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23 19:01:2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文化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文化工作思路

篇1

(2)通过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自我成长能力,提高全体员工的参与意识、发现问题和纠正问题的能力,从而提升公司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

(3)通过重建信息交流平台,搞好公司网站建设和企业内部通讯的编写工作,以此扩大企业宣传和交流渠道,营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

1、网站升级工作:

目的在于提高公司网站的内部使用率、外部点击率和信息量,加强作为交流平台的作用。

方法:可引进杭州慧泉软件公司协助进行网站升级和建设工作。

具体负责部门:综合部。

具体费用预算,另行确定。

内部刊物是员工交流的平台,也是企业文化工作的一个重要媒介。

计划半年出一期。

组织方法:在公司高管领导下,由行政部牵头,组成编辑部,负责运作。

每期排版印刷费用,预计3500元。

3、企业内部诊断工作:

企业诊断和内部管理改革工作,完全采取公司内部自行组织的方式,不引进外部专业咨询机构。由公司高管牵头指导,按照计划分步组织实施。培训主讲讲师由公司高管担任,公司内部有关人员辅助或者协助授课。

与员工培训工作结合起来开展。引进美国最流行的企业诊断工具,通过全体员工的参与,以培训的形式,借用各种调查问卷和测试表格,在培训学习的过程中,发现和梳理企业存在的管理问题、企业文化特征和员工自身存在的问题。

培训和诊断相结合的的过程,既是学习,又是寻找差距;既是提出问题,又是寻求解决方法。最终提出企业管理改革措施。

在培训过程中,对企业管理和企业文化深层特征的认识、学习、解析、诊断,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完成,也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的思路主导,而是由全体参与人员共同进行。

利用这样的工具进行企业诊断的过程,实际上是课题研究的过程。利用诊断工具,设计多个课题,通过培训的形式,在全体人员参与的过程中,共同探讨每一个研究课题,而不是由一个人或几个人在课题研究中唱主角。

所有诊断结果,都是在公开透明的环境中,由全体参与者共同探讨出来的。因此,大家对诊断结果会有高度一致的认同。同时,这样的培训和企业诊断会产生难得的企业文化效果:可以达到统一认识,提高参与意识,提高凝聚力的明显效果。员工通过培训,不但学习了最前沿的管理知识,而且对企业的发展现状产生了深刻的认识;不但参与了企业的诊断全过程,而且为企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定新的目标做出了贡献。

与培训相结合的企业诊断工作,由两大部分工作组成。一部分,是培训、讨论、交流、学习和解析案例。另一部分,是测评、测验、填表、统计、整理。其中,统计和整理工作有很大的工作量。这一工作需要组织人在培训课后完成。

每一次培训或集体课题研讨结束后,需要专门安排人完成统计和整理工作。整理结果,作为下一次课题素材,用以共同学习、分析、研究、讨论。

4、内部诊断和培训的组织方式:

组织工作:由高管负责组织领导,由行政部负责协调与配合。

培训期间,需要分小组,各个组需要指定负责人。

研讨培训周期:每月2个半天,每半天研究一个课题。一共约10个课题。具体时间表另行确定。

参加人员:公司全体员工。

研讨培训形式:(1)授课、(2)讨论、(3)发言、(4)案例分析、(5)测评、(6)资料整理、(7)总结。

研讨培训预算:1.05万元。

5、培训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和效果

本次培训的核心主题是团队建设。要达到的目的是:理解团队角色、团队价值、团队要素,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形成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最终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培训要达到的具体效果,体现在三个层次中:

第一,在全体员工的范围内,形成团队意识、配合意识、沟通意识、服务意识、角色意识,培养主动学习、自我提高、融入企业的习惯和风气,促进员工整体素质的逐步提高。

第二,在骨干管理人员中,通过学习团队建设方法、步骤、原则,培养改善团队建设的能力、带队伍的能力、发现和培养骨干的能力,从而提高各个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效果。

第三,在公司决策层,通过培训和诊断工作的开展,了解公司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分析产生不足的各种原因,进而形成改进团队建设和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具体对策,最终实现提高全体员工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凝聚力,在公司范围内产生学习型团队的企业文化氛围。

6、培训的考核与评价

(1)本次培训,是全体员工的必修课。每一个员工必须参加课程表安排应该参加的课程。

篇2

今年,开始正式接手公司的企业文化工作,加上薪酬管理、办公室杂务,共同构成日常工作的三大块内容。

一、企业文化

这是自己最喜欢的工作,可能是因为和新闻传播专业好歹有点关系,也可能是因为带有研究性质,需要研读大量书籍。

半年工作总结

1、上半年,企业文化工作真正启动是从月份开始的,当月主要撰写本年度工作计划。

2、5月,举办企业文化内训师培训班,邀请咨询公司老师,主要从培训技巧层面提高内训师的能力。

3、5月,在企业内部进行服务品牌logo征集及评选活动,目前已经联系了专业设计机构,在这方面,大家都没有明确的想法,希望能够通过专业设计机构的大量作品刺激大家,形成比较清晰的思路。

4、5月,撰写加快服务品牌建设的分析报告。

5、6月,举办企业文化小型研讨会,探讨不同文化的对接工作。

工作思路总结:

上半年工作不多,但是已经可以看出其中的工作思路——以服务品牌为主要抓手,辅以内训师素质提升。

个人总结:

工作方法:写计划,全年工作计划、每周工作计划,尽量每天有工作回顾。

在这些工作中,作为组织者,沟通协调能力得到了一定提高,在如何寻找中间人搭线、如何与对方沟通、怎样在价格上讨价还价、如何招待对方等方面,找到了一些方法。作为参与者,培训技巧、培训风格较上一次培训有质的飞跃,写作文风、写作思路慢慢将自己所长和企业所需结合起来。

下半年工作计划:

1、企业文化内训师比赛或者巡讲活动;

2、规范行业视觉识别系统的使用;

3、服务品牌体系建设及评估、注册工作;

4、企业文化对接论坛;

5、企业文化案例集定稿;

6、企业楷模报告会;

7、企业文化颁奖典礼;

篇3

一、加强党的领导

众所周知,对于农村文化建设,是难以用“产出”来衡量“投入”的效益的,我们不能用投入实业那样的眼光来要求投人农村文化的效益。因此,抓好农村文化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只有领导重视了,才能将农村文化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才能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出文化工作的思路、策略和措施,各级党政领导都应将农村文化工作讲在口上、抓在手上、落实在行动上,农村文化工作才能得到长足发展。建议把农村文化工作同抓经济工作一样,纳入目标管理考核,严明职责,严格奖惩,才能有效推进农村文化工作。

