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创业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4-09 10:07:16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就业创业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就业创业工作思路

篇1

宁波江东区是宁波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区和核心区,也是宁波市委市政府所在地。近年来,江东区非公企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底,宁波江东区中小微企业数量已增至33013家,中小微企业创造了江东GDP总额80%的经济总量和70%以上的高额纳税贡献,并提供了8万余个就业岗位。伴随着江东非公企业快速发展,大量外来务工青年不断涌入并为江东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贡献。但由于当前企业青年需求多样化、价值取向趋向多元化等因素影响,企业青年务工人员普遍存在着“过客的现实”、“边缘化的参与”等问题。因此,如何提高非公企业团组织服务水平,创新企业团建管理模式,进一步增强激发非公企业团组织活力成为当前共青团工作必须直面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宁波市江东区非公企业团建现状及存在问题

近年来,宁波市江东区团组织紧紧围绕“两个全体青年”目标,结合辖区商务楼宇多、非公企业多等实际,针对性制定非公企业团建任务目标,逐步拓宽了非公企业团组织覆盖面,非公企业团建整体工作推进有力、成效显著。

(一)整合辖区企业资源,拓宽非公企业团组织覆盖面。按照“哪里有团员青年,哪有就有团组织和活动”原则,进一步整合辖区的东海曙光、宁波书城、金融大厦等优质楼宇资源,积极组织开展楼宇企业团建工作。以江东区东胜街道为例,该街道已先后在45家非公企业中建立非公企业团支部36个,企业团员青年156名。团组织非公企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不断扩大。

(二)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打造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品牌。紧紧依托楼宇团建工作主线,进一步健全完善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机制,并初步拟定了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实施意见、重点楼宇团建定点联系制度和非公企业团员管理准则等系列制度,从制度上进一步规范非公企业团建和团团组织管理、活动开展和组织原则。

(三)突出重点企业带动,着力做好重点企业非公团建工作。加大辖区重点企业团建工作力度。近年来,相继走访联系昆仑信托、平安银行、上海银行、玫琳凯等重点企业,重点就企业团建工作和团组织活动进行交流沟通,并针对性突破解决了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团建面临的“有团员没场地,有场地没团员”的两大问题,极大拓展了街道非公企业团建覆盖面。

但是与此同时,与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团组织工作相比,非公企业团组织管理效能不高,活力不够,概括起来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企业类型多样,团组织工作困难较大。目前江东区非公企业具有数量多、企业差距大的特点。从规模上看,既有4-5人的小微企业,也包括年销售产值几十亿、纳税贡献亿元的昆仑信托等大型企业,非公企业总体能级规模差距较大,对非公企业团建的重视程度也千差万别。其中外资企业、大型内资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年轻员工素质较高,对企业团建工作比较支持。餐饮、住宿等传统服务业企业员工人数虽多,但受教育程度普遍不高,经营者和青年员工对团工作热情不高,成为推进非公企业团建的最大盲区。

2. 人员流动较快,非公企业团建管理难度凸显。当前不少非公企业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差。特别是小微企业青年员工本身稳定性不强,非公企业团建缺少稳定的组织基础。据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宁波江东企业青年员工多是刚毕业的大学生,“跳槽”现象比较普遍,安心踏实在原企业工作的仅占全部受访者的32.5%。企业青年员工流动性大直接导致团组织工作开展难度增大,并降低了企业经营者对团工作的支持程度。

二、激发非公企业团组织工作活力的对策建议

(一)坚持“抓大不放小”,确保非公企业团建实现高位突破。当前宁波市江东区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已成功走出初始阶段,非公企业团组织覆盖面逐步拓宽,团组织活动不断提升。但要解决团组织活力不足的关键还要还抓好两个方面:一方面,要做好大型企业、重点企业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另一方面,要突出抓好中小微企业团建工作。加大与中小微企业主沟通与交流,从找寻企业老板实际需求入手,以多样化的活动和对企业的实际影响,潜移默化地提高企业老板对企业团建工作的重视和支持程度。

(二)坚持“纵横互联互动”,着力丰富非公企业团建工作载体。多方整合非公企业团建可用资源,主动帮扶企业开展团组织活动。通过与企业合办联办社团、兴趣小组等文娱活动,积极帮助企业团员青年解决实际困难,针对性组织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和行为矫治等服务,进一步增进企业团组织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进企业团组织活动与志愿服务相结合,以社区服务为阵地,开展各种活动满足青年需求,着力增强青年对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归属感。

(三)坚持“服务企业青年”,精心设计非公企业团组织活动。瞄准当前企业青年员工实际需求,精心设计、积极组织形式多样的团组织活动。如拓展训练、体育竞赛、相亲交友等活动满足青年需求。开展青年成长成才培训,积极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为青年员工搭建学习培训机会和平台。主动服务企业经营管理。企业团组织活动要紧紧围绕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经营管理,坚持把团组织活动与提升企业经营业绩结合在一起,通过组织开展岗位练兵、技能比武等活动,帮助青年员工熟练掌握经营管理技能,在调动青年员工参加团组织活动积极性同时,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参考文献

[1] 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陆昊.在全国企业共青团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R].2010-03-18.

