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19 20:32:4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微电影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及2021年工作思路
一、2020年工作情况
统筹打好文旅系统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攻坚战。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区的部署安排,督促和协助文旅系统企事业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统筹推进文旅系统疫情防控和复苏发展。
(一)大力拓展云上文旅服务新渠道。策划组织线上领读、在线阅读、云上微课、云上展厅、“艺”直播等活动100余项、网上培训课程100余节;举办市南区全民时尚秀,推出综艺秀、舞蹈秀、时装秀、广场舞秀、手作秀、大家唱、大家拍共七大版块;新增8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泛开展抗“疫”文艺创作,整合志愿者、文艺团体、专业院团等力量,创作文学、歌曲、曲艺、书画等作品60余个,起到了凝聚人心、弘扬文化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优化“青云图”“啡阅青岛”线上线下阅读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已免费配送图书8万册, “青云图”入选中国图书馆学会“2019 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
(二)多管齐下打好战“疫”组合拳。认真贯彻“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协助企业申报财税扶持、金融支持、稳岗就业等多方面政策支持,协助120余家旅行社办理暂退旅行社服务质量保证金,先后拨付两批文旅扶持资金。妥善处置游客投诉,保障文旅市场的平稳有序。
(三)多方搭桥促进行业内循环、市场内循环。采取搭建平台、直播带货、宣传推介等方式,组织三地旅游局长资源推介、短视频《2020,我在海边等你》、浮山湾消费月等主题活动20余场。策划乐活夏日消费季,推出百余项夜间消费活动;组织文旅惠民消费季,助推文旅企业释放消费活力。做好华夏基石(青岛)国际时尚产业峰会服务对接,办好意大利电影周、婚恋文化周等节会活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文旅深度融合,积蓄文旅产业新动能。发挥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引领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度融入中山路保护更新工程,支持国际会议中心、海天酒店、瑞吉酒店等高端载体吸引国际化会奖项目落地,持续拓展文旅产业链条。
篇2
按照20__年度领导班子考核工作要求,现就一年来局领导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设、领导水平、工作实绩、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工作做总结报告如下:
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精神状态是完成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一年来,我局坚持从四方面抓好班子带队伍:一是抓理论学习,提高政策理论水平。通过定期召开中心组学习会、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会等形式,把学习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省、市、县会议精神放在首位,进一步提高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学习掌握,促进局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上共识、决策上共谋、工作上民主、行动上统一。二是理清工作思路,推进各项工作落实。把握新形势下统计工作的特点,拓宽工作思路,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解读能力。三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形成工作合力。在强化班子成员学习,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的同时;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充分发挥班子成员的特长,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团结协作,班子成员既分工又协作,既履行自己的职责,又积极参与集体领导,发挥了班子的最大合力。
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采取多种措施,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一是结合党风党纪教育,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宗旨教育、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提高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守纪意识。二是结合周一工作例会,把反腐倡廉理论作为中心组学习内容,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相关规定,及时传达学习各级领导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领导班子对廉政勤政的认识,提高反腐倡廉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三是积极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观看廉政微电影《落点》、《中秋》等警示教育片,撰写观后感。四是组织全局党员、干部职工观看了《焦裕禄》、《杨善洲》等“践行群众路线的好榜样”系列教育片,以先进为镜,使广大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五是积极组织开展“向身边好人学习”等宣讲宣扬活动,积极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工作激情。
一是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深化正风肃纪。把监督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和县委“六项要求”作为改进机关作风的一项经常性工作,切实加强监督检查。积极开展正风肃纪整治工作,在巩固成果的基础上,认真治理“庸懒散浮拖”等不良风气,精简会议、文件,改进会风、文风,提高统计工作能力,降低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
二是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从局教育实践活动动员会开始,坚持把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效能作为重要目标,从作风、能力建设入手,扎实进行学习教育、听取意见,查摆问题、开展批评,整改落实、建章立制三个环节活动。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班子成员人人出了汗、红了脸,提升了党员领导干部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整个活动过程,局班子做到了教育实践活动与统计工作两手抓、两促进,收到了良好效果,全局干部职工作风明显提升,统计工作成效进一步提高。
篇3
一、近年来组织部门制播远教课件的方式探索
为切实做好远教课件制播工作,近年来,苏州市各级组织部门主动思考、积极探索,重点解决“制什么”“怎么制”“在哪儿播”“怎么播”四个问题。
一是找准选题方向,回答好“制什么”的问题。苏州市各级组织部门牢固树立紧贴中心、围绕大局的工作理念,坚持把党员党性教育、党建工作宣传、党务技能提升作为制片的三大主攻方向,较为准确地覆盖了远教课件应有的内容。围绕加强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教育,先后制作了反映常德盛、吴栋才、陈惠芬、汪明如等先进人物事迹的专题片;配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等工作,参与制作了《知识选粹》系列微动漫,推出了《第一书记》等党建系列片。
二是形成全新制片机制,回答好“怎么制”的问题。努力突破以往电教机构单打独斗的局面,积极探索全新的制片工作机制,引入专业技术力量,实现多方联动,有效汇聚制片合力。2016年,完成了党建电视栏目《七月阳光》的改版工作,重新调整了与市广电总台的合作模式,逐步形成市电教中心指导、市广电总台承担制片任务、市委组织部集中审片的制片模式,并重新梳理完善了选题策划、审核把关、人员培养、考核激励、资金保障等机制。
三是各类媒体平台全面覆盖,回答好“在哪儿播”的问题。积极搭建各类党员教育信息化平台,解决课件播出平台的问题。在党建电视栏目《七月阳光》集中播放优质党建电视片,在“苏州先锋网”上传政治理论、先锋扫描、市场经济、实用技术、社区文化等各类专题课件。开通“苏州市网上党员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与党建网共享课件资源,方便党员群众随时收看。各县级市、区也广泛运用党建电视栏目、频道以及党建网站、微信等渠道播出远教课件,实现了课件资源的多平台播出和全媒体覆盖。
四是强化组织协调,回答好“怎么播”的问题。充分考虑党员干部学习需求,因地制宜,方便基层党员干部集中开展学习和个人自主学习。结合“固定学习日”,每个月月初下发选学推荐课件菜单,明确各阶段基层重点学习内容。同时,敦促全市站点完成设备更新,全部安装江苏先锋智能机顶盒,统一预装“苏州市网上党员服务中心”系统。结合移动网络特点,对上传到党建微信平台的课件进行再加工,方便党员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客户端收看。
二、远教课件制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我们就远教课件制播工作进行了一些有益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总体情况来看,仍然存在一些亟待改进的问题。
一是骨干队伍建设不到位,影响课件策划水平。随着党政机构改革步伐的加快,不少电教(远教)机构转为参公管理事业单位,人才引进门槛提高、引进难度加大。一些电教(远教)机构人员编制长期落实不到位,电教干部兼职多个科室或单打独斗的情况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缓解,导致电教干部既无足够精力调研课件选题,又无足够专业能力策划好课件内容。
二是与专业制作机构沟通机制不健全,增加了制作时间成本。随着自主摄制的课件逐渐减少,远教课件外包给电视台和影视制作公司等社会专业机构成为常态。在制作过程中,有些地方没有及时与专业机构建立科学合理的沟通机制,导致组织部门制片意图传导的时间成本、沟通成本增加,客观上对课件制作效率产生不利影响。
三是盲目跟进新课件类型,制片理念没有同步转换。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市场对短小精练的微视频、公益广告、微动漫等新类型课件的需求不断升级。但从基层实际来看,也存在着不切实际、一拥而上,只满足于量上“有没有”,忽视了质上“精不精”的情况。主要表现为疏于对新类型课件的学习调研,对微视频在叙事手法、情节设计以及传播规律上的特点缺乏准确的认识,且在制作中经常保持着传统专题片的制作习惯和创作思维。