二、加大必要的投入

当前农村文化工作发展很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文化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经济落后地区文化工作就显得冷冷清清,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设备技术严重落后。经济落后地区文化事业的发展,就需要财政大力投入。因此,各级政府应高度重视文化设施建设的投入,真正解决文化工作中存在的办公问题、住宿问题、活动场所问题及相关配套问题等,才能稳定人心和情绪,才能开创局面,抓好文化工作。

只有随着文化软实力的不断增强,健康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所产生的影响力才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三、具备高素质的队伍

没有一支业务水平和高素质的工作人员队伍是搞不好文化工作的。目前,一些地方“三权”下放以后,乡镇基层文化站处于“两不管”境地。文化站是设在乡镇,有的只是个摆设,这样使一些文化站处于一方不愿意管,一方管不着的局面。另外文化设施匮乏,工作人员不专业,也难以发挥作用。因此,文化主管部门要加强文化从业人员的业务培训,如继续教育、执法学习等,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素质。事业成败,关键在人,文化工作也是这样。

实践证明:农村文化建设与大学生村干部联系起来是一个成功的范例。发挥大学生有知识、有文化、懂法律的特长,加强农村法制建设,加大对农村赌博等非法活动的打击力度,一手加强对农民的法制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意识,一手通过打击赌博等非法活动,把农民“赶”到先进、合法的文化设施之中。同时把乡镇农技人员、文化干部和村级大学生干部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发挥他们的智慧,加强联系和协调,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用“文化扶贫”冲击“贫困文化”,把“送文化”变成“种文化”,让农民“学知识不出村、学文化不出镇”,懂得“有了文化,才能致富”的道理。

四、与时俱进,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

文化工作既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门,也是增强综合国力的重要力量,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经济的生命力、创造力之中。在新形势下,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需要我们各级领导和广大文化工作者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思路,扎扎实实开展工作,才能真正实现开创农村文化工作新局面。

1.坚持“两为”方向,“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进一步加大文化市场管理和措施力度。深知只有弘扬先进的文化,用先进的文化武装人们的头脑,占领思想阵地,才能真正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2.继续加大扶持农村文化健康发展的财政投入力度。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山区。这需要各级领导的重视,也需要文化工作者自身的不懈努力。开展工作应积极主动,不能有“等、靠、要”的懒惰思想。有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上下联动,才能做好发展农村文化的大文章。

3.建立健全高素质的热爱农村文化的工作队伍。一是要稳定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建设,让专业人才走到文化工作岗位上;二是要加强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完善基础设施,有自己的活动场所,才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三是加强交流,经常走出去,学习人家好的经验,才能开展文化工作;四是立足本地区文化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文化产业发展,因地制宜开展文化活动;五是加强领导,强化措施,积极开展创建、创新社会文化先进活动,才能开创先进文化新局面。

篇4

关键词:企业文化以人为本创新加强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并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和准则的总和。企业文化是80年代初在西方国家出现的企业管理新潮,引发了一场深刻的企业管理革命。不断追求企业文化,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新趋势。在市场经济竞争愈益激烈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创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成为企业决策者和企业文化人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重要课题。根据大庆炼化的发展实践,加强、创新企业文化以下三点值得研究。

一、围绕大局创新思路

“胸无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企业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引导人、教育人、激励人、培养人,凝心聚力,化解矛盾,构建和谐,提振士气,促进发展的重要作用。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作用,首要的问题是解决企业文化方向的问题。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大局,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加强思想政治、组织领导。

大庆炼化的企业发展之路,是在经济全球化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以文化力提升竞争力,以无形资产增值有形资产,以现代管理理论创新经营管理实践的积极探索。因此,企业文化工作要自觉站在政治和全局的高度,把推进实施文化建设作为事关企业科学、和谐发展的头等大事来抓。要服从服务这个大局,紧紧围绕大局谋发展。一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三相”文化为统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创新与科学发展相适应的企业文化理念思路。二是总结企业文化经验得失,坚持“两分法”,在肯定成绩的基础上找出差距和不足。不回避矛盾,不护短。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谋划发展方略。三是集思广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集中员工智慧,创新、搞活企业文化。四是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巩固发展以企业文化干部为骨干,党政干部群众积极参与,党政齐抓共管的企业“大文化”格局,努力开创企业文化工作新局面。

二、结合实际创新机制

企业文化是企业物质文化、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总和,是以企业价值观为核心的企业意识形态,是企业物质实力不可替代的软实力。在社会经济竞争异常激烈的形势下,企业文化已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非常重要的手段,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为此,必须紧密结合企业发展实际,以人为本,努力创新,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大力提升软实力,充分发挥文化力,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新时期企业文化创新机制,主要是抓好“三结合”。

1、与弘扬大庆精神、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紧密结合。大庆精神、铁人精神是大庆企业之魂、文化之根。正如余秋里精辟阐述的:“除了大庆,没有哪一个企业的诞生和发展能够与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命运联系得如此紧密;没有哪一个城市在未诞生之前就有了自己厚重的文化底蕴;没有哪一个企业和城市走过短暂的历程,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铭刻一个光辉的亮点。”弘扬大庆精神,是大庆企业文化的主旋律,也是大庆炼化公司企业文化的主旋律。新时期企业文化,要与时俱进,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继承不守旧,创新不丢根、不失真。要围绕落实科学和谐发展,大力弘扬大庆新时期强烈的发展意识、积极的创新精神、旺盛的创业激情、现代的科学理性、自觉的人本理念,赋予大庆精神新的时代内涵。深入开展“身在大庆学大庆,铁人身边做铁人”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提升大庆精神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文化品位。更好地引导干部、员工把“爱国、创业、求实、奉献”为核心的大庆精神落实到“四大基地”建设的实际行动上。

2、与建设学习型企业,培养知识型员工紧密结合。继承和发扬大庆“两论”起家、“两分法”前进的优良传统,发挥企业文化的优势。一是坚持用科学理论的最新成果武装干部员工头脑,努力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打造一支高度自觉、堪当重任的“铁人式”的员工队伍。二是扎扎实实抓好职工培训文化、创新文化。努力培养外向型、复合型、实用型人才。着力建设同国际接轨的具有国际一流的技术专家、高级管理、高级技能操作核心人才队伍。将员工实现自身价值与实现企业发展目标融为一体、相得益彰。

