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科幻作文范文
时间:2023-04-01 09:53:09
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四年级科幻作文,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指导老师:尹璐
每当读起杜甫的诗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就会想起我与书有个约会。
我似乎从小就跟书有缘,当我认识第一个字的时候,我便跟书有了约会:每当我遇到科学方面不懂的时候,我就会迫不及待的赶赴科学书的约会;每当我遇到一时找不到头绪的作文时,我会匆匆的去赶赴作文书的约会;每当我面对似懂非懂的奥数题时,我又会不知疲倦地去赶赴奥数书的约会;每当我想起三国演义故事时,我又会钻入古文书的约会……
自从我与书有了约会,书就成了我畅游知识海洋的一艘快艇。这艘知识快艇让我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完”的知识和力量。记得有一次,学校举办科技节活动,让我们每人创办一幅科技画。到我创办的时候,我想画什么呢?想起老师说,你们随便画什么,只要是关于科幻方面的就行。我默默地想了想,就画人造地球吧!可是“看花容易,绣花难”。我怎么画也画不好人造地球,在我接近放弃的时候,我突然想起,我不是常常与书约会吗?于是我立刻赶赴科幻书的约会。终于,我在约会中找到了答案:人类不都想永居太空吗?这时,我眼前一亮,忽然开朗,就拿起笔在纸上“唰唰”地画了起来,一幅人类永居太空的科幻图就呈现在我的面前。我还给它起了个外号:“向往号永居飞船”。我立刻拿起这幅图给老师看,老师笑眯眯的直夸:“不错!不错!”。我心里暗暗感谢科幻书约会了我。我想,我以后要约会更多的书。
同学们!希望你们也和我一样,与书有个约会吧!
篇2
1. 在朗读记忆中积累语言
以读为本,熟读成诵。在教学中,我根据文章特点,以读为本,放手让学生读书,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使学生“目视其文,口发其声,心同其情,耳醉其音。”熟读成诵,领悟作者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匠心所在,悟得表达方法的真谛,在读中自然而然地扩展、丰富语言积累,有效提高习作能力。
指导背诵,掌握方法。在教学中,我根据不同体裁传授给学生不同的背诵方法,主要有:提纲背诵法、抄背结合法、理解背诵法。
2. 在品析感悟中积累语言
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学生养成一边读一边圈点勾画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查阅工具书的习惯,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引导想象,品词析句,使其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佳句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3. 在表达运用中积累语言
在教学中,我根据实际情况,把握合理时机,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认真上好每组课文的说话训练、能说会道等课程,使学生把学到的语言材料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材料,并沉淀积累。如续编故事、仿写片段、发表阅读感受等。
二、扩大课外阅读,在博览中积累语言
课外阅读好像一扇窗户,可以让学生感受到外面的世界真精彩。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这就是在积累语言,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
1. 推荐课外阅读书目,指导学生正确地选择课外读物。
新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的课外阅读量作了规定:一、二年级不少于5万字,三、四年级不少于40万字,五、六年级不少于100万字。据此,我对学生提出了具体的阅读要求,每学期都对所教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阅读推介,低年级指导学生读童话、寓言、儿歌等活泼有趣的读物,中年级指导学生读诗歌、古诗、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历史故事,高年级指导读科普读物、短篇小说、名家作品;学生可以向班级图书角借书,也可以向学校图书室借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有选择地多读、广读,从而激发阅读的兴趣。
