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范文
时间:2023-03-16 13:51:47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养老信息化工作思路,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今天的会议是市信息化工作委员会的年度工作例会,既是一次年度工作的总结会,又是一次经验体会的交流会,更是一次新年工作的研究部署会。刚才,市信息化工作委员会“一办四组一中心”牵头单位和相关部门领导都作了很好的发言,*部长、*副主席作了重要讲话,我听了很感动,也很感谢。相比于20*年召开的信息委全体成员第一次例会,今天从大家准备的材料来看也好,从汇报交流的内容来看也好,相信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在座的各位领导、具体工作人员,对信息化工作越来越专业、越来越有水平了。原来我们当中多数人都是门外汉,对信息化这项专业性比较强的工作怎么抓还心中无数,但是经过一年来的努力,每个同志投入进去了、深入学习思考和实践了,大家就慢慢成为信息化推进工作的内行,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这也是目前我市信息化工作取得较好成绩的重要原因。下面,我在*部长和*副主席讲话的基础上,再强调三个方面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应当充分肯定20*年的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其他各位领导的关心支持下,经过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在市政府办、农办、发改局、经贸局等“一办四组”牵头单位的组织协调下,20*年信息委的工作和全市信息工作进展都比较顺利,而且有不少工作可圈可点,前后获得了省、*市信息部门领导的充分肯定,全市信息化工作在创新体制机制、理顺工作思路、强化统筹整合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可以说我们已经基本解决了以往信息化工作存在的目标不明、体制不顺、职责不清、管理混乱、盲目建设、资源浪费、缺乏共享等突出问题,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绩效和整体水平均有明显提升。
一是信息委成功实践专委制运作思路,全市信息化工作得到统筹推进。推行专委制改革是*市实践大部制改革思路、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的重大举措。按照专委制运作思路统筹推进信息化工作是我市信息化工作的一大创新亮点。20*年市信息委全面贯彻“统筹整合”的理念和思路,按照专委制“淡化部门概念、强化工作理念,打破部门壁垒、增强整体合力”的工作要求,统筹、协调、指导全市信息化工作,收到很好效果。从一年多时间的运作情况看,对于信息化这样专业性很强、涉及面广,资源分散、整合难度大的情况,按照专委制“统筹整合”的运作思路来整体推进信息化工作是现实可行的。全市信息化工作坚持目标统领、经费统筹、职责统分,实行项目带动、部门协同、资源整合、共建共享,促进全市在运用信息化手段以无形空间改造有形空间,提升政府机关政务效能、实行权力阳光运行,推行城市和社会管理服务创新,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等领域取得了全面进展。
具体来讲,我市“数字*”建设的目标思路进一步理顺,“高效能电子政务提升工程”、“城市与社区信息化推进工程”、“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工程”、“农村信息化示范工程”等四项工程顺利实施,权力阳光运行电子政务支持系统、城市数字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数字城管、数字交管、数字公安、大社保信息系统、农村信息化综合服务平台等重要信息化项目已基本完成平台建设,并逐步投入使用。农村信息化示范建设还得到了省、*市有关部门的肯定和经费支持,目前我市已被列为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市)。这些成绩的取得都非常不容易。
二是信息委相关工作制度不断完善,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资源整合共享程度和资金绩效明显提升。在充分调研和论证的基础上,信息委制定下发了《*市信息化工作委员会议事规则》、《*市信息化工作目标考核办法》、《*市信息化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等一整套管理制度,为信息委工作的规范有序推进,提供了有效的制度保障。按照市委市政府有关信息化资源整合共享的文件规定,通过实施信息化项目审批一张口、经费划拨一支笔、项目服务一条龙,通过实行项目申报前的技术指导、项目审批中的论证把关、项目建设中的监督服务,切实加强项目控制和管理,大力推进全市信息化网络整合、机房设备整合、后台数据中心整合,使全市政府投资信息化项目的资源整合共享程度和资金绩效大幅提升。比如大社保系统,将劳动保障局的医保系统和养老保障系统服务器进行了整合;城市数字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整合了全市所有的监控摄像头和大屏幕监控设备;在其他项目系统建设过程中,对不同项目的同类设备都进行整合,建立全市共享的中心机房,这样可以为政府节省大量资金。以往我市推进信息化项目建设,都是部门单独申报、单独建设、单独购买设备的,缺乏全市的统筹整合。现在信息化资源整合的效益已经明显体现出来,20*年市政府只安排了1000多万元的信息化专项资金,但做了按以往做法要投2000多万元的事情。
三是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工作思路逐步理顺。信息化是实现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动力来源,信息化和工业化的融合过程,实质上就是信息资源、信息技术和信息运行平台在产业经济中转化为主导资源、核心技术和基础平台的过程。近几年来,我市制造业信息化、电子商务进企业和光通信等信息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由于种种原因,我市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张皮”脱节的情况依然明显。根据省、*市对当前信息化工作的部署以及我市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实际需要,市信息委由市经贸局牵头组织相关部门开展了大量调研和多次讨论,形成了《加快推进*市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了“两化融合”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在今天会议上征求大家意见。这个文件非常重要,在会后要抓紧根据大家意见进行修改整理,争取尽快向张锦铭市长和分管工业的陆洪勤副市长作次汇报,争取以市委市政府“两办”文件尽快下发实施。
二、必须清醒的看到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我们在看到以上成绩的同时,也必须客观认真地分析和对待存在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信息委在专委制运作上还存在一定障碍。我市虚实结合的专委制改革,对于冲突现行县级行政管理体制下存在的部门职能分散、重叠和资源难以整合等弊端,实践证明是非常有效的。从信息委的工作情况看,尽管按照专委制思路运作在总体上还比较顺畅,但由于受领导和部门的传统分工体系、干部的传统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等因素影响,要真正按照专委制工作要求开展工作,还存在一定障碍。特别是有时候部门的概念还比较强,打破部门壁垒还比较困难。还有就是一些牵头部门的责任还不够落实,工作主动性不强,对统筹整合畏难情绪比较大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专委制改革实践的深化和统筹整合作用的发挥。
二是全市信息化专业人才紧缺的矛盾依然突出。我市全市统一的信息化人才紧缺,而且部门之间人才资源的统筹利用难度非常大,已严重影响信息委对全市信息化工作的统筹指导。这方面的矛盾在全市信息化重要项目推进过程中已充分暴露出来。譬如权力阳光运行的信息化平台建设,这个项目涉及面广、要求高并承担着*市试点的重任,在前期由于缺少负责任的专业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全面把关、缺少与*市信息办的沟通,使得这项工作在思路上发生了一些偏差,后来虽然对整个权力阳光信息平台支持系统的框架进行了重新构建和完善,但一些环节还是拖延了时间进度。目前,根据市编委的批复,市信息中心增加2个编制,下一步要抓紧确保人才到位,要重点确保如权力阳光运行信息化平台等全市性统一平台的运行和保障。
三是在信息化项目的推广应用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避免造成新的更大的浪费。这几年我市各部门建设了很多信息化平台,如果不充分应用,还会出现新的更大的浪费。我了解到我市有很多项目应用的程度还不高,甚至建成后一直没有真正投入使用。要让建成的信息化项目发挥更大更好的作用,在这一点上各部门工作还有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信息化“四项工程”推进工作还存在不平衡。例如,电子政务建设统筹整合的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大,部门之间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综合利用还有较大难度;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作的思路、政策、体制还没有理顺等等;城市社区信息化推进步伐有待加快,等等。
三、对2010年工作的几点要求
2010年全市信息化工作安排,刚才市信息委办已作了通报。总体上要结合市委市政府重点工作的部署,继续坚持以“数字*”建设为目标,以专委制运作为保障,以“四项工程”为抓手,实行资源整合、项目推动,进一步提升全市信息化整体水平。具体要把握以下三个方面要求:
(一)按照市委关于建立长效机制赋予实际功能的要求,努力把信息委打造成专委制运作的成功典范。在前不久市委常委扩大会上徐文光书记专门强调要对专委制建立长效的机制、赋予实体的职能,这对专委制的持续正常运作至关重要。按照市委的这个要求,我们要努力把信息委努力打造成专委制运作的典范。虽然说这个目标提的可能有点高,但只要大家共同努力,我们还是有信心的。在2010年,一是要确实按照“淡化部门概念、强化工作理念,打破部门壁垒、增强整体合力”的工作要求,强化执行“一办四组一中心”的职责分工,强化各牵头单位的责任落实,特别是部门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责任的落实。“一办四组一中心”牵头单位的主动意识、责任意识和能力建设,对整个信息委工作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二是要按照富委〔20*〕20号、21号文件以及最近市编委批办的文件要求,尽快组建好*市信息中心。争取人事部门支持,用新增的2个编制尽快招聘或调用目前急需的1名分管项目技术服务的中心副主任和1名技术骨干,并与市政府网络信息中心的相关职能进行统筹整合,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同时通过服务外包的形式吸纳2-3名技术人员,这样市信息中心能达到5-6个专门的技术人员,可以基本保障目前信息委工作的需要。这支技术队伍是赋予信息委实体功能的重要体现和保障,要充分发挥他们在全市电子政务运行管理和信息化项目建设技术服务以及培训指导的职能。三是要进一步完善落实好信息化专项考核、平时督查和定期通报以及政府投资项目管理等制度。要根据2010年信息化专项经费额度,科学合理安排好项目,对提交会议的项目计划方案,信息委办要根据大家讨论的意见,适当做些调整,并及时提交市政府主要领导审核和市长办公会议讨论。四是争取在3—4月份组织召开一个全市信息化工作推进大会,全面动员部署全市信息化工作。
(二)按照融入*市发展大战略大思路的要求,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工作服务全局的水平。
在今年1月4日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结束后,徐文光书记讲话强调指出,当前*市委、市政府提出要以城带乡、以点带面大力发展郊区经济。*作为*地区县域经济的龙头,必须加快新型城市化、城乡一体化进程,大力发展郊区经济。我觉得这些要求体现了我市发展的大战略、大思路,对此信息化工作一定要主动融入、服务全局。
一是要服务于我市体制机制创新。近年来,我市在体制机制创新中提出要建立大财政、大计划、大监督、大平安、大社保体系,对这其中的“大”,是一种理念上的“大”,我的理解是包含了统筹、整合、共享的意思。事实证明,单靠以往传统的、靠纸张飞来飞去的做法,是难以做到真正的“大”的,只有依靠运用信息化手段把相关事项系统集成起来,实行信息的快速传递和共享,才能实现一种整合的“大”、一种共享的“大”、一种系统的“大”。20*年,我们推进权力阳光运行信息化平台、政府投资项目监管平台、公安系统信息化深度应用系统、财政预算管理系统、大社保信息系统、审计监督信息系统、发改局项目库管理系统等重要信息化项目建设,是各大体系建设的重要支撑。在2010年,我们必须继续加快建设和开发应用好涉及各大体系建设的信息化项目。
二是要服务于我市企业转型升级。近年来我市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建设以及电子政务进企业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下一步我们要按照全省经济和信息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市信息化办公室的有关部署,争取尽快出台我市加快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实施意见和电子政务进企业三年行动计划。要适应新的形势,研究完善制造业信息化试点示范企业认定条件和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办法,突出信息化对改造传统产业、培育壮大现代产业集群、发展高新产业的推动作用,加大对符合产业导向的重点企业、重点行业、重点块状经济产业信息化技术开发和应用项目的扶持力度。当前要突出抓好利用信息技术推进节能减排以及物联网技术应用的试点和示范,并积极探索推进商贸服务业的信息化示范建设。要进一步研究完善扶助政策,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市的信息产业,巩固提升光通信基地(光纤光缆产业园)。要紧紧抓住我市在银湖科创园引进银江集团开发建设数字科技城的大好机遇,大力发展适应我市产业升级改造需要的IT信息服务业。
三是要服务于城乡发展统筹。实践证明,利用信息化手段拉近城乡距离、缩小城乡差距是目前统筹城乡发展的重要的手段。2010年,在城市要加快数字城管、数字交通、城市数字信息综合管理平台等完善应用步伐,并积极开发好与*对接的“96345”服务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在农村要继续以创建省级农村信息化示范县(市)为抓手,在巩固提升20*年3个示范乡镇、15个行政村建设成就的基础上,2010年新增5个示范乡镇和25个示范村建设。我们要进一步争取省经信委的指导和支持,进一步加大对示范乡镇(街道)、村的扶持力度。同时,市农办、组织部、电信局要在农村信息化综合平台的开发应用、推广和示范点建设上加大指导力度。
(三)按照顺应当前信息化发展的趋势,努力把我市县域经济信息化程度提升到全省一流水平
篇2
1、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做好已有项目推进工作。一是认真组织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精神和《瑞兴于试点规划》要求,积极向上争取更多更大的项目,并加大力度跟踪项目进展情况,争取列入国家级规划;争取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试点项目实施;争取“瑞兴于”试验区五大基地之一的市职业资格认证基地的项目实施。二是下一步将继续做好赣南苏区振兴发展重大项目推进工作,公务员培训基地进行实质性建设,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完成征地、可研、初设,并积极争取国家部委认建。
2、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强化苏区振兴发展人才支撑。出台《引进人才若干规定》、《引进人才实施方案》、《市加强现有人才队伍实施意见》,推进实施“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和“高技能人才振兴工程”,配合实施“赣鄱英才555工程”,通过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干事创业,形成吸引人才向心力,为苏区振兴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13年累计实现引进100名城市规划、项目策划、文化创意、现代金融、资本运作、经营管理、名教师、名医生和高技能人才等优秀人才,3年内实现引进300名上述优秀人才的目标。落实人社部《大力推进技工院校改革发展的意见》,大力推进技工院校的发展。稳步推进“一村一品”工作,培养一批“一村一品”产业带头人。
3、建设公务员培训基地,树立特色培训品牌。充分发挥公务员培训基地引领作用,搞好公务员培训基地建设,完善培训基地各项管理制度,向上争取更多的公务员素质培训、能力提升等主题培训班安排到公务员培训基地,将公务员红色培训打造成我省乃至全国样板。一是研制公务员培训模式,着重在讲座式、体验式、研讨式等方式进行探讨。二是完善教学场所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利用党校、中央革命根据地历史博物馆办公及教学场所,先行先试红色培训。三是完善公务员培训项目管理、培训质量评估、学员管理、教学管理、师资管理、后勤管理等制度,并将制度上墙。四是组建教学与服务机构,争取上级批准成立公务员特色教育培训中心,核定编制,配备教育培训管理与后勤管理人员,组建保障服务队,确保培训工作顺利进行。
4、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健全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一是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继续开展带头创先争优、争做人民满意公务员活动。做好公务员“四类培训”工作,推进公务员职业道德建设。二是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进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制度,力争在全市实现事业单位岗位管理和聘用单位人员全覆盖;配合市做好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集中统一考试工作,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招揽更多更适合的优秀人才;推进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处分暂行规定的贯彻落实,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前期调研工作,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三是切实做好安置工作。严格落实中央和省有关安置工作的各项政策,确保安置任务落实到位;贯彻落实企业干部收入水平动态增长、相关部门维稳工作协调联动等机制,深入开展关爱行动,维护企业干部总体稳定。四是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巩固义务教育学校和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成果,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工作。继续配合做好规范公务员津贴补贴工作。