四是忽视课件与播放平台的适配性,课件传播效果不够理想。在课件播出环节,一些地方片面强调播出平台的全覆盖,而忽视了不同类型课件内容在不同播放平台、不同场景下与受众需求的适配性。比如有的地方利用电梯屏幕播放篇幅较长的远教专题片,无法保证有效信息的完整传达;还有的地方通过户外电子大屏播放,却没有外接扩音设备,或选择片源没有字幕。
三、新时期组织部门远教课件制播路径选择
路径决定方向,路径决定结果。下一步,重点是要进一步认清形势,牢牢把握关键环节,从健全制播工作体制机制入手,切实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具体问题,推动组织部门远教课件制播工作不断走向新高。
首先,要准确把握新时期对组织部门远教课件制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强调新时期,是因为当前远教课件制播工作正处于一个不同于以往的时空背景之中,有着新的时代要求。这需要从至少两个方面来加以认识:一方面是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背景提出的新要求。组织部门制播远教课件,需要自觉置身于这一大背景下,始终紧扣最新要求,把握最新动态,在深入解读精神内涵、发掘基层生动实践的典型例子上多下功夫。另一方面是网络信息技术革新带来的人们收视习惯的变化。移动网络的高速发展和新媒体的出现极大影响了人们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这需要我们去主动适应,并在此背景下谋划课件制播工作。
其次,要全面理清新时期组织部门远教课件制播工作思路。在新时期条件下开展远教课件制播工作,要尽可能避免过去内容相对单一、形式相对单一、渠道相对单一的问题,提高课件和传播渠道的立体感,让人愿意看、看得懂、用得上,实现对党员干部的有效教育。重点是要确立三个“坐标轴”作为工作导向:一是坚持政治导向。在政治基础的定位上一定要明确,政治立场要坚定,画面表述要准确,内涵解读要权威,形成课件制播的原动力和出发点。二是坚持需求导向。在基础需求的把握上一定要N合当代人信息接收的习惯,直观、生动、简洁、有内容,形成课件制播的生命力和关键点。三是坚持平台导向。在播出平台的选择上,既要兼顾到现有各类传媒的平衡发展、全面覆盖,同时又要根据不同载体的特点合理播出适当内容的课件,形成课件制播的推进力和突破点。三个导向要统筹兼顾、互为支撑,如果只迎合需求,容易丧失立场、本末倒置;如果只看重课件在各类宣教平台的全覆盖,不过是场面热闹,反而会削弱传播效果。
篇4
高度重视创业教育,完善创业工作机制。河南大学高度重视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业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关于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方针政策。学校成立河南大学大学生创业指导专家委员会,负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和创业实践活动的指导。建立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和调研督导制度,强化创业课程培训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搭建创业平台,及时深入做好创业项目的孵化工作。
深入推进制度建设,全面搞好创业保障。为确保创业教育工作顺利开展,学校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实施方案》《河南大学本科生创新与科研基金实施办法》《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管理办法》《关于加强就业创业类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的实施方案(试行)》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加大创业教育经费支持力度,创业教育日常投入、创业项目专项投入数十万元,全面落实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计划。学校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培养一流教育师资,已先后投入资金近60万元,举办2期GCDF培训班、1期TTT培训班,并选派30多名教师参加KAB、SYB、心理咨询师、职业指导师等培训班,目前已建成100多人的就业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形成了师资队伍力量强、学科覆盖面广、指导手段多元、指导内容丰富的良好局面。
丰富创业工作内涵,激发科技创业热情
创新工作思路,丰富创业教育内涵。学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课堂、专业课教学课堂、综合素质提升课堂加入创业教育,在大学生创业专题讲座及创业之星巡回报告中融入创业教育;借助网络信息平台,加大大学生创业政策宣传力度,发挥创业典型榜样的作用,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创业引领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创业观和成才观;拓展品牌教育活动,营造良好创业氛围,通过“职业训练营”“素质拓展”“创业论坛”“青年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平台,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创业意识,通过“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等活动,积极宣传创业政策,推动大学生创业项目参与孵化,努力促成项目实现产业化。
实施创新实验计划,激发科技创业热情。从2009年起,学校开始实施“河南大学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该计划主要面向在校大学生,项目由学生自主选题申报,要求思想新颖、创新性强、目标明确、技术先进。能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项目择优予以立项。学校每年评选40~50个项目立项,予以经费资助,年投入20多万元;设立“河南大学实践教学创新奖”,以表彰广大教职工在实践教育教学方面取得的优秀成果。学校从立项项目中择优推荐参加“挑战杯”竞赛和“创业计划大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科技创业热情,鼓励其实现科技创业目标。
形成长效机制,创业教育工作成效显著
形成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近年,学校秉承“就业扶持,创业引领”的大就业工作理念,坚持“创业教育的核心是创新”“创业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的指导思想,按照河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标准建设,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抓手,形成了政府推动、学校主动、社会互动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长效机制,在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大学生的创业素质明显提升,社会反响良好。
创新创业教育硕果累累。“十一五”期间,学校连续荣获河南省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优秀组织奖和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银奖、铜奖。2010年,由河南大学组建的“河南洁源创业团队”,在首届“昆山杯”全国大学生优秀创业团队大赛决赛中,作为唯一的地方高校团队闯入六强,最终与清华大学Hi―light团队、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朗博创业团队一起获得二等奖。2012年,在首届中国黄河滨海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评选活动中,河南大学组建的大河旭日有限责任公司荣获二等奖。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引导下,一批创业典型涌现出来。1997级广告学专业学生张云、2006级软件工程专业宋玮、2010级戏剧影视文学专业周光普、2011级在校生胡睿文都是其中优秀的创业典型。目前,张云已是里斯伙伴中国区的总经理、品牌战略专家,宋玮注册成立的公司获1000万元风投,周光普正和他的团队在微电影领域开辟属于自己的一片天地,胡睿文作为一名在校生已是BOBI Water护肤品五个城市的商。
篇5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不断完善。在加班加点建设县文化图书大厦的同时,采取实地检查、随时抽查等方式,抓好镇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等文化服务设施的规范化管理,制定出台了《县基层文化设施文化活动器材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县镇村文化广场管理办法(试行)》等规章制度,通过开展督促检查和业务培训活动,加强对文化器材、活动场所和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的日常监管;为13个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了阅览桌、书柜、液晶电视等设备,申报了76个村、2个社区文化活动器材和16个陕南移民集中安置点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县文化图书大厦已完成主体工程,正在进行内外墙粉刷;建成镇综合文化站17个,管理规范、借阅正常的农家书屋达到80%以上,新建示范农家书屋2个。认真开展我县首次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评出达标站8个。
(二)“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水平不断提高。针对县文化图书大厦尚未建成的特殊原因,及时筹措资金,对文化馆办公楼进行了维修,给图书馆租赁了免费开放场所,按要求新购图书2000余册。文化馆、图书馆克服业务用房紧张等困难,及时公示免费开放项目、开放时间及服务方式,积极为广大市民服好务;各镇利用文化站(室)、文化广场,认真开展舞蹈培训、广场舞、健身操、科技讲座、锣鼓培训和书报刊借阅等活动。为提高免费开放工作整体水平,我们还下发了《县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村文化活动室免费开放中央补助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关于对镇文化服务管理工作进行专项检查的通知》等多个文件,成立工作组,对全县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工作多次实地检查,对存在的问题限时整改,对整改结果再次抽查,有效提高了免费开放整体水平。全县“两馆一站”免费开放率达到100%,累计服务人次24.8万人,较去年增长20%以上;创建羌族羊皮鼓舞表演、“书香”读书学会等群众欢迎的品牌服务项目20个。
