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技巧范文
时间:2023-03-16 10:50:28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高考作文技巧,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近年来,中高考作文分的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将近占据总分的半壁天下,写好作文对于获取语文高分至关重要,但考场作文写作时间短,心理压力大,导致很多同学不能发挥正常水平,甚至严重跑题,那如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呢?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摸索、探究、总结,认为以下四法能较好的解决上述问题。
一、保持心理平衡
命题作文,特别是应试作文,是一种强迫性作文,不管愿意与否都要接受,因此就会产生各种心理不平衡,如紧张、恐惧、慌乱、烦躁、不满、抱怨、忧虑等等。因此作文时注意保持心理平衡,消除心理障碍,去掉压迫感,将强迫作文变成自愿作文,视作文为有兴之事,不是为教师而作,不是为考试而作,而是为表达意愿、观点、情感而写,让别人了解“我”而写,让别人明白事理而写,尽量写出自己的“心里话”,这样就可以做到文从字顺,不致发生思维混乱。
面对作文题,特别是考试作文题,有的同学会觉得出乎意料,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该说些什么;有的则感到似曾相识,可以写的材料很多,而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心情异常紧张,处于这种心理状态是很难写出合乎要求的高质量的作文的。
如何克服上述这两种毛病?必须控制心情,静思默想几分钟,认真审题和构思。如果无话可说,就要努力回忆材料,展开联想。有的同学写作时不去回忆和整理已有材料,而偏要去想入非非,编造一些“材料”,张冠李戴,闹出许多笑话来,这是写作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应引起高度重视。如果感到材料很多,而一时又不知从何说起,那就要仔细领悟题意,确定好思考范围;不妨在稿纸上把想到的材料罗列出来,所谓罗列,不必像提纲那样组成句子,为节省时间,每项材料只需二、三字揭示一下,自己看懂了就行。接着逐项细看一遍,决定取舍,取舍的一般原则是:①取亲历舍传闻。亲身经历的事情,直接接触的人,亲自去过的地方,稍加回忆就历历在目。这样,容易写得具体生动,道听途说的材料,写进文章中,容易露出破绽。②取近舍远。从时间上说,事情越远,印象就越模糊,不易写得具体;反之,事情越近,印象就越清晰,容易写得具体生动。
二、妥善安排时间
一般中高考作文应控制在60分钟左右,正式写作时间可按1∶1∶4使用,即审题占10分钟,构思(包括选材、安排结构)占10分钟,正式写作占40分钟。行文时应尽量做到落笔成文,不涂改,不删补,写好后,一般读一遍就行,不宜作大的改动。应试作文是给阅卷者看的,如涂改太多,卷面太乱,会被阅卷者倒扣“印象分”。因此,行文时应特别沉着细致,尽量保持卷面整洁,字迹工整,书写符合款式,标点正确,尤其是开头和结尾,更是马虎不得。头开好了,文章就成功了一半,能给阅卷者产生好的“接触印象”;结尾好又会产生好的“留别印象”,加深阅卷者的“正反馈”,使评分得到优势。很多考生在写作文时会出现首尾不和谐的毛病,虎头蛇尾,使人产生“负反馈”,直接影响成绩。
三、合理运用写作技巧
要知道,考场作文的时间限制严格,考生处在紧张环境中,心理压力很大,因此,合理地运用一些写作技巧,可谓明智之举。如破题四法(开门见山、解题释义、由因入题、由反而正);中间四式(并列式、层进式、类比式、对比式);结尾四技(画龙点睛,卒章显志;首尾顾盼,前呼后应;饱含哲理,发人深省;委婉含蓄,余味无穷)。运用这些技巧,并非提倡写八股文,而是有助于快速成文。应当明确,在考试作文中,要做一名“工匠”而不是“艺术家”,要树立得分意识。
四、采用应急办法
假如文章写到一半,发现主题有所偏,而需重写,但时间又来不及,该怎么办?如是因材料拉扯开去而偏离了主题,那就要删除枝蔓,尽量在后半篇行文中增补能表现主题的典型材料,以完成全篇。如因材料十分散乱偏离主题,时间又非常紧迫,就应从总体上把握文章,尽量保留可用内容,砍掉有损主题的材料,增补一些强化主题的语句,或写一段结尾直接点明主题。
假如文章写完后发现走题怎么办?迫于时间所限,只能用开头、结尾弥补。另写(或改写)开头,当然这会影响卷面整洁,但也只好如此。结尾处亦可设法补足,关键一法是直接点明题意。除开头结尾外,也可在其他部分设法作小的改动。这种处理纯属急救,大增大删,时间不允许,在慌乱中瞎改,说不定会越改越糟。
以上只是中高考作文的一般应对技巧,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写作时更应根据实际情况联系现实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关注社会、关注人生、感悟生活,激发写作欲望。
参考文献:
[1]《语文学习》
篇2
一、时间、笔和草稿纸
先说这三个词,是因为它们属于一个人的习惯问题。而习惯是要靠平时养成的,之所以先说,当然是希望考生在平时的作文训练尤其是考前的模拟训练中,就要十分注意这三个词,以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
语文考试150分钟,通常用在作文上的时间在一个小时左右,最好能在一小时之内。这一小时应该这样安排:用10分钟审题构思,后面预留5至10分钟检查修改,那么正式写作就是35至40分钟。从往年的考试经验来看,这是一种最佳的时间安排。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有意识地持之以恒地这样去做,时间一久,这种时间安排便自然成了一种固定的习惯。
笔和草稿纸是用来写字的,这毫无疑义。这里要强调的是在前10分钟,要养成用笔和草稿纸的习惯。前10分钟是审题构思的阶段,一般情况下,考生是左手托着下巴在苦思冥想,却极少见动笔的。其实这是一个误区。审题构思是什么?有人说这是打腹稿,虽然不错,但打腹稿并不意味着一定要在“腹”里打,就不需要动笔。审题构思通常要做的有五件事:破题入境,展开联想,确定中心、文体并拟题,筛选材料,形成写作提纲。这样复杂的五件事,连着想下来,相信绝大多数考生都没有钱钟书那样的脑袋,所以常常是想了后面忘了前面,甚至想得多了,脑子里乱得像一锅粥,严重时大脑里是一片空白。这时候就该想一想,为什么不随手把思想的火花记一记呢?反正发下来的草稿纸不用白不用。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审题时,用笔把关键词圈一圈(试题卷圈了就圈了,也没关系,不是答题卷,不会有作弊之嫌),有什么理解,或有什么灵感,想到什么材料,都可以在草稿纸上写上那么一句半句。最好的方式是把关键词写在中心位置,把联想到的,围着关键词写上一圈,一圈不够写上两圈三圈,然后再筛选,选择最佳的。相信这样做,就不会发生前面所说的几种乱糟糟的情况了。当然这也是需要在平时的模拟训练中,慢慢形成习惯的。
