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核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24 14:47:34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稽核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稽核工作思路

篇1

关键词:医疗保险;稽核;思路

从本质上来说,作为医疗保险基金的一个重要环节,抓好医疗保险稽核工作,不仅能够确保参保人员的基本医疗权益,又能有效地控制不合理医疗费用的支出,保证医疗保险基金安全、良性运行,同时也能引导医疗机构规范医疗行为,遏制违规欺诈行为的发生,防范医疗保险基金的支付风险。

一、医疗保险稽核工作的问题分析

1.定点机构稽核存在难度

就针对于该问题而言,主要还是存在过度治疗的现象,其临床表现为:有的过度检查、治疗、过度用药、诱导消费等现象,虽然临沂市当前公立医院已经进行了改革,实行了基本目录用药,药品取消了加成,执行零差价,但在参保人员就诊时,医疗机构为了增加收入以补贴取消药品加成减少的利润,过度检验、检查等现象比较普遍。同时降低入院标准,小病大治,且入院后动辄做一些不必要的高、新、精项目检查,以增加经济收入。

2.技术创新导致费用上升

随着医学不断发展,新技术、新仪器、新设备和新药品进入医院,绝大多数享受医保的患者对医生开出的检查单,特别是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检查项目,医生推荐的许多治疗药物包括贵重药品和新特药,其是否合理与必需,根本无法判断,一般能用拍片的建议用CT,简单的头痛就建议做化验、做CT检查,一点不舒服就建议核磁共振等现象,提高检查层次,导致医保患者的总住院费用不断上升。

3.医疗保险稽核力量相对有限

对医院无法实施全面稽核。由于缺乏更加主动有效的监管机制,直接影响着监管的效力和运作效能。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监管工作面临的矛盾更加突出,目前,医疗保险实行全覆盖,而医疗保险稽核人员配备非常有限;而临床实践中的病种较多,面对定点医疗机构不断变换的违规方式,医疗审核的难度越来越大,对监管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提出了挑战。医疗保险欺诈行为查处难。随着医疗保险业务的深入拓展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保险欺诈行为越加复杂和隐蔽,管理和查处难度也随之越来越大。

二、加强医疗保险稽核工作的基本思路

1.与定点医疗机构签订协议

要想有效的强化医疗保险的稽核工作,首先就要求我们全力抓好与定点医疗机构、定点门诊、定点药店服务协议的签订,做到每个定点单位由主要负责人签字,从行政管理转变为协议管理,把“两个两定”引入竞争机制,统一制定明确的医疗保险服务内容、服务要求等各项指标的准入和退出标准,将社会信誉好诚实守信的医疗机构纳入“定点”范围,严重违反医疗保险政策的取消定点资格。通过制度建设,让定点医疗机构的准入和退出均接受参保人员的监督和社会监督,形成良性的进入和退出机制。

2.建立健全协作稽核机制

建立各地医保经办机构之间协查、违规处理反馈机制。随着省内联网结算业务的开展,要明确参保地与就医地经办机构各自的职责,要实行医疗机构属地管理的原则:参保地负责转诊手续的审核备案管理,就医地要负责住院患者的身份核实以及医疗费用的监管,杜绝医疗机构对非参保地就医患者一样政策两样对待。

3.强力推进对服务协议的管理

对审定的定点医疗服务机构要全部签订协议,实行协议管理,加强定点医疗机构的分级管理。协议要细化服务内容、质量等指标,要明确双方责任、权利和义务,对不按照协议提供医疗服务的“两定”机构,实行退出机制,取消定点资格。制定“两定”医疗机构年度考核办法,严格按照考核办法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定点医疗机构进行通报批评,并责令限期整改,对服务优秀的医疗机构,应予以表彰奖励。在审定定点医疗机构时,要严格定点条件,充分考虑备药率、服务能力、规模条件等,按照“方便参保人员就近就医、购药和促进充分竞争”的原则,将达到条件的各类医疗机构逐步纳入定点范围,增加参保患者选择空间。

4.加强医保稽查的队伍建设

加强稽核经办人员的业务学习,提高医学专业素质,提高识别医保欺诈行为的敏锐度和洞察能力,树立管理就是提供服务的思想,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完善服务内容和手段。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促使工作人员提高整体素质,建成一批能胜任医疗保险工作,可独当一面的高素质医疗保险稽查队伍。

总而言之,新医改的不断推进以及农村合作医疗的兴起,人们充分感受到了国家医保政策带来的好处。因此,医疗保险的工作任务不断加大,同时也出现了一些违规操作的现象,这些违规现象极大地阻碍了新医改政策的健康推行同时也极大的浪费了国家资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相应的医疗保险专项稽核工作以约束各医疗机构和工作人员,减少违规现象的产生,确保国家的医疗保险基金真正用到参保人的身上,减轻参保人的负担。

作者:陈新跃 单位:郯城县社会保险事务管理中心

参考文献

篇2

1、积极配合局领导做好区防治甲流感工作表彰大会的准备工作,对在前阶段防治传染性甲流感工作中突出表现的青年进行表彰。

2、做好首届区级十优青年评选活动。根据团区委文件要求,我们在全区卫生系统认真做好首届十优青年的评选工作。

3、开展一系列团员活动。7月初,我们组织一批团员青年到**参观市爱国教育基地——**烈士纪念馆;9月中旬,又组织了一批团员青年到**开展一系列青年团员活动。

4、编印**区卫生系统团干部通讯录。为抓紧抓好下一步我区卫生系统团组织的各项建设和便于工作联系,局团委编印了一本**区卫生系统团干部通讯录。

5、积极参与“卫生进社区”活动。根据区文明办的要求,卫生局团委加强了对社区青年医务人员的业务培训与交流,提高业务技术素质,努力加快社区卫生技术队伍建设。

7、做好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知识更新竞赛和主题征文活动组织工作。

8、为迎接9月下旬省“创建灭蝇先进城区”检查组对我区的考核验收,局团委在全区卫生系统团组织中积极发动青年医务人员配合区爱卫办做好各项灭蝇活动。

9、积极做好**医院团支部的组建前期准备工作。

二、第四季度工作思路

1、积极做好青年医务人员无偿献血工作。

2、进一步参与做好各项效能革命工作。

3、一步布置做好今冬明春非典防治各项工作。

4、成温州曙光医院团支部的组建。

5、做好局属各团支部的规范化建设工作。

篇3

及2021年工作思路

 

一、2020年工作情况

统筹打好文旅系统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攻坚战。严格按照国家、省、市、区的部署安排,督促和协助文旅系统企事业单位做好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统筹推进文旅系统疫情防控和复苏发展。

(一)大力拓展云上文旅服务新渠道。策划组织线上领读、在线阅读、云上微课、云上展厅、“艺”直播等活动100余项、网上培训课程100余节;举办市南区全民时尚秀,推出综艺秀、舞蹈秀、时装秀、广场舞秀、手作秀、大家唱、大家拍共七大版块;新增8个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泛开展抗“疫”文艺创作,整合志愿者、文艺团体、专业院团等力量,创作文学、歌曲、曲艺、书画等作品60余个,起到了凝聚人心、弘扬文化正能量的积极作用。优化“青云图”“啡阅青岛”线上线下阅读服务平台,上线以来已免费配送图书8万册, “青云图”入选中国图书馆学会“2019 年阅读推广优秀项目”。