(三)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元旦、春节期间,先后到各社区、移民安置点、敬老院放映数字电影149场,在嘉陵广场举办迎新春文艺展演活动13场,组织摄影、书画艺术家为群众义务赠写春联2100多幅、送书画100多张。县新华书店、图书馆开展了为期一周的送图书进军营、社区、下乡活动,县文化馆开展“走在春风里”文化下乡巡回演出10场次。各镇、村围绕春节、三八、艺术节等节日,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80余场,各社区文艺团队开展广场文艺演出120余场。同时,我们还举办了第三届省农民文化节我县分会场活动、迎春茶话会、“迎新春社区文艺汇演”、“魅力”社区文艺展演周、庆祝建党92周年文艺演出、县八运会开幕式文艺展演等活动,配合全市扶贫开发推进会、日报优秀通讯员培训会,举办了彰显地域特色的文艺晚会。成立了“书香”读书学会、青年艺术中心、交谊舞协会等4个群团组织,协助召开了“首届省阅读文化节活动”座谈会,举办了留守儿童书画大赛,、交谊舞协会来我县进行了联谊活动。同时还举办镇村文化工作者、民间文艺骨干培训班4期,组建秧歌队、合唱队、演出队、舞蹈健身队各4支,积极参加省市举办的文艺演出、培训等活动。
(四)积极创作文艺作品。设立了50万元的文学艺术创作扶持奖励专项资金,制定了资金管理使用办法。深入挖掘地域特色文化资源,整理出了一批优秀山歌小调,新发现了一批民间歌手,创编了《新人美茶香》、《请喝一碗罐罐茶》、《表席》等地域特色文艺节目10个,县电视台《故道名城》栏目中制作了民歌专集,历史剧《姜太妃传奇》已完成初稿。
(五)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积极推进。成立了羌文化研究会,抽调7名同志专门从事羌文化研究、挖掘、整理等工作;成立了《县羌族民俗文化丛书》编辑委员会及编辑部,邀请对羌文化有一定研究的部门领导担任编委会委员,下发了关于征集羌族民俗文化丛书编纂资料的通知,对全县的羌文化资源现状进行了调研摸底,对羊皮鼓舞等部分名录实施了活态传承。目前正在进行羌族羊皮鼓舞组稿工作。今年4月,我们陪同县委主要领导,前往北川、茂县、映秀等地,对羌文化工作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对接交流。围绕国家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规划,向省文化厅申报《羌族民俗文化传承演艺广场》等6个项目,总投资3.43亿元。
(六)非遗保护工作扎实开展。成立了县非遗保护中心,落实了编制和人员,为开展非遗工作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不断挖掘、整理和积极申报,《罐罐茶传统手工技艺》成功申报为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完成了传承人、传习场所的考察工作,对2个罐罐茶传习场所、1个羌族羊皮鼓舞培训基地进行了命名和挂牌,目前正在筹备羊皮鼓舞申报国家非遗名录有关工作。围绕第八个世界文化遗产日,采取播放专题片、悬挂横幅、制作展板等形式,广泛宣传非遗保护法,集中展示我县非遗工作成果。
(七)文化产业不断发展。与县统计、经合等部门配合,对全县文化企业进行了摸底调查,对筛选出的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先后帮助他们包装文化产业项目4个,上报资金1.13亿元。代政府草拟了文化产业发展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新发展文化企业8家,今年全县文化产业值4578万元,较上年增加30%。
(八)文化市场规范运作。通过不懈努力,市编办同意成立县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副科级事业单位,编制8人,为开展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工作提供了组织保障。一年来,我们共举办法规宣传、培训3次,开展专项治理整顿4次,检查经营单位287家,立案处罚5起。聘请网吧义务监督员38名,查缴销毁涉嫌赌博的电子游戏机65台,查缴地面卫星接收设施120余套。开展“扫黄打非”专项行动3次,收缴非法出版物300余件。受理行政许可56件,办结率100%。党政机关推广和使用正版软件正在加紧安装。
二、强化新闻舆论宣传,全面提升广电综合水平
(一)常规宣传重点突出。围绕全县“两会”、“一府两院”组成人员履职承诺、打造百亿工业县、创建国家卫生县城、冲刺全年目标任务、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等重要节点和中心工作,先后在“两台”新闻和专题节目中开办了《十精神在》、《数字2012》、《民生新看点》、《欢乐过大年》、《履职承诺三公开》、《委员提案面对面》、《重点项目追踪》、《我爱我家创卫进行时》等栏目,集中报道了全县各级各部门调结构、谋发展、惠民生、促和谐,奋力建设陕南强县的新举措、新成效。充分展示记者编辑“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成果,开设了《幸福新农村》、《小康路上》、《劳模在身边》、《凡人善举》、《道德广场》等栏目,从点到面真实地反映了全县各级建设新农村的新思路、好办法和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代表。与县交通、林业、卫生、教体等部门联合开办了《交通在线》、《美丽》、《医院风景线》、《教育》等新闻栏目,重点关注全县实施交通大发展、建设生态、加快公立医院改革、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取得的成果。
(二)特色宣传内容丰富。利用新建成的电视演播室和新设备,邀请县上领导、行业带头人、先进模范做客演播室、直播间,解读党的十精神,畅谈全县改革发展,为实现中国梦建言献策。深入挖掘羊皮鼓舞、山歌等地域文化,拍摄制作了具有浓厚羌族韵味的电视专题片《浑金璞玉羊皮鼓》、《山歌催得山花开》,开办了《罐罐茶剧场》,成功拍摄了《山城的笑颜》、《永远的短信》两部方言微型电视剧。在电视台增加了《请您欣赏》和《温馨提示》栏目,全方位、多频次展示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建设成果。广播电台进一步完善了节目设置,增加直播节目时段,直播和自采节目达到75%。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乡村之声”频道连线直播专辑一个小时。
(三)对外宣传稳中有进。进一步完善外宣工作奖惩考核机制,和下属部门签订了对外宣传上稿责任书,按月考核通报;加强与省市广播电视台的沟通联系,邀请省市台资深电视人来台里授课辅导,提高记者编辑新闻采访水平。1至11月份,在市电台发稿1290条、省电台发稿163条、中广发稿8条,在市电视台播发新闻417条、省电视台发稿36条、央视发稿5条。
(四)宣传管理扎实有效。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市县有关改进新闻报道的要求精神,规范领导活动报道,减少会议报道,实现重点宣传栏目化;进一步细化广播电视节目采编程序和监审责任,充实收听收看评论员队伍,实现了宣传播出零事故。截止11月底,我们共制作播出《新闻》242期、《新闻纵横》247期、《县区要闻》专集10期,采访播出《今日》50期、《兴州聚焦》35期;同时,有7件作品荣获2012年度“广播电视奖”、2件作品荣获2012年度“人大新闻奖”。
(五)事业建设扎实推进。全年放映农村数字电影2250场,占全年任务的102.46%。安装“户户通”设备13816套,安装率达到100%,开通率达到98%,维修“户户通”设备1400余套;发展有线数字电视1500户。建立健全广播电视安全播出机制,全年未发生任何播出安全事故。
三、认真开展工作,推动文物旅游不断发展
文物工作方面,加强文物安全与保护工作,与有关村(社区)的文保小组代表和群众文保员签订责任书,落实了基层文保工作责任,完成了县级文保单位立碑和四至界桩安装工作,认真开展了“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完成了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东门楼、白水江江神庙和南山塔的申报工作,组织参加了全市讲解员培训,委托西安宝合设计咨询公司编制了《灵岩寺文物保护规划》。完成了南天门、南北展室、凉亭等设施的屋面维修,宿办楼正在加紧施工,邀请省文保中心专家开始设计编制灵岩寺布展陈列方案,全国第一次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正在按计划实施。旅游工作方面,由深圳市麟德旅游规划公司承担的《县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汉水北源”乡村休闲带概念规划》和《八渡河流域氐羌民俗生态旅游带概念规划》编制工作有序开展。组织30多家涉游企业、单位开展了“5.19中国旅游日”宣传活动,对《旅游法》等旅游法规进行了深入宣传。认真编写招商引资项目,利用西洽会、陕甘川旅游年会等重要会展,广泛进行旅游产品宣传推介。配合央视“百山百川行”摄制组开展了旅游宣传片拍摄工作,配合省旅游局“微游”活动组开展了采风活动。加强与上级部门的业务联系,精心包装文物旅游建设项目,做好项目申报、争取工作,为文物旅游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结合假日旅游质量安全大检查,做好旅游景(区)点、旅游饭店(宾馆)等旅游单位的监管工作,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对全县农家乐进行了调查摸底,按照省级标准积极开展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镇垭河村现已通过省市初验,新评星级农家乐15户,推荐四星级农家乐2户。积极同林业、中药等部门单位商讨,共同筹划我县旅游节会活动。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了水上景观河堤项目,游客接待中心绿化、美化、亮化工程,景区旅游道路绿化工程,景区五龙广场和核桃坪管理区等内部设施完善工程,进一步完善了森林公园的旅游功能。全年接待游客43万人次,旅游收入1.5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25%。
四、加强效能建设,树立队伍良好形象
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市县相关规定,深化干部作风建设,落实好学习教育、公务接待、财务管理、车辆管理、挂牌上岗、去向公示等制度,进一步提升工作效能和服务水平。围绕“三问三解三服务三促进”、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镇村、镇村开展帮扶、调研工作,给村、村解决玉米籽种300斤,举办烤烟、袋料香菇技术培训活动5场次,慰问贫困户23户,配送档案柜2个,解决文化站建设缺口资金3万元,发放慰问金5000元。圆满完成了12件议案、提案和建议案办理工作。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廉政风险管理,严格执行公职人员婚丧喜请等宴请情况周报等制度,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和反腐败工作,全系统未发生任何违规违纪问题。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与不足:一是缺乏文化龙头企业,文化产业增加值缓慢;二是专业人才严重缺乏;三是地域特色文化挖掘、展示不够;四是旅游产业发展迟缓。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针对问题,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文化旅游工作新局面。
五、2014年工作思路及重点工作