5、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贯彻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和鼓励创业的方针,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一是要落实好小额担保贷款、社会保险补贴等优惠政策,通过创业带动就业;二是要大力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为就业困难群体购买公益性岗位等工作,缓解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压力;三是要积极推进工业园区企业招工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四是开展多层次、多工种的劳动技能培训,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五是深入推进“一网五点”建设,不断加强就业信息和就业监测工作,实现公共就业服务标准化、信息化、常态化、均等化。六是开展“在外乡贤返乡创业工程”活动,加强与在外工商界人士的沟通联系,宣传推介"回归创业"的各项优惠政策,激发本土创业活力。
6、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着力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坚持全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方针,以增强公平性、适应流动性、保证可持续性为重点,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要大力实施民生工程。加大对民生工程的统筹调度和监督监察工作。千方百计筹集所需资金,确保各项指标不因资金短缺问题而影响进度。二是要抓好社会保险,特别是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基本实现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三是要提高保障水平。根据上级统一部署,按照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调待增幅的标准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适当提高城镇大集体困难企业、手工联社大集体企业未参保退休职工和未参保返城未安置就业知青的养老生活补助标准,将财政月人均养老生活补助标准提高到305元。四是要强化基金监督管理。加强社保基金内控制度体系建设,实现常态化和制度化。采取实地稽查、书面稽查、投诉稽查、联合稽查和劳动保障年审等多种行政手段,强化社保待遇支付稽核。五是要提升经办管理信息化水平。深入推进“金保工程”建设,加强乡镇劳保所、社区信息化建设;实现全市各乡镇接入省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信息系统;加快社保卡发放,建立参保人员专项缴费绿色快捷窗口。
篇3
上半年,我局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严格遵照上级业务部门的要求,按照局领导班子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及工作重点,科学部署、合理安排、认真实施、狠抓落实,目前基本达到了预期目标。
(一)督促指导、全面开展业务工作
1、认真做好了馆藏档案的管理工作。做好了档案资料的整理上架排序工作,确保馆藏档案资料便于查找利用;指定专人负责、定期检查、随时察看、切实落实“八防”措施,确保了馆藏档案的完整与完全。
2、督促指导各乡(镇)、各单位做好上年度形成的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工作。根据档案法律法规,要求各乡(镇)、各单位在6月份前做好上年度形成的档案资料收集整理归档工作。我局安排人员上门督促指导,帮助档案工作人员提高实际操作能力,督促完成档案资料收集归档工作。目前,全县各乡(镇)、单位均完成了档案资料的收集,部分乡镇、单位已经完成了整理归档工作。
3、重点实施“十二·五”规范进馆规划。今年安排了24个县直单位的到期档案进馆。为做好这一工作,年初以两办名义行文,下发“关于做好2013年档案工作和档案规范进馆的通知”;并以两办名义召开档案规范进馆工作会议、举办培训班,24个县直单位的档案工作人员参加了会议和培训。之后将24个县直单位划片、分组,全局人员每人都有任务与责任单位,负责具体的工作督查和上门指导。通过全局人员的共同努力,相关单位的积极配合,现已接收县扶贫和移民办等单位的档案(含电子目录)68卷、220件进馆,接收上年度应该进馆的档案205卷、334件。其他单位均已安排人员整理、录入目录,做好档案移交准备工作。
4、积极做好档案的提供利用及咨询工作。热情接待来馆咨询、利用档案的各界人士,做到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耐心做好接待、解释等工作。目前共接待近百人次,利用档案170余卷(册),较好地为领导决策、工作查考、落实政策、社会养老、解决纠纷等提供了档案依据。
5、积极做好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的指导工作。年初,要求全县各乡(镇)、各单位根据《省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到领导重视、将该工作纳入党政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解决好规范化管理工作所需的人、财、物等实际问题。指定负责联系、指导、督促的责任人,指导、督促相关单位做好规范化管理工作,为申报评审做好准备工作。
6、做好了“8号令”贯彻执行的督查工作。县局成立“机关文件材料归档范围和文书档案保管期限表审核领导小组”,做好宣传学习、培训指导和贯彻审查工作,各乡镇各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积极征求意见、讨论修改、制定申报“归档范围”和“保管期限表”。
7、认真学习贯彻国家档案局第9号令。组织全局干部学习国家档案局《各级各类档案馆收集档案范围的规定》,同时广泛调查,结合本县实际,修订《县档案馆收集档案和资料范围实施细则》,呈报市局审批。
8、组织全县档案工作人员参加“国际档案日”活动。5月份,结合上级档案部门的安排,成立“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领导小组,开展宣传活动。印制档案法律法规宣传手册200余册,向有关单位及社会各界发放;组织全县档案工作人员参加“档案知识竞赛活动”和“档案在你身边”征文活动。同时,建立由各乡镇、各单位档案宣传员组成的档案宣传队伍。明确了档案宣传重点和信息报送范围、形式、阵地、目标任务与要求,在单位分管领导的督促下,认真做好档案宣传工作。
9、认真开展档案编研工作。完成了《年鉴(2011)》近3千字的资料上报。
(二)强化责任、组织完成中心工作
1、积极开展党建活动。在认真抓好单位年度党建工作的同时,协助挂点社区搞好党建工作。积极做好“三送”工作,做到人员、经费、制度落实,确保“三送”工作常态化、全覆盖。
2、按照县委、县政府的要求,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并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有关规章制度。
3、认真落实本单位的综治维稳、、计划生育等工作。
4、认真抓好招商引资工作,已初步与福建泉州客商接洽五星级酒店投资建设项目,并在促成广东广州客商与企业共同兴建水泥构件厂等项目。
(三)、存在困难与建议
原来编制紧,人员少,后虽增加了编制、增设了机构,但人员较难进来,仍缺少年轻干部,县中心工作、档案信息化等开展困难,进度缓慢;经费不足,档案保护与抢救欠帐较大。
建议:一是请尽快按现有机构编制安排充实年轻人员;二是请县委、县政府免予对档案局招商引资等工作的考评,以加快完成到期档案规范进馆进度;三是增加档案工作经费,以加强档案保护与抢救。
二、下半年工作打算
1、继续实施县“十二·五”档案进馆规划,搞好档案资源建设。完成其余单位到期档案进馆。加强民生档案的归档督促指导工作,着手接收民生档案。
2、加大改制企业档案的督促指导,做好档案资料整理归档及移交保存工作。
3、加大重点工程项目建档工作的指导力度,强化项目建设档案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
4、建立特色、亮点档案。出台有关政策,加强苏区振兴工作档案的管理,围绕县委、县政府提出的强攻乡村旅游文化目标,建立好县域旅游资源档案,接收文化旅游节等体现地方特色的档案进馆。
5、搞好馆库建设,展现新馆的全新面貌,将县档案馆建成查阅利用档案、了解及其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
6、做好县档案馆规范化管理评估达标工作,加强乡镇和县直企事业单位档案工作规范化管理工作,督促、指导好规范化管理评估认定。
篇4
一、__年度阶段性档案工作小结半年工作回顾。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市档案局的关心指导下,县档案局按照“依法治档、科技兴档、强化服务、发挥效益”的工作思路,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工作大局和工作重心,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以资源建设为根本,以服务民生为主线,以安全管理为保障,以队伍建设为动力,以奋力跨越为关键,加力提速全县档案事业发展步伐,积极为建设开放富裕文明幸福的美丽遂昌服务,全县档案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
(一)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档案局配合古院开发建设指挥部做好了档案馆新馆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特别是在如何优化内部布局等方面提出了许多修改意见,力争馆藏面积占比最大化。目前,新馆设计的建筑面积达6070平方米,其中档案库房2500平方米。11月12日,档案馆新馆与“遂昌县城市文化综合体”项目之一进行招投标,预计年内可以开工建设。
(二)实施档案信息化建设。一是抓好了数字档案室建设工作。该工作是市档案局今年主抓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且作为考核任务要求各县做好20家单位5万条目录的数字化归档工作。目前,遂昌县已完成46家单位9万条目录数字化归档。二是启动了馆藏档案的数字化加工工作。档案局今年将利用率较高的婚姻登记档案作为今年扫描的重点,预计可以完成15万页左右的档案扫描成果。此项工作可以极大的提高档案利用效率。三是做好了数字档案的备份工作。针对档案数字化过程中可能带来的档案信息泄露、删除、篡改和档案原件丢失、污染、破损等安全问题,为保证电子业务数据的安全性,档案局对50家单位的电子公文和民生业务数据进行了数据备份。
(三)档案事业“十二五”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档案局对照评估的内容和标准,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并对其中可能的扣分之处进行了查漏补缺,为保证顺利通过省、市档案部门的评估打下基础。
(四)做好了“平安浙江”(档案部分)考核工作。档案工作作为“平安浙江”考核内容之一再次列入其中,为此,档案局通过平时与省局积极沟通,目前,“平安浙江”(档案部分)考核无大碍。
(五)切实加强档案业务监督指导。继续推行一线工作法,深入乡镇、街道、部门、企事业单位开展档案业务指导。一是创新方式,将业务指导与被指导单位各类会议相结合,如在组织部的夜学上由档案局业务科长李红送上档案知识讲解,既让组织部的干部了解了档案知识,又能在日常工作中将档案工作融入其中。 又如在供销总社的全体干部职工会议上送上针对基层供销社档案整理方案,为供销总社整理基层供销社的档案奠定基础。二是拓展档案工作新领域。重点加强涉及民生问题领域的各行各业的档案业务监督指导工作,今年共深入县人力社保局、县财政地税局、人民银行等30余家单位开展档案业务指导,指导整理文书档案8510件、业务档案650盒8000余卷,科技档案80盒340件。三是对县重点建设项目、重大活动档案工作进行了研究安排,提出了相关档案业务指导的初步意见。四是完成了住房公积金档案目标管理省二级认定前期工作,五是开展了银泰房产、五联通信等破产企业的档案整理工作。
(六)积极做好各类目标管理创建工作。一是积极做好省行政村示范(规范)档案室创建工作,年初定好创建计划和目标,年中由分管领导带领业务人员积极下乡镇和行政村进行实地检查指导,做到指导一个行政村就规范一个行政村,以点带面有序提高乡镇村档案管理规范性和科学性,也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村级行政事务管理提供了有效服务。今年共创建上报两个省级行政村示范档案室和两个省级行政村规范档案室。二是积极做好示范(规范)化数字档案创建工作,在结合市1+9+N数字档案室的基础上,将机关乡镇信息化工作做得好的档案室上报示范(规范)化数字档案室,共上报2家示范数字档案室和21家规范数字档案室。
(七)一如既往地开展编研工作。一是利用“中国遂昌”政府门户网站编辑印发《今日要事集萃》(第6辑),该资料共47万余字,收集重要新闻844篇,图片1255张。将__年“中国遂昌”政府门户网站的重大新闻、事件、民俗、文化等要事的电子档案转化为纸质档案,便于 查阅利用和保存。二是配合遂昌县史志办公室做好《遂昌年鉴(20__、__)》——档案工作部分内容的编纂工作,共3859字。三是继续贯彻市《丽水第一》档案系列丛书编研发行会精神,动员各个单位积极上报“丽水第一”材料,争进《丽水第一》。截止10月底我局(馆)已将征集到6个“丽水第一”材料上报至市档案局。今年《丽水第一》第五辑已发放给副县以上领导、各部门、乡镇、企业和社区。
(八)是稳步推进了国家重点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在省局的重视下,今年档案局要完成国家重点档案---民国遂昌县司法的抢救和保护工作,为此我局在先期制定的抢救方案下,稳步推进了该档案所涉的1648卷档案的抢救和保护工作。预计年内可以完成。
(九)加强馆内基础业务。一是馆藏档案安全保管工作更加规范。严格按照《遂昌县档案局(馆)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馆藏档案的日常安全保管工作,馆藏档案处于安全完好状态。二是积极做好提供利用。负责提供利用的人员在具体工作中态度更加热情周到,服务更加规范。目前,共接待查阅利用人员1168人次,提供利用档案3512卷次,复印2770页;档案提供利用工作为领导决策、补办养老保险、解决土地纠纷、补办土地证、土地调查、县志续编、补办结婚证、校对工龄等提供了翔实可靠的依据。
(十)努力增强社会档案意识。一是借助各种途径,强化档案宣传。充分利用报道、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介,积极传递档案信息,普及档案知识,宣传档案法律法规,扩大档案宣传辐射面,提高档案宣传社会效果,努力提高社会公众对档案工作内容和档案社会作用的认识,增强社会公众遵守档案法律法规的自觉性与主动性,积极营造全民知档、用档、建档、护档的社会氛围。上半年向市政协提交《将村级档案管理经费纳入新农村资金预算的建议》与《建立食品安全诚信档案盒监管档案的建议》两个提案。二是借助党校课堂,宣讲档案知识。4月份在县第十四期县管后备干部培训班安排了档案知识专题讲座,档案工作纳入县委党校教学课程。三是借助重大节日,宣传档案知识。6月9日是“国际档案日”,为增强社会档案意识,架设档案部门与公众交流的桥梁,促进档案资源的开发利用以及拓展档案工作服务的空间和领域,遂昌县档案局高度重视,按照国家、省、市档案部门的有关要求,科学制定方案,认真组织策划,围绕“档案在你身边”这一主题,积极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利用手机短信平台向各级领导、市民发送宣传短信。在抓好档案业务工作的同时,注重档案宣传工作,积极报送档案工作信息。半年来,按要求分别向县委办、县政府办及有关单位报送工作信息,及时反映当前档案工作最新动态。上年共报送档案工作信息17条。四是借助珍贵馆藏档案,做好现有馆藏发掘、利用工作。遂昌县档案局根据现有馆藏资料中发掘的民国菜谱,精心发掘了《500道民国菜谱》一书,为我县农家乐发展,提供了新的卖点。县主要领导都对这一菜谱的发掘作出了重要批示。县委书记杜兴林在县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办理表上批示:“此议题很好,深挖餐饮文化,有利于提升旅游档次。县档案局有民国时期遂昌500道菜的菜谱,请文联与之联系挖掘;请宣传部组织开展传统菜谱烧制比赛,故为今用。”县长何卫宁在县政协八届二次会议大会发言办理表上批示:“__年《舌尖上的中国》是对遂昌优质农产品和食材一次绝好的宣传。请宣传部牵头,旅游、文化、农业等部门配合,根据该发言的建议对策结合我县丰富的节庆活动,抓紧挖掘研究餐饮和餐饮文化,改变我县有好食材没有好餐饮,有好文化没有好故事的现状,打造吃在遂昌的品牌。”五是借助信息平台,抓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党务公开和公用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制度,通过宣传栏、简报、网站等形式多渠道做好公开工作,努力提高公开的效果。3月1日,在全县综治工作会议上,档案局荣获县平安创建工作先进单位。
(十一)做好联系镇、村、学校各项相关阶段性工作
根据县委、县政府工作安排,帮助、指导联系镇、村、学校做好基层基础工作,为推进遂昌县“洁净乡村”、“红提节”等各项阶段性工作增加助推力。
篇5
同志们:
刚才,各条线的分管领导都对2005年来的工作作了简要的回顾,并结合实际,提出了2006年的工作思路。其中很多想法和意见建议都很符合昆阳实际,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在各位讲话的基础上,下面我再讲几点想法,和大家讨论。
一、简要回顾一下2005年政府亮点工作