二、一气呵成写下去
前面说的是习惯,顺便也把前10分钟的事说了,这里就直接下笔成文了。至于前10分钟还会出现什么意外,要注意什么,留到后面再说。
花了10分钟,该看的也看了,该想的也想了;该留的留下了,该剔除的也剔除了;中心也明确了,思路也清楚了,文体也确定了,下面完全可以从容不迫、心定气闲的落笔了。考场作文最讲究的是能一气呵成,因为那么紧张的气氛,中途一旦卡壳,心理上就受不了。心理上有了障碍,再想写下去,尤其想写得文气通畅就格外困难了。所以考场上行文一定要下笔就一路写下去,写到文章结尾再收笔。从容不迫、心定气闲的好处是,字能一笔一画的写,不会出现东倒西歪、如藤似蔓这类不雅的情况;标点也能按规矩书写,不会出现一逗到底或随手乱点的情况;情感和思路也不容易断线,极少会出现中途卡壳或半道改嫁这类的尴尬。
当然,话也不能说得这么绝对,世上的事各种可能都会有。落笔成文的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下面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写到一半(也不一定是正中间)就写不下去了,这时候,建议只有两条,先看看草稿纸,看上面的圈点词句能否给你一点提示;再一个就是逼着自己写下去,在心中不断默念,坚持坚持再坚持,绝不半途而废。第二种情况是写到中间,突然发现好像走题了。这时候千万别重打锣鼓另开张,别以为重新再写就能解决问题。这是因为一是时间来不及,二是答题卷也容不得你这么胡乱折腾,况且,你也不一定真的是走题,因为你前面的10分钟毕竟不是白花的,你所思考出来的中心也好材料也好,不可能与题目一点也不沾边,最多只是有点偏题而已。而前半部分的偏题是完全可以在后半部分补救过来的。你要做的,就是先冷静下来,再花一两分钟时间,考虑一下偏在哪儿,该怎么补救,然后在写下半部分时,尽量加以补救。第三种情况是写到中途,突然觉得你拟的提纲有点不太满意,好像限制了你的某种想法。这就得恭喜你了,因为这极有可能是你的灵感来了,你得高分的机会也随之到了。这时候就得有大胆突破的勇气,放开胆量去写,写得酣畅淋漓最好,只是千万要注意一下与前面已写部分的过渡与照应。
三、几种可能的意外
上面已经讲了几种意外,只不过都是在落笔成文过程中出现的。下面说的几种意外并不限于此,而且大都与所写文体有点关系。
1.审题时觉得这个也重要,那个也不错,无从选择。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话题作文或新材料作文中,像2009年的全国卷,出题人可能怕材料少了考生读不出意思来,堆砌了一大堆材料,有好多材料是大同小异的。这种作文题极容易误导一些思维容易走极端的考生拼命寻找材料之间的不同点,找着找着,确实也找到了一些(任何同质的材料总会有不同点)。但真正确定中心时就麻烦了,就会出现留了这个怕失去那个的情况。出现这种情况,需要考生认真审读题目,看题目的侧重点。材料多的题目,有的侧重求同,有的侧重求异,有的有所指向。审题时要抓住重点,敢于取舍,可用剔除法,一个一个的划去,留下最重要的一个。
2.写议论文只会围绕中心论点找几个论据证明一下,不知设置分论点。这种文章被称之为“老三段”,是写议论文的大忌。先要强调一下,分论点是必须要设置的。设置的方法其实是思维方法,最常见的有概念分析、因果分析、辩证分析、条件分析、比较分析等。如果觉得这些都很复杂,还有两招最简单的方法。一是连问三个问题,先问“是什么”,再问“为什么”,最后再问“怎样做”,把三个问题的答案作为分论点。二是把中心论点作为正面,再想想如果不这样会怎么样,得出一个反面的结果,用这个结果做另一个分论点,形成正反对照式。
3.写议论文用例证法,举了例子后却发现这个例子并不合适。这种情况首先要相信自己,这个例子并不一定不合适,因为你是顺着思路想下来的,能想到这个例子说明它与论点之间有或多或少的联系。只不过你写作时,没有把例子与论点的联系点分析出来。这实际上涉及到举例之后的分析问题。同样一个例子本身就可以证明不同的论点,能不能证明论点,就看你会不会分析。如果发现例子不合适就急着换事例,倒不如仔细想想怎么分析,找一找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契合点。
4.写记叙文,故事编得很精彩,但光顾着编故事,忘了点题。这类考生有可能成为作家,但当作家之前先要拿到考分。作家写小说,主题越含蓄越好,就是要让读者花好大力气寻幽探秘才知道你想说什么。但这一招如果用在考场作文上,恐怕要砸锅。对付这种情况其实很简单,在开头、中间和结尾点一点题,最好有一两个富于哲理的句子让人亮一下眼。
5.写记叙文,越写越长,没法收尾。这一点在写到够800字,最好是接近800字时,就要留意了,千万不能已经写到答题卷的最后一行,才醒过来。在800与900之间,还有100字的空间让你回旋。回旋的空间中,主要考虑两个因素:一是怎样把还没有表达出来的部分在几十个字内有所交待,是留下悬念呢,还是过渡一下就交代结局;二是别忘了点题。
四、几点温馨提示
下面都是老生常谈,但都是考场作文必须要注意的,所以不得不提。
一是题材尽量避免撞车,这在前10分钟时就要考虑进去。剔除时,看到大路货色尽量删去。可以按贴近现实、时效最近、本人爱好、个人见解四原则去选择材料。
二是要写什么是什么。这是说文体,写记叙文就是记叙文,写议论文就是议论文,绝不能整出个“四不像”来。
三是要拟一个好题目,千万不能“无题”(你可不是李商隐)。除了命题作文之外,无论是话题作文还是材料作文,拟题本来就是出卷人留给你展示才情的机会,不用实在是可惜了。如果是话题作文,不到万不得已,也不要用话题做标题。
篇3
审题,是作文第一件要事。只要你动笔写文章,就存在一个审题问题。题目一到手,铺纸提笔,随心所欲,这是很不可取的。首步走稳,行文顺畅;首步走错,全篇受挫。
综观2013全国各地高考作文题,作文题型主要有两大类: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新材料作文。我们针对这两大类型谈谈如何审题。
一、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的审题
命题作文主要有单纯的命题和配阅材料的命题两种。但近几年由于命题作文在审题上难度较大,单纯的命题在2013年高考作文中已没有了,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也有点销声匿迹。2013年只有天津卷在一枝独秀,但作为高考备考,我们还是要注意一下这种题目的审题。