2. 授予课外阅读方法,指导学生学会读书笔记的写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要求学生能根据不同文体、不同读书目的以及自我需求,采用浏览、泛读、速读、精读等读书形式,并能根据不同的阅读材料采用摘录、批注、写体会等不同的方法,从而深化对阅读的理解,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我要求我的学生备读书笔记本,并定期组织检查,对做得好的学生及时表扬。我还教给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主要有:按词语归类进行积累、按描写对象分类积累,如:描写颜色,描写人物动作,描写人物情态,描写自然景色等等,还有数量词组、“的”字词组等;读书笔记可针对内容、感情、写法等方面谈自己的感受和看法。
三、增加习作密度,在练笔中积累语言
学生多写多练也可以积累语言。我在日常教学中善于捕捉机会,让学生多练笔。我的做法是:鼓励学生多写日记、仿写课文优秀片段、改写课文、指导好每单元的习作,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举行的作文竞赛及参加各项活动后的作文竞赛等,各班挑选每次习作的优秀作文出版作文集并进行展览,一旦发现特别优秀的习作,鼓励学生向校报、各级报刊投稿,当看见自己的习作换成了铅字,更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让习作成为内在的愿望。
四、开展多彩活动,建立有效评价机制
我积极开展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建立了完整有效的评价机制,让学生感受到勤于积累带来的喜悦。
组织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做实验等方式,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实践中积累语言。
篇3
过去我一看到书就头昏脑涨的,甚至听到“书”这个字我就想“逃跑”,更别说热爱读书了,当然也不会爱惜它。爸妈每次买的书几乎都会被我“一不小心”撕掉一个角或者弄掉一页什么的。跟书成了死对头,我的成绩自然也好不到哪儿去,特别是作文,每次只能勉强及格。
有一次,做完家庭作业,本想舒舒服服地看电视的我突然发现一个橱柜门没关紧,便走过去想把它关上,却发现橱柜里面全是书。我突发奇想,想看看里面到底有什么书,爸妈为什么把这些书当宝贝似的,专门弄个橱柜装起来。我便随手拿起一本,乱翻了起来。那是《水浒传》,原本也就打算随便翻翻,没想到翻着翻着,我居然越看越有劲,不知不觉地被里面的精彩故事吸引住了。此刻,书上的那一行行字仿佛变成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一座高大的城池外,战鼓齐鸣,杀声震天,两队人马在各自将领的带领下舍命厮杀……
打那以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书,喜欢上了书,每天一放下书包,我就会捧起一本津津有味地读起来。不仅如此,我甚至还会按照老师和爸妈的要求把看到的经典词、句、段摘抄下来。就这样,在看和摘抄的过程中,我不但积累了不少好词佳句,而且词语的运用和意思的表达也越来越好。“功夫不负有心人”,四年级时,我的作文就经常得“优”了,还发表了好几篇作文呢!直到那时,我才体会到爸妈当初不停地给我们买书,要我们看书的良苦用心,也就更加喜欢看书了。
曾经的“敌人”就这样成了我的亲密好友。我想,书将永远是我的好朋友,一直陪伴着我!
名著导读:
《爱的教育》――情感的陶冶和品德的启示
《爱的教育》也称《一名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是意大利作家埃得蒙托・德・亚米契斯根据儿子的日记改编而成的。小说讲述了一个叫恩利科的小男孩的成长故事,洋溢着对祖国、父母、老师、朋友的爱,有着感人肺腑的力量。
《海底两万里》――科学与幻想之旅
《海底两万里》是法国作家、“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儒勒・加布里埃尔・凡尔纳著名的科幻三部曲之一。小说讲述了生物学家阿龙纳斯教授应邀登上一艘驱逐舰,参与追捕当时盛传的海上“怪物”,不幸被“怪物”俘获的故事。而所谓的“怪物”竟是一艘当时无人知晓的潜水艇。潜水艇艇长尼摩邀请阿龙纳斯教授一行三人做海底旅行……小说悬念迭出,趣味盎然,蕴含着广博的地理知识,使人们在获得极大的精神享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自然的神奇和科学的力量。
好句积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我扑在书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书,要算人类在走向未来幸福富强的道路上所创造的一切奇迹中最复杂最伟大的奇迹。