2014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冲刺之年,也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重要时期。2014年文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围绕全县工作大局,以文化惠民工程、“两馆一站”免费开放、文化产业发展、文化精品打造、新闻舆论宣传为重点,大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克难奋进,开拓创新,努力开创文化特色鲜明的文明建设新局面。到2014年底,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加完善,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发展,免费开放水平明显提升,文化精品不断推出,文化产业值增加29%,新闻舆论氛围更加浓郁。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全力实施文化引领工程。一是抓阵地建设。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数字电影放映等文化惠民工程,加快“两馆一站一室一屋”规范化建设,创新考核机制和管理办法,提高免费开放水平。文化图书大厦力争年内投入使用。二是抓活动开展。积极支持各类民间文艺活动,以广场文化、机关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学校文化、镇村文化、民间文化活动为载体,依托各类群众性文艺团体和协会,深入开展“书香”、“送文化下基层”等文化活动和优秀文化产品展演、展示活动,不断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2.深入开展特色文化资源挖掘、保护和开发工作。加大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整理和申报工作,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基地、传习场所和传承人建设。加大古村落、古民居的保护,积极推进历史文化和文化旅游名镇、名村的申报工作。精心策划我县文化旅游节庆活动。
3.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作用,积极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努力培育我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立足羌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藏羌彝文化产业走廊项目规划,精心策划、包装、储备和争跑文化发展项目。
4.努力打造文艺精品。充分发挥文艺创作扶持专项资金作用,重点扶持一批反映历史文化、山水、特色民俗的文艺精品和文学作品,推出一批文化名人和文化精品,提升文化软实力。
篇6
注重机制建设
完善班组管理体系
科学的工作机制,是抓好班组建设的前提。公司工会设立班组建设办公室,专门致力于班组建设研究规划、体系构建、考核评价、改进完善、经验推广,是五型班组精益化建设的运作机构和组织保障。
规划目标明确。将班组建设规划纳入企业五年发展规划,在十二五班组规划中明确了班组建设的“五化”目标(即工作内容指标化、工作要求标准化、工作步骤程序化、工作考核数据化、工作管理系统化),以建“五型”、创“五星”、争“五优”竞赛活动为载体,通过班组基础建设年、KPI导入年、团队建设年等全面推进五型班组精益化建设。
保障机制完善。公司制定实施《班组设置管理办法》《班组长管理办法》《班组三星、四星、五星级达标验收标准》《班组长竞聘办法》《班前会召开流程》《班组看板规范化指导意见》等制度;二级单位结合实际,制定实施《五型班组精益化建设达标考核实施细则》,两级制度体系的搭建确保了班组建设工作有制度、执行有考核、检查有标准。
激励机制到位。设立五型班组精益化建设专项奖励资金,强化目标推进、突出改善攻关,季评季奖;开展“工人先锋号”“示范班组”“十佳明星班组长”“金牌班组长”评比活动,为班组和班组长的成长发展铺设路径,使班组工作有目标、有激情、有奔头;建立班组长业绩考核档案,实施班组长绩效与团队绩效挂钩,班组业绩与单位绩效挂钩,单位绩效与企业经济指标挂钩,增强了团队的责任担当意识,提供了不竭的内生动力。
抓住关键环节
提升班组建设整体水平
与时俱进、持续改进是班组建设的永恒主题。围绕企业生产经营,以问题为导向,聚焦质量、成本、效率、安全、设备、团队,努力探索班组精益建设新模式,着力提升班组建设整体水平。
强化班组建设的研究与指导。成立班组建设研究会,重点研究班建精益建设的思路、方法、途径,探索当前班建中存在的问题和瓶颈,聘请班建精益专家进行理论解惑和实战指导。编辑出版卡通版《企业生产班组建设与管理指南》,汇编《五型班组精益化建设实战手册》,召开班组质量反思会,编制“一次做好岗位守则”,举办班组建设论坛及交流会等,促进班组建设成果的固化与推广。
强化班组的自主管理。推行班组KPI六要素360°考核,强化团队建设;推行班组“两长三员”和值日班长制,强调组员共同肩负安全监督、生产运行、质量控制、设备保全、现场管理等责任,调动全员参与管理的主观能动性;推行班组一本式日志,整合梳理安全、生产、设备、质量等各条线管理要求,优化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班前会,充分发挥其统一思想、布置工作、总结纠偏的作用。班组KPI看板实现了数据化、动态化、目视化的管理。
培育五优班组长。班组建设水平的高低,很大程度取决于班组长能力的高低。推行班组长公开竞聘持证上岗,使年轻优秀、职工公认的班组长脱颖而出,从源头上确保班组长队伍的素质与能力;开展班组长ABC三级培训(C级基础技能、B级综合素质、A级精益专员),突出管理思维与方法技巧的训练,实现班组长内在品质到外在能力的突破;组织班组长到国内外知名企业学习调研,开阔眼界、拓展思维,提升班组长的敏锐性和洞察力;开展金牌、十佳班组长结对子帮带活动,突出思想作风、技能传承、岗位创新和项目攻关的帮带,着力打造出一批政冶素质优、管理绩效优、岗位技能优、工作业绩优、职工评价优的“五优”班组长队伍。
拓展辐射效应
激活企业内生动力
在企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班组的精益化建设更要符合公司的转型升级需求,使之成为落实和执行公司管理举措的主阵地。
精益班组建设与企业转型相结合。用精益的思想和方法指导班组建设,努力实现“三转变”:即管理,从传统观念向精益思想的转变;分配,从就事论事到价值流思维方式的转变;考核,从个体单维度考核到团队多维度考核的转变。深入推进班组KPI关键绩效指标、TPM设备保全、6S现场管理、SOP标准作业指导书编制及“一次做好”质量守则的推广应用。降低常见病、多发病、低级NCR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组员主动思考、动手改善、勇于实践的能力。
精益班组建设与劳动竞赛相结合。找准切入点,针对公司技术、研发、周期等瓶颈项目,根据班组特点,推行竞赛进班组到机台,开展班组专项攻关竞赛和班组改善训练营活动,实现人人肩上有指标、个个身上有考核,强化节点和质量控制,提升员工立足岗位创新创效的能力。
精益班组建设与民主管理相结合。注重“三公“氛围营造,通过班组“一约两评”(即共同制定班组公约、定期公示员工绩效考核和评先评优激励结果)、“午餐时光”“咖啡之约”“生日Party”“班组来客”、班组微信群和电子杂志等活动载体,及时梳理、分析、解决班组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碰撞出新的思路和火花,切实让员工感受到参与班组管理的意义和创造价值的乐趣。
精益班组建设与弘扬东汽精神相结合。不怕牺牲、敢于胜利,坚韧不拔、艰苦创业,自主创新、勇攀高峰的“东汽精神”不仅是抗震救灾精神的体现,更是东汽文化的核心,是员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我们通过“弘扬东汽精神、规范岗位行为”主题实践活动深入领会东汽精神内涵,通过拍摄《曙光》微电影来传承东汽文化,通过开展“东汽精神”班组大讨论等系列活动,让东汽精神在班组落地生根,使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成为东汽员工的行为准则,成为战胜困难、迎接挑战,与企业共渡难关的精神支柱。
强化目标引领
打造高素质团队
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落地执行的坚定与执着,东汽班组精益化建设结出了硕果。至2016年10月,东汽389个生产及生产辅助班组中有364个生产班组通过三星级达标验收,71个班组通过四星级达标验收,14个班组通过五星级达标验收,三星级班组达标率为93.5%。在475个职能班组中有89个职能班组通过三星级达标验收,5个班组通过四星级达标验收,三星级班组达标率为18.7%。
近年来,企业先后有110多位班组长走上了生产、技术管理岗位,多名班组长被评为各级劳动模范、党员先锋岗和高技能人才。共有36个班组荣获省市级以上“工人先锋号”,还涌现出了全总命名的“马强班组”和“全国工人先锋号”班组,公司被四川省总工会授予“班组建设示范单位”光荣称号。
篇7
一、“以科技手段推动工作、以信息应用提高效能”的工作思路,积极推进“大走访”开门评警全面协调的开展,开创公安群众工作“满意工程”。
(一)、“评”进千家万户,让开门评警“火”起来,实现评议范围与密度的双扩大
自从年初“大走访”开门评警工作开展以来,石后派出所以大造声势、人人皆知、全民参与为目标,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满足人民群众新要求,不断丰富走评形式,创新工作方法,最大限度听取评议,了解民意,高密度、多角度、全方位的宣传“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迅速掀起了“大走访”开门评警的新热潮。
1、创新评议模式。工作中,派出所在采取走访座谈、电话随访、上门走访等传统形式征求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大胆探索创新联系群众的新载体和新渠道,搭建了一个集“qq警务室、新浪和腾讯微博、博客”于一体的网络平台,吸引了社会各界群体的广泛参与和积极评议,探索出了一条网络“1+n”式评警模式(即:1个网络平系n个群众),拉近了警民距离、促进了社会和谐,有效提升了开门评警活动实效,受到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先后征求群众意见建议25条。截止目前,派出所新浪微薄粉丝已达17936人,新浪博客访问量6230人次,民警小缪的会客厅腾讯微博听众达6966人,位居全市基层所队前列。
2、活化宣传形式。工作中,派出所自筹资金,安装了led警务公开显示屏并通过调试正式对外宣传,成为我区第一家拥有同步led电子宣传屏的农村基层派出所。该led屏24小时滚动公开“开门评警”宣传标语,不间断播放治安防控宣传语、警务、便民措施、办事指南、警情通报、窗口户籍办证领证情况。同时,派出所网上警务室、微博、博客地址也公布在屏幕上,不仅增强了警务工作的透明度,而且方便了办事群众,拉近了警民关系,受到了辖区群众的高度评价和普遍欢迎。
3、畅通沟通渠道。针对前期开门评警活动中辖区群众不敢说、不想说、不愿说的问题,派出所还专门制作了《派出所开门评警问卷调查》网页,依托蕉城分局警民互动短信平台,向辖区群众发送短信链接,邀请参与开门评警,并通过该问卷调查网页强大的数据分析功能,全方位的剖析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查找问题、分析根源。在此基础上,及时对评议问题进行梳理,凡可公开的立刻上网公布,定期落实整改情况,确保评议实效。截止目前,石后派出所收到有效答卷274份,采纳群众可行性意见15条,派出所开展网络问卷调查评警的做法在全市公安机关予以推广。
(二)、“评”出百姓心声,让社会目光聚起来,实现社会稳定与和谐的双促进
为提升“大走访”开门评警成效,我们紧扣“向群众报告、请群众评议、让群众满意”的主题,紧密结合工作实际,突出创新警务机制、创新服务模式、创新管理方法三个重点,尽可能将“大走访”开门评警的成果落实到推动工作、惠及民生上,让辖区群众满意。