3、与完善科学的管理模式、管理制度紧密结合。企业管理好坏,直接关系企业的兴衰成败存亡。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现代企业管理理论和管理方式提供了丰富的内涵、科学的管理理念、管理模式、柔性的管理手段,为企业内部创造了和谐、向上的文化氛围。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能够科学整合企业生产要素,引导企业干部员工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增强企业凝聚力,外树形象、内强素质、化解矛盾、构建和谐,增强企业员工的归属感、责任感,充分发挥积极性、创造性,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科学和谐持续发展。现代企业管理以人为本,企业经营理念、企业精神、企业形象的塑造、企业人员素质的培养提高,集中体现在企业管理制度、管理模式的创新上。企业文化要把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制度做为中心任务,充分发挥企业文化优势,切实加强企业科学管理。把企业创新文化覆盖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层面。渗透生产经营管理关键环节、每个细节,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影响企业生产经营成效的“瓶颈”问题。首先,要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恪守“三老四严”,用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约束人、管理人、规范人,提高执行力度。其次,实行柔性管理,刚柔并济。使企业管理逐步从制度管理向文化管理过渡,提升管理文化品位。譬如,在生产经营任务指标上必须刚性管理,不讲条件;但在管理进程中要讲求方法,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确保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完成。在安全环保监管上必须刚性管理,不留情面;但在管理方法上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才能使安全环保工作落到实处。

篇5

【关键词】群众文化;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G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5)08-0272-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广大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农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各地文化基建工程更是加速推进,广大农民对此发出了由衷的感慨:“这是享了改革开放的鸿福。”但是,我们同时也应当看到,在一些欠发达地方的乡镇,由于种种原因,群众文化工作却日渐衰竭,功能退化,阵地渐失,出现了“富了口袋,穷了脑袋”的现象,农民将此称为“文化返贫”,这与日益发展的群众对物质文化生活的需求极不相称。究其原因,或是一些地方领导对文化功能认识的缺失,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导致经济与社会事业发展失衡;或是经济发展缓慢地区,政府投入经费不足,文化部门无力组织,无法实施。观其结果,乡镇文化活动已经严重短缺,十分落后,同时乡镇文化工作还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需要认真分析研究,寻找解决的办法和措施。

一、当前欠发达地区乡镇群众文化工作焦点问题透析

(一)活动不活。现在的文化娱乐活动是“上面闹闹热热,中间时冷时热,农村是只冷不热”。许多乡镇基本上处于“三无”状况:一是“电影基本无人看”。许多家庭有了电视,便放弃了电影;二是“图书基本无人借阅”。乡镇图书室和村居农家书屋成了摆设,绝大多数农民乃习惯于闲时打打麻将、看看小牌,大忙时面朝黄土背朝天,懒得去图书室或农家书屋看书充电。三是“戏曲基本无音”。农民不花钱就能看到的文艺演出难见踪影,小戏、渔鼓、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表演形式难觅芳踪。上级组织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送戏”工程,一年也难见几回,且不能每个村都去,受益面非常有限。有时红白喜事请戏班演出,多是在农民家庭门口,场地窄,观众少,且演出节目多有黄段,格调低下。

(二)基础不牢。现在乡镇领导的精力乃至整个乡镇的精力都用在了经济工作上,这也无可非议,但无暇顾及宣传文化工作,就难以解释了。他们有的一年到头对文化工作不研究、不讨论、不决策,分管的领导也是有职无权,文化工作只有在夹缝中生存。第一,老的基础设施退化。一无场子。现在乡镇文化站没有必要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场所。电影队已经没了,电影院拆了、卖了、锁了。业余文艺宣传队难以组建,有的地方最多也只能临时组建、凑凑场子,且这完全是有偿服务的;二无“店子”。就是没有书店等,农民要买种养方面的科普书籍、找点资料或者想了解一些时事政治也非常困难;三无“窗子”。农民把报栏比作了解时事科技知识的“窗口”,虽然各村都订了党报党刊,但目前有的村里没有建立阅报栏和阅览室,建了报栏和阅览室的也没有利用好。报刊只在村干部家里堆积,一般农民难以看到。党报党刊的宣传教育作用没有得到发挥。第二,农民教育阵地弱化。农民教育阵地是开展农民培训的重要场所,如“农函大”、农科教中心、农民夜校等,过去在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方面功不可没。但是现在“农函大”、农科教中心已不存在或名存实亡;农民夜校及其扫盲班、文化补习班、理论辅导班、法律学习班等早已无存;各类种养技术协会、研究会、科研小组已经解散。第三,新的基础建设淡化。尽管新一轮的乡镇文化站和农家书屋得以建成并投入使用,但对乡镇文化阵地的占用、挪用从未停止过,一些乡镇出现新的阵地萎缩现象,村农家书屋大多无人管理,图书出现大量流失现象。

(三)队伍不强。现在乡镇文化站有编有人,但有事无钱、有气无言,只是乡镇的一个摆设。从主观上讲,不少文化站长做行政工作艰难,做文化工作困难。大多数文化站只有1名站长,没有“配角”,是“独立将军”,因而就成了乡镇的勤杂人员、“万金油”,哪里缺人,就往哪里塞。有的甚至同工不同酬,这样的能力、环境和地位,使文化站组织和开展群众文化活动陷入困境。有的文化站一年到头不能组织一场群众性文化活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唱不起、跳不起,基层文化事业办不起、活不起,死水一潭。有的人“见异思迁”,做事无甜头,感觉无奔头,工作无劲头。

(四)投入不足。虽然各级政府对文化的投入有预算、有计划,但到下面就难以落实到位,出现了“上面蒸蒸日上,中间勉勉强强,基层基本喝汤”的局面。因为现在大多数乡镇财政只是“吃饭财政”,有的甚至连保工资保吃饭都困难,捉襟见衬,而文化工作都是花钱的事,因而对其投入很少甚至无钱投入。供血不足,严重制约了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农村文化生活贫乏,只有贫乏的日子贫乏过。当文化生活得不到满足时,农民只有“自娱自乐”,那些不健康的、污秽的、腐朽的东西如封建迷信、打牌赌博、偷扒盗窃、宗族派别、吸毒殴斗等蔓延开来。农民“天天想发财,夜夜去打牌,农忙做几天,农闲就乱来”;“不服干部服族头,不信科学信迷信,不建学堂建庙堂”等现象已不是稀奇之事。这样,就导致了“三盲”“五难”:青壮年农民出现了新的文盲、法盲、科盲,文化活动难开展、农业科技难普及、群众观念难转变、农民素质难提高、农村小康难实现。

