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25 12:40:12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企业信息化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企业信息化工作思路

篇1

我国的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达到5000万,占全国企业总量的99.8%,GDP贡献是60%,就业贡献是80%,如此重要的一个群体自然成为国家信息消费和两化融合的重要引导和帮扶对象。国家信息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宁家骏在日前由中国通信学会主办的“2013信息化服务与中小企业需求对接高层研讨会”上指出:“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我们国家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今后发展中将会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今后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更多的要依靠中小企业的发展。而中小企业的发展在当前这样一个大交互、大联通、大数据的时代离不开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信息化的创新。如果没有信息化,我们的中小企业发展很可能长期还处在一个靠廉价劳动力,靠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掠夺的粗放发展方式上,很难把真正的中国经济转型搞上去。”

平台先行

信息化对于中小企业这个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大的弱势群体来说显得更为重要,而我国政府也一直非常重视中小企业信息化工作。

鉴于中小企业在资金、人才以及品牌等方面的天然劣势,我国政府于8年前便基于“政府倡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启动了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倡导采取平台搭建的方式来推进信息技术在中小企业中的应用。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主要是通过政府营造发展环境、完善政策措施,搭建一个工作平台,通过制定年度计划、明确任务目标,建立政府和企业合作的机制,组织动员了一大批电信运营商和信息化服务商,包括新闻媒体广泛参与到工程的推进,形成了政府部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机构沟通、协商相互配合、资源共享的一个工作机制。

其中,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是推进工程的重要内容。作为针对中小企业信息化领域社会服务体系的重要载体,平台在充分汇聚、调动社会资源的基础上,全力服务于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和中小企业成长事业。平台重点围绕人才培训与服务、投融资、战略咨询、解决方案、支撑保障和电子商务等6大领域,健全服务内容、建立服务能力、建设服务平台、建构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提供标准化、规范化、集约化的公共服务,汇集、组织资源,构建和谐、科学的中小企业信息化生态链。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朱宏任认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有六点做法值得总结:一是以政府推动为先导——政府营造环境,制定政策,动员信息化服务商广泛参与;二是以专项计划为抓手——发挥服务商的人才、技术和服务优势,实施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专项计划,开展大规模培训;三是以服务平台为重点——开展了研发设计、管理提升、电子商务、融资服务等信息化服务平台试点;四是以资源整合为保障——推动服务资源之间加强合作,结成服务联盟或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和推广解决方案;五是以服务小微企业为核心——运用云服务、大数据、移动互联等技术,降低小微企业信息化应用的成本和门槛;六是以完善网络为方向——促进服务商与地方政府、工业园区、产业集群、行业协会协同配合,形成全方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服务网络。

目前国家已经在全国推动建设了一批中小企业信息化辅导站、培训基地、体验中心、服务中心等信息化机构,同时明确了一支以大企业为主体、专业服务能力强,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和市场开拓能力的专业团队,开发培养了一批针对中小企业核心业务信息化解决方案。而各地经信委、中小企业主管部门把中小企业信息化列入了重要工作议程,积极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建设。但是朱宏任也指出,必须以发展的眼光来推进中小企业信息化,创新工作思路

思路创新

的确,中小企业信息化应用已从早期的单纯的低成本信息化应用转变为通过互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降低了中小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和压力,保持持续稳定发展,帮助中小企业拓展国内外市场。在中小企业信息化中推进中,电子商务平台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电子商务的低成本、低门槛和高效率非常契合中小企业的信息化需求。我们知道,受到IT技术限制,企业的ERP系统难以突破不同企业之间的组织边界,不能胜任供应链协同的重任。而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子商务为企业跨越组织边界、跨越地域限制、降低信息系统总体拥有成本,从而为企业真正实现供应链协同。

在福建的一个地级市,中小企业依托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推出的一种M2C营销模式,把企业生产的产品直接通过网络面向国外的消费者进行直接销售。去年该市就这一项业务销售额达到了几百亿元,预计今年销售额将超过1000亿元。它完全改变了过去中小企业在传统市场模式下,实力比较弱、资源比较少、难以拓展市场的局面,特别是在外贸大幅下滑的情况下,他们这种创新模式取得了非常好的发展。过去中小企业建设自己的IT系统和网络系统需要很大的投入,也缺少这类IT人员,现在基于第三方的电子商务平台,大家就可以方便、低成本地使用信息化应用。

M2C即Manufacturers to Consumer(生产厂家对消费者),生产厂家直接对消费者提供自己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一种商业模式,特点是流通环节减少至一对一,销售成本降低,从而保障了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质量。M2C的特点是流通环节减少至一对一,销售成本降低,没有商家与厂家交易的差价,消费者所购买的产品的提供者就是生产厂家,因此购买商品的价格更低。

篇2

不同的乡镇企业在制定具体的信息化建设发展对策时,首先要确定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和水平,然后需要根据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发展规划,在企业现有条件下找到合适的切入点,重点突破,这样能较快地提高企业信息化发展水平。

切入点的选择源于企业对自身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定位和对信息化建设各方面工作的意愿强度。

一、乡镇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评估企业的信息化发展和应用水平可以使用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2002年底推出的中国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但是该体系主要是面向效益的信息化指标,基本是针对大型企业进行设计的。由于乡镇企业具有不同于大企业的特点,自身在资金、人才、管理者信息化意识、经营管理制度和外部环境等方面也存在着诸多制约信息化发展的因素,因此设计面向乡镇企业的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指导企业更有效地进行信息化建设就显得很有必要。

1.乡镇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组成

近几年国内对中小企业信息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已有所加强,我们参照这些研究,结合北京市乡镇中小企业的调研结果和特点,提出了一种用于乡镇企业信息化评价的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评价指标的说明

由于乡镇企业在地域差异、信息获取渠道和能力、企业办公以及政府扶持力度等方面不同于城市中小企业,因此我们在指标中对已经研究的中小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进行了一些修改。乡镇企业不同于城市中小企业的最大特点是地域环境因素的影响。随着国家对农村经济建设投入的不断增加以及各种支持优惠政策的施行,农村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因此我们增加了环境因素作为一级指标,并调整了部分二级指标。一级指标和二级指标的权重在中小企业信息化指标体系专家结果的基础上,辅之我们的调研结果和专家意见进行确定。确定权重时着重考虑了乡镇企业首先需要进行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以长远的观点来对待信息化建设产生的效益问题。

对指标1,由于乡镇企业普遍在信息化投入上不足,所以在信息化投入总额的计算中仅比较占上一年度的固定资产投入就能反映出该企业的投入情况。对指标2,把人均拥有计算机台数这一指标的重点转移到办公室工作人员,不计算车间等部门的一线工人人数。指标11和指标13同样以办公室人员为基数进行评价。对于指标6,由于企业进销存业务实现信息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成功的基础,对于乡镇企业来说也比开展ERP等应用更具有可操作性,故增加了这一指标。对于指标15,由于乡镇企业开展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对资金运转和库存周转的影响普遍较小,我们将其调整为信息化建设所带来的办公强度的降低,这样能更接近于乡镇企业的现实情况。在一级指标环境因素中,突出了政府支持力度的作用。在我们的调研中,北京市对乡镇企业信息化的支持是推动和促进调研企业加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同时,由于同一乡镇或临近地区类似规模的企业之间交流频繁,其信息化建设情况彼此会互相影响。

我们用此指标体系对北京市远郊区的一个制造业乡镇企业进行了调研。分值一项是该企业不同层次多人调研结果的平均值。利用线性加权计算得出该企业的信息化评价指数是37.15,数值表明该企业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

二、乡镇企业信息化意愿调查指标的设计

1.乡镇企业信息化意愿调查指标的组成

为了充分了解企业在信息化建设各方面的意愿方向和意愿程度,我们根据评价指标体系设计了意愿调查指标体系,如表2所示。

2.意愿调查指标的说明

我们根据征求意见的问卷结果和企业能自我解决的一些方面设计了意愿调查指标。由于外部环境的情况非企业能够解决,且多数属于不确定因素,在指标中未加入相关内容。因为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分析企业近期的信息化建设意愿强度,故对未来一年内的预期进行意愿调查。意愿指标的权值参照评价指标设定并参考了调研数据平均结果和专家意见进行了经验调整。每项意愿的分值项是对乡镇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和信息化相关部门经理进行意愿调查后得出的无量纲数据的平均值。

根据意愿指数计算公式:EIWI=∑PiWi可以计算出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愿指数。其中EIWI是企业信息化意愿指数EnterpriseInformationizationWishIndex,Pi是第i项指标的调查结果,Wi是第i项指标的权值。对计算出的意愿指数进行评定,依据表3。

对上面的制造业乡镇企业调查后,该企业的意愿指数是53.49,表明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意愿属于中等强度。

三、乡镇企业信息化建设发展切入点的研究

参考分值较高的意愿指标,可以确定企业近期信息化建设工作的若干个工作方向。根据以上的研究,我们也可以进一步在这些方向中找到比较适合企业情况又能较快地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的主要方向和切入点。

对我们调研的某制造业乡镇企业,从其上面的意愿调查指标中分析出该企业具有强烈改进愿望的前七项指标(分值大于60),其结果如表4。

表中的权重A是意愿调查指标的权重,分值A是意愿调查的分值。权重B是评价指标中二级指标乘以一级指标的综合权重,分值B是评价指标的分值。在“相关的主要评价指标”中只列出了相关指标中综合权重最大的一项。

在上表中,意愿指标“对IT应用技术人员的聘用”反映的意愿强度是第三位,对应的评价指标综合权重最大,得分却很低。同时此指标分值的提高也会提高评价指标11和13的得分。调查该企业的实际情况是仅有一名兼职的信息技术员,没有独立的信息技术部门。

意愿指标“对企业网站的投入”对应的评价指标综合权重第二位,同时对评价指标8、10和18也会产生影响。

对“仓储部门信息化的投入”、“对信息化人才的培训”和“对销售部门信息化的投入”三项主要意愿指标,也需重点考虑。综合以上分析,我们给出如下的发展建议:从引入1~2名信息技术人员入手,定期开展企业员工的信息技术培训工作,重点培训仓储部门和销售部门的员工。以企业网站建设为切入点,提高企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和信息技术水平。以建立库存管理系统和销售管理系统为企业近期信息化发展的阶段目标。

企业在信息化建设有所发展之后,可以重新进行评价调查和意愿调查,开始寻求新的信息化建设瓶颈问题并据此找到解决方案。

篇3

关键词:云计算;邵阳烟草;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F27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23-0000-01

Analysis of Cloud Computing Practice and Innovation in the Field of Shaoyang Tobacco Informatization Technology

Tang Wenya

(Xinning County Tobacco Monopoly Bureau(Branch),Shaoyang 422700,China)

Abstract:Cloud computing as a new concept,most of the current tobacco industry workers is still a relatively new concept,but the best in the industry to promote"build an integrated'digital tobacco'full support'level on cigarettes'"the big context,the"cloud computing"appears,give the"digital"tobacco brings new opportunities.