1、创新警务机制。为进一步提高警务效能,我们转变理念,延伸服务触角,在全市首推了集办证服务、法律宣传、报警求助、现场办公为一体的“便携警务室”。该便携警务室由便携式帐篷改装而成,设置了拆卸式的桌椅、笔记本电脑、便携式打印机、人像采集设备等办公设施,并专门配置了便携式高清投影仪和100寸的幕布,用于下乡播放安全防范电影。“便携警务室”投入使用以来,共播放开门评警宣传片和安全防范电影15场,收集开门评警问卷调查表125份,为群众解决黑户20人,采集二代证照片120人次,为7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二代证95人,调处纠纷5起。通过设立“便携警务室”,进一步“擦亮”了派出所窗口,充分展示窗口优质服务形象,受到了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2、创新服务模式。坚持“服务无止境”的工作理念,积极创新服务模式,最大限度的提高便民利民服务质量。工作中,石后派出所在经费紧张情况下,研发了具有农村特色的、便于群众操作的的触摸屏警务查询机,涵盖了警方提醒、蕉城警讯、便民服务等警务公开内容,并实现了与外网的即时连接,群众通过点击网上警务室模块,可以直接观看石后派出所微博、博客,进行现场网上问卷调查。同时,我们针对辖区留守特别是眼睛不便的老人,专门设计了一键式“爱心一键通电话”,将所内民警的手机号码、110、120、119等电话号码置入,以相片的形式设置储存键上,只要群众需要到派出所办事、求助,只要轻轻点击需要的相片,瞬间就可以完成呼叫,有效解决了一些老人因视力不便却要按多个电话号码按键的苦恼。目前,石后派出所已在辖区为孤寡老人免费安装了50部“爱心一键通”开门评警热线服务电话,另外,一月份以来,派出所在深入开展“大走访”开门评警活动中,创新服务模式,在充分考虑石后派出所地处宁古线偏远山区,辖区内共14个行政村,大多交通不便,到派出所办事多有不便的情况后,石后所通过 “便携警务室”,便携打印机为群众提供贴身服务,为群众办实事,截止6月中旬,我所已通过便携警务室补报辖区无户口人员25人,并开展“关爱老年人”活动,上门共为辖区70周岁以上的老人免费办理二代证109张,上门为辖区群众办理二代证385张。。
3、创新管理方法。围绕日常治安管理工作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石后派出所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建议的基础上,依托互联网、qq警务室等平台,设立了“农民工维权中心”,依托网络定期组织外来务工人员开展集中教育,靠前为外来务工人员提供法律援助,接受外来务工人员涉及经济纠纷的投诉。在此基础上,我们依托便携式警务室,在宁古线农民工密集的施工单位设立了“农民工返乡临时服务站”,由派出所民警担任公证方,为农民工朋友提供工资结算、合同签订等一条龙服务,受到了外来务工人员的一致欢迎。平台运行以来,先后开展集中法制讲座4次,受教育群众1000余人,辖区发生涉及流动人口的案件同比下降58%,处罚流动人口数同比下降69%,辖区治安秩序明显好转。
(三)、“评”出和谐安宁,让群众掌声响起来,实现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双提升
坚持将整改落实作为开门评警的落脚点,本着“立抓立改、整体联动、注重实效”的思路,抓问题破瓶颈,抓整改促发展,通过抓好评议问题落实,用最短的时间把民声“第一信号”化作民生“第一行动”,使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1、向治安动态防控延伸。坚持把保一方稳定作为第一职责,将保一方平安作为第一民生。从降低发案率入手,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两抢一盗”等治安热点难点,运用科技手段,有效提升了管控水平。工作中,为进一步提高见警率、增强群众安全感,我们投入使用了“警民一键通”,群众可以全天候24小时通过蓝键进行开门评警,通过红键进行报警求助。同时,该“警民一键通”拥有智能光控感应系统,可以根据昼夜环境亮度变化,及时调控警灯、灯箱、语音播报、电话通话等预设程序,根据工作需要,自定义播放录音向辖区群众进行“大走访”开门评警、法制、防范等内容的宣传,有效克服了普遍农村派出所警力不足的瓶颈。我们依托“警民一键通”,主动搜集影响辖区社会稳定的各类治安动态,接受群众报警求助,积极构建“群防群治、技防为主”的工作格局,最大限度的发挥民力,挤压违法罪犯空间,维护社会稳定。3月27日,家住福州的邓先年独自一人驾车从我辖区开往福州路上,因为路况不熟,误入一荒野泥泞路中,邓先生通过“警民一键通”的红色报警求助键和派出所民警取得了联系,民警在及时了解情况后,马上联系上了当地的工程队铲车司机协同救助,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急救助,及时将邓先生和被困车辆拖出。第二天,邓先年将一面写有“危难之中,热心救助”的锦旗送到石后派出所,“你们民警对我无私帮助,让我永生难忘”邓先生连连握着民警的手,对民警在寒夜中的热心救助深表感激。“警民一键通”投入使用以来,接受群众有效报警20人次,救助群众10人次,抓获违法犯罪嫌疑人2人。
2、向化解矛盾纠纷延伸。坚持“网上”与“网下”相互结合,利用qq警务室、新浪微博等“大走访”开门评警平台,广泛搜集辖区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和群众反映的、影响辖区安全稳定的各类隐患,并及时进行登记造册,畅通信息渠道,动态准确掌握群众思想状况、群众诉求和纠纷动态,形成便捷、准确、详实的信息网络体系,并联合石后乡政府建立健全了“政府、派出所、村队”三级矛盾纠纷联动联调体系,超前谋划、超前介入,确保各类社会矛盾纠纷化解及时、消除在萌芽状态。1月19日下午,经过耐心调解,石后派出所妥善解决了宁古路a4项目部员工邓某与光荣村村民周某等人因施工问题引发打架斗殴的矛盾纠纷,双方表示今后和睦相处不再因宁古路项目施工之问题挑起事端。今年以来,石后派出所先后妥善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起。
3、向帮扶弱势群体延伸。以争取民心、凝聚民心,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将“大走访”开门评警同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依托网络平台,全面掌握辖区留守妇女、儿童、孤寡老人等有关情况,并组织深入走访辖区贫困户、残疾人、困难儿童、孤寡老人、失地农民等弱势群体,详细了解他们的具体困难,协调相关部门通过结对帮扶、联合帮扶等方式,积极为辖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树立公安机关亲爱、爱民的良好形象。今年2月份,我们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到因交通肇事无力赔偿损失负案在逃的犯罪嫌疑人黄庆锋80岁的老父亲黄大情无人赡养的实际情况后,及时和黄大情老人建成了结对帮扶对象,每月定时去看望黄大情老人,为老人送去了面粉、米、油等生活用品,同时积极协调出租车公司和保险公司进行先行赔付。通过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彻底打消了黄大情老人和黄庆锋的顾虑,2012年4月18日,黄庆锋到石后派出所投案自首,黄大情老人终于见到了已经多年不敢回家的儿子黄庆锋,当天,黄大情老人感激的拉着民警的手说:“谢谢党和政府,感谢石后派出所,如果没有党和政府,早就冻死饿死了,更别说还有机会看到我儿子了!”今年以来,石后派出所先后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10次,为群众做好事12件(次),帮扶困难家庭6户,帮教帮扶重点人员5人次,为群众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币达5000余元。
二、严格执法办案,扎实开展“春季攻势”,积极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为群众创建“平安家园”。
2012年上半年石后派出所共受理行政案件6起,行政拘留2人,行政处罚2人;抓获上网犯罪嫌疑人3人,积极维护辖区社会治安稳定,为群众创建“平安家园”。
1、加强流动人口管理,严格落实民警包片责任制。
石后所按照辖区实际,进行责任区划分,责任民警通过走访调查、排查摸底、专人监管、实施帮教等措施,使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人口、租赁房屋的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对25名重点人口及监管对象落实专人监控、帮教和定期进行思想汇报的措施,实现了无漏管、不失控。2012年6月1日上午8时许,石后所民警在走访芹后辖区一村民中,从其口中接到一条线索,一名犯罪嫌疑人可能藏匿于蕉城区石后乡汉远竹木加工厂内,为了不惊动犯罪嫌疑人,石后所民警通过秘密布控,将犯罪嫌疑人熊光金抓获。正是通过对租赁房屋落实治安责任,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签定治安安全责任书和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书,努力增强出租人、承租人的安全防范意识,督促落实安全防范措施,从而确保了安全无事故。
2、加强社会治安管理,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为了建设“平安石后”,石后所民警加大了对学校、加油站、水库等重点单位、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的安全管理整治力度,以安全防范、消防安全为重点,定期进行安全检查,监管各项安全防范制度和措施的落实,确保了辖区政治稳定、社会安定,无治安灾害事故和重大刑事案件的发生,对省重点工程宁古路石后段工程进行了定期检查,下发了安全隐患整改书,确保了重点单位安全无事故。此外为了加强消防、民爆、暂住人口、安全防范等方面的宣传和教育,针对该路段工程建设进驻较多工人的情况,石后所民警深入工地了解工人的个人身份和生产生活情况,为这些工人免费照相并办理暂住证,及时了解暂住人口动态,为重点工程保驾护航。同时制定治安防控工作方案,把警力摆上街面,开展治安巡逻,对农村进行安全防范宣传和指导,石后所民警共为辖区分发各种安全防宣传单500多份,警民联系卡200多张。
3、切实加强学校及周边环境整治,确保校园安保措施落实到位。
为了切实维护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稳定,确保石后辖区中小学、幼儿园及师生的生命财产安全,石后派出所加强对学校周边治安秩序,对辖区内重点和公共复杂场所进行拉网式的排查,尤其是针对学校周边商铺及违法经营场所。严厉打击违法载客、超载车辆,保证的交通安全,积极组织政府工作人员及村干部开展座谈会,深入排查辖区内存在的精神病患者(尤其是具有暴力倾向的患者)、两劳释放人员、吸毒人员、待业在家经常到校园周边游晃的人员和可能危害学校安全的人员,对具有以上可疑的人员,联合村干部对其进行重点管控。
同时石后所即时召集所内全体工作人员召开所务会,并将有关文件精神进行通报,要求全所工作人员全力做好学校暑期及新学期开学期间的校园安全保卫工作。开学以来石后所民警多次深入两所学校与学校德育处主任、重点学生家长座谈,对学校重点学生进行帮教、共为学生上法制教育课4节,与学校在安全检查、周边治安秩序整治等方面进行紧密合作,协调配合,形成合力,携手共同维护学校及其周边的治安秩序。
4、做好群防群治工作,有效遏制辖区可防性案件。
落实每季度一次的治安联席会议制度,进行安全防范常识的宣传教育和治安状况的通报,制定不同时期的治安防范重点工作,做好农村治保会组织的培训,确保基层治保组织全部发挥作用,以提高治安防范基础力量的工作能力。对涉爆单位、学校、水库等重点单位加强安全防范指导和检查力度,确保其人防、物防、技防措施全部落实到位,并能充分发挥作用,努力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全面加强,辖区可防性案件和发案总量得到有效遏制。
三、强化内部管理,开展民警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民警执法为民的宗旨意识。
篇8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是我国“十三五”时期教育发展的重要目标任务,“双一流”建设对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和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本文将研究生群体作为目标对象,以“学术为本”和“育人为本”为准则,从思想引领、培养学术精神和自我管理、融洽师生关系等方面分析了研究生教育管理在“双一流”建设中的实践策略和作用。
