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安全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4-06 13:52:0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信息安全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信息安全工作思路

篇1

 

面对复杂的安全环境,P2P网贷平台要转变工作思路,以人员、技术和流程为核心,构建主动式防御体系,才能确保平台信息安全。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也要对相关知识加以了解,提高信息保护意识,尽可能地避免个人信息安全泄露带来的安全问题。

 

令人担忧的P2P信息安全环境

 

P2P信息安全环境可从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两方面来看。

 

外部环境

 

2013年年底,广东地区多家P2P网络借贷平台遭到黑客恶意攻击及勒索。2014年年初,多家P2P网络借贷平台遭到Ddos攻击,攻击流量达到数万兆,并发送连接请求超过10亿次。2014年,多家P2P平台曾遭遇黑客攻击。黑客通过申请账号、篡改数据、冒充投资人进行恶意提现。

 

通常,黑客会进行“精准打击”,即在一个网贷平台处于“薄弱”时下手,如产品到期兑付期间。另外,也有因黑客恶意攻击P2P网贷平台,导致客户信息泄露的情况。例如2014年7月轰动一时的乌云安全漏洞事件——某软件公司服务的100多家P2P平台都遭到了黑客的攻击,大部分被攻击的P2P平台损失惨重。

 

内部环境

 

除了外部因素,企业自身也存在诸多问题,问题的存在使平台的信息安全无法得到保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如图1所示。

 

一是P2P平台经营者主要以创业者为主,平台与架构投入不大,技术门槛较低。

 

二是内部安全技术能力有待提高,安全投入不足。

 

三是内部操作人员安全意识较低,操作流程不规范。

 

四是P2P网贷平台虽然提供金融服务,但相比其他金融机构的安全防护水平还有一定差距。

 

五是黑客攻击、Ddos攻击以及CC攻击等常见的攻击手段调查取证难,同时,为了维护平台形象,往往采取“息事宁人”的方式。

 

六是平台处于生存与发展期,缺乏对信息安全的重视与规划。

 

构建纵深防御体系

 

建立安全管理学概念:通过设置多层重叠的安全防护系统而构成多道防线,使得即使某一防线失效也能被其他防线弥补或纠正,即通过增加系统的防御屏障或将各层之间的漏洞错开的方式防范差错的发生,如图2所示。  以人员、技术和流程为核心,构建主动式防御体系,通过以下六个维度转变信息安全工作思路,保证管理体系满足前瞻的、相对领先的和可持续管理的要求,从而将信息安全工作由被动转变为主动,创造业务价值。

 

信息安全 建立从上到下的主动管理机制,主动更新各层次安全策略。

 

组织、职责、流程 建立高效的信息安全组织以及科学的信息安全绩效考核机制。

 

主动式信息资产保护 信息资产管理标准和工具平台,设立分级保护措施、主动的信息资产变更和追踪机制。

 

自动化的审计和监控 采用全自动、全天候监控系统,实时地分析和响应,使得安全事故在最短时间内得以发现和处置。

 

主动式的信息系统安全防御 建立主动防御的技术体系,分别在网络、数据库、服务器和用户端部署主动防御的工具。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 主动进行信息安全风险的识别和评估,包括:漏洞扫描、渗透测试和补丁管理等。

 

P2P面临的信息安全威胁

 

当前,P2P网贷企业信息安全威胁正在向产业化、复杂性、技术更新快等趋势发展。

 

攻击的趋利与产业化 所谓黑色产业(简称黑产),就是不法分子利用计算机技术漏洞获取利益的一个地下产业。在黑产中,成熟的产业链条已经形成,有偷取数据的;有贩卖数据的;有利用数据推销诈骗的;也有直接利用网民网银数据盗取财产犯罪的。也就是说,除了网银账户、密码等账户信息外,网民的手机号码、家庭住址、兴趣爱好等隐私信息也是黑产中较为常见的交易商品。

 

新技术的影响 新技术运用对P2P网贷平台信息安全的影响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一是云安全与虚拟化安全,包括云架构安全、云应用安全、云存储安全、虚拟化。

 

二是移动安全,包括个人终端安全、移动商务安全、移动应用安全。

 

三是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包括数据安全、大数据安全、隐私保护、跨境数据流。

 

行业属性 网络安全不仅仅是信息技术的问题,还涉及人员、信息、系统、流程、文化以及物理的环境。其目的是建立一个动态的安全环境,面对攻击威胁时企业仍可以保持业务正常运作,即保障业务的可用性、完整性与保密性,如图3所示。

 

当前防护体系面临的困境

 

当前,P2P网贷企业防护企业面临的困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是行业内的安全威胁,如针对行业的特定攻击、黑名单、同质化平台的威胁、针对业务的攻击威胁等,这类威胁一般无法及时有效应对。

 

二是某一点确认的威胁事件不能及时在组织内有效地进行共享,组织内部难以有效协调。

 

三是难以从海量的安全事件发现真正的攻击行为,IDS、SOC等传统安全产品使用效率低下。

 

四是不同类型、不同厂商的安全设备之间的漏洞、威胁信息不通用,不利于大型网络的维护管理。

篇2

春暖花开的三月,川蜀大地春意盎然,到处是朝气蓬勃的景象,正是读书、培训的好时节,我们这一批来自四川各地各部门、怀揣切实提高自我信息能力的工作人员进入到省委党校,参加《四川省(2015)机构单位网络安全及干部信息能力提升》第二期的培训班学习。

通过两天的集中学习,收获了知识、收获了感悟、收获了友谊。四川机构网“万网工程”办公室联合省委党校为我们安排了十分全面的课程,专家、教授们为我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诸如《职业道德行业概述》、《通信公共基础知识》、《信息安全基础知识及安全攻防》等课程。开阔了我们的视野,提升了我们的理论素养,让我们在对待网络安全问题上更有一种全局意识和长远眼光。正如:“听师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对转变我的一些落后的网络安全观念,树立新的理念,理清网络安全工作思路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更好地思考、分析并解决网络安全相关的问题奠定了基础。时间虽短,体会颇多,具体地讲有以下几点。

一、收获了知识、拓宽了视野

自进入省委党校参加《四川省(2015)机构单位网络安全及干部信息能力提升》第二期培训班以后,自己及时调整状态,分秒必争,静下心来认真学习。此次培训的内容、形式、课程设置都作了精心的安排。既有互联网、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又有信息安全基础知识、信息安全攻防;既有理论概述,又有案例分析;既有课堂教学,又有上机操作。我认真听每一位专家教授的讲解,尤其是四川机构网讲师舒冬琴老师,她宽阔的国际视野、独到的观点、丰富的实践阅历、敏锐的思维、旁征博引的语言表达令我折服。我边听课边思考,开启思考,启迪了心智。每一堂课、每一天都有收获,受益匪浅。

二、收获了感悟、提升了自我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带着问题去学,带着思考去学,收获会更多。此次培训使我感悟到终身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性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反思曾经的自我,学习自觉性不够,没有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时常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片面地理解学校学习、集中培训是“充电”,工作就是“放电”。作为我乡网络安全员,我倍感学习的压力。同样在努力付出,但受到指责最多也许就是网络安全员,所以做网络安全很辛苦,必须加强理论和实践学习,抓住一切学习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提高来实现网络安全工作的最高境界。

通过计算机与网络信息安全这节课的学习,使我更加深刻的理解网络信息安全的重要性。网络信息安全是保护个人信息的完整性和保密性的重要条件,只有明白了网络信息安全的基础知识,我们才能更加了解网络信息安全在如今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性!

三、收获了友谊、增强了凝聚力

虽然学习时间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学员在学习中、生活中,互相关心和帮助,生活上互相嘘寒问暖,学习上互相探讨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尤其当我第一天来报名的时候,有位学员因旅途奔波在报名现场出现晕车状况,其他报名的学员立马主动扶她去座位上,给她倒水、给她喝藿香正气液,让我感受到大家的热情和温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乐至县童家镇政府的朱位学员,因第二天下午我们要参加万网结业考试,为了一次性通过,我俩坚持每天6点30起床狂背老师讲过的知识,晚上散步的时候也一起回忆老师讲过的要点,最终我们都顺利地通过了初级考试,拿到了国家人力资源保障部和国家工信部联合用印的资格证书。考试的通过不是最开心的,最开心的是,我多了一份经历,收获了一份友谊。

篇3

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工作必要性

对于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工作来说,只有对其开展的必要性有深入的理解和认同之后,才能够在实际的工作中进行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做到“信息安全,人人有责”。中国移动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工作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保障公民财产安全和社会良性发展中国移动每年都会收到大量关于电信诈骗的投诉,电信诈骗对公民的财产安全和社会的稳定有着极大的危害。中国移动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的考核工作,能够就社会发展中的一些危险因素,以及潜在的风险和漏洞进行及时的排查和处理,净化网络环境,为公民信息的传输和资源的获得提供良好的技术支撑。中国移动广西公司长期派驻人员到公安部门反虚假信息诈骗中心协助办公,进行涉案号码信息查询、关停等工作;提取嫌疑号码提交给公安刑侦、技侦部门,提供线索;协助公安机关捣毁网络诈骗窝点,捉拿犯罪嫌疑人,收缴短信群发器等作案工作;配合当地公安机关加强打击伪基站工作。截至2016年底,累计破获伪基站案件39起,缴获伪基站设备40台,抓获犯罪嫌疑人43人。2.优化企业内部管理的必然选择客户的满意度决定市场的份额。客户的满意度是通过基层分公司和员工来提升的,因此,在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工作的初期阶段,中国移动就把考核的重点放在基层运营公司,通过提高基层人员的信息安全意识来提升整个集团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实力,从而获得较高的客户满意度。按照考核要求在基层建立有效的客户投诉和反馈途径,更好地了解客户对网络与信息安全方面的需求,从而提升服务的有效性。实践证明,中国移动通过开展有效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工作,进一步优化了企业内部管理,提升了客户满意度,从而使更多的用户选择使用中国移动的服务。

