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控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13 16:28:0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风险管控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风险管控工作思路

篇1

临朐县供电公司按照“横向融合、纵向互通、内外联动、重点覆盖”的原则,以稳固经营为前提,以业法融合为主线,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根据不同业务实际情况,创新推出“管家式”“抢先式”“拉网式”三式服务。为经营决策提供“管家式”服务,解决“管不住”的问题;为生产建设提供“抢先式”服务,解决“防不住”的问题;为营销服务提供“拉网式”服务,解决“保不全”的问题,实现法治与经营决策、生产建设、营销服务等主营业务深度融合、互促互进,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以法治助力公司发展高质高效、行稳致远。

“三式”服务的实施

“管家式”服务突出一个“管”字。将依法合规作为经营决策的前置条件,从优化外部法治环境、重塑内部管理流程、强化“人、财、物”管理三个方面着手,提升经营决策依法合规水平。“政、企”联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将涉电民生、触电压降纳入镇街政府工作考核体系,作为衡量其综合管理成效的重要标准;联合行政部门制定多项政策,简化业务流程、理清投资界面,构建良好的供用电秩序;组织员工参与普法学习,进一步提高法制观念,以提升服务优化营商环境。“业务、流程”重构建,夯实内部法治基础。分类归总,以供电服务等12类决策事项为基础构建基本业务单元,明确利益会签部门,实行模块化管理;一链全含,以12个业务单元为基础,固化专业提出—部门初审—利益会签—法律审核—领导审批—上会表决的“一链式”决策流程,提高决策效率。“人、财、物”全管控,扩大法律覆盖范围。坚持“人、才”两手抓。针对员工关注的高风险事项,定期定点集中办公,响应职工诉求;分级分类培训,大力培养、挖掘法律专业人才;资金“查、控”两不误。设立资金风险排查、控制“两个兼职员”,及时提出法律风险防范建议并落实执行;物资“采、用”全监督。采购阶段,根据采购金额设定法律审核阈值,避免违规操作。使用阶段,全流程核对物资台账,实现闭环监督。“抢先式”服务抓住一个“抢”字。紧盯生产建设领域法律风险,按照“事前预防为主、事后处置为辅”的工作思路,将更多的法律力量向前端引导,从嵌入岗位职责、创新隐患查治、降低项目风险、提升管控能力4个方面着手,在“不出事”上下功夫。责任导向,在明责履职中融入法治精神。根据最新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完善25个关键岗位安全职责清单,压实依法履职责任。将不违法、不违规纳入无违章班组、无违章个人评价标准,实现违法违规与个人切身利益的关联。靠前服务,在项目管理中提供法治方案。加强前期管理,对招标采购计划进行法律审核,杜绝违规拆解、寻租设租行为;加强过程管控,建立重大项目法律跟踪档案,为重点项目配备“法务经理”,提供“法治+”定制服务。加强后期评价,从自身风险、履约能力、工艺质量、社会评价4个维度对施工单位建模画像,建立关注、负面“两个清单”。合力攻坚,在管控能力上彰显法治力量。点对点专项联合执法,针对工作中遇到的违建拆除、线路防护、有序用电等阻力,政企联合一事一策解决问题。诺成式定期联合执法,与重点工作任务相结合,政企联合定时定向查治问题,每季度、每半年、每年度,联合行政部门开展固定执法行动,提升管控治理能力。“拉网式”服务盯紧一个“网”字,对营销服务涉及的所有业务逐一过筛,对存在的法律风险业务实现“一网打尽”,既维护公司合法权益,又避免侵害客户权益,构建与实施风清气正的内外部环境,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建立信用评价机制,为电费回收出谋划策。开展客户背景调查,将不同客户划分为高、中、低风险,实行差异化合同签订政策和管控措施。同时,每年对客户履约能力进行重新评估,动态调整信用评级,同步将存量客户纳入评价管控范围。思想行动双向发力,为降损提效聚力赋能。思想上,按照普法警示、举报激励“两步走”的工作思路,注重定向发力、靶向攻坚。行动上,按照督促整改、行政处罚、诉讼维权“三步走”的工作思路,注重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关键领域刀刃向内,为客户权益保驾护航。加强扶贫监督,编制流程指南、投诉事项清单,以二维码的形式张贴到业扩现场,以“透明服务”打造“阳光业扩”。优化营商环境,为扶贫项目建立专项法律档案,从资金来源、资金流向、资金效用三个维度着手,开展现场监督检查,确保扶贫资金使用依法合规。

“三式”服务的措施

闭环评测。建立“评估—完善—试行—实施—评估”的闭环管理体系,提出了“四个必须评估”“三个必须完善”“一个必须试行”的工作要求,实现“法治+业务”的循环提升、互促互进。四个必须评估:机构改革调整后,必须评估;新兴业务拓展后必须评估;业务重新整合后,必须评估;每年度必须定期评估。三个必须完善:根据评估结果,发现重大缺陷的,必须完善;发现更高效工作方式的,必须完善;不能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必须完善。一个必须试行:完善后的措施必须试行,试行时间根据不同业务一般为3~6个月。试行后具备条件的正式实施,不具备条件的继续优化。双向考核。通过建立法律、业务双向考核机制,设立加分项和减分项,实现了两者的相互制约、共同进步。加分项:法律助力原有业务取得重大突破或助力新型业务顺利开展的,由业务部门对法律部门提出加分建议。业务部门未出现依法合规问题或对法律工作提出建设性意见的,由法律部门对业务部门提出加分建议。减分项:业务部门出现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或在案件审理等日常工作中不配合的,由法律部门对业务部门提出减分建议;法律部门合法合规性审核不严导致决策失误或保障力度不够导致重点工作延误的,由业务部门对法律部门提出减分建议。

“三式”服务的成效

篇2

1.1建立作业风险评估数据库为了达到通过风险控制程序降低风险,确保人身、电网、设备安全得以有效保证,建立的作业风险评估数据库对作业过程中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威胁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危害因素进行系统、全面的识别,涵盖了佛山供电局输电、变电、配电、调度运行、自动化、通信、试验和计量开展的作业活动及区域外所面临的风险。

1.2作业风险识别和梳理全局共评估出的风险5934个,其中中等风险24个,占比0.4%;低风险2142个,占比36.1%;可接受风险3768个,占比63.5%。中风险分布在变电运行、配网运维、配网试验和高压专业中,其中变电运行和配网运维专业的中风险数明显高于其他专业,分别占比为50.0%和41.7%。低风险在15个专业中均有分布,居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继电保护、变电检修和配网运维,共占比45.8%。可接受风险的居前三位的专业分别是变电运行、变电检修和通信专业,共占比54.4%。

1.3作业风险管控措施梳理和优化在识别和梳理作业风险的基础上,我们得以建立有效的针对中高风险的控制措施。按照全面、有效的原则,通过梳理原始数据表中的中高风险管控措施,我们建立了优化后的作业风险管控措施,包括管理措施、人防措施和技防措施三大类,其中管理措施可细分为加强现场风险管控、任务观察和外委,技防措施可细分为增设作业步骤和增购设备。

1.4完善作业现场管理监督机制为了确保风险控制措施的落地实施,需要明确作业场管理的监督机制,以可查阅、可检验的记录,通过PDCA循环逐步实现对中高风险的更好的控制,详见表2。

1.5作业成本评估为了在保证风险管控有效的基础上,综合降低作业风险的管理成本,需要分析风险控制的有效性和经济性,做出优先级判断。对于风险值较高,同时其成本因素和纠正程度的乘积较低的风险,其对应控制措施应优先进行。如图1所示,应该优先控制变电运行专业中的10kV、35kV、110kV的母线停送电操作和110kV、220kv的旁路代主变操作共8个作业任务中产生的中风险,其次控制变电运行专业中的220kv、500kV母线停送电操作4个作业任务涉及的中风险,而配网试验、配网运维和高压试验3个专业的中风险应该排在最后三位。