一年来,我们按照各项工作走在前列的要求,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到11月底,全镇工业经济指标增长良好,完成工业工业总产值37.74亿元,同比增长15.26%;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3.40亿元,同比增长31.60%;外贸出口供货值2.95亿元,同比增长78.66%。主要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经济发展稳步提升。今年我们连续遭受“海棠”、“麦莎”等四个强台风的袭击,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但是我们对农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放松,认真做好效益农业发展、水利基础设施、抗台救灾、森林防火、动物防疫等各项工作建设。工业经济是近几年来发展情况最好的一年。招商引资工作进一步加大。完成招商项目18个,实际利用外资489万美元,完成年任务数的122.25%;实际到位内资2446万元,完成年任务数的132.30%。引进显峰汽配、耐拉力服饰、嘉诺美卓食品、一鸣牛奶等一批“大、高、外”项目。支柱产业先导作用明显,服饰、塑编、皮革、机械、商务礼品、通讯配件等六大支柱产业产值保持较大的增长,其中服饰、塑编业产值分别比上年增长19.75%和22.37%,塑编企业产值增长幅度与利润总额创近15年来新高。重点工业项目建设情况良好,昆阳服饰工业园区企业新进场10家,共入园31家,其中20家已投产。G52已顺利进场施工,显峰汽配已基本完成征地工作。组建完成服装航母G52集团,商务礼品龙头企业浙江鸣峰礼品有限公司,通讯配件行业龙头企业浙江高翔电子有限公司,塑编行业巨头温州九凰实业有限公司。“品牌兴业”战略取得累累硕果,金狮啤酒有限公司双鹿啤酒荣获中国名牌称号,浙江乔治白公司荣获国家驰名商标称号,浙江远东公司成为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之一,金萨克公司荣获省著名商标称号。
二是城市化建设稳步推进。城乡规划不断完善,完成了昆阳城北示范小区北侧地块总平调整,鹭鸶湾地块修建性规划方案完成编制,城北雅河北路设计出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完成了平宋公路口道路排污排洪工程、联东北路人行道工程、安海大厦前人行道工程、雅河简易道路工程、平瑞路歇脚亭景观工程、平瑞路城网改造地龙工程、联东路城网改造土建工程、人民路东侧城网改造土建工程、汇水河路路灯工程和新桥头景观改造工程等十大工程建设。“十百”工程深入实施,童桥村改造正在进行,前宕村正在准备前期工作,蒙洋、雅山等村已列为整治范围,镇政府已安排了专项资金。全镇共有5村1000多户改水,改造公侧12座。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珊溪引供水平阳城区片工程已经完成政策处理工作,全线7公里管道铺设已经完工。昆鳌大道一期工程、体育场路雅山大道临时道路建设、人民路拓宽一期和二期工程相继完成并交付使用,体育场西路桥进入最后的桥面施工阶段。“康庄工程”建设取得较好成绩,步廊至鲍岱等5条道路已完工,莲花村至雅村、蒙洋至南岙康庄工程等道路建设已经启动。商住小区开发建设加快,佳乐花园、新湖庄园、大自然商住小区、雅河人家等项目正在抓紧建设。
三是社会各项事业统筹发展。文明创建推向深入,通过整治环境卫生、交通秩序、违章建筑和市容市貌县城面貌有了很大改变,上周,省文明检查考核组刚刚对我县进行创建工作先进县考核。深入创建“平安昆阳”,加大反警示宣传力度,在九凰社区、前宕村开展“无社区”、“无村”试点工作建设,深入实施综治“网络扩张工程”,积极推进综治进企业、进村居,普及综治组织建设,投资100万元建成全市第一个乡镇级街面治安动态电子监控系统。专项整治工作稳步推进,禁毒帮教尿检进一步深入,严打斗争全面开展,组织全镇机关干部参与社会治安大巡逻活动,营造强大的严打整治斗争声势,龙舟管理切实加强,较好地控制了大局,确保了社会稳定。计划生育工作扎实开展。全年落实四项手术1177例,征收社会抚养费167万元,积极开展“惊雷行动”,严厉打击拒不全额缴纳社会抚养费的“钉子户”,开展“计划生育百日大行动”,加大流动人口的计划生育工作。做好民政扶贫工作,向灾后群众发放救济款29.5万元,实行“五保”集中供养和低保对象生活保证金制度。
二、2006年工作思路
2006年是“十一五”新时期的开局之年,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基础的重要一年。归纳前面各分管镇长的发言,下面我把2006年政府工作思路初步理一下。
2006年政府口重点工作任务很重,总的讲要突出抓好五个方面工作:
一是突出重点产业发展,提升经济竞争能力。2006年,我们要围绕“做大做强做优”的要求,有重点、大力度地发展一批产业,进一步提升昆阳经济的竞争力。
1、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做大做强工业经济。一是扩大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结合我镇产业发展规划和特色产业优势,积极引进一批有助于调整提升产业结构的重点项目,引导外来资本重点投向优势产业、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重点推进合资、合作经营,提高昆阳企业的参与程度。明年重点要抓好引进的浙江嘉诺美卓食品、北京华江礼品、台湾显峰汽配、温州一鸣牛奶、香港三鹰电子等10多个优势项目落实工作。同时注重发挥在外昆阳人的作用,开展广范围、高水准的招商引资和交流合作,真正形成“亲商、安商、富商”的良好投资环境。二是加大力度,抓好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完成500管迁移等工程,推进企业进园建设、投产。全力以赴抓好平阳服饰G52集团、浙江鸣峰礼品有限公司、浙江高翔电子有限公司、合资企业显峰汽配等四大龙头企业的启动工作,加快形成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力大的大企业、大集团,全力带动服饰、礼品、通讯电子、汽配等四大产业的发展。三是培育品牌,蓄积产业发展后劲。坚持"质量振兴、名牌兴业"方针,鼓励企业打造品牌,宣传品牌,努力创出更多的国家和省级名商标、名产品,提高我镇企业与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充分发挥中国商务礼品生产基地"国"号特色产业的优势,切实加强宣传,打响区域行业品牌。加大扶优扶强扶大力度,特别是围绕礼品、服饰、塑编、机械、皮革制品等支柱产业和汽配、食品加工等新兴产业,采取强强联合、强弱联体、横向兼并等措施,培育和扶持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打响一批企业品牌。以品牌为纽带,开发系列产品,拓展品牌产品的生产领域,积极鼓励企业把知名品牌进一步做大,打响一批产品品牌。四是加大技改,提升产业整体水平。要以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为重点,提高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加快参与建设浙江网上技术市场,建设与完善企业技术研发机构;以引进先进技术装备和成套设备为重点,提高行业装备水平;以产业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开发应用为重点,继续加强与清华等大院名校的合作,深入开发已落实的13项目科技合作项目,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技术;以提高附加值产品研制为重点,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适度增加财政投入,建立专项资金,加大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支持力度。鼓励和支持企业以合资、合作、技术入股等多种形式,加强国内国际合作,吸引外资进入传统产业改造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全面升级。五是重视人才培养,加强行业协会建设。继续办好MBA上海交大昂立培训管理培训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加强各种行业商会、协会等建设,引导行业组织加强行业自律、行业协调,推行行业标识,防止无序竞争。鼓励行业组织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会展等中介服务。
2、走特色农业发展道路,做优做精效益农业。一是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快农业产业化企业发展。把工作重点放到发展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上,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培育一批产业化的龙头企业,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增强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带动力,带动更多的农户增收。二是优化效益农业的区域布局。原有的马蹄笋、杨梅、肉鸽、奶牛、梅花鹿等种养殖基地要进一步发展壮大,逐步形成多样化、规模化的种养殖业新格局。城西、水亭、石塘要充分利用优越的自然条件,大力发展畜禽养殖和果茶种植。同时作为农业大镇,我们要继续稳定粮食生产,大力发展粮食订单,促进粮食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多元化的农业投入体系,积极开展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大河道整治力度,做好河道疏浚工作。加大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力度,石塘、水亭等有条件的地方要建立生态农业、无公害农业。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做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建设更多的生态示范村。
3、走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道路,做大做好第三产业。一是大力发展旅游服务、房地产等产业。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争取落实投资开发商,推进水亭生态旅游区建设。加快四星级公园宾馆的建设,提高旅游服务能力。加快建设谢侠逊棋院等文化景观,保护和修缮好文明塔等历史遗迹。以城北新区开发建设和旧城改造为重点,培养和完善房地产市场,加快城北新区的商住小区建设,全力支持解放北路改造,改善城市形象和投资环境。二是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以五显殿步行街、联东礼品一条街为中心,完善商业街建设。完善发展电子通讯市场、龙河菜市场,规范提升羊毛综合市场、联东菜市场,加快建设城南综合市场、前宕菜市场,启动城西农业市场,建立适合不同层次消费需求、遍布城乡的零售网。构建农副产品流通体系,完善平瑞路特色农产品展示窗口。依托交通便利优势,以提高服务水平和降低物流成本为核心,将昆阳建设成为我县主要综合物流中心。三是积极培育新型服务产业。完善发展社会服务业。加快社区服务设施和网点建设,完善六大社区服务网络。鼓励个私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兴办社区服务业,重点开拓家政、修理、托幼、养老、保健、医疗、文娱等服务项目。积极发展以疾病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生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卫生服务。四是全面提升公共服务业。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扩大社会保障、医疗保健、市政公用、环境保护、社会治安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深化卫生体育等事业体制改革,加强社区卫生服务站点的建设。加大市政基础设施和水、电、热等公共设施投资,完善市政服务功能。
二是突出城市化建设,全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度
1、加快城市化进程。用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强科学规划,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市化质量。一是坚持规划先导。在城镇体系规划的基础上,加快修编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生态乡镇建设规划,努力解决发展空间制约问题。加大公众参与力度,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严肃性。继续完善全镇村居布点规划、中心村规划和旧村改造规划方案。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北拓进程,拉大县城框架,拓展发展空间。以落实“两路一中心”为基础,推进104国道改道、平宋大道等交通干道建设,集中力量确保温福铁路昆阳段工程顺利建设,加快完善城北新区道路骨干网,全面完成雅河北路、体育场路、解放北路、联东北路和联东北路桥、体育场东路桥、体育场西路桥、雅河北路桥等“四路四桥”建设。逐步实施南接战略,以昆鳌大道开通为契机,以老国道沿线整治、平阳县小大道建设为重点,加快城南片改造;精心谋划东扩战略,加快开发理念的宣传,抓好项目的引进和落实。全力配合做好500千伏温南变、珊溪引供水一期、万全变等重点工程建设。三是做好县城综合管理工作。树立“经营城市”理念,运用市场经济手段经营城市。继续全面实施美化、净化、亮化、绿化的“四化”工程、104国道亮化工程。继续加强建成区绿化面积的维护工作、河道整治工作;继续加大城市环境综合管理力度,做好主要街道路通管理。继续加快全镇改路、改水、改厕等“三改”工作。加大规划、土地执法力度,坚决打击违法建设行为。
2、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治、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一是加快“十百”、“康庄”工程建设。继续深入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积极探索和实践经济薄弱村的整治创建工作,加快城中村改造和中心村建设,童桥村改造要加快进度,前宕村改造工作要抓紧启动,蒙洋、雅山等村要列入整治范围,在2006年努力再创建一批省市级示范村。加快“双百”、“康庄”工程建设。加大资金投入,按照双百工程计划表的要求,力争在2006年上半年度全面完成“双百工程”中尚未完成的6条道路。加大政策处理力度,切实解决“康庄工程”临区至庙头段征地难的问题,保证工程顺利,同时再向县康庄办争取建设龙安到金宕村双百道路项目,扎实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二是加强村务管理规范化建设。在前宕村村务规范化管理工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各村的实际,在各村级组织中推广村务规范化建设,重点要让村民明确哪些属于一般村务、哪些属于重要村务、哪些属于重大村务、哪些村务应该由哪级组织管理、权限如何确定;让村干部明确村务决策程序应由谁提出、决策履行需经哪些程序、把握哪些环节、注意哪些问题等,做到村务管理有章可循。要结合对村班子成员的各类培训,进一步提高换届后村级领导班子的责任意思,激发村干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的工作主动性和创造性。三是突出农村文明建设。做好农村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规划养殖区域建设,集中养殖治污,有条件的要配建沼气池,实行畜禽排放物干湿分流、净化处理。做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采取卫生填埋、简易填埋等方法进行生活垃圾处理。同时利用“外来人口俱乐部”等活动载体,在各村中深入开展文明村创建活动。
三是突出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发展各项事业,使昆阳真正成为宜商、宜居、宜游、宜创业为一体的活力城市。一是加强生态昆阳建设。继续开展青山白化、毁田造砖和违章建筑等专项整治活动,加快鸣山公园、九凰东门两山公园等建设进度,努力促进生态环境明显好转。继续做好森林防火和植树造林工作,确保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二是加强文化昆阳建设。重点抓好昆阳六小迁建和昆阳一小扩建工程,切实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加快文化县城建设步伐,加快谢侠逊棋馆等文化设施建设,配合做好县文化中心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完善体育馆的配套设施配置,营造浓厚的文化县城氛围。三是加强平安昆阳建设。充分发挥城区电子监控系统作用。进一步加大禁毒工作力度,积极开展“扫毒专项行动”,切实做好涉毒人员的帮教尿检工作,确保禁毒工作取得更大的实效。主动做好各种矛盾纠纷的化解工作,妥善处理历史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继续以安全生产“铁网行动”为载体,坚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继续推行安全隐患责任捆绑制,严防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四是加强文明创建工作。2006年我们要继续做好省级文明城市的验收达标工作。继续开展党员干部协助管理城市卫生工作,杜绝城区街道脏、乱、差现象的出现。继续推进学习型社会创建活动,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教育,不断提高城乡居民的综合素质。全面推进精品社区创建工作,力求在2006年创建2-3个具有昆阳特色的精品社区。五是加强社会其他事业建设。抓好昆阳中心敬老院建设,确保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80%以上。健全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开展对弱势群体扶贫济困送温暖活动。重视人口发展战略研究,加强计划生育管理工作,尤其是要加强对流动人口与薄弱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力争计生对象四项手术落实率达到95%以上。高度重视国防教育,做好“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建设。
四是突出解决难点热点问题,积极谋划富民利民之策。
随着开发建设的深入,我镇的发展面临新的瓶颈制约,需要我们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共同努力为我镇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创造条件。一是要齐心协力解决好资金紧缺问题。坚持创收和节省开支并举,多管齐下,齐心协力缓解资金紧张问题。各有关部门要全面摸清镇政府资产,落实责任,加大清欠力度,力求资金回笼。要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准备,加强财务管理,压缩公款开支,努力降低行政成本。二是要想方设法解决好征地和拆迁的政策处理问题。在发展建设过程中,要做到依法按章办事,完善土地征用、拆迁的补偿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要依靠过细的工作,深入的作风和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宣传政策,讲明道理,争取群众的理解和支持。对个别无理取闹、恶意刁难的,决不懈怠,要采取果断措施,运用法律武器,坚决予以打击。三是要诚诚恳恳解决好群众上访问题。部门要重视人民群众的来信来防工作,对每一件案件都要引起高度重视,保持敏感性,主动积极地做工作,诚诚恳恳地解难题,争取主动,把一些矛盾冲突解决在萌芽时期,努力做到工作“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确保社会的稳定和团结。