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工作的问题

目前,中国移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工作尚处于探索和完善阶段,随着技术和制度都在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社会环境的变化,安全责任考核工作的侧重点和难度也在不断地提升。就中国移动而言,在当下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工作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执行情况参差不齐中国移动各地区分子公司对于信息安全工作的重视度以及信息安全方面的资源和能力差距比较大。虽然在考核之前会对各个指标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和说明,但是往往由于参与考核的基层人员能力有限,造成考核结果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偏差,影响考核结果的准确性。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难以定量的指标尚未形成固定的考核标准,在考核过程中会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对于技术性指标的考核主要体现在通信设备安全性和保密性方面,虽然技术在不断发展,但是对于那些作用周期长以及新技术方面,当前考核手段难以纳入并得到有效执行。2.忽视客户满意度对于中国移动来说,客户满意度是生存和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了解客户对企业产品和业务的看法或建议,是企业需要重点关注的内容。同时,客户对信息安全性的重视度也在不断提升,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移动包括第三方权威机构在对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进行考核时,对信息安全考核的目标认识存在一定的误解,往往为了达到考核目标,把客户的满意度割裂出去,相关工作开展更多从企业内部进行,忽视了客户对企业信息安全满意度的内容。

中国移动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工作经验

1.统筹谋划、狠抓落实,不断总结提高不断总结考核工作经验,将各分子公司的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与集团考核工作有机结合。年初,明确考核工作思路,制定下发考核要点,细化任务进度和工作措施。同时,各分子公司加强培训交流,详细解读考核要求,开展经验分享。集团公司加强督查、狠抓落实。年中,组织各分子公司开展考核工作实地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和薄弱环节,明确整改要求和落实措施,推动问题尽快解决。年底,制定评分模板,量化细化考核指标,确保打分客观、准确,真实反映中国移动企业网络信息安全工作落实情况,务求考核要求落到实处。2.强化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意识网络与信息安全考核工作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要想取得良好的成果,关键是提升整个公司人员对安全责任考核工作的认识,使安全责任工作深入到每位移动员工心中,贯穿于其日常的具体工作中。通过责任意识的强化,能够提升员工和管理者的重视度和对于网络与客户信息的有效保护,提升信息的安全级别。同时,通过强化意识,让员工从自身的工作情况出发,对本单位内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指标进行有效的讨论,提升考核的实效性,切实从技术层面保障考核效果的及时性和准确性。3.兼顾各方利益群体,加强协调和沟通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工作要想达到良好的考核效果,需要主管部门及各运营商多方面的共同努力。首先,需要国家相关部门通过法律、政策等方面的有效约束,为营造良好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创造环境;其次,中国移动作为电信运营商之一,要与同行业的其他两个运营商进行密切的合作和相关技术的共享,将自身的优势转化为行业的优势,提升整个电信运营行业的网络与信息安全层次;第三,相关的网络与信息使用单位要根据自身的需要将相关的信息反馈给电信运营企业,为其提升网络与信息安全考核的等级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撑。4.增强客户满意度在考核指标中的比例客户满意度对移动业务的发展有着决定的作用,正是因为中国移动根据客户对信息传递速度越来越高的要求,才率先推出了4G业务。因此,在开展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工作时,要将客户对本企业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的意见和看法进行有效的吸纳,这样,一方面提升了客户的满意度,无形之中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企业将外部环境纳入到网络与信息安全责任考核工作中,提升考核工作的认可度。

结语

篇4

一、继续抓好思想政治工作和制度建设:组织全体职工继续深入学习学校首届党代会的党委工作报告,形成明确的工作思路,并将党委工作报告中“建设和谐校园”的要求落实在具体的安全保卫工作当中。组织全体党员开展正常的组织生活会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实行党员帮扶制度,每位党员定向联系2名群众,做好交心谈心活动和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同时,继续抓好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工作,严明各项工作纪律规定,加强经常性的作风建设工作,建设一支纪律严、反映快、作风硬的工作队伍。

二、逐步建设一支内外结合、广泛参与的安全保卫工作队伍:

1、引进一支执法队伍。借鉴其他高校的办法,引进民警和城管等执法部门人员进驻学校,解决执法权问题,达到快速、合法、有效地打击不法分子的目的。明确民警和城管等执法人员在我校的工作时间与职责,其办公地点、工作运行经费和津贴补贴由学校统筹解决,工作情况由保卫处等学校相关部门考核。

2、组建一支精干的巡逻队伍。对现有人员进行调整,挑选年富力强的精干人员组成校园巡逻队,提高巡逻队的战斗力和整体形象。将来逐步分流、淘汰现有人员,适当时候引进专业保安人员负责校园巡逻工作。

3、组建一支学生护校队伍。主要是在学生课外活动期间,负责学生公寓区和学生大型文体活动的安全保卫工作。

4、经过协商,将办公区、学生公寓区的各类物业保安纳入日常管理范围,进行经常性的业务指导和工作检查与督促。

三、进一步健全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健全学校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学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组成人员。每个学期开学初,定期召开维护稳定、治安综合治理专题会议,研究稳定和安全工作,明确职责,布置任务,团结协作,共同做好学校的安全稳定工作。

四、建立信息安全员制度,做好信息工作:及时收集关于安全和稳定的各类信息,尤其是可能诱发的不良苗头,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进一步完善学校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每年设定项目实际演练一次,不断提高各部门针对突发事件的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

四、进一步加强技防措施建设:在前期技防措施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快校园电视监控技防措施建设步伐,招标上马新项目,将监控区域覆盖至校内各主干道、各出入口,教学实验办公楼、学生公寓楼、家属楼等部位。

五、继续加大校园治安巡逻力度:采取动静结合的巡逻方式,规定巡逻时间、巡逻线路和巡逻次数,排队着装徒步巡逻,让广大师生员工感受到巡逻队员时刻在身边,增强师生员工的安全感,加大对不法分子的威慑力度,减少盗窃、打架斗殴等各类刑事和治安案件的发生。同时继续做好校园大型集体活动、国家级考试、重要会议等的安全保障工作。

六、整治校园秩序,创建安全稳定的校园环境:继续大力整治校园交通秩序,规范各类送货、送菜车辆在校园内通行的时段和线路,整治大功率摩托车在校园内的超速行驶现象;配合后勤处,对校内游散摊点、出店经营等进行整治,规范校园经营秩序。

七、继续做好法制宣传和安全教育工作:定期制发安全通告,张贴假期安全提示,发放安全知识宣传单,上好新生的安全教育课表,不断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减少宿舍盗窃等各类案件的发生。

八、继续做好“*”消防安全月活动:采取制作宣传展版、邀请武警消防官兵进行消防知识讲座、组织现场灭火演练等多种形式开展系列活动,在全校普及消防安全知识,增强广大师生的消防安全意识。认真检查并整改各类火灾安全隐患,保障全年不发生火灾事故。

九、校园周边环境整治:继续协调公安、城管、文化、卫生、工商等市直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集中整治,力争上下半年各一次并列入襄樊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常规工作计划。

篇5

[关键词]信息化;发展;地位;作用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646(2009)06-0033-02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概述

在省局和市局(公司)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广大员工的共同努力,亳州烟草信息化建设最近几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

1 信息化建设的统一思路基本形成

根据国家局“数字烟草”发展纲要和省局(公司)发展规划的“三统一”要求,完成了全省烟草行业两层构架的市局统一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建设。

2 信息化建设的组织机构和管理制度逐步健全

市局(公司)成立了以市局(公司)领导为组长的信息化领导小组,指导市局(公司)信息化建设。设立了专门的信息技术部,具体负责信息化工作的组织实施。为统一、有序地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市局(公司)制定了一系列行业信息化建设规章制度及规范文件。

3 信息化建设统一的网络和安全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建成“市局到省局4MSDH线路,市局至各县(区)局均为2MSDH线路+2M备用线路,各县(区)局至专卖队所的ADSL线路”的主干网络,形成了以地面骨干网为核心的、覆盖全市烟草的信息通信网络。市、县局初步完成防病毒、防火墙等网络安全项目建设,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正日益完善。互联互通的网络体系基本形成,为各类应用系统的实施应用奠定了通信传输基础。

4 信息化建设的统一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雏形已经形成

目前亳州烟草主要应用办公自动化、烟叶生产、用友财务软件、生产经营决策、网上准运证等系统;按照省局商业管理信息系统规划,市局正着手统一数据源,完成系统整合,伴随商业管理信息系统的实施、完善,市局统一的信息平台和数据中心雏形已经形成。

二、信息化工作的一些具体做法

1 网络与机房建设

安心工程建设:为保障业务系统正常运行,在核心层网络接人时采用双回路,有效解决了单点故障引起的安全隐患。为解决专卖队所无线网络不稳定和铁塔带来的安全隐患,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采用ADSL通道接入,彻底解决无线铁塔带来的安全隐患。2004年初,我们统一建立呼叫中心,实现电话访销,构建起全市快捷的信息传递通道。

2 物流中心网络建设

为不影响物流配送中心如期投入使用,市局(公司)统筹规划,积极与电信联系,在基建工程进行的同时就将网络通道预埋到位,并根据基建工程的进度完成网络设备的招标购置,有效保障了配送中心网络通道的建设。积极参与仓储数字化方案的制定,本着“节约成本,适度超前”的原则,完成仓储区域内的综合布线工程。

3 网络与机房建设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省局(公司)要求,根据技术及市场因素,在确保通讯质量的前提下,对现有核心层网络进行改造,统一网络设备型号和配置,进一步提高骨干网络的稳定性,确保对全市网络的有效管理和监控。