(二)多管齐下打好战“疫”组合拳。认真贯彻“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协助企业申报财税扶持、金融支持、稳岗就业等多方面政策支持,协助120余家旅行社办理暂退旅行社服务质量保证金,先后拨付两批文旅扶持资金。妥善处置游客投诉,保障文旅市场的平稳有序。

(三)多方搭桥促进行业内循环、市场内循环。采取搭建平台、直播带货、宣传推介等方式,组织三地旅游局长资源推介、短视频《2020,我在海边等你》、浮山湾消费月等主题活动20余场。策划乐活夏日消费季,推出百余项夜间消费活动;组织文旅惠民消费季,助推文旅企业释放消费活力。做好华夏基石(青岛)国际时尚产业峰会服务对接,办好意大利电影周、婚恋文化周等节会活动,推动文旅产业融合发展。

二、2021年工作思路

(一)聚焦文旅深度融合,积蓄文旅产业新动能。发挥新一轮产业扶持政策引领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深度融入中山路保护更新工程,支持国际会议中心、海天酒店、瑞吉酒店等高端载体吸引国际化会奖项目落地,持续拓展文旅产业链条。

篇4

一、突出一个主题:人口计生服务管理创新年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总书记“2.19”和“4.26”讲话精神为指导,扣住创新发展这个主题,立足市情,强基固本,着眼新形势下人口计生工作的新任务、新目标和新要求,以创新为统领,以创新为动力,以创新促发展,不断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理念思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方法手段创新,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用心干事,倾心付出,诚心服务,进一步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推动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开展一项活动:为民服务“360”活动

按照“服务全覆盖、携手共促进、工作零失误”工作要求,推出“诚信计生倾真情,为民服务360”活动:一是为民提供360°全方位、全过程、零缝隙的周到服务;二是明确“新市民均等、幸福家庭和诚信便民”三个服务目标,携手开展“联合、委托、互访、融入、新市民、个性化”六项服务,达到为民服务零失误的工作目标。向服务要提升,向服务要效率,用服务树形象,推动全市人口计生工作争一流、上水平。

三、谋求两大创新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团队永争一流的源泉。人口计生工作作为“天下第一难事”、“第一要事”,不仅要在推动工作上水平的思路上求突破,更要在抓人口计生工作落实的方法上求突破。要抓住重心,树立信心,突出核心,展示决心,站在新起点,扩大新视角,瞄准新目标,实现新突破。做到抓重点有新对策,破难点有新措施,出亮点有新办法。

一是在推进工作上水平的思路上求创新。“思路决定出路”。新的工作思路是提高工作效率,推进工作落实,提升工作水平的先决条件。要提升精气神,始终保持一种自强、勤勉、奋进的精神状态,解决和克服精神懈怠、能力不足的问题;要人在岗上,岗在心上,跳出就计生抓计生的惯性思维,突破抓人口计生工作“老办法不敢用,新办法不管用”的传统模式,只为成功想办法,不为失败找理由;要把本职工作放在全市发展的大局中去审视定位,善于抓重点,破难点,出亮点。尤其在依法行政、优质服务、利益导向、人口文化宣传、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重点工作上,要进一步理清思路,明确方向,寻求突破,争创全国一流经验。

二是在推进工作落实的方法上求创新。“三分战略七分执行”。执行效率的高低,落实节奏的快慢,是一切工作取得成效的关键和保证。要在抓落实的技巧、方法和途径上下功夫。面对难点,找准切入点,在破解难题上求突破;面对重点,找准落脚点,在执行力上求突破;面对亮点,找准闪光点,在求真务实上求突破。用80%的时间和精力,做好20%的重点工作。要坚持快字当先,敢想敢干,瞄准一流不放松,面对一流不泄气,做到工作快上手、任务快落实、目标快完成;要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困难,及时研究解决,真正把每项工作都做深、做细、做扎实。

四、实现三个推进

全面落实国家、省、市的统一部署和考核要求,在创新之年,用崭新的精神面貌,清新的工作思路,创新的落实手段,推进稳定低生育水平目标的坚定实现,推进人口文化宣传的提档升级,推进和谐(幸福)家庭促进计划的落实。

(一)推进稳定低生育水平目标的坚定实现。继续突出孕环情监测、长效避孕节育措施落实、流动人口服务管理,违法生育查处和社会抚养费征收四项基础工作,千方百计把稳定低生育水平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任务,突出抓好以下工作。

1、打造“五化”执法队伍,深化“112”长效执法机制。按照“队伍建设职业化,执法水平专业化,训练管理军事化,征缴方法规范化,审批流程法制化”的标准,打造“五化”执法队伍,深化“112”长效执法机制。依法及时处理违法生育行为,着力破解违法生育调查难、取证难、送达难、异地征收难等问题,违法生育处理率达95%以上;每月组织镇(办)开展集中执法行动不少于2次,法院强制执行不少于6起,使执法成为常态化,社会抚养费缴纳率达85%以上。

2、畅通矛盾化解渠道,加大对违法生育的处理力度。开通“12356”阳光计生服务热线,局机关和全市18处镇(办)全部设立群众()工作室,凡在“三线一网”、“三民活动”中群众反映的问题,在第一时间落实到位,群众满意率达到100%。严格落实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离任“计划生育工作交接”制度,“五级责任追究”制度,违法生育瞒漏报严重的,实施“五倒查一追责”;严格审核各类先进和政治资格,严肃处理违规行为。党员和领导干部、公职人员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发现一起,处理一起,公示曝光一起;流动人口违反计划生育政策的,加强监管,处理到位。

3、提升基层基础工作水平。实行动态管理,星级评定,加快后进转化步伐,“抓两头,带中间”,促进全市人口计生工作平衡发展;实施“大学生村计生主任”工程。公开选聘高学历、年轻大学生任村计生主任,加速村级人口计生队伍职业化进程;以增强村级自治能力为目标,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抓好村“两委”计划生育责任制的落实;建立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问题长效机制。加强出生人口性别比的动态监测和专项治理工作,协调相关部门每季度开展一次打击“两非”联合行动,及时清查辖区内医疗机构,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

4、完善利益导向政策。抓好政策研究与整合,解决计划生育奖励、扶助、救助政策“碎片化”问题,确保最低生活保障、养老、医疗等各项社会保障政策体现对独生子女家庭的奖励和优惠;出台《关于落实退休企业职工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养老补助的意见》,逐步解决城镇失业、无业人员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养老补助问题;落实市育龄妇女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对符合计划生育政策生育,具有本市户籍的育龄妇女或在本市连续居住并接受居住地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年以上的流入育龄妇女,在定点助产机构分娩,给予500元的住院分娩补助;制定“人口关爱基金”管理使用办法,扩大救助范围、提高救助标准,完善监管机制。

5、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推广3G移动智能管理平台,已婚育龄妇女信息全部与WIS联网,市、镇、村三级人口计生网络畅通,联网率达100%,实现随时随地在线操作,初步形成网络全方位、业务全纳入、人群全覆盖的人口信息化模式;实时交流共享医院接生、出生医学证明办理和儿童计划免疫等部门信息,实时比对人口信息,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及时率。