五是突出政府自身建设,切实提高为民办事能力。
篇6
一、全面提振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精气神。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是时代赋予的庄严使命,是常熟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推动又好又快发展的本质要求和改善民生的必然要求。历史上,常熟一直以风调雨顺、物产丰饶、文化丰厚而闻名于世,薪火相传的文化沉积使常熟涌现出了一大批杰出人才,激励和鞭策着一代又一代常熟人不断实现自我突破和自我超越。改革开放以来,每当面临重大的发展机遇,常熟人总能应时而变、顺势而为,先后闯出了“碧溪之路”、“富民之路”、“腾飞之路”,在“第一个率先”征程中,我市又在全省首批建成全面小康社会,使常熟始终保持全国同类城市的领先地位,综合实力一直并列全国第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明确要求,苏州市要在“十二五”期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常熟作为苏州的重要板块,应理所当然地承担起这一历史重任,为全省基本现代化大局做出率先实践,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伟大的实践呼唤伟大的精神。在推进现代化进程中,我们绝不能有丝毫的满足和陶醉,绝不能有半点的松懈和麻痹,坚持为荣誉而战、为地位而战,大力弘扬“崇文、尚和、创新、超越”的常熟城市精神,进一步提振“敢于争先、永争一流、勇于担当、刚毅坚韧”的精气神,为“第二个率先”提供不竭动力,再创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常熟之路”。
二、加快突破基本实现现代化指标体系中的薄弱点。对照省定基本现代化四大类30项44个指标,到去年底,我市还有部分指标实现程度低于80%。这些指标差距集中反映出在转型升级、产业结构、科技创新、生态环境和民生保障等方面,仍有较大的提升发展空间。我们将按照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时间节点,找差距、找不足、找原因,定目标、定措施、定进度,集中精力补缺补短补软,努力把发展中的不协调、不全面降到最低限度,使解决矛盾问题的过程成为高标准落实基本现代化指标任务的过程。
1、善创新,把产业结构做得更优。坚持新兴产业增量扩张与传统产业存量提升“两手并举”、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促进全市服务业发展提速、结构提升、占比提高。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强化企业主体地位,加强载体平台建设,加大政府对研发活动的支持力度,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引进和培育工作,不断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人才为支撑、产学研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加大制度创新力度,稳妥推进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领域的改革,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率先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2、敢突破,把生态环境做得更美,强化绿色低碳发展理念,着力推进化工、造纸、钢铁、电镀、食品、纺织染整六大行业的提标改造,继续关停并转一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企业,形成相应倒逼机制促进目标完成。把削减排污总量、降低单位GDP能耗和降低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作为约束性指标,对重点耗能企业采取限期治理、排污收费、限制用电等措施,加强节能管理和监测预警,确保全面实现节能减排任务。加快推进一批环保基础设施工程,有效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环境问题,切实加大水污染、空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强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和城镇绿化建设,使常熟的天更蓝、水更清、山更绿。
3、重统筹,把城乡一体优势做得更大。坚持城乡布局统筹规划、建设资金统筹安排、重大项目统筹推进,着力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和“小城市”建设水平,加快缩小城乡建设差距,为城乡互动发展、共同繁荣构筑更高平台。统筹发展居家养老和机构养老,提高人口素质,构建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大环境整治水平,创新农村社会管理模式,完善社区服务中心公共服务功能,推进村组管理向社区管理转型。实施居民“收入倍增计划”,落实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注重优化劳动力结构,促进产业层次和劳动力素质“双提升”,努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更加注重挖掘文化资源,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建设,积极开发本土文化,融合外来文化,努力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和文明素质,不断增强城市的亲和力、凝聚力和美誉度。
三、切实提升群众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满意度。群众是现代化建设的参与者,更是现代化成果的享有者。是否基本实现现代化,群众感受最直接,体会最真切,最具有发言权。我们将坚持“现代化的蓝图请群众一起描绘,现代化的过程请群众一起参与,现代化的进展请群众一起监督,现代化的成效请群众一起评判”,努力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好更快地惠及全体市民,不断提高群众对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满意率。
1、富民惠民是基本导向。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在工作思路上突出为民,在经济发展上突出富民,在公共服务上突出惠民,在社会管理上突出安民,让群众看到更大变化、得到更多实惠,让百姓感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现代化。持续加大民生财政投入,积极落实公共普惠政策,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推动政府资源向公共服务领域倾斜。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盼我有所为,下大力气办妥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难事,解决好收入、就业、教育、住房、医疗、环境保护等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加快构建帮扶弱势群体长效机制,努力让群众的生活更好一些、满意度更高一些。
篇7
一、注重民主政治,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
1、圆满完成了第八届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我县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从2月15日启动实施,4月底圆满完成,全县应换届选举544个村委会已全部完成换届选举工作;本届村委会换届呈现了群众参与程度高、选举成功率高、妇女参政率明显提高、开展自荐海选比例高、村两委交叉兼职比例增高、新当选比列高、村委会班子素质明显提高七个特点。
2、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进一步深入。年初以文件形式下发了20*年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要点,明确了目标要求。7月份开展了对全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全面督查,并根据督查情况向督查组成员、各乡镇(街道)发出了情况通报,有利的促进了全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提高。11月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办公室人员组织开展了一次全县范围的明查暗访,既是对规范化建设的一次检验,也及时掌握最新工作情况和发现新问题,为今后加强和改进规范化建设提供了依据。
3、社区建设工作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城市社区方面:依法完成了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全县15个社区中除熟溪社区都按时圆满完成了换届选举工作。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局牵头开展了对社区服务用房、工作人员及待遇问题的调研,进一步摸清了我县社区的现状和底子,并结合实际有针对性的提出了解决的建议方案;10月份,县委、县政府召开了社区工作会议并出台了《关于推进和谐社区建设的意见》,明确了到2009年解决全县社区工作服务用房面积不足问题,届时服务用房基本达到350平方米以上,同时也落实了县财政按照新建社区服务用房补助40万元的政策。农村社区方面:全县开展试点建设的热情高涨,今年又完成了24个村社区试点建设工作,至此,我县已有37个农村社区基本完成了试点建设。今年我们建立了农村社区工作台帐制度、阶段性总结制度和档案制度;编制印发了统一的《农村社区实验工作台帐》和《农村社区实验工作手册》,确保农村社区实验工作有序进行。同时开展了8个农村社区规划建设和1个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在探索建立农村社区工作机制,完善农村社区管理和公共服务体系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
二、注重改善民生,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权益得到保障
1、最低生活保障工作日趋规范。一是三月份对2002年制定实施的《*县最低生活保障实施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进一步提高了本县城乡贫困村(居)民的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二是建立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以政府文件形式明确了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按照城镇最低工资标准每年实行动态调整的制度。同时根据动态调整的制度,在三月份及时完成了今年低保标准的提标工作,将农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150元/月提高到180元/月,城镇居民低保标准由原来的248元/月提高到280元/月,提标后农村低保月人均补助金额由原来的81元提高到现在的100.9元,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助金额由原来的153元提高到现在的176.89元。三是根据低保对象存在的不同困难,按照低保红绿卡制度,实施分类管理,重点加强对红卡低保对象的每月检查;同时,实行信息化管理,4月份我局与杭州思锐公司合作,开发了民政救助信息系统,开始实施网上低保申报审批,系统已经正常运作。四是认真落实低保动态管理工作,做到应保尽保、应补尽补、应退则退,今年全县累计新增低保587户,809人;注销343户,555人;调高2569户,调低94户。目前全县共有低保对象3103户,4670人。五是认真落实低保动态物价补贴制度。根据要求及时足额地将物价补贴发放到低保对象手中。今年共三次对全县低保对象发放了物价补贴,累计发放物价补贴179.53万元,其中城镇低保425元/人,农村低保265元/人。
2、困难群众大病医疗救助制度进一步完善。三月份对20*年制定实施的《*县医疗救助实施办法》进行了修改完善。重点对四个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整。一是进一步明确了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和城镇"三无"人员、城乡低收入户、患重大疾病且影响家庭基本生活的人员(指家庭成员月人均固定收入低于全县最低工资标准的人员)四类人员为救助对象。二是提高救助标准:城乡低保、五保对象和"三无"人员救助比例由原来的30%、40%、50%提高到50%、60%、70%;低收入户由原来的20%、25%、30%提高到20%、30%、40%。同时提高最高救助额度,即低保、五保、三无人员封顶线由原来的3万元提高到4万元。三是降低救助门槛:低保、五保、三无人员实行零起点救助,低收入户救助门槛由原来的2万元降到1万元,救助自负金额由原来的1万元降到0.5万元。四是增强救助时效。低保、五保、三无人员实行即时救助,其他对象由原来1季度1次改为每月救助1次。今年已累计救助810人,支出医疗救助资金228.68万元。
3、困难群众安居工程进一步深化。出台了《困难群众安居工程实施意见》,进一步扩大了安居工程实施范围,将重点优抚对象及低收入户等其他困难群众也纳入到安居工程实施范围,同时提高了安居工程补助标准,维修由最高补助每户4000元提高到5000元,置换由最高补助每户5000元提高到6000元,新建由原来的230元/平方米提高到280元/平方米。今年累计实施安居工程160户,其中新建63户,维修71户,置换26户,总投资200多万元。
4、社会福利工作进一步加强。一是争取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以县政府文件形式出台了《关于加快养老服务业的通知》,为深化和加快居家养老服务业,提供了政策保障。二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总投资120万元、建筑面积4038平方米的*中心敬老院改扩建工程,完成了投资18万元的白洋中心敬老院新大楼附属配套设施建设和投资5万元的新宅敬老院改建维修工作;社会福利院二期扩建工程顺利完成土建部分,共投入资金197万元;白洋、新宅中心敬老院新添置了床、桌、椅等用品132套(件)。三是进一步加强敬老院内部规范化管理,修改完善了《敬老院内部管理制度》,健全了敬老院院长工作例会和院民会议制度。四是认真开展"星光老年之家"试点工作,通过建设所需物资统一配送、组织检查验收、回访督查等方式,确保建设质量。全县36个试点村"农村星光老年之家"建设工作已圆满完成。五是认真做好孤儿救助工作。我县共有孤儿27人,其中农村孤儿22人,城镇5人。无监护人的孤儿由敬老院实行户院挂钩集中供养,供养标准每人每月280元;有监护人的孤儿给予全额享受低保金,同时每年给予助学、助困等临时救助不少于1000元。六是继续开展为白内障老人送"光明"活动。在省老年基金会的大力支持下,全年累计为73名老人免费实施了白内障摘除手术。七是认真举办各项老年人文体活动,欢庆第21个"老人节"。开展了全县第六届老年运动会,举办了老年书画展和器乐、舞蹈专场文艺晚会,并组织参加了省、市老年节文艺专场演出比赛,舞蹈《荷之恋》获省金奖,《酒巷深深》获市三等奖。
5、临时救助工作进一步强化。重点开展了解决城乡居民因病、因灾等特殊原因造成的生活暂时困难的救助,保障其正常的基本生活,今年共实施临时困难补助2822人次,支出补助资金192万元。实事求是做好边缘困难群众救助工作,一年来遵循谁困难救助谁的原则,认真把好关,全年累计共救助2000户,下拨资金100万元,切实保障了边缘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使他们渡过难关。加强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紧紧围绕《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细则》有关规定,为流浪乞讨人员提供吃、住、返乡车票等人性化救助服务,全年累计救助流浪乞讨人员540人次,切实维护了流浪乞讨人员的合法权益。
三、注重社会稳定,优抚移民政策全面落实
1、认真落实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了优抚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障优抚对象的基本生活。根据军人抚恤优待条例和两年提标一次的规章要求,从今年1月开始,对全县重点优抚对象定补标准进行了提标,第四季度已发放落实。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补助制度和操作程序,确保重点优抚对象住院医疗费的合法权益。加强复员退伍军人数据库建设和管理,及时做好两参人员数据库的充实和调整,并充分运用数据库,加强对复退军人的管理。5月底完成了185名退伍人员的安置工作,其中152名农村兵按从哪里来回哪里去的原则全部安置回农村,15名兵和17名城镇兵及1名转业士官全部自谋职业。认真落实有关规定,提高义务兵优待金标准。义务兵从每人每年3050元提高到4300元,兵从每人每年9150元提高到9500元。及时掌握和了解退伍军人的思想动态,扎实做好优抚对象来信来访工作,确保了稳定。
2、扎实做好水库移民的扶持工作。一是完成了20*年度大中型水库移民人口核减及第一、第二、第三季度直补资金发放工作。严格按照文件规定,核减9个乡镇(街道)52个扶持对象。二是完成了20*年*江水库移民村项目和大中型水库(跨库村)移民项目检查验收工作。*江水库移民项目涉及五个乡镇(街道)24个村,54个建设项目,总投资856.2万元,于20*年一月份完成,扶持项目资金已拨付到位;大中型水库(跨库村)移民项目涉及3个乡镇,7个村,9个项目,总投资154.6万元,于20*年3月底前全部通过验收。三是认真开展移民技能培训。举办了*江水库移民茶叶加工、茶园管理、蜜梨栽培管理技术三期培训班。四是及时完成各项预算编制工作。完成了20*年度大中型水库(跨库村)移民项目、20*年度*江水库移民村项目、2009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20*年度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结余济急处置中央补助资金移民项目、20*年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结余资金等各项预算编制工作。五是认真做好水库移民稳定工作。部分水库移民经常来信来访要求享受更高一级的扶持政策,我局认真对待,对不符合政策的来信来访做出详细解释,取得相关人员的理解。
四、注重防灾备灾,灾害救助工作扎实有效
1、认真开展避灾点建设。今年确定的10个避灾点建设已于8月底全面完成。目前,我县已累计完成了避灾点建设19个,总建筑面积11913平方米,累计投入资金300余万元,基本实现在全县各个乡镇(街道)全覆盖;同时根据省厅要求完成了一个占地面积600平方米救灾储备仓库建设,