在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中,材料与命题的关系是我们审题的重点,材料往往是对命题的解释起限制作用,所以要重视配阅材料的审读。
对于配阅材料的命题作文审题,我们以2013年天津高考作文题为例来说明如何审题。
(一)审清配阅的材料内容,明确材料的内涵
天津卷配阅的材料:首先对“学而知之”进行了解读,这里就是暗含考生,你的题目就是依葫芦画瓢,后面的内容对命题进行了限制,指明了方向。首先要考生确定“知之”中的“之”所构思的范围就是“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而“____而知之”中的空要写上就是上面内容的途径。
(二)审清命题作文中的题目
可以按照单纯的命题作文的审题方法,“____而知之”
1.逐字逐词研究题目,明确题目中各个字词的含义,初步了解题目的含义。如填写你“玩”,我们考生必须分析“玩而知之”这里的每个字的含义。“玩”,是知之的途径;“而”在这里是连接两者之间的关系。“知”,就是获取、掌握或懂得;“之”,就是“知识、技能或道理”。
2.分析题目的结构形式,抓住题目中心词语,仔细推敲,分解题目的暗含的内容。在这里你就要对“玩而知之”进行结构分析,“玩”,是知之的途径,“玩”是什么?“之”是什么?你如何把握两者的关系。
3.思考题目所提示的文章体裁,选材范围,中心内容。如果你写记叙文可以填写比如“打球,参加夏令营,做家务,给妈妈写信,做了一天的家庭主人,演讲比赛”等。不管怎么立意,一定要强调是通过以上这样“获取知识、掌握技能或懂得道理”,如议论文写常规内容“实验而知之”,可以写实验能巩固课本的知识,实验能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实验还能培养同学间的合作能力。
(三)把握题目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明确作文题目意图,确定选材范围,中心内容
通过材料考生明确学而知之的意义,明确了“____而知之”的范围以及含义。在素材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考虑:横杠上可以填写“玩,交往,实验,旅游,游戏,读书……”,学生的生活范围有多广,就能填多少。
该题留给考生的写作空间较大,如从思维过程切入,可以谈“思而知之”“疑而知之”;从生活体验出发,可以谈“乐而知之”“挫而知之”;从求知方式入手,可以谈“读而知之”“网而知之”;从知行关系着眼,可以谈“行而知之”“用而知之”,等等。
二、新材料作文的审题
新材料作文又叫命意作文,所谓新材料作文,是给材料,给要求,不给话题。从形式上讲,材料给考生提供了构思的蓝本,“要求”给考生规定了构思的范围,免得考生思维无章法,成文太随意。它的要求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这种题型开放程度更高一些,它把话题的拟设权和选择权都交给了考生,这是高考作文的命题的主流。
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的方法:
(一)明确材料的类型
在高考中题目所给的材料往往不同,但近几年来大多数材料主要是以下几种类型:1.平实的叙述性材料,2.比较含蓄的隐喻型材料,3.给几个不同材料,4.引语式的材料。
(二)推敲材料,要抓住材料的中心意思,理清材料蕴含的道理
材料作文所提供材料是写作的依据,包孕着文章的主旨,写作者必须把握住材料的中心——它是文章的灵魂。简单的说材料的主旨就是你要写的议论文的论点,你所写的记叙文的中心思想。当然有的材料给出不同的角度,但这些角度就是我们立意的依据。
1.推敲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理解材料的表层含义。命题者在命制试题时,往往将自己对材料的理解认识、感情倾向融合在材料与提示中,关键词句往往就是命题者下达指令的最主要载体,抓住了它,审题就有了依托。因此,要想准确恰当的审题立意,必须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语,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意图。
2.寻找材料与生活的对应点,挖掘材料的内蕴实质,深入理解题旨。作文材料的主题是内在的,是对全部材料的思想意义的高度概括,不是随心所欲地可以判定、人为地“贴”上去的东西,更不是单纯地“主观意念”的产物。因此要想深入开掘材料的内涵及本质,还应该多问几个“为什么”,将思维引向深入。比喻、寓言性材料是寓义性材料,其题旨和意图是隐含的、不外露的,要先概括材料大意,只有更深一层地理解分析它的寓义,才能正确地把握题旨和意图。
(三)审清要求语
命题人对作文提出的要求,是考生写好文章的前提条件。必须按要求去写,不能有任何的随意性。近年来要求越来越宽泛,大多坚持“三自”的原则(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但也有作一些限制的,诸如写作范围、角度、文体、篇幅等。“自选文体”是告诉我们除了可以选择自己最擅长的文体来展示自己的才华而外,我们还要注意文体的规范,即写记叙文要像记叙文,写议论文要像议论文,不能写得“四不像”。要求也是阅卷人的给分点,要有强烈的分数意识。
(四)明确作文题目意图,确定选材范围,中心内容
2013年高考作文题目中这种类型的作文可以说是一统天下,其中有两类:
一类由材料引出观点。
2013年广东省的作文就审题来说,角度可以多种多样,可从四种人的四个角度任选其一来写。比如从富翁的角度说,可以赞扬他的行善之心、慈善之心,是如何体现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从第一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对别人的信任和感激之情;从第二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要经过思考鉴别之后决定取舍等;从第三种受捐助者的角度说,可以谈当今的信任危机,进而分析其原因和危害,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也可以说虽然贫困但不受嗟来之食,有骨气。其中每个角度又可以引起其他一些小角度,考生可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的角度来写。
另一类对材料的内容就事论事或是一事一议。
篇4
高考英语作文技巧
要善于模仿
