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4-10 23:43:43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化建设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关键词:环保统计;统计数据;信息化;发展思路
环保部门数据统计工作是实现环保工作行业管理的重要基础手段,环保数据统计真实反映企业发展和建设过程,对我国环保事业所形成的影响。
一、环保统计信息化的现状
国家高度重视环保事业在国民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占比重,基于当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下环保工作所面临困境局面,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倡导使用无污染新能源更是成为我国社会发展新模式。在全国环保工作系统中,环保统计信息化显得日益迫切,在许多方面都需要实现新的尝试和突破,例如,网络即时应用、环保工作流程化、多部门协作、工作监督、环保相关数据统计管理等方面,这为今后环保工作统计信息化水平提高积累了良好的经验。庞大的数据处理工作,依靠原始的统计方法和技术手段根本无法完成,需要大幅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环保统计工作中的应用水平。
二、环保部门统计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环保系统各部门统计指标体系与统计指标设置问题
环保部门工作系统综合统计与业务部门统计分工亟待明确职责,避免统计管理数据多样性问题。例如,环保部门各业务系统开展工作中,如果均按照各自独立的统计报表和指标体系,就会出现同一指标在多个或多项统计报表中重复出现的现象,不能使用本部门制定的数据采集方法和统计口径,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统计调查项目应当明确分工,互相衔接,不得重复”的原则要求,造成数据不统一,影响数据质量和可信度。
环保指标设置亟待更新调整。环保部门统计指标老旧,不乏已不适应当前环保工作建设需要、失去统计意义的老化指标,甚至有些指标逻辑关系不能完全符合实际情况,造成数据质量难以控制,影响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统计工作量过大,统计人员疲于应付,数据质量低,可利用信息资源量低等诸多不良后果。
2.环保统计监督职能未能充分发挥与信息化发展水平滞后问题
环保部门在可行性研究编制、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建设过程及竣工投产验收和评估等方面,目前环保部门统计人员参与力度不足,在保障经济发展号召下,往往存在中小型项目管理监督职能被弱化的现象。同时,环保部门信息化建设体制严重不足,尚未形成统一的建设机制。环保部门工作系统中缺乏有规划的信息化建设发展目标,无法有序开展全局式信息化系统建设,造成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建设的信息系统,最终形成一个又一个“信息孤岛”,诸如低水平重复开发带来的资源浪费和信息条块分割问题。
3.环保统计信息化投入不足和人才队伍匮乏
环保是国民经济良性运行和发展的标尺。不能加大对环保工作信息化建设方面的重视和投入力度,将会造成信息基础设施薄弱,环保部门施政方法落后的局面。在当前互联网技术普及背景下,环保部门应着力打造覆盖全行业的网络信息共享平台。加大对该部门的信息化建设、维护管理经费拨付力度,及时为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提供全方位的环保统计信息服务。
社会对环保统计信息化建设认识的不足,导致业内人员专业化率不足,影响信息化推广力度。环保部门应着力引进信息和数据统计专业人才选拔制度、职称评定方案,避免形成对信息技术人才作用认知的恶性循环。
三、环保统计工作现状分析
1.信息化建设力度和指标设置问题分析
环保部门在体制层面的缺陷,是导致该行业信息化建设规划和建设机制缺失的重要成因,造成总体建设水平低和环保统计信息管理职能分散状况。环保统计部门的信息化水平造成环保统计数据采集和获取工作开展的稳定性,影响数据质量、可信度、时效性,同时也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资源。环保部门统计指标设置繁琐,使各级环保统计人员工作量增大,对科学的开展统计调查影响较大,影响数据质量和统计价值发挥。
2.环保部门职能分工不明确
环保统计的统计管理和计划实施过程中的监督职能在基层环保系统内,未能得到充分明确或落实,造成环保统计人员在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建设过程和验收评估过程中,参与度不够,弱化了其统计监督职能和科学决策功能,对项目建设中,环保影响数据统计的真实性产生影响。
四、完善环保统计工作信息化水平的思路
综上分析,要解决现状问题,重点应围绕如何提高统计质量和统计时效性加以整改,从而使环保统计工作进入良性循环轨道。改善统计数据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抓住统计数据时效性,为环保部门各工作系统提供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
1.建立统一的指标体系,逐步推进信息系统建设
根据系统论理论,对环保系统统计指标进行整理,明确指标层次划分方法,合理进行部门分工,以信息化进程推进为主导力量,实现对完善、精简、高效的环保信息统计指标体系建设工作。
对更广范围内的环保部门工作职能进行统筹规划。覆盖环保部门全行业的信息平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无法实现一步到位,这就需要合理布局、科学推进。环保部门统计的信息化建设应在今后信息平台建设中,注重数据实用性、指标化,保障统计数据信息时效性,早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2.转变环保统计工作重心和数据采集方式
随着数据信息共享和统计周期将日益缩短,环保统计将逐步满足环保系统内其它部门的信息需求,促使其他部门将本部门信息与环保统计信息系统互联互通。从而实现良性循环,最终实现全行业信息的互联互通,真正发挥统计信息价值。
数据信息即时性的实现,需要转变数据采集方式。环保历史统计数据获取,通过遥感影像、实时监测等技术可以实现。通过部门信息系统与GIS系统实时对接,转变采集模式,从传统的定期采集转变为跟踪采集,形成数据变化备案制度,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性,最终实现数据信息的即时共享。
3.改善环保统计信息系统现实应用性
实现信息资源共享,需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实现工作的流程化、规范化、自动化,减少数据审核时间,缩短数据信息采集周期。这就需要不断完善环保统计部门所采用的信息系统本身性能,从兼容性、共享性、即时性等多方面入手,结合环保政策、法律、法规的实施,使其更具有现实应用操作价值。
五、结语
环保统计信息化建设工作是环保部门统计工作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提高环保统计信息和工作价值的最佳途径,其应用和推广利国利民。在当前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下,对环保系统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在探索中前进、发展和完善,使环保信息化建设步入良性循环,从而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参考文献:
[1]王立群.网络分析法在环境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J].中国环境管理.2011(02)
[2]周建.加快环境信息化建设――推动污染减排目标实现[J].中国信息界.2007(18)
[3]王松霈.我国的环境保护转型[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5)
篇2
通讯员刘丽建