2、认真开展灾害救助工作。今年年初,我县遭遇了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天气,汛期还遭受了多次台风、洪涝等自然灾害,给全县造成了不少的经济损失。为解决灾民困难,切实保障灾民的基本生活,今年已累计下拨救灾款196.2万元,救助灾民4691人次。
五、注重服务质量,社会行政事务管理能力明显提高
1、进一步规范民间组织管理。认真做好新成立的社会团体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审批工作,今年新成立社团2家,分支机构2家,民办非企业单位4个。及时做好民间组织的年检年审,全县共有97个社团年检合格,注销1个,25个民办非企业单位年检合格,停办5个。根据省、市的统一部署,与监察局、发改局联合开展了对行业协会和涉企协会会费收支专项检查工作。及时完成了社区民间组织登记备案工作,共登记备案64家,其中社团29家,民办非企业35家。
2、认真做好福利企业管理工作。及时做好福利企业每月一次的资格认定工作,全年累计认定263次。严格做好福利企业年检年审工作。今年我县共有27家福利企业通过年检年审,新增1家,注销2家。
3、深化殡葬改革,巩固殡改成果。继续抓好生态墓区建设工作,严格把好村级公墓新建关。进一步加强殡葬管理,及时处理一些违反殡葬管理条例的事件。今年共查处36起土葬、做大坟、乱葬乱埋等违法行为。在新宅镇政府开展了殡改专项整治工作,共拆除寿坟200余穴,有效地遏制了私建寿坟违法现象的漫延势头。根据近几年道路交通建设与发展情况,及时扩大火化面,将塔塘村等6个行政村和12个自然村新列入火化区,从20*年11月1日零时起对新列入火化区内的死亡人员遗体实行火化,进一步巩固殡了改成果,
4、认真做好婚姻登记工作,不断改进方法,优化服务。认真制定奥运期间婚姻登记应急预案,有效应对,确保了20*年8月8日这一特殊日期婚姻登记工作的顺利有序进行。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26*对,离婚518对,补发婚姻证件740本,出具无婚姻登记记录证明820份。不断改进方法和服务态度,不断提高婚姻登记服务质量,被民政部授予"20*-20*年度全国婚姻登记规范化单位"称号。
5、地名信息公共服务工程进一步推进。完成了国家地名数据库录入和更新2*6条,其中单位88条,行政区域18条,非行政区域6条,群众自治组织548条,居民点1058条,交通运输139条,水力、电力140条,纪念地与旅游景点22条,建筑物57条。严格按照地名规划管理机制做好地名命名、更名工作。编辑出版了新的县城区地图、交通旅游图、工业分布图。完成了《20*-2020年*县地名规划》,为我县地名信息增添了新的重要内容。认真做好创建平安边界工作,和周边8个县(市、区)全部签定了"平安边界"共建协议。
六、注重基础工作,民政工作取得创新发展
一是完善了村级民政联络员制度。抓住全县第八届村民委员会换届的有力时机,及时调整了村级民政工作队伍,进一步明确细化村级民政联络员工作职责;建立村级民政工作台帐;并且专门编印了《*县民政主要业务政策摘要》发放到全县每一个村,加强政策宣传;为切实提高调整后的村级民政联络员队伍的素质和业务水平,我局和乡镇、街道联合对村级民政联络员开展了岗位培训教育工作;为方便工作的联系,编印了全县民政系统通讯录,将全县544个村级民政联络员联系方式编印成册发放到每个人手中;同时建立了村级民政联络员考核制度,为提高联络员工作积极性,年初按平均400元/人的标准预算安排了村级民政联络员队伍工作经费,年终时给予一次性补贴。
二是高度重视和加强民政宣传工作。今年我们修订了《*民政信息工作考核奖励办法》,充分调动了全县民政系统工作人员开展信息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省厅采用信息14条,其中《*民政信息》采用6条,省厅网站采用8条;被《*民政信息》普刊采用28条,其中长信息18条,短信息10条,民政信息工作考核为全市第一名。全年共刊出《*民政信息》12期,同时抓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契机,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媒体积极开展民政政策、民政业务的宣传工作,人民群众更加了解了民政工作。
三是深入开展调研活动。完成了《村委会换届引发不稳定因素的思考》、《加强村级联络员队伍建设夯实民政基层工作基础》、《农村养老服务业现状调查》三篇文章,其中《加强村级联络员队伍建设夯实民政基层工作基础》作为全市民政工作会议和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的典型经验材料在大会上交流。
四是扎实抓好维稳工作。认真落实工作责任制度,切实履行好职责,扎实做好民政管理对象的来信来访及不稳定因素的排查和调处,确保了全年没有发生重大的群体性事件。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领导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全力配合的结果,是社会动员、群众参与的结果,更是广大民政干部职工求真务实、开拓创新、辛勤工作、无私奉献的结果。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几个方面:一是社会救助能力仍然有限,工作水平还不高,特别是保障对象动态管理不够到位,低保工作的应保尽保、应退尽退工作还没有完全落实;二是农村救灾救济资金管理使用不够规范,部分乡镇、村存在挤占挪用和优亲厚友发放救灾资金、违规办理低保等问题;三是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平衡,公开不及时、不规范现象不同程度的存在;四是村级民政联络员工作积极性和作用没有充分发挥,还有些村存在民政对象情况不明,底子不清的现象。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抓好落实,提升民政工作整体水平。根据全省民政工作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结合我县实际,经局党组研究,确定2009年我县民政工作思路是:
一、深化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完成低保提标工作,取消乡镇低保资金配套。低保工作在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认真总结经验,促进规范管理和动态管理,加强低保规范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完善低保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规范低保入户调查、审批等项工作程序,完善低保审查和监督机制,切实做到低保对象能进能出。进一步加大医疗救助力度,提高救助针对性和实效性。健全完善临时救助制度,规范救助程序,确保困难群众及时得到救助。深化五保集中供养机制,加快敬老院基础设施建设,强化敬老院管理制度建设。继续实施困难群众安居工程,完成200户住房困难群众改造工作。深入做好流浪乞讨人员救助工作。加强灾害应急反映能力建设,开展村级避灾点建设,充分发挥村级民政队伍的基础性作用,提高灾情统计水平,大力开展防灾减灾宣传,不断增强群众防灾减灾意识。
二、进一步加快社区建设步伐。全面推进农村社区建设,争取完成25家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深入开展和谐社区创建工作。加大创建和谐社区达标工作力度,加快推进城市社区工作服务用房建设,争取完成5家社区工作服务用房达标新建任务。根据省厅要求,认真开展村委会换届选举"回头看"活动,不断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切实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认真执行《*省村民代表会议工作规程(试行)》,提升农村基层民主自治水平。
三、加快社会福利体系建设。加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确保机构养老服务床位数同比增长达到省市要求。统筹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完善城乡社区养老支撑平台,丰富居家养老服务实现方式。争取新建农村社区"星光老年之家"30个,开展重度残疾人抚(安)养工作,继续做好白内障复明工程,完成孤儿调查工作,不断提高养育水平和保障标准。
四、积极做好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认真贯彻《军人优待抚恤条例》,全面落实优抚各项政策,完善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保障重点优抚对象的生活水平达到或略高于当地群众的平均生活水平。加大对60周岁以上生活困难退伍军人临时救助力度,探索建立可持续救助制度。继续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补助制度,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认真做好退伍兵安置工作,关心支持驻军部队建设,深入开展军民共建活动,重大节日组织开展走访慰问优抚对象和驻军单位活动。认真做好优抚对象的工作,及时掌握思想动态,维护社会稳定。
篇8
(一)基本特点
1-9月,我市经济呈现“低开平走”的发展态势,累计完成GDP51.3亿元,同比增长13.3,增幅比1-3月、1-6月分别提高1.9和1.5个百分点,完成年初计划的73。其中一产6.8亿元,增长6.6,二产27.4亿元,增长14.6(其中工业增加值23.4亿元,增长14.2),三产17.1亿元,增长14.1。1.工业经济“平开稳走”,经济效益趋于好转。
工业经济“平开稳走”。1-9月,累计完成工业生产总值83.8亿元,同比增长17.4,增幅较1-3月和1-6月分别提高6.4和3.2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完成产值46.3亿元,增长21.5。主要原因是虽然今年以来“六六”产业(1-9月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36.4)、化工(1-9月规模以上企业产值增长23.4)等表现良好,但由于支柱产业水泥行情持续低迷,恢复性增长缓慢,给工业经济增长造成较大下行拉力,使得工业增长较为平稳。
经济效益趋于好转。1-9月,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考核得分197.27分,比1-2月提高36.97分;亏损企业28个,比2月减少27个;产成品存户率增长5.3,比1-2月降低22个百分点。三大水泥龙头企业销售情况较好,建材产业行业性亏损得到有效扼制。化工、电光源和机电三大行业势头强劲,销售收入分别增长29.8、21.2和42.1。
(图一)
2.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效益农业势头不减。
1-9月,累计完成农业增加值6.8亿元,同比增长6.6。正确处理农业结构调整与保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关系,加大扶持粮食生产力度,全市粮食生产播种面积56万亩,比上年增长4,粮食总产量预计23.2万吨,增长6。特色效益农业势头不减,食用菌、高山蔬菜分别实现产值4.8亿元、1.2亿元,分别增长17和12;生猪、蜜蜂产量分别达到82.8万头和25万箱,实现产值4亿元和1.33亿元,分别增长5.3和35。但受市场行情及疫病等因素的影响,生猪市场价格8月份以来开始下跌,目前已降至中猪价格7—7.6元/公斤,肉猪价格6.6—6.9元/公斤,而去年同期价格分别为15元/公斤、9.8元/公斤。农业品牌建设继续加强,共有26个农产品基地被列入XX市级以上各类特色农产品基地,14个农产品被命名为XX市级以上绿色农产品。与此同时,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理、千库保安、“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等扎实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有了新的提高。
3.投资消费平稳增长,对外出口增势强劲。
投资完成情况良好。1-9月,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0.7亿元,同比增长18.1。其中限额以上投资完成23.8亿元,增长26.2。今年以来推动投资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列入省、XX市重点、XX市“六大百亿”工程及“20__-310工程”的71个在建项目,1-9月累计完成投资17.5亿元,占了全部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7;二是工业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由于今年列入“310”重点工程的工业项目的土地、资金都已落实到位,工业投资继续保持了高增长态势,1-9月累计完成投资13.5亿元,增长34.8。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受消费者对房价下跌幅度心理预期过高、短期内商品房供应量过大、新增投资不足等因素影响,6月份开始呈下降趋势,1-6月、1-7月、1-8、1-9月比1-5月75.3的最高增幅分别降低66.9个、61.1个、63.8个和57.9个百分点。
消费保持稳步增长。1-9月,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亿元,同比增长13.2。其中,批发零售业和餐饮业分别增长12.9、16.5。物价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比上年同期上升0.2,房地产市场价格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出口增势强劲。据初步统计,1-9月,累计完成出口2914万美元,同比增长62。其中,江化股份767万美元,增长59.5;沃克公司496
(图二)
万美元,增长46.7;华顿服饰497万美元,增长45.3;美伊服饰128万美元,增长85.5;恒亮公司由于市场原因出口比上年同期减少26万美元,为278万美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绅特公司和云盛皮件公司出口实现零的突破,分别达到202万美元和124万美元。
4.财政金融运行正常,居民增收步伐加快。
金融机构存贷款业务均较快增长,1-9月全市金融机构存款余额73.2亿元、贷款余额56.3亿元,分别增长16和12.7。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4.53亿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2亿元,分别增长18.8和23.5,从地方财政收入的构成上看,增幅最高的是其他工商税,增长35.3,其次是契税,增长32.5。财政总支出4.22亿元,增长26.6,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1-9月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累计9689元,增长6.1,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累计5489元,增长18.3,增幅居XX市各县(市)之首,主要增长点是家庭经营性收入,达到2714.11元,增长了34.8。
(二)存在问题
1.应对宏观调控的措施准备不足。前9个月我市经济仍保持了相对较快的增长,这是近几年来高投入积累的惯性增长,宏观调控对经济增长的滞后性影响仍在不断显现,宏观环境仍有许多不确定因素可能给经济增长带来较大的压力,部分政府部门和企业对此估计不足,工作思路未进行及时有效调整。
2.要素配置待优化。 土地、电力及资金等要素受时空因素限制,难形成合力,制约了经济提速发展:土地供应和企业意愿、空间布局出现冲突,难以形成集聚效应;小水电受雨水的季节性影响,难以实现年度均衡供应;受企业规模偏小、信誉不良、担保品不足及金融机构贷款权限上收等影响,银行“惜贷”,企业“难贷”;各种政策资源很多,但落实力度有待加强,部分资金补助存在“撒胡椒面”现象,有待通过整合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
3.经济金融风险增大。我市经济相对落后,产业结构偏重,企业素质不高,资产负债率较高,抗风险能力弱。特别是一些过度投资行业,随着新的产能投产,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亏损面扩大,可能会导致部分经营不好企业资金链断裂,面临被淘汰的命运。另外我市房地产销售下滑,商品房空置面积增加(1-9月全市房地产空置面积22609平方米,同比增长98.7),房地产企业实力参差不齐,信贷比例较大,可能会使持续多年贷款高增长后出现不良贷款滞后性增长,从而带来一些金融风险。
4.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主要支柱产业建材行业效益不佳、房地产销售疲软、土地出让收益下降等给全年财政增收带来较大的压力,难以支撑日益增加的统筹城乡发展支出,财政收支矛盾日益突出。
5.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难问题更加突出。在农资产品价格持续上涨的大背景下,农产品价格开始回落,粮食价格今年三月份已转升为降,生猪价格出现较大回落,给农民增收带来了较大压力。受房地产投资下滑影响,以农民工为主的建筑行业劳动需求出现下降也制约了农民增收。
6.项目建设难度较大。项目落地难度较大。由于前期工作不到位,部分项目规划选址、征地拆迁难度大,业主投资资金落实难,项目与土地对接难,导致土地指标面临被收回的风险。部分行业、部分单位谋划项目和操作项目的能力偏弱,对前期工作存在畏难情绪,许多企业因资金和市场等原因将原定投资计划和投资规模调整缩小、或暂缓或放弃,如三友电子六亿支节能灯管项目、虎山集团和何家山水泥公司5000吨/日生产线项目。项目质量不高,目前要求供地实施的项目,绝大多数是投资不到千万元的小项目。招商引资工作难度增大,1-9月实际到位市外资金比上年同期下降9.4。
二、20__年宏观形势及全年走势判断
20__年我市经济增长速度有望维持在13左右的水平,这主要基于以下分析:
1.20__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总体趋势仍较好。IMF在全球经济展望中预计20__年全球经济增长率为4.3,略低于20__年的5.1。20__年受能源价格持续上扬等因素影响,预计增长4左右。这意味我们只要积极应对市场游戏规则,着力化解各类贸易壁垒,努力开拓国际市场,20__年世界经济环境对我国经济发展应该还是有利的。
2.20__年国内经济环境将是“紧中有活”。20__年我国经济有三大看点:①GDP保持强劲增长,一季度9.4,二季度9.5,预计全年可达9以上;②投资增长距国家预期尚有距离,但结构趋于优化。1-7月,全国限额以上投资增长27.2,增幅比上年同期低3.9个百分点,离15-20的调控目标尚有距离。但属国家前期重点调控的钢材、建材行业1-6月投资分别增长18.6和13,增幅比上年同期分别回落32.9和40.8个百分点,且两者增速均大幅低于27.2的平均水平。③房地产投资逐月下降,但走势未定。自3月份国家出台一系列遏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措施出台后,房地产投资增速由1-4月的27.8下降为1-7月的24.8。有关专家预计,目前的房地产降温只是开始,随着各项措施的逐步到位,房地产投资增速还将继续下滑,对整体投资增长将产生较大的下行拉力。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20__年,预计国家整体经济发展仍将在高位区间运行,但受投资影响,增速将有所放缓。从政策层面上看,为了防止因调控特别是对房地产市场调控而引起的经济萧条,确保经济增长能在合理区间运行和“十一五”规划有一个良好的开局,预计国家将在坚持调控的基础上,出台一系列政策来促进经济繁荣,如高举循环经济大旗,加快构建节能型社会;高度关注“三农”问题,加大对“三农”的投入,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建立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出台《物权法》,扩大抵押担保品范围,为企业创造较好的融资环境;等等。但能源价格上涨、出口贸易壁垒增多、人民币汇率改革等因素也将给我国经济带来较多的不确定性。