(二)推进人口文化宣传的提档升级。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全面对接“婚恋、生育、育婴、两性、老年、家庭”“六个文化”,助推“文化”建设。

1、推出一批“六个文化”建设宣传精品。在“一村五画”、人口文化长廊、人口文化主题公园建设初具规模的基础上,以“中华生育文化五千年”、“华夏人口家庭溯源”为主题,高起点定位,高标准规划,精心选址,集中打造一批高档次、高品位、震撼力强的人口文化宣传精品。每个镇(办)打造人口文化主题公园,人口文化长廊达村(居)总数的80%以上,提升整个城市的品质与内涵,加快“全国人口文化宣传先导示范区”建设步伐。

2、强化主流媒体宣传力度。力争在《日报》、《大众日报》头版头题或《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头版,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等主流媒体实现新的突破,推介我市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经验做法,达到“惊天动地”的宣传效果。

(三)推进和谐(幸福)家庭促进计划的落实。坚持把社会管理创新作为当前人口计生工作的重要任务,按照“六个融入”、“八个结合”指导思想,以家庭为立足点,以社区为载体,面向社会开展全人口、全方位、全过程的优质服务。

1、拓展服务职能,完善人口计生优质服务体系。①实行“一站双服务”。依托镇级人口计生服务站这“一站”,开展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幸福人口家庭服务“双服务”,打造为群众提供人口技术服务和家庭综合的复合型服务中心。②实施避孕药具物流直通车发放。市级建立免费药具申领电话和网络平台,由镇(办)、社区直接或委托第三方物流公司将免费避孕药具及时送达育龄群众。年内,全市城乡社区和所有镇(办)全面实行免费避孕药具物流直通车发放。③全面实施国家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项目,提高补助标准;做好免费补服叶酸项目,扩大项目覆盖人群。

篇5

关键词: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十二五规划;人才家园

基金项目:河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中河北省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研究》(SZ2010211);课题组成员:王华、杜稳灵、张永翊、吴树华、刘树君、王肖蓉、赵洁琼

中图分类号:C96 文献标识码:A

国家十二五规划指出,建设人才强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的指导方针,加强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从现在起到2020年,河北正处于推动科学发展、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在未来10年中,河北能否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如期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关键在人才,根本靠人才。因此,河北省要想发展必须将人才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施人才战略,增强人才资源储备,提高人才资源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这是河北省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一、河北省人才工作机制现状

据2009年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资料,到2009年底,全省人才总量达到660万,人才规模居全国前列。但“大”并不等于“强”。总体上讲,河北省人才队伍实力、活力和竞争力仍然较弱。省社科院人力资源研究所李建国指出,河北不缺乏一般性人才,缺乏的是高层次、高技能人才。据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底,全省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中,拥有高级职务的15万人,仅占9.56%。技术工人仅占在岗职工的3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10个百分点。高技能人才28万,与北京100万、天津38万相比有较大差距。河北现有人才结构、布局也不尽合理。以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看,到2008年河北省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70.88万。其中75.6%集中在各类事业单位,且主要分布在教育、卫生等行业,而真正在科研、生产一线从事技术开发、推广和应用的人才不足30%。据《中国人才发展报告》中近年的一次综合排名,全国31个省市区人才竞争力排名中,河北省在人才规模方面位居第10位,在人才教育投入方面居第7位,高等学校数量居第3位,科研院所数量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但与此不相称的是,河北省在人才素质方面排第18位,在人才科技成果产出方面排第17位,在人才科研成果转化方面排第25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中高技术产出份额排第22位。

二、河北省人才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

河北省十二五规划指出,要持续快速发展,必须建设创新型河北,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强化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理念,充分发挥人才资源禀赋优势,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同时也要关注目前人才工作机制存在的问题,扬长避短,才能推动人口大省向人才强省转变。目前河北省人才工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人才政策开发力度与京津冀经济圈发展不匹配。京津冀大都市圈是继长三角大都市圈、珠三角大都市圈之后的第三大都市圈,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具潜力的区域之一,将成为带动我国北方未来5年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但河北与京津及长三角、珠三角相比,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力不强,留住和吸引人才的力度还不够,创新点不多,一些政策还落实的不够好,并且人才的具体政策缺乏协调和配套,制约了各类人才在区域内的合理流动。

(二)人才公共服务机制滞后。河北省人才公共服务机制滞后,主要表现在人才工作的环境有待于进一步优化,相关配套措施不完善,后顾之忧较多。河北省自然条件、生态环境、人文环境、资源环境、生活条件和水准与京津相比有明显差距;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建设、重大项目建设仍然没有形成强大的聚才、引才优势;人才发展空间和创业平台还不够广阔,人才充分发挥作用的“洼地”聚集效应不够明显,难以吸引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的人才。

(三)缺乏有效的人才培养机制。从河北省出台的众多人才开发培养相关文件中可以看出,对人才培养的渠道更多地依靠政府的主导,还没有形成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高级管理和专业技术人才的培养,距离“政府资助、项目带动、企业主体”的科学培养模式相差较远。人才开发培养优惠政策较多的集中在对高学历人才的培养,忽略对专业技术人才的开发;注重对学科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忽视了对创新型领军人才、高技能人才等实用人才的培养;看重外部优秀人才的引进,冷落了对本地优秀人才的培养和使用。

(四)缺乏有效的人才引进机制。河北省引进的人才中,主要以中低层次为主,高级人才比较少,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短缺、适用型效益型人才短缺、创造开拓型和管理人才短缺,高层次、高技能、高素质人才总量偏少。缺乏吸引人才的有利环境,对人才的引进不足。另外,河北省培养的高级人才绝大多数流入京津地区,且大都处于年富力强的最佳时期,结果是河北的高等教育提升了京津的人力资源,促进了京津地区的经济增长,而河北省则形成了“人才洼地”。

(五)缺乏人才工作保障机制

1、对科技型人才的开发投入较少。从各省市的比较看,河北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低于北京、天津、山东和辽宁等环渤海省市,与发达省份江苏、浙江省相比差距更大。与河北相邻的中部省份河南省相比,河北省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也低于河南省。可见,无论从环渤海区域看,还是从沿海发达区域和相邻的中部区域看,河北省科技活动经费投入规模均较低。与环渤海区域各省市相比,河北省地方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处于最低水平。

2、缺乏科学的人才激励机制。现行的人才激励制度仍沿用传统干部考核制度,在激励标准上线条较粗,量化较少,激励机制作用体现的不够明显,并且收入分配与业绩贡献没有挂钩,不能按贡献拉开档次,不能很好地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晋级晋升上论资排辈的现象普遍存在,制约了专业技术人员积极性的发挥。

三、创新河北省人才工作机制的思路

(一)建立科学的人才资源政策法规体系。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完善人才流动政策,进一步健全包括人才流动、人事关系、就业促进、社会保险、劳动保护、争议仲裁等内容的政策法规体系,加强与长三角、珠三角等大都市圈合作,促进人才在不同国家地区、不同行业等之间的流动,促进人才流动合理、有序,推动知识传播和技术成果转化。另外,健全并有效实施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统一人才与职业准入标准,实施各地职业资格证书的互认和衔接,实现京津冀三地教育、培训、考试资源共享。

