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务总局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30 09:27:4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税务总局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税务总局工作思路

篇1

一、抓制度完善,规范财务管理

严格执行财务计划和遵守财经制度,确保资金安全,按照国家会计制度的规定记帐、报帐,做到手续完备、内容真实、数字准确、帐目清楚,日清月结。按要求编制会计报表,按期上报。及时整理档案资料,按期归档。做好了单位全部现金、转帐收付及报销业务。严格按照财务制度办理现金收付和转帐业务,及时记帐,日清月结,经常核对库存,做到帐款相符;按制度规定开发支票,做好登记,月末及时与银行对账。进一步加强会统核算、报表及手续费提取支付工作。会统报表由原来的每套34张,增加到现在的42张,仅逻辑公式就有一千多个,专业性很强,要求每个月4日前准时报送且无一差错。我们月初经常加班加点,赶上节假日也不可能休息,及时准确地完成了上报工作,上半年省局考核名次为全省第三名。同时,按时上报和接收国库集中支付计划,使运行资金能够及时到账,保证了机关日常工作的正常进行。

二、抓财务预决算,有效保证资金供应

在2014年的预算编报工作中,我们高度重视,在认真总结前几年预算编报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局的发展实际,紧紧围绕预算体制改革的各项举措,大胆探索新的工作思路,逐步探索出一条在稳定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创新的部门预算改革的新思路。2013年部门决算与以往相比变化较大,且时间紧,任务重。为保证部门决算的内容涵盖单位的全部收支,数据真实,内容完整,今年年初我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及时、圆满地完成了2013年决算工作。

由于目前税务经费紧张,加强税务经费的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今年年初,我们克服了人员不足、业务不熟等困难,按照省局的统一部署,本着量入为出、先保必要支出,然后考虑其他业务支出的原则,认真编制了长白山地税局经费预算,从而确保把有限的税务经费用在刀刃上。同时,积极上级资金支持,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地做工作,积极要求省局、省财政和管委会财政给予经费上的最大倾斜和优惠,先后争取到各类资金2000万元。

三、抓资产清查,规范固定资产账务管理

为了规范固定资产账务管理,进一步摸清家底,积极配合省财政厅固定资产统一管理信息系统的上线运行,与办公室、信息中心联合进行了固定资产清查。由于这次清查工作的时间要求紧,业务量大,工作质量要求高,全体参与人员从大局出发,各负其责,加班加点的认真工作,对陈旧、故障不能使用的固定资产,做好相应的处理和账务调整工作,并配合省财政厅实施固定资产管理信息系统,上报固定资产报表,有效的提高了固定资产管理的工作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为完善我局资产管理打好基础。

四、抓财务监督,加强基建账务管理

严格监督基建资金的使用情况,按照国财务制度的规定,针对对资金的来源、使用、完成三个阶段,认真做好基建账户管理和会计核算等工作,为固定资产竣工决算做好了准备。同时,配合财审部门进行2013年审计工作。按要求提供了的财务数据资料,对审计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及时提供帮助,接受相关部门的指导,及时沟通,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使管委会财审局较好地完成了2013年度税收征管及财政收支情况审计工作,得到审计组的认可和好评。并配合省局督察内审处完成了对前任局长的离任经济责任审计工作。

2014年的财务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领导的期望和同志们的要求还有距离,还存在不足之处。2015年,我们将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进行。做到财务工作长计划,短安排。及时沟通省局和管委会财审局,争取资金,尽力解决我局基建和行政经费不足问题;整理账目,清理个人及款、周转金。通过预算执行分析,针对预算金额调整以后的支出,科学合理支出各项经费,为年终决算做好准备工作,使财务工作在规范化、制度化的良好环境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二是进一步加强固定资产管理。建立和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对各类资产及时入账,保证账实相符,防止资产流失。进行固定资产核算,保障固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

篇2

一、2020年开展的重点工作

(一)组织实施依法行政工作

全年共组织召开三次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工作会议,按照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会议制度和会前学法制度要求参会人员学习了近期出台的国家法律法规和税收政策文件,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税收政策文件进行重点解读。会议对我局2020年依法行政工作进行了部署,审议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市区权责清单》,并对对减税降费、疫情税收减免执法督查作了相关要求。

(二)推进重大税收业务集体审议制度

按照我局重大税收业务集体审议制度要求共召开五次审议会议,审议广浩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股权转让等10户企业重大涉税事项,有效降低了税收执法风险,维护了纳税人合法权益。

(三)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权责清单编制工作

按照省局和市局权责清单编制要求,股室积极开展我区权责清单编制工作,按照省局下发的《省及省以下税务机关权力和责任清单范本》及《分执法主体权责事项表》编制了《国家税务总局市区税务局权责清单》,共7大项132个子项;第一税务分局权责清单,共5大项54个子项;第二税务分局权责清单,共7大项72个子项和西市税务分局、三个农村税务分局权责清单共7大项96个子项。并提交依法行政领导小组会议审议通过。

(四)持续开展减税降费和疫情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执法督查工作

全年省局综合监督检查共推送全量数据1573条,其中涉及指标38项,经核查排除疑点数757条,确认问题数816条,已全部整改到位,共退税135452.4元,补税323743.3元;省局第三季度重点指标核查共推送2017条,其中涉及指标45项,经核查排除疑点数1244条,确认问题数773条,已督促整改完毕。目前已退税5075102.08元,已补税1593.84元。

(五)扎实推进“三项制度”贯彻落实

我局通过政府信息网、政务服务网、办税服务厅和行政执法公示平台等渠道对外公示了行政处罚、行政征收、行政许可、行政强制、权责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等有关税收权责事项和执法事前、事中、事后环节信息,自觉接受监督。

按照《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实施办法》规定对55户企业涉及重大税收执法决定进行了法制审核,并建立健全法制审核台账。

我局税收执法的启动、调查取证、决定、送达执行等全过程文字记录齐全,执法记录仪在下半年按照规定进行了配置。

(六)组织税收执法资格考试

我局高度重视法制队伍建设,努力提高新录用人员的法治素养。按照市局执法资格考试备考工作实施方案的要求,法制股自5月起每月组织模拟测试,对基础较差、主观努力程度较差的考生加强督导,有针对性地进行补差补缺。通过共同努力,8名参考人员全部通过执法资格考试。

(七)开展现金税费征缴专项整治工作

为积极响应省局开展现金税费征缴专项整治工作,我局迅速反应,成立了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工作职责和专项检查要求,各组成人员认真开展自查自纠,对临聘人员管理、税收作废票证、现金票证和各委托代征单位税收票证使用情况进行摸底排查。通过自查,进一步加强了我局现金税费征缴的管理与监督,堵塞税费征收漏洞,严格把控税收票证的开具进程,提高各开票人的税费征收安全意识,确保税费安全。

(八)落实长江三角洲首违不罚和行政裁量基准工作

自《长江三角洲区域税务轻微违法行为“首违不罚”清单》和《长江三角洲区域申报发票类税务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出台后,股室立即组织各税源管理分局法制员进行集中学习,传达文件精神和上级要求,要求各税源管理部门从8月1日起对纳税人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严格按照两个公告进行办理。截止目前,各税源管理部门能够按照规定进行处罚,个别违规处罚也及时进行了纠正。

(九)开展综合监督检查工作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市税务局转发国家税务总局省税务局关于开展2020年综合监督检查的通知》(六税函〔2020〕65号)工作部署,我局高度重视,立即召开会议,安排部署工作,要求各单位认真对照省、市局检查通知、检查内容、检查方案和检查指引,逐条开展自查,建立问题整改台账,压实工作责任,对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整改。

(十)开展离任经济审计工作

2020年8月18日至9月5日市局审计部门对我局原局长黄必显同志进行离任经济审计。并于2020年11月17日出具了《国家税务总局市税务局督察审计报告》(六税督审报〔2020〕7号),报告中我局在税收执法、党建及行政管理、财务管理等方面不同程度上存在一定问题,我局认真分析问题存在的原因,要求各相关部门对存在的问题再次进行自查并以积极的态度加以整改。

(十一)完成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

一是开展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清理公示工作。按照市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的《关于开展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清理公示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我局行政执法主体和行政执法人员进行了梳理确认,并上报区司法局审核。

二是开展2020年度行政执法案卷自查工作。按照区司法局下发的《关于开展2020年度依法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的通知》要求,我局开展了执法案卷自查,对2019年度行政处罚、行政许可和行政强制35份案卷逐一进行了自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了纠正。

三是总结分析支持脱贫攻坚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全面、系统地总结分析了我区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和助力脱贫攻坚取得的积极效果。

四是开展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回头看”。组织相关部门召开了税收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回头看”工作会议,对各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明确责任单位,并印发了《区税务局关于开展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税费优惠政策落实情况“回头看”工作方案》,从六个方面看展了自查,对自查存在的问题立即进行了整改,圆满完成“回头看”检查任务。

五是开展2019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区局第一时间对单位财务层面、业务层面、信息系统层面内部控制情况进行总结和梳理,搜集佐证材料等附件内容,强化部门协作,确保填写内容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准确性。对此次填报工作最终形成的内部控制报告,积极总结了本单位内部制度建设存在问题难点和经验做法,对本年度的内控工作提供指导。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疑点数据不能及时准确反馈

因减税降费、疫情税收优惠政策落实等因素,省、市局下发的疑点数据较多,由于时间紧、任务重,部分分局核查不能按时完成,反馈数据质量较差,股室无法汇总上报。

(二)下发的疑点数据不能及时整改

部分分局对应整改的数据未按照要求及时进行整改,造成上级反复推送整改。

篇3

一、评定工作中的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各部门同心协力

纳税信用等级联合评定工作是进一步鼓励、宣传依法诚信纳税的企业,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是信用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行等级管理、优化纳税服务的重要依据,也是借以达到守法经营、公平竞争、为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税收环境的重要手段。