3.我市经济总体发展将仍呈快速上升态势。“跻身全国200强县”目标的提出,进一步强化了加快发展意识,全心全意谋发展的氛围更加浓厚。产业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传统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六六”特色产业在工业中的份额继续增加,20__年1-9月的产值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的占比已达42.3,预计20__年还会继续提高。投资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预计全年可比上年增长20,其效应将在明年得到显现。但整体经济受贸易壁垒、要素保障、主要支柱行业建材走势不明等因素影响,20__年经济增长的压力仍相对较大。
综合以上因素分析,20__年我市发展应是机遇大于挑战,须未雨绸缪,超前谋划,抓紧做好各项工作,确保政策出台伊始就能及时应对。
三、20__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20__年主要指标安排
——全市生产总值比上年增长13,其中一产增长5,二产增长15.3,其中工业增加值增长15.8,三产增长13;
——财政总收入增长16.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增长16.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6;
——外贸出口增长20;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8。
(二)20__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建议
1.着力加快平台建设,促进经济增量提质。
抓好经济开发区建设。借助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之机,做实区内农保田调整的准备工作,力争启动开发区四期工程,实现开放区扩容工作的突破。加大对闲置土地的处理力度,收回超过期限仍未动工建设的土地,鼓励企业出租闲置厂房、建设高层厂房、集约利用土地资源。完善基础配套设施,着力抓好双氧水公司年产20万吨钯触媒生产线和热电项目、恒昌链条有限公司年产1200万米摩托车链条和1万吨工业链条技改等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作,促其早动工、早投产。建设江东区 行政商住区1号楼,做好行政商住区2号楼土地拍卖有关前期准备工作,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效率。加强园区环境管理,全面掌握化工企业的生产、污水和废气的排放情况,促其整改。
推进江贺经济走廊建设。推动江贺经济走廊南拓北联,增加新的容量,落实《江贺经济走廊规划》,抓好区内相关乡镇的协调工作,保证土地征用、项目建设等顺利推进。创新开发机制,明确投资主体,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重点抓好区内企业的集中供气、供热工作,烟尘排放整治工作,做好十里牌小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和土地出让工作,抓好贺村至新205国道产业带和三道湾区片和竹木加工分工业区的规划和开发。
加快特色制造业基地建设。突出清湖、四都、淤头、新塘边四大特色制造业基地的基础、产业、要素、服务“四配套”,着力推动四都基地布鲁克公司年产500件铝铸件、20__万个电热管,义乌凯杰塑胶公司新型塑料制品生产线,淤头基地上海华荣消防器材设备有限公司3条新型消防器材生产线,新塘边基地浙江森安消防科技有限公司搬迁工程等项目的基础设施配套工作,力争早动工,早投产。抓实四大基地的路网、管网、电网等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启动新塘边基地引水工程的前期工作,推进平岗山小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科学做好可用土地的规划和安排工作。
启动南部生态经济区规划建设。以旅游开发为龙头,按照“大峡口”的理念,将江郎山、峡里湖、仙霞关、廿八都及浮盖山等景区开发和区内生态产业的发展纳入统一规划。结合互通口经济布局,着手对集镇总规进行修编,完成以峡口为中心的镇区功能规划。进一步整合区内旅游资源,对以峡口为中心的串联五个景区旅游线路进行规划,发挥整体优势。实施江郎山景区主入口道路工程,建设旅游标志性建筑。按照青龙湖建设规划,分步实施建设项目;建设古镇姓氏博物馆,进一步丰富古镇文化内涵。推出廿八都古镇旅游区、峡里湖休闲度假区、月亮湖休闲娱乐区、江南毛氏祖居及三卿口古瓷文化旅游区等招商项目对外招商。将“农家乐”开发纳入旅游业发展规划,引导其健康发展。重点加强碗窑等地现有“农家乐”的整治力度,将江郎、廿八都、保安等地一批前景较好的“农家乐”纳入旅游接待网络,统一服务标准和质量,走品牌经营之路。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休闲型“农家乐”。
2.加大工业技改投入,提高工业经济效益。
提升传统产业。落实规费减免、道路运输、信贷支持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帮助水泥企业解决行业性困难;加快淘汰落后生产线,拆除剩余11条水泥机立窑生产线,完成达河水泥厂年产100万吨“凝石”生产线建设;启动红火集团铁路专用线建设;支持水泥企业进行战略性投资,抢占资源领地,拓展市场外延。争取江化公司国内上市,积极培育上市后备资源;打响精细化工特色品牌,积极采用环保型设备和工艺,实施一批符合产业发展方向、附加值高、污染少的大项目,开发主导类后续产品,拉长产业链。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机电产业:鼓励企业联合、兼并、重组,引导生产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规范行业管理,遏制无序竞争。电光源产业:发挥三友公司的龙头带动作用,加快基地建设,注重产品开发,完善产业协作体系,促进集约化发展。消防器材产业:突破行业关键技术,力促产业向规模化、品牌化发展;筹建省级消防器材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构建消防器材产品全国销售网络。竹木加工产业:加强区域产业对接、资源流转以及科技合作,筹建“区域创新服务中心”,推动竹木产品创新结构,实现“二次提升”。轻纺服装产业:关注行业发展动向,着力实施品牌战略,促成企业与市外、境外公司合作,规避国际贸易壁垒和市场风险。绿色食品产业:发挥农业龙头企业的骨干作用,坚持走标准化之路,建立健全标准技术推广网络和产品质量监控体系,提升市场竞争力。
培育新兴高科技产业。围绕六大特色产业和高技术产业发展目标,做大做强优势企业,鼎力支持为康制药等一批发展前景较好的成长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壮大。以现有的研发中心、中试基地为载体,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建立以企业为主的技术开发和创新体系,提高企业自主开发能力,增强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人才引进机制,着重引进重点行业领域的急需人才和科技创新带头人。健全人才培育机制,加快培养实用型科技人才和高级技工。引导企业完善人才激励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加大先进信息化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力度,努力缩短产业升级时间,降低成本。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循环经济发展评估机制,制定循环经济发展目标,分解年度实施计划,加快循环经济发展。充分发挥政府对社会投资的引导作用,通过资金补助、技改贴息等手段,建立自觉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机制,引导企业积极主动发展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管理制度,实行资源消耗定额管理,推动部门乡镇和企业节能降耗、资源综合利用。继续抓好一批企业的清洁生产,开展创建高标准、规范化清洁生产示范企业活动。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小水电、热电联产等环保型项目。加快生态市建设,全面实施农村垃圾集中处理,积极建设生态农业基地,推广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利用技术,建设以沼气为纽带的农村新能源工程。
3.统筹城乡发展,提高资源共享水平。
加快城市功能区建设。深入挖掘我市优秀历史文化,在城市广场、主题公园、标志性建筑设计中融入我市特色文化内涵,打造特色城市,增强城市吸引力。推动城北新城区规划建设,在完成城北新城发展规划修改方案、周家青广场设计方案及启动城区四山、“一江两带”文化长廊规划工作的基础上,扎实抓好落实工作。抓实迎宾大桥、西环线、凝秀路、火车站广场、双塔公园、广电中心等一批项目建设。以解放南路主污水管改造工程、景星路至江贺收费站主排污建设工程等项目为抓手,着力解决旧城区排污、基础设施配套及建筑与环境的协调等问题。推进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卫生示范城市、省级示范文明城市“三城联创”活动,进一步提升“山水园林城市”品位,提升城市竞争力,努力使我市成为三省边界名市。
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制定出台《加快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做好三产发展规划及特色商贸、特色 街区、特色餐饮等项目规划,力争付诸实施。加快城北大型超市、建材市场、精品商厦、汽车综合市场等项目的包装、招商和建设。大力发展商贸流通服务业,积极发展现代物流业,以大宗物资、农产品物流为主要内容,形成辐射三省边际的高速、便捷的物流配送体系,提升城市集聚、承载和服务功能;以培育行业协会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中介服务业,提升中介组织服务经济的能力;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形成以出版发行、广播影视、印刷包装、旅游观光为重点的新兴文化产业集群。通过培育新的购房群体,加快写字楼开发,激活房地产“二级市场”,引导房地产企业走向联合等措施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加快强镇建设。完善产业承载功能,打造适合发展的大平台。加快修编行政区域调整后的城镇发展规划,依托产业和区位优势,优化布局,形成分工明确,布局合理的城镇体系。加大投入,以城镇供水、管网改造、路网建设和镇区亮化、绿化和美化、教育布局调整等为重点,不断完善城镇功能,改善人居、商贸、生态环境,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增强城镇集聚力。围绕专业市场建设、仓储物流建设、中介服务业发展等方面的内容,不断提高工业经济和城镇经济的互动能力。推进小城镇综合配套改革,消除体制性、政策,推动人口、生产要素向强镇集聚。实行社区化管理,降低外来人员准入门槛,在教育、购房建房等方面给予公平政策,不断提高强镇吸引力。
加快新农村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逐步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的发展机制。以清湖、上余2个市级下山脱贫小区建设为重点,结合7个乡镇下山脱贫小区建设,吸纳下山农民1053户3548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村干部队伍素质、完善干部报酬最低保障机制。加强农民素质培训,提高农民的科技知识和致富能力,加快劳动力转移。抓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乡村康庄工程、垃圾集中处理、小流域治理和农村饮用水设施建设等一批民心工程,推进黄衢南高速公路、48省道江溪线改建、46省道江贺公路大修、110KV我市凤林输变电工程、小水电开发等一批项目建设,夯实城乡联动发展基础。做强特色效益农业。加快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努力扩大农产品的基地规模和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加强特色农产品的市场流通,促进农民增收。
4.坚持经济工作项目化,推进投资较快增长。
做实前期工作。建立和完善项目前期联动机制,有效推进“调研-规划-项目”三大前期的联动工作,加强政企联动、部门联动,捕捉项目信息,努力发掘更多更好的项目;建立和完善项目前期推进机制,重点抓列入计划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初步设计方案的编制工作和土地申报、资金落实。抓好46省道我市至贺村段外移工程、城镇防洪工程、城区主干道延伸工程等项目的前期工作,落实重大探讨性项目战略性研究的责任单位。加强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的督查,掌握项目进度,及时上报;建立市重点办负责综合管理,职能部门分工负责的“统分结合,协调运作”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前期工作及时顺利推进。围绕国债项目、省“五大百亿工程”和重点支持的领域,及时推出项目并包装上报,积极“跑部进厅”,争取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省、市重点工程盘子。建立和完善项目前期激励机制,制定《20__年度重大项目前期工作考核办法》,完善重大项目前期工作领导挂联制度。充分运用重大前期项目资金,鼓励单位、个人及时了解、搜集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和企业投资信息,拓宽项目源,搞好项目储备。20__年拟列入XX市重大前期计划的项目13个,总投资19.04亿元,我市市重大前期计划的项目22个,预计总投资40多亿元,预安排争取省重点建设工程项目6个,总投资15.11亿元。
推进投资工作。加大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力度。20__年政府投资项目初步安排62个,总投资23.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2亿元。组织学习《我市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强化各职能部门严格执行《暂行办法》的意识,做好本领域政府投资项目的监管工作;规范政府投资项目前期程序,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储备制度,确保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科学编制;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批与监督,力保政府投资项目的规范性与高效性;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的资金管理,确保政府投资项目实施按时保质进行;注重政府投资项目的信息积累,建立政府投资项目信息平台,实现政府投项目信息共享、经验共享。
推动重点工程建设。20__年预安排市以上重点工程项目共124项,总投资67亿元,当年计划投资27亿元。其中“310工程”项目初步安排62项,总投资23.5亿元,当年计划投资12.7亿元。以科技型项目、“六六产业”工程项目、城市建设项目、生态型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工业产业平台项目为重点,科学合理编制计划,确保项目质量。加大对项目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项目工作人员的操作能力,争取项目申报、建设的成功率。继续推行和完善市级领导联系项目制度,促进项目的实施。加大项目考核和督查力度,继续推行市政府与有关部门、乡镇签订“310工程”责任书制度,明确任务,落实责任。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检查督促,及时掌握进度情况,及时协调解决问题。完善重点工程建设的质控机制,健全“政府监督,中介机构监理、施工单位自查”的三级质保体系,确保重点工程建设质量。健全和完善项目落地机制。按照项目开工应具备的土地、资金等要素条件,对项目实行分类管理,未开工的促开工,已开工的抓进度。有重点的推进年产20万吨双氧水生产线、年产50万套汽车配件生产线、年产4000吨高纯度环氧树脂生产线、江贺公路大修工程、疾控中心、年产500吨功能性红曲生产线等一批项目实施。
加强招商引资工作。树立“选商引资”理念,立足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积极承接发达地区产业转移,有意识的引进一批和我市资源禀赋相适应的大项目、好项目。鼓励企业招商,引导企业主动对接大专院校,和大集团、大企业合作建立生产经营基地。继续深入实施“山海协作”工程和“回归工程”。
5.推进体制改革,促进机制创新。
建立促进增长方式转变的体制机制。推进规划体制改革,推行规划编制年度计划审核、稽查汇报、听证公示等规划管理制度。以《浙江省产业指导目录》为导向,整合贴息、园区、投资等政策资源,建立良性产业发展引导机制,重点向高新科技、生态型产业倾斜,逐步淘汰高污高耗落后企业。 深化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民间投资备案制、核准制,建立和完善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等配套制度。进一步健全涉企收费公示制度和监督检查制度,减轻企业负担。激活民间投资,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民间资金进入社会公益性事业领域。推进融资体制改革,积极向上争取中小企业贷款审批权限,加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企业融资担保机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及时收集人才供求信息,定期举办网上人才交流会,筑好“聚才”平台;适时组织重点领域、重点企业赴市外人才市场和高等院校招聘紧缺急需人才;培养本地籍高素质人才,与上海大学联合举办好“专职经济学硕士学位研究生班”。
篇9
全市工商行政管理工作会议今天在这里召开,总结2008年的工作,部署2009年的任务。刚才,会议表彰了2008年度全市工商系统先进单位。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表示热烈的祝贺!