篇2

摘要:高等职业教育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教育者和指导者,是学校领导者实施教育、教学工作计划的得力助手,也是学校与教师之家沟通的桥梁。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果。本文从班主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工作技巧、坚持全程化就业指导及保持对学生热爱之初心三个方面讨论了高等职业教育班主任工作的创新思路。

关键词:职业教育;激发学习动机;全程化就业指导;热爱学生

兼职班主任作为大学教师的一个新角色,是学生的管理者和引导者,是学校与学生、家长之间联系的纽带和桥梁,和学生保持着比较固定的直接联系。学生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兼职班主任与辅导员同样站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也要直接面对学生,肩负着教育、管理、沟通、服务的直接使命。做一名合格的兼职班主任既需要一定的工作技巧和理论指导,也需要保持热爱学生的初心不改。要当好班主任,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在工作中大胆探索,努力实践,摸索出一套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学生特点的工作方法。

一、班主任要坚持对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加,就业岗位却增幅不大,再加上缺少对社会的认知和工作的经验,应届毕业生好高骛远、眼高手低,以致于用人单位急需人才却招不到人,大批的毕业生急需工作却找不到岗位,错位现象时有发生,以致于这使得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变得更加狭小。另外,许多在校大学生认为就业是毕业时才考虑的事而导致大学前两年无所事事。

1.全程化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目前阶段,面对人才培养目标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机制和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为帮助大学生做好就业准备,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教育已必不可少。 所谓“全程就业指导”,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就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向学生讲解就业政策,传授就业技巧。从指导的范围上看,应贯穿于大一到大四所有的在校学生。从指导的内容上看,对不同阶段的学生指导的具体内容也应有所不同。从指导的手段上看,应以课堂教学、课后训练、社会实践锻炼、心理咨询等多种形式共同进行。

兼职班主任工作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和学生管理工作第一线,平时与学生接触最多,因此在指导学生就业的过程中,班主任可以做到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自身的专业知识,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及时帮助学生分析自身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制定切合实际的职业规划,提升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转变就业观念,掌握求职择业技巧,实现顺利就业。

2.辅导员在全程化就业指导中的工作方法

全程化就业指导应在大学三年三个阶段实施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低年级进行就业意识培养和职业生涯设计,在高年级进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和求职技巧培养,保证各阶段指导内容相互贯通、有机连接,形成完整的就业指导内容体系。

(1)大学一年级的就业指导内容。这一阶段主要是帮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进行职业启蒙,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理念。就业指导工作应侧重在让学生详细了解所学专业,了解本专业的学习概况和发展就业前景、所学专业与职业的关系、应当具备哪些职业要求的素质等,引导学生发现、了解自己的性格、兴趣和特长,规划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方向,制定发展目标。职业定位要结合自己的性格、兴趣、价值观、能力等综合信息进行分析考虑。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就业心理指导,主要是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特性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生存本领、竞争能力,积极应对人生中遇到的各种危机和挑战,鼓励学生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涉猎相关领域,培养多种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2)大学二年级的就业指导内容。这一阶段主要是把就业指导与思想教育、专业教育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打好专业基础,树立良好的职业心理、职业观念和职业素质。应鼓励学生参加职业实习,即以兼职工作、假期实践、跟班实习等形式参与社会实践,积累就业经验。另外,还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自己在人际交往、沟通协作方面的能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几年的学习,让自己能真正独立和成熟起来,能通过在学校中参与处理各种关系,参加各种活动来提升自己的沟通技巧、人际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让自己具备自信、谦让、果断、责任心等美德,以良好的形象进入职场。

(3)大学三年级的就业指导内容。这一阶段对大三学生侧重求职技巧的指导,对学生进行专题的求职训练,组织辅导学生就业的活动,不定期就业指导信息,搭建就业平台。这一阶段的基本内容包括:①就业信息指导;②就业策略指导:主要是通过就业招聘各个环节的训练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基本的求职技巧方法,着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

二、班主任要掌握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的工作技巧

学生要在学习上获得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其中,学习兴趣、求知欲、学习愿望等与学习积极性有关的动机因素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学习动机的水平和强度不仅直接影响到学生能否有效地进行学习,而且学校教学工作的成败也与其对学生学习动机的了解程度紧密相关。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学习动机的具体体现,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的。

1.  关于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发动或维持其学习活动,并使其朝向个体学习目标进行的内部动力,是激发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这种需要反映了社会和教育对学生学习的客观要求,又反映了学生自身对周围环境认识、理解、探索和操作的要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学习动机成为直接推动学生学习行为的内部动力,具体体现在学习动机作用的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上,一般来讲,学习动机的作用越强烈,学习积极性越高,学习的潜能越能发挥,学习的效率也越高。

2.  关于大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孔子教育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明确指出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让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兴趣是学习最有效地、最持久的动力,以下结合几点教学理论和实践,谈一谈班主任、辅导员采用哪些方法和措施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明确陈述学习目标及任务要求,使大学生的学习行为具有方向感

班主任、辅导员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使大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和要求,在开始某一门课程前,应先说明学习该课程的目标、任务、方法及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学生明确学习这门课程的重要意义,并使其学习行为具有方向感,这是激发大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有效措施。

(2)培养大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大学生的好奇心:

美国心理学家拉扎若斯(A .L .Lasarus)的研究表明,具有浓厚学习兴趣的学生,其学生成绩与智力高的学生相比,显示出优势。在现实教学中,教学内容如果枯燥乏味,进行空洞说教就难以激起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果班主任、辅导员及时了解情况,及时作出一些调整,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进行生动处理,这无疑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激起强烈的学习动机。