今年的全市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是四区税局联合评定,我局上下充分认识到本次评定工作的重要性,在接到《联合评定纳税信用等级的通知》后,迅速组织相关科室负责人传达文件精神,及时与市国税局取得联系,召开国家税务局“纳税信用等级评定联席会”,联合区国税局成立了纳税信用联合评审委员会。制定了全市纳税信用评定工作安排,对评定对象、评定程序、评定标准、时间安排进行了逐一布置。确定了各单位联系人,成员包括纳税服务局、征收管理科、税政科、法规科、计划财务科、信息管理科和稽查局等多个部门负责人,局内各相关部门派出业务骨干直接参与当中的具体工作。与此同时,各基层分局按照区局的统一部署,从相关股室抽调业务骨干,与分局长、管理股长组成评定纳税信用等级小组,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认真学习国家税务总局印发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试行办法》,按照省局时间安排开展联合评定工作,使本次纳税信用等级联合评定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纳税人的认知

为做好这次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四区税务局多渠道积极做好相关的工作宣传,使广大纳税人充分认识到不同的纳税信用等级之间的差别,让广大纳税人了解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重要意义,对促进纳税人今后诚信纳税有积极意义。

(三)国地联动、精诚协作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是由国、地税两个部门联合开展的一项工作,缺一不可,其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必须要树立全局意识和系统观念,加强国、地税之间的密切配合,积极沟通信息。在区局层面,我局纳税服务与征收管理等部门就联合发文的内容、计算机后台的数据提取、交换和对碰,以及评定工作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中出现的突况和问题,曾多次主动上门与国税局纳税服务部门进行反复磋商、达成共识,并充分考虑国、地税基层分局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少的情况下工作压力,按照省、市局的要求,既做到科学安排、统筹兼顾,又能坚持原则、统一标准,为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在基层分局层面,当接到上级的任务后,迅速成立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小组,及时与国税分局取得联系,对评定对象、评定程序、评定标准、时间安排进行了逐一部署,尤其是对2003年以来历次评定工作中国税、地税两大系统的相关征管要求进行广泛的沟通与交流,务求对各等级的评定从历史的深度与国、地税两局管理上的横向层面综合了解,从而对数据分析过程的先后次序有了清晰的概念和统一的规划,使评定工作在四区局的密切配合下有条不紊地进行。

(四)坚持原则、严守标准

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是税务机关以纳税人遵守和履行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等法定义务的综合评定,是对企业提供的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缴纳、发票领购、财务报表等相关资料的信誉情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必须坚持依法、公正、公开、公平的原则,按照统一的内容、标准、方法和程序进行。根据省局的部署,评定工作要一如既往地按照《办法》的要求,坚持“两个严格”,即严格评定程序、严格评定标准,要结合税收经济分析和纳税评估工作,抓住税收管理的关键环节,富有成效地开展评定工作。

市区在征收管理的方式方法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个别级次的初评结果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认识上的不同,为此,区国、地税两局多次通过联席会议的形式进行协作,共同核定最终的结果。

二、取得的成效和经验

(一)国、地税间密切配合,保证评定工作的优质高效

区国、地税局在拟定评定标准,收集整理评定依据等方面密切配合,保证了国、地税局之间的评定工作遵循“一套标准、一套依据、一个结果”。

(二)合理设置区局和分局的分工

为提高工作效率、保证工作质量,本次工作采用区局负责整理明确评定标准,检索整理相关基础数据提供给分局,根据基础数据对照评定标准生成评级结果,整理并明确《纳税信用等级的税务管理激励与监控制度》等工作,分局负责补充区局不能从国税的CTAIS和地税的大集中系统中提取或不能从稽查局取得的信息。

(三)提取数据,分步评定。

我区信用等级评定采取电脑筛选和人工分析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准确的数据源作为评定分析工作的基础,对评定结果准确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性意义。区国、地税两局信息管理部门按照《办法》规定的评定内容与标准,分别从CTAIS系统和大集中系统中将纳入评定范围的纳税人相关信息查询输出统计数据,另由稽查局提供符合D级评定条件的纳税人,一并交由基层分局分步骤筛选出A、B、C、D各级别纳税人。基层分局对于区局数据源并没有采取随手即用的“拿来主义”,而是在对政策的全面掌握过程中得出了评估分析的具体思路,提出评定工作的“三有”方针。即有计划的分析、有标准的筛选、有目的的对碰。其主要步骤包括:有计划地按等级次序对数据进行分析;有统一的标准通过排除法先后得出A、D、C、B级纳税人名单;有目的地与国税分局的初评结果逐一对碰,按照从低原则最终确定纳税人的级别。

三、存在问题和矛盾

(一)《办法》中纳税信用等级量化评定项目和指标设置有待改善,打分方式较为简单,未能完全反映出纳税人实质性的问题,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逐一甄别,增加了工作难度。

(二)计算系统中没有纳税信用评级模块,评定等级的量化指标不能够快捷而准确地从操作平台上较好体现,既影响了评定工作的效率,也弱化了评定后的动态管理。

(三)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管理工作对税收专业的要求较高,没有一个相对专门的评定管理机构或者一支相对固定的专职人员队伍,临时组织人力在不到两个月内完成全辖区近三万户纳税人的评定,其工作的细致性受到限制。

(四)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对象虽然是纳税人,但无需纳税人提出申请,由税务机关直接将纳税人评定等级,纳税人参与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纳税人参与的积极性。

四、意见及建议

(一)成立专职的评定机构。成立专职的评定机构是做好信用等级评定工作的前提。信用等级评定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保证评定的结果具有法律性和权威性,才能够得到社会各方的认可。成立专职的管理部门,使信誉等级评定工作的审核、评议、确认形成分层管理,各层分工合理,各层职责明确,使评定工作的管理纳入管理的正常轨道。

(二)设置顺畅的工作流程和合理的分类形式。结合现实的工作情况,研究并制定出一整套的信用等级管理工作流程,因为,纳税信用等级管理是一项完整的工作体系,他的触角不仅涉及到信用等级的评定,更重要的是有助于税收的征收管理。因此在纳税信用等级管理体系得个个环节,都应当设置出顺畅的工作流程,便于管理和操作。

(三)现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打分方式需进一步完善。现行的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打分方式较为简单,仅仅是把各项指标列出,分配分数,然后打分加总得出结果。这种打分方式过于简单,不能完全真实的反映出纳税人可能存在的问题,在评定上会有所疏漏,从而影响到了纳税信用等级评定的公平性和科学性。

(四)把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工作与税收管理员制度相结合,与管理员的责、权、利相结合,与管理员的各种考核、评比相结合,切实革除干好干坏一个样的弊病,调动税收管理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下一步工作思路

篇4

为全面客观地总结祁门县国税局的个体建账试点工作,探索“盯住大户”的有效方法,日前,**市国税局组织开展了对祁门局个体建账试点工作的专题调研。调研组通过调阅户籍资料、提取和分析数据、上门调查和召开税务人员座谈会等方式,广泛收集第一手资料,认真分析对比数据,直接听取纳税人和税务人员的意见,对试点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和理性思考,提出了完善试点的改进意见,为在全市推广个体建账工作奠定了基础。

一、试点的背景

个体工商户依法设置账簿、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是税收征管法规定的一项法定义务。1997年国务院《关于批转国家税务总局加强个体私营经济税收征管强化查账征收工作意见的通知》下发后,我市个体建账工作曾一度展开,但由于方方面面的原因,工作难见成效,最终不了了之。2002年集贸市场税收专项整治期间,国家税务总局又下发了《关于大力开展个体工商户建账和强化查账征收工作的通知》,个体建账工作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为避免重蹈覆辙,祁门县国税局积极谋划,认真落实,对个体建账工作的难点进行了深入的剖析:

一是税收政策欠公平,建真实账难。当前,商业领域经过充分竞争后,平均利润率(近似于增值率)一再降低,小规模纳税人4%的征收率大大高于本地一般纳税人的平均税负率,税负不公平的矛盾已十分尖锐。个体建账户大多是规模较大的商业经营户,在“双定”征收方式下,核定销售额一般不足实际销售额1/3,税负不公的矛盾尚能得以掩盖。一旦如实查账征收,建账户的税负会猛增,在竞争中将难以生存,因而抵触情绪很大。

二是经营管理层次低,建规范账难。个体工商户点多面广,现金交易多,经营方式灵活,且缺少合法有效的收付款凭证;参与经营者又以家庭成员为主,内部控制制度缺失;加上个体经营者文化素质普遍较低,大多不会记账,即使聘请他人代账,多花钱不算,代账者也是接多少单据记多少账,会计信息真实程度很低。

三是征收管理手段少,遏制假账难。正因为个体经营信息难以监控,税务机关一直未能找到有效的控管手段。实行查账征收后,假账一度盛行,税务机关面对申报税款“滑坡”而束手无策,又不得不走“双定”征收的回头路。

在省局个体税收管理的16字原则,即“管理户籍、盯住大户、电脑定税、申报纳税”的指导下,该局认识到,推行个体建账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引导和帮助个体工商户建立健全会计核算是税务机关应尽的职责,应以积极的态度、求真的勇气和创新的思维努力攻克这个难关。为此,该局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和省国税局有关文件的精神,制定了《祁门县国税局个体工商户建账实施办法(试行)》,从2003年5月1日起,再次启动个体建账工作。