2015年10月,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推进国内高校及其学科的建设与发展。该方案提出坚持以一流为目标,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坚持以改革为动力,争取到2020年,若干所大学和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到2030年,更多的大学和学科进入世界一流行列,若干所大学进入世界一流大学前列,一批学科进入世界一流学科前列,高等教育整体实力显著提升,到本世纪中叶,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数量和实力进入世界前列,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国[1]。关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川大校长谢和平认为一流大学需要培养拥有全球视野的人才。而上海交通大学的校长张杰认为,拥有高水平师资队伍是建设一流大学的关键。
只有全面、深入把握研究生群体和培养过程的特点才能更有效开展研究生教育管理,前期笔者在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的研究生群体中进行了调研,得出相关数据和特点,并总结了以下经验启示。
一、研究生教育管理重在思想引领,坚定理想。
从教育活动的类型来看,研究生接受度最高的是校园文化类活动。如何让将思政教育的内涵融入到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中成为了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关键。当代研究生以90后居多,可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在实验室”。在提到核心价值观、中国梦这样的话题时,远远不如一份实习、一场网络游戏有吸引力,这是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惑和挑战,需要使用一些策略来克服这些问题。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2]。从根本上看,思想政治教育类似传播学中传播主体把传播内容传给传播客体的一个过程。在传播学中,传播对象的心理、利益诉求及其性格特征会对其接受信息的效果造成直接影响。从教育学和调查研究的视角,我们发现90后到95后的大学生有一些共性特点:他们认为对其有所用的东西更愿意接受,他们认为有意思的东西更愿意接受,他们认为有面子的东西更容易接受,他们自己参与完成的东西更愿意接受。因此,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是唤醒其内在的利益需求,不是强行地灌输;应该是饶有兴致地讲故事,不是僵化刻板地讲道理;应该是双向互动,不是单向说教。所以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巧妙融入思想引领的内涵,选取爱国荣校、航空报国等主题,配以新媒体、音乐、微电影、舞台剧、舞蹈等学生喜闻乐见的时尚形式,创作和开发文化产品,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教育,让学生有信念、有信仰、有正确的价值追求。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有效的载体,它重在潜移默化的进行渗透和教育,它就像是一直无形的手,在推动,引领着学生走向正确的道路。
二、研究生需要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从研究生的培养角度,近70%的研究生认为“学术氛围”是培养过程中最大的影响因素,营造学术氛围是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学术氛围的灵魂和本质是学术精神。学术精神作为大学生心理面貌和教育水平的反应,是评价研究生思想、理念、价值观、道德观水平的标志。学术精神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学术精神体现为专注于本学科的具体遵循,而广义的学术精神应该有两种,即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有的学者指出21世纪的学术精神主要体现为“诚实、自由、创新、献身精神”,其中诚实、献身精神即可理解为人文精神,而自由、创新可理解为科学精神。诚实可以理解为坚定自己的理念,追寻理想的指引,杜绝弄虚作假。自由即具有独立的人格,发散自己的思维。创新指学生不能局限于现有的书本,技术,应该具有自主思考的能力。而献身精神可以理解为学生不应关注一己之利,不应沉迷于现阶段取得的成就。学生应该把学术精神看成是自己的追求,是道德的最高层次。
培养科学精神,就是着力于培养他们创新的意识和理性的态度,让学生树立科学精神,懂得求真。作为一名研究生,做学问搞科研,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和工具等运用的表层上面,应懂得科学之科学,学会培养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和科学理念。而教育管理的职责是想办法给学生提供科学精神形成和培植的土壤,同时,让最大多数的同学都在这个土壤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感受到养分,自由生长,形成森林。高校应多开展大师名家进校园进课堂、学术沙龙、主题论坛等形式,引领研究生探讨科学的终极原理和追求,明确科学研究的最初目的。
另一方面,应培养研究生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是一种自由、向上的精神,核心意义是教育人坚持理性,追求理想的人格、理想世界和自身的完善,充满对美好生活和幸福人生的向往。追溯到大学的本源,古希腊人希望每个公民都能得到各方面的全面发展,培养德育、美育、智力和体育等全方位发展的合格公民,古希腊的诸多学者,像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先哲为此还专门建立了学园,就是大学的前身,可见他们是很有远见的。从那以后,大学就成为了人类社会进步的摇篮。高校应开展读书交流会、思辨会、诗会、演讲等文化活动,回归大学的本源,为学生创造人文精神呼吸和翱翔的天空,让学生有信念和信仰,成为一个内心丰富、精神充盈、热爱生活的人。
三、研究生培养坚持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
从研究生的管理方式来看,75%的学生认为自我管理最有效。黑格尔曾说:“现代世界的原则就是主体性的自由。”中国文化中用“以人为本”来阐释这层含义。大学是培养人的地方,大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也应是教育的主体。
在教育管理过程中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是当今教育管理面临的新课题。在教育管理中,应是双向互动,而不是单向说教;应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在教育过程中要坚持“将舞台还给学生,将机会让给学生,将成长留给学生”的原则,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让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中收获成长。人本主义心理学认为,人们普遍有自我发现的潜能、自我选择的能力,应当给予学生自我认识的机会,赋予他们为自己的成长、发展负责任的意识与能力。
教育培养的首要任务在于激发学生为自己负责的内在动力,为了学习生涯阶段的自己负责,更是为了持续一生的生涯发展负责,为了学习负责,更是为了自身全面发展、社会的发展、人类的进步负责,既有长远眼光,又有天下情怀,是理想境界。具体到研究生群体的特点,研究生群体相比本科生,心智相对成熟,自治自立能力强。高校应打造以硕博士生纵向交流的小微平台,博士生提升自己的同时带动硕士生,发挥朋辈教育的优势,体现传帮带的作用,激发学生发展自觉,营造“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学学相长、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同时应该发挥研究生会等学生组织的作用,研究生会作为研究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一个群众性的学生组织,在研究生的培养和教育体系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3]。多元的校园生活离不开丰富多彩的活动,研究生会应该发挥自己群众性的优势,积极组织开展学生活动。
四、做好师生沟通的桥梁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关于对导师的期待,调查结果显示,83%的研究生最看重的是导师的师德典范。中国高校的研究生培养采用导师负责制,教育管理工作的目的是协助导师开展研究生的教学科研任务,教育管理工作开展同样需要导师的理解与支持。更好地服务导师与学生,要从他们的需求出发。对于研究生来说,与导师的相处是他们从未经历过的学习生活模式,面对就业的焦虑、课题的压力、师生矛盾也时常出现,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五、启示
总之,鉴于研究生群体较为多样化、个性化、大众化的特点,在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中,应始终坚持“学术为本”引领研究生教育管理,明确学术科研在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中的主导地位,有效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坚持“学术为本”,树立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着力提升研究生素质能力;同时,充分尊重导师是研究生教育和培养的第一责任人,坚持“育人为本”,凝聚研究生教育管理合力,让研究生在高校“双一流”建设中提供有效支持和可靠保证。
第2篇:浅议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教育管理的现状与工作思路
研究生管理工作是关系到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然而目前高校研究生管理难度较大,管理制度不灵活、执行难等现象普遍存在。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研究生管理工作的新思路: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能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完善考核评估机制、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日常管理中。
作者:1.辽宁大学经济学院辽宁沈阳110036;2.辽宁大学亚澳商学院辽宁沈阳110136
随着研究生的扩招,我国研究生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要做好研究生管理工作,提高研究生培养效果和培养质量,必须首先要深刻剖析当前我国研究生管理现状,牢牢抓住现阶段研究生特点和本质,逐渐探索出一条全面、多维度、有重点的研究生管理工作思路。
一、当前我国高校研究生管理现状
1、管理难度大
当代研究生生源普遍多样化,结构组成复杂且年龄跨度大,致使研究生管理工作相对较难。此外,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参与集体活动的意愿不强烈,缺乏凝聚力,给研究生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
2、制度不灵活