――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我国汉代大学者)
一本新书像一艘船,带领着我们从狭隘的地方驶向生活的无限广阔的海洋。
――海伦・凯勒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阅读一本不适合自己阅读的书,比不阅读还要坏。我们必须会这样一种本领,选择最有价值、最适合自己所需要的读物。
――别林斯基
篇4
一、贴近儿童,建构习作的生态场
习作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价值取向反映儿童真实思想,语言形态体现儿童现实语言发展水平。只有做到贴近儿童的生活,学生习作的生态场才能建构起来。在作文课上,一提起作文,学生就愁眉苦脸,老觉得无话可写;而在生活中,学生和学生之间,往往有说不完的话,而且童心稚趣,广博知识蕴藏其问。因此,教师可以安排时间让他们说个痛快,满足他们交流、表达的需要,然后把说的内容用片断的形式记录下来。这样,既轻轻松松地进行了片断小练笔,又为写好作文积累了素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奇思异想,思别人所未思,想别人所不敢想,把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如命题作文:《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如果我是服装设计师》、《为2050年设计蓝图》、等等;自由作文:我独自―个来到了一座荒岛上……,鼠和猫结合的混合型动物会怎样?一只狗怎样看他的主人?做一只小鸟有哪些快乐?……在这些童话世界、科幻天地中,有许多成人都已经幻灭了的想像,可我们的儿童天生具备这种想像的能量。我们做教师的的只要给他们一张白纸,他们就能在想象的天地里展开翅膀,尽情翱翔。
二、走进生活,培养浓厚的兴趣
学校组织的各种兴趣小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等都是习作的素材。只要做好引导,学生习作便有了泉源。活动前,老师要布置习作任务,提出习作要求,指导习作方法。活动中,要求学生积极参与,用心体验,注意活动过程的变化。活动后,让学生参与命题并动笔写作,他们都能热情高涨,各抒己见。只有贴近生活实际,充分调动学生的习作积极性,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在这个过程中,采用“介绍、比较、欣赏”等课堂活动,让学生明确作文的意义和作用、地位,了解一些写作方法,使学生变“要我写”为“我愿写”。通过介绍文豪名家的写作经历,使学生明了“写作无坦途,多练是途径”的道理。借用“名家”的初作和他们现今的佳作进行比较,打破作文的神秘感。如小学四年级上册《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一文,是肖复兴回忆15岁时叶圣陶先生帮他批改作文的事,课后资料袋里的叶圣陶先生修改过的肖复兴的获奖作品给学生深深的触动,充分感悟到好作品的背后需要不懈的努力;指导学生把自己的旧作和如今的新作进行比较,自己的初作和通过修改的新作进行比较等,让学生欣赏、感受进步的喜悦和进步轨迹。组织作文“自评和互评”活动,欣赏自己或别人习作中的“佳句、优词”。多多地推荐名文名篇,让学生欣赏阅读;经常地鼓励学生的模仿、创造,让学生感受写作带来的快乐,培养了他们的习作兴趣。
三,开拓思想。展现实实在在的真感觉
解放心灵,营造学生“畅所欲言”的环境,在具体的作文指导过程中还应赋予学生作文时思想感情上的自由。让学生写自己眼中看到的、耳中听到的、心中想到的,说真话,吐真情,用自己的语言,写自己想写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追求的答案的唯一性、思维的同一性,扼杀了学生的个性发挥与思维发展。翻开一份份作文总有种“千人一面”的感觉,无论是形式上、内容上,甚至遣词造句都有相似之处。似乎是同一种思想、同一种感隋、同―种声音。比如某年高考,“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许多考生都“安排”自己的父亲“遭遇车祸而身亡”,令人啼笑皆非。要改变这种情况,就得真正给予学生思想感情上的自由,让初学写作的学生敢想敢说,能把生活的体验反映在作文中,写真人记真事,说自己想说的话,抒发自己想抒发的情,这样才能在他们的习作中找回实实在在的真感觉。总之,我们应倡导习作教学要走生活化之路,改变成人化、文学化、模式化的倾向,走出“假、大、空”的怪圈。无论内容还是形式都要返朴归真,从而收获原生态效果:原汁原味、真实朴素、动情动人。
四、智慧评价,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快乐作文