二、具体措施

(一)统一建账标准,明确建账要求。规定2人(含2人)以上合伙经营且注册资金达到10万元以上,或请帮工5人(含5人)以上的,或从事应税劳务月营业额在15000元以上,或者月销售收入在30000元以上的个体工商户应设置复式账;请帮工在2人以上5人以下或从事应税劳务月营业额在5000元至15000元,或者月销售收入在10000元至30000元的个体工商户应设置简易账;所有药品经营户均应按规定建立复式账或简易账。建立复式账的个体工商户应按《个体工商户会计制度(试行)》的规定设置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日记账等,进行财务核算,如实记载财务收支情况;成本、费用列支及其他财务核算规定按照《个体工商户所得税计税办法(试行)》执行。建立简易账的个体工商户应建立经营收入账,经营费用账、商品(材料)购进账、库存商品盘点表、利润表,以收支方式记录、反映生产经营情况进行简易会计核算。考虑到个体经营者建账的实际困难,为方便业户建账,推行初期所有建账业户暂时只建立营业收入账,商品(材料)购进账,并编制库存商品盘点表。

(二)把握政策精髓,创新工作思路。根据国税发〔1997〕101号文件《个体工商户建账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税务机关对建账户实行查账征收方式征收税款,建账初期,也可实行查账征收与定期定额征收相结合的征收方式征收税款。”该局根据此项规定,考虑到目前个体税户利润率低、征收率较高的现状,对如实建账户比照“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计税原理核定税款,采取查账与核定相结合的办法。即:以账面上反映的销售收入减去销售货物购进原价后的差额,乘以适用税率核定税款;应税劳务直接以销售收入乘以税务机关核定的毛利率,再乘以适用税率核定税款。纳税户实际申报时,以上述核定税款按适用征收率倒推销售收入额作为应税收入,进行申报征收。毛利率的核定和调整由该局按年组织调查测定。

(三)依托信息技术,合理设置流程。该局经过几个月试行后,发现核定的过程较繁琐且缺乏监控。在市局信息中心的支持下,开发应用了“个体税源管理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原始申报数据的录入、审核、复审几个环节,测算出应纳税款,打印应纳税款核定通知书。同时将建账户“电脑定税”的税额录入“个体税源管理系统”,以“电脑定税”的税额作为最低控制标准,纳税户每月通过“个体税源管理系统”申报测定的税额如低于“电脑定税”的税额,系统自动按照电脑定税额核定应纳税款,并进入纳税评估环节。信息技术手段为查账与定额相结合的征收方式提供了一个操作平台。

(四)完善后续管理,提高建账质量。该局对使用收款机的超市、药店和建材商店,要求统一使用收款机专用发票,规定每天结束营业时必须从收款机内打印出销货清单,作为收入记账的原始凭证;每月申报销售收入都要与开具发票金额比对,开票金额超过申报收入一定比例的,列入超预警值范围进行纳税评估;对未按本办法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的纳税户,除按规定予以处罚外,并根据当地同行业、同等规模的纳税水平按月从高核定其应纳税额;对纳税人伪造、变造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一经查实,除对其实际经营额按照适用征收率进行查补外,并按照偷税处理。

三、工作绩效的评估

(一)建账工作力度较大。从2003年5月1日以来,该局通过宣传发动,学习辅导等方式,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将所有达到建账条件的个体经营者都纳入了建账管理。建账户数从开始时的16户发展到目前的77户,所有建账户均能按规定向税务机关报送申报表和库存商品盘点表,是我市个体建账工作推行力度最大的县局。

(二)税收收入增长较快。2004年个体固定业户实现税款104.45万元,其中建账户实现税款50.8万元,占个体税款总量的48.6%。从第一批建账的16户统计数据看,建账前平均月纳税合计为10120元,建账后平均月纳税合计为20104.83元,增长了98.67%(详见附表);从原实行“双定”征收的33户纳税情况看,2004年全年入库税款36.6万元,按原定额计算应纳税款为22.34万元,增长了63.8%;从分行业看,五户超市建账前平均月纳税合计为5600元,建账后平均月纳税合计为10030.93元,增长了79.1%,5户加工修理户建账前平均月纳税合计为2040元,建账后平均月纳税合计为4302.14元,增长了111%;3户五金建材户建账前平均月纳税合计为1200元,建账后平均月纳税合计为2921.24元,增长了143.49%。

(三)纳税人反映普遍较好。由于对达到建账标准的个体经营者一律采用了查账与定额相结合的征收方式,对规模较小的个体经营者普遍采用了“电脑定税”,既较好地抓住了大户,又适时地规范了中小户,因此该局个体税收管理已逐步走上公平、公正、合理的轨道,纳税人反映普遍良好。我们走访了部分建账的纳税人,都认为这种征收方式是实事求是的,对按实际申报核定能够承受的纳税额,感到公平合理。经营医药的王志华说,现在市场竞争激烈,生意越来越难做,药品进价高了,而售价反而低了,建账后税负比以前重了,但通过建账,自己对经营状况始终心里有底,对规范管理有好处。同时,他们也担心万一改变了这种征收方式,而销售收入的情况又让税务机关掌握,心中总有一种不安。

四、完善和推广试点的思路

推行个体建账工作是进一步规范个体税收征管的需要,更是促进个体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符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大方向。但是,这项工作推行困难,矛盾众多,突出地表现为:征收率较高与经营毛利率较低的承受能力的矛盾;商业一般纳税人税负较低与个体户税负较高的公平竞争的矛盾;免税者众与纳税者寡的心态不平的矛盾;个体经营者素质较低与建账要求较高反差大的矛盾。在这样一个矛盾交织的形势下推行个体建账,必须从实际出发,积极稳妥、突出重点、区别对待、分步推进。祁门局在推进个体建账工作方面进行的有益尝试和成功经验,值得全市其他地区借鉴,应认真总结,加以完善,全市推广。总体思路为:

(一)突出建账重点。重点是盯住个体大户,坚持个体大户建账要求不放松。当前建账的重点应为个体商业超市,汽车维修,文具,摩托车销售等使用收款机或发票使用大户。可适当提高复式账或简易账的标准,初期以建简易账为主,账簿中又以收入账为主,条件成熟时逐步向复式账过渡。

(二)实施分类管理。对按要求建立复式账的,税务机关应当摒弃歧视政策,符合增值税一般纳税人认定条件的,可报经省国税局审批认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对未按规定建账或建假账的业户,依法予以处罚,同时以行业最高税负水平核定税款;对建立简易账的,实行查账与定额相结合的征收方式,核定方法要依法、合理,比照一般纳税人计税原理核定的做法可借鉴,但面不宜过宽,应限定在进销凭证比较齐全、营业额较大而毛利较低的行业(如超市、家电、摩托车、建材、副食品批发等),核定的税款不得低于电脑定税核定的税额;对经核准建立收支凭证粘贴簿、进货销货登记簿或者使用税控装置的其他纳税人,实行定期定额征收。同时,要建立查账征收户与“双定”户的税负比较制度,定期对建账户建账前后的税负水平及个体同行业、同规模的建账户与“双定”户税负水平进行对比分析,对税负明显偏低的,要作为调整税负或稽查的重点。

篇5

一、税务文化建设的优势(strength)

(一)依托党政引导、全员参与

税务系统站在推进税收事业发展的高度,把税务文化建设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根据税务文化建设实际需要,把活动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使税务文化活动经费得到保障。通过加强税务文化发展方向的引导和活动的组织领导,讲求投入与产出的平衡协调,使税务文化潜移默化地成为税收事业发展的另一种实力体现,把税务文化融入到税收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文为魂,打造税务文化精品工程,引导和组织税务干部职工全员参与,共创共建税务文化品牌,充分展示税务文化底蕴、内涵和税务职工文化素养。

(二)制度日趋成熟、管理创新

税务系统经历了征管改革、机构改革,正在向信息化、电子化、专业化方向发展。现在新的征管手段,征管模式、新的治税理念不断引入税收工作,如税友2006信息系统、1SO9001管理模式、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等。而管理模式是税务文化的运行体系,是具体承载税务文化和保证政令畅通的重要载体和组织构架,税务部门作为一个创新的集体而存在,那种因循守旧的管理模式将不适应税收工作的需要,税务文化建设呼之欲出。在税收不断发展的路程上,税收制度及法制建设作为税务文化的重要基础,已日趋成熟,从而加快了税务文化建设的步伐。

(三)行为有效规范、形象提升

行为规范是税收文化的根本保障,是促使税务干部税收执法和行政管理行为遵章守纪的内在约束力。近年来,税务部门行业规范全面出台,从征收、稽查、管理到办税服务厅的每一个办税环节进行了规范。规范的行业纪律、规范的行业操作规程本身就是一种行业文化。同时,各级税务机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创新服务举措,使税务干部形象有了极大改变,而税务形象是税收文化的外在表现,是税收工作作风和精神风貌对社会的全面展现。一支高素质的税务干部队伍来自于长期的建设,良好的形象来自于长期的树立,税务文化的建设来自于长期的积累。

二、税务文化建设的劣势(weakness)

(一)思想认识不够统一

目前,在税务系统内部对如何适应机构改革和征管改革的需要,促进税务文化建设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不少干部没有正确理解税收文化的涵义,忽略税收文化的影响作用,认为税务文化有点务虚,是光喊口号的浅层次宣传活动,无法持续;有的干部受多年形成的思维定式的影响,工作思路和管理方法尚停留在单纯围绕收入转的现状,得过且过,工作干劲不足的思想有所抬头,认为文化建设可有可无;有的干部对政治业务学习不重视、不刻苦、不钻研,认为税务文化建设是“空中楼阁”、高不可及,没有认识到它是源于管理,在管理中发展、完善、再造而形成的文化管理。