强化基层派出所警务信息化建设,以信息化引领基层基础工作,不仅是科技强警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公安工作从传统走向现代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推进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建设要按照“基础信息化、信息基础化”的思路,切实提高基层派出所信息化应用水平,用信息化去引领基础工作,具体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是从更新观念入手,促进警务信息化的建设。时代在不断前进,形势在不断变化,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如果在基层基础工作中还是使用老套路、老方法,基层基础工作就很难得到改进和加强,必须要更新理念,不断探索和创新。首先,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基层基础工作,科学界定派出所基础工作的内容,科学制定基础工作的标准,让民警干有标准,有追求。其次,要开拓创新思路,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主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用崭新的思路和视角认清实施警务信息化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其三,必须善于借鉴别人的经验,以人之长补己之短,为我所用,提升自己的水平,自主创新,加快警务信息化建设步伐。
二是从日常管理入手,营造警务信息氛围。为了有效推进派出所警务信息化建设,使全体民警能够更加深刻领会加强警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基层派出所应从日常工作和日常管理入手,不断深化警务信息化建设,力求通过建立完善的自动化办公体系,创造信息化环境,营造信息化氛围。要让民警在日常的工作中,时刻置身在网络信息的环境中,时刻感受到警务信息化带来的便捷、迅速、高效,时刻体会到信息化应用在警务工作中的价值,实现民警对警务信息化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转变。例如:针对基层派出所目前工作任务繁重,警力配置不足、业务分工不明确、岗位重置,民警专业性不强,综合素质不高等现状,建立“绩效考评”和“案件分析”系统,民警在日常工作可通过派出所办公局域网络随时了解所务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通过“绩效考评”系统,对日常维稳工作、整体防控、精确打击、信息化建设、队伍管理、执法质量、其他工作等七个方面的考核标准,随时清楚自己所处的位置,及时明确努力方向,通过“案件分析”系统及时掌握地区治安状况和发案特点,及时制定相应对策等等,为更多的民警感受到浓郁的信息化气息。
三是从减轻民警劳动强度入手,加深对警务信息化的认识。派出所的警务工作信息化的建设,必须紧密结合自身特点,紧密结合实战需求,通过警务信息化的建设,推动派出所各项工作的纵深发展。近年来,要在致力于加强警务信息化建设方面,真正把服务实战需求作为加快警务信息化建设步伐着力点,通过减轻民警劳动强度让民警体会到警务信息化为日常工作带来的实惠,体会到警务信息化带来的工作效率,从而达到不断加深民警对警务信息化迫切需求的目的。
篇3
一、完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
完善的硬件设施是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根本基础,只有配置完善的硬件设施,才能有效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各个单位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针对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配置相应的硬件设置,构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平台。要组织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完善和建设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系统,根据军队政治工作的实际需求,集思广益,开发和研究具有知识性、思想性和趣味性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软件,不断丰富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资源,提高信息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要借助于先进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形成军队政治工作的网上交流和网上学习[1],在计算机网络平台上,将单向的军队政治工作拓展为多维的信息化模式,改变传统模式下乏味的军队政治工作,利用信息化平台,为军队政治工作注入新鲜的工作模式,将单调的平面模式转变为灵活动态的立体模式,让计算机网络的信息化平台成为开展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场所,为广大官兵提供丰富的政治工作信息,为广大官兵学习军队政治工作内容提供便利,促进官兵的快速成长成才,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二、把握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关键技术
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需要做好八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网络信息化建设、完善信息设备、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丰富信息资源、培养信息化人才、构建信息系统化系统等。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是实现军队政治工作的良好形态,构建一套高效、完整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运行环境,健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相应的法律法规,构建一支高素质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队伍,建立具有较强信息处理和信息分析能力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系统。为了更好地实现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必须要全面把握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技术,标准化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系统是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内容,换句话说标准化是推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技术支撑和重要基础,是保障军队政治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互通互联和资源共享的根本要求。因此要逐渐构建实用的、合理的、科学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框架体系,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系统平台上,真实模拟各项军队政治工作内容,提高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系统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快速发展。
三、加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