3.  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使大学生获得学习的成功

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绩都有一种迫切要求了解的心情,学习过程中的反馈,让学生得以了解自己学习进步状况。为了有效地激励动机,反馈应是及时地、充分的。

无论是学生的作业还是课堂上问题的回答,老师应作出及时的、充分的反馈,让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结果,可以激发起进一步学习的动机。对学生的积极学习行为给予积极的肯定和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敢于想问题、提问题、不怕犯错误,是充分利用外在动机力量调动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有效方法之一。

4.对每个学生寄以积极地期望,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的互动关系:

“皮格马利翁效应”研究表明:班主任、辅导员对学生的良好期望会使得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对学生的期望过低、或对学生不抱期望,学生则会向不好的方向发展。由此可见,师长的期望对于学生何其重要。而这种期望也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的互动关系的基础,师生关系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相关显著。班主任、辅导员老师要学会去欣赏学生,喜欢学生,这样学生就产生很强的学习动力,像是为了老师而学习,最终成为优秀学生。因而作为教育工作者,要努力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使学生在友好的教学环境中探索知识。

二、班主任要保持对学生热爱之初心不改

做一名合格的班主任应具备最基本的爱的意识。对学生热爱之心是凌驾于对工作的热爱之上的,爱学生体现在以真诚、平等、信任的态度对待学生,全心全意地为学生服务,真心实意地热爱、尊重和关心每一个学生,设身处地的为学生着想,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的心田。

1. 师生间的相互尊重

教育活动是双向的,只有教师尊重学生,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学生尊重老师,老师的教育活动才会卓有成效。尊重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在与学生交流时,不管面对什么样的学生,一定要让学生感觉到你的诚恳,感觉到你是他们中的普通一员,这样才能使他们信任你,愿意向你倾述,在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中,会更容易敞开心扉,积极的交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对学生有管理、教育的权利,但在人格上与学生是平等的。当我们注意维护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教师的尊严丰碑便也在学生的心中树立起来。尊重学生,要充分信任学生。坚持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原则,尽量让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和班级工作,不要过多干扰。

2.  做到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

(1)  对学生要有耐心。对恣意妄为,我行我素,学习成绩不理想,不遵守校纪校规等各类被视为渣子的学生,不要轻易放弃管理,一定要耐心的开导,不厌其烦的多加教育,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之在最快的时间改掉恶习,走上正轨。

(2)  对学生要细心。在日常工作中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对全班同学细心观察和详细了解。细心的注意自己的的学生才能真正地了解他们,从而正确在引导他们。

(3)  对学生要有责任心。应做到经常深入学生,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日常的学习和工作等各项活动,在思想上有针对性地进行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观念。

(4)  对学生要有宽容心。因为学生千差万别,他们有着各自的特点,各自的爱好,这就需要辅导员有一颗宽容的心。教师的宽容心很大程度上就是要宽容学生的不足,对于学生所表现出来的不足应该用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但宽容应有一定的限度,过度了就成了纵容了。

(5)  对学生要有公平心。不能对成绩好的同学犯了错轻描淡写的批评一下,成绩不好的同学犯了错误就大骂特骂。更不能对成绩好的同学特殊照顾,对成绩差的同学就不闻不问。真正去关心每一个学生,把事情放到班级中让大家一起解决,要始终保持一颗公平之心。

3.  正确把握“爱”与“严”的尺度

正确地把握“爱”与“严”的分寸,要从严爱出发,严而有理,严而有格;要严中有爱,严中有情,使学生能够理解老师的严,接受老师的严格管理。对待犯了错误的学生,在坚持原则、严格要求的前提下,在时间、条件、态度处理等具体环节上,可酌情灵活掌握;对学生所犯的错误,不要急于定性了结;教师应保持和善、冷静的态度,给学生以关爱,以便唤起他们的良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简单生硬、挖苦刻薄,会拉开师生距离的。对表现积极,学习成绩突出的学生也应及时的表扬,示意鼓励。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打到心的深处。” 学生需要教师的教诲、关心和爱护,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的教师,我怀着满腔的工作热情走向了工作的舞台。只有在学生中做到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受心灵,才能真正称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

参考文献:

《广东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 邹红等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2008,3(9):83-85.

篇3

宣传到位,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团县委根据全县青年创业现状和各乡镇实际,采取广泛宣传、重点铺开的工作方式,要求11个乡镇的团委结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要求和青年创业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贷免扶补政策宣传,并安排两名工作人员专门负责政策咨询和信息登记等服务工作。通过各种渠道的深入宣传,在全县范围内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到团县委登记报名的创业青年逐年增加,涉及创业的范围也日趋扩大。而广泛的舆论宣传和广大青年的上门诉求,为团县委建立创业青年人才信息库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调研到位,准确定位目标方向

团县委在开展舆论宣传的同时,积极深入全县11个乡镇开展调研工作,就云龙地区实际和青年创业就业形式进行分析,总结了“青年创业起步难、创业方式单一、技术支持不够、市场发展形势不能适时掌握和对创业青年的跟踪管理难度大”等六个方面的问题,从而确立“以行政村为中心,明确发展方向,以创业青年为主体,集中贷款扶持创业为目标”的“贷免扶补整村推进”工作思路。