启发式既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又是一个教学原则。在习作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能启发学生的思维积极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达到预期的作文教学目的。在指导学生写观察日记――看美术老师作画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描述美术老师作画时的动作和所画的李白的形象。这是主要环节,在他们的作文中应是重点段落,要具体地描写。我充分地采用启发式的评价语言适当地评价、引导、点拨。如,学生在说到画面上李白腰间飘起的衣带,我就对学生的想象进行启发评价:“你们的想像力真丰富呀,你能不能再想象李白此时是站在哪儿?是江风,还是山野的风拂起李白的衣带?李白此时在想什么?或者在干什么呢?如果这些都能想象描写下来,那就更形象具体了,作文肯定是篇好作文。展开你们的想象吧,你们一定能写出一个栩栩如生的李白的。”在我的启发评价和引导下,同学们张开了想象的翅膀,生动地描绘了这一情境。许静同学在作文中这样写道:“只见黄老师拿起笔,在纸上几笔一勾,李白的头像就出现在我们眼前;又描了几笔,李白立刻穿上了长袍,腰带随着微风飘着、飘着……看着画,我仿佛觉得李白站在堤岸上,望着远去的孤帆。孤帆越去越远,最后消失在天水之间。”充满智慧的启发式评价能让学生在―个轻松愉快的温馨氛围中开动脑筋、积极思维,产生浓厚的习作兴趣,从而主动地探究,快乐地作文。
篇5
(1)习作能力要素不明晰,缺乏针对性,效能低
教师在实施习作教学时,往往在教学目标上眉毛胡子一把抓,顾此失彼。例如,习作能力的内涵丰富,有立意、选材等方面的要求,有些教师并不明晰每堂习作课的能力目标,以及各个学段之间的序列,导致低、中、高各个学段的习作能力要求特点不明显、内容重复、方式单一,总体效能低下。
(2)课标学段目标笼统,实际教学指导不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中对于习作目标中有三个学段的要求,但是比较笼统,没有具体的学年和学期目标,导致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对要教的内容和方式比较模糊,评价标准也不清晰。
(3)教材编排序列模糊,要求不明确,内容宽泛
纵观人教版教材的习作内容编排,我们会看到由于它主要采用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编排,没有严密的知识体系罗列,同一或相近的内容多次出现,抑或是对于习作的内容并未明确表述,写作内容自由发挥,鼓励学生自由表达,这对教师的课堂习作教学提出较高的要求,落实面临很大的挑战。
(4)目标笼统不明晰,评价标准缺乏科学有效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但对各学段习作的具体目标表述笼统,不少教师对各学段作文教学目标序列不清、定位不准。各个学段习作教学界限模糊,使得习作评价标准缺乏针对性,经验化和形式化的居多,无法精确地对习作能力做出科学的评价。
基于上述分析,教师要积极构建以培养学生习作能力为导向的习作教学目标序列,把笼统的学段目标逐步细化,分解到各个学期,梳理出既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又便于教师实际教学的习作教学目标体系,从而进行有效教学。
一、构建以能力为导向的习作目标体系
1.年级习作目标体系
《语文课程标准》按照学段设定“目标与内容”,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融为一体,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便于教学的需要,教师可以把习作能力的诸要素划分为三大维度,即内容表述、结构组织与语言表达,对学段目标进行分解细化,梳理补充,构建以习作能力为核心的年级习作教学目标序列,使学生的习作能力发展有据可循(见表1)。
从表1中我们可以看出,习作年级目标是培养观察、立意、选材、构思及语言表达等习作能力。例如,内容表述能力从第一学段的学习写简单句式和段式,到第二学段尝试使用不同体裁文章的表达方式,较熟练地运用不同句式和段式把内容写完整、写清楚,到第三学段熟练地运用句型和段式,能对自己的独特感受做细节描写,将学生的学习内容细化与具体化。这三个学段的习作能力目标是从低到高、循序渐近的,不仅关注在习作活动中的智力技能,还对写作活动中总体语言技能的纵向发展给予连续性关注,如语言材料的积累与运用、标点符号的使用、习作的修改等,这又构成写作活动序列的另一线索。
2.单元习作目标体系
根据以习作能力为核心的年段习作教学目标序列,结合教材,教师可以制定出具体的分册习作教学目标序列,在年级目标的指导下分层细化目标,构建以习作能力为导向的习作目标体系。
在目标设定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段特点各有侧重,把必须达成的目标定位为单元习作教学目标的核心目标,但核心目标和习作目标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融合、螺旋上升的整体。教师在运用这套习作能力目标体系时,可以清楚地明了每个单元习作训练的重难点,在备课过程中能更好地进行教学设计,突破难点,为学生习作能力的发展夯实基础。