社会主义新农村,既是物质的农村,也是精神的、文化的、健康的农村。上述现象如不引起重视,势必影响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进程。因为,富民强县是包括文化富强在内的综合指标,更是包括农村富强、农民富裕在内的重要内容。如果农村经济落后了,农村社会不发展,农村文化不繁荣,那么,实现富民强县目标,实现全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采取对策,大力促进农村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新形势下欠发达地区群众文化工作的对策和思考

(一)坚持党管文化原则,主动作为,积极探索乡镇文化建设新思路

大力加强乡镇群众文化建设,全面提高农民素质是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乡镇文化建设应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同步推进,使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农村文化建设,责任在省市、基础在县、组织实施在乡镇。应始终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把乡镇文化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做到文化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探索新农村文化全面发展的新思路,应结合乡镇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不断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手段,努力把乡镇文化建设提高到一个新水平。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应亲自抓政策制度和工作部署,亲自进村入户抓示范引导,认真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切实解决思想认识问题。提高农村文化工作地位,必须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去充分认识新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把文化建设作为占领思想阵地、巩固农村政权、维护社会安定的重要举措,抓紧抓好。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新农村文化建设作为硬性指标列入年度工作目标,列入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考核内容,把农村文化成果作为考核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要切实建立党委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工作思路,找准乡镇文化建设新路子。

(二)坚持重在建设原则,健全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群众文化队伍

一要稳定队伍。农村文化单位是“清水衙门”,却担负着引领农村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文化、丰富和繁荣农村文化生活的重任。对这支队伍,地方党委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把好“四关”:工作上关心、思想上关注、生活上关照、政治上关怀;全面落实各项政治待遇和经济待遇,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做到“四不”:思想不退步、组织不涣散、工作不松懈、活动不间断。二要提高队伍。通过教育培训、竞聘上岗、劳效挂钩、规范管理的手段,使这支队伍尽可能成为既会做行政工作,又懂宣传文化工作的复合型人才,特别是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做到既要有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又要有广闻博学的知识功底。三要建立队伍。农村文化,立足农村,服务农民。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结合本地文化、人才状况,采取“稳定专职,发展兼职,壮大业余,鼓励义务”的办法,充分发挥离退休老同志、回乡知识青年和文艺积极分子的作用,并有针对性地组建基层文化网络,如业余宣传队、书画室、阅览室、球队等。

(三)坚持优先投入原则,循序渐进,不断建设农村文化设施和活动载体

农村要让一切社会财源滚滚涌流,发展经济、壮大财政、增强实力、促进发展,确保文化事业的投入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只有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才能加大投入,奠定农村文化事业的坚实基础。同时,还要建立文化产业开发机制,以事业带产业,以产业促事业,让产业投入事业,事业反哺产业,形成良性循环。在有限的财力下,适当集中资金,重点抓好一批农村文化载体和设施建设:一是全面实施乡镇“五个一工程”,即每个乡镇建设一个综合文化站、一个宣传栏、一个图书室、一个业余剧团、一个电影队;二是不断创新乡镇特色文化活动载体,开展“文化中心户”创建活动,激发农户和群众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开展“文化先进村”创建活动,改善村风民风,整治村容村貌,建设一批影响大、示范性强的文化先进村组,为新农村文化活动提供基层依托;开展“文化特色乡镇”创建活动,把乡镇文化站建设成为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具有较强辐射能力的文化中心。三是着力发展乡镇文化活动形式,要让老百姓成为文化活动的主角,不断增强群众的参与性和互动性。要充分利用农闲、节日和集会,组织灯会、赛歌会、文艺演出、展览、展示、劳动技能比赛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农村文化活动,让农民演主角。还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企业文化、乡村文化等特色文化活动,同时鼓励和支持城镇文化先进单位与村组开展合作,形成以城带乡,城乡共建文化的良好局面。

(四)坚持机制创新原则,不拘一格,推动乡镇群文工作大发展大繁荣

不断探索新形势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新形式、新方法:一是坚持活动渗透法。结合农时农事、党的中心工作和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根据不同地域的风俗习惯和风土人情,抓好和繁荣村镇文化、田头文化、喜庆文化、屋场文化等,构筑健康文明的乡土文化和节日文化;不定期地组织开展文艺演出、卡拉OK赛、演讲比赛、知识竞赛、各类球赛等活动,积极发展社区文化和现代文化,使农民在愉悦中接受新思想。二是坚持统筹协调法。乡镇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充分调动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宣传部门组织协调,文化等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三是坚持考评激励法。根据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总体考核办法和奖惩措施,努力调动广大乡镇党员干部抓好文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四是坚持常抓不懈法。农民素质的提高,乡村文明的提升,村容村貌的改善,群众文化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必须常抓不懈,持之以恒。五是坚持重点培养法。挑选一批思想活跃、文化功底扎实、善学习、肯钻研又具开拓精神和奉献精神的优秀青年农民参加上级组织的各类学习培训,通过“送出去培训、走回来带路”,使他们成为知识的传播者、致富的带头人、群众的领头雁,为农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

篇6

深入解读,认真思考企业文化建设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内涵、区别以及潜在联系。企业文化建设同思想政治工作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缺一不可,但同时应该认识到,二者在新时期应该深化内涵,创新发展,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思路,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会为企业提供绵延不绝的可持续发展动力。

关键词:

思想政治工作;企业文化;企业发展;核心动力

思想政治工作既是我党的政治优势也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在经济发展以及各方方面面工作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于处在当今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历史时期的企业,要实现自身竞争力的有效提升,所需要的不仅仅是创新管理与技术,更为重要的是要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达到与时俱进,赋予符合时代特征的新的内涵,从而不断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当二者和谐发展,互相推进的同时,企业中逐渐形成健康、合理、科学的文化氛围、企业环境,企业文化的含义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滋养下,不断发展、创新、丰富,形成推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文化、新思想、新动力,保障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近年来,包头市供水总公司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作为推动企业文化建设的动力,不断提高企业软实力,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企业思想文化建设有声有色,企业经营目标屡创新高,已经逐渐形成助推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不竭的文化支撑力。