Keywords:Cloud computing;Shaoyang tobacco;Informatization

一、云计算的定义

目前,云计算的定义很多,并没有统一的定义标准。Garter所定义的云计算是将具备巨大延展力的IT能力通过网络以服务的方式提供给不同的外部客户;Wikipedia将云计算定义为“云计算是网格计算下的一种新的标签,它使用公用计算或其它方法来共享计算资源,计算是依靠本机服务器或个人设备来处理用户应用程序之外的另一种选择”;中国云计算专委会认为“云计算是通过整合、管理、调配分布在网络各处的计算资源,并以统一的界面同时向大量用户提供服务”。而笔者认为“云计算定义精髓其实就是外包”,外包最大的好处在于不消耗自己的固定成本,使用量可以随着需求增减而增减。总之,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超级计算模式,即把存储于个人电脑、移动电话和其他设备上的大量信息和处理器资源集中在一起,协同工作。它是一种新兴的共享基础架构的方法,可以将巨大的系统池连接在一起以提供各种IT服务。

二、云计算在邵阳烟草领域的实践和创新

云计算的出现,伴随着浓厚的经济和商务气息,它在邵阳烟草领域的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体现在私有云方面。近年来,邵阳烟草信息化建设进展迅速,基本上实现了三大转变:一是由以基础性建设为主向大力推进应用系统建设转变;二是由局部建设向全面发展转变;三是由分散建设向集中管理转变。这些成效与云计算的运用是分不开的。主要表现为云计算电子政务平台的应用,具体包括办公自动化系统(OA)、电子营销系统、客户关系管理系统(CRM)、烟叶管理系统、专卖管理系统(ZM)、财务管理系统(NC)、紫光档案系统等软件的应用上。其实现途径是:邵阳烟草本身并未研究开发上述应用软件,而是通过租凭或购买软件供应商相对应的软件和硬件(俗称软硬件外包),由软件供应商通过云计算处理平台(服务器),提供软件运行维护服务。通过这种方式,减少了不必要的IT投资,降低资源浪费,以较小的成本提高了协同办公效率,打造新的高效的办公(业务)平台。因此,笔者认为,在“十二五”新的发展阶段,要实现“数字烟草”一体化目标,就必须进一步加大“云计算”在邵阳烟草领域的实践和创新力度,从三方面着力,推动邵阳烟草信息化工作上水平。

(一)以云计算为支撑,力促系统建设上水平

近年来,国家局确定了以重点工程项目建设为依托,从数据、应用、门户三个层面逐步推进集成整合的工作思路,在办公自动化系统中实现了CA数字证书身份认证和电子签章,行业37家单位建成并开通了外部网站,初步形成以国家局外部网站为龙头,各单位子站为支撑,统一入口、相互链接、资源共享的烟草行业网站群体系。邵阳烟草也毫不逊色的不断推进信息化工作,我们以云计算为支撑,集成整合工作有所突破,具体表现在邵阳烟草的内外网的健全、监控中心平台的建设等方面日趋完善。“十二五”期间,邵阳烟草将通过云计算平台,要以上下贯通、左右协同、资源共享为重点,推进行业信息化重点工程建设,特别要在集成整合上求突破;要扎实推进卷烟物流数据统计应用项目建设,实施数据集成;扎实推进宏观调控信息支持系统项目建设,探索应用集成;扎实推进内外信息门户建设,进行门户集成;扎实推进财务信息化建设,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扎实推进烟叶信息化建设,推动“两烟”信息化平衡发展;扎实推进网上订货系统建设,探索批零电子商务的发展模式。

(二)以云计算为支撑,力促应用服务上水平

近年来,行业数据中心建设确定了项目推进的建设思路。烟草商业企业信息化建设正朝着支撑工商一体、批零互动、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相结合的现代营销模式发展。对于邵阳烟草而言,十二五期间,在应用服务的推进上,就是要运用云计算平台,实现从企业信息化向行业信息化延伸,要让信息化与生产、经营、管理等全方位多层次全过程地融合,要从支撑、提高、推进、引领四个维度上发挥信息化的作用。因为,只有以“云计算”为支撑,我们就不必花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去建立电子商务系统以及后台的维护支持,这些任务都可以交给云计算提供商来处理。这样,邵阳烟草才可以集中精力去挖掘潜在卷烟客户,去研究如何提高卷烟客户的忠诚度和满意度,力促“两个至上”行业价值观在邵阳烟草真正落地生根。

(三)以云计算为支撑,力促信息基础管理上水平

行业信息化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面临着新的形势和要求。“两化融合”战略指明了行业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卷烟上水平”的战略任务明确了行业信息化的建设目标,新的信息技术的开发应用提供了行业信息化上水平的技术保障。近年来,邵阳烟草信息化部门狠抓基础管理,坚持把服务放在重要位置,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制度建设日趋完善;规划标准制定取得进展;信息资源利用不断深化;安全保障工作逐步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得到加强。那么,下一步,邵阳烟草要借助云计算这个平台,切实加强新形势下信息化工作的规范管理,建立科学的信息化评价体系,量化信息化考核指标;要通过云计算这个平台,进一步完善信息化培训体系,以学习型队伍建设为目标,充分利用内外信息化的培训资源,加强理论、方法、业务、管理等方面的学习,建立定期技术交流制度,持续增强信息化专业人员的技术能力和服务水平,为满足信息化建设的全方位需求打好坚实基础。

篇4

全中国有几千家煤炭企业,是什么让中煤集团能成为10家煤炭信息化示范企业之一?是1.25亿万吨的煤炭产量,还是第一大煤机企业的名号,还是另有其他的原因?

记者在中煤集团信息管理部总经理张国平的办公桌上看到一张照片,这张照片是不久前中煤集团内部信息化研讨会议参会代表的合影。从这张合影中,记者似乎找到了答案。“这是我们最近整个集团内部信息化培训的合照,大概一百多人,培训是信息化很重要的一个环节,它关系到集团信息化建设项目的顺利实施。”张国平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信息化会议他们每年都要举办一次,参加会议的都是集团内负责信息化工作的人员,大家坐在一起畅所欲言,研讨信息化工作的思路、想法。张国平表示,这样的会议他希望今后能一年开两次,另外,如果可能还要带领这些信息化人员去国资委CIO年会上“充电”。

信息化融入企业生活

在中煤集团,信息化建设绝不是信息部门的相关人员开个研讨会这么简单。信息化的进程已经融入到了中煤集团日常工作的“血脉”中。

中煤集团的官方网站和一般企业的官方网站有些不同,除了公司各类信息的介绍外,在中煤集团的网站上还有一些特别的栏目,例如电子杂志、视频点播、在线服务等。记者发现,通过在线服务栏目,就可以登录中煤集团的网络学院、中煤集团信息报送系统、中煤集团邮件系统、中煤集团煤机产品电子商务系统等等一系列信息系统。可见中煤集团的官方网站不单单是一个信息展现的窗口,还是中煤集团信息化工作的一个最便捷的入口。

网站建设只反映了中煤集团信息化建设的一个侧面,近几年来,中煤集团公司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核心业务开展信息化建设,并注重做好信息化建设与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紧密结合。2004年〜2006年、2007年〜2009年,中煤集团信息化建设都被国资委评为优秀企业。

几年中,中煤集团公司按照“五统一”原则(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投资、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先后建设了包括广域网、视频会议系统在内的一批信息化基础设施,完成了办公自动化、综合管理、生产调度报表、财务资金集中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工作。

张国平介绍说:“中煤集团广域网在2005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广域网及视频会议覆盖公司所属二、三级企业50多家。这套系统为公司之后上线的ERP系统、资金集中管理系统、视频会议系统、生产调度报表系统、安全监控系统等大量应用系统提供了安全、稳定的网络平台。中煤集团还建设了覆盖整个集团的视频会议系统,这套系统单单在2009年就召开视频会议145余次,参会人数达到了近26500人,当年直接节约差旅等经费2900万元。”

针对集团公司银行账户多,资金分散且利用效率低的突出问题,中煤集团建立网上银行系统,实现了资金的集中和监控管理,初步形成了“统一银行账户、统一银行授信、统一监管资金收支、统一调剂资金余缺”即“四统一”的资金管理机制。通过与合作银行建立起的银企数据信息直联系统,使中煤能源的资金集中统一在了一个平台上,集团公司及各公司可以通过统一的平台进行资金集中拨付和监控,基本上实现了全面的资金集中管理。“自2005年投入使用以来,资金管理工作创造直接和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人民币,财务费用得到了有效控制,资产负债率始终保持在40%以下,位于行业优秀水平。”张国平说。

2009年,中煤集团的煤炭生产百万吨死亡率为0.016,井工煤矿全部实现了零死亡,轻重伤人数同比分别下降27%和81%。能取得这样的安全生产水平(国际水平),一方面得益于职工素质建设和安全生产责任的落实,另一方面得益于安全可靠的系统环境。从2007年开始,中煤集团建设完成了国内首家三级的联网安全监控系统,实现了对集团下属平朔、大屯、太原煤气化、华晋、龙华等矿井井下瓦斯、温度、一氧化碳等数据的实时检测。这套系统能够提供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的远程监测联网、日常安全监管和应急救援指挥等功能,建立了纵贯全集团公司总部及所属煤矿生产单位的安全监控体系,有效地对各种安全隐患实现了信息化管理。

张国平介绍说,中煤集团在2008年还建设了办公自动化系统,对集团的办公流程进行了梳理和优化。“目前该系统已覆盖了中煤集团及重点二级企业,正在全集团范围内进行推广使用。”

