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18 02:06:15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科技人才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科技人才工作思路

篇1

兵团科技系统通过加强对中央、自治区和兵团党委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措施的学习理解,认为科技系统必须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抢抓机遇,锐意创新,认真解决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科学谋划未来科技事业的发展。在这次解放思想大学习、大讨论活动中,兵团科技局针对兵团科技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科技创新人才严重匮乏等突出问题,在认真调研和深入思考的基础上,结合科技工作实际,提出实施兵团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的思路和措施。

一、实施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的基本思路

为贯彻《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年至2020年)和全国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兵团党委六届四次、五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兵团科学技术局提出科技创新人才工作的基本思路是:紧紧围绕兵团党委确定的目标任务,按照“三聚焦、三着力、三加强”的科技发展总体要求,在人才成长的各个环节,重点是在智能管理、现代农业、煤化工、新材料、生物医药、生态环境、清洁能源等领域,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方式,实施创新型科技人才推进计划,完善人才培养资助体系和评价机制,扩大科技人才规模,提高科技人才素质,改善科技人才结构,发挥科技人才效能,形成贯穿科技人才成长全过程的创新培养资助链,为兵团重点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民生改善等提供科技人才支撑。

二、实施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的重点工作

围绕兵团科技创新人才工作思路,着眼于创新型兵团建设,“十二五”期间,兵团在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中应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关注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壮大兵团科技人才后备力量。积极实施“青年科技人才引进补助专项计划”,引导各师积极引进硕士、本科毕业生等青年人才,资助其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帮助各师培养急需紧缺的专业人才。组织实施“兵团青年科技创新资金专项计划”,资助具有较高研发水平和创新能力的研究生等青年科技人员,开展与兵团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结合的科技创新问题研究。继续实施“兵团博士资金专项计划”,吸引和稳定优秀青年博士人才在兵团开展应用基础研究和高新技术研究。设立“兵团杰出青年资金专项资金”,提升优秀青年的学术造诣、技术发明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水平。举办“青年科技论坛”,活跃学术交流氛围,营造建言献策环境,促进青年科技人才健康成长。设立“兵团青年科技奖”,奖励在兵团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青年科技人才,

兵团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力求通过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方式,努力为兵团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建设、民生改善等提供科技人才支撑。激励广大青年科技工作者踊跃创新。

(二)加强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造就兵团科技领军人才。实施“兵团高层次科技人才培养补助专项计划”,进一步调动兵团企事业单位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积极性,提升兵团科技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实施“兵团科技创新团队计划”,选拔优秀创新集体,资助其围绕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前沿学科和优势学科重大关键科技问题,开展具有创造性、探索性和前瞻性的科学研究或技术开发活动,打造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团队。举办兵团高层次科技人才培训班,加强对兵团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和科技带头人的培养,提高兵团高层次科技人才的科技管理能力。组织好新疆农垦科学院与中国农业大学联办的博士学位班,培养一批农业和生物技术、机电工程技术、食品加工技术等研究领域的博士人才,带动提升相关领域研究水平。同时,在兵团重点企业设立“院士专家工作站”,吸引相关专业的院士专家人站工作,为兵团新型工业化建设培养学术带头人和领军人才。依托全国科技援疆这一机遇,积极引进中科院等国内外科研机构的科技特派员到兵团合作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带动兵团科技人员素质和能力提升。

(三)实施定向科技人才培养计划,提升科技创新效能。按照科技管理自身能力建设的要求,开展科技管理高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提升科技管理部门的管理水平。加强科研辅助人才培养,通过培训、交流和学习等方式,提升科研辅助人员的能力和水平,强化科研活动效能和质量。加强企业创新人才的培养力度,推广天业集团急需人才定向培养模式,进一步推动企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兵团企业持续发展和进步。与中科院研究生院联合培养工程研究生,培养一批急需紧缺的工程技术人才,进一步优化兵团科技人才结构。与浙江省科学技术厅联合举办兵团中小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培训班,提升企业技术和管理人才科技创新意识与能力。

(四)加强学术交流与合作,带动创新型人才快速成长。与中科院、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互派科技人员进修或挂职;与海外优秀人才或创新团队开展科技交流与合作,建设兵团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通过开放、交流、合作,带动提升兵团科技人员的素质与能力。进一步实施兵团科技人员服务企业行动,鼓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积极参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引导创新型人才向团场、工业企业、偏远地区流动;鼓励兵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间加强人才交流与科技合作,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科技创新人才队伍。

(五)依托培训培养载体,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进程。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流动)站、各类科技园区、创新型企业等载体。凝聚和培养各类科技创新人才;依托国家“973”、“863”、科技支撑和兵团科技攻关、科技支疆等重大项目的实施,锻炼、培养和造就科技领军人才。

三、实施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对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设立科技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统筹科技局内部各职能部门的科技人才工作。建立兵团与对口支援省市会商机制,定期沟通科技人才需求,统筹科技人才培养资源。改革科技计划体系,把创新型人才推进计划列为主体计划,并保证稳定的经费支持。

(二)积极为科技人才培养提供政策和资金保障。要制定相关政策,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开发、评价使用、激励保障机制,激发广大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要建立健全多元化人才培养投入体系,积极引导和鼓励各类社会机构进行人才开发投入领域,为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激励和保障、流动和配置提供经济支撑。

(三)不断拓展科技人才培养的模式。根据兵团各单位的实际情况和科技人才的不同类别和层次,开展培训、进修、交流挂职、项目锻炼、专家(院士)指导等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工作,丰富科技人才培养模式,提高科技人才培养工作的规模、效率和效益。

(四)加快科技人才载体和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科技援疆条件下的人才、资金、管理、技术和机制条件,加强各级各类科技人才载体的基础条件建设,为培养、引进和集聚人才提供良好的硬件支撑。统筹组织、人事、科技、科协、教育等部门的人才信息资源,建立兵团科技人才资源库。搭建兵团科技人才资源平台,并协调与对口支援省市科技人才资源平台的对接。推动兵团与内地科技人才资源共享。

篇2

一、2010年工作取得的成效

(一)强化服务措施,提高创新能力,两个“中心”作用初见成效。

一育苗服务中心作用突显。育苗中心第一车间于12月份建成投入使用。为充分发挥作用,进一步完善育苗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安装了自动排湿降温、自动遮阴补光、自动喷淋、自动卷帘系统、监控系统等现代化设施,实行了全程计算机智能化管理;健全了各项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今年共育苗三期72万株,无偿供应给100农户的200座日光温室和春棚使用,有效解决了菜农在育苗过程中面临的困难和风险。完成新品种展示11种、新技术展示5项、举办专题培训班三期,受训人数260多人次。初步实现了育苗中心“科技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推广、育苗服务、种植结构调整、休闲观光”五大功能,为设施农业园区实现规范化生产、市场化运作、产业化经营创造了条件。为农民增产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煤化工研发中心作用明显。,市政府与相关企业共同出资建立了褐煤研发中心并投产使用。为了切实发挥“研发中心”带动煤化工向产业化方向的示范引领作用,协助煤化工园区促成了市政府与中钢集团鞍山热能研究院签定科技合作项目,提升了“中心”褐煤化工技术研发水平;切实抓好科技厅下达的褐煤科技研发项目落实和资金管理,保证项目和资金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整理收集“中心”相关数据和材料,为申报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做前期准备。