2结论

篇3

【关键词】作业风险辨识;五维度法;变电企业

引言

随着电网的快速发展,新上变电站在电网中投入的数量不断增多,电力建设、大修技改、检修试验、日常维护等作业风险加剧。如何有效预防或降低作业风险、减少甚至消除作业事故是供电企业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由于现行的作业风险辨识方法纷繁复杂且针对性不强,落地、实施效果不理想,这就促使供电企业急需一套行之有效的作业风险辨识方法。

在上述背景下,为加强班组安全文化建设,按照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的整体思路,广州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从制度文化方面着手,推出了一套新的作业风险辨识方法: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法(以下简称“五维度法” ),即通过“人、机、物、法、环”五个维度对整个作业过程所涉及的风险进行全面有效的风险辨识,从而达到预防或降低作业风险、减少甚至消除作业事故的目的。

1 “五维度法”总体思路

针对供电企业在电力建设、大修技改、检修试验、日常维护等作业过程中,可能引发事故事件诱因所涉及到的人员、使用的工器具、作业对象、作业方法、作业环境五个方面,即从“人、机、物、法、环”五个维度辨识作业存在的风险(如下图1所示),以此开展风险评估,制定预控措施。

图1 五维度法示意图

人:作业人员,包括主业人员、新员工、外委人员、厂家。

机:使用的生产用具,包括安全工器具及个人防护用品、工器具、特种设备、测试设备、用电设备、爬梯、平台及脚手架、机动车辆。

物:作业对象,包括设备、土建及其他变电站设施。

法:作业方法,包括施工方案、工作票、作业指导书、安全技术交底、动火票、二次安全措施单等作业文件的填写及使用。

环:作业环境,包括停电作业、带电作业、临近带电作业、高空作业、高温作业、雨天作业、夜晚作业、基建作业、技改及大修作业等作业环境。

“五维度法”的主要工作思路是,通过具备资质、安全意识到位且数量充足的人,正确使用合格的机具,按照正确的作业方法,在安全的环境下,开展设备设施(物)的维护,确保人身安全。

2 “五维度法”的形成及实施

“五维度法”是在应用《南方电网公司作业危害辨识与风险评估规范》的基础上,考虑变电专业现场实际情况而提出,它以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推进为载体,基于风险辨识、评估与预控,通过严格规范标准的刚性执行与养成教育,提高员工制度执行力,从意识上促进员工逐步形成遵章守纪的行为习惯。

2.1 Plan____策划

2.1.1 “五维度法”可行性研究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变电管理一所组织变电专业运行、检修、继保三大班组专业人员按照相关规程、制度、作业标准等,汇总不同维度不同要点的风险预控措施,编制了《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与预控措施表》

通过对以往南网系统内大量事故事件案例深入分析,对制定的 “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法进行可行性研究与验证。

使用“五维度法”分析对照可以发现,这起人身事故存在的外委人员资质、技能、数量、机具使用、作业方法、施工方案编写审核等问题均可以在“五维度”辨识中得到验证。

由此可见,“五维度法”在每项施工作业过程中,对 “人”、“机”、“物”、“法”、“环”五个维度的风险把控是十分有效,且十分必要的,可以进一步在班组推广实施。

2.1.2 “五维度法”实施管理办法的制定

为加强各部门、班站在大修技改工程、日常运维、检修、保护定校等作业前使用“五维度法”进行作业风险管控,本所组织制定了《作业风险评估“五维度法”辨识应用与实施管理办法》,编制《作业前五维度作业风险确认表》,完成了五维度风险辨识法各部门班组层面的宣贯培训。

2.2 Do____执行

在每项施工作业前,由工作负责人组织班组成员参考《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与预控措施表》,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开展风险辨识,填写《作业前五维度作业风险确认表》,经工作负责人、工作班成员签名确认和工作票签发人、工作许可人审核确认签名后实施。

为消除或降低上述作业前辨识出来的风险,根据风险要点,参照《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与预控措施表》制定相应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2.3 Check____检查

在班组施行《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与预控措施表》期间,变电管理一所开展了“三级检查体系”,通过班组自查、部门检查、安全监督大队现场督察的方式,收集并解决“五维度法”工作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困难,确保后续工作能够顺利进行。

2.4 Action____完善

通过“三级检查体系”,不断对班站实施阶段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分析、总结、完善,待五维度法现场应用成熟后,组织对作业风险基准库及作业指导书进行统一修编,以固化表单的形式将“五维度法”应用到日常作业中。

3 应用效果

“五维度法”贯彻落实了南网“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 的安全理念,推进了南网“理念引领制度、制度规范行为、行为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文化”特色安全文化进程。它通过建立工作负责人、工作票签发人、值班负责人及工作许可人《五维度作业风险辨识与预控措施表》,作用于作业的全过程,以预防风险为主,对作业过程中不同岗位人员所需关注的要点、标准、风险及措施控制进行归纳总结以便使作业过程中涉及人员能清晰辨别、掌握。与作业风险辨识方法不同,“五维度法”对于变电专业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

目前,“五维度法”辨识应用已覆盖广州供电局变电管理一所管辖的163座变电站,从大量施工作业现场应用的情况来看,作业人员风险评估的全面性及质量有明显提高,“五维度法”逐步得到一线班组的认可和广泛使用,并得到广州供电局的充分肯定。

4 结语

安全生产是电力企业永恒的主题,如何有效开展每项施工作业风险的评估工作,落实好各项安全措施,确保安全生产工作顺利安全开展,是电力企业不断探索的方向和目标。只有加强对施工作业风险的辨识与控制措施的落实,提高员工安全意识水平,才能最大限度减少事故发生,从而更好地促进电力企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全兴,陈诚,刘勇,林玢. 现场作业安全风险管控体系建设[J].电力安全技术,2011 (07).

[2]程传山.浅析工程项目风险与风险管理[J].科技资讯,2009(17).

[3]曲圣洁.风险的辨识与分析[J].山西统计,1995 (04)

篇4

[关键词] 信息化; 跨国企业; 集团管控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2 . 09. 050

[中图分类号] F270.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2)09- 0075- 03

企业集团化运作具有跨地区、跨行业、业务经营多元化等特点,必须充分摸清企业集团管控模式及目标,才能更加切合实际地开展信息化工作。而且,集团企业跨国运营受国际环境以及投资区域的政治、法律、文化环境影响,管理链条长,管控风险大,在管控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国际化因素。本文根据集团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信息化战略规划,提出不同管控模式下的跨国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思路,为跨国集团企业信息化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1 集团企业国际化进程

企业从集团化到国际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集团企业首先在本国形成规模化、集团化运作后,才会考虑走出国门拓展海外市场,寻找下一片蓝海。从跨国企业发展理论可知,集团企业国际化进程可分为4个阶段[1],在每个阶段中,信息化工作应顺应企业战略要求和业务需要,为企业的国际化扩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1.1 集团化运作阶段

根据集团企业业务发展战略及管控力度的区别,可将集团管控分为财务管控、战略管控和运营管控3种模式[2],不同模式下集团总部与下属公司的信息化关注重点各有不同[3]。因此,需要根据集团企业自身的管控模式设计具有针对性的信息化策略,对集团自身的业务发展战略提供有效支撑。

(1) 财务管控模式。集团总部的信息化关注重点在于集团整体的信息化投入策略及信息安全策略的制定,各下属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开展信息化建设,如职能及业务信息化建设、基础网络建设、数据标准化等。

(2) 战略管控模式。集团总部通过对下属公司的业务发展战略施加影响从而达到集团管控目的,信息化关注重点为信息化战略规划、人力资源控制、财务控制以及部分重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3) 运营管控模式。信息化建设由集团统一进行,下属公司配合进行相应基础网络的建设以及相关信息化系统模块的实施和应用。

1.2 进驻海外阶段

企业完成集团化转型后,开始放眼全球、进军海外,开展跨国经营和海外直接投资,寻找新的战略发展空间。由于不同企业自身条件、所处行业及战略各有不同,须采用不同方式进入海外市场。目前,典型的海外市场进入方式分为3种,分别为契约式、投资式和出口式[4]。其中,契约式包括特许经营、服务协议、承包合同;投资式包括绿地投资、并购投资和股权投资。