4 标准规范的中心机房

严格按照行业机房建设规范,先后实施三级防雷、接地等工程改造,已通过市防雷中心的检测,并配有专用机房空调、UPS、消防等设备,为方便管理和操作,设置了操作间和UPS隔离间。同时为了增加机房的安全性,添置了监控镜头,有专人负责整个机房一天24小时的监控。

5 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

2004年以来,先后完成对原卷烟销售系统升级和WEB查询信息管理系统开发,全面启用WEB经营数据信息查询系统。

2005年末作为全省首批试点单位,营销管理、配送管理、专卖管理等基础业务在亳州一次顺利上线。在完成安徽烟草商业管理信息系统上线的基础上,根据市局业务流程的调整,在中软国际的支持下,实现了商业管理信息系统升级。数据中心的应用,市场管理、案件管理、日志管理、信息互递等模块陆续上线,整体提升了信息化应用水平。

6 统一平营销管理

品牌管理、采购管理、订单采集、配送管理、数据查询等模块的使用,通过系统规范了营销工作的管理。

7 专卖管理

证件管理实现了业务客户统一人口,从源头上保证了数据的统一性。案件管理实现了简易和一般案件信息处理,避免了案件管理混乱性。日志管理有效的管理了市管员和管理所的日常工作。

8 客户关系管理

信息互递解决了电访员、客户经理、送货员、市管员内部信息反馈,解决了不同部门的信息相互共享问题。

客户核量和客户分析等模块有效支撑了客户销售情况分析,为公司营销投放策略提供了依据。

9 信息系统应用

通过局(广)域网、无线网、移动通讯网络,面向市局机关、三县一区县(分)局机关(部门)、基层中队(片点)实现经营信息多层次覆盖传递。

10 信息安全

防病毒系统,形成以趋势防病毒系统安装在机关与县区局,瑞星杀毒软件安装在基层和呼叫中心,有效的控制了病毒的爆发。

在广域网与局域网之间、公网与内网之间、银行与内网之间加装防火墙,在一定程度上能做得到挡得住外部入侵。

为有效管理局域网内机器,我们通过网络监控软件对局域网内所有机器进行监控,对发现访问流量异常情况机器进行及时处理。

为方便有效管理局域网的网络设备和机器,我们制定详细IP地址分配方案,同时还记录了对应的MAC地址,服务器和网络设备完成了IP地址和MAC地址关系绑定。防止了用户盗用重要IP地址现象的发生。

11 数据备份

为保证数据存贮的安全性,建立了业务系统和财务等数据自动备份,通过增量备份和全备份的策略相结合,通过网络和NAs存储,全天候支持网络数据存贮,全市各机房数据通过网络备份,同时增加数据存贮安全性、防止存贮介质意外损坏,通过制度规定并严格执行,按每月一次进行重要数据光盘刻录,形成备份纪录和光盘一道存档,确保企业经营数据安全。

包括网络环境、操作系统环境、数据存储环境、信息安全环境和业务应用环境等已初步完善。为保障业务的可持续运行,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网络安全工作:

■采用高性能的网络设备和服务器,使设备的故障率降低;对关键网络及网络设备的关键部件进行容错、冗余备份。

■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如加密技术、RAID技术、数据备份等,使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得到安全保障。

■采用防火墙、身份认证、权限控制等技术手段。防止黑客的攻击,确保在进行资源访问时系统数据的安全。

■建立可靠的防病毒体系,使数据免受病毒的侵害,保证应用系统和数据的安全。

■建设网络行为管理系统,对局域网内部计算机通过企业统一互联网出口的上网信息进行详尽记录,实现网络行为的有效控制。

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改进和提高管理措施,确保网络安全,避免企业利益受到损失。

三、小结

为规范信息化建设,完善了以下规章制度:《计算机相关硬件设备管理规定》、《网络安全管理制度》、《数据备份制度》、《区、县信息室管理制度》、《计算机安全管理规定》、《计算机系统操作规范》、《计算机机房管理制度》、《中心机房网络设备维护制度》、《计算机软硬件维护制度》,从组织管理上规范了各工作流程。

为确保软硬件维护有据可查,我们通过规范制度和流程采用痕迹化进行管理。

机房管理方面:我们采用出入登记,操作和巡检登记,故障排除登记,有效保障机房安全和维护的方便性。

篇6

面对开放度极高的网络,网银用户最看重的莫过于网上银行的安全性能。为了让广大读者更全面、深入了解网银安全,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民生银行和中信银行电子银行相关负责人,并对各自的网银安全性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五大关口

中国农业银行电子银行部风险管理处处长杨伟荣向记者介绍,中国农业银行对网银业务安全性的考虑贯穿于各环节之中,把好客户准入、身份认证、限额管理、客户信息保护和交易监控等五大关口:

客户准入关

中国农业银行网银开通环节,严格遵循“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制定了严格的临柜审查流程,通过证件核验、账户核验、印鉴核验等技术措施,确保客户身份和申请意愿的真实性,有效规避了冒用身份开通服务的风险。

身份认证关

网上银行使用环节,严格遵循监管机构双重认证之要求,向客户发放K宝和动态口令卡等专用安全工具,在登录及金融交易等高风险环节,严格校验安全工具和账户密码,保证了网银交互过程中客户身份和交易指令的真实可靠,有效防范了冒用身份使用网银的风险。

交易限额关

中国农业银行对网银转账、支付等资金类交易,根据使用安全工具不同制定了差异化交易限额,并支持本人个性化限额设置,实现了对客户单笔及日累计额度的灵活控制,有效提升了客户资金风险的可控程度。

信息保护关

首先对客户信息进行严格管理,有效防止客户资料泄露;其次,交易环节通过网上银行安全控件等技术手段,建立了覆盖客户计算机、互联网到服务器的端到端的加密通道,保护客户信息的安全;此外,页面展现环节,将客户关键信息、账户关键信息进行了屏蔽,进一步保护信息安全。

交易监测关

中国农业银行建立了异常交易监测机制,根据可疑交易的特征不断完善监测的交易范围,未来将进一步加大这方面的投入;此外,还建立了钓鱼网站监测机制,能及时发现针对网上银行的钓鱼网站并提请有关部门及时关闭。

安全产品

K宝

K宝是用来存放客户网银证书的专用安全硬件,是客户在网上进行交易的身份证明,基于证书还可以对数据进行加密和签名,可以防止他人冒用证书持有者名义进行网上交易,维护客户及银行的合法权益,减少和避免经济法律纠纷。K宝是目前农业银行安全级别最高的认证工具,其交易额度为:一代K宝单笔50万元/日累计100万元,二代K宝单笔100万元/日累计500万元。

K令

K令是农业银行综合考虑安全性和便利性而推出的一款电子银行安全产品,采用成熟的动态密码技术,实现每次交易时密码的随机变化,有效解决了静态密码容易被窃取的安全问题,该产品价格低廉、容易携带、操作简便,不需要在终端设备上安装任何软件,其交易额度为:单笔1000元/日累计3000元。

K码

K码是客户在进行交易的过程中,使用手机短信配合验证的一种安全产品。客户首先需要在银行绑定自己的手机,在进行对外支付时,已绑定的手机将收到验证码。其优点是采用第二渠道认证,黑客不易截取,且不用发放设备,使用方便,不增加客户成本,其交易额度为:单笔1000元/日累计1000元。

事前防范

中国建设银行电子银行部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在客户端事前安全防范环节,依照低、中、高的不同安全级别,中国建设银行网上银行分为静态密码、动态口令、网银盾证书三个层次为客户提供服务。

静态密码

直接通过互联网由客户自助注册申请,无需至网点柜台签约,无安全产品,仅可办理查询等非账务性业务,以及投资理财类业务(基金、外汇、账户金等),不可以办理转账汇款类业务。

动态口令

动态口令客户分为动态口令刮刮卡客户、手机短信动态口令客户两类。对于需要方便地进行“小额”转账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点柜台签约,并领取刮刮卡或在银行预留正确的手机号码,开通成为动态口令客户。动态口令客户仅通过刮刮卡密码或手机短信动态口令即可办理全功能的网上银行业务,开通门槛低,客户体验好。

动态口令具有一次一密、成本低廉、易用性强、客户体验良好等多种优势,深受大学生等大众客户群体的喜爱,具有较大的市场推广空间。动态口令刮刮卡客户、手机短信动态口令客户的交易限额均为单笔5000,日累计5000。

网银盾证书

对于需要经常进行“大额”转账的用户,可以通过网点柜台签约,并领取预制证书网银盾,客户转账汇款时必须使用数字证书进行数字签名,并校验网银盾密码才能完成,从而有效保证了客户的网上银行交易安全。

7×24小时搜索、关闭钓鱼网站

针对日益猖獗非法钓鱼网站,中国建设银行组建了一支专业的防钓鱼网站队伍,7×24对假冒建行的钓鱼网站进行全面搜索,第一时间发现假网站,通过国内、国外权威机构及时关闭假网站。并与国内外知名网络安全公司联动,联动加入网络黑名单,共同防范。

事中监控

中国建设行已在国内同业中率先建立了全行统一、跨渠道的电子银行外部欺诈监控体系,实现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网上支付等电子渠道交易的全面监控,对高风险交易由该行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控人员进行人工分析、外呼核实、黑名单阻断等处理。

2011年,该行进一步加大了工作力度,着力建设新一代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控平台,基于用户行为分析建立高效、可靠的“风险引擎”,实现全面和全流程的风险监控。同时,依托风险监控平台部署实施动态安全策略,对于大额、频繁、跨地区、可疑操作等高风险交易实施事中干预、强化认证、交易阻断,对于低风险交易则降低安全认证门槛,取消不必要的认证环节,有效改善客户体验。通过建设强大的新一代电子银行业务风险监控平台,将中国建设银行电子银行安全策略从单纯依靠事前防范全面转移到事前防范与事中监控并重的工作思路上来,有效提升该行核心竞争力,改善客户安全体验。