(二)创新工作方法,提高科技含量,两项工程成效显著

一设施农业种植水平进一步提高,设施农业结构优化升级工程顺利实施。一是继续搞好校地联合,促进产学研结合。丰富与内蒙古民族大学、沈阳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内容,创新服务手段。一年来,推广新品种20个、新技术7项,组织专家入户指导9次,现场解答农民的技术疑问30余条;二是发掘培养本地文化水平较高、实践经验较丰富的乡土人才,重点培养,一部分人己成为技术能手、科技带头人。通过“传、帮、带”的方式推进了设施园区种植水平整体提高。三是抓典型、搞示范、带整体、促发展。加大对科技示范户的培养和扶持力度。新增加科技示范户26户,总量达到达36户。通过提高科技示范户建设标准、完善管理制度、加强技术指导、加大物资投入和强化监督管理等措施,科技示范户的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有效地带动设施农业园区整体运行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园区优化升级工程取得实效。深入企业加大对科技政策宣传解读和引导力度,企业科技自主创新和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积极主动为企业联系科研院所,搭建科研平台,促进产学研结合。鼓励支持企业建立研发中心,开展技术和产品的自主研发,打造自主知识产权和名优产品,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和知名度。截至到11月未,新建企业研发中心三个。3月份,我们为工业园区申报的“自治区高新技术特色工业产业化基地”材料已通过通辽市科技局初审,通辽市政府批准,上报到自治区科技厅。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开始起步。工业园区优化升级工程取得实效。

(三)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科技意识,两个推进工作成果丰硕。

一自主知识产权推进工作有了明显进展。截至10月末,申报专利5件,其中发明专利2件,授权3件,分别比去年增加了1件。采取多种形式宣传知识产权,促进全社会专利意识的提高。按照国家和自治区知识产权局“天网”、“雷雨”行动要求,制定了霍林郭勒市专利执法专项行动方案,积极开展了保护专利权专项行动,企业保护和运用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不断提升。

二科技素质推进工作成效斐然。广泛开展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载体活动。围绕“节约资源能源,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安全健康”这一主线,针对当前社会热点和群众实际需求,开展了以“努力构建和谐霍林郭勒——科技创造美好未来”为主题的科技活动周活动。举办各类科普讲座3场、科技培训班1期,参加人数约余人(次);发放科普图书100余册、科技宣传资料500多份;悬挂标语8幅,展出科普展板5块、科普图片(挂图)8幅;与相关部门组织“科技下乡”活动三次。通过现场设置科技成果宣传展台、科技咨询台等形式,向广大农牧民宣传科技知识。编印发放了各类种养殖适用技术资料1000余份。通过活动,全市掀起了尊重科学、学习科学、应用科学、热爱科学新。

充分利用新闻媒体、《科技动态》和科技网站,定期宣传公共科技知识、法律法规、科技工作情况。2010年,宣传科技法律法规4部,16期。编发科技动态20期,印发400多份。在科技网站上传科技信息80余条。通过各种形式宣传,全民科技首位意识不断提高。

以抓人才管理、服务和优化人才成长环境为重点,积极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加强专家信息库建设,为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做好贮备工作。目前,入库各类专家已达20位。认真落实市委、政府有关于人才工作制度和运行机制,切实提高科技人才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霍林郭勒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的宣传,不断优化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激发优秀科技人才创新动力。

(四)抓好项目管理,提高服务水平,两项工作稳步推进。

一科技项目收集、申报、争取工作。对我市重点开发的优势产业、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招商企业进行调研,开展科技项目收集入库贮备工作。同时,根据项目申报指南,认真筛选,积极申报。2010年,新增入库项目12个,向上业务申报了9个,其中直接走财政2个,上报自治区科技厅4个,通辽市局1个。审批下达4个。

二是防震减灾工作。定期对我市数字地震监测台设备和院落进行维护修缮,确保监测台的正常运行、数据信息准确畅通。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保证出现地震情况能够在第一时间上报处理。根据市政府人动情况,相应地调整了“三网”工作人员。确保地震工作有序有效进行。

规范抗震设防审批程序,由事后监督向事前管理转变。实现工程审批、监督、验收全程管理。今年共审批项目50个,目前完成验收的19个。指导市内19个相关单位完善了地震应急子预案,完成了我市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库建设,提高了我市防震减灾的能力。

积极组织学校开展地震应急演练,进一步增强了广大师生的防震意识和应急能力。按照“积极、慎重、科学、有效”的防震减灾宣传工作方针,以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弘扬抗震救灾精神为重点,扎实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

(五)建设“四型”机关,树立部门良好形象,工作效能明显提升。

以深入开展争先创优为契机,全力打造“四型”(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和谐型)机关。年初制定了学习计划,规定周五下午为集中学习时间,加强学习,努力提高工作人员的政治素养和业务能力,建设学习型机关;树立“规范就是形象”的观念,不断拓宽服务渠道,改进服务手段,创新服务方法,做到诚信服务、文明服务,建设服务型机关;成立科技成果推广中心,构建适应跨越发展创新体系,从工作理念、工作思路到工作方法、管理体制机制,实施全方位创新,建设创新型机关;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持以制度管人,以纪律约束人,树立“全局一盘棋,协力促发展”的工作理念,建设和谐型机关。

一年来,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问题,主要表现在:科技工作体制机制还不健全、不完善,科技成果不能卓有成效推广;科技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不强;全社会科技创新意识和能力亟待加强;政府及企业对科技的投入明显不足;领军型高科技人才和创新性团队匮乏等等。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二、2011年工作计划

2011年,是实施“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的起步之年。科技工作将在市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部门的指导下,以加快建设创新型霍林郭勒为目标,立足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按照全市总体安排部署,工作思路是:“坚持一个战略、突出抓好二个中心、实施三项工程、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争创09-10年度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市。加快科技创新和成果普及应用,推动经济发展向创新驱动、内生增长型转变,促进我市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一、坚持一个战略

即:实施科技大开放战略,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水平

积极开展科技对外合作与交流,全面实施科技开放。在农业方面,继续抓好我市与沈阳农业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地校科技合作以及与辽宁北镇科协横向科技联合,不断丰富合作内容、拓宽合作范围、提升合作质量和绩效水平。在工业方面,坚持政策引导和推动,搭建产学研平台,把企业作为科技创新、科技合作和成果转化应用的主体,鼓励和支持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的研发,实现产学研的良性互动。突出科技招商,把招商目光盯在产学研相结合、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有持续研发能力的项目上,盯在科技含量高、市场需求大、发展前景广的项目上,盯在应用高新技术嫁接传统产业项目上,达到既引资金又引技术、既引项目又引科技的目的,推动企业走集约型发展之路。全力做好煤化工园区和中钢鞍山热能研究院的科技合作项目管理与服务,尽快拿出科研成果并转化应用实现产业化,使褐煤化工行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积极带领企业、科技示范户参加各种形式的科技博览会、科技合作项目洽谈会、赴先进地区考察学习,扩大宣传,开阔视野,促进科技交流与合作,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同时,要探索人口资源、环境保护、医药卫生、防震减灾等社会事业的科技合作与交流,促进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和谐社会建设。

二、突出抓好二个中心

即:高效设施农业工厂化育苗服务中心和褐煤化工研发中心。

育苗服务中心。要完善功能性和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从业人员、管理人员技能培训,提高种苗供应数量和质量,切实解决好菜农育苗难制约设施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探索“中心”新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更好发挥服务中心“科技培训、新品种新技术展示推广、育苗服务、结构调整、休闲观光”五大功能,引领设施农业生产向精品特色、高产高效方向发展。今年是育苗中心运行的第二年,对园区内菜农继续实行免费供应种苗。力争全年三期育苗量达70万株以上。其中:早春育苗是重点,满负核育苗量要达到24万株以上,满足150农户种苗需求。