二、实施以能力为导向的习作目标教学策略
1.整体解读,心中有序
同一主题的习作在不同年级多次呈现,是简单的重复还是各有侧重、螺旋上升?教师能够发现在人教版教材中同一主题的习作内容众多,如写人类、写景类、写物类等,这是我们最感困惑的地方,常常因为没有准确地把握教学目标,导致教学目标缺位或越位。其实,小学阶段习作教学虽然在不同的学段会出现相近的主题,但其目标是由浅入深、先易后难的。如果教师把同一主题的习作能力目标进行对比,能使原先隐性的习作能力目标显性化,便于教师日常教学操作,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能力。
例如,写景类主题的习作在人教版教材单元习作中大约出现8次(见表2)。
由表2可知,同一主题的习作能力目标有一定的序列,根据儿童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而设定,在不同的学段与年级各有侧重,并不是单一的固定目标,而是有相对明确的引领方向。例如,同是写景类主题,第一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侧重观察和发现,让学生有序观察、细心观察、观察并发现,真正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第二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侧重语言的积累与运用,运用生活和阅读中积累的语言材料、尝试模仿不同的段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表达内容,初步实现写清楚的目标。第三学段的习作教学目标侧重语言的个性表达,在景物描述中加入学生自身独特的感受,寄托情感,最终实现具体写作的目标。因此,教师应该引领学生在形象的感知、意境的体验、韵味的品评与情绪的感染过程中,体察、玩味和领悟描绘场景形象、述说故事的语言形式,积累语文经验,学习表达技巧,掌握语文规律。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再度组织和开发,在领略、模仿与实践中,循序渐进地引领孩子学会“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说话、写作。
2.全面落实,各有侧重
在培养学生习作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应习作教学目标的序列进行有效教学,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鉴于此,笔者认为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语文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的习作目标要求从学生的年龄、思维能力、认识水平等特点出发,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逐步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年级的习作教学目标侧重学生词语的运用,说清基本句型,增强表达自信,储备基本的词汇和句式,逐步过渡。二年级的习作教学目标从句入手,侧重各种句式训练,逐渐向段过渡,鼓励多运用平时积累的词语。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教学则侧重于观察与发现,学习基本段式的写法,能够运用不同的句子表达相同意思。到六年级时,习作教学目标则侧重修改能力的指导,强调能对文章的细节和整体布局做出润色修改,关注个体的独特感受,强调思维的独创性和批判性。
下面以第二、三学段的三、五年级为例,具体介绍序列培养的侧重点和方法。
三年级是学生写作的起始阶段,从习作教学目标的序列来看,教师关键是要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让学生感觉有内容可写。那么在习作能力培养中,教师要根据习作教学目标的序列侧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乐于观察,留心周围的事物,学会一定的观察方法,从身边的具体事物入手,去看、去听、去闻、去尝、去触摸。多感官的观察体验,这是学生较为喜闻乐见的方式。之后,教师要让学生保持一定的观察时间,专注地观察,最终选择适合自己的观察方法,在观察中有所发现和感悟。
例如,人教版小学三(上)第三单元习作“秋天的画”,在进行习作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完成以“寻找身边的秋天”为主题的观察记录表,让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身边秋天的景物,记录它们的变化(见表3)。