不同学科在学科属性、知识结构、研究领域、培养年限、培养目标等方面各有针对性,然而在制定重大决策前,缺乏充分的调研和论证,较少听取广大教师和研究生的意见和建议,导致管理制度及决策缺乏灵活性和针对性,在对研究生的实际管理中往往采取“一刀切”的方式ll]。
3、制度执行难
目前我国已经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规定,各高校也相应出台了各种规章制度,对研究生的学位授予及日常管理进行规定和约束。然而在实际执行层面,有些规定形同虚设。由于研究生群体的特殊性,导致研究生管理制度执行较难l2l。
二、创新研究生管理的工作思路
2.1加强数字校园建设,搭建信息化平台
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信息化是实现高等教育改革和提高研究生教育质量的必然途径。目前我国已有不少高校使用了研究生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在系统中,各层级研究生管理部门如学院研究生部、校研究生院等部门对掌握研究生各项基本信息、成绩一目了然。借助信息化这一平台,可以从招生录取、日常管理、教学培养、社会实践、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对研究生进行监督和管理,不仅使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变得更加高效便捷,也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
2.2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综合能力
研究生管理者在整个研究生管理工作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维系研究生与导师之间和谐关系的纽带。一名合格的研究生管理者,首先要热爱研究生工作,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品德素养。要坚定不移的坚持党和国家的方针路线和各项政策,并着力培养研究生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成为有理想、有担当的一代优秀青年。其次要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明确工作职责。研究生管理人员应当具有百折不挠的坚强意志和锲而不舍的进取心,敢于不断挑战和迎接新的工作内容、工作任务。最后要提高研究生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程度。应定期开展研究生管理人员讲座、培训等学习活动,逐步培养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专业人才,使研究生管理者通过学习逐渐积累专业知识、明确岗位责任、提高工作能力,并将所掌握的专业知识不断运用到实际研究生管理工作中。研究生管理者应当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努力为研究生的学业生涯创造一个和谐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H。此外,高校相关人事部门也应从人才选拔、任用、考核、评估、薪酬水平、奖惩措施等方面入手,不断吸纳具有较高素质、较高水平、较强专业能力的研究生管理人才。
2.3加强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
研究生导师在研究生学业期间有着重要的育人责任。一方面,研究生导师在学术上对研究生给予指导,传道授业、答疑解惑,从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选题、相关文献查找与阅读、开题报告到论文中期考核及论文毕业答辩等环节,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水平、学术道德、学术造诣都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及学业有着根深蒂固的影响。另一方面,在生活中,研究生导师的为人处世,行为举止都对研究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研究生导师应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业务素质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并以“立德树人”工程为契机,增进与研究生的沟通和交流,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态,做好对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努力塑造研究生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行为品格。研究生导师、管理机构、管理人员及研究生是一个有机整体,彼此间相互协调配合,保证各部分功能的最大发挥,保证管理工作顺利完成。
2.4完善研究生教育考核评估机制
定期对硕士研究生培养状况进行评估考核,对于全面提高我国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然而目前我国各高校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评估机制,不同类型硕士研究生之间评估体系的区分度不高,针对招生质量、研究生管理与培养、课程体系设置、导师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学位论文质量、学位授予、就业指导等各个环节缺乏严格把关。应建立健全一整套有针对意义的评估体系,并定期开展评估考核工作。评估考核过程应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将评估结果细分为几个等级并及时向各培养单位反馈。针对不同考核结果采取不同的整顿或改进措施,待下一次评估时,要针对上一次评估中有待改进的环节重点考核。应建立相应的网站,将评估方案、各培养单位评估报告、评估结果全部公示在网站上,接收全社会的监督。
2.5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研究生日常管理工作中
篇9
关键词: 廉洁教育;医学人文
面向医学生开展廉洁教育,不仅是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然要求,而且廉洁慎独作为医学人文修养的核心价值之一,因而也是医学院校负有的独特使命。医学生作为医疗事业的后备人才与接班人,他们的医学职业精神直接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形成,影响着医疗事业的健康发展。医学院校面向医学生开展廉洁教育,将不仅有助于提高医学生的职业道德,有助于增强医学生自觉抵制不良社会风气侵蚀的能力,而且有助于促进医患关系和谐,有助于推动幸福和谐社会的建设。
然而职业教育多年来的技术思维倾向之下,医学类高职院校在整个职业素养培育体系中,普遍存在两个不均衡:一是技术和人文的不均衡,二是人文元素间的不均衡。仅以第二点不均衡而言,廉洁慎独意识的培养相对于仁爱之心的培育,在医学人文教育体系中就明显弱化,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自然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教育路径和方法。有鉴于此,课题组主张医学院校应该积极探索医学生廉洁教育的有效途径,完善廉洁教育的内容、载体,建立廉洁教育的长效机制,促进医学职业精神的培养,让医学生主动将廉洁素质内化为自身自觉的职业道德,这一过程,课题组形象地将之称为“廉洁基因移植”。
一、廉洁基因的缺损表现
从课题组面向苏州地区医学生的廉洁教育调查来看,不可否认,大多数医学生的价值观是好的。但也同样不可否认,当前社会消极因素增多,导致学校思想教育的可控性正在减弱;医学生个人本位思想趋浓,与之对应的则是公民责任意识正日益淡薄。在功利化、自我化的思想倾向之下,医学生的廉洁基因也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缺损。国内其他学者的同类调查也表明:短期内社会整体医疗风气不会彻底解决,这将对在校医学生的价值定位产生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而众多医学生在否定社会风气的同时,其自身的思想意识也在发生松动,无形中就会降低对廉洁信念的追求,严重的将会出现医德人格混乱。
除社会因素外,医学生廉洁基因缺损的主观因素也不容忽视。课题组的调查发现,医学生廉洁基因缺损的主要表现为“四征”。
1.角色认知偏差。不少学生信奉成绩、能力为先,力求在应聘中取得具有说服力的硬性指标,而把廉洁慎独等人文修养视为软指标;也有学生认为自己将来只是普通护士、药师,地位低下没有机会主动腐败、也没有能力抗拒,只能选择从众;甚至还有认为医院工作辛苦、一些工作外的惯例报酬可以理解、接受。
2.社会认知不足。与上面学生不同,这类学生自认为面对诱惑有较高的自制能力而觉得廉洁教育没有必要,但事实上他们对于社会上的医疗腐败行为并没有切身体会,一旦遭遇,其稚嫩的心理经验其实很难抵御外界真正的诱惑。
3.个人追求降低。不少学生入校伊始尚抱有白衣天使的梦想,因此对于廉洁慎独往往信誓旦旦;但是越接近毕业越趋于现实,开始强调个人需要的满足,廉洁慎独被搁置一边的同时其价值观已然开始扭曲。
4.医德情感淡漠。同样入校伊始,不少学生都怀抱“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之心,将病人视为亲人,但由于没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去感受医疗情境,原初的医德情感最终往往沦为口号,非但没有内化为自觉行为,相反可能形成逆反心理。
二、廉洁基因的移植难点
移植原本是将植物从一处移栽到另一处,移植的结果一种是发生不好的变化,明代沈德符《野获编・花石之祸》载“岭南从来无牡丹,即移植者,俱不作花”。也有一种结果是往好的方向变化,如唐代柳宗元笔下郭橐驼所移之树“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现在医学所言器官移植是延伸用法,而课题组所言廉洁基因的移植则属于比喻用法,正如器官移植可能产生的排斥反应一样,这种排斥也是廉洁基因移植的难点所在。
产生排斥反应的第一种原因在于教育忽视了学生的受体特征。在今天,同一年龄段的人也会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即便是同一人,在校不同阶段其思想也会发生变化。因此,教育者必须时刻关注并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动态,相应调整工作思路和方式方法。举例而言,早前学生比较喜爱文本阅读和写作,通过阅读节和廉洁主题征文比赛等活动形式效果良好,但是曾经成功的经验未必就适用于现在,今天的学生可能更愿意接受微信随拍、微博随写的活动方式而反感于传统的阅读和写作,不加辨别的经验教条做法只会产生排斥反应,严重地可能会像《大医精诚》所言“而望其生,吾见其死矣”。
产生排斥反应的第二种原因是教育者的过多灌输。由于学生个性意识、权利意识越来越强,教育者如果过分以“为师者”自居,必然会造成双方思想上的隔膜、情绪上的对立。就教育者而言,是想通过加强自身在廉洁教育中的牵引功能来提升教育效果,但这种包揽的做法很可能会让今天的学生反感而不被理解。诚如种树郭橐驼所言“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廉洁基因的移植应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教育者要做的仅仅是为学生开展廉洁教育创造条件、给予指导和激励。
产生排斥反应的原因第三种则是廉洁教育未能持续有效开展。观之今天高校开展的各类廉洁教育,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运动化。运动化教育的动机是急功近利、表现是虎头蛇尾,希望“毕其功于一役”,结果是“东一榔头西一棒”。从传统的书法绘画、诗文创作到与时俱进的漫画、微电影,各高校一年积累的廉洁文化教育成果看似丰厚热闹,其实大都是临时抓人搞突击,为获奖而开展的廉洁教育已然严重偏离了教育本身的目的。树木移植尚有谚语“三年活不算活”,意识品质的教育却“只争一朝一夕”,这种廉洁基因移植的成活率可想而知。