张国平透露,为了降低和规避经营管理和决策还价存在的风险,提高法律事务管理的信息化程度,中煤集团于2010年启动建设了法律事务管理系统。这套系统包括了合同管理、客户信用管理、应收账款管理、法律纠纷管理、重大决策管理等12项功能。目前该系统已正式投入使用,在法律事务管理的规范化和数字化等方面都有显著提升。

“通过这些系统的建设,中煤集团的信息化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各级企业的领导和员工对信息化的热情和期望空前高涨,也给信息化管理部门带来了很多机遇和挑战。”张国平说,在一批专业应用系统上马的同时,中煤集团认真思考和摸索将信息化手段与企业管控相结合的思路和方法,并于2009年启动了综合管理信息系统(ERP)建设。

打造平台核心ERP

从2009年开始,中煤集团制定了到2014年实现“22255”,到2020年建设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能源集团,进入全球领先煤炭企业行列的战略发展目标。“22255”即:煤炭产量达到2亿吨;资产总额达到2000亿元;实现利润200亿元;建成山西、江苏、黑龙江、蒙陕、新疆等5大煤炭产业基地;形成煤炭生产、煤化工、发电、煤机制造、煤矿建设5大主业协同发展格局。

为确保上述目标的实现,中煤集团总体工作思路是“1458”,即:牢固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这样一个经营理念,坚持生产规模化、技术装备现代化、队伍专业化、管理手段信息化的“四化”发展方向,树立高起点、高目标、高质量、高效率、高效益的“五高”标准,落实“调整、改进、加强、提高”。而这其中中煤集团的综合管理系统(ERP)可以说为其完成目标任务提供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

张国平介绍说:“我们的综合管理系统,核心部分是ERP,但实际比ERP范围要大,在这个系统上我们实现了三个集中,即财务、采购和销售的集中。系统建设最终将实现以统一的ERP平台为核心,纵向支持集团集中管控的财务、贸易、采购及人力资源四大核心业务,横向支持全集团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坑口发电、煤机制造及建设施工五大业务板块。”

2009年3月5日,中煤集团ERP系统启动建设,2010年1月19日,部分单位上线。2010年2月12日,系统完成首次月结,标志着中煤集团ERP系统成功投入使用。2010年5月11日,在国资委召开的第三次中央企业信息化工作会议上,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党委副书记李伟在会议发言中专门对中煤集团ERP系统建设提出了表扬:“中煤集团在主要领导的大力支持下,ERP项目实施强力推进,首批82家单位一次上线成功。”

“中煤集团的综合管理信息系统上线以后,扮演的不光是一个简单系统的角色,它要求配套的基础设施、数据、运维都要能跟上来,才能影响整个集团的管理模式。”张国平说,以煤炭销售为例,过去传统的销售模式,各环节容易出现脱离状态。而现如今从生产单位装车,再到铁路运输,最后到销售环节、到客户都能实时监控,最后结算形成一个完整的实物链,实现了对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管控。

目前,中煤集团ERP系统已经初显成效,张国平介绍说,这套系统实现了业务板块财务业务的数据继承、共享,业务部门与财务部门间的衔接越来越顺畅,相互间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由于数据来源惟一,加强了财务对业务的及时反映和监控。业务部门也可以及时了解对应的财务处理状况,大大提高了业务处理水平。

“从横向来看,ERP系统建立了集团和企业两级横向联合体系。建立了跨区域、跨单位的大营销协作平台,提高了煤炭贸易链条中的财务结算效率和信息传递效率。对于独立的企业来说,逐步建立起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集成平台,提高了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能力。在煤矿生产企业,建立了以基础项目管理、设备管理、采购管理为核心的设备资产生命周期管理体系,为煤炭生产企业的安全生产和成本控制奠定了基础。纵向来看,ERP系统改善了集团管控能力。通过统一业务流程规范,提高了以财务为核心的集团管控能力。通过组建采购中心并快速推进集中采购业务运营,构建供应商和采购业务两级集中管理体系,搭建集中采购管理平台,为实现高绩效采购打下基础;同时为进一步实施信息标准统一、商业智能和决策分析系统迈出了坚实步伐。”张国平说。

两抓手让信息化给力

从2009年开始的五年规划中,中煤集团计划通过了信息化战略、应用构架、基础构架、数据管控体系、信息化管控、信息化保障体系等方面的详细规划,对全集团信息化工作建设进行了规范和指导。对列入规划的项目,将给予重视和支持,未列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不允许开工建设,以实现中煤集团信息化建设的统一和集成,使信息系统对主营业务的覆盖率以及决策支持系统在所属企业的普及率达到90%以上。

当问及中煤集团信息化进程能够迅速而又高质地推进,原因何在时,张国平坦言:“信息化管理是非常重要的,没有信息化管控,应用系统、数据和基础设施建设都很难完善。在中煤集团,一是领导重视,建立了以总经理为首的信息化领导小组,再分设信息化办公室,到每个二级单位还有信息化领导小组,如此全面的组织机构保证了信息化建设的进展。要实现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另一个抓手就是要实行信息化业绩考核,一般企业的考核标准是占到全年工作的5%,大型企业占到10%,我们也实行年度信息化考核,标准介于5%〜10%,这在国内企业中是很少见的情况。想要得到什么就必须考核什么,不然,说再多“重视”的话也是枉然。”

通过多年的信息化实践,张国平认识到,企业信息化需要既懂信息技术、又了解公司业务的复合型人才,而信息系统在企业内的顺利推广使用依赖于企业员工的信息技术水平。因此,中煤集团充分重视并加强了人员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一方面,做好机构建设工作,给信息化管理机构增加编制、补充人员;另一方面,注重做好人员培训工作,为信息化从业人员提供信息技术和公司业务管理知识的培训;同时,在信息化项目方案制订和实施过程中,始终坚持“培训先行”,将培训工作作为项目建设的重要组成内容。

“以ERP项目为例,项目组采用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策略组织各类专题培训共27期,107次,6294人次,培训之后还有严格的考试制度进行考核。”张国平笑着说,集团总部周围三公里内的出租屋都快给参加培训的人员租光了,有的参训人员因为上了岁数,甚至带着儿子、女儿来学习,就是为了能尽快掌握系统操作,尽快跟上集团信息化建设的步伐。

背景资料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是国务院国资委管理的大型能源企业,主营业务包括煤炭生产及贸易、煤化工、坑口发电、煤矿建设、煤机制造、煤层气开发,以及相关工程技术服务。现有全资公司、控股和均股子公司41户,境外机构4户,参股企业11户,在册职工12.1万。截至2009年12月31日,总资产1476亿元。

中煤集团是中国第二大煤炭生产企业,连续三年产量过亿吨。主要矿区有山西平朔、离柳、乡宁矿区,江苏大屯矿区,内蒙古鄂尔多斯矿区,陕西榆林矿区,黑龙江依兰矿区,在建新疆哈密、准东、伊犁矿区,资源总量超过450亿吨。现有生产矿井21座,在建矿井24座,总产能超过1.6亿吨;拥有洗煤厂22座,生产能力1.2亿吨。中煤集团有近30年的煤炭、焦炭进出口贸易历史,拥有完善的物流配送中心和分销网络。大型煤焦化工和煤基醇醚、烯烃化工的设计规模和技术水平居行业领先。煤机制造企业位列全国煤机行业第一位,具备煤矿井下综采综掘成套装备研发、制造能力,技术水平和市场占有率为国内第一。煤矿建设设计企业承担了国内半数以上的千万吨级矿区、千万吨级高产高效矿井、百万吨级矿井和大型洗煤厂的设计建设任务,代表行业最高水平。

采访手记

沟通是门艺术

张国平说,自己在集团内部信息化培训上,花了很长时间做了一个如何沟通的报告。

篇5

**年,在州委、州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自治区有关部门和州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关心支持下。州信息化办公室认真学习领会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个服务”为宗旨,创新工作方式,努力构建服务型政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年自治州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回顾

(一)加快农业信息化建设,努力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综合信息服务。

一是整合信息资源,搭建全州农村经济信息网。今年,州委、州人民政府启动了农业信息化建设工程,整合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县市办公OA系统和各通信运营商网络资源,搭建了巴州农村经济信息网,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为切入点,建立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用工岗位、农产品供求、市场信息、农业政策、龙头企业、名优产品等栏目。截止目前,农村经济信息网共农村富余劳动力信息43587人、输出32951人,用工岗位65942个、招聘5707人,各类农产品供求信息600余条。自治区信息产业厅苏副厅长在我州检查工作期间,通过电话抽查,许多农产品信息后不久便找到买家。通过农村信息网的建成,在方便农牧了解种养技术、农产品市场行情、劳动用工信息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农牧民增收致富提供信息服务平台。

二是加大农村经济信息员队伍建设,拓展了农村经济信息网应用范围。今年4月开始,州信息化办公室编印了《自治州农村经济信息网使用手册》,抽调人员到各县市对农村经济信息员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进行培训,培训人员1500人。今年11月,利用冬闲,开展了为期两个月“信息技术进农村”培训活动,现已培训20个乡镇的村干部、农业大户和农牧民1000余人。采取“小手拉大手”(将农村经济信息网制成挂历发给学生带回家向父母介绍)的形式,对全州农牧民进行农村经济信息网宣传,发放挂历3万份。通过培训和宣传使农村经济信息网走进千家万户,利用信息化手段为新农村建设服务,效果明显。

(二)完善州政府门户网站和政务公开大屏幕建设,推进政务公开,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一是进一步优化政府网站功能,积极构建服务型政府。始终把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作为电子政务工作的重要抓手,督促州直部门建立网站或网页,将各单位工作职责、行业管理、政策法规、工作动态、办事指南、联系方式等通过网站,方便群众办事和公众监督,目前已有50个单位建立了网站或网页。今年,围绕政府网站“公众参与、互动交流、网上办事”三大功能,对州政府门户网站进行了全面改版,增加了“网上办事大厅、政务公开、三农服务”等栏目,还首次对自治州十一届人大五次会议开幕式进行了网上视频直播,改版后的网站体现了便民服务、宣传巴州等特点。截止目前,政府网站累计访问量1800万人次,今年访问量达600万人次。我州政府门户网站在全疆绩效评估中获第一名,并在全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中取得靠前位次。若羌、轮台、尉犁县政府网站在全疆县级政府网站绩效评估分获前三名。全州政府网站受到广大网民和社会公众的好评,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二是加大“州长信箱”督办力度,促进和谐社会建设。今年,进一步加大了“州长信箱”督办力度,申请成立了“州长信箱”督办室,增加编制3名。并对“州长信箱”办理流程进行了优化,功能进行了完善,增设满意度调查功能,加强了群众对部门承办信件的监督,信件的受理、审核、转办、签收、答复、督办等基本实现了网上办理。今年,“州长信箱”受理群众来信1470件,较上年增长50%;答复群众来信1440件(公开答复群众来信1376件),办结率达98%。来信主要反映医疗教育、房产物业、环境保护、收入分配、社会救助等关系民生的难点、热点问题,通过督办,大部分信件都得到了满意答复,暂时不能解决的,都进行了解释和说明。