(二)建立人性化的人才服务体系。创新人才的服务机制,重视“才”,还要尊重“人”,要在充分了解人才的心理需求、价值观的变化及自我实现需要的基础上,为人才提供有效服务。一是积极营造人性化的发展环境。切实尊重人才成长的客观规律,鼓励他们大胆探索、积极创新,创造一种“鼓励成功,宽容失败”的宽松氛围,为他们提供创业的机会、干事的舞台、发展的空间,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思想,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关心人才工作;二是完善人性化的配套机制,切实为各类人才提供包括工作、学习、生活等在内的相关配套和完善的服务,适应河北省“十二五规划”建设“人才家园”的要求,完善人才引进的配套政策体系,建立起人才工作的长效机制,营造宽松的政策、生活、人文、社会环境,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

(三)建立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人才的培养是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环节,是人才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是经济社会发展潜力的不断积累,对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改变过去那种重使用轻培养的状况,就要创新人才的开发培养机制,开拓思路,努力形成一个社会各方积极参与、人才个体自觉参与、培养模式灵活的多元化人才培养机制。一是培养对象多元化,建立多层次人才梯队,优化人才资源结构,形成一个初、中、高不同层次人才分类开发、逐级提高的“塔式结构”,加强经营管理人才、专业人才、技能人才和复合型人才队伍的建设,改善人才结构并形成梯队;二是培养方式多元化,提倡“终生培养”,积极开拓教育培养的新思路;三是培养内容多元化,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现代技能并重,加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的教育,使人才既有过硬的本领,又有健全的人格,德才兼备,全面发展。

“十二五”规划指出,要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更好地发挥教育对培养人才的基础性作用。因此,河北省要继续巩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扩大人才总量。同时,提高国民素质,全面提高人才质量。另外,面对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建立面向世界的人才培养模式,设置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吸收借鉴国际化的人才知识结构,探索实施现代化的教育培训手段。还要加强市场紧缺、急需人才的培养,适当调整不符合市场需求专业种类的培养规模。对人才培养的专业方向和学习内容,要紧跟时代要求,实施动态调整。

(四)打造新型的人才引进机制。根据“十二五”规划的要求,积极引进和用好海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巨人计划”,推进重点引智工程,深化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两院”院士的合作,加强河北省院士联谊会建设,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实现人才引进多级延伸。创造良好的环境吸引人才,建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加强文化建设,通过文化的招引力和凝聚力来吸引人才。开辟人才引进的“绿色通道”,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尤其是对高层次、复合型、急需紧缺人才的引进,增加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提高人才素质。进一步深化柔性引才的观念,加大柔性引进人才的政策扶持,使人才引进政策更具有包容性、开放性。

(五)健全人才工作保障机制

1、健全多元化、市场化的人才开发投入保障机制。随着人才强省战略的深入实施,要探索和建立符合不同类型人才成长规律的投入模式,不断加强人才投入的绩效考评工作,逐步形成政府、社会、用人单位和个人多元化的人才投入机制。以科学发展观和“十二五”规划为指导,围绕河北省科技发展的总体目标,针对河北省科技资金投入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高政府财政资金投入规模和强度,转变财政资金投入方式,制定人才工作专项资金使用办法,对各部门掌握的专项资金应加以集中使用并形成合力,充分发挥政府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逐步构建起多层次、多主体参与的科技投入模式,实现政企、科研和金融机构的合理分工和协调配合,完善人才开发保障体系,为提高河北省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提供资金支持。

2、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与工作业绩紧密联系、鼓励人才创新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要建立责、权、利相挂钩的人才激励机制,强化物质奖励,坚持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将人才的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绩效、实际贡献及成果转化产生的效益直接挂钩,鼓励引导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获得一流报酬,如鼓励高层次人才以专利、技术、科研成果、发明、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建立技术、专利等知识产权入股制度和技术创新人员持股制度。对特殊人才可采取年薪制等特殊的分配方式。允许人才兼职兼薪,实现人才收入构成的多元化;强化精神鼓励,大力表彰和宣传重大创新成果和突出人才,继续完善人才表彰制度,定期开展评选表彰活动;强化事业激励,用跨越发展的事业来吸引人才,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

(作者单位:河北工业大学廊坊分校)

主要参考文献:

[1]河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2]河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

[4]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R].

篇6

20__年是“十一五”计划的第三年,是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起步年,根据县委、县政府“十一五”期间发展农村经济的总体规划,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体思路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步伐,全面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优化产业结构,发展绿色食品,加快畜牧业的战略升级,实施龙头企业牵动,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业总产值计划实现18.8亿元,比上年增长6%,农业增加值计划实现1.02亿元,比上年增长7%,农村人均纯收入计划实现3,943元,比上年增长8%,畜牧业产值计划实现6.3亿元,比上年增长15%,粮食总产量稳定在3.5亿公斤。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

继续贯彻和落实国家的“一免三补”等各项惠农政策,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构想,制定我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一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强以改良土壤、兴修水利,发展农业机械化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二是挖掘农业内部潜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实现增产增效,提质增效和节本增效。三是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因地制宜,积极发展农村经济,增加集体收入。四是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全面改善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设施条件。五是用建设新农村来统领农业和农村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来制定规划和实施方案。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12个,典型村5个,通过示范村和典型村的引路,加快构建我县新农村建设步伐。六是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加大农业投入力度,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道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

(二)、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发展以绿色食品为重点的优质农业生产。

一是坚持以绿色食品生产为中心,发展绿色食品40万亩,有机食品2,000亩,无公害食品80万亩,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科学化经营,培养和树立一批绿色食品基地提档升级典型。二是扩大经济作物面积,发展以万寿菊、烤烟为主的支柱产业,通过基地加农户的经营模式把我县的万寿菊、烤烟产业做大做强。西香瓜、白瓜、蔬菜等经济作物面积要有新的突破。三是发展优质粮食生产。扩大玉米龙字号硬质型品种的面积,大豆重点推广以垦农5号、合丰47、东农42等双高大豆品种面积。水稻重点推广五优稻c、龙稻3号、垦稻10等优良品种。

(三)、加快畜牧业体系建设,推进畜牧业实现战略升级。

一是加快畜禽商品基地建设,通过实施多轮驱动、大户带动、小区推进、基地拉动“四大战略”,形成以小区为骨干、大户为支撑、基地为基础、农户普养为主体的专业村屯养殖基地格局。二是加快良种繁育中心建设,提高产业基地建设供种能力。三是积极推进产业标准化进程。推广以西门塔尔肉牛和杜洛克、长白猪等为重点的优良畜禽品种养殖和畜牧五项高产技术,实施标准化生产。四是加强龙头企业与基地的连接机制建设。

(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发展和壮大劳务经济。

按照到20__年农村劳动力实现三个1/3格局的要求,培训劳动力要突破2.5万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要突破3.5万人,年创收力争达到2.5亿元。一是依托基地,抓好“阳光工程”的岗前技能和素质培训,使每个务工人员都能掌握1-2项专业技术,为转型转岗打好文化、技能基础。二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级经济人和联谊会的作用,组织劳动力到国内外大中型城市务工、经商、办企业,依托小城镇优势,吸纳农民工进城从事二、三产业。三是完善农村劳动力转移维权中心,对农民工实行培训、对接、维权一体化服务,跟踪问效,把侵权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四是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外出有成就的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促进城乡经济发展。