三、廉洁基因的移植策略
廉洁基因移植提高成活率,基本策略就是善于种树的郭橐驼所说的“顺木之天,以致其性”。针对上述产生排斥的三点原因具体而言:一是要贴近学生,我们的教育内容、活动载体、评价机制等都要贴近学生实际而不能一厢情愿,否则很可能出现学生消极参与甚至厌烦抵触情绪;二是要多元渗透,廉洁教育必须融入各类载体和环节中,“两课课堂”、专业教育、实践活动、环境营造,应该无孔而不入,既要充分挖掘传统教育手段,也要尝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夯实廉洁教育平台,增强廉洁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三是要持续推进,廉洁教育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应不断根据形势发展和学生状态的变化,调整教育内容和转变教育形式,坚持通过长期持续的潜移默化,帮助护生巩固和内化慎独意识,逐步养成廉洁行为。
基于此三原则,课题组在苏州卫生学院医学人文教育实践中所推行的三法谨供参考:一是环境熏陶法,营造并发挥校内外历史文化景观的濡化功能,如以校园周边的沧浪亭和石湖为载体,以导游为教育形式向学生阐述隐逸主题与廉洁慎独的关联,又以校内巡抚衙门为载体,以话剧表演和专题讲座为教育形式引导学生体验理想抱负与廉洁慎独的关联;二是社会实践法,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法院、检察院、临床医院以及社区等社会开放式课堂,旁听贪污受贿案件的审判与忏悔,了解医院相关科室的廉政风险防控点,感受普通模范人物的奋斗精神和奉献品质,在古今对照中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三是榜样激励法,一方面放大古代官员的成长经历以为镜鉴,同时重视朋辈教育,引导学生去发现身边的先进人物事迹,寻找、拍摄、讲述身边的最美同学、最美教师、最美后勤阿姨,尤其是推动家风教育,引导学生深入观察、了解家庭祖辈和父母身上的朴实之风,自我设计家庭未来的家风家训,以此提升自我在家庭中的精神角色定位,规范和约束自己的价值行为。
总之,廉洁慎独是医学人文修养的核心价值之一,医学院校负有对学生开展医学人文正式启蒙的神圣使命。在医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成型之际,把握其特点,贴近学生、多元渗透、持续巩固,提前给他们的思想植入廉洁基因,有益于其增强免疫力,亦有益于未来医疗卫生行业乃至于整个社会风气的净化。
参考文献:
[1]周煜. 医学生廉洁素质教育与医学专业精神的培养[J]. 医学与哲学(A). 2012(09).
篇10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高校;设计
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校园文化活动作为校园文化的构成要素,既是校园文化建设本身的主要内容,也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关键途径。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因此,优秀的校园文化活动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活动的建设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通过科学合理的过程设计,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在内容上不偏离方向,实施过程更加有序,价值导向更加明确。
一、明确校园文化活动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设计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正确的指导思想,明确活动设计应当遵循的原则。1.目标取向原则。目标取向是指大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所要实现的目标和价值追求。设计校园文化活动,需要明确为什么开展、希望达到什么样的目标、取得什么样的收获,从而确立目标取向。这是大学生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前提。校园文化活动是帮助学生构建价值体系,对学生实现价值引领的大舞台,高校应坚持校园文化活动的价值导向,大学生也应充分明确组织和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2.需求取向原则。需求取向原则主要是指设计活动时要充分考虑活动主体,即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需求,从而尽可能地使校园文化活动得到活动主体的“认同”。在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要依据活动主体需求,帮助大学生解决好他们关心的问题,关注学生成长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参与者体会到活动的切身利益和重要价值,实现校园文化活动效益的最大化,使校园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愿意参加、学生自己唱主角的活动。3.团队合作原则。校园文化活动绝大多数时候表现为集体或团队活动,以此培养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增强大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大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要体现整体性、协同性、系统性,要注重鼓励大学生在参与到校园文化活动中锻炼合作意识,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主义观念。4.安全可靠原则。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要将参与者的安全摆在重要位置,确保校园文化活动的有序进行。要对不可抗力等因素或意外事件认真分析研判,提前制定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避免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情况的发生。因此,高校在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群体性活动时,要将“安全第一”的观念贯穿始终,建立健全校园文化活动的安全保障机制。5.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校园文化活动应当具有长期性、发展性和创造性,能够形成文化积淀和文化传承,形成校园文化活动的品牌。可持续发展应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精心选题,要根据教育要求,依据大学生的需求,科学设计校园文化活动;二是认真策划,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对活动的组织实施做好规划;三是分步实施,本着先易后难、先急后缓原则,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项目;四是推陈出新,坚持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及时总结校园文化活动的成功经验,宣传推广校园文化活动的先进典型,始终保持校园文化活动的生机与活力。
二、把握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流程
高校校园文化活动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规律、注意细节、规范流程。一般而言,校园文化活动设计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明确校园文化活动的目标。从管理学的角度看,组织或团队的目标具有独特的属性,因而在确立项目目标时,必须把握好活动目标的属性。活动实施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追求活动目标实现的过程。活动目标的表达可以分为三个层面:一是战略目标,即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使命和意义;二是策略目标,是组织期望完成活动后所实现的“效益”;三是具体的活动目标,说明活动应该达到什么样的成果,比如成本目标、进度目标和质量目标等。2.认识校园文化活动的环境。活动设计的开始,都应该对所处的客观环境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也是对活动成功的客观因素进行了解和分析的必要过程。同时,随着社会进步和高校发展,大学生的需求日益呈现多样化和个性化特点。活动设计者要准确把握活动对象的需求,要增强与活动对象的沟通,也需要全面了解活动对象所处的环境。3.选择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要符合活动目标、活动环境以及活动参与者的需求,采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组织形式,选择报告会、讲座、沙龙、知识竞赛、艺术展览、文艺汇演、网络话题讨论等不同的形式来开展。如十精神报告会、英模事迹宣讲等主题活动,多采用现场报告会的形式;而青年者经典研读活动,则采用学生读书沙龙的形式,让参与者在研讨中思辨;少数民族文化节多采用展览、展演等形式,展示少数民族文化风貌。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运用和普及,进一步丰富了校园文化活动的形式,如“为大学生年度人物点赞”、公益助跑、微电影、微摄影比赛等等。4.组建校园文化活动的项目团队。校园文化活动一般依托于学校、院系的党团组织、学生社团、学生会、班级等学生组织来实施。如果将一次校园文化活动看作“项目”,那么创建项目团队是保障活动开展的人力资源的重要一环。遴选和组建团队应遵循一些基本原则:一是成员应具备组织相关活动所必需的政治素质、基本知识和技能,二是成员应具备主人翁的精神和合作态度,三是要选择合适且管理能力较强者作为活动负责人,四是要重视组织队伍的建设,五是要充分沟通并选择简捷有效的沟通模式,六是要明确责任,建立合作型的项目团队。5.寻求校园文化活动所需的资源。资源既包括活动开展所必需的财力、物力、人力以及政策,涵盖了活动组织团队运作所必需的各方面条件。许多活动之所以无法正常进行或达成目标,很大一个问题就是在资源方面没有得到足够的支撑。因而,在活动设计阶段要充分注意寻求可得资源,量体裁衣、量力而行,保障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比如,由学生社团举办校园歌手大赛,首先需要在学校层面获得主管部门的批准,取得政策支持;其次,活动经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比赛的规模,涉及场地、音响、灯光、宣传品等的质量,经费一般由学校划拨或由社会企业赞助;另外,参赛者的动员,也是决定比赛水平和活动效果的重要方面,以及评委和指导老师、活动组织人员、观众等人力资源,都属于筹办活动不可或缺的资源。6.制定校园文化活动的风险预案。制定风险预案的前提是进行风险识别,研判活动潜在风险,识别引起项目风险的主要因素,并对活动风险后果做出定性估计。活动风险识别中最重要的原则是通过分析和因素分解,把比较复杂的事物分解成一系列因素,并找出它们对于事物的影响、风险和大小。
三、优化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设计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