三是精心安排政务公开电子大屏幕节目播出,为公众提供政务信息和丰富多彩的节目。大屏幕作为党政机关推进政务公开、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窗口,今年播出内容增加了“农村经济信息”、“劳务用工信息”和“周末影院”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并对党的十七大、自治州“两会”等重大事件进行了直播或转播,及时把党和政府的声音、自治州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事件、群众关心的信息,通过电子大屏幕传递出去。

(三)继续深化电子政务建设,不断提高机关行政效能。

一是对政府专网进行升级改造,不断提高办公效率。今年将州政府到县市专网升级为2M光纤,把电子政务专网延伸到乡镇。目前,从州到县、县到乡的公文、信息全部实现了网上交换,实现了自治区人民政府电子公文可直发至县市。

二是扩充政府内部信息网,强化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今年以来,对政府的公文处理、政务信息、督查事项、提案议案、州长信箱等工作实现了网上处理、网上督办、网上,大大减少文件、信息等印制数量,节约了行政开支。进一步规范视频会议系统管理和使用,完善制度,强化责任,保证会议质量,全年共召开视频会议70余次,节约行政经费60多万元。

三是认真做好州党委、州政府、州人大、州政协机关,统计局、档案局等办公楼的网络和300多台计算机的维护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保证了四套班子网络安全、稳定、有序的运行,全年无重大网络安全事故发生。

(四)推进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巴州”项目建设。

积极帮助博湖苇业公司申请“倍增计划”项目,获取3000万元贷款规模贴息资金,建设企业ERP项目。同时对企业信息化进行培训,帮助企业建立网站或网页,宣传推介产品。通过积极争取,“数字巴州”项目获国家发改委列入备选项目,自治区财政厅已上报国家财政部批准,项目进入设计实施阶段。

(五)加快政务公开步伐,打造阳光政府。

州信息化办公室作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办事机构,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积极组织人员编写了《巴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指南》和《巴州人民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得到自治区政府办公厅的肯定。通过政府门户网站和电子大屏幕建设,不断完善功能,注重时效,推进政务公开工作。以政府网站为平台,整合各部门的办事指南、流程、表单和人员的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同时,与州行政服务中心配合,开发了行政审批事项办理系统,实时将办事时限和结果及时到网上,便于社会监督。

(六)强化计算机信息网络安全,促进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健康发展。

近年来,计算机网络事件时有发生,信息安全保密工作日益重要。今年,加大了对各县市、州直部门从事电子政务的人员进行保密知识培训,与州保密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的通知》,定期对安全保密薄弱单位和环节进行检查排除,主动与保密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强化对全州计算机信息安全的管理,保证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健康有序发展。

为确保国庆节和党的十七大期间的信息安全,制定了《自治州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关于确保党的十七大信息安全的预案》,9月30日,会同州公安局、安全局、保密局、文化局、新闻出版局、中国电信巴州分公司等单位进行了“确保党的十七大信息安全应急演练”,增强了各部门之间的协调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提高了网络安全事件的异常发现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七)建立全州信息化和电子政务绩效考核制度,进一步完善电子政务工作机制。

今年初,针对各县市、州直各部门及信息办工作人员,分别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定期对全州信息化和电子政务工作进行考核,加强对各县市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的指导。对信息办工作人员按月考评,提高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效能,更好地为自治州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一是信息化管理和应用部门分散、职能重叠,技术人员缺乏,且整体优势不能发挥,有待于对州直信息化相关部门进行整合。

二是与国内先进城市相比,我州政府门户网站综合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网上办事功能等还不够健全,网站综合服务水平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是信息资源开发不足、应用不够、效益不高,相对滞后于基础设施建设。行业信息化发展缺少项目支撑,工业、农业及重点行业信息化建设步伐还有待加快。

四是信息化培训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对办公自动化的各类软件和系统管理平台等应用,没有达到应有的效果。

三、**年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工作思路

党的十七大提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发展”,以及“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精神。按照自治州确定的三大目标,不断提升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应用水平,为我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一)进一步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为我州新农村建设服务。**年力争全州所有乡镇建立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站,有专兼职农业信息员,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联网条件,保证农村经济信息网得到及时更新,通过公告栏、农信通、乡村广播向农牧民信息。有条件的村、社区建立农村经济信息服务点,协调电信部门提供廉价的宽带服务,通过培训引导农民经纪人和农业大户使用农村经济信息网获取市场、政策和技术信息,带动农牧民增收致富。

(二)加大政府门户网站建设,推进网上办事及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按照政府网站“公众参与、互动交流、网上办事”三大功能,不断提升政府网站的服务水平,结合《国务院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实施,进一步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加大网站信息公开力度,配合州市行政服务中心,推进“网上办事”的进程。建立州政府门户网站蒙文版和维文版。

(三)推动企业信息化建设,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按照建设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企业推广普及信息化知识,帮助企业建立网站或网页,宣传介绍企业和产品,引导企业建立ERP管理系统,提升企业管理水平。建立自治州重点企业信息服务平台,州内重点企业通过该平台与州政府分管领导、经济部门进行沟通联系,使政府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四)建立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为领导决策提供服务。在电子政务内网平台上,建立完善我州国民经济动态数据、督查办理、政务信息、法律规章、民情民意等信息库,并对主要经济数据进行动态更新、及时分析,为领导决策提供信息、数据和政策法律依据。

(五)提高电子政务专网建设水平,视频会议系统延伸到乡镇。采取“小内网、大外网”的原则,不断扩大政务外网的应用范围,各县市、各单位的经济发展主要数据,通过电子政务外网及时进行更新。同时,提高政府系统网上办公系统应用水平,州直各部门与州政府文件、信息及材料通过专网交换和处理。在州到县市视频会议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州、县市、乡镇视频会议系统,提高会议效率,节约行政经费。

篇6

电力大数据关键技术

多数据融合。数据融合是一个多级、多层面的数据处理过程,主要完成对来自多个信息源的数据进行自动检测、关联、相关、估计及组合等处理。电力大数据在行业内部主要涉及电力生产和电力服务各环节数据的融合,实现跨单位、跨部门、跨业务数据分析与共享。

数据融合要处理各类数据源数据的抽取、关联,如涉及多个专业的电力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营销和配电协调管理等都需要不同来源数据的融合,从而逐渐形成以数据为中心的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转变传统的以业务系统为中心的信息化建设思路,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发挥数据大的价值。

数据分析挖掘。电力大数据分析挖掘主要面向结构化数据和非结构化数据,解决复杂数据结构、多种类型、海量数据的有效处理问题。结构化数据的统计分析、特征提取和挖掘比较成熟,视频、音频和文本等非结构化数据是研究的热点。视频和图像方面主要开展人脸识别、人体识别、物体识别、指纹识别、虹膜识别,以及基于内容的多媒体检索等研究;音频方面主要开展自然语言处理、声音识别、感情计算等;文本方面主要开展自然语言理解、主题思想提取、自动摘要等。

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方法主要以模式识别、机器学习、统计分析等为主。在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处理过程中都会用到统计分析、数据挖掘、关联分析、机器学习、建模仿真等算法。大数据时代使得训练和统计样本数量迅速增加,为算法模型改进提供了很大空间,甚至引起新算法的产生。

数据可视化。数据可视化借助图形描述数据中的复杂信息。良好的数据可视化设计既要有艺术设计,也要能优雅地展示数据的细节,并能够展现对数据的洞察和新的理解。电力大数据可视化满足电力生产与企业经营、对外交流合作两个方面的需要。

电力生产与企业经营方面,数据可视化能够全面、及时地反映电力生产、企业经营的各类数据的状态,满足运行管理工作需要,当特殊状态或设备报警等情况发生时,能够及时、醒目地通知运行和管理人员。对外交流合作方面,电力数据的可视化主要反映电力发展的全局情况,反映社会用电情况和经济活动规律,体现电力发展支撑经济社会的作用和价值。

电力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

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技术主要解决电力大数据实时处理和批量处理。内存计算技术和Hadoop技术的融合是解决电力大数据存储和处理的一个有效办法。

内存计算技术将全部数据放入内存进行计算,是提高单机计算速度的有效办法,是对传统数据处理方式的一种加速。随着内存价格的不断下降,内存计算已经具备物质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海量数据的实时处理问题。如将电力企业近10 年所有的财务、营销、市场等各方面的数据一次性地保存在内存里,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

从应用的角度看,内存计算技术是把现在交易型的数据库和分析型的数据库合并为一个内存数据库,同时应对这两种应用。

内存计算可以提高传统信息系统的处理速度,对SAPH HANA 内存计算进行了测试,可以提高计算速度几十到上百倍。内存计算主要解决大数据的实时处理问题,而分布式计算则主要解决更大规模数据的分布式存储与处理问题。

分布式计算典型的例子是Google 文件系统(Google File System,GFS),该系统基于大量Linux 操作系统的PC 服务器构成的集群系统。介绍了Google 的GFS 系统,随后Yahoo 开发了该系统的开源版本Hadoop,Hadoop集群系统具备低廉的硬件成本、开源的软件体系、较强的灵活性、允许用户修改代码等特点,同时能支持海量数据存储和计算任务。Hive 是一个基于Hadoop的数据仓库平台,转化为相应的MapReduce 程序在Hadoop 上执行。通过Hive,开发人员可以方便地进行数据抽象、转换、加载(Extract-Transform-Load,ETL)开发。