军队政治工程信息化建设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思路,但是当前,我们只有少数机关单位认识到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目前的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如果只是通过机关单位的信息化建设来推动整个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很难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的重要优势,并且如果只是为了提高机关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工作强度,这样的眼光过于短浅。因此必须全面把握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关键点,明确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将提高军队广大官兵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作为工作中心。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要着眼于军队基层,集聚基层的力量和经验构建完善的信息化平台。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要以基层为根本出发点,以人为本,使军队基层的广大官兵加入到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并且享受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成果。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军队基层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以各级党委和相关机关单位为核心,带动军队基层广大官兵承担起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重任。尊重和保护基层官兵的劳动成果,依靠群众,相信群众[2],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标准化、专业化和信息化建设。
四、培养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人才
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离不开高素质的信息化人才,必须注意培养一批高素质、熟练掌握现代化信息技术的专业技术人才,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建设。当前,从事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普遍较低,信息化知识结构不完善,信息化人才紧缺是制约当前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要充分认识到人才在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结合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和技术特点,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成果和理论,研究和探索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思路[3],不断创新,与时俱进,鼓励广大基层官兵积极学习先进的信息技术,激发政工干部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政工干部和广大基层官兵的综合素质,推动军队政治工作的信息化发展。
五、加大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投入
各级党委要加大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的经济投入,设置信息化建设的专项资金,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稳定的经费,完善计算机网络的各项基础设施和办公设备,构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经费管理和使用的长效机制,为军队政治工作信息化建设提供重要的经济支持,在军队中推动政治工作信息化软件的广泛应用,提高军队政治工作的工作效率。
篇4
一、政务信息化工作情况
2010年,我局政务信息化工作以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和局域网为窗口,推进政务公开为重点,较好地完成了全年的政务信息化工作任务。
(一)加大政务信息公开的力度。一年来,我局门户网站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认真宣传、贯彻党的宗教工作方针政策,不断充实政务公开内容,提高工作的透明度。及时将政策法规、重大项目完成情况等信息第一时间在政府网站上。
(二)狠抓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我们根据信息工作的特点,多方捕捉信息,选好角度,精心筛选加工,力求有新意、有特点、有价值、有效应,正确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剔除大话、套话和空话,做到一事一报,简明扼要。紧紧围绕全年中心工作,以反映工作动态、突出经验交流为重点,
(三)狠抓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外网局域网建设。完成了局门户网站的建设和日常维护工作,为领导掌握信息、正确决策、推动工作提供了可靠依据,为各部门协调沟通、相互交流搭建了平台。
(四)加强组织领导,夯实政务信息工作基础。我们把政务信息工作列入了重要议事日程,办公室每周收集一次信息工作报送及采用的情况,并指定一名微机操作水平较好的工作人员为政务信息员,具体负责单位的政务信息工作。根据各科室工作的特点,将具体的政务信息工作任务细化分解,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指标,营造了一种人人搜集信息、编写信息的工作氛围。在政务信息工作的管理上,从政务信息撰写、信息通报、信息报送奖惩及重大信息报送等方面,健全了管理体系,形成了政务信息工作与其它工作齐头并进、协调联动的工作局面,有效提高了政务信息工作水平。
(五)扩大信息覆盖面,拓宽信息收集渠道。我们通过参加各类会议、起草有关文件、组织重大活动、处理重大事件、下基层督查调研等有利时机,及时从中搜集挖掘信息,收集相关资料撰写报送信息。为了便于工作联系,我们在各单位学校确定了1-2名孰悉国家的方针、政策,掌握政务信息基本知识,掌握现代办公技能,综合业务能力强,具有一定文字功底和分析能力的人员担任信息工作联络员。根据工作需要,我们通过电话或电子邮件与这些单位信息工作联络员联系,向各部门预约信息,再将各单位上报的信息进行分析筛选、整合、提炼修整后通过政府内网及时上报,做到了当日信息当日签、当日发,信息不过夜。采用通报方式对各部门报送信息情况每月通报一次。通过这种方式有效激发了各单位报送信息资料的积极性,拓宽了信息收集渠道。
二、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2010年,在区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我局领导非常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高度认识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并把这项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摆上单位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落实各方面工作。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为进一步推进我局信息化建设步伐,认真贯彻落实区政府办〔2010〕116号文件精神,我局成立了电子政务领导小组,明确了电子政务专项目标责任。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要求,制订了局电子政务工作年度计划。
(三)立足现状,夯实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在硬件上进行了完善和充实,新增了电子政务系统专用电脑、彩色打印机、复印机、传真机、碎纸机、扫描仪、电脑桌椅等办公设备。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内部局域网建设。积极组织全局人员参加电脑知识和电脑业务、电子政务知识培训,打好人员基础。大力倡导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各类报表文件,凡是有相关软件的,都全部用软件制作,无软件的也都全部纳入电脑制作和管理。
(四)加强服务,完善功能。我局在政府网站上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为了充分利用这一窗口,展现教育工作特色,让外界了解长安教育工作现状,我们落实了专人对该网页进行维护和更新,主要完成的工作有:一是加强对政务公开电话、电子信函的管理,认真完成上级交办的任务,及时回复群众的来电、来函。二是切实加强对我局网站内容的更新,维护以及服务功能的开展,及时把我局的基本情况,工作思路,及工作动态在网上。