1重新认真、了解、解读在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的真正意义

所谓“文化”从广义上来讲,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放至企业,它包含企业的历史、行为规范、意识形态及价值观念等,企业文化需要正向引导、规范,需要不断传承、创新;而思想政治工作属于意识形态,在企业里是科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是规范文化发展的正能量。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通过各种媒介,运用多种方式,解决企业中存在的问题,人员中产生的困惑,通过在企业中树立立场,明确观点,让正向思想在企业中流转,形成洁净的空气,将党的思想政策自上而下贯彻于企业中,以达到规范员工行为,教育并引导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世界观,作为思想动力和智力支持指导企业的发展前进。一直以来,国有企业正是拥有如此强大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完成了自身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为社会做出了应有贡献,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自身的发展飞跃;企业文化的终极目标是实现企业经济、社会效益的双赢,属于现代企业管理的概念范畴,将文化融入管理,规范企业的方针政策、经营准则、战略目标等,作用于企业管理,最终实现企业终极目标。综合来看,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均与思想范畴有关,均坚持“以人为本”,作用力于企业员工意识形态,提高工作积极性、创造性,通过树立正确的企业及员工的价值观、责任感、使命感,从而助推企业发展,为企业生产、经济管理工作提供科学的、正确的指导、推动和正向约束。近年来,包头供水通过不断努力在企业内部形成风清气爽、全员奋进、积极向上的合力,运动会、各类文体竞赛、书画摄影比赛、节日联欢、公益活动给员工营造出轻松、积极的工作氛围,同时,举办各类培训活动,让员工得到自我修养和技能的提升,为其开辟出上升的通道。企业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优秀水利企业,全国企业文化创新优秀单位、全国企业党建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对外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供水服务与保障,赢得了社会公众的广泛赞誉。

2正确理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既有区别又有相互依存的联系

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共同作用于意识形态,但认真理解却不尽相同,反映在范畴、使用范围及工作方法上。企业文化属于管理范畴,具有明显的企业自身个性且缺乏强制性;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属政治范畴,涵盖所有企业,不尽范围较广且有一定强制性,二者不尽相同,但却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联系。首先,就工作内容而言,二者之间息息相关,关联密切。企业中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都是以坚持“以人为本”作为根本,都要通过各种媒介与方法提高员工的责任心、使命感和团队协作精神建设,从而达到对员工精神世界的正向改造,建设一支以企为家,团结协作,具有强有力战斗力的员工团队。其次,就工作目标而言,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和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均是在企业内部打造适应企业的文化氛围,并将具有企业特征、正能量的内涵融入,形成具有导向作用的文化洪流,通过文化引导和政治思想教育等方式来逐步潜移默化地冲刷员工思想意识,使员工在了解企业、靠近企业、热爱企业的过程中,形成对企业的忠诚感、责任感及与企业同进退的使命感和主人翁意识,形成指导行动的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动力,并不是简单地追求个人效益,而是使个人目标理想同企业目标相一致,把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视为人生价值实现的重要目标,有效深入激发出企业员工的精神动力,使之全身心、高热情地投身到企业发展的过程中,通过自我价值的实现,来共同创造企业的经济社会价值。在包头供水,每年都会涌现出一大批先进集体与个人,得到公司的表彰和奖励,这样一种积极向上的企业思想文化洪流所推动的不尽是员工的进步,更是企业的发展。

3创新发展,实现企业文化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共同建设,协调发展

3.1着手使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贴近员工,让员工产生共鸣和认同感

通过企业文化精神,自上而下贯彻,自下而上逐步领会、实施,从员工个人工作行为入手,从企业管理的细节入手,逐渐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位员工,提高个人思想及业务素质,培育起员工对企业的主人翁意识、使命感与责任感,形成可以凝聚员工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法规要求的,具有本企业鲜明自身特点的,旨在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内涵,同时改变长期以来,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实际相互脱离现象,打破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禁锢的瓶颈,不仅要得到员工的认同,而且要赋予企业思想文化工作时代意义,有效提高企业经营实绩。

3.2想员工所想,坚持做到“以人为本”

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经营发展的过程中,通过总结、提炼、创新等手段,逐步形成的,代表企业的价值观念,并在传承的过程中不断加以发展、完善。在企业中选树先进典型、通过模范的精神和事迹,发挥榜样的力量,感染、带动员工的激情与参与性,在企业内形成爱岗爱企、勤勉奉献的浓郁精神文化氛围,先进模范用自己的行动鼓舞、激励着身边的同事。企业党政工团在开展工作时,处处以员工为中心,想其所想,做到尊重员工,关心员工职业规划发展,从而激发员工潜能,增强团队凝聚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达员工的责任感与主人翁意识,让每一位员工将成为一名合格的供水人作为自己的奋斗目标,这与企业成为有价值的优秀供水企业相一致,用个人的努力与进步促成企业的发展、壮大,以达到促进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目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包头供水不仅每年选树并表彰先进,而且针对新员工、各岗位技术人员、党员干部和所有员工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多彩的培训、团队训练及讲座等,让员工在工作中既提升了个人业务实践能力又实现了综合素质的提升,企业为员工的职业发展提供了上升平台,员工用自己的优秀能力回报企业,应该说这是企业与员工的双赢。

3.3开拓思路,不断赋予企业中思想政治工作

更为深刻的内涵和外延,使之能够适应员工队伍的年轻化和思想意识的多元化首先要做到:走进基层群众中间,亲身体会、了解员工急待解决的问题,与一线员工交流谈心,收集他们的真实想法,同时预测有可能发生的问题,提出针对性预防纠正措施,将问题处理在萌芽阶段;其次是要做到:改变固有的僵化落后的工作模式,让思想不落伍,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信息媒介,用信息化的手段提高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及工作质量,网络办公甚至微信办公已屡见不鲜,这样不仅会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而且将会更加吸引员工,特别是年轻员工的学习与参与。

篇7

摘 要 企业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政治经济活动的细胞。构建和谐社会劳动关系,是党的十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促进企业发展的需求,也是全社会成员的共同责任,如何构建公司和谐的劳动关系是本文重点阐释的内容。

关键词 新形势 路桥企业 和谐 劳动关系

作为路桥企业来讲,职工是发展的最大财富。在新形势下,如何构建路桥和谐劳动关系,才能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较好地实现路桥与职工共同协调发展?