目前,Facebook、eBay、Last.fm、百度、腾讯、淘宝、阿里巴巴等公司都采用Hadoop 作为大数据处理技术平台,其中Facebook 有2 个主要集群存储日志、源数据,并用于机器学习和分析,其规模达到了1100 台和300台机器, 存储空间达到12PB 和3 PB。内存计算和分布式计算的有机结合是兼顾电力大数据海量处理和实时处理的理想选择。

电力大数据的应用

电力大数据的价值在于挖掘数据之间的关系和规律,满足企业电力生产、经营管理和电力服务在提高质量、效益、效率方面的需要,促进电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服务。

在企业内部,电力生产的各环节数据融合、发掘,有利于发现电力生产的薄弱环节和寻找改进措施。开展电网发展规划、电厂运行管理、企业运营监测分析,通过大数据的分析指导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决策。例如,在电力生产领域开展电力实时线损计算,利用智能电表采集的海量能量数据,实时计算分区、分压、分线、分台区等不同范围的线路损耗,为电网调度、交易和检修提供支撑,便于经济、可靠地安排电网运行方式,提高电力资源配置能力。

在用电服务领域,开展用电互动服务,实时反馈购电、用电信息,对用电能效进行综合评价和提出节能建议,对剩余电量进行友情提示,促进一些电力消费转移到价格便宜的峰谷时段,减少高峰用电,延迟新建电力设施的需求,这将全面变革电力消费和使用模式,促进能源节约与优化利用。

篇7

1电力企业管理与创新工作协调发展的重要性

电力企业的发展与稳定对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以及社会的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与作用。而电力企业的经营管理的好与坏取决于企业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因而,我们电力企业必须加强企业管理的同时,注重电力企业管理与创新工作的协调发展,积极进行管理的创新,进而不断提高管理工作的效率。

面对着新的市场形势,我国电力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产生了新的矛盾与挑战,因而电力企业提高其自身核心竞争力已变得刻不容缓。因此,我们必须将企业管理与创新工作的协调发展,加快企业管理的创新,并且在管理创新工作中,极大程度上提高管理效率以及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从而有效地推动电力行业的发展。将企业管理与创新工作协调发展,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而且有利于促进企业生产经营的进一步健康发展,从而实现拉动全社会经济增长的目的。

2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特点

对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特点的分析,是做好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先决条件。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

2.1垄断性经营

在电力行业的发展中,其独特的垄断模式一直是人们议论的对象,作为垄断企业,有着其自身的优势,也有着不可避免的劣势。电力网络作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2一元化领导

这与其自身的垄断模式相关,电力企业一直是我国政府十分关注的行业,在生产、营销等各个环节。政府都有着十分重要的领导圈,因为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来说,它作为我国的基础性产业,对我国各行各业的发展的作用都是不可替代的。每年,我国政府花费在电力企业方面的心血都是难以估计的,而且,电力企业的运行和发展需要具有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所以,我国电力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宏观调控。

2.3行政性管理

这与政府的一元化领导是息息相关的。在政府的领导之下,电力企业也自然而然地受到行政部门的管理。作为国家的附属机构,电力企业在各个方面都与政府部门是相类似的,所以说,政府的领导决定着电力企业的管理模式是行政模式的。

3电力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3.1企业管理模式陈旧

由于长期处于垄断性经营,竞争压力较小,电力企业在思维观念上只注重安全生产,在企业管理上条块分割、信息较散。因此,在电力行业竞争机制逐步形成之下,电力企业需要提高竞争、服务、成本意识,树立品牌意识,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在激励机制、体制机制等管理上需要结合先进的企业管理经验进一步加强建设。

3.2信息化建设管理滞后

随着电力产业高速发展,电力企业信息建设得到了关注。企业信息资源属于战略性资源,许多电力企业调整了信息化工作思路,开始注重一体化建设和信息资源的整合。但是受资金投入不足和企业管理制度缺失的影响,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各系统之间缺乏联系,业务不能协同开展,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孤岛、系统不相容等问题。

此外,企业内容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信息编码不规范,企业内部系统不能协同等制约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电力企业有着独特的行业特性,信息化建设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应该设立相关信息管理部门,明确信息管理部门的机构职能和岗位职数,并将其作为企业的生产部门来看待,进行归口管理。

3.3综合管理系统不能发挥作用

电力企业生产管理中的控制自动化系统、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目前都趋于完善,但是由于缺乏综合管理系统,各个生产管理中的系统处于分离状态,不能实现管控一体化,部分数据存在冗余和二意性,造成数据信息难以集成共享。电力企业应该做好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平台的开发和应用,将企业管理和生产运行的各个系统进行整合,将各项信息数据融合到信息平台上,实现企业综合管理目标。

4做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措施

4.1加强物资管理体系、机构的建设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办公、生产采购及项目的新建、改建、扩建,采购物资量的不断扩充,物资采购、管理队伍也不断扩大。应及时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物资管理体系、设置上下贯通的组织机构,组建一支物资管理的专家队伍,对计划、招标、采购、产品质量、供应商、合同管理、及仓储等方面进行标准化的管理,对采购招标、评审、谈判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要完善物资管理办法的制定,包括招标采购管理、费招标采购管理、供方管理、采购控制程序、废旧物资处理、基建项目采购管等涉及物资采购及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4.2推进物资集约化采购的管理

为了避免采购缺乏计划性、临时性,随意性,采购应实行计划管理,对大宗材料、通用物资采购的应能按招标方式采购。在大宗材料招标采购的过程中,相关职能部门及下属单位组成的专家管理队伍应参与到采购活动中。对于小额零星物资的采购应遵循货比三家、择优选择的原则。对供方建立评价档案,选择信誉好,供货能力强的供应商,建立供方名录,确定合作关系,根据材料对品质的影响程度,将供应商分级别管理,确保物资采购工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4.3规范废旧物资确保资产余值回收的管理

对废旧物资要建立固定物资报废的废旧物资跟踪机制,对于报废的物资,对其数量、重量以及报废物资的其他信息等要进行详细的记录,并且,完善废旧物资相关管理机制,把报废物资的规格型号以及物资名称等相关信息进行记录,并且将其交至物资管理部门,以加强固定物资管为目的,并且,物资管理部门要对报废的物资的各个信息进行调查,特别是性能,分析报废的物资是否还有利用的价值,并且建立物资报废程度表以及报废后还具有的哪些功能的详细表格,以保证固定物资能得到最大化的利用,进而有效的降低物资对企业效益带来的不利影响。

4.4加强借鉴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检验工作

目前,许多电力企业已经探索了先进经验,企业之间可以相互借鉴成功的管理创新方法。在学习别人经验的基础上,可以结合本企业技术和经济条件,研究对创新成果进行必要的改进,使其更切合本企业的实际。

4.5提高电力企业创新管理者的能力和素质

首先,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管理者必须从企业管理的工作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要学会善于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其次,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管理者应该善于应用各种工作方法,将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付诸于实际;其三,管理者必须加强管理理论和知识的学习,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力。学会企业管理中基本的理论方法,运用现代企业科学的管理理论,寻找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切人点;其四,管理者在管理实际中要善于激发群众创造力,开展群众性创新管理活动;最后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的管理者必须具备应用新方法、新措施的能力,促进电力企业的生产、施工、经营、管理等方面管理效率的提高,进而推进电力企业管理工作及各领域专业工作的逐步提高。

篇8

上午好!

刚才各位专家的精彩演讲给我们许多启迪,未来信息化将给我们工作和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吴市长将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对我市信息化工作提出要求。按照会议安排,我先就我市信息化工作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我市信息化建设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初步理

顺了管理体制,制度和人才队伍建设取得初步成效。

长期以来,由于观念、体制、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我市的信息化工作存在着多头管理、统筹规划不足、重复建设严重、信息孤岛大量存、资源共享程度低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突出问题,促进信息化工作的良性发展,2009年底,市委、市政府决定,专门成立了xx市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统筹管理。

为了规范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管理,市政府先后制定了《xx市信息化“十一五“专项规划》、《网上听证管理办法》、《12345市民热线管理暂行办法》、《xx市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管理暂行办法》、《信息化建设项目管理审核暂行办法》等信息化工作的规范性文件,为我市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奠定了基础。

坚持“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的方式,加强信息技术和管理人才队伍的锻炼和培训;初步组建了一支由省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本地优秀信息技术人才组成的信息化专家咨询队伍,为我市信息化工作的科学决策、项目实施提供了智力和人才支持。

(二)搭建了“两网一站“的信息化框架,为各项应用系统建设提供了基础平台。

xx党政网(电子政务内网)经过8年的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了覆盖市、县、乡镇及市、区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宽带网络。

电子政务外网平台经过两期建设,完成了与省电子政务外网的对接,接入了市级部门81个、区县10个,划分40多个单独虚拟专网,为我市开展电子化业务延伸、搭建商务平台提供了网络平台,有效降低了网络运行成本。(三)信息化的领域不断拓宽。

教育信息化成效明显,计算机辅助教育二、我市信息化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市信息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存在的差距和不足:

一是全市上下对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全民信息化意识和全市信息化水与时展的要求有相当大的差距。

二是信息化管理体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条块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低效运营、资源分散、“信息孤岛“等突出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三是信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信息制造业品种较少,科技含量不高;软件开发业薄弱;信息服务业基本没起步;信息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应用还没有形成大气候。特别是一些干部认为xx没有发展信息产业的基础和优势,这种思想观念严重制约了我市以信息产业为引导的产业结构升级。

四是信息安全存在隐患。在网络和网站安全硬件和软件上,特别是信息安全管理上还有较大的差距。

五是投入机制还有缺陷。信息化建设资金投入跟不上发展的需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

三、坚定信心,加快发展,强力推进xx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

党的十七大为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我们要坚决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把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作为刚性任务抓好落实。

(一)进一步理顺信息化

管理体制。全市信息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由市信息办具体负责统筹。在体制调整的过程中,各部门必须顾全大局,割舍部门利益,服从统一安排。

(二)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要紧密跟踪新的信息技术发展和应用,适时实施通信基础网络的更新改造和升级换代,完善政务网络平台。建成具有高速率、智能化、综合性、广覆盖、

出口流畅的城域网络通信平台,使网络平台能有效支持电子政务、电子商务、应急联动指挥、高清晰视频电视会议等应用和多终端、全网络接入。加强网络设备配置,提高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在确保网络安全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各通信运营商已经建成的网络。在投入方面,原则上今后凡是市本级公共网络建设由市级财政按照统一规划集中投入建设,凡是不符合统一规划的条条系统和部门网络市财政不予支持;区县参照这种办法处理。