(五)、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一是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原则,突出抓好抗旱水源,节水灌溉、人畜饮水等水利工程建设,积极探索利用市场机制,搞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和使用的新路子,改造水稻中低产田2万亩,新增水田1万亩。二是加强生态农业建设。通过退耕还林,植树造林,恢复扩大林草面积,大力营造绿化网带,形成以村镇绿化为依托,以农田基本林带为网络的农田防护林体系。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农

田60万亩。三是加强农业机械化建设。充分利用国家大型农机补贴的优惠政策,建立以农户自筹为主,国家、集体投入为辅的多元化资金积累制度,积极向上争取补贴资金,全县组建农机服务队1-2个。

(六)实施科技入户工程,加快农业科技创新。

在重点推广20项农业新技术的基础上,继续抓好省级标志性工程项目和科研所农业高新技术等36个示范园区建设。通过实施国家优质良田建设项目,提高优质品率和标准化作业水平,实施以测土配方施肥为重点的沃土工程,逐步改善土壤结构,保持和提高耕地产出能力。发挥科技对粮食生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坚持良种良法结合,提高新技术综合组装水平,增加粮食收益。科技培训达到7万人次,培训各类典型示范户260个,通过示范户的带动作用把先进适用的生产技术应用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

篇7

结合当前工作需要,的会员“packjobs”为你整理了这篇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十三五”期间及2020年工作总结和“十四五” 时期工作思路及2021年工作打算范文,希望能给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参考借鉴作用。

【正文】

“十三五”期间,我单位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解放思想、精心谋划、真抓实干,创新开展招商引资工作,统筹推进党的建设、脱贫攻坚、依法治市等各方面工作,高质量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现将“十三五”期间及2020年工作总结和“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及2021年工作打算报告如下:

一、“十三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三五”以来,我市招商引资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持续深化“项目攻坚突破年”“招商引资落地年”、“开放发展突破年”活动,紧紧围绕“6+3”重点产业,瞄准“三类500强”企业及行业知名企业,精心搭建招商引资平台,做好项目包装推介、对接洽谈、落地开工等各环节工作,全面促进万源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加快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市委市政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一)主要成效

1、招商引资到位资金情况。2016年-2020年,全市累计实施招商引资项目56个,投资总额536.6亿元,引进国内外实际到位资金377.06亿元。

2、区域协作情况。2016年—2020年,全市不断加强区域协作,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大大地提高了我市对外知名度,积极参加省、达州市组织的投资促进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我市对外开放合作水平。

(二)主要特点

(1)突出重点精准招商。“十三五”期间,我市紧紧围绕“十三五”发展规划建设,把招商引资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结合起来,加强对产业政策、产业链条、产业分布的研究,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精准制定产业招商路线图,形成以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现代物流、绿色建材、绿色能源为主的“4+2”重点产业,推动产业集群布局、集聚发展,全力引进八台山景区综合开发、蓝润集团生猪全产业链、天然气长输管线建设、通用机场及航空产业园、风能发电开发等一大批重点产业招商项目纷纷落户我市。同时,“十三五”期间,我市始终把长三角、珠三角、成渝经济圈作为全市的重点招商引资区域。根据全市的重点促进产业和项目,以招引“三类500强”企业、上市公司及行业龙头企业为导向,加强对企业产业布局和投资趋向的跟踪研判,全力以赴招大引强。

2.创新方式灵活招商。一是积极探索招商引资新形式、新渠道,充分借助互联网、电话、微信、云会议系统等技术手段,采取“连线”洽谈、“网络”签约、“线上”服务等模式开展产业招商和推介洽谈活动。二是充分发挥6支产业招商小分队作用,选优配强招商力量,细化具化招商任务,每季度至少开展1次小分队活动,每月通报一次“三类500强”企业招引情况,努力提高招商成功率。三是大力倡导“全员招商”理念,广泛发动党员干部及万源籍在外成功人士利用自身社会资源开展自主招商,通过以商招商、以亲招商、总部招商等方式,推动形成“引进一个、建好一个、带来一批”的良好效应。

3.深化开放合作招商。一是用好商会资源。加强与重庆、成都、广东等地商协会的沟通联系,切实发挥各类商协会组织在信息收集、资源对接方面的优势,定期邀请商协会企业家来万实地考察。二是深化友好市区交流。积极与成都市双流区、重庆市渝中区、西安市莲湖区、舟山市普陀区开展交流合作,借助丰富的人脉资源和优质的企业资源,加强万源招商引资对接力度。三是着力打造品牌展会。结合万源自身产业特色,在渝中区精心举办专题投资推介会,更好地对接“成渝双城经济圈”这个平台,增强与三类500强企业、总部型企业、央企及知名民营企业等开展宣传推介和项目对接,吸引更多的客商来万投资。

4.优化营商环境巩固招商成果。一是加大重点项目督导力度。完善重大招商引资落地项目市领导“一对一”挂包工作机制,对已签约重大项目实行市领导挂图作战、及时协调解决项目落地过程中的具体问题,突出由虚转实、能快则快,促进项目早落地、早建设、早投产。二是强化企业协调沟通。定期举行招商引资落地企业座谈会,深入企业进行实地走访,关心落地企业发展现状、了解项目推进中的问题,为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三是加强落地项目动态监管。对签约项目建立项目后期评审制度,实施项目开工、建设、达产、税收等节点的履约管控,全面提高项目履约率、资金到位率、项目开工率和竣工投产率,确保项目按照时间节点顺利推进。四是兑现优惠政策支持企业发展。全面梳理承诺给企业的优惠政策,主动向上汇报,推动优惠政策的兑现,积极向上争取奖补资金。

5.全面提升专业技能充实招商队伍。一是全面落实“招商专员”制度,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落实专班专人跟踪对接,专职专责对目标企业进行紧盯研究和联络洽谈,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二是举办“投促小课堂”专题培训班,充实熟悉产业经济、掌握投资政策、通晓谈判策略的人员到招商队伍中来,不断壮大招商力量;同时开办招商专业培训,认真学习各级关于招商引资的部署要求,吃透政策、洞察市场,及时掌握投资热点,找准招商切入点。

二、2020年1—10月招商引资工作开展情况总结

(一)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1-10月,我市新签约正式项目10个,投资总额107亿元;其中三类500强签约项目2个,分别为:①大唐集团投资15亿元的风能发电开发项目;②华新水泥投资8亿元的万源绿色新型建材产业基地建设项目。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相关领导率领6支产业招商小分队赴成都、重庆、北京、内蒙古、湖南等地开展招商30余次,新对接洽谈企业40余家。重点会见了长江三峡集团、大唐集团、太极集团等多家“三类500强”企业及华录集团、中惠旅集团、重庆西演集团等知名企业,加速八台山-龙潭河景区综合开发、通用机场及航空产业园等项目的对接力度,推进项目尽快落地。

1-10月,实际到位资金35.86亿元,占达州市下达目标任务40亿元的89.65%,其中:国内省外实际到位资金17.75亿元,占达州市下达目标任20亿元的88.78%;固定资产投资到位资金13.02亿元。纳入省级督办的项目共10个,截止目前,项目履约率、开工率均为100%,资金到位率为51.06%,各项指标均按时序进度完成既定目标。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精心谋划推介项目,积极开展赴外招商。今年以来,市投促中心围绕“4+2”特色产业(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现代物流、绿色能源、绿色建材),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精准制定产业招商路线图,推动“4+2”特色产业集群布局、集聚发展。1-9月,通过前期包装、筛选、论证,共入库重大招商引资项目15个,投资总额114.2亿元。针对重点产业,组成6支专业招商队伍,全力对接目标企业。