褐煤研发中心建设。在做好我市与中钢鞍山热能研究院褐煤化工研发科技合作项目管理和服务的同时,对科研成果及时进行申报鉴定,取得自主知识产权,产生行业第一台标准设备,第一套成熟专技技术,示范引领煤化工行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努力争取国家、自治区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为“中心”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活力。积极申报自治区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提质升级,早日建设区域褐煤研发中心,抢占褐煤化工行业发展的先机。

三、实施三项工程

(一)实施科技入园惠农工程,实现科技兴园富民。大力引导农户进一步完善温室工程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做到“穿鞋”“带帽”“着装”全副武装保温增温,增强抗灾能力和生产能力,提高效益。充分利用地校科技合作、横向科技联合平台,切实抓好科技示范基地、科技示范户的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实现典型引领,以点带面,整体推进;切实抓好菜农技能订单培训,全面提高科技素质。注入科技要素,提升农科协、农村合作社等中介服务组织管理和服务水平,使设施农业园区逐步实现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提升园区整运行质量和水平,实现科技强区富民。积极申报自治区级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区,努力向上级业务部门争取资金扶持,实现园区优化升级。

(二)实施科技入园兴企工程,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通过深入园区宣传解读科技政策、帮助园区争取科技政策、督促园区落实科技政策,大力实施科技政策入园,使园区和企业享受更多的科技政策优惠;通过向上争取科技项目、向外招商引进科技项目,大力实施科技项目入园,使科技人才、高新技术、优秀成果等创新资源向工业园区集中;通过搭建产学研平台,引导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开展科技合作、联合,共赢发展,大力实施创新技术入园,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通过引导园区加快发展低能耗、低(零)排放、非资源依赖型的科技产业,大力实施节能减排技术服务入园,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在科技项目的安排上,侧重向节能环保高新技术产业倾斜。明年要打造1-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带动园区优化升级,促进发展方式转变。密切联系园区管理部门,加强管理和督导,使科技入园兴企工程落到实处。逐步建立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实施知识产权保护工程,着力培育知识经济。充分利用媒体宣传和载体活动,大力开展知识产权宣传,提高全民知识产权意识。加大执法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发挥知识产权在科技管理中的导向作用,提高我市自主知识产权的竞争力。积极争取上级专利资助项目,促进成果转化、鼓励和引导企业科技人员开发申请专利技术,确保全市专利申请量大幅度增长,培育发展知识经济。

四、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做好科技人才建设工作,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供智力保障。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是科技发展的关键。一是认真贯彻《霍林勒郭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及其实施细则,营造科技创新的氛围,充分发挥科技型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开展创新创业;二是继续实施各类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搞好继续教育,提高科技人才队伍整体素质,优化科技队伍结构;三是加强专家信息库建设,不断增加各类专家的入库数量。通过建立以项目开发、基地建设为载体的人才引进服务体系,形成对外开放、对内联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培养和使用的新机制,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和凝聚力。重点建设好技术创新、科技企业家、科技管理、科技中介服务等几支人才队伍,为提高创新能力提供更多人才资源。同时,对引进的人才建档立案,进行跟踪服务。

(二)做好民生科技工作,提高全民科技素质。

全面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认真抓好科技活动周、科技三下乡等载体活动。继续与主要宣传媒体合作,搞好科技宣传窗口建设、办好《科技动态》、丰富科技网站内容,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全民的科技素质和创新意识。

(三)做好科技项目工作,促进成果转化产业升级。

围绕重点行业企业,收集科技成果,编制可研报告,做好项目入库贮备工作。同时,根椐科技厅项目申报指南,积极甄选申报、跟踪盯跑,力争有更多科技项目落户我市,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优化升级。

篇3

一、榆中县等四地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经验

1. 注重体系建设。陇南市农广校机构建制为副县级,后适应构建大职教格局的要求,整合到陇南农校,保留农广校牌子,继续承担农民教育培训职能。在工作实践中,陇南市农业局深刻认识到整合培训机构虽能集聚优质教育资源,但农广校工作有其特殊性,不同于农业推广机构的地方即拥有中专教育,不同于普通中专学校的地方即实行开门办学和灵活办学,必须有其独立性,才能充分体现其地位和作用,现正在积极争取恢复副县级独立设置。

2. 注重载体打造。4个考察地以“空中讲堂”、“村头教室”、“田间学校”为主要培训载体,多形式开展新型农民培训。“空中讲堂”主要通过卫星远程教育网和“致富早班车”、“农广天地”等栏目,对农民开展广谱性培训;“村头教室”主要是把各种班次办到村头、办到农民身边,方便农民群众就近就地接受培训;“田间学校”主要是组织培训教师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手把手培训、面对面指导,同时组织农民到生产基地,开展示范教学、现场培训和实操训练。

3. 注重模式创新。榆中县农技中心于2011年2月开办了甘肃省首家农民田间学校,作为农技推广、农民培训的全新模式,其成效已初步体现。当地农民在参加田间学校培训后,知识水平和能力有了明显提高,大批先进农业技术得到应用,标准化生产意识、协作意识和组织化程度明显增强,增产增收效果显著。主要有八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培训理念新。注重以人为本、能力为先。二是培训方法新。一切活动以农民为中心,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以生产实际为重点,采取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的培训方法。三是教育方式新。注重引导不同层次的农民组成团队,激发其获取新知识的积极性,提高农民自学能力。四是办学流程与内容新。从需求调研、票箱测试、参与式课程设置、组织农民学习活动日、专题讨论和经验分享、培训总结等环节入手,形成了完整的教育培训链条。五是辅导员培养模式新。对辅导员实行渐进式分级培训,在掌握基本技能后进村开办农民田间学校,形成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的良性循环。六是组织体系全。建立了县、乡、村三级专家指导小组和技术支撑体系双轨运行机制,形成了“网全、线长、人齐”的培训格局。七是人才资源丰富。在人才队伍建设中注重对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激励,34名专技人员中副高职称达22人,占到65%,田间学校农民辅导员全部为中级以上职称。八是经费筹集渠道多。整合了农业推广项目中涉及农民教育培训的内容,集中资金,统筹安排,为学校健康有序开展教育工作提供了资金保障。

二、对推进天水市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几点设想

1. 在思路创新中求出路,在作风转变中抓落实。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也是财富,提升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水平,必须在思路创新、作风转变中求发展。要以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为创新点,带动整体工作的同时,不断拓宽思路、拓展载体,在创新创造中将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向纵深推进。要弘扬“铜头”、“铁嘴”、“橡皮肚子”、“飞毛腿”的农广精神和农广文化,做到多争取、多汇报、胸怀宽、手脚勤,在务实进取、奋发有为中求突破、见实效。

2. 把握发展机遇,加强体系建设。全面领会把握《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实施方案》、《甘肃省农民教育培训条例》和甘肃省农村农业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找准切入点,寻求突破口,强化农广校职能和作用,争取依托农广校现有资源,成立农民教育培训监督管理中心。