(五)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维护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我们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中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工作,对内外网的硬件防火墙、网络版杀毒软件、网络架构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网络安全、稳定、有序的运行,全年无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三、2011年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思路和打算
2011年,我局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市局和区政府关于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以提升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质量和水平为突破口,突出教育信息,不断创新工作机制,优化工作思路,狠抓措施落实,确保全面完成全年电子政务和政务信息化工作各项目标任务。围绕上述工作思路,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一)着力抓好政务信息报送工作。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拓宽信息渠道,提炼一批具有较高参考价值的政务信息,使信息报送质量和总量较上年有较大提高。继续扩大信息覆盖面,健全信息网络,把基层的一些重点、难点、热点问题以及对全市有指导意义的典型总结出来,及时进行勾通反馈上报。
(二)着力抓好门户网站建设工作。按照区信息中心安排部署,及时更新维护好门户网站,上传各类信息,重点加大对政务公开、政策法规、部门动态、疑难问题解答等信息板块的信息上传力度,主动接受群众监督,服务广大群众。及时更新“长安教育网”信息和完善网页结构内容。
篇5
一、充分认识进一步推进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意义
1、信息化建设是我区人口计生转型提质的客观要求。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是具有基础性、战略性、公共性的信息资源。只有实施信息化带动,才能为政府实施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规划提供信息支持,准确深入地掌握人口结构、分布等情况,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前瞻性、战略性、实证性研究,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只有进一步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才能更新管理服务手段,改进管理服务方式,为育龄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因此,进一步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全面打造“数字人口”城区是人口计生工作改革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和新时期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一项基础工程。
2、信息化建设是我区人口计生改革创新的根本途径。我区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要求,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基础扎实。通过努力,我区基本建成村(居)、街道、区三级信息化网络体系,全员人口信息管理平台及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信息平台共完成常住人口信息41万条、育龄妇女信息10万条的录入核查工作。国家PADIS平台运行正常,2010年共通报避孕节育报告单信息663条,双向协查流动人口出生信息706条。加大硬件投入,投入20余万元,为7个街道计生服务站配备笔记本电脑,为30个社区居委会配备了台式电脑。
3、信息化建设是我区人口计生事业发展的长远之举。对照科学发展的新要求,对照加快转型升级的新形势,对照均等化服务的新方向,我区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部分地区对搞好新时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高,精力投入不够,经费投入不足,信息化建设缺乏长期稳定的发展潜能;二是信息化应用水平不高,数据库信息质量较低,工作发展不平衡,不能很好地为计生管理服务发挥基础性指导作用;三是统计人员计算机应用水平较低,与信息化工作要求和人口计生工作的快速发展不相适应;四是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机制不健全,制约着信息化综合效益的发挥,影响着人口计生工作的发展。
二、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人口计生委关于加快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文件精神,按照省、市信息化建设的总体部署,适应人口计生工作改革发展的要求,以统筹兼顾各级政府部门和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围绕全员人口信息资源,以提高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核心,以规范化建设为重点,推动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又好又快发展,提升人口计生科学决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提供信息支撑,促进人口与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三、主要任务和目标
1、建立“数字人口”公共服务应用平台。
通过有效收集和整合各职能部门人口及相关信息,建立全区“数字人口”公共服务应用平台,加强对人口数量、素质、结构、分布、迁移、就业等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综合分析,为党委政府和相关部门提供有价值的决策信息和咨询报告。
2、完善人口计生信息规范化建设机制。
拟出台《区人口和计划生育规划统计管理规范》,建立健全信息化管理制度和网络安全制度。落实工作职责,明确工作流程,严格操作程序,加强信息工作人员的信息安全保密教育,切实保护公民个人隐私。
3、夯实人口计生信息化硬件基础建设。
3月底前,完成全区第三批24个社区的计算机配备工作,实现51个社区100%配备计划生育专用计算机。各街道要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做到每台计算机都能上网,并落实专人管理。
4、提升“数字人口”系统信息数据质量。
区将进一步加强与公安、卫生、民政、统计等相关部门信息的互联互通,完善人口信息共享机制,规范信息共享流程,提高信息共享质量。街道应充分利用“六普”成果,认真落实“两库”数据核对补录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为6月份省人口计生委“两库”合并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5、开展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专题调研。
区、街道结合工作实际,按照“管理要有新思路,发展要有新举措,工作要有新突破”的总体目标,紧扣人口计生工作中重点和难点、百姓关注的热点和焦点,研究分析人口计生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提出建议与对策,提升创新意识,在工作思路和方法上力求新的突破。上半年区将与街道协商制定调研课题,下半年各街道完成1-2篇调研论文。
6、加强人口计生信息统计队伍建设。