二是借助节会招商平台,扩大对外宣传推介。5月14日,万源市政府联合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共同举办产业扶贫专题招商活动,通过视频连线的模式,向多家知名企业推介万源文化旅游、农产品加工、医药健康等重点产业及重大招商。6月18日,借助成渝双城经济圈发展平台,加强与友好市区重庆市渝中区的联系,在渝中区举行“万源市重点产业招商引资推介会及重大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大力推介万源投资优势和重点项目,主动与各地企业家对接洽谈,成功签约项目10个,投资总金额达85.18亿元。

三是强化项目跟进服务,协调推动项目建设。今年以来,万源市新签约项目全部纳入“全市6+3重大招商项目库”,并按照成熟情况和影响力,纳入全市重大项目年度投资计划滚动实施,对项目实施精确跟踪管理。市投促中心建立项目一对一落实协调服务机制,认真清理已签订的招商协议,梳理拟建、在建项目,明确工作责任,加强对重大签约项目的督查督办力度。同时,从项目申报、立项到建设、投产实行“一条龙”、“保姆式”、“全过程”跟踪服务。针对蓝润集团五十万头生猪养殖全产业链等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市投促中心落实项目承包员全程跟踪服务,为企业解决生产建设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三 、“十四五”时期工作思路

(一)总体思路

“十四五”期间,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和要求,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大战略机遇,以全面推动万源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全国康养度假旅游目的地和达州北向开放“桥头堡”主线,以4+2重点产业为主导,深入实施产业链招商,着力提升招商引资质效,促进主导产业迈向中高端,不断增强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度,确保招商引资工作实现新突破。

(二)总体目标

力争2025年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500亿元以上,新签约项100个以上,签约总额突破500亿元。

(三)主要举措

一是进一步明确主攻方向。突出重点产业,紧紧围绕“4+2”重点产业集聚力量和资源,有的放矢开展招商。突出重点区域,借助成渝双城。突出重大活动,坚持“活动搭台,招商唱戏”,认真组织策划一系列重大招商活动,推动一批重点项目签约,持续提升万源影响力和吸引力。

二是进一步创新方式方法。在全局全面落实“招商专员”制度,探索招商引资新模式,落实专班专人跟踪对接,专职专责对目标企业进行紧盯研究和联络洽谈,着力提高招商引资实效。要有效利用各类重大经贸活动,多头出击,开展灵活多样的推介活动,广泛宣传万源的资源禀赋、产业特点和区位优势,吸引客商、招引项目。更大力度推进以商招商,充分挖掘楚商、本土企业及已落户企业等客商的亲情圈、朋友圈、生意圈,建立人脉库和项目库,开展一对一拜访对接。

三是进一步夯实基础工作。加强对产业链龙头项目、关键环节项目、支撑性项目的分析锁定,为精准招商提供指导。及时更新完善招商引资宣传片、投资指南、宣传画册及全市统一的推介PPT、推介词,提高时效性和针对性。科学制定招商引资专题培训计划,集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轮训活动,不断提高招商队伍能力素养。

四是进一步优化工作机制。围绕既定招商引资目标任务,带头定向攻关、跟踪服务,及时会商解决重大问题,充分发挥好“头雁”效应。优化统筹调度和考核机制,强化“四个一批”工程,加快重点项目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着力推进“审批不见面”“最多跑一次”,优化政务环境、提升办事效率。

四、2021年工作打算

2021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实现“两个定位”的总体要求,全面对标对表,精准发力,坚决保证全年目标任务圆满完成。

(一)总体目标

结合2020年达州市下达招商引资目标任务,2021年,全市力争引进三类500强企业2家、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达40亿元以上。

(二)工作计划

一是紧盯抓实目标任务。聚焦全年目标,加强对招商引资工作的预研预判,加大通报、督导力度,奋力冲刺赶超,确保完成全年招商引资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紧追洽谈三类500强。充分发挥“头雁”效应,继续紧盯三类500强、各产业领域龙头企业,加强对其产业布局、投资趋向的跟踪研究,强力推进一批重大在谈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

篇8

关键词: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监督工作;实践路径单位会计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而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对单位会计有着潜移默化的重要影响,也是做好单位会计工作的坚实基础和可靠保证,因此在企业中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寻找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实践路径是大势所趋,也是必然。基于此,文章主要思考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实践路径。 

一、单位会计目前尚且有待改善解决的问题 

(一)单位会计内部会计机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的问题 

其实不管是什么样的单位多多少少都会存在一些问题,在单位会计内部,会计机构以及相关工作人员不可避免地也会有些问题,这些问题从根源上来总结的话主要有会计岗位的规划设置,还有会计岗位上的相关工作人员的职责安排这两个方面。在进行会计机构的规划设置过程中,绝大部分的单位主要是在表面下功夫,原本可以简单有条理地规划设置会计岗位的,单位会计却把事情越弄越复杂,让人摸不清头脑,到最后还事倍功半,在实际工作中没有起到相应效果,得不偿失,与此同时还使会计结构中相应岗位上的工作人员安排数量远远超过应有人数,企业或者单位会计工作队伍没有精神和热情,更有甚者经常弄虚作假,另外即便有些企业或单位精简浓缩会计机构,他们还是解决不了根本性问题,只在会计工作人员配备上太过于重视纵向间的权益衡量和处理,过分注重会计人员的实际工作以及工作义务职责,而经常性把横向间不同工作人员的交流给忽视或者抛在脑后,企业内部的所有部门都缺乏必要的交流,对单位会计部门的工作效果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影响[1]。 

(二)单位会计内部在控制会计核算时漏洞百出的问题 

控制会计核算时单位会计的重要工作内容,它跟单位的稳定运行以及良好发展有很大的关系,然而有些单位却在这一重要的环节上出现了问题,这些问题出现的形式有很多种,常见的形式有这几点:1、在资金跨时间到账的会计核算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会计岗位的相关工作人员在进行资金跨时间到账的会计核算中没有按照单位里面资金运行的实际情况做账,经常把实际发生的资金流程抛在九霄云外,更有甚者会抱着侥幸心理去冒险,只一味想把财务报表做的赏心悦目让人满意而忽略了实际情况,有时还会为了添加一些单位财务方面的项目经常弄虚作假。有的会计人员还会在未经企业领导批准时就自己做决定,对单位明确规定的费用以及成本的确认计算方法擅自做出改变,可想而知,这样一来单位的资金运行情况和收入开支情况就难以从单位会计中真实有效地反映出来。2、单位疏忽对原始凭证的管理,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而导致原始凭证不全。如果单位的原始凭证管理没有切实可行地贯彻落实,原始凭证就会让人有空可钻,有把柄可抓,从而变得不全面也有很大的水分,那么就会让会计原始凭证中所涉及到竞技项目跟单位在实际运行发展过程中经济项目不相符合,甚至会相差千里,错误和漏洞一目了然,还有一些企业的会计原始凭证并没有把企业所涉及到的使用内容或者经营区域的相关内容真实体现出来,这样就会导致原始凭证的质量和效果大打折扣,难以让人信服,也失去了本该有的作用。 