一、路桥企业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重要性

(一)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促进企业发展的根本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改革的不断深入,对于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使命的路桥企业而言,企业要持续发展、壮大,关键是贯彻“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使企业劳庸叵档奈榷ā⒃惫ず戏ㄈㄒ娴奈护与企业健康发展实现有机的统一。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维护员工自身权益的迫切需求

员工作为企业的主人,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就要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积极参与企业各项经营生产活动,消除自身在企业中的弱势形象,学习和了解国家的相关法规政策,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劳动权利,积极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做好本职工作,做学习型、创新型员工。

(三)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是工会发挥维权职责的具体体现

工会组织要按照全国总工会提出的“在促进发展中搞好维护、在推动改革中搞好维护、在积极参与中搞好维护、在大力帮扶中搞好维护”的要求,围绕员工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把维护员工合法权益落到实处,严格依法执行劳动合同和集体合同制度,指导员工与企业签订内容合理全面、管理规范、有效履行的劳动合同。

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会面临的问题及分析

(一)新常态,新形势,也给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提出了新要求

从实体经济看,受“三期叠加”的影响,经济增长的调整远未到位,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化解过剩产能和淘汰落后产能任务繁重。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结构调整过程中,部分行业企业经营困难,劳动关系不稳定性增强,若处理不当就有可能引起矛盾激化。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带来劳动关系运行协调新压力,劳动力供求结构及其群体结构的变化,引致劳动关系运行协调新变化,增加劳动关系协调新难度。新媒体新技术的发展变化,带来劳动关系运行协调新挑战。

(二)存在着职工对工会工作的认识“误区”

很大程度上,职工对工会组织的认识很片面、单一,有的甚至停留在工会只是文体活动的组织者、困难补助的发放者等简单认识,对工会组织的性质、地位、具体职能知之甚少,认为工会组织是福利组织的多,认可工会是维权组织的少。

(三)基层领导者的重视“盲区”

有些基层领导对工会组织重视不够,认为工会组织可有可无,随意进行工会组织机构兼并、人员压缩,成为制约工会工作开展的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的存在是客观的,解决问题的关键还得靠工会和基层组织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只有主动服务,主动出击,真正履行好企业工会和有关组织的社会职能,发挥好优势作用,才能彻底改变工作被动艰难的现状,不断提高企业工会工作的水平。

三、构建路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的对策

(一)推行厂务公开,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有效保障

突出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决策的公开,通过公开,发动职工群众为企业救急解难献计献策,动员职工以主人翁态度,投身到企业生产经营中去,促进企业效益的提高;突出职工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公开。工资分配、奖金发放、职称评聘、评先选优等问题,涉及职工群众的切身利益。要及时公开,公开结果、公开办事过程和办事环节,使职工不产生疑问。

(二)规范管理落实制度,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提供重要支撑

只有不断加强完善企业的劳动制度,才能为企业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提供法律的保证。当企业劳动者对企业产生不满时,可以通过相关劳动制度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对于企业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会帮助很大。因此,企业对企业劳动制度要不断加强完善,首先要加强企业劳动者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建设,比如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让企业的每一位劳动者都能够享受到这些权利;同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落实制度执行力度,注重培养和建立以效益为导向的分配机制,在企业发展的同时,实现职工综合素质和收入的稳定提高。着眼于企业长远的发展和工作需求,注重职工的自身发展和各类人才的需求;关心困难职工的帮扶,把送温暖活动做得更深入、更细致,着眼于职工群众遇到的最突出的困难,建立完善困难职工档案,实行动态管理,形成帮扶困难职工的长效机制。

篇8

关键词:农村;文化建设;问题;解决对策

在目前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物质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之下,我国农村文化生活的发展就相对于缓慢,还不能适应建设和谐社会的目标。所以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是非常重要的。因为这不仅是当前农村、农业、农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1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1农村文化人才缺乏 目前农村群众中的文化人才多数是乡镇和村居的相关工作人员或文艺爱好者。而其中人才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水平不高。一是从事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人员,对农村群众文化的理解不是十分全面导致没有清晰的工作思路,以至于无法满足农村文化的需要。二是农村文化人才不多,所以一旦群众对某一类文化活动产生热情或产生需求时,却没有关人才进行培训指导,就无法顺利开展活动。

1.2农村文化设施落后 现在农村群众的文化设施无非是文化活动中心、图书馆、老年活动中心、少年儿童活动中心这几种。虽然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群众建设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大,可是由于农民对文化的需求越来越高,还是无法满足农村群众。要想达到社会资源共享、农村群众文化共享的局面还是有一定难度。

1.3农村文化意识薄弱 现在多数农民群众对文化事业的参与热情不高,有部分原因来自于历史及传统因素的影响,所以导致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没有牢固的文化心理基础。

2 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解决对策

要解决农村文化建设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具体来说,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提高农村群众文化的吸引力 首先就是要准确找到立足点。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或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的调查了解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现状和文化需求并进行研究分析,然后有侧重地开展文化活动,扎实的做好农村群众的文化建设,尽量满足农村群众的文化需求。其次是要找准结合点。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孤立的做,这样难度很大,而且成果也不明显。组织农村群众文化活动,一是结合每年的时政,开展相应的文化宣传活动,这样既宣传了党的方针政策,又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二是与农村、农业、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组织开展相应的文艺节目和贴近生产生活实际的趣味活动。最后要找准着力点。开展特色文化时,发挥地方传统文化的优势,因地制宜地根据农村的地域和人文特点进行。为了让农民群众能够积极参与到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中来,多多开展传统文化活动,提高农民群众的参与热情,营造浓厚的节日氛围。

2.2扩大农村群众文化的感染力 开展农村群众文化活动时,要努力找出农民群众的共鸣在哪里,不断创新,不断丰富农村群众文化的凝聚力和感染力。

首先可以筹办文化节。因为农民文化节是农民自己的文化节日,所以要让农村文化人才走上舞台展示农民的风采。文化节的内容要贴近农村、结合农村实际。这样既有亲切又温馨,形势还很新颖。而且会促进农民间的交流和沟通,一举两得。

其次要建设俱乐部。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的建设就是满足农民群众文化需求,加大建设活动载体的投入。如开展捐赠活动,在农村建立农民俱乐部,这样不仅给广大农民提供了活动的场所,还会让整个村庄变得富有生机和活力。

2.3增强农村群众文化的渗透力 应在拓宽层面、组建文化队伍方面下功夫才能增强农村文化的渗透力。

首先要充分发挥市县区专业文化团体的骨干作用,派遣专业人员下到农村、农家体验生活,创作一批艺术作品能够表现出农村面貌巨变、农业丰收、农民思想观念转变等内容,然后巡回演出。同时组织专家、文艺专业人员到农村全方位的指导和培训一批热心建设农村文化的人,这样也会在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发挥很大的作用。