(二)建设层面仍要深化

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偏重于物质的、表面的建设,而对建设税务文化的精神底蕴、营造厚重的文化氛围有所忽视,忽略了文化的物质为表、精神为魂,对如何化“无形精神”为“有形行为”还需进一步的实践。部分税务干部受思想认识、法治意识、价值观念等因素的影响,税收文化还未完全渗透入税收各项工作,还未养成自觉的行为规范和自我管理的习惯。客观地说,这些对文化建设来说是必要的,建设层面仍要深化。

(三)畏难情绪尚需克服

在实际工作中,税务文化建设存在时紧时松、时快时慢、时重时轻,缺乏必要的连贯性,没有建立一套长期开展的有效机制,致使部分同志错误地认为“文化”深不可测,故而产生了畏难情绪。其实,“文化”本无高下之分,也无对参与人员的限制,只有表现形式的不同,只要积极参与,便可“快乐工作、快乐学习、快乐生活”,充分享受到“文化”之乐趣。

三、税务文化建设的机会(opportunity)

(一)国家宏观环境给税务文化带来新发展机遇

党的十七大把文化发展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号召“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总书记也强调,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放到十分突出的位置,充分发挥文化启迪思想、陶冶情操、传授知识、鼓舞人心的积极作用,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所以,在全国税务系统着力推进税务文化建设,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做贡献,已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

(二)我国的税制和税务工作不断改革和完善

随着税制改革和国际税收实践的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既融合国际先进税收思想和做法,又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匹配的税制体系和工作机制。开展税务文化建设,将有助于引领税务人员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与改革要求相适应,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具规模和社会深度转型的国内形势相适应,充分发挥能动性,正确领会和落实改革精神与要求,推动税收改革不断深化和发展。

(三)税务文化建设的时机已然成熟

进入新世纪以来,税务文化建设再度引起税务实际工作者和理论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国家税务总局制订了《关于加强税务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税务理论工作者也就税务文化建设进行了广泛探讨,形成了初步的理论共识。近年来,税务文化建设的实践得到了各级税务机关的积极响应,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伴随着税务文化建设从理论到实践的全面破题,一个认识税务文化,建设税务文化的氛围正在形成。

四、税务文化建设的威胁(threat)

(一)税务文化建设各地发展不平衡

税务文化总体规划还比较抽象,缺乏较为整体规范的策划,各级税务部门现在是“瞎子摸象”、“各地为政”、“各尽手段”、“各具特色”,税务文化共建力度不够。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税务文化建设如果在一个长远规划下进行将会事半功倍,呈现良好发展态势。各级税务机关要把税务文化建设当作税收工作的“重点工程”进行布置、落实,要有专门人来抓,来管,动脑筋,想点子,同样需要领导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税务文化建设水平在整体层面上还要加强

税务文化建设与全国经济发展的速度比有差距,与税收事业蓬勃发展的形势比有差距,与一些兄弟行业的文化建设比有差距,税务文化建设完全可以搞得更加丰富多彩,出精品,出样板,在全国范围掀起税务文化建设的。税务系统可以确定一二个主题进行文化建设,如出一本有影响的反映税务文化方面的书,重点宣传一批征、纳双方的先进典型,可以由各省自行组织,也可以国家税务总局牵头总抓。

(三)税务文化建设还没有得到全社会的认可

一直以来,全社会反映税务部门的影视剧创作太少,是我们税务部门无题材可写,还是作家们对税收事业缺乏创作热情,还是税务部门题材引不起老百姓的兴趣,这一现象值得思考,至少说我们税务部门自身宣传不够,还没有引起社会的更多关注。

五、制定具体的合适的税务文化建设策略

税务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需要长期发展、循序渐进,需要全员参与、全心投入、全力实施。通过SWOT分析,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来抓。

(一)加强组织学习,提升文化修养

学习是为一切工作打好基础地位,学习既是当代税收工作发展的需要,又是一个人提升文化修养的永恒主题。首先,增强对建设学习文化重要性的认识,激励自觉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其次,大力倡导增知识向书本学,抓信息向网络学,提素质向政策学,会管理向领导学,强能力向群众学,写文章向媒体学,懂专业向行家学;第三,突出学习的针对性,制定符合税收工作实际的教育培训长远规划,从而为税务文化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证。

(二)树立团队精神,激发队伍活力

团队精神是一个单位凝聚力和向心力的综合体现,要充分运用各种教育宣传手段,开展学习评比、知识竞赛、读书演讲、文明创建、争先创优、文体娱乐活动等,不断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的热情和工作积极性,丰富税务文化生活,弘扬正气,培养团队精神,在内部不断营造浓厚的税务文化建设氛围,引导广大税务干部把做好税务工作当作事业来追求,给干部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对工作努力、成绩显著者,给予表彰奖励,切实通过榜样激励、荣誉激励、培养激励、晋升激励等相结合的激励机制,激发团队活力。

(三)规范税务行为,打造服务品牌

各级税务机关要以纳税人的需求为导向,把税收服务贯穿税收工作的全过程,牢固树立服务是税务部门法定义务和基本职责的意识。明确服务内容,开放服务方式,制定服务工作规程;拓宽服务的内涵,积极构建以职能为根本、权益为重点、程序为基础的税收服务体系;把信息化建设放在突出和重要位置,加大计算机技术在税收管理中的应用力度,建立统一规范的应用平台,全面提高科技服务的水平,打造服务文化品牌。

篇6

【关键词】纳税人;需求管理;优化服务;建议

一、纳税人需求管理的基本内涵

纳税人需求管理是税务部门遵循顾客理念,依托信息化,运用客户关系管理的主要工具和方法,以纳税人需求为导向,加强需求收集、分析、响应和后续评价,满足纳税人的个性化需求,加强征纳双方平等、信任、合作关系的培育和改进,不断提高服务效率,进而促进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的提升,实现征纳双赢目标的管理模式。

纳税人需求管理的基本内涵包括:

1.以纳税人需求为中心。纳税人需求管理围绕纳税人需求建立流程,着重于纳税人需求的收集、分析,并创设服务。

2.以纳税服务为根本。针对纳税人的需求,以纳税服务为解决之道,进行内部资源的配置和整合,建立部门的协作体系,促进纳税服务绩效的持续提高。

3.以培育和改进征纳关系为重点。重视纳税人的个性化特征,通过与纳税人的交往不断加深对其了解,不断改进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建立合作和信任的关系。

4.以不断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遵从度为目标。纳税人需求管理始于纳税人需求,基于纳税人满意,终于纳税人遵从。

5.以管理科学和信息技术共融互济为手段。学习应用客户关系管理的成熟做法,坚持管理科学和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引入科学的管理工具和模型,与数据挖掘、专家系统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紧密结合,在改进服务方式、实施流程重组、优化组织结构的同时,构建功能完善、贴近纳税人需求的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两者的互动并进。

二、纳税人需求管理的基本步骤

1.需求收集;

2.需求分析;

3.产品决策;

4.服务实施;

5.关系培育;

6.评价改进。

三、税务机关纳税服务的内涵

纳税服务是税务部门在税收征管过程中根据纳税需求向纳税人提供的旨在方便纳税人履行义务和享受纳税权利的各种服务的统称。随着征管工作的不断深入,纳税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同时由于税收征管信息化、专业化的进一步深化,纳税服务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纳税人要求税务机关提供良好的纳税服务的呼声日益高涨。如何进一步改进和完善纳税服务,满足纳税人服务要求,是当前税务机关有待研究的新课题。

四、纳税服务的必要性

(一)优化纳税服务是政府职能的体现

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创造充分且必要的外部条件是政府的职责之一。税务部门作为政府的重要执法部门,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调整,促进各项税收政策的落实到位,为纳税人提供优质、便利、文明、高效的纳税服务,引导和保护市场主体公平、有序竞争,全力打造服务型税务机关,促进征纳双方良性互动,实现税收收入与经济发展“双赢”。

(二)优化纳税服务是税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适应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税收征管法》历史性地写入了大量的传统意义上的职业道德条款,大幅度提高了对税务机关干部行政规范和职业道德的标准。纳税服务已成为构建我国现代税收征管新格局的重要环节。税务机关只有坚持法治、公平、文明、效率的新时期治税思想,让纳税人真正感受到优质服务,才能不断增强依法纳税意识,推进依法治税步伐。

(三)优化纳税服务是构建和谐征纳关系的重要手段

纳税人的权利保障得越好,纳税人对税法的遵守程度才会越高,征纳关系才会越和谐。在发达国家,服务意识在税务部门体现的较为充分,甚至包括税务部门的名称在内,都赋予了服务的内涵。将纳税服务类型从“监督打击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才能把纳税人的利益实现好,把纳税人的权益维护好,以公正公平保障和谐,以优质服务促进和谐。

五、优化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意识的几点建议

结合目前我国税务机关与纳税人之间的发展状况,提出优化税务机关纳税服务意识的几点建议:

1.优化征管流程,切实减轻办税负担。

2.转变管理理念,丰富纳税服务内涵。树立公平服务意识,不论纳税人性质种类、经营规模、缴纳税额多寡、所辖地域等,都平等享有纳税服务权利。树立全员服务意识,各级各部门应当加强协调配合,形成既各司其职、又相互配合的纳税服务合力。树立主动服务意识,及时掌握纳税人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纳税服务,不断完善和丰富纳税服务内涵。