集中到位,确保工作整体推进

团县委根据调研确定的工作思路,在全县范围内选取了功果桥镇“旧州村、下坞村”、长新乡“佳局村”作为试点,采取的工作方式是:根据该行政村确定的产业发展模式,优化资金使用效率,发动青年集体参与“贷免扶补”,为当地青年解决创业无启动资金的难题。这样既有利于“贷免扶补”工作整体的跟踪管理,又有利于村内创业青年之间的沟通交流、共同发展,解决了云龙农村以前因为山高路远,管理难度大,创业青年之间互相学习难的问题。

示范到位,青年典型效应明显

在试点村中总结优秀青年创业者的经验,加大对具有潜力又有发展前景的青年创业者的扶持力度,引导和鼓励有条件的创业者吸纳青年人一同创业、共同就业,支持其项目从小做大、从弱做强,努力做到扶持一个带动一片,帮助一个示范一片,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通过典型示范,青年引路,进一步扩大创业影响,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鼓励自主创业的良好氛围。

协调到位,联合各方共同发展

篇4

2009年,我局严格按照《Xx市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方案》的要求,从乡镇、行政村实际出发,以五镇八村为试点,严格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六到位”的要求,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乡镇、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目前,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都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139个社区都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充分就业社区”50个,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城市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城乡一体化。

二、推进一体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深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层次配套的原则,把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为功能最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多项服务。在县区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全市各街道、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全市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市人力资源市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县区、街道、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同时,我市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在相山区相南街道建立了Xx市相阳劳务市场,不仅强化了基层就业服务,而且有效解决了非正规劳务市场给主城区带来的市容、交通、治安等问题。

(二)健全基层平台服务功能

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组织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各级就业服务平台开展了“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和充分转移就业乡村创建活动”,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目前,我市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为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畅通毕业生就业信息渠道,我们在充分发挥有形市场信息的同时,积极运用Xx就业网和Xx就业报载体作用,全面搜集和就业信息,根据岗位需求情况,为各类求职者量身定制信息,并定期向社会。充分利用Xx就业网“就业政策宣传、业务办理、求职招聘、人才论坛”等多功能就业平台,为毕业生提供贴心服务,目前网站拥有198家网络会员单位,2008年以来,共通过Xx就业网举办网上招聘会6场次,招聘信息720条,提供5014个就业岗位。

(四)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

为加快推进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城乡产业整合发展,积极支持县域、乡镇工业聚集区合作发展,加快产业集聚,提高开发园区的经济规模和辐射能力,从而形成增长极,有效带动农业及农村经济的繁荣,促进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分别在濉溪县临涣、刘桥、南坪三镇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且初见成效,累计完成道路框架、电力配置、供排水配套等基础设施投资14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厂房11栋,建设面积123亩,现已入住华强面粉厂、Xx天王机械加工、Xx巨鑫特种铸锻有限公司等9家企业,安排返乡农民工入园创业45人,带动1186名农民工就近就业。濉溪县百善镇,相山区渠沟镇,杜集区石台镇、高岳街道,烈山区古饶镇、宋疃镇等6个乡镇,正在建设第二批省级“返乡农民工创业园”。

三、存在问题

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开展以来,我市在促进以工哺农、以城带乡、缩小城乡差别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加以重视并逐步解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缺少有力的组织协调机构统筹推进。由于行政区划和行政管理体制方面制约因素,一些矛盾和问题得不到及时妥善的解决,从而增大了试点的难度,影响了一体化的进程。二是村级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存在着资金不能及时落实到位,基层人员配备不到位等,导致90%以上目标难以得到落实。三是乡镇及行政村在人员配备上由于各种原因未能及时到位。

四、2010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及工作目标

2010年统筹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是:按照省、市和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构建和谐社会为主线,以实现充分就业、健全社会保障机制、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为目标,全面贯彻落实推进统筹城乡一体化的各项工作任务,积极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2010年预计目标:2010年全市所有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建设达标、60%以上的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建设达标,全市所有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实现与市、县(区)联网,构建更为完备的就业服务网络。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1、夯实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平台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树立基层劳动保障良好服务形象。研究加强行政村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全力抓好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

2、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市、县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的人力、财力投入,加快人力资源无形市场两级联网建设。指导县区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关系。

篇5

为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推进我市城乡一体化试点工作,今年以来,我局坚持把加强就业工作作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重要任务,认真落实省、市及上级部门的各项部署,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建设,建立城乡平等就业制度和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加快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就业步伐,统筹做好失业下岗人员、城镇新增劳动力以及返乡农民工就业工作,积极推进我市统筹城乡就业工作。

一、2009年开展城乡一体化工作基本情况

2009年,我局严格按照《××市推进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一体化工作方案》的要求,从乡镇、行政村实际出发,以五镇八村为试点,严格按照劳动保障部门“六到位”的要求,立足现有基础条件,有计划、分步骤地推进乡镇、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建设。目前,全市16个街道、18个乡镇都建立劳动保障事务所、139个社区都建立劳动保障工作站,建立“充分就业社区”50个,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的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从而实现城市公共就业及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向农村覆盖,推进劳动保障工作城乡一体化。