一些同学的办法往往是背一堆范文,然后再到考场上进行一个“剪切”、“粘贴”的工作,真正的模仿重点永远要放在一定的句式结构上,而非个别的词汇。有一个句式说:“…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表示某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用在高考写作中,我们就可以拿来解释为什么自行车在中国如此的流行:“The bicycle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然而,很多同学一谈到原因仍然是“…because…”。如果要表示“总是能够”的概念,很多同学提笔就会写can always,但理想的句子应该是用双重否定表示强烈的肯定,用never fail to。
要灵活变通
在批改过上万份同学们英语作文中,经常能发现一些将中文生硬地翻译成英文的表达法。有一句话叫做“立志如山,行道如水”,写英文作文,一定要有决心把它 写好,有信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这是“立志如山”;但关键是遇到问题时要有个灵活的态度,能像流水一样变通解决问题。有个翻译界的故事说:在某大型国际会议 的招待会上,一道菜是用鸡蛋做的。与会的客人问翻译:“What is it made of”本来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结果翻译太紧张,忘了“egg”这个词,但是他急中生智,回答:“It is made of Miss Hen’s son.”这里,就是一个灵活变通的范例。绕道表达,是写作中应该常常运用的一种方法。
要细心观察
注意英语中一些表达上的习惯。比如在正式文体的写作中,很少用 “it isn’t”这样的略缩形式,而往往是一板一眼地写作 “it is not”。同理,在正式文体中的日期一般不缩写,阿拉伯数字一般会用英文表达(特别长的数字除外)。
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习惯于把“since”“because” “for”这样的词放在句首引导原因状语从句。事实上,在我们见到的英语报刊杂志文章中,这样的从句一般都是放在主句之后的。另外, “and”也常常被误放在一句话的开头,表示两个句子之间的并列或递进关系。其实,经常留心地道的英语文章能发现,如果是并列关系,完全可以不用连词;如果是递进关系,用“furthermore” “what is more”更为普遍。
要心有全局
篇5
一、要善于模仿
一些同学的办法往往是背一堆范文,然后再到考场上进行一个“剪切”、“粘贴”的工作,真正的模仿重点永远要放在一定的句式结构上,而非个别的词汇。有一个句式说:“…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表示某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用在高考(课程)写作中,我们就可以拿来解释为什么自行车在中国如此的流行:“The bicycle is very popular in China for the simple reason that…”。然而,很多同学一谈到原因仍然是“…because…”。如果要表示“总是能够”的概念,很多同学提笔就会写can always,但理想的句子应该是用双重否定表示强烈的肯定,用never fail to。
二、要灵活变通
在批改过上万份同学们英语(课程)作文中,经常能发现一些将中文生硬地翻译成英文的表达法。有一句话叫做“立志如山,行道如水”,写英文作文,一定要有决心把它写好,有信心把意思表达清楚,这是“立志如山”;但关键是遇到问题时要有个灵活的态度,能像流水一样变通解决问题。有个翻译界的故事说:在某大型国际会议的招待会上,一道菜是用鸡蛋做的。与会的客人问翻译:“What is it made of”本来是非常简单的一个问题,结果翻译太紧张,忘了“egg”这个词,但是他急中生智,回答:“It is made of Miss Hen’s son.”这里,就是一个灵活变通的范例。绕道表达,是写作中应该常常运用的一种方法。
三、要细心观察
注意英语中一些表达上的习惯。比如在正式文体的写作中,很少用 “it isn’t”这样的略缩形式,而往往是一板一眼地写作 “it is not”。同理,在正式文体中的日期一般不缩写,阿拉伯数字一般会用英文表达(特别长的数字除外)。
许多同学在写作文时,习惯于把 “since” “because” “for”这样的词放在句首引导原因状语从句。事实上,在我们见到的英语报刊杂志文章中,这样的从句一般都是放在主句之后的。另外, “and”也常常被误放在一句话的开头,表示两个句子之间的并列或递进关系。其实,经常留心地道的英语文章能发现,如果是并列关系,完全可以不用连词;如果是递进关系,用 “furthermore” “what is more”更为普遍。
四、要心有全局
篇6
文章标题贵在创新,郑板桥说:“题高则诗高,题矮则诗矮,不可不慎也。”用一个新颖生动、高屋建瓴的标题能自然唤起阅卷老师阅读文章的兴趣和愿望,使他们“心动思凝一瞥间”。
一、高考考生作文误区扫描
1.信手把话题拈来作为题目。2.拟题缺少新意,更无创造性,显得俗气。3.题目偏离了话题或者与话题限定的立意无关,甚至出现文不对题的毛病。
有部分同学的作文标题冗长呆板,甚至出现错别字和病句,这种硬伤式的失误根本难入阅卷老师的法眼,实在应该避免。
二、方法点拨
1.引用——引用的对象可以是诗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流行歌词、影视广告词等,让阅卷老师对考生的文化底蕴和文学素养有个初步的肯定。
例如:2011年大纲全国卷话题作文“诚信”中一考生以《绕树三匝,何枝可依》为题(引用了曹操名诗《短歌行》的诗句)。2011年湖南一考生的满分作文题目为《春风它温暖了我的心》(引用上世纪大陆流行歌曲《春风它温暖了我的心》的歌词)。
2.化用——利用仿写或化用古典诗词、名人名言、格言谚语、流行歌词、影视广告词等,会使文题放射出“珍珠般的光芒”,显得深刻而有哲理、含蓄而有韵味、亲切而不落俗套。
例如:2011年大纲全国卷中一考生以《问世间“诚”为何物》为题,巧妙地化用了元好问名句“问世间情为何物”;《问君能有几多“诚”》,化用南唐后主李煜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2011年湖南一考生的作文题目是《向日葵没有眼泪》源于经典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
3.比喻——妙用比喻,能使文章的题目增色不少,变俗套、枯燥、呆板、单调的文题为生动、形象、鲜活、有趣的文题,使文题增添了文采和感染力。
首先我们看看2009年安徽省高考作文的命题《提篮春光见母亲》立马给人以春风拂面的享受。譬如《一花一世界》的比喻拟题远非《答案是丰富多彩的》能比。
4.双关——在字音字义方面推敲,使标题不落窠臼。
例如:2011年大纲全国卷满分作文《生命“诚”可贵》,“诚”加上着重号和引号,一语双关;又如:《冬日暖阳》《花落春仍在》(话题:温情)《从心做起》(话题:亲情)等。真是让评卷老师拍案叫绝,何愁作文得不到青睐?