其次是对于不同年龄段和不同文化水平的群体,分区域、分类别地组织乐器、书法、绘画、园艺、象棋、戏曲、声乐、杂技、舞蹈、足球、少儿艺术等多种多样群众性的文化社团,建设老、中、青、少不同档次的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网络,做到实现每个村都能够有自己的文化团体。而且农村群众文化团体要做到每周做一个新活动、每月发起一个新主题、每季度组织一次大赛的目标要求,这样全年都有不同的文化活动,农村群众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篇9

关键词:电力企业;市场经济;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机制体系

中图分类号:F4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4)25-0144-0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的不断转型与创新发展,给电力企业的市场运行模式与发展理念带来了较大改变,而新思想以及资本主义思想的融入也给其市场经营带来了较大挑战性,不仅需要创新管理体制、改变工作理念,还要积极完善各项管理措施,强化职工工作范围,以此推动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机制的稳定发展。

1 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概述

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得以融入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当中,使思想政治工作在平时经营管理活动中变得更加强大,团结高效,使思想政治工作距离职工更近,工作更加贴近实际,通过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内部运行各个系统要素进行有效融合与发展,能够全面推动相互之间联系程度的加强,有利于企业工作机制、管理模式的优化升级,对于提升党委各部门以及政工人员的思想政治工作实效性和针对性具有重要意义。

2 构建电力企业思想政治格局的相关制度保障及机制体系

2.1 建立健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市场经济发展性组织调控机制

首先,要科学合理规划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党委格局,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深化党委组织的政治领导核心作用,突出党委领导引导策略的先进性与创新性,在组织和建设企业政工调控机制预控措施方面要真正发挥企业工会、企业青年团等群众性民主组织的协调作用,并积极结合离退休企业职工的相关管理工作经验对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调控与开展奠定坚实基础,推动企业秩序趋向良性发展模式。其次,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管理程序以及可实行原则章程透明公开化,通过建立健全逐渐趋于完善的管理责任制度来帮助企业党委政工组织部门建立健全合理的行政工作行程与目标计划,努力带动全体职工人员积极做到共同生产、共同管理、共同规划、共同进行工作章程总结、共同参与褒奖批评等制度化建设,推动企业工作的规范化发展。最后,全面贯彻落实企业目标管理责任制,在不断强化建设企业生产经营模式与职工建设队伍整体素质的基础上推行责任目标管理制度:使企业严格按照相关市场经营生产管理责任制度对生产规模、生产规则进行限制,使其务必做到安全文明生产、高质量高标准生产、企业单位统一规范化生产,将企业的成本管理体系、利润指标管理升级体系、企业市场价值资产的保值、增值服务体系全面贯彻落实下来;实行责任落实管理制度,努力为全体企业职工创造有利的工作氛围环境,从基层管理中全面提升职工的综合思想政治素质;加强企业的党风廉政管理责任建设,通过不断宣传企业的廉政思想理念,全面推动企业生产经营责任建设、思想政治工作责任管理建设以及行政干部和政工干部目标管理建设,形成相互管理、相互监督、相互完善的和谐管理体系,推动思想政治工作格局的形成。

2.2 构建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知识经济性的创新评价机制

2.2.1 推动电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创新体系建设,构建创新评价体系。随着全球市场经济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发展,我国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更加复杂的局势,只有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式发展,才能全面推动企业价值理论体系的发展,带动企业生产模式的转变和良性发展。通过不断强化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素质,可以全面提高全体公民的社会主义觉悟和思想素质水平,有利于落实企业生产中的各项基层任务,从而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及和谐社会目标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和思想动力源泉,为全面带动科学技术和管理水平理念的升级提供有效保障。此外,企业政工思想政治工作人员要不断转变自我工作机制与创新工作思路模式,积极主动探索工作优化与升级机制,有效引导职工加强企业思想文化建设,主动倡导创新思维工作方式,以此来完善企业合理转换机制,不断更新新型工作思想与工作理念,努力做到解放思想、转变思维,使企业能够及时适应社会经济不断改革与转型的发展新模式,推动企业稳定、健康、和谐发展。最后,要不断更新企业文化工作机制格局,以在最大程度上适应知识经济的发展需求,从根本上转变与提升职工队伍的整体综合素质,以在最大程度上推动企业创新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实际工作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政工人员要不断科学合理寻找企业工作职能的“关键结合点”,通过有效而科学的生产经营管理方式来推动企业的全方位深化改革,以此带动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有机融合发展,带动市场经济的稳定繁荣。而在企业创新模式与工作形式方面,要鼓励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政工人员积极转变活动方式,实现由集中、统一、大型的活动形式向灵活、多样的新形式转变,不断引进先进的信息网络技术操作方式,努力拓展思想政治工作信息手段和方法,通过不断扩展思想政治工作空间和合作渠道来全面加强企业的娱乐性和趣味性,以此提高职工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2.2 建立思想政治工作的评价标准。通过建立健全较为科学完善的思想政治工作综合评价机制可以全面提升企业的思想政治管理水平,帮助企业建立起一套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思想政治工作管理机制与科学化运行模式,使企业可以深化管理目标、强化管理措施、健全企业考核机制体系;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可以使企业改革与企业管理更具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不断强化、深化企业改革来推动企业创新工作模式的发展,使得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此外,通过建立健全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评价体系可以从根本上起到强化职工思想观念、健全职工工作思想和改善职工工作精神状态的作用,以此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新模式的发展,并逐渐树立起可靠的集高效益、新观念、低成本、优市场服务观念于一体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加强职工克服困难的信心,以此帮助企业积极引导职工进行自我道德水平建设和效益观念的更新。通过不断创新企业改革模式和加强职工道德水平建设能够从根本上加强其职业纪律性建设,提升企业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凝聚力、向心力。最后,通过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建设可以推动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优化升级与全面发展,使企业思想政治管理工作更加科学而规范,以此全面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益与经济利润。通过利用公正合理的评价标准来体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建设的具体职责和经济效益,可以更为清晰、准确地反映出企业的先进文化理念和思想政治工作状况,对于全面提升企业的实际工作水平和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贺桂欣,邱凤霞,赵艳芹.新形势下优秀电力企业文化的构建[J].商场现代化,2013,(26).

[2] 郭雯婷.新形势下电力企业文化的作用及其构建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2,(24).

[3] 刘文超,辛欣.新形势下电力企业基于社会责任的企业文化构建浅析[J].现代商业,2013,(29).

[4] 刘昌学.电力多经企业核心竞争力培育探析[J].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2).