3.更新税务人员知识,提供专业化服务。税务人员特别要提升业务素质,熟悉财务会计知识和相关税收法规,通过不断学习,准确把握新旧政策的异同,准确向纳税人说明办税流程。加强与税务等中介机构的合作和业务研讨,提升税收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4.创新沟通机制,构建良性的征纳互动。随着社会转型和政府职能转变,各类非政府组织在解决社会现实问题上具有的自主性优势日益显现。依托政策咨询类非政府组织,税务机关和纳税人可以实现更有效率的沟通,纳税人通过非政府组织的利益表达机制将单个、零散的需求集中化,使其更具代表性和典型性,税务机关通过这种自主、自助的互动模式,能充分解纳税人的真实需求,更易获得纳税人认同。

5.满足纳税人个性化需求。对纳税人实施分类管理,探索个性化服务,有效提高纳税人满意度和税收遵从度。逐步建立税收信用评价、激励、监管和惩戒机制,积极构筑诚信、和谐、协调、互动的征纳关系。根据纳税人不同信用等级及经营范围的不同,在税务登记、发票管理、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税务检查、涉税审批等方面,提供有针对性的个。

6.加强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纳税服务效能。一是通过互联网传播功能,解决征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二是依托网络平台,降低纳税人办税成本。大力推行电子申报、网上认证、网上抄报税,办税大厅分类分时段申报及开展预约和延时服务,切实减轻纳税人办税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资金成本。三是开发实用性软件,提升办税效率。结7.拓展纳税培训,提升纳税人办税能力。积极开展对纳税人的分类培训,分层次召开税企座谈会,为纳税人搭建交流平台,增强纳税人执行力;建立与专业市场专业委员会的沟通机制,实现对个体户科学有效的管理,从整体上提升纳税人办税能力。

参考文献:

篇7

关键词:信息管税 问题 对策

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纳税人组织形式、新的经营方式、经营业务不断变化,税源呈现流动性、多变性和复杂性,税收管理更加纷繁复杂,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日渐突出。为了进一步深化税收征管改革,提高征管质效,2009年6月,国家税务总局审时度势,适应新的发展时期发展要求,提出了“信息管税”战略,并作十二五时期深化税收征管改革的重点战略之一。

信息管税的内涵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以解决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问题为重点,以对涉税信息的采集、分析、利用为主线,完善管理机制,加强业务与技术的融合,以达到不断提高税收征管质效的管理目标。

各地税务部门积极探索和实践,已取得初步成效。但由于“信息管税”是我国征管创新改革的新生事物,是顺应时展,学习借鉴国际税收管理的先进经验与我国税收管理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在思想认识、资源配置、信息管税的技术方法等方面存在许多瓶颈需要破解,很多难题需要探索和研究解决。

一、我国“信息管税”实践中的问题分析

(一)信息管税的理念尚未形成普遍共识,思想认识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很多税务管理人员没有从思想上认识到信息管税的重要性,更多还是基于传统管理理念,征管力量偏重于对纳税人下户管理、实施税务检查或税务稽查,缺乏广泛利用涉税信息对纳税人实施针对性和有效性管理,造成了征纳成本居高不下,纳税人满意度不高,征管资源浪费严重,征管质量效率偏低。

(二)受制于交易信息申报、报送义务等征管立法局限的影响,信息采集的质量不高,很多纳税人申报信息数据真实性较差;各级税务机关能采集到的涉税信息渠道范围狭窄,信息数据数量不足,准确性不高,及时性和有效性不强;对解决征纳信息不对称至关重要的重要的物流、资金流信息数据无法真实取得,政府部门的第三方信息采集的渠道不通畅,信息资源共享度、透明度不够,直接影响了数据比对分析的质量,进而影响征管质效。

(三)信息数据的分析应用有待于进一步加强。一是采集的信息数据质量不高,数量不足使得管理系统内部产生很多垃圾数据,影响了分析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二是缺乏对信息数据资源的集中整合、审核、比对和加工利用;三是分析指标和数据标准的量化过程缺乏科学性和系统性,没有充分发挥数据分析在税收征管中应有的作用;四是数据的深度挖掘的技术和方法与税收管理业务结合运用不够;五是业务与技术融合度不够,开发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难以适应实际税收征管变革的需要,有待于和实际的经济、税收政策、征管改革及信息技术的变革相适应,如防伪税控系统、出口退税系统和税收风险预警监控缺乏有效整合,实际的应用技术拓展和开发能力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二、加强信息管税的对策

深入推进和实施信息管税,除了需要解决理念认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有效的探索有效的途径,运用科学的信息管税的技术和方法,促进征管质效不断提高。

(一)信息管税是新时期税收征管工作思路的重大变革,是科学发展理念在税收征管中的实际应用。因此,要把实施信息管税理念提升到战略高度,贯穿和运用于税收征管的全过程,通过有效运用信息管税的科学技术与方法,有效降低征纳成本,提高税收征管质效。一是要广泛加强宣传,教育培训,提高认识,深刻理解信息管税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二是应该充分认识到信息管税不仅仅是技术和方法手段的转变,而是涉及税收管理思想观念、业务流程、制度机制、组织机构等各方面重大和深刻的变革;三是充分认识到信息管税不仅仅是税务部门的管理理念和管理业务的变革,各级政府都要齐抓共管,积极配合,形成全社会的协税护税、综合治税的发展趋势

(二)进一步拓宽信息采集的来源和渠道,提升信息数据质量

1、在不断完善税务系统内部涉税信息采集的同时,加强对外部涉税信息的采集和利用,即深入纳税人生产经营实地采集纳税人的第一手涉税信息数据,同时加强对征纳之外的第三方信息的采集,如从工商、海关、银行、统计部门等获得的涉税信息的综合利用,尽最大可能获得广泛充足的信息数据源;扩大信息采集的内容,既要采集全面系统的静态涉税信息,即纳税人的生产工艺流程、原材料消耗、能耗、产品库存销售的规模总量和结构方面的静态数据资料,更要注重对纳税人动态信息的采集和监控,如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工艺流程、资产状况、财务状况变动方面的动态信息,趋势变化规律,如原材料消耗或成本的变动、销售或经营收入的变动、利润及税负的变动等,为有效开展数据分析提供丰富的基础信息数据。

2、改进信息采集的方法,提升信息数据质量。可采取由纳税人自行申报和税收管理人员定期开展实地巡查和典型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信息数据采集。税收管理人员实地调巡查、典型调查采集涉税信息时,要尽量做到深入纳税人生产经营实际,采集调查全面系统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工艺流程,原材料消耗、能耗、产能状况及变动的信息数据,根据实测的原材料、产成品库存状况及变动,估算纳税人的销售或经营收入、投入产出率、利润率等相关税源指标,结合现行税法及相关政策实算纳税人法定的纳税能力,并通过各种渠道和交换的涉税信息,比对校验纳税人登记和申报信息的真实性,尽力使征纳信息能有效对称,提高基础信息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为有效开展数据分析,建立数据模型提供高质量的基础信息数据。

篇8

一、当前国地税协作办税的现状

分税制财政体制后,建立了中央税收和地方税收两大体系,国家税务总局将全国省以下税务机构划分为国家税务局和地方税务局,相对集中了相应税种的征收管理力量,对强化中央和地方税收的主体税种的征收管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由于国税、地税系统自成体系,各自相对独立、各行其是、各负其责,没有完整的相互联系、相互合作和相互协凋的工作机制,既造成了资源浪费,降低了工作效,又增加了纳税人的麻烦。各种相似的工作职能交织在一起,加大了税收成本,加重了纳税人负担,有的纳税人难以适从。

近年来,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各地国地税部门在纳税服务协调与合作方面进行了大胆尝试,有的地方在双方办税大厅内互设办税窗口,有的联合举办税收宣传月活劢。在税务登记管理,“两税”数据共享和纳税信用等级评定、个体税收管理、企业所得税征管、稽查等方面共同进行了有益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随着经济发展和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纳税人对涉税资料报送、办税标准、申报软件、税源管理、服务流程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当前国地税协作的广度和深度已不能满足纳税人的需求,纳税人要求从办税形式向办税服务上有一个实质性的转变。

二、当前国地税协作存在的问题

随着税收征管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和组织收入功能的不断增强,国税、地税为了自身建设和增加收入的需要,自成体系,独立性越来越强,甚至在某些方面存在摩擦现象,缺乏有效的沟通和融合,一些弊端日趋显现,与税收征管科学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出现了一些问题。

1.缺乏长效机制。受管理体制的制约,国、地税在协商沟通、信息共享和协作配合等方面形成的多是实施意见或实施方案,协作机制缺乏职能化支撑和监督,协作工作时断时续。由于国、地税纳税服务协调与合作时,不仅涉及国税和地税的纳税服务、征管、信息、税政、稽查、计财等各个部门,还涉及上一级税务机关及相关部门的业务流程,涉及不同层次的征管软件,从而导致在某些环节不易达成共识。

2.信息共享率低。目前国地税征收管理信息系统各自为政,双方数据库信息不能自动地形成比对结果,信息交换存在数据口径不一致等缺陷。由于国、地税信息化建设的差异,特别是征收管理软件的差异,以及国、地税各自的网络覆盖范围、数据存储、处理能力和方式、设备物理隔离等方面的差异在一定时期内客观存在,成为当前国地税进一步扩大、深化协作的技术障碍,导致税收征管信息软件不匹配、行业信息共享内容不匹配。

3.协作范围不够广泛。在税收基础管理方面,纳税人在办理税务登记变更、停复业、注销等业务时须向国、地税主管税务机关分别办理,对非正常户、登记失效户认定与管理,没有形成统一的后续管理协作新机制;在税源管理方面,国地税按照各自工作的重点,加强了税源管理,强化了行业管理,双方税源管理信息未能实现有效的交流、整合和利用。在税务稽查方面,由于税务稽查机构双方具有各自的独立性,在制定年度稽查计划和专项检查实施方面未能达成一致,造成重复检查,增加了纳税人的负担,也增加了国地税双方对稽查人力和物力的投入,无形的增加稽查成本;在日常税收政策宣传、辅导和咨询方面,缺乏必要的协作配合,没有形成统一的对外宣传载体和长效的联合互动机制,影响了宣传效果。