投资模式要求企业在海外市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需要企业在外国设立子公司,并直接对所投资的企业进行管理,面临的风险更大但收益也更大。契约模式不需要企业建立单独的实体,合作双方的权利和义务明确写在契约中,风险较投资式小但收益也有限[5]。因此,企业在选择海外市场进入方式时,需综合考虑风险与收益、区位、投资环境、管控模式等问题。不同的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的操作流程和管控深度不同,需要根据各种进入模式的特点整理提炼信息化共性需求,形成可供后续项目借鉴的海外信息化工作思路[6]。

1.3 跨国经营阶段

当企业成功进入海外市场后,需要设立海外机构启动跨国经营。企业跨国经营的思路是利用当地的市场、资源和能力,实现经营管理的高效率、低成本,更好地为整个组织服务。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就要通过先进的信息通信技术,使集团企业各部分职能更好地协调工作。同时,不同跨国企业的经营模式需要设计不同的信息化战略给予支撑[7]。

(1) 多国模式。高度分权模式,经营重点在于当地市场的快速响应。海外子公司有独立的信息化战略,企业总部对子公司制定财务标准加以监督和控制。

(2) 全球模式。高度集权模式,集团总部集中控制海外各子公司运营情况,统筹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各子公司的经营资源完全依赖于总部,重点强调信息技术运作的功效以降低系统开发和运营成本。

(3) 跨国模式。折中模式,企业总部制定总体战略,各子公司根据自身需求设计信息系统,并进行数据标准化以实现总部与各子公司之间的信息共享。

(4) 国际模式。部分分权模式,企业总部将控制权交给海外子公司,各子公司根据总部建议制定战略,总部统一协调以减少重复开发,鼓励资源共享。

1.4 国际化管控阶段

集团企业成功进入海外市场后,首先要解决生存问题,其重中之重是资金财务、人力资源和经营管理。只有成功生存下来才能谈发展,随后才是在企业文化和品牌建设方面的投入。因此,集团企业需要充分估计海外运营和管理风险,并根据轻重缓急设计合理的管控模式。信息化作为管控实施的工具,更须针对企业海外运营不同阶段的国际化管控目标和内容进行合理规划和设计[8]。

(1) 财务管控。根据海外市场财务要求和公司自身经营特征,进行投资、预算及筹资管理,评估外汇风险,考虑建设财务管控系统,按需上报财务报表与报告。

(2) 人力资源管控。根据东道国文化背景制定符合公司需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维护人才信息数据库。

(3) 经营管控。充分考虑海外经营环境,评估政治、法律等风险,建设经济法律系统及运营支撑系统。

(4) 文化管控。培养特色文化,建立共同价值标准及行为模式,建设企业文化宣传及员工交流平台。

(5) 品牌管控。塑造企业品牌,管控和保护自有品牌。建设企业品牌宣传平台及客户关系管理系统。

2 跨国集团企业信息化规划思路

集团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往往涉及集团发展战略、集团纵向管控的要求[9]。对于跨国集团企业来说,海外市场进入方式繁多,每个项目的运作流程和管控要求都不一样。集团企业需要针对企业实际需要考虑信息化规划和建设,做到提前准备、未雨绸缪,以适应海外多变的业务需求[10]。根据集团企业国际化进程中的信息化需求及重点,提出适合不同企业自身情况的信息化规划思路。

2.1 跨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总体策略

跨国集团企业信息化总体策略的选择主要考虑两大因素:一是企业特性,包括企业类型、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集团管控模式和股权结构等。根据当前中国企业国际化实际情况,可将集团企业海外机构分为全资控股公司、参股公司和办事处3类。二是企业所在国政治、经济等外部环境以及企业规模、管控要求等内部因素。综合考虑以上因素,提出全面部署、重点集成和简易管理3种信息化总体工作策略(参见图1)。当然,信息化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必须根据集团企业对海外子公司管控要求及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结合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在不同时期适时调整。

(1) 全面部署。运营管控模式下,信息化程度中等及以下的全资控股企业,采用全面部署策略对其进行全面深入的管控,将海外全资子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全面纳入公司的统一管理框架中。总部统筹海外子公司的信息系统开发和应用,并将其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部纳入到集团总部的信息化管理框架中。

(2) 重点集成。运营管控模式下,信息化程度高的全资控股企业,由于其先天技术优势,重点考虑与其进行系统集成。而战略管控模式下的全资控股或参股企业,作为小股东其主导权较小,考虑重点建设自身管控所需要的核心信息系统,基于双方协商参与信息系统管理,并在重点关注的业务系统间进行有限的数据集成和应用集成,完成重要业务数据的采集和处理。

(3) 简易管理。财务管控模式的参股企业或办事处,其信息化目标是提升沟通效率,降低建设成本,因此不在当地开展大规模信息化建设,驻外工作人员可通过安全网络远程访问集团总部内外网中的业务功能,如电子邮件、协同办公、财务报销等。

2.2 跨国信息化部署模式

跨国企业的信息化部署须充分考虑信息化总体策略、业务管理模式、战略发展目标等因素,稳步有序地推进海外子公司的信息化工作。因此,可先选取有代表性的海外企业作为试点,形成可供推广的典型设计,待海外企业数量形成一定规模,地域分布特征趋于明显,可规划建设区域中心,实现区域集中部署统一运维。针对集团企业对海外子公司的不同管控要求,提出3种信息化部署模式。

(1) 集中部署模式。将海外企业纳入集团总部信息化管控体系中,有利于对海外企业的管控。将企业内网延伸至海外,海外企业大多数业务应用建设在内网上。该模式的主要缺点在于数据流量大导致跨国网络带宽成本增加,并且需要在多语种支持方面对集团现有系统进行改造,比较适宜文化认同感和企业认同感高且管控力度较大的海外企业。

(2) 本地部署模式。根据海外企业自身实际情况开展信息化建设,有利于海外企业培养运营能力和管理能力。完整的企业信息系统在本地建设,外网系统数据可以通过统一标准的数据同步上传至集团总部。该模式优势在于灵活性好、成本低,为海外企业按需定制留出足够的空间,但风险在于企业核心数据安全保障具有一定难度,比较适宜文化认同感和企业认同感低且管控力度较小的海外企业。

(3) 区域部署模式。随着集团企业海外项目逐渐增加,当海外企业数量形成一定规模后,其地域分布特征趋于明显。具备一定的跨国信息化建设经验后,可以统一规划区域中心,统一部署内、外网环境,为区域内驻外机构提供共享资源。区域内各企业由集中式或本地式部署模式逐渐演进至区域式部署模式,各企业共享主机、存储、网络、安全设备等信息基础设施,充分利用区域资源协同优势降低区域内各企业的信息运行及维护成本。

3 结束语

跨国集团企业要想在瞬息万变的海外市场环境中生存发展,离不开信息化建设对企业运营流程的优化和全局资源整合。不同管控模式的跨国企业在集团化运作、进入海外市场、跨国经营和国际化管控4个阶段对信息化的需求各不相同,必须根据企业自身战略目标和运营策略进行合理规划,并在跨国运营过程中适时调整,才能让信息化更好地提升企业运营管理能力,降低跨国管理成本,助力企业决胜海外。

主要参考文献

[1] Arvind V Phatak, Rabi S Bhagat, Roger J Kashlak. International Management:Managing in a Diverse and Dynamic Global Environment[M]. Boston,MA:McGraw Hill Press, 2005.

[2] 奉继承. 集团管控的IT战略与规划[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0.

[3] 白万纲. 集团管控大趋势[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4] 黄速建,刘建丽.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选择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9(1).

[5] 卢进勇,闫实强. 中国企业海外投资模式比较分析[J]. 国际经济合作,2005(3).

[6] 鲁桐,等. 中国企业海外市场进入模式研究[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7.

[7] 冯雷鸣,常明. 跨国企业实施信息化战略的必要性及策略[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07,10(1).