要高度重视信息统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管理。两年内,街道信息统计人员要取得国家承认的计算机初级以上(含初级)资格证书。区将对全区街道、村(居)信息统计人员开展业务培训,不断提高统计人员的工作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组织保障
1、加强对信息化建设的组织领导。加强对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及时研究解决信息化建设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认真落实信息化督促、检查、通报制度,完善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将信息化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组织开展好信息化水平评估工作,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篇6
1.提高员工对企业的认同度员工是企业发展的主要动力,是企业的运行载体,只有让员工切实感受到企业能够保障他们的自身利益,员工才能更好为企业服务,完成企业战略目标,推动企业发展。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有效的维护了员工的合法权益,使员工对企业的认同程度得以提高,同时有效的促进了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的主要生产力是员工,只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得以提升,才能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社会保险让员工得到了应有的权益和社会保障,使员工逐渐依赖企业,因此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的管理工作能够极大的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1]。
3.减轻企业资源管理压力社会保险是主要由职工、企业、社会三方共同承担缴纳保费,对于职工的养老、医疗、工伤、生育、失业等给予一定保障,这不仅减轻了企业员工经济压力,还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企业的经济负担。如果员工因为工作原因而受伤,社会保险会给予一定的资金补偿,使企业负担转嫁成了社会负担,减轻了企业资源管理的压力。
4.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不仅可以有效的促进企业内部的快速发展,还提高了我国的社会保险水平,有利的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企业进行社保管理使我国的社会保险制度在最大范围的普及,让更多的劳动者了解社会保险的基础知识,加速了社会保险制度的有效实施,促进我国社会保险水平有了整体提高。
二、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随着社会保险在我国的不断发展壮大,国家与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相关社会保险管理的规章制度和战略措施,然而企业的社会保险管理仍旧出现了很多问题。首先,社会保险的种类不断增加,增大了企业的管理成本。其次,企业员工年龄分布存在很大的差距,很多企业历史遗留问题不能得到好的解决。想要解决这些问题,企业首先应建立健全相关管理制度,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
2.社会保险相关的服务机构不健全社会保险并不是简单地提供资金就万事大吉,它需要相关的服务机构加以辅助,然而由于服务机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在建设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资金短缺,设施机构不合理,质量不达标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服务机构的完善,致使到现在我国的社会保险相关服务机构建设仍不健全[2]。
3.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落后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对大量的员工信息进行统计和建档,如果凭借手工处理,不仅工作效率很低,而且会增大出错概率。加之社会保险种类不断健全,覆盖范围逐渐增大,管理工作变得更加复杂。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保险数据的完整性与时效性。但是目前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形成健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管理技术也相对落后。
4.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较低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对企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适应时展需要,对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首先,社保管理人员应该掌握社会保险的专业知识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知识,对管理工作有着一定的经验基础。其次,为了满足社会保险管理信息化的需要,社保管理人员应有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对计算机可以熟练应用。但是就目前企业社保管理的现状来看,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普遍较低。
三、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1.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要想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企业要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比如说服务承诺制度、岗位责任制度、厂务公开制度以及绩效管理制度等,实施各类社保管理的子制度是完善社会保险管理体系的最有效途径。
2.提高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透明度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直接关系着每位员工的切身利益,企业应提高社保管理工作的透明度,让每一位员工充分了解管理的具体实效,维护他们的权益。一方面,企业应及时将社会保险的相关信息通过公告栏或者信息系统告知给企业员工,让员工及时的了解自己的参保情况及费用缴纳情况。另一方面,企业应建立监督管理机构,通过相关的监督管理提高社保管理的水平[3]。
3.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加强企业社会保险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入手:第一,积极配合我国的“金保工程”建设,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完善社会保险信息平台。第二,运用先进的信息设备和管理技术,提高信息系统性能保证系统安全。第三,利用信息系统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工作,提高企业社保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4.提高社会保险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社保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管理成效的好坏,企业做好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应不断提高社保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一方面,企业应规范招聘流程,从员工录用工作抓起,招聘优秀的社保管理人才。另一方面,加强在职员工的培训工作,组织专业的培训活动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5.创新社会保险管理工作思路为了紧跟时展的步伐,做好企业社会保险管理工作,创新管理工作思路至关重要。企业社会保险管理人员应不断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提高自身的创新能力,积极探索适应时展的新的管理思路和工作方式,增强社会保险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提高企业社会保险管理水平。