篇4

一、深化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认识,加快推进科技进步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能否实现镇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关键在于科技进步程度。作为科技进步的行政推动力,不断强化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认识,注重发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两年来,我镇始终将科技工作作为政府工作重点列入议事日程,调动班子成员积极性,发挥政府班子集体力量,明确主要领导、主要部门职责,做到科技与其他各项工作同部署一起抓。在发展实践中,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我镇农业土地资源有限,增收幅度不大;工业经济缺乏新的增长点,后劲不足;林业资源还没有得到有效开发,面临这样的困难仅依靠量的扩张无法实现跨越式发展目标。面对新形势、新任务,要实现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依靠科技和人才,坚持实施科技兴镇战略,走内涵发展之路。几年来,镇班子成员先后就我镇的重点产业和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开展了专题调研,并赋予经济发展战略和经济发展思路新的内涵。在处理关系镇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大决策时,还注重发挥科技顾问团的重要作用,认真听取专家顾问的意见和建议,做到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近两年来,先后科学地作出了加快农业综合开发进程,对集镇实施整体经营开发,规划农副产品深加工基地,制定工业经济发展优惠政策,这些工作已取得了实质性进展。

二、认真落实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深入实施科教兴镇战略

1、以科学的发展观念部署科技工作。一是在研究确立全镇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坚持将“科教兴镇”贯穿于发展经济的全过程,确立了向科技要质量,以科技增效益,用科技求发展的工作思路。二是镇人民政府每年召开三次以上办公会议,专门听取科技工作汇报,研究部署科技工作,及时、有效地解决科技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三是建立健全党政领导目标责任制。始终将科技工作列为重要议事日程,镇人民政府每年与分管领导落实科技进步目标责任制,明确职责,强化落实,严格考核,形成了全镇抓科技的良好氛围。

2、以项目实施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我镇始终把科技项目作为带动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积极论证、严格筛选,认真实施。同时坚持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努力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以企业和农村为重点加强科技示范推广。在科技向经济转化的过程中,我们坚持面向企业和农村,建立科技经济一体化的有效机制,积极开展技术创新示范,推进了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一是狠抓农业科技创新和推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步伐。近年来,把先进的农业种植技术和农作物新品种传授和推广给农民,提升了农业生产经营的档次、科技含量和产量。如推广较为成熟的**片马铃薯、西红柿等项目。西红柿、马铃薯实现农民人均增收103元。目前,全镇农业科技覆盖面达到90%以上,农作物优良品种覆盖率达到99.1%,农业已开始由粗放型向科技型、由数量型向效益型方向跨越。二是确立技术创新示范户,做好带头作用。如**村的三元杂仔猪生产基地,就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带动农民养殖的积极性。

4、加大科技投入增强科技发展后劲。为了增加科技投入,我们通过各种渠道,千方百计争取经费,保证科技工作的正常开展。一是镇人民政府每年坚持把科技三项费列入预算盘子,优先考虑,重点保证。两年来,我镇科技三项费均达到当年财政预算支出的1%以上。二是制定优惠措施加快科技进步。如2003、2004年为了鼓励农民进行生猪养殖,在动物防疫方面就采取政府多头财政投入的措施,减轻村民的负担。

5、大力加强科技队伍建设。始终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围绕特色产业开发,采取综合与单项、骨干与普及、课堂与现场、项目与生产四结合的办法,开展科技培训,提高科技进步程度。一是建立科技人才库,大力实施乡村干部“素质工程”,编制了乡土人才登记册。同时,还采取组织科技人员到村组示范、参加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专业技术人才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使现有人才的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成为留得住用得上的专业人才。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篇5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大、*届三中全会和总书记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把握“推动科学发展,构建和谐水文”这一主题,按照省局党委的要求,结合*水文工作实际,以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核心,深入基层,倾听群众心声,努力把握科学发展的趋势和规律,认真总结成功经验,形成一批高质量调研成果,并及时总结转化为政策措施和制度,解决影响和制约*水文科学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调研内容及原则

按照省局下达的责任目标和重点工作任务,结合我单位年度调研计划,着重围绕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水文工作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制定促进科学发展的政策、服务科学发展、解决全省水文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和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开展调研。

调研要坚持解放思想,务求改革创新;突出实践特色,贯彻群众路线;深入分析研究,切实解决问题。

三、具体安排

(一)方法步骤

调研采取领导干部领题调研和开展专题调研相结合,调研时间集中安排在11月份。根据确定的调研课题,采取实地调研、蹲点调研、问卷调研、座谈调研、研讨调研等方式进行,也可多种形式结合进行。

1、调研准备。制定具体调研方案,发出调研通知,设计调查问卷,组织调研队伍。

2、深入调研。局领导带头进行调研,调研课题的具体组织协调等工作由涉及的科室负责。同时,局领导结合分管工作,指导相关科室开展调研。

3、形成报告。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研究,梳理出在科学发展上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工作思路,形成调研成果。

4、成果转化。对调研中能够解决的问题,要立即予以解决;对调研中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提出解决思路;对于自身解决不了的问题,逐级向上反映,提出意见和建议。逐步将调研成果转化为政策措施和管理制度与办法,推进政策制度的科学完善。

(二)课题安排

1、调研课题: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的一系列突出问题,加速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水文健康发展,全面提高为经济社会服务的能力和水平

调研内容及成果:通过对我*水文为当地社会经济建设服务现状的调研,分析制约当前水文工作发展和服务水平提高的突出问题,理清思路,切实增强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水文服务水平和能力的现实问题,全面进步推动*水文现代化建设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

2、调研课题:如何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不断提高职工素质,为*水文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调研内容及成果:就如何抓好水文管理干部队伍、专业技术和高科技人才队伍、水文监测技能人才为重点的各类人才队伍建设的探索切实可行的措施与对策,把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人才队伍建设中去,以职工素质的全面提升来推动*水文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

3、调研课题:如何更新观念,加强与地方联系,理顺水文体制,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水文发展思路;进一步规范水文测站管理;加快管理创新,建立高效财务管理体制

调研内容及成果:(1)加大调研力度,加快水文管理体制改革力度,认真探索水文“双重管理”试点和共建共管工作;(2)通过调研,分析水文测站存在的突出问题,并提出加强测站管理的办法措施;(3)研究如何宣传贯彻《水文条例》,探讨解决《水文条例》作用发挥不够明显的问题;(4)研究确立一种适应科学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进一步提高财务管理水平,推动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积极防范财务风险。

*

4、调研课题: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水情服务能力

调研内容及成果:(1)如何管理维护好防汛抗旱指挥系统,使系统在防汛抗旱工作中充分发挥作用;(2)如何做好水文情报预报工作,提高情报预报的准确性和时效性;(3)如何做好水情服务,尤其是基层测站,提高水情服务水平。

*

5、调研课题:优化调整水文站网,加强水文测站管理,加强水文测报能力,着力提高服务水平

调研内容及成果:结合省局优化调整水文站网要求以及“*”规划,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良好历史机遇,提出进一步优化调整站网的具体规划和意见。分析水文测站当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水文工作实际,着眼未来,提出科学管站的办法措施,建立和完善长效机制。如何科学地从仪器设备、科技人才培养、应急巡测等方面加强水文测报能力建设,全面提升水文服务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

责任科室:测验科、水质化验室

四、相关要求

这次专题调研活动是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确保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成效的关键环节,是提高广大干部职工综合素质的重大举措,也是推动我省水文工作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全局上下要高度重视,积极参与,确保调研活动顺利进行,取得实效。

1、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局领导领题调研,要亲自拟定调研提纲,亲自听取群众意见,亲自分析解剖问题,亲自撰写调研报告,各相关业务科室做好组织协调工作。

2、求真务实,多出成果。对调查了解到的各种情况,要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把握趋势找规律,进一步完善工作制度。

3、作风扎实,严格要求。调研过程中要摆正位置,虚心学习,轻车简从,勤俭节约,廉洁自律,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篇6