[8] 白万纲. 集团管控之国际化管控[M]. 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篇5

1.1项目概况

《石家庄城市轨道交通规划》线网包括“三主三辅”6条线,其中1号线是中心城区东西向骨干线,也是轨道交通线网中连接主城区与正定新区的骨干线。1号线分期建设,一期工程由中国中铁以BT模式投资建设,总长度23.9km,均为地下线;共设车站20座(其中中国中铁投资建设19座),21个区间,设车辆段、综合维修基地、停车场各一处,控制中心一座,主变电站两座;工程开工日期为2013年7月1日,竣工日期为2017年12月31日,建设总工期54个月。石家庄地铁1号线一期工程简图见图1。

1.2工程进展情况

截至2014年12月底,全线19座车站已经全面进行主体结构施工,累计完成13个车站的主体结构封顶,除05标人民广场站全盖挖车站外,剩余5个倒边或半盖挖车站主体结构完成过半;全线14段盾构区间中,有3段区间实现双线洞通、有6段区间单线贯通;全线11段暗挖区间均已进入正线初期护护施工,其中有4段区间初期支护贯通、有4段区间初期支护完成95%以上、有7段区间进行二次衬砌施工;车辆段、综合维修基地、停车场、控制中心均已展开主体结构施工。目前,全线土建施工进展顺利,预计可提前1个月实现洞通里程碑工期目标。

2土建工程进度管理要点

自2013年1月进场以来,秉着超前策划、合理组织、科学施工,全线土建施工进度可控。通过2年来对本项目工程进度管理的实践总结,BT模式下土建工程进度管理应注重以下要点。

2.1合理确定里程碑工期目标及工期技术参数

1)里程碑工期的确定。依据合同工期,借鉴其他城市地铁施工经验,结合本市实际情况,与轨道公司进行沟通,制定合理的里程碑工期,据此来控制洞通、轨通、电通、车通等主要项目的开完工时间。石家庄地铁1号线里程碑工期目标见表1。2)工期进度技术参数的确定。根据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综合进度技术指标,结合本项目各施工单位综合施工能力,就地铁工程建设的施工准备、交通疏解、管线改迁、围护结构、车站主体、区间、轨道、设备安装、装饰装修、机电设备采购及安装和调试等重要施工项目制定合理的平均工期进度基本技术参数,作为工期进度技术参数依据。地铁1号线土建工程工期进度技术参数见表2。

2.2高度重视前期工程工作,推动站点按期开工

城市轨道交通项目一般位于繁华闹市区下方,前期工程难度较大,根据其他城市的实施经验,通车运营时间是政府确保的。为了避免前期工程工作占用过多时间,而导致地铁土建工程施工及后续工作工期紧张,必须高度重视前期工程工作。前期工程虽然一般由业主主责[6],但指挥部和各施工单位必须积极主动推动各项工作,要坚持“以围促迁、以围促干”的工作思路,贯彻“主动作为、主动担当、替政府与业主着想”的工作理念,按照“分区围挡、分区开工,全线分期分批开工”的工作原则制定各站点的围挡、开工计划,并刚性考核,在促进解决前期工程工作的同时,顺利展开主体工程的施工。截至2013年12月底,全线完成了43个站点围挡和39个站点开工,分别占全线43个站点的100%和91%,实现了“当年进场、当年签订合同、当年全线围挡开工”的良好开局。

2.3坚持“五保”思路,全面推进主体工程建设

坚持“通过前期工程保车站、通过车站保盾构、通过盾构保洞通、通过洞通保三通、通过三通保履约”的“五保”总体思路,有序组织现场施工生产。根据工期进度技术参数编排各站点节点工期,本项目多数盾构区间处于洞通工期关键线路上。为此,开工后立即抢抓车站端头井结构施工进度,确保按期提供盾构下井、吊出条件。目前,全线均按期或提前完成盾构的始发和接收,有效减小了洞通工期压力。同时,暗挖法施工安全风险较大,进度指标相对较低,必须高度重视暗挖竖井的及早围挡与开工,以降低工期风险[7]。

2.4紧抓关键线路站点管控,狠抓短板单位管理

关键线路站点的施工进度直接影响里程碑工期的实现,必须高度重视,对其严管严控。对于02标长城桥站暗挖段及长和暗挖区间、05标人民广场站盖挖施工、09标留火2号竖井等4个站点,坚持每周召开现场办公会,加强对关键线路标段施工资源配置、现场施工管理的检查,确保各主要节点受控。根据“木桶效应”[8],短板单位施工能力制约全线整体施工进展情况,一旦管理不当,极有可能由非关键线路站点转变为关键线路站点,甚至影响里程碑工期的实现。对于短板单位,要加强指导与帮扶,通过技术培训、对标学习、上级公司工作组驻场指导、专业咨询监管等多种方式,强化过程管控,严格落实执行下达的各项工作目标,切实提升单位的施工管理水平。目前,通过有效管控,全线关键线路站点工期虽然紧张,但基本受控;短板单位现场组织管理及施工进度均有所提高,全线整体施工水平提升明显。

2.5坚持过程预警、严格节点目标、专项考核和劳动竞赛考核

强化过程控制,坚持周计划监控,月度预警约谈,对计划完成较差的标段通过现场专题会查找原因并解决问题。每月根据各标段实物指标完成情况,结合全线洞通工期及标段工期,对土建主体工程施工进度与计划工期逐月进行动态分析,为工期预警提供依据,指导下一步生产,月工期动态分析示例。根据里程碑工期目标,细化制定各年度关键节点和重要节点目标(其中关键节点简称A类节点,是指对全线里程碑工期有重大影响的工期节点;重要节点简称B类节点,是指仅对标段工期产生影响而未对全线里程碑工期造成影响的工期节点)。每月根据现场施工进展情况下达一般节点(简称C类节点)目标以确保A和B类节点目标的实现;为保证盾构、矿山法区间洞通工期受控,根据盾构、矿山法工筹及现场施工进度,每月下达盾构掘进和矿山法二衬施工进度专项考核指标,并逐月对A,B,C类节点及对盾构掘进、矿山法二次衬砌等指标进行专项考核。通过周生产例会、过程预警会、月生产会、季度计划会及专题会等各种会议制度,加大对各标段节点、计划管控力度,并保证目标一致、信息畅通,通过例会解决全线共性问题,专题会解决个性问题,现场办公会解决重难点问题,以推动全线施工管理进一步规范有序。同时为充分调动各施工单位的积极性,“鼓励先进、鞭策落后”,组织开展劳动竞赛考核活动,并严格每月检查、每季考核、刚性考核兑现,形成力保工期,争先创优的良好施工氛围。

2.6按照“洞通为本,三通咬合,压茬推进”的工作思路推进各项工作

“洞通”之前受前期工程、设计方案稳定等工作影响较大,施工安全风险最大,工期不确定因素最多,只有采取强有力措施,且只有实现了全线洞通,后续的轨通、电通等才有保证。在抢抓洞通的同时,要超前谋划,及早启动站后工程的前期策划工作,为后续工作的开展创造条件。目前,根据里程碑工期以及各专业的特点和各专业之间的相互接口关系,并与轨道公司多次沟通,已经完成了常规设备安装及装饰装修、系统设备以及铺轨工程的专项策划和站后工程总体策划工作,明确了站后各专业节点目标,站后工程材料、设备的招标工作正在紧张、有序的进行,图纸提供明确了时间表,为2015年站后专业施工的顺利进行及“三通”目标的圆满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2.7优化技术方案保履约

首先编制全线总体策划,据此编制全线指导性施组,各标段项目部依据指导性施组编制各标段的实施性施组、专项方案和重大危险源管理方案,并按程序组织专家评审。同时为确保洞通工期,按照全线总体策划,针对矿山法、盾构施工又编制了盾构区间专项方案策划、矿山法区间专项策划,进一步细化区间施工组织安排,对盾构的到场、始发、掘进、转场,对矿山法开挖初期支护工作面、二次衬砌台车数量及进场、二次衬砌施工等方面做了详细部署。目前全线矿山法、盾构区间均能够按照策划有序组织施工,施工进度正常,工期可控,满足了预期。