5.比拟——使用比拟手法,寓真情于作文标题之中,有出奇制胜的功效。
例如:《别踩疼了雪》对雪的喜爱,可见一斑。2009年广东高考满分作文题目《常识和我同行》高屋建瓴,夺人眼球。2011年大纲卷中《诚信“漂流记”》,把“诚信”拟人化,通过诚信巧遇“快乐”“地位”“竞争”的遭遇,得出富有哲理的结论:没有诚信不会长久,地位也是虚伪的,竞争也是会失败的。《出卖诚信》,把诚信当物卖,一斤多少钱,具有强烈的讽刺性。
篇7
[关键词] 考场;高分;技巧;审题;文体;标题;开头;结尾;卷面;心态
一、注意审题
审题是作文成败的第一关,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审题准确,作文就有可能踏上成功之路;反之则写得再好,最多也只能得一半左右的分数。就近几年的“话题作文”而言,审准题意就是要对作文试题上展现的材料、提示语、话题、作文要求(即通常所说的背景语、启发语、话题语、强调语)的各个部分仔细审读揣摩,具体要做到:一审背景语和启发语,巧借启发语的提示,弄清背景语的隐含意义,弄懂题目要求写的就是话题语;二审强调语有哪些要求,即弄清立意、文体、拟题、字数等要求;三审话题范围,以便扣住话题实质组材、选材,确保符合题意。
二、注意选文体
要强调的是,写作要求中的文体自选,不是多种文体的综合,而是为考生提供选择最擅长文体的空间自由。一旦选择了某种文体,写出来的文章就应该具备这种文体的特征,从而做到符合文体要求,而不是四不像。那么怎样选择文体呢?这就要根据作文的提示语和要求来考虑。若需要通过自己忆、记、闻,或涉及写人物、事件、景物、场面时,一般应选择记叙文;若需要介绍、说明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关系、功用时,就应选择说明文;若需要阐述主张、表明观点,自然选择议论文。如果有的内容兼用几种体裁都可以时,就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确定采用的文体。但不管采用什么样的文体,都要因文、因人而异,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便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擅长形象思维,会编故事,善于记叙、描写的同学,可选择记叙文,甚至可以选小说、童话等文学体裁;擅长推理,逻辑思维强的同学,则可选择议论文。
三、注意巧拟标题
人靠衣装,文靠题装,好题一半文。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是让阅卷老师慧眼为之一亮的第一点。遇到题目自拟的作文话题,最好不要直接引用话题做标题,一般要在话题之下斟酌出更具体的标题,一方面能尽量使阅卷老师一见钟情,另一方面能更好地展示个人才华,这样的标题确实能为获取高分奠定基础。好的标题应该是准确、简洁、新颖、别致,耀眼夺目,富有文采。怎么拟题呢?拟题方法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巧用修辞,如“老师是太阳”。2、巧用诗、词、曲、名言、成语等作标题,如“田家少闲月”。3、巧用名著标题,如“技巧是这样炼成的”。4、巧用谚语俗语,如“喊破嗓子更要做出样子”。5、巧用数字,如“九练上高中”。6、巧用公式,如“天赋+汗水=成绩”。总的来说,不论怎样拟写,都要注意锤炼词语,切合主旨。
四、注意巧写开头
看人是否标致首先是要看头脸的,所以整容业才会这么火爆。看文章也是这样,前人把文章开头称做凤头,“通篇之纲领在首段,首段得势,则通篇皆佳。”说明了作文开头的重要性。因而,开篇必须精心涂彩,力求让阅卷老师一见倾心。作文毕竟是个认识美、发现美、感悟美和创造美的过程及其具体的体现,阅卷老师只有从你文章的开篇中获得审美意趣,才能在这种情感的作用下给出高分。开头方法常见的有:1、开门见山,开宗明义。2、描写环境,引出人物。3、特写镜头,勾人心魄。4、设置悬念,引人入胜。5、编述故事,饶有情趣。6、设疑发问,促人深省。7、欲扬先抑,步步为营。8、巧引名言、歌词、谚语等。无论哪种开头,都要以新颖独到、别致小巧的简约文字,提纲挈领,自然引起下文。
五、注意巧写结尾
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作文也一样,前人把文章结尾称做凤尾,不可轻视。结尾写得不好,会使文章结构松散,黯然失色。反之则使文章结构严谨,大添异彩,从而收到“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效果。总的来说,文章结尾应简明有力,留有余韵,让人流连忘返。关于结尾方法,就内容而言,可采用启迪人心的结尾、诗情画意的结尾、促膝谈心的结尾、照应开头的结尾、激励号召的结尾、卒章显志的结尾等。就形式而言,可采用问句式、引用式、抒情式、点睛式、呼告式、比喻式、反复式、排比式等不同形式的结尾。具体要根据文体、内容和需要决定。但不管使用什么样的结尾,都要使主旨更鲜明,结构更严谨,内容更富有文彩、更有创新意识,使文章更具魅力、更吸引人。
六、注意卷面清爽
卷面是给评卷老师的第一感觉。作文卷面情况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评卷老师的情绪。潦草的卷面难以赢得评卷者的好感。书写规范,文面整洁,本身就是对阅卷者的尊重。有的考生文章写得不错,就因为卷面东涂西改,甚至牵线搭桥,让人见了就没有好感,无形中加大了失分因素,所以在写作中必须注重文面质量。具体应做到以下几方面:卷面清洁,字迹清楚,汉字要均匀写在方格中间,不写错别字,不写繁体字和不规范的简化字,忌写潦草字,字数达到规定要求为宜,文章整体分4-6段为好,最好别少于3段,标点符号要正确运用,忌讳一逗到底。
七、注意心态好
篇8
准确获取对话中的具体信息,如时间、地点、人物、数字、价钱等,它们在试题中占相当大的比例。这类题要求学生在听清、听懂信息的同时,还要对所听到的信息做简单的计算、时间比较、深层推理等。
例1:
At what time does train to Leeds leave?
A. 3:00. B. 3:15. C. 5:00.
录音原文:
W: Excuse me, could you tell me when the next train to Manchester leaves?
M: Sure. Well, it/'s three now. The next train to Manchester leaves in two hours, but you can take train to Leeds which leaves in fifteen minutes, and then get off at Manchester. It stops at Manchester on the way.
本题考查考生对话语所揭示信息的分辨能力。在男士的答语中给了三个时间,现在是三点,下一趟去Manchester的时间为再过2个小时,去 Leeds 的火车是15 分钟之后,只有第一个和第三个时间才与所问问题有关。所以答案为B。
二、理解对话的主旨大意。
常见的提问形式有:What are they talking about? / What are the man and the woman talking about? / What does the passage talk about?等等。对于此类题若是对话,则要把对话双方联系起来考虑。一般来说更应注意第一个说话人所说的关键词语,它往往引出一个话题。
例2:
What are the two speakers talking about?
A. A football player.
B. A football team.
C. A football match.
录音原文:
W: Do you know that Michael Owen has won France Football/'s Golden Ball Prize?
M: Not a surprise. He has 20 goals this season.