论文关键词:综合性科技期刊;地方经济;舆论引导;信息传播;沟通协调

科技创造财富,科技引领未来。作为展现当地科技工作的窗口和知识传播的平台,地方综合性科技期刊要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顺势而行,发挥自身特点,将杂志的发展与地方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这要求期刊有一个明晰的办刊思路,将科技两字贯穿始终,做深、做透科技这个大文章,只有心系地方经济发展才是期刊生存和发展的活力所在。

1地方综合性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一直以来,综合性科技期刊在传播党和国家的科技方针、政策,科技法律、法规,科技发展动态和科技管理工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科技事业的日益繁荣,综合性科技期刊普遍存在着规模小、体制落后和思路狭窄等问题,已经难以适应发展的需求,亟须走出“小科技”,融人“大科技”。

1.1地方综合陛科技期刊存在的问题

1)办刊意识不强。目前,多数有着政府背景的综合性科技期刊还依赖于靠上级管理部门给予一定的补助、收取微薄的论文版面费来维持生存,对于刊物的未来.办刊人缺乏统一、明晰的办刊思路,市场经营意识和杂志品牌意识淡薄,严重影响着刊物的发展。

2)内容与风格缺乏特色。许多综合性科技期刊的刊名大同小异,杂志的整体风格类似,基本以刊登职称论文为主,缺乏自身风格和亮点。此外,为了降低运营成本,还人为地将杂志采访、报道、活动策划等功能省略,取而代之刊登文件、领导讲话、过时消息等一些枯燥乏味的内容,严重影响着刊物的可读性。

3)脱离实际、视野狭隘。一方面,关系稿、人情稿、职称稿等充斥版面;另一方面,缺乏必要的调查研究和实践探讨,无法从更高的角度深层次挖掘和展现当前的科技发展成就。及时分析当前社会经济热点、难点问题等。

1.2地方综合性科技期刊承担的责任

1)社会责任。综合性科技期刊既是党和政府重要信息的者,也应是社会公共信息的者,起着二者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作用,既有公共产品的性质,也有产业的性质,因此,也必须要有社会公益意识,承担社会责任。

2)分析报道的责任。虽然杂志的特点决定了它不能像报纸那样及时报道瞬时新闻,但应借助于专业学科的背景知识,更深层次地挖掘内涵,详尽阐述所涉及领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综合性科技期刊要在众多杂志中脱颖而出,更应牢牢把握与科技相关的各个领域,发挥杂志特点,确立自己的地位。

1.3地方经济发展需要综合性科技期刊助力

1)在综合性科技期刊缺位的情况下,对地方经济发展研究较多的还是大众期刊,关注的焦点也只是集中在现象报道、宏观建设、观念改变等方面.缺乏专业背景的它们在遇到具体问题时仍无法深入解决。所以,综合性科技期刊应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从科技的角度担当起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任。要针对当地经济解决实际问题。

2)一批综合性科技期刊的探索已初现端倪。《华东科技》《今日科技》《太原科技》等杂志纷纷改版,引进大众期刊的成功经验,一改过去“论文期刊”的面貌,以各地指导科技工作窗口、企业科技顾问、科学生活向导为主要内容,使杂志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有了一定的指导性和权威性。用事实证明了综合性科技期刊可以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力支持。

2综合性科技期刊在地方经济发展中大有可为

2.1宣传典型为自主创新营造良好环境

1)宣传区域科技经济发展焦点。把握区域经济命脉,结合科技发展动态,破解发展难题,积极探索符合地方市场经济规律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杂志内容,宣传报道各地推进自主创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建设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以及在产学研合作,促进技术、市场与资本紧密结合等方面的案例。

以《今日科技》杂志为例,作为浙江省科技厅主管的一本综合性科技期刊,该杂志自2005年改版以来,不断在科学技术厅、科学技术局、科技型企业和科学大众之间寻求平衡点。开辟了“资讯·观察、产业·财富、研究·创新、科普·时尚”四大栏目,一方面,报道全省科技动态,宣传各地科技局的重大科技举措;另一方面,广泛联系科研工作者,关注大众焦点。其中,每期的一大看点就是对县域科技经济发展亮点的宣传,这是编辑人员在结合当地区域特色和政府部门的汇报材料的基础上,经过策划、提炼而来的,如“景宁创业富民名茶科技强县”“鹿城:打造自主创新温州模式”“汽车科技涌动路桥”等一系列展现区域发展特色和风采的专题,不仅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健康发展,而且成为各地交流经验的平台。

2)宣传企业自主创新典型。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一旦选择好典型案例,大力宣传企业自主创新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就能引导企业从重视基本建设、技术改造的扩大再生产转移到重视技术创新上来,进一步促进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为地方企业创新、创业营造良好的氛围。以《今日科技》杂志为例,《飞跃集团——核心技术创新战略》《海正集团——博士后创新战略》《“珠光”为世界刺绣无限光彩》等系列文章在“自主创新浙江行”栏目中的集中反映,展现了浙江民营企业“在自主创新中迅猛发展”的新风貌。同时,激励了更多的企业转变观念,积极投身到自主创新上来。

3)宣传科技相关部门的成功经验。重点宣传地方政府、科技部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鼓励和引导企业加大科技投入,构筑公共科技创新平台的成就和打造一流区域创新体系,营造有利于创新、创业环境方面的新举措。这对新时期转变科技行政部门工作职能和工作方式,提高科技管理工作效率和科学决策水平,扩大科技工作影响力有着特殊意义。《今日科技》杂志在2006年第6期,以较大篇幅刊登了位居“全国经济百强县(市)”第5位的慈溪市在开展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中的基本做法,即“政策引导、主体培育、平台打造、载体带动”,从科技工作的角度归纳和总结了近年来慈溪市委、市政府以自主创新推进慈溪率先实现科学发展的成功经验。同时,与各地科技局密切联系,为当地的科技局长开辟了“创新大讲堂”栏目,使科技局长的工作思路和声音能在杂志上进行广泛地交流、引起争鸣,为其他地区开展科技工作提供了借鉴。

4)宣传科技创新人才。综合性科技期刊应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加强对科技人才、科技先进集体、科技系统先进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报道,在科技创新方面树立学习典型,为广大科技工作者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舆论环境。

2007年,《今日科技》杂志开辟了以反映科研人员的历程、风采、成就为主要内容的特色栏目“科研人生”。宣传报道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的中国计量学院院长林建忠,执著追求再造龙泉青瓷冰裂纹绝技的工艺美术大师叶小春等人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同。“深入挖掘、真实再现”,科技杂志以其特有的角度宣传科技工作者,树立了科技创新人员的典型。

2.2传播信息为区域发展提供信息支持

1)政策信息。针对政府部门最新的方针政策、发展规划、调研统计等重大信息,深入解读其中涉及科技发展的政策措施,及时回答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综合性科技期刊背靠的就是“科技”,对政策解读的优势是其他刊物无法比拟的。

例如,《今日科技》开辟了“本期特稿”“权威推荐”等栏目。作为浙江省科学技术厅的舆论阵地,该杂志对浙江省科技发展新举措、科学技术厅政策法规、重大决策等都能够及时分析解读。

2)农业科技信息。当前,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变的时期,农民对技术、管理、经营等知识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为农民提供农业科技信息必将为我国传统农业注入新的活力。