2.8强化安全保履约

生产安全是保证现场施工进度的基础,必须深化安全生产全过程管理,强化过程管控。要紧紧抓住不同施工阶段安全卡控重点,聚焦重点作业,重点部位专项检查,短板单位重点检查,日常检查常态化,查隐患,补漏洞。要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动态监控及预警预报体系,针对性开展重要部位场合应急联合演练,全面提升各类突发事件应对和综合管理能力。针对重大风险工程,要进行分级管理,编制专项方案,制定应对措施,进行专家论证,为重大风险工程的顺利实施做好技术准备,同时实行挂牌监管,责任落实到人,实施销项管理。目前,全线一期主体工程20个一级风险源,10个一级风险源已经顺利通过或完成;除石南盾构区间下穿石德铁路外,其余9个一级风险源正在进行施工,2个柱洞法施工车站安全可控。2.9对接设计保履约坚持按照“三个方案一体化,三个方案循环优化”的原则,不断“深入设计,稳定设计”,加强与业主及设计单位的协调、沟通,避免设计工作滞后对施工造成影响。在图纸供应方面,要根据施工进展情况编制及时施工需图计划,与业主及设计单位建立对接机制,有计划、有重点的推进设计供图工作,确保图纸供应满足施工需要。

2.10物资供应保履约

为保证物资供应及时,本项目实行集中统一与专业化采购管理相结合的采购管理体制,充分发挥股份公司集中采购平台优势、指挥部集中管理优势、中铁物贸专业服务优势,对工程需用的钢材、水泥等物资采用战略集中采购、厂家直供的采购供应模式,对商混、防水材料等市场充分竞争的物资采取集中公开招标的方式采购,对盾构管片、柴油等特种物资进行集中采购供应,确保了项目的顺利推进。同时做好节前及重污染天气影响下的物资存储、运输、供应的应急预案,确保物资供应满足现场施工需求。

3结论与体会

篇6

为全力推进企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企业发展规划部工作总结)

时节如流、居诸不息,又到了总结一年过往,明晰思路与目标,坚定信心再出发的时刻。回顾一年的工作,发展规划部在集团业务部门及公司领导的精心指导下、各部门的鼎力支持与配合下,基础业务能力更为扎实,“务虚体系”业务更显实效,精细化管理与全面管理水平均有较大提升,下面针对一年来主要工作完成情况及下一步工作思路做如下汇报:

一、2019年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1、强化战略规划引领,为企业持续发展明方向、划路径。

按照集团公司编制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指导意见以及专业化建设项目调研等相关文件要求,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新发展理念的基础上,分析掌握经济发展、行业发展形势,结合公司发展实际,把握方向,谋划全局,提出战略目标,规划战略路径,制定保障措施,高质量完成了三年滚动规划、专业化建设总体规划等纲领性文件的编制工作,并坚持高站位、强管控、保落实的战略思路,扎实推进集团公司改革发展新思路新举措在公司落地落实,为解决影响公司整体改革发展的经营、经济、施工生产、专业化建设、亏损治理等重点工作打下了战略基础。

2、健全制度体系建设,为企业改革创新添动力、激活力。

制度是企业经营活动的体制保证,高效发展的活力源泉,政令不清、执行不力、奖罚不明,企业经营活动将陷入僵局直至衰亡。为重塑制度建设工作,切实发挥制度引领、规范、保障作用,部门在深入学习集团公司制度体系建设工作经验基础上,结合公司实际,制定了公司制度建设管理办法,并于四季度开展了制度评估及制度档案信息收集工作,共收集制度类、管理类问题五十余条,作为制度体系改革创新的方向依据,同时建立了制度信息档案及有效性制度目录,为公司制度信息系统集成夯实了基础。通过一系列业务改革举措,制度建设取得了一定创新实效,为公司制度建设合规性开展及制度学习宣贯强化了基础保障。

3、强化执业资格人才培养,为企业经营拓展强基础、作保障。

建造师人数紧缺、业绩不足、证件不匹配等问题一直以来困扰企业经营承揽的痼疾顽症,如何为公司经营承揽获取更多投标资源,如何实现项目管理人员“人证合一”,成为部门深入思考的问题。通过过去的实践经验总结得来,正向的宣传引导与做好配套服务已收效甚微,必须在完善执业资格人才培养机制上下功夫,方能取得实效。在听取多方意见的基础上,部门结合集团公司相关办法与公司业务发展现状制定了公司《注册执业资格证书管理办法》,针对执业资格人才供给与需求两端矛盾,制定差异化、阶梯式津贴补助原则与标准,使无证者渴望取证、持证者期盼价值实现,价值贡献者真正受益。

4、实现资质证照有序管理,为企业经营活动力保驾、强护航。

一是积极响应集团战略,助力新产业发展。近年来,建筑行业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各级行政审批核查力度也日趋严格,今年资质平移工作可谓一波三折,大体可以概况为“四进住建部、五访省建委、六跑市建委”,最终在对人员、业绩等各项资料反复推敲、细致修改的基础上,于10月份完成了房建、市政两项一级资质的两次平移工作,及时解决了集团建筑装配科技公司“准入不准营”的现实困难。

二是强力清理分支机构,营造良好经营生态环境。前些年受地方政策限制,公司经营承揽遗留的分公司达13 个之多,其中大部分被强制吊销,此部分分支机构因面临超出公司业务布局、负责人离岗、注销手续繁杂等因素影响,清理难度大,同时给企业信誉带来一定影响,部门经细致研究后,积极协调单位人员及社会中介机构,采取就近原则,分头办理,并持续跟踪,逐个销号,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基本清理完毕。

5、聚焦全面风险管控,为企业健康发展找症结、开良方。

风险防控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要上升到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与长远角度看待。年初,部门在与集团业务部门充分对接,深入学习外部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组织开展了风险内控、风险评估、风险问卷调查等一系列风控工作,系统梳理了公司当前面临的重大重要风险8项,并制定了专项防控方案,作为公司风险防控的指导性文件下发执行。针对日趋复杂的市场环境以及企业面临的诸多问题,探索建立完善公司风险防控体系,着力提升企业治理能力与合规性管理水平,将是下一步工作的重点研究方向。

6、积极落实国家政策,“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快进推、见实效。

“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作为国企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具有一定的政治性、系统性与复杂性。部门在单位领导的指导下,积极与地方各接收单位对接协商,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制定各阶段任务与目标。在积极清收回款,确保改造支付的基础上,全力推进预算上报、资产评估、资产移交、审计清算等工作。全年共回收资金629万,很大程度上缓解了资金压力,新都职工家属区也成为集团内首个完成分离移交的基地,受到上级领导的一致认可,下一步将重点完成审计清算及剩余补助资金回笼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1、战略规划的执行、监控、纠偏、评价与考核等方面工作还存在很大不足。

2、国内形式、行业形式、企业内外部环境的认识、分析判定能力还很欠缺。

3、风险管理形式大于实质,风险防控体系尚未成形,长效机制还不健全。

三、2020年工作安排

在做好部门日常工作的同时,坚持问题导向,着重抓好以下工作:

1、强化战略引领,增强核心竞争力

强化战略管理,做好五年规划编制工作,规范战略执行、监控、纠偏、评价与考核等各环节管理流程,建立保障机制,保证目标的实现,促进企业长远发展。

2、健全风险防控体系、提升风险防控能力

研判企业内外部发展环境,以合规管理为标准,以内部控制为着手点,建立、健全各部门协调联动的风险识别与评价体系、风险跟踪与防控体系,保障企业经营稳定。

篇7

按照XXX要求,XX党委现将意识形态风险隐患排查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加强对意识形态的领导。

成立意识形态领域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能职责,落实人员责任,加强学习教育,引导全体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开展风险隐患全面排查和集中整治的重要意义,建立意识形态工作长效机制,即查即改,不留死角,不留盲区,将风险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领导小组严格履职尽责,对排查发现的问题,狠抓整改。对工作不落实,排查整治不力,敷衍作假的,进行通报批评;对发生责任事故的,严格追责问责。