四、结语
篇7
在科学飞速发展的今天,“规范出效益”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规范化管理也被越来越多的领域所采用,并越来越充分地显示出它极大的潜能和优越性。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化的标志,是各项经费管理活动的正规有序。近年来,借助数字化医院强大的信息优势,医院财务部门逐渐理顺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财务管理,使医院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提高。
一、在不发达地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滞后
1.目前在财务管理工作流程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医院工作人员拿着各种单据需要找各级领导进行审批,但又不知道该单据需要审批到哪一级别。
2.财务人员付出大量时间不断接受办事人员的咨询,进行解释和指导,但仍然有人抱怨财务报账太麻烦。
3.因报账手续烦琐,致使有的人认为是财务人员有意勒卡,使财务部门与医院相关科室的关系不易沟通、协调,造成矛盾影响团结。 4.单据的业务审批和财务审核效率低下。这主要是由于财务管理工作的流程描述不到位、不直观、不规范、可操作性差造成的。
二、医院财务规范化管理的建议
1.坚持科学管财,规范经费使用流程。近年来,医院借助数字化优势不断强化科学理财意识,坚持把管财、议财作为医院建设一项经常性基础性工作常抓不懈。医院领导从医院全面建设出发,把财务工作纳入党委重要议事日程,年初制定经费预算时。严格遵循“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厉行节约、统筹安排、保障重点”的预算编制原则,坚持定期听取财务部门经费预算执行情况汇报,高效运用预算经费管理系统,分析经费管理使用形势。查找问题的症结所在,共同研究整改对策,制订跟踪问效措施,提高经费的整体效益。
2.强化岗位职责,明确岗位工作职责。岗位工作规范对工作程序、方式、方法和完成标准,及相互关联的岗位之间的协调关系、交接内容和方式都有明确的规定,可以防止任职者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工作的随意性和出现问题时不知所措.避免工作中出现纰漏、办事拖拉和相仿岗位之间的扯皮、互相推诿,有助于保证任务完成的质量并提高工作效率。岗位工作规范的研究制定有利于财务管理者实践经验的有效继承和保证工作的连续性。防止人变、人走事空。岗位工作规范的研究制定,可以使老同志的宝贵经验以文字形式表述出来,具有较强的可传授性,从而为新上任的同志熟悉情况、开展工作提供基本遵循,免得再重复前任同样的探索过程,节省宝贵的时间和智力资源,也会减少损失。同时也便于不同岗位间工作的相互了解,为他们更密切地协作、必要时的相互替代提供条件:还可以破除人们对某些工作的神秘感,打破工作垄断,可以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有效性和科学性。
3.创新工作思路,不断提升理财能力。财务人员必须有丰厚的理论基础和娴熟的会计技能。所以作为财务工作者要从岗位做起,练内功强素质,严格认真,干好本职工作,做好账。做到“三个强化”,即:强化自律意识、强化照章办事意识、强化学习意识。在现有工作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进修、培训、参观、学习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使理财水平达到较高层次,深入展开财务管理的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分析职能。在提高专业水平的同时,应不断强化运用信息系统的能力,两者结合,做开拓型理财人,积极发挥聪明才智,以创新谋求财务工作落实,通过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真正让有限的经费花出最大的效益。
篇8
【关键词】信息化 档案管理 建设
当今是信息化、高科技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城市作为一个地区的政治、经济、科技、金融、文化中心,它的建设关系到国家的发展,而城建档案也由于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有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内涵,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这一系统工程中日益显示出举足轻重的作用。
1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
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指在城建设档案中运用信息技术,配置计算机辅助管理的基础设施,建立和完善档案信息资源库,依据城建档案信息化的标准规范体系,以城建档案网络为平台,依托高素质的信息人才,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加快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是加快实现传统行业向现代行业转型的客观需要,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更快公共服务的迫切需要,也是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实际需要,更是国家推动国民经济信息化总体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城建设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当前,我国城市建设档案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为城市建设在规划、发展和管理中作出了很大的贡献,凝聚了广大城建档案人员的辛勤劳动和心血。但随着形势的发展,城建档案的管理与城市建设在步伐上已明显不足,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
(1)资料滞后,与飞速发展的城市建设不相适应。这里所指的资料,不仅是城市工程建设资料,还包括邮电、通讯、水电、交通等整个城市的基础性市政工程建设资料。工程竣工后,有些相关资料没有及时送交城建部门归档、整理,形成完整的文件,致使有的工程资料特别是地下网络系统的情况不明,为日后建设埋下隐患。
(2)管理滞后,没有充分体现应有的经济效益。城建档案虽然不能产生直接的经济价值,但由于它所具有的服务功能,可以通过科学管理,使其在城市建设的某些部门(如地下管网、维修养护等)避免重复建设和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从而产生间接经济效益。目前由于城建档案的服务保障功能没有充分发掘,因而在城市建设中经常看到一条道路重复开挖,造成了大量的浪费。
(3)技术应用滞后,不能完全达到现代化城市的要求。目前还有很多地方的城建档案管理中,使用的现代化技术工具应用不多,档案管理的硬件软件应用不充分,资料查找复杂,费时费力。显然,技术应用上的滞后,制约了城建档案在城市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3 提高城建档案管理水平的思路和措施
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真正使城建档案管理工作适应现代化城市建设的要求,我认为应该通过以下几方面的努力来不断提高城建档案的管理水平:
(1)加快各项标准制度及规章的制定。根据建设部《全国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规划与发展纲要》,各省、市要结合本地的城市建设发展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城建档案的管理走上科学化、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2)狠抓配套建设。要体现现代化管理的思想,向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再前进一步。在大力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的建设,做到硬件过硬,软件不“软”。一是要加强设备配套,重点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尽快发展计算机网络系统,使市、县级档案馆资料联网,实现信息交流网络化,以逐步达到档案信息共享;二是发展声像及缩微技术,使城建档案能以现代化载体形式,真实再现城市建设活动,成为城市建设的信息中心。