二、推进一体化工作的主要措施

(一)深化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

坚持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层次配套的原则,把市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成为功能最为完善、信息化程度高的市场,提供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技能培训、失业保险、劳动保障事务和劳务输出、劳务派遣等多项服务。在县区建立了人力资源市场,在全市各街道、镇建立了劳动保障事务所,在全市社区建立了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了市、区县、街道(乡镇)和社区四级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市人力资源市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县区、街道、社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同时,我市将就业工作重心下移,在相山区相南街道建立了××市相阳劳务市场,不仅强化了基层就业服务,而且有效解决了非正规劳务市场给主城区带来的市容、交通、治安等问题。

(二)健全基层平台服务功能

今年以来,我市将灵活就业人员社保补贴、组织起来就业认定、困难就业群体就业帮扶等工作下移至社区,街道(乡镇)、社区依托现代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与市、县区人力资源市场联网,实现了全市就业信息“一点登录、多点查询、资源共享”。全市街道(乡镇)、社区(村)各级就业服务平台开展了“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和充分转移就业乡村创建活动”,发挥了小平台、“大窗口”作用。目前,我市第一批5个试点镇、8个试点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已初步完成标准化建设工作。

(三)加强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建设 (四)加快农民工创业园建设 三、存在问题 四、2012年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及工作目标

2012年统筹城乡一体化工作思路是:按照省、市和上级部门有乡镇就业和社会保障事务所建设达标、60以上的行政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站建设达标,全市所有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平台实现与市、县(区)联网,构建更为完备的就业服务网络。

(二)工作重点及措施

1、夯实就业服务工作平台。完善街道、社区基层平台和服务功能,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业务指导和培训,树立基层劳动保障良好服务形象。研究加强行政村劳动保障信息员队伍建设的措施,全力抓好乡镇、村就业和社会保障平台建设。

2、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加大市、县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机构的人力、财力投入,加快人力资源无形市场两级联网建设。指导县区拓展公共就业服务功能,改进服务方式,把就业服务专项活动与重点人群相结合、与落实政策相结合、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效果。同时加强对职业中介机构的管理和劳动力市场监管,切实保障劳动者的各项合法权益,着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就业关系。

篇6

一、决策机制:战略谋划,转变办学思路

职业学校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是要有现代化的办学理念和前瞻性的办学思路。2011年学校异地重建后,亟须从战略层面谋划学校的发展愿景,更新办学观念,转变办学思路,提升办学层次,更好地为市场、为社会生产服务。

鼓楼区被誉为南京市首善之区,总部高端产业集聚,社区居民素质较高。学校为了高度对接鼓楼产业经济的发展要求,提出“以人为本,着力打造优质、高端、与区域经济高度融合的现代化职业学校”发展战略;探索“三业三争”(即学业争优、就业争先、创业争新)教育实践;确立“致力内涵发展、提升育人品位”核心价值观;确定“高职为主、中职为辅”办学定位;明确“能行天下”新校训等一系列战略谋划,从办学思想上实现转型。

二、实施机制:机构重组,转变管理体制

学校原有管理机构单一,中间层次多,流程不闭环,造成了工作效能低,运作成本高,运行体系不健全,不能适应新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需求。学校及时进行了机构重组,按照“目标引领,科系运作,项目管理,绩效考评”的工作思路,先后成立了财经商贸系、旅游管理系、信息工程系、国际部、督导室、教师发展部等组织机构,围绕学校整体发展目标,以各级各类创建为抓手,实行项目管理,构建项目团队,强化绩效考评,加大管理体制转型力度。学校先后成功创建省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办学点,会计、电子商务、烹饪、商贸等专业被评为江苏省品牌专业,烹饪专业实训基地被评为国家级实训基地。

三、操作机制:流程规范,转变学校“三风”

(一)规范领导干部的工作流程。学校专门召开中层以上干部作风建设研讨会,提出领导干部“四则(责)”要求,即“以身作则,坚持原则,勇于担责,敢于问责”。并相应建立了事务公开制、监督考评制、公开述职制、首问负责制、重大失误问责制等一系列制度体系。

(二)规范全校教师的教学流程。重点强化教学“五认真”(备课、授课、作业、辅导、考核)执行到位。学校构建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包括教学工作例会、四巡(巡课、巡班、巡园、巡岗)、四查(查教案、查作业、查进度、查听课)、四活动(教研组活动、备课组活动、学生社团活动、课题组活动)、推门进班听课、研究课评课、“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对教研组长工作和任课教师教学工作的月考核等多种形式。

(三)规范学生的日常管理流程。一抓学生仪容仪表;二抓学生常规手册学习;三抓早读;四抓午休;五抓晚自习。“五抓”落实后,再辅以一系列的整顿举措,使校风得到了根本的扭转,2013年学校生源爆红,第一志愿高分招满,部分专业分数线超过了南京市普高分数线。

四、发展机制:思路明确,坚持可持续发展

两年来,学校以区域经济需求为引领,以一系列创建为抓手,狠抓“三风”建设,高举“能行天下”的校训大旗,大力开展“三业三争”教育实践,夯实学业基础,做好就业演练,播下创业的种子,以就业、创业来检验学业。