(二)隐患排查情况。

一是严格党员干部纪律约束。加强对全体干部职工特别是党员干部的管理和教育,教育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头抵制生活中、朋友圈的各类谣言,严禁在手机朋友圈造谣传谣,对在公共场合中发表同中央精神相违背的言论,非议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决策部署,散布传播政治谣言的党员干部依法严肃查处。

二是加强舆情监控。成立网络舆情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涉及卫生计生领域的重大舆情监控,对可能涉嫌发生重大舆情的,相关科室要第一时间介入,并及时向领导小组汇报,迅速展开舆情事件调查和处置工作,及时掌握舆情动态,加强舆情会商和研判预警,控制舆情态势,严格把握信息工作。

三是管控好信息传播途径。加强本系统内外网管理,严禁利用内外网、传播各类损害意识形态安全的信息,通过增加监控软件、硬件防火墙等设备,截断传播途径,发现相关隐患及时处理。

四是管控好信息审核关。加强对意识形态领域各类信息的审核和把关,及时发现问题和隐患,切实把控好“出口关”。

(三)总体评价

总体判断,XX能够深入学习贯彻XXX精神,坚决贯彻落实XX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决策署,强化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加强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深入分析研判意识形态领域形势。通过对意识形态责任制落实情况分析认为,目前意识形态领域形势总体向上向好,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比较到位。党委对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坚强有力,中心组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和普及、网上舆论阵地管控、对外宣传和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等意识形态工作领域取得明显成效。

二、存在问题

个别部门、人员对意识形态工作极端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人认为意识形态工作离我们距离尚远,无需操心;有些领导干部忽视了意识形态工作的协调发展,在理论武装、干部教育等方面投入不足,把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到业务工作中,在意识形态方面的投入较少;管理不到位,不善于研究解决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问题、新现象。

三、改进措施

(一)勇于担责,补齐责任短板

要“高处”发力。全面贯彻落实《党委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实施细则》,建立同心同向、同频共振的工作格局。

(二)夯实基础,补齐保障短板

要加强制度建设,推动已有规章制度落细落小落实,确保意识形态工作有章可循、有规可依、高效落实。要配齐配强宣传委员、宣传干事,加大培训力度,通过全员轮训、专项进修等方式,提高基层宣传干部业务素养。

篇8

【关键词】工作计划 科学管理

一、部门(单位)简介

博州公司作为业务密集型单位,除了要做好电网方式安排、二次专业管理、电网事故抢修指挥、新能源厂站调度等业务工作,还要服从省调和公司其他生产管理部门的各项工作要求,工作量大、业务种类繁多,稍有计划不周,就会出现工作任务未按时完成,造成上级部门的考核;所以工作计划制定是否得当、科学,管理部门是否动态跟踪基层单位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对完成情况是否进行督办,都是目前基层单位存在的问题。

二、具体问题描述

(一)工作计划制定颗粒度不够精细、全面,工作计划制定流于形式

年度工作计划的科学制定与否直接决定着来年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效率。基层单位的年度工作计划应总结本年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短板制定来年工作思路,再将上级部门下达的重点工作任务纳入其中,这样制定出的工作计划才基本全面。可现实呢,往往是不结合自身实际提出下一年工作思路,等靠上级单位下发全年重点工作任务,从源头上忽略了自身存在的短板,然而上级单位下发的重点工作往往具有广泛性、代表性,这样制定出的年度工作计划不够全面,流于形式。

目前,各部门上报的工作计划大致有周、月、年度及专项工作计划,除了少数部门需要上报日计划外,工作计划上报周期颗粒度已经比较精细,就周工作计划来说,应该是从年度、月度工作计划及临时工作计划分解而来,但现实情况很难做到这一点,更多的是制定周工作计划时,眼光只放在下周,甚至没有将月度计划体现出来,更不用说临时重点工作,周工作计划是部门、单位的最小工作计划颗粒,是能否完成全年重点工作任务的关键点,还是各部门单位进行年终总结的重要资料;工作计划制定没有层次,未对省公司、地州公司工作以及部门日常工作重要性进行划分,造成基层单位工作没有重点,没有方向,表现为上报的工作计划只有日常工作及不需要各部门配合完成的工作,这就是制定工作计划时未提前谋划引起的,在基层单位屡见不鲜,已经严重影响工作效率。

(二)计划完成情况未形成监督、考核闭环管理

对于工作计划的监督和考核应该是确保公司各项任务和指标完成的重中之重,目前并未形成闭环管理机制,往往对于工作计划都是缺少督办,只注重考核,对于未完成工作任务引起的考核都是随着考核的结束而结束,未对考核原因进行分析评估,这些都是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监督、考核闭环管理体系缺失造成的,是影响计划制定刚性、影响工作效率的主要矛盾之一。

(三)工作计划完成情况反馈、监督处于托管状态

工作计划完成情况的监督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基层工作计划管理部门大多存在只注重工作安排,轻于工作任务过程管控的现象,往往造成工作计划处于托管状态,影响年度工作任务完成率,会对公司造成业绩考核风险;工作计划执行单位大多存在等靠思想,不主动上报、反馈工作计划完成情况,久而久之形成了上级安排的工作只要没人过问,只要没有考核没干完也没有太大影响,极大地破坏了工作计划的执行刚性,对形成好的工作习惯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基层管理部门对于工作计划完成情况没有进行持续跟踪,不了解重点工作完成进度,没有对未完成计划工作的部门或单位进行考核,或者是不了解工作未完成的原因,这些都是工作计划处于托管状态的体现。

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一)利用星级区分工作计划重要层级

基拥ノ灰在年初要对各项工作进行梳理,按照省公司重点专项工作、省公司一般工作、公司“两会”或专项重点工作、公司一般工作或部门重点工作、部门或单位一般工作(临时工作也按照以上等级区分),按照重要程度依次设置为五、四、三、二、一颗星,在制定计划时就通过星级对工作的重要程度进行区分,这样有利于基层单位有的放矢、抓住重点,将工作计划上报至管理部门,对于管理部门也是一种提醒,形成管理部门与基层单位良好的业务沟通体系。

(二)利用24“节气”表分解月度重点工作

各单位可以利用24“节气”表将上级和本公司年度重点工作分解至每月,加上上一年制定的重点工作思路,再将临时下达的重点工作任务滚动列入节气表中,每一个“节气”间根据实际情况安排2-3项重点工作,这样全年的重点工作任务在年初基本制定完成,将制定好的月度工作计划再分解到每周,这样就达到了年度计划分解至月、周度计划的目的,形成了工作计划闭环管理机制,避免了遗漏重点工作引起的风险。

(三)加强工作计划完成情况过程及考核监督管理

管理部门对于未完成的工作任务要格外注意,一定要搞清楚工作未完成的原因,如果是由于人员责任心造成的一定要加重考核,并要求责任人限期完成工作计划;对于少数确实由于不可抗力造成的可以不予考核,但事后一定要尽快制定后续工作措施,尽量将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基层单位、部门要主动向上级部门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按时上报工作完成情况的佐证材料,对于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与上级部门沟通,争取问题解决的时间,尽量在计划时间内完成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四、效果分析和经验总结

篇9

关键词:供电企业;财务;集约化;管理

作者简介:刘静(1968-),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电力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审计部主任,会计师。(辽宁 大连 116021)

中图分类号:F2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9-0187-02

建设“三集五大”管理体系是适应供电企业“两个转变”,加快实现“一强三优”现代企业的迫切需要,是建设世界一流电网、轨迹一流企业的必由之路。“三集”和“五大”是供电企业管理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其中,在“三集”模式中,核心资源的集中管理也就是“人、财、物”的对接,必然要求财务集中管理的加强和集约化水平的提升,从而实现财务管理的战略财务、集约财务、智能财务和风控财务四大目标。

一、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在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战略举措