《今日科技》杂志的“聚焦三农”栏目应运而生。《宁海“紫甘薯”种出“生命软黄金”》《创新科技特派员服务机制提升支农水平》《稻鱼共生:一号农业文化遗产》等文章深受农户欢迎。一方面,探索了农业科技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为转变农民思想观念,宣传科普知识,提高农民种养殖水平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3)国内外发展动态。就浙江经济而言.虽然经济发展迅猛,但仍是资源小省,问题突出。众多企业缺乏长远目光,在日益激烈的市场中利润不断下降,缺乏竞争后劲。因此,作为杂志媒体就应关注、追踪前沿,甚至预测趋向,帮助企业在产业转换升级当中发挥导向作用。同时,还应以媒体的宽广视野为区域科技发展决策提供参考。

“科技要闻”“科技在线”“科技广角”等栏目就针对国内外最新技术、产品和动态予以报道.透视其中的关键。如《科技时代资讯前沿》综合反映了国外最近科技产品,让读者了解与掌握了最新国际化产品。

2.3策划活动积极发展版外经济

1)策划评选活动。2006年,《今日科技》杂志社承办“2006年浙江省百名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推选表彰活动,正式启动后,反响巨大。来自全省各地的科技部门、科技企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都踊跃推荐,积极争取国内首次科技自主创新青年标兵的推选名额。

通过评选活动,《今日科技》杂志发挥了科技期刊整合不同资源的优势。一方面,极大地提高了杂志的影响力;另一方面,通过推选、表彰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青年科技人才,展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树立标兵和模范,引导更多的青年科技人才积极投身于创新型省份和科技强省建设中。

2)举办论坛。目前,众多媒体都通过承办论坛来共同为社会经济发展献计献策。《今日科技》杂志通过承办“首届浙江省科技企业家论坛”,为浙江省的优秀科技企业和优秀科技企业家提供了一个展示自主创新成果、总结自主创新经验、交流自主创新思想、畅想自主创新未来的崭新舞台。通过杂志的影响力,邀请政府官员和企业家们做精彩演讲,多角度地讨论了浙江省企业如何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科技强省战略的实施,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科技下乡。综合性科技期刊可以借助自身的信息资源优势和集中的科技网络,为地方经济发展牵线搭桥。《今日科技》杂志在数次科技下乡中,不仅给广大农民带去了丰富多样的科普书籍.而且根据当地特色带去了一些实用技术。甚至.编辑部还组织人力,对口与地方政府创办试点性质的企业,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科技结对枫树湾”就是典型的例子。不仅给该村农民送去科技书籍、科教光盘等科技物品.还与村干部和广大农民进行面对面的座谈.心与心的沟通。特邀科技特派员到枫树湾村为该村杨梅种植户举办了一期别开生面的培训讲座;畅谈科技结对的3年计划和近期具体事宜,设计推出枫树湾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杨梅礼品包装盒:提出“科技结对,产业创新.典型引路.跨越发展”的战略思路;商讨枫树湾村杨梅市场招商引资、申请省级绿色农副产品认证、开办杨梅技术培训班、举办杨梅大会等内容,得到了当地村民的热烈欢迎。

篇7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市科技创新战略要求,大力推进科技创新载体建设、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创新创业环境建设,强化产学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转化,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全面保增长、全面达小康提供科技支撑。

二、主要目标

1.全县高新技术产业投资30亿元,同比增长30%;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确保185亿元,力争200亿元,同比增长2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28%。

2.培植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申报认定民营科技企业30家,累计达到190家,实现年技工贸总收入250亿,同比增长23%;培植认定省以上高新技术产品15个。

3.培植专利大户5家,申请专利超1000件,授权专利400件,开展专利培训500人次。

4.申报国家、省、市级科技计划项目不少于100项,获准立项不少于40项,争取上级科技拨款不少于600万元,科技专项贷款9000万元。

5.开展“百家企业高校行”和县级产学研合作活动不少于8次,引进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吸引柔性科技人才300名。

6.力争新建20家市级、5家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申报省、市级科技进步奖15项,评定县级科技进步奖25项。

8.培植认定市以上农业科技企业3家,开展星火技术培训1500人。

9.建立省级院士工作站1家,新增科技孵化器面积力争达10万平方米。

10.全县科技服务业收入达到2亿元。

三、重点工作

(一)加强创新载体建设

1.推进创新企业建设。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加大资源投入和政策扶持力度,激发企业自主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企业提高技术含量和市场竞争能力,主动抢占产业链的高端增值环节,走高效集约发展道路。围绕高新技术新兴产业领域,重点在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半导体照明、汽车电子等领域着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活跃、技术水平和规模效益位于行业领先水平的科技成长型企业。积极帮助企业协调解决技术开发、人才引进、科技投入等问题,努力使企业尽快成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通过精心培育,确保全县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不低于25%,高新技术产值占规模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28%以上。争取全县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5个,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3家。

2.推进研发机构建设。按照“有科技人员、有研发经费和设备、有研发课题、有技术依托单位、有激励措施”的“五有”要求,引导全县所有企业建立健全研发机构,使研发机构成为科技要素聚集与科技成果开发的平台、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努力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重大关键性技术瓶颈,摆脱束缚产业发展的技术障碍,增强产品研发能力,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规模化。确保全县年销售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部建立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争取新增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家。

3.推进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创业园和科技孵化器建设,努力使科技创业园成为区域创新的技术源、辐射源和动力源,使科技孵化器成为高科技企业成长和新兴产业培育的摇篮。年内新建成一个科技创业园,孵化面积10万平方米。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整合集成科技资源,培育扶持机械电子、风电装备、精细化工三大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基地,增强骨干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农业(海洋)科技园区建设,强化农业技术创新,以优势资源开发为重点,培育和壮大科技型企业。加强各类农业(海洋)科技计划的集成,积极组织星火培训,示范实施农业信息化项目。加快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充分发挥生产力促进中心等一批科技中介机构的作用,积极开展咨询服务、技术交易等工作,加快做大科技服务业。大力推进服务农业科技创新的科技服务超市和便利店建设,年内建成3家。

(二)增强产业竞争实力

4.提升产业发展层次。要按照“传统产业品牌化、优势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的要求,着力推进高新技术改造纺织服装、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提升产品档次,增强市场竞争力;着力加快石油机械等制造业优势产业的发展,加强核心部件、关键材料的研发制造,推动其不断向规模和高端攀升;着力推动汽车电子、太阳能光伏、风电装备、半导体照明等新兴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规模优势,不断提高贡献份额。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加快金融、现代物流、科技、信息等生产服务业发展,着力培育和引进一批服务外包企业,不断提高服务业在GDP中的占比。大力发展现代农(渔)业,加强现代农(渔)业示范区、优质粮食产业基地的建设,大力发展设施农业,形成一批规模大、水平高、带动力强的高效农业基地,逐步形成“一镇一品”的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5.提升项目实施水平。重点围绕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开发领域、全县科技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确立的发展领域,积极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通过政府科学技术资金的引导投入,进一步强化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重点产品群、产业链的形成和壮大,促进全县高新技术产业化和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化的发展步伐。积极做好拟申报项目的标准制订、产品检测、专利申请、科技查新、成果鉴定等前期基础性工作,认真编制项目申报材料,确保项目申报材料质量。围绕省科技厅“工程”组织项目申报,全年申报各级各类项目不少于100项、立项不少于40项,争取上级科技拨款不少于600万元、科技专项贷款9000万元。要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为龙头,提升全县高新技术产业的层次,优化产业结构。通过实施一批民生科技项目,建立科技引导和推动社会事业发展的示范体系,促进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协调发展,使科技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