二是完善基础数据库建设。加快数据管理中心、自然资源与空间数据库、法人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人口基础信息数据库、党政信息资源库、宏观经济社会发展数据库建设,为“数字xx“各项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撑平台。对已经建设的各类数据库,要在现有技术的条件下实现数据共享,任何部门不得以任何理由抵制。凡是新建设的数据库,一律统一在数据中心扩展,市财政对今后自行建设的数据库一律不予支持。要通过数据共享,为全面实行网上行政许可和行政审批奠定基础。要加快建设容灾备份系统。

(三)全面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工作

要把电子政务工作作为整个信息化工作的突破口,带动信息化的全面发展。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先期是做好全市市级财政供养网站的整合工作,要运用先进的网站集群管理模式,整合现有部门网站,建设统一的政府门户网站。市委、市政府已决定,以后市级财政供养网站中除极少数业务需要并经批准的外,都要整合归并到市政府门户网站,市财政将不再单独安排经费,请市信息办和市财政局共同把好这个关。网络的整合按照国家和省上的统一安排部署逐步推进。各部门各单位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积极配合,打破部门利益格局,消除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是强力推进全市政府系统公文无纸化办理及传输平台建设。此项工作涉及我市的所有部门和10个区县政府及部门,希望各级政府和部门积极支持配合,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要

带好头,下大力气推进。要通过应用现代办公手段促进管理理念的创新和工作效能的提高。市政府办公室和市信息办在制订建设方案时,要把这个系统的科学性、先进性、合理性和规范性有机结合,同时要把全市电子政务系统建设统筹考虑。

三是认真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要按照国务院、省政府的要求,严格按《政府信息公开指南》、《政府信息公开目录》规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确保《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全面、正确、有效施行。此项工作任务重、时间紧,各区县、各部门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大力协调和支持,安排专门的人员把政府信息公开有关工作抓紧、抓好。同时要做到有人管、有人做,做到机构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

四是继续加强“12345市民热线“办理工作。当前市民热线办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少数单位主要领导重视不够,办理中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走过场等现象还不少,比较集中的是城市管理、违章建筑、噪声污染、西区卫生等问题。各区县、各部门都要认真办理批转的每一封信,努力多为市民群众办实事。今年是市民热线开通的第一年,对办理工作的考核要严格逗硬,对办理成绩突出的要重奖,对长期办理不落实的要严惩。

五是抓好应急管理系统建设。目前技术设计方案正在加紧制作,待经有关专家评审通过,并经市委、市政府批准后,加快推进。各区县、各应急管理建设部门要组织本地区、本部门积极投入到应急信息系统建设的准备工作中来,要抓好应急信息系统基础数据清理、收集、整理,进一步完善应急预案,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

(四)加快电子商务建设

积极探索利用现有资源,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加快电子商务发展。一是要积极思考怎样利用现有的网络资源,搭建我市统一的电子商务平台,探索市场化的电子商务运营模式和发展模式;二是要尽快建立电子商务门户网站,及时、更新商务信息,促进招商引资工作的开展,并作为网上交易的统一窗口;三是与各大金融机构积极协调资金结算问题,积极推动我市电子商务网的形成,带动企业信息化发展;四是建立企业诚信管理机制,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有序发展。

(五)深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

农村信息化建设是最薄弱而需求又是最大的信息化领域,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依托和重要内容。目前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已经开始试点,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调查研究

,找准信息化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按照“先试点,再推开“的工作思路,认真做好农村信息化建设试点示范工作的前期调查工作;二是夯实硬件基础,加强信息化网络设施建设,努力提升示范点网络覆盖面和网络质量,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最终实现“村村通电话,乡乡能上网,信息入万家“。三是各级政府和部门要加大对农村信息化的投入和技术支持,解决农村“用不起“和“用不来“的问题,把“支农“、“惠农“政策通过信息化建设切实体现好;四是加强信息整合,建立统一的农村信息数据指标体系、信息采集指标体系,增强信息的互通性、共享性和公用性,为农村提供最丰富、便捷的信息服务;五是健全保障体系,确保农村信息化建设快速持续发展,加强服务体系、技术队伍的建设,通过“政府扶持、多元参与、市场推动“等模式,保障发展资金的投入。

(六)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

我认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至少应该包括管理人才队伍、技术人才队伍、经营人才队伍这三支队伍建设。目前,我市的实际状况是,无论哪支队伍都明显与信息化发展要求不相适应。解决信息化人才问题,要多渠道想办法。一是尽快成立本地区的信息化协会或专家咨询委员会,把分布在各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的信息化人才组织起来形成合力,服务本地区和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壮大信息化人才队伍,解决人员紧缺问题,我市市一级已经成立了专家咨询委员会、计算机学会等组织,在信息化建设项目咨询上发挥出了很好的作用,值得大家学习借鉴;二是积极争取上级业务部门的技术支持,弥补人才技术实力不足;三是在编制许可的前提下提倡面向社会公开招考信息化人才;四是要有计划地加强人才培训,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学习和培训要作为经常性的工作。

(七)切实抓好信息安全工作

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和深入发展,信息安全越来越成为一个战略性的课题。我们要严格按照信息安全的管理规定,把这项工作摆在突出的位置来抓。一是各级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到我市信息安全防范体系还没有建成这一严峻形势,切实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加大对信息安全设备和软件的投入,完善安全防范体系;二是要结合信息资源的整合,尽量建设统一的安全防范体系,降低成本,提高效果;三是要建立健全网络信息管理制度,层层审核,严格把关,防止失泄密事件的发生;四是要制订和完善信息安全应急预案,及时、有效处置信息安全事故;五是加强经常性的检查、督查工作,及时发现安全

管理上的漏洞,切实加以解决。

篇9

20__年,生产工作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在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全体员工开拓进取,努力创新,完成了两个基建工程----110KV六塘变电站和堆沟变电站以及大修、技改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了20__年工作任务。20__年是“十一五”开局之年,现就如何贯彻落实陈总工作报告精神,全面完成公司系统20__年电网生产方面各项工作任务谈几点意见:

一、20__年生产工作思路

随着金庄变电所的投运,灌南地区电网结构的布局将更加合理,运行设备的健康水平将进一步提高。但是面对地方经济快速发展、建设力度不断加大的现状,今年电网必将面对用电负荷增长的挑战。因此要继续加强电网现状存在问题的分析,统筹考虑,电网结构和项目布局要适应安全经济运行的负荷分布的要求。

20__年,我们的工作思文秘站网路是:深刻领会国网公司“一强三优”发展目标的内涵,紧紧围绕本公司发展战略,以完成年度任务为目标,积极开展电网建设与改造,坚持“安全第一”的方针,坚持管理创新,提高工作效率,完成“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确保年度工作任务的完成。

二、继续做好电网与设备改造、运行维护工作

(一)基建与技改工作项目

1、220Kv金庄输变电工程。根据市公司要求将在20__年5月份竣工,6月份投运。

2、110KV三口变新上金三线间隔。

3、35KV陈集变新上金陈线间隔。

4、35KV陡湾变10KV开关室重建及10KV开关柜更换工作。

5、110KV三口变交直流电源更换工作。

6、110KV灌南变35KV开关更换工作。

(二)结合市公司对工程的节点掌握工程的进度 ,要对照计划细化工程,严格把握各个环节控制,并制定相应的保障措施,确保工程的进度与质量。

(三)结合年度大修、技改计划,做好电网薄弱环节的弥补修复工作和输变配电设备的维护改造工作,加强对设备的周期性维护管理和状态检修的研究,提高设备健康水平,提升电网的坚强性。

(四)加强电网的运行管理,特别是加强电网运行人员的素质教育的技术培训,提高运行人员的规范化操作水准和处理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坚决杜绝误调度、误操作行为的发生。

(五)积极引进先进的电网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综合利用生产管理系统、线路GIS系统、绝缘监督管理系统等现代化、高科技的管理手段,提高电网运行维护水平。

三、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安全是电力生产的首要要求,也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安全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是企业发展的基础与保证。今年以来我们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在抓好经济效益的同时,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开展了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工作。我们对安全生产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进一步强化以行政主要领导为核心的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健全安全的考核体系,确保公司的安全生产。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使员工从生命安全的高度认识安全的重要性,自觉的去关爱生命、关爱家庭、关爱企业,做到警钟常鸣,提高防范意识。对员工进行系统的安全培训,提高每个员工安全意识,要针对各专业、各工种的不同的特点,开展针对性的培训。要强化安全管理的全过程控制。

继续以保人身安全为重点,全面推行安全标准化管理,以人为本,防控结合,不断夯实安全生产基础;继续坚持行之有效的安全管理好做法,严格执行各项安全制度,落实各级人员安全责任,做好危险源辨识;深入推行危险点分析预控和安全性评价,加大对习惯性违章和装置性违章的查处和治理力度,将安全管理的重心下移到班组、现场,切实做到安全工作的“三落实”和事故处理的“四不放过”,充分发挥安全保障体系和安全监督体系的作用,确保人身、电网、设备的安全;继续加强交通、外包工程以及多经部门的安全管理,落实责任,强化监督,确保全公司安全稳定的工作局面。

继续做好安全监督工作。安全生产的重点在基层在现场,针对20__年我局基建安装任务重、范围广、施工班组多、操作任务多的特点,经常组织有关人员到生产及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对存在问题做到及时指出,即时改过。安全生产监督要切实负起责任,大胆工作,从严要求,发现问题,及时督促整改。

四、巩固专业基础,开展技术监督工作,提高电网运行水平

1、加强设备全过程管理,从设计选型、设备招标、验收监造、交接试验、安装调试、投入运行、维护管理等环节,各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全过程参与,紧密跟踪设备发展变化状况,确保入网设备的质量、性能指标达到要求。建全健全备品备件管理制度,严格管理备品备件的购买、存贮、领用等各个环节,根据设备数量大小、故障频率 高低等情况确定备品备件存贮量,保证紧急情况下的及时供应。