开展安全评估,不断改进升级

根据银监会《电子银行业务管理办法》和《电子银行安全评估指引》的相关要求,中国建设银行选聘了国家信息安全测评中心作为安全评测机构,对该行电子银行业务开展了第三方安全评估,对电子银行业务的安全策略、内控制度、风险管理、系统安全、客户保护等方面进行了考察与评价。

通过安全综合评估,建行网上银行系统在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和安全工程三个方面的安全保障能力,达到《信息系统安全保障评估框架》GB/T 20274信息系统综合安全保障能力级一级的要求。

加强业务安全培训

中国建设银行多次组织电子银行业务运营与风险管理培训班,对电子银行从业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保证在开展电子银行业务同时,向客户普及了电子银行业务安全知识,营造互联网安全文化氛围。

强化电子银行客户风险教育

中国建设银行常年通过国际互联网网站、网上银行、网点等多个服务窗口,提示客户保护账户信息和密码,揭示网络欺诈手法,介绍网络安全技术和工具,使用短信提醒服务,安装防病毒、木马软件等,培养客户良好的密码使用习惯,向客户揭示有关风险,增加客户的安全知识,提高客户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据中国民生银行电子银行部营销策划中心总经理陶江介绍,中国民生银行一直将网上银行安全性建设作为业务发展第一要务,坚持科技创新,强化风险控制,多项措施、多管齐下提升网银交易安全,从银行端、互联网络和客户端综合考虑,构建了网上银行的整体安全体系。

安全服务

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的数字证书

中国民生银行自网银业务推出以来一直采用我国权威第三方安全认证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颁发的数字证书,有效保障了网银交易双方身份的真实性、交易的私密性和不可否认性。

U宝

中国民生银行自2008年起推出个人网银U宝,它将数字证书存储在Usb-key中,避免数字证书被复制、篡改、导出,客户只有同时持有U宝并掌握硬件口令才能登录网银,网银交易安全全面提升。为给客户提供更加安全、快捷的网银服务,已先后推出免驱U宝、预制证书U宝、七彩U宝、生肖U宝和章鱼U宝,满足了不同客户的需要。

交易风险监控平台

为全面防范电子银行交易风险,保障客户资金安全,中国民生银行在企业级数据仓库的基础上开发了电子银行风险交易监控系统,成为国内首家针对借记卡用户推出电子银行风险交易监控系统的商业银行。相比以前的风险监控系统只能监控网上支付业务,该行风险交易监控系统覆盖了网上支付、网银转账、网上缴费,以及订单支付、手机钱包等全部对外资金划转业务,监控范围更广,安全保障系数更高。

钓鱼网站主动监测服务

为防范钓鱼网站风险,中国民生银行与专业反钓鱼网站机构合作推出钓鱼网站主动监测服务,24小时监测互联网上存在的与该行相关的钓鱼网站、假冒网站,一旦发现有假冒站点出现,及时通知中国反钓鱼联盟予以关闭,有效防范钓鱼网站对客户银行帐号、密码等私密信息的窃取和攻击,及时抑制钓鱼网站和错误链接对客户利益的损害。推出网银在线杀毒工具,使客户在登录或使用网银时可进行在线杀毒,有效清除客户端电脑的病毒,防止客户网银交易信息被泄露的危险。

安全教育

电子银行业务有别于传统银行业务,交易环节包括银行端和客户端两个方面,因此交易安全需要银行与客户携手共同构建。中国民生银行开展的各类客户安全教育工作主要有:

以门户网站为载体,通过建立网银安全提示频道,根据最新风险事件特点不断更新相关内容,向客户揭示不法分子常用欺诈手法,宣传民生银行新型安全产品U宝,持续对客户的网银使用教育。

以营业网点为载体,要求各分、支行切实履行网银安全普及责任,通过在各支行网点配置网银演示机,发放个人网银安全宣传折页等互动方式,介绍网银服务功能、安全产品使用方法,达到强化客户的风险意识的目的。

在客户使用个人网银流程中,通过个人网银登陆页面网上安全提示链接,多角度开展客户安全教育,不断提高客户风险防范意识;提供网银在线杀毒工具,使客户在登录或使用网银时可进行在线杀毒,有效清除客户端电脑的病毒,防止客户网银交易信息被泄露的危险。

据中信银行零售银行部电子银行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11年年初,不法分子诈骗短信猖獗,网上金融诈骗现象攀升,中信银行以20招“网银安全守护神”有效化解了黑客攻击,保证了客户放心安全地使用网银。

第三方数字证书

中信银行网银首家采用国内最权威、公正的第三方认证机构――中国金融认证中心(CFCA )的数字证书来保证电子交易中双方身份的真实性和交易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防抵赖性,符合《电子签名法》和监管部门的相关法规。

采用数字证书、登录用户名、登录口令、移动证书USBKey密码、USBKey内嵌编号等多重安全保障措施,比双因子认证(签名认证和口令认证)更全面保护,最大程度地保证客户登录安全。

手机动态口令

中信银行网银手机动态口令以互联网、手机两种渠道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

当客户在个人网银上进行登录、对外转账、网上支付等操作时,系统均会随机生成一次性动态口令,然后将其连同交易信息一并发送到客户绑定的手机上。客户通过短信核实交易信息,然后必须同时输入正确的静态账户密码和动态口令才可顺利完成交易,这样可有效防御黑客攻击,在更高级别上保证了网上交易的安全。

信息的双通道确认,无异于为用户账户上了“双保险”。

“盾”系列技术

采用国家信息安全评测认证中心“盾”系列技术,对SSL、交易数据、键盘输入安全、进程保护控件进行加固,通过远程渗透性验证,杜绝木马。

移动证书USB Key

移动证书USBKey是一种应用了智能芯片技术的数据加密和数字签名工具,其中存储了每个用户唯一的、不可复制的数字证书,保证客户数字证书私钥永不出KEY,在安全性上更胜一筹。

指定计算机、时间段使用网银

中信银行个人网银提供给客户指定设备、指定时间段使用个人网银的机制。客户可以指定单位或者家中的电脑登录个人网银,避免别人在其他电脑上使用网银。由于黑客作息习惯与一般人不同,客户可以指定如上午9:00-下午9:00(星期几和具体时间任由客户随意设置)期间才能登录个人网银,让黑客无机可乘。

网银110

中信银行提供“网银110”报警功能,24小时人工值守处理各类客户网银安全报警,快速处理客户遇到的各种问题。

反欺诈联动机制

中信银行参与由中国金融认证中心牵头,全国十多家商业银行参与的国内“网上银行反欺诈联动机制”,通过与公安部等机构协同合作,实现网上银行风险信息共享和案件协同调查,建立网银风险预防机制,引入国际最新的反欺诈技术手段,遏制网上银行欺诈行为。

网银伴侣

篇7

一、转换科技工作思路,充分发挥档案科技的支撑作用

“十一五”期间,我国档案科技工作在坚持过去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的同时,适时应势,转变思路,紧紧围绕档案事业发展的中心任务立项,组织力量研究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遇到的重大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为档案事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我国档案科技在“十一五”期间立项的基本情况是:头三年2006-2008年,以档案工作面临的主要问题为基础,提出所要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主要方面。2006年覆盖了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策略研究、电子文件管理技术方法研究两大方面;2007年包括软科学研究、信息技术应用研究、保护技术方法研究、保护技术方法研究四个方面;2008年的选题包括档案保护技术方法研究、档案信息化技术方法研究两个方面。2009年,围绕“十一五”档案事业发展三大主要任务中具有可研性的重点档案抢救和数字档案馆建设两个方面及汶川特大地震后档案部门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内容,立项指南供给出了14个选题,包括我国重点档案损毁情况典型调查研究、档案抢救修复操作规程研究、档案抢救修复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研究、档案抢救修复工作指南研究,档案部门防治自然灾害应对策略研究,数字档案馆建设现状、数字档案馆建设所面临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研究等;2010年,围绕国家档案局提出的“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的任务,科技立项指南提出了10个项目范围进行研究,包括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情况调查研究、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基本框架及相关理论研究、安全保障相关标准规范研究等相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和电子文件异质备份策略、数字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策略、电子文件安全保障及电子档案长久保存策略研究等选题。

从上述选题内容与范围上不难看出我国档案科技工作的基本思路,即围绕档案事业发展的中心工作进行前瞻性、战略性、创新性的研究,从而充分地发挥档案科技对于档案事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十―五”期间,全国共有201个项目列入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技术部获得财政部资助的项目有5项。在此期间,共有163项成果获得了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励。从立项与获奖成果内容上看,数字档案馆建设、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与保护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

1.数字档案馆建设

“十一五”期间,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成绩突出。青岛市档案馆(局)早在2000年就筹划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历时10年,投资约1410余万,先后完成青岛市数字档案馆、数字文件中心和电子公文和档案信息共享系统三个项目的建设工作,逐步实现了馆藏档案数字化、机关文书档案在线移交及全文数字化、电子公文和档案信息网络共享三个阶段性目标。2008年5月,山东省宁阳县数字档案馆在泰安市各县市区率先建成并开通试运行,标志着县级档案部门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2009年6月10日,浙江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应用系统顺利通过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组织的专家验收,建成的数字档案馆系统依托先进的技术手段,发挥业务流程重组优势,建立了档案综合管理、电子阅览室、虚拟档案室、电子公文接收中心、电子目录接收中心和三网网站等子系统。浙江省档案局还颁布了《浙江省数字档案馆建设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规范数字档案馆的建设与管理工作。同年,云南省档案局向省政府上报了《关于开展云南省档案馆数字档案馆建设的请示》,受到了云南省领导的关注与支持。

面对全国各地数字档案馆建设如火如荼的良好势头,国家档案局技术部及时进行引导与规范工作,在组织研究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的基础上,了《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将云南省档案馆、浙江省绍兴市档案馆、广州市番禺区档案馆作为数字档案馆建设试点单位,其主旨是通过全国数字档案馆设计方案制定及推广应用,形成普遍适用的省、市、县三级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从而进一步规范数字档案馆的科学化建设。