6.提升科技招商实效。县“四大载体”是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要积极其发挥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优势,将科技工作与招商工作有机结合,大力引进技术含量高、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高新技术人才、项目和企业,努力建设创新型园区,成为自主知识产权、自有品牌的集聚区。全县力争新引进科技项目占新引进项目总数的29%以上。

(三)培育科技创新源头

7.加强产学研合作。有针对性地征集、一批层次高、有前瞻性的技术需求项目和科技成果信息。要围绕全县优势产业,继续组织企业开展“科技取经万里行”活动,组织企业到中西部地区、高校院所、部队院校寻找重大科技成果,引进高层次科技人才;组织国内著名的科研院所和科技专家来*举办科技论坛、科技成果信息会,开展科技服务。要开拓新的产学研合作渠道,扩大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建立更多高层面的产学研合作联合体。力争全年组织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30项,吸引柔性科技人才300名,并建成县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个。要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加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的组织力度,充分发挥国际科技合作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引导作用,实施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项。

8.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要以创建省知识产权区域示范县为契机,大力实施知识产权战略。认真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的专利申请、科技成果鉴定和科技进步奖申报工作,尊重科技人员的劳动成果。力争专利申请量超1000件、授权量超400件,发明专利申请量占专利申请总量比达25%。继续抓好专利示范企业、专利规模企业和专利大户企业的培育和服务工作,培植专利大户5家、专利示范企业10家。实施专利申请资助政策,不断提升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质量。促进专利成果项目的转化、实施和产业化。

9.加强创新人才培养。大力培养面向产业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和创新团队,使科技计划项目的实施既出成果、又出人才。采取企业、学校、委托培养、外出进修培训等多种渠道和形式,重点培养全县优势产业、新兴产业的技术创新紧缺型人才,在全县建设好具有较强创新意识和创新管理水平的企业家队伍、具有较强科技研发能力的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和具有较高技术水平的技术工人队伍。全年培训创新管理人才5批、500名。要不拘一格引进人才,千方百计引进有科技成果、有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加大申报省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引进计划的组织力度,力争有2人(或团队)以上获省资助。建立多种形式的“人才驿站”,更多的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以全职、兼职或短期工作的方式,参与全县重要项目的开发。建立“企业院士工作站”,力争重点引进1名院士,5名海内外博士及创新团队。

(四)优化科技创新环境

10.强化科技工作组织。要以国家科技进步县考核为抓手,继续开展科技兴县功臣评选以及镇、区“创新杯”竞赛活动,坚持实行正常的科教兴县领导小组成员会议、科技工作会议、季度工作例会、重点工作推进会、科技统计月报等制度,及时通报情况,交流工作,加强沟通,充分发挥各类媒体和科技网站、刊物的作用,大力宣传科技政策、信息和先进典型,努力营造浓厚的科技创新氛围。

篇8

20*年是*科技系统始终坚持以“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指导方针开展工作的一年,是通过科技引导着力为全市各行各业各条战线提供科技支撑的一年。一年来,由于各级的关心支持和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我市除较好地实施了*市及以上级科技计划项目3项和本级科技计划项目11项认真开展了送科技下乡、送科技入园(区)、科技扶贫、科技进村、科技培训,科技服务、引智引资活动外,还颇具特色地抓了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20*年12月底,以政府17号文的形式下发了《*市科技三项经费管理办法》,该办法就经费的适应范围、使用原则、申报程序、资金划拨、管理监督等条款内容进行了祥细规定,《办法》的出台首开了*县(市)级科技三项经费规范化管理的先河;二是投资3万多元,制作了16块1.5米×2.2米的*市“十五”以来的科技成果展板。该展板从360多幅摄影照片中精选了160多幅,所有展板图文并茂、构思精巧。通过巡回展既展示了*的科技成果又浓厚了科技氛围;三是创新了科技培训与科技普及工作思路。整合全市技术培训资源,全年共举办各类培训班60多期,培训各类专业人才6.3万余人。20*年11月在麻双乡举办的油茶培训班上,还聘请了*市林科所的刘体庆高级农艺师前往授课和实地指导。

总之,20*年,由于全市上下的努力,全市科技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2009年是着力实施*科技“十一五”规划的重要年,是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向纵深推进“一个主题、九个重点”工作部署的关键年。是努力把*建设成为*都市工贸生态、宜居创业的新城区和江西综合实力强市的奋进之年。

2009年,我市科技工作的总的指导思想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针;紧紧围绕我市主导主业,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科技的发明、发现、创新,成果的推广、转化、运应和专利的引进、消化、吸收为重点;以科技入驻主导产业、服务各行各业为主攻方向;通过科技引导、科技扶持、科技服务,着力开创全市科技工作的新局面。

主要目标是:区域创新体系日趋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三大产业的科技含量明显提高,科技服务主导产业的力度不断加大,科技支撑的作用日趋凸显。

具体做法是:四个围绕四个抓。即:围绕大科技理念抓宣传,围绕主导产业抓项目,围绕工作重心抓培训,围绕创新意识抓服务。

1、围绕大科技理念抓宣传。今年,我们要在营造科技氛围、强化科技理念、提高学科学用科学水平上下功夫。在科技宣传上从三方面进行努力:一是以科技活动周为中心,继续将送科技下乡入园、送特派员入企入村、送科技知识入户作为全年工作的着眼点,一以贯之。二是通过科技服务入园进社区,入乡进圩场,在全市营造浓厚的科技氛围。三是创办“*科技”月刊,通过媒体大力宣传国家、省、*市和我市的科技政策、措施宣传报道城市科技动态,传递科技信息等。

2、围绕主导产业抓项目。为使我市今年星火项目、社发项目或成果推广类项目有新的建树,国家中小企业科技创新基金项目有新的亮点,高新技术、工业重点和农村基础建设项目有新的突破。我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把项目建设作为工作的重点进行落实,紧紧围绕以甜柚为主的果业和生猪为主的畜牧业等两大在农业主导产业,以及矿产品加工、家俱、电子、服装、食品加工、化工等六大工业主导产业,找准切入点,狠抓项目建设。年内认真抓好科技入园工作。一是抓好城郊龙回至浮石四万亩精品甜柚基地示范项目,按照现代农业科技园建设的要求,建立3000亩核心示范园,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着力抓好甜柚种质资源建设示范,年内在资源圃2000m2网室内培育从华中农大和中柑所引进的20个国内外新品种,繁育已脱毒的苗木,并将本市20个品种资源送华中农大脱毒后进行品种资源的保护。整合资源重点抓好核心示范园新技术推广,在3000亩核心示范园区全面实施节水灌溉示范项目、园内点灯(专业灯)、树内挂螨(捕食螨)树上挂板(黄板)等病虫害生物综合防治示范项目、梯上及全园种草水保工程示范项目、“猪、沼、果”配套建设示范项目。对出栏千头以上的大型养猪场,推广科技进行排污物处理,引进技术进行自然养猪法的试验示范。对园区技术指导,选派2名科技特派员,实行技术承包责任制,分户包干负责技术指导、培训和专业队的组建运行,确保甜柚标准化技术进园入户入脑。通过近2年的努力,将基地打造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二是抓好科技入工业园。在工业园成立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派驻2名科技人员到中心上班,负责全市“一园三区”内科技政策、信息宣传,民营科技企业的认证、科技项目的申报、科技人才的引进及专利引进利用,本级项目倾斜“一园三区”企业,从而使我市工业园区企业主增强创新意识和科技创新能力。

篇9

2009年底,哈尔滨市委提出了“北跃、南拓、中兴、强县”新战略。决定将国家级开发区——哈尔滨高新区整体迁往松北,进行“二次创业”,与松北区共同承担“北跃”战略任务。松北区与高新区携手谱写“以水定城、科技兴城”的“北跃”篇章,阔步走进崭新的松花江时代!