本题考查对所听对话主题的把握。对话的中心谈一位球员, 而不是一支球队或一场球赛。所以答案为A。
三、推断对话发生的背景、地点及对话者之间的关系。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Where is... ? /Where does the conversation probably take place? / Where are the two speakers now? /Where is the man going? 和 What/'s the man (woman)? / What/' s the man/'s (woman/'s) occupation? / What/'s the proba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 Who is ... ?等等。对于此类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谈话内容来揣摩、推断谈话发生的场所或抓住暗示人物身份与关系的词语等,据此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3:
What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wo speakers?
A. Neighbors. B. Father and daughter.
C. Husband and wife.
录音原文:
W: Hello.
M: Hello. Lucy. This is John. Look, could you do me a favor? I/'ve tried to phone my wife six times and I can/'t get through. The line is busy all the time. Could you possibly go next door and give her a message?
W: Sure. What do you want to tell Mary?
M: Could you just say I/'ve run into an old friend and I/'m staying with him and not at the hotel. I/'ll give her a ring later.
W: Sure. I/'ll go round now.
M: Thanks a lot, Lucy.
W: Okay. Bye.
M: Bye!
该题考查考生对谈话者之间的关系进行判断。根据对话中的语气及内容,我们不难判断此题的答案为A。
四、理解领会对话的观点、态度及意图
常用的提问方式有:What does the man (woman) think of ... ? / How does the man (woman) feel about... ? 等等。听这类试题我们首先要判断两个人的态度是否相同。如果不相同,我们要分清每个人对这件事情的看法,千万不能够混淆。另外说话人的态度是通过语气、语调等的变化体现出来的,因此,听的时候要做出正确的判断。
例4:
6. How does the man feel about David/'s way of sleeping?
A. It/'s effective. B. It/'s strange. C. It/'s the best.
7. How many hours does David sleep a day?
A. Four. B. Six. C. Seven.
8. What does the woman suggest at the end of the talk?
A. People should develop a habit like David/'s.
B. People need longer hours of sleep.
C. People have different sleeping habits.
录音原文:
M: How come David is always so full of energy.
W: He has a strange but highly effective way of sleeping.
M: What is that?
W: He takes a short sleep for an hour every six hours and has a total of four hours/' sleep each day.
M: Where did he get that strange idea?
W: He read from a book which said it was the best way of human beings and he believed that.
M: How many hours do you sleep a day?
W: I need at least seven hours. I once tried to follow David/'s example. But it never worked out of me.
M: If I sleep during the day, I can never wake up.
篇9
【关键词】高三语文;高考作文;作文课;教学策略
作文课是高三语文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特点,有效的作文课教学要注重对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即在课堂教学和训练中通过作文题目调动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生活积累,引导学生学会表达的技巧。
一、高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要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
1.提高审题立意在作文教学中的地位
近几年的高考语文作文往往被爆出“零分作文”的新闻,而大部分的“零分作文”的原因是作文严重离题。因此,在作文课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让学生能够迅速、正确掌握命题者的意图是至关重要的。具体到语文作文课教学中要做到以下三点:
(1)要在审题立意方面有所侧重,改掉传统作文教学中过多地重视写作技巧及写作方法的习惯,专门抽出时间来训练学生审题立意能力。
(2)要在课堂作文训练中结合人教新版教材来布置一些作文命题,尽量做到命题的多样化、细化、具体形象,总之要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这样学生在看到题目时才会静心分析,在头脑中整理出写作思路。
(3)要依据近几年语文高考作文的命题趋势来进行课堂训练,要加大作文题目的难度,侧重训练学生对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通过材料引起学生的兴趣,并帮助学生分析材料内容,引导学生探讨材料的引申意义,寻找立意点。
2.增强阅读量,为审题立意积累素材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广泛的阅读能够为写作积累大量的素材。叶圣陶先生早在1924年就指出:“我们不能只思考作文的法度、技术等等问题,而不去管文字的原料——思想、情感的问题,因为我们的作文,无非想着原料是合理的,是完好的,才动手去作的。”在作文课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以结合人教版教材的阅读模块给学生布置阅读任务,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积累写作素材,另方面可以依据高考命题趋势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有目的的阅读。
二、高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
1.以历年高考作文题为素材,培养学生总结各类文体结构的习惯
高三语文作文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备考,让学生在总结归纳高中所学的语文知识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在作文课教学中,历年高考语文作文试题就是最好的教学素材,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将高考作文题作为核心,让学生围绕高考作文题开展训练,并且引导学生对历年高考作文中出现的满分作文和零分作文进行深入的分析,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让学生主动去找出的高分作文的共同点。
例如2008 年有写偷看老师的日记来歌颂老师的关爱学生的品质(63分),2009年有通过时尚写母爱(65分),这两篇高分作文都是以记叙文的形式来描写学生对生活的观察和体会,教师在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主动总结高分作文的文体结构,虽然目前高考命题趋势是文体不限,但在备考时期可以让学生多写记叙文类型的文章,形成自己的一套行文方法。
2.以历年高考作文题为素材,引导学生归纳作文构思的模式方法
除了学会总结文体结构形成自己的行文方法外,学生在作文课中要通过学习和训练学会作文的构思方法。在课堂教学中,首先,教师可以用历年高考作文题目让学生自拟提纲,在拟纲训练中学生逐步提密的思维能力;其次,教师再对高考高分作文进行分析,让学生对比自己拟的提纲和高分作文提纲的不同点,最后进行总结。经过构思模式的训练,学生不但对如何写作文有了新的认识,而且还对如何写出高分作文有了自己的心得。