2.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与修复

“十一五”以来,中央财政用于抢救和保护国家重点档案的经费投入达到每年9000万元,一些地方的档案部门也争取到一些专项经费用于本地区的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工作。建设资金得到保障的同时,国家档案局还不断规范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进一步明确全国重点档案的范围、标准以及重点档案抢救补助经费的使用范围,推动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规范、有序地进行。2006年6月,国家档案局正式下发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和保护补助费管理方法》,一些地方档案部门会同财政部门也出台了本地区加强国家重点档案抢救的具体措施。

与此同时,各级档案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和尝试加强国家重点档案保护的创新举措:其一,国家档案局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工程,入选《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的国家档案重点档案在抢救补助费中优先支持。其二,副省级以上国家档案馆建立特藏室,目前这项工作已在大部分副省级以上档案馆尝试开来,效果显著。其三,国家重点档案对外提供利用时,由档案部门制作仿真复制件代替原件。2010年5月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主办、福建省档案局承办的全国档案仿真复制技术应用工作研讨会在福州召开,进一步就档案仿真复制的工作流程、色彩管理、设备配备、关键技术应用及数据管理等内容进行交流和研讨。其四,《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科学化管理策略研究》课题在财政部资助下于2009年元月开始启动。该项目以国家重点档案为对象,以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科学化管理为主题,以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程的科学组织管理和实际操作应用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的质量和效率为目标,通过国家档案局技术部科学组织,目前已通过专家的评审。项目形成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科学化管理建议和重点档案抢救修复实际操作指南、技术规范与质量要求、验收标准、灾害预警方案、应急抢救方案等系列标准草案,并以北川档案抢救工作为案例,研究了大规模严重受损档案抢救修复的科学化管理方式。项目成果在重庆、湖北、河南、青海、吉林、广东等省、市、自治区档案馆进行了试点工作。

3.档案安全体系构建

2010年年初,技术部进行了精心组织,将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相关理论、技术、标准问题作为本年度科技立项内容进行了专门布置,引起了全国档案工

作者的关注。同时,技术部还组织了专门的论文征集工作,收到论文500余篇,充分体现了各级档案工作者对于档案安全保障体系构建的热情。

2010年5月12日,是汶川地震一周年纪念日和全国防灾减灾日,国家档案局在四川召开了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建立确保档案安全保密的档案安全体系”,同时对档案安全保障体系建设问题进行了研讨。其次,国家档案局在全国范围开展档案安全专项督察工作。,系统了解和掌握各地区的档案安全状况。在国家档案局的引导和带动下,各地各级档案管理部门围绕这一问题积极探讨,先后将档案安全管理工作纳入本地区档案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重新制定并贯彻落实档案安全有关法律法规,不断强化档案工作者的安全责任意识,加强对档案工作者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的培养,完善和加强档案安全设施建设,狠抓定岗定责、硬件建设和制度保障。以湖北省档案局为例,该局在强化档案安全保障工作中就明确提出应努力构建起以职责明确、制度完备、齐抓共管、综合全面为特色的三维档案安全管理体系。

二、创新档案科技管理机制,努力实现档案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随着档案科技工作在档案事业中的重要性不断上升,对档案科技工作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国家档案局技术部作为我国档案科技管理部门,积极探索,形成了以档案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为引导、以整合全国业务骨干形成“项目”团队工作方式,以项目带动科研促事业发展的思路和做法,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1.以行政管理部门为“龙头”的引导方式

近年来,国家档案局技术部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主动地发挥行政主管部门的引导作用,定期编制年度科技项目立项选题指南,及时出台并组织实施;及时对科研项目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对完成的项目成果组织验收;开展对档案设备用品的推广工作,引导优秀科技成果的研发与应用。根据档案工作实际和档案部门的需求,深入研究,及时指南、手册等,用以指导具体业务工作,充分地发挥档案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作用和引导作用。

针对近几年我国灾害频发的状况,特别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技术部积极参与组织《档案馆防治灾害工作指南》的编制工作,2009年正式,2010年组织在四川召开的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上进行了宣贯。在数字档案馆建设方面,技术部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及时出台《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并于11月1日在江苏、浙江绍兴召开《数字档案馆建设指南》宣贯会议,进一步指导了省、市、县级数字档案馆的建设,对于全国数字档案馆建设具有积极规范和指导的意义。面对国家重点档案抢救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组织力量进行研究,形成了《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实际操作指南(草案)》等系列标准草案,用以指导具体业务工作,充分地发挥档案科技行政主管部门的政策导向作用。在科技成果推广方面,技术部对档案设备用品及时进行整理、分类,于2008年编制了《档案设备用品手册》,包括档案装具、档案保护设备、信息化设备等几方面,供档案部门选用。2010年,为加强档案安全工作,应对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对档案安全造成的危害,确保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技术部在2008年编制的《档案设备用品手册》基础上,对与档案安全相关的新产品、新技术、新设备作了特别推荐。如战备密集柜、档案修复工作台、真空充氮密封机、光盘备份管理系统等,及时对新技术成果进行推广。充分发挥了档案行政管理部门的引导作用。

2.以整合全国业务骨干组成“项目”团队的工作方式

在进行科学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国家档案局技术部有效地组建了“项目”团队,这些团队成员来源广泛,既有档案科技主管干部,也有档案科技业务人员,还有高校科研骨干,形成了以“项目”带动的、充满活力的档案科技开发与应用的工作方式。

面对2008年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后档案的抢救,国家档案局技术部迅速组织成立北川档案抢救专家组,吸收了一批国内档案抢救与保护经验丰富的专家,第一时间赶赴北川,为北川档案抢救提供技术方面的指导,进行灾后修复,为确保北川档案的安全进行了科学指导。再如,财政部课题“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科学化管理策略”的实施过程中,在国家档案局副局长李和平的领导下,原技术部主任王良城任组长,科技管理部门直接参与,组织四川、陕西、山东等省档案局富有经验的同志,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全程参与,形成了一支既有理论研究经验又有实践工作经验,既懂得管理有通晓技术的“团队”,促进了项目的顺利进行,并取得了突出成果。

3.以项目带动科研促事业发展的管理方式

面对国家科技政策的调整,国家档案局技术部在科技管理方式上,不断摸索,勇于创新,变项目的单纯管理为组织管理,实践了以项目带动科研工作,以科研促事业发展的思路和做法。

国家机构改革和科技政策的调整,使档案科技工作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为了推动档案科技的发展,国家档案局技术部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适时转换思路,探索项目的组织管理方式,采取以项目带动科研工作,以科研促事业发展的做法取得了显著成效。对于档案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关键和重大问题在国家相关部门立项,组织全国各方面的专家和相关省市档案部门参与,集中力量研究解决重大问题;并选择有代表性的档案馆作为试点,使成果得到进一步完善。同时,管理人员直接参与项目的研究工作,变项目的单纯管理为组织管理的方式。这样,一个项目可以带动多个地区档案部门的科研工作,进而促进档案事业发展中关键问题的解决。管理者置身其中,可以激发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管理人员更多地了解掌握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重大问题的方案、思路、方法,更好地进行业务指导工作。实践了以项目带动科研工作,以科研促事业发展的思路和做法。如“国家重点档案抢救修复科学化管理策略”项目、“省、市、县三级数字档案馆建设方案研究”项目,都是通过这种方式开展研究工作的。

三、落实统筹兼顾,大力促进东西部地区档案科技平衡发展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我们对近年来获得国家档案局优秀科技成果奖项目进行了统计。统计发现,全国163项获奖成果中,东部地区(北京、上海、山东、浙江、辽宁、天津、福建、吉林、江苏、广东、河北、黑龙江)134项,占82%;中部地区(湖北、安徽、河南、湖南)16项,占10%;西部地区(四川、新疆、广西、宁夏、、云南)占13项,占8%,其分布见下图。

透过上述获奖地区分布图可以看到,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档案科技严重地不・平衡,存在的差距很大。为了减少这种差距,实现东部、中西部地区档案

科技的协调发展,国家档案局技术部采取了对于西部地区的政策倾斜,以利于调动其积极性,从而促进我国档案科技整体的协调发展。概括起来,这些主要措施包括:

1.通过在当地召开会议,提高西部地区档案科技意识

增加中西部地区召开会议的次数,通过会议促进西部地区档案科技的发展。从2008年开始,国家档案局技术部把科技会议基本放在了中西部地区,分别在安徽、湖北、西安、青海、广西、新疆等地召开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立项、科技成果奖励会议。除了一年一度科技方面的会议,今年还在四川组织召开了全国档案安全体系建设工作会议,一系列档案科技及相关工作会议的召开,有助于西部地区档案工作者近距离接触先进的科技成果,科研意识得到增强,科研事业进一步拓展,科研水平得到提升。

2.通过吸收参与国家层面工作。提高西部地区档案科技能力

近年来,国家档案局技术部有意吸收西部地区档案局(馆)长参加科技立项评议与科技成果奖评审会议,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他们关注档案科技工作,重视本地区档案科技工作的开展,从而积极地投入到档案科技工作中来,提高本地区档案科技能力。

3.通过政策扶持,提升西部地区档案科技水平

优先给予西部地区档案科技发展进行政策、人力和技术方面的支持,以帮助这些地区档案科技的发展。

“十一五”期间,尤其是近年来,国家档案局技术部非常关注西部地区档案科技发展,在科技项目立项和科技成果奖励、成果应用等方面对西部地区档案部门给予更多的扶持和指导,并采取适当的政策倾斜,使西部地区能够有项目列入国家档案局科技项目计划,有科研成果能够获得国家档案局科技成果奖励。此外,国家档案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组织实施档案教育支援西部