过去的一年是不寻常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特别是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实现“四个发展”,强力推进“四大基地一大产业”建设,狠抓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工业运行、城市建设、服务“三农”、改善民生等重点工作,完成了市十七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820亿元,比上年增长16%,高于全省4个百分点;完成地方财政收入50.5亿元,增长19.9%;新增规模以上龙头企业60家;铁雄新沙一期150万吨焦化、圣世化工60万吨mcc、达驰电气500千伏超高压节能变压器和洪业化工14万吨已二酸等45个过亿元项目竣工投产,全市千万元以上在建项目完成投资300亿元,增长22%。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市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的结果,也凝聚着全市工商系统广大干部的心血、汗水和智慧。
我时刻关注着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我认为,一年来,全市工商系统在学杰同志的带领下,工作务实,善于研究,勇于开拓,敢于创新,扎实推进了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
一是按照“以人为本、严管厚爱,关注基层、关爱民生”的理念,切实维护了全市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利益。你们市局党组在2007年提出的“以人为本、严管厚爱”理念的基础上,2008年增加了“关注基层、关爱民生”的内容。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你们市局党组把全市系统6000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带着责任、带着感情,关心干部职工的安危冷暖,努力解决好同志们的切身利益,从而增强了市局党组的凝聚力、向心力和亲和力,实现了全市系统“队伍高素质、执法上水平、服务高效能、经费有保障、生活高质量”的新突破。
二是解决自身发展难题方面取得新成就。你们从系统全局和长远利益出发,颇有远见地加强了基础性工作。成功推行了“县财市管”新模式,增强了经费保障能力;实施综合预算,优化了财务支出结构;全员加入养老保险,解除了干部职工的后顾之忧;增加了基层人员工资性收入,稳定了队伍;你们大胆改革,实行在职人员离岗创业和内部退养,破解了长期困扰全市工商系统的历史性难题,为超编人员提供了创业机会和施展才华的空间,单位和个人双满意,各得其所。你们紧跟市委、市政府的步伐,建设节约型机关,集中处理了172车辆公务车,两年节约公用经费4600万元,这是其他市直部门不可想象的。这些措施对维护全市工商系统稳定、全面推动工商事业发展具有战略意义。
三是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取得了新成效。你们积极履行职责,卓有成效地开展了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工作。你们抓住市委、市政府关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开展了维护食品安全、查处虚假广告、治理商业贿赂、打击非法传销、取缔“黑网吧”、保护商标专用权等专项治理行动。市委书记赵润田同志对你们取缔“黑网吧”工作给予高度肯定。特别是在查处“三鹿”问题奶粉中,动用全系统之力,集中力量、集中时间、集中行动,采取拉网式检查,收缴销毁劣质奶粉11.4吨,切实保护了广大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有力地维护了公平公正、诚信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工作是得力的,成效是显著的。
四是为服务菏泽经济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你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和部署,改进管理、优化服务,在促进各类市场主体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充分发挥了工商部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作用。你们顾全大局,坚定不移地停征“两费”、取消中心、清理各类协会,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积极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改革,促进了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加强信息化建设,推行了企业网上年检,提高了为各类市场主体和社会公众服务的水平;成立群工办,落实好服务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及时接听群众来电,维护了消费者合法权益,为菏泽经济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五是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有了新举措。你们着眼于加强班子建设、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推行了新举措,取得了新成效。完善党组内部议事和决策机制,确保政令畅通和重大决策的有效落实,实行“一岗双责”、健全任期和离任经济责任审计、述职述廉、完善民主生活会、坚持谈心谈话制度,增强了各级领导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2008年全市工商工作成效是显著的。实践证明,市工商局党组是团结的,是坚强有力的,群众信赖的,是一个完全能够经得住考验的班子。市委、市政府对工商工作是肯定和满意的。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全市工商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辛勤工作在第一线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问候!
关于2009年工作安排,希望大家按照学杰同志的讲话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借此机会,我讲几点意见。
一、积极发挥服务职能,努力为菏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紧紧抓住发展不动摇。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我们要以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动力,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发挥工商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
一是进一步简化登记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扩大内需项目的企业登记,要开辟“绿色通道”,采取提前介入、及时注册、重点指导、跟踪服务等措施,促进项目早开工、早投产、早收益。对企业的并购重组,要积极提供良好的服务,减免登记变更的相关费用,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当然,搞好登记服务,必须严把市场准入关,严格控制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建设,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
二是抓好商标战略的深入实施,增强企业竞争力。要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关于“质量兴市”的工作部署,切实加大对实施商标战略的宣传力度,引导企业注册能反映企业特点和菏泽文化底蕴的商标,引导企业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省著名商标。目前,我们市只有单县四君子集团的“四君子”、巨野花冠集团的“花冠”是中国驰名商标,今年要在争创中国驰名商标方面取得突破。
三是重点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要加大公司股权出资、股权出质和动产抵押登记工作的力度,搞好对企业的培训和宣传咨询,使更多的企业了解和运用这个渠道扩大融资。利用掌握企业信用状况的优势,将信誉好、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守合同重信用”荣誉而又急需资金的企业,推荐给金融机构,帮助企业解决资金短缺、融资难问题。
四是积极服务农村经济发展。我们菏泽是农业大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要立足本职,进一步完善红盾护农、经纪活农、合同帮农、商标富农、市场兴农等工作机制,积极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订单农业,大力加强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注册与管理工作,促进农民致富增收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二、认真履行监管职能,努力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一是以食品安全为重点,加强流通环节商品质量的监管。今年是中央确定的质量安全年,确保食品安全是重中之重,工商部门责无旁贷。要认真汲取“三鹿”奶粉事件的教训,继续完善农村食品安全“四项制度”,探索城市监管新模式,尽快建立起严格有效的食品安全质量追溯制度、召回制度、市场准入和退出制度,确保人民群众消费安全。要继续做好化肥、种子、农药等农资商品质量的监测,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资的行为,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二是以食品、药品、医疗广告为重点,深入开展虚假广告专项整治。打击虚假违法广告,净化广告市场。特别要查处在医疗、药品广告中夸大功能和疗效等行为,查处未经广告审查擅自医疗、药品、保健品广告行为。
三是进一步加强消费维权工作,营造良好消费环境。要加强《山东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的宣传。要充分发挥“12315”和各级消协的作用,查处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要重视农村消费维权工作,特别是对家电下乡、农机下乡等大宗商品下乡交易行为的监管,切实保护农民合法权益。你们搞的“省际边区农村消费维权长廊”,非常好,有特色,希望今年抓好,抓出实效。
四是认真履行好安全生产责任,把好安全准入关。省政府确定,2009年是我省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年。工商部门在安全生产工作中承担市场准入的职责,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好登记关。要以煤矿、危险化学品等为重点,严把前置许可关,坚决取缔无照经营。
三、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新型工商干部队伍
一是认真开展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巩固和发扬学习实践成果。要围绕增强科学发展理念、依法行政理念、服务大局理念,深入查找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的问题和差距,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学习实践成效体现到促进经济发展、维护市场秩序、提高自身素质上来,努力建设一支适应新形势、解决新矛盾、开创新局面、实现新发展的新型工商干部队伍。
二是突出抓好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提高领导能力。要加强形势教育、政治教育、廉洁教育,切实增强党性意识、大局意识和纪律意识,坚决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政策措施,不断提高驾驭形势、控制全局、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针对可能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作好应急处置准备,防止因反应滞后造成恶劣的影响。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制定科学的干部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机制,健全干部交流锻炼制度,把各级工商部门领导班子建设成为团结有力的坚强集体。07和08年,你们选拔后备干部到市局挂职锻炼、培养了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不少人都进入了领导岗位,成了骨干,这个做法很好。
三是组织开展好“基层建设年”活动,全面加强基层建设。你们省局党组提出今年要开展“基层建设年”活动,并且提出了工作观念转变、工作重点转移、干部队伍转型和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基层工商所工作环境的“三转、一创、一优化”的工作思路,我认为很好,符合当前形势和基层的实际。基层工商所是服务科学发展、依法监督管理的前沿阵地,工作量大,他们工作能力和效能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工商部门科学监管、服务发展各项任务能否圆满完成,直接关系到整个工商形象。因此,要通过培训教育,不断提高基层工商人员监管执法、服务发展、消费维权的能力,做到监管无漏洞、服务上水平、维权全覆盖,为推进全市工商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是积极争取地方党委、政府的支持。做好工商工作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各级工商部门要主动向所在地党委、政府汇报工作,积极承担地方党委、政府交办的任务,自觉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篇10
“十一五”期间,县政府在县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县人大、县政协的监督和支持下,抢抓机遇,真抓实干,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发展指标。五年间,全县招商引资累计到位资金63亿元,是“十五”期间的5.3倍。累计利用外资达到900万美元,是“十五”期间的17倍;开工建设千万元以上项目110项,其中超亿元项目24项,分别是“十五”期间的3.8倍和8倍;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70.6亿元,是“十五”期间的10倍。2010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比2005年增长1.3倍,年均增长16.3%。三次产业比重分别由2005年的38.134.527.4调整为33.938.427.7,产业结构趋于合理,产业结构调整初见成效;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05年增长5.2倍,年均增长4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2005年增长5.7倍,年均增长46.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比2005年增长3.5倍,年均增长35.4%;外贸进出口总额比2005年增长4.8倍,年均增长4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2005年增长1.2倍和1.1倍,年均分别增长16.7%和16.4%。五年累计投资30亿元,实施了博物馆,文体中心,美兰庄生态农业观光园,通乡通村公路,新中学,居家养老型经济适用房,万吨饮用水处理厂,供排水管网改造,步行街,挹娄大街拓宽等61项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县场共同推进了新农村建设。实施了小城镇、通村公路、泥草房改造、村级活动室、农村人畜饮水安全等六项工程。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全县国民经济跨越发展,综合实力显著增强的五年;是招商引资屡创佳绩、项目建设重大突破的五年;是地方工业快速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的五年;是县场共建最为融洽,区域合作业绩突出的五年;是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乡面貌发生巨变的五年;是各项社会事业长足进步,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发展成果的五年;是政府自身建设和执政能力不断加强的五年。
2010年,是“十一五”的收官之年。县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及县委的部署,在县人大和县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依靠各方面力量,按照“打造五个平台,实现五个新跨越”这一工作思路,扎实工作,攻坚克难,全面完成了县九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县经济社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我县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全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升级晋位县。
――经济发展再登新台阶。2010年,全县生产总值实现28.5亿元,高于市定目标1.1个百分点,同比增长26.1%。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增长16.4%、43.1%和20%。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县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分别增长62.3%和16.9%。招商引资、项目开发硕果累累。全年开工建设大项目共计41项。其中亿元项目10项,新建项目25项,续建项目16项,竣工25项,总投资51.4亿元。新上项目中,招商引资项目18项,计划总投资52.5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3亿元,完成市定指标的163.8%。同时,前期运作项目16项,开发储备千万元以上项目12项,完成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个一百”工程目标任务。工业经济运行质量持续攀升。地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8.9亿元,同比增长22.9%;增加值实现3.9亿元,增长60.1%;利税总额实现1.4亿元,增长42.4%。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 303万美元,同比增长30.8%。财税支撑能力明显增强。全县财政总收入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达到5.2亿元和8 642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1.3%和39%,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尤其是国地两税全年税收收入实现1.3亿元,同比增长48%。其中,地税收入实现1.03亿元,首次突破亿元大关,为财政增收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用于民生支出不断加大,公共财政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全年农、林、水等各项支出同比增长39.2%;文化教育支出同比增长25.3%;公共安全支出同比增长48.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稳步增长。
――区域合作结出新硕果。县场共建领域不断拓宽。机制共建、资源共享、大事共商、项目共建等各项合作内容进一步完善。实施县场共建项目20项,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个,完成投资17.3亿元。北大荒30万吨稻谷综合利用、国电生物质发电、北大荒南华糖业二期技改、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华瑞园小区建设、农机博览园主体工程等项目已完工。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县场双方共同投资,提前一年完成通村公路和农村人畜饮水安全工程,2010年,县政府大力支持友谊农场实施了泥草房改造工程和新型住宅小区建设。共拆除泥草房1 888户,11万平方米;改造危房7 092户,42.5万平方米;整体搬迁居民点31个,涉及农村居民4 769户,拆除面积达29.5万平方米;打造了满族风情园、水韵居、华瑞园等一大批体现友谊地域文化和时代特色的新型住宅小区。凤岗镇凤岗村和东建乡东建村被授予市级新农村建设样板村。中省直部门作用发挥明显。各金融机构全年共发放信贷资金30.2亿元,同比增长24%。各项存款余额达50.6亿元,同比增长16.72%,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资金保障。国土部门在土地合理开发利用上为区域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电业、工商、质监、通信、邮政、保险等部门服从服务于全县工作大局,积极工作,奋发有为,深受群众欢迎。
――社会事业实现新发展。各项事业齐头并进。科技工作水平进一步提高。完成了“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任务,其中有1家企业批准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个项目被分别批准为省级和国家级重点科技项目。教育教学环境明显改善。完成了新高中续建、搬迁工程,实施了“校园安全工程”。有三所学校通过了省标准化学校评估验收,第二小学荣获全省标准化建设先进学校,教育质量呈上升态势。广播电视事业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覆盖能力进一步增强,编播质量大幅提升。完成了农村无线覆盖村村通工程,开办了一大批百姓喜闻乐见的专栏节目,反映我县地域文化的专题节目在省、市和中央台连续播出,提升了友谊在外知名度和影响力。医疗卫生事业取得新进展。推进了基本药物体制改革,实施了新医院续建项目,完成了12个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9%,农民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有所缓解。扎实开展了疫病防控工作,群众生命健康得到有效保障。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在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8.37%,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的1.02‰。同时,民族宗教、档案史志、妇女儿童、兵役、残联等工作均有较大发展和明显进步。文化事业亮点纷呈。文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完成了生态文体中心、4个乡镇文化站建设和13套农民健身路径安装工程,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进一步健全。文化交流活动日趋活跃。先后成功举办了“中华友谊满族寻根祭祖”、“温州知青回访第二故乡”、“友谊之歌歌咏大赛”等活动,全年共接待各地专家学者1 000余人。尤其是赴香港满源文化推介活动的成功举办,更是扩大了影响,聚集了人气,展示了形象。全年共开展各类文体活动50余场次,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丰富多彩。旅游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实施了挹娄文化风情园、中国知青第一村、农机博览园续建等一大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了美兰庄生态农业观光园二期工程。景区景点布局初步形成。建设了反映友谊“五地文化”的7大景区20余个景点。申报友谊博物馆为AAA级景区,美兰庄生态农业观光园为AA级景区。旅游产品开发工作进展顺利。共开发旅游纪念品11类20余个品种。旅游产业收入实现 2 000余万元。