三、高三语文作文课教学要强化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作文是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直接体现,在作文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尝试多种类型的表达方式,在写作内容方面力求做到新颖生动,在细节方面要做到语言细腻,引人入胜。
具体在教学中可以用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作为例子进行分析,例如 2012 年山东省的高考满分作文《这世界需要你》在开篇进入主题后先后用了四个排比句结构,让读者耳目一新。又比如2012年的湖南省满分作文《一只手上的中国》在开篇点题,层层递进吸引读者深入到故事中。学生在分析的过程中也自己有了感悟和积累,在作文训练中也不再拘泥于模式化的表达方式,而是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一过程中写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四、结语
高三语文作文课要以高考作为导向,一方面要把学生高中三年所学的语文知识综合到作文中并通过作文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要注重引导学生爱上写作,让学生在写作中放飞想象的翅膀,享受写作的快乐。
参考文献:
篇10
【关键词】近十年 广西高考 作文命题 作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5B-0102-03
一、近十年广西高考作文命题评析
(一)2005年的作文题目以“位置和价值”为话题,且还有一句提示语,应该说立意并不难。与2005年的命题形式不同,2006年的命题采用新材料作文的形式。
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不一样,话题作文的立意已经很明显地告诉考生了,而材料作文的立意需要学生根据对所给材料的理解,自行把握。这是高考作文命题的一大进步。好的作文题目应该具有开放性,同时也要有限制性。
2006年的作文,立意角度具体丰富。学生可以用“因果分析”法,从“乌鸦”失败原因的角度去立意:成功需要考虑自身的条件,不要盲目模仿;人贵有自知之明,成功需要摆正自己的位置。
学生可以用“找关键句”的方法,根据“牧羊人”所说的“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这一句话去立意:知人难,知己更难。也可根据“孩子”所说的话“它也很可爱啊!”去立意:要敢于尝试新鲜事物,拼命追求理想;付出了,就可以无怨无悔;空中没留下我的痕迹,但我已飞过。
学生也可以从“哲学”的角度去立意:一分为二看问题,既肯定乌鸦的勇气,又否定乌鸦的盲目。
总的来说,这则材料立意角度具体丰富,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学生有话可说,不难写出好的文章来。
(二)2007年考的是漫画作文。基本上,这幅画还能引发我们对“现象”背后“本质”的一些思考:漫画中的社会、学校、家庭,对孩子摔倒这一小事表现出的基本态度是什么?今后,我们应该怎样对孩子进行教育和培养?不难看出,2007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依然关注“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这一命题,直接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贴近学生心理,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三)2008年高考作文,直击“社会热点”,直接以汶川地震为背景,体现了命题人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毕竟汶川地震对中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抓住所给材料中的最后一句话:“一样的爱心,不一样的表达”。结合当时的“热点”素材,考生不难写出好的文章来。
(四)2009年作文,采用“寓言”形式的材料命题。题目和社会现实密切紧扣,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兔子和小松鼠象征――正在成长的青少年学生;培训班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象征――社会、学校、家庭。
我们可以从“兔子和小松鼠”的角度来立意:作为青少年学生,要做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才能“健康成长”,走向成功;也可从“培训班教练野鸭、评论家青蛙、思想家仙鹤”的角度来立意:如何培养年轻人?如何做一个智慧的引路人?这在深化高考改革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去思考。这道题目关注的还是“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问题。
(五)2010年考的是漫画作文,与2007年的漫画作文相比,2010年的作文题目可写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可以从“第四只猫”的角度去立意:写忠于职责,不管他人议论和讽刺;可以从“前面三只猫”的角度去立意:写对“人生存技能退化”的担忧;写享乐思想对“富二代”等“青少年学生”的不良影响及其不劳而获、坐吃山空的严重后果;写不思进取的人对做事人的挖苦等。
(六)2011年作文关注社会道德困境――诚信滑坡的社会现实,很有时代感。南宁三中张咸竹老师认为:“2011年的高考作文题其实是延续了近年来全国卷作文考查的一个基本思路,就是要求考生对‘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成长命题’有所知、有所思、有所悟。”南宁二中邓嘉慧老师认为:“这个题目要写得出彩,主要还是要把这个话题写深刻。现在,社会上不少人心态浮躁,渴望一夜成名、一夜暴富;‘买彩票中奖’是热点,参加选秀节目也是热点。因此,该如何合理追求财富、如何合理对待名利,并由此引申到如何对待人生各种梦想的追求,这是我们青少年学生要深思的一个重要问题。可以说,这个题目考的不是作文,考的是人品,是人的思想和道德能力。”讲究诚信是成人、成才必不可少的品质。在诱惑无处不在、诚信严重滑坡的今日,青少年学生在人生大考场上做出的选择、写出的答案实际上是非常有意义的。
(七)2012年的作文题并不难写。我们可以从“妈妈”这个角度去思考,抓住关键句“放下多余的顾虑”这一句话去立意:为什么要放下顾虑?放下顾虑的原因――有理想、希望、爱的支撑等;怎样才能放下顾虑?学会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妈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在人生的道路上,有一个“富有经验、充满智慧”的人生“导师”和“引路人”是非常重要的……我们也可以从“孩子”这个角度去思考:“农村”孩子为什么干起农活来却显得笨手笨脚、提心吊胆?这些都是隐藏在材料中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八)2013年的作文以芦山地震为背景,体现了(把“再现”改为“体现了”)“爱心传递”这一主旨,延续考量道德价值观的传统,暗含当今国家“立德树人” 的主题。捡到手机的人因看到手机里面关于失主捐款、捐物的赈灾信息而感动,最后归还手机。这就是一种德性的感化:善心、爱心是可以传递的,爱心有强大的感召力。作文材料来自于现实生活又引导学生去思考现实生活,体现了新乐府运动倡导者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创作主张。
(九)2014年作文与2013年是一脉相承的。继续传递正能量,弘扬传统道德观,引导学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当今社会医患矛盾突出,农民工工资被拖欠时有发生。我们应该怎样来解决这些矛盾和问题?答案不难在材料中找到。材料中,医院代表“社会力量”,企业老板代表“强势个人”,农民工代表“弱势群体”,三者互相尊重,互相帮助,体现了一种善良、友爱、理解、尊重、信任的和谐氛围。
二、近十年广西高考作文命题特点
(一)话题作文淡出历史舞台,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基本稳定。从近十年的广西高考作文命题形式来看,话题作文淡出历史舞台。传统意义上的材料作文已经接纳了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要素,把传统材料作文的限制性特点和话题作文的开放性特点相结合,以全新的形式闪亮登场,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基本稳定。
(二)取材视野广阔,拓宽了情景材料的来源。近十年来广西高考作文题目取材十分广泛,有的来自寓言故事,如2006年的“乌鸦学老鹰抓山羊”;2009年的“野鸭开培训班”。有的来自现实镜头,如2008年的“汶川地震”;2012年的“放下多余的顾虑”;2013年的“手机爱心传递”;2014年的“医院、老板抢救农民工”。有的来自网络调查,如2011年的“诚信卖彩票”。有的来自漫画,如2007年的“摔了一跤,出事了吧”;2010年的“都什么年代了,有鱼吃还捉老鼠!”……从上面的归类中不难看出,高考作文命题取材视野广阔,拓宽了情景材料的来源。作文命题逐渐走进现实生活,贴近考生生活。这有利于考生才情的展现,扣紧时代脉搏而抒发真情实感。