篇8

关键词:农村电网;电网建设;科技发展

0引言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进程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国家电网公司适时召开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会议,制定了《国家电网公司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用以指导和推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目前,我国农电系统面临着重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要求我们对农电系统的现实状况和发展目标及任务做出充分的分析与判断,才能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本文主要对我国农电系统的技术发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今后各方面技术的发展方向进行了一些探讨。

1农电系统发展现状分析

1.1“两改一同价”与“十五”建设取得的成绩

实施“两改一同价”以来,农村电网建设大大加强,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用电量占全社会用电量的比例逐年提升。农村电气化事业的发展,对扩大内需,推动国民经济增长,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两改一同价”的实施,从根本上解决了长期以来制约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农村电价过高问题,带动了相关产业发展,发挥了重大而深远的作用。归纳起来,经过实施“两改一同价”与“十五”期间的建设,农电系统取得的成绩集中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农村电网更加坚强。通过农电系统科技规划和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的实施,改善了农电系统布局,提高了电网的供电能力和自动化水平,降低了电网损耗,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农村电网结构不尽合理,网架薄弱,多数县级电网为单电源供电,中低压线路供电半径过长的不合理局面。农电系统的供电能力、安全性、可靠性及电能质量水平都获得了较大幅度的提高。

(2)电网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明显提高。农电系统大力推广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取得了显著效果。节能型配电变压器占有率达95.5%以上,35kV及以上电压等级有载调压主变压器占有率达到60%以上;实现开关无油化的35kV及以上变电所占有率达到58.8%;微机保护和综合自动化装置占有率达90%以上,无人值班的35kV及以上变电所占有率达49.5%;35kV及以上小型化变电所占有率达25.6%;推广使用了782个35kV箱式变电所;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和调容配电变压器得到了应用;基本淘汰了高耗能配电变压器、过励磁变压器、铝线圈变压器、多油开关、阀型避雷器、电磁型保护装置。

(3)通信技术、自动化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随着通信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县级调度自动化技术和配网自动化技术得到了快速普及和发展。“十五”期末,农电系统613个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已经建设完成,其中通过实用化验收的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达538个;完成配网自动化系统建设26个;完成调配合一自动化系统建设25个。

(4)现代化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技术比较成熟的财务管理系统、用电营销管理系统、线损理论计算系统、95598客户服务系统、办公自动化系统等得到了广泛使用;生产管理系统、负荷预测系统、远程集中抄表系统、远程视频会议系统得到了应用。“十五”期末有970个县实现了办公自动化,有666个县建立了生产管理MIS系统,有540个县实现了负荷控制和需求侧管理,有1270个县开通了95598客户服务系统。

(5)农电系统线损率、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指标逐年改善。通过大规模的农电系统建设与改造,不断采取技术降损和管理降损措施,农电系统线损率指标得到不断地改善。农电系统的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的调控手段和能力得到不断加强和提高,变电所内电容器补偿容量占主变压器容量的比例达到15.2%;安全性评价、带电作业和状态检修技术得到推广应用,各类电压监测仪及供电可靠性管理软件得到推广普及,电压合格率和供电可靠率水平得到不断提高,“十五”期末农电系统客户端电压合格率达到95%;供电可靠率RS1达到了99.2%,RS3达到了99.6%。

(6)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得到发展。通过不断加强农电系统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农电系统科技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十五”期末农电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占农电系统总人数的比例达到27.47%,比“九五”期末提高6.19个百分点。

1.2存在问题

同时,农电系统的科技进步与发展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农网科技发展的长效投资机制没有形成,限制了农网科技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由于农电事业在社会发展、电力事业中的特殊性,世界各国都给予了特殊的政策倾斜和扶持,但在我国还缺乏在政策上的持续支持和健全的机制体制保障。农网改造工程结束后,由于没有持续的资金投入,农电企业缺乏自我积累发展的机制,建设改造资金短缺。

(2)农网科技进步管理体系和激励机制还不够健全和完善,农网系统、科研机构、生产企业等各方面的积极性和优势没能得到充分的调动,针对农网系统生产运行和建设运营中存在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的研究开发项目较少,一些难点问题不能得到及时解决。

(3)现有的农网科技队伍,还不能满足农网科研开发、推广应用新产品、新技术的要求。由于农网的行业特点,其对科技人员的数量和专业面要求都很宽广,科技队伍建设已成为制约农电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4)农村电网相关技术标准、工作标准、管理标准不够健全。淘汰、制定、修改农电相关标准的工作任务相当大,目前投入的人力、物力与实际需要差距较大。

(5)农村电网信息化建设没有统一的规划和规约,重复开发、孤岛运行,造成资源浪费。

(6)安全生产和农村安全用电缺乏先进有效的控制手段。农网安全管理基础不牢固,人员设备管理需进一步加强;由于农村电网改造不彻底,加之农村用电点多线长面广,设施安全可靠性较城网差距较大;农网改造后,农村电力资产维护界限不够明晰,属用户产权的用电设施安全可靠性不高,加大了企业的工作量和工作难度,也引发出一系列延伸服务带来的安全责任和服务责任;窃电、外力破坏和盗窃电力设施等违法案件屡禁不止,造成企业经济损失的同时严重威胁着电网安全。

(7)农电服务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农村用电安全、质量、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农村用电服务的方便性、规范性都还有差距。现代化技术手段在农电服务中的作用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2农电科技发展的基本方向

《国家电网公司农网“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纲要》围绕国家电网公司“一强三优”的战略发展目标、“三抓一创”工作思路与农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密切结合“县供电企业创一流”及“同业对标”工作安排,明确提出了以切实提高农网在电网建设、供电质量、节能降损、自动化与信息化建设、“四新”技术应用、企业管理、优质服务等方面的科技发展目标。

该规划纲要将大力推行“科技兴电”战略,贯彻国家科技政策,加大农网科技投入;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避免低水平重复开发和建设;坚持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实用、因地制宜、符合国情;坚持长远目标和近期需求相结合,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坚持自主研发与引进吸收相结合,建立和完善自主创新机制,积极推广成熟适用的“四新”技术;坚持降损节能、保护环境、节省耕地,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共同提高;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三农”,注重人才培养,不断提高农网供电能力和供电质量,作为未来农电系统科技发展的基本原则,明确了农电系统科技发展方向和任务。

2.1电网建设

电网建设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内容主要包括:

(1)研究适合于不同地域、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符合农村经济和用电负荷发展特点,在电压等级组合、变电所布局、供电范围、变压器容量配置和网络接线等方面进行充分优化论证的农网建设方案。

(2)研究适合农网负荷变化特点的主、配变容量选择和变压器负载率、主干线电流密度、供电半径的合理配置方案。

(3)研究建立农网中低压配电网络指标评价体系。

(4)完善基于地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农村电网规划软件和管理系统。

(5)推广应用农网10kV及以下工程和35~110kV(66

kV)变电所典型设计;推广应用10~110kV(66kV)组合式箱式变电所。

(6)推广使用变电所户外组合电器、小型化的一次电气设备;研究开发35kV以上电压等级和10kV大容量调容变压器;推广使用S11型及以上的节能型变压器,积极推广应用非晶合金铁心配电变压器;推广应用外露带电体绝缘化的配电变压器;积极推广使用配电变压器用新型熔断器和金属氧化物避雷器;推广应用复合绝缘材料制造的电气设备和线路绝缘子。

(7)制定集保护、控制、计量、无功补偿、防雷等功能于一体的多功能配电柜选用标准。

2.2自动化建设

自动化建设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主要内容包括:

(1)研究适合于农网特点的运行可靠、维护方便、功能完备的配网自动化系统方案,特别是FTU模式馈线自动化系统。积极开展农网配电自动化系统工程的应用试点,在城区、重要城镇、工业园区等区域努力实现配网自动化的馈线自动化(DA)功能,努力实施配网自动化系统的配电网监控功能和就地控制功能,因地制宜扩展管理和地理信息系统(GIS)功能。

(2)积极推广使用最新的计算机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图形技术、网络通信技术、多媒体等技术。依据《国家电网公司农村电网自动化及通信系统建设技术导则》的大、中、小型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模式,建设完成600个实现SCADA功能的小型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完成400个实现SCADA功能、电网应用分析(PAS)等功能的中型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建设完成200个实现SCADA功能、电网应用分析(PAS)、电能量计量、配网自动化等功能的大型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

(3)积极采用计算机系统安全防护措施,保证县级调度自动化系统、配网自动化系统运行安全。

(4)推广应用变电所遥视系统,有效解决变电所现场可视化及环境监控问题。

(5)积极探索农村电网经济适用的通信技术,重点解决农村电网偏远变电所、配网自动化、低压集中抄表中的通信问题。在自动化系统推广公共通信网络的应用模式,完善公共通信网络在自动化系统应用中的安全技术措施。

2.3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建设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主要内容包括:①研究企业管理的数据信息流,建立统一的数据规范,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资源共享。②深入研究网络、信息技术在农网管理中的应用,制定农网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规范和实用化标准。③积极应用国内外成熟的信息安全技术及产品,做好农村电力信息安全工作。

2.4安全生产管理

安全生产管理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主要内容包括:

(1)推广应用供电可靠性评估技术。建立适应本地区的输配电网、中低压用户的可靠性统计管理及决策专家系统,对电网运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对设备的运行状态和寿命进行评估,实现可靠性目标管理。

(2)研究推广以状态检修为特征的设备优化检修、主设备监控和诊断技术,开发适应农网的事故诊断装置。推广应用先进实用的在线监测技术和设备,有效地对设备进行在线监督、分析和诊断,实现设备的优化检修,提高设备运行管理水平和供电可靠性。