――改善民生取得新成效。社会保障能力持续增强。全面完成了城镇“五七工”、“家属工”养老保险统筹工作。争取再就业资金1 173万元,安置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117人,发放岗位补贴410万元。发放社保补贴325万元,拨付企业职工养老金1 693万元,拨付率100%。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参保6 560人,参保率达98%。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12 022人,参保率达90%,完成市定指标的102%。城镇新增就业1 209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累计发放低保金、大病救助资金、救灾救济款和供热补贴1 373.1万元,发放廉租房补贴826户128万元,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县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3 235元和11 842元,分别同比增长11.3%和21.5%。城镇面貌日新月异。以“三优文明城市”创建为载体,开发了都市新城、民生嘉园等7个总面积27万平方米的住宅小区。加强了城镇环境综合治理,实施了垃圾处理厂、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保障性住房、挹娄大街拓宽、友谊公园广场改造以及城镇美化、亮化等一大批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工程,城镇功能和品位得到大幅提升。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深入开展“创森工程”,绿化面积1.4万亩,超额完成省、市下达指标,全县森林覆盖率达10%。加大了生态治理和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力度,项目建设“环评”、“三同时”执行率为100%。小锅炉整合步伐进一步加快,电膜供暖和地源热泵新型采暖技术推广面积达27万平方米。二氧化硫和烟尘分别减排154.4吨和2 265.5吨,节约燃煤19 300吨,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7.4%,节能减排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社区服务功能不断增强。基本完成了社区服务中心建设、搬迁,完成了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深入推进“四个建设”,丰富“六大体系”,社区基础设施进一步改善,队伍素质不断增强,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下达的“百千万”活动指标任务,繁荣和康乐社区被授予全省“和谐示范社区”。
――安全维稳开创新局面。县政府坚持改革、发展、稳定一齐抓,建立了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成功应对处置了凤岗镇里氏4.2级有感地震,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加大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力度,妥善处理了一批疑难案件。强化公安司法职能,完成了全县11个乡镇的基层司法所办公用房建设和“五五”普法工作任务。保持了高压严打态势,刑事案件和“两抢一盗”案件综合立案率分别下降2.3%和7%,治安案件查结率和命案破案率均为100%,群众安全感明显增强。加强了安全生产监管,以煤矿安全为重点,加大了各领域的监督管理、隐患整改和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各类安全生产指标均控制在市定指标以内,保持了全县社会环境的和谐稳定。
――执政能力得到新提升。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严格执行有关行政工作的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县委、县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定、决议,主动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坚持民主决策,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认真倾听社会各界意见和建议。全年受理群众网上建言建议191件,回复办理率在98%以上。人大代表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结率分别为97%和86%。强化政府班子和各职能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大力推行政务公开、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项制度。对干部经济责任、国投项目和涉及民生的专项资金进行了跟踪审计监督,实施各项审计31项,严肃处理了违纪违规问题。积极开展效能监察,机关工作人员服务质量、办事效率进一步提高,服务基层、服务企业的作风进一步转变。
二、今后五年展望和2011年主要任务
今后五年是友谊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十二五”期间,我县总体发展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五区一城”战略和“八个重点抓”工作部署,围绕“一个目标”(富民兴场强县,赶超跨越晋位),按照“四区一城”的定位(全国现代化大农业引领区、全省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区、特色文化旅游区、全省东部重要的商贸物流区,园林生态城),完善“五个平台”(项目建设平台、县场共建平台、新兴产业平台、优良民生平台、工作保障平台),努力实现“实力、宜居、魅力、幸福”新友谊。主要发展目标是: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0%;三次产业比重力争实现20:48:32;地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3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0%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0%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2%和10%;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16%;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6%以内。
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必须坚持以下五个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跨越发展的原则。把继续深化“五个平台”建设,县、场、局联动,全力以赴争先创优、赶超晋位作为主基调。二是坚持科学发展的原则。把调整产业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作为战略任务。三是坚持创新发展的原则。把深化改革和敢为人先作为重要支撑。四是坚持和谐发展的原则。把区域合作和统筹各项事业发展作为构建“实力、宜居、魅力、幸福”新友谊的主线。五是坚持共享发展的原则。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也是推动友谊综合实力持续攀升,为新一轮经济繁荣发展夯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县委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建设“实力、宜居、魅力、幸福”新友谊为目标,以“富民、兴场、强县”为核心,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总方针,以“四区一城”建设为着力点,加快“五个平台”建设,全面实施“招商富县”、“工业立县”、“兴城强县”、“文化活县”、“合作兴县”,为“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具体目标为: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25%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长12%和10%以上;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5%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以内;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5.1%。为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六方面工作:
(一)更加注重项目建设,增强园区功能,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工业经济实现新跨越
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项目开发力度。坚持“领导包保、部门负责、多轮驱动”的方针,围绕“四区一城”的战略定位,通过选商、择商,全力引进大投资、高科技、无污染、多就业的财源型、立县型、民生型项目,不断提高招商引资、项目开发质量。全年重点推进大项目26项,计划投资53亿元。一要全力推进建设一批项目。重点抓好中广核风力发电、大豆色拉油精深加工等超亿元项目建设。二要积极运作落地一批项目。重点对接有机蔬菜精深加工和国电龙头山风力发电等超亿元项目。三要科学储备生成一批项目。重点围绕产业链延伸和省政府为友谊确定的“农产品精深加工区”建设,加快谋划生成一批市场开拓力强、产业拉动力强、发展带动力强的优势项目,同时,加强同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沟通合作,抓紧研发储备一批符合友谊实际的高起点、高效益、高节能环保的好项目、大项目,切实将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全年招商引资必保完成17亿元。进一步提高工业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按照“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总体要求,以工业运行提速增效为重点,强化重点企业包保责任,完善经济运行分析机制,确保地方工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一要加大对老企业的扶持力度。在原料基地建设、资金争取和品牌申报等方面给予北大荒糖业、米业,希杰食品公司,九鼎酵母以及丰源、盛源、祥源油脂等龙头企业和纳税大户政策倾斜,扶持企业做大做强。二要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技术改造。引导和鼓励企业走节能、环保、高效、可持续发展道路,切实提高企业竞争和抵御风险能力。重点抓好九鼎酵母技改和芦花村米业生产线改造项目。三要全力确保新企业达产达效。重点抓好东北大自然粮食化工、黄淮集团30万吨稻谷综合利用、国电生物质发电等新建投产企业的原料收购、流动资金、铁路运力的协调工作,并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以骨干和优势企业发展,拉动全县地方工业经济持续增长。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以园区建设为载体,进一步健全管理机构,完善管理机制。以“七通一平”为目标,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增强园区对项目的承载能力。通过制定更优政策,简化办事程序,规范执法行为,提升服务质量,有效增强园区的吸纳孵化功能,促进大项目、大企业向园区集中。年内,园区至少进驻2个亿元以上项目。同时,继续加强银企平台建设,努力争取金融部门对本地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满足企业融资需求。
(二)更加注重区域合作,落实惠农政策,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再上新台阶
完善区域共建机制。坚定不移地推进县场共建,走合作强县之路。不断探索和完善共建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级组织、各有关单位工作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县、场、局三方优势,为区域共建、区域发展提供载体保障。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农业执法、农技推广和农民培训体系,维护农民权益,提高农民素质。继续完善品牌创建体系,依托北大荒品牌,加大品牌整合和宣传力度,力争在国家和省知名品牌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加快建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努力构建以龙头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快现代化农业发展步伐。继续加大跑省进京力度,积极争取各类农开项目,支持农场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机化水平和粮食产量。积极协调金融部门加大支农贷款力度,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提供资金保障。把扶强龙头企业作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切入点和带动农民致富的支撑点,制定更加优惠的政策,力争引进、培育省级以上龙头企业2家。积极探索政府、企业与农户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最佳模式,加大对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扶持力度,力争年内完善3家,新建5家。扩大新农村建设成果。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3+1工程”,进一步完善“以点带面、以帮促建”的帮建政策,大力支持农场撤站并区,加快中心村镇和新型农村样板住宅小区建设。县场联手抓好创森工程,扩大绿化覆盖面。抓好市级示范村创建,促进友谊农业和农村整体水平加快提升。
(三)更加注重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健全市场体系,促进第三产业再创新局面
发展壮大文化旅游产业。加快旅游名镇建设,以发掘挹娄文化为主线,以打造“五地文化”品牌为重点,通过资源整合、优势互补,全力打造以凤林古城和挹娄文化风情园为主的满源文化鉴赏景区;以博物馆、生态文体中心为主的城镇观光景区;以农机博览园、美兰庄生态农业观光园为主的现代农业展示景区;以大小成富鲜族村和凤岗镇满族风情园为主的民俗风情体验景区。重点推进挹娄文化风情园、中国知青第一村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完成主体工程并对外开放。同时,加快推进各星级宾馆建设。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行社的沟通联系,开发旅游线路,逐步完善“吃、住、行、游、购、娱”基础设施,健全旅游配套服务体系,提高旅游接待能力和水平。加强文化旅游宣传,积极开展满源祭祖、知青寻根等文化旅游活动,办好“挹娄文化旅游节”,不断扩大友谊在外影响力,提升友谊文化旅游品牌知名度。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继续在市场准入、土地使用、信贷税费等方面为民营经济参与第三产业发展提供政策扶持。通过合理规划,政策引导,市场运作,加快推进友谊商业城、新建农贸市场、小商品城和物流园区等各类综合、专业、批发市场开发建设,构建符合友谊实际的物流、商贸体系。继续开展“家电下乡”和“家电以旧换新”活动,进一步完善和活跃城乡居民消费市场。积极帮助祥源油脂和北大荒鹅业办理外贸出口手续,扶持北大荒牛业、米业和九鼎酵母等出口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优化产品结构,开拓国际市场,推动创汇额度持续攀升。
(四)更加注重公共财政建设,强化财政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促进财政保障能力再提升
大力培植财源。充分利用国家与省各项优惠政策,积极申报新的财源项目。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财政贡献大、发展前景良好的高新技术和龙头骨干企业的扶持力度,巩固基础财源、扶持支柱财源、培育新兴财源,推进财源建设梯次发展,夯实收入增长基础。强化税收征管。加强社会综合治税,健全综合治税长效机制,清理和规范税收优惠政策,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偷、逃税行为,做到依法征收,应收尽收。严格执行罚缴分离制度,加强非税收入管理,确保各项收入足额入库、均衡入库。积极向上争取。认真研究国家相关政策,多立项目,用好人力资源,多渠道争取各种资金,为保障民生和社会事业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全年政策性引资必保增长30%。优化支出结构。进一步深化财务管理制度改革,健全预算稳定调节机制,严格执行部门预算,继续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实降低行政成本。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规范采购程序,扩大采购规模,提高节支率。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加大财政支出的监管力度,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全力保证重点项目、民生工程和社会事业等重点支出需求。
(五)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统筹社会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促进人民生活水平再提高
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本着“困有所助、老有所养、优有所抚、居有所乐、求有所应”的原则,积极开展城乡社会救助、社会服务和城镇就业工作,大力推进社会保险扩面和基金征缴工作,不断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加快综合性社会福利中心和保障性住房建设,使更多的人得到住房保障。加强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和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深入开展零就业家庭援助和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服务月等专项活动,扩大创业扶持政策覆盖面。不断提升城镇功能品位。抓住友谊镇被列为全省百镇建设试点的有利契机,按照县委关于“东建园区、西拓新城、提升老区”的发展思路,完成《友谊镇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构建城市发展新框架,重点推进镇内主街路、西区开发以及挹娄风情街等特色街路建设,努力打造“一路一景、一路一品、一路一貌”和“城在林中、林在草中、花在绿中”的城市风貌。加强县域生态治理和环境保护,充分发挥环保和城管综合执法部门作用,加强城市管理,依法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努力营造“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人民管”的良好氛围,力争将友谊镇建设成为生态文明,宜商宜居的现代化新兴城镇。统筹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加强科普应用及科技项目建设,力争年内帮助企业申报2个省级科技项目。以“发展规划优先考虑教育,资金投入优先保障教育,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为原则,深入实施教育振兴计划,加强教育管理,规范办学行为,培育名师名校,重点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实现综合办学实力跨越晋位。同时,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分步实施学前教育基础建设,维护教育公平,巩固“双高普九”成果。以机构设置和人事制度改革为重点,努力完善县域医疗体制改革,全力推进“五项重点医改工作”。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社区卫生机构和社区医疗网络化建设,提高公共卫生覆盖面。发挥疾控中心作用,提高重大疾病防控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加大对县医院的扶持和管理力度,加快新医院建设进程,在年内完成搬迁,实现医疗水平、就医环境、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的根本性转变。逐步完善县、乡(镇)、村三级计生技术服务网络。实施镇内有线电视数字化工程,提高广播电视编播质量。加强社区软硬件建设,力争年内解决社区办公用房2个。以创建国家级“和谐示范社区”为目标,逐步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促进社区在维护社会稳定、完善服务职能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全力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以煤矿安全为重点,认真抓好危化、非煤矿山、建筑、消防、食品药品等重点行业、领域和部位的安全监管和专项整治,突出抓好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扼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同时,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管理,规范交通运输市场秩序;抓实工作,化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以打击刑事犯罪和“两抢一盗”为重点,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推进基层民主法制建设,努力营造政治安定、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六)更加注重政府自身建设,强化依法行政,转变工作作风,促进执政能力再提高
相关期刊
精品范文
10养老金融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