(三)作文审题难度有所降低,利于学生畅所欲言。高考作文要考查的应该是考生运用母语表达思想感情的能力。审题不应是我们要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重要方面,应尽量减少审题难度,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展现出各自的思想感情和文字表达能力。目前,有些地方,如北京正在探索“作文答题将增加选择性”的命题形式:十余年来,北京高考大作文将首次变为“二选一”模式。不管这样做是否降低了审题的难度,但从一定程度上看,增加作文答题的选择性,让学生畅所欲言,这将是今后作文命题的一个特点。
(四)倡导自由表达,符合高中语文新课改对写作教学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尽可能减少对写作的束缚,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写作空间。如今,大多数作文题目放宽了文体限制(诗歌还是除外),体现了高中语文新课标改革对写作教学的要求。
2015年1月17日,《北京高考语文科目改革:作文变“2选1”难度将增加》一文中写到:今年大作文首次变为二选一,命题形式将更加多元。北京五中语文高级教师徐淳老师分析,其中一个题目将为议论类,另一个为叙述、抒情类。这个变化将鼓励擅长记叙、抒情类文体的学生彰显个性,高分作文或将以此为分水岭。
由此看来,倡导自由表达,鼓励学生彰显个性,也将是今后作文命题的一个特点。
(五)着眼于“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成长,关注个体和人性。新课标要求学生要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思考人生。近十年来,广西高考作文命题几乎都与社会热点相关,其背后大都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重在考察考生对社会现实的思考,倾注富有时代气息的思考。强调在多彩的生活背景下多角度地感悟人生、审视精神家园:关注学生心灵的自我修养,强调学生的自我反思;引导学生关注个体和人性,甚至提醒学生关注人际关系,思考对生命和职业的敬畏,认知自我,直面人生,感悟人生。
让学生依据自己的认知水平与思维方式接纳并认识世界,用作文创造性地表述见闻,表达对真善美的认识,鞭挞假丑恶;让他们在作文中不断地审视自己、反思自己,在欣赏与否定的反复过程中不断认识自己、实现自我、超越自我,使自己不断健康成长;让学生在考场上直接面对人生的困惑做出自己的“选择”,在选择中确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六)注重考查思维能力,学生可从不同角度思考文章的立意。新材料作文中,往往会涉及好几个对象,考生只要确立好材料中几个对象间的逻辑关系,便可以从不同的对象(角度)去立意。然后,选好立意的角度去行文。新材料作文,重在考查对问题的分析能力,对问题的独特见解。
三、近十年高考作文命题研究对今后高中作文教学的导向作用
高考作文命题不仅具有选拔性的功能,而且还有导向性的功能。只有努力研究高考作文命题,了解高考作文命题的轨迹,把握高考作文命题的意图与规律,才能提升高中作文教学的有效性。
(一)近十年来,广西高考作文命题,切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几乎都与社会热点相关,其背后大都与时代背景紧密联系,着重考查学生对日常生活中一些事件或社会现象的看法。
今后,我们教师在临场指导学生高考作文时,一定要有社会热点意识。教师应引导学生思索作文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积累生活,使考生能把社会热点问题作为写作素材。这样,高考作文才尽可能切合命题人的意图,合乎改卷老师的胃口,为自己的作文赢得高分。为此,我们可以这样做:
1.帮助学生拓展视野,教师精选热点素材,对素材进行梳理和归类。一则素材代表一个高考作文命题方向,以素材窥探高考作文命题。
2.指导学生概述教师所精选出的热点素材,让学生在概括的过程中熟悉素材,以便学生在考场上能够灵活自如地运用。
3.以教师所选出的热点素材为主,锤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注重素材运用技巧的训练。
(1)引导学生挖掘每个热点素材所可能隐藏的高考作文命题。对热点素材进行多角度透视、多层面挖掘,体现思维的广度与思想的深度。
(2)对素材事例所产生的影响或作用展开分析:评说热点,紧扣素材中发生的事件阐发开来,评论事件或人物,透视问题本质,揭示根源,提出对策;反思热点,从素材中的热点事件或现象出发,反思社会问题。
(3)注重素材运用技巧的训练,将思维化为写作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对素材中的事例进行因果分析,假设分析,类比分析,对比分析,意义分析等达到锤炼学生思维的能力和学会运用素材的能力。
4.点评一些时文佳作,引导学生借鉴“他山之石”。
(二)近十年来,广西高考作文命题,越来越强调考生对社会的评价能力;关注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关注基本道德修养的培养;关注对个体、对人性的思考。
社会时时事事充满着矛盾。我们要认清事物,对事物进行正确的思考,作出合乎事理的评价,就必须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各个侧面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全面地分析事物的矛盾。
今后的作文教学,我们应该注重思辨能力的培养,引导考生展开理性思维,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命题材料中所显露出或隐藏着的矛盾。抓住命题材料中的矛盾关系,以此作为分析的入口,层层剖析,切中肯綮。
一般情况下,对事物的辩证分析,通常要注意以下哲学观点的运用:运用发展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量变与质变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偶然与必然的观点、认识与实践的观点、可能性与现实性的观点、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的观点、整体与局部的观点、个人与社会的观点、透过现象看本质等观点分析问题。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的目的在于“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今后的作文教学,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既要依据学生的生理规律,又要满足其心理需求;既要促进当前的语文学习,又要着眼于未来的长远发展;既要满足个体需求,更要通过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来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教师在今后的作文教学设计中,要关注学生自我成长,引发他们对人生的思考。作文教学不仅是写作技能的训练,更是塑造人格的训练。学生的作文中应体现出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体现出人性之美。
(三)走进真题,在真题训练中体味专家命题的意图和规律。平时,我们在作文审题训练时,经常为找不到一些好的作文训练材料而苦恼。其实,笔者认为最好的作文审题材料就是往年的高考真题。如果,我们能把一些专家对近十年的高考作文真题所做的评析做一下归纳和研究,然后,再用这一研究成果来指导学生审题立意,那么,这不仅达到审题训练的效果,而且还能让学生在一系列的真题训练中了解专家命题的轨迹,把握专家作文命题的意图和规律,体味专家作文命题的难度。
总之,“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语文教师在平时的作文教学设计中更应该注重贴近时代,着眼于“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成长:关注社会热点,关注个体和人性,关注学生世界观的形成。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作文如做人。高考作文着力弘扬社会核心价值观,特别注重考查考生的道德价值取向。作文教学不仅是写作技能的训练,而且更是塑造人格的训练。结合社会热点,加强青少年道德品质的修养,帮助他们确立一种积极的价值观和处世态度,促进他们健康成长,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努力构建和谐社会,仍是语文教师甚至全体教师的首要任务。
【参考文献】
[1]陈喜宁.今年高考作文关注社会道德困境[N].当代生活报,2011-06-08
[2]佘鸿雁.“诚信”考量考生道德取向[N].南国早报,2011-06-08
[3]陈玉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张弛.语文教育人文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