三、深化国地税合作的必要性

1994年我们推行的分税制改革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进行的,在当时的情况下有益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集中中央税权,保障国家财政收入,统筹兼顾,发挥地方发展经济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和作用。机构分设二十年后,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当今经济发展新常态,供给侧改革的新形势下,税收征管的信息化、互动性,都促成了国地税密切协作的必要性。

1.加强国、地税合作,是实现依法治税的内在需求。国、地税通过对纳税人登记、申报等征管信息横向比对,有利于从源头上控制税款流失。通过互相利用对方的信息资源,可以为税务稽查提供可靠依据和案源;通过最大限度地实现国、地税稽查联合办案,可以更加准确地对偷、逃、骗、抗税行为予以定性。通过加强国、地税在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开展税收专项检查等方面的联合作业,可以提高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管理力度,推进依法治税,优化税收环境。

2.加强国、地税合作,是深化税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作为税收业务管理的职能部门,国、地税局形成的税收管理信息具有一定共通性和互补性。但目前双方尚没有建立税收基础信息共享机制,形成了国、地税局之间的信息孤岛。只有加强国、地税局沟通协作,实现信息资源共享,才能有效整合信息资源,使税收信息化建设成果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税收工作成果。加强国、地税合作,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服从、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是国、地税的工作重心所在。既然工作目标一致,职能趋同,那么双方就应进一步加强沟通与合作,在工作计划的拟定、重要工作的部署、有关措施的制定上互通信息,密切合作,形成税收管理工作合力,促进税收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3.加强国、地税局合作,是优化纳税服务的实际需要。国、地税同为税收管理职能部门,很多情况下实施对同一纳税人的共同管理。如果没有协作配合,信息共享,各自为战,必然会导致对同一纳税人的多头重复检查。国、地税局建立合作制度,通过在各自的办税服务大厅公示对方的纳税服务内容、申报纳税的有关事项和要求等,使纳税人对国、地税机关的各项管理要求更为清楚明晰,可以有效减少纳税人在办理各项税收事宜时在国、地税局的往来次数,大大方便纳税人。对国地税自身来讲,可以进一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可以有力地提高国、地税双方对纳税人的日常管理、检查,增强稽查选案的代表性和准确性,有效地减少双方在税收征管、稽查方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实现税收管理成本的逐步降低和税收管理效率的不断提高。

四、构建国地税协作机制的探讨

在当前新形势下,国地税携手协作是历史赋于税务部门的神圣使命,是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需要,是税收征管改革的重要内函,决不是可有可无的权宜之策。我们要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找准切入点,理顺工作思路,不断求实创新,达到预期的目的。

1.建立长效机制。一是成立工作机构。在税务系统自上而下成立国地税协作领导小组,设立专职办公室,进行高位推动。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督促协作进展,研究解决协作配合中的问题,及时化解工作矛盾,促进协作工作长期化、制度化、规范化,努力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加强风险应对。加强双方在风险识别、应对方面的合作,通过对疑点数据的分析筛选排查,加强疑点数据交换,建立和形成共同的税收风险识别、应对协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双方的风险管理应对能力,有效规避执法风险。三是推进联合稽查。共同制定督查考核办法,建立追责制度,明确责任追究;协商确定联合专项检查的重点,逐步扩大联合检查的范围,共同实施检查,降低检查成本,提高检查效率,避免重复检查,保护纳税人合法权益。

2.建立信息平台。建立税源协作信息管理平台是实现信息上传和按户归集,提高信息分析利用效率和质量,促进信息的深度分析应用,实现信息交流共享的必要手段。在坚持成本、效率优先的前提下,国地税共同建立信息协作管理平台,整合计划、统计、工商、建设、土管、房管、社保等部门掌握的企业基本经营情况、税源信息和纳税、减免退税、欠税等征管综合信息,加强对纳税户及其税源的控管,并切实解决登记企业中的零申报和不申报等问题。同时,在各类数据健全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统计、分析、比对、预警等功能,提供迅速全面的稽核结果信息,为纳税评估和税务稽查提供准确依据。

篇9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升政治素质和思想认识水平

今年计财处全体干部能够按要求认真参加市局组织的政治业务学习、辅导讲座等学习教育活动,并认真撰写政治笔记,心得体会。重点从三个方面加强了政治理论和思想认识内容的学习。

一是认真学习了自治区党委及乌鲁木齐市委关于贯彻学习党的十会报告等文件精神和领导讲话。结合税务工作实际,对重大投资项目对区域税收的影响,振兴规划一系列政策出台和落实后对税收收入的影响程度等问题进行了认真思考,大家解放了思想,转变了思维,在政治上、思想上做好了充分准备。

二是参加了公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学习培训。按照以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严格要求和教育处室干部,工作中要不断增强公务员职业道德的水平和能力。

三是加强了计财工作业务学习。为了确保计财工作更加规范,高效的运转,针对工作的需求,制定和完善了各项管理制度。建立每周业务学习例会制度,把学习内容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抓好处室每位干部工作计划的工作落实,以电算化的全面应用来提高工作效率,完成了收入进度查询系统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准确率,减轻了基层负担。

二、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税收计划、会计、统计和票证工作

1.结合实际测算下达2013年度地方级税收分征收单位税收计划建议和报告。

2.及时了解、监督计划的完成情况,认真做好月份税收计划完成情况报告并及时上报。

3.积极落实税收分析例会制度。按时召集各处室及区(县)局召开税收分析例会,收集、汇总税收分析例会资料。

4.认真组织20__年税收会统报表年度会审工作。组织了系统内9个区县税务局税收会计统计人员进行20__年税收会统报表的年度会审会议;参加了全疆报表会审工作,及时准确地将反映乌鲁木齐市地税税收完成情况的报表上报自治区地税局。

5.组织安排布置20__年全系统税收统计的企业划型及相关年报表统计工作。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的要求,年初安排布置对全系统纳税企业、个体工商业户按规模进行企业大、中、小、微型的划分工作。为准确反映我市各类企业的税收分类情况,我们多次与区局计财处、中软公司和乌鲁木齐市国税局沟通联系,将自国税取得的数据导入税收征管软件中,减轻了基层工作人员的负担,并按规定时间将20__年度统计报表上报区局。

6.进行税收会计检查。利用市地税局税收票证检查的契机,5月份对8个基层单位进行了税收会计、“三代”税款手续费审核工作的检查,针对发现的问题现场给予解答,并要求改正,对被检查单位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结合当下实际工作对税收会计、统计及相关工作流程进行了重申,并下发。

7.按月根据各区(县)局上报的数据报区局,税收电旬报。编报市局税收收入进度表,每月根据各区(县)局上报的银行对账单与人民银行进行市级收入的对账,每月对国税代征两税两费数据进行统计;

8.根据区局工作安排,开展了税收调查工作,安排各区(县)局6月份对上报的数据进行汇总、审核。

9.拟定2013年税收票证各项工作 通知、安排、计划。

10.认真开展了2013年税收票证检查工作。此次检查对市局系统11个用票单位,176个持票人,货物运输业代征,邮政门市代征,进行了检查。检查范围为20__年1月至2013年5月的税收票证使用、管理和税款缴库情况。重点检查征管系统票证管理中票证数据的查询核对。对检查单位的情况和问题进行了通报,并监督进行整改。上报了2013年税收票专项证检查的报告。

针对“营改增”工作的推进,重点检查货物运输业代开票情况,并要求货物运输业代开工作近期要严格票证、手续费等结报、缴销、申报工作。

对检查单位的情况和问题进行了通报,并监督进行整改。上报了2013年税收票专项证检查的报告。

11.认真组织学习了国家税务总局令28号《税收票证管理办法》,要求各区、县局要做好票证的盘点、计划领用票证工作,特别要做好2013年下半年的票证领用计划,已便合理的使用票证,避免造成税收票证的浪费。对已停用的各类税收票证做好清理造册工作。

(二)税收分析及重点税源工作

每月21日给区局上报重点税源企业数据;上报一季度重点税源企业分析报告;上报20__年全年、2013年一季度税收高风险企业数据核查报告;上报20__年纳税大户税收核实数据。

(三)财务及经费管理工作

1.每月对本系统的经费报表进行审核、汇总、考核和管理,按时上报区局。每月审核汇总本系统“三代”税款手续费明细表、结报单,提供经费结余情况表。负责市本级经费会计业务,进行账务、报表的处理。每月完成本系统房改资金账户的会计业务工作。每季与财政部门对账。

2.部门决算工作:组织召开本系统20__年度部门决算编报会审会议,圆满完成了各核算单位的决算,及系统决算,并对2013年财务情况进行了分析及绩效评价。参加区局部门决算会审工作。

3.根据自治区地税局《关于做好20__年财政供给单位人员信息数据更新工作的通知》,对各预算单位20__年单位信息和人员信息变化情况,进行了数据更新工作。为了保证信息数据的准确性,本次报送工作采用会议形式集中编制,由各预算单位具体负责此项工作的财务人员参加。各单位认真审核上报的信息,保证各项数据真实、准确、完整,且与相关报表数据保持一致,同时报送相关的文字说明,为次年的统计工作打好了基础。