在就业形式上,学校鼓励学生多渠道多形式就业。在就业指导上,完善就业指导服务机构和队伍,每学期分两次开展实习生技能答辩(或演示)活动,对实习目标达成进行过程监控,不合格学生重新实习,合格后发实习合格证书。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从100多家合作单位中遴选出40多家真正具备实力、有利于学生未来发展的企业推荐给学生。

篇7

一、工作思路

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继续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就业制度,建立公共就业均等化服务,完善创业带动就业政策体系,增加就业岗位,改善就业结构,千方百计稳定和扩大就业,保持就业持续增长。

二、主要目标

以就业促进社会比较充分就业为总体目标,以创业带动就业为工作重点,着力实现“1139”计划,即建立1个省级创业孵化基地,创建1个县级创业型城市,实现3个就业率达90%以上(新成长劳动力转移就业率90%以上;当年登记认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率达90%以上;本地生源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0%以上)。具体目标:全市每年将新增就业4.5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5万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5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为3.2%以下。力争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90%以上、“双困”毕业生就业率达100%,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2万人以上。

三、工作进度安排

(一)建立统筹城乡就业的组织管理、就业服务体系,完善面向城本文来自转载请保留此标记。乡劳动者就业的工作机制,城乡统筹就业全覆盖。年,进一步健全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管理制度,年末,全市城乡劳动者就业失业手册发放率占二三产业从业人数总量的25%以上。

(二)健全就业统计工作制度,按就业统计要求,落实月报、季报、年报就业统计工作,并按工作进度进行督办和通报,确保省、市就业工作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三)加强我市台港澳就业人员的联系,完善台港澳就业服务体系。指导各级人力资源市场设立服务台港澳就业人员服务窗口,方便台港澳就业人员办理就业证。年内,力争推行台港澳人员内地就业网上申报办理。

(四)按照管理权限“能放则放”的原则,年初,完成市直企业用工备案管理权限下放蓬江、江海区管理的工作。

四、工作重点和重点项目

(一)计划在年内指导帮助具备条件的1个县级市区申报省级创业型城市。

(二)争取政府支持,力争在2012年前在市区建立一个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争取市本级财政支持,加大就业专项资金投入,确保我市省级创业带动就业孵化基地早日建成。

篇8

一、高度重视,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青春创业行动的舆论氛围

团区委在深刻领会团省委关于开展青春创业行动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及时向区委主要领导作了汇报,尽量争取在环境、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最大支持。同时,结合区实际情况,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了全区青春创业行动的总体思路和目标要求。为使全社会和广大青年了解、支持和参与青春创业行动,团区委进行了大张旗鼓的宣传发动,在全社会努力营造了浓厚的舆论氛围。在宣传对象上,以未就业青年和企业为主;在宣传形式上,团区委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宣传,各基层团组织还通过组织座谈会、报告会等形式进行深入宣传;在宣传内容上,突出宣传青春创业行动的目的意义内容和运作方式等,同时加强了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创业精神的宣传,通过宣传,弘扬了创业精神,调动了企业和青年参与的积极性,为青春创业行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创新思路,依托阵地建设,全面推进青春创业行动

团区委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立足实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以阵地建设为依托,全面推进了青春创业行动。

一是成立青年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为了切实加强对青春创业行动的具体指导,团区委专门向人事局申请成立了一个股级事业单位―――区青春创业就业指导中心。指导中心实行市场化运作,从社会上招聘了1名专门人员,具体负责对创业青年进行政策咨询、技能培训、双向选择、劳务输出等服务。同时注重融合社会资源,积极探索筹建区、镇、村三级青年中心工作,使其成为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的中介机构。

二是开办青春创业大课堂。转变就业观念,开拓青年就业思路是开展“青春创业行动”的重要环节,团区委率先在全市开办了“青春创业大课堂”,首先通过举办创业论坛、创业成就报告会、创业经验交流会等形式,邀请大家熟悉知名的企业家、十佳杰出青年等成功人士现身说法,讲授自己的成功经历。一个个鲜活生动、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创业故事,使广大青年思想触动很大,深受启发和教育,就业观念大为转变,以前那种创业没信心,前怕狼后怕虎的观念不见了,到目前为止,全区已有1000余名青年实现了自主创业。

三是设立了青年中心书友会。为了进一步提高创业青年的整体素质,不断激发青年创业热情,团区委充分发挥自身实际,成立了青年中心书友会,书友会实行会员制管理,会员可以随时到书友会学习交流。书友会的建立,为进城创业青年提供了一个学习发展成长成才的平台。另外,他们还在市场、企业周围建立了青春报亭,以方便创业青年及时了解时事政策,掌握创业方向。目前,全区已建立6个青春报亭。

三、立足实际,驾驭“四轮马车”,推动青春创业行动飞速前进

“青春创业行动”是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团区委坚持启动“四轮马车”模式,积极创造条件,为创业青年提供多方面的服务。

首先为创业就业青年搞好跟踪服务。针对部分创业青年法律意识淡薄的情况,青年中心成立了维权服务部,联合各调解办公室和法律服务中心等,帮助解决进城创业青年和青年创业中有关涉法问题,努力使他们成为知法守法、用法律维护自己权益的创业者。一年多来,法律法规知识培训达6000多人次,提供法律援助27次,挽回经济损失300多万元。同时,团区委积极为青年就业牵线搭桥。广泛联系区内外企业,积极争取就业岗位。自去年以来,已联系了本区10余家经济效益比较好的企业,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帮助2万余名青年实现了就业。