(3)推广应用高电压等级带电作业技术和带电作业设备,努力提高中压用户的供电可靠性。

(4)推广应用降损节能新技术;研究开发新型节能技术和设备及配电网络线损在线计算软件,有效降低电能损失;推广农村电网电压和无功综合调控方法,推广应用自动无功静态补偿和动态补偿新技术,采用电压无功的综合调控方法,实现无功电源和无功补偿最优化,实现农网无功分层、分区、就地平衡,进一步降低线损,节约能源。

(5)研究推广先进实用的电能质量控制技术。建立电能质量实时监测及监督管理体系,开展电网谐波污染的预防、测量和分析工作,积极采用改善电能质量的抑制干扰和降低电能污染的控制措施。

(6)开展电网故障、负荷控制、运行方式、运行状态、经济运行和环保状况等方面的分析研究工作。

(7)采用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开展安全性评价和标准化作业工作,应用“两票”管理系统和安全违章预控系统,有效地预防人身和设备事故的发生。

(8)研究推广中低压配电网防人身触电的技术措施。

(9)研究推广农网电力设施防外力破坏和防盗窃的技术措施。

2.5营销管理和服务

营销管理和优质服务方面重点研究与推广的主要内容包括:①制定营销信息管理规范;完善营销信息管理系统、95598客户服务信息管理系统、供电所规范化管理系统等数据整合平台。②按照统一规划的原则,建设具备电能计量、电费回收、业扩报装、决策分析等综合功能的电力营销信息管理系统。③全面推广具备用户咨询、查询、事故报修、投诉举报、停电预报、业扩报装等功能的95598客户服务系统,实现农网服务的信息化和社会化。④研究开发用电需求侧管理系统,对受电容量在315

kVA及以上的用户加装负控装置,逐步实现农网重要负荷的有效监控。⑤有条件的地区逐步推广使用远程(集中)抄表系统。⑥研究开发农网系统的电子商务应用系统。着重解决与银行、农村信用社、邮电、电信等联网后的电费代交以及网上业扩报装等问题。

2.6科技人才队伍建设

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方面重点研究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制定农网科技人才发展规划。②加强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制定培训计划,利用现代化的培训手段,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不断提高职工队伍的科技素质。③提供优惠的用人条件,建立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为推进农网的科技进步创造良好的环境。努力培养一批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级技能人才和既懂技术又懂经营的复合型人才队伍。④在国家电网公司、各网、省市公司建立农网科技人才专家库。

为确保农电系统科技发展目标的实现,贯彻科技工作“有效投入、投入有效”的基本原则,未来农电系统将在7个方面陆续推出相关政策和要求:建立科技创新和发展机制;加大农网科技投入;建立科技工作的激励机制;发挥典型示范作用,推动农网科技进步工作;加强技术标准化管理;加强国内外科技交流与合作;建立农网科技进步的服务体系。

3结语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农电事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照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标准,当前的农村电气化技术还处在较低的水平。鉴于农电系统的特殊性,农电科技发展必然受到越来越高的重视,农电科技进步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推动。

4参考文献

[1]国家电网公司农电管理与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国家电网公司“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会议文件,2006年3月.

[2]国家电网公司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2006,4.

篇9

一是工业经济总量首超万亿。建立“旬分析、月讲评、两月办公、季度调度”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实行月度通报,加强督导考核,逐月超前预测分析,开展重点企业帮扶,着力缓解企业流动资金短缺、重点项目竣工投产率低、电力供应紧张等制约,全省工业经济总量迈上新台阶,质量和效益同步改善。预计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2000亿元左右,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0509.4亿元,增长16.1%,首次双超万亿;实现利润突破2000亿元,增长30%左右。

二是结构调整取得突破。技术改造成效斐然。在省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实施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成立领导小组,印发《实施意见》,设立专项资金,召开现场会,出台具体办法,在全省掀起了企业技改新热潮。千项技改工程进展顺利,实施省级重点技改项目1339项,安排省级专项资金7.5亿元,拉动社会投资692亿元,撬动银行贷款231亿元。145个项目获国家技改资金3.99亿元。预计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400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47%;完成技改投资4300亿元,同比增长42%,占全省工业固定资产投资的58%。邯郸、石家庄、张家口按照省政府要求,及时安排落实了专项资金。产业结构不断优化。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增速均保持在25%左右,高于全省工业约9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全省工业约4个百分点。创建了2个国家级、10个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开发省级新产品1003项,8个项目列入国家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晶龙集团列为国家第一批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预计全省军工经济实现总产出550亿元,增长17.8%;完成增加值81亿元,增长9.5%。兼并重组稳步推进。研究提出促进企业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培育整合13家大型国有企业集团,煤炭、乳制品等行业及部分产业集群整合重组取得实质进展,比如辛集市300多家皮革企业整合形成9家大型企业。

三是转型发展进程加快。节能减排和淘汰落后卓有成效。争取国家补贴资金6.02亿元、省财政补贴资金5000万元,淘汰落后炼铁860万吨、炼钢1550万吨、水泥2500万吨、平板玻璃1100万重量箱等,全部完成国家任务。关闭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小企业123家,争取国家资金1.15亿元。12个企业能源中心和清洁生产项目列入国家示范项目,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9330万元。承德市被列为国家级首批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示范基地。预计能超额完成工业节能4.4%的目标。对外合作成果丰硕。组织企业参加工博会等一系列经贸洽谈会,举办新兴产业投资洽谈会,创办“冀展网”,签约工业利用外资项目162项,总投资60.2亿美元,协议利用外资30.4亿美元。产业援疆工作取得新进展,达成一批合作意向。对标行动持续深入。制定《考核办法》,建立督导考核机制,完善对标指标数据库,对标指标扩展到1000项以上,全省工业企业创建行业“第一”或“唯一”883项,省市县企四级累计培训14万余人次。中央创先争优活动简报专题刊登了我省开展对标行动的做法。

四是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推动落实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具体措施和责任分工。争取国家资金1.7亿元、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组织政银企保对接,规范担保行为,全省融资性担保机构达到565家,担保资本金329亿元。重点支持了15个省级示范产业集群、120个省级产业集群、40个省级公共技术示范平台建设,全年新建创业辅导基地5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20个。完成各类培训200万人次,创建民营企业人才培训基地29家。预计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15150亿元,增长23%,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3.5%;上缴税金2020亿元,增长30%,占全省财政收入的66%。

五是信息化水平稳步提高。两化融合步伐加快。培育了15家示范企业、112家重点企业,组织千家企业开展信息化培训。全省大中型制造企业90%建设了管理信息系统,85%设立了门户网站,70%实现了生产过程关键环节自动化,62%实现了研发设计数字化,48%不同程度应用了电子商务。工信部在安平召开经验交流会,推广产业集群信息化的经验做法。唐山暨曹妃甸国家级两化融合试验区通过国家验收。社会信息化深入推进。省政府印发了推进三网融合的实施意见,石家庄市成为第二批国家三网融合试点城市。《河北省信息化条例》顺利完成省政府阶段立法程序。组织实施政府部门互联网安全接入试点,积极推进工程建设领域信息公开,建成人口信息共享等一批重点应用系统。圆满完成建党90周年等重要时期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工作。

六是行业管理逐步规范。“十二五”规划编制全面完成。制定了乳制品、焦化等11个行业准入流程,开展铸造企业认定,推进质量品牌建设,参与食品药品安全整顿,加强行业安全生产管理,全年未发生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无线电管理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保障无线通信安全畅通。加强盐业生产调度,及时应对抢盐风潮,保障了市场稳定供应。省工经联和行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王昌厅长要求,要抓住工业强省机遇,全面提升工业发展水平。他说,张庆黎书记在省第八次党代会上指出,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全面推进工业提升计划。张庆伟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以实施“十百千”工程为抓手,以质量和效益为核心,精心组织实施工业提升计划,促进工业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努力建设工业强省。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工业发展高度重视,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必须深刻领会,狠抓落实。

一是牢牢把握建设工业强省的历史机遇。省第八次党代会审时度势,在我省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工业强省战略”,为解决我省工业发展不够、结构不优、质量不高问题,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难得机遇,必将统一全省上下的思想认识,使各方力量向工业聚集,各种资源向工业配置,各项政策向工业倾斜,在全省形成重视工业、支持工业、发展工业的良好氛围。我们必须抢抓机遇,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力争经过5到10年的努力,实现建设工业强省的宏伟目标。

二是全面推进工业提升计划。工业提升计划是建设工业强省的具体行动计划,具有前瞻性、完整性、指导性和可行性,主要目标是实现工业经济总量进位、结构向好、效益提升、能耗排放下降;主要任务是促进传统产业焕发生机活力,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优势,生产业加快发展;工作重点是大力推进技术改造、对标行动、兼并重组、技术创新、产业聚集、节能减排、民营经济发展、两化融合等;主要抓手和载体是实施“十百千”工程;保障措施是加强组织领导,优化发展环境,建立考核体系等。

三是着力实施“十百千工程”。“十百千工程”是工业提升计划的载体和抓手。“十”,就是培育壮大曹妃甸精品钢、保定汽车及零部件等十大工业基地,推动产业聚集,提升产业水平。“百”,就是扶持发展百家优势企业,打造产业龙头,增强辐射能力。“千”,就是实施名牌战略,培育千项省级以上名牌产品,支持企业育名牌、创名牌、争名牌。据测算,目前营业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10个大型工业基地为13%,100强工业企业为33%,拥有省级以上名牌产品的企业为28.7%,这是我省工业发展的基础和优势。“十百千工程”以抓基地、抓企业、抓产品为核心,具有很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是做大产业、做强企业、做优产品的具体举措。通过实施“十百千工程”,力争2015年主营收入占全省工业的比重,十大基地提高到25%,百家优势企业提高到40%,省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提高到34%。当前,我们正在研究制定“十百千工程”阶段性目标和推进措施,确保取得预期效果。

王昌厅长在工作报告中明确了明年的工作思路和主要目标。

2012年全省工业和信息化工作的主要目标是:

――工业经济稳定增长。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左右;民营经济增加值增长15%,上缴税金增长17%;军民结合产业总收入增长18%。

――结构调整取得进展。工业投资增长21%,技改投资增长25%,工业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技改投资占工业投资的比重继续提高。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速9个百分点。

――节能减排扎实推进。规模以上工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同比下降5%以上;完成国家淘汰落后产能计划。

――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主要行业大中型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2%,全省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5000亿元;政务部门核心业务信息化覆盖率达到50%;社会领域信息化应用水平明显提高。

王昌厅长强调,明年要着力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开创建设工业强省新局面。

一是以“十百千工程”为抓手,在工作推动上有新突破。确定培育主体。筛选十家发展基础好、带动作用大、辐射能力强的工业基地予以重点培育。从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业中选择百家优势企业和高成长性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选择千项实物质量好、市场占有率高、用户满意度高的产品予以积极培育。落实扶持措施。对列入“十百千工程”的重点基地、企业、产品,逐一明确目标任务和推进措施,在项目和资金安排、投融资、技术研发、淘汰落后、兼并重组、土地、环评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指导基地、企业做好发展规划,指导产品所在企业做好推广计划。建立扶持平台,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帮扶合力。推广新奥集团等一批典型企业的成功经验,引导企业把调结构、转方式作为永恒主题,找准方向、自我加压,不断攻克关键技术,提升核心竞争力。加强督导考核。制定实施方案,指导各级各部门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加强工作调度,实行季度调度、半年通报、年终考核,及时掌握每个基地、企业、产品的目标任务、当前进度、存在问题和下步措施等。研究制定评价办法和实施细则,严格进行考核奖惩。实行动态管理,对完不成目标任务、达不到规定标准的,取消支持措施。

二是以稳增长为总基调,在工业经济运行上有新举措。保持工业稳定增长。一是运行调节保增长。开展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和钢铁行业采购经理指数调查,提高预测预警预控水平。以工业强县、强企和最具成长性企业为重点,建立银企对接、产需衔接长效机制,保障煤电油运气等生产要素供应,优化生产要素需求侧、供应侧管理。二是项目拉动促增长。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知名民企的对接合作,进一步推进央企进河北,继续开展小团组招商,引进更多的项目、资金和技术。抓好904项省重点技改续建项目,突出抓好76项投资超10亿元的大项目,力争早日投产达效。加快北汽黄骅40万辆整车、沧州大化30万吨MDI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力度,继续推进重点项目投产达效。三是市场拓展稳增长。鼓励引导消费者使用本地产品,推动保障性住房、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和政府采购同质同价优先选用本地产品。探索和落实钢铁、建材、光伏等产业推广应用政策,培育和提升十大工业展会,进一步办好“冀展网”。强化工业行业管理。一是落实产业政策。逐步推进36个行业准入管理,在水泥、玻璃、葡萄酒、浓缩果蔬汁4个行业实行全面准入,加强对公告企业的监督检查,促进行业有序发展。指导工业行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促进企业安全发展。二是强化行业服务。支持重大项目建设用频需求,强化台站规范管理,加强行政执法,保障无线电安全。加强盐业生产和食盐计划管理,规范盐业市场秩序,力争原盐产量保持在400万吨左右。进一步发挥好工经联和行业协会联系政府、服务企业、促进行业自律的重要作用。优化企业发展环境。一是优化法律政策环境。争取将《工业企业技术进步条例》、《无线电管理条例》列入省立法计划,引导企业用足用好扶持政策,特别是国家今年推出的减税政策。二是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充分发挥各级减负办作用,会同省监察厅建立服务企业直通车体系,开展减轻企业负担专项行动,抓典型、促改进,对典型案件在新闻媒体予以曝光。三是开展服务企业活动。动员全系统干部职工深入基层和企业,开展“一送三服务”(即送政策,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项目)活动。四是启动人才兴企行动。制定《关于开展人才兴企行动的指导意见》,开展“专家学者企业行”活动,强化企业人才支撑。

三是以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为首要任务,在存量调强上有新成效。加强企业技术改造。一是进一步突出技改重点。以装备制造、钢铁、石化等产业为重点,继续实施1000项技改项目。重点延伸与完善汽车、轨道交通、能源装备、优特钢等8个产业链。二是健全工作机制。完善技术改造项目用地、税收等激励政策,加强技术改造项目管理、调度和监督检查。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修订完善省级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拓宽资金支持方式。三是充分发挥专项资金引导作用。今年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0亿元,各设区市也要按要求不折不扣地安排专项资金,做好项目谋划、筛选,及时把资金落实到项目,拨付到企业。深化拓展对标行动。建立“主体主动、政策驱动、典型引动、环境促动、协调联动”的工作机制,力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00%开展对标行动。拓展网上对标、培训交流平台,健全对标指标数据库,实现在线对标、实时对标;把普及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突出培训实效。完善政策驱动、对标评估和督导考核机制,定期开展企业内外部评估,将对标工作纳入地方政府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实施对标示范、重点突破、产业集群对标和能效对标工程,创建一批行业“第一”或“唯一”项目,激励企业从“对标、达标”向“超标、制标”迈进;确定钢铁、装备制造两个行业和60家示范企业、11个重点产业集群予以重点支持。引导企业积极开展能效对标。促进集约集聚发展。支持现有22家省级以上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健全机制、提升功能,加强研发、设计、营销等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创建10家省级、争创2家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加强工业聚集区内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和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积极推进兼并重组。以水泥、玻璃、医药、食品等行业和特色产业集群为重点,推进兼并重组工作。探索建立兼并重组项目备案制度,争取设立并购资金或基金,支持企业并购国外、省外科技型企业和研发机构。继续大力推动河北钢铁、冀中能源、开滦集团、冀东发展集团等大型国企整合企业板块,完善内部机制,深化重组成效。以资本为纽带,以准入为推手,推动食品企业联合重组。有选择地引进国内外优势企业,整合沙河玻璃产业。加快昌黎葡萄酒、盐山管道、永年标准件等10个特色产业集群企业重组步伐。

四是以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生产业为主攻方向,在增量调优上有新进展。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新能源领域,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和风电装备,培育1至2家光伏大型储能装置企业,支持晶龙、英利等龙头企业做大做强。电子信息领域,重点发展半导体照明、平板显示等产业,新建2至3家半导体照明芯片封装和4家终端照明企业,推进旭新玻璃基板、乐凯膜材料等项目建设。生物医药领域,加快以岭药业胶囊剂GMP扩能改造等项目建设,积极培育自主创新药、重大仿制药、生化和生物技术药、高端医疗器械,加快产业化步伐。新材料领域,支持天赫钛业、中航上大等重点企业发展,支持河北硅谷化工芳纶Ⅱ纤维技术等项目建设。海洋经济领域,依托山海关、曹妃甸、渤海新区修造船基地,鼓励船舶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引进关键技术,研发生产海洋移动钻井平台等系列海工装备。高端装备制造领域,推动石家庄通用航空等基地建设,加快中铁山桥大跨径桥梁钢结构等项目建设,发展数字化智能成套装备。军民结合领域,安排好省财政5000万元专项资金,大力发展军民两用技术和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生产业。推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向产业链两端延伸,支持大型装备企业开展总集成承包服务,支持建设钢铁、汽车、医药、玻璃等4个行业物流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扶持10家生产业企业发展。加快石家庄物联网产业基地、秦皇岛数据产业基地、廊坊综合信息服务基地、保定智能电网产业基地、涿州京南智慧科技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软件服务外包,推进电力电子、医疗电子、安防电子等一批具有领先优势的应用软件开发应用。

五是以改善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为重点,在发展活力上有新增强。加强政策扶持。贯彻工信部“中小企业服务年”工作部署,开展“强服务、解难题、帮企业、保增长”主题活动,抓好政策宣传解读、检查督导和政策跟踪评估,促进扶持措施有效落实,深入开展“五了解、五帮扶”活动,高标准抓好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信息网络建设,争取列入国家试点。督促市县足额落实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省级专项资金安排5000万元,专项用于中小微企业技术改造、产业升级和成果转化。完善服务体系。开展多渠道融资,深化政银企保对接,加大融资性担保机构监管力度,探索建立中小企业信用再担保机构,全年解决企业贷款2000亿元以上。实行“一列入三进入”,对符合条件的企业争取列入省级重点,鼓励引导企业进入工业聚集区、工业园区、创业辅导基地,新建创业辅导基地40个。深入实施民营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提高工程,加大培训力度,举办多种形式的企业家培训活动,力争两年轮训一遍。推动协调发展。培育一批营业收入超百亿元企业。积极培育科技含量高、成长性好的中小微型企业,努力打造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市场话语权的“小巨人”。抓好重点产业集群规划论证,培育10个省级示范产业集群,建设200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促进120个产业集群发展壮大。培育扶持200个中小企业名牌产品。

六是以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突破口,在质量和品牌建设上有新形象。加强企业技术创新。研究制定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指导意见,出台《河北省重大技术装备首台(套)产品认定扶持办法》。建立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涿州等工业设计中心建设,开展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认定工作,鼓励企业争创国家示范企业。开展省级工业新产品认定工作,开发1000项工业新产品。倡导建立行业技术创新产学研联盟,适时组织成果对接会。筹划启动河北省工业设计奖评选,并积极参加首届中国工业设计奖评选。强化质量品牌工作。组织开展品牌培育活动,省级重点做好石家庄阀门一厂、廊坊华日家具、唐山亚特专用汽车等企业的品牌培育试点工作。以唐钢、石药、三友、长城汽车、唐山轨道客车等企业为重点,推广卓越绩效管理模式,做好华北铝业、沧州大化等企业推行六西格玛管理试点工作。修订完善工业技术和产品标准体系,鼓励工业企业积极参与国标、行标制修订工作。

七是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工业体系为目标,在节能减排工作上有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