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向纵深发展,便于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同步提升,集中体现在信息标准统一、信息共享,以及综合分析和管控的实现。核心资源优化配置对“计量与反映”、“管理与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资本集中运行后,资源配置权限进一步向上集中。如何对经济业务进行及时准确的“计量与反映”,从而实现对业务流程的战略性“管理与控制”,提升核心资源的优化配置能力,是当前财务管理的关注重点之一。

人财物的集约化管理,客观上要求财务人员从全局视角出发,在对关键业务流程进行全面梳理、整合和优化的同时,把握好整体系统性风险,理清集中管控模式下的风险点和内部控制关键点,同时辅以信息化手段,全面推进在线财务稽核,强化对高风险流程和业务的实时管控,夯实财务管理基础,提高依法经营管理水平。

财务集约化管理是国家电网公司在财务管理领域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家电网公司业已确定对财务集约化管理的工作思路,其核心要义是推行财务管理的“六统一”和“五集中”,“六统一”即是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会计科目、统一信息标准、统一成本标准、统一业务流程、统一组织体系,“五集中”即是会计集中核算、资金集中管理、资本集中运作、预算集约调控、风险在线监控。

2011年,在基本建成财务集约化管理体制的基础上,结合“五大”体系试点建设等新变化,国家电网公司提出按照“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的目标要求,推动财务集约化管理的深化应用。其要点包括:完善财务标准体系、深化会计集中核算、深化资金集中管理、深化资本集中运作、深化预算集约调控和深化风险在线监控。集约化深化应用方案中明确提出,工程财务管理、电价管理、财税管理等工作纳入集约化管理范畴,以此实现对财务管理各个领域的全面集约。

在强化现有财务管理职能的基础上,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强调积极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向细节渗透,强化细节管理,强化管控。比如对各项业务操作标准进行统一规范,构建统一的管理模式和操作标准。二是向全局拓展,强调综合分析,在集中管控的基础上,利用信息和资源优势,提升财务的决策支持能力。

对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具体要求进行总结分析,得出财务管理的未来发展必须把财务职能转型、财务信息化深化应用等作为重要方向,把构建财务共享中心、建立财务研发机构、培养高素质的财务队伍并使用先进财务管理手段作为有力的组织和人才保障。

二、“三集五大”模式下财务管理目标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和省公司深化财务集约化应用的要求,财务作为公司战略的重要支撑部门,应着重于战略财务、集约财务、智慧财务和风控财务这四大职能的实现。

1.战略财务

战略财务要求在预算管理中融入战略和经营目标,将企业长期规划与短期目标有机衔接,企业的战略(如5年或中长期)具体为经营目标后(如最近3年经营计划),就应及时在最近一年度落实为具体的目标并层层分解落实。这一过程中,以全面预算管理为途径和平台,通过数量分析和科学判断,形成预算编制的基础和依据,促进资源使用效率的提高。通过将“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发展战略细化为财务愿景指标及近期奋斗目标(业绩指标),参考过往的有益经验,使全面预算管理成为动态引领及评估,优化“三集五大”各项业务的主要制度和手段,实现财务资源(资金使用、资金调配、成本费用预算、综合激励等)的使用与公司整体战略的实施保持高度的匹配和协调。

2.集约财务

财务集约化管理及其深化是近年来国家电网公司财务工作提升和创新的主线,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集”强调通过缩短管理链条,细化和固化业务操作范围,实现财务和业务一体化,从而提高管控强度,统筹配置各项经济资源。财务集约化管理中的“约”是在集中管理基础之上的提升,旨在通过“约减”组织体系的多余层级,业务流程中的冗余环节和日常运作中的闲余人员,增效挖潜,提升效益。

财务集约化管理深化应用明确要求,在“纵向压缩管理层级,横向归并会计主体”原则指引下,结合“五大”体系建设的新要求,继续优化调整财务组织机构和会计主体架构,构建精益高效财务组织体系。同时,解决好整体定编与结构性缺员之间的矛盾,加强财务人员流动管理,统筹调配撤销机构财务人员,把好财务人员出入口关,做到因事择人、人事相宜,确保财务队伍稳定,保障深化应用人员力量。

在进一步“约减”和提升工作目标上,一是要积极探索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等新型组织形式,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二是开展财务标准流程试点工作,重新梳理并细化业务流程,以提高管控精度和操作规范的针对性。三是通过调考、培训等方式,提升财务人员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

3.智慧财务

智慧财务的核心是数据和人员的分析能力。智慧财务是财务与信息化、员工智慧及能动性的有机结合,通过财务数据和业务数据的积累,技术软件的开发,数据分析等功能的实现,海量的原始数据能够产生有益的分析成果,对未来的生产经营管理起到积极作用。

具体来说,判断一个企业是否实现智慧财务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一是员工能力。即企业为实现智慧财务而不断提升员工素质和技术水平,包括员工知识结构、培训水平和技术优势。二是技术基础框架。即企业实现智慧财务具有的技术竞争优势,包括战略性技术、战略性数据库、经验积累、专属软件、专利权和著作权。三是行动气氛。即企业文化对智慧财务建设的支撑机制,包括关键决策周期、战略焦点、授权员工、个人协作、士气和团队意识。

4.风控财务

风控管理是企业各部门的共同任务,“五大”体系建设过程都提出了明确的风险管理目标和措施。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应用,风险管理的环境和手段也发生了极大的改变。为了实现“风控财务”的目标,可以借助ERP和财务管控系统,实现业务流转过和风险监测的同步作业,对业务领域财务相关操作规范性和财务领域各项财务指标进行实时监测。这一过程包括的主要步骤:一是在业务和财务标准流程的基础上,梳理出关键业务环节和风险点,明确风险管控重点。二是对各关键节点设定禁止事项和风险容忍度要求,形成嵌入到业务流程各节点的财务风险管控体系,实现财务风险的精细化管理。三是建立具有综合监测、评价和报告预警功能的风险管理功能模块,并依托ERP和财务管控系统实现。

三、形成管理创新和职能提升的常态有效机制

国家电网公司实现“一强三优”战略、建设坚强智能电网和“三集五大”体系变革,客观上要求财务管理发挥战略支持、资源配置和决策支持等作用。随着ERP全面部署和财务业务一体化平台的实现,深刻改变了财务管理的环境,提供了丰富的新型技术手段。正因为如此,国家对供电企业各项监管要求的变化对财务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供电企业财务管理创新和职能提升必然成为一种常态的长效机制。

1.基于战略财务,成为公司战略实现的大使

公司“一强三优”战略目标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财务应该能真正凸显综合协调和灵魂指导作用,同时需充分发挥财务对战略实现的保障作用,将财务管理打造成实现公司战略的综合通道,起到战略动态优化和具体落地作用。也就是说,实现财务近期指标对“五大”等业务领域的年度综合绩效指标的平衡作用,使财务成为对业务领域运作目标进行动态协调的中心枢纽。将绩效考核指标的落实与全面预算管理紧密结合,事先规划、事中控制、事后反馈,使预算成为动态引领及评估、优化“五大”等业务领域的主要依据和手段。

2.基于集约财务,成为资源整体优化的规划师

集约财务就是要依靠财务集约化及其深化、“五大”体系调整等变革手段,彻底拆除隔挡在省、市、县之间的利益壁垒,把大量存在于市县层面的财务资源使用及调配决策置于省公司层面统一平衡,以确保局部优化和整体优化的统一。为此,进一步推进所有财务资源使用决策标准统一,将核心、重大财务资源调配决策权集中在省公司。

3.基于智慧财务,成为企业经济效益的协调者

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合理配置资源并将各部门和下属企业的努力方向协调一致,形成组织协同合力。财务在此过程中可以依靠智慧财务的分析技术、评价结论和信息展示,服务于公司各级管理决策和日常沟通,实现公司各级主要利益关系的协调均衡,成为实现公司利益关系协调及化解利益矛盾,缓和利益冲突的主要平台。