其次搞好创业技能培训。针对在创业过程中缺少经验技能的青年,团区委为其配备了创业导师,进行“一对一”创业辅导。目前,全区已招聘30名创业致富导师,原团省委书记陈伟被聘为区创业致富总导师。另外团区委积极开展“订单式”培训,与金锣肉制品有限公司、金升有色金属公司等达成意向,为其所需的特殊工种提供“订单式”培训,待业青年取得技术等级资格证书后帮助其就业。为了方便培训,他们还在区第一职业中专等地设立了青春创业培训基地,依托青年中心建立了青春创业示范园等。

再次为青年协调创业资金。一些青年虽然转变了就业观念,有了创业意识,但是缺乏原始资本,针对这一现象,团区委积极与农村合作银行协调,给予小额贷款支持。另外,为了鼓励青年积极创业,他们还对青年致富带头人给予信贷利率下调10%的优惠奖励。

篇9

一、创新工作思路,打造维权帮扶品牌

我市总工会结合困难职工帮扶实际情况,不断创新工作思路,把“输血式”救助与“造血式”帮扶相结合,在坚持做好“救急救穷”“输血式”帮扶救助的同时,积极寻找“造血式”帮扶的有效途径,把帮扶的重点转向扶智扶志,大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困难职工的劳动技能;引导帮助有创业能力、有发展信心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创业,通过扶持他们,带动一批有能力的困难职工和下岗失业人员克服“等、靠、要”的思想,树立信心,自主创业,脱贫致富。着力把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和法律援助等帮扶项目打造成为我市工会维权帮扶工作的品牌,推动维权帮扶工作向纵深拓展。

2、拓展就业渠道,最大限度地帮助困难职工和返乡农民工实现就业和再就业。为了更好地帮助困难职工和返乡农民工解决就业困难,我们与有关部门配合在唐江、镜坝等7个乡镇创办了农民工返乡创业园,为返乡农民工和困难职工搭建就业创业平台。近两年来,各乡镇返乡创业园共吸纳了5000多名返乡农民工和困难职工就业。同时积极与各用工企业联系,了解企业用工需求,组织企业用工和劳动者求职登记,帮助下岗职工和困难职工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既为困难职工解决了就业问题,又为企业解决了招用工问题,受到了企业和职工的一致好评。

3、强化法律援助功能,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是深入开展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各种宣传活动。我们选择农民工比较集中的地方,走上街头、深入企业、进驻工地,广泛宣传《工会法》、《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等与职工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开展现场咨询接待活动,为农民工解答法律疑难和宣传法律知识;二是免费提供法律援助服务。我市帮扶中心法律援助工作站长期聘请了两名律师为困难职工提供全方位的法律援助服务,近两年来,共为困难职工提供法律援助352人次,办理法律援助案件40多件。我市大坪乡农民工廖贤春多年在福建龙岩市一煤矿务工,有一次在工作过程中,由于煤矿停电不幸身受重伤。在治疗过程中,矿主黄春富中途拒绝给付医疗费,使廖贤春被迫停止医治。廖贤春家属向我市帮扶中心申请法律援助后,我们立即派出律师赴福建龙岩与矿主黄春富进行协商调解,在当地司法部门的支持配合下,经多次协商调解,黄春富支付了廖贤春的医疗费和赔偿金共计15万元,依法维护了农民工廖贤春的合法权益。

二、多方筹措资金,增强维权帮扶实力。

帮扶中心要履行长效帮扶困难职工的职能,必须有稳定可靠的资金来源。为了突破资金问题这个瓶颈,不断增强工会帮扶实力,我市总工会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积极筹措帮扶资金:一是积极争取政府和上级工会的支持划拨帮扶资金。我市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非常重视,将困难职工帮扶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划拨帮扶中心工作经费5万元,帮扶资金35万元,今年在财政预算中又增加了50万元帮扶资金。此外,上级工会近两年来累计下拨给我市帮扶专项资金34.76万元;二是本级工会经费划拨帮扶资金。我市总工会每年按本级工会经费总额8%的比列划拨帮扶工作经费5.8万元,为帮扶中心提供工作经费保障;三是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募集帮扶资金。我市帮扶中心积极争取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支持,广泛开展募捐活动,通过募捐筹集帮扶资金30多万元;四是积极争取财政贴息小额贷款扩充帮扶资金。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和困难职工创业就业。

三、多管齐下,真帮实扶,务求帮扶工作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围绕党政最关切、职工最期盼、社会最关注的问题,我们开展了以生活救

回顾近几年来的帮扶工作,我们深深体会到:

1、充分认识困难职工帮扶救助的重大意义,是做好帮扶工作的基础。帮扶中心是面对困难职工开展帮扶救助的窗口,是社会保障机制的补充和调解社会矛盾的通道,帮扶中心的每一项帮扶活动都是具体的、实在的,每一项帮扶工作的全过程也是负责任的、真情实意的。我们帮扶工作人员时刻牵挂着职工群众的安危冷暖,千方百计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真心实意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职工群众的心坎上。

2、党政的重视和支持,是做好困难职工帮扶工作的有力保证。我市市委、市政府对困难职工帮扶工作非常重视,主要领导经常关心、过问帮扶中心的工作,在帮扶中心人员配备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配备了5名专(兼)职工作人员;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扶持,划拨了专项帮扶资金;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持配合,为我们开展帮扶工作提供了便利条件。