(三)没有严格落实会计监督任务 

大多数人都会遇到这种情况,当没有受到监督的时候,自己就会不自觉地放松警惕,不会时刻保持严谨的态度,也不会每一个地方都严格要求自己,鄂受到监督的时候就会让自己的集中注意力,提高警惕从而不会轻易出现差错。在会计监督中也是这样,它是做好会计工作的保证,也是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方法。会计监督任务有没有严格落实直接关系到单位会计内部正常的会计管理工作,之所以这样说有这几个原因:1、会计监督没有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如果会计监督没有仔细审查会计原始凭证,也没有深入到单位财务收入和支出情况的管理中,那么就会影响单位发展规划和查缺补漏等等方方面面的工作,给企业的正常稳定发展带来了很多不利的影响。2、会计监督没有尽到纠正错误、预防做假账的作用。会计监督人员对单位会计管理中的违规现象不予以干涉,疏忽自己的工作,这样就会让企业会计管理更加混乱不堪,没有效率。 

二、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实践路径思考 

(一)明确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规范 

要想实践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务必要从下面这些方面做出明确要求并及时发现问题和改正问题:1、会计部门在规划安排相关会计工作事项的时候需要紧密联系单位的实际业务情况,也需要在面对风云突变的市场行情时不手足无措,自乱阵脚,而是要冷静思考,摸索出切实可行的应对手段并将其贯彻落实。举个例子来说:当整个市场的某些原材料生产成本突然提高时,单位会计的相关工作人员能够想一些其他应对方法,把紧缩性企业财务管理方法落实到实际工作中来,最大程度地让单位规避风险;2、不断完善单位会计管理结构体系。在会计管理结构过程中,要把人才引入机制积极落实,每过一段时间对所有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进行考核,执行末尾淘汰制度和策略,淘汰长时间在会计工作中没有长进且经常犯错误的人员,做到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把所有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与此同时还需要重视单位会计队伍的现代建设。 

(二)注重对会计工作人员的管理 

单位会计主要还是人在起作用,单位会计没有人就无法进行,因此单位会计的核心就是人,人为因素是做好单位会计工作的根。在单位运行发展过程中,单位需要及时对积极向上、工作成绩突出的人员做出表扬和嘉奖,鼓励其他员工向优秀员工看齐和学习,这样一来就能够有效地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从而齐心协力共同做好单位会计工作。 

(三)严格贯彻落内部控制的方针 

要把预算控制当做内部控制[2]的关键,单位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可以从以下这些方面着手:1、从单位自身出发,不管是单位里面的预算还是各种各样的考核都要予以高度重视,绝不可以只走过场,仅当摆设和应付任务,与此同时还要明确单位的预算控制,把每一种内部条例坚决落实。2、要确保预算指标可以有效反映单位的会计工作,把预算指标作为单位会计工作的重要评价标准。3、在单位会计中一定要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性,加强预算控制,绝不姑息任何做假账的行为。 

(四)把监督工作落实并完善 

落实并完善监督工作可以从这几个方面着手:1、注重会计监督。在会计监督工作过程中,经过认证和考核通过的监督工作人员要遵守该企业的相关制度,按规范和标准要求自己并身体力行,按照特定的措施来把会计监督工作保质保量地执行,让会计信息的参考性和可靠性得到坚实保障。在实行会计监督工作中,监督人员要抓住会计工作的每一个流程并认真监督,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行事。2、会计稽核、财务主管以及财务总监是会计监督的关键岗位。会计稽核是会计监督的基础,从会计稽核开始,到财务总监的最终审核,会计监督需要层层把关,把会计系统内部控制风险降到最低。 

三、结语 

当发现单位会计存在的问题并且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找到合适的内部控制和监督工作的实践路径,这样一来就可以把会计工作做的更好,从而为企业做出更优质的服务。(作者单位:江西财经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篇9

随着城市管理在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方面职能进一步突出,城市管理已经成为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职责,也是实现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关注民生的现实需要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而作为优化职能配置,整合执法[!]资源,改变现行行政管理体制,解决行政管理中长期存在的多头执法,职权交叉的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制度,也随着城市管理水平的整体提升,现实客观地摆在我们面前。如何在县级开展好这项工作,应在以下几个方面重点把握。

一、实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必须在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进行。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制度,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是关键,党委和政府对开展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是否重视,形成共识,措施得力,直接关系到开展这项工作是成功还是失败。只有在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优化职能配置,整合执法资源,在组织机构制度和物质给予保证才能正常启动和开展好这项工作,简言之,应做到“七个到位”即机构设置到位、人员到位、授权到位、责任到位、制度到位、工作到位、经费到位。并在初始阶段,直接出面研究、协调、处理工作中遇到的矛盾和难题,以良好的开头打开局面。

二、应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成立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专门机构。可以采取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办法,在城市管理局挂城市综合执法局的牌子,按职能需要设立内设机构,在管理上做到权力与利益完全脱钩,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罚款、没收违法所得或者没收非法财物拍卖的款项,必须全额上缴财政,健全完善行政处罚机关履行职责所需的物质保证,从机制上保证行政执法合法、公正的必要措施,否则将影响行政执法和公正执法。对此,市一级应对各县区在组建综合执法局方面有统一的要求,防止出现职责权限不一,各自为战。

三、应注重制度建设,规范执法程序,严格依法办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严格执法的前提条件。因此,必须制定关于集中行使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的职责权限、执法程序、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度方面的规章制度,应借鉴试点地区的成熟经验,由市一级出台相应的《综合执法实施方案》、《综合执法实施细则》或《综合执法暂行规定》,以行政命令的形式在本行政区域内施行,并对执法权限、执法主体以及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予以明确。

四、严格选用干部和执法人员的标准,组建好综合执法队伍。建设一支作风正,素质高,业务过硬的执法队伍,是开展好相对集中执法的组织保证,既要加强对执法队员的资格、证件和着装管理,又要考虑现在行政编制管理中存在的实际问题,要通过组织手段选好用好综合执法领导班子。通过公开选拔,考试录用,优秀毕业生充实等渠道,选拔一些政治理论和业务都过硬的执法人员,经过严格的业务培训,考试合格,取得执法资格后方可上岗,用出色的工作打开工作局面,取得社会的认可。

五、应落实完善与开展这项工作相适应的保障措施。由于城管综合执法是“没头没脑、没晚没早、没完没了”的特殊工作。要使之能够召之即来,来之即战,战之能胜,必须有相应的物质保证。从目前看开展工作所需的全部费用应由财政全额解决,执勤补助参照公安交警待遇,配备执法车辆,通讯工具(或费用)。为预防暴力抗法,还应在公安方面提供保证,可以成立城市管理治安队伍,由公安机关派驻,实行双重领导,人员变动,年度考核,干部任免由公安部门和城管部门参与,日常管理由综合执法局负责,一般人员编制3-5人即可。

篇10

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化,电力企业管理的内容还有内外关系也变得日趋复杂,电力集体企业办公室作为综合管理部门,其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对企业的发展方向、领导决策等具有重要影响,并且会直接影响企业员工的基本权益。本文主要分析企业办公室的基本职能,对电力集体企业办公室的工作现状进行简要分析,并且对其工作提出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