(3)更新意识、转变观念、超前发展。城建档案管理人员要提高对档案管理的认识,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充分利用现有的档案资料,预测未来城市建设的发展方向和提高竞争意识,改变过去在工作思路、工作方式上的一些陈旧做法。具体来说就是:一是由过去坐等档案送上门变为主动下去收集、指导;二是由过去单纯依靠“保证金”收集档案变为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并用同时发挥作用;三是由过去档案收齐即入库的静态式管理变为对资料进行分析,预测的同时还能为城市建设提供随机监督、指导的动态式管理,靠自身优势和珍贵档案的价值,为城建档案管理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篇9
关键词:林业;信息化建设问题;对策及建议
中图分类号:F30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4-0-01
现如今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各种信息技术在林业管理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客观上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林业的信息化建设。我国加快林业信息化建设的任务与目标早已十分明确,在完善林业信息化系统建设的同时,还需强化对各类林业信息的开发与利用,从而促进我国林业事业的现代化发展,使之进一步创造更大的社会经济价值。
一、林业信息化建设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1.信息化意识整体不高。众所周知,在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大量的人力、物力与财力资源投入是必要的也是必须的。尽管近年来,林业有关主管部门和机构对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认识普遍有所提高,但总体来看,对高速发展的信息化还是缺乏相应的敏感性。在国内部分地区的林业发展中,很多领导仍将林业种植作为日常工作的重点,对于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和作用缺乏深刻的认识。领导重视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当地林业的信息化发展速度。
2.信息化实践缺乏深度。 现阶段,很多实际案例已经证明:我国很多地方的林业信息化建设普遍存在技术应用缺乏深度、信息资源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许多地方的林业部门及林业工作者在信息技术的研发与应用上缺乏针对性,只是一味盲目地追求信息化技术的先进性,却往往忽略了其实际应用效果。
3.精准预测、监测技术急需强化。目前,遥感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决策支持系统、专家系统等信息技术,以及各类生物技术与新材料技术等在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基本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与此同时,在林业的经营与管理中,精准预测、监测技术等应用不足的问题却依旧长期存在,特别是在森林灾害预测、生态系统监测、森林培育、森林养分信息管理等方面,需要依托的是对各类信息的精准预测、检测,这方面还远远达不到国际标准,今后需要重点强化。
4.资金投入明显不足。信息化建设是资金密集型工程,充足的资金投入是取得成功的重要保障。就林业行业目前的发展现状而言,在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方面,明显不足。当然,其中的原因是各方面的。包括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资金流动机制等等。今后还需要灵活采取多种机制,考虑广泛运用社会资本参与林业信息化建设。
5.专业技术培训短缺。专业化是任何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林业信息化建设也是如此,加强对林业管理及工作人员的信息化专业技术培训是必要的也是必不可少的。事关林业信息化建设的整体质量及效果,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显然,在资金缺乏等现实面前,专业技术培训目前还十分短缺。
二、推进林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措施及建议
1.提高信息化意识及重视程度。林业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工作,要求高、难度大、周期长,对此,各级林业管理部门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按照国家及各级政府提出的工作思路与目标定位,对本地区的林业信息化建设进行科学规划。
2.打好3G、3S信息网络基础。目前,在我国很多地方的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尚未形成一个整体的信息化系统,严重影响了各类信息的共享性。因此,在今后的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着重打好3G、3S信息网络基础,通过3G、3S技术的合理应用,逐步构建符合实际需求的地理信息系统、专家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基础数据库,实现与林业网上业务办理系统的结合,以便于林业管理部门对于各类信息资源进行动态、直观、即时的监管。
与此同时,在林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以3G、3S信息网络为基础构建综合性的信息收集与平台也是十分重要的,特别是要结合各类政策、市场与科技信息的发展动态,为系统工作人员、社会大众提供更为优质的林业信息服务,以满足我国林业经济的发展需求。
3.不断完善林业数据库的建设。在国内现阶段的林业数据库建设中,GIS技术的应用广泛,其具备较为完善的网络数据库功能,可以用于地理信息、林业信息数据的存储,并且通过C/S方式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的共享。
随着现代林业管理工作项目、内容的不断增加,林业数据库建设中必须逐步完善GIS客户端、林业图形编辑、空间数据管理等功能。同时,为了保证林业数据库的合理应用,GPS测量数据、RS影像数据提取等功能的设计也是必不可少的,并且综合运用遥感、属性数据分析、宽带网络、多媒体、GIS、航测、虚拟仿真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实现林业数据库功能的不断完善,而且更加方便各类数据的应用与管理。
4.通过多方途径加大林业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在国内现阶段的林业发展中,普遍面临各级财政拨款不足、林区收入较低、林业承包者信息费用支付能力有限等问题。所以,采取多元化的筹资模式与融资渠道对于林业信息化建设是十分重要的。结合国内林业经济发展的现状,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应坚持政府资金投入为主体,依据国家及各地政府的相关政策,积极争取财政与主管部门的资金支持,
同时,要逐步扩大林业自身在信息化建设中的资金投入,各级林业管理部门应将信息采集设备、器材的采购、维护等费用纳入到日常开支范围,独立进行预算,从而不断扩展资金的来源渠道。
三、结语
综合上述,在我国的林业信息化建设中,一定要坚持科学、合理的原则,合理利用各类资源与技术,全面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效率与质量。另外,在林业信息化建设中,还要加强对于技术应用问题的深入研究,通过提高系统的技术水平,实现其功能的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梁芳楠.对江西林业信息化的几点思考[J].科技经济市场,2009(3):44-45.