篇10

一、明确就业思路, 提升考核指标

在考核“当年就业率”和“连年就业率”的基础上,我们提出了“对口就业率”、“合同签订率”和“名优企业就业率”三项指标,围绕三项指标抓落实,开展各项工作;工作目标高定位,在毕业生就业安置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把安置质量放在首位,明确提出了“专业不对口不安置;企业不规范不安置;工资待遇低不安置;未经考察核实的单位不安置”等安置原则。现在,云南省综合技工学校学生就业的单位大都是国内和省内知名度高、经济效益好的机械、制药、钢铁、磷(煤)化工、食品加工、电信服务、IT等行业的企业。

二、完善就业制度, 规范就业程序

根据学校建 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我们先后制定并实施了毕业生就业管理规定、毕业生推荐就业程序、毕业生就业意向调查、毕业生实习(预就业)协议、实习生安全责任书(协议)、实习教学管理工作制度等就业制度。对规范工作程序,明确就业工作思路提供可靠的制度保证。一是实施“全过程就业指导”,即对一年级学生开展成才与创业指导,对二年级学生实施就业前素质储备指导;对三年级学生实施择业观、就业政策和技巧的指导。二是对实习基地开展定期的安全检查和实习情况信息反馈制度化、经常化,听取对教学和管理、服务等各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设立咨询接待服务“窗口”,开展职业倾向能力测试、职业方向预测,为学生提高择业竞争力提供多元化服务。四是通过毕业跟踪调查、专访用人单位,做好就业反馈,实现高就业率低返还率。以强烈的市场意识,完善的组织机构,灵活的市场机制和相应的制度措施,提高学生的就业质量。

三、创新就业推荐形式,搭建广阔就业平台

根据市场变化和用户需求,不断创新教育教学理念和就业工作思路,以实现“学生满意、家长放心、企业欢迎”为根本目标,不断创新推荐就业模式。一是通过供需见面会为毕业生提供择业机会。如学校近期举办的“毕业生实习(预就业)供需见面会”,一天内就有 10家用人单位带来了 250多个工作岗位,近百名 08届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达成意向《实习协议》,学生十天内全部到岗实习。二是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信息化建设,鼓励毕业生跨地区跨专业就业。三是不断加强与省外、省内劳动力市场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形成一个系统的、覆盖面广的毕业生就业服务推荐网络。既让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发展空间,又让用人单位接受到自己满意的学生,为提高学生就业质量打下了坚实基础。

四、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按市场需求育人

学校对市场需求、发展道路和人才培养模式等问题不断进行深入的调查和思考,认真分析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现状,积极开展对技工教育特点与规律以及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探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培养职业技能为关键,以打造就业竞争力为核心。引入“成功教育”理念,关注困难生的需求,探索“十行”教育模式,即“坚信能行、高低并行、纪律严行、爱心导行、实践先行、趣味伴行、小步快行、起步慢行、鼓励多行、特长同行”,把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注重学生道德情操和为人处事能力的培养。强化实践环节,实行“2 ∶ 1”教学模式,加大实践课程的数量,按照以特色求发展的工作思路,深化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建立就业、升学“双向班”和大、中专毕业生“回炉班”,教育教学模式有了新的突破。

五、加强“双基”建设,实现三方对接

加强“就业基地”和“实习基地”的建设,坚持“进得来,学得会,留得住、送得出”和为企业培养“用得上、干得好、留得住”人才的育人思路,把学生操作能力培养放在突出位置。为了培养具有竞争力的高素质人才,注重加强与企业之间的联系,通过企业平台给学生创造更多实践锻炼的机会,真正做到培养社会需要的适用性人才,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彻底打破学校办学和企业用人之间相互脱节的传统壁垒。2006年 ,云南省综合技工学校与云南盐化集团、云天化集团等七家知名企业成功合作,2007年又与昆明钢铁集团、中国电信等 5家企业签订了“订单”培养协议书,使学生上学有保证,就业有出路,企业用工有保障。订单式教育拓展了学校的教育资源,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聘请的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实习指导工作,提高了毕业生对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的适应程度。这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合作育人的创新方式,既有利于学校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又有利于学生就业,更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的竞争力,是一种多赢的合作机制。

六、突出就业教育指导, 提高学生就业能力

注重加强对学生的就业观和成才观教育,将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需要与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手段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一是把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以思想教育引路,通过多种思想工作途径,帮助学生重塑新时代的创业观和就业观。二是培养学生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和个人特点进行职业生涯设计的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自我激励能力和自我决策能力,加强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能力训练和职业道德行为的养成。三是帮助学生了解与所学专业相对应的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作用、发展状况及其对从业者素质的要求,使学生学习掌握一定的求职就业的知识、技能和方法。四是加强社会实践。通过组织对用人单位的考察、参观,对以往学校毕业生就业情况和典型模范人物的调查、访问以及其他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强化对学生有关能力的培养。五是结合心理健康教育,进行心理辅导,解决好学生在学习和就业过程中出现的心理冲突问题,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做好走向社会的心理准备。六是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与合作,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进行就业辅导和训练,使毕业生在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根据社会需要及其身心特点顺利就业,提高学生就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