一、“北跃”战略的内涵意义及思路目标

(一)“北跃”战略的提出基于丰富的内涵和深刻的意义

哈尔滨是我国北方水资源最丰富的特大城市,一条大江横贯东西,万顷湿地卧居城中,众多水渠纵横南北。哈尔滨是科技优势十分明显的区域性中心城市,科研机构众多,大专院校云集,科技人才密集。“北跃”战略,就是要按照“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构想,树立“以水定城,科技兴城”的发展理念,坚持“北国水城,科技创新城”的发展定位,把水生态和高科技两大优势资源整合起来,借助人们的亲水心理,通过生态景观的建设,丰富滨水文化内涵。用环境和文化的魅力,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吸纳集聚各类高端研发机构、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创业者,通过高新技术带动产业发展,从而增强发展实力,实现在江北再造一个哈尔滨的奋斗目标。

北国水城是市委市政府按照省委省政府“以水兴城、以水富城、以水丽城”的重要战略部署,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促进水与城市、人与自然、城市与郊区、风景旅游与小城镇建设的和谐发展,打造“万顷松江湿地、百里生态长廊”,展现“城中有田、村中有城、楼在水中、人在景中”的新景象。北国水城规划578平方公里,计划用20年时间构建“二纵四横十八湖”的水网体系,使水面率达到12%,城市由“绿色”升华到“蓝色”。通过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都市农业和观光农业,建设生态城镇和生态社区,实现城乡融合,打造城中有水、水中有城、独具魅力、充满活力的生态新城。

科技创新城主要是依托我市科技人才资源、产业基础优势,通过推进国家级高新区、松北区、大学大所大厂联动,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搭建研发和产业化平台,集聚国内外科技创新资源,建设科技资源最富集、科技创新成果最多、产业转化能力最强的技术创新中心,国家级一流研发中心,国内外知名的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基地,提升哈尔滨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支撑和科技平台。科技创新城规划137平方公里,计划用20年时间,构建高新技术研发、高新技术孵化、高新技术市场三个体系,发展新材料、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孵化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建成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竞争有实力、发展有后劲的科技名城。

“北跃”战略包含着全省“经济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承担着再造一个哈尔滨的历史使命,肩负着省委对哈尔滨提出的“经济发展的支柱、科技创新的先导、城乡建设的表率、服务全省的平台”重要职责。实施“北跃”战略,是全市发展格局的调整,是用松北的跨越式发展,促进全市科技产业集聚,加快全市产业结构合理调整,增强创造力、创新力,实现哈尔滨整体经济水平的提升;实施“北跃”战略,是全市发展空间的拓展,是用松北快速扩张,促进哈尔滨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加快产业转移,人口转移,科技、文化、教育事业转移,实现哈尔滨“一江居中,两岸繁荣”的大发展格局;实施“北跃”战略,是全市发展势能的积蓄,是用松北现代化新城的建设,促进我市现有优势特色资源集聚,带动和提升整个哈尔滨的高品位和高层级,积累发展后劲,实现哈尔滨在全国的晋位升级。

(二)“北跃”战略的实施基于科学的思路和明确的目标

松北区、高新区依据“北跃”战略的丰富内涵,围绕再造一个哈尔滨的目标,确定了近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即,立足全市发展的战略重点,坚持北国水城、科技创新城“两轮驱动”,通过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以高端服务为代表的现代服务业“两高支撑”,努力在综合实力上有大跨越,在项目引进上有大突破,在城区功能上有大提升,在民生改善上有大作为,实现统筹发展、协调发展、和谐发展。

具体讲,就是实现六个跨越:

一是通过打造科技创新城,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新跨越;

二是通过构建“三横三纵”交通骨架,带动基础设施建设新跨越;

三是通过打造北国水城,实现景观建设新跨越;

四是通过太阳岛深度开发,实现旅游产业发展新跨越;

五是通过城乡统筹,牵动城乡一体化发展新跨越;

六是通过增加土地储备,促进可持续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发展新跨越。

计划到“十二五”末,建成区面积达到50平方公里,全面完成科技中心、文化中心、金融商务中心和太阳岛国际会议中心建设,哈尔滨大剧院、科技中心内创新创业大厦、国际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大厦等哈尔滨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沿江一线高楼林立。以“三横三纵”为支撑的城区路网基本建成。构建起“交通、产业、景观”三大骨架。建成一个集生态、科技、文化、产业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

二、“北跃”战略实施以来取得的进展

两年多来,松北区、高新区按照“超越自我,执政为民”的要求,采取超常规措施,同步推进规划设计、征地拆迁、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等重点工作,“北跃”战略取得了阶段性进展,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

篇10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科技新区”为目标,按照“整合、建设、共享、服务”的工作思路,引进和吸引科技人才、科技项目,集聚创新要素,大力发展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整合科技因素,优化资源配置,建立共享机制,构建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提升科技服务水平,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建设原则

1、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立足当前科技、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结合鹿泉科技资源现状、特点,围绕支柱产业和重点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按照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技术创新服务平台的不同功能和特点,进行分类指导,分步实施,成熟一个,启动一个。

2、政府引导,多方共建。加强对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政策支持,建立稳定的投入增长机制,倡导和鼓励企业、非营利组织等社会各界,通过不同渠道和方式,积极参与平台建设,形成全社会合力共建的浓厚氛围。

3、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打破部门、行业、区域和单位的界限,通过市场化机制,扩大增量投入,盘活存量资源,有效调控增量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科技资源潜能。

4、突出共享,强化服务。采取切合实际,灵活多样的整合方式和共享模式,形成资源共享,互联互动,良性发展的有效机制。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平台开放共享和创新服务功能,建立科技创新服务体系。

三、发展目标

围绕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加快对接、融合国家和区域科技创新计划,吸引、培育专业化人才队伍和服务机构,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壮大科技研发实力,努力建设特色明显、运转顺畅、资源共享、服务高效的科技创新平台。到“十二五”末,建设3-5家石家庄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培育科技带头人7-9名。

四、主要任务

以科技创新需求为导向,围绕优势行业和重点企业,吸引人才、项目、资金,建立利益共享、多方共赢的运营机制,促进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结成产学研战略联盟,培育并保留一批科研专家、设备,提高科技研发和产业化能力。

加强与国家、省市科研机构对接,围绕重点企业的重点产品、关键工艺等科技课题,立足于整个行业的共性技术进行研发,有计划、有步骤的培育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行业科技进步提供服务和技术支撑。

注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后续建设,引导企业把握好保密与开放两个规定,持续加大科研力量投入,在保持本企业领先的前提下,通过共享设备等科技资源和指导生产工艺优化、产品进步,引导带动整个行业技术标准的提高,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服务能力,充分发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对我市科技创新的支撑作用。

五、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领导。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工作量大,需要各个方面协同配合,共同推动。市政府统一领导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由市科技局会同市财政局、发改局共同协调负责,日常办公机构设在市科技局。

2、严格落实政策法规。按照《科技进步法》、《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纲要》、《河北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石家庄市科学和技术发展“十一五”规划》要求,结合鹿泉实际,因地制宜,在资金投入、管理共享和绩效服务等方面,研究制定具体措施,建立较为完备的工作机制,为平台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