校长的交流中沸腾起来。

区教育局副局长邢唯远自豪地说:“现在好多校长到区上开会的时候,跑到区教育局办公室要求新开设或加入优秀校长(园长、主任)工作室。这充分说明了一点,我们工作室的成效是显著的、有目共睹的,大家都愿意主动去学习。”

硕果初显――

校本研修魅力无限

校本研修活动开展以来,临渭区先后培养“三秦名师”2名,省学科带头人16名,省级教学能手98名(占全市的四分之一),市级教学能手106名,区级教学能手640名。临渭区骨干教师承担省级讲学讲座185人次,承担跨县区送教或讲座335人次。全区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交流、获奖的教科研成果1600余项。城区学校累计向农村学校捐助资金300多万,教学设备7000余件,图书20万册,免费培训3800人次。农村学校160名教师被评为教学能手,有880份教学成果获得了区级奖励。

近三年,临渭区高考一本上线率从2014年的12.44%提升到16.70%,二本上线率从2014年的25.44%提升到31.07%,上线人数稳居全市前列。在生源减少的情况下,瑞泉中学共同体成员校陇海中学实现二本上线人数零的突破,规模较小的铁二处中学上线人数突破30人,杜桥中学共同体成员校自立中学各段上线人数也逐年攀升。此外,全区中小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展示交流活动获奖达1870人次。

校本研修的深入开展,促使学校加强了校园文化的规划、营造与提炼,打造了临渭区中小学教育发展“同一目标,精彩纷呈”的品牌形象。目前,区内15所学校与省外名校建立教育联盟,省内30所学校与临渭区学校建立教育联盟。2011年以来,累计有12所学校管理经验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18所学校承担省级现场观摩会19次,市级现场观摩会48次,承担外省区现场考察87次。区内部分学校与韩国鱼尾市学校建立友好交流关系,2所学校承担了教育部组织的全国百名校长高层论坛并作大会交流发言。8所学校承担了韩国、荷兰、美国、西班牙等国家教育团体考察交流活动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