电力集体企业;办公室管理;思路;分析

办公室对于一个企业来说,除参与日常事务外,还起着承上启下,良好协调,参谋筹划以及服务保障的作用,企业办公室的工作水平以及工作质量直接关系着企业的整体工作和效益情况,由于电力企业来说,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纵深推进,依法治企理念不断深入,面临的工作任务更重,工作强度更大,这使得办公室管理工作也相应的繁琐,加强规范化规范管理,充分发挥好办公室管理工作应有的作用成为办公室主要目标。

1 企业办公室的管理职能

办公室作为一个特殊部门,主要有三个职能,即管理、协调和服务,以管理为主旨、协调为中心、服务为基本原则管理日常工作。

1.1 协调职能

办公室工作具有下情上报、上情下达的作用,因此工作人员要及时向下级转达企业部门或者领导的相关指示,协调各个部门之间的关系,使各部门之间共同发展,维持合理、有序的工作秩序,做好各个部门之间、上下级之间的沟通工作,方便工作开展。办公室工作人员不仅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还要凭借自己的能力,凝聚企业员工的力量,更好的为企业发展服务。

1.2 管理职能

办公室工作人员不仅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情况,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指导性建议,还要对企业的有效管理、正常运行、工作质量等起到科学管理的效果,发挥其管理职能,从而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落实。办公室工作人员要经常了解基层的实际情况,听取建议,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并且在企业的管理理念、经营模式等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为领导决策提供参考,真正发挥企业办公室的作用。

1.3 服务职能

办公室工作人员不仅要服从上级命令,及时完成相关工作任务,还要和企业各个部门建立和谐、互助的工作关系,耐心听取其他部门的意见,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共同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总而言之,办公室工作人员要做好为领导、员工的服务工作,为企业良好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电力集体企业办公室管理现状

目前,大部分电力集体企业都是通过转型成立,较之供电公司,电力集体企业由于历史因素影响,管理机制更为薄弱,人员结构更为复杂,而电力集体企业办公室,在管理中也呈现出诸多问题,包含人员素质不高、管理水平低、规章制度不健全等问题。

2.1 管理制度需要进一步规范

建立一套规范健全的流程制度,提高办公室工作运转的效率,是办公室管理能够正常运行的基本出发点。转型之后的电力集体企业办公室的管理工作有很多不规范的地方,缺乏行之有效的约束制度。

2.2 办公室工作人员主动性较差

部分电力集体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缺乏主动工作的积极性。这部分人在潜意识中认为工作就是做领导或者上级部门安排的工作,领导没有安排就无事可干;在工作中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直接请示领导,或者就是等待领导下达命令,完全没有通过个人努力解决问题的意识,而且部分人还存在多做多错、不做不错的思想,没有足够的工作意识;部分办公室人员缺乏足够的敬业精神,没有全面了解和掌握办公知识和业务技能,导致工作质量得不到有效保证;工作人员仅局限于完成工作任务,缺乏精益求精的思想观念,满足于现状,从而导致办公室工作效率低下,难以满足现代企业制度对办公室工作的要求。

2.3 缺乏深层次服务意识

目前,大部分电力集体企业办公室都能贯彻落实领导的一些指示,按照要求及时完成上级领导交待的各项任务。不过由于办公室工作具有较强的综合性以及复杂性,办公室工作人员将工作重心放在了日常事务性工作上,处理事情惯用经验,墨守成规,缺乏创新意识,无法为领导或者上级部门提供深层次服务,不能为领导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

2.4 工作人员素质不高

一般情况下,电力集体企业办公室的人员编制比较少,因此很多工作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还要兼任其他工作,工作量比较大,且压力大,处理事情时没有创新意识,多凭以往经验处理事情,缺乏和其他相关单位的有效沟通。对于新的工作人员而言,缺乏实践经验,对新的技术设备缺乏足够的了解,缺乏有效培训,整体素质都有待提高。

3 电力集体企业办公室管理对策

针对现阶段电力集体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中存在的诸多问题,采取以下措施进行解决,以提高管理的实效。

3.1 加强办公室管理制度建设,建立高效管理机制

企业办公室在企业中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建立高效的企业管理机制,能够在整体上提高办公室的工作效率,使其能够得到高效、严谨、规范的运行,保证企业工作的有序性;实行企业办公室工作的责任制度,合理确定办公室的工作分配、业务链接以及任务,在真正意义上实现任务到人、责任明确的工作机制,把办公室管理工作纳入标准管理体系中,坚决做到当天工作任务当天完成,严禁拖拉,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根本上杜绝企业办公室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

3.2 加强工作人员的能力建设,提高其整体素质

对工作人员的工作技能进行培训、培养,提高其工作素质是办公室工作质量和效率得以保证的前提和基础。加强电力集体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的道德素养以及政治素养,培养工作人员对企业发展方向的认知度,使其对企业发展的兴衰具备主人翁意识,激起其更多的责任感,对于工作积极的企业员工要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在激起其努力工作意识的同时,也为其他工作人员树立榜样,对于不认真工作的人员也进行批评,让其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鼓励员工参加专业的系统学习,提高其个人技能;组织员工进行企业培训,根据电力集体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派一些优秀的工作人员参加高层次的业务培训,带动其他工作人员的学习。提高办公室人员的能力,可采取多种措施,组织其学习电力产业政策、电力经营管理等电业基础知识,全面提升员工的个人素质,使其更好的做好办公室工作。

3.3 创新办公室服务模式,进行深层次服务

办公室服务工作即为领导层做好战略决策,不仅考虑领导的实际情况,也要对未来工作有一定的预测能力,具备超前思维,由浅层被动服务逐渐转变为深层诸多服务;提出的意见要具有建设性,能够一针见血,围绕上级领导的思维方式完善相关决策,为领导决策提出有效方案。此外,要经常对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查,总结经验,如实反映企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从而为决策提供参考依据,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办公室的工作的服务职能。

3.4 拓展办公室工作岗位,为企业发展注入新活力

办公室岗位采取竞争机制,实现优胜劣汰,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起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其危机意识,从而使员工在本职工作上发挥最大的效能。因此可采取测评、考核、审查等一系列程序,选拔一些具有高素质、个人能力强、业务能力强以及德才兼备的工作人员,使其呈现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的趋势,从而加快电力体制改革速度,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更好的完善电力集体企业办公室的内部管理关系。

3.5 加强合作意识,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

办公室工作虽然各司其职,有明确的分工,工作人员要努力完成自己的分内工作,但实际情况中,难免有些员工的工作量会比较大,无法及时完成,此时就要依靠全体员工的帮助,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完成工作。同事之间建立友好、团结的互助模式,将做好办公室工作、提高办公室工作效率和质量作为最终目标,统筹兼顾,最大程度的发挥每一个员工的力量,提高工作质量。

4 结语

在国家加强依法治企大环境下,随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电力集体企业将面临更大的挑战。作为企业的综合管理部门的办公室而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断加强管理工作,提升管理质效,为企业发展做出努力。

【参考文献】

[1]林静,王家杰.做好新时期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的思考[J].科技资讯.2011(12).

[2]易秋霞.电力企业办公室管理工作现状、问题及对策[J].科技风.2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