对三年级刚开始学习习作的学生而言,这种主题式的观察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成为观察的有心人,学会用观察的方法从生活中积累大量的写作素材。同时,教师有效地点评与反馈,能够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能力的有序发展。教师对学生的观察记录加以有效整理和归纳,将其变成课堂教学的优质资源,让学生在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实现习作素材的资源共享,为中高年级的习作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五年级的习作教学就要解决“怎么写”的问题,即如何让学生正确使用一定的表达方式来刻画细节。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与阅读教学相结合,吸收积累大量优秀的语言文字和表达形式,通过读写结合,让学生充分运用阅读积累的优美语句和具有新鲜感的语句,尤其要增强文章的细节描写,写出个人的独特感受。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以主题单元的形式进行教学,把习作目标分解到阅读教学中,利用读写结合这一零存整取的有效方式,让学生在进行单元习作之前就有充分的准备,进行自然而有效的表达(见表4)。
本单元的习作核心目标是怎样指导学生抓住人物的四要素把细节写具体。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在整组单元的阅读教学中要进行有机渗透,利用仿写、朗读、阅读、体会等方式逐步实现单元习作的核心目标,从而让学生在阅读中学习、积累习作的技巧与方法,在读写结合的片段仿写、扩写、续写中迁移和实践,最终达成习作的核心目标,提升整体习作能力。等到了正式单元习作时,学生已经储备了一定的习作经验和方法,加以正确的选材引导,习作的难点就会迎刃而解。
3.循序渐进,形成能力
人教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以人文专题为主线安排单元教学,教材多为阅读教材,没有真正的作文教材。但习作教学并不是孤立的,教师要树立全程关注的意识,根据梳理序列,让听、说、读、写形成统一的、开放的训练体系,不仅在作文教学中,更要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技术”,全面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引导学生真正地从阅读的体验表达走向习作的实践表达与习得言语,从而经历习作的全过程。
教师会发现在每个单元的习作教学中,它们的目标设定之间是互为相关、螺旋上升的。按照写作题材划分,如童话,它的习作教学目标序列是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三(上)和四(上)中都有写童话内容的习作,但习作目标的要求却不相同。三年级习作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发挥想象,写清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正在干什么,对故事经过的完整性并不做过多要求。而四年级的习作目标则更进一步要求学生能用课文中的表达手法,尝试把故事经过说完整,对内容表述能力的要求有所提高。到了五、六年级,习作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可以是科幻类的童话,这个要求就更高了,学生不仅要关注完整性,也要能深入地刻画具体的情节。
由表5可知,按照习作的内容和能力维度划分,习作目标也是遵循习作能力发展规律循序渐进的。因此,任何习作技能的培养都不是一蹴而就的。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捕捉目标中的序列,清楚地把握年级特点,落实基础目标,对其他目标留出的空间不设上限,让学生始终保持习作的兴趣,逐渐形成习作技能,提高习作能力。
通过不断的实践运用,教师就会发现在习作能力的培养过程中影响习作能力的因素众多,如何体现习作目标体系的延续性和增量性,明确各年级习作能力发展水平的测评要求,探索习作能力评价方案,让这一体系更具实际指导意义,便于教师使用和操作,这是需要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命题。
参考文献:
[1]朱作仁,李志强.论学生写作能力的结构要素及其发展阶段[J].教育评论,1987(4).
[2]孙素英,肖丽萍.认知心理学视域中的写作过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2(1).