2、加强运行管理,抓好各项运行规程的管理制度执行

各运行单位坚持召开安全生产例会、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落实“两措”计划,严格执行“两票”工作制度,确保不发生电网事故、设备事故。要突出运行中的巡视管理,采取可靠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手段保证巡视到位率和巡视质量,通过经济责任制来改变工作态度不端正、责任心差、工作敷衍了事现象。

要突出运行单位对检修工作质量的验收管理。对于常规性检修工作,运行单位要增强责任心,严格按照标准规范进行验收,防止由于检修工作的疏漏造成设备的损坏。

3、做好缺

陷管理工作。坚持以缺陷管理为中心,对缺陷要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分析、及时汇报,加强对缺陷定性定级工作的管理。

4、加强检修管理,严格按照周期规定开展工作,强调对检修质量的重视程度。

各单位应具备完整、准确的周期台帐,并及时更新;根据台帐编制年度综合检修计划,系统考虑检修项目及时间的配合安排。计划一经制定,要严格按照计划安排检修工作,杜绝设备超周期运行。要加大对检修质量的把关力度,要求对照相应检修规程和标准,不缺项、不漏项、不超标,同时应提高对检修工艺的要求。

要合理安排计划检修,逐步推行状态检修,应修必修,修必修好;深入推行检修作业的程序化管理,严格执行检修工艺规程和三级质量验收制度,切实保证检修质量;不断加强技术监督工作,坚持设备评级制度,完善故障诊断的手段,提高故障诊断水平,推进现代化管理的方式、方法,及时掌握设备健康状况,切实通过检修工作来消除设备存在的安全隐患。

5、加强线损、电压、电能质量专业管理。

继续坚持做好线损分线分台变管理工作,坚持定期分析、跟踪监督、责任到人、严格考核。要做好线损理论计算和分析工作,以此为契机掌握网络结构和设备的实际情况,为网络优化运行和降损改造提供依据。要高度重视和抓好农村线损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各层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责任心,努力提高线损管理水平。要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关口计量装置管理,确保可靠运行和准确计量。要做好电压质量的管理工作,做好电网各个监测点的电压监测工作。

6、加强工程验收管理。工程验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至工程投产后发经济效益。因此,我们按照验收规范,各个专业逐条对照,保证不让缺陷带至新设备运行中去。

7、全方位、全过程的开展技术监督工作。进一步深入贯彻执行国电公司十八项反措,根据市公司反措计划并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及时下达各项反措计划,并监督执行。

五、坚持科技创新,为建设坚强电网提供动力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大力实施科技兴企战略,充分利用科技资金,不断提升公司科技管理水平。发挥全体员工的主动性、创造性,强化QC小组活动的开展。通过开展QC小组活动,有利于提高公司各项管理水平和整体竞争力。

六、全力以赴做好20__年迎峰度夏工作。

要进一步认真总结20__年迎峰度夏的成绩、经验和不足,全面加强电网设备各项管理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电网各类事故预案,组织开展系统性反事故演习,提高事故处理和应变能力;要立足于防大汛、抗大灾,及时做好20__年防洪抗灾准备工作,落实防汛、防台各项措施;及时做好20__年防洪抗灾准备工作,落实防汛、防台各项措施;确保在突发事故面前,能快速组织、有条不紊地指挥并开展抢修工作;要扎实做好峰期、汛期电网设备的运行维护,加强设备巡视,缩短巡视周期,全面开展红外检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存在的问题,努力保持设备安全运行可控、在控;严格按照“保生活、保照明、保生产设备安全”的原则,精心编制错峰方案,做到科学、灵活调度,坚持用足负荷,依托先进技术,加以严格的制度作保障,保证迎峰度夏工作的顺利完成。

七、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

目前公司已形成初具规模,富有企业文化特色的网络信息办公化系统。为企业科学化、系统化、现代化管理提供了坚实的基础。20__年公司信息化工作以信息系统及网络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立足点,完善公司信息资源管理,要杜绝网络发生一级故障,严格控制二级故障,确保信息系统的稳定运行。在当前信息化时代,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企业信息化应用水平,提高员工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必不可少。20__年将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培训,实现常规问题用户都能自行处理。

八、扎实开展公司的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

要不断深化创一流同业对标工作,加强同业对标与企业日常工作、专业管理、年度目标结合,研究从指标的优劣水映深层次管理和技术的原因,从数字的差异,发现专业管理的差距,通过优化管理流程,改进管理方法,不断提高业绩水平,确保同业对标工作取得实效。

篇10

非公经济是包头市东河区最大的特色和优势,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发展基础。1997年被包头市确定为个体私营经济示范区以来,东河区非公经济得到长足发展,总量增长较快,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关键支撑,社会就业的主要载体和自主创新的重要力量,已经进入到全面推进科学发展的新阶段。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探索东河区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思路、路径和政策新体系,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将非公经济与县域经济有机结合,探讨了东河区建设自治区级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的重大意义,提出了东河区建设自治区级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实现路径和相关政策建议。

一、示范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推进示范区建设是破解自治区非公经济发展难题,丰富和完善非公经济发展思路的迫切需要

非公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是党的十面向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非公经济发展提出的新要求,直接关系到民族复兴伟大目标的实现,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改革开放30多年来,内蒙古非公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在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越来越突出。但是,制约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矛盾与问题依然较多。从内部看,非公经济规模小、层次低、素质差等问题长期存在;从外部看,融资难、负担重、发展环境不优等体制机制障碍也十分突出。如何有效解决上述矛盾与问题,需要通过示范区建设,探索非公经济科学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和政策新体系,不断丰富和完善自治区推进非公经济发展的工作思路,在更高层次上促进非公经济跨越式发展。

(二)推进示范区建设是自治区树立非公经济科学发展“样板”的客观要求

推动非公经济科学发展,也要像当年搞改革开放一样,建设一批样板区,通过率先发展、先行先试,为全区积累经验。东河区的非公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现阶段内蒙古非公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在东河区建设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有很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一是发展阶段具有代表性。东河区非公经济发展现状与自治区非公经济发展态势高度吻合,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内蒙古非公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和基本走势。二是面临的突出矛盾与问题具有典型代表性。东河区作为非公经济集聚区,所面临的内部和外部迫切需要解决的矛盾与问题正是内蒙古非公经济现阶段最突出的矛盾与问题。三是发展方向具有一致性。目前,东河区在自治区“8337”发展战略指导下,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找准发展定位,把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作为实现“三宜东河”奋斗目标的根本途径。这样的发展战略和发展取向,可以让东河区这样一个低端非公经济集聚区、人口稠密区、资源环境约束强化区为主要特征的中心城区,走出一条符合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要求,体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和创新驱动特征的非公经济腾飞之路,开创一片非公经济发展的新天地,为自治区贯彻落实“十”精神,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积累经验,探索路径,当好示范。

(三)推进示范区建设是实现东河区发展新跨越的战略选择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东河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与周边旗县区相比,东河区的发展差距依然较大。东河区经济总量小、实力弱,没有东河区经济的腾飞,就没有包头市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没有东河人民的小康,包头市的小康是不全面、不完整的。因此,支持东河区加快发展,改变城乡面貌,补齐区域协调发展短板,既是东河区自身发展的要求,也是包头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的迫切需要。当前,东河区已经站在一个新历史点上,处于经济社会转型、全面建成小康和现代化建设加速推进的新阶段。在这个新的阶段,建设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就是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为东河区未来发展的战略支撑,统筹处理好非公经济与县域经济、经济建设与民生保障、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关系,加强体制机制创新,构建非公经济产业新体系,努力把东河区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核心竞争力突出、空间开发格局合理、自主创新体系完善、生态环境良好、体制机制灵活的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在科学发展道路上实现新跨越。

总之,示范区建设是完善非公经济发展思路的探路器,是提高非公经济科学发展水平的试验田,也是东河区未来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因此,新形势下建设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意义重大。

二、示范区建设的战略构想

(一)总体思路

加快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既是自治区的重大战略任务,也是东河区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从“十二五”到2020年,是东河区加快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大有作为的黄金发展期。这一时期,东河区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的决策部署,围绕“主题主线”,以“三宜东河”为奋斗目标,坚持解放思想、先行先试,坚持统筹兼顾、综合配套,坚持市场导向、政府推动,坚持顺应规律、突出特色,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着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着力破解资源要素制约,着力优化公共服务环境,着力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建立高端化、集群化、现代化的非公经济产业新格局,加快建立制度化、规范化、社会化的非公经济服务新体系,将东河区建成政策支撑有力、政府服务高效、产业环境优越、社会依托完善的非公经济发展集聚区、示范区,为促进全区非公经济科学发展发挥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为加快建设更加繁荣富裕和谐美好的内蒙古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方针

⒈创新发展。不断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体制机制创新,努力破解要素约束和体制机制障碍,率先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

⒉统筹协调。在推进非公经济科学发展过程中,统筹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在发展中协调,在协调中发展。

⒊突出特色。立足自身区位、资源条件和经济基础,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形成具有规模效益的特色产品、特色企业、特色产业,实现以特色取胜,以特色促发展。

⒋开放合作。强力推进招商引资,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推动区域合作和对外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新体系。

⒌富民优先。全面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经济转型中更加关注民生,在谋求物质财富增长过程中更加关注精神追求和素质提升,提高人民群众幸福程度。

(三)发展目标

东河区建设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的总目标是,力争经过5-10年的努力,率先探索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具体路径,率先形成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具体模式,率先建成支撑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率先构建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总体构架,到2020年把东河区建设成为经济强区、文化名城、宜居靓城、低碳新城。具体目标是:

⒈经济繁荣。非公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新的发展方式初步形成,地区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显著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走在自治区前列,初步建成现代化城市核心区。

⒉社会和谐。安定团结、民主公正、管理有序、充满活力的和谐社会体系基本建成,全社会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城乡一体化发展基本实现,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⒊生态美好。以构建非公经济产业新体系为契机,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城市,循环经济体系基本建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再生资源利用比重显著上升,实现水、土地和能源等主要资源“低消耗”,三废排放总量“负增长”,消除生态赤字,实现生态盈余。

⒋制度健全。支撑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全面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政府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社会管理体系健全高效,形成民主公正的政治体制,竞争有序的市场机制,运转协调的社会治理机制,繁荣活跃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⒌人民幸福。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全民受教育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就业更加充分,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多层次、多样化、高水平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健全,人人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四)重点任务