篇10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构建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形成的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文化权益的各种公益性文化机构和服务的总和。它主要包括先进文化理论研究服务体系、文艺精品创作服务体系、文化知识传授服务体系、文化传播服务体系、文化娱乐服务体系、文化传承服务体系、农村文化服务体系等七个方面。然而海州区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相对薄弱,目前还处在建设起步阶段,还需在实践中积极探索,认真总结,采取有效措施,不断提高,为建设文化海州而加倍努力。

一、海州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

1、海州文化体制概况

海州区有2个镇、4个街道办事处、1个开发区,目前只有新坝、锦屏、朐阳、洪门设文化服务中心,共有建筑面积2718平方米的办公、活动场所,有电影院5个(其中驻区单位2个、区属1个、镇属2个)。全区文化行政管理部门为海州区文化旅游局,设文化科(1人),辖文化馆(8人),文化市场稽查队(3人),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1人),4个基层文化服务中心只有新坝镇、锦屏镇、朐阳街道办事处有专职人员。

2、事业概况

区文化馆曾因历史原因,原有的人员配置存在不合理现象,曾一度造成工作处于半瘫痪状况。后针对馆内建筑老化,设施陈旧,器械破损等问题,投入了30万元对馆舍进行了大规模维修,并对原有的部分人员作了合理安置。目前,区文化馆的工作正常开展,已达到三级馆标准。全区5个影剧院受电影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影响,经济效益普遍较差。目前,海州电影院已完成改制,海州电影院、锦屏电影院已租出改造为大型超市。基层文化中心普遍存在硬件设施落后,软件建设不全的现象,只有锦屏镇和新坝镇文化站条件基本符合文化站要求。

全区的文艺队伍不断壮大,文艺创作成果颇丰,具有海州特色的文化构架正在形成,辖有8个团体会员组织,有会员300多人。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广场文化蓬勃发展,目前,全区参与文化活动的团体近30个,有固定的文化娱乐活动场所20余个,宣传、文化部门利用春季踏青、夏季纳凉、秋季登高、冬季健身等组织各类活动,表演形式多达30余种。《海州五大宫调》已成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我区已成立专门的演出团体对海州五大宫调进行传承和发扬。

二、海州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做法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种形式加快文化设施建设,一是对文化馆进行了大规模的改造;二是积极吸纳民间资本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引进业主投资300多万元开办了多个歌舞娱乐场所;三是派专人深入乡镇、社区指导文化活动室、图书室和宣传文化服务中心的建设。

(二)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目前全区共有2处国家级、10处省级、14处市级、9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提出的“打造古城名郡连云港”的发展方向,重视文化遗存的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逐步实现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的双赢。我们认真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一步加大了对各类文物的管理和保护力度。一是全面复查全区地面文物,弄清全区地面文物现状;二是加强了省、市、区文物保护单位的申报工作;三是结合旅游开发,对孔望山摩崖造像和将军崖岩画等文物古迹加大宣传力度,不断丰富旅游文物内容。

(三)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全区文化活动坚持重大节庆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专业文艺队伍与业余文艺队伍演出相结合,公益性演出与商业性演出相结合,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校园文化、老年文化、少儿文化、广场文化蓬勃发展,多形式、多层次地广泛开展了文化活动,促进了全民素质的提高。近年我区每年举办和参与的大规模群众性文化活动都达100余场次,一年一度的元旦、春节文化活动、连续七届的“连云港之春”旅游节庆活动、白虎山文化旅游庙会、连云港市先进文化进万家广场系列活动海州民间民俗文艺展演、海州武术节、连云港市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开闭幕式以及“三下乡”、“三送”等活动,极大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海州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然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还相对薄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公共文化服务思想认识不足。多年以来,我区部分地方领导忙着抓经济建设,招商引资上项目,对公共文化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认识还不足,存在着重经济建设轻文化建设现象,对文化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缺乏正确的认识,对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把文化建设只当作文化部门的事。没有意识到文化软实力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巨大作用,没有树立起抓文化建设也是抓经济建设的观念,公共文化建设观念比较淡薄。在公共文化建设还缺少统一的发展规划,没有长效的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

(二)公共文化资金投入不足。虽然近年来我区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总量逐年增加,但总体来看,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客观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如全区还没有区级图书馆,只有乡镇、农家书屋有少量图书,购书经费严重欠缺。区、乡镇两级的文化活动经费也没有列入相应的财政预算,只能靠临时申请拨款。

(三)政策性法规缺失。目前海州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相关制度还不健全。现有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政策还有待于进一步细化,特别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还很欠缺。

(四)专业文化人员严重匮乏。由于编制的原因,目前文化队伍年龄偏大,队伍老化。同时,用人机制不活,人才难进,冗员难出,文艺人才青黄不接,尖子人才匮乏,文艺队伍的整体素质亟待提高。全区现有的专业文化、文艺人才中,副高级职称以上的人才只一人,全区乡镇文化站2个,基本是一站一人。

四、对策和建议

(一)加强政府职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十七大报告强调要更好地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主要途径,是在社会文化领域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落实和谐社会公平正义原则的客观需要,是各级人民政府履行公共服务职能的职责所在,也是各级文化部门和广大文化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必须根据党的十七大精神的要求,把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具体行动。要克服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只当作文化部门的事,充分认识到抓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抓文化建设也可以促进经济发展的观念,强化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识。

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整合全区相关部门的力量,形成发改委、财政局、文化旅游局、广电局等部门分工负责,工会、共青团、妇联、文联等人民团体积极参与的工作机制,组织人事部门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切实加强各级党委政府在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力度。

(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惠及全体市民;打造文化名城,离不开社会的广泛参与。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要求我们要创新思维,尝试文化服务的新形式,积极探索诸如“文化部门组织策划、公共媒体宣传造势、企业社会大力支持、市民群众广泛参与”等新路子,实现公共文化资源的充分利用,达到政府、社会、公众多赢的目的。

(三)建造文化精品创作机制辅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没有精品的文化是低层次的文化,这样的文化没有影响力和辐射力。现在我区的文艺创作出现了青黄不接的现象,我们要树立文化品牌意识,打造文化精品创作机制。要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帮助,以文化馆(站)业务创作班子、群众文化艺术社团、民间群众文艺创作群体等为创作力量,促进创作繁荣,为人民群众打造紧扣时代脉搏、体现海州特色、富有时代意义的精神产品,努力在专业和群众文艺创作的质量和数量上取得突破。而在文艺创作过程中,则需要通过创新文艺创作工作思路,寻找“穴位”,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发掘他们的创作潜力和激情,从而创作出精品。

(四)加强文化设施建设,构建社会文化场馆服务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