[2]黄河亮,陈钦.林业可持续利用管理问题初探[J].林业经济问题,1999(4).
篇10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网络的发展和社会发展节奏的加快,知识和信息已经处于爆炸式的增长阶段,由此而产生的信息档案资料档案出现了猛增的局势。档案信息资料作为企事业单位活动记录的主要体现,作为实施决策活动的重要依据,对其发展有着一定的指导、规范和监督作用。在以往,我国对档案资料的管理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一定程度上阻碍和限制了他们的发展。近些年,随着档案资料管理理论的发展,我国企事业单位开始重视档案资料的开发与利用,并且已经把档案资料管理看成是企事业单位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目前的问题是如何提升档案管理的质量,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重要的路径,笔者就探究了加快信息化建设的方法,希望能提升档案资料管理的质量。
1 发展档案管理思想,提高档案管理地位
加快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是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要转变档案管理思想,给予档案管理应有的地位和重视。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起步晚,虽然近些年有了较大的发展,但是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在管理态度、管理方法和档案从业人员的待遇上依然呈现出滞后性的发展困境。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发挥从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为此就必须正确的对待他们,给予他们应有的公平待遇。档案管理工作本来就是比较枯燥乏味和单调无趣的工作,在以往,档案管理部门被冷落,从业人员也受到了一定的歧视,这些都是当下信息化建设需要极力改变的现状。对档案资料的重视还需要主管领导给予公平待遇,在档案资料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档案资料管理部门提供相应的档案管理硬件设施,确保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顺利开展。在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对信息化有一个全面的全新的了解,不能曲解和误解信息化建设,档案的信息化建设不是简单的在管理中使用电脑、网络、打印机等所谓的信息化硬件,还包括档案管理、开放和利用的过程中能够巧妙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手段,提升档案开发、管理和利用的效率,做到管理与开发并行,开发与利用同步。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是档案的有效搜集、整理、保存,还包括开发和利用,管理的目的就是让档案资料发挥自身的价值,为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提供服务和指导。这一观念需要档案管理人员重新界定自身的工作性质和工作内容,为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做到思想准备和观念铺垫。
2 强化信息化硬件建设,确保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不仅仅需要依靠人们观念的革新和档案从业人员掌握应有的现代化管理理念与技术,也需要确保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的设备和机械工具,这是实现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档案管理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从档案的搜集、整理、归档、开发和利用,都需要实现智能化、动态化、自动化和规范化的挑战,同时随着档案资料的增多,需要从业人员借助信息化建设的硬件设施来提高工作效率。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网络的发展,以及打印机、复印机、各种通讯设备等技术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能,实现了档案资料管理的无纸化和科学化办公,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技术保障。为了强化和加快档案资料的信息化建设,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和相关单位应该购置一些有助于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硬件,真正的把档案管理的信息化落到实处。为此,企事业单位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购一些档案管理的硬件设施,如:电脑、复印机、打印机、照相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要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
3 提升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的档案从业队伍
人类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围绕着人而展开的,人也是一切活动的核心所在。所以针对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来说,档案从业人员的建设和素质的提升是优化档案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我国,由于档案管理起步较晚,对人才的培养上也略显滞后,导致档案专业人才十分的匮乏,即使有档案管理学习背景的人在实际的工作中也很少人掌握到了娴熟的工作技能。在以往,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管理人员都是其他科室的人员兼职所组成,很多的人没有专业背景,也没有专业知识,他们只能简单的处理档案资料,导致档案资料的管理局限于档案的搜集和保存上,很少发挥应有的作用。近些年,随着人们对档案资料的重视,企事业单位为了应对较为复杂的档案管理,也开始应聘一些具有专业背景的人士来开展档案资料的管理,但是这些人几乎没有过多的工作经验,又加上他们对工作的挑剔,导致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理论上,而实践中老一套的档案管理方式依然存在。对于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来说,最重要的是人才,所以对于档案从业人员来说,如果是新招录的人员,单位要给与适当的培训,实现老带新最好。对于具有一定工作经验的档案从业人员来说,要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让其档案管理工作开创新的格局。档案管理人员还应立足本职工作,强化自我学习意识,积极参与信息化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
4 统一规格管理,规范档案管理标准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4信息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