[3]吴忠豪.中国小学语文教学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4]余文森,林高明,郑华枫.可以这样教作文――24位名师的小学作文教学经验[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篇6
【关键词】阅读;教学
一、阅读教学的意义和作用
阅读是从书面语言中获得其意义的一种心理过程,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阅读教学占整个语文教学的百分之六七十,它在语文教学中占着非常重要的位置,阅读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整个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其它学科的教学质量。阅读首先是学生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手段。 阅读还是一种不断获取新知识的重要方法和途径,如同人的眼耳。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知识输灌给学生,但我们可以教给学生一种自己能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法――阅读。通过阅读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提高表达的能力。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多进行阅读,可以丰富语言,积累词汇。另外,通过阅读还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写作水平。因此,阅读是识字的重要途径,有利于提高识字质量;能够进行听说读写的综合训练,提高听话、说话和写作表达的能力;能够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知识和信息,发展思维,提高认识,受到思想教育和美的熏陶。
二、农村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
1.对课外阅读价值的认识不足
长期的应试教育在家长心中投下了浓重的阴影,他们对于“课外阅读”这一概念表示不解,觉得自己的孩子对教科书上的知识都未吃透,还看什么“课外书”,实属“多余”。除了家庭因素之外,学校也没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甚至部分老师也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少鼓励学生去看一些有益的书籍,甚至连早自修看课外书都是违反纪律,导致了课堂教学与课外阅读相脱节,造成课堂所学的学习方法无用武之地。
2.课外阅读涉及的范围比较窄
在家长和小学生的头脑中,一听说要买课外书,大部分的家长、学生买的就是作文书,学习参考书,形成了优秀作文等同于课外书籍的这样一种狭隘的概念,学生课外阅读很少涉及到古今中外名著、民间传说、科幻读物。
3.学生课外阅读效果差
学生阅读书籍囫囵吞枣,粗略浏览一遍即是阅读,不能把课堂上学到的阅读方法运用到课外阅读上,大多数学生虽因老师的要求做了读书笔记,但无非是摘了几个好词好句而已,根本没有其它能让自己开卷有益的笔记方法。
4.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不能够保证
良好的课外阅读氛围难以形成,时间也无法保证,除了在学校中规定的时间外,学生其他时间大多花在玩耍上。在家中,家长由于受自身条件的限制,劳作之余,很少去阅读书籍,也较少督促子女去博览群书,甚至有的家长在对待孩子课外阅读的问题上还很守旧,担心课外阅读会影响孩子的“正业”而不予支持,而且现在电视普及,这些立体视听的趣味远远超过了平面阅读,又吸引大批的孩子,占用了他们大部分时间。这样,孩子的阅读时间根本无法保证。
三、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关于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规定超过以往任何一套教学大纲。它首次把“丰富语言的积累”写进了教学目的,并用具体条款要求“注意积累语言材料”,明确规定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150篇(含课文);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50万字。阅读教学是语文的半壁河山,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与方法、提高语文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 。分析探讨“阅读兴趣激发的策略与方法”对农村小学生“语文阅读学习”的影响,探讨农村小学如何实施培养学生良好阅读兴趣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解决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缺失或不高的问题,以便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
(1)应从根本上改变学校领导、教师的观念,解放思想,重新认识学生课外阅读问题,努力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和课改形式,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学校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阅读有益课外读物,要把课外阅读纳入语文教学计划并规定课时,以确保学生在校有一定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
(2)加大教育的投入,为农村中小学配套足量的图书,建好图书室,使学生有足够的课外阅读资源。学校应与家长联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让家长也要认识到子女阅读课外书是有益于、有助于文化学习的。教师要推荐适合当今小学生课外阅读的读物,并指导学生制订切实可行的课外读书计划,搜取学习资料,以丰富自己的知识宝库。如建立班级图书角、举办“好书我推荐,快乐众分享”、开辟古诗词欣赏和名言警句小专栏、课文学习阅读链接、课文延伸阅读等,让学生有书可读,有主动去读书的欲望,从而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拓展语文阅读学习的内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能力,达到语文教学的真正要求。
(3)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我们推荐读物时,不能一刀切,必须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年龄特点,向学生推荐书籍名单。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向他推荐带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之类的;而三四年级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的故事》、《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而高年级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可向学生介绍一些世界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
四、帮助农村学生改变无书可看的现状
无书或书籍少,直接限制了学生的阅读。对于广大农村学生来说,如果连学校都不能给他们提供起码的阅读条件,那么他们还能到那儿去读呢?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应尽可能的多给学生创造一些读书条件。如学校有图书馆就可以多鼓励学生去图书馆借阅图书。学校没有图书馆,作为语文老师可以在班内发动全体同学的力量,建立一个班级图书角,建议学校给孩子们订阅《少年百科知识报》等。提高农村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我们每一位农村语文老师的职责和义务。让我们携起手来为提高农村学生的阅读能力而努力吧。
五、引导学生掌握阅读的方法