⒈加快城市发展转型,在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上率先突破

以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契机,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高效能管理,建立城市核心区、产业集聚区、小城镇、农村社区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强化新型城镇化引领作用,突出紧凑型、复合型城市理念,加快老城区向绿色生态宜居、文化品位高尚、现代元素丰富、公共服务体系健全的现代城市转变,全面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基础设施水平、人居环境质量和城市人文素质,提升城市吸引力、凝聚力和综合承载能力,形成“核心区-产业集聚区-中心镇-新型农村社区”的城乡一体化架构,建设“大东河”。

⒉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构建非公经济产业新体系上率先突破

⑴加快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在优质、高效、绿色发展上实现突破。强化新型农业现代化基础作用,突出绿色生态安全理念,以新型农业现代化园区和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发展高效设施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加快传统农业向优质高效、精深加工转变,提高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打造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示范区。

⑵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在延伸产业链、融合高端、集约集聚发展上实现突破。强化非公经济主导作用,突出新型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新兴科技与新兴产业融合、文化与旅游及相关产业融合,以技术进步为突破口,加快产业链条由单一线条向闭合循环转变,产业布局由分散向集聚集群转变,产品由初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终端消费产品转变,着力提高高成长性产业、先导产业、文化旅游业比重,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节能环保、竞争力强的非公经济产业新体系。

⑶引导非公企业制度创新。一是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制度改革。推动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行股份制改革,形成开放多元的产权结构,实现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建立科学的企业决策机制和治理机制。支持民营企业实行相互参股、收购兼并、外资嫁接等多种途径加速发展。鼓励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国有企业战略性改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支持个体工商户、个人独资及合伙企业转制为公司。积极引导延续家族制经营的企业,在保留原有产权结构基础上,创新治理结构。二是鼓励民营企业管理创新。鼓励民营企业导入卓越绩效管理模式,推广精益管理经验,推行标准化生产和信息化管理,建设管理创新示范企业。实施民营企业管理信息化工程,推动企业积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

⒊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在创新非公经济科学发展公共服务体系上率先突破

深化行政体制和行政方式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主动为非公经济搞好服务,加强对非公经济发展的宏观指导。

⑴办事流程“五个一”。在示范区设立综合服务大厅,实行“一个楼层办公、一个中心审批、一个窗口对外、一个口子收费、一人报批”的办公流程,提高办事效率。

⑵日常政务“电子化”。利用网络信息技术建立日常管理、定期报税、财务年审、办事指南、问题咨询、政策通报等日常政务的信息共享平台,随时更新信息,自动发送电子邮件通知,实现网络办公化、管理信息化。

⑶效能监察“三问责”。设立投诉举报热线,加强公众监督,实行“首位问责制、限时办结问责制、过失追究问责制”,实现权责对等,以办事效能衡量绩效考核,以绩效考核推进机关作风建设。

⑷定向服务“三平台”。一是信息交流共享平台。收集和市场需求信息、关联企业发展新动态、国企裂变重组、周边园区发展动态、最新技术、产业转移等信息,使企业随时掌握市场发展动态,增加信息交流与互动,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二是企业融资信用平台。设立“东河区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企业信用之窗”,定期征集、及时更新企业信用信息,为金融机构及时了解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提供共享平台;引入第三方信用中介机构,在企业信用档案基础上有偿承担贷款担保责任;根据企业信用情况,为成长型企业提供优先贷款等激励政策,推动企业加强自身信用建设。三是产学研共建平台。鼓励支持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与示范区企业对接和合作,通过科技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办,大型科技企业独办,高校、科研院所创办的模式,在装备制造、新材料、节能环保、农产品精深加工等领域实施科技重大专项、重大产业化示范工程、示范区重点技改工程等科研计划,为行业关键技术提升提供科技支撑。

⒋加快区域合作机制创新,在全面提升县域开放型经济水平上率先突破

⑴产业对接机制。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统筹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与国家、自治区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衔接,编制产业对接目录。建立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定期开展投资促进和产业合作洽谈活动,促进产业对接配套、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⑵建设管理机制。鼓励采取委托开发、投资合作等多种方式共同建设合作园区,研究建立利益共享机制。探索加强产业合作和共建共享基础设施的新模式,建立跨区域基础设施、生态环境建设的资金筹措机制。

⑶政务协同机制。建立健全合作联席会议制度和工作协调机制。建立重大合作项目审核“绿色通道”,推进行政服务一体化,实现与周边地区政务电子信息平台互联互通。加强应急管理合作,重点在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领域和重大、重大疫情处理方面建立完善协同应对机制。加强警务合作,提高社会管理联动处置水平。实行城乡居民户口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协作。加强市场监管和联合执法合作,加大侵权违法和失信行为联合打击力度。健全生态环境监测、信息沟通、联动执法、重大事件协调处理机制。

三、示范区建设的政策建议

(一)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东河区设立为自治区级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

大力发展非公经济,建设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对于推动自治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建议自治区党委、政府将东河区设立为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邀请国家相关部委、自治区和包头市相关部门以及专家、学者来东河区进行调研,在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和建议基础上,委托相关部门做好前期相关准备工作。在筹备期间,可以借鉴安徽省“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经验,先行将东河区确立为包头市非公经济科学发展示范区,从市级层面上先行开展探索实践工作,逐步形成工作体系,逐步提炼创新理念,逐步完善工作方案。

(二)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

示范区建设是一个重大战略任务,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集中各方力量,努力形成推进的合力。一要注重市、区的整体联动。包头市委、政府要成立示范区建设领导小组,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和协调机制。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示范区建设工作,调动各方面力量,切实发挥好组织领导和协调推动作用。东河区要成立专门机构,制定示范区建设方案,抓好组织实施。各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主动服务,密切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调一致地推动落实。二要注重资金、项目和政策的相互推动。建议包头市和东河区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用于示范区建设,免交东河区地方财政收入上缴市财政部分,取消各类项目当地配套资金。进一步简政放权,凡自治区授予市级的投资项目审批权限,要尽可能下放东河区。市直各部门要按照各自职能,协助示范区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资金和政策支持,制定具体扶持政策和实施办法。三要注重决策、责任和执行的良性互动。落实工作责任,将示范区建设的工作任务和目标要求层层分解,做到责任到人、考核到人、奖惩到人。加强调查研究和跟踪问效,全面掌握政策落实情况和效果,及时发现执行和操作环节出现的问题,提高对决策部署的执行力、落实力。发挥专家团队作用,领导小组要成立示范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对示范区开展的各项改革、发展任务进行咨询论证和跟踪评估。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力度,把示范区建设的重大意义、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宣传到位,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形成推动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创新财税体制机制

一是创新自治区、包头市与示范区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在公共财政体制框架下,建立财税利益协调机制,有效解决示范区在统筹基础设施、产业布局、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的财税体制障碍,探索建立支撑示范区建设和未来发展的新型财政分配体制。二是构筑示范区建设的财政支持体系。建议包头市和东河区设立两级示范区建设专项资金,自治区财政对示范区建设给予相应的财力支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综合运用财政贴息、担保等政策工具,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示范区建设。三是建立政府“优先采购”制度。对符合示范区建设要求、自主创新的产品,实行政府首购和优先采购。近期,包头市政府要增加安排专项补助,加大对示范区铝产业、生态农业、新能源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生态和资源保护等项目的支持力度。四是鼓励信息技术企业开发和搭建行业应用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软硬件工具、项目外包、工业设计等社会化服务。自治区和包头市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要支持东河区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支持电子商务服务提供商开展面向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的培训和应用指导。

(四)创新投融资体制机制

⒈规范发展民间融资。研究起草东河区民间融资管理实施条例,探索建立民间融资备案管理制度,引导融资主体特别是法人实体进行民间融资备案登记,开展民间借贷服务中心试点,引进一批中介机构入驻,提供民间借贷登记、合约公证、资产评估登记等服务,引导民间融资阳光化、规范化。加快建立健全民间融资监测体系,做好民间融资动态跟踪和风险预警。

⒉加快发展新型金融组织。鼓励民间资金根据有关规定发起设立或参股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金融组织。积极推动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的新型农村合作平台建设,积极开展农村资金互助会、农村保险互助社等试点。建立完善农村信用担保服务体系,鼓励和支持国有资本、民间资本兴办为“三农”服务的担保机构,实现农信担保服务全覆盖

⒊大力发展专业资产管理机构。积极鼓励依法合规设立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企业,大力培育专业资产管理和投资管理机构;设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组建若干产业投资基金,采取集约化、专业化管理方式,鼓励和引导民间资金通过股权、债权等投资方式有序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领域、市政公用事业和政策性住房建设领域、社会事业领域等实体经济领域。

⒋积极探索建立适合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特点的信用评级、信息征集和机制,引导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强化信用意识,改善信用形象,提高信用等级。鼓励和支持有资质的征信机构和社会信用评价机构开展非公企业和中小企业信用评级服务,建立信用信息档案,提供信用信息查询。

(五)创新土地集约利用的体制机制

⒈创新土地利用规划计划管理。修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动态监控。根据发展需求和开发时序,统筹安排各类用地规模和转用计划。 加大国有土地收购储备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土地和闲置土地。

⒉创新集约用地管理制度。建立用地审核制度,从投资强度、容积率、土地产出率等方面对项目进行从严审核,坚决核减超标准用地面积。探索建立工业用地预申请制度、减少农村建设用地和增加城镇建设用地挂钩管理制度,健全土地利用动态监测体系和执法监察机制。

⒊创新征地补偿方式。采取货币补偿与集中安置、土地换社保等相结合的办法,构建多渠道、多样化的征地补偿机制。严格征地补偿资金发放的监督和管理,确保补偿资金及时、透明和高效支付。加强被征地农民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通过就业收入、物业收入和社会保障构成失地、少地农民的稳定收入来源。

⒋创新土地市场机制。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交易市场,顺应市场发展需要,允许集体非农建设用地进入土地交易市场。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制度。 搭建中介平台,推进土地市场化运营。

(六)创新人才开发与配置的体制机制

整合各类人才资源,健全高层次、高技能创新型人才选拔、引进、使用机制。探索保障各类人才养老、医疗保险等异地享受新模式,破除影响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统一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建设示范区统一的人力资源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进各类人才交流与合作,广泛吸引海内外人才到示范区就业和提供智力服务,探索建立新型人才评价方法和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制度,健全人才激励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