4.基于风控财务,成为公司风险的综合管理者

篇10

关键词:财务管理;财务工作;财会人员

目前,企业所要求的财务管理,既应积极支持和推动企业的发展,又应善于预防和控制财务风险,从而为企业的股东、债权人等利益相关者全面创造价值。因此,全面提升财务管理综合能力成为企业财务工作的重点。

1 围绕“一个目标”

企业发展战略是财务管理的目标,财务工作要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提供全方位的财务保障。目前,企业财务管理已经超越了传统的核算功能,其职能广泛延伸到战略管理、内部控制、资本运作、融资投资、价值提升等方面,紧紧围绕企业发展战略这一目标,建立健全一个科学、标准、规范、信息化的财务管理体系,是实现企业战略的重要保证。

2 引入“两个理念”

财务工作需引入“经济增加值(EVA)”和“风险管理”理念。通过引入“两个理念”,确保财务工作既为企业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持,不断提高盈利能力;又防止各种舞弊和风险的发生,保持企业健康运行。

3 抓好“三条主线”

财务工作要抓好经营类财务、投资类财务、筹资类财务“三条主线”,构建科学的财务管理体系和管控模式。要理清每条线的工作思路,细化工作要点。规范运作流程。

4 突出“四项重点”

(1)以提高财务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增强财务保障能力。主要是加强内部资金运作,聚财、管财、理财、控财,推进资金全面集中,提高资金的集约化管理;有效利用外部金融资源,大力借助债券市场和资本市场,充分使用各种金融工具(企业债券、中期票据、短期融资券等),筹集低成本资金,调整和优化财务结构。

(2)以提升盈利水平为目标,狠抓成本管理,提升经营质量。要强化采购、销售等关键环节财务管控,注重从源头上抓成本管理,开展成本创新。

(3)加强财务基础管理工作,支持科学决策。① 要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加强内部控制,保障经营和发展目标实现;② 要提升财务管理信息化水平。规范企业会计一级集中核算,规范二级及以下会计报表合并流程,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提高财务分析的应用力度;③ 要加强各类资产管理,建立资产全过程、动态化的管理机制,避免资产闲置、呆滞、浪费、见而不管,提高资产的运营效益和价值贡献力;④ 要加强在建工程的财务管理,控制工程造价,严肃工程价款结算的手续和程序,规范会计核算;⑤要加大财税研究与协调落实力度,做好企业财税筹划,尤其是增值税转型、企业所得税的各项优惠以及改制重组等财税研究与应用,坚持不懈争取国家财税支持;⑥要大力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整合财会人力资源,大力推进财会人员交流和委派。

(4)加大财务稽核力度,完善内部长效监督机制,切实规范财务资产管理行为,防范企业风险。

5 做好“五个转变”

① 在知识结构上,由“窄浅型”向“广深型”转变。财会人员不仅要掌握会计准则知识,更要掌握法律、税务、金融、证券、审计以及宏微观经济方面的知识。②在业务能力上,由“单一型”向“多能型”转变。财会人员要做到一专多能,掌握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善于运用经济管理及现代管理知识、方法和手段,解决财会工作中的各种问题。③ 在实际工作中,由“学问型”向“实用型”转变。财会人员要深入实际,不能坐在办公室里“拍脑袋”,经常深入现场一线,独立完成一些工作任务,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④ 在日常工作中,由“繁琐型”向“科学型”转变。财会人员要了解、掌握和运用科学、先进、实用的财会软件工具,从繁琐的事务工作中解脱出来。⑤ 在工作效率上,由“辛苦型”向“效益型”转变。财会人员每天重复同样的工作,必须做到今天比昨天进步,明天比今天进步;同样,本月比上月要进步,下月比本月要进步,切实提高财务工作的效率、效果、效益。

6 履行“六项职能”

财务工作既要注重生产经营,也要注重资本运营;既要注重资产的直接管理,也要注重股权的间接管理;既要注重行政命令式的管理,也要注重法人治理结构下的管理。财务人员应履行“六项职能”。

(1)为公司领导提供有关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的信息,供领导层做出决策。积极、主动地为企业的科学决策和经营管理提出建议和意见,为公司领导提供有关资金、成本、利润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提出措施、纠正偏差、解决问题。相关信息主要包括:资金信息,例如,资金的获得渠道,货币资金的流入、流出以及余额,应收款项清理情况等;成本控制信息,例如产品生产成本、资金取得成本等;盈余信息,环比分析、与去年同期比较,利润结构和质量,亏损情况等。

(2)做好融资、资金的调度与监控。要事先做好公司的融资方案(自有资金、公司资本金、银行借款、发行债券和票据等),准备和审阅相关材料;在授权范围内签审资金收支事项,实行资金联签制,加强本单位资金的集中统一管理,关注本单位资金流量的方向、规模、结构和数量,及时解决问题,规范经营性、融资性、投资性、固定资产购建支出和贸易支出等,严肃担保管理。

(3)做好财务信息的分析与解释。要对各类财务信息进行科学分类,规范各类财务报表和报告,及时向本单位法定代表人、有关领导汇报,按时向利益相关者提供,做好与股东、债权人、政府有关部门等的沟通。

(4)做好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和资本运营工作。建章立制,组织拟订和完善包括资金管理、存货管理、固定资产管理、投资管理、成本管理等一系列内部财务规章制度,以规范单位的财务运行,配合单位内部相关部门制订好管理制度;全面加强成本管理,控制与降低企业各项成本和费用;做好财务预测工作,提出各项财务决策备选方案,积极为资本运营出谋划策;制订和落实企业现金流转等财务计划或财务预算;拟订年度财务工作要点、财务预算和财务决算方案等

(5)做好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财会人员必须知悉所在企业风险状况,并对其实施有效控制。尤其要防范资金收款、支付过程和管理过程中的风险。

(6)参与企业的战略制定并积极组织实施。要积极参与、审核、拟订所在单位的重大经营计划、投资计划、重要经营活动以及方案。例如,年度预决算方案、资金使用和调度计划、费用开支计划、筹融资计划、利润分配方案、考核和薪酬方案、贷款担保方案、资产重组和处置方案等。

7 构建“七个系统”

① 构建全面预算管理系统,保障公司经营目标。② 构建资金统一结算系统,实行资金集中管理。③构建统一核算系统,提高财务信息质量。会计核算要服务于内部精细化管理的需要,统一会计政策,统一会计科目,统一核算软件,规范账套设置和各种报表的格式,优化核算流程。④ 构建财务控制系统,提高内控能力。要按照内部控制的原则进行科学合理的岗位设置,并对有关职务进行分离,做到用钱的不能管,管钱的不能批,批钱的不能用。⑤ 构建财务预警系统,防范财务风险。要建立适合单位特点的财务预警指标和财务风险识别系统,实施风险控制,强化风险的综合管理能力。⑥ 构建成本管理系统,实施低成本战略。要全方位加强成本管理,创新成本管理方法和成本核算方法。⑦ 构建财会人才系统;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8把握“八个方面”

① 了解公司的总体情况,包括企业的历史和现状,企业管理组织结构和产权结构,所在行业情况,所在行业的先进企业,公司的发展战略和财务战略,公司的合资协议、章程以及主要管理制度,公司的生产、供应、销售流程和薪酬考核,国家产业政策,所在区域的优惠政策等。② 了解财务定位,即财务在公司的主要职能和任务是什么。③ 了解财务管理体制(是总分公司形式还是母子公司形式)和财务人员现状。④ 了解财务运行机制。企业财务管理的运行机制是指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的基本执行规则和程序,主要有内部财务管理权限,公司章程对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以及财务负责人、财务部门的授权规定,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对各项财务事项的管理规定和审批流程等。⑤ 了解财务管理控制体系,是预算管理还是关键指标管理,哪些需要前置性审批等。⑥ 了解所在单位的外部财务环境。例如税务、财政、审计、银行、工商、国土资源等。⑦ 了解风险预警体系。要清晰企业的各种风险,尤其是财务风险、银行偿债风险。⑧ 了解主要财务状况,包括公司的财务会计政策,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情况及结构,财务资源,财务优势和劣势,现金流情况和趋势,成本情况,产品售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