4.系统税务经费统筹工作。今年我局为了进一步加强我市地方税收收入征管,适度控制税收征管成本,增强统筹调度资金的能力,实现在税收征管经费筹集和支出方面逐步实现计提标准统一、无差别化管理的目标,依据市财政对乌鲁木齐市地税系统税收征管经费实行“固定基数、增长提成”的方案,在系统内推行税收征管经费总挂总提,统筹安排使用的经费管理办法。这种新的经费管理模式的实施即有利于各区(县)局更好的依法征税,而非任务征税。又有利于改变各区(县)局之间收入不平衡的的现状。更有利于基层干部专心抓收入,抓队伍建设,集中精力投入到组织收入工作中去。

5.市局在保基本、持均衡的前提下,着力向基层倾斜,合理统筹安排支出,确保经费收支平衡。对15个预算单位的支出情况进行了测算,核定了固定公用支出及人员支出。由于市局统筹安排使用的经费只占税收征管经费固定基数的60%,在用于保证各区(县)局基本固定支出的前提下,为了更好地开展各项税收工作,经费不足部分可由各区县财政部门按照税收征管经费固定基数的40%及税收收入的增长提成予以弥补,由各区县财政部门直接拨付同级地税部门。各区(县)局应加强税收征管,严格税源控制,应收尽收,保障税收收入的可持续增长,将争取到的税收征管经费由于本单位的能力建设以及为纳税人服务支出、办公经费补助等方面。

6.同时,对市局机关、机关服务中心、干部培训中心、机关工会、稽查局、第一分局上报本部门2013年预算收支情况。通过对这六个核算部门上报的预算支出情况进行审核,并结合历年来实际收支,核定的预算收支情况,做到了统一部署、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厉行节约,统一标准,综合预算,取得预期效果。

7.完成了本系统“小金库” 长效机制工作档案报表报送工作。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档案报表包括《单位开设银行账户情况表》和《单位非税收入收缴情况表》,涉及16个核算单位。清理后规范账户65户,清理20__年上缴非税收入 87.69万元。包括资产出租出借收入81.74万元,资产处置收入5.59万元。通过治理工作的开展,要求各单位要进一步加强对“小金库”治理工作的思想认识,努力克服消极思想和懈怠情绪,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查找不足,巩固“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成果。认真落实治理“小金库”长效机制的建设,从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高度,将“小金库”治理纳入日常监督管理工作中,常抓不懈,从源头上防范和杜绝“小金库”问题的发生。

8.进行了系统规范职工食堂管理调研工作。落实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对20__年系统存在津补贴发放不规范的问题整改情况的工作。

9.“三代”税款手续费工作。上半年年共核拨手续费2100万元。

(四)基建项目及政府采购管理

1.完成了2013年各基层单位上报的基建计划的收集整理、过会和批复工作,并按基建管理相关要求向自治区地税局上报了2013年基本建设项目计划及预算资金的申请。累计申请基建项目资金700万元。(2013年市局共上报区局新建基建项目两个,分别为市地税局档案馆和米东区地税局职工食堂项目,批复6个基层单位基建项目8个,其中包括:1、米东区对局办公楼进行整体粉刷及整修。2、经济开发区对旧办公楼征收大厅进行整体装修。3、稽查局拟对职工食堂进行扩建并整体装修。4、天山区对局办公楼的五楼、六楼进行改造以及对解放北路税务所改造装修。5、县局对局办公楼二楼露天晒台进行全封闭改造。6、培训中心对二楼多功能厅主席台等进行改造重 修。

市局要求各单位在接到基建批复通知后尽快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领导小组,严格执行财务、基建等有关规定,并按照政府采购相关要求进行工程项目招投标,市局计财处将对新批复的基建项目的开展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对接做好了县地税局甘沟乡税务所前期开工的各项准备工作,并组织多家单位开展了新追加的税务所配电工程项目(全室内)的竞价谈判,目前该税务所正处于施工阶段。

同时,组织协调了甘沟乡东风村的援建项目,加紧完成设计院设计规划,确定项目施工方案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3.开展了市地税局档案馆立项等各项资料、申请的前期申报工作。

4.开展了市局系统闲置资产(房产、土地)摸底调查工作(目前此项工作仍在继续),同时推进同国税局资产置换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

5.下发了2013年度政府集中采购目录和分散采购限额标准,并就2013年的政府采购工作作出了相关要求。

6.完成了2013年一季度和上半年政府采购报表的报送工作。

7.共完成了36笔政府采购申请的审核、批复工作,其中集中采购6笔,分散采购(自行采购)30笔(经财政局批准集中转分散2笔)。

(五)国有资产管理工作

1、完成了各单位20__年资产占有使用权登记年检及审核上报工作。

2、完成了各单位20__年资产信息报表的审核上报工作。

3、完成了基层单位上报的资产处置审核、核销工作。

4、协调组织开展了市地税系统资产盘点条码设备配置工作。

(六)审计工作

1.按照区地税局工作安排,配合自治区审计厅对我局进行了延伸审计工作。期间,陪同区审计厅工作人员前往市局所属4家单位(沙区、新市区、头区、经济区)实地查看,核实了应征未征及减免税、欠税等数据情况。

2.陪同区审计厅工作人员前往2家企业(自治区钢铁运输公司—头区、新疆蓝天石油化学物流有限公司—沙区)进行了实地查看,核实了企业申报等情况。

3.对税率执行情况进行了核实。区审计厅工作人员通过区局数据库筛选了一些企业数据,经市局征管处核实情况后,回复报送了核实结果。

4.配合市审计局对我局系统单位进行了为期近两个月的年度审计工作,提前安排好审计办公场所和所需办公用品,随时按其要求协调所属单位接受审计及报送有关资料,做好后勤保障工作,此项工作顺利完成。

5.根据《自治区地方税务局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暂行办法》的规定,按照市局人事教育处的要求,我处抽调所属单位人员成立审计组,于2013年5月28日至30日对乌市地税局原机关党委副书记王哲同志和水磨沟区地税局原党组书记、局长桑希华同志,履行经济责任的财务收支情况进行了审计。审计工作得到了相关部门及领导的支持配合,审计组顺利完成了审计工作。

(七)车辆管理、装备工作

1.年初,根据区地税局车辆配备管理规定,安排布置了市局系统各单位上报本年及下一年度的车辆购置计划工作。汇总后,经市局党组会议研究同意,分别上报了2013和2014年度车辆购置计划的请示。

2.根据区地税局核定给我局系统公务用车车辆编制情况,按照《自治区地税局计划财务处关于核定乌鲁木齐市地税局车辆编制的通知》(新地税计财便函〔2013〕33号)和《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重新核定全区地税系统公务车辆编制的通知》(新地税函〔2013〕155号)的相关规定,给我局系统核定公务车辆总编制247辆,其中:一般公务用车15辆,执法执勤用车232辆。

虽然此次重新核定车辆编制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工作量大,但是接此通知后,及时统筹安排,领会文件精神,认真统计所属各单位的管辖机构数、纳税登记户数、人员编制数等各项数据,对所属各单位的现有车辆进行了摸底,按照“保持存量、统筹安排增量”的原则,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核定了所属各单位的车辆编制,经市局研究同意按时上报了《乌鲁木齐市地税局关于核定车辆编制报告》。

3.根据《自治区地方税务局关于乌鲁木齐市地方税务局公务车辆编制的批复》(新地税函〔2013〕183号)规定,及时对所属13个单位分别下发了核定的车辆编制通知。

4.为了进一步加强今后全局系统公务用车管理工作,不断提高公务用车配备、使用、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水平,就市局系统公务用车管理工作下发了《乌鲁木齐市地方税务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务用车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了公务用车车辆的具体配置标准等相关规定和要求。

5.根据《自治区地税局计划财务处关于上报车辆购置计划的通知》(新地税计财便函〔2013〕50号)要求,定编后重新上报车辆配置计划。接此通知后及时安排了此项工作,按照新定的车辆编制数,汇总了缺编的单位重新上报的车辆配置计划,经市局研究同意按时上报了《乌鲁木齐市地税局关于2013年车辆配置计划的请示》。

6.根据区地税局工作安排,需各单位对现有车辆进行三方(控办、车管所、单位资产)信息核对工作。为完成好此项工作,努力解决好车辆的遗留问题,及时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安排布置所属各单位将现有所有车辆进行认真、仔细地摸底清查,并提出了相关工作要求。

7.服装的后续配发工作。对系统13个单位,服装配饰进行了发放。对新增人员服装、鞋帽、领章帽徽、领带等发放。

三、其它方面

1.积极配合市审计局、区局督察内审处对我局20__年税收计划执行情况进行审计。

2.积极准备材料,按月参加市政府经济运行会。

3.为其它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做好数据的解释使用数据共享服务工作。

4.进一步加强了与财政、统计、经济与发展改革委员会、人民银行、国税局等部门的工作协调。为其它相关部门提供数据,做好数据的解释使用工作。协助市财政局、市委财经办、市统计局、市委秘书处搞好税收情况的分析。

四、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1、工作中的预见性还需进一步加强,有时有忙于应付的现象,使一些工作在完成的过成中没有深度。

2、对区、县局业务指导工作还需进一步深入。经常下基层解决基层工作中的难题和问题。

3、要 继续加强学习,练好内功,提高自身素质,不断的向实践学习,向先进学习,向书本学习,以适应新的税收征管模式的需要。

4、要进一步增强工作的预见性和主动性,主动沟通,及时汇报,工作做到早安排、早打算、早落实。深入基层、掌握情况,及时决策。

五、下半年工作计划及措施:

1.完成上报车辆三方(控办、车管所、单位资产)信息核对工作。

2.做好新的车辆登记簿的注册登录工作。及时汇总上报满足条件的报废车辆工作。

3.对清理出的车辆遗留问题,进行分类汇总上报,逐步解决好这些问题。

4.开展本系统20__年度内部财务收支情况的审计工作。对市局所属15个财务核算单位的20__年度内部财务收支情况实施审计,审计面达100%。具体工作为:制定审计方案、下发审计通知书、进行实地审计、拟定审计报告底稿并分别下发被审计单位、收集各单位意见反馈、拟定审计决定并下发被审计单位,收集各单位整改情况。最后按单位分别整理装订完整资料。

5.继续配合自治区地税局和指导区、县局做好税收票证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和遵守《税收票证管理》的各项规定。对今后税收票证领用、发放做到有效、及时,积极到位地为征收第一线服务。

6.继续做好县地税局甘沟乡税务所和东风村援建项目的各项施工工作。

7.继续推进市地税局档案馆的前期立项等各项工作。

8.继续推进同国税局资产置换工作。继续做好基层单位上报的资产处置审核、核销工作。

篇10

关键词:信息化稽查;电子查帐

中图分类号:TP311.1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2012)05-0000-02

一、电子查帐对税收稽查审计的影响

(一)电子查帐实现税收稽查工作现代化发展

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计算机应用扩展到了信息管理和交流的各个领域。随着会计电算化的逐渐成熟和发展,计算机计账替代手工记账已是大势所趋,信息化稽查电子查账顺应会计电算化发展趋势,因此实施电子查账是税务部门适应会计工作方式发生变化而进行的税务稽查方式的新变革。稽查现代化是一个与时俱进、循序渐进的过程,是前进发展的方向,是永无止境的目标。

(二)电子查帐促进税收稽查工作规范化

“电子查账”是税务机关运用专门的查帐软件,调取实行会计电算化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电子财务资料,实施税务稽查的一种执法行为。稽查具有较广的工作范围,其所遵循的法律法规以及政策性文件广泛,内容复杂,同时稽查人员的素质以及部门的管理水平和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稽查工作的规范化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建立规范的数据库,提高资料查找的效率,并且能通过软件实现对整个项目的稽核,有效提高稽查工作质效,建立规范化的资料收集和管理的模式。因此电子查帐的发展目的就是促进税收稽查工作的规范化,提高收入质量,防范执法风险。

(三)电子查帐优化税收稽查流程和工作方式

税收信息化是一项“动态”的进程,深入研究税收征管流程再造理论,构建“可持续征管能力”的信息应用平台,推进稽查方式由“传统型”向“科技型”转变,加快发展信息化稽查建设。在建立规范化稽查工作基础之上进行创新和发展,将审计式稽查工作底稿固化到信息化查账软件中,利用“痕迹式管理”理念,优化稽查工作流程,实现稽查工作持续发展,提高稽查执法刚性。同时电子查帐的应用有效拓宽稽查工作的范围,实现了稽查工作由信息资料管理向信息系统安全性、科学性、系统性以及内部控制等管理方向的转变。

二、电子查账软件在税收稽查应用中的特色

(一)强大的数据采集

在选案软件开发上,借鉴、推广一些成功的做法和经验,择优进行融合,并互动对纳税评估软件进行改造和升级。针对企业财务软件种类繁多的实际情况,稽查人员通过使用税务稽查查账软件,轻松点击鼠标就能免密码采集,高效、穿透式的自动分析企业的财务软件种类及多套账册。在案源信息的采集上,以数据管理平台为基础,充分利用内部征管数据、纳税人涉税电子数据和第三方信息进行分析选案,实现计算机选案,提高“空中”打击涉税违法行为的精确度。

(二)快捷的稽查分析

查账软件通过不断积累稽查干部的查账经验,形成各种查账模型、模板,实现自动查账,快捷将企业涉税疑点展现出来,供稽查人员进行检查分析。信息化查账工作与税收专项检查、重点行业税收检查、举报案件和大要案检查相结合,加强税源管理与监控,及时、全面、准确地获取纳税人相关涉税信息,减少信息的不对称,实现有效稽查、综合监管。

(三)严密的过程控制

检查实施是案件查处的核心环节,因检查人员素质、能力和其他因素的制约,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电子化程序管理特长,克服手工环境下痕迹式管理存在的诸多弊端,电子查账软件从稽查任务下达起,全面记录稽查检查人员的工作过程,并对疑点数据处理采取相应的控制。从管理的角度来说,事中、事后的税收稽查工作过程都将在检查账套中留下记录,可以方便领导层监督、检查稽查工作的质效。将审计式稽查底稿结合工作实际进行优化,固化到稽查查账软件程序中,动态反映稽查人员执法过程和执法规范,把“制度管人”转化为 “电子程序控制”,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全面防范执法风险。

(四)强大的防伪技术

从审理的角度来说,稽查人员可以看到最原始的帐册数据,从软件应用各模块的记录中可以看出整个查账过程。查账软件通过数据检测,有效防止企业利用财务软件提供的反过账和反结账功能不留痕迹修改记账凭证,可以更好地把握“事实清楚”这一要求,区别传统稽查只能就案卷反映的问题进行审理,可以有效地排除差错。

(五)数据的增值应用

通过对企业的财务数据、税收征管数据的有机综合,并将分析结果反馈于各职能部门,大大提高信息共享。通过对历史稽查数据的挖掘与分析,自动生成典型案例和各种行业统计数据,应用指导稽查选案、实施和纳税评估,实现稽查数据的增值应用,为构建数据化管理模式打下基础,能够支持和促进税收信息化建设。

三、构建“电子查帐”的可持续发展

(一)建立不断发展的电子查帐技术

“电子查帐”技术应建立在不断发展和持续改进的发展体制中,通过不断实践探索电子查帐技术的优化和发展。以国家税务总局“金税三期”应用系统为基础,逐步搭建信息化查账软件与纳税评估信息平台、征管资料信息平台和有关部门涉税信息平台的对接,完善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内部实现稽查与征管、评估、法规、税政等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互动;外部实现与房管、土地、工商等社会综合治税部门的信息互通。通过各类信息数据的共享、比对、分析,有效解决稽查信息与纳税人信息不对称问题,确保稽查部门能够广泛采集和积累信息,迅速加工和整理信息,有效利用和繁衍信息,全面提高税务信息化稽查水平。

(二)建立人才的培养和创新机制

信息化稽查工作离不开信息化的人才和装备,稽查人员的信息化水平、专业化检查能力,以及稽查装备的先进程度决定着信息化稽查建设成败。“电子查账”工作关键在于人的管理和能力的持续增进,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培养骨干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提升以查账技能为主的“核心业务能力”,并能对稽查软件进行基本的参数设置和日常维护,有效更新完善“电子查账”工作,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电子查帐技术的创新发展。

(三)建立信息数据的有效采集

信息数据的优化采集也就是对数控内容的选择性采集,税务部门在对相应信息内在风险的基础上,利用电子查帐技术优化信息数据的采集,对预测的弱点进行信息的收集和整理。但由于各行业的软件以及经营的模式各异,软件系统差异较大,数据的格式各有不同的状况,从而对稽查人员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带来难度。同时要注意研究解决信息化查账对跨区域经营的大型企业集团的检查,有的放矢地探讨解决查账软件异地采集数据等难题。当前主流的财务软件系统,如用友财务系统、金碟财务系统等数据格式都不尽相同,目前信息的优化收集可从单机系统和联机系统的信息收集两个层面的方式来实现。无论运用哪种信息采集方式,都应对具体的稽查单位的工作平台即相应单位的计算机系统进行初步确定。

四、信息化稽查“电子查帐”的技术支持

对于单机的系统,信息技术人员应对企事业单位相应的财务软件系统程序运行方式、程序模式之间的功能关联、数据格式类型的存储、数据文件的存取位置、数据格式之间的转换接口等事项进行了解,而后才能在相应的电子查帐人员的配合下实现对数据信息进行的优化采集。在具体采集过程中,若系统包含数据转换接口,在采集时则可直接转化为稽查人员能系统分析处理的文件格式,如.DBF、.MDB等。单机系统的数据采集还可通过电子查帐软件以及相应工具提供的数据转换接口,如通稽查件系统中提供的用友和金碟财务系统的数据转换接口、MS-SQL Server的数据导入导出功能进行数据格式的转换,或是在不具备数据转换接口时,使用VB、VC等描述数据结构的编程语言,编写出相应的数据转换模块来完成数据的优化采集。

对于网络型数据的收集和获取,不仅能通过单机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数据的收集和优化整理,还能应用ODBC连接互联网数据源进行数据的转换。通过互联网开放数据库的连接,使用数据库中所提供的终端驱动程序实现了对互联网服务器数据库的直接连接和读取数据。互联网上的大型数据库一般拥有较为丰富的数据库驱动程序资源,能将所需类型的数据表转换为其它数据库格式文件。例如MS-SQL Server、Oracle、Sybase等,当前较为流行且功能较强大的大型数据库系统软件,通常拥有数量众多的数据库的驱动程度类型库。在具体的电子查帐应用过程中,有经验的信息技术人员常常是在进行了合理的选择性查询之后,再进行相应的数据格式转换,即先撰写SQL语句制作查帐专用视图,核查无误后,再进行实质上的存储并转换成所需要格式的数据表,从而能够大大地减少数据的采集量,以及避免了对原始数据的修改和产生不必要的冗余。

参考文献:

[1]孙俪.论地税计算机辅助审计[J].理财,2011(1):169-171

[2]申南林,王瑞云.如何运用计算机辅助审计[J].审计与理财,2010(1):221-223

[3]田克波.信息技术在当前我国税收稽查中的运用[J].